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古代中国通史明清时期复习提纲

第5讲古代中国通史明清时期复习提纲
第5讲古代中国通史明清时期复习提纲

专题一古代中国通史

——(先秦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宋元、明清)

第5讲明清时期

【预习要求】前25分钟结合教材记忆预习问题,课堂探究案上课时做。

【高频考点】专制主义的加强、重农抑商、海禁、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的发展、手工业、棉布的普及、李黄顾王的思想、小说、京剧、。

【课前预习案】(25分钟)

1、朱元璋废丞相的原因?明朝内阁的特点?

原因:相权挑战皇权;胡惟庸专权乱政。特点:非正式;顾问;不能决策。

2、清朝军机处的特点?作用?

必修一课本11页。

3、明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出现了雇佣;棉布成为主要衣料。

4、明清商业发展的特点?

必修二课本11页。

5、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的消极影响?

必修二11页。

6、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时间?标志?发展概况?

必修二11页。

8、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必修二11页。

9、明清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产生的影响?

原因:必修二11页。

10、为什么君主专制制度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根源?

赋税沉重,造成市场狭窄;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11、明清之际东西方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的对比,看近代前夜中国的落伍?

中国君主专制、小农经济主导、文化钳制、闭关锁国;西方开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工业文明、思想解放、殖民扩张。

12、明清时期的时代特点?明清进步思潮的背景?

特点:政治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专制主义空前加强;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理学占统治地位,出现了反封建的新思潮。

背景:君主专制加强;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文化专制。

13、李贽的思想?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的思想特点?

李贽:必修三11页。

特点:王唯物主义思想;黄抨击君主专制;顾提倡务实学风。

14、明清之际进步思潮有哪些?明清之际进步思潮没有成为社会主流的原因?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影响?

思潮:反对君主专制;工商皆本;经世致用。

原因:小农经济;封建专制统治;文化钳制。

影响:必修三11页。

15、明代书法的特点?明清绘画成就?

必修三22页。

16、京剧的形成过程?京剧常识?

形成:必修三22页。

常识:脸谱、虚拟动作、程式化的表演。

17、从汉武帝和唐代变革中央中枢机构分析专制君主加强皇权的方式?

用近臣组成决策机构,使宰相变成一个执行机构;增加宰相的人数,使之互相牵制。

【课堂探究案】(20分钟)

1、(17分)学习历史,不仅要广泛阅读,更要感悟智慧,融会贯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87年“并无大事可叙”。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

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

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荒诞奇迹”;

已经去世了5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

在这年去世的的名将戚继光。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

在内地已成功定居了4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他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据《万历十五年》编写

材料二玉米、番薯等“种出西土”,在不少地方开始种植。

——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等

(1)阅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形态,并分析造成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8分)

(2)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以日本、西欧(葡萄牙)为切入点,简要叙述明朝中后期中外关系的基本内容以及明朝政府的政策。(9分)

2、(13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抖 清朝前期,政治相对安定,耐早、耐寒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口迅速增长。据研究,康熙十八年(1679 午)全国人口已达1.6亿,经过一个世纪,至乾隆末,已突玻3 亿。“生齿殷繁,地土所出,仅可赡给,偶遇荒歉,民食维艰”。雍正元年(1723 年)下令说,“开垦一事,于百姓最有稗益”,要求“凡有可垦之处,听民相度地宜,自垦自报”。规定新开水田六年后纳税、旱田十年后纳税,禁止地方官吏阻挠或趁机勒索,对垦种成效显著地区的官吏予以奖励。至乾隆五年(1740年) 下令告诫:“民间多辟尺寸之地,即多收升斗之储。”要求:“凡边省内地零星地土,可以开垦者,嗣后悉听该地民夷(汉族与少数民族)垦种,免其升科(税负),并产禁豪强首告争夺。” ——摘编自《 清实录》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朝前期垦荒政策的特点。(4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前期推行垦荒政策的背景及影响。(9 分)

【课堂训练案】——高考链接(10分钟)

1、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瓷器(china )深受世界人民喜爱,所以,中国被称为China 。更有学者指出,China 是“秦”的音变(Qin →Chin-a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 ) A .在考古学上取得突破,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

B .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科技手段,进行广泛调查,得出科学结论

C .调查中外著名历史学家意见,用民主方式解决这一学术问题

D .弄清最早用China 称呼中国者先获悉了“秦”还是“瓷”的信息

2、在历史学科的研究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 A .《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

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

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 3、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 ) A .均能独立处理政务 B .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C .都拥有官吏任免权 D .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

4、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 A .君主专制被颠覆 B .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 .君权至上的后果 D .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5、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 A .皇权渐趋衰落 B .君主集权加强 C .内阁取代六部 D .首辅权力失控

6、《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 .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 .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C .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 .新的权力机构出现 7、根据右侧图示及所学知识,军机处是( ) A .辅助皇帝行使权力的机构 B .囊括内阁、六部权力的机构 C .隶属于皇帝的最高权力机构 D .总揽全国军政要务的机构

8、乾隆以后,“关东每岁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载豆、麦、杂粟,一岁三运以为常”。据此,判断有误的是( )

A .商品经济繁荣

B .长途贩运发达

C .区域经济发展

D .抑商政策改变

9、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

A .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B .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C .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

D .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10、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国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 .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 .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D .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11、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

A .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 .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 .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 .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百司;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皇帝离不开内阁,但又以司礼监予以牵制;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导致政治日益黑暗。

(2)(9分)倭寇骚扰;葡萄牙占领我国澳门,西方传教士进入内地。明政府维护“朝贡”体制,实行“海禁”政策。

2、(1)鼓励尽可能开垦、利用土地;内地与边远地区同受重视;以维持百姓生计为主要目的。(4分)

(2)背景:人口压力加重;耕地利用接近极限;新的作物改变了土地利用的方式。

影响: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加速了人口增长;不利于环境保护。(9分)

学生版

(1)农业革命:租佃关系日益普遍;信息革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金融革命:在四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商业革命:商业活动不受时间地域限制,街市制取代坊市制,一批商业名镇兴起,城市的经济文化职能有增强;能源革命:煤在生产生活中的使用日益普遍。(5分)

(2)原因:政治上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日趋腐朽与衰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西方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经济上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西方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思想上中国厉行文化专制,压制人们思想;西方通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每点1分,6分)

影响:导致中国在近代的落后挨打;中国被迫开启近代化的进程。(2分)

(3)表现: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建立起点线面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每点1分,4分)

因素: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世界形势总体趋于缓和;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的影响。(6分,答出其中任意3点即可)

(4)认识:要顺应历史潮流,抓住历史机遇实现社会转型;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实现社会转型的根本动力;要善于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实现社会转型。(3分,答出任意两点或言之成理即可)用:有助于中国文明的延续;后期的日益僵化,压制思想进步。(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原因:吸收了佛、道因素;提出三纲五常是天理和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论证了儒家纲常名教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更能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2分。每点1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相似之处:都提倡个性的自由发展,反对权威。(2分)

不同作用:李贽的思想未对社会进步发挥重大的作用;文艺复兴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和近代科学的进步,从而推动了欧洲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过渡(或: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4分)

(3)原因:缺乏形成个性自由的社会环境;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腐朽的君主专制制度的压制;文化专制与思想迫害等。(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B(2)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复习基本要求及考核说明 一、考核对象 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举办的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的学生。 二、考核依据 1、教学大纲; 2、《简明中国文学史》(韩兆琦、李道英编著) 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韩兆琦、韩传达等编写) 三、复习应考资料 1、《简明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2、平时作业册 3、《期末复习指导》 4、电大网上教学资料 5、电大期末复习课件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采取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一)形成性考核:平时作业每学期四次,由中央电大统一安排布置。 (二)终结性考试: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考试时间为90分钟。考试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统一命题,考卷的卷面分数为100分。 五、试题类型 填空题(约30分)、默写题(约10分)、简答题(约20)、分析论述题(约40分)等。 六、终结性考试要求 终结性考试对教学内容的要求分为三个层次:了解、掌握和分析。 了解是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所有知识点有一般的了解和认识; 掌握是要求学生对问题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能够以所学理论和知识为指导,解释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 分析主要是要求学生通过所学的理论和知识,分析和鉴赏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学作品。 七、计分方式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学期课程总成绩的20%;期末终结性考试的卷面成绩占学期课程总成绩的80%。两者相加即为本学期本课程的总成绩,满分为100分,60分为及格。 八、应考技巧 1、沉着冷静,先易后难。 2、每题必答,不留空白。 3、答论述题时既要有观点,也要进行阐述,字数符合要求。 4、控制好90分的考试钟时间。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 第五编宋金文学 第一章宋初诗文 宋初文坛概况。王禹偁的诗文创作。西昆体和以林逋为代表的晚唐体。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神话 识记:一、神话的概念::所谓神话,就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马克思语)。 二、上古神话的保存:《山海经》,《诗经》,《楚辞》,《淮南子》 理解:一、上古神话的分类:(P35-39) ◆创世神话——盘古的故事 ◆始祖神话——女娲的故事 ◆洪水神话——鲧禹父子《山海经?海内经》 ◆战争神话——黄帝和炎帝《史记?五帝本纪》 ◆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发明弓箭 除了以上这些类型外,还有一些神话显示了人类英雄突出的个性、勇气,显示了人类对自身不可动摇的信念。 二、中国神话的民族特色:(与西方神话比较)(P40-41) (一)深重的忧患意识(如:女娲补天、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神话) 古希腊神话的享乐精神更为明显。 (二)厚生爱民(如: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等神话) 古希腊神话不重视普通民众,体现鲜明的天神(或英雄)情结。 (三)为公为群(如:尧杀子让位等神话) 西方神话突出个人英雄行为,张扬自我。 (四)主张顽强抗争(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争神等神话) 西方神话宣扬命定。 总的来看:1.中国神话重点突出人本身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西方神话重点突出命运的主宰力量和人的自然本性。 2.中国神话的实质是将人神化,着眼于现实的人类生活,中心是“人”;西方神话将神人化,着重表现神的故事,中心是“神”。 第二章《诗经》 识记:一、《诗经》概况:包括数量、编订、分类、采集、传播等(P51-53)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 编订——1.采诗说——派官员到民间收集民歌; 2.献诗说——很大部分由卿大夫所献; 3.删诗说——《诗经》经孔子删定。 分类——1.风,国风,各地的民歌; 2.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符合礼仪规范的乐曲; 3.颂,祭祀所以的音乐,歌颂祖先的功德。 用诗——政治参考书,社交工具书,国学教科书

2013年7月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试题和答案

全国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538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选项中,与《诗经》的形成、编订无关 ..的是 A.献诗B.采诗 C.删诗D.诵诗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自《诗经》的 A.《东山》B.《采薇》 C.《关雎》D.《蒹葭》 3.关于《诗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颂”分为商颂、周颂两部分 B.“雅”分为大雅、小雅、别雅三部分 C.《风雨》是表现夫妻情爱深挚的诗歌 D.《七月》是周人的史诗之一 4.中国最早的历史文集是 A.《春秋》B.《尚书》 C.《左传》D.《战国策》 5.以下不属于 ...《战国策》文学特色的是 A.铺张辩丽B.善用寓言 C.夸饰恣肆D.想象奇幻

6.先秦诸子散文中艺术水平最高的是 A.《孟子》B.《庄子》 C.《论语》D.《韩非子》 《庄子》在诸子散文中艺术成就最高。首先,它善于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情节性强的寓言故事说理,将文学与哲理熔为一炉,使深邃的哲理形象生动,充满情趣。其次,《庄子》想象丰富,构思奇特,选象组象,大胆夸张,波诡云谲,意境雄阔,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再次,《庄子》的语言激情澎湃,气势磅礴,而且语汇丰富,造语新词,如“逍遥”、“浑沌”、“造化”、“志怪”、“小说”、“寓言”、“运斤成风”、“游刃有余”、“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等等,至今还广为运用。 7.《吕氏春秋》的文学价值主要是 A.承继先秦纵横家散文的风调 B.创作了大量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 C.开创了纪传体通史范例 D.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段展示鲜明的人物性格 8.《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渑池之会”主要表现蔺相如 A.思虑百姓疾苦B.先公后私 C.维护国家尊严D.深谋远虑 9.《汉书》中“八表”和《天文志》的补作者之一是 A.班超B.班昭 C.尹敏D.孟异 10.《吴越春秋》的作者是 A.袁康B.桓谭 C.赵晔D.刘歆 11.司马相如《天子游猎赋》的最主要表现手法是 A.直抒胸臆B.比喻象征 C.情景交融D.铺叙摹绘 12.对冯衍《显志赋》创作影响较大的是 A.枚乘赋B.屈原赋 C.孔臧赋D.贾谊赋 13.下列诗句出自《古诗十九首》的是 A.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B.临河濯长缨,念子怅悠悠。 C.结志青云上,何时复来还。D.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14.汉乐府《艳歌何尝行》所表现的是 A.兄弟冷漠相忘B.夫妇生死相依 C.女子地位卑下D.战争惨无人道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第一编辅导 第一节先秦文学的发展轨迹和主要特征 一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1史前传说时期 上古歌谣的特点:一是内容多与人们的劳动生活和宗教活动有关;二是形式上篇幅、句式短小,节奏、韵律简单。此外,学习时还须注意:1、记住教材所举的几首作品的基本内容,如《弹歌》、《女承筐》、《返其宅》等;2同时记住记载这些歌谣的古籍。 2夏商时期 这一时期留存下来的有文学意味的文献主要有甲骨卜辞、《周易》中部分爻辞和《尚书》中的《盘庚》篇。 甲骨卜辞中的某些比较完整记录占卜活动过程的文辞,可以看作是我国词散文的萌芽和原始形态。 《周易》中产生于商代的爻辞,多为合辙协韵的歌谣,可视为我国诗歌的源头。 《尚书》中《盘庚》一篇可信为商代作品,已具有了一定的文学性。 3西周春秋时期 这一时期的文学形式有诗歌和散文两种。《诗经》是这时期诗歌创作的结晶;散文有《尚书》中的《周书》、编年体史书《春秋》和说理性散文《论语》、《墨子》、《老子》。 4战国时期 这一时期历史散文有《左传》、《国语》、《战国策》;诸子散文有《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 这时期诗歌创作的成就也是巨大的,其标志是南方楚国大诗人屈原的产生。 二上古诗歌诗乐舞一体的特点 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这在我国古籍中有明确的记载。《吕氏春秋·古乐》云: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 孔子:“《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孔颖达疏云:“乐之为乐,有歌有舞,歌以咏其辞,而声以播之,舞则动其容,而以曲随之。” 《礼记·乐记》云:“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 约在春秋以后,诗歌从乐舞中逐步分化独立出来,专向文学意义和节奏韵律方向发展。 三先秦文学文史哲不分的基本形态 伴随着文字的产生而出现的先秦文学,并非纯文学。先秦时期,文化呈现一种综合的形态。先秦有些文学作品是史学或哲学著作。史学和哲学著作也富有文学意味。 在我国上古时代,巫史是难以分开的,巫实为当时文化工作者,即是当时的思想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这直接导致了当时文史哲不分的文学存在形态。 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学术思想空前活跃,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些史学和哲学散文具备相当强的文学性。 先秦诗歌与巫史活动也有着明显的联系。它经历了这样一个明显的发展过程:由宗教颂赞祷祝诗演进到政治叙事诗,再演进到言志抒情诗。 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先秦有些文学作品,并非一时一人所作,它们或由集体创作,或经过后人加工修改,原始作者和创作年代都难以指实。 四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 先秦经历了一个由原始文化向理性文化嬗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文化主要承担者的身份、地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文学作者也因之而不断变化。这个过程大致经由巫到史,到贵族再到士。 第二节作品选讲 这一节课我们来重点解读几篇先秦文学的代表作品。 (一)诗经·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二)诗经·秦风蒹葭(1) 蒹葭(2)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3),在水一方。溯洄(4)从之,道阻且长(5)。溯游(6)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7),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8)。溯洄从之,道阻且跻(9)。溯游从之,宛(10)在水中坻(11)。 蒹葭采采(12),白露未已(13)。所谓伊人,在水之涘(14)。溯洄从之,道阻且右(15)。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6)。 [注释] (1)这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可得的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见到意中人的深切感情。秦:指春秋时的秦国,故址在今陕西、甘肃一带。 (2)蒹葭(jiān jiá):泛指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 (3)伊人:这人。一方:另一边。方:旁。 (4)溯(sù)洄:沿着弯曲的河道向上游走。从:追,寻求的意思。阻:险阻,道路难走。 (5)道阻且长:道路有许多阻难而且漫长。 (6)游:指直流的水道。宛:仿佛,好像。说好像在水的中央,言近而不至。 (7)凄凄:同“萋萋”,茂盛的样子。(晞)(xī):干。(8)湄(mé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9)跻(jī):升,高起,指道路越走越高。(10)宛:宛然,宛如,好像的意思。 (11)坻(chí):水中小洲或高地。(12)采采:众多的样子。已:止。 (13)未已:未止,也是未干的意思。(14)涘(sì):水边。(15)右:迂回曲折。 (16)沚(zhǐ):水中小沙滩,比坻稍大。 [译文] 浩荡的芦苇,莽莽苍苍,晶莹的露珠,化为白霜。我所心爱的人,在河水的那一方。若要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险阻而且漫长;若要顺流而下去找她,飘然宛如在水中央。 摇曳起伏的芦苇,青而未黄,芦苇上的露珠呀,还闪着银光。我所心爱的人,在水边那高高的崖上。若要逆流而上去寻她,十里山川千尺岗;若要顺流而下去找她,飘然宛在水中央。 变幻不定的芦苇,苍苍莽莽,岸边的露水尚未干爽。我所心爱的人,在河水遥远彼方。若要逆流而上去寻她,迂回曲折,道路漫长;若要顺流而下去找她,飘然宛在水中央。 (三)九歌·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茝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网薜荔兮为帷,擗蕙x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出自曹操的诗____ C ___。 A.《短歌行》B.《篱里行》C.《龟虽寿》D.《观沧海》2.《洛神赋》的作者是(B )。

四川省宜宾市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第1部分中国古代史第3讲古代文化习题

第三讲古代文化 ,课标要求 1.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2.了解隋唐时期的诗歌、书法和绘画成就。 3.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 4.通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5.通过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体会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6.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名著,了解明代科技的成就及影响。 7.以《红楼梦》和京剧为例,了解清代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 ,自主复习 自主复习七年级上册教材第16课和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二)》,七年级下册教材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光耀千古的诗坛、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第13课和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二)》、第21课和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二)》,并完成下列基础练习。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是甘肃天水出土的__西汉__早期用麻做的纸。东汉时期,__蔡伦__改进了造纸术;张衡制造的__地动仪__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__张仲景__,其代表作是

《__伤寒杂病论__》。 2.佛教起源于__古印度__,在__西汉__末年传入中国;__道教__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__东汉__时兴起。司马迁代表作《史记》记述了从__黄帝__到__汉武帝__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__纪传体__通史。 3.唐代阎立本的代表作品有《__历代帝王像__》和《步辇图》;吴道子的代表作品是《__送子天王图__》;开后世__写意画__先河。 4.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__高峰__时期,重大科技成就有:活字印刷术的发明、__指南针__和__火药__的应用。北宋司马光的《__资治通鉴__》记叙了从__战国__到__五代__时期的历史,是一部__编年体__通史。北宋张择端的《__清明上河图__》,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成为__风俗画__的代表。 5.明长城东起__鸭绿江__,西至__嘉峪关__,全长六千余公里。明李时珍的《__本草纲目__》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__药物学__巨著,被译为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宋应星的《__天工开物__》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__罗贯中__的《__三国演义__》。曹雪芹的《__红楼梦__》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具有高度的__思想性__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是__汤显祖__,其代表作为《__牡丹亭__》。 ,知识梳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3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尚书》中 关于原始初民模仿动物而歌唱的记载是( ) A.贲如,皤如,白马翰如 B.士刲羊,无血 C.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D.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阀 2.《诗经·七月》是( ) A.爱情诗 B.战争诗 C.农事诗 D.怨刺诗 3.《春秋》的编纂体例是( ) A.国别体 B.纪传体 C.编年体 D.纪事本末体 4.《左传》的风格特色是( ) A.佶屈聱牙 B.情韵并美 C.辩丽恣肆 D.质朴平实 5.下列寓言出自《战国策》的是( ) A.处女遇盗 B.郢书燕读 C.刻舟求剑 D.狡兔三窟 6.《九章》大多数作品的体式是( ) A.论体 B.赋体 C.骚体 D.七体 7.晁错主张劝农务本的名篇,一篇是《守边劝农疏》,另一篇是( ) A.《论贵粟疏》 B.《论积贮疏》 C.《至言》 D.《陈政事疏》 8.造成《汉书》、《史记》写作思想和特色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作者的思想差异和具体写作环境的不同 B.作者对历史著作性质功能的认识不同 C.作者具有“颂世”和“刺世”的不同主张 D.作者对历史著作“实录”标准的认识不同 9.最早以“赋”作为文体名称的作品是( ) A.《高唐赋》 B.《吊屈原赋》 C.《柳赋》 D.《赋篇》 10.东汉赋体文学创作的发展趋势是( ) A.由骚体赋向大赋转变 B.由小赋向京都赋转变 C.由大赋向抒情小赋转变 D.由大赋向骚体赋转变 11.在《乐府诗集》的以下类目中,保存两汉乐府民歌最多的是( ) A.《鼓吹曲辞》 B.《杂曲歌辞》 C.《相和歌辞》 D.《杂歌谣辞》 12.最早载录《古诗十九首》的古代典籍是( ) A.《玉台新咏》 B.《文选》 C.《乐府诗集》 D.《古诗纪》 13.曹植诗歌创作中成就最高的诗体是( ) A.四言诗 B.五言诗 C.七言诗 D.杂言诗14.正始诗人阮籍最著名的诗作是( ) A.咏怀诗B.幽愤诗C.拟古诗D.悼亡诗 15.西晋诗风的特点是( ) A.沉痛委曲,意蕴深沉 B.梗概多气,志深笔长 C.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D.结藻清英,流韵绮靡 1、C 2、C 3、C 4、B 5、D 6、C 7、A 8、A 9、D 10、C 11、C 12、B 13、B 14、A 15、D 16.刘琨诗歌的风格是( ) A.笔力雄迈,文典以怨 B.英雄失路,万绪悲凉 C.坎土禀咏怀,彪炳可玩 D.平淡自然,韵味醇厚 17.晋代诗人郭璞最著名的诗作类型是( ) A.咏史诗 B.游仙诗 C.玄言诗 D.田园诗

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复习提纲

先秦文学 《诗经》 篇目&时代:305+6 西周初-春秋中叶 作者:社会多阶层 四家诗“鲁诗”、“齐诗”、“韩诗”三家诗和“毛诗”的合称。《鲁诗》因鲁人申培而得名;《齐诗》出于齐人辕固;《韩诗》出于燕人韩婴;《毛诗》则由其传授者毛公而得名。 赋铺陈直言 比(1)类似于修辞的“比”(2)“比体诗” 兴(1)有比喻或象征意义的兴句(2)烘托环境,创造气氛的兴句。 (3)与下文内容无关联的兴句 《春秋》 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赡完整的编年史 以记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政治、外交、军事活动为主,真实、生动、深刻地反映了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社会矛盾。 散文成就:主要表现在叙事、记言两方面。 叙事:1.长于写人 在事件中写人,塑造人物真实、生动,有个性。 善写人物性格的发展(重耳)。 即使是出场次数不多的人物也塑造得非常生动。(季隗、怀嬴、崔杼) 2.善于叙战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全景式地叙写,如晋楚城濮之战;基本不写战争,而重在写战前、战后与战争有关的许多事件,如秦晋殽之战。 注重描写战争中的人。 写战争情节细大不捐,生动逼真。 记言:用简练而接近口语的文句,表达当日巧妙词令,尤其长于外交辞令。 如烛之武退秦师事。 如重耳对楚王,虽落难,亦极自尊,不卑不亢,不失国家尊严。 文学成就 1.发展了《春秋》编年体,为历史著作撰述方法提供典范。自此,修史重文采,重叙事和刻画人物,《战国策》、《史记》受其影响。 2.叙事、记言的艺术经验长远影响着后代叙事与议论散文的创作。唐宋以后古文家多摹《左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古代小说的发展。 春秋笔法 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法和技巧。顾名思义,一种笔法而已,或者说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即在文章的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不是通过议论性文辞表达出来。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卷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尚书》中 关于原始初民模仿动物而歌唱的记载是( ) A.贲如,皤如,白马翰如 B.士刲羊,无血 C.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D.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阀 2.《诗经·七月》是( ) A.爱情诗 B.战争诗 C.农事诗 D.怨刺诗 3.《春秋》的编纂体例是( ) A.国别体 B.纪传体 C.编年体 D.纪事本末体 4.《左传》的风格特色是( ) A.佶屈聱牙 B.情韵并美 C.辩丽恣肆 D.质朴平实 5.下列寓言出自《战国策》的是( ) A.处女遇盗 B.郢书燕读 C.刻舟求剑 D.狡兔三窟 6.《九章》大多数作品的体式是( ) A.论体 B.赋体 C.骚体 D.七体 7.晁错主张劝农务本的名篇,一篇是《守边劝农疏》,另一篇是( ) A.《论贵粟疏》 B.《论积贮疏》 C.《至言》 D.《陈政事疏》 8.造成《汉书》、《史记》写作思想和特色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作者的思想差异和具体写作环境的不同 B.作者对历史著作性质功能的认识不同 C.作者具有“颂世”和“刺世”的不同主张 D.作者对历史著作“实录”标准的认识不同 9.最早以“赋”作为文体名称的作品是( ) A.《高唐赋》 B.《吊屈原赋》 C.《柳赋》 D.《赋篇》 10.东汉赋体文学创作的发展趋势是( ) A.由骚体赋向大赋转变 B.由小赋向京都赋转变 C.由大赋向抒情小赋转变 D.由大赋向骚体赋转变 11.在《乐府诗集》的以下类目中,保存两汉乐府民歌最多的是( ) A.《鼓吹曲辞》 B.《杂曲歌辞》 C.《相和歌辞》 D.《杂歌谣辞》 12.最早载录《古诗十九首》的古代典籍是( )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史专题四中国古代对外关系

中国古代史 专题四中国古代对外关系 一、备考导航 本专题包括古代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有关史实,以及侵略与被侵略的斗争等。复习本专题时,既要看到中国经济、文化对外国的影响,也要重视我国吸收外国长处以利于自身的发展。还要用发展的观点,全面正确的评价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实行的闭关政策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二、专题知识归纳 1、中国古代与各国之间的友好交往 ★与东亚的关系 (1)与日本的关系 秦汉:①徐福东渡的故事;②汉武帝时,日本有30多个小国通过朝鲜半岛“使译通于汉”;③东汉光武帝,汉委奴国王金印;④中国的铁器、铜器、丝帛传人日本。 隋唐:①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十多次派出遣唐使;②贸易往来频繁;③突出人物:鉴真和吉备真备;④日本制度文化深受唐朝影响(大化改新以唐制为蓝本;都城的建造完全仿照长安的样式)。 ⑤日本出土大量的唐币开元通宝。 辽宋金元:都与日本有频繁的贸易往来。 明清:①东南沿海倭患严重;②明政府罢市舶,导致奸商与倭寇勾结,形成倭患;③戚继光抗倭,1565年肃清倭患;④清朝实行闭关政策。 (2)与朝鲜的关系 秦汉:①秦汉之际,燕、齐、赵人为避战乱,数万人迁居朝鲜;②三韩多次派人赴汉,先后会见汉武帝光武帝;③辰韩引进中国先进文化,被称为秦韩;④双方保持频繁的贸易往来:朝鲜檀弓、果下马等输入中国;中国的铜镜、漆器、铁制工具等输出到朝鲜。 隋唐:①往来:唐朝的留学生中,新罗最多,最著名的是崔致远。长安等地设有“新罗坊”、“新罗馆”接待新罗商旅。②新罗立国,参用唐朝制度,设立国学,教授儒学;新罗文化带有浓重的中华文化色彩。 (3)中华文化圈:中华文化圈以中国为中心,包括周边国家日本、朝鲜、越南等,初步形成于汉朝,隋唐时期最终完成。其特点是以汉唐文化为源流向周边传播。周边国家文化以汉唐文化为模本,深深打上中华文化的烙印。 ★与东南亚、印度半岛的关系 (1)与印度半岛的关系 汉朝:开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通过丝绸之路,进行频繁经济文化交流。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法等西传,印度佛教也通过丝绸之路传人中国。 隋唐:①互派使节。②以佛教为纽带,天竺遣使唐朝送来郁金香、菩提树。佛教艺术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中国创立十进位记数法传到天竺。③玄奘、义净到天竺研究佛学。 (2)华侨开发南洋 南洋:泛指东南亚地区。 过程:从唐朝开始,东南沿海一带有很多人到南洋诸岛谋生。郑和下西洋后,更多的中国人迁徙到南洋定居,成为华侨。 作用:带去先进工具和技术,对南洋开发作出重大贡献★与中亚、西亚的关系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1、先秦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先秦史中国文化发生和初创的时期,是中国文学上古期的第一段。这时所确 立的文化精神对后世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先秦文学作为先秦文化的一部分以其独有的魅力昭示着中国强大的生命力。 2、我国最早的文学是什么?现存最早的歌谣是什么? 上古歌谣;《弹歌》 3、什么叫神话?上古神话主要保存在哪些文献资料中?保存最多的是哪部书 籍? 神话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 ①文献资料:《山海经》、《淮南子》、《楚辞》、《列子》等②出土资料:简帛、 壁画、器物等。 《山海经》 4、举例说明古代神话的内容、性质和意义。 内容:①创世神话(解释天地开辟,万物起源)如:女娲补天:生动的反 映了母系氏 族时期我国原始先民与自然作斗争的伟大气魄; ②自然神话(解释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写兽草本等)如:《述异记》中盘 古的故事:表现出先民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表明他们从事物变化的初步 认识中产生了简单的进化概念,体现了人类创造世界的伟大真理。 ③英雄神话(同自然和权威进行斗争)如后羿射日:对自然和为民族除害 的英雄的赞颂,也含有赞扬优良的劳动工具和巧妙的劳动技术 ④战争神话(有关民族来源,祖先诞生,氏族部落战争和部落中能人,首 领等人类社生活方面),如黄帝伐蚩尤:反映了氏族社会部落之间的相互斗争,战争描写富于艺术想象,再现上古社会的原始风貌。 性质: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对自然及社会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是人类早 期不自觉地艺术创造。 意义:①反映我国原始先民与自然作斗争的伟大气魄与力量; ②体现了人类创造世界的伟大真理; ④表现了对英雄的赞美,再现了上古社会原始风貌。 5、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有哪些主要影响? ①神话中乐观进取的精神、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征服自然地气概,对后代文人 及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②神话是我国非写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其想象、夸张、拟人等表现手法成为 非写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质; ③神话还是我国古代文学素材和文学形象的宝库,许多创作都借用了神话的 素材和形象,进行艺术再创造而闪射出奇异光彩。 6、中西方神话的比较。 ①中国神话零散,希腊神话有严密的体系; ②中国神话大都半人半兽,将人神话,希腊神话则具有浓厚的人情味,将人 神话,人神同形同性; ③中国神话女性地位较高,希腊神话推崇男性神; ④中国神话无爱神;西方有丘比特之箭;

古代史编年体-整合人教版必修中国古代史部分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 一、祖国历史的开端—先秦 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大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启夺取了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了。 西周实行了分封制(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宗法制(嫡长子为大宗,余子为小宗) 2、经济 (1)农业 生产工具:耒耜—商周出现青铜农具—春秋战国开始推广铁农具和牛耕 耕作技术:春秋战国时期,垄作法使用。 农业灌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耕作方式: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 (2)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发达:原始社会晚期掌握冶铜技术—商周青铜铸造繁荣—西周已有铁器。 原始瓷器在商朝已经开始烧制。 商朝已有了织机。西周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3)商业 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商业繁荣。 (4)经济政策 a、土地制度 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夏、商、周时期:一切土地属于国家,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井田制。 春秋时期:私田发展。 战国时期:各国进行了变法,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 、重农抑商 商周时期:国家鼓励和支持商业发展 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 3、文化 (1)思想 商周时期:学在官府。 春秋战国时期:学在民间,百家争鸣。出现了诸子百家。 (2)发明和发现 书写材料:龟甲和牛骨—青铜铭文—竹书和帛书 天文学: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和哈雷彗星的记录 战国时期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800多颗恒星的位置。 历法:夏朝的《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3)文学 《诗经》、屈原和《离骚》 (4)书画和戏曲 书法: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的体系。

中国画: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 二、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 1、政治制度 (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自称“始皇帝”。 虎符制度 皇帝制度: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以皇权为中心的的中央政权组织:三公九卿 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 (2)汉朝 中央集权发展:郡县和封国并存。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王国越分越小。 君主专制演进: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 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选官制度:察举制。 2、经济 (1)农业 生产工具:西汉赵过推广的耦犁,后来出现犁壁。耦犁到东汉推广到珠江流域。 耕作技术:赵过推行代田法。 (2)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两汉的高炉炼铁和烧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西汉开始我国丝绸远 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誉称。 (3)商业 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发展比较艰难。 西汉的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 (4)经济政策 西汉时期,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包括: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 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税收等。抑制富商大贾势力。 3、文化 (1)思想。 汉初,实行无为而治。、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任用儒士,习“五经”, 兴办太学。 (2)发明和发现。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九章算术》 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 战国问世、西汉编订的《黄帝内经》、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3)文学。 汉赋—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 张衡的《二京赋》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以记言为主,所载史事起于周穆王,终于鲁悼公。 2、郭茂倩《》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十二大类。 3、南北朝作家把经、史、诸子划在文学之外,又区分文学范围内的作品为“有韵”的“文”和____。 4、被誉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____。 5、杜甫诗歌风格多样,但为历来所公认的主要风格是“____”。 6、在韩孟诗派中,以瘦硬奇警为诗风特点,直接影响宋代江西诗派的重要诗人是____。 7、北宋后期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是____。 8、元杂剧一般是一本_____折。 9、公安派提出的主要主张是“_____,____”。 10、晚清道、咸时期,与龚自珍齐名的作家是____。 二、单项选择题。从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来划分的。 ①不同的地域②不同的时期③音乐的性质④篇幅的长短 2、“兼爱”是() ①孔子的中心思想②墨子的中心思想③孟子的中心思想④庄子的中心思想 3、()是西汉作家王褒所写的咏物赋。 ①《鹦鹉赋》②《洞萧赋》③《归田赋》④《芜城赋》 4、(因故缺失) 5、《文心雕龙》所说“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指的是() ①斑固②张衡③左恩④庾信 6,提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这一著名观点的作家是() ①李白②杜甫③韩愈④白居易 7、韦庄写有一首涉及黄巢起义的长篇叙事诗,题目叫做() ①《秦中吟》②《秦妇吟》③《古离别》④《乌衣巷》 8、在晚唐诗人中,专攻近体而使律诗通俗化的是() ①杜牧②李商隐③温庭筠④杜荀鹤 9、被后人评为“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的北宋作家是() ①晏殊②欧阳修③柳永④张先 10、提出“以适用为本”的文学主张,诗文创作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文学家是() ①苏舜钦②王安石③苏洵④苏轼 11、在元散曲作家中,()是成就最高、最有影响的一家。 ①关汉卿②白朴③马致远④张可久 12、反对前后七子拟古主义最有力的文学流派是() ①唐宋派②竟陵派③公安派④茶陵诗派 13、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所著()

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教材梳理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九主题中国古代文化(下)课时作业

主题训练(九)___中国古代文化(下)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图所示文物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项重大科技发明( )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 2.北宋王安石的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隐含的科技发明是( ) A.印刷术 B.指南针 C.火药 D.造纸术 3.“百尺高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说的是赵州桥( ) A.设计科学 B.造型美观 C.桥面平坦 D.坚固实用 4.《天工开物》是我国的一部古典科技巨著,对于它的正确评价是( ) A.“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B.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C.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D.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巨著 5.《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下列选项中,哪一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 ) A.郑和下西洋 B.秦始皇统一六国 C.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D.唐太宗被各少数民族称为“天可汗” 6.目前,在预防和治疗埃博拉等疫病过程中,下列著作中可能提供医治方法的是( )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梦溪笔谈》 D.《齐民要术》 7.端午节到了,青青想上山采些艾草(一种中药),她应查阅的著作是( ) A.《天工开物》 B.《本草纲目》 C.《水经注》 D.《齐民要术》 8.全书网罗“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历史事实,以与历代朝政兴衰得失相关的政治、军事、民族关系为主要内容,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该著作是( ) A.《史记》 B.《资治通鉴》 C.《金刚经》 D.《贞观律令》 9.唐朝时期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唐诗高度繁荣的原因不包括( ) A.科举考试重视考核诗赋内容 B.繁荣的经济为唐诗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C.唐朝实行宽松的政治政策对唐诗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D.隋朝亡国的教训促进了唐诗的繁荣 10.罗贯中写《三国演义》的题材源于( ) ①史书《三国志》②民间传说③民间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11.“齐天大圣”孙悟空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 A.《水浒传》 B.《西游记》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元代剧作家_________创作的《赵氏孤儿》是一部著名的历史悲剧,剧中表现了屠岸贾的残暴奸诈,突出了程婴等义士赴汤蹈火的牺牲精神。 2.明代剧作家________创作的传奇《宝剑记》写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具中的《夜奔》一场至今仍在曲场经常上演。 3.《大雅堂乐府》是明代_______创作的杂剧,剧中写四个古代的风流遗事,表现了文人的雅兴和情调。 4.明代作家_______的剧作很注意对诙谐的追求,他的《博笑记》就是一部演“可喜、可怪之事”,“俱可绝倒”的作品。 5.孟称舜的《_______》描写了崔护和叶茶儿的爱情故事,体现了他关于婉丽风格的理论。6.延寿马和王十朋分别是南戏《_______》和《_______》中的人物。 7.明代剧作家_______《邯郸记》和《南柯记》都是借梦表现现实的黑暗的作品。 8.明代剧作家_______的“渔阳三弄”,借张建封、杨慎、杜默三人的遭遇,表现了对个性和自我的追求。 9.明代剧作家王衡的杂剧《_______》写唐代大诗人王维科举考试的经历,表现了对 科举制度的批判和反思。 二、简答 1.简述《梧桐雨》一剧的艺术成就。 2.简述梁辰鱼《烷纱记》在中国戏曲史上的价值。 3.宋元时期的话本小说有什么样的基本特点? 4.《儒林外史》中的真儒形象有什么特点和局限? 5.举例谈谈《西游记》充满谐趣的艺术风格。 三、论述题(1,2题必选一题回答,3,4题必选一题回答,若二题都答,则只给前者判分。每题20分.共40分) 1.试析《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形象。 2.以剧本为例,分析关汉卿杂剧的文人色彩。 3.《水浒传》在思想上取得的独特成就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4‘举例分析《红楼梦》人物描写的特色。 答案: 一、填空 1.纪君祥 2.李开先 3.汪道昆 4.沈璟 5.桃源三访 6.宦门子弟错立身荆钗记 7.汤显祖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就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关于神话的产生,一向比较通行的解释有两种:一种就是劳动说,另一种就是( ) A、宗教说 B、游戏说 C、模仿说 D、宣泄说 2、《诗经》的传统分类就是( ) A、南、风、雅 B、风、雅、颂 C、雅、颂、南 D、颂、南、风 3、《尚书》内容所属的类别就是( ) A、哲学散文集 B、历史散文集 C、文学散文集 D、艺术散文集 4、《左传》内容反映的历史时期就是( ) A、先秦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5、《庄子》散文运用的主要手法就是( ) A、重言 B、卮言 C、寓言 D、杂言 6、《离骚》在诗歌形式上所属的全式就是( ) A、四言体 B、五言体 C、七言体 D、杂言体 7、以《谏逐客书》为代表的李斯散文最鲜明的特色就是( ) A、流畅谐偶 B、铺陈排比 C、质实无华 D、诙谐反讽 8、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就是( ) A、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B、发于天籁,本乎人情 C、婉转附物,怊怅切情 D、凭空模拟,文法极奇 9、《史记》的五种体例中,“世家”这种体例就是( ) A、记述历代帝王的兴衰沿革 B、记述特殊人物或集团的事迹 C、记述重要人物的家族兴衰 D、记述王侯各国的史实与状况 10、《汉书》所属的历史编自体例就是( ) A、编年史 B、纪传体通史 C、断代史 D、国别史 11、枚乘的《七发》所标志的赋体发展阶段就是( ) A、骚体赋的终结 B、抒情小赋的开端 C、骈赋的开端 D、大赋文体的形成 12、形制完整的文人五言诗,最早出现的时期就是( ) A、西汉中期 B、西汉末期 C、东汉前期 D、东汉末期 13、代表曹操悲凉沉雄诗风的名句就是( ) A、置酒高堂,悲歌临觞。人寿几何,逝如朝霜 B、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C、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D、遗荣荣在,外身身全。卓哉先师,修德就闲 14、刘桢诗歌的风格就是( ) A、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B、文多兼善,辞少瑕累 C、真骨凌霜,高风跨俗 D、怀文抱质,语气低婉 15、历史上对阮籍好酒性格的描述就是( ) A、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B、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C、造饮辄尽,期在心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D、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A 2、B 3、B 4、C 5、C 6、D 7、B 8、C 9、D 10、C 11、D 12、C 13、B 14、C 15、A 16、东晋诗坛主流诗歌的创作倾向就是( ) A、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B、寄言上德,托意玄珠

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复习提纲.doc

先秦文学 《诗经》 篇鬥&时代:305+6西周初-春秋中叶 作者:社会多阶层 四家诗"鲁诗"、"齐诗"、"韩诗"三家诗和"毛诗"的合称。《鲁诗》因鲁人申培而得名;《齐诗》出于齐人辕固;《韩诗》出于燕人韩婴;《毛诗》则由其传授者毛公而得名。 赋铺陈直言 比(1)类似于修辞的“比”(2)“比体诗” 兴(1)有比喻或象征意义的兴句(2)烘托环境,创造气氛的兴句。 (3)与下文IA)容无关联的兴句 《春秋》 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赡完整的编年史 以记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政治、外交、军事活动为主,真实、生动、深刻地反映了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社会矛盾。 散文成就:主要表现在叙事、记言两方面。 叙事:1.长于写人 在事件中写人,塑造人物真实、生动,有个性。 善写人物性格的发展(重耳)。 即使是出场次数不多的人物也塑造得非常生动。(季隗、怀赢、崔抒) 2.善于叙战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全景式地叙写,如晋楚城濮之战:基本不写战争,而重在写战前、战后与战争有关的许多事件,如秦晋殽之战。 注重描写战争中的人。 写战争情节细大不捐,生动逼真。 记言:用简练而接近U语的文句,表达当日巧妙词令,尤其长于外交辞令。 如烛之武退秦师事。 如重耳对楚王,虽落难,亦极自尊,不卑不亢,不失国家尊严。 文学成就 1.发展了《春秋》编年体,为历史著作撰述方法提供典范。自此,修史重文采,重叙事和刻画人物,《战国策》、《史记》受其影响。 2.叙事、记言的艺术经验长远影响着后代叙事与议论散文的创作。唐宋以后古文家多摹《左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古代小说的发展。 春秋笔法 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法和技巧。顾名思义,一种笔法而己,或者说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即在文章的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不是通过议论性文辞表达出来。 诸子 诸子散文的发展阶段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关于神话的产生,一向比较通行的解释有两种:一种是劳动说,另一种是()A.宗教说B.游戏说C.模仿说D.宣泄说 2.《诗经》的传统分类是() A.南、风、雅B.风、雅、颂C.雅、颂、南D.颂、南、风 3.《尚书》内容所属的类别是() A.哲学散文集B.历史散文集C.文学散文集D.艺术散文集 4.《左传》内容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A.先秦B.西周C.春秋D.战国 5.《庄子》散文运用的主要手法是() A.重言B.卮言C.寓言D.杂言 6.《离骚》在诗歌形式上所属的全式是() A.四言体B.五言体C.七言体D.杂言体 7.以《谏逐客书》为代表的李斯散文最鲜明的特色是() A.流畅谐偶B.铺陈排比C.质实无华D.诙谐反讽 8.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是() A.惊心动魄,一字千金B.发于天籁,本乎人情 C.婉转附物,怊怅切情D.凭空模拟,文法极奇 9.《史记》的五种体例中,“世家”这种体例是() A.记述历代帝王的兴衰沿革B.记述特殊人物或集团的事迹 C.记述重要人物的家族兴衰D.记述王侯各国的史实和状况 10.《汉书》所属的历史编自体例是()

A.编年史B.纪传体通史C.断代史D.国别史 11.枚乘的《七发》所标志的赋体发展阶段是() A.骚体赋的终结B.抒情小赋的开端C.骈赋的开端D.大赋文体的形成 12.形制完整的文人五言诗,最早出现的时期是() A.西汉中期B.西汉末期C.东汉前期D.东汉末期 13.代表曹操悲凉沉雄诗风的名句是() A.置酒高堂,悲歌临觞。人寿几何,逝如朝霜B.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C.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D.遗荣荣在,外身身全。卓哉先师,修德就闲 14.刘桢诗歌的风格是() A.骨气奇高,词采华茂B.文多兼善,辞少瑕累 C.真骨凌霜,高风跨俗D.怀文抱质,语气低婉 15.历史上对阮籍好酒性格的描述是() A.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B.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C.造饮辄尽,期在心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D.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A 2、B 3、B 4、C 5、C 6、D 7、B 8、C 9、D 10、C11、D 12、C 13、B 14、C 15、A 16.东晋诗坛主流诗歌的创作倾向是() A.儿女情多,风云气少B.寄言上德,托意玄珠C.农事家常,怡然自适D.庄老告退,山水方滋 17.史称陶渊明不事权贵的性格表现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