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

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
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

全年目录本刊2009年第1~12期总目录

栏目期别页码作者

聚焦

我国排灌机械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展望1-15杨小刚

蓝深:研发与检测双轨并行1-20

亚太:产品创新推动标准前行1-22

2008年仪器仪表行业的运行态势2-12董景辰

华控:靠先进技术及标准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2-14

和利时:自主研发助力企业前行2-17

工业自动化仪表标准化现状及下一步工作重点2-21王春雪

我国机械基础标准的昨天、今天和明天3-12杨东拜

浅谈产品CAD数据质量控制及计算机辅助检测方法3-15肖承翔

以我为主制定国际标准掌握技术产品文件领域话语权3-17

领先螺纹国际标准推动国内行业发展3-19

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加强国内标准化工作网络运行机制3-22

新版ISO9001∶2008和OHSAS18001∶2007标准内容的变化及新、旧标准的分析比较4-13房贵如

从管理学的视角解读ISO9001∶20084-21韦斌生

GB/T19001—2008标准换版要求4-24

企业实施新版ISO9001标准的基本对策及建议4-24

ISO9001∶2000标准修订背景及修订原则4-25

ISO/TC176对ISO9001∶2000标准部分条款的解释4-26

管理体系认证的国际国内发展4-28

我国矿山机械行业标准化工作现状与发展5-15杨现利

我国矿山机械行业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的思考5-19张荣宽、张振

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推动行业及企业自身发展5-21

坚持核心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标准水平及质量5-23

实施标准化战略打造国际知名企业5-26张升奇

以创新谋发展向标准要效益5-29

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提高工业产品质量”座谈会6-15

用规划、政策、标准推进产品质量6-16

建立长效机制促机械行业质量提升6-16

适应形势明确任务科学实施常抓不懈努力把我国工业产品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6-17

我国拖拉机标准回顾与展望7-11尚项绳

我国拖拉机行业发展回顾、现状及展望7-14陈英超

全年目录

本刊2009年第1~12期总目录

栏目期别页码作者

以创新谋发展靠标准赢质量7-18

健全管理体系推动企业发展7-22

我国起重机械行业标准化工作现状与发展8-13赵春晖

我国起重机行业发展对策及形势分析8-18陆大明

一流企业创造一流产品标准质量支撑开发创新8-21

领跑先进标准与产品跻身世界级企业8-25

转化国际标准打造优良品质8-30

我国阀门标准现状与发展9-13黄明亚、刘晓春、张继伟、胡军中国阀门行业发展概述9-17宋银立

健全的标准化体系是确保产品质量和企业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9-19吕尊昌、黎守英

良好的标准化工作推动产品创新9-22

我国弹簧行业标准化工作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10-08

注重企业标准化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10-13施瑞康、汪菊红、高洁

标准化与企业发展10-15张涌森

实施企业标准化,铸就企业新辉煌10-17李和平

全国风力机械标准化工作现状与展望11-12王建平

当前国内风力发电产业发展概况11-14祁和生、沈德昌

广州红鹰:依托标准领路小型风力发电机市场11-18俞红鹰

阳光电源:标准和质量是企业快速发展的奠基石11-20

金风科技:建标立本驰骋风电11-23

浙江运达:标准先行靠研发拓市场11-27王青

在改革开放中蓬勃发展的中国工程机械行业12-10俞琚

柳工:用技术支撑标准靠标准促进发展12-14章二平

抚挖: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标准是质量的保证12-17王宪国

厦工:加强标准化意识提升企业产品技术水平12-21李蔚平

标准跟踪

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标准解读1-25颜中玉

汽车儿童约束系统动态性能评价方法研究1-29魏哲、强毅、黄学平、巩金龙技术标准化中专利权滥用规制的法律分析1-32

解读数控磨床定位精度结果2-24李晓燕

带止回阀水表相关技术标准的探讨2-27张亚君

栏目期别页码作者

应对美国全地形车新技术壁垒2-28施演兵、陈戬恒

GB/T11943—2008《锅炉制图》修订介绍3-24郭毅

《热卷螺旋压缩弹簧技术条件》国际标准一般性指标介绍10-35杨国红、孙希发、赵春伟、赵志鹏、

刘洋

ISO/CD11891国际标准制定工作进展10-39姜膺、曹辉荣、赵志鹏

浅述《热卷螺旋压缩弹簧技术条件》国际标准力特性技术参数的确定10-42余方、吴明、姜晓伟、姜膺、

曹辉荣、胡家骍

标准解读

国家标准《铸铁牌号表示方法》解读4-32张允华、齐笑冰

行业标准《铸造用自硬呋喃树脂》解读4-36刘昭荐

《GB/T1182—2008》简介5-32刘巽尔

《GB/T1182—2008》简介(续一)6-20刘巽尔

MXL和XXL型同步带传动的基准额定功率6-26孙传琼、刘雍德、任爱华

《GB/T1182—2008》简介(续二)7-25刘巽尔

《GB/T1182—2008》简介(续三)8-32刘巽尔

《GB/T1182—2008》简介(续四)9-25刘巽尔

GB/T6567—2008《技术制图管路系统的图形符号》系列标准介绍9-33张林辉、韩琳琳

弹簧钢钢材若干问题的讨论10-20王军

《机械产品三维建模通用规则》系列标准研究11-30丁红宇、张红旗

GB/T6567—2008《技术制图管路系统的图形符号》系列标准介绍11-33韩琳琳

质量与检测

采用超音频回火降低螺纹脆性保证产品质量3-31

数控机床进给系统爬行与振动故障的检测与维修3-33

轴承钢的质量要求及其缺陷3-35

表面质量对零件抗疲劳强度的影响7-35蔡艳、阳益贵、欧阳临湘、龙作彪加工中心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标准浅析8-44俞晖

塑料圆织机节能评价与检测技术探讨11-40金士卡

企业标准化

企业标准化战略认识与实施的若干思考3-38

浅谈企业技术标准结构要素及编写规范3-41陈洁玲

全年目录

本刊2009年第1~12期总目录

栏目期别页码作者

标准与质量同行管理促绩效提升3-44孙少军

工艺标准化在某汽车制品公司现场改善中的应用4-41费志敏、许德春

对标准化审查工作的认识与理解4-45胡淑君

标准资料管理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6-31程诚

谈如何建立和完善企业标准体系6-32王建萍

做好标准情报资料管理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6-37蒋芬娟

新的标准信息如何为企业服务7-32吴俊惠

以“标准化、专利管理”为依托快速开发新产品设计方案7-33皇甫建平

我国机械制造企业标准体系的创新8-36冷绍升、傅艳、吴颖利

论产品实现过程中企业标准化的作用8-39周万玉

对高科技生产企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思考8-41刘悦秋

企业质量绩效定量评价方法研究9-39马姗姗、洪生伟

经验交流

浅析标准与自主创新、国际突破、专利间的关联2-32刘西萍

规范企业专用设备类产品紧固件选用的方法2-34董宁

汽车起重机前桥设计参数对汽车稳定性的作用与影响5-46仇春艳

大型轧辊孔型数控加工机床方案的研究5-47张进、孟庆彬、陈志平、李继纲标准编写过程中对“规范性引用文件”的理解6-43王金武、张洪、王长会

Pro/E工程图标准化、快捷化标注研究与解决方案6-45肖承翔、王云锋

谈机械设备大修通用技术规范的编制7-51龚美华

采用国外先进标准的几点思考9-55龚美华

机械产品的防错技术10-24李和平

硬度与抗拉强度的关系浅析10-31屠世润、赵志鹏、吴明、赵春伟浅谈技术基础标准的选用11-42肖久林、王坚

关注组织管理体系的变化、增强认证审核的有效性12-36王玉素

品牌

标准化在创名牌产品中的作用1-34

技术复杂产品和知名品牌系统工程管理模式思考1-37袁俊

关于品牌发展战略与标准化的几个问题1-40

品牌之道在于创新2-36

创建品牌产品的十大法则2-39

企业标准化与名牌战略2-41褚泼

栏目期别页码作者

发展品牌建设实施名牌战略提升企业竞争力2-43朱床文

品牌战略

标准化是品牌战略实施的基础和核心4-46胡一俊

行业发展

标准化工作与数控机床产业化2-46徐尚文、孙涓

质量认证

如何认识和理解“社会责任”1-42

ISO26000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标准制定进入决议草案阶段1-43

《特殊过程》面面观2-49房贵如

建立运行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体会2-53王欣

质量文化,品牌建设的根本要素2-54

质量管理

提高质量重在提高员工质量意识6-38栗海仙

表面粗糙度参数对密封性能的影响分析6-40蔡艳、汪哲能

传媒文摘

产业升级:产品和市场导向要转向客户和环保导向1-44

从贴牌到创牌金融风暴酝酿自主品牌发展良机1-45

机械行业自主创新闯世界1-46

研讨园地

个性化服务在标准文献工作领域的应用初探3-47

欧洲标准化委员会的标准类型及启示3-49

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浅析4-48张晟、肖莉萍

圆柱行星齿轮减速机噪声浅析5-37郁静

构建“水计量技术与仪器”领域技术标准体系的探索5-39张世豪、姚灵

标准化与质量管理浅析5-44张晟、肖莉萍

对基金会计标准化理论的探讨6-48张佳璐、尚洪涛

基于PLC的智能直流电源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6-49巩金龙、苏琼、王越

关于标准体系的几个概念和方法7-39鲍仲平

基于数据中心的企业基础信息管理模型研究7-42黄志诚、强毅、陈燕南水表壳铜铸件的铅析出问题探讨7-46毛勇亮

同步带的初拉力及其控制7-48孙传琼、刘雍德、任爱华

全年目录

本刊2009年第1~12期总目录

栏目期别页码作者关于标准化经济效果的评述和探讨8-48唐良富、刘妮娟、江渝、周倩对配制配合尺寸公差选择问题的探讨8-51余甦

螺旋弹簧垂直度和平行度关系与各国标准对照研究9-43李晓娟、袁宝良、曹辉荣、姜膺、

余方、姜志明、刘艳梅、姜晓炜、

赵志鹏卧式铣镗床平旋盘回转轴线对Y轴垂直度要求的讨论9-51刘廷辉、侯淑娟、鞠贤忠几种公差原则的特点和应用9-53余甦

航空产品数据管理标准的应用解析11-44夏晓理、张岩涛

微几何量评定总则研究11-47刘伟、张苹、丁红宇

硅基MEMS标准体系研究11-49刘伟、丁红宇

机械产品虚拟装配标准研究11-52丁红宇、张红旗

关于我国标准化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建议12-25王世刚

机械产品绿色制造属性分类体系研究12-27张秀芬丁红宇奚道云方向公差带与基准的关系12-29全林斯梁爱琴

装备制造业绿色制造标准体系框架研究12-33奚道云丁红宇张秀芬

权威发布

《2008~2010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发展规划》发布1-48

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08年第21号)2-55

89项化工行业标准编号、名称、主要内容及起始实施日期3-5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08年第24号)4-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08年第25号)4-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08年第26号)4-5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08年第27号)4-54

《工业行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目录(2009)》即将出版4-54

关于举办企业标准化人员培训班及最新基础国家标准宣贯会的预通知4-5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09年第2号)5-5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09年第3号)5-5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09年第4号)6-5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09年第5号)6-5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09年第6号)7-5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09年第7号)8-5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09年第8号)8-5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09年第9号)12-3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09年第10号)12-3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09年第11号)12-4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09年第12号)12-4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09年第13号)12-43

《有色金属标准》金属无损检测与探伤标准汇编

金属无损检测与探伤标准汇编 中国机械工业标准汇编金属无损检测与探伤卷(上)(第二版) 一、通用与综合 GB/T 5616-1985 常规无损探伤应用导则 GB/T 6417-1986 金属溶化焊焊缝缺陷分类及说明 GB/T 9445-1999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 GB/T 12469-1990 焊接质量保证钢熔化焊接头的要求和缺陷分类GB/T 14693-1993 焊缝无损检测符号 JB 4730-1994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 JB/T 5000.14-1998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铸钢件无损探伤 JB/T 5000.15-1998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锻钢件无损探伤 JB/T 7406.2-1994 试验机术语无损检测仪器 JB/T 9095-1999 离心机、分离机锻焊件常规无损探伤技术规范二、表面方法 GB/T 5097-1985 黑光源的间接评定方法 GB/T 9443-1988 铸钢件渗透探伤及缺陷显示迹痕的评级方法 GB/T 9444-1988 铸钢件磁粉探伤及质量评级方法 GB/T 10121-1988 钢材塔形发纹磁粉检验方法 GB/T 12604.3-1990 无损检测术语渗透检测 GB/T 12604.5-1990 无损检测术语磁粉检测 GB/T 15147-1994 核燃料组件零部件的渗透检验方法 GB/T 15822-1995 磁粉探伤方法 GB/T 16673-1996 无损检测用黑光源(UV-A)辐射的测量 GB/T 17455-1998 无损检测表面检查的金相复制件技术 GB/T 18851-2002 无损检测渗透检验标准试块 JB/T 5391-1991 铁路机车车辆滚动轴承零件磁粉探伤规程 JB/T 5442-1991 压缩机重要零件的磁粉探伤 JB/T 6061-1992 焊缝磁粉检验方法和缺陷磁痕的分级 JB/T 6062-1992 焊缝渗透检验方法和缺陷迹痕的分级 JB/T 6063-1992 磁粉探伤用磁粉技术条件 JB/T 6064-1992 渗透探伤用镀铬试块技术条件 JB/T 6065-1992 磁粉探伤用标准试片 JB/T 6066-1992 磁粉探伤用标准试块 JB/T 6439-1992 阀门受压铸钢件磁粉探伤检验 JB/T 6719-1993 内燃机进、排气门磁粉探伤 JB/T 6722-1993 内燃机连杆磁粉探伤 JB/T 6729-1993 内燃机曲轴、凸轮轴磁粉探伤 JB/T 6870-1993 旋转磁场探伤仪技术条件 JB/T 6902-1993 阀门铸钢件液体渗透探伤

国机集团简介

集团概况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1月,是经国务院批准组建的大型国有企业,隶属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国机集团是中国机械工业覆盖面最广、业务链最完善、研发能力最强的大型中央企业集团。旗下聚集了中国机械工业机械装备研发与制造、工程承包、贸易与服务等领域的核心骨干企业。拥有近50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9家上市公司,140多家海外服务机构,全球员工总数近10万人。连续多年位居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百强榜首、国资委中央企业业绩考核A级企业。主要业务包括:机械装备研发与制造、工程承包、贸易与服务。服务领域覆盖了工业、农业、交通、能源、建筑、轻工、汽车、船舶、矿山、冶金、航空航天等国民经济重要产业领域,为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专业化服务,2012年营业收入达2134亿元。 国机集团具有较强的资源集成和运用能力。雄厚的研发实力、广泛的全球营销网络、强大的资金实力和项目融资能力,形成了涵盖设计、研发、制造、工程承包、系统集成、国际贸易等方面的完整产业链,具备独特的产业价值和市场竞争优势。在国际工程承包业务领域,作为全球知名的国际工程承包商,国机集团连续多年入选(ENR)“全球225家最大国际承包商”前50强、“全球200强工程咨询设计企业”前100强,在业内具有广泛的

影响力,在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工程市场具有重要的市场地位。2009年,国机集团名列(ENR)“全球225家最大国际工程承包商”第28位、“国际工程设计企业200强”第77位。自2004年以来,连续多年入选“中国建筑500强”排行榜。 2013年7月18日,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与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实施联合重组,重组后的新集团沿用“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名称,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不再作为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 业务领域 ●机械装备研发与制造业务领域 国机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农业机械、林业机械、地质装备制造企业,以及最重要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之一,众多市场领先的优秀品牌产品远销世界各地。同时拥有在重型机械、电站设备、石化通用、机床工具、汽车工程及环保设备等领域强大的研发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向国内外市场提供了一大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装备和技术。 ●国际工程承包业务领域 作为全球知名的国际工程承包商,国机集团连续多年入选中国建筑施工企业联合会“中国建筑500强”第三位、“中国25家建筑承包商管理进步特别奖”第三位、“中国50家最具竞争力建筑集团”第九位。在业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在亚洲、非洲、南美、大洋洲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工程市场具有重要的市场地位。

中国机械发展史

中国机械发展史 如果说书籍是人类精神文明进步的阶梯,那么机械无疑是人类物质文化前进的动力。作为有五千年历史的大国,中国是世界上机械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的机械工程技术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成就十分辉煌,不仅对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世界技术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我国机械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早期的传统机械;中期的近代机械;发展至今的现代机械。 传统机械 传统机械发展这一时期是中国机械发展的第一个时期,然而石器的使用标志着这一时期的开始。青铜器的出现,铁器的使用标志着我国传统机械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铜器纤细精巧,形成了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独特风格。已发现的中国最早的青铜器,如甘肃东乡马家窑出土的铜刀,距今已有4800年左右的历史。中国在大约40~50万年前,就已出现加工粗糙的刮削器、砍砸器和三棱形尖状器等原始工具。4~5万年前出现磨制技术,许多石器都已比较光滑。 商周时期:这一时期青铜冶铸技术达到了高潮。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一种新的机械技术和制造工艺的诞生。到商中期已广泛使用分铸法等先进工艺,体现出机械工程的不断进步。并且这一时期机械在结构方面由简单工具发展为复合工具和较为复杂的机械。在原理方面从杠杆、尖劈等原理的利用发展为对惯性、摩擦、弹性和重力等原理的利用。在制造工艺方面经历了由石器制造工艺向铜器和其他机械

工艺的转变。这充分说明在这一时期中国传统机械技术已经形成并有了一定的发展。 春秋战国之汉代时期:这一时期铁器开始得到普遍使用,使古代机械在材料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另外钢铁技术的产生、铸造、锻造和柔化处理等机械热加工技术在这时期都有很大的发展。标志我国传统机械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东汉时期发明的提水翻车得到了改进和推广。同时还发明了高转筒车等灌溉工具。 (春秋时期攻击机械弩) (秦汉时期反盗机械装置—机弩)

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关于二○一○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 图书类推荐的补充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是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共同设立并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在国家科技奖励主管部门登记的面向全国机械行业的综合性科技奖项,也是机械工业领域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的主要渠道。 为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中央“科教兴国”的精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繁荣发展我国机电、汽车类图书出版事业,加速科学技术的积累、传播,推动新技术的诞生和成果转化,培养行业科技人才,奖励在机械工业优秀图书的编著、出版中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械工程学会决定自2010年始在“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下增设“图书类”项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图书类项目的评选范围和条件 本奖项2010年度评选近4年(2006年1月~2009年12月,以版权记录的出版年份为准)的图书,评选范围及要求如下: 1.由国家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成立的出版机构正式出版、公开发行的以纸张为主要载体的中文图书,且其编辑出版质量应达到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对合格品的要求。 6

2.机械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汽车等机械行业相关领域内的科技著作、工具书、专业教材。 3.分册出版的套书,以整套作为一种参评,不以其中一册单独评选。大型的多卷本图书必须在出齐后参加评选。整套丛书可作为一种参评,也可以其中一种单独参评,但必须另文介绍整套丛书概况。 4.下列出版物暂不列入本奖项的评奖范围:①国内外学术会议论文集、学位论文集、各类汇编;②各类规范、标准;③各种年鉴、名录;④各类引进版权的图书。 二、图书类项目的奖励对象和推荐渠道 1.本奖项的奖励对象为著作的作者、组织者和出版者。 2.参评项目的推荐单位可以是:①经国家正式批准的图书出版单位; ②科研机构;③大专院校;④各级行业协会、教学指导委员会;⑤各省市机械工业(专业)协会(联合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专业分会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机械工程学会可以组织本行业、本地区会员单位统一推荐。 由图书出版单位推荐项目的,推荐总量原则上不能超过本单位在评选条件所列时间范围内出版图书总量的1%。 三、图书类项目的推荐材料 1.由申报单位按评委会统一要求认真填写《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推荐书》。 2.参评图书的样书2册。 3.由参评图书出版单位出具的《出版单位意见表》。 6

机械工业出版社-新编教材交稿要求

教材交稿须知 一、总体要求 (1)教材内容以讨论好的大纲为依据,字数不超过每学时3000字。 (2)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特点选用教材语言。要求简练易懂,不能晦涩难懂。使用普通话、简体汉字、标准技术语言和术语写作,避免文言化,不得使用繁体字。应仔细推敲语句,切忌出现歧义句、超长句。 (3)教材编写过程中参考他人作品时,要时刻注意不要违反我国的著作权法;只能从他人作品中获得观点、事实或表述方式;应消化别人作品,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达。要求最后有全书的参考文献(主编整理,按先图书后期刊的顺序排列,格式要求见《作译者手册》P4~7)。 (4)要求稿件做到“齐”(内封<要明确参编的排名次序>→内容简介→前言或序→目录→正文(含图、表)→附录→参考文献)、“清”(内容清晰、明确,不存在疑问;插图、插表所示明确;文中前后引用清晰无误)、“定”(指定稿,稿件中的内容均已切实确定,日后不能大面积改动)。 (5)作者交出版社的稿件,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符合《作译者手册》要求的、相互独立的打印文稿(文稿中有图)、图稿各一份;所附光盘也按教材进度计划表及时交稿,以免影响教材正式出版。 2)对打印稿的要求: ①纸张大小统一(建议统一用16开或A4纸),每页设置应相同。 ②字号最小为5号,上下左右页边距推荐统一设为2.5cm,推荐在页角居中位置插入页码。 ③每页必须单面打印。全书应统一编制页码,避免出现各章孤立的情况。 ④行间距采用1.5倍行距(便于主审及编辑标注意见)。 3)如果作者采用计算机绘图(不用出版社描图),应编辑提供相应的CAD源文件电子版。 4)对附光盘的要求: ①要求有光盘整体使用方法说明。 ②要求背景、点击链接方法、格式基本一致,且背景不能过于花哨。 ③要求文字同一级别字体、字号大小、颜色基本一致,并且字号大小要符合学生上课要求。 ④里面所附照片、录像等要清晰、说明要合理;如果为视频段落要求注意速度,必要处配备背景音乐和旁白说明,方便学生观看理解。 二、教材编写工作方式及流程 (1)教材编写工作实行主编负责制,同时实行各参加编写的人员文责自负。第一主编为教材的著作权人代表,代表全体编写人员与出版社签定出版合同。 (2)教材编写的工作方式、流程及主编、参编人员在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如下: 1)编写前:主编组织拟定编写提纲,提出统一要求,分配编写任务。正式编写之前,要求主编编写样章给编辑,以确保按出版社要求的格式、体例进行编写,避免全书编写完成后大面积改动格式及体例。 2)编写期间:各参加编写的人员根据主编分配的编写任务、样章、提出的统一要求开展编写工

浅析中国机械工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对策研究

浅析中国机械工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对策研究 欧宇均 海油发展油田建设深圳分公司 【摘要】:机械工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保障,是一切经济部门发展的基础,结合当前机械工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十二五期间应采取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机械工业现状问题对策 机械工业又称机器制造业,它作为其他经济部门的生产手段决定着一切经济部门的发展水平,因此,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如何,机械工业的发展水平成为其重要标志之一。 一、我国机械工业的发展现状 自1986年以来,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机械工业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充分借鉴并利用国外先进技术经验和国内的技术资源,有计划地推进了企业的技术改造。经过数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机械工业的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和工艺水平均发生了显著变化,为发展本土经济、繁荣国内市场、推动进出口贸易做出了很大贡献。 据统计,目前在全球所有销售或使用的工业产品中,无论是服装还是玩具,无论是家用电器亦或是飞机、轮船,无不带有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的标志。这些标志直接反映了我国机械工业的迅猛发展。因为,没有机械工业的发展,以上列举的各类消费产品就失去的最基本的生产工具。 二、我国机械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机械工业的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机械工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由来已久,期间虽被意识并加强整改,但仍未得到彻底解决。如在产品结构上表现为中低端产品超需求生产,高端产品却供不应求;在分布结构上表现为东部和南部地区密集,中西部地区缺乏;在人力资源结构上表现为一般制造加工人员丰裕,而创新、杰出的高科技人才和杰出企业家严重不足;在组织结构上表现为竞争力强、特色鲜明的企业较少,散乱弱的小型企业占主体地位;在形态结构上表现为传统加工制造业比重过大,现代制造服务业比重过低。 2、自主创新能力明显薄弱 中国虽然是世界机械工业大国,但仍无法摆脱高端装备依赖进口的命运。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机械工业发展中的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无法有效支撑产品升级。加之政府和企业过分关注眼前经济,轻视长远利益;重视工业生产、轻视科学研究;依赖技术引进、轻视学以致用。以上种种不合理的政策理念和思维模式导致对机械工业的本土性研究资金支持少,用于研发的软硬件条件简陋,加之缺乏经验的积累,使得我国机械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明显薄弱。 3、机械工业的基础性发展较为落后 与主机产品的发展规模和速度等指标对应比较,我国机械工业在基础性零部件、高品质专用材料、智能化数控机床以及其它基础性装备、自控系统和测试仪器等方面发展明显滞后。由于缺乏基础性产品和材料的研发制造,直接导致大量的主机产品过分依赖国外进口,如高速轨道列车、超高压变配电设备等与主机配套所需的大部分高端零部件越来越受制于国外进口,由于国内市场的发展,对这些产品的需求量增加,国外市场瞅准机会,坐地抬价,不仅大大增加了主机的成本,并且在数量、交货期限等方面也越来越没保证。 4、机械工业的发展方式过于粗放 受地域广、人口所等因素影响,我国机械工业一直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但华丽的外表下并不能掩盖其发展方式过于粗放的现象。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政府对机械工业发展缺少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2019年修订)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 (2019年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奖励在机械工业科研开发、技术创新、勘察设计、工程承包、工程施工、高新技术产业化等科技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单位,鼓励机械工业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机械工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和《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科学技术奖是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在国家科技奖励主管部门注册,由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机集团)面向全国机械行业设立的奖项。 第三条为维护奖励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科学技术奖奖励工作实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其评审和表彰工作不受任何组织或个人的不当干预。 第四条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科学技术奖,每年评审、奖励一次。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科学技术奖评选的推荐、评审、授奖等有关活动。 第二章奖励范围和申报条件

第六条下列机械工业科技成果可以申报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科学技术奖: (一)科技发明成果; (二)推动科技进步的应用开发成果; (三)实现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效果明显的成果。 下列科技成果不得申报: (一)涉及国防、国家安全领域的保密项目; (二)已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项目; (三)已经申报过本奖项(无论是否获奖),没有新的重大改进和提高的项目; (四)仅依赖个人经验和技能、技巧又不可重复实现的技术; (五)有争议的项目。 第七条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科学技术奖申报条件 (一)科技发明成果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技术成果是国内外所没有的,或者虽然国内外已有但其相关技术内容尚未在国内外公开发表,也未曾公开使用; 2.具有显著的技术特点和明显的技术进步,与已有同类技术相比,技术经济指标优于同类技术; 3.经两年以上实践,证明可以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 4.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二)推动技术进步的应用开发成果包括:

建筑设备复习题参考答案汇编

建筑设备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给水系统按用途可分为生活给水系统、生产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 2、蒸汽供暖系统中疏水器作用是自动阻止蒸汽逸漏且迅速排出用热设备及管道 中的凝水;排除系统中积留的空气和其他不凝性气体。 3、室内给水系统的任务:将室外城市给水管网的水,送至生活、生产和消防用水 设备,并满足用水点对水质、水量、水压的要求的冷水供应系统。 4、建筑耗热量计算包括维护结构耗热量、冷风渗透侵入耗热量两个方面。 5、照明方式,根据灯具的布置方式分类:一般照明、局部照明、混合照明。、 6、集中热水供应系统设置循环管道的原因:开启龙头即可得到热水,使用方便且 节省用水。 7、采暖热负荷由围护结构热负荷、冷风渗透耗热量和冷风侵入耗热量三个部分组成。 8、集中供暖系统由热源、输送管网和散热设备三个部分组成。 9、根据热媒性质的不同,集中供暖系统分为三种:热水采暖系统、蒸汽采暖系统、热风采暖系统三个部分组成。 10、根据空气流动的动力不同,通气方式可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 11、自然通风借助于风压和热压促使空气流动的。 12、根据机械通风系统的作用范围不同,机械通风可分为全面通风和局部通风两种。机械通风的局部通风系统又可分为局部送风和局部排风两种。 13、低压配电线路布置方式:放射式、树干式、混合式。 14、建筑防雷接闪系统组成: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 15、照明的质量指标:无眩光、阴影等。照明的数量指标:照度。 16、举出两种常见的开关设备:照明器控制开关、刀开关、自动空气开关。 17、安全电流:0.008A~~0.01A;安全电压等级:12V、24V和36V。 18、热水供应方式按加热方法分有直接加热法和间接加热法;前者利用锅炉烧制热水,后者利用热媒经水加热器制备热水;按管网布置形式分为上行下给式与下行上给式管网;按有无循环管分,可分为全循环、半循环、无循环热水系统。 19、铸铁管的连接方法承插方式、法兰盘连接。 20、给水系统由水源、引入管、水表节点、给水管网、配水装置和附件、局部处理设施组成。 21、雨水管到按布置位置可分为外排水系统、内排水系统、混合排水系统。 22、水表按翼轮构造不同,分为旋翼式(叶轮式)、螺翼式。 23、室内消防系统按种类和方式可分为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喷灭火系统、其他固定灭火设施。 24、排水当量是给水当量的1.65倍 25、热水供应系统的组成热媒系统、热水系统、附件 26、冷热水管道并行应坚持上热下冷,左热右冷 27、灭火机理冷却、窒息、乳化、稀释 28、排水管道设计的影响要素坡度、最小管径、自净流速 29、自喷系统按喷头的开闭形式分为开式喷水系统、闭式喷水系统 30、高层与超高层的界限高度为100米 二、选择题 1、当室外管网的供水压力周期性不足时,可采用供水方式较为适宜。

中国机械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o 十一五”期间,我国机械工业延续了“十五”全面高速发展的好势头,无论是行业规模、产业结构、产品水平,还是国际竞争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一、产业规模跃居世界首位 “十一五”期间,机械工业的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2010年机械工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已超过9%;工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4万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4万亿元,年均增速超过25%,在全国工业中的比重从16.6%提高到20.3%;规模以上企业已达10万多家,比“十五”末增加了近5万家,从业人员数达到1752万人,资产总额已达到10.4万亿元,比“十五”末翻了一番。2009 年,我国机械工业销售额达到1.5万亿美元,超过日本的1.2万亿美元和美国的1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机械制造第一大国。 二、装备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十一五”以来,在高速增长的需求拉动下,我国机械产品的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机械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已经由2005的80%提高到了2010的85%以上,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取得了较大突破,对国民经济各行业的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电力装备方面: 已能基本满足国内需求,技术水平和产品产量已经进入世界前列。已可批量生产60万及100万千瓦级超临界、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水电设备最大单机容量已由30万千瓦升级到70万千瓦,机组效率进入世界先进水平;已具备自主生产百万千瓦级二代改进型压水堆核电站成套设备的能力,三代核电站装备的成套制造技术正在研发,并已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兆瓦级风电机组已实现批量生产,5MW海上风电机组已研制成功,我国已进入世界风电设备生产大国行列;1000KV特高压交流输变电设备和±800KV直流输电成套设备研制成功,综合自主化率分别达到90%以上和60%以上,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首个特高压输变电设备投入工业化运行的国家。

国机集团整合创新打造中国机械行业领军企业

国机集团整合创新打造中国机械行业领军企业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原名中国机械装备(集团)公司,成立于1997年1月,是在原机械工业部下属几十家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基础上组建的大型中央企业,现有在职职工8万多人。经过十年的发展,国机集团已经成为中国机械工业行业最大的工程承包商、最大的进出口贸易企业,拥有最强的勘查与设计力量和最大的科研及产业化基地,成为推动中国机械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截至2007年底,国机集团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是成立时的3.6倍、6.5倍和17倍。2007年,国机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17亿元,同比增长32%;利润总额30.3亿元,同比增长112%;进出口总额57亿美元,同比增长20%;均全面超额完成了国资委的各项考核指标(注:以上各项指标均不包括2007年底重组进入国机集团的中国海洋航空集团公司、中国福马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 一、锐意改革,实施产业布局调整和组织结构再造 从2001年开始,以任洪斌同志为首的国机集团新一届领导班子,把资源整合和组织架构再造作为改革发展的关键点和突破口,明确战略目标,加大重组力度,引进增量、调整存量,以着力解决产业布局和内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重新塑造一个全新的国机。 国机集团确立“以工程承包为主体,以国内外贸易、高新技术产品开发与生产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总体发展战略,提出“以完善产业链为目标,促进资产存量向三优企业──优势业务、优势企业和优秀经营者──流动和集中,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集团整体竞争力”的重组整合指导方针。 通过资产重组和资本运营,国机集团的子公司由原来的70多家变为目前以综合性工程公司、专业性工程公司、大型科技型企业和汽车服务贸易公司等为主体的46家。组织结构得到优化之后,国机集团提高了对子公司的管理控制能力,子公司的实力也更雄厚。更为重要的是,国机集团因此基本实现了将资源向核心业务流动、向核心企业流动和向优秀经营管理者流动的目标;改善了资源结构,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极大地提升了核心竞争力。 二、实施“走出去”战略,做强做大主业 国机集团坚持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发挥和利用国外营销服务网络广泛、经营业绩优良、工程经验丰富及外向型专业人才队伍齐全等优势,创新经营模式,最大限度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大力发展国际工程总承包和出口贸易业务,取得了突出业绩。 十年累计完成国内外大型工程承包项目数百项,进出口总额累计 200多亿美元,有力带动了我国机电设备、劳务、服务和技术的输出,促进了国内研发制造水平的提升。国机集团连续多年在全球225家最大国际承包商排名中列前50位,在全球最大200家设计商排名中列前100位,在国内企业的排名中更是名列前茅。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书籍指南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书籍指南 这些年出版行业、出版社、出版公司都有了不少变化,尤其电子出版领域。机械工业出版社作为国内知名信息出版内容提供商,经过不断改革和发展,逐渐成为了行业领先的多领域、多学科、多媒体的大型综合性专业出版集团,很多学者想要在该家出版社出版书籍,这家这些年出版行业、出版社、出版公司都有了不少变化,尤其电子出版领域。机械工业出版社作为国内知名信息出版内容提供商,经过不断改革和发展,逐渐成为了行业领先的多领域、多学科、多媒体的大型综合性专业出版集团,很多学者想要在该家出版社出版书籍,这家出版社好发吗?下面由小编为您解答。 一、制定出版策略 出版业关于经营目标的口号虽是“社会效益为首,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但大家只消去书店逛逛,大概也能感受到“社会效益”只是空话。之前,我们国家的出版社都是事业单位,主要靠财政拨款支撑;现在差不多都改制转企了,需要自负盈亏。每个编室、每个编辑都承担着一定的数量指标,如字数、版面、利润等。 介绍你的专业地位:虽然你之前没写过书,是新作者,但是你在自己的行业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是某个领域的权威或专家。 出书、论文发表、专利申请联系杂志社编辑微信:L u n w e n F z 搬出你的头衔来:在本单位、相关组织、协会中的头衔都能派上用场。当然,得是跟这本书有点关系的头衔。 挖掘你自己的销售渠道: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关系卖书吗?有可能通过行业协会卖书吗?有可能通过演讲、讲座、沙龙、 比较同类书:如果你的书恰好是市场上正在畅销的题材,或者你本人与某位畅销书作家有可比性,不妨拉过来帮衬帮衬。 找名人写推荐:你有朋友是高校教授、企业高管、社会名流吗?请他们友情赞助几条推荐吧。 在投稿时向编辑提供上述信息,能够大幅提高选题通过的几率。 在机械工业出版社投稿应包含下面内容: 投稿时,不必将整个书稿交给编辑。一是你投了别人也没时间看,二是不利于你保护自己的权益。一般来说,有下面的内容就够了: - 书名、全书字数、表格和插图数量等基本信息。 - 内容简介,200~500字为宜。 - 作者简介。 - 目录。 - 样章,挑出你写得最好的,或者最有代表性的一章。 以上是“规定动作”,要让稿子得高分,还得加上“自选动作”。你在一开始考虑过的那些包装策略,现在该派上用场了。 - 记得在作者简介中突出你的与众不同。 - 你考虑的销售渠道,不必写在纸上,可以在之后的电话交谈或者面谈中与编辑沟通。 - 列出一些同类书,供编辑参考。 - 注意格式,正文最好是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

机械行业编码汇总

“ERP系统”物料编码规则 (版本号: V1.0) 一、物料编码的原则 编码的目的在于将物料化繁为简,便于物料的管理和识别,节省阅读、填写、抄录的时间与手续,减少错误机会的,因此,物料编码在应用文字、符号或数字上要力求简单、明了,并遵循简单性、完整性、单一性、分类展开性、一贯性、可伸缩性、组织性、适应计算机管理、充足性和易记性等原则。 二、物料编码的意义 (一)物料编码的定义:物料编码是以简短的文字、符号或数字、号码来代表物料、品名、规格或类别及其他有关事项的一种管理工具。 (二)物料编码的意义: 1、增强所用物料资料的正确性。 物料的领发、验收、请购、跟催、盘点、储存、记录等一切活动均以物料编码为依据进行查核,因此物料数据更加正确。杜绝了一物多名,一名多物或物名错乱等现象的发生。 2、提高物料管理的工作效率。以编码代替文字的记述,使物料更加简便省事,从而提高物料管理工作的效率。 3、利于计算机的管理。物料管理在彻底推行物料编码之后,才能进一步利用计算机作更有效的处理, 以达到计算机系统管理的效果。 4、降低物料库存和成本。物料编码既有利于库存量的控制,又

利于防止呆料的发生,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从而减少资金的积压,降低管理的成本。 5、防止物料舞弊事件的发生。物料一经编码后,其记录正确而迅速,储存井然有序,可以减少物料舞弊事件的发生。 6、便于物料的领用。每一种物料均有正确的统一的编码,对用料部门的物料领用和仓库发料都十分方便。 三、物料编码的规则 (一)物料大类分类及编码规则 根据财务核算和物流管理的需要,结合工作的实际情况,将现公司的所有物料分为九个大类, 每一大类又分为几个小类,小类之后又根据物料的属性、特征和使用状况进行分类。 每一物料总的编码为12位,共分三层。第一层为第一大类占第1位,用物料名称第一个汉字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大写字母代替;第二层为第二类占第2、3位, 用两位数字01,02,03……99代替。第三层为细分类,占第4至12位,每一位可根据各种物料赋与不同的含义。 (二)第一层和第二层的分类和编码 1、产成品(C)——摩前减(01) 摩后减(02) 轻型车前(03) 轻型车后(04) 微轿前减(05) 微轿后减(06) 其他车型(07) 其他(08) 2、自制半成品(Z)——摩前减(01) 摩后减(02) 轻型车前(03) 轻型车后(04) 微轿前减(05) 微轿后减(06) 其他车型(07) 其他(08) 3、外购件(W)——摩前减(01) 摩后减(02) 轻型车前(03) 轻型

中国机械发展史

1楼从1840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为近代时期,这期间中国的机械工业逐步由手工业作坊式小生产,向使用动力机器的生产方式转变。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由封建统治开始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这个时期诞生的机械工业,从一开始就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点:中国最早使用动力的机械厂是外商办的;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机械厂是清政府经营的军火企业;中国民族资本创办的企业,一直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买办的压迫之下。 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取得了在中国沿海和内河的航行权。为了适应航运业发展的需要,外商首先在中国建立了船舶修造厂。1845年英国人柯拜在广州黄埔设立的柯拜船舶厂,是中国领土内最早的一家外资机械厂。 1854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不久,外商在黄埔经营的船坞船厂增至5、6家。英美商人并纷纷在华东设立船舶修造厂,其中较大的有英商办的上海祥生船厂、耶松船厂和和丰船厂。至19世纪60年代末,外商在广州、上海、厦门、福州等沿海口岸建立的大小船舶修理厂已达22家,雇用的中国工人达九千多人。 外商在中国经营的机械工业除船舶修造厂外,还有铁路车辆修理厂,如1880年英国人在唐山建立的中国第一个铁路车辆修理厂,1901年德国人在青岛四方村建立的青岛铁路工厂,都是当时规模较大的企业。据1908年统计,外资经营的34个主要机器厂中,船舶修造厂28个;铁路车辆工厂3个。这些厂以英商经营的最多,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二。 20世纪初,日本在东北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日俄战争后,在南满地区,开办了一批机械工厂。到20年代已有较大的铁路、造船、矿山机器等机械制造厂20多家。南满铁道株式会社于1906年扩建了接收帝俄的大连铁路工厂、抚顺煤矿机械厂。1907年新建了沙河口铁路工厂。 1908年,川崎造船所扩建了接收帝俄在大连的船坞和工场,设大连分厂,至1914年已发展成为拥有日籍职工2800余人、中国工人1万余人的大型修造船厂,能修造5000吨级轮船。 1919年,美商在上海曾建立专为装配机器的慎昌工厂。美商对中国主要是输出机器设备,长时期占中国进口机器设备总额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所办机器厂较少。 清政府设立的军工厂 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军械所,这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机械厂。1863年他又派容闳赴美采购机器,筹备建立规模较大的近代机械工业企业。

中国塑料机械工业协会

获奖科技成果登记表 说明:1. 本次入编《中国塑料机械工业科技成果汇编》的科技成果奖指:2006年以来获国家和省部级政府部门奖励的科技成果; 2. 凡获国家和省部级政府部门奖励的科技成果,请提供获奖证书复印件、获奖成果简介(800字以内)各1份。

专利技术推荐入编表 说明:1. 凡是业内企业的专利均可推荐入编《中国塑料机械工业科技成果汇编》; 2. 每项专利技术均需提供专利证书复印件1份; 3. 对于重大专利技术,请提供专利技术简介(600字以内)1份。

新技术、新工艺推荐入编表 说明:1. 凡属新技术、新工艺均可推荐入编《中国塑料机械工业科技成果汇编》; 2. 对于填补国内空白、经省部级政府部门鉴定或经行业专家认定的重大新技术、新工艺,需提供鉴定部门结论复印件、内容简介(600字以内)各1份; 3. 对于单位自荐的新技术、新工艺,需提供内容简介(600字以内)和单位意见。

新产品推荐入编表 说明:1. 凡是填补国内空白、具有国内和国际先进水平、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新产品均可推荐入编《中国塑料机械工业科技成果汇编》; 2. 对于重大新产品,需提供鉴定单位所作出的鉴定结论复印件、产品简介(600字以内,并附上新产品照片)各1份。

著作、论文推荐入编表 说明:1. 推荐范围:①获得国家和省部级政府部门奖励的著作、科技论文;②已出版的著作、教材、工具书;③已发表在重要期刊的科技论文;④行业专家撰写的科技论文;⑤科技人员和职工撰写的科技论文。 2. 对获得国家或省部级政府部门奖励的著作、科技论文,需提供获奖证书复印件、内容简介(1000字以内)各1份。 3. 对已出版的著作、教材、工具书,需提供书籍照片及内容简介(800字以内)各1份。 4. 对已在重要期刊的科技论文,需提供复印件和论文全文各1份。 5. 对行业专家、科技人员和职工撰写的科技论文,需提供内容提要(200字以内)及论文全文各1份。

机管员继续教育汇总题库资料全套汇

机管员继续教育题库和答案 1、安全生产工作应当坚持()的方针: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某一种或者多种类型生产安全事故,或者针对重要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防止生产安全事故而制定的专项性工作方案。A专项应急预案 3、属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起重机械安装拆卸作业前,安装拆卸单位应当按照要求办理:A安装拆卸告知手续 4、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经专家论证后的结论可以是:A 通过 5、明确了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具体范围:A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 6、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会的参会人员可不包括:A专家 7、危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等。A.施工计划B.施工工艺技术C.施工安全保证措施D.应急处置措施、 8、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A.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0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B.起重量300kN及以上的起重机械安装和拆卸工程C.搭设总高度200m及以上的起重机械安装和拆卸工程D.搭设基础标高在200m及以上的起重机械安装和拆卸工程 9、起重吊装及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中,属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是A.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B.采用起重机械进行安装的工程C.起重机械安装和拆卸工程 10、应急预案管理的原则是属地为主、分级负责、分类指导、综合协调、动态管理:正确11、脚手架外侧以及悬挑式脚手架、附着升降脚手架底层应当封闭严密:正确 12、遇大风、大雾、大雨、大雪等恶劣天气,不得使用起重机械:正确 13、属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起重机械安装拆卸作业必须按照规定编制、审核专项施工方案,超过一定规模的要组织专家论证。正确

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机械制造业作为一个传统的领域已经发展了很多年,积累了不少理论和实践经验,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各个方面的个性化需求愈加强烈。作为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并已成为基础工业的机械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对策。 [关键词]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1 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现状 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最基础的行业,也决定了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整体水平,起步早,但发展又最令人担忧,比如现在中国的汽车工业相比机械制造业来说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生产效率都要高得多,当然这也是因为机械行业的特性起了决定性的因素。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我国机械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在技术上已经落后,加上资金不足,资源短缺,以及管理体制和周围环境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改进和完善,这些都给我们迅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带来极大的困难。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为我国机械制造业的振兴和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当今,制造业的世界格局已经和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欧、亚、美三分天下的局面已经形成,世界经济重心开始向亚洲转移已出现征兆,制造业的产品结构、生产模式也在迅速变革之中。所有这些又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应该正视现实,面对挑战,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以振兴和发展中国的机械制造业为己任,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以使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2 世界机械制造业发展出现的特点 21世纪,世界机械工业进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对比其他行业,机械工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这些主要特点: (1)经济规模化。全球化的规模生产已经成为各大跨国公司发展的主流。在不断联合重组,扩张竞争实力的同时,各大企业也纷纷加强对其主干业务的投资与研发,不断提高系统成套能力和个性化,多样化市场适应能力。 (2)地位基础化。发达国家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不仅在本国工业中所占比重、积累、就业、贡献均占前列,更在于装备制造业为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是现代化经济不可缺少的战略性产业,即使是迈进“信息化社会”的工业化国家,也无不高度重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

国机科[2006]214号 关于颁布《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科学技术奖 奖励办法》的通知 有关单位: 为更好贯彻和执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和《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有关精神和规定,进一步做好“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科学技术奖”的奖励工作,适应“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科学技术奖”作为全国机械工业核心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的形势和要求,力求把该奖办好,办成社会力量设奖精品,更有效发挥奖励在机械工业科研开发、技术创新、勘察设计、工程承包、工程施工、高新技术产业化等科技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单位,鼓励机械工业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机械工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的作用,结合《中国机械装备(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奖励暂行办法》试行两年来的具体情况和

目前的实际,对奖励办法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颁发你们,请继续支持该项奖励工作。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开始执行,原《中国机械装备(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奖励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二○○六年五月十二日 主题词:科学技术奖励办法 抄送:国务院驻国机集团监事会、公司领导、总部各部室。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2006年05月12日印发

附件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科学技术奖 奖励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奖励在机械工业科研开发、技术创新、勘察设计、工程承包、工程施工、高新技术产业化等科技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单位,鼓励机械工业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机械工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和《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科学技术奖是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在国家科技奖励主管部门注册,由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国机集团)设立的面向全国机械行业的奖项。 第三条为维护奖励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科学技术奖奖励工作实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其评审和表彰工作不受任何组织或个人的不当干预。 第四条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科学技术奖,每年评审、奖励一次。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科学技术奖评选的推荐、评审、授奖等各项活动。 第二章奖励范围和评审标准 第六条下列机械工业科技成果可以申报中国机械工业集团

中国机械工业标准汇编 阀门卷(第四版)

中国机械工业标准汇编阀门卷》第四版(上中下)中国标准出版社全三卷定价576元 《中国机械工业标准汇编阀门卷》系列丛书自出版以来,先后推出三个版本,每一版都好评如潮,同时对阀门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全面实施,我国标准化事业飞速发展,在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同时不断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相关行业的标准。由于近几年大量新制修订标准的实施,为满足广大读者对阀门及相关产业最新标准版本的需求,全国阀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与中国标准出版社(中国质检出版社)共同选编并出版了《中国机械工业标准汇编阀门卷(第四版)》。本卷汇编收录了截至2011年12月底批准发布的现行的阀门相关标准。本卷汇编与第三版相比有较大变化,涵盖范围更广,收录标准更全,必能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要。本卷汇编分为上、中、下三个分册。上册为基础、材料、试验与检验,共收录国家标准30项,机械行业标准20项;中册为通用产品,共收录国家标准29项,机械行业标准1 4项;下册为专用产品、零部件,共收录国家标准13项,机械行业标准38项。 上卷基础 GB/T 1047—2005 管道元件 DN(公称尺寸)的定义和选用 GB/T 1048—2005 管道元件 PN(公称压力)的定义和选用 GB/T 12220—1989 通用阀门标志 GB/T 12221—2005 金属阀门结构长度 GB/T 12222—2005 多回转阀门驱动装置的连接 GB/T 12223—2005 部分回转阀门驱动装置的连接 GB/T 12224—2005 钢制阀门一般要求 GB/T 12247—1989 蒸汽疏水阀分类 GB/T 12250—2005 蒸汽疏水阀术语、标志、结构长度 GB/T 12712—1991 蒸汽供热系统凝结水回收及蒸汽疏水阀技术管理要求 GB/T 21465—2008 阀门术语 GB/T 22652—2008 阀门密封面堆焊工艺评定 GB/T 24919—2010 工业阀门安装使用维护一般要求 GB/T 24921.1—2010 石化工业用压力释放阀的尺寸确定、选型和安装第1部分:尺寸的确定和选型 GB/T 24921.2—2010 石化工业用压力释放阀的尺寸确定、选型和安装第2部分:安装GB 26640—2011 阀门壳体最小壁厚尺寸要求规范 JB/T 106—2004 阀门的标志和涂漆 JB/T 308—2004 阀门型号编制方法 材料GB/T 12225—2005 通用阀门铜合金铸件技术条件 GB/T 12226—2005 通用阀门灰铸铁件技术条件 GB/T 12227—2005 通用阀门球墨铸铁件技术条件 GB/T 12228—2006 通用阀门碳素钢锻件技术条件 GB/T 12229—2005 通用阀门碳素钢铸件技术条件 GB/T 12230—2005 通用阀门不锈钢铸件技术条件 JB/T 5300—2008 工业用阀门材料选用导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