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材料

半导体材料
半导体材料

半导体材料

半导体材料是一种功能材料,其价值在于它的光学、电学、磁学特性可充分地应用于器件。新型半导体材料是指具有新型光学、电学、磁学特性的材料。自硅开始替代锗,直到2000年,甚至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硅仍是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主材料。

硅是实用上十分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它的化合物遍布于自然界中,不像锗要考虑资源问题。硅之所以使人们感兴趣,主要还在于它有比较大的禁带宽度(硅的禁带宽度为1.21电子伏,锗为0.75电子伏),从而导致两个十分重要的结果。首先,由于硅有较大的禁带宽度,能在更高的温度(>200℃)才变成本征性,因此硅半导体器件能在锗不能长期使用的温度范围工作。其次,它的P-N结的反向电流比锗要低三个数量级,这一性质在许多电路应用中是很重要的。

然而,提纯硅却比提纯锗困难得多。这是因为硅的熔点较高(锗的熔点是936℃,硅是1420℃),熔融时有高度的化学活泼性。硅中的某些杂质有比较大的分布系数,使区域熔化这样一个极有效的提纯方法失去效用。实际上,我们不可能制得完全没有杂质和晶格缺陷的半导体,即本征性半导休。半导体中杂质电离所需的能量比本征激发所需的能量小,在普通温度下,载流子往往来自杂质,所以如何减低杂质浓度是半导体材料中的重要课题。经各国大力从事硅的提纯研究,现今已能制得和锗同等纯度的硅了。

锗的电子迁移率是3900厘米2/伏·秒,空穴迁移率是1900厘米2/伏·秒;硅的电子迁移率是1200厘米2/伏·秒,空穴迁移率是500厘米2/伏·秒(以上数值皆是在300 0K)。硅的电子和空穴迁移率比锗低,这一缺点对制作高频性能的三极管是不利的。但是自从固态扩散法的进步,提供了精确地制造高频操作所必需的基极和势垒区域的方法以后,现已能用硅制作性能优良的较大功率的高频三极管。

硅的本征载流子密度在3000K时是1.4x1010厘米-3,相应地在300 0K时其本征电阻率是3x105欧姆·厘米。这就意味着如果要制备本征性硅,对电学性质有影响的那些杂质的浓度应低于1010厘米-3。这比制造本征性锗所容许的最大杂质浓度低三个数量级(锗在300 0K时的本征载流子密度是2.5x1013厘米-3)。目前已被制出的最高纯度的硅比本征性所需的纯度尚差二个数量极。

如前所述,我们希望制得仅含十亿分之一(1 x 10-9)杂质元素的硅。硅中主要杂质元素硼的分布系数为0.9,用区域熔化法几乎不能除去,因此人们着重于化学提纯的研究,期望不经过物理方法的提纯也能制出高纯度硅,以满足半导体器件的要求。

硅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很稳定,在高温下比较活泼,能与氧、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硅:

Si+2H2O=SiO2+2H2↑(900~1200℃)

Si+O2=SiO2 (1050~1150℃)

8Si +2N2=Si2N4 (1400℃)

Si+4HCl=SiCl4 + 2H2↑(1300℃左右)

外延工艺中就是用此反应在外延前对硅进行抛光。将干燥的氯化氢气体通入外延炉的反应管内的硅片作用,使硅片表面受到均匀而轻微的腐蚀,以除去表面的损伤层而达到抛光的目的。这种方法称氯化氢气象抛光法。

通常条件下,硅对硝酸、硫酸以及盐酸都是稳定的,和氢氟酸也不反应。但硅和硝酸、氢氟酸的混合液却起作用,反应式如下:

Si+4HNO3=SiO2+2H2O+4NO2↑

SiO2 +6HF=H2[SiF6] +2H2O

上述反应,首先是硝酸将硅氧化成二氧化硅,二氧化硅进一步和氢氟酸作用生成易溶于

水的络合物—六氟硅酸,从而使硅溶解。所以工艺中常用这种混合液作为硅的腐蚀液。

常温下,硅和碱反应,生成硅酸盐并放出氢气:

Si+2NaOH+ H2O=NaSiO3+2H2↑

硅的制备

当前一般供作半导体材料用的硅的化学提纯的主要原则是:制备硅的卤化物(SiCl4,SiI4)或氢化物(SiH4,SiHCl3),利用它们的易挥发性进行分馏精制,再经还原或热分解制得硅。

目前我国制备高纯硅多晶硅主要采用三氯氢硅氢还原法、硅烷热解法和四氯化硅氢还原法。一般说来,由于三氯氢硅还原法具有一定优点,目前比较广泛的被应用。此外,由于SiH4具有易提纯的特点,因此硅烷热分解法是制备高纯硅的很有发展潜力的方法。下面我们就分别介绍上述三种方法制备高纯硅的化学原理。

1、三氯氢硅还原法

(1)三氯氢硅的合成

第一步:由硅石制取粗硅硅石(SiO2)和适量的焦炭混合,并在电炉内加热至1600~1800℃可制得纯度为95%~99%的粗硅。其反应式如下:

SiO2+3C=SiC+2CO↑

2SiC+SiO2=3Si+2CO↑

总反应式:SiO2+2C=Si+2CO↑

生成的硅由电炉底部放出,浇铸成锭。用此法生产的粗硅经酸处理后,其纯度可达到99.9%。第二步:三氯氢硅的合成

三氯氢硅是由干燥的氯化氢气体和粗硅粉在合成炉中(250℃)进行合成的。其主要反应式如下:Si+3HCl=SiHCl3+H2↑

(2)三氯氢硅的提纯

由合成炉中得到的三氯氢硅往往混有硼、磷、砷、铝等杂质,并且它们是有害杂质,对单晶硅质量影响极大,必须设法除去。近年来三氯氢硅的提纯方法发展很快,但由于精馏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所以,目前工业上主要用精馏法。三氯氢硅精馏是利用三氯氢硅与杂质氯化物的沸点不同而分离提纯的。

一般合成的三氯氢硅中常含有三氯化硼(BCl3)、三氯化磷(PCl3)、四氯化硅(SiCl4)、三氯化砷(AsCl3)、三氯化铝(Al2Cl3)等氯化物。其中绝大多数氯化物的沸点与三氯氢硅相差较大,因此通过精馏的方法就可以将这些杂质除去。但三氯化硼和三氯化磷的沸点与三氯氢硅相近,较难分离,故需采用高效精馏,以除去这两种杂质。精馏提纯的除硼效果有一定限度,所以工业上也采用除硼效果较好的络合物法。

三氯氢硅沸点低,易燃易爆,全部操作要在低温下进行,一般操作环境温度不得超过25℃,并且整个过程严禁接触火星,以免发生爆炸性的燃烧。

(3)三氯氢硅的氢还原

提纯三氯氢硅和高纯氢混合后,通入1150℃还原炉内进行反应,即可得到硅,总的化学反应是:SiHCl3+H2=Si+3HCl 生成的高纯多晶硅淀积在多晶硅载体上。

2、硅烷热解法

在高纯硅的制备方法中,有发展前途的是硅烷热分解法。这种方法的整个工艺流程可分为三个部分:SiH4的合成、提纯和热分解。

(1)硅烷的合成

硅化镁热分解生成硅烷是目前工业上广泛采用的方法。硅化镁(Mg2Si)是将硅粉和镁粉在氢气(也可真空或在Ar气中)中加热500~550℃时混合合成的,其反应式如下:2Mg+Si=Mg2Si

然后使硅化镁和固体氯化铵在液氨介质中反应得到硅烷。

Mg2Si+4NH4Cl=SiH4↑+ 2MgCl2+4NH3↑

其中液氨不仅是介质,而且它还提供一个低温的环境。这样所得的硅烷比较纯,但在实际生产中尚有未反应的镁存在,所以会发生如下的副反应:

Mg+ 2NH4Cl=MgCl2+2NH3+H2↑

所以生成的硅烷气体中往往混有氢气。生产中所用的氯化铵一定要干燥,否则硅化镁与水作用生成的产物不是硅烷,而是氢气,其反应式如下:

2Mg2Si+8NH4Cl+H2O=4MgCl2+Si2H2O3+8NH3↑+6H2↑

由于硅烷在空气中易燃,浓度高时容易发生爆炸,因此,整个系统必须与氧隔绝,严禁与外界空气接触。

(2)硅烷的提纯

硅烷在常温下为气态,一般来说气体提纯比液体和固体容易。因为硅烷的生成温度低,大部分金属杂质在这样低的温度下不易形成挥发性的氢化物,而即便能生成,也因其沸点较高难以随硅烷挥发出来,所以硅烷在生成过程中就已经经过一次冷化,有效地除去了那些不生成挥发性氢化物的杂质。

硅烷是在液氨中进行的,在低温下乙硼烷(B2H6)与液氨生成难以挥发的络合物(B2H6 ?2NH3)而被除去,因而生成的硅烷不合硼杂质,这是硅烷法的优点之一。但硅烷中还有氨、氢及微量磷化氢(PH3)、硫化氢(H2S)、砷化氢(AsH3)、锑化氢(SbH3)、甲烷(CH4)、水等杂质。由于硅烷与它们的沸点相差较大,所以,可用低温液化方法除去水和氨,再用精馏提纯除去其它杂质。此外,还可用吸附法、预热分解法(因为除硅烷的分解温度高达600℃外,其它杂质氢化物气体的分解温度均低于380℃,所以把预热炉的温度控制在380℃左右,就可将杂质的氢化物分解,从而达到纯化硅烷的目的),或者将多种方法组合使用都可以达到提纯的目的。

(3)硅烷的热分解

将硅烷气体导入硅烷分解炉,在800~900℃的发热硅芯上,硅烷分解并沉积出高纯多晶硅,其反应式如下:

SiH4=Si+ 2H2↑

硅烷热分解法有如下优点:①分解过程不加还原剂,因而不存在还原剂的玷污。②硅烷纯度高。在硅烷合成过程中,就已有效地去除金属杂质。尤其可贵的是因为氨对硼氢化合物有强烈的络合作用,能除去硅中最难以分离的有害杂质硼。然后还能用对磷烷、砷烷、硫化氢、硼烷等杂质有很高吸附能力的分子筛提纯硅烷,从而获得高纯度的产品,这是硅烷法的又一个突出的优点。③硅烷分解温度一般为800~900℃,远低于其它方法,因此由高温挥发或扩散引入的杂质就少。同时,硅烷的分解产物都没有腐蚀性,从而避免了对设备的腐蚀以及硅受腐蚀而被玷污的现象。而四氯化硅或三氯氢硅氢气还原法都会产生强腐蚀性的氯化氢气体。

因硅烷气是易燃易爆的气体,所以整个吸附系统以及分解室都要有高度严密性,必须隔绝空气。贮藏和运输硅烷常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用分子筛吸附硅烷,使用时可用氖气携带;另一种是把硅烷压入钢瓶,再以氢气稀释,使其浓度降低5%以下,从而避免爆炸、燃烧的危险。

3、四氯化硅氢还原法

(1)工业粗硅氯化制备四氯化硅

目前,SiCl4的工业制备方法,一般是采用直接氯化法,将工业粗硅在加热条件下直接与氯反应制得SiCl4。工业上常用不锈钢(或石英)制的氯化炉,将硅铁装入氯化炉,从氯化炉底部通入氯气,加热至200~300℃时,就开始反应生成SiCl4,其化学反应为:

Si + 2Cl 2 = SiCl 4

生成的SiCl 4以气体状态从炉体上部转至冷凝器,冷却为液态后,再流入储料槽。在生产中,一般将氯化温度控制在450~500℃,这样一方面可提高生产率,另一方面可保证质量因为温度低时不仅反应速度慢,而且有副产品Si 2Cl 6、Si 3Cl 8等生成,影响产品纯度,但若温度过高,硅铁中其它难挥发杂质氯化物也会随SiCl 4一起挥发出来,影响SiCl 4纯度。

(2)精馏提纯四氯化硅

四氯化硅中通常含有铁、铝、钛、硼、磷等杂质,但这些杂质可以通过精馏的方法除去。其原理就是根据四氯化硅与杂质沸点不同,它们具有不同的挥发能力,因而可以通过控制温度而将SiCl 4与杂质分离,达到提纯的目的。

(3)纯四氯化硅的氢还原

精馏提纯后的四氯化硅与高纯度的氢气在高温的还原炉内发生还原反应而制 得高纯硅,其反应如下:

SiCl 4+2H 2=Si+4HCl ↑

实际反应比较复杂。由于SiCl 4被氢还原的速率较SiHCl 3氢还原法低,因此目前使用SiCl 4 氢还原法制高纯硅的较少。

化学机械抛光原理

CMP 的基本原理是将晶体片在研磨浆的存在下相对于一个抛光垫旋转,并施加一定的压力,借助机械磨削及化学腐蚀作用来完成抛光。抛光装置的平台在电机的带动下以角速度ωp 转动,抛光面粘在平台上,被抛光片通过载膜附着在载盘上,载盘在卡盘的带动下,以角速度ωc 转动,方向与平台相同。同时,机械压力通过卡盘,载膜和载盘将被抛光片压在浸满抛光液的抛光布上,在抛光布的卡盘、载盘和被抛光片转动的作用下,被输送到抛光布上的抛光液均匀地分布到抛光布上,在被抛光片和载盘之间形成一层液体薄膜,这层膜起质量传输和传递压力的作用,抛光液中的化学成分与被抛光片发生化学反应,将不溶物质转化为易溶物质(化学反应过程),然后通过机械摩擦将这些易溶物从抛光片表面去掉,被流动的液体带走(机械过程),这两个过程的结合就可以实现化学机械抛光,用这种方法可以真正使被抛光片表面实现全局平面化。

(1)抛光液:单晶硅片CMP 一般使用碱性抛光液,PH 值一般在9~11之间,种类有氧化镁水剂、氧化铝水剂、二氧化钛碱性液、二氧化硅碱性液、二氧化锆氧化性溶液、三氧化铬酸性溶液和铜离子酸性溶液等。为了改善硅片表面性能和抛光液的稳定性、颗粒的分散性、悬浮性,有时加入有机多羟基胺。目前用得最多的是二氧化硅碱性抛光液。

其主要化学反应式为:

223222Si OH H O SiO H --++→+↑ (1.2)

(2)磨粒:磨粒一般采用SiO 2。用SiO 2(磨粒)抛光液时,它不仅起到机械动力学(磨除)作用,还起加快化学动力学过程的作用,其反应式为:

223222Si SiO SiO

SiO OH SiO H --

+→+→+↑ (1.3)

由于SiO 2 (四价硅)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下先与硅反应生成SiO(二价硅),SiO 再与碱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反应式(l.3)比反应式(l.2)进行容易得多,SiO 2胶体在抛光过程中可起到引发催化剂的作用。因而虽然加入少量的SiO 2磨粒,抛光速率可能提高几十倍。 化学机械抛光浆料

抛光浆料的成分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腐蚀介质、成膜剂和助剂、纳米磨料粒子。抛光浆料要满足抛光速率快、抛光均一性好及抛后易清洗等要求。磨料粒子的硬度也不宜太高,以保证对膜层表面的机械损害比较轻。

按pH值分类,抛光浆料主要分为两类:酸性抛光浆料和碱性抛光浆料。一般酸性抛光浆料都包含氧化剂、助氧化剂、抗蚀剂(又叫成膜剂)、均蚀剂、pH调制剂和磨料。氧化剂起在被抛光物件表面发生氧化腐蚀作用,然后通过机械作用去除表面凸起部分,使物件表面平整;另外,氧化剂还能氧化基体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从而提高选择性。助氧化剂起到提高氧化速率的作用。均蚀剂可使腐蚀均匀,从而使表面光滑细腻;抗蚀剂的作用是在被抛光物件表面与被腐蚀基体形成一层联结膜,从而阻止腐蚀的进行以提高选择性。而碱性抛光浆料中一般包含络合剂、氧化剂、分散剂、pH调制剂和磨料。因为碱性抛光浆料仅在强碱中才有很宽的腐蚀领域,而且磨料易造成划伤,所以应用远不如酸性抛光浆料广泛。对于不同的腐蚀基体要选择不同的络合剂;分散剂一般为大分子量非离子有机分散剂,其作用是保证浆料中的磨料不发生絮凝和沉降现象,并使磨料的黏度保持尽可能低,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下面主要介绍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几种抛光浆料。

1.CeO2抛光浆料

稀土氧化物CeO2具有很好的抛光性能,其特点是抛光速率高,对材料的去除率高,被抛光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微观波纹度较小,颗粒硬度低,对被抛光表面损伤较弱;其缺点是黏度大,易划伤且高低选择性不好,沉淀在介质膜上吸附严重,为后续清洗带来困难。CeO2抛光浆料广泛应用于玻璃精密抛光、超大规模集成电路SiO2介质层抛光和单晶硅片抛光等,而现在国内外有很多研究也致力于CeO2抛光浆料对半导体衬底材料(如GaAs晶片)的抛光。

首先纳米CeO2粒子通过化学吸附与抛光表面上的SiO2之间形成Ce—O—Si键,CeO2粒子将表面部分SiO2撕裂下来,进入溶液中;经过扩散,SiO2粒子又从CeO2粒子的表面脱落。Ce—O—Si键的形成与S—O—Si键的断裂影响着抛光速率。化学吸附作用和机械撕裂作用同时影响着Si—O—Si键的断裂。

CeO2抛光浆料区别于传统抛光活性强的抛光浆料都是强酸,它在碱性抛光环境下是两性的,能同时吸附阳离子和阴离子,故有更好的抛光性能。纯度、硬度、粒度、粒度分布、悬浮性、表面电性、表面活性和密度等都是影响其抛光性能的主要因素:粒度大的适合高速抛光,粒度小的适用于低速抛光。

具有高抛光性能的纳米CeO2目前的合成方法主要有:液相反应法、固相反应法、机械化学法。液相反应法包括:溶胶-凝胶法、液相沉淀法、电化学法、水热法、微乳液法、喷雾热分解法等。张鹏珍等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平均晶粒度在13.3 nm且粒度分布均匀的纳米CeO2粉体,经此CeO2抛光浆料抛光后的玻璃基片表面粗糙度(R a)可降到0.6 nm左右,显示了良好的抛光性能。Ming等也采用此法在常压下制备纳米CeO2,原料为硝酸铈铵、尿素和去离子水,通过加热得到的CeO2粒径为8 nm,具有立方体结构。电化学法制得的CeO2优点是粒子粒度很小,分散性也较好,工艺也相对简单,但是产率较低。水热法的优点是不需要进行高温灼烧处理,避免了硬团聚。Verdon等在耐熔的合金容器中,于1.5 MPa 和500%条件下进行水热合成制得的纳米CeO2晶型较好。BondioliF等利用固相反应在得到的CeO2产物尺寸为10~20 nm,且具有较好的尺寸分布。有研究表明,用机械化学法也能制成粒度在10~20 nm的纳米CeO2。Rajendran通过一种新的方法研究了CeO2抛光SiO2过程,发现CeO2的机械作用能加速其与SiO2还原的化学反应,并且在抛光过程中存在Ce3+与Ce4+两种价态。

2.SiO2抛光浆料

SiO2抛光料的优点是选择性和分散性好,机械磨损性能较好,化学性质较活泼,后清

洗过程废液处理较容易,其缺点是硬度较高,易在被抛光物体表面造成不平整,且在抛光浆料中易产生凝胶现象,对抛光速度的再现性有不良影响,同时会使被抛光物体表面产生刮伤。SiO2抛光浆料的pH值、磨料粒径(50~200 nm)与分散度、浓度等都对其抛光效果有很大的影响。SiO2抛光浆料用于硅片的抛光、层间介电层(ILD)的抛光、铌酸锂晶片的抛光、硬盘基片的抛光等。SiO2抛光料的制备方法国内外有很多研究,从总体来说主要是分散法与凝聚法:分散法是通过机械搅拌将纳米SiO2粉末直接分散到水中来制备SiO2浆料的。用分散法制备SiO2浆料主要包括以下3个过程:①纳米SiO2颗粒在液体中润湿;②团聚体在机械搅拌力作用下被打开成独立的原生粒子或较小的团聚体;③将原生粒子或较小的团聚体稳定住,阻止再发生团聚。采用分散法制备出的SiO2浆料浓度高、颗粒均匀、分散性好、纯度高、黏度较小,但受粉体本身性能的影响特别严重。凝聚法是利用水溶液中化学反应所生成的SiO2通过成核、生长,采用各种方法脱除其中杂质离子得到纳米SiO2水分散体系的一种方法,该法制得的SiO2浆料颗粒粒径均一,形状规整,纯度与浓度也较高。王占银以SiO2作为抛光浆料,分析了影响铌酸锂晶片抛光效果的因素,通过优化工艺参数,使铌酸锂的表面粗糙度R a达到0.387 nm。雷红制备了SiO2抛光浆料用来抛光镍磷敷镀的硬盘基片,表面形貌仪测得抛光后基片的表面粗糙度和波纹度分别为0.052 nm和0.063 nm,且基片表面无凹坑、电蚀等缺陷。另有研究表明,当SiO2抛光浆料pH≥9时,在抛光浆料中加入适量的活性剂和螯合剂,能消除SiO2凝胶现象,得到较好的抛光结果。目前,对影响SiO2抛光浆料抛光效果(高抛光速率、低表面损伤、高表面平整度、易清洗等)的各种因素(抛光浆料粒度、pH值、温度、抛光浆料流速等)的研究已比较成熟。

3.Al2O3抛光浆料

1998年日本COSMOS公司首次开发了纳米级别的超细Al2O3微粉作磨料的纳米级抛光剂,从而Al2O3抛光浆料广泛应用于CMP领域,以纳米γ-Al2O3为研磨粒子的浆料可用于集成电路生产过程中层间钨、铝、铜等金属薄膜的平坦化及高级光学玻璃、石英晶体和各种宝石的抛光等。Al2O3抛光浆料因具有选择性低、分散稳定性不好、易团聚等缺点,往往在几分钟内就会出现沉淀,颗粒变粗,所以在抛光中表面划伤严重,损伤层深,所以通常Al2O3抛光浆料要混合有机添加物一起使用并控制好工艺条件以达到良好的抛光效果。宋晓岚等的研究表明,在γ-Al2O3固含量为6%的浆料中,加入异丙醇胺分散剂的用量为γ-Al2O3粉体质量的1%,同时控制浆料的pH值约为4,此时纳米γ-Al2O3粉末的润湿性能最佳,浆料Zeta 电位值较高,黏度较小,在该条件下可成功获得长时间不沉降的稳定浆料。卢海参采用丙烯酰氯对超细氧化铝进行表面改性,有效提高了氧化铝抛光浆料的分散性,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材料去除速率随压力或下盘转速先增大后减小,随抛光时间的延长,材料去除速率初期较大,后期变化趋于平缓。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和可擦性的Al2O3抛光浆料在国内已经研制出来,应用磁性材料的精密抛光加工中。有研究表明,通过Al2O3外层包覆SiO2形成壳-核性结构粒子抛光浆料抛光能很好地提高抛光性能,减低表面损伤和粗糙度,其机理可能为壳-核结构的缓冲效应和粒子之间的解聚作用。

化学机械抛光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通信及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作为其基础的集成电路的性能要求愈来愈高。集成电路芯片增大而单晶体管元件减小及多层集成电路芯片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使得CMP在集成电路行业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这对CMP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CMP设备方面,正在由单头、双头抛光机向多头抛光机发展;结构逐步由旋转运动结构向轨道抛光方法和线形抛光技术方面发展;开发带有多种在线检测装置的设备,如组装声学信号、力学信号、薄膜厚度及抛光浆料性质等在线测量装置,并且结合目前的干进干出要求,将抛光后清洗装置与抛光机集成来进行开发。在应用方面,CMP技术已从集成电路

的硅晶片、层间介质(ILD)、绝缘体、导体、镶嵌金属W、Al、Cu、Au及多晶硅、硅氧化物沟道等的平面化,拓展至薄膜存贮磁盘、微电子机械系统(MFMS)、陶瓷、磁头、机械磨具、精密阀门、光学玻璃和金属材料等表面加工领域。在CMP抛光浆料方面,关键是要开发新型抛光浆料,特别是复合磨料抛光浆料,使其能提供高的抛光速率、好的平整度、高的选择性以及利于后续清洗过程,以使磨料粒子不会残留在芯片表面而影响集成电路性能。

CMP浆料有待于发展的技术有:磨料制备技术、浆料分散技术和抛光浆料配方技术。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尺寸小、分散度大、硬度适中、均匀性好、纯度高的纳米磨料粒子。抛光浆料的排放及后处理工作量也在增大(出于环保原因,即使浆料不再重复利用,也必须先处理才可以排放)。而且,抛光浆料价格昂贵,如何对抛光浆料进行后处理,补充必要的化学添加剂,重复利用其中的有效成分,或降级使用,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而且可以大大降低加工成本。抛光浆料的后处理研究将是未来的新研究热点。另外一方面,复合磨料抛光浆料的研究也将是未来的趋势之一,因为复合磨料抛光浆料在保持单一磨料抛光浆料优点同时也改善了其缺点,在国外已经出现了复合抛光磨料的研究报道,如Al2O3、SiO2、CeO2各种单一抛光磨料互相通过包覆形成壳-核型的复合抛光磨料,集中各种单一抛光磨料的优点,从而配制出抛光效果更佳的新型复合抛光浆料。实验表明,在较软的磨料粒子外面包覆一层较硬的物质,可以在提高其抛光速率的同时也保持了较高的选择性;而在较硬的磨料粒子外面包覆一层较软的物质,则可在保持其较高抛光速率的基础上改善其抛光表面质量。如Lu 等成功地在球形SiO2粒子外面包覆一层CeO2,并以其作为磨料制备复合抛光浆料与SiO2和CeO2抛光浆料进行抛光实验的比较,研究表明,复合磨料具有更好的抛光效果。目前,CMP技术已经不局限于使用固体磨料,甚至出现了用气体来进行抛光的技术(如氢化物气相外延HVPE技术等),为抛光浆料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思路。

近年来,CMP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涌现出了不少新技术,例如:固结磨料化学机械抛光技术、电化学机械平坦化技术、无磨料化学机械抛光技术、无应力抛光技术、接触平坦化技术和等离子辅助化学蚀刻平坦化技术等。

尽管CMP技术发展的速度很快,但目前对CMP技术的了解还处于定性的阶段,需要解决的理论及技术问题还很多。如人们对诸如抛光参数(如压力、转速、温度等)对平面度的影响、抛光垫-浆料-片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浆料化学性质(如组成、pH值、颗粒度等)对各种CMP参数的影响及其机理了解仍然甚少,因而定量确定最佳CMP工艺、系统地研究CMP工艺过程参数、建立完善的CMP理论模型、满足各种超大型集成电路生产对CMP 工艺的不同要求,是研究CMP技术的重大课题。由于缺乏有效的在线终点检测技术,维持稳定的、一次通过性的生产运转过程还存在困难,因而迫切需要开发实用的在线检测手段。一般在芯片工艺的最后几个阶段也需进行CMP加工,此时每个芯片的价值已达到数千至数十万美元,因而,芯片表面残留浆料的清除是CMP后清洗的主要课题。研制合适的CMP 工艺、抛光设备及浆料以使去除速度高而稳定、片子的模内均匀性和片内均匀性都理想,且产生的表面缺陷少,是CMP技术发展的主要难题。

半导体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半导体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半导体材料 所属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课程性质:专业限选 学分: 3 (二)课程简介:本课程重点介绍第一代和第二代半导体材料硅、锗、砷化镓等的制备基本原理、制备工艺和材料特性,介绍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氮化镓、碳化硅及其他半导体材料的性质及制备方法。 目标与任务:使学生掌握主要半导体材料的性质以及制备方法,了解半导体材料最新发展情况、为将来从事半导体材料科学、半导体器件制备等打下基础。 (三)先修课程要求:《固体物理学》、《半导体物理学》、《热力学统计物理》; 本课程中介绍半导体材料性质方面需要《固体物理学》、《半导体物理学》中晶体结构、能带理论等章节作为基础。同时介绍材料生长方面知识时需要《热力学统计物理》中关于自由能等方面的知识。 (四)教材:杨树人《半导体材料》 主要参考书:褚君浩、张玉龙《半导体材料技术》 陆大成《金属有机化合物气相外延基础及应用》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第一章半导体材料概述 第一节半导体材料发展历程 第二节半导体材料分类 第三节半导体材料制备方法综述 第二章硅和锗的制备 第一节硅和锗的物理化学性质 第二节高纯硅的制备 第三节锗的富集与提纯

第三章区熔提纯 第一节分凝现象与分凝系数 第二节区熔原理 第三节锗的区熔提纯 第四章晶体生长 第一节晶体生长理论基础 第二节熔体的晶体生长 第三节硅、锗单晶生长 第五章硅、锗晶体中的杂质和缺陷 第一节硅、锗晶体中杂质的性质 第二节硅、锗晶体的掺杂 第三节硅、锗单晶的位错 第四节硅单晶中的微缺陷 第六章硅外延生长 第一节硅的气相外延生长 第二节硅外延生长的缺陷及电阻率控制 第三节硅的异质外延 第七章化合物半导体的外延生长 第一节气相外延生长(VPE) 第二节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外延生长(MOCVD) 第三节分子束外延生长(MBE) 第四节其他外延生长技术 第八章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一):第二代半导体材料 第一节 GaAs、InP等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的特性第二节 GaAs单晶的制备及应用 第三节 GaAs单晶中杂质控制及掺杂 第四节 InP、GaP等的制备及应用 第九章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二):第三代半导体材料 第一节氮化物半导体材料特性及应用 第二节氮化物半导体材料的外延生长 第三节碳化硅材料的特性及应用 第十章其他半导体材料

半导体学科(精)

半导体学科 2001年度半导体学科共收到面上申请项目200项,其中,半导体材料39项(2000年57项),微电子学57项(2000年40项),半导体光电子学48项(2000年41项),半导体其他器件24项(2000年30项),半导体物理31项(2000年27项),半导体理化分析1项。微电子学的申请项目数较去年有较大增长,这与半导体学科“十五”优先资助领域的导向是一致的,其中很多项目都与SOC 相关;半导体材料的项目数虽有所减少,但考虑到相关领域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和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实施的影响,还是合理的。半导体光电子学近年来一直比较活跃,尽管也有相关的973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分流,2001年的申请项目数仍较2000年有所增加。综合考虑,2001年半导体学科领域的基础研究的基金申请状况好于2000年。另外,由于在该领域内,我国落后先进国家较多,积累较少,基础较差,每年真正具有源头创新和突出前沿性的申请项目较少,因此,如何组织、提出更多创新性强的好项目,如何处理源头创新和跟踪性创新、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关系,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微电子领域的支持力度,随着政策的倾斜和资金的不断投入,相信5年后相关产业会有长足的发展。为使这些投入得到相应回报,增强我国微电子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其在十几年后具备相当的自主发展能力,我们必须对相关的基础研究进行稳定的支持,提供宽松的环境,使其不断地增加积累,增强创新能力,服务于国家目标。因此在“十五”期间,学科将会开拓其他渠道,或利用增量部分适度向微电子学倾斜,尤其是SOC。2001年申请项目中,微电子学方面申请项目数的增多,也体现了这种需求。 信息科学的不断发展,对半导体科学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讲,微电子学的实验室水平已经进入纳米电子学范畴。而纳米电子学、光电子学、自旋电子学、分子电子学、生物电子学和量子信息学等领域的相关研究正在蓬勃开展,相关新材料、新器件的探索不断取得成果,半导体光子和光电子集成技术也不断发展。这些研究的不断深入、彼此之间的交叉融合以及与微电子学的交叉融合,将会不断推动半导体科学的发展,进而为信息科学的持续发展提供源动力。

(整理)半导体基础知识.

1.1 半导体基础知识概念归纳 本征半导体定义:纯净的具有晶体结构的半导体称为本征半导体。 电流形成过程:自由电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产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绝缘体原子结构:最外层电子受原子核束缚力很强,很难成为自由电子。 绝缘体导电性:极差。如惰性气体和橡胶。 半导体原子结构:半导体材料为四价元素,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既不像导体那么容易挣脱原子核的束缚,也不像绝缘体那样被原子核束缚得那么紧。 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半导体与绝缘体之间。 半导体的特点: ★在形成晶体结构的半导体中,人为地掺入特定的杂质元素,导电性能具有可控性。 ★在光照和热辐射条件下,其导电性有明显的变化。 晶格:晶体中的原子在空间形成排列整齐的点阵,称为晶格。 共价键结构:相邻的两个原子的一对最外层电子(即价电子)不但各自围绕自身所属的原子核运动,而且出现在相邻原子所属的轨道上,成为共用电子,构成共价键。 自由电子的形成:在常温下,少数的价电子由于热运动获得足够的能量,挣脱共价键的束缚变成为自由电子。 空穴:价电子挣脱共价键的束缚变成为自由电子而留下一个空位置称空穴。 电子电流: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自由电子产生定向移动,形成电子电流。 空穴电流:价电子按一定的方向依次填补空穴(即空穴也产生定向移动),形成空穴电流。 本征半导体的电流:电子电流+空穴电流。自由电子和空穴所带电荷极性不同,它们运动方向相反。 载流子:运载电荷的粒子称为载流子。 导体电的特点:导体导电只有一种载流子,即自由电子导电。 本征半导体电的特点:本征半导体有两种载流子,即自由电子和空穴均参与导电。 本征激发:半导体在热激发下产生自由电子和空穴的现象称为本征激发。 复合:自由电子在运动的过程中如果与空穴相遇就会填补空穴,

半导体材料导论结课复习题

半导体材料复习题 1、半导体材料有哪些特征? 答:半导体在其电的传导性方面,其电导率低于导体,而高于绝缘体。 (1)在室温下,它的电导率在103~10-9S/cm之间,S为西门子,电导单位,S=1/ρ(Ω. cm) ;一般金属为107~104S/cm,而绝缘体则<10-10,最低可达10-17。同时,同一种半导体材料,因其掺入的杂质量不同,可使其电导率在几个到十几个数量级的范围内变化,也可因光照和射线辐照明显地改变其电导率;而金属的导电性受杂质的影响,一般只在百分之几十的范围内变化,不受光照的影响。 (2)当其纯度较高时,其电导率的温度系数为正值,即随着温度升高,它的电导率增大;而金属导体则相反,其电导率的温度系数为负值。 (3)有两种载流子参加导电。一种是为大家所熟悉的电子,另一种则是带正电的载流子,称为空穴。而且同一种半导体材料,既可以形成以电子为主的导电,也可以形成以空穴为主的导电。在金属中是仅靠电子导电,而在电解质中,则靠正离子和负离子同时导电。 2、简述半导体材料的分类。 答:对半导体材料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例如: 根据其性能可分为高温半导体、磁性半导体、热电半导体; 根据其晶体结构可分为金刚石型、闪锌矿型、纤锌矿型、黄铜矿型半导体; 根据其结晶程度可分为晶体半导体、非晶半导体、微晶半导体, 但比较通用且覆盖面较全的则是按其化学组成的分类,依此可分为:元素半导体、化合物半导体和固溶半导体三大类。 3、化合物半导体和固溶体半导体有哪些区别。 答: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构成的具有足够的含量的固体溶液,如果具有半导体性质,就称为固溶半导体,简称固溶体或混晶。固溶半导体又区别于化合物半导体,因后者是靠其价键按一定化学配比所构成的。固溶体则在其固溶度范围内,其组成元素的含量可连续变化,其半导体及有关性质也随之变化。 4、简述半导体材料的电导率与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的关系。 答:s = nem 其中: n为载流子浓度,单位为个/cm3; e 为电子的电荷,单位为C(库仑),e对所有材料都是一样,e=1.6×10-19C 。 m为载流子的迁移率,它是在单位电场强度下载流子的运动速度,单位为cm2/V.s; 电导率s的单位为S/cm(S为西门子)。 5、简述霍尔效应。 答:将一块矩形样品在一个方向通过电流,在与电流的垂直方向加上磁场(H),那么在样品的第三个方向就可以出现电动势,称霍尔电动势,此效应称霍尔效应。 6、用能带理论阐述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的机理。 答:按固体能带理论,物质的核外电子有不同的能量。根据核外电子能级的不同,把它们的能级划分为三种能带:导带、禁带和价带(满带)。 在禁带里,是不允许有电子存在的。禁带把导带和价带分开,对于导体,它的大量电子处于导带,能自由移动。在电场作用下,成为载流子。因此,导体载流子的浓度很大。 对绝缘体和半导体,它的电子大多数都处于价带,不能自由移动。但在热、光等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可以使少量价带中的电子越过禁带,跃迁到导带上去成为载流子。 绝缘体和半导体的区别主要是禁的宽度不同。半导体的禁带很窄,(一般低于3eV),绝缘体的禁带宽一些,电子的跃迁困难得多。因此,绝缘体的载流子的浓度很小。导电性能很弱。实际绝缘体里,导带里的电子

半导体工艺及芯片制造技术问题答案(全)

常用术语翻译 active region 有源区 2.active ponent有源器件 3.Anneal退火 4.atmospheric pressure CVD (APCVD) 常压化学气相淀积 5.BEOL(生产线)后端工序 6.BiCMOS双极CMOS 7.bonding wire 焊线,引线 8.BPSG 硼磷硅玻璃 9.channel length沟道长度 10.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 化学气相淀积 11.chemical mechanical planarization (CMP)化学机械平坦化 12.damascene 大马士革工艺 13.deposition淀积 14.diffusion 扩散 15.dopant concentration掺杂浓度 16.dry oxidation 干法氧化 17.epitaxial layer 外延层 18.etch rate 刻蚀速率 19.fabrication制造 20.gate oxide 栅氧化硅 21.IC reliability 集成电路可靠性 22.interlayer dielectric 层间介质(ILD) 23.ion implanter 离子注入机 24.magnetron sputtering 磁控溅射 25.metalorganic CVD(MOCVD)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淀积 26.pc board 印刷电路板 27.plasma enhanced CVD(PECVD) 等离子体增强CVD 28.polish 抛光 29.RF sputtering 射频溅射 30.silicon on insulator绝缘体上硅(SOI)

半导体材料(精)

半导体材料 概要 半导体材料(semiconductor material) 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物质称为半导体。半导体材料是一类具有半导体性能、可用来制作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的电子材料,其电阻率在10(U-3)~10(U-9)欧姆/厘米范围内。半导体材料的电学性质对光、热、电、磁等外界因素的变化十分敏感,在半导体材料中掺入少量杂质可以控制这类材料的电导率。正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这些性质,才制造出功能多样的半导体器件。半导体材料是半导体工业的基础,它的发展对半导体技术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半导体材料按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元素半导体有锗、硅、硒、硼、碲、锑等。50年代,锗在半导体中占主导地位,但锗半导体器件的耐高温和抗辐射性能较差,到60年代后期逐渐被硅材料取代。用硅制造的半导体器件,耐高温和抗辐射性能较好,特别适宜制作大功率器件。因此,硅已成为应用最多的一种增导体材料,目前的集成电路大多数是用硅材料制造的。2.化合物半导体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化合而成的半导体材料。它的种类很多,重要的有砷化镓、磷化锢、锑化锢、碳化硅、硫化镉及镓砷硅等。其中砷化镓是制造微波器件和集成电的重要材料。碳化硅由于其抗辐射能力强、耐高温和化学稳定性好,在航天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3.无定形半导体材料用作半导体的玻璃是一种非晶体无定形半导体材料,分为氧化物玻璃和非氧化物玻璃两种。这类材料具有良好的开关和记忆特性和很强的抗辐射能力,主要用来制造阈值开关、记忆开关和固体显示器件。4.有机增导体材料已知的有机半导体材料有几十种,包括萘、蒽、聚丙烯腈、酞菁和一些芳香族化合物等,目前尚未得到应用。 特性和参数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对某些微量杂质极敏感。纯度很高的半导体材料称为本征半导体,常温下其电阻率很高,是电的不良导体。在高纯半导体材料中掺入适当杂质后,由于杂质原子提供导电载流子,使材料的电阻率大为降低。这种掺杂半导体常称为杂质半导体。杂质半导体靠导带电子导电的称N型半导体,靠价带空穴导电的称P型半导体。不同类型半导体间接触(构成PN结)或半导体与金属接触时,因电子(或空穴)浓度差而产生扩散,在接触处形成位垒,因而这类接触具有单向导电性。利

芯片制造-半导体工艺教程

芯片制造-半导体工艺教程 Microchip Fabrication ----A Practical Guide to Semicondutor Processing 目录: 第一章:半导体工业[1][2][3] 第二章:半导体材料和工艺化学品[1][2][3][4][5]第三章:晶圆制备[1][2][3] 第四章:芯片制造概述[1][2][3] 第五章:污染控制[1][2][3][4][5][6] 第六章:工艺良品率[1][2] 第七章:氧化 第八章:基本光刻工艺流程-从表面准备到曝光 第九章:基本光刻工艺流程-从曝光到最终检验 第十章:高级光刻工艺 第十一章:掺杂 第十二章:淀积 第十三章:金属淀积 第十四章:工艺和器件评估 第十五章:晶圆加工中的商务因素 第十六章: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的形成 第十七章:集成电路的类型 第十八章:封装 附录:术语表

#1 第一章半导体工业--1 芯片制造-半导体工艺教程点击查看章节目录 by r53858 概述 本章通过历史简介,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以及纵览重大技术的发展和其成为世界领导工业的发展趋势来介绍半导体工业。并将按照产品类型介绍主要生产阶段和解释晶体管结构与集成度水平。 目的 完成本章后您将能够: 1. 描述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的区别。 2. 说明术语“固态,” “平面工艺”,““N””型和“P”型半导体材料。 3. 列举出四个主要半导体工艺步骤。 4. 解释集成度和不同集成水平电路的工艺的含义。 5. 列举出半导体制造的主要工艺和器件发展趋势。 一个工业的诞生 电信号处理工业始于由Lee Deforest 在1906年发现的真空三极管。1真空三极管使得收音机, 电视和其它消费电子产品成为可能。它也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大脑,这台被称为电子数字集成器和计算器(ENIAC)的计算机于1947年在宾西法尼亚的摩尔工程学院进行首次演示。 这台电子计算机和现代的计算机大相径庭。它占据约1500平方英尺,重30吨,工作时产生大量的热,并需要一个小型发电站来供电,花费了1940年时的400, 000美元。ENIAC的制造用了19000个真空管和数千个电阻及电容器。 真空管有三个元件,由一个栅极和两个被其栅极分开的电极在玻璃密封的空间中构成(图1.2)。密封空间内部为真空,以防止元件烧毁并易于电子的====移动。 真空管有两个重要的电子功能,开关和放大。开关是指电子器件可接通和切断电流;放大则较为复杂,它是指电子器件可把接收到的信号放大,并保持信号原有特征的功能。 真空管有一系列的缺点。体积大,连接处易于变松导致真空泄漏、易碎、要求相对较多的电能来运行,并且元件老化很快。ENIAC 和其它基于真空管的计算机的主要缺点是由于真空管的烧毁而导致运行时间有限。 这些问题成为许多实验室寻找真空管替代品的动力,这个努力在1947年12月23曰得以实现。贝尔实验室的三位科学家演示了由半导体材料锗制成的电子放大器。

半导体材料

半导体材料 应用物理1001 20102444 周辉 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界于金属与绝缘材料之间的材料。这种材料在某个温度 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电荷载流子的浓度,电阻率下降。由化合物构成的半导 体材料,通常是指无机化合物半导体材料。比起元素半导体材料来它的品种更多, 应用面更广。 半导体材料结构特征主要表现在化学键上。因为化合物至少由两个元素构 成,由于它们彼此间的原子结构不同,价电子必然向其中一种元素靠近,而远离 另一种元素,这样在共价键中就有了离子性。这种离子性会影响到材料的熔点、 带隙宽度、迁移率、晶体结构等。 化合物半导体的组成规律一般服从元素周期表排列的法则。对已知的化合物 半导体材料,其组成元素在同一族内垂直变换,其结果是随着元素的金属性增大 而其带隙变小,直到成为导体。反之,随着非金属性增加而其带隙变大,直至成 为绝缘体。 类别按其构成元素的数目可分为二元、三元、四元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它 们本身还可按组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分为各族化合物,如Ⅲ—V族,I —Ⅲ—Ⅵ族等。下面介绍二元化合物,其中主要的类别为Ⅲ—v族化合物半导体 材料,Ⅱ—Ⅵ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Ⅳ—Ⅳ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 Ⅳ—Ⅵ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已发现具有半导体性质的有格式,GeSe,GeTe, SnO ,SnS,SnSe,SnTe,Pb0,PbS,PbSe,PbTe,其中PbO,PbS,PbSe,PbTe 2 已获重要用途。

V—Ⅵ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已发现具有半导体性质的有Bi 2O 3 ,Bi 2 S 3 ,Bi 2 Se 3 , Bi 2Te 3 ,Sb 2 O 3 ,Sb 2 S 3 ,Sb 2 Te 3 、As 2 O 3 ,As 2 S 3 ,其中Bi 2 Te 3 ,Bi 2 Se 3 等已获实际应用。 I—Ⅵ族化合物具有半导体性质的有Cu 2 O,Cu 2 S,Ag 2 S,Ag 2 Se,Ag 2 Te等,其 中Cu 20,Cu 2 S已获应用。 三元化合物种类较多,如I—Ⅲ—Ⅵ、I—v—Ⅵ、Ⅱ—Ⅲ—Ⅵ、Ⅱ—Ⅳ—V 族等。多数具有闪锌矿、纤锌矿或黄铜矿型晶体结构,黄铜矿型结构的三元化合 物多数具有直接禁带。比较重要的三元化合物半导体有CuInSe 2,AgGaSe 2 , CuGaSe 2,ZnSiP 2 ,CdSiP 2 ,ZnGeP 2 ,CdGaS 4 ,CdlnS 4 ,ZnlnS 4 和磁性半导体。后者 的结构为AB 2X 4 (A—Mn,Co,Fe,Ni;B—Ga,In;X—S,Se)。 四元化合物研究甚少,已知有Cu 2FeSnS 4 ,Cu 2 FeSnSe 4 ,Cu 2 FeGeS 4 等。 应用化合物及其固溶体的品种繁多,性能各异,给应用扩大了选择。在光电子方面,所有的发光二极管、激光二极管都是用化合物半导体制成的,已获工业应用的有GaAs,GaP,GaAlAs,GaAsP,InGaAsP等。用作光敏元件、光探测器、光调制器的有InAsP,CdS,CdSe,CdTe,GaAs等。一些宽禁带半导体(SiC,ZnSe等)、三元化合物具有光电子应用的潜力。GaAs是制作超高速集成电路的最主要的材料。微波器件的制作是使用GaAs,InP,GaAlAs等;红外器件则用GaAs,GaAlAs,CdTe,HgCdTe,PbSnTe等。太阳电池是使用CdS,CdTe,CulnSe2,GaAs,GaAlAs等。最早的实用“半导体”是「电晶体/ 二极体」。 一、在无线电收音机及电视机中,作为“讯号放大器用。 二、近来发展「太阳能」,也用在「光电池」中。 三、半导体可以用来测量温度,测温范围可以达到生产、生活、医疗卫生、科研教学等应用的70%的领域,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稳定性,分辨率可达0.1℃,甚至达到0.01℃也不是不可能,线性度0.2%,测温范围-100~+300℃,是性价比极高的一种测温元件。 其中在半导体材料中硅材料应用最广,所以一般都用硅材料来集成电路,因为硅是元素半导体。电活性杂质磷和硼在合格半导体和多晶硅中应分别低于

常用的半导体材料有哪些

常用的半导体材料有哪些? 晶圆 初入半导体行业为了尽快入门,我们必须对这个行业的主要物料做一个详细的了解,因为制造业的结构框架是人机料法环测。物料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特别是对于半导体这类被人家卡脖子的行业更要牢记于心,尽快摆脱西方的围堵,但是基础材料这块需要长时间的积累,短期我们很难扭转当下这种憋屈的局面。 在半导体产业中,材料和设备是基石,是推动集成电路技术创新的引擎。半导体材料在产业链中处于上游环节,和半导体设备一样,也是芯片制造的支撑性行业,所有的制造和封测工艺都会用到不同的半导体材料。 半导体材料一般均具有技术门槛高、客户认证周期长、供应链上下游联系紧密、行业集中度高、技术门槛高和产品更新换代快的特点,目前高端产品市场份额多为海外企业垄断,国产化率较低,寡头垄断格局一定程度制约

了国内企业快速发展。华为事件的发生发展告诉我们半导体材料国产替代已经非常紧迫了。 半导体材料细分行业多,芯片制造工序中各单项工艺均配套相应材料。按应用环节划分,半导体材料主要可分为制造材料和封装材料。在晶圆制造材料中,硅片及硅基材料占比最高,约占31%,其次依次为光掩模板14%,电子气体14%,光刻胶及其配套试剂12%,CMP抛光材料7%,靶材3%,以及其他材料占13%。 在半导体封装材料中,封装基板占比最高,占40%。其次依次为引线框架15%、键合丝15%、包封材料13%、陶瓷基板11%、芯片粘合材料4%、以及其他封装材料2%。封装材料中的基板的作用是保护芯片、物理支撑、连接芯片与电路板、散热。陶瓷封装体用于绝缘打包。包封树脂粘接封装载体、同时起到绝缘、保护作用。芯片粘贴材料用于粘结芯片与电路板。封装方面相对难度要低一点,所以我们国家的半导体企业主要集中在封测这一后工艺领域。 半导体材料中前端材料市场增速远高于后端材料,前端材料的增长归功于各种前端技术的积极使用,如极紫外(EUV)曝光,原子层沉积(ALD)和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PECVD)等。

半导体制造工艺流程

半导体制造工艺流程 N型硅:掺入V族元素--磷P、砷As、锑Sb P型硅:掺入III族元素—镓Ga、硼B PN结: 半导体元件制造过程可分为 前段(FrontEnd)制程 晶圆处理制程(WaferFabrication;简称WaferFab)、 晶圆针测制程(WaferProbe); 後段(BackEnd) 构装(Packaging)、 测试制程(InitialTestandFinalTest) 一、晶圆处理制程 晶圆处理制程之主要工作为在矽晶圆上制作电路与电子元件(如电晶体、电容体、逻辑闸等),为上述各制程中所需技术最复杂且资金投入最多的过程,以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为例,其所需处理步骤可达数百道,而其所需加工机台先进且昂贵,动辄数千万一台,其所需制造环境为为一温度、湿度与含尘(Particle)均需控制的无尘室(Clean-Room),虽然详细的处理程序是随著产品种类与所使用的技术有关;不过其基本处理步骤通常是晶圆先经过适当的清洗(Cleaning)之後,接著进行氧化(Oxidation)及沈积,最後进行微影、蚀刻及离子植入等反覆步骤,以完成晶圆上电路的加工与制作。 二、晶圆针测制程 经过WaferFab之制程後,晶圆上即形成一格格的小格,我们称之为晶方或是晶粒(Die),在一般情形下,同一片晶圆上皆制作相同的晶片,但是也有可能在同一片晶圆上制作不同规格的产品;这些晶圆必须通过晶片允收测试,晶粒将会一一经过针测(Probe)仪器以测试其电气特性,而不合格的的晶粒将会被标上记号(InkDot),此程序即称之为晶圆针测制程(WaferProbe)。然後晶圆将依晶粒为单位分割成一粒粒独立的晶粒 三、IC构装制程 IC構裝製程(Packaging):利用塑膠或陶瓷包裝晶粒與配線以成積體電路目的:是為了製造出所生產的電路的保護層,避免電路受到機械性刮傷或是高溫破壞。 半导体制造工艺分类 半导体制造工艺分类 一双极型IC的基本制造工艺: A在元器件间要做电隔离区(PN结隔离、全介质隔离及PN结介质混合隔离)ECL(不掺金)(非饱和型)、TTL/DTL(饱和型)、STTL(饱和型)B在元器件间自然隔离 I2L(饱和型) 半导体制造工艺分类 二MOSIC的基本制造工艺: 根据栅工艺分类 A铝栅工艺 B硅栅工艺

半导体材料的分类及应用

半导体材料的分类及应用

————————————————————————————————作者: ————————————————————————————————日期: ?

半导体材料的分类及应用 能源、材料与信息被认为是当今正在兴起的新技术革命的三大支柱。材料方面, 电子材料的进展尤其引人注目。以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核心的电脑的问世极大地推动了现代科学技术各个方面的发展,一个又一个划时代意义的半导体生产新工艺、新材料和新仪器不断涌现, 并迅速变成生产力和生产工具,极大地推动了集成电路工业的高速发展。半导体数字集成电路、模拟集成电路、存储器、专用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无论是在集成度和稳定可靠性的提高方面, 还是在生产成本不断降低方面都上了一个又一个新台阶,有力地促进了人类在生物工程、航空航天、工业、农业、商业、科技、教育、卫生等领域的全面发展, 也大大地方便和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发展水平, 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技进步的主要标志之一, 然而半导体材料又是集成电路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石。“半体体材料”作为电子材料的代表,在生产实践的客观需求刺激下, 科技工作者已经发现了数以千计的具有半导体特性的材料, 并正在卓有成效在研究、开发和利用各种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 1 元素半导体 周期表中有12 种具有半导体性质的元素( 见下表) 。但其中S、P、As、Sb 和I 不稳定,易发挥; 灰Sn在室温下转变为白Sn, 已金属;B、C的熔点太高, 不易制成单晶; T e 十分稀缺。这样只剩下Se、Ge 和Si 可供实用。半导体技术的早期( 50 年代以前) 。

半导体材料(纯题目)

半导体材料 码字较快,题目有问题自行修改 一、绪论 1、如何区分半导体、金属和绝缘体 2、半导体材料的五大特征,每个特征的基本含义 负电阻温度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电阻值下降。 光电导效应:指由辐射引起被照射材料电导率改变的一种物理现象。 整流效应:某些硫化物的电导 3、半导体有哪些主要的分类方式 二、半导体材料基本特性 1、本征半导体、P型、N型半导体 2、PN结、阻挡层、空间电荷区、耗尽层 Pn结:通过扩散作用,将p型和n型半导体制作在一块半导体基片上,交界面产生的空间电荷区就是pn结空间电荷区:在pn结中,,由于电子的扩散运动和内电厂导致的漂移运动,使pn结中间部位产生的一个很薄的电荷区 3、价带、导带、禁带、允带、满带 4、多子、少子 5、直接跃迁与间接跃迁 直接跃迁:价带的电子跃迁到导带时,只要求能量的改变,而电子的准动量不变化间接跃迁:价带的电子跃迁到导带时,不仅要求电子能量改变,准动量也要变化 6、电导率、迁移率 7、霍尔效应 8、与光作用的形式 三、元素半导体 1、作为半导体,列举硅的两个主要应用领域 2、硅和锗(zhe)是直接带隙还是间接带隙 3、如何得到N型和P型的硅 4、根据结晶特点,硅可以分为哪几类 5、最常用的高纯化学提纯方法是什么,及其工艺流程 6、硅物理提纯的原理是什么。(其中涉及的各种概念,如结晶驱动力、分凝系数、固溶体、正常固溶) 7、多晶硅如何制备

8、单晶硅生长方法有哪些,其中最主流的方法是什么 9、与硅相比,锗主要有哪些特点 10、锗的应用 四、化合物半导体 1、Ⅲ-Ⅴ族化合物中,被研究最多的是什么 GaAs GaP 2、宽带隙半导体主要有哪几种化合物 ZnO Sic GaN AlN 3、砷化镓晶体结构、物理特性、优势及应用 闪锌矿结构,熔点1238度密度5.32g/cm3 ,工作效率和速度快具有更宽的温度特性具有良好的抗辐射能力, 应用:发光二极管无线通讯 4、ZnO,SiC,GaN单晶生长中各自难度是什么 ZnO熔点高,有强烈的极性析晶特性,高温易挥发。SiC没有熔点,在1800度升华为气态,C在Si熔体的溶解度非常小。GaN熔点高达2700度,但在1000度会分解用提拉法和熔盐法很难生长。 5、ZnO半导体最重要的特性是什么 能带隙和激子束缚能较大,带边发射在紫外区,非常适合作为白光LED的激发光源材料 6、ZnO的生长方法有哪些 助熔剂法水热法气相传输法坩埚下降法 7、SiC和GaN各自的特性,举例说明其应用 SiC禁带宽度大,高临界电厂,高热导率,高电子迁移速度,抗辐射,热稳性定好应用:高频率功率器件,大功率器件,高温器件GaN 高频特性,高温特性,电子漂移饱和速度高介电常数小,热导性好,耐酸耐碱难腐蚀应用:GaN基蓝光LED GaN基蓝光LD,紫外探测器 8、SiC和GaN各采用什么方法生长 SiC:PVT法GaN:氢化物气相外延法,高压溶液法,液相助熔剂法 五、太阳能电池制备工艺简介 1、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晶片收光后,pn结中N型半导体的空穴往P型移动,而P型中的电子往N型区移动,从而形成从N型区到P 型区的电流,从而形成电势差,形成了电流 2、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制备工艺流程 去除损伤层,表面绒面化,发射区扩散,边缘结刻蚀,PECVD沉积SiN,丝网印刷正背面电极浆料,共烧形成金属接触,电池片测试 3、画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结构示意图 4、为什么要进行表面绒化处理 绒面具有受光面积大,反射率低的特点,从而提高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5、减反膜的成分是什么,主要起什么作用 氮化硅,具有较高的折射率,能起到较好的减反射效果

半导体材料硅基本性质

半导体材料硅的基本性质 一.半导体材料 固体材料按其导电性能可分为三类:绝缘体、半导体及导体,它们典型的电阻率如下: 图1 典型绝缘体、半导体及导体的电导率范围 半导体又可以分为元素半导体和化合物半导体,它们的定义如下: 元素半导体:由一种材料形成的半导体物质,如硅和锗。 化合物半导体: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形成的物质。 1)二元化合物 GaAs —砷化镓 SiC —碳化硅 2)三元化合物 As —砷化镓铝 AlGa 11 AlIn As —砷化铟铝 11 半导体根据其是否掺杂又可以分为本征半导体和非本征半导体,它们的定义分别为:本征半导体:当半导体中无杂质掺入时,此种半导体称为本征半导体。 非本征半导体:当半导体被掺入杂质时,本征半导体就成为非本征半导体。 掺入本征半导体中的杂质,按释放载流子的类型分为施主与受主,它们的定义分别为:施主:当杂质掺入半导体中时,若能释放一个电子,这种杂质被称为施主。如磷、砷就是硅的施主。 受主:当杂质掺入半导体中时,若能接受一个电子,就会相应地产生一个空穴,这种杂

质称为受主。如硼、铝就是硅的受主。 图(a)带有施主(砷)的n型硅 (b)带有受主(硼)的型硅 掺入施主的半导体称为N型半导体,如掺磷的硅。 由于施主释放电子,因此在这样的半导体中电子为多数导电载流子(简称多子),而空穴为少数导电载流子(简称少子)。如图所示。 掺入受主的半导体称为P型半导体,如掺硼的硅。 由于受主接受电子,因此在这样的半导体中空穴为多数导电载流子(简称多子),而电子为少数导电载流子(简称少子)。如图所示。 二.硅的基本性质 硅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 硅是最重要的元素半导体,是电子工业的基础材料,其物理化学性质(300K)如表1所示。 性质符号单位硅(Si) 原子序数Z 14 原子量M 原子密度个/cm3 ×1022 晶体结构金刚石型 晶格常数 a ? 熔点Tm ℃1420 密度(固/液) ρg/ cm3 介电常数ε0 个/ cm3×1010本征载流子浓度n i 本征电阻率ρi Ω·cm ×105

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和工艺设计

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工艺 1.1 宽禁带半导体的概念和发展 宽禁带半导体(WBS)是自第一代元素半导体材料(Si)和第二代化合物半导体材料(GaAs、GaP、InP等)之后发展起来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这类材料主要包括SiC(碳化硅)、C-BN(立方氮化硼)、GaN(氮化镓、)AlN(氮化铝)、ZnSe(硒化锌)以及金刚石等。 第二代半导体GaAs与Si相比除了禁带宽度增大外,其电子迁移率与电子饱和速度分别是Si的6倍和2倍,因此其器件更适合高频工作。GaAs场效应管器件还具有噪声低、效率高和线性度好的特点但相比第三代半导体GaN和SiC,它的热导率和击穿电场都不高,因此它的功率特性方面的表现不足。为了满足无线通信、雷达等应用对高频率、宽禁带、高效率、大功率器件的需要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化合物半导体电子器件的研究重心开始转向宽禁带半导体。 我们一般把禁带宽度大于2eV的半导体称为宽禁带半导体。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具有宽带隙、高临界击穿电场、高热导率、高载流子饱和漂移速度等特点,在高温、高频、大功率、光电子及抗辐射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1.2 主要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 近年来,发展较好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主要是SiC和GaN,其中SiC的发展更早一些,碳化硅、氮化镓、硅以及砷化镓的一些参数如下图所示:

图1-1 半导体材料的重要参数 如上图所示,SiC和GaN的禁带宽度远大于Si和GaAs,相应的本征载流子浓度小于硅和砷化镓,宽禁带半导体的最高工作温度要高于第一、第二代半导体材料。击穿场强和饱和热导率也远大于硅和砷化镓。 2.1 SiC材料 纯碳化硅是无色透明的晶体。工业碳化硅因所含杂质的种类和含量不同,而呈浅黄、绿、蓝乃至黑色,透明度随其纯度不同而异。碳化硅晶体结构分为六方或菱面体的α-SiC和立方体的β-SiC(称立方碳化硅)。α-SiC由于其晶体结构中碳和硅原子的堆垛序列不同而构成许多不同变体,已发现70余种。β-SiC于2100℃以上时转变为α-SiC。 SiC是IV-IV族二元化合物半导体,也是周期表IV族元素中唯一的一种固态化合物。构成元素是Si和C,每种原子被四个异种原子所包围,形成四面体单元(图25a)。原子间通过定向的强四面体SP3键(图25b)结合在一起,并有一定程度的极化。SiC具有很强的离子共价键,离子性对键合的贡献约占12%,决定了

半导体材料有哪些

半导体材料有哪些 半导体材料有哪些 半导体材料很多,按化学成分可分为元素半导体和化合物半导体两大类。锗和硅是最常用的元素半导体;化合物半导体包括第Ⅲ和第Ⅴ族化合物(砷化镓、磷化镓等)、第Ⅱ和第Ⅵ族化合物(硫化镉、硫化锌等)、氧化物(锰、铬、铁、铜的氧化物),以及由Ⅲ-Ⅴ族化合物和Ⅱ-Ⅵ族化合物组成的固溶体(镓铝砷、镓砷磷等)。除上述晶态半导体外,还有非晶态的玻璃半导体、有机半导体等。 半导体的分类,按照其制造技术可以分为:集成电路器件,分立器件、光电半导体、逻辑IC、模拟IC、储存器等大类,一般来说这些还会被分成小类。此外还有以应用领域、设计方法等进行分类,虽然不常用,但还是按照IC、LSI、VLSI(超大LSI)及其规模进行分类的方法。此外,还有按照其所处理的信号,可以分成模拟、数字、模拟数字混成及功能进行分类的方法。 延伸 半导体材料是什么? 半导体材料(semiconductor material)是一类具有半导体性能(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电阻率约在1mΩ·cm~1GΩ·cm范围内)、可用来制作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的电子材料。 自然界的物质、材料按导电能力大小可分为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三大类。半导体的电阻率在1mΩ·cm~1GΩ·cm范围(上限按谢嘉奎《电子线路》取值,还有取其1/10或10倍的;因角标不可用,暂用当前描述)。在一般情况下,半导体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这与金属导体恰好相反。 凡具有上述两种特征的材料都可归入半导体材料的范围。反映半导体半导体材料内在基本性质的却是各种外界因素如光、热、磁、电等作用于半导体而引起的物理效应和现象,这些可统称为半导体材料的半导体性质。构成固态电子器件的基体材料绝大多数是半导体,正是这些半导体材料的各种半导体性质赋予各种不同类型半导体器件以不同的功能和特性。 半导体的基本化学特征在于原子间存在饱和的共价键。作为共价键特征的典型是在晶格结构上表现为四面体结构,所以典型的半导体材料具有金刚石或闪锌矿(ZnS)的结构。由于地球的矿藏多半是化合物,所以最早得到利用的半导体材料都是化合物,例如方铅矿

半导体材料

半导体材料应用前景调研报告 1.前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半导体材料的研究与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青睐,从小小的光伏电池与LED灯,到雷达与红外探测器,无论是我们日常的生活中,还是包含国际顶尖技术的设备中,都有着半导体材料的影子。在材料领域里,半导体材料作为科学家们重点研究的对象,在现代社会中不断散发着光和热,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2.半导体材料的应用 (1)半导体照明技术 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半导体固体发光器件,是利用固体半导体芯片作为发光材料,在半导体中通过载流子发生复合放出过剩的能量而引起光子发射,直接发出红、黄、蓝、绿、青、橙、紫、白色的光。半导体照明产品就是利用LED作为光源制造出来的照明器具。半导体照明具有高效、节能、环保、易维护等显著特点,是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已逐渐成为照明史上继白炽灯、荧光灯之后的又一场照明光源的革命。目前LED已广泛用于大屏幕显示、交通信号灯、手机背光源等,开始应用于城市夜景美化亮化、景观灯、地灯、手电筒、指示牌等,随着单个LED亮度和发光效率的提高,即将进入普通室内照明、台灯、笔记本电脑背光源、LCD显示器背光源等,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商机。 (2)光伏电池 太阳能电池是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以光电效应

工作的薄膜式太阳能电池为主流,而以光化学效应原理工作的太阳能电池则还处于萌芽阶段。太阳光照在半导体p-n结上,形成新的空穴--电子对。在p-n结电场的作用下,空穴由n区流向p区,电子由p区流向n区,接通电路后就形成电流。无枯竭危险;绝对干净(无污染,除蓄电池外);不受资源分布地域的限制;可在用电处就近发电;能源质量高;使用者从感情上容易接受;获取能源花费的时间短;供电系统工作可靠等优点。但是太阳能电池成本还很高:比许多绿色/再生能源高很多,无法以合理成本提供大量需求。未来可以期待科学家及工程师们不断的研究,再加上半导体产业技术的进步,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也逐渐增加,而且发电系统的单位成本也正逐年下降。因此,随着太阳能电池效率的增加、成本的降低以及环保意识的高涨,太阳能电池的成本可望大幅降低。也可以利用便宜的镜子将阳光反射至昂贵的高效能太阳能电池(需注意散热),可以发电降低成本。 (3)集成电路 材料构成的PN结的单向导电性质,可以用其作出具有一定大小的逻辑电路。集成电路是一种微型电子器件或部件。采用一定的工艺,把一个电路中所需的晶体管、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及布线互连一起,制作在一小块或几小块半导体晶片或介质基片上,然后封装在一个管壳内,成为具有所需电路功能的微型结构;其中所有元件在结构上已组成一个整体,使电子元件向着微小型化、低功耗、智能化和高可靠性方面迈进了一大步。它在电路中用字母“IC”表示。集成电路发明者为杰克·基尔比和罗伯特·诺伊思。 有体积小,重量轻,引出线和焊接点少,寿命长,可靠性高,性能好等优点,同时成本低,便于大规模生产。它不仅在工、民用电子设备如收录机、电视机、计算机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在军事、通讯、遥控等方面也得到广泛的应用。用集成电路来装配电子设备,其装配密度比晶体管可提高几十倍至几千倍,设备的稳定工作时间也可大大提高。

半导体工艺整理资料

第一章微电子工艺引论 1.硅片、芯片的概念硅片:制造电子器件的基本半导体材料硅的圆形单晶薄片芯片:由硅片生产的半导体产品 2.* 什么是微电子工业技术?微电子工业技术主要包括哪些技术?微电子工艺技术:在半导体材料芯片上采用微米级加工工艺制造微小型化电子元器件和微型化电路技术。包括超精细加工技术、薄膜生长和控制技术、高密度组装技术、过程检测和过程控制技术等 3.集成电路制造涉及的5 个大的制造阶段的内容集成电路制造阶段:硅片制备、芯片制造、芯片测试/ 拣选、装配与封装、终测 4. IC工艺前工序,IC工艺后工序,以及IC工艺辅助工序 IC工艺前工序:薄膜制备技术:主要包括外延、氧化、化学气相淀积、物理气相淀积(如溅射、蒸发)等 掺杂技术:主要包括扩散和离子注入等技术图形 转换技术:主要包括光刻、刻蚀等技术 IC工艺后工序:划片、封装、测试、老化、筛选 IC工艺辅助工序:超净厂房技术;超纯水、高纯气体制备技术;光刻掩膜版制备技术;材料准备技术 5.微芯片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提高芯片性能(速度、功耗)提高芯片可靠性(低失效)降低芯片成本(减小特征尺寸,增加硅片面积,制造规模) 6.什么是关键尺寸(CD)?芯片上的物理尺寸特征称为特征尺寸特别是硅片上的最小特征尺寸,也称为关键尺寸或CD 第二章半导体材料 1 .本征半导体和非本征半导体的区别是什么? 本征半导体:不含任何杂质的纯净半导体,其纯度在99.999999%(8~10个9) 2 .为何硅被选为最主要的半导体材料? 硅材料: 硅的丰裕度——制造成本低 熔点高(1412 0C)――更宽的工艺限度和工作温度范围 SiO2的天然生成 3. GaAs相对硅的优点和缺点各是什么?优点: a)比硅更高的电子迁移率,高频微波信号响应好一一无线和高速数字通信 b)抗辐射能力强――军事和空间应用 c)电阻率大――器件隔离容易实现 d)发光二极管和激光器 主要缺点 a)没有稳定的起钝化保护作用的自然氧化层 b)晶体缺陷比硅高几个数量级 c)成本高 第三章圆片的制备 1.两种基本的单晶硅生产方法 直拉法(CZ法)、区熔法 2.晶体缺陷根据维数可分为哪四种? a) 点缺陷—空位、自填隙等 b) 线缺陷—位错 c) 面缺陷—层错

新型半导体材料GaN简介

新型半导体材料GaN GaN的发展背景 GaN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是目前全球半导体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是研制微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的新型半导体材料,并与SIC、金刚石等半导体材料一起,被誉为是继第一代Ge、Si半导体材料、第二代GaAs、InP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之后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它具有宽的直接带隙、强的原子键、高的热导率、化学稳定性好(几乎不被任何酸腐蚀)等性质和强的抗辐照能力,在光电子、高温大功率器件和高频微波器件应用方面有着广阔的前景。 在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中,氮化镓由于受到缺乏合适的单晶衬底材料、位错密度大等问题的困扰,发展较为缓慢,但进入90年代后,随着材料生长和器件工艺水平的不断发展,GaN半导体及器件的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经成为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中耀眼的新星。 GaN的特性 具有宽的直接带隙、强的原子键、高的热导率、化学稳定性好(几乎不被任何酸腐蚀)等性质和强的抗辐照能力,在光电子、高温大功率器件和高频微波器件应用方面有着广阔的前景。 GaN是极稳定的化合物,又是坚硬的高熔点材料,熔点约为1700℃,GaN 具有高的电离度,在Ⅲ—Ⅴ族化合物中是最高的(0.5或0.43)。在大气压力下,GaN晶体一般是六方纤锌矿结构。它在一个元胞中有4个原子,原子体积大约为GaAs的一半。因为其硬度高,又是一种良好的涂层保护材料。在室温下,GaN 不溶于水、酸和碱,而在热的碱溶液中以非常缓慢的速度溶解。NaOH、H2SO4和H3PO4能较快地腐蚀质量差的GaN,可用于这些质量不高的GaN晶体的缺陷检测。GaN在HCL或H2气下,在高温下呈现不稳定特性,而在N2气下最为稳定。GaN的电学特性是影响器件的主要因素。未有意掺杂的GaN在各种情况下都呈n 型,最好的样品的电子浓度约为4×1016/cm3。一般情况下所制备的P型样品,都是高补偿的。 很多研究小组都从事过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其中中村报道了GaN最高迁移率数据在室温和液氮温度下分别为μn=600cm2/v·s和μn=1500cm2/v·s,相应的载流子浓度为n=4×1016/cm3和n=8×1015/cm3。未掺杂载流子浓度可控制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