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重点知识和易错易混知识点归类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高考历史 重点知识和易错易混知识点归类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高考历史 重点知识和易错易混知识点归类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高考历史重点知识和易错易混知识点归类: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

一、先秦

1.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中华文明的开篇

(1)政治:社会形态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形成三个阶段:王位世袭制度、世卿世禄制、分封制、郡县制度都是典型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2)经济:以关中地区为中心的经济格局逐渐形成;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到来;农业、手工业、商业三大部门形成;土地所有制经历了从井田制到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变迁。

(3)民族:华夏族主干形成,春秋战国形成了第一次民族融合高潮。

(4)思想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开始形成。

2.重点记忆内容

(1)商鞅变法的影响。

(2)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及认识。

(3)《诗经》的内容和历史地位。

3.易错易混知识点(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1)夏、商、西周的都城位置都在今陕西境内。

(2)我国的青铜时代应包括两周、春秋、战国。

(3)西周中后期,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都较突出,加剧西周的衰落和灭亡。

(4)春秋时吴国开凿运河邗沟是为了攻打越国,吴越争霸。

(5)鲁、齐、宋、晋都是春秋时期山东境内的重要封国。

(6)王位世袭制确立标志着夏朝的建立。国人暴动即奴隶暴动。

(7)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三家分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性质相同。

(8)韩非子的法家思想是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

(9)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国有即集体所有。

(10)“春秋无义战”,因而春秋时期的战争没有任何进步之处。

(11)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春秋时期人,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也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二、秦汉

1.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封建大一统

(1)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和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得以建立和巩固;封建统治思想得以确立。

(2)经济:新的赋税制度开创了以人丁为主征税的先河:陆上和海上丝路开辟,对外贸易开始。

(3)民族:边疆民族发展较快,边疆开发,与中原的交往和联系加强。

(4)对外:东亚文化圈突破东亚范围,远及欧洲和非洲;丝绸之路形成。

(5)文化:统一与多样化有机结合;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水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气势恢弘。

2.重点记忆内容

(1)秦统一的历史条件和意义、评价秦始皇巩固统治的措施。

(2)张骞通西域的影响。

(3)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影响。

(4)秦汉文化的特点、造纸术发明和外传的意义。

3.易错易混知识点(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1)灵渠开凿于战国时期的秦国、主要用于灌溉。

(2)中国古代三大地方行政制度是分封制、郡国并行制、三省六部制。

(3)秦朝半两钱、唐朝开元通宝的范式都是圆形方孔。

(4)汉武帝时,刺史是州级地方行政官员。

(5)昭君出塞发生在汉武帝时期。

(6)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打通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7)西汉时,中国与朝鲜、日本、印度、西亚、欧洲都有直接往来。

(8)太初历、《九章算术》、《黄帝内经》都编定于西汉时期。

(9)西汉时,纸已经逐渐取代简牍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10)西汉长安民俗生活情景已出现吃葡萄、放鞭炮、烤甘薯。

(11)汉武帝时期三次大规模反击匈奴的战争,设西域都护彻底解除了匈奴对中原与西域的威胁。

(12)道教等同于道家学说。

(13)地动仪是预测地震的仪器。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

1.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国家分裂逐步走向统一,民族大融合。

(1)政治: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民族大融合;士族门阀势力膨胀。

(2)经济:江南经济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商品经济水平较低;经济制度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新制度;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3)民族:民族融合出现高潮。

(4)文化:这一时期文化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体现了民族融合特色;思想领域异常活跃;科技成果成就突出;文学艺术成就斐然。

2.重点记忆内容

(1)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的特点、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的原因和给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

3.易错易混知识点(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1)六朝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2)曹魏时,翻车、水碓、水磨都广泛用于农业灌溉。

(3)北魏孝文帝、北周武帝曾先后两次灭佛。

(4)魏晋绘画以山水花鸟画、风俗画为主要内容。

(5)《齐民要术》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农书,最早提出重农抑商。

四、隋唐

1、总体特征:封建社会空前繁荣。

(1)政治: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2)经济:封建经济发展繁荣,全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赋税制度发生重大变革。

(3)民族:各民族联系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4)对外: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以唐文化为中心的基础上进行双向交流;中国文化圈形成。

(5)文化:全面繁荣;兼收并蓄;世界领先;影响深远。

2.重点记忆内容

(1)隋统一的原因。

(2)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

(3)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影响。

(4)隋唐科举制创立的进步作用。

(5)唐朝对外交通路线。

(6)扬州的经济地位。

(7)莫高窟的特点、历史价值。

3.易错易混知识点(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1)隋朝大运河中段折而向西是因为战乱。

(2)隋朝因农民起义直接推翻而灭亡。

(3)江南经济开发为隋的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

(4)陕西乾陵是武则天与唐太宗的合葬墓。

(5)贞观之治是继西汉前期之后出现的第二个盛世局面。

(6)三省六部制是一种民主制度,历朝基本沿袭。

(7)唐朝科举考试明经主要考诗赋,进士主要才经义。

(8)隋、唐两朝“以庸代役”都没有年龄限制。

(9)唐朝交通要道上的私家店肆、城市中的邸店和柜坊都是早期银行的雏形。

(10)唐朝北庭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

(11)东北地区开始归属中央王朝的版图是8世纪前期黑水都督府的设置。

(12)唐朝的对外交通,经海上丝绸之路可以到达韩国、日本、波斯湾。

(13)唐朝时商业繁荣说明当时已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14)科举制度的实行反映了隋唐时期阶级关系的变化,即士族的衰落,庶族上升,即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关系的变化。

(15)吐蕃归唐朝中央政府管辖。

(16)火药是唐代发明的。

五、五代、辽、宋、夏、金、元

1.阶段特征

基本特征: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1)政治:封建国家从分裂割据、民族政权并立逐步走向全国统一。中央集权加强。政治中心东移格局确立。封建政治改革和少数民族的汉化政策,促进了汉族封建政治制度向边疆扩展。

(2)经济:全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

(3)民族:几个民族政权并立到全国统一。民族融合形成高潮。

(4)文化:科学技术有突出发展,对世界文明进程起了重要作用。民族文化交融,丰富多彩,鲜明时代特征。

2.重点记忆内容

(1) 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

(2)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和影响、失败原因、认识。

(3) 元朝大统一促进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的具体表现。

⑷宋元时期三大发明的外传意义。

3.易错易混知识点(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1)北宋分割宰相军权的是三司使。

(2)北宋削夺地方财政权的措施是各州设通判。

(3)宋辽澶渊之盟议和的背景是北宋军事占有绝对优势。

(4)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域,宣政院是专门管辖西藏的地方行政机构。

(5)元朝时,台湾地区设立澎湖巡检司,归属福建行省管辖。

(6)《梦溪笔谈》是一部笔记体文集。

(7)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实现了中国的大一统。

(8)庆历新政是以理财为中心,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都发生在宋仁宗年间。

(9)宋辽、宋夏、宋金三次议和,宋朝都对少数民族政权称臣。

(10)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最早发明的是木活字。

(1 1)宋金绍兴和议后,黄河流域归南宋统治。

(12)“岁币”两宋政府对辽、夏、金战争赔款。

六、明清(鸦片战争前)

1.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封建社会由盛转衰是明

清时期。

(1)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空前强化。

(2)经济:注意调整生产关系,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新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3)民族: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尤其是同边疆地区的关系空前加强。辽阔版图最终奠定,中华民族大家庭形成;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与反对外来侵略联系在一起。

(4)对外:一方面,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另一方面,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日益尖锐,甚至发展成为大规模的侵略与反侵略斗争。对外关系渐趋保守和封闭,中外差距拉大。

(5)科技文化:承古萌新。总结性、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思想文化领域一方面专制色彩强烈,另一方面出现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市民文学蓬勃兴起,小说成为文学的主流。文艺繁荣、科技停滞的双重时代特征。西学东渐。

2.重点记忆内容

(1) 明清极端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

(2) 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的内容和影响。

(3)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地位和发展缓慢的原因。

(4) 明清捍卫国家主权和维护国家统一的努力,以及对西藏和西南地区的管辖。

⑸郑和下西洋的影响和局限。

⑹明清之际西学东渐的内容和影响。

4.易错易混知识点(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1)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文字狱是清朝特有的一种现象。

(3)康熙帝“更名田”开始改变我国土地制度。

(4)元朝宣政院和清朝理藩院都直接管理西藏地区,拥有直辖地,所以职能完全相同。

(5)乾隆帝平定了回部回族人的叛乱。

(6)明清时期产生了科技巨著,表明中国科技仍领先于世界。

(7)明清之际的传教士来华与晚清传教士来华都有相同的历史使命,即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以配合西方的政治、经济、军事侵略。

(8)明清五军都督府有调兵权、掌地方军权。

(9)明朝锦衣卫、东厂、西厂都是专门的特务机构。

(10)北京正式成为明朝的都城是在燕王朱棣时期。

(11)建立后金政权、迁都沈阳、改族名满洲都是努尔哈赤统治时期。

(12)康熙帝时中枢权力一分为三,指内阁、南书房、军机处互相制约。

(13)明清之际产生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是一种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反对儒家思想和封建制度。

(14)清政府的闭关政策一是禁止和限制国人出海贸易和中国出口商品,二是关闭通商口岸和禁止对外交易。

【新课标】2017届高考历史易错题解析:中国古代史

2017届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点解析:中国古代史 一、先秦 1.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中华文明的开篇 (1)政治:社会形态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形成三个阶段:王位世袭制度、世卿世禄制、分封制、郡县制度都是典型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2)经济:以关中地区为中心的经济格局逐渐形成;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到来;农业、手工业、商业三大部门形成;土地所有制经历了从井田制到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变迁。 (3)民族:华夏族主干形成,春秋战国形成了第一次民族融合高潮。 (4)思想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开始形成。 2.重点记忆内容 (1)商鞅变法的影响。 (2)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及认识。 (3)《诗经》的内容和历史地位。 3.易错易混知识点(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1)夏、商、西周的都城位置都在今陕西境内。 (2)我国的青铜时代应包括两周、春秋、战国。 (3)西周中后期,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都较突出,加剧西周的衰落和灭亡。 (4)春秋时吴国开凿运河邗沟是为了攻打越国,吴越争霸。 (5)鲁、齐、宋、晋都是春秋时期山东境内的重要封国。 (6)王位世袭制确立标志着夏朝的建立。国人暴动即奴隶暴动。 (7)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三家分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性质相同。 (8)韩非子的法家思想是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 (9)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国有即集体所有。 (10)“春秋无义战”,因而春秋时期的战争没有任何进步之处。 (11)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春秋时期人,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也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二、秦汉

1.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封建大一统 (1)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和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得以建立和巩固;封建统治思想得以确立。 (2)经济:新的赋税制度开创了以人丁为主征税的先河:陆上和海上丝路开辟,对外贸易开始。 (3)民族:边疆民族发展较快,边疆开发,与中原的交往和联系加强。 (4)对外:东亚文化圈突破东亚范围,远及欧洲和非洲;丝绸之路形成。 (5)文化:统一与多样化有机结合;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水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气势恢弘。 2.重点记忆内容 (1)秦统一的历史条件和意义、评价秦始皇巩固统治的措施。 (2)张骞通西域的影响。 (3)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影响。 (4)秦汉文化的特点、造纸术发明和外传的意义。 3.易错易混知识点(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1)灵渠开凿于战国时期的秦国、主要用于灌溉。 (2)中国古代三大地方行政制度是分封制、郡国并行制、三省六部制。 (3)秦朝半两钱、唐朝开元通宝的范式都是圆形方孔。 (4)汉武帝时,刺史是州级地方行政官员。 (5)昭君出塞发生在汉武帝时期。 (6)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打通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7)西汉时,中国与朝鲜、日本、印度、西亚、欧洲都有直接往来。 (8)太初历、《九章算术》、《黄帝内经》都编定于西汉时期。 (9)西汉时,纸已经逐渐取代简牍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10)西汉长安民俗生活情景已出现吃葡萄、放鞭炮、烤甘薯。 (11)汉武帝时期三次大规模反击匈奴的战争,设西域都护彻底解除了匈奴对中原与西域的威胁。 (12)道教等同于道家学说。

高考历史重大史实及基本知识点

2020年高考历史重大史实及基本知识点 复习 ★★中国与世界重要历史事件★★ 一、世界史大事年表 14-15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487-1488迪亚士远航到达非洲南部沿海 1492哥伦布远航到达美洲 1497-1498达伽马远航到达印度 1519-152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88英国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确立 1689俄国彼得一世开始改革 17时机后半期牛顿力学体系确立 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775-1783北美独立战争 1776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布美利坚合众国独立 1785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1789.7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831,1834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 1836~1848英国宪章运动 1844德意志西西里工人起义 1848.2《共产党宣言》发表 1853~1856克里米亚战争 19世纪中期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学说 1861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1865美国内战

1864第一国际成立 1868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70~1871普法战争 19世纪70年代初意大利统一最终完成 1871德意志统一最终完成 1871.3~5巴黎公社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向帝国主义过渡 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1903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列宁主义诞生 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 1922.12苏联成立 1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31.9.18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九一八事变? 1933.3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 1937.7.7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 1939.9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2初《联合国家宣言》形成反法西斯同盟 1945.2苏美英举行雅尔塔会议 1945.5.8德国签订无条件投降书 1945.9.2苏美英举行波茨坦会议日本签订无条件投降书 1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 1945.10联合国建立 1947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 1948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 1949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高考历史知识点汇总

2016年高考历史知识点汇总 1、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革: 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 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 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 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 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 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 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 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 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 (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 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 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 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 4、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 5、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 6、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 如何巧记方法:以奴隶社会为例: 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就是商(前16世纪) 再减去5个世纪——就是西周(前11世纪)——减去3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前8世纪前771年)——再减去3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始(前5世纪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 理解记忆: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 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如何运用政治学原理分析历史问题: 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

高中历史备战高考选择题中易混易错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备战高考选择题中易混易错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1.辨析不清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概念的内涵和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王位世袭制是夏朝建立后开始的一种王位继承制度,体现了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的特点,存在于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到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才得以结束。 2.对商周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认识理解错误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主要有:以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三者互为表里、紧密结合的等级制度;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族权和政权、王权和神权相结合具有浓厚宗族色彩的政治制度。 3.不能区别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概念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封建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主要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上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权等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而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4.对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发展演变理解不到位

(1)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制,三省指中书 省、门下省、尚书省。唐代形成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 省、尚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三省长官为宰相,相互牵制,三省 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合作与牵制,提高了行政效率。 尚书省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 (2)宋承唐制,但将中书门下省为最高行政机构,与 枢密院对掌文武大权,合称“二府”。同时,增设参知政事、分 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这样削弱了宰 相权力,强化了君权 (3)元代只保留中书省,取代以前的三省,上承天子, 下总百官,是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明 初沿用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明 洪武十三年(1380)罢中书省和丞相,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自此,六部取代了三省六部之制,君主专制得以进一步 加强。 5.对军机处的职能认识理解错误 。军机清代军机处,清代官署名。亦称“军机房”、“总理处” 处是清朝中后期的中枢权力机关,但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 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 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不像 正式国家机关的样子。军机处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

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

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 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新思想的萌发 一、新思想萌发的原因:鸦片战争以前,随着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封建危机的日益加深,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 之士,呼吁革除弊端,提倡经世致用,为“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 萌发奠定了思想基础。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开始 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点,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辱之 道。 二、新思想的萌发:(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 一人。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他设立了译馆,编译的《各国律例》和《四洲志》受到人们的重视。鸦片战争期间,积极仿制西方战舰,提 出建设一支新式海军的主张。(2)魏源编写出《海国图志》,书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主要指军事科学技术即主张用外国先进科学技术武装自己,以抵御外来侵略,使国家走上富强道路。“师夷长技”仅 仅手段,御侮图强才是主要目的)”的思想。(3)鸦片战争后,出现了 一批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其中重要的有姚莹的《康车酋纪行》和徐 继畲的《瀛环志略》。 三、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资政新篇》:1859年,洪仁玕为振兴太平天国,提出了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 篇》。《资政新篇》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教和外交等方面,具 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 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因为它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 所以根本没有实行。 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明清时期的文化 明清科技发展特点:传统科技世界,集大成科学巨著相继问世; 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市民文学兴起(戏剧、小说);古典科技进入总结时期,官方组织编纂大型图书成就突出;西学东渐。

高考历史知识点精简版总结

高考历史复习要点 (必修1)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但同时存在分裂的隐患。 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①秦代中央设置三个最高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奏章,下达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全国军事。 ②郡县制建立: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并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汉初,在地方上,郡国二制并行。 元朝: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采用行省(行中书省)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汉的州和唐的道,起先都是监察机构,后都演变成地方行政实体。 明朝:通过废除丞相制度和创设内阁,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清朝:雍正帝时,军机处的创设,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二、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鸦片战争(1840~1842):战争中,广州北郊三元里人民自发起来反抗英国侵略者。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内容规定: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 ④协定关税。影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洗劫焚烧了圆明园。1860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俄国在此期间趁机先后共侵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甲午中日战争(1894):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英勇作战,壮烈殉国。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内容规定: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款白银2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6月,八国联军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内容规定:①赔款白银4.5亿两;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 ③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④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斗争。影响: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抗日战争开始标志: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 侵华日军罪行:1937年12月,日本攻陷南京后,屠杀南京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军人30万人。日军还在中国成立了从事细菌战的“七三一部队”。 抗日战争:面对日军侵华,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奋起抗战。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抗战前期,中国军队取得了平型关战役(太原会战)、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的胜利。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这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①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②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③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④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2020年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突破专题28 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含答案解析)

易错易混点28 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 错因归纳:对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相同点及在目的、内容、影响方面的不同点疏于归纳。 释疑解惑 真题突破 1.(2011·北京文综·20)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这位哲学家是( ) A.普罗泰格拉(普罗塔格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说明这位哲学家重视道德的作用,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他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这个概念的认识,而善包括健康、财富、地位、荣誉以及正义、勇敢等美德。 2.(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27)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答案】B 【解析】苏格拉底的本意是强调思想自由而不是公民生存权利,A项排除;C项与题干材料本意不符;苏格拉底反对极端民主政治,D项不符合史实。故选B项。 3.(2008·江苏单科·12)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 ..之处是( )

A. 重视道德的意义 B. 肯定人的价值 C. 强调知识的作用 D. 推崇君主权威 【答案】D 【解析】孔子主张维护周朝的礼,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维护君主权威。而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推崇的古希腊的民主政治。A、B、C项是二者的相同点。 4.(2009·山东基能·42)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 ) 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名言要与书博会的主题相一致,所以选②④。 5.(2007·广东单科·2)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 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 C.国与国的关系D.夷夏关系 【答案】A 【解析】孔子和孟子都主张“仁政”,旨在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模拟突破 1.下列两位人物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 A.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判断社会道德的标准 B.不符合礼的事,就不看、不听、不说、不做 C.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D.通过教育手段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答案】D 【解析】孔子兴办私学,重视教育的教化作用。苏格拉底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总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六) 1.比较下列组织: ①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的诞生。这是新中国外交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 ②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是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 ③对世界经济影响的三大区域集团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④"欧洲共同体"1967是由三个共同机构合并成立的分别是欧洲 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2、①是不结盟运动(Non-AlignedMovement;。成立于1961年9月。 ②是欧洲联盟(Europeanunion;。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的区域政治、经济集团组织。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③是国际国币基金组织。(the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IMF;,是政府间的国际金融组织。它是根据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和联盟国家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通过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而建立起来的。于1945年12月正式成立,1947年11月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 ④是东盟。前身是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决定由东南亚国家联盟取代东南亚联盟。总部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 ⑤是世界银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theInternationalBankforReconstructionandDevelopment;简称为"世界银行"(theWorldBank;,它是联合国属下的一个专门机构,负责长期货款的国际金融机构。世界银行(WorldBank;是根据1944年美国布雷顿森林会议上通过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成立的 ⑥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EconomicCooperation,简称APEC;成立于1989年,是亚太地区的一个主要经济合作组织。当今世界的区域经济集团。1991年11月,中国同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一起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宗旨和目标是: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性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 ⑦是北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简称。它是目前世界上的军事集团。1949年4月,美国、加拿大和一些欧洲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北大西洋公约》。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2.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5.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6.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特征。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7.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8.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 9.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为管理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10.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11.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12.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

动。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13.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作法。 15.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16.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17.“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18.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柜坊。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发行的“交子”。 19.元代时,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清代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20.唐朝时,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称为市舶使。宋代时,在边境设置与少数民族贸易场所称为榷场。中国最早的商标是宋代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 2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2.孔子整理的“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3.提出“性善论”是孟子;提出“性恶论”是荀子。提出“三纲五常”的思想是董仲舒。提出“心性论”是朱熹。最早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是顾炎武。 24.后人称孔子为“至圣”、称孟子为“亚圣”。朱熹宋朝理学集大成者。

高考历史易错知识点总结

1.西周分封制下分封的对象:西周的分封制不仅分封王族,还分封异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功臣和先代贵族与周天子并无血缘关系。 2.宗法制下大宗、小宗的关系:大宗和小宗不是绝对而言的,而是相对而言的。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在一定范围内既是大宗,又有可能成为小宗。 3.区分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目的:分封制是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主要是解决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不是解决宗族矛盾;宗法制是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利、财产、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族的地位。 4.君主专制不等于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是决策方式,中央集权是一种政治体制,两者的结合构成了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君主专制强调君主个人权力至高无上,国家大事由其一人独断。中央集权是指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受命于中央,地方长官只能在中央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强调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5.正确认识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三省六部制标志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误以为其仅仅加强了皇权。唐太宗后,三省六部之间的分工协作和相互牵制,提高了中央的统治力量和行政效率,这是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完善的表现。明清皇权空前加强,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重要标志,误以为它是封建社会继续发展的表现。 6.郡县制并非建于秦朝:秦统一后健全郡县制并在全国推行。 7.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关系:郡县制的推行,消除了由分封制带来的隐患,使皇帝能直接控制地方的行政制度。郡县制是对分封制的否定而不是对其的继承和发展。分封制与宗法制是与血缘关系紧密联系的政治制度,是贵族政治;郡县制与血缘关系没有必然联系,是官僚政治。 8.明朝内阁不是明朝的中央机构:内阁并非法定机构,无决策权,内阁首辅不是宰相,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9.古代的监察制度认识:中国封建社会的监察制度,对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调整统治阶级作用。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成为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 10.古代科举制的影响辨析:科举制的产生是古代选官制度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一种历史进步。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确实产生了许多像文天祥这样的封建名臣。但是,科举考试的内容大多与治国治民的实际要求相差甚远,也就造成考生钻研诗赋、醉心八股的消极倾向。总之,科举制是封建统治者选拔奴仆的考试制度。八股取士不是科举制的新发展。 11.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是自然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它的特点一是分散,二是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消费或绝大部分用来消费,而不是进行商品交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而不是唯一模式。 12.手工业的经营形态辨析:原始社会后期,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夏商周,商业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出现并成为中国手工业的三

高三历史必背重要知识点

高三历史必背重要知识点 原因:列强不满足于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借口:修约遭到拒绝时间:1856---1860年 《天津条约》。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十口通商英法联 军火烧圆明园 《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 影响: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水准。 二、洋务运动近代化:文明(科技)发展水准,主要指机器生产 内忧外患的形势,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 提出“中学(中国的封建制度)为体,西学(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为用”实质上是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 朝的统治。 1、前期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批军事工业;江南 制造总局 2、后期以“求富”为口号,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 等方面的困难,创办一批民用工业。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标志着 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李鸿章: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张之洞:汉阳铁厂、湖北织 布局 3、为策划海防,建成北洋(海军)、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4、为培养科技人才,创办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选派留 学生出国,开近代教育的先河。 结果(评价):A、洋务运动没有使清朝达到富强(洋务运动只学技术,不学制度最终失败,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失败)。

B、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技,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 【篇二】 一、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 (1)时间:19世纪四五十年代。 (2)过程:外商企业—洋务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3)来源: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 (4)分布:沿海、长江流域各通商口岸。 (5)级的共同优点;身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三重压迫、剥削,革命性;和农民阶级有着天然联系,便于结成联盟;集中水准高,便于宣传,组织工人实行斗争。中国无产阶级这些特点和优点,必然使它成为近代中国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 (6)中国无产阶级早期斗争:早期的中国无产阶级虽然还没有形成一种独立的政治力量,但是深重的民族灾难和悲惨的生活境遇,已经使他们具有强烈的斗争精神。如香港工人罢工、江南制造总局工人罢工等。 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第一,使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产生了变化,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第二,使中国社会阶级结构产生了变化,民族资产阶级产生,无产阶级队伍随之壮大。 第三,促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并展开了一系列的政治斗争;同时,无产阶级也随之壮大,这又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考复习资料之——祝同学们在六月开始中取得好成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力量) 祝同学们在六月开始中取得好成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力量)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祝同学们在六月开始中取得好成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力量) 1.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祝同学们在六月开始中取得好成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力量) 2.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 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祝同学们在六月开始中取得好成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力量) 3.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 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祝同学们在六月开始中取得好成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力量)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5.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 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6.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 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特征。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7.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 尚书省。 8.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 9.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为管理 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10.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11.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12.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 动。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13.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 作法。 15.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16.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17.“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18.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柜坊。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发行的“交子”。 19.元代时,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清代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20.唐朝时,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称为市舶使。宋代时,在边境设置 与少数民族贸易场所称为榷场。中国最早的商标是宋代山东济南刘家 功夫针。 2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2.孔子整理的“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3.提出“性善论”是孟子;提出“性恶论”是荀子。提出“三纲五常”的思想是董仲舒。提出“心性论”是朱熹。最早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是顾炎武。

高三政治易错知识点整理

高三政治易错知识点整理 政治学科在高考中难度可以说是算的一号人物的,不过只要经过合理系统的学习,坚持不懈的研究期中所蕴含的规律,再结合政治所特有的特点,就可以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2020年高考政治复习方法,简单实用的复习策略。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经济学: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混同 2、商品的价格取决于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3、等价交换是指每次交换商品的价格都应与价值相一致 4、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 5、高新技术能够使用权单位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 6、国有资产等同于公有资产 7、价格由购买力决定 8、国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9、国家主要通过行政手段干预经济 10、政府要减少对市场经济的干预

11、微观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宏观经济总是对立的 12、股票是一种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 1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降低失业率 14、国民收入与财政收入混同 15、税收可以由税务机关随意加以调整 16、国债可以无限制发行 17、消费决定生产 哲学部分 1、要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必须实现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意识能够对客观事物起促进作用。 3、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指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直接的推动作用。 4、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为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5、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6、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7、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8、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9、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10、整体就是指由事物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 11、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12、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的,变化就是发展。 13、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改造和消灭,是永恒不变的。 14、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15、只要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16、只要把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就能收到预想的效果。 17、感性认识的总和就是理性认识。 18、获得正确的理性认识是认识的目的。 19、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

(完整word版)高考历史重大史实及基本知识点复习,推荐文档

高考历史重大史实及基本知识点复习 ★★中国与世界重要历史事件★★ 一、世界史大事年表 14-15 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4-16 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487-1488 迪亚士远航到达非洲南部沿海 1492 哥伦布远航到达美洲 1497-1498 达伽马远航到达印度 1519-1522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1640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88 英国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确立 1689 俄国彼得一世开始改革 17 时机后半期牛顿力学体系确立 18 世纪 60 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775-1783 北美独立战争 1776 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布美利坚合众国独立1785 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1789.7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831,1834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9 世纪 30 年代法拉第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 1836~1848 英国宪章运动 1844 德意志西西里工人起义 1848.2《共产党宣言》发表 1853~1856 克里米亚战争 19 世纪中期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学说 1861 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1865 美国内战 1864 第一国际成立 1868 日本明治维新开始1870~1871 普法战争 19 世纪 70 年代初意大利统一最终完成 1871 德意志统一最终完成 1871.3~5 巴黎公社 19 世纪 70 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向帝国主义过渡 20 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0 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1903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列宁主义诞生 1914-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11.7(俄历 10.25)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922.12 苏联成立 1929-1933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31.9.18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九一八事变 1933.3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 1937.7.7 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 1939.9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2 初《联合国家宣言》形成反法西斯同盟 1945.2 苏美英举行雅尔塔会议 1945.5.8 德国签订无条件投降书 1945.9.2 苏美英举行波茨坦会议日本签订无条件投降书 10 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 1945.10 联合国建立 1947 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 1948 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 1949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1949.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1950-1953 美国侵略朝鲜战争 20 世纪 50 年代初-70 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1954《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签字 1955 亚非国家召开的万隆会议 1955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1960 非洲有 17 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成为“非洲独立年”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先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是指秦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代,是指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战国时期,经历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接下来X为你整理了先秦历史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先秦历史知识点 1、西周的兴衰。 2、分封制的内容、实质。 3、全面理解和说明春秋到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社会瓦解到封建制度确立,分裂割据走向统一集权,民族融合局面出现的历史发展趋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表现。 4、正确评价春秋战国期间的兼并战争。 5、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和实质(是在经济,政 治上确立了封建制度。是怎样体现和完成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 6、战国时封建经济发展的具体成就(铁器、牛耕、水利、手工业和商业) 7、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流派,内容,结局。注意儒家,道家和法家。 &天文、医学(具体细节)和诗经。 9、孔子(重点)、荀子,孟子,韩非和屈原。

先秦历史知识点:会盟 西周时周天子约见诸侯和春秋时天子、诸侯、大夫间的 约会及相互间的结盟。 西周中期,穆王在涂山(今安徽怀远东南)会见诸侯,称涂山之会。春秋初中期,政权由周王下移到诸侯,侯国间有事,君主共商。如前561年,齐桓公和鲁、卫等六国君主在葵丘(今河南考城东南)相会,订立巩固嫡子嫡妻制和发展侯国间经济关系的文约。春秋晚期,一些侯国出现大夫专政,某些侯国间会议以大夫主持。如前 517年,晋赵鞅等九国大 夫在黄父(今山西泌水西北)进行商议,结果次年将周王子朝赶出王城,送敬王回王都。 西周晚期至春秋,常通过盟誓来调整和巩固贵族内部等级关系。盟誓有一定仪式:盟誓人先凿地为坎(穴),以牛羊或马为牺牲杀于其上,割牲左耳以盘盛之,取其血以敦盛之。读盟书(古称载书)以告神灵,然后参加盟誓者歃(饮)血。歃血毕,加盟约正本于牺牲上,埋入坎中,副本则归与盟者收藏。 西周末期,周幽王召集诸侯在太室(今河南登封嵩山)结盟,称太室之盟,为周王与诸侯盟誓之例。春秋时期有多种盟誓: ①侯国间盟誓。有君主 间结盟,如前632年,齐、鲁等 九国君主参加的确认晋文公霸主地位的践土之盟;有大夫间结盟,如前546年晋、楚等国大夫在宋国签订弭兵盟约。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易错知识点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易错知识点 1、商品的基本属性的易错观点(1)使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购买者的目的所在。(注意: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特有的属性)(2)商品的质量越好,价格越高。(注意:价格的基础是价值,使用价值与价值量没有直接关系)(3)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注意: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4)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注意:不同商品能交换的原因是因为都具有价值)(5)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注意:前一句颠倒了二者的关系,只有在商品中二者才是不可割的) 2、商品价值量的易错观点(1)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注意: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单位时间内形成的价值总量是一定的)(2)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价值量减少。(注意:提高的是个别劳动生产率,商品的价值量不变)(3)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注意:商品价格下降是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4)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也一定变化。(注意:不一定,价格还受供求关系、宏观调控、货币发行量等因素的影响) 3、货币的易错观点(1)金银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注意:金银是自然物,货币才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2)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注意:应该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3)金银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注意:金银天然不是货币)(4)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需要的是现实的货币。(注意:执行价值尺度是观念中的货币)(5)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必然引起通货膨胀。(注意:物价上涨不一定会引起通货膨胀) 4、价值规律的易错观点(1)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特有的规律(注意:应该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2)商品供应量与需求量互相制约。(注意:应该是供求与价格相互制约)(3)等价交换就是指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注意: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也是等价交换的形式)(4)价值决定供求, 供求影响价值。(注意: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5)等价交换是指每次交换商品的价格都与价值相一致。(注意:不一定每次都一致,而是经常不一致)(6)价格由购买力决定。(注意:价格的决定因素是价值,购买力只能影响价格)5、生产与消费及消费类型(1)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注意: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2)消费决定生产(注意:颠倒了二者的关系)(3)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注意:是按消费的交易方式不同分的)(4)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将逐步被享受性的消费所取代(注意:取代的说法错误)(5)有从众心理的人,看到许多人在做同一件事,便不由自主的加入,仿效和重复人家的行为,所以从众心理不可有。(注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知识梳理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知识梳理 古代中国 专题一:先秦时期 阶段特征 先秦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国家产生和完善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 政治:(1)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西周确立嫡长子继承制,传承制度臻于完善。(2)夏、商时期初步建立地方管理制度。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这种以宗法制为基础的政治制度,把国家管理与血缘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3)中央和地方权力秩序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部的稳定和团结,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春秋战国时期,争霸战争和各国变法,打破了旧的权力秩序,分封制逐渐崩溃。 经济:(1)农业经历了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青铜时代和铁犁牛耕等阶段,农业耕作方式不断改进并趋于成熟;土地制度经氏族公社公有到夏、商、西周时期的国有(井田制),再到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后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西周时期为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官营、民营、家庭三种经营形态,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3)商业出现,并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民间。 思想文化:“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文学领域,诗歌是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形式(《诗经》、楚辞);文字产生,商朝的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 专题二:秦汉时期 阶段特征 秦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 政治:随着秦汉大一统专制主义帝国的建立,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大一统的政体,需要大一统的思想。秦崇尚法家思想;西汉初年一度崇尚黄老思想,到汉武帝采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