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法练习题带标准答案

分数乘法练习题带标准答案
分数乘法练习题带标准答案

您的评价是对我的鼓励,我会继续努力。

1.1分数乘整数

一、填一填。

1.74+74+74=( )×( ) 2. 107

×2=( )+( ) 3.9

4

×5表示( )。 4.8个11

1的和是( );求6个92

的和,列式是( )。

5.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5

2

米,它的周长是( )米。

二、计算。

113×2= 169×5= 4×157

= 93×5= 7×10

7= 三、 一个漏水的水龙头每小时滴水10

1

桶,5小时滴水多少桶?10小时呢?24小时呢?

四、 教室的门高2米,小明的身高大约是门高的4

3

,小明的身高是多少米?

五、爸爸和红红都感冒了,妈妈要给他们买3天的药。

1.红红和爸爸一天分别要吃多少袋?

2.妈妈需要买多少袋药?

答案:

一、 1.

3 2.

3. 5个

4. 6×

5.

二、

三、 ×5=(桶) ×10=1(桶) ×24=(桶)

四、2×=(米)

五、 1. ×3=1(袋) ×3=(袋) 2. 1×3+

=7(袋)

1.2分数乘分数

一、计算。

3241?= 31×61= 4

131?=

31

52?= 14

5

87?= 9

8

43?= 7

9

21?= 7

6

83?= 67

92?= 5

6245?= 二、列式计算。

1.

71的51是多少? 2.43的6

5

是多少? 3.156千克的3

1是多少千克? 4.87

米的214是多少米?

三、校园面积的5

3是空地,空地的32

准备铺草坪,铺草坪的面积占校园总面积的几分之几?

四、五(1)班和五(2)班同学在学校操场上打扫卫生,每班负责打扫操场的一半。五(1)

班完成了本班任务的53,五(2)班完成了本班任务的5

4

。两个班分别打扫了操场的几分之几?

答案:

一、

二、 1. ×=

3.

4.

三、 ×=

四、

=

1.3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一、用简便方法计算。

92×207×9 52×4+52 7

5×115+116×75

(98+274)×27 75×138×107 53×(20-65)

二、一本书有120页,小红第一周读了这本书的3

1,第二周读了这本书的41

。两周一共读

了多少页?

三、我国约有660个城市,其中约有

32的城市供水不足,其中有6

1

的城市严重缺水,那么全国供水不足的城市大约有多少个?

四、一根木材长9米,做一个工具用9

4

米,已经做了12个这样的工具,还剩多少米?

答案:

一、

2 28

11

二、120×

+120×=70(页)

三、 660×=440(个)

四、

(米) 9-(米)

1.4 解决问题

一、水果店有480千克水果,其中苹果占8

3,苹果有多少千克?3天卖出全部苹果的65

,卖

出多少千克苹果?

二、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已经行驶的路程比全程的

52

还多50千米,已知全程是900千米,还剩多少千米没行?

三、青草晒干后质量会减少23 ,一个畜牧场割了66吨青草,晒干后剩下的干草重多少吨?

四、某玩具厂计划生产150万件福娃,第一天完成了计划的15,第二天完成了计划的2

3

,两

天相差多少件?

五、某商场某月的上半月的营业额是480万元,下半月比上半月增加了1

4。下半月的营业额

是多少万元? 答案:

一、 480×=180(千克) 180×=150(千克)

二、900×=410(千米) 900-410=490(千米)

三、66×(1--)=22(吨)

四、150×()=70(万件)

五、480×()=600(万元)

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

1. ++++++=×()=()

2.一桶油重10千克,4桶油重()千克,算式是();桶油重()

千克,算式是()。

3. 60的是();的是()。

4.时=()分吨=()千克

时=()分千克=()克

5. (1)1千克茶叶40元,买千克,要付()元。

(2)有30千克汽油,用去,用去()千克,剩下()千克。

6.“柳树棵数的相当于柏树的棵数”中是把()的棵数看作单位“1”,对应

的是()的棵数占单位“1”的分率。

7.一根绳子长米,截去,还剩()米,如果截去米,还剩()米。

8.在○里填上“>”“<”或“=”。

×○×○

○×5米的○1米的

9.4÷5===()(小数)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3吨的和5吨的相比,()。

A.3吨的重

B.5吨的重

C.一样重

D.不确定

2.下面()的积在和之间。

A.×

B.×

C.×5

D.×

3.有两根2米长的铁丝,第一根剪去,第二根剪去米,剩下的部分相比,()。

A.第一根剩下的长一些

B.第二根剩下的长一些

C.两根剩下的一样长

D.不确定哪根剩下的长

4.×28=×28+×28,这是运用了()。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

D.加法结合律

三、计算题。

1.直接写出得数。

×2=×1=×=16×=

×7=×=×=+×=

2.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25×8×-

×4+ ×5-

×

×+×

四、解决问题。

1.仓库里有水泥75吨,第一天运出总数的,第二天运出的相当于第一天的,第二天运出水泥多少吨?

2.还要折多少个就能完成任务?

3.教师公寓有三居室180套,二居室的套数是三居室的,一居室的套数是二居

室的。教师公寓有一居室多少套?

4.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2米,高比底长,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 米?

5.学校花圃里共有1200棵花苗,其中菊花苗占,桂花苗占,桂花苗比菊花苗少多少棵?

6.有两堆煤,第一堆重吨,第二堆比第一堆的多吨,第二堆煤重多少吨? 五、附加题。

1.五一黄金周,泰山风景旅游区第一天的门票收入是24万元,第二天的门票收入比第一天增加了,这两天的门票总收入是多少万元?

2.甲、乙两堆煤共重35吨,如果各用掉,甲堆还剩12吨,乙堆还剩多少吨?

第一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1.7 2.40 10×4=40 4 10×=4 3.40 4.20 5250 48 750

5.(1)30 (2)5 25

6.柳树柏树

7.略

8.< > > =

9.12 35 0.8

二、1.C 2.B 3.B 4.C

三、1. 4 2.25 3

四、1.75××=15(吨)

2.40×=15(个)

3.180××=30(套)

4.2××2=6(平方米)

5.1200×=100(棵)

6.×+=(吨)

五、1.24+24×=51(万元)

2.35-35×-12=16(吨)

分数乘法教学案例

分数乘法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分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知道“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初步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在探索中自己发现计算方法。 4、教学新课: 一、导入 1、出示例1中的长方形直条,标出长是“1米”。 2、提问:做一朵绸花用3/10米绸带,你能从直条图上表示出已知条件吗?你是怎样想的?(体会到3/10米就是1米的3/10) 二、探索 1、现在小芳要做3朵这样的绸花,一共要用多少米绸带? 请学生上台操作:在直条图上涂色表示要用的部分。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如果用算式来表示3朵绸花所用的米数,该怎样列式? 生报,师板书。(可能有连加法算式,也可能有乘法算式) 3、你会计算结果吗?你是怎样想的? 4、组织交流。 引导学生从加法算式中体会到3/10与3相乘的意义与计算方法。 5、揭示课题:分数与整数相乘 6、如果做5朵这样的绸花呢?该怎样列式?结果是多少?请大家在自备本上独立完成。 7、组织交流:你是怎样列式的?还可以怎样列式?结果是多少?为什么不列加法算式了? 学生说明理由。 在学生计算时,教师可以作指导,分别介绍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1)先分子与整数相乘,再约分;(2)先约分,再相乘。 三、归纳 1、通过刚才两道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练习,你发现分数与整数相乘可以怎样计算?先独立思考一下,再把计算方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2、组织交流。 四、巩固 1、练一练第一题:让学生先涂色,然后把算式列在旁边。 2、练习八第一题:看图在书上分别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说明想法。 追问:能不能写1/7╳6?为什么?体会到要根据图意来列式。 3、练一练第二题:学生先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在组织评价,提醒学生要注意书写格式。 4、练习八第3题:读题理解题意,独立解决在书上,再组织交流:你是怎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乘法三练习题及答案(最新整理)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分数乘法——分数乘法 (三)》同步检测 2(附答案) 1. 根据算式涂一涂,并算出结果。 3 3 × = 2. 辨一辨。(对的打“√”,错的打“×”) (1) 5 5 ×12=12× 。 ( ) 9 9 1 1 (2) 3 米的 和 1 米的 一样长。 ( ) 5 5 (3) 两个因数的积一定大于每个因数。 ( ) 1 1 1 (4) 小时的 是 小时。 ( ) 4 4 2 3.比一比。在“○”里填上“>”、“<”或“=”。 2 ×2○ 2 3 × 3 ○ 3 9 9 4 5 4 5 3 3 18× ○18 ×1○ 6 4 4 4. 算一算。 10 5 3 4 × = × = 11 6 6 2 16 9 5 × = 5× = 7 3 8 5 6 3 4 × = × = 8 7 10 9 5. 解决问题。 (1) 一头鲸长 7 米,头部占 2 ,这头鲸的头部长多少米? 5 5 1 4 (2) 一块地有 公顷,我修了这块地的 ,我修了这块 。它们各修了多少公 6 3 9 顷? 1 2 (3) 五年级收集废旧电池 180 节,其中 是一班收集的, 是二班收集的,两 3 5 个班各收集多少节?

× = 352× =20(人) (4) 校园举行“八荣八耻”演讲比赛,获得一等奖人数占参赛总人数的 1 , 11 5 其中获一等奖的男生占一等奖总人数的 ,获得一等奖的男生人数占参赛 8 人数的几分之几?如果有 352 人参赛,那么获得一等奖的男生有多少人? 1 6. 小明买了一本共 200 页的课外书,他第一天读了全书的 ,第二天读了余下的 5 1 ,第三天小明应从哪页读起呢? 4 1. 1 4 涂一涂略。 参考答案 2.(1)√(2)√(3)×(4)× 3. > < < = 4. 25 33 1 4 12 7 2 25 15 2 8 28 15 14 5.(1)7× = (米) 5 5 5 1 18 5 4 10 (2)小松鼠: × = (公顷) 小猫: × = (公顷) 6 3 5 1 6 9 2 7 2 (3)一班:180× =60(节) 二班:180× =72(节) 3 5 (4) 1 5 5 5 11 8 88 88 1 1 6.第一天:200× =40(页) 第二天:(200-40)× =40(页) 5 4 第三天:40+40+1=81(页)

带分数乘法

带分数乘法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十一册第9~10页的例4、例5,练习三的第1~6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带分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带分数乘法的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能够用比较简便的方法进行分数连乘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下面各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让学生先说一说带分数化假分数的方法,然后再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2.计算下面各题。 12× 把全班学生分成三组,每组计算一道题,鼓励学生能口算的尽量口算。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计算的方法,复习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二、新课 1.教学例4(带分数乘法)。 出示例4。 学生读题,明确题意。 (1)教学带分数乘以整数的方法。

教师:“第一问要求什么?”(黑板的长是多少米。) “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应该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1 教师提问:“1能不能直接计算?”(不能。如果有学生说出用乘法分配律来计算,应该肯定是正确的,但要说明,在一般情况下,用乘法分配律计算比较麻烦。所以我们要学习普遍适用的简便算法。) 接着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能不能把带分数的乘法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方法进行计算呢?怎样才能把它转化成已学过的分数乘法?”(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如果学生一时想不出来,教师可以进一步启发引导: “在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中,只提到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而带分数除了有分子和分母,还有整数部分。如果把带分数化成只有分子和分母的分数,我们就可以用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计算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把带分数转化成只有分子和分母的分数呢?”(把带分数化成假分 数。也就是要把1变成假分数,然后再和2相乘。)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计算过程:×2=×2==(米) (1)教学带分数乘以带分数的方法。 教师:“第二问是求什么?”(黑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应该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这道题应该怎样计算呢?”不必让学生回答,只要求思考。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学生做完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第四部分 习题与思考题

第四部分习题与思考题 一绪论 1.试述您对大地测量学的理解? 2.大地测量的定义、作用与基本内容是什么? 3.简述大地测量学的发展概况?大地测量学各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4.简述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测卫(SLR)、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IBL)、惯性测量系统(INS)的基本概念? 二坐标系统与时间系统 1.简述是开普勒三大行星定律? 2.什么是岁差与章动?什么是极移? 3.什么是国际协议原点 CIO? 4.时间的计量包含哪两大元素?作为计量时间的方法应该具备什么条件? 5.恒星时、世界时、历书时与协调时是如何定义的?其关系如何? 6.什么是大地测量基准? 7.什么是天球?天轴、天极、天球赤道、天球赤道面与天球子午面是如何定义的? 8.什么是时圈、黄道与春分点?什么是天球坐标系的基准点与基准面? 9.如何理解大地测量坐标参考框架? 10.什么是椭球的定位与定向?椭球的定向一般应该满足那些条件? 11.什么是参考椭球?什么是总地球椭球? 12.什么是惯性坐标系?什么协议天球坐标系、瞬时平天球坐标系、瞬时真天球坐标系?13.试写出协议天球坐标系与瞬时平天球坐标系之间,瞬时平天球坐标系与瞬时真天球坐标系的转换数学关系式。 14.什么是地固坐标系、地心地固坐标系与参心地固坐标系? 15.什么协议地球坐标系与瞬时地球坐标系?如何表达两者之间的关系? 16.如何建立协议地球坐标系与协议天球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写出其详细的数学关系式。 17.简述一点定与多点定位的基本原理。 18.什么是大地原点?大地起算数据是如何描述的? 19.简述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新北京54坐标系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相互关系。 20.什么是国际地球自传服务(IERS)、国际地球参考系统(ITRS)、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 ITRS的建立包含了那些大地测量技术,请加以简要说明? 21. 站心坐标系如何定义的?试导出站心坐标系与地心坐标系之间的关系? 22.试写出不同平面直角坐标换算、不同空间直角坐标换算的关系式?试写出上述两种坐标转换的误差方程式? 23.什么是广义大地坐标微分方程(或广义椭球变换微分方程)?该式有何作用?

分数乘法练习题带标准答案

您的评价是对我的鼓励,我会继续努力。 分数乘整数 一、填一填。 1.7 4+7 4+74=( )×( ) 2. 10 7×2=( ) +( ) 3.9 4×5表示( )。 4.8个 11 1 的和是( );求6个9 2的和,列式是( )。 5.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5 2 米,它的周长是( )米。 二、计算。 113 ×2= 16 9×5= 4× 157 = 93×5= 7×10 7= 三、 一个漏水的水龙头每小时滴水 10 1桶,5小时滴水多少桶10小 时呢24小时呢 四、 教室的门高2米,小明的身高大约是门高的4 3,小明的身高是 多少米 五、爸爸和红红都感冒了,妈妈要给他们买3天的药。 1. 2.妈妈需要买多少袋药 3

答案: 一、 1. 3 2. 3. 5个 相加 4. 6× 5. 二、 三、 ×5=(桶) ×10=1(桶) ×24=(桶) 四、2×=(米) 五、 1. ×3=1(袋) ×3=(袋) 2. 1 ×3+ =7(袋) 分数乘分数 一、计算。 3 2 41?= 31×61= 4 131?= 3152?= 14 5 87?= 98 43?= 7 9 21?= 7 6 83?= 6 7 92?= 5 6245?= 二、列式计算。

1.7 1的5 1是多少 2.4 3的6 5是多少 3. 156 千克的3 1是多少千克 4.87米的 21 4 是多少米 三、校园面积的5 3是空地,空地的3 2准备铺草坪,铺草坪的面积占校 园总面积的几分之几 四、五(1)班和五(2)班同学在学校操场上打扫卫生,每班负责打 扫操场的一半。五(1)班完成了本班任务的5 3,五(2)班完成 了本班任务的5 4。两个班分别打扫了操场的几分之几 答案: 一、 二、 1. ×= 3. 4. 三、 ×= 四、 = 1.3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谈分数乘法的教学论文

谈分数乘法的教学 鸣矣河小学李星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一册分数乘法与通用教材相比,在内容的处理编排与例题的设计上,都作了修改。修改后的教材,更体现了小学数学知识的发展规律与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利于学生对这一知识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关键是教师如何发掘和把握教材特点,优化课堂教学,既使学生掌握知识,又使学生开发智力、提高能力。谈几点浅见。. 一、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教会学生进行知识迁移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前面知识的学习,往往是后面有关知识的孕伏和基础,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上是非常紧密的。由此,教材在修改上十分重视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以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迁移,掌握新的知识,学会知识的迁移。我们讲,数学课没有完全新的课,就是要求我们去发掘和把握教材的这一特点,更好地组织好教学。 比如,分数乘法的意义与计算法则是建立在整数乘法的意义与计算法则的基础上,由此,教材在先讲分数乘以整数时,安排了两个复习内容,一是求几个几是多少,怎样列式?突出整数乘法的意义;二是同分母分数相加,为学习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作好准备。教学时,就应紧紧抓住这两个复习内容,通过复习旧知,导出新知,运用旧知学习新知,使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的迁移规律和迁移方法。教学例1就可分四步走:第一步,揭示例题,理解题意,抓住2/9块是什么意思,画出图示;第二步,引导学生想:每人吃2/9块,3个人就吃了3个2/9块,用以前学过的分数连加的方法求3个2/9是多少?并列式计算;第三步,引导学生根据整数乘法的意义,把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第四步,归纳出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就是几个相同分数连加的简便运算;计算法则就是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而分母则不变,能约分的先约分,可使计算简便。从而使学生从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通过迁移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其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法则。 又如,带分数乘法,通常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学生先对通常难于理解,教学中就可通过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运用迁移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如出现算式后提出: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吗?学生就会出现三种计算方法:一是把带分数化成有限小数,运用小数乘法计算;二是根据带分数的意义,运用乘法分配律来计算;三是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来计算。从比较中,学生不难发现,

土木工程施工习题及思考题

习题及思考题 1.1 为什么要进行建筑抗震设计?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对哪些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1. 2 地震按其成因分为哪几种类型?按其震源的深浅又分为哪几种类型? 1. 3 地震灾害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建筑物破坏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1.4 什么是地震波?地震波包含了哪几种波? 1.5 什么是地震动的三要素?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1.6 什么是地震震级?什么是地震烈度、基本烈度和抗震设防烈度? 1.7 简述众值烈度、基本烈度和罕遇烈度的划分标准及其关系。 1.8 我国规范依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将建筑分为哪儿类?分类的作用是什么? 1.9 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层加速度的关系是什么? 1.10 什么是三水准设防目标和两阶段设计方法? 1.11 什么是建筑抗震概念设汁?它主要包括哪几方面内容? 1.12 在选择建筑抗震结构体系时,应注意符合哪些要求? 2.1 我国抗震规范将建筑场地类别划分为几类?为什么划分?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2.2 建筑场地类别与场地土类型是否相同?它们有何区别? 2.3 什么是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其作用是什么?如何计算? 2.4 什么是场地覆盖层厚度?如何确定? 2.5 什么是场地的卓越周期?确定卓越周期的意义是什么? 2.6 哪些建筑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为什么? 2.7 如何确定地基抗震承载力?简述天然地基抗震承载力的验算方法。 2.8什么是地基土的液化?液化会造成哪些震害?影响地基土液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9怎么样判别地基土的液化?如何确定地基土液化的严重程度? 2.10 不同液化等级可能造成的震害如何?简述地基土的抗液化措施。 2.11 下表为某建筑场地的钻孔资料,试确定该场地的类别。

分数乘法练习题带答案

您的评价是对我的鼓励,我会继续努力。 1.1分数乘整数 一、填一填。 1.74+74+74=( )×( ) 2. 107 ×2=( )+( ) 3.9 4 ×5表示( )。 4.8个11 1的和是( );求6个92 的和,列式是( )。 5.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5 2 米,它的周长是( )米。 二、计算。 113×2= 169×5= 4×157 = 93×5= 7×10 7= 三、 一个漏水的水龙头每小时滴水 10 1 桶,5小时滴水多少桶?10小时呢?24小时呢? 四、 教室的门高2米,小明的身高大约是门高的4 3 ,小明的身高是多少米? 五、爸爸和红红都感冒了,妈妈要给他们买3天的药。 1.红红和爸爸一天分别要吃多少袋? 2.妈妈需要买多少袋药? 答案: 一、 1.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 2.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 5个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相加 4.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6×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5.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二、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三、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5=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桶)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0=1(桶)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4=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桶) 四、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米) 五、 1.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1(袋)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袋) 2. 1×3+错误!未找到引用源。=7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袋) 1.2分数乘分数 一、计算。 3 241?= 31×61= 4 131?= 31 52?= 14 5 87?=

谈分数乘法的教学

谈分数乘法的教学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一册分数乘法与通用教材相比,在内容的处理编排与例题的设计上,都作了修改。修改后的教材,更体现了小学数学知识的发展规律与学生的理解规律,有利于学生对这个知识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关键是教师如何发掘和把握教材特点,优化课堂教学,既使学生掌握知识,又使学生开发智力、提升水平。谈几点浅见。. 一、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教会学生实行知识迁移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前面知识的学习,往往是后面相关知识的孕伏和基础,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上是非常紧密的。由此,教材在修改上十分重视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以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实行知识的迁移,掌握新的知识,学会知识的迁移。我们讲,数学课没有完全新的课,就是要求我们去发掘和把握教材的这个特点,更好地组织好教学。 比如,分数乘法的意义与计算法则是建立在整数乘法的意义与计算法则的基础上,由此,教材在先讲分数乘以整数时,安排了两个复习内容,一是求几个几是多少,怎样列式?突出整数乘法的意义;二是同分母分数相加,为学习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作好准备。教学时,就应紧紧抓住这两个复习内容,通过复习旧知,导出新知,使用旧知学习新知,使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的迁移规律和迁移方法。教学例1就可分四步走:第一步,揭示例题,理解题意,抓住2/9块是什么意思,画出图示;第二步,引导学生想:每人吃2/9块,3个人就吃了3个2/9块,用以前学过的分数连加的方法求3个2/9是多少?并列式计算;第三步,引导学生根据整数乘法的意义,把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第四步,归纳出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就是几个相同分数连加的简便运算;计算法则就是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而分母则不变,能约分的先约分,可使计算简便。从而使学生从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通过迁移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其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法则。 又如,带分数乘法,通常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学生先对通常难于理解,教学中就可通过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用迁移的方法来协助学生理解。如出现算式后提出: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吗?学生就会出现三种计算方法:一是把带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使用小数乘法计算;二是根据带分数的意义,使用乘法分配律来计算;三是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来计算。从比较中,学生不难发现,显然方法二是很麻烦的,就会感到方法一与方法三是简单的,这时教师再让学生计

东南大学物理化学内容及思考题

实验一恒容量热法——燃烧热的测定 一、操作步骤 1.样品压片 截取 15 cm 无弯曲、无扭折的镍丝在电子天平上准确称至0.0001 g。将镍丝的中部在细金属棒上绕上4 ~ 5圈,抽出金属棒,将镍丝的两端合并穿入模子的底板,将模子放在底板上,然后置于压片机的托板上。在台秤上秤取0.8g已干燥的苯甲酸(不超过1g),倒入模子,向下转动压片机旋柄,将样品压片,压好后,向上转动旋柄,抽出托板,底板脱落,在压模下置一张洁净的纸片,再向下转动旋柄,将压片压出,放在已称重的燃烧皿中,再次准确称量至0.1mg。 2.装弹 将燃烧皿置于氧弹支架上,将镍丝两头分别紧绕在电极的下端,将弹帽放在弹体上,旋紧弹帽,用万用电表检查两电极是否通路;绑镍丝前应不通,绑镍丝后应为通路,否则重新压片。通路时两极间电阻值一般应不大于20 。 3. 充氧气 将氧弹进气口和充氧器的出气口接通,按下充氧器的手柄,此时表压指针指向0.5MPa,松开充氧器的手柄,氧气已充入氧弹中。用特制顶针顶开氧弹出气孔,放出氧弹内的空气,再将氧弹进气口和充氧器的出气口接通,按下充氧器的手柄,此时表压指针指向1.5 MPa,1 min 后松开充氧器的手柄,氧气已充入氧弹中。将充好氧气的氧弹再用万用表检查两极是否通路;若通路,则将氧弹放入量热计的内筒中。 4调节水温 将温差测量仪探头放入水夹套,测量并记录夹套内水温,用容量瓶取2000ml已调温的水注入内筒中(控制内筒水温比夹套水温低1℃左右), 5. 燃烧和测量温度 装上搅拌马达,将氧弹两极用电线连接在点火变压器上,温差测量仪探头插入内筒水中,然后盖上盖子。打开总电源开关,打开搅拌开关,接通精密温度温差测量仪,选择温差档,可精确至0.001℃,按下时间键,计时的时间间隔将在1 min 和0.5 min 之间转换选择;打开量热计控制器的电源,按下搅拌键,预热10 min 后,开始实验计时,此时每隔1 min 读一次数据;10 min 后,按下点火键,同时计时的时间间隔改为0.5 min;直到每次读数时温度上升小于0.1℃再改为1 min 读一次,继续10 min,结束实验。(点火片刻温差显示迅速上升,即表示样品已燃烧;如果通电后,温度上升速度不快,表示点火没有成功,需打开氧弹,检查原因,排除故障。) 5 实验结束 停止实验后,取出温差测量仪探头放入水夹套,记录水夹套水温。取出氧弹,放出余气,打开氧弹盖,称剩余镍丝质量;复原仪器。 6测量萘的燃烧热,萘取0.5g(不超过0.6g) 二、数据计录和数据处理 室温大气压 苯甲酸的质量萘的质量

分数四则运算

分数四则运算 ? 知识框架 ? 方法技巧 一、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用字母表示:a b +a c =a c b +,a b -a c =a c b -(a ≠0,b >0) 例如:81+83=831+=84=21 107-103=10 37-=104=52 2、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把它们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用字母表示:b a +d c =bd bc ad +(当b 、d 互为质数时),b a -d c =bd bc ad -(当b 、d 互为质数时)。 例如:31+41=433141??+?=127 65 -51=566155??-?=30 19

二、 分数的乘法和除法 1、 分数乘法的意义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例如:71×5=751?=7 5 (2)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例如:53×32=3523??=5 2 (3)带分数乘法,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按分数乘法的法则去乘。 例如:231×371=37×722=322=73 1 三、倒数 1、倒数的定义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即a ×b=1(a ≠0,b ≠0),a 叫做b 的倒数,b 叫做a 的倒数。 例如:38和83、3和3 1互为倒数。 2、 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GIS应用思考题(全部答案)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课外思考题 以下思考题提供同学课外学习思考。同学应结合课堂、课本学习内容,进行细化和具体化的学习。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地理信息?主要特点是什么?(地域性、多维结构、时间性) 地理信息 是表征地理环境中各项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事实和知识的总称。 地理信息是所要研究对象与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信息。是表示研究对象的位置、分布、空间联系和变化规律的信息。 一切与空间位置有关的信息都叫做地理信息。 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地域性:地理信息的识别与位置相联系 多维结构:指在二维空间基础上实现第三维上的多种专题信息结构 时序特征:是指地理信息随时间的变化,具有明显的时间性 2.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区别于一般信息系统的主要特点有哪 些? GIS GIS是一种存储、分析和显示空间与非空间数据的信息技术。——Parker GIS是为了获取、存储、检索、分析和显示空间定位数据而建立的计算机化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美国国家地理信息与分析中心 是采集、存储、管理、检索、分析和描述地理现象信息的计算机综合系统。— Goodchild GIS是一种获取、存储、检索、操作、分析和显示地球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英国教育部 GIS是一个计算机硬软件支持下的信息系统,具有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等功能,每个GIS系统都是由若干具有一定功能的模块组成。 GIS的处理对象是有关的地理空间数据,为了能对这些空间数据进行定位、定性和定量的描述,决定了GIS要对地理空间数据按统一地理坐标进行编码,这是GIS与其他信息系统不同的根本所在。 地理信息系统区别于一般信息系统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GIS处理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 GIS具备科学可视化功能; GIS的区域性和层次性; GIS的技术优势在于它的空间分析能力; 3.地理信息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

六年级上册数学试题-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练习题人教版 含答案

分数乘法解决问题 1.王伯伯有一块360平方米的土地。他计划将其中的一半用 。黄瓜占地多来种蔬菜,黄瓜所用面积占整块土地面积的1 6 少平方米? 2.一条公路长1800千米,A队修了这条公路的5 ,B队修了A 9 ,B队修了多少千米? 队的7 10 3.六年级参加美术小组的有42人,参加书法小组的人数是 美术小组的5 。参加书法小组的人数是多少? 6 ,六年4.复兴小学六年级有男生175人,女生人数比男生少1 5级有多少人? 5.学校体育室,有乒乓球60个,篮球的个数是乒乓球的4 , 5 。学校体育室足球有多少个? 足球的个数是篮球的1 2

6.实验小学共有女生200人,男生的人数比女生的人数多1 。 4实验小学男生有多少人? ,水蜜桃有7.鲜鲜水果店有苹果640千克,水蜜桃比苹果少1 4多少千克? 8.水果店有水果480个,其中苹果占1 ,苹果有多少个?3天 2 ,3天共卖出多少个苹果? 卖出苹果的5 6 9.光明玩具厂计划生产180万件儿童玩具,第一天完成计划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完成30万件,问第一天,第二天的1 3 共完成多少万件? 10.童乐幼儿园为装饰教室,做了一些彩色花朵。已经做了 42朵红色的花,做的黄花比红花多2 ,做了多少朵黄花? 7

11. 学校合唱队有168人,舞蹈队人数是合唱队的34 ,管乐队人数是舞蹈队的79 。学校管乐队有多少人? 12. 乐天商场第一季度营业额是356万元,第二季度比第 一季度营业额多14 ,问第二季度营业额是多少万元? 13. 思源学校图书馆有故事书120本,漫画书比故事书多13,诗词本比漫画书少38。漫画书和诗词本各有多少本? 14. 商店现有黄气球32个,蓝气球占黄气球的34,红气球占蓝气球的23,红气球有多少个? 15. 小明的体重是54千克,小兰的体重是50千克.李红是他俩体重和的12.李红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完整版)食品工艺学思考题(包括答案,重点内容)

第一章绪论 1.食品有哪些功能和特性? 营养功能、感官功能、保健功能 安全性、保藏性、方便性 2.食品的质量要素主要有哪些? 感官特性;营养;卫生;保藏期。 3. 食品变质主要包括食品外观、质构、风味等感官特征,营养价值、安全性、审美感觉的下降,食品加工中引起的变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微生物的作用:是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常见的污染细菌有:假单胞菌、微球菌、葡萄球菌、肠杆菌、霉菌等 (2)酶的作用:主要包括脂肪酶、蛋白酶、氧化还原酶、蔬菜水果中的多酚氧化酶诱发酶促褐变;肌肉中的氧化酶促进肌糖元分解产生大量酸性物质,引起尸僵。 (3)化学物理作用:热、冷、水分、氧气、光、及时间的条件下会发生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引起变色、褪色、脂肪氧化、淀粉老化、维生素损失、蛋白质变性等。 4.什么是食品加工? 将食物(原料)经过劳动力、机器、能量及科学知识,把它们转变成半成品或可食用的产品(食品)的方法或过程。 第二章食品的脱水 1.食品中水分的存在形式。 1.1.结合水是指不易流动、不易结冰(即使在-40度下),不能作为外加溶质的 溶剂,其性质显著不同于纯水的性质,这部分水被化学或物理的结合力所固定。结合水又分为化学结合水、吸附结合水、结构结合水和渗透结合水。 1.2.自由水(游离水)是指食品或原料组织细胞中易流动、容易结冰也能溶解 溶质的这部分水,又称为体相水。

2.名词解释: ●水分活度:食品中水的逸度与纯水逸度之比称为水分活度 ●干制:经加热蒸发脱水,使食品水分含量在15%以,其他性质发生极小变化 的干燥方法称为干制. ●食品干藏:脱水干制品在其水分被降低到足以防止腐败变质的程度后,并始终保持 低水分可进行长期保藏的一种方法。 ●E RH(相对平衡湿度):食品及不发生解吸也不发生吸附,此时空气的湿度称 为相对平衡湿度ERH,数值上用AW表示,对应食品中的水分为平衡水分。 ●M SI:在一定温度下,以AW水分含量所做的曲线成为MSI(水分吸附等温线)反应了食品平衡水分含量与外界的空气相对湿度之间的关系。 ●吸附:当食品水分的蒸汽压低于空气的蒸汽压时,则空气中的蒸气会不断地 向食品表面扩散,食品则从它表面附近的空气中吸收水蒸气而增加其水 分,这一吸水过程叫吸附。 ●解吸:当空气中的蒸汽压比食品的蒸汽压低时,食品中的水分向空气中蒸发, 水分下降,这一现象为解吸。 ●滞后现象:相同水分含量解吸的AW比吸附的AW低(食品重新吸水的能力变 弱) ●导湿性:由于水分梯度使得食品水分从高水分处向低水分处转移或扩的现 象。 ●导湿温性:食品受热时,温度梯度将促使水分(不论是液态或气态)从高 温处向低温处转移,这种现象称为导湿温性。 ●复原性:干制品重新吸收水分后,在重量、大小、形状、质地、颜色、风味、 结构、成分以及其他可见因素等方面恢复原来新鲜状态的程度。 ●复水性:指新鲜食品干制后能重新吸回水分的程度,一般用干制品吸水增重 的程度来表示,或用复水比、复重系数等来表示: a)水分活度对微生物的影响:各种微生物都有它自己生长最旺盛的适宜Aw, Aw下降,它们的生长率也下降,最后,Aw还可以下降到微生物停止生长的水平,不同类群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最低Aw的范围是:细菌0.94-0.99,霉菌0.80-0.94,耐盐细菌0.75,耐干燥和耐高渗透压酵母0.60-0.65,在

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乘法计算练习题及答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乘法计算练习题及答案 一、计算。 1、直接写得数。 11292+=18×=×=1× =331038 32554-= ×21=× =×6=5712513 35252× ×9=× =-= 1069859 2、下面各题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能简便计算的要简便计算。 47×7× 151814 92117×21× ×× 149141033 3233455+× ×+× 55458125 92355××0376825 3、列式计算。 27的10倍是多少?千米的是多少千米? 1585 5522吨的是多少千克?个的是多少?95 二、填空。 131、的倒数是;的倒数是。7 322、20是的15倍是。5 2533、75是;的是。65 34、一桶油重千克,10桶油重千克。 5、把5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6段,每段长米,每段占

全长的 . 36米,它的周长是米,面积是平方米。 557、在“女生占全班人数的”这一条件中,是单位“1”的量,与对应的量是99 ,写出求女生人数的数量关系式是:=女生人数。 748,乙数是,丙数与乙数互为倒数,丙数是。7 5119、一根铁丝长米,截去,还剩下米,还剩下米。 44 1110、一段布长9米,第一次用去,第二天用去米,还剩下米。3 311米是一米的,也是3米的。 1112、如果甲数、乙数都不等于0,甲数的和乙数的相等,那么甲数和乙数相比,大。3 113、某工地要拌制36,黄沙需7.2吨,其余的是石子,石子占。 三、判断。 131、3和1吨的一样重。 5 112、12和×12的意义相同。 4 123一定比乙数的小。 3 54、一个自然数与相乘,积一定小于这个自然数。 15、a是整数,a的倒数是。 a 6、因为0没有倒数,所以1也没有倒数。

现代变形监测重点内容与思考题答案

第1章变形监测概述 一、什么是工程建筑物的变形?对工程建筑物进行变形监测的意义何在? 工程建筑物的变形:由于各种相关因素的影响,工程建筑物及精密设备都有可能随时间的推移发生沉降、位移、挠曲、倾斜及裂缝等现象,这些现象统称为变形。 变形监测:利用专门的仪器和设备测定建(构)筑物及其地基在建(构)筑物荷载和外力作用下随时间而变形的测量工作。 内部变形监测内容主要有工程建筑物的内部应力、温度变化的测量,动力特性及其加速度的测定等; 外部变形监测又称变形观测,其主要内容有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位移观测、倾斜观测、裂缝观测、挠度观测等。 意义:通过变形监测,可以检查各种工程建筑物及其地质构造的稳定性,及时发现问题,确保工程质量和使用安全; 更好地了解建(构)筑物变形的机理,验证有关工程设计的理论和地壳运动的假说,建立正确的变形预报理论和方法; 以及对某种工程的新结构、新材料和新工艺的性能作出科学的客观评价。 二、工程建筑物产生变形的主要原因,及变形的分类? 原因:(1) 自然条件及其变化:建筑物地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大气温度的变化,以及相邻建筑物的影响等。 (2) 与建筑物本身相联系的原因:如建筑物本身的荷重、建筑物的结构、形式以及动荷载的作用、工艺设备的重量等。 (3) 由于勘测、设计、施工以及运营管理方面的工作缺陷,还会引起建筑物产生额外变形。 分类:(1)按变形性质可以分为周期性变形和瞬时变形(2)按变形状态则可分为静态变形和动态变形 三、变形监测的主要任务和目的? 任务:是周期性地对拟定的观测点进行重复观测,求得其在两个观测周期间的变化量;或采用自动遥测记录仪监测建(构)筑物的瞬时变形。 目的:(1)监测——以保证建(构)筑物的安全为目的,通过变形观测取得的资料,可以监视工程建筑物的变形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性;在发生不正常现象时,可以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以保证建(构)筑物的安全。(变形的几何分析) (2)科研——以积累资料、优化设计为目的,通过施工和运营期间对建筑物的观测,分析研究其资料,可以验证设计理论,所采用的各项参数与施工措施是否合理,为以后改进设计与施工方法提供依据。(变形的物理解释) 四、高层建筑的主要变形特点? (1)基础较深,需进行基坑回弹测量(2)沉降量较大,需进行沉降观测(3)楼体高力矩大,需进行倾斜观测(4)风荷载大,需进行风振测量(5)墙体温差大,需进行日照变形观测 五、制约变形监测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观测点的布置;(2)观测的精度与频率;(3)观测所进行的时间。 六、确定变形监测精度的目的和原则? 变形监测的精度,取决于建筑物预计的允许变形值的大小和进行观测的目的。如何根据允许变形值来确定观测的精度,因其与观测条件和待测建(构)筑物的类型以及观测的目的相关。 七、确定变形监测的频率主要由哪些因素决定?应遵循什么原则? (一)因素:观测的频率取决于变形值的大小和变形速度,同时与观测目的也有关系。(二)原则: 1.变形监测的频率应以既能系统地反映所测变形的变化过程,又不遗漏其变化的时刻为原则,根据单位时间内变形量的大小及外界因素的影响来确定。

六年级分数乘法分配律练习题及详解答案

分数乘法分配律练习题 (712- 1 5 )×60 ( 1 6 + 8 9 )×18 ( 5 6 - 5 9 )× 18 5 ( 1 10 + 1 5 )×5 ( 8 9 + 4 27 )×27 90×( 2 18 + 7 30 ) ( 3 5 + 2 25 )×25 1 6 ×(12+23 ) ( 15 24 - 3 8 )× 6 15 24×( 7 24 + 5 6 + 3 4 )

(48+ 8 3 )× 1 24 ( 7 20 - 1 5 )×20 ( 5 6 - 5 9 )×18 ( 1 5 + 3 7 )×35 4 17 ×( 3 4 + 17 2 ) 48×( 11 24 + 1 6 + 5 12 ) 22 27 × 3 4 + 5 27 × 3 4 6 13 × 7 5 - 6 13 × 2 5 7 12 ×6 + 5 12 ×6 3 3 8 × 7 11 + 4 11 ×3 3 8

4 7 × 6 13 + 3 7 × 6 13 16 5 × 7 13 - 3 5 × 7 13 2 3 ×7+ 2 3 ×5 21× 3 7 + 4 7 ×21 63 100 ×101 6 77 ×78 5 27 ×28 37× 3 35 34× 34 35 6 13 ×12

4 4 5 ×10 25 3 8 ×8 3 4 5 ×25 ( 1 5 + 3 7 )×7×5 ( 7 12 - 1 5 )×5×12 ( 5 6 - 5 9 )×6×18 7 10 ×101- 7 10 12× 6 13 + 6 13 9 5 ×19+ 9 5 23× 3 4 + 3 4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带分数乘法》案例分析

1、[案例描述]《带分数乘法》教学片断: (1)学生根据应用题“草坪长5米,宽2米,求草坪的面积。”列出算式:5×2 (2)算式一出现,教师就立即组织四人小组交流算法。 其中一个组,在小组交流时,由于三位同学还没有想出方法,整个合作过程只好由一位同学讲了三种方法:其他同学拍手叫好而告终。 请你根据上述教学片断进行反思(主要从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层面分析)。 答:以上现象是教师在使用小组合作时经常出现的一种问题。就是没有处理好小组合作和独立思考的关系。教师要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强调合作学习不是不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应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基础,合作学习应是独立思考的补充和发挥。多数学习能通过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就没必要组织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应远远超过独立学习的结果。当然,宜独宜合,应和教学情景、学生实际结合,择善而用,才能日臻完美。我们在设计学生合作学习时,能否认真的思考以下三个问题:学生在合作交流前,你让学生经历过独立思考吗?学生在合作交流时,他们有充分的时空吗?学生在合作交流时,有否进行明确的角色分工呢? [案例描述]《带分数乘法》 请你根据上述教学片断进行反思(主要从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层面分析)。 答:一、合作学习中必须处理好独立思考的问题,因为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 习形式,但只有建立在个人努 力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只有在 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了 自己的想法后再与同伴探究、 交流才有真正的价值。本案例 中,由于学生没有自己的独立 思考过程,所以不能发挥小许 合作的优势,其三种方法的得 出也不能代表本小组的水平。 困难学生越过了独立思考而直 接从好学生中获取信息,知识 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获益 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 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标。所以 在合作学习前,可以安排学生 先独立尝试,在碰到实际困难, 在有了一定的体验,产生探究 的需要后再开展小组合作学 习,效果会更好。 2、[案例描述]我之所以遗憾, 是因为整堂课我一直认真思 考,积极举手,许多问题又不 难,但老师没有给我一次机会, 我感到很遗憾……” [案例反思](可以从面向全体 的角度分析): 答:这是我们数学课堂中存在 的普遍想象,我们的数学课堂 教学如何来面向全体学生呢? 只有最大限度地尊重个体,才 有可能真正面向全体,这样的 道理已经很难在传统的教学组 织形式下得以落实。我们想, 我们可以采用开展小组合作交 流,让学生的个人想法在小组 内得到展示,在小组内得到表 现。… 3、结合本案例,请你谈谈对于 数学课的“情境创设、动手实 践”的看法。 通过具体的情境创造,消除紧 张的情绪,控制学习中的疲劳, 保持高度的兴趣和旺盛的精 力,使内心世界变得活泼、开 朗,使数学学习的过程从单纯 的课内学习得到延伸,从而最 优化地发挥数学认知、识记、 想象、思维、创新和实践能力。 为此在新课标下数学教过程 中,应力求能通过合适的情境 创设,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教 师的教学活动创造一种宽松、 舒适和谐的氛围。通过精心创 设的愉悦情境,充分地发挥学 生的数学学习潜能,提高学生 的数学学习情感。苏霍姆林斯 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 手指尖上。数学是做出来的, 学生只有亲历知识的发现过 程,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纵 观现在的数学教学,学生的动 手实践操作越来越受到老师们 的重视,组织学生动手实践操 作也是教师们越来越认同的达 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 4、案例:教学“用9的口诀求 商”时,,让学生用“9的乘 法口诀”编除法算式。 过去的课堂教学评价注重教师 教的过程,现在重视学生学的 过程和体验;过去多关注教师 教的行为,现在更多关注学生 的创造;过去是有条不紊的程 式化模式,现在是注重个体的 差异,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 多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能就所 学的内容大胆发表自己的看 法,互相取长补短,集思广益。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让 创新与实践充满课堂。课上教 师轻轻的抚摸、充满赞赏的鼓 励在生4的内心激起波澜,使 他重新找回了自信。“谁能把 ‘3÷9’这个算式的‘3’重 新换成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 我们目前能解决的除法算 式?”老师灵活的教学机智,

思考题

思考题: 一、概念题与简答题 1.市场研究概念 2.市场调查的步骤 3.市场调查方案的类型 4.什么叫研究总体和调查总体?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5.调查方案内容一般包括哪些方面? 6.量表分哪几类?量化关系特点分别是什么? 7.调查报告撰写的原则或特点? 8.分层抽样的概念?最适合什么条件? 9.整群抽样的概念?最适合什么条件? 10.机械抽样的概念?它的优点是什么? 11.调查资料审核的工作内容 12.编码原则是什么? 13.简述专家会议的组织工作内容 14.影响时间序列的因素分为哪四类? 15.多维偏好分析能解决哪些市场研究问题? 16. 简述勃克斯—詹金斯模型(MAMR(p,q)模型) 17.问卷设计应注意那些问题? 18.请你例举一些非概率抽样的方法? 19.什么是敏感性问题调查?举一个敏感问题调查的方法。 20.什么是配额抽样法? 21.简述特尔菲调查法 22.简述自回归模型(AR模型)时间序列的平稳条件? 23.市场环境包括那些? 24.营销组合要素是什么? 25.文案调查法操作流程 26.观察法的应用范围 27.实验调查法的要素 28.座谈会调查法的要求 29.电话调查法的优缺点 30.邮寄调查法的优缺点 31.网络调查法的特点 32.实施主管的职责 33.实施督导的职责 34.请例举三个平均指标概念? 35.请例举三个变异度指标概念? 36.阐述信度概念 37.阐述效度概念 38.叙述缓冲算子三公理概念 39. 结合分析在市场研究中的有什么作用? 40.数据挖掘的工作流程 二、计算与证明题

1、某公司聘请了19位专家预测某市平板电视机市场达到饱和的时间,采用特尔菲方法进行 (2)特尔菲方法的预测值及专家预测意见的平均离散程度。 2、如果费用函数具有形式:∑=+=k h h h n c c c 1 0 ,其中c c h 、0为已知常数,在 给定c 条件下为使)(y st Var 达到最小,n h 应当正比于3 222? ?? ? ??S W h h h ,试证明之。 3、某市某街道有居民1230户,用纯随机抽样方式,抽选样本l23户,组织了一次空调拥有量调查。 (1)证明:无重复抽样下,()()n S f y Var 21-≈, 其中,()y Var 表示样本均值方差,N n f = 为抽样比,2S 为总体方差。 (2)如果调查结果为:样本的空调家庭普及率为46%。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出空调家庭普及率的抽样误差(指标准误差)。 5、改革开放以来,“千村百货商场”销售额有了稳步的增长,已知资料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