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集团资本运营

海尔集团资本运营
海尔集团资本运营

摘要

以兼并、收购、参股、控股、重组、无形资产资本运作等为内容的企业资本运营,近年来在我国如火如荼,因为它是我国目前经济体制下盘活国有资产存量、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现实有效途径,因而将对我国经济生活产生深刻影响,并且成为我国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人们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本文以海尔集团资本运营为例,探讨其成功的原因,首先阐述了海尔集团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地位;接着是海尔集团从建立之初到现在的资本运营状况,然后是海尔实施的资本运营和其主要的资本运营模式,最后写海尔成功的资本运营模式带给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海尔集团,资本运营,运营模式,思考与启示

Abstract

To mergers, acquisitions, equity participation, holding, restructuring, capital operation and other intangible assets for the content of the venture capital operation is in full swing in recent years in China. In the way of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it revitalizes the state-owned assets, adjusts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realizes fundamental change of the economic growth under China's current economic system and it will also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our economic life, and become, 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of domestic citizens. In this paper, Haier Group Capital Management, for example, explore the reasons for its success.First elaborated the Haier Group's rapid development and market position; then the Haier Group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establishment to the present operational status of the capital, the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apital Haier major capital operations and their operating mode, the last write operation mode of the capital Haier Inspiration.

【Key words】: Haier group ,Capital operation ,Operating mode,Think and enlight

I

目录

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

2 文献综述 (1)

3 海尔集团的简介 (2)

3.1 海尔奇迹 (2)

3.2 市场地位 (3)

4 海尔集团资本运营状况 (3)

4.1 资本运营的定义 (4)

4.2 资本运营的三阶段 (4)

4.2.1 资本运营的第一个阶段(1988-1990年) (4)

4.2.2 资本运营的第二个阶段(1991-1994年) (5)

4.2.3 资本运营的第三阶段(1995年至今) (5)

5 海尔实施资本运营 (6)

5.1 海尔获中行全球授信额度 (6)

5.2 海尔一只脚踏进国际资本市场 (6)

5.3 资本运营里程上的新模式 (7)

5.4 跨国资本运营,挤占国际市场 (7)

6 海尔集团的主要资本运营的模式 (7)

6.1 股权融资模式 (8)

6.2 “吃休克鱼”的兼并收购策略 (8)

6.2.1 整体兼并 (8)

6.2.2 控股兼并 (8)

6.2.3 杠杆兼并 (9)

6.2.4 特许权运营 (9)

6.2.5 无形资产运营 (9)

6.3 曲线MBO (10)

6.4 产融资本结合模式 (10)

7 海尔资本运营结果的成功启示 (10)

7.1 正确运用资本市场 (11)

7.2 成功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 (11)

7.3 寻找和发现低估的资产并实施并购 (11)

7.4 进行组织机构的再造和创新 (11)

II

7.5 合理的利用政策法规 (12)

8 结束语 (12)

参考文献 (13)

谢辞 (14)

III

海尔集团资本运营探析

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资本运营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新的经济范畴。20世纪90年代以来,资本运营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企业为什么要进行资本运营?我认为首先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管理水平的需要;其次是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提高产业的集中度与整体竞争力的需要;最后资本是企业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为解决现有问题,迎来新发展、新突破的需要,同时,也是企业实现规模扩张参与国际竞争以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使企业实现从商品经营向资本运营飞跃的管理进步的需要。资本运营中最难操作的是资产重组,而恰在这个领域,海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用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使无论是政府行为还是企业行为兼并的18个企业,100%整合成为当地的优质企业,生产出了优质和名牌产品。在全世界购并活动的成功率只有大约20%-40%的情况下,海尔创下兼并史上的奇迹,实现了资金利用成本最小化和资本运营效果最佳化,并表现了成熟的运作技巧,使集团规模、效益都得到迅速扩大。这种把无形资产化为有形资产增值的经验与规律对转型时期的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大集团公司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 文献综述

刘增禄在经济研究期刊2007年02发表的《海尔集团资本运营的经验和启示》中写到对于生产性企业而言,资本运营只不过是服务于其生产经营的一种手段,或者说是在企业内部形成的以资本效率和效益为核心的新机制条件下,实现其资本有效增值的一种经营方式。海尔集团在近几年的资本运营管理中十分注意选择资本扩张的时机和方式,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法,也收到了比较明显的运营效果。陈丽娟在石油企业管理期刊2008年08期发表的《海尔吃“休克鱼”的启示》中认为海尔吃“休克鱼”战略兼并扩张、资产重组是海尔高速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海尔的扩张不是盲目的,海尔的兼并策略是只吃能够产生效益的“休克鱼”。有些原本业绩不错的公司兼并重组后却背上了包袱,甚至自身也被拖累,而海尔吃“休克鱼”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风险。程玮东在铁道物资科学管理2009年01期发表的《海尔集团并购的启示》中认为海尔集团资本并购的成功主要是导入海尔的管理模式、输入海尔的企业文化以及品牌等无形资产就能重新盘活原有资产

1

实现扭亏为盈。海尔集团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成就与其成功的的资本运营是分不开的,各位学者对海尔集团资本运营之所以成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没有对海尔集团资本运营的成功没有系统的阐述,为此,本文从海尔成功的资本运营出发,系统的阐述了其成功的启示。

3海尔集团的简介

3.1海尔奇迹

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1984年创立于中国青岛,现任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是海尔的主要创始人。2009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实现1243亿元(182亿美元),品牌价值812亿元,自2002年以来连续8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集团总部在中国青岛。海尔集团2010年实现全球营业额13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其中海尔品牌出口和海外销售额55亿美元,占总营业额的26%,全年实现利润62亿元人民币。2007年,海尔在中国家电市场的整体份额达到25%以上,依然保持份额第一;尤其在高端产品领域,海尔市场份额高达30%以上,其中,海尔在白色家电市场上仍然遥遥领先。海尔是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最多的家电企业。2008 年,海尔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进入第三年;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突飞猛进,海尔开始了信息化流程再造。海尔通过从目标到目标、从用户到用户的端到端的流程,打造卓越运营的商业模式。海尔的信息化革命,意味着“新顾客时代”的开始。海尔通过流程机制的建立和卓越商业模式的打造,创造和满足全球用户需求。海尔已经启动“创造资源、美誉全球”的企业精神和“人单合一、速决速胜”的工作作风,通过无边界的团队整合全球化的资源,创出中国人自己的世界名牌!

3.2市场地位

2010年12月中旬,世界权威市场调查机构欧睿国际(Euromonitor)发布最新的全球家用电器市场调查结果显示:海尔品牌在大型白色家用电器市场占有率为6.9%,再次蝉联全球第一,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其中,海尔在冰箱、洗衣机、酒柜三个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排名中继续蝉联全球第一。至此,海尔同时拥有“全球大型白色家电第一品牌、全球冰箱第一品牌、全球冰箱第一制造商、全球洗衣机第一品牌、全球酒柜第一品牌与第一制造商”共六项殊荣。此外,睿富全球排行榜与北京名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共同研究并发布了一项调查结果,海尔集团公司以855亿人民币身价连续9年位居“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排行

2

榜”首位。在创新实践中,海尔探索实施的“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OEC”(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r)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及“人单合一”发展模式引起

国际管理界高度关注。目前,已有美国哈佛大学、南加州大学、瑞士IMD国际管理学院、法国的欧洲管理学院、日本神户大学等商学院专门对此进行案例研究。海尔的30余个管理案例被世界12所大学写入案例库,其中,“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管理案例被纳入哈佛大学商学院案例库,海尔“市场链”管理被纳入欧盟案例库。

4 海尔集团资本运营状况

4.1资本运营的定义

资本运营的内涵是指以资本增值最大化为根本目的,以价值管理为特征,通过企业全部资本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动态调整,对企业的全部资本进行综合有效运营的一种经营方式。这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内涵丰富,囊括了以资本增值最大化为目的的企业经营活动,自然包括了商品生产经营。而目前通常采用的是狭义的概念,主要指可以独立于生产经营而存在的以价值化、证券化了的资本或可以按价值化、证券化操作的物化资本为基础,通过流动、裂变、组合、优化配置等来提高运营效率和效益的经济行为和经营活动。企业资本运营,就是把企业所拥有的有形无形的存量资产转变为可以增值的活化资本,通过流动、裂变组合、优化配置等各种方式进行有效运营,以实现最大程度的增值。企业资本运营的方式主要有资产重组、股份制改造、兼并收购与破产、公司改制与组建企业集团等。目前,有关人士已把国有企业的资本运营称之为继由产品生产转向商品生产,由单一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的“两次跳跃”之后的“第三次跳跃”。就企业运作而言,如果把生产经营型战略称为“内部管理型战略”,那么,资本运营则是企业的“外部交易型战略”。

4.2资本运营的三阶段

成功的资本运营模式也是其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成功地利用资本市场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外,公司在企业兼并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功。在这方面,海尔提出了“吃休克鱼”的思路。所谓休克鱼是指硬件条件很好,管理却滞后的企业,由于经营不善落到了市场的后面,一旦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把握住市场就能重新站起来。在国内现行体制下,活鱼不让吃,吃死鱼会闹肚子,因此只有吃休克鱼,而海尔擅长的就是管理,还有手中的王牌价值77.36亿元的海尔品牌,这样就找到了海尔与“休克鱼”的结合点。在资本运营的实践中海尔集团坚持“吃休克鱼”的策略,十三年来共兼并了亏损总额5.5

3

亿元的十四家企业,盘活了14.2亿元资产。从青岛电冰箱总厂发展到现在,随着企业制度的完善,管理的深化,海尔集团在企业兼并及盘活资产方面,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4.2.1资本运营的第一个阶段(1988-1990年)

主要是投入资金,全盘改造。青岛电冰箱总厂通过与德国利勃海尔合资,引进了先进技术,生产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同时,狠抓产品质量,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到1985年6月,生产出我国第一台四星级是冰箱,1988年荣获中国冰箱史上第一枚金牌。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电冰箱总厂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都有所提高。在这各背景下,开始考虑由原来的单一产品经营向多种产品经营转变。1988年电冰箱总厂兼并了当时的青岛电镀厂,改造为微波电器厂,通过微波电器厂注入资金引进生产设备,经营管理和企业效益都有了大幅度提高。

4.2.2 资本运营的第二个阶段(1991-1994年)

主要是投入资金,输入管理,扩大规模,提高水平。在这期间,青岛电冰箱总厂无论是在器牌的知名度还是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经多年探索后首创的OEC管理获得了三位副总理的肯定,被国家经贸委向全国推广,各地企业纷纷竞相学习,一时传为佳话。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其规模还相当小,年产电冰箱共有30万台,而要在中国家电市场获得发展并逐步走上国际市场,必须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为了壮大实力,实现强强联合,电冰箱总厂1991年兼并了原青岛空调器厂和青岛冷柜厂,通过投入资金,狠抓企业管理和海尔文化,依托海尔的品牌和服务网络,经济效益得到了可喜的提高,92年到96年,冷柜、空调的产量分别提高了4倍和14倍。第二阶段兼并方式与第一阶段相比,除了投入资金外,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将海尔的企业文化与OEC管理体系移植到被兼并企业中,创造出一个具有活力的新机制,使企业迅速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4.3.3 资本运营的第三阶段(1995年至今)

此阶段的兼并方式主要是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以海尔名牌及OEC管理体系移值到被兼并企业中,转换机制,实现精神变物质。这一阶段的典型案例是海尔集团兼并原青岛红星电器公司,使一个因管理不善,缺乏凝聚力,资不抵债的企业三个月扭亏,第五个月赢利150万元,第二年一次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荣获中国洗衣机“十佳品牌”、消费者购物首选品牌、开箱合格率等8项第一;市场占有率到1996年底,在全国百家大商场的份额已上升到22%,1997年上半年又上升到28.31%,比第二名高出5个百分点。国际市场占有率更是遥遥领先于国内其他名牌,全自动洗衣机出口日本数量已占到全

4

国出口总量的95%,占日本进口总量的61%,在此基础上,1997年5月兼并后的洗衣机公司以品牌作为投资控股兼并了广东顺德洗衣机厂,组建了顺德海尔电器公司,并在两个

月之内恢复生产,创造出了让“可怕”的顺德人都连称可怕的海尔速度;由此可以看出,在现代化生产运营中,无形资产管理及企业的培养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通过企业兼并、重组使海尔的产品种类迅速提高,整体竞争力大大增强。

5海尔实施资本运营

5.1 海尔获中行全球授信额度

海尔集团获得中国银行3亿美元全球授信额度,这是中国银行给予我国首家也是唯一一家企业全球授信。海尔集团CEO张瑞敏认为,有了中国银行的全球授信,海尔融资的审批手续将大大简化,3亿美元以外的境内外投资项目将得到更加快速及时的服务;另外,中国银行在全球各地的分支机构和代理机构将给海尔集团在全球各地的本土化融资提供便利,进一步加快海尔“三融一创”的国际化进程。张瑞敏说,目前海尔集团有两个三分之一在国外,虽然增长势头非常迅猛,但还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中国银行为海尔设计开发的“绿色通道”,将会满足海尔集团在国际化发展的个性化需求,使海尔享受到更及时、更方便、更快捷的服务。

5.2海尔一只脚踏进国际资本市场

香港上市公司中建电讯与海尔集团以高达14.47亿港元代价,把两家合营公司注入中建数码媒体,由此海尔最终可能成为中建数码的大股东;海尔集团建议,将公司易名为海尔中建集团,显示集团核心业务的转变。海尔集团在内地A股市场上市,海尔通过这次将合资公司注入中建数码,达到进入海外上市市场的目的。海尔把一只脚伸进了香港股市,此前传言已久的海尔手机借壳上市已完全达成意向,重组正在进行中,本次借壳上市的方式是香港上市公司中建数码媒体向其母公司中建电讯以及合作伙伴海尔集团购入移动电话制造及分销业务,并购完成后将更名为海尔中建集团有限公司。整个交易完成需14亿多港币,海尔手机负责人士透露,到国际资本市场上市是海尔手机面向全球市场的重要举措。之所以选择手机来上市,是因为2001年以来国外手机品牌纷纷退出后,手机市场面临着快速成长的巨大空间,需要以大手笔来切入。

5.3 资本运营里程上的新模式

海尔集团资本运营的模式就是“吃休克鱼”,兼并一个企业时主要考虑兼并之后能否带来效益,而不以该企业的财务报表为依据,为了休克鱼的复苏,有时需要付出资金,但

5

如果可以很快在一个领域里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这样就值得做。兼并红星电器公司时,它亏损了近2亿元,但比起重新建厂还是很划算,而且红星的设备、销售网络还比较完善这样只要把经营管理抓好,整个企业很快就能上去。当时,海尔派去的第一个部门,不是财务,不是科研,而是海尔企业文化中心。他们深入红星员工,耐心讲述“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海尔精神,讲述OEC管理的深刻内涵,这就是海尔企业文化,其精髓就是“先造人才,再造名牌”,“造物先造人”,正是用这种独特的企业文化无形资产来盘活有形资产,海尔由此创造了中国大企业集团资本运营里程上的新思路,新模式。海尔集团在十年多的时间里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在资本市场及企业兼并重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

5.4跨国资本运营,挤占国际市场

海尔的跨国资本运营是其跨国经营战略的组成部分。国际的资本运营是以资本、技术的输出为特点的。海尔的目标,是要使海尔海外建厂、海外销售占其生产和销售总额的1/3。在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设厂、抢夺中国国内家电市场这块大蛋糕时,海尔在国际市场以自己的品牌去另做蛋糕,为中国的民族工业走出国门树立了良好的开端。海尔的海外资本经营方式是在当地投资设厂,实现资源、生产、销售当地化,根据当地市场需求,研制开发适合当地的产品,投放当地市场。海尔把世界市场划分为10大经济区域,拟议设厂地区为依托,逐渐夺得该经济区域的市场主动权。目前,海尔已在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南斯拉夫等国建厂,要达到市场国际化,必须要达到科研开发、质量品牌、科学管理的国际化。海尔在海外,不仅生产名牌产品、输出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正在尝试把自己的无形资产即企业文化输出到当地企业,与投资所在国的文化相融合,以实现扩大市场和发展名牌的目的。现在,海尔在国际上大范围注册商标也是成熟地利用无形资产进行资本运营的表现,是资本扩张的重要形式,海尔为在世界市场上的长远发展做了大量的投资和有效的战略布局。

6 海尔集团的主要资本运营的模式

海尔集团的主要资本运营模式有四个:股权融资模式;“吃休克鱼”的兼并收购策略;曲线MBO;产融资本结合模式。

6.1股权融资模式

融资运营是企业资本经营的重要手段之一。现代企业的融资方式包括内源融资、外部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等。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出发,出于节省成本和降低风险的考虑,

6

企业进行融资应按照如下顺序进行选择:首选内源融资,银行借款次之,发行债券再次,最后考虑外部股权融资。海尔集团抓住1993年国家发展资本市场这个机遇,公司上市

93年11月份海尔冰箱股票上市,募集资金3.69亿元,96年通过配股又募集资金1.43亿元,这些资金先后用于扩大冰箱产量及相关项目上,得到了最有效的运用。面对股票上市后的新压力,海尔通过改制,使企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公司利润持续上升,从根本上保证了股民的权益。通过股票上市从而转变企业的机制,形成股民、员工、用户互动的价值链,这是其在资本市场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6.2“吃休克鱼”的兼并收购策略

除了成功地利用资本市场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外,资本运营的实践中,海尔集团坚持“吃休克鱼”的策略,所谓休克鱼是指硬件条件很好,管理却滞后的企业,由于经营不善落到了市场的后面,一旦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把握住市场就能重新站起来。海尔通过采取下列并购措施,成为以无形资产——海尔品牌、海尔文化、海尔管理盘活有形资产的经典,使其找到了海尔与“休克鱼”的结合点。

6.2.1整体兼并

企业兼并行为是指一家企业以资金、证券或其他形式购买取得其他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或股权,以取得对该企业的控制权的一种经济行为。企业兼并主要有四种形式:第一,承担债务式,即在资产与债务等价的情况下,兼并方以承担被兼并方债务为条件接收其资产;第二,购买式,即兼并方出资购买被兼并方企业的资产;第三,吸收股份式,即被兼并企业的所有者将被兼并企业的净资产作为股金投入兼并方,成为兼并方企业的一个股东;第四,控股式,即一个企业通过购买其他企业的股权,达到控制该企业控股的目的。青岛空调厂原是一集体企业,由于内部经营管理不善,经济效益逐年下滑,造成产品大量积压,生产能力不足,资产得不到充分利用,在这种情况下,由青岛市政府出面,海尔集团对青岛空调厂进行了整体式兼并。海尔集团兼并空调器厂后对其进行了规范化的股份制改造,将海尔的管理理念植入空调器厂,使改造后成立的海尔空调器厂的产值、产量连年大幅度增长;到1996年底,产量已达48万台,销售收入8.2亿元。

6.2.2控股兼并

控股兼并通过收购股权等方式拥有被控股企业的控股权,从而达到控制对方的目的。武汉蓝波希岛公司是一家生产冷柜的国有企业,该公司的生产线也是从德国的利渤海尔公司引进的,但由于企业对政府的依赖性太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不够,致使企业的竞争力

7

日趋下降,最终企业被迫停产.海尔集团从扩大自己的经营规模考虑,通过与武汉市政府协商,投入2200万元,收购了武汉蓝波希岛公司60%的股权,实现了对蓝波公司的控股并。

6.2.3杠杆兼并

杠杆兼并是指企业在银行贷款或金融市场借贷的支持下进行的兼并收购活动。海尔集团于1997年以2928万元作为向顺德海尔电器股份限公司借款,在产品生产出来以后,分3年3次等额用海尔股份所分得的利润进行偿还的方式,控制了广东爱德电器公司下属洗衣机厂的60%的股权,该洗衣机厂在海尔集团兼并时已停产半年,海尔集团通过自己的高效管理,在顺德海尔成立10多天后,便使洗衣机总装线全部恢复运转,1个月后,洗衣机就开始正式产出产品,以海尔命名的新一代电脑控制自动洗衣机从这里走向市场,这样,海尔集团一分钱也没花,通过向被兼并方企业借入资本,实现控股,既扩大了洗衣机的生产规模,又扩大了市场占有率。

6.2.4特许权运营

莱阳电熨斗厂是一家以生产电熨斗为主的电器厂,因管理不善,经营陷入困境,提出要与海尔集团合作。海尔集团充分运用自己的品牌优势,在1997年7月的兼并合同中,除了规定海尔以技术、模具、型号等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作价1100万元控股55%外,还特别规定新成立的莱阳海尔电器有限公司每年必须将销售收入总额的5%交给海尔集团作为使用海尔这一驰名商标的商标费用。这样,一方面海尔通过其大股东地位来管理企业,保证企业能够生产出高重量的产品,不至于影响海尔的市场信誉;另一方面通过特许权使用费合同条款还可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

6.2.5无形资产运营

这里的无形资产主要是指企业内部具有优秀的管理理念、独特的企业文化以及先进的管理体系。海尔集团在对外进行资本经营时就特别注重运用海尔的无形资本,海尔兼并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海尔集团兼并红星电器后,只派了3位带有深厚海尔文化“基因”的人员来输入海尔文化、海尔的管理理念和管理体系,就使红星电器公司的员工从思想上,观念上实现了根本性转变。同时,企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海尔兼并红星电器3个月后,便使新成立的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扭亏为盈。

6.3曲线MBO

AnagementBuy-outs,简称MBO,自上世纪70~80年代起流行于欧美国家,其主要动因是希望有效降低企业代理成本、优化公司治理结构。90年代初期,MBO在国外

8

极盛而衰。在英文中,Management是经营者,Administrator是管理层,所以管理层收购实际上是把ManagementBuy-outs变成了AdministratorBuy-outs。实际上经

营者并不等于管理层,只有在很小的企业中,个人才同时兼任经营者与管理者。企业达到一定的规模,经营者与管理层就有区别了。例如,私人公司中,有合伙人,他们既是产权的所有者,同时也是经营者,被他们雇佣的高级管理人员可以称为管理层。所以,ManagementBuy-outs真正意义是合伙人之间的转让和收购,不是管理层收购。三次变形曲线MBO:第一次变形1997年开始,海尔内部持股会浮出水面,2000年内内部持股会成立了海尔投资,通过海尔投资,拥有海尔零部件采购和商标所有权,这两项内部交易获利高达34个亿,海尔内部持股会以账面收益转变成资本用于再投资。第二次变形2001年,青岛海尔利用增发募集资金和部分自有资金共计20亿,向海尔投资溢价收购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公司74.45%的股份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20亿元一次性转让给海尔投资,海尔投资拥有了资本运作的“第一桶金”。从此,海尔集团以海尔投资的名义进行了一系列的资本扩张,如控股长江证券、设立海尔纽约人寿等,海尔投资旗下的公司总资产已超过650亿元。第三次变形2004年4月,海尔集团将其洗衣机业务以及持有的飞马通讯(青岛)有限公司35.5%的股权注入海尔中建,海尔集团成为上市公司持股超过50%的第一大股东,海尔集团成功借壳海尔中建实现海外上市。这极大地提高了海尔的融资能力,促进了其国际化进程。至此,海尔持股会成为海尔集团真正的主人,持股会曲线MBO取得成功。

6.4产融资本结合模式

当产业资本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由于对资本需求的不断扩大,就会开始不断向金融资本滲透;而金融资本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也必须要寻找产业资本支持,以此作为金融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于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就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2002年9月,海尔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海尔集团全面吹响了进军金融业的号角。同年12月,海尔集团与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之一美国纽约人寿保险公司携手,成立海尔纽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而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海尔已先后控股青岛商业银行、鞍山信托、长江证券。如此,海尔在金融领域已经涵盖了银行、保险、证券、信托、财务公司等业务。海尔投资金融业是真正地开始搭建一个跨国公司的框架,由于金融业本身良好的资金流动性,产融结合将为海尔的资金链加入润滑油,加速其资金融通,为海尔冲击世界500强提供强劲的资金动力。

9

7 海尔资本运营结果的成功启示

7.1 正确运用资本市场

海尔公司是1993年通过冰箱股票上市才进入到资本市场的,进入资本市场后,他们深深感到进入这一领域,其目的不应简单地为了筹集资金,而应通过改制使企业的资本利润率不断提高,从而保证公司整个资产的保值、增值、使股民的利益从根本上得到保证,这化为一种巨大的动力,鞭策着海尔人不断进取。

7.2成功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

在企业兼并重组方面,其成功之处在于有成功的企业文化和成熟的可扩大推广的海尔管理模式,海尔通过向被兼并企业注入海尔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从根本上改变员工的思想,把海尔企业精神“敬业报国、追求卓越”以及“迅速反应、马上行动”的工作作风灌输到每个员工心里,使整个企业的精神风貌有一个质的飞跃,使企业形成一种凝聚力,也就是说,海尔进行企业兼并重组,并不是把几个企业简单相加,而是通过向被兼并方输入海尔文化,转变观念,转换机制,实现精神变物质,从而提高“联合舰队”的整体战斗力。

7.3寻找和发现低估的资产并实施并购

善于寻找和发现被低估的资产,并大胆实施并购,这是海尔激活“休克鱼”的内核,正确选择兼并目标,使之符合自己的多样化战略,尽量避免“拉郎配”;激活“休克鱼”,是海尔在企业兼并目标选择上的一个创新。按照激活“休克鱼”理论,选择那些硬件不错,但软件不强的企业,即那些技术、设备、人才素质欠佳,只是因管理不善市场竞争中败阵的企业。

7.4进行组织机构的再造和创新

适应扩张战略的要求,进行组织结构的再造和创新,充分发挥被兼并企业的自身功能,达到1+1>2的效果,为了适应兼并战略的要求,张瑞敏提出了“联合舰队”的组织管理模式,即海尔集团的模式不应是一列火车,加挂的车厢越多,车头的负担越重;而应是一支联合舰队,每一舰都有自己很强的战斗力,又可联合作战,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海尔把“联合舰队”的模式成功的运用于兼并企业,这是海尔实施兼并战略的又一创新。

7.5 合理的利用政策法规

2005年4月,《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禁止了大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MBO行为,但上市公司曲线MBO,与集团公司整体改制和其他国有企业改制一样,是

10

国退民进、国有资本退出竞争性领域国家政策执行的一部分,能够有效解决国有企业政企不分、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企业内部权责不清互相扯皮等现实问题,同时可以根据市场要求而不是政府任命打造企业核心经营团队、促使管理层承担更多责任、真正提升企业整体竞争能力;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和社会职能的分离,杜绝大量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有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8结束语

海尔集团是一个具有多种所有制、多产业发展、多元化经营相结合的现代综合性跨国经营集团。经过多年的努力,海尔由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发展成为世界500强的跨国经营集团,它给政府、社会和企业界以深刻的理论思索并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实践经验。作为工业生产领域的特大型集团,海尔在转换机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以及资本运营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成绩,充分发挥了集团的优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效益和发展速度。

21世纪的竞争是国际竞争,企业发展的着眼点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心应向国际市场转移。中国没有这些大集团的发展,就没有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经济要与世界接轨是根本不可能的,中国的兴衰依赖于大企业集团的兴衰。所以,对海尔这样的大集团国家应不论所有制性质,加大支持其跨国经营的力度,在宏观调控政策方面应该给予政策倾斜,为它们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即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扫除政企不分和观念上的障碍,支持企业的发展战略,以增强中国民族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对海尔这样的企业集团,要加强资本支持力度,鼓励其扩大规模和集约化经营。在对国家试点企业集团的动态管理中,应吸纳海尔这样的集团参加,创造总结推广更多的经验。海尔是海,海富有不尽的宝藏,愿我们的国家和社会也能像大海一样蕴育更多的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企业和企业家,以屹立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11

参考文献

[1] 方明等著. 资本运营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郭元晞.资本运营.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3] 曹洪军等.资本运营新论.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4] 汪玲.资本市场.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5] 蔡昌.资本运营.西安交大出版社,2007-01.

[6] 牛克洪.高成长企业资本运营案例评析.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5-1.

[7] 莫童.国有资产管理与资本运营.上海交通大学,2004-08-01.

[8] 徐洪才.中国资本运营经典案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01-01.

[9] 孔杰.现代企业管理精要全书.南方出版社,2004-08-01.

[10] 余东华.海尔的资本运营型管理模式探秘.企业经济,2004-01.

[11] 赵三渊,曹杰.资本结构优化及资本运营初探.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07.

[12] 王学东.国有资本运营机制重构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13] 中外企业管理案例研究中心.2004-2005年度中国企业最佳案例:资本运营.中国长安

出版社,2005-03-01.

[14] 李松林.国有资本运营.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08-28.

[15] 维高.兼并:资本运营核心轮.中国物资出版,2004-01-01.

[16] 孙书杰.国有企业资本运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北方经贸期刊,2007-08.

12

谢辞

走的最快的总是时间,来不及感叹,大学生活已近尾声,四年多的努力与付出,随着本次论文的完成,将要划下完美的句号。

本论文在崔柳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业已完成,从课题选择到具体的写作过程,论文初稿与定稿无不凝聚着崔柳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我的毕业论文期间,崔柳老师为我提供了种种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一些富于创造性的建议,崔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使我深受感动,没有这样的帮助和关怀和熏陶,我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在此向崔柳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临近毕业之际,感谢宁夏大学,塑造了我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非常感谢经济管理学院及所有老师四年来对我的培养。我还要借此机会向在这四年中给予我诸多教诲和帮助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他们四年来的辛勤栽培.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各位任课老师认真负责,在他们的悉心帮助和支持下,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论文中得以体现,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同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还参考了有关的书籍和论文,在这里一并向有关的作者表示谢意。

13

14

15

16

17

海尔系整体上市资本运作历程

https://www.360docs.net/doc/8117109601.html, 海尔系整体上市资本运作历程 彭滔 一、海尔系概况 (一)整体状况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20年来的发展,已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产品从1984年的单一冰箱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4年,海尔全球营业额突破1000亿元。 1993年,海尔系旗下青岛海尔(600690.SH)上市,限于上市额度,海尔系仅仅将其家用电器业务,主要是电冰箱产品,投入上市公司。 近年来海尔系快速成长,资产、业务整体上市的要求日渐强烈,2001年开始,海尔系运作整体上市。 (二)青岛海尔的资本市场运作 年度融资方案再融资价格(元) 募集资金(万元) 2001 总计增发10000万股18.00 174819.74 1999 每10股配3.00 股11.60 56,655.62 1997 每10股配3.00 股 6.80 64,746.90 1996 每10股配3.00 股 3.80 19,421.80 1993 IPO发行5000万股7.38 36,900.00 资本市场再融资总计352,544.06

https://www.360docs.net/doc/8117109601.html, 青岛海尔累计融资35.25亿元,IPO后的11年间,共进行了四次再融资,再融资31.56亿元,基本上三年一次,平均再融资规模大于IPO。实业经营获得了资本运作的强有力支持,资本运作与实业水乳交融。 (三)青岛海尔财务简况 财务指标名称2004前三季 每股收益(元)0.238 每股净资产(元) 4.71 调整每股净资产(元) 4.7 净资产收益率(%) 5.05 资产负债率(%)15.87 总资产(亿元)72.21 总负债(亿元)11.42 净资产(亿元)60.79 青岛海尔的资产负债率较低,只有15.87%,青岛海尔历次资本市场再融资,保持了稳健的资本结构,成功地降低了资产负债率,使得上市公司拥有较高的负债能力;青岛海尔的净资产收益率5.05%,处于家电行业的中等水平。青岛海尔是海尔集团的一个代表,一叶知秋,可以认为海尔系资产较好,收益较好。 二、整体上市运作 由于海尔系资产庞大,国内资本市场运作规定繁琐、苛刻,海尔系萌发海外借壳上市的冲动。海尔系希望在香港资本市场先行收购一家公司,利用这家公司反向收购集团资产,实现整体上市。 美好的梦想,在实施过程中却不如人意,充分展示了资本市场的凶险,值得项目资本运作人员考虑,以免成为资本猎手的目标。

海尔集团管理模式

海尔集团的管理 管理思想演变的逻辑延伸 整个20世纪,企业经营管理指导思想经历了三个典型的阶段——生产观念、推销观念和市场营销观念。其中,从“生产观念”到“推销观念”是企业经营管理指导思想的量变,从“推销观念”到“市场营销观念”是企业经营管理指导思想的质变和飞跃。20世纪70年代至今,针对市场营销观念的缺陷,人们提出了许多新的经营管理指导思想,例如社会营销观念、生态营销观念、绿色营销观念等,但是都没有取得理论界和企业家的一致认可,其根本原因是它们没有解决市场营销观念的本质缺陷:单纯企业利益最大化。 战略营销观念继承和发扬了以往所有经营管理指导思想的优势,根据现代社会环境的要求,建立了自己独特的、适应21世纪需要的思维逻辑框架。它的最突出优势是改变了企业经营管理指导思想的出发点,即由原来“单纯企业利益最大化”转变为“企业与社会整体长期利益同时最大化”。这是对以“市场营销观念”为代表的传统企业经营管理指导思想的“扬弃”,是企业经营管理指导思想的又一次质变和飞跃,是企业经营管理指导思想演变的逻辑延伸。 每一种新观念及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无不与当时企业所处的客观社会经济环境紧密相联,甚至可以说这些观念及其理论就是当时企业所处的客观社会经济环境的产物。生产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的产生和发展是这样,战略营销观念产生和发展依

然是这样。可以断言,昨天处于主导地位的企业经营管理指导思想和理论必将也必须被新的经营管理指导思想和理论所取代。 海尔集团从一个亏损147万元涉临倒闭的小厂发展到今天成为中国家电行业名列前茅的国家特大型企业集团,其间除改革开放给企业创造的发展机遇,以及其创造了一整套缜密的经营管理方式之外,更重要的也许是海尔管理的特色。 一.高科技质量占据市场制高点 海尔的高质量有着丰富的内涵,它不是仅仅符合工厂或国家规定的标准即可,而是适应市场的需求,利用高科技创造高质量,有了技术上的高起点,才有质量的高起点。自1996年以来,海尔集团加大以科技为核心的技术创新工作的力度,明确技术创新三原则,即技术创新目标国际化、技术创新课题市场化和技术创新成果商品化。于是,海尔人的技术创新支撑起海尔集团13个门类、600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质量大厦,让产品站在了高新技术开发与应用的肩膀上。 二.以无形盘有形,专吃"休克鱼" 海尔盘活企业有三招:一是投入资金,全盘改造;二是投入资金,输入管理,扩大规模,提高水平;三是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以海尔名牌及海尔的OEC管理

【完整版】毕业论文: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分析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毕业设计论文 论文题目: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系部管理工程系 专业会计电算化 班级会计112 学生姓名李炳乾 学号110511226 指导教师宋雷 2014年5月3日 摘要:财务报表分析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为主要依据,采用科学的评价标准和适

用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加以综合的分析和比较,进而评价和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并以此为根据预测企业的未来财务状况和发展前景。本文主要运用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对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短期偿债能力分析、长期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和自身发展能力分析,并通过杜邦分析法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得出该公司2012年的财务状况总体良好,但存在细节问题。首先,偿债能力有所下降,存在财务风险;其次,成本费用所占比例较大,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再次,公司扩张速度过快,可能会导致资金链的断裂,后备资金不足;最后,应收账款所占资产总额比例较大,出现坏账准备的可能性较大。该论文根据这四个问题,给出了相关解决办法和建议。 关键词:青岛海尔财务报表能力分析 目录 1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0

2财务报表分析理论概述 0 2.1财务报表分析的概念 0 2.2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 (1) 2.3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 (1) 3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比率分析 (7) 3.1 偿债能力分析 (7) 3.1.1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7) 3.1.2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7) 3.1.3 利息偿付倍数 (8) 3.2 盈利能力分析 (8) 3.2.1与收入相关的盈利能力分析 (8) 3.2.2 与资产相关的盈利能力分析 (9) 3.2.3 与资本相关的盈利能力分析 (10) 3.3 营运能力分析 (10) 3.3.1 总资产周转率 (10) 3.3.2 固定资产周转率 (11) 3.3.3 应收账款周转率 (11) 3.3.4 存货周转率 (12) 3.4 企业自身发展能力分析 (12) 3.4.1 营业收入增长率 (12) 3.4.2 资本增值保值率 (13) 3.4.3 营业利润增长率 (13) 3.5 现金流量趋势分析 (13) 4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状况综合分析 (14) 4.1 权益资本收益率 (14) 4.2 权益乘数 (14) 4.3 资产净利率 (15) 4.4 杜邦分析体系 (15) 5 分析中发现海尔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7) 5.1海尔公司偿债能力薄弱,财务风险较大 (17) 5.2海尔公司成本费用浪费严重 (17) 5.3 公司财务扩张速度过快 (17) 6 针对青岛海尔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17) 6.1增强其偿债能力 (17) 6.2 控制其成本费用 (17) 6.3 注重其扩张速度 (18) 致谢: (19) 参考文献: (19)

(完整word版)海尔集团财务战略案例分析

黑龙江财经学院 《高级财务管理》 案例分析 班级会计学-8班 小组成员陈瑞琪.陈征.王艳辉小组成员董庆波.刘砾瞳 小组成员杨晓丽.李艳艳

海尔集团财务战略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海尔集团(Haier)是中国大陆最大、也是世界上10大综合家电厂商之一。创立於1984年,22年来持续稳定发展,产品从单一冰箱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在中国市场,海尔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四大主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高达33%,海外销售营收28亿美元 海尔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1984年~1990年,内向型发展阶段;1990年~1996年,出口阶段;1996年~1998年,海外投资阶段(在印尼等地投资);1999年以后,本土化阶段(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投资、设计、生产、销售)。 二、案例分析 1.社会因素 创业25年以来,在“真诚到永远”的理念指导下,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带领海尔集团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一贯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用真情回报社会,以海的品格年复一年地为社会默默地奉献:1993年开始海尔投资制作了212集的动画片《海尔兄弟》;1994年海尔开始投资参加希望工程,在莱西援建了第一所海尔希望小学,从来拉开了援建海尔希望小学的序幕以及各种活动。海尔集团先后被云南团省委、青岛团市委、希望办授予“希望工程贡献奖”和“社会的海尔”等奖项。同时,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也建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2.政治因素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腾飞发展,国家各级政府机构对于经济企业的发展机遇了许多较开放优惠的政策,改变了重农抑商的政策,促进了商业的发展,许多落后的商业思想观念逐渐被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的商业思想所取代,国有企业、集体及民办小厂也随之经历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有许多亏损严重濒临破产的厂子因此而起死回生,而海尔集团正是在这种机遇下发展壮大起来的。 3.经济因素 2008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803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7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2008年3月,海尔第二次入选英国《金融时报》评选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2008年6月,在《福布斯》

海尔集团的发展与资本运营-海尔集团资本运营案例

海尔集团的发展与资本运营|海尔集团资本运营 案例 海尔集团的发展与资本运营 一、海尔集团的发展过程海尔集团公司的前身青岛冰箱厂是于1984年在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的基础上成立的。在此之前,冰箱厂是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当时人们的质量意识还相当淡漠。1985年4月,冰箱厂当众砸毁了有严重质量问题的76台冰箱,极大地提高了工人们的质量意识,这样做的结果是1988年荣获国家质量奖,1990年获电冰箱行业唯一的国家质量管理奖。到1991年,连续五年被全国消费者评为"最受欢迎的轻工产品电冰箱类"第一名,这时的冰箱厂,无论是品牌的知名度还是在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上,都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1991年12月份,以青岛电冰箱厂为核心企业,以空调器厂、冷柜厂为紧密层企业,经过改制,组建了海尔集团公司。海尔集团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及国际化,使集团公司迅速成长为96年在全国500强中名列30位的大型企业集团,92年到96年五年间,海尔集团销售收入从8亿元飙升至61.6亿元,97年1-8月份销售收入达66亿元。目前海尔集团产品包括电冰箱、冷柜、空调器等13个门

类5000余个规模品种,并批量出口到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海尔商标在96年的无形资产价值达到77亿,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家电第一名牌。 二、资本运营的两种方式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史蒂格勒曾说过:纵观世界上著名的大企业、大公司、没有一家不同在某个时候以某种方式通过资本运颧发展起来的,也没有哪一家是单纯依靠企业自身利润的积累发展起来的。海尔集团发展如此迅猛,完全得益于有效的资本运营模式,抓住有利时机,实现了低成本的资本扩张,其中最显著的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股权融资,发行海尔冰箱股票,募集社会资金;二是以无形资产兼并有形资产,进行兼并重组,实现高效率的规模扩张。 1993年国家发展资本市场,海尔集团抓住这个机遇,积极筹备冰箱公司上市,93年11月份海尔冰箱股票上市,募集资金3.69亿元,96年通过配股又募集资金1.43亿元,这些资金先后用于扩大冰箱产量及相关项目上,得到了最有效的运用。股票的上市也使企业面临了新的压力,由过去仅面对用户、员工,转变为要面对股东、员工、用户。股东要求企业每年给他较高的利润回报,员工要求工作环境不断改善,工资待遇不断提高,这样一来,企业上市后面临的压力比上市前大的多,为使压力转化为动力,必须形成一个股民、员工、用户互动的价值链,从而保证资产质量的不断提高。上市三年多,海尔通过改制,使企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冰箱产量是由上市时93年的30多万

海尔集团的发展方向(已整理)

问题:如果你是张瑞敏,你认为海尔下一步应该重点发展什么产业? 海尔集团的发展过程 海尔集团公司的前身青岛冰箱厂是于1984年在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的基础上成立的。1991年12月份,以青岛电冰箱厂为核心企业,以空调器厂、冷柜厂为紧密层企业,经过改制,组建了海尔集团公司。1993年国家发展资本市场,海尔集团抓住这个机遇,积极筹备冰箱公司上市,93年11月份海尔冰箱股票上市,募集资金3.69亿元,96年通过配股又募集资金1.43亿元,这些资金先后用于扩大冰箱产量及相关项目上,得到了最有效的运用。 海尔集团发展如此迅猛,完全得益于有效的资本运营模式,抓住有利时机,实现了低成本的资本扩张,其中最显著的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股权融资,发行海尔冰箱股票,募

集社会资金;二是以无形资产兼并有形资产,进行兼并重组,实现高效率的规模扩张。 从青岛电冰箱总厂发展到现在,随着企业制度的完善,管理的深化,海尔集团在企业兼并及盘活资产方面,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1988-1990年)主要是投入资金,全盘改造。青岛电冰箱总厂通过与德国利勃海尔合资,引进了先进技术,生产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第二阶段(1991-1994年)主要是投入资金,输入管理,扩大规模,提高水平。电冰箱总厂1991年兼并了原青岛空调器厂和青岛冷柜厂,通过投入资金,狠抓企业管理和海尔文化,依托海尔的品牌和服务网络,经济效益得到了可喜的提高,92年到96年,冷柜、空调的产量分别提高了4倍14倍。 第三阶段(1995年至今),此阶段的兼并方式主要是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以海尔名牌及OEC管理体系移值到被兼并企业中,转换机制,实现精神变物质。这一阶段

海尔财务公司运作成功模式介绍

立足集团,创新发展 海尔财务公司 持续创新和变革是始终贯彻海尔的精神,二十多年来,海尔正是由于在文化、产品、营销、服务、和管理模式方面的创新,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海尔财务公司成立之初,海尔集团CEO张瑞敏先生提出“财务公司应成为集团的提速机,而不是提款机。”成立七年以来,财务公司始终立足于企业集团,通过创新的思路、创新的手段、创新的产品、创新的机制与流程支持企业集团全球化战略的实现。 海尔财务公司始终承接集团战略,以“提高资金效率、创新金融产品、创造协同效益”为使命,以“全球化资金集约管理中心、金融集成服务中心与产业协同利润中心”三个中心为战略定位,以“专业化集约化战略”、“综合化集团化战略”“全球化集成化战略”为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历经七年的发展,财务公司已初步完成了由单纯的资金集中管理服务商到以集约化金融服务、集团化金融管理、集成化金融支持三位一体的海尔特色金融服务综合供应商的蜕变,构筑了海尔品牌冲击世界500强的核心竞争力。 一、集约化金融服务——“司库型”集团资金管理模式的建立,成为成本最优、效率最佳的资金管控模式。 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集约化金融服务是金融机构业务发展的重要趋向;集约化经营管理是大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Cash pooling”的现金管理模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实施并应用。事实证明,财务公司是为企业集团的集约化管理提供集约化金融服务的必备组织形态,也是集团Cash Pooling 的最佳载体。海尔财务公司以资金的集约管理为核心,一方面积极构建集团本外币现金池,通过创新服务项目加大对集团资金的集中管理力度,如代扣代缴税款操作平台的建立、外汇资金集中管理项目的实施等;另一方面根据集团发展的需要集中统一配置和管理资金的流量、存量和增量,通过有偿调剂集团内部企业资金余缺,优化配置集团资金资源,激活了集团内部的闲置和沉淀资金,使集团外部融资规模降为0,使集团资金集中度达100%,为全国财务公司之首,真正践行了银监会对财务公司“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业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的定位。实践证明,管制成员企业在外部银行开户问题的关键不是依赖于集团行政命令或红头文件,而是源于财务公司自身的竞争力。为此我们探索并设计了财务公司的竞争力模型,包括一个目标、三项素质和六项能力,目标是为客户持续优化和创新的金融解决方案,三项素质是主动负责、热忱敬业、诚实可信,六项能力是追求卓越、客户为尊、目标导向、思形结合、团队协作、创新改善。其衡量标准为三大战略视角、四大战略层面、十四项发展主题、十八项管理目标、三十项经营指标体系。 在资金实现100%管控目标后,财务公司已转向根据行业市场分析,通过合理引导资金的流向、流速和流量,对改善集团的资金结构、资产结构和资本结构提供

案例分析:从海尔集团看风险管控

案例分析:从海尔集团看风险管控 https://www.360docs.net/doc/8117109601.html,2009-05-13 16:05:05 来源:CIO时代 【导读】:海尔之所以能在逆市中取得更上一层楼的佳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在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十多年中对风险管控的强化和创新。 海尔之所以能在逆市中取得更上一层楼的佳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在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十多年中对风险管控的强化和创新。 美国次贷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其影响还在不断扩散之中,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的中国同样面临着巨大挑战。 而在此背景之下,位于青岛的海尔冰箱生产车间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世界著名的消费市场研究机构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欧睿国际)最新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以单一品牌计,2008年海尔品牌在全球冰箱市场份额已达6.3%,超过惠而浦、LG和伊莱克斯等,跃居全球第一。 在弥漫着悲观情绪的市场上,2008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实现1220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海外营业额同比增长9.8%,利润同比增长20.6%,目前海尔集团已经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5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这样一组数据,无疑勾勒出了在全球危机(尤其是在国内制造业危机)的寒冬之下的一抹盎然春意。 海尔今天的这一切得益于其十分注重吸取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重视内控和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我们认为,所有风险的源头可以说是战略,确定战略的时候,就锁定了全部风险。企业里的风险可以通过一些手法进行有效规避:财务管理、预算管理、人事管理、有效授权、投资管理和风险监控,制定风险管理体系以量化各项企业风险,制定风险防范的办法,降低经营的风险。 以海尔的具体风险管理措施来看: 战略层风险管理 集团化、国际化:目前海尔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贸易公司与设计中心,全球有10多个工业园,这么大的规模如果不建内控体系,企业的风险将非常大。 风险随着企业集团化、多元化、国际化等新经营空间的拓展,而有了很多新的课题、新的表现,在拓展的同时,需要不断提升对风险的认识、理解和控制。风险在遇到集团管控问题后会立即变得更加复杂:首先,集团企业在取得协同、整合、规模优势等利益的同时,随着资产规模的扩大、涉足产业的增加、所属子公司地域分布趋于分散,企业所面临的各种投资、运营、管理风险必将显著放大,对集团管控能力特别是风险内控体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因集团化、多元化和国际化之后产生的多层次、多法人问题,风险也成为一个跨层次、多对象的体系。因此,随着企业规模的壮大,其触角的全球延伸,风险管理便自然成为企业经营的充分必要命题。 在国际化运作中,海尔的理念是“出口创牌”,战略分为三步“走出去”、“走进去”和“走上去”,“走出去”仅仅是把产品出口到海外:“走进去”则是应成为在当地被认可的产品,进入到当地连锁,在当地设计,为当地用户服务“走上去”则是成为当地的名牌。在国际扩张的路径上,海尔的手段主要是:整体兼并、投资控股、品牌运作和虚拟经营。海尔兼并扩张的一条基本原则就是“总体一定要大于局部之和”,必须兼并一个成功一个,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

海尔集团公司简介

公司简介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创业26年来,坚持创业和创新精神创世界名牌,已经从一家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拥有7万多名员工、2010年营业额1357亿元的全球化集团公司。 “海尔”已跃升为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并被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网站评为全球十大创新公司。 CEO简介 张瑞敏男汉族 1949年1月5日出生,山东省莱州市人,高级经济师。 1995年获中国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现任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1984年,张瑞敏由青岛市原家电公司副经理出任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他确立了“名牌战略”,带领员工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创造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中国到国际的发展奇迹。25年来,海尔集团已由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2008年全球营业额1190亿元的中国家电第一品牌,并在全世界获得越来越高的美誉度。2008年3月,海尔第二次入选英国《金融时报》评选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 一、名牌战略阶段(1984年—1991年) 特征:只干冰箱一个产品,探索并积累了企业管理的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出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 二、多元化战略阶段(1992年—1998年) 特征:从一个产品向多个产品发展(1984 年只有冰箱,1998 年时已有几十种产品),从白色家电进入黑色家电领域,以“吃休克鱼”的方式进行资本运营,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低的成本把规模做大,把企业做强。 三、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年—2005年) 特征:产品批量销往全球主要经济区域市场,有自己的海外经销商网络与售后服务网络,Haier 品牌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信誉度与美誉度 四、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2006年—) 特征: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运作全球范围的品牌,从2006年开始,海尔集团继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阶段之后,进入第四个发展战略创新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国际化战略和全球化品牌战略的区别是:国际化战略阶段是以中国为基地,向全世界辐射;全球化品牌战略则是在每一个国家的市场创造本土化的海尔品牌。海尔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要解决的问题是: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企业运营的竞争力。与分供方、客户、用户都实现双赢利润。从单一文化转变到多元文化,实现持续发展 01 有生于无——海尔的文化观 02 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海尔的人才观 03 先谋事,后谋利——海尔的战略观 04 企业如同斜坡上的球——海尔的日清日高OEC管理法 05 市场无处不在,人人都有市场——海尔的市场链 06 品牌是帆,用户为师——海尔的品牌营销 07 企业生存的土壤是用户——海尔的服务观 08 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国际化的海尔 09 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海尔的管理之道 10 真诚到永远——海尔的形象 海尔产品

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会计研究——以青岛海尔集团为例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7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者 学院、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文字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会计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会计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会计本科论文3000起,具体可以找扣扣八0 五九九零七4 9,下列所写题目均可写作。部分题目已经写好原创。 二、原创论文参考题目 1 浅析民营酒店预算控制 2 高校筹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 某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4 企业海外投资问题研究 5 上市公司IPO抑价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6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研究——以三鹿集团为例 7 论中小企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8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及其核算问题研究 9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研究 10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问题研究 11 企业并购财务整合研究 12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13 建材行业中小企业债务融资问题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14 融资决策对公司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15 关于开征遗产赠与税的探讨 16 xx物流公司内部控制研究 17 某公司筹资风险与对策研究 18 增值税改革后固定资产的税务处理及影响分析 19 基于作业的全面预算应用研究 20 某公司存货管理问题的研究 21 上市公司IPO抑价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22 战略成本管理在我国纺织行业中的应用研究 23 增值税的相关会计问题研究

24 基金公司盈利模式及其风险分析 25 企业现金流管理问题研究——以某集团为例 26 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27 基于时间价值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比较分析 28 作业成本管理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探讨 29 上市公司IPO抑价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30 上市公司IPO抑价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31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在损益确认方面的差异研究 32 某装饰公司现金流管理研究 33 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成本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34 企业亏损内因及治理对策——以xx化工有限公司为例 35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6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37 我国CPA审计失败成因及对策 38 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探析 39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40 人力资本股权化与公司创新 41 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探讨 42 上市公司IPO抑价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43 中小企业存货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44 我国上市公司分部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5 基于我国现状提出的政府环境审计对策建议 46 上市公司碳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47 上市公司IPO抑价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48 上市公司IPO抑价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49 YHD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50 基于EV A的企业价值评估研究——以xx为例 51 浅析增值税转型—实行消费型增值税是税制改革的必由之路 52 我国民营企业成长中的公司治理模式选择 53 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及审计对策

海尔集团有限公司

南京财经大学 2013—20014 学年第2 学期 固定收益证券课程论文(封面) 校区仙林专业年级金融11级 班级1105 学号1303110212 姓名李茜得分 目的:通过本课程论文,考察学生对债券发行的基本要求、基本材料和基本流程的了解,对债券定价、风险测度以及组合管理基本技术的掌握。 内容:选取一家上市公司,为其设计发行一支的公司债券并研究相关问题。 要求: 1、自由选取一家上市公司,不得雷同。 2、简要介绍公司基本概况和发展目标,详细分析公司的财务现状,论述发债的必要性。 3、为该债券编制招标发行说明书等发行材料。 4、下载6月中旬某日国债收益率曲线,据此构造利率期限结构并确定该债券的发行价格。 5、对债券的风险进行评估,计算债券的久期和凸度等。 6、结构清楚、内容翔实、语言通顺、计算正确。 7、完成论文后以此页为封面沿左侧装订。

海尔集团有限公司 一、海尔集团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一)企业简介 海尔集团于1984年创办,其总部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现时为全球白色家电制造商龙头之一。其产品销售予全球超过100个国家。二零零九年十月,在《财富》杂志发布的年度「中国最受尊敬企业」排行榜中,海尔位居榜首。 海尔电器集团有限公司(股份代号:01169)为青岛海尔集团旗下一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之附属公司。本公司及其附属公司目前主要从事研究、开发、生产及销售以「海尔」为品牌名称之洗衣机及热水器。本公司由2010年第二季开始发展渠道综合服务业务,通过日日顺与全国第三四级市场建立渠道分销网点,成为中国三四级市场领先渠道综合服务商。海尔电器于2011年11月30获纳入MSCI全球标准指数(MSCI中国指数),充分显示投资者对公司作为中国白色家电制造及渠道综合服务行业领先企业的认同。 本公司之控股股东青岛海尔有限公司(股份代号:600690.SH)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二)企业发展目标 1. 企业愿景和使命 海尔创业于1984年,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中。28年来,海尔始终以创造用户价值为目标,一路创业创新,历经名牌战略、多元化发展战略、国际化战略、全球化品牌战略四个发展阶段,2012年进入第五个发展阶段——网络化战略阶段,海尔目前已发展为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 海尔的愿景和使命是致力于成为行业主导,用户首选的第一竞争力的美好住居生活解决方案服务商。海尔通过建立人单合一双赢的自主经营体模式,对内,打造节点闭环的动态网状组织,对外,构筑开放的平台,成为全球白电行业领先者和规则制定者,全流程用户体验驱动的虚实网融合领先者,创造互联网时代的世界级品牌。 “海尔之道”即创新之道,其内涵是:打造产生一流人才的机制和平台,由此持续不断地为客户创造价值,进而形成人单合一的双赢

青岛海尔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 青岛海尔2012-2015年度财务报表分析 学院名称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导师姓名 2016 年 6 月 10 日

青岛海尔2012-2015年度财务报表分析 目录 一、青岛海尔外部环境分析 (1) (一)PEST分析 (1) (二)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2) 二、青岛海尔SWOT分析 (4) (一)SWOT分析基本原理 (4) (二)SWOT分析模型 (5) (三)海尔公司的SWOT分析 (5) 三、用价值链方法分析海尔竞争优势的来源。 (10) (一)辅助活动 (10) (二)基本活动 (12) 四、会计分析 (14) (一)资产负债表分析 (14) (二)、利润表分析 (18) (三)、现金流量表分析 (19) 五、基于财务能力的财务分析 (22) (一)盈利能力分析 (22) (二)营运能力分析 (26) (三)偿债能力分析 (29) (四)发展能力分析 (36)

一、青岛海尔外部环境分析 (一)PEST分析 PEST分析法是战略外部环境分析的基本工具,它通过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和技术的角度或四个方面的因素分析从总体上把握宏观环境,并评价这些因素对企业战略目标和战略制定的影响。 1、P即Politics(政治要素),是指对组织经营活动具有实际与潜在影响的政治力量和有关的法律、法规等因素。 ①“家电下乡”政策。“十一五”期间,为拉动内需,国家出台了“家电下乡” 的政策。为进一步发挥家电下乡的作用,国务院决定从2009年2月1日起,在原来14个省市的基础上,开始向全国推广。产品也由过去的“彩电、冰箱、手机、洗衣机”四个增加“摩托车、电脑、热水器、空调”至八个,且它们和彩电等产品同样享受国家13%的补贴。这期间,海尔企业积极开发新产品。改善企业结构,提高产品档次,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小家电产品普及率得到提高,家电工业实现了快速、稳步的增长,在全球家电业的地位持续提升。 ②国家家电产业政策。为了加强对家电品牌建设宏观指导、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形成合力,整体推进我国家电行业的品牌建设,工信部规定了《关于加快我国家用电器自主知名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为家电品牌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 ③为增强我国家电行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和促进家电行业的长远发展,国家实行了对家电产业的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如产品质量法、可再生能源法、清洁能源促进法以及出口方面的法律法规,不仅对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得家电行业的发展模式由开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而这对企业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促使企业革新淘汰一部分竞争对手,优化产业结构。 2、E即Economic(经济要素),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经济结构、产业布局、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经济走势等因素。 ①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的领先家电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布局全球,不断开拓国外市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海尔

青岛海尔财务战略案例分析报告

青岛海尔财务战略案例分析报告 会计0801 江远彬 1081350104

目录 1. 海尔简介 (3) 1.1 青岛海尔 (3) 1.2 海尔集团 (3) 1.3 海尔文化 (4) 2. 家电行业基本分析 (5) 2.1 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5) 2.1.1 政治环境 (5) 2.1.2 经济环境 (5) 2.1.3 技术因素 (5) 2.1.4 社会因素 (6) 2.2 产业环境分析(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6) 2.2.1 潜在进入者 (6) 2.2.2 替代品 (7) 2.2.3 供应商议价能力 (7) 2.2.4 买方议价能力 (8) 2.2.5 产业内竞争 (9) 2.3 家电行业品牌 (9) 3. 青岛海尔投资战略分析 (10) 3.1 投资规模分析 (10) 3.2 投资方向及结构分析 (11) 3.3 资产效率分析 (13) 3.4 投资战略评价 (15) 4. 青岛海尔筹资战略分析 (16) 4.1 筹资规模分析 (16) 4.2 筹资方式分析 (19) 4.3 资本结构分析 (20) 4.4 股利分配政策分析 (22) 4.5 筹资战略评价 (23) 5. 青岛海尔财务战略总体评价 (25)

1.海尔简介 1.1 青岛海尔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 年 4 月28 日,它是在对原青岛电冰箱总厂改组的基础上,以定向募集资金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于1993年10月12日向社会公开发行5000万股股票,成为国内最早一批通过上市谋求发展的企业之一,1993年11月19日,青岛海尔股份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募集资金3.69亿元,股票简称:青岛海尔,股票代码:600690。 作为海尔集团的核心企业之一,青岛海尔十多年来在冰箱、空调、冷柜等领域不懈努力,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公司已成为中国 A 股市场最大的家电类上市公司之一、国内冰箱、冷柜、空调市场的领军企业、国际知名家电企业。公司业务范围拓展至涵盖包括洗衣机、热水器在内的所有白电产品。截至2011 年5月,青岛海尔总市值已超过340 亿元。 图表1-1 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图(据2010年年报) 1.2 海尔集团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创业26年来,坚持创业和创新精神创世界名牌,已经从一家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拥有7万多名员工、2010年营业额1357亿元的全球化集团公司。"海尔"已跃升为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并被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网站评为全球十大创新公司。

海尔成本控制调查报告

海尔集团成本控制调查报告 一:什么是海尔企业文化? 要了解海尔的成本控制情况,首先就应该对它的企业文化有一个深刻的认识,那么海尔的企业文化到底怎么样呢? 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它是在海尔二十年发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特色的文化体系。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海尔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发展。员工的普遍认同、主动参与是海尔文化的最大特色。当前,海尔的目标是创中国的世界名牌,为民族争光。这个目标把海尔的发展与海尔员工个人的价值追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每一位海尔员工将在实现海尔世界名牌大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实现个人的价值与追求。 二:为什么要进行成本控制与管理?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迅速淘汰的社会,需要更加优秀的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优秀的企业离不开优秀的管理,而成本管理又是企业管理中的重中之重,企业只有做好了成本控制管理,才能不断地向前发展,才能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三:什么是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 四:成本管理的目的是什么? 充分动员和组织企业全体人员,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力求以最少生产耗费取得最大的生产成果。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海尔成本概略分布图:

从产品成本分布图,我们可以得知,材料成本是所有成本中比例最大的一块,而且主要分布在生产部门,那么材料采购的价格就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状况和盈利能力。期间费用在营销部,辅助管理部门以及物控部门所占比例也是比较高的,不过相对材料成本来说,就要小很多了。期间费用的合理规划就主要落在了这三个部门中来。 五:上面我们分析了海尔的成本分布形式,那么海尔是如何利用好财务管理做到优秀的成本控制的呢? A:海尔发展战略创新的四个阶段图示

海尔集团发展史

“海尔集团”的发展史

一、海尔集团初始成立 中国海尔创立于1984年,经过30年创业创新,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家电第一品牌。海尔秉承锐意进取的海尔文化,不拘泥于现有的家电行业的产品与服务形式,在工作中不断求新求变,积极拓展业务新领域,开辟现代生活解决方案的新思路、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引领现代生活方式的新潮流,以创新独到的方式全面优化生活和环境质量。 (一)、集团前身 海尔集团总部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其前身是隶属于青岛二轻局家电公司的青岛电冰箱总厂。1984年,该厂有员工820人,年生产电冰箱740台,销售收入348万元,固定资产500万元,年亏损额147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4200元,出口为零。 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前身是1955年组织起来的一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59年,随国民经济的改组和调整,过渡为合作工厂——青岛电机厂(后改名为东风电机厂),主要生产交直流电动机、电葫芦。在研制成功民用吹风机、小台风扇后跨入家电行业。1979年先后研制出单缸洗衣机和滚筒洗衣机。为此,在1980年3月经青岛市二轻局批准,青岛东风电机厂、青岛工具四厂合并成立青岛日用电器厂。1979-1983年,青岛日用电器厂共生产了“白鹤”牌洗衣机5.8万多台。1983年,产品因质量问题被淘汰。此时企业基本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传统、盲目、粗放式的生产和经营。 1983年10月,根据部、省、市的指示精神,青岛日用电器厂着手进行电冰箱生产技术方面的国内市场考察和生产的准备工作。1984年1月1日,经青岛市经委的批准,企业正式启用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名称。在对市场考察的基础之上,企业决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与德国利勃海尔工程有限公司签订了电冰箱制造技术合同。合同于1984年9月12日生效,青岛电冰箱总厂成为由轻工部批准的我国最后一批电冰箱定点生产企业。1984年企业面临的环境是,全国生产电冰箱的厂家已有近100家,国外产品蜂拥而入,各种牌号的电冰箱充斥市场,其中不乏有“部优”“省优”产品,竞争十分激烈。青岛电冰箱总厂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

战略成本管理海尔集团

战略成本管理:从战略角度来研究成本形成与控制的战略成本管理(Strategic Cost Management, SCM)思想,是上世纪80年代在英美等国管理会计学者的倡导下逐步形成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这一思想与相关方法的讨论日趋深入,日本和欧美的企业管理实践也证明了这是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有效方法。 (一)海尔集团基本情况 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海尔集团2010年实现全球营销业额13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其中海尔品牌出口和海外销售额55亿美元。2009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812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9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2010年,海尔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进入第五年。海尔将继续发扬“创造资源、美誉全球”的企业精神和“人单合一、速决速胜”的工作作风,深入推进信息化流程再造,以人单合一的自主经营体为支点,通过“虚实网结合的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商业模式创新,努力打造满足用户动态需求的体系,一如既往地为用户不断创新,创出中华民族自己的世界品牌。 (二)海尔集团日常成本管理状况 本文从四个角度探讨海尔集团成本管理状况。 1.海尔集团成本管理组织机构 (1)海尔集团组织结构概况 关注“海尔”的人都知道,为了应对网络经济和加入WTO带来的挑战,“海尔”从1998年就开始实施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在第一个五年中,“海尔”主要实现了组织结构的再造:变传统企业金字塔式的直线职能结构为扁平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市场链流程;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资金流的运动,加快了用户零距离、产品零库存和营运零资本的“三零”目标的实现。 (2)海尔组织结构分析 海尔集团理念的确立经历了两个阶段,即从传统的职能管理下的业务流程,发展到矩阵型结构的项目流程;然后从解决基于矩阵结构所构建的业务流程,在运作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发展到新流程的确立和业务流程的重组。 第一、“海尔”的组织结构是随着企业战略目标的转移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从实现“海尔”名牌战略的职能型结构,到实现“海尔”多元化战略的

海尔集团的营运资金管理体系word版本

海尔集团的营运资金管理体系 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营运资金(working capital),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用于日常运营周转的资金。从企业营运的外在形态上看,营运资金即为占用在全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这是广义上的营运资金概念,Eugene F. Brigham与Scott Besley对营运资金给出了如下的定义:是指流动资产,即公司对于短期资产的投资,如现金、可转让证券、存货以及应收账款;从企业财务策略和融资结构角度讲,营运资金则是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部分,这是狭义上的营运资金概念,也是财务上对营运资金的一般定义。营运资金管理的本质是对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管理,从静态角度看主要是加强对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存货和应付款项等流动资金项目的管理;从企业动态营运过程来看,则是对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存货收发存和货币资金收支等业务循环的动态管理与控制。 莱瑞.吉特曼和查尔斯.马克斯维尔曾经对美国一千家大型企业的财务经理们进行调查以了解他们是如何分配工作时间的,调查结果表明:他们在营运资金管理上所花费的时间几乎占到三分之一。可见,营运资金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理应在财务理论研究中占据显著位置。然而,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相对管理实践却相差甚远。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也给营运资金管

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实践面临着很多新课题,相应地反映在营运资金管理理论中,营运资金管理有很多新问题需要研究,比如:如何进行战略和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转型;如何重新构建业务流程(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BPR);如何改进整个供应链(Supply chain)上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流动;如何快速获得外部资源,推进电子商务(E-Business)以加快市场响应速度;如何改进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分销渠道管理(distribution channel management,DCM)和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RM);如何提升资金集约管理(treasury management)和国际营运资金管理(international 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等。这些问题构成了当前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热点,新的营运资金管理理论和实践创新正在不断形成。 海尔集团营运资金管理体系的构建与运行 1.海尔集团简介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创业27年来,坚持创业和创新精神创世界名牌,已经从一家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拥有8万多名员工、2011年营业额1509亿元的全球化集团公司。海尔集团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的领导下,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和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海尔已连续三年蝉联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并被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网站评为全球十大创新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