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抗 原

第二章   抗 原
第二章   抗 原

第二章抗原

第一部分:学习习题

一、填空题

1.人类的同种异型抗原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具有___而无____的________物质称为半抗原。

3. ____________为免疫原性多肽片段,为连续性决定基,必须经_______加工处理为小分子肽,然后与自己的_______分子结合后,才可被_______识别。

4. ____________存在于天然抗原分子表面,又称为构象决定簇,?不须加工处理即可被

_______所识别。

5.刺激机体产生抗体需要T细胞辅助的抗原称之为_______,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及细胞抗原属于此类抗原。

6.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无需要T细胞辅助的抗原称之为_______,少数多糖、脂多糖物质属于此类抗原。

二、选择题

[A型题]

1. 下列哪种物质没有免疫原性

A. 异嗜性抗原

B.抗体

C.补体

D.半抗原

E.细菌多糖

2. 同一种属不同个体所具有的抗原称为

A.异种抗原

B.同种异型抗原

C.独特型抗原

D.Forssman抗原

E.合成抗原

3. 引起同胞兄弟之间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属于

A. 异种抗原

B. 同种异型抗原

C. 自身抗原

D. 异嗜性抗原

E. 感染的微生物抗原

4. TD-Ag得名,是因为

A.在胸腺中产生

B.相应抗体在胸腺中产生

C.对此抗原不产生体液免

D.只引起迟发型变态反应

E.相应的抗体产生需T细胞辅助

5. 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分子基础是

A.抗原决定基

B.抗原的大小

C.抗原的电荷性质

D.载体的性质

E.抗原的物理性状

6.下列哪种物质不是TD-Ag

A.血清蛋白

B.细菌外毒素

C.类毒素

D.细菌脂多糖

E.IgM

7. 用牛血清白蛋白-二硝基苯-卵清蛋白(BSA-DNP-OA)免疫过的动物,?注射下列哪种物质,

产生抗DNP抗体的量最少?

A. 牛血清白蛋白-二硝基苯

B. 二硝基苯-卵清蛋白

C. 牛血清白蛋白-二硝基苯-卵清蛋白

D. 鸡丙种球蛋白-二硝基苯

E. 鸡丙种球蛋白-苯胺

8. 免疫原性最强的物质是

A.蛋白质

B.类脂

C.多糖

D.核酸

E.脂肪

9. 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是

A.完全抗原

B.TD抗原

C.TI抗原

D.半抗原

E.超抗原

10. 存在于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称为

A.异种抗原

B.交叉抗原

C.超抗原

D.异嗜性抗原

E.类属抗原

11. 动物来源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而言是

A.半抗原

B.抗体

C.抗原

D.既是抗原又是抗体

E.超抗原

12. 仅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是

A.超抗原

B.半抗原

C.完全抗原

D.异嗜性抗原

E.类属抗原

13. 接种牛痘疫苗后机体产生了对天花病毒的免疫力,反映了这二种抗原分子的

A. 特异性

B. 交叉反应性

C. 分子大

D. 异种性

E.化学结构复杂

14. 超抗原

A.可以多克隆激活某些T细胞或B细胞

B.需经抗原提呈细胞加工处理

C.与自身免疫病无关

D.有严格的MHC限制性

E.只能活化一个相应的T细胞克隆

[B型题]

A. B淋巴细胞决定基

B. T淋巴细胞决定基

C. BCR

D. TCR

E.CDR

1.需加工处理后方能被免疫细胞识别

2.无需经加工处理即能被免疫细胞识别

3.能识别半抗原决定基

4.能识别载体决定基

A.异种抗原

B.同种异型抗原

C.异嗜性抗原

D.自身抗原

E.肿瘤相关抗原

5.AFP属于

6.HLA-A抗原属于

7.ABO血型抗原属于

8.溶血性链球菌的细胞膜与肾小球基底膜有共同抗原

A.ABO血型物质

B.金黄色葡萄球的肠毒素

C.二硝基苯酚

D.脂多糖

E.牛血清白蛋白

9.可用作半抗原载体

10.属于半抗原

11.属于超抗原

12.属于TI抗原

[C型题]

A.TCRα、β两条链

B.TCR Vβ链

C.二者均是

D.二者均否

1. SAg与TCR结合的部位

2. 普通抗原与TCR结合的部位不完全佐剂

A.有免疫原性

B.有反应原性(抗原性)

C.二者均有

D.二者均无

3.卵清蛋白

4.青霉素

A.MHC限制性

B.需APC加工处理

C.两者均由

D.两者均无

5.T淋巴细胞与超抗原相互作用时

6.T淋巴细胞与普通抗原相互作用时

[X型题]

1. TD-Ag引起免疫应答的特点是

A.需Th辅助

B.引起体液免疫应答

C.引起再次应答

D.有记忆细胞

E.引起细胞免疫应答

2. TI-Ag引起免疫应答的特点是

A.引起细胞免疫应答

B.不引起再次应答

C.有记忆细胞

D.只产生IgM

E.需Th细胞辅助

3. 半抗原-载体效应是

A.Th识别载体决定基

B. Tc识别半抗原决定基

C.B细胞识别半抗原决定基

D. B细胞识别载体决定基

E.Th识别半抗原决定基

4. 抗原抗体发生交叉反应的原因是

A.颗粒性抗原间有相同的分子

B.可溶性抗原间有相同的决定基

C.可溶性抗原间有相似的决定基

D.抗原分子量大

E.抗原分子含有芳香族氨基酸

5.使自身成分变为自身抗原的因素,可能有:

A.大面积烧伤

B.大面积冻伤

C.电离辐射

D.药物

E.感染

6.隐蔽抗原包括:

A.神经髓鞘蛋白

B.眼葡萄膜色素蛋白

C.甲状腺球蛋白

D.精子

E.卵子

7.与抗原免疫原性有关的因素包括:

A.抗原的分子大小

B.抗原的化学组成

C.抗原的分子构象

D.抗原的异物性

E.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

8.来源于马血清的破伤风的抗毒素对人而言是:

A.抗原

B.半抗原

C.抗体

D.异嗜性抗原

E.抗原抗体复合物

三、名词解释

1. 抗原

2. 半抗原:

3. 表位(epitope)或抗原决定基

4. 载体效应

5. 超抗原(superantigen)

6. TD-Ag

7. TI-Ag

8. 异嗜性抗原

9. 免疫佐剂

10. 免疫原性

11. 抗原性

12.T细胞决定基

13.B细胞决定基

四、问答题

1. 试述决定抗原物质免疫原性的因素?

2. 试述TD-Ag和TI-Ag引起免疫应答的区别?

3. 试述超抗原的概念,特征,种类及生物学意义?

4.试述抗原决定基的类型

第二部分: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HLA抗原 ABO抗原 Ig的同种异型 Rh抗原

2.抗原性免疫原性

3.T细胞决定基 APC MHC-II类 T细胞(TCR)

4.B细胞决定基 B细胞(BCR)

5.胸腺依赖性抗原

6.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二、多选题

[A型题]

1.D

2.B

3.B

4.E

5.A

6.D

7.E

8.A

9.D 10.D 11.D 12.B 13.B 14.A

[B型题]

1.B

2.A

3.C

4.D

5.E

6.B

7.B

8.C

9.E 10.C 11.B 12.D

[C型题]

1.B

2.C

3.C

4.B

5.D

6.C

[X型题]

1.ABCDE

2.BD

3.AC

4.ABC

5.ABCDE

6.ABD

7.ABCDE

8.AC

三、名词解释(见网络课件内容)

四、问答题

1.影响抗原物质免疫原性的因素很多。首先是抗原的异物性,异物性是抗原的核心。非己物质是异物,一般而言抗原与机体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组织结构差异越大,其免疫源性越强;第二是抗原的理化性质,包括抗原的化学性质、分子量大小、结构的复杂性、分子构象与易接近性、物理状态等因素。一般而言,蛋白质是良好抗原,其分子量越大,含有的芳香族氨基酸越多,结构越复杂,其免疫原性越强;第三是宿主的遗传因素、年龄、性

别与健康状态。机体对抗原的应答的强弱受免疫应答基因的调控,青壮年动物比年老或年幼动物免疫应答强;第四是抗原进入机体的剂量、途径、次数以及免疫佐剂的选择都明显影响抗原的免疫原性,免疫途径以皮下免疫最佳。

2.TD-Ag和TI-Ag引起免疫应答的区别如下:

抗原。超抗原无须APC加工,直接与MHC-II类分子非多态区外侧结合,仅与TCR Vβ片段结合,无MHC限制性。

超抗原主要有两类:内源性(病毒性)和外源性(细菌性)超抗原,前者如小鼠次要淋巴细胞刺激抗原;后者多为细菌的外毒素,如金葡菌的肠毒素、链球菌致热外毒素等,都能刺激T细胞增殖。超抗原能短时间内活化大量的T细胞,一方面导可致体内T细胞耗竭,从而诱导T细胞耐受;另一方面活化大量T细胞,产生大量CK而致病。如食物中毒、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AIDS和某些肿瘤发病有关。

4.抗原决定基的类型分两类。一类为线性决定基或线性表位;另一类为构象决定基或称构象表位。前者是指肽链序列上连续的氨基酸残基所构成,所以也称为连续性表位,后者是指在空间上位置邻近,但序列上不连续的氨基酸残基所形成的决定基,也称为非续性表位。

线性表位是蛋白质经酶解加工后而形成的,一般为T细胞所识别,所以又称为T细胞决定基或T细胞表位;构象表位为天然蛋白质,可直接B细胞所识别,所以又称为B细胞决定基或B细胞表位。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2-08-01 10:16 (征求意见稿) 目录 第一章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权衡利弊,最大获益 二、目的明确,治疗有序 三、医患沟通,知情同意 四、治疗适度,规范合理 五、熟知病情,因人而异 六、不良反应,谨慎处理 七、临床试验,积极鼓励 第二章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一、抗肿瘤药物的管理 (一)分级管理 (二)使用管理 (三)配置管理 (四)人员资质管理 二、落实与督查 第三章各类抗肿瘤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一、细胞毒类药物 (一)作用于DNA化学结构的药物 (二)影响核酸合成的药物 (三)作用于核酸转录的药物 (四)作用于DNA复制的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五)主要作用于有丝分裂M期干扰微管蛋白合成的药物 (六)其他细胞毒药物 二、激素类药物 (一)芳香化酶抑制剂 (二)雌激素和抗雌激素 (三)雄激素与抗雄激素 (四)孕激素 (五)RH-LH激动剂/拮抗剂 三、肿瘤分子靶向和生物治疗 (一)生物反应调节剂 (二)单克隆抗体

(三)细胞分化诱导剂 (四)细胞凋亡诱导剂 (五)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 (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七)基因治疗 (八)多靶点小分子抑制剂 四、肿瘤治疗辅助药物 (一)造血生长因子 (二)止吐药 (三)镇痛药 (四)抑制破骨细胞药 (五)神经精神用药 第四章各类肿瘤的治疗原则 一、头颈部恶性肿瘤 (一)鼻咽癌 (二)鼻腔和鼻旁窦恶性肿瘤 (三)喉癌 (四)甲状腺癌 二、胸部肿瘤 (一)非小细胞肺癌 (二)小细胞肺癌 (三)胸腺肿瘤 (四)恶性胸膜间皮瘤 三、消化系统肿瘤 (一)食管癌 (二)贲门癌 (三)胃癌 (四)结直肠癌 (五)胆管癌、胆囊癌 (六)胰腺癌 (七)肝癌 四、乳腺癌 (一)复发转移乳腺癌药物治疗 (二)可手术乳腺癌术后抗肿瘤药物治疗 五、泌尿系统、男生殖系统肿瘤 (一)肾上腺肿瘤 (二)肾脏肿瘤 (三)尿路上皮癌 (四)前列腺癌

免疫学基础理论 第一章 抗原汇总

免疫学基础理论第一章抗原 抗原(antigen,Ag)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诱导免疫应答并能与应答产生如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反应的物质。一个完整的抗原应包括两方面的免疫性能:①免疫原性指诱导宿主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②免疫反应性指抗原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亦称为反应原性。有些物质在独立存在时只具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称为半抗原(hapten);而免疫原通常同时具有免疫反应能力。 第一节免疫原性基础 免疫原性是抗原最重要的性质,一种抗原能否成功地诱导宿主产生免疫应答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抗原的性质、宿主的反应性和免疫方式。这里重点叙述抗原自身的因素。 (一)异物性 正常成熟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区别宿主自身物质与非自身物质,对自身物质一般不产生免疫应答,只对非自身物质产生免疫应答。不同物质之间的抗原性差别取决于它们化学上的异质性,这是免疫识别的物质基础。一般,物质来源的亲缘关系越远,其化学结构差别越大,抗原性也就越强;而亲缘关系越近,抗原性越弱。 (二)分子大小 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这可能是因高分子物质在水溶液中易形成胶体,体内停留的时间较长,与免疫细胞接触的机会较多,有利于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另外,大分子物质的化学结构比较复杂,所含有效抗原基因的种类和数量也相对地多。蛋白质的分子量较大,一般多在10kD之上,有良好的免疫原性。糖类物质分子量较小,多数单糖不具有免疫原性;而聚合成多糖时可以成为抗原。但是分子量10kD不是一个绝对的界限,例如明胶的分子量高达100kD但免疫原性极弱,而胰岛素的分子量仅仅5734,却有免疫原性。 (三)化学结构 免疫原性的形成还要求分子的化学结构复杂。直链结构的物质一般缺乏免疫原性,多支链或带状结构的物质容易成为免疫原,球形分子比线形分子的免疫原性强。人工合成的单一氨基酸的线性聚合物(例如多聚L-赖氨酸和多聚L-谷氨酸)无免疫原性,但多种氨基酸的随机线性共聚物可具有免疫原性,且其免疫原性随共聚物中氨基酸种类的增加而增强,加入芳香族氨基酸的效果更明显。上述大分子明胶就是无分支的直链结构,又缺乏环状基团,所以免疫原性微弱;若在分子中连上2%的酪氨酸,就会明显增强明胶的免疫原性。

第3章 抗原

第三章抗原 抗原(antigen, Ag)是指能与T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抗原一般具备两个重要特性:一是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即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导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二是抗原性(antigenicity),即抗原与其所诱导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称免疫原(immunogen),又称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即通常所称的抗原;仅具备抗原性的物质,称为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 antigen),又称半抗原(hapten)。 一般而言,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均同时具备抗原性,即均属完全抗原。半抗原若与大分子蛋白质或非抗原性的多聚赖氨酸等载体(carrier)交联或结合也可成为完全抗原。例如:许多小分子化合物及药物属半抗原,其与血清蛋白结合可成为完全抗原, 并介导超敏反应(如青霉素过敏)。能诱导变态反应的抗原又称为变应原(allergen);可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的抗原又称为耐受原(tolerogen)。 第一节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 抗原免疫原性的本质是异物性。抗原特异性是免疫应答中最重要的特点,也是免疫学诊断和免疫学防治的理论依据。 一、异物性 异物性是抗原的重要性质。异物即非己的物质。一般来说,抗原与机体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组织结构差异越大,异物性越强,其免疫原性就越强。如鸡卵蛋白对鸭是弱抗原,对哺乳动物则是强抗原;灵长类(猴或猩猩)组织成分对人是弱抗原,而对啮齿动物则多为强抗原。异物性不仅存在于不同种属之间,如各种病原体、动物蛋白制剂等对人是异物,为强抗原;也存在于同种异体之间,如同种异体移植物是异物,也有免疫原性;自身成份如发生改变,也可被机体视为异物;即使自身成分未发生改变,但在胚胎期未与免疫活性细胞充分接触,也具有免疫原性,如精子、脑组织、眼晶状体蛋白等在正常情况下被相应的屏障所隔离,并不与机体的免疫系统接触。如因外伤逸出,免疫活性细胞可视其为异物。 二、特异性 抗原的特异性是指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及其与应答产物发生反应所显示的专一性,即某一特定抗原只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且仅能与该抗体或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是存在于抗原分子中的抗原表位。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全文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征求意见稿) 目录

第一章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正确合理地应用抗肿瘤药物是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复发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重要手段,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鉴于部分抗肿瘤药物有明显毒副作用,可给人体造成伤害,对抗肿瘤药物的应用要谨慎合理,需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权衡利弊,最大获益 力求患者从抗癌治疗中最大获益,是使用抗肿瘤药物的根本目的。用药前应充分掌握患者病情,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权衡患者对抗肿瘤药物治疗的接受能力、对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的耐受力和经济承受力,尽量规避风险,客观评估疗效。即使毒副作用不危及生命,并能被患者接受,也要避免所谓“无效但安全”的不当用药行为。 二、目的明确,治疗有序 抗肿瘤药物治疗是肿瘤整体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应针对患者肿瘤临床分期和身体耐受情况,进行有序治疗,并明确每个阶段的治疗目标。 三、医患沟通,知情同意 用药前务必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说明治疗目的、疗效、给药方法以及可能引起的毒副作用等,医患双方尽量达成共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四、治疗适度,规范合理 抗肿瘤药物治疗应行之有据,规范合理,依据业内公认的临床

诊疗指南、规范或专家共识实施治疗,确保药物适量、疗程足够,不宜随意更改,避免治疗过度或治疗不足。药物疗效相近时,治疗应舍繁求简,讲求效益,切忌重复用药。 五、熟知病情,因人而异 应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种族以及肿瘤的病理类型、分期、耐受性、分子生物学特征、既往治疗情况、个人治疗意愿、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制定个体化的抗肿瘤药物治疗方案,并随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 特殊年龄(新生儿、儿童、老年)及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患者和有重要基础疾病的患者需使用抗肿瘤药物时,应充分考虑上述人群的特殊性,从严掌握适应证,制定合理可行的治疗方案。 六、不良反应,谨慎处理 必须参见说明书谨慎选择、合理应用抗肿瘤药物,充分认识并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毒副作用,施治前应有相应的救治预案,毒副反应一旦发生,应及时处理。 七、临床试验,积极鼓励 药物临床试验是在已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探索、拓展患者治疗获益的新途径,以求进一步改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应鼓励符合条件的患者积极参加。 进行药物临床试验的机构须具有国家认可的相应资质,严格按《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要求进行。严禁因药物临床试验延误患者的有效治疗。

第三章 抗原

课时授课计划 审签编号 组织教学:考勤、填写教学日志1 基本课题:第三章抗原 教学目标:1. 叙述免疫的概念及功能。(重点、难点) 2.说出抗原的概念、性能、分类。(重点) 3.说出决定抗原的条件。(重点、难点) 4.简述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因素。(重点) 5.列出医学上重要的抗原。(重点) 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时间(分)复习旧课:比较细菌内、外毒素。4 基础免疫学概述20 一、免疫的概念由输血反应引出免疫的概念。 二、免疫的功能列表并举例说明免疫的功能。 第三章抗原 第一节抗原的概念与分类20 一、抗原的概念由卡介苗、痢疾杆菌等为例讲 解抗原的概念。 二、抗原的特性举例说明。 第二节抗原的异物性、特异性与交叉反应20

一、异物性举例说明鸡蛋是否为抗原。 二、抗原的特异性举例说明。15 三、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列举临床实例讲解。 第三节影响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因素 举例说明。 第四节常用的抗原分类举例说明。15 第五节医学上常见的重要抗原 小结:1. 说出抗原的概念、性能、分类。 4 2. 说出决定抗原的条件。 3. 说出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布置作业与预习 1 作业:说出抗原的概念、性能、分类及决定抗原物质的条件。 预习:第四章免疫球蛋白 课后分析

基础免疫学 概述 一、免疫的概念 是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异己抗原,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 二、免疫的功能 1.免疫防御 正常:抵抗病原生物感染。 异常:超敏反应、免疫缺陷病(如AIDS)。 2.免疫稳定 正常:清除衰老死亡或受损伤的细胞。 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3.免疫监视 正常:清除突变细胞。 异常:发生肿瘤。 第三章抗原 第一节抗原的概念和特性 一、抗原的概念 概念;能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形成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相应抗体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2-08-01 10:16 (征求意见稿) 目录 第一章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权衡利弊,最大获益 二、目的明确,治疗有序 三、医患沟通,知情同意 四、治疗适度,规范合理 五、熟知病情,因人而异 六、不良反应,谨慎处理 七、临床试验,积极鼓励 第二章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一、抗肿瘤药物的管理 (一)分级管理 (二)使用管理 (三)配置管理 (四)人员资质管理 二、落实与督查 第三章各类抗肿瘤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一、细胞毒类药物 (一)作用于DNA化学结构的药物 (二)影响核酸合成的药物 (三)作用于核酸转录的药物 (四)作用于DNA复制的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五)主要作用于有丝分裂M期干扰微管蛋白合成的药物 (六)其他细胞毒药物 二、激素类药物 (一)芳香化酶抑制剂 (二)雌激素和抗雌激素 (三)雄激素与抗雄激素 (四)孕激素 (五)RH-LH激动剂/拮抗剂 三、肿瘤分子靶向和生物治疗 (一)生物反应调节剂 (二)单克隆抗体

(三)细胞分化诱导剂 (四)细胞凋亡诱导剂 (五)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 (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七)基因治疗 (八)多靶点小分子抑制剂 四、肿瘤治疗辅助药物 (一)造血生长因子 (二)止吐药 (三)镇痛药 (四)抑制破骨细胞药 (五)神经精神用药 第四章各类肿瘤的治疗原则 一、头颈部恶性肿瘤 (一)鼻咽癌 (二)鼻腔和鼻旁窦恶性肿瘤 (三)喉癌 (四)甲状腺癌 二、胸部肿瘤 (一)非小细胞肺癌 (二)小细胞肺癌 (三)胸腺肿瘤 (四)恶性胸膜间皮瘤 三、消化系统肿瘤 (一)食管癌 (二)贲门癌 (三)胃癌 (四)结直肠癌 (五)胆管癌、胆囊癌 (六)胰腺癌 (七)肝癌 四、乳腺癌 (一)复发转移乳腺癌药物治疗 (二)可手术乳腺癌术后抗肿瘤药物治疗 五、泌尿系统、男生殖系统肿瘤 (一)肾上腺肿瘤 (二)肾脏肿瘤 (三)尿路上皮癌 (四)前列腺癌

第一章 抗原抗体反应

第一章抗原抗体反应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9题) 1、抗原抗体结合力中作用最大的是 A、静电引力 B 、范德华引力 C、氢键结合力 D、疏水作用力 E、分子间结合力 2、抗原抗体结合力中作用最小的是 A、静电引力 B、氢键结合力 C、范德华引力 D、疏水作用力 E、分子间结合力 3、沉淀反应中抗体过量的现象称为 A、前带 B、后带 C、带现象 D、等价带 E、拖尾现象 4、抗原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的原理主要是蛋白质 A、由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 B、氨基酸数量和结构发生变化 C、氨基酸数量发生变化 D、氨基酸结构发生改变 E、氨基酸种类发生变化 5、抗原抗体反应形成明显沉淀物的最佳条件为 A、抗体略多于抗原 B 、抗原显著多于抗体 C、抗原抗体比例合适 D、抗原略多于抗体 E、抗体显著多于抗原 6、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正确的说法是 A、抗原抗体结合牢固不易受环境影响 B 、解离后的抗体结构活性改变 C、解离后抗体不能再与抗原结合 D、抗体与抗原结合后仍可与其它抗原结合 E、解离后抗体的活性和特异性不变 7、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是指 A、两者分子功能的相近性

B、两者之间空间结构的相似性 C、两者分子的电子云吸引力 D、两者分子大小的相近性 E、两者之间结合的专一性 8、用已知抗原或抗体检测相应的抗体或抗原,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 A、特异性 B、比例性 C、可逆性 D、亲和性 E、带现象 9、在抗原抗体反应中,通常用作抗原抗体稀释液的是 A、0.70%NaCl溶液 B、0.60%NaCl溶液 C、0.75%NaCl溶液 D、0.85%NaCl溶液 E、O.95%NaCl溶液 10、抗原抗体反应中,抗体的合适浓度是 A、固定的 B、规定的 C、与抗原相对而言 D、随便设定的 E、人为规定的 11、抗原抗体反应的最适温度是 A、4℃ B、3O℃ C、33℃ D、37℃ E、2O℃ 12、体外抗原抗体反应的最适条件是 A、0.65%NaCl、pH2-6、35℃ B、0.85%NaCl、pH6-9、37℃ C、0.85%NaCl、pH2-6、35℃ D、0.85%NaCl、pH2-6、37℃ E、0.65%NaCl、pH6-9、37℃ 13、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有 A、电解质、pH和反应体积 B、抗原抗体的浓度、反应体积和温度 C、电解质、pH和温度 D、温度、电解质和反应体积 E、温度、pH和反应体积 14、抗原自凝现象出现在下列哪种情况 A、反应pH达到或接近颗粒抗原的等电点 B、反应pH达到或接近抗原的等电点 C、反应pH高于颗粒抗原的等电点

2-1第一章+免疫学概述+第二章抗原(一)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教案

第一章免疫学概述(讲授与类比) 一、导入新课: 1.随着春季来临,也是流行性感冒的高发季。为什么有的人容易感冒,而有的人则不易感冒呢? 2.在打青霉素之前,护士都会对病人做皮试。为什么有的人要起红包,而有的人则不起红包呢? 3.当突然进入久闭的屋子的时候,为什么有的人容易打喷嚏?而有的人则没反应呢? 以上内容涉及我们今天及后面要学习的免疫学内容,那么什么是免疫呢? 二、进入新课: 一、概念 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从而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和稳定。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是有利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则对机体是有害的。 二、免疫的三大功能(举例、对比) (1)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 defence)正常的免疫应答可阻止和清除入侵的病原体及其毒素等,即具有抗感染免疫的作用。 (2)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 homeostasis)指机体对自身成份的耐受、对自身衰老和损伤细胞的清除、阻止外来异物入侵并通过免疫调节达到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3)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 surveillance)免疫系统可识别、杀伤并及时清除体内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 免疫的功能与表现 免疫功能正常表现(有利)异常表现(有害) 免疫防御抵抗病原体的入侵及毒素作用超敏反应、免疫缺陷病 免疫稳定对自身成分耐受、清除抗原异物免疫失调、自身免疫病 免疫监视防止细胞癌变或持续性感染肿瘤或持续性病毒感染 第二章抗原 第一节抗原的概念与分类(讲授、举例、图文结合) 一、概述及特性 1、抗原的概念:诱导抗体和效应T细胞产生,并能与之特异结核,产生免疫效应或反应的物质。 2、抗原的基本特性:免疫原性和抗原性(免疫反应性)(图文结合,突破难点)

第二章抗微生物药范文

第二章抗微生物药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药物、机体、病原体三者之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药物对机体有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 B、机体对病原体有抵抗能力 C、机体对药物有耐药性 D、药物对病原体有抵制或杀灭作用 E、以上皆否 2、下列有关青霉素G性质的描述,错误观点的是() A、水溶性不稳定 B、有过敏反应,甚至引起过敏性休克 C、不耐酶,青霉素酶可令其失去活性 D、半衰期为4—6小时 E、口服可被胃酸破坏 3、青霉素对下列哪种病原体无效( ) A、脑膜炎奈瑟菌 B、螺旋体 C、流感嗜血杆菌 D、放线菌 E、白喉棒状杆菌 4、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的抗菌机制是( ) A、抑制菌体细胞壁合成 B、影响胞浆膜的通透性 C、抑制细菌核酸合成 D、抑制菌体蛋白质合成 E、影响菌体叶酸代谢 5、青霉素类中对铜绿假单胞菌有作用的抗生素是( ) A、青霉素G B、苯唑西林 C、羧苄西林 D、氨苄西林 6、下列有关头孢菌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与青霉素有交叉过敏反应 B、耐酶,对抗药金葡菌有效 C、第一代头孢菌素有肾毒性 D、为抑菌剂 E、主用于敏感菌引起的严重感染 7、青霉素G对下列何种疾病无效( ) A、猩红热 B、疏松结缔组织炎 C、流脑 D、大叶性肺炎 E、伤寒 8、下列何药对铜绿假单胞菌无作用( ) A、庆大霉素 B、羧苄西林 C、四环素 D、头孢三嗪 E、抗敌素 9、下列对羧苄西林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耐酸 B、耐酶 C、广谱 D、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 E、又名羧苄西林 10、下列何药不需做皮肤过敏试验( ) A、氨苄西林 B、青霉素G C、苯唑西林 D、链霉素 E、红霉素 11、红霉素的抗菌机制是( ) A、抑制菌体细胞壁合成 B、抑制菌体蛋白质合成 C、影响胞浆膜通透性 D、抑制叶酸代谢 E、抑制菌体核酸合成 12、红霉素对下列哪种细菌无效( ) A、百日咳鲍特菌 B、流感嗜血杆菌 C、支原体 D、铜绿假单胞菌 E、白喉棒状杆菌 13、林可霉素的抗菌机制是( ) A、抑制菌体细胞壁合成 B、抑制菌体蛋白质合成 C、影响胞浆膜通透性 D、抑制叶酸代谢 E、抑制菌体核酸合成 14、下列有关红霉素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 A、对革兰阳性菌作用强 B、易产生耐药性 C、可用于耐药金葡菌感染 D、易被胃酸破坏 E、不能用于对青霉素过敏者 15、下列哪项不是红霉素的临床应用( ) A、耐药金葡菌B、百日咳C、军团病D、结核病E、支原体肺炎 16、下列药物中对细菌性痢疾无效的是( ) A、四环素 B、庆大霉素 C、氯霉素 D、青霉素 E、SASP 17、氯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是( ) A、骨髓抑制 B、胃肠道症状 C、肝损害 D、肾损害 E、过敏反应 18、四环素类药物对下列哪一种病原体无效( ) A、立克次体 B、衣原体 C、细菌 D、真菌 E、支原体 19、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抗菌机制是( ) A、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B、抑制菌体细胞壁合成 C、影响胞浆膜的通透性 D、抑制RNA 合成 E、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20、氯霉素的抗菌机制是( ) A、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B、抑制菌体细胞壁合成 C、影响胞浆膜的通透性 D、抑制RNA 合成 E、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21、下列有关氯霉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能透过血脑屏障 B、又名左霉素 C、广谱抗菌药 D、可引起骨髓抑制 E、出生后2周内的新生儿尤其早产儿禁用 22、在碱性环境中抗菌作用增强的伉生素是( ) A、土霉素 B、红霉素 C、庆大霉素 D、四环素 E、青霉素 23、氨基苷类抗生素的抗菌原理是( ) A、抑制DNA合成 B、抑制RNA合成 C、抑制菌体蛋白质合成 D、影响胞浆膜的通透性 E、抑制菌体细胞壁合成 24、对铜绿假单胞菌及抗药金葡菌均有效的抗生素是( ) A、庆大霉素 B、青霉素G C、红霉素 D、苯唑青霉素 E、螺旋霉素 25、有关氨基苷类抗生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对革兰阴性菌作用强大 B、口服仅用于肠道感染和肠道术前准备 C、为静止期杀菌剂 D、各药物之间无交叉耐药性 E、抗菌机制是抑制菌体蛋白质合成 26、与速尿合用时耳毒性增强的抗生素是( ) A、青霉素G B、螺旋霉素 C、林可霉素 D、土霉素 E、链霉素 27、常用于对青霉素产生耐药性的淋病患者的抗生素是( ) A、庆大霉素 B、氨苄西林 C、羧苄西林 D、大观霉素 E、红霉素 28、肝功能不全患者可以选用( ) A、四环素 B、红霉素 C、氨基苷类 D、利福平 E、灰黄霉素 29、下列何药几乎没有肾毒性( ) A、庆大霉素 B、多粘菌素E C、头孢唑林 D、两性霉素 E、青霉素 30、磺胺药的抗菌机制是( ) A、抑制菌体细胞壁合成 B、抑制菌体蛋白质合成 C、影响胞浆膜通透性 D、抑制叶酸代谢 E、抑制菌体核酸合成 31、通过抑制DNA回旋酶的挥作用的药物是( ) A、红霉素 B、环丙沙星 C、甲硝唑 D、氯霉素 E、磺胺类

(整理)反思肿瘤-第二章第二节.

反思肿瘤 作者高岱清 第一节肿瘤化学治疗 化学治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近代化学治疗(化疗)学始于20世纪40年代,有少数白血病及淋巴瘤经氮芥或甲氨蝶呤治疗,取得了短暂的缓解,从此揭开了肿瘤化疗的序幕。进入20世纪50~60年代,先后发现了不少有效药物,如氟尿嘧啶、巯嘌呤、放线菌素D以及环磷酰胺等,使肿瘤化疗得到了发展。20世纪60年代,儿童白血病和霍奇金病通过联合化疗获得治愈,从而证实某些人类肿瘤—即使是晚期阶段,也可以通过药物达到治愈的目的。到了20世纪70年代,更多的肿瘤有了比较成熟的化疗方案,有不少肿瘤可能通过化疗治愈。手术后经辅助化疗达到治愈的肿瘤包括乳腺癌、骨肉瘤、软组织肉瘤以及大肠癌等。晚期癌经化疗后能达到治愈的肿瘤则有滋养叶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中度和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睾丸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肾母细胞瘤、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尤文瘤、神经母细胞瘤、小细胞肺癌以及卵巢癌等。近20年来一些用于化疗的药物—如铂类、紫杉类的临床应用,使肿瘤化疗效果进一步提高。 一、化疗抗肿瘤的作用机制 化疗从两个方面发挥抗肿瘤的作用,通过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杀灭肿瘤。其一是直接杀灭正在繁殖的肿瘤细胞。各种化疗药物基本上都是作用于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某个环节,造成细胞繁殖障碍,导致细胞死亡。因此化疗杀的是所有的正在繁殖的细胞,包括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越是快速生长繁殖的细胞对化疗反应越强。肿瘤病人手术之后免疫力大幅下降,此时适合于肿瘤的繁殖。术后用一些化疗药物可以消灭正在繁殖的肿瘤细胞,有助于延缓肿瘤的复发。 其二是打破身体对肿瘤的免疫耐受:现在的研究表明化疗虽然降低了身体的免疫力,但却可以打破身体对肿瘤的免疫耐受,并且体内的树突状细胞(DC)活跃,可以发挥较长时间的免疫监视功能。从这种意义上讲,化疗通过调节身体的免疫状态达到抗肿瘤的目的。细胞免疫抗肿瘤治疗的创始人、LAK细胞的发

第十二章 抗微生物药物

一名词解释: 抗微生物药物、灭菌和消毒、抗生素、抗菌谱、抗菌活性、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抗生素效价、抗菌后效应 二、填空 1、青霉素G的不良反应是___________。 2、硫酸庆大霉素的主要毒性作用是____________。 3、主要作用于主要抗G+菌的抗生、、 、。 4、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阴性菌的抗生素主要有____ ____、_ ___等。 5、合理应用抗微生物药物应考虑、、、__________、___ _等几方面。 6、动物专用的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主要有___ 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7、常用的磺胺类药物的抗菌增效剂有__ ____和__ __。 8、兽医专用的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有__ __,大环内酯类有___ __,氯霉素类有___ ___。 9、脑部细菌感染的首选药是___________________。 10、喹诺酮类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11、治疗猪密螺旋体痢疾首选药是___________。 12、在化疗三角关系中,化疗药对机体表现为____________,机体对化疗药的作用表现为_______________。 13、青霉素类均为_______________衍生物,头孢菌素类均为____________衍生物。 14、常用的大环内酯类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5、全身抗真菌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速效抑菌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1、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药物是() A、四环素 B、多粘菌素 C、青霉素 D、红霉素 E、磺咹嘧啶 2、影响细菌胞浆膜通透性的药物是() A、两性霉素 B、磺胺 C、头孢菌素 D、红霉素 E、利福霉素 3、抑制细菌脱氧核糖核酸合成的药物是() A、青霉素G B、磺胺甲噁唑 C、头胞他定 D、环丙沙星

第七章-抗肿瘤药

第七章抗肿瘤药(烷化剂、抗代谢物) 一、名词解释 1、烷化剂 2、抗代谢物 二、命名 盐酸氮芥 顺铂 5-FU 巯嘌呤 三、填空 1、抗肿瘤药按其作用原理和来源可分为、、、、等。 2、烷化剂分为、、、、和。 3、环磷酰胺在体外物活性,进入体内后被氧化生成,在肿瘤细胞中进一步生成、和,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4、阿霉素的毒性主要为骨髓抑制和心脏毒性,可能是醌环被氧化为,诱发了,引起心肌损伤。 5、抗代谢物作用是基于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的的差别,所以能杀死肿瘤细胞而不影响正常细胞。但其也较小,对增生较的正常组织也呈现毒性。 6、抗代谢物的设计是基于原理。 四、选择

1、结构中有一个手性中心,并且含有两个羧基的药物是 A. 环磷酰胺 B. 卡莫司汀 C. 巯嘌呤 D. 甲氨蝶呤 2、烷化剂类抗肿瘤药物的结构类型不包括 A. 氮芥类 B. 乙撑亚胺类 C. 亚硝基脲类 D. 磺酸酯类 E. 硝基咪唑类 3、环磷酰胺的毒性较小的原因是 A. 在正常组织中,经酶代谢生成无毒的代谢物 B. 烷化作用强,使用剂量小 C. 在体内的代谢速度很快 D. 在肿瘤组织中的代谢速度快 E. 抗瘤谱广 4、抗肿瘤药物卡莫司汀属于 A. 亚硝基脲类烷化剂 B. 氮芥类烷化剂 C. 嘧啶类抗代谢物 D. 嘌呤类抗代谢物 E. 叶酸类抗代谢物 5、环磷酰胺体外没有活性,在体内经代谢而活化。在肿瘤组织中所生成的具有烷化作用的代谢产物是

A. 4-羟基环磷酰胺 B. 4-酮基环磷酰胺 C. 羧基磷酰胺 D. 醛基磷酰胺 E. 磷酰氮芥、丙烯醛、去甲氮芥 6、阿糖胞苷的化学结构为 A. N N O NHCOC 15H 13O HO OH HO B. N N N O NH 2O OH HO OH C. N N O NH 2 O HO OH HO D. E. N N NH 2O O OH HO 7、化学结构如下的药物的名称为 O O OH OH HN HN N H OH H N OH A. 阿糖胞苷 B. 甲氨喋呤 C. 米托蒽醌 D. 6-MP 8、下列哪个药物不是抗代谢药物

第三章抗原

第三章抗原 第一节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 抗原(antigen, Ag)是指能与T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抗原一般具备两个重要特性:一是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二是抗原性(antigenicity)。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称免疫原(immunogen),又称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即通常所称的抗原;仅具备抗原性的物质,称为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 antigen),又称半抗原(hapten)。能诱导变态反应的抗原又称为变应原(allergen);可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的抗原又称为耐受原(tolerogen)。 一、异物性 抗原免疫原性的本质是异物性。异物性是抗原的重要性质。异物即非己的物质。一般来说,抗原与机体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组织结构差异越大,异物性越强,其免疫原性就越强。 二、特异性 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是存在于抗原分子中的抗原表位。 1.抗原表位的概念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称为抗原表位(antigen epitope),又称抗原决定基(antigenic determinant)。一个半抗原相当于一个抗原表位。天然抗原一般是大分子,含多种、多个抗原表位。 2.抗原表位的类型根据抗原表位的结构特点,可将其分为顺序表位(sequential epitope)和构象表位(conformational epitope)(图3-1)。前者是由连续性线性排列的短肽构成,又称为线性表位(linear epitope);后者指短肽或多糖残基在空间上形成特定的构象,又称为非线形表位(non-linear epitope)。 根据T细胞、B细胞所识别的抗原表位的不同,将其分为T细胞表位和B细胞抗原表位。表3-1是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特性之比较。

第七章作业

第七章抗肿瘤药 一、单项选择题 1)烷化剂类抗肿瘤药物的结构类型不包括E A. 氮芥类 B. 乙撑亚胺类 C. 亚硝基脲类 D. 磺酸酯类 E. 硝基咪唑类 2)环磷酰胺的毒性较小的原因是D A. 在正常组织中,经酶代谢生成无毒的代谢物 B. 烷化作用强,使用剂量小 C. 在体内的代谢速度很快 D. 在肿瘤组织中的代谢速度快 E. 抗瘤谱广 3)白消安属哪一类抗癌药 B A.抗生素 B.烷化剂 C.生物碱 D.抗代谢类 E.金属络合物 4)环磷酰胺体外没有活性,在体内经代谢而活化。在肿瘤组织中所生成的具有烷化作用的代谢产物是 E A. 4-羟基环磷酰胺 B. 4-酮基环磷酰胺 C. 羧基磷酰胺 D. 醛基磷酰胺 E. 磷酰氮芥、丙烯醛、去甲氮芥 5)下列哪个药物不是抗代谢药物D A. 盐酸阿糖胞苷 B. 甲氨喋呤 C. 氟尿嘧啶 D. 卡莫司汀 E. 巯嘌呤 6)下列哪一个药物是烷化剂D A.氟尿嘧啶 B.巯嘌呤

C.甲氨蝶呤 D.噻替哌 E.喜树碱 7)环磷酰胺做成一水合物的原因是C A.易于溶解 B.不易分解 C.可成白色结晶 D.成油状物 E.提高生物利用度 8)氟脲嘧啶的特征定性反应是B A.异羟肟酸铁盐反应 B.使溴褪色 C.紫脲酸胺反应 D.成苦味酸盐 E.硝酸银反应 9)属于抗代谢药物的是A A巯嘌呤 B.喜树碱 C.奎宁 D.盐酸可乐定 E.米托蒽醌 二、配比选择题 1) A. P N Cl Cl O O NH B. Cl N N H Cl O N O C. HN N H F O O D. N P S N N E. Pt Cl H3N Cl H3N 1. 含有一个结晶水时为白色结晶,失去结晶水即液化A 2. 是治疗膀胱癌的首选药物D 3. 有严重的肾毒性B 4. 适用于脑瘤、转移性脑瘤及其它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恶性淋巴瘤等治疗E 5. 是胸腺嘧啶合成酶的抑制剂C

《药物学》试题 第二章 抗微生物药(含答案)

《药物学》试题第二章抗微生物药(含答案)第二章抗微生物药及答案 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 [A型题] 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靶位是 A细菌核蛋白体30S亚基 B细菌核蛋白体50S亚基 C细菌胞浆膜上特殊蛋白PBPs D二氢叶酸合成酶 E DNA螺旋酶 2 可用于耐药金葡萄酶感染的半合成青霉素是 A苯唑西林 B氨苄西林 C羧苄西林 D阿莫西林 E青霉素V 3 青霉素G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 A二重感染 B过敏反应 C胃肠道反映 D肝、肾损害 1 E耳毒性 4 青霉素G最适于治疗下列哪种细菌感染 A绿脓杆菌 B变形杆菌 C肺炎杆菌

D痢疾杆菌 E溶血性链球菌 5 细菌对青霉素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机制是 A细菌产生了水解酶B细菌细胞膜对药物通透性改变 C细菌产生了大量PABA(对氨苯甲酸) D细菌产生了钝化酶 E细菌的代谢途径改变 6 目前常用头孢菌素中抗绿脓杆菌作用最强的是 A头孢哌酮B头孢噻吩 C头孢氨苄 D头孢曲松 E头孢他定 7 治疗钩端螺旋体病应首选 A青霉素G B红霉素 2 C四环素 D氯霉素 E链霉素 8 肾毒性较强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 A青霉素G B苯唑西林 C阿莫西林 D头孢噻吩 E头孢噻肟 9 下列药物中属于β-内酰胺类的是 A拉氧头孢

B头孢曲松 C哌拉西林 D氨曲南 E舒巴坦(青酶烷砜) 10 克拉维酸与阿莫西林配伍应用主要是因为前者可 A抑制β-内酰胺酶 B延缓阿莫西林经肾小球的分泌 C提高阿莫西林的生物利用度 D减少阿莫西林的不良反应 E扩大阿莫西林的抗菌谱 3 [B型题] (11~12题) A第一代头孢菌素 B第二代头孢菌素 C第三代头孢菌素 D半合成广谱青霉素 E半合成抗绿脓杆菌广谱青霉素 11 阿洛西林 12 头孢呋辛 [C型题] (13~14题) A多需注射给药 B多需口服给药 C两者均可 D两者均不可 13 头孢拉定

电子版_抗肿瘤药物应用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目录 第一章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6) 一、权衡利弊,最大获益 (6) 二、目的明确,治疗有序 (6) 三、医患沟通,知情同意 (6) 四、治疗适度,规合理 (6) 五、熟知病情,因人而异 (7) 六、不良反应,谨慎处理 (7) 七、临床试验,积极鼓励 (7) 第二章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8) 一、抗肿瘤药物的管理 (8) (一)分级管理 (8) (二)使用管理 (9) (三)配置管理 (9) (四)人员资质管理 (10) 二、落实与督查 (10) 第三章各类抗肿瘤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11) 一、细胞毒类药物 (11) (一)作用于DNA化学结构的药物 (11)

(二)影响核酸合成的药物 (15) (三)作用于核酸转录的药物 (19) (四)作用于DNA复制的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20) (五)主要作用于有丝分裂M期干扰微管蛋白合成的药物 (21) (六)其他细胞毒药物 (23) 二、激素类药物 (24) (一)芳香化酶抑制剂 (24) (二)雌激素和抗雌激素 (27) (三)雄激素与抗雄激素 (29) (四)孕激素 (31) (五)RH-LH激动剂/拮抗剂 (32) 三、肿瘤分子靶向和生物治疗 (33) (一)生物反应调节剂 (33) (二)单克隆抗体 (36) (三)细胞分化诱导剂 (39) (四)细胞凋亡诱导剂 (39) (五)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 (40) (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41) (七)基因治疗 (42) (八)多靶点小分子抑制剂 (42) 四、肿瘤治疗辅助药物 (43) (一)造血生长因子 (43)

第二章 抗微生物药

第二章抗微生物药 第一节概述 (一)名词解释 1.化学治疗药 2.化学指数 3.抗微生物药 4.抗生素 5.抗菌谱 6.抗菌活性 7.抑菌药 8.杀菌药 9.耐药性 10.抗菌后效应(PAE) (二)选择题 A型题 1.化疗药物的概念是 A.治疗各种疾病的化学药物 B.治疗恶性肿瘤的化学药物 C.防治细菌感染、寄生虫疾病和恶性肿瘤的化学药物 D.防治病原微生物引起感染的化学药物 E.人工合成的化学药物 2.化疗指数指 A.ED50/LD50 B.ED90/LD10 C.LD90/ED10 D.LD50/ED50 E.LD5/ED95 3.下列有关药物、机体、病原体三者之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药物对集体有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 B.机体对病原体有抵抗能力 C.机体对药物有耐药性 D.药物对病原体有抑制或杀灭作用 E.集体对药物有处置过程 4.影响细菌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是 A.头孢霉素类B氨基糖苷类 C四环素类 D.大环内酯类 E.多肽类 5.细菌对青霉素产生耐药的机制之一是 A.产生纯化酶 B.核糖体靶位结构改变 C.RNA多聚酶改变 D.改变代谢途径

E.产生β-内酰胺酶 6.评价抗菌药物抗菌活性的指标是 A.抗菌谱 B.化疗指数 C.最低抑菌浓度 D.药物剂量 E.耐药性 7.化疗药物的LD50/ED50比值的意义为 A.比值越大,临床疗效越好 B.比值越小,临床疗效越好 C.反应抗菌活性大小 D.反应药物毒性大小 E.指数越大,说明药物毒性低而疗效高 X型题 8.抗菌后效应是 A.抗菌药物对细菌特有的效应 B.几乎所有的抗菌药物都有 C.后效应长的药物抗菌活性较强 D.是抗菌药物的后遗效应 E.以上均不正确 9.化疗指数正确的描述是 A.衡量化学药物的安全度 B.衡量化学药物的重要性 C.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的比值 D.以LD50/ED50表示 E.以ED50/LD50表示 10.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起抗菌作用的药物是 A.红霉素 B.青霉素G C.头孢唑啉 D.克林霉素 E.苯唑西林 11.细菌耐药性机制包括 A.产生水解酶 B.改变细菌胞浆膜通透性 C.改变细菌的靶位结构 D.促进细菌DNA合成 E.促进细胞壁合成 12.应用抗生素时,护理注意事项有 A..注意药物的有效期限 B.注意正确配伍 C.注意药物价格 D.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E.尽量减轻用药引起的局部刺激 (三)简答题 1.举例说明耐药性产生的机制及预防措施 2.图示说明药物、病原体和机体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全文(精选课件)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全文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征求意见稿) 目录 第一章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一、权衡利弊,最大获益.................. 错误!未定义书签。...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二、目的明确,治疗有序?错误!未定义书签。...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三、医患沟通,知情同意?错误!未定义书签。...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四、治疗适度,规范合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五、熟知病情,因人而异?错误!未定义书签。...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六、不良反应,谨慎处理?错误!未定义书签。...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七、临床试验,积极鼓励................... 错误!未定义书签。...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第二章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一、抗肿瘤药物的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一)分级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二)使用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三)配置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四)人员资质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二、落实与督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第三章各类抗肿瘤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错误!未定义书签。...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一、细胞毒类药物?错误!未定义书签。...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一)作用于DNA化学结构的药物?错误!未定义书签。...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二)影响核酸合成的药物.............. 错误!未定义书签。...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三)作用于核酸转录的药物............ 错误!未定义书签。...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四)作用于DNA复制的拓扑异构酶抑制剂?错误!未定义书签。...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五)主要作用于有丝分裂M期干扰微管蛋白合成的药物?错误!未定义书签。...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六)其他细胞毒药物.................... 错误!未定义书签。...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二、激素类药物.......................... 错误!未定义书签。...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一)芳香化酶抑制剂.................. 错误!未定义书签。...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二)雌激素和抗雌激素?错误!未定义书签。...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三)雄激素与抗雄激素?错误!未定义书签。...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四)孕激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五)RH-LH激动剂/拮抗剂?错误!未定义书签。...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三、肿瘤分子靶向和生物治疗.............. 错误!未定义书签。...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一)生物反应调节剂?错误!未定义书签。...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二)单克隆抗体?错误!未定义书签。...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三)细胞分化诱导剂?错误!未定义书签。...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四)细胞凋亡诱导剂?错误!未定义书签。...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第七章++抗肿瘤药

第七章抗肿瘤药 【学习要求】 一、熟悉环磷酰胺理化性质,了解其构效关系。 二、熟悉抗代谢抗肿瘤药物的类型。熟悉氟尿嘧啶、盐酸阿糖胞苷的主要鉴别方法。 三、了解硫酸长春新碱、顺铂的主要性质。 【教学内容】 一、烷化剂 1.结构类型 2.常用药物 3.构效关系 二、抗代谢抗肿瘤药 1.嘧啶拮抗物类:氟尿嘧啶、盐酸阿糖胞苷 2.嘌呤拮抗物类:巯嘌呤 3.叶酸拮抗物类:甲氨蝶啶 三、其他类型抗肿瘤药 硫酸长春新碱 顺铂 【学习指导】 1.由于恶性肿瘤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仍不十分清楚,故尚缺乏满意的治疗和预防措施,本章主要熟悉其类型和代表药物的主要理化性质。 2.环磷酰胺在体外无抗肿瘤作用,在肝脏经转化成4-羟基环磷酰胺,再开环成醛磷酰胺,进一步分解成磷酰胺氮芥,再转化成成乙烯亚铵离子,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测试题】 一、选择题: A型题(最佳选择题) (1题-5题) 1.下列药物既可溶于稀盐酸又可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的是 A 顺铂; B 环磷酰胺; C 氟尿嘧啶; D 阿糖胞苷; E 长春新碱 2.盐酸氮芥注射液忌与碱性药物配伍,是因其分子中结构中具有下列哪种结构易水解失效 A 碳氯键; B 酰胺键; C 酯键; D 醚键; E 苷键; 3.分子中因具有氮苷键而易水解失效的药物是 A 硫酸长春新碱; B 顺铂; C 环磷酰胺;

D 氟尿嘧啶; E 盐酸阿糖胞苷; 4.盐酸阿糖胞苷临床常用剂型为 A 片剂; B 栓剂; C 粉针剂; D 注射剂; E 软膏剂; 5.环磷酰胺为 A 抗代谢抗肿瘤药; B 卤代多元醇烷化剂类抗肿瘤药; C 乙烯亚胺烷化剂类抗肿瘤药; D 氮芥烷化剂类抗肿瘤药; E 磺酸酯烷化剂类抗肿瘤药; B型题(配伍选择题) (6题-10题) 6.顺铂的化学结构为 7.环磷酰胺的化学结构为 8.氟尿嘧啶的化学结构为 9.盐酸阿糖胞苷的化学结构为 10.盐酸氮芥的化学结构为 C型题(比较选择题) (11题-15题) A 氟尿嘧啶; B 盐酸阿糖胞苷;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 11.属于抗代谢抗肿瘤药的是 12.属于烷化剂类抗肿瘤药的是 13.有酮式和稀醇式互变异构体的药物是 14.可与硝酸银试液作用生成白色沉淀的药物是15.具有碳氯键的药物是 X型题(多项选择题) 16.烷化剂类抗肿瘤药物按化学结构可分为 A 亚硝基脲类; B 氮芥类; C 乙烯亚胺类; D 卤代多元醇类; E 磺酸酯类; 17.常用烷化剂类抗肿瘤药物的结构类型有 A 脂肪氮芥; B 芳香氮芥; C 氨基酸氮芥; D 杂环氮芥; E 甾体氮芥; 18.下列药物易水解失效的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