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试行)

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试行)
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试行)

xxxxxx限公司

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计算机病毒(以下简称病毒)的预防和治理xxx安全有效的病毒防范体系,保证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安全,保护信息资源,根据《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和《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等规章和信息技术安全管理规范,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计算机病毒,是指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毁坏或窃取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第三条本办法管理范围包括在xxx所使用的所有的软硬件系统。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四条 xxx负责辖内病毒防治工作,其职责为:

(一)负责防病毒系统的部署、维护和更新;

(二)负责贯彻落实计算机病毒防治工作的有关操作细则和具体流程;

(三)负责防病毒系统的监督、检查工作。定期检查防病毒系统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四)对员工组织有关计算机病毒防治知识的普及教育;

(五)发现病毒时,通过安全事件报告机制向相关领导和

xxx信息中心报告,及时采取清除措施并进行跟踪、记录;

第三章防病毒系统安全原则及措施

第五条实施防病毒系统的总体安全原则为:集中管理,实时监控,强制执行。

第六条为有效发挥病毒防治系统的安全效能,采取如下防病毒措施:

(一)所有计算机在接入内部网络之前,都应当安装和配置客户端防病毒软件并且通过防病毒服务器进行更新,任何用户不能禁用病毒扫描和查杀功能;

(二)所有内部网络上的计算机都应当定期进行完整的系统扫描;

(三)病毒码和病毒扫描引擎要及时升级;

(四)从外部介质安装数据和程序之前或安装下载的数据和程序之前,必须对其进行病毒扫描,以防止病毒感染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

(五)第三方数据和程序在安装到内部网络系统之前,必须在隔离受控的模拟系统上进行病毒扫描测试;

(六)所有用户均不能制造、执行或传播任何病毒;

(七)xxx部定期检查有关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实施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四章病毒防治应急处理程序

第七条应急处理的启动

在发现病毒事件导致防病毒服务器主要功能失效、网络系统严重堵塞、网络重要服务器无法提供正常服务、客户端出现大面

积病毒感染等严重危害业务系统正常运行等情况时,防病毒体系进入紧急状态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五章教育与培训

第八条 xxx部应根据需要及时举办病毒防治知识培训,提高病毒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六章附则

第九条本办法由xxxx部负责制定、解释、修改。

第十条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计算机病毒及其防范措施

计算机病毒及其防范措施 随着计算机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程度日益加深,计算机病毒也在科技的推动之下日益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困扰甚至对用户造成各种损失。因此,采取适当手段防御计算机病毒,减少乃至避免病毒感染对计算机用户造成损失已经成为一项势在必行的任务。 1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制造的程序,意在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对计算机的信息或系统进行破坏。这种程序通常隐匿于一些可执行程序之中,而非独立存在,具备破坏性、传染性和潜伏性。这种病毒程序对计算机的影响轻则降低运行速度,使之无法正常运行,重则会造成机器瘫痪,这将给用户造成不可预计的损失。就是这种具备破坏作用的程序,人们称之为计算机病毒。 2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一是攻击隐蔽性强。这些计算机病毒往往能够以不易被察觉的形式悄无声息破坏计算机系统,等到被发现时,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二是繁殖能力强。电脑一旦被病毒感染,就会感染其他计算机。三是传染途径广。软盘、有线及无线网络、硬件设备等都是病毒传播的有效媒介,病毒就是通过这些媒介自动入侵计算机并四处蔓延。四是潜伏期长。此种病毒在发作前可以长期潜伏于计算机之中,待条件成熟则进行破坏。五是破坏力强、计算机病毒一旦发生作用,轻则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重则通过损坏数据和删除文件等方式致使整个计算机

陷入瘫痪状态。六是针对性强。计算机病毒的效能能加以准确设计以适应各种环境和时机的需求。 3计算机病毒的类型 在不同范畴对计算机病毒类型有着不同的定义,以下就对计算机病毒的分类进行简要介绍:①引导区病毒。引导区病毒即隐藏于硬盘或软盘引导区的病毒,当计算机从被病毒感染的硬盘或软盘启动时,隐藏于引导区的病毒就会发作;②文件型病毒。文件型病毒主要寄存于一些文件之中,往往利用对病毒进行编码加密或者其他技术来伪装自己;③脚本病毒。脚本病毒通过特殊语言脚本发挥作用,与此同时,它需要主软件或者其应用的环境可以对其进行准确的识别并翻译这种脚本语言中的指令;④ 特洛伊木马程序。特洛伊木马程序较之其他蓄意破坏的软件更为了解计算机用户的心理状态此程序的发明者用于其中的时间和经历应当不亚于他们创作木马的时间。 4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方法和措施 4.1防范单机计算机病毒以及未联网的计算机 个体病毒的防范应当从下列方面着手: (1)选择一个合适的计算机病毒查杀软件。这种软件需要具备检测、扫描和消灭病毒并能对计算机进行监控以防病毒入侵的功能,此外,还应当具备及时更新新的病毒信息、识别新产生的病毒并且及时反馈的功能。以防数据丢失,具备数据备份功能是一个功能完备的计算机病毒查杀软件必不可少的。 (2)对计算机进行经常性的病毒清理。这就要求计算机用户及时对计

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公安部令第51号)

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公安部令第51号) 《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已经2000年3月30日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公安部部长贾春旺 二○○○年四月二十六日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治理,保护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计算机的应用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以及未联网计算机的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主管全国的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公安机关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工作。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制作计算机病毒。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有下列传播计算机病毒的行为: (一)故意输入计算机病毒,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 (二)向他人提供含有计算机病毒的文件、软件、媒体; (三)销售、出租、附赠含有计算机病毒的媒体; (四)其他传播计算机病毒的行为。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社会发布虚假的计算机病毒疫情。 第八条从事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生产的单位,应当及时向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批准的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检测机构提交病毒样本。 第九条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检测机构应当对提交的病毒样本及时进行分析、确认,并将确认结果上报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 第十条对计算机病毒的认定工作,由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批准的机构承担。第十一条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使用单位在计算机病毒防治工作中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建立本单位的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制度; (二)采取计算机病毒安全技术防治措施; (三)对本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使用人员进行计算机病毒防治教育和培训; (四)及时检测、清除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计算机病毒,并备有检测、清除的记录;(五)使用具有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许可证的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 (六)对因计算机病毒引起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瘫痪、程序和数据严重破坏等重大事故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并保护现场。 第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从计算机信息网络上下载程序、数据或者购置、维修、借入计算机设备时,应当进行计算机病毒检测。 第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销售、附赠的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应当具有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许可证,并贴有“销售许可”标记。 第十四条从事计算机设备或者媒体生产、销售、出租、维修行业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对计算机设备或者媒体进行计算机病毒检测、清除工作,并备有检测、清除的记录。 第十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接受公安机关对计算机病毒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第十六条在非经营活动中有违反本办法第五条、第六条第二、三、四项规定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 在经营活动中有违反本办法第五条、第六条第二、三、四项规定行为之一,没有违法所得的,

计算机信息系统软件使用管理规定

计算机信息系统软件使 用管理规定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计算机信息系统软件使用管理制度 1 范围 1.1 本制度规定了东风电厂计算机信息系统正版软件购置、使用、存档管理办 法。 1.2 本制度适用我厂使用正版软件、合作开发软件、自行开发软件的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文件》国资厅[2009]47号 《贵州省版权局文件》黔版权[2009]2号 《东风发电厂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 3 职责 3.1 厂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全厂计算机信息系统软件正版化的监督和指导。 3.2 信息通讯部负责计算机信息系统软件正版化的统计、申请、安装、使用检查、存档管理。 3.3 计划经营部负责计算机信息系统软件正版化的资金安排。 3.4 各部门第一负责任人应经常检查部门办公计算机软件使用情况。 3.5 全厂办公用计算机原则上只能安装正版操作系统和办公用文字处理软件,严禁安装使用非正版软件,如:AutoCAD、Phtoshop、ACDsee、WinRAR等。

3.6 办公计算机的管理人应保持管辖内计算机安装的软件均为正版,拒绝他人在管辖内计算机上任意安装软件,自行安装软件必须经信息通讯部同意。 3.7 全体员工应坚持使用正版软件,保持高度的软件版权意识。 4 管理活动的内容与方法 4.1 软件的购置管理 4.1.1 各部门所需系统软件、工具软件、通用软件的购置,由信息通讯部统一办理;软件由信息通讯部负责登记保管;常用软件发放至各部门兼职信息员使用并保管。 4.1.2 需要购置的专用软件,使用部门提交申请报告,由厂有关部门组织对软件的必要性和适用性进行考察、审定,同意后,由信息通讯部负责购置引进。软件及资料在信息通讯部办理登记手续后将软件的备份盘及资料交使用部门网络信息员保管。 4.1.3 华电集团公司、乌江公司推广使用的应用软件,由使用部门网络信息员保管。 4.2 软件的开发管理 4.2.1 各部门计划开发的应用软件,由部门填写计划,经部门领导同意后报信息通讯部,由信息通讯部纳入全厂计划并负责组织指导、监督、实施。 4.2.2 需要委托外单位开发或与外单位合作开发的软件,由信息通讯部鉴订技术开发合同,完工后由信息通讯部组织验收,并将验收报告备案,软件源程序及资料正本由信息通讯部保管,资料副本由使用部门保管使用。

计算机病毒如何预防

计算机病毒如何预防 计算机病毒危害是非常大的!想要降低计算机中病毒情况,那么我们要怎么样去预防计算机病毒呢?下面由小编给你做出详细的计算机病毒预防方法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计算机病毒预防方法一: 1.使用外来软件和资料时,应养成先清查病毒后使用的习惯。 2.不要打开来历不明的及其附件 3.安装正版防毒软件,并及时升级。 4.不打开安全证书有问题的网站,因为有的恶意网站自动下载病毒程序 5.不乱扫描二维码 6.看到文件夹图标的.exe文件时,要引起注意,十有八九是病毒! 计算机病毒预防方法二: 1、安装杀毒软件及网络防火墙,及时更新病毒库; 2、不随意安装不知晓的软件; 3、不去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的网站; 4、从网络下载后及时杀毒; 5、关闭多余端口,做到使电脑在合理的使用范围之内; 6、关闭IE安全中的ACTIVEX运行,好多网站都是使用它来入侵你的电脑;

7、如果有条件,尽量使用非IE内核的浏览器,如OPERA; 8、不要使用修改版的软件,如果一定要用,请在使用前查杀病毒&木马,以确保安全。 计算机病毒预防方法三: 1、安装杀毒软件必要要及更新病毒库要装防火墙(防木马、黑客攻击等)定期杀毒维护电脑运行安全; 推荐楼主安装腾讯电脑管家免费专业安全软件杀毒管理二合(需要载份)占内存杀毒防护误报误杀拥云查杀引擎、反病毒引擎、金山云查杀引擎、AVIRA查杀引擎、红伞查杀修复引擎等世界流杀毒软件内嵌杀毒引擎 其软件升级、漏洞修复、垃圾清理都自定期设置懒必备 2、修复漏洞补丁;打腾讯电脑管家——工具箱——漏洞修复 3、平要些明网站要随便载东西; 4、要提防随身移存储设备(U盘等近U盘病毒挺猖獗); 5、进明网站收奇怪邮件载完压缩包文件先进行病毒扫描 6、关闭必要端口 7、要间精力些电脑用技巧知识; 看了“计算机病毒如何预防”文章的还看了: 1.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方法 2.如何预防万恶的计算机病毒 3.应该怎样预防计算机病毒

公司计算机病毒防范的措施

公司计算机病毒防范的措施 摘要:目前计算机病毒可以渗透到信息社会的各个领域,给计算机系统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潜在的威胁。为了确保信息的安全与畅通,因此,研究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已迫在眉睫。本文从计算机的特点入手,来初步探讨对付计算机病毒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防范、病毒 Abstract:Currently a computer virus can permeate every field of information society for computer system, caused great destruction and potential threa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smooth, therefore, the computer virus prevention measures is imminent. This paper, start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rom computer to computer virus against preliminarily methods and measures.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计算机病毒攻击与防范技术也在不断拓展。据报道,世界各国遭受计算机病毒感染和攻击的事件数以亿计,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人类社会生活,给计算机网络和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威胁和破坏。与此同时,病毒技术在战争领域也曾广泛的运用,在海湾战争、近期的科索沃战争中,双方都曾利用计算机病毒向敌方发起攻击,破坏对方的计算机网络和武器控制系统,达到了一定的政治目的与军事目的。可以预见,随着计算机、网络运用的不断普及、深入,防范计算机病毒将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 2计算机病毒的内涵、类型及特点 计算机病毒是一组通过复制自身来感染其它软件的程序。当程序运行时,嵌入的病毒也随之运行并感染其它程序。一些病毒不带有恶意攻击性编码,但更多的病毒携带毒码,一旦被事先设定好的环境激发,即可感染和破坏。自80年代莫里斯编制的第一个“蠕虫”病毒程序至今,世界上已出现了多种不同类型的病毒。在最近几年,又产生了以下几种主要病毒:1、“美丽杀手”(Melissa)病毒。这种病毒是专门针对微软电子邮件服务器MS Exchange和电子邮件收发软件0ut1ookExpress的Word宏病毒,是一种拒绝服务的攻击型病毒,能够影响计算机运行微软word97、word2000和0utlook。2、“怕怕”(Papa)病毒。“怕怕”病毒是另一种Excel宏病毒,它能够绕开网络管理人员设置的保护措施进入计算机。这种病毒与“美丽杀手”病毒相类似,其区别在于“怕怕”病毒不但能象“美丽杀手”病毒一样迅速传播,拒绝服务和阻塞网络,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它能使整个网络瘫痪,使被它感染的文件所具有的宏病毒预警功能丧失作用。3、“疯牛”(Mad Cow)和“怕怕B”病毒。这两种病毒分别是“美丽杀手”和“怕怕”病毒的新的变型病毒。正当美国紧急动员起来对付3月26日发现的“美丽杀手”和“怕怕”病毒时,在欧洲又出现了它们的新变种“美丽杀手B”(又叫作“疯牛”)和“怕怕B”,目前正横扫欧洲大陆,造成大规模破坏,而且还正在向全世界扩散蔓延。虽然这两种病毒

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

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 1目的 本文件规范了DXC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的操作规范和管理要求,旨在保护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障各项业务和经营、管理工作正常开展。 2适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DXC对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管理工作。 3定义、缩写与分类 3.1定义 1)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2)防病毒工具:是指为防止病毒的入侵和危害而使用的软硬件工具,包括企业版防病毒服务器、客户端及各种组件、各类网关型防病毒软件、硬件防火墙、单机版防病毒软件、病毒专杀工具和与防病毒有关的系统补丁等。 3.2缩写 无 3.3分类 1)按寄生方式病毒分为:引导型病毒、文件型病毒和复合型病毒。 2)按破坏性分为:良性病毒和恶性病毒。

4职责与权限 5原则与基本规定 5.1原则 计算机病毒防治遵循“预防为主、防杀结合”的原则。 5.2基本规定 1)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制作计算机病毒。 2)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有下列传播计算机病毒的行为: a)故意输入计算机病毒,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

b)向他人提供含有计算机病毒的文件、软件、媒体; c)销售、出租、附赠含有计算机病毒的媒体; d)其他传播计算机病毒的行为。 3)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发布虚假的计算机病毒疫情。 4)所有计算机设备应经信息科技部同意后接入相应的内部工作网或互联网,严禁私自接入。 5)内部工作网与互联网应进行物理隔绝。 6)所有工作用机必须由信息科技部门统一管理,部署安装指定的正版防病毒软件,及时更新病毒库,对于未安装防病毒软件或安装其他防病毒软件而造成不良后果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7)所有员工在使用介质交换信息时,应认真进行病毒预检测。 8)未经信息科技部同意,严禁擅自在工作用机上从互联网下载、安装、使用各类文件或程序,对由此引起的计算机病毒感染,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经同意下载的软件,使用前需认真进行杀毒。 9)禁止将与工作无关的数据存放在工作用机上,禁止在工作用机上进行与工作无关的计算机操作。 10)计算机使用人员应做好重要数据、文档的备份,防止因病毒或其他因素造成系统无法恢复而导致重要数据、文档的丢失。 11)对因计算机病毒引起的信息系统瘫痪、程序和数据严重破坏等重大事故,应及时向信息科技部报告、并保护现场,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计算机系统管理制度

5.1.3.6上述各项,如有违反,按公司有关规章制度严肃处理。 5.2局域网管理 5.2.1集团计算机网是集团信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为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其主要任务是 提供基于信息网络环境下的工作条件和手段。以"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资源共享、高效适用"为管理原则。 5.2.2网络用户 新增网络用户或更改网络用户,必须经部门主管/经理批准,由系统管理员统一处理;离职或岗位调动一周内,由部门文员将相应的用户名提交给系统管理员,由系统管理员重新分配或消户。 5.2.3IP地址及域名 每台计算机正式投入使用后,电脑部已经分配固定的IP地址和域名,对IP地址和域名,由电脑部统一负责管理,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私自更改。 5.2.4机房管理 计算机房是集团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机房重地,由电脑部全权负责,非工作人员不经允许不得入内。 5.2.5设备管理 网络中心和计算机室的网络设备由电脑部统一负责,各种设备的技术参数由电脑部负责设置。 任何人不得随意移动网络设备,不得擅自修改设备技术参数。 5.2.6网络系统管理员职责 5.2. 6.1.对网络设备和各种服务器的操作要遵循“系统管理员操作规范”。 5.2. 6.2.不为无上网申请手续者提供上网方便。 5.2. 6.3定期检查各种设备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处理。 5.2. 6.4对网络用户负责技术培训。 5.2.7文明用网 5.2.7.1网络用户不许在网上制黄、贩黄、传黄。 5.2.7.2不许制造和扩散病毒。 5.2.7.3不盗用他人的IP地址。 5.2.7.4.不发表不礼貌的言论。 5.2.7.5不借用网络诽谤攻击他人。 5.2.7. 6.不发表未经部门审查并经公司获准公布的文章。 5.3互联网管理 5.3.1电脑部负责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的安全保护管理工作。 5.3.2互联网使用申请

计算机病毒及其防范措施

计算机病毒及其防范措施 【摘要】目前,计算机病毒已成为困扰计算机系统安全和网络发展的重要问题。全面认识计算机病毒并掌握一些防范措施已迫在眉睫。本文从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出发,来初步探讨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防范 随着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伴随而来的计算机病毒传播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病毒已成为困扰计算机系统安全和网络发展的重要问题。据国家信息安全办公室与公安部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全国只有27%的计算机用户没有被病毒侵害过。再对计算机病毒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掌握一些防毒方法和措施,就完全有理由让病毒远离我们。 1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被明确定义为:“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具有可执行性、传染性、破坏性、潜伏性、可触发性、攻击的主动性、针对性、隐蔽性等特性,它能影响计算机软件、硬件的正常运行,破坏数据的正确与完整。 2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 不同病毒有不同的破坏行为,其中有代表性的行为如下。攻击系统数据区,攻击计算机硬盘的主引寻扇区、Boot扇区、FAT表;攻击文件,删除文件、修改文件名称、替换文件内容、删除部分程序代码;攻击内存、占用大量内存、改变内存总量、禁止分配内存;干扰系统运行、干扰指令的运行、内部栈溢出、占用特殊数据区、时钟倒转、自动重新启动计算机、死机;速度下降,迫使计算机空转,计算机速度明显下降;更改CMOS区数据,破坏系统CMOS中的数据;扰乱屏幕显示,字符显示错乱、光标下跌、滚屏、抖动、吃字;攻击磁盘,攻击磁盘数据、不写盘、写操作变读操作;攻击键盘响铃、封锁键盘、换字、抹掉缓存区字符、重复输入;干扰打印机间断性打印、更换字。 3常见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 防御是对付计算机病毒的积极而又有效的措施,比等待计算机病毒出现之后再去扫描和清除更有效地保护计算机系统。为了将病毒拒之门外,就要做好防范措施。 3.1新购置的计算机其病毒防范。新购置的计算机是有可能携带计算机病毒的,新购置计算机的硬盘可以进行检测或进行低级格式化来确保没有计算机病毒存在。对硬盘只在DOS下做FORMAT格式化是不能去除主引导区(分区表)计算机病毒的。 3.2引导型计算机病毒防范。引导型病毒主要是感染磁盘的引导区,我们在使用受感染的磁盘启动计算机时它们就会首先取得系统控制权,驻留内存之后再引导系统,并伺机传染其它软盘或硬盘的引导区,它一般不对磁盘文件进行感染。通常采用以下一些方法:1. 坚持从不带计算机病毒的硬盘引导系统。2 安装能够实时监控引导扇区的防杀计算机病毒软件,或经常用能够查杀引导型计算机病毒的防杀计算机病毒软件进行检查。 3 经常备份系统引导扇区。 4.某些底板上提供引导扇区计算机病毒保护功能(Virus Protect),启用它对系统引导扇区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5.使用防杀计算机病毒软件加以清除,或者在“干净的”系统启

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制度实用版

YF-ED-J6430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制度 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制度实用版 提示:该管理制度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第一条为加强计算机的安全监察工作,预防和控制计算机病毒,保障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凡在本网站所辖计算机进行操作、运行、管理、维护、使用计算机系统以及购置、维修计算机及其软件的部门,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系统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

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第四条任何工作人员不得制作和传播计算机病毒。 第五条任何工作人员不得有下列传播计算机病毒的行为: 一、故意输入计算机病毒,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 二、向计算机应用部门提供含有计算机病毒的文件、软件、媒体。 三、购置和使用含有计算机病毒的媒体。 第六条预防和控制计算机病毒的安全管理工作,由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小组统一领导,信息中心负责实施。其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制度和技术规程,并检查执行情况;

防病毒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营业部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防止各类病毒、黑客软件对联网主机构成的威胁,最大限度减少此类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章适用范围 第一条本制度适用于营业部所有部门的计算机网络和设备。包括:内网、办公网和互连网,服务器、工作站和网络设备等。 第二章岗位职责 第二条营业部由信息技术岗负责计算机病毒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负责制定防病毒系统的整体安全规划和安全策略; 2)负责制定防病毒系统的升级计划,并有效实施; 3)负责营业部网络与信息系统的监控和预警工作; 4)负责防病毒系统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主要工作包括:防病毒系统的安装、调试、检测、监控、维护、版本升级和病毒代码库更新等。 第三章管理要求 第三条营业部所有联网计算机必须统一安装防病毒软件,安装后不得自行关闭和卸载,对擅自卸载或不按规定使用防病毒软件的人员,如造成损失,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四条由于特殊原因不能安装防病毒客户端软件的电脑,须记录相关原因。 第五条信息技术部负责对所有客户端的杀毒软件进行管理和监控,全体人员必须服从和配合。在正常运行过程中,不得随意关闭或退出。若因特殊情况需临时暂停客户端运行者,应经信息技术部同意方可执行; 第六条如发现病毒,相关使用人应立即上报,及时联系信息技术部人员对感染机器进行有效的隔离,清除病毒的后检查其最近使用过的软盘、光盘和移动存储设备,以免漏杀,未清除病毒的计算机不得入网; 第七条对因病毒引起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瘫痪,程序和数据严重破坏等重大事故应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并及时向营业部负责人及公司信息技术部报告; 第八条不得向他人提供含有计算机病毒的文件、软件、媒体。禁止在计算机上装载与工作无关的软件,特别是游戏软件、盗版软件等;第九条禁止从Internet网络随意上下载程序、数据,以及外来程序和文档。如确实需要,应当先进行病毒检测后使用。在网上发布的文件文档,发件人应主动用查病毒软件检查并确认安全后方可发出,收件人发现病毒,应立即杀毒,并通知发件人; 第十条不得打开可疑的或陌生人发送来的邮件及附件,必要时直接删除;对认定为清除不了含有病毒的文件,信息技术部有权直接删除,以防病毒扩散、蔓延。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护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促进信息化 建设的健康发展,根据国家和辽宁省相关规定,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院信息系统内所有计算机的安全保护,适用 本规定。 第三条工作职责 (一)每一个计算机信息系统使用人都是计算机安全员,计算机安全员负责本人在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正确使用、日常使用维护,发现故障、异常时及时向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员报告; (二)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员负责院内: 1、计算机信息系统使用制度、安全制度的建立、健全; 2、计算机信息系统档案的建立、健全,计算机信息系统使用情况的检查; 3、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日常维护(包括信息资料备份, 病毒防护、系统安装、升级、故障维修、安全事故处理或上报等); 4、计算机信息系统与外部单位的沟通、协调(包括计 算机信息系统相关产品的采购、安装、验收及信息交换等);5、计算机信息系统使用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指导。 (三)计算机信息系统信息审查小组负责局机关计算机信息系统对内、对外发布信息审查工作。

第二章计算机信息系统使用人员要求 第四条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员、计算机信息系统信息 审查员必须取得省计算机安全培训考试办公室颁发的计算 机安全培训合格证书,并由局领导任命,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方面接受局领导的直接领导。 第五条计算机安全员必须经安全知识培训,经考核合 格后,方可上机操作。 第六条由计算机信息管理员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 定期组织计算机安全员开展必要的培训,以适应计算机安全防护和操作系统升级的需要。 第三章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 第七条计算机机房安全管理制度 (一)计算机机房由计算机信息管理员专人管理,未经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员许可,其他人员不得进入计算机房。 (二)计算机房服务器除停电外一般情况下全天候开机;在紧急情况下,可采取暂停联网、暂时停机等安全应急措施。如果是电力停电,首先联系医院后勤部门,问清停电的原因、何时来电。然后检查UPS电池容量,看能否持续供电到院内开始发电。 (三)计算机房服务器开机时,室内温度应控制在17度,避免温度过高影响服务器性能。 (四)计算机房应保证全封闭,确保蚊虫、老鼠、蟑螂等不能进入机房,如在机房发现蚊虫、老鼠、蟑螂等,应及时杀灭,以防设备、线路被破坏。

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

第51号令--《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20000426) 2001-11-25 23:08:37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51号
《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

(2000年3月30日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
2000年4月26日发布施行)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治理,保护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计算机的应用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以及未联网计算机的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主管全国的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公安机关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工作。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制作计算机病毒。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有下列传播计算机病毒的行

为:
(一)故意输入计算机病毒,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
(二)向他人提供含有计算机病毒的文件、软件、媒体;
(三)销售、出租、附赠含有计算机病毒的媒体;
(四)其他传播计算机病毒的行为。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社会发布虚假的计算机病毒疫情。
第八条从事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生产的单位,应当及时向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批准的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检测机构提交病毒样本。
第九条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检测机构应当对提交的病毒样本及时进行分析、确认,并将确认结果上报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
第十条对计算机病毒的认定工作,由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批准的机构承担。
第十一条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使用单位在计算机病毒防治工作中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建立本单位的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制度;
(二)采取计算机病毒安全技术防治措施;
(三)对本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使用人员进行计算机病毒防治教育和培训;
(四)及时检测、清除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计算机病毒,并备有检测、清除的记录;
(五)使用具有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许可证的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
(六)对因计算机病毒引起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瘫痪、程序和数据严重破坏等重大事故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并保护现场。

公司计算机系统使用管理办法(2010-014)

计算机系统使用管理办法 为规范公司计算机和网络的管理,确保计算机以及计算机网络资源高效安全地用于工作,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一章硬件管理 第一条行政部是公司计算机设备的管理部门。为了更有效地管理及应用公司的计算机,行政部对公司内的所有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登记注册,其中包含每台机的配置、使用人、用途等。任何人不得私自调换以及更改计算机配置。 第二条各部门如需申请IT设备(包括:电脑、打印机、扫描仪),由申请人填写《IT事宜处理单》,经审批通过后,交IT管理员根据公司《各岗位计算机配置及分配办法》填写配置说明,行政部统一进行IT设备的划拨;如需采购,则由行政部依请购流程办理请购手续。人员离职后其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应返还给行政部,设备归还前需由IT管理员对设备完好情况进行确认,行政部须对设备使用的变动情况予以登记。若人员离职后未将其计算机设备交付给行政部,行政部有权将其收回。 第三条公司员工不得滥用计算机设备,使用者有义务对其使用的计算机设备负责;对计算机硬件设备的丢失、被盗等情况,必须及时通知行政部,并依情形追究责任。 第四条公司计算机设备及相关的附属设备(如打印机、扫描仪、网络设备等)的故障须报IT管理员处理。设备使用中遇到非正常情况或困难时,由设备使用部门填写《IT事宜处理单》,注明机器编号及故障现象,通知IT管理员排查和处理,经确认需外发维修时,由IT管理员办理。除IT管理员以外其他人员不得自行拆装、修理IT设备。 第五条公司的所有计算机及相关的附属设备(如打印机、扫描仪、网络设备等)的报废由行政部填写《设备报废申请单》提出申请,经IT管理员确认后报批。 第二章软件管理 第六条公司使用的各种计算机系统及应用软件程序由IT管理员统一发布、更新和管理。系统软件的使用统一由IT管理员进行安装;应用软件的使用由需求人员于公司局域网上自行下载、安装,IT管理

计算机病毒及防范的措施

计算机病毒及防范的措施 随着计算机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计算机病毒攻击与防范技术也在不断拓展。据报道,世界各国遭受计算机病毒感染和攻击的事件数以亿计,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人类社会生活,给计算机网络和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威胁和破坏。与此同时,病毒技术在战争领域也曾广泛的运用,在海湾战争、近期的科索沃战争中,双方都曾利用计算机病毒向敌方发起攻击,破坏对方的计算机网络和武器控制系统,达到了一定的政治目的与军事目的。可以预见,随着计算机、网络运用的不断普及、深入,防范计算机病毒将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 一、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不是我们说熟悉的生物病毒,计算机病毒是一个程序,一段可执行代码。但是,计算机病毒就像生物病毒一样,有独特的复制能力。同生物病毒一样计算机病毒可以很快地蔓延,而且常常难以根除。它们能把自身附着在各种类型的文件上。当文件被复制或从一个用户传送到另一个用户时,它们就随同文件一起蔓延开来。 除复制能力外,计算机病毒还有其它一些和生物病毒一样的共同特性:一个被病毒污染的程序能够传送病毒载体,如同传染病。当你看到病毒载体似乎仅仅表现在文字和图象上时,它们可能也已毁坏了文件、再格式化了你的硬盘,删除了驱动或造成了其它各种类型的灾害。若是病毒并不寄生于单独一个被污染的程序,它还然能通过占据存贮空间给你带来麻烦,并降低你的计算机的全部性能。和生物病毒在传播上的特性的相似是“计算机病毒”名称的由来。 1. 病毒定义 "计算机病毒"为什么叫做病毒。首先,与医学上的"病毒"不同,它不是天然存在的,是某些人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所固有的脆弱性,编制具有特殊功能的程序。由于它与生物医学上的"病毒"同样有传染和破坏的特性,因此这一名词是由生物医学上的"病毒"概念引申而来。 从广义上定义,凡能够引起计算机故障,破坏计算机数据的程序统称为计算机病毒。依据此定义,诸如逻辑炸弹,蠕虫等均可称为计算机病毒。在国内,专家和研究者对计算机病毒也做过不尽相同的定义,但一直没有公认的明确定义。 直至1994年2月18日,我国正式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在《条例》第二十八条中明确指出:"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此定义具有法律性、权威性。(此节内容摘自《计算机安全管理与实用技术》一书) 2.病毒的产生

(完整版)计算机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适应信息化工作的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我局计算机管理,根据省厅、省局、市局有关管理规定,结合本局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办公室和计算机管理人员负责本部门计算机管理工作。办公室负责计算机设备固定资产的管理,计算机管理人员负责技术保障。 第三条我局各科室、所属各事业单位必须设置计算机运行管理员负责本单位的计算机管理,运行管理员应选派计算机应用技术好、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 第四条计算机实行专人管理,对每台计算机应根据岗位指定管理单位和管理人。 第二章计算机设备管理 第五条计算机设备管理工作主要包括: (一)现有计算机设备资产管理; (二)新购设备的申请、采购和领用; (三)上级下发设备管理; (四)设备的安装、维修和升级; (五)耗材和配件的管理; (六)设备的回收、调拨、报废等。 第六条计算机设备资产主要包括服务器、台式电脑(微机)、笔记本电脑、打印机、扫描仪、刻录机、不间断电源(UPS)、交换机、路由器、集线器(HUB)、收发器等。

(一)每台计算机设备应根据使用情况指定管理单位和管理人员,填写设备标签,并将设备标签贴于醒目位置。设备明确管理单位和管理人后,使用单位不得擅自变更用途;如确因人员调整或工作需要变更用途,需送办公室备案并通知计算机管理人员。办公室和计算机管理人员每年对计算机等相关设备组织一次清查。 (二) 我局服务器由计算机管理人员集中管理,服务器的管理单位是办公室,以后如果系统扩展人员分工,则应责任到人。所属各单位服务器的管理单位是各使用单位,管理人由各单位的运行管理员担任。 (三) 台式电脑(微机)、笔记本电脑、打印机、扫描仪、刻录机的管理单位我局为各科室,所属各事业单位为上级主管部门或科室。设备管理人根据设备使用情况指定专人负责,专用设备使用人为设备管理人;共用设备(共享的打印机、多人共用的电脑)由单位领导指定一名使用人员担任。 (四)不间断电源(UPS)分用于微机的小型UPS和用于服务器与系统的UPS。用于微机的UPS管理单位和管理人由UPS连接的台式电脑(微机)确定。用于服务器与系统的UPS 的管理单位为服务器与系统所在的单位,我局为办公室,所属各单位为部门或科室;管理人由各单位运行管理员担任。 (五)交换机、路由器、集线器(HUB)、收发器等设备,其管理单位我局为设备所在科室,所属各单位为设备所在部门或科室,管理人由各单位运行管理员担任。 第七条新购设备的申请、采购和领用。 (一)作为系统运行平台的交换机、路由器、集线器(HUB)、线调制解调器(CABLE MODEM)、收发器、大型服务器和用于服务器与系统的UPS由办公室和计算机管理人员根据业务需要统一安排。本章所指的新购设备主要包括小型服务器、台式电脑(微

计算机病毒防治措施

做好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是防治计算机病毒的关键。 一常见的电脑病毒预防措施包括: 1.不使用盗版或来历不明的软件,特别不能使用盗版的杀毒软件。 2.写保护所有系统软盘。 3.安装真正有效的防毒软件,并经常进行升级。 4.新购买的电脑在使用之前首先要进行病毒检查,以免机器带毒。 5.准备一张干净的系统引导盘,并将常用的工具软件拷贝到该盘上,然后妥善保 存。此后一旦系统受到病毒侵犯,我们就可以使用该盘引导系统,进行检查、杀毒等操作。 6.对外来程序要使用查毒软件进行检查,未经检查的可执行文件不能拷入硬盘,更不能使用。 7.尽量不要使用软盘启动计算机。 8.将硬盘引导区和主引导扇区备份下来,并经常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 二及早发现计算机病毒,是有效控制病毒危害的关键。检查计算机有无病毒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利用反病毒软件进行检测,一种是观察计算机出现的异常现象。 下列现象可作为检查病毒的参考: 1.屏幕出现一些无意义的显示画面或异常的提示信息。 2.屏幕出现异常滚动而与行同步无关。 3.计算机系统出现异常死机和重启动现象。 4.系统不承认硬盘或硬盘不能引导系统。 5.机器喇叭自动产生鸣叫。 6.系统引导或程序装入时速度明显减慢,或异常要求用户输入口令。 7.文件或数据无故地丢失,或文件长度自动发生了变化。 8.磁盘出现坏簇或可用空间变小,或不识别磁盘设备。 9.编辑文本文件时,频繁地自动存盘。 三发现计算机病毒应立即清除,将病毒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发现计算机病毒

后的解决方法: 1.在清除病毒之前,要先备份重要的数据文件。 2.启动最新的反病毒软件,对整个计算机系统进行病毒扫描和清除,使系统或文件恢复正常。 3.发现病毒后,我们一般应利用反病毒软件清除文件中的病毒,如果可执行文件中的病毒不能被清除,一般应将其删除,然后重新安装相应的应用程序。 4.某些病毒在Windows98状态下无法完全清除,此时我们应用事先准备好的 干净的系统引导盘引导系统,然后在DOS下运行相关杀毒软件进行清除。常见 的杀毒软件有瑞星、金山毒霸、KV3000、KILL等。 四总结:如何防治计算机病毒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做好计算机病毒的预防; (2)及时检查发现电脑病毒; (3)发现计算机病毒应立即清除。

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制度正式版

Through the joint creation of clear rul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on values, strengthen the code of conduct in individual learning, realize the value contribution to the organization.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制度 正式版

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制度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通过共同创造,促进集体发展的明文规则,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培养团队精神、加强个人学习方面的行为准则,实现对自我,对组织的价值贡献。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第一条为加强计算机的安全监察工作,预防和控制计算机病毒,保障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凡在本网站所辖计算机进行操作、运行、管理、维护、使用计算机系统以及购置、维修计算机及其软件的部门,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系统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

程序代码。 第四条任何工作人员不得制作和传播计算机病毒。 第五条任何工作人员不得有下列传播计算机病毒的行为: 一、故意输入计算机病毒,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 二、向计算机应用部门提供含有计算机病毒的文件、软件、媒体。 三、购置和使用含有计算机病毒的媒体。 第六条预防和控制计算机病毒的安全管理工作,由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小组统一领导,信息中心负责实施。其主要职责是:

计算机病毒及防范措施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116250384.html, 计算机病毒及防范措施研究 作者:危珊曾宪群 来源:《山东工业技术》2016年第22期 摘要:信息技术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当前人们工作与生活各方面都需运用计算机,计算 机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也隐藏着一些潜在危险和病毒,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为确保计算机能在一个安全环境中运行,我们需要提供相应解决方案。本文以计算机病毒为基础,对计算机病毒保护措施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计算机;信息化 DOI:10.16640/https://www.360docs.net/doc/8116250384.html,ki.37-1222/t.2016.22.100 现在计算机和信息化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和领域都要使用计算机,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步。当然我们也要重视起计算机病毒,以防安全隐患的出现。根据相关资料表明,很多地方因受到计算机病毒的攻击,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对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也造成了严重威胁。如何有效地处理计算机病毒,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是目前各国都在探讨的重要问题。 1 计算机病毒的起源 计算机病毒基本理念由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提出,他认为计算机病毒实际上就是对自身机器不断复制。实际上冯·诺依曼在提出该观念时,很多电脑专家对于计算机病毒实际状况并不清楚,对其认识也是十分贫乏,但也有很多科学家一直在对计算机病毒进行深入研究。通过长时间的研究和探索,贝尔实验室产生了一种新型游戏,名为磁蕊大战。该游戏需要双方各自构建一个编程程序,并且输入到相同计算机中,这两个程序在计算机内部相互争夺,它们会根据实际状况构建一些关卡、或对指令进行改变,然后不断克隆自己,从而摆脱危险,这种模式就是计算机病毒最初模样。在当时环境下,因为计算机之间没有互联网,计算机都是独立的个体,因为没有可进行传播的媒介来保持其通信的顺畅,其只能在较小范围中进行传递。 2 计算机病毒的类型及特点 2.1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计算机病毒通过长时间发展和运行,相关的类型也是丰富多样,同样病毒也会产生很多类型的分类方式。分类方式如下: 第一,根据计算机病毒攻击体系的产别,可以划分成为攻击DOS 系统、攻击 Windows系统和 Linux 系统。病毒在最初阶段主要的攻击对象就是DOS 系统,该病毒变化最为频繁;攻击病毒也是多种多样。现在linux 系统使用十分普遍,其已成为计算机病毒攻击主要对象。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