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核心素养在高考题中的体现

地理核心素养在高考题中的体现
地理核心素养在高考题中的体现

地理核心素养分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四个核心素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括正确的人口观、自然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等。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研究的两大突出特点,由此形成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分析和理解地理过程、地理规律、人地关系系统的重要思想和方法。

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图5)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场,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该农场一期种植1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图5

(1)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8分)(2)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4分)(3)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4分)

(4)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6分)

【参考答案】

(1)剑麻纤维生产: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用于种植剑麻的土地较少,产量低;我国热带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季节差异大,种植的剑麻质量较差。

剑麻纤维需求:我国船舶、汽车制造等规模大,对剑麻纤维需求量大。

(2)离沿海(首都、港口)较近,临铁路(便于剑麻纤维运输),临河流。

(3)在热带气候条件下,收割的剑麻极易腐烂、变质,影响纤维质量。

(4)增加就业,增加税收,促进基础(民生)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重视人地协调观导向——人地和谐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最核心的研究主题和基本的思维视角。该题以剑麻为载体,以区域发展为主线进行设问,层层探究,意在引导考生认识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形成协调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学会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渗透爱国情怀和国际主义观念。本题前两个小题仅仅围绕“剑麻生活习性”“剑麻运输”这条主线,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人地协调观在生产生活中的体现。(在中国剑麻产量不足,去更适合剑麻生长的塔桑尼亚寻找种植基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念。)

●考察综合思维习惯——因果逻辑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2016》指出“基于青少年自身的经验,帮助他们提出问题,发展他们

的智力技能,并对那些影响其生活的议题做出回应”,这也恰是对综合思维的一种考察。第(1)题重点考察考生的地理因果逻辑思维过程与探究能力,以及分析(根据剑麻的生活习性,结合中国的自然环境因素,推导出中国剑麻产量少的原因)和综合(根据剑麻生活习性和剑麻的用途,结合中国的社会经济因素,归纳中国剑麻产需矛盾)能力。

●突出区域认知的能力——时空尺度

第(3)小题精细设问,表面是在设问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实际是考察区域认知能力,学生能够读图推断出基洛萨附近是热带气候,再结合剑麻的生活习性得出本题答案,突出了对时(新鲜剑麻保质期短)、空(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高)尺度和生活常识(新鲜作物易腐烂变质)的灵活理解和运用。

●渗透地理实践力的考察——生活感知

第(2)小题通过获取图文信息(图中图例显示首都、港口、铁路、河流等信息),结合工业区位(市场、交通)相关知识,再联系生活中的常识,即可以得出答案。

第36题素材来源于现实生活,考生并不陌生。人地关系主线清晰,有利于引导考生从地理的视角关注时代和生活。层次递进的问题构成了“自然——人文——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链。考生解答问题需要运用区域认知方法,在把握区域空间尺度的基础上,分析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体现了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渗透了人地协调观,有利于国家培养合格公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