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T血管成像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

MSCT血管成像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
MSCT血管成像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

肺动脉栓塞的影像学诊断

肺动脉栓塞的影像学诊断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吕飙 写在课前的话 肺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 综合征。临床表 现多种多样,轻者可无症状,重者表现为低血压、休克,甚至猝死。常见的 临床症状有呼吸困难、胸痛、咯 血、晕厥等,它们可单独出现或共同表现。既往无心肺疾患 的PE 患者中97%的人有呼吸困难、呼吸急促、 晕厥或胸痛,可发生休克或猝死。 一、 肺动脉栓塞的定义 肺动脉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分支引起的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综合 征。本病的发病率 高,起病较急,对于急性的病人来说,死亡过程较快。如果是慢性的反复 的肺动脉栓塞可以引起慢性肺动脉 高压。 目前公认的首位的病因是盆腔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 成,约占2/3左右。其他的栓子来源可以是瘤栓、脂肪栓、羊水栓塞或气栓。 二、 流行病学特点 肺栓塞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 因此临床上非常容易误诊和漏诊。 以美国为例, 每年发病人数为 30万?60万,每年死亡人数10?20万。近年来我国对本病的认识逐渐加 深。我国肺栓塞 协作组 40家医院统计的肺栓塞病例数比 90年代增加将近10倍,安贞医院 的统计从2002年?2007年病例 总数为700多例,平均每年118例。肺动脉栓塞及时的诊断、 有效的治疗可以明显的降低死亡率。 检查方法我们怎么选择才能是最理想的? 思考 肺动脉血栓栓塞是一个发病率较高、 容易漏误诊的疾病, 其是近年来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为本病的诊断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检查方法较多,尤 这么多的影像学

三、肺栓塞的诊断方法 (一)非影像学检查 1.D-二聚体 对于怀疑肺栓塞的门急诊病人,D-二聚体的检查结果如果小于500 g/L ,基本上可以除外肺栓塞,如果大于500卩g/L应该安排进一步的检查。 D-二聚体诊断的局限性并不高,肿瘤、手术、创伤、感染、脑卒中、心肌梗死等疾病都可以 造成D-二聚体增高。从临床角度来讲,结果为阴性时有助于排除肺栓塞的诊断,单纯的D- 二聚体阳性结果对肺栓塞的诊断意义不大。 2.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检查的特异性较差,70%^上的肺栓塞病人可表现为心电图异常,而多数在发病后当时即刻出 现,并且呈一个动态性变化,所以临床上观察到心电图的动态改变比静态异常对于提示肺栓塞的诊断具有更 大的意义。但是心电图没有异常仅能够说明肺栓塞的可能性较小,但是绝不能完全除外肺栓塞的可能性。 (二)影像学检查 1.X平片 (1)区域性肺纹理稀疏和肺纹理消失。 (2)对于伴有肺动脉高压的病人会发现右下肺动脉宽,肺动脉段突出,这个表现在临床上的发生率 约为20% (3 )右心室的扩大。 (4)对于伴发肺梗死的病人或有肺部反应性炎性渗出的病人,能看到肺部炎性浸润的阴影,这个比 例将近1/3。 (5)如果患 侧的膈肌抬高,往往代表肺组织的容积有一定的缩小,这个比例约60% (6)少数病人还可以伴有胸腔积液,陈旧的反复发作的肺栓塞慢性病人可能有胸膜肥厚 (7)至少有30%^上的肺栓塞病人平片的表现可以完全正常。 2.超声心动图

2021年急性肺栓塞诊断和治疗(全文)

2021年急性肺栓塞诊断和治疗(全文) 摘要 急性肺栓塞发病率高,症状的不典型性容易引起误诊。诊断和危险分层决定了急性肺栓塞的治疗策略。抗凝和系统性溶栓是几十年来的主要的治疗选择,腔内介入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急性肺栓塞的治疗中。尤其对于存在出血风险的病人,可能可以达到降低病人的总体风险,改善预后的作用。仍需要大规模高质量研究数据提供更多临床证据完善相关诊疗方案。 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全球第三大心血管病死亡原因。以往常常认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发病率在亚洲人群中低于西方国家。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重视程度日益增长、影像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VTE的诊治率得到大大提高[1-2]。由于大多数急性PE病人的死亡发生在最初的数小时或数天,<70%的死亡发生在第一个小时,因此,早期识别和诊断PE,并进行适当的干预至关重要。 1 急性PE的诊断和危险分层

1.1 急性PE的诊断急性PE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由于缺少特异性症状,临床上容易误诊漏诊。临床表现与血管栓塞栓子的多少、发生的速度和心肺的基础状态有关,包括呼吸困难、心动过速、氧饱和度下降、胸痛、晕厥、低血压等,胸背部或胁肋部压痛可能是肺梗死的表现。轻者可以无症状,严重者发生猝死。在临床上如果有以下情况,应注意警惕PE 的发生:与肺部体征不相称、难以用基础肺部疾病解释的呼吸困难;呼吸困难但病人可以平卧;突发昏厥或休克;急性右心室负荷增加的临床表现,特别对于长期卧床、手术史等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病人。通过整体病史和临床表现预测PE的可能性常用的量表有修正的Geneva评分和Wells评分。笔者中心常采用Wells评分进行评估。在辅助检查方面,常规胸部X线检查和心电图很难发现特异性改变。D-二聚体已是公认的PE首选的筛选检查。它具有很高的敏感度,但特异度低,肿瘤、创伤、感染、心脑血管疾病和年龄因素都可能使D-二聚体升高。其阴性结果可基本排除PE。但由于阳性预测值低,阳性结果不能确诊PE。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可以发现心内或肺动脉主干的栓子,并能观察到右心室负荷过重的征象。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A)是诊断PE的金标准,其敏感度和特异度高。在肺动脉CTA中可以观察到肺动脉腔内充盈缺损或完全阻断。肺通气灌注核素扫描(V/Q)可用于不适合行CTA的病人,或当病人无法进行CTA使用便携式V/Q扫描。当怀疑有PE且无法进行肺血管检查时,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可能是一种辅助方法。诊断流程和检查方法的选择主要基于病人的PE临床可能性预测,见图1。

2020年急性肺栓塞诊断和治疗(全文)

2020年急性肺栓塞诊断和治疗(全文) 摘要 急性肺栓塞发病率高,症状的不典型性容易引起误诊。诊断和危险分层决定了急性肺栓塞的治疗策略。抗凝和系统性溶栓是几十年来的主要的治疗选择,腔内介入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急性肺栓塞的治疗中。尤其对于存在出血风险的病人,可能可以达到降低病人的总体风险,改善预后的作用。仍需要大规模高质量研究数据提供更多临床证据完善相关诊疗方案。 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全球第三大心血管病死亡原因。以往常常认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发病率在亚洲人群中低于西方国家。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重视程度日益增长、影像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VTE的诊治率得到大大提高[1-2]。由于大多数急性PE病人的死亡发生在最初的数小时或数天,<70%的死亡发生在第一个小时,因此,早期识别和诊断PE,并进行适当的干预至关重要。 1 急性PE的诊断和危险分层 1.1 急性PE的诊断急性PE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由于缺少特异性症状,临床上容易误诊漏诊。临床表现与血管栓塞栓子的多少、发生的速度和心肺的基础状态有关,包括呼吸困难、心动过速、氧饱和度下降、

胸痛、晕厥、低血压等,胸背部或胁肋部压痛可能是肺梗死的表现。轻者可以无症状,严重者发生猝死。在临床上如果有以下情况,应注意警惕PE 的发生:与肺部体征不相称、难以用基础肺部疾病解释的呼吸困难;呼吸困难但病人可以平卧;突发昏厥或休克;急性右心室负荷增加的临床表现,特别对于长期卧床、手术史等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病人。通过整体病史和临床表现预测PE的可能性常用的量表有修正的Geneva评分和Wells评分。笔者中心常采用Wells评分进行评估。在辅助检查方面,常规胸部X线检查和心电图很难发现特异性改变。D-二聚体已是公认的PE首选的筛选检查。它具有很高的敏感度,但特异度低,肿瘤、创伤、感染、心脑血管疾病和年龄因素都可能使D-二聚体升高。其阴性结果可基本排除PE。但由于阳性预测值低,阳性结果不能确诊PE。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可以发现心内或肺动脉主干的栓子,并能观察到右心室负荷过重的征象。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A)是诊断PE的金标准,其敏感度和特异度高。在肺动脉CTA中可以观察到肺动脉腔内充盈缺损或完全阻断。肺通气灌注核素扫描(V/Q)可用于不适合行CTA的病人,或当病人无法进行CTA使用便携式V/Q扫描。当怀疑有PE且无法进行肺血管检查时,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可能是一种辅助方法。诊断流程和检查方法的选择主要基于病人的PE临床可能性预测,见图1。 图片

完整word版围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2014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2014) 王秀丽(执笔人),王庚,冯泽国,江伟,张兰,张英泽(共同执笔人),共同陈绍辉,金善良,姚尚龙(共同执笔人),徐懋,郭向阳(负责人) 一、前言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围手术期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和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多见于骨科、妇产科、血管外科和胸外科手术病人,以骨科手术最为常见。我国每年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全膝关节置换术和髋部周围骨折手术等骨科大手术的数百万病例中,有近50%患者形成DVT,其中20%出现有症状的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美国1988年调查结果提示大约17%的孕产妇死亡是由于静脉血栓栓塞所致;另外,大面积烧伤等也是诱发DVT的高危因素。因此,对手术患者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及早诊断,并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不仅可以降低发生PE的风险,降低患者死亡率,还可有效地减少医疗费用。 二、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定义/诊断 (一)定义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静脉,以下肢深静脉为多,常见于骨科大手术后。下肢近端(腘静脉或其近侧部位)DVT是肺栓塞血栓栓子的主要来源,预防DVT可降低发生PTE的风险。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枝引起肺循环障碍和呼吸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包括PTE、脂肪栓塞、羊水栓塞和空气栓塞等。其中PTE为PE的最常见类型,通常所说的PE即指PTE。围术期的PTE多见于静脉系统的栓子脱落,偶见心房纤颤者心房栓子脱落,是围手术期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诊断:可根据其临床表现,结合物理、化验检查,做出较明确诊断。 1. 临床表现 下肢DVT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患侧肢体皮肤颜色变紫变暗。腓静脉型DVT多无临床症状,约40%50%有症状者血栓向近端延展。近端DVT患者出~现患肢疼痛、肿胀等症状,其中近一半发生无明显临床症状的肺栓塞。 PE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栓子的大小和肺循环状态,清醒病人的主要症状为突发呼吸困难、胸痛、晕厥。呼吸困难多为靠近肺门中心部的PE引起,胸痛一般是远端栓子刺激胸膜所致,晕厥是因脑动脉供血减少、心律失常、迷走反射等因素引起。全身麻醉状态下,PE主要表现为突发、无诱因的低氧血症,大面积肺栓塞可致呼气末二氧化碳骤降、高碳酸血症和循环衰竭(临床上以休克和低血压为主要表现,即体循环动脉收缩压<90mmHg或较基础值下降幅度>40mmHg,持续15分钟以上。需除外新发生的心律失常,低血容量或感染中毒症所致血压下降)。 有下列情况可考虑PE:①下肢无力,静脉曲张,不对称下肢浮肿,血栓性静脉炎;②外伤后呼吸困难,胸痛、咯血;③原因不明的呼吸困难,或原有的呼 吸困难加重;④原因不明的血压降低;不能解释的休克;⑤晕厥发作;⑥低热、

中国急性肺栓塞诊断与治疗指南(2020年)

中国急性肺栓塞诊断与治疗指南(2020年) 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我国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1],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也是常见的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之一[2]。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包括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肿瘤栓塞等。其中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最常见的PE 类型,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征,占PE的绝大多数,通常所称的PE即指PTE。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引起PTE的主要血栓来源,DVT多发于下肢或者骨盆深静脉,脱落后随血流循环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PTE常为DVT的合并症。由于PTE与DVT在发病机制上存在相互关联,是同一种疾病病程中两个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因此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本指南相关推荐主要针对血栓性PE,非血栓性PE发病率低,临床证据很有限,暂不做相关推荐。 近年来,对PE的认识不断提高,但临床实践中仍存在误诊、漏诊或诊断不及时,以及溶栓和抗凝治疗等不规范问题。201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肺血管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专家组编写了“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治疗中国专家共识”[3],对规范我国急性PE的诊断流程和治疗策略,提高我国急性PE的诊治水平起到了极大了推动作用。在此后的5年中,肺血管疾病领域发展迅速,尤其在PE患者诊断、评估和治疗等方面,大量临床试验结果的发表,提供了新的循证医学证据,过去的指南已不能满足临床医师的需要。为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肺血管病学组专家组在2010年专家共识的基础上,对新近出现的临床证据系统研判,并参考国际最新急性PE诊断和治疗指南[4],经认真研究讨论,达成共识,制订了本指南。与我国2010年专家共识相比,本指南在易患因素、危险分层、诊断治疗策略、新型口服抗凝剂、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压等方面进行了更新,并对妊娠期和肿瘤患者PE的治疗给出正式推荐,旨在为PE的诊治提供依据和原则,帮助临床医师作出医疗决策,但在临床实践中面对每一个具体患者时,应该根据个体化原则制定诊疗措施。 为了便于读者了解诊疗措施的价值或意义,多因素权衡利弊,本指南对推荐类别的表述仍沿用国际上通常采用的方式: I类:指那些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有益、有用和有效的操作或治疗,推荐使用。 Ⅱ类:指那些有用/有效的证据尚有矛盾或存在不同观点的操作或治疗。 Ⅱa类:有关证据/观点倾向于有用/有效,应用这些操作或治疗是合理的。 Ⅱb类:有关证据/观点尚不能充分证明有用/有效,可以考虑应用。 Ⅲ类:指那些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无用和(或)无效,并对一些病例可能有害的操作或治疗,不推荐使用。 对证据来源的水平表达如下: 证据水平A:资料来源于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或荟萃分析。 证据水平B:资料来源于单项随机临床试验或多项非随机对照研究。 证据水平C:仅为专家共识意见和(或)小规模研究、回顾性研究、注册研究。 一、流行病学 急性PE是VTE最严重的临床表现,多数情况下PE继发于DVT,现有的流行病学多将VTE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危险因素、自然病程等研究,其年发病率100-200/10万人[5,6]。 PE可以没有症状,有时偶然发现才得以确诊,甚至某些PE患者的首发表现就是猝死,因而很难获得准确的PE流行病学资料。根据流行病学模型估计[6],2004年总人口为4.544亿的欧盟6国,与PE有关的死亡超过317,000例。其中,突发致命性PE占34%,其中死前未能确诊的占59%,仅有7%的早期死亡病例在死亡前得以确诊。PE的发生风险与年龄增加相

胸部血管CTA成像技术

胸部血管CTA成像技术 螺旋CT血管成像(CTA)自应用于临床以来,因其检测时间短、创伤性小、影像后处理技术多样,已在全身各个部位大、中血管中得到普遍应用。作为一种诊断手段,已体现出取代传统血管造影的趋势。多层螺旋CT(MSCT)的问世,不仅使螺旋CT的时间分辨率得以提高,其空间分辨率以及影像后处理技术也得到很大改进。从而使CTA的影像质量和评价的准确度得到很大的改善和提高。肺血管疾病,尤其是肺栓塞以及中央型肺癌严重影响着病人的处理与预后,而MSCTA在检出这些疾病中有积极的作用。此外,MSCTA在肺静脉系统的异常小也有独到的应用价值。 第一节肺血管系统解剖和变异 一、肺动脉 1.正常解剖肺动脉主干位于心包内,为一粗短的动脉干。起自右心室,在升主动脉前方向左后上方斜行,至主动脉弓下分为左、右肺动脉(图1)。左肺动脉较短,水平向左,在左主支气管前方横行,在肺门处分又为升支和降支,分别营养左肺上叶和左肺下叶。右肺动脉较长,水平向右,经升主动脉和上腔静脉的后方达右肺门,分3支进入右肺上、中、下叶。 2.解剖变异肺动脉系统先天性变异包括肺动脉发育不良、肺动脉起源异常(如肺动脉吊带)、特发性肺动脉扩张等。 图1 肺动脉 二、肺静脉 1.正常解剖肺静脉左右各二,分别称为左、右上肺静脉和左、右下肺静脉(图2)。起自肺门、分别注入左心房。正常情况下肺静脉孔左右各两个,右肺静脉孔径大于左肺静脉、上肺静脉孔径大于下肺静脉。不同时相肺静脉孔口径大小不一样。右上肺静脉平均长约15mm,收集右肺上叶和中叶的静脉血,包含4个主要的分支:尖支、前支、后支和中叶支。右下肺静脉平均长12mm,收集右肺下叶的血液,位于右上肺静脉的下后方,由上支和底段

急性肺栓塞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

急性肺栓塞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邓跃林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 肺栓塞)是欧美等发达国家最常见致死性急症,也是 各个年龄组主要的致死原因。在美国的肺栓塞死亡率仅次于恶性肿瘤和心肌梗死而排在第3位,每年至少65万病人死于肺栓塞。英国的年发病率60-70/100万,年死亡率100/1000万。 肺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肺栓塞引起的肺出血或坏死称为肺梗死(pulmonary infarction)。其临床表现可从无症状到咯血乃至猝死,症状与栓子大小、栓塞发生速度及基础心、肺功能相关,75%血栓来源于下肢或盆腔的深静脉系统。 在美国尸体解剖研究表明在不明死亡的住院病人中,大约有60%死于肺栓塞,其误诊率高达70%。肺栓塞在我国一直被认为是少见病,近10年来有关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病例数呈稳步上升趋势,应引起临床医生警惕。 1.肺栓塞的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为呼吸困难、胸痛和咯血,有人称为肺梗死三联征。呼吸困难发生率高达60% ,多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临床医生应注意呼吸困难的诱因、性质、程度和持续时间。以胸憋闷为主诉的呼吸困难须与劳力性心绞痛鉴别。 胸痛发生率17%。多为胸膜痛,为肺梗死累及到胸膜所致。少数病人表现为“心绞痛样痛”, 可能由于冠状动脉痉挛或右心室肥厚缺血所致。 咯血发生率3%,血量不多,鲜红色,数日后变为暗红色,提示有肺梗死。其他症状有咳嗽, 多表现为干咳,可伴哮鸣音;惊恐,由胸痛或低氧血症所致。 当大块肺栓塞或重症肺动脉高压时,可引起一时性脑缺血,表现为晕厥,可为肺梗死的首发症状。应特别强调的是,临床表现为典型肺梗死三联征的患者不足20%。 肺梗死体格检查可发现,96%患者有呼吸加快,58%患者可闻干啰音、湿啰音,53%患者可闻到高音调的第二心音,44%患者有心动过速(>100/min),43%的患者有发热(>37.8°C),36%患者有出汗,32%患者有血栓性静脉炎的症状和体征。24%患者有下肢水肿,23%患者有心脏杂音。 心动过速和血压下降通常提示肺动脉主干栓塞,大块肺栓塞,发绀提示病情严重。胸部检查可无任何异常体征,如一侧肺栓塞范围较大,肺容积缩小。心包摩擦音和胸膜摩擦音,或有胸腔积液、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竭体征。重症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可并发心包积液。颈静脉充盈和异常搏动有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 肺栓塞的栓子主要来源于急性血栓性静脉炎患者的下肢静脉。因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

肺栓塞诊断标准

肺栓塞诊断标准 肺栓塞在临床上是各种内源性以及是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 障碍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它包括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和空气栓塞等。PTE是PE的最常见类型,占PE中的绝大多数,通常所说的PE即指PTE。有资料显示,在西方国家PTE的年发病率约为50/10万,已经构成了世界性的重要医疗保健问题。过去我国医学界曾将PTE视为“少见病”,但这种观念近年来已经发生彻底改变。虽然我国目前尚无PTE准确的流行病学资料,但随着诊断意识和检查技术的提高,诊断例数已有明显增加。最新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约60万人患PE占死因的第四位。 PTE不仅发病率高,而且未经治疗的PTE的病死率为25-30%,同时由于PTE发病和临床表现的隐匿性和复杂性,临床医生对PTE的漏诊率和误诊率普遍较高。由此可见PTE对人类健康构成了极大威胁。因此,采取有效的方法早期诊断PTE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就PTE的诊断现状与进展做如下综述。 诊断程序与诊断措施 PTE的临床表现复杂,有时隐匿,缺乏特异性,确诊需要特殊检查。检出PTE的关键是提高诊断警惕性,对于高危人群中出现疑似表现者,应及时安排相应检查。诊断程序通常包括疑诊、确诊、求因三个步骤。 (一)根据临床情况疑诊PTE(疑诊) 对于有创伤、手术、骨折、恶性肿瘤、长期卧床、应用止血剂和口服避孕药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患者在活动后突然出现不明原因呼吸困难或气促、胸痛、晕厥、低血压、休克、咯血、烦躁不安、惊恐甚至濒死感的情况下,尤其是伴有单侧或双侧不对称性下肢肿胀、疼痛的患者,应及时进行如下检查,以尽可能提供进一步支持或排除PTE的证据。

肺动脉栓塞的影像学诊断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吕飙 写在课前的话 肺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 综合征。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轻者可无症状,重者表现为低血压、休克,甚至猝死。常见的 临床症状有呼吸困难、胸痛、咯血、晕厥等,它们可单独出现或共同表现。既往无心肺疾患 的PE患者中97%的人有呼吸困难、呼吸急促、晕厥或胸痛,可发生休克或猝死。 一、肺动脉栓塞的定义 肺动脉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分支引起的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综合 征。本病的发病率高,起病较急,对于急性的病人来说,死亡过程较快。如果是慢性的反复 的肺动脉栓塞可以引起慢性肺动脉高压。目前公认的首位的病因是盆腔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 成,约占2/3左右。其他的栓子来源可以是瘤栓、脂肪栓、羊水栓塞或气栓。 二、流行病学特点 肺栓塞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因此临床上非常容易误诊和漏诊。以美国为例, 每年发病人数为30万~60万,每年死亡人数10~20万。近年来我国对本病的认识逐渐加 深。我国肺栓塞协作组40家医院统计的肺栓塞病例数比90年代增加将近10倍,安贞医院 的统计从2002年~2007年病例总数为700多例,平均每年118例。肺动脉栓塞及时的诊断、 有效的治疗可以明显的降低死亡率。 肺动脉血栓栓塞是一个发病率较高、容易漏误诊的疾病,检查方法较多,尤其是近年来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为本病的诊断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这么多的影像学 检查方法我们怎么选择才能是最理想的?

三、肺栓塞的诊断方法 (一)非影像学检查 1.D-二聚体 对于怀疑肺栓塞的门急诊病人,D-二聚体的检查结果如果小于500 μg/L,基本上可以除外肺栓塞,如果大于500 μg/L应该安排进一步的检查。D-二聚体诊断的局限性并不高,肿瘤、手术、创伤、感染、脑卒中、心肌梗死等疾病都可以造成D-二聚体增高。从临床角度来讲,结果为阴性时有助于排除肺栓塞的诊断,单纯的D-二聚体阳性结果对肺栓塞的诊断意义不大。 2.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检查的特异性较差,70%以上的肺栓塞病人可表现为心电图异常,而多数在发病后当时即刻出现,并且呈一个动态性变化,所以临床上观察到心电图的动态改变比静态异常对于提示肺栓塞的诊断具有更大的意义。但是心电图没有异常仅能够说明肺栓塞的可能性较小,但是绝不能完全除外肺栓塞的可能性。 (二)影像学检查 1.X平片 (1)区域性肺纹理稀疏和肺纹理消失。 (2)对于伴有肺动脉高压的病人会发现右下肺动脉宽,肺动脉段突出,这个表现在临床上的发生率约为20%。 (3)右心室的扩大。 (4)对于伴发肺梗死的病人或有肺部反应性炎性渗出的病人,能看到肺部炎性浸润的阴影,这个比例将近1/3。 (5)如果患侧的膈肌抬高,往往代表肺组织的容积有一定的缩小,这个比例约60%。 (6)少数病人还可以伴有胸腔积液,陈旧的反复发作的肺栓塞慢性病人可能有胸膜肥厚 (7)至少有30%以上的肺栓塞病人平片的表现可以完全正常。 2.超声心动图

中国急性肺栓塞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

中国急性肺栓塞诊断与治疗指南( 2015)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肺血管病学组 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 PE)是我国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 [1],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也是常见的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之一[2]。PE是内源性 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包括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肿瘤栓塞等。其中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是最常见的PE类型,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征,占PE的绝大多数,通常所称的PE即指PTE。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引起PTE的主要血栓来源,DVT 多发于下肢或者骨盆深静脉,脱落后随血流循环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PTE常为DVT的合并症。由于PTE与DVT在发病机制上存在相互关联,是同一种疾病病程中两个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因此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 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本指南相关推荐主要针对血栓性PE,非血栓性PE 发病率低,临床证据很有限,暂不做相关推荐。 近年来,对PE的认识不断提高,但临床实践中仍存在误诊、漏诊或诊断不及时,以及溶栓和抗凝治疗等不规范问题。2010 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肺血管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专家组编写了“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3],对规范我国急性PE的诊断流程和治疗策略, 提高我国急性PE的诊治水平起到了极大了推动作用。在此后的5年中,肺血管 疾病领域发展迅速,尤其在PE 患者诊断、评估和治疗等方面,大量临床试验结果的发表,提供了新的循证医学证据,过去的指南已不能满足临床医师的需要。为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肺血管病学组专家组在2010 年专家共识的基础上,对新近出现的临床

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2005-5-9 1.一、前言(略) 二、名词与定义 肺栓塞(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包括肺血栓 栓塞症、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肺血栓栓塞症(PTE)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 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PTE为PE的 最常见类型,占PE中的绝大多数,通常所称PE即指PTE。肺动脉发生栓塞后,若其支配区的肺组织因 血流受阻或中断而发生坏死,称为肺梗死(PI)。引起PTE的血栓主要来源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PTE常为DVT的并发症。PTE与DVT共属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为VTE的二种类别。 三、危险因素(略) 四、病理与病理生理(略) 五、临床征象 1.症状:PTE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不同病例常有不同的症状组合,但均缺乏特异性。各病例所表现症 状的严重程度亦有很大差别,可以从无症状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甚或发生猝死。以下根据国内外对 PTE症状学的描述性研究,列出各临床症状、体征及其出现的比率:(1)呼吸困难及气促(80%~90%),是 最常见的症状,尤以活动后明显。(2)胸痛,包括胸膜炎性胸痛(40%~70%)或心绞痛样疼痛(4%~12%)。 (3)晕厥(11%~20%),可为PTE的唯一或首发症状。(4)烦躁不安、惊恐甚至濒死感(55%)。(5)咯血 (11%~30%),常为小量咯血,大咯血少见。(6)咳嗽(20%~37%)。(7)心悸(10%~18%)。需注意临 床上出现所谓“肺梗死三联征”(呼吸困难、胸痛及咯血〉者不足30%。 2.体征:(1)呼吸急促(70%),呼吸频率>20次/分,是最常见的体征。(2)心动过速(30%~40%)。 (3)血压变化,严重时可出现血压下降甚至休克。(4)紫绀(11%~16%)。(5)发热(43%),多为低热, 少数患者可有中度以上的发热(7%)。(6)颈静脉充盈或搏动(12%)。(7)肺部可闻及哮鸣音(5%)和(或) 细湿罗音(18%~51%),偶可闻及血管杂音。(8)胸腔积液的相应体征(24%~30%)。(9)肺动脉瓣区第 二音亢进或分裂(23%),P2 > A2,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 3.深静脉血栓的症状与体征:注意PTE的相关症状和体征,并考虑PTE诊断的同时,要注意发现是否 存在DVT,特别是下肢DVT。下肢DVT主要表现为患肢肿胀、周径增粗、疼痛或压痛、浅静脉扩张、皮 肤色素沉着、行走后患肢易疲劳或肿胀加重。约半数或以上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无自觉临床症状和明 显体征。 4.动脉血气分析:常表现为低氧血症、低碳酸血症、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增大。部分 患者的结果可以正常。 5.心电图:大多数病例表现有非特异性的心电图异常。较为多见的表现包括V1-V4的T波改变和ST 段异常;部分病例可出现SIQⅢTⅢ征(即I导S波加深,IE导出现Q/q波及T波倒置);其他心电图 改变包括完全或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肺型P波;电轴右偏,顺钟向转位等。心电图改变多在发病后 即刻开始出现,以后随病程的发展演变而呈动态变化。观察到心电图的动态改变较之静态异常对于提示 PTE具有更大意义。 6.胸部X线平片:多有异常表现,但缺乏特异性。可表现为:区域性肺血管纹理变细、稀疏或消失, 肺野透亮度增加;肺野局部浸润性阴影;尖端指向肺门的楔形阴影;肺不张或膨胀不全;右下肺动脉干 增宽或伴截断征;肺动脉段膨隆以及右心室扩大征;患侧横膈抬高;少至中量胸腔积液征等。仅凭X 线胸片不能确诊或排除PTE,但在提供疑似PTE线索和除外其他疾病方面,X线胸片具有重要作用。

肺栓塞的鉴别诊断与治疗

肺栓塞的鉴别诊断与治疗 一.肺栓塞的鉴别诊断: 1.呼吸困难、咳嗽、咯血、呼吸频率增快等呼吸系统表现为主的患者多被诊断为其它的胸肺疾病如肺炎、胸膜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不张、肺间质病等。 2.以胸痛、心悸、心脏杂音、肺动脉高压等循环系统表现为主的患者易被诊断为其它的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梗死)、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病、肺源性心脏病、心肌炎、主动脉夹层等和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 3.以晕厥、惊恐等表现为主的患者有时被诊断为其它心脏或神经及精神系统疾病如心律失常、脑血管病、癫痫等。 二.误诊分析 1.主要误诊疾病类型为心脏疾病(冠心病、风心病、先心病、肺心病、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肺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支气管扩张、肺结核、哮喘等),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右房黏液瘤,肿瘤,癫痫等。其中以冠心病为各种误诊疾病首位。 肺栓塞时除在肺血管处形成第一个恶性环路外,由于在冠状动脉局部转化为内皮素量也明显增多,导致冠状动脉痉挛,造成冠脉灌流不足,心肌缺血,在心脏冠脉处形成第二个恶性环路。因此一些肺栓塞患者心电图可表现出V1-4导联,Ⅱ、Ⅲ、aVF导联T波倒置等心肌缺血的表现。 心电图是肺栓塞诊断的双刃剑,恰当应用可以辅助肺栓塞的诊断,相反则造成误诊,其中最容易误诊为冠心病和心肌梗塞, Lefebrvre等认为胸前导联心电图出现T波倒置是肺栓塞的"诊断陷阱"。对这种心电图变化,临床医生应该加强认识,鉴别诊断时必须考虑肺栓塞,而不能一概而论诊断为"冠心病"或"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2.肺栓塞约有10%的患者出现晕厥,远低于肺栓塞主要症状-呼吸困难的发生率(约85%-90%),因而极易被忽视,鉴别诊断时也不易考虑到肺栓塞,正如Varon所指出的那样:晕厥是被人遗忘的肺栓塞征象。可能被误诊为冠心病、癫痫、右房粘液瘤、心肌炎、扩张性心肌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 肺栓塞为何会发生晕厥呢?主要原因如下:①急性右心室衰竭,影响左心室充盈,使心输出量下降,导致脑动脉供血减少。②肺栓塞加重心脏负荷,导致一些引起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快速或缓慢心律失常,继而出现晕厥。③肺栓塞可以引起血管迷走性反射,导致晕厥。这一被人忽略的症状往往是大的栓子阻塞了肺动脉所致,也是致命性肺栓塞的一种征兆。 3.我们看到在肺栓塞的误诊率并没有随着诊断意识的提高和新技术的出现而呈现十分显著的下降,这提示我们虽然肺栓塞的确诊主要是依靠高科技的检查手段如核医学、放射学及超声学检查等,但病史中的高危因素、临床症状和体征的采集和分析也是至关重要的,两者必

肺栓塞诊断与治疗指南

---------------------------------------------------------------最新资料推荐------------------------------------------------------ 肺栓塞诊断与治疗指南 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指南日期: 2007-10-10 15:27:51 来源: 责任编辑: 常用的溶栓药物有尿激酶(UK)、链激酶(SK)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 三者溶栓效果相仿,临床上可根据条件选用。 rtPA 可能对血栓有较快的溶解作用。 目前尚未确定完全适用于国人的溶栓药物剂量。 以下方案与剂量主要参照欧美的推荐方案,供参考使用: (1)尿激酶负荷量 4400 IU/ kg,静注 10 分钟,随后以2200 IU/ kg/h 持续静滴 12 小时;另可考虑 2 小时溶栓方案: 2 万 IU/kg 持续静滴 2 小时。 (2)链激酶负荷量 25 万 IU,静注 30 分钟,随后以 10 万IU/ h 持续静滴 24 小时。 链激酶具有抗原性,故用药前需肌注苯海拉明或地塞米松,以防止过敏反应。 (3) rtPA50~l00mg 持续静滴 2 小时。 使用尿激酶、链激酶溶栓期间勿同用肝素。 对以 rtPA 溶栓时是否需停用肝素无特殊要求。 溶栓治疗结束后,应每 24 小时测定一次凝血酶原时间(PT) 1 / 6

或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当其水平低于正常值的 2 倍,即应重新开始规范的肝素治疗。 溶栓后应注意对临床及相关辅助检查情况进行动态观察,评估溶栓疗效。 抗凝治疗为 PTE 和 DVT 的基本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血栓再形成和复发,同时,机体自身纤溶机制溶解已形成的血栓。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抗凝药物主要有普通肝素(以下简称肝素)、低分子量肝素和华法林。 一般认为,抗血小板药物的抗凝作用尚不能满足 PTE 或 DVT 的抗凝要求。 临床疑诊 PTE 时,即可安排使用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进行有效的抗凝治疗。 应用肝素/低分子量肝素前,应测定基础 APTT、 PT 及血常规(含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注意是否存在抗凝的禁忌证,如活动性出血、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未予控制的严重高血压等。 对于确诊的 PTE 病例,大部分禁忌证属相对禁忌证。 肝素的推荐用法(供参考): 予 2019~5000 IU 或按 80IU/ kg 静注,继之以 18IU/kg/h 持续静滴。 在开始治疗后的最初 24 小时内每 4~6 小时测定 APTT,根据APTT 调整剂量,尽快使 APTT 达到并维持于正常值的 1.5~2.5

中国急性肺栓塞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

中国急性肺栓塞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肺血管病学组 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我国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1],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也是常见的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之一[2]。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包括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肿瘤栓塞等。其中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最常见的PE类型,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征,占PE的绝大多数,通常所称的PE即指PTE。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引起PTE的主要血栓来源,DVT多发于下肢或者骨盆深静脉,脱落后随血流循环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PTE常为DVT的合并症。由于PTE与DVT在发病机制上存在相互关联,是同一种疾病病程中两个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因此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本指南相关推荐主要针对血栓性PE,非血栓性PE发病率低,临床证据很有限,暂不做相关推荐。 近年来,对PE的认识不断提高,但临床实践中仍存在误诊、漏诊或诊断不及时,以及溶栓和抗凝治疗等不规范问题。201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肺血管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专家组编写了“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治疗中国专家共识”[3],对规范我国急性PE的诊断流程和治疗策略,提高我国急性PE的诊治水平起到了极大了推动作用。在此后的5年中,肺血管疾病领域发展迅速,尤其在PE患者诊断、评估和治疗等方面,大量临床试验结果的发表,提供了新的循证医学证据,过去的指南已不能满足临床医师的需要。为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肺血管病学组专家组在2010年专家共识的基础上,对新近出现的临床证据系统研判,并参考国际最新急性PE诊断和治疗指南[4],经认真研究讨论,达成共识,制订了本指南。与我国2010年专家共识相比,本指南在易患因素、危险分层、诊断治疗策略、新型口服抗凝剂、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压等方面进行了更新,并对妊娠期和肿瘤患者PE的治疗给出正式推荐,旨在为PE的诊治提供依据和原则,帮助临床医师作出医疗决策,但在临床实践中面对每一个具体患者时,应该根据个体化原则制定诊疗措施。 为了便于读者了解诊疗措施的价值或意义,多因素权衡利弊,本指南对推荐类别的表述仍沿用国际上通常采用的方式: I类:指那些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有益、有用和有效的操作或治疗,推荐使用。 Ⅱ类:指那些有用/有效的证据尚有矛盾或存在不同观点的操作或治疗。 Ⅱa类:有关证据/观点倾向于有用/有效,应用这些操作或治疗是合理的。 Ⅱb类:有关证据/观点尚不能充分证明有用/有效,可以考虑应用。 Ⅲ类:指那些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无用和(或)无效,并对一些病例可能有害的操作或治疗,不推荐使用。 对证据来源的水平表达如下: 证据水平A:资料来源于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或荟萃分析。 证据水平B:资料来源于单项随机临床试验或多项非随机对照研究。 证据水平C:仅为专家共识意见和(或)小规模研究、回顾性研究、注册研究。

肺动脉栓塞综述

肺动脉栓塞综述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新进展 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我国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1]。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包括血栓栓塞、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肿瘤栓塞等。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最常见的PE类型,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引起PTE的主要血栓来源,二者在发病机制上存在相互关联,是同一种疾病病程中两个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统称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 静脉血栓栓塞症在老年人和具有心肺基础病患者身上更常表现为肺栓塞,而不是深静脉血栓形成。在欧美等西方国家,肺栓塞是除和外的第三大致死性血管性疾病[2]。根据流行病学模型估计[3],2004年总人口为亿的欧盟6国,与PE有关的死亡超过317,000例;其中,突发致命性PE占34%,其中死前未能确诊的占59%,仅有7%的早期死亡病例在死亡前得以确诊。PE的发生风险与年龄增加相关,40岁以上人群,每增龄10岁PE增加约1倍。我国肺栓塞防治项目对1997年~2008年全国60多家三甲医院的PE患者进行了登记注册研究,在16,792,182例住院患者中共有18,206例确诊为PE,发生率为%[4]。 PE可以没有症状,有时偶然发现并得以确诊;约10%或更多的有症状性肺栓塞是突发、致死性的,另有5%的患者在治疗期间死亡;约1/3的患者遗留有一些症状,2%的患者由未治愈的肺栓塞发展为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肺栓塞的诊断应从辅助检查前评估临床可能性开始,包括是否存在肺栓塞的危险因素,由有经验的临床医师评价症状和体征是否典型。临床评估通常不能排除肺栓塞,但可以指导诊断性检查的选择,从而协助肺栓塞可能的诊断,并为是否存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证据。 1、危险因素 早期相关危险因素的识别是肺动脉栓塞的基础,对具有高危因素的住院患者进行预防措施能够很大程度地减少肺栓塞的发生。重大创伤、外科手术、下肢骨折、关节置换、脊髓损伤是VTE的强诱发因素,肿瘤、妊娠、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中心静脉置管等也是VTE公认的易患因素。随着研究的深入,新的易患因素被不断发现:VTE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一部分,与动脉疾病尤其动脉粥样硬化有着共同的危险因素,如吸烟、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3月内发生过心肌梗死或因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心房扑动住院患者VTE风险显着增高;体外受精进一步增加妊娠相关VTE的风险,尤其妊娠初期3个月;感染是住院期间VTE的常见诱发因素,输血和促红细胞生成因子也增加VTE风险。常见易患因素见表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