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思考题

高等教育心理学思考题
高等教育心理学思考题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大学生的学习心理与高校老师教学的心理规律。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基本原理;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教育的问题;学习活动与教学活动的心里规律的问题;学生品德心理形成和发展的问题;学生健康体质和审美心理的形成与发展的问题;学生心理卫生与教育的问题;学生个别差异与智力开发及测量的问题;现代教育技术学与个别化教学的问题。

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发展性、理论联系实际、教育性。

4、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两种形式)、调查法、个案法。

5、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学科性质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学科性质: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和相交叉的科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学科;是一门新的不成熟的学科。

6、我国教育心理学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经济建设和文教事业的发展为我国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普及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大致经历四个阶段。1949-1956:学习改造阶段,心理学工作者以马、毛为指导改造旧中国心理学,确立发展方向,为教育心理学发展奠定基础。1956-1966:繁荣时期,研究向纵深发展,以马、毛为指导,探索心理学为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建设服务的方向。1966-1976:破坏时期。1976-:获得新生的时期,科研课题与教材出版。由于基础薄弱,与基础较好的国家相比有差距,专业队伍弱小,研究设备与条件差,研究范围比较窄,一些研究本身不系统,对教育心理学本身的一些基本伦理问题还缺乏深入探讨。

7、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哪些环节?心理学在其中有什么作用?

完整教学过程包括以下6个环节:明确教学目的;分析任务;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计课程;教学;评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对于教学活动各环节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协调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从而对教学系统进行整体优化,提高教学系统的效率。

8、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类个体心理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人类个体心理包括:(1)心理动力: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2)心理过程: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3)心理状态:心理状态是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其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4)心理特征:心理特征就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9、精神分析心理学

精神分析学派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治伊德创立的一个学派。它的理论主要来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经验,它通过分析梦境和自由联想等于手段,发现病人潜在的动机,使精神压力得以缓解,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10、俄国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的最细腻的精神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这些领域也只能用同样的东西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去影响。”“具有教学效果的不是教学的意图,而是师生间的相互接触。”(布贝尔)即中国古语所说“亲其师,信其道。”请结合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分析这两段话的涵义

答:这两句话对高校教师有很大的激励作用,主要表现在:(1)要做好高等教育的教学管理工作,就需要了解学生最细腻的精神领域;(2)要认真分析精神领域,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的基本规律;(3)用我们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去影响学生。学生有学生的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老师有成长后的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4)师生间的相互接触,亲密良好的沟通非常重要,不能只是上课来,下课走,老师讲,学生听;(5)只有情感的相互接纳,才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章高校学生的身心与认知发展

1、心理发展的概念:心理发展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就是心理活动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广义:心理的种系发展,是指心理的发生或起源的问题是指心理从无到有的过程。狭义: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衰老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即个体心理发展。是指心理在时间上的变化过程,指心理的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2、大学生生理变化对心理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

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基础,是影响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生理发展对心理发展有直接、也有间接的影响。还有体态变化的影响;早熟与晚熟的影响。

3、大学生的认知发展的特点

思维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1)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形式逻辑思维继续完善,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2)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显著发展。(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

4、大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

情绪情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特点包括:体验的波动性;体验的延续性和心境化;情绪体验的丰富性与深刻性;内隐性。

5、大学生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在人格发展中的地位。确立价值观与人生观需要具备哪些心理条件

地位:价值观与人生观决定人格发展的方向;价值观与人生观对人的认识、情绪和行为起着调节作用。

心理条件:思维发展水平,必须具备抽象思维能力;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社会性需要的发展水平。

6、大学生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处于什么时期

是确立与稳定的关键时期。大学高年级阶段才是真正确立和稳定的关键时期。三个前提条件已经具备。从思维发展水平看,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为人生观的确立提供思维基础。从自我意识水平来看,能够进行自我评价,促进自我矛盾的统一和自我完善。从社会性需要的水平来看,迅速发展,促进明确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7、情绪情感的分类

情绪: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反映形式,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而产生的一种体验。是表面的,肤浅的。

情感:是较高级的感情现象,着重体现感情的内容方面具有较稳定持久,内隐含蓄的特点;它与人的基本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爱、恨、依恋感、友谊、孤独感)

情操:是最高级的感情现象。着重体现在感情的内容方面,具有更稳定更含蓄的特点,不仅与人的高级社会性需要相联系,而且,还与一定的价值观念献结合。(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

8、概括说明大学生生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1)身体形态的变化:身高、体重、体型、面部特征;(2)身体机能的变化: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脑与神经系统的变化。

9、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变化是什么?

(1)一年级是心理适应阶段,对学习、生活、人际的适应。(2)二三年级对学校、社会、教学环境的适应,容易出现问题,问题较多阶段。(3)毕业班有很多困惑与矛盾,如找工作、考研、出国、考公务员、创业。

第三章学习理论概述

1、学习的心理学涵义是什么?大学生的学习有什么特点?

涵义: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表现出来。

特点:学习知识技能主要是掌握前人积累的各种科学知识;学习过程也是世界观与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学习活动是在老师的知道下完成的。

2、经典性条件反射与工具性条件反射在理解学习现象时的区别?

4、为什么要教给学生知识结构?

5、什么是观察学习?影响因素有哪些?

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相,并作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亦称社会学习。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班都拉。影响因素: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再生过程、动机过程。

6、各派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1)联结派的学习理论。(2)认知派的学习理论。(3)联结派-认知派的学习理论。(4)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7、请结合任教学科,论述现代认知学习理论对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作用。

认知派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主动在头脑内部形成认知结构。(1)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3)教学应使学生理解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4)提倡发现学习。

第四章高校学生的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的概念与分类

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基本成分就是学习需要与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分类为:正确与错误的动机、近景性与远景性动机;内部与外部动机、一般与具体动机。

2、学习需要的组成因素

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他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认知的驱动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是三个组成要素。

3、学习动机的相关理论

(1)强化动机理论:由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理论家提出,他们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后天在环境中通过条件反射的方式建立和形成的,而动机则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激发力量。

(5)最佳激起水平理论。

4、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内容?如何利用该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成就动机理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他是激励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善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不仅有助于个体的成就发展,而且对社会的发展也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社会价值,追求个人成就与追求社会进步结合,个人服从于社会。

5、什么是归因理论?常见的归因维度?如何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正确的归因?

归因理论是社会心理学家用来解释人们行为的原因或行为的因果关系的理论。人们在完成一项工作后,往往喜欢寻找自己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不同的人对自己的行为结构会从不同的方面去考虑,心理学上成为归因。

维度: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与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与不可控制归因。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6、自我效能理论对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有什么启示作用?

自我效能也称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的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自我效能理论,是指个人在目标追求中面临一项特殊工作时,对该项特殊工作动机之强弱,将决定于个人对其自我效能的评估。

7、培养与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从内部动机入手,培养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予恰当的评定;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第五章高校学生的学习迁移

1、学习迁移的基本概念: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既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也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其中影响既包括积极影响也包括消极影响。按照迁移的性质,分为正负迁移;根据迁移的方向,分为纵向和横向;根据迁移内容,分为特殊和普遍;根据迁移的先后,顺向和逆向。

2、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学习迁移受制于一系列主客观因素: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因素;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学习的理解与巩固程度;定势的作用。

3、促进高校学生学习迁移的方法有哪些?

精选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有效设计教学程序;讲授学习方法。

4、学习迁移理论与最新研究进展?

包括: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概括原理说、关系转换说、学习定势说、奥斯古德的三维迁移模式。

以往的学习迁移研究较多的集中于简单的或操作的学习迁移方面。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学习迁移的研究越来越多的集中于知识学习的迁移方面。考虑最多的是认知结构与学习迁移的关系、学习程度与迁移量的关系、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对学习迁移的影响以及解决问题的迁移等。

5、认知结构说如何看待学习迁移?

6、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概括原理说、关系转换说的学习理论基础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解释学习迁移现象的?

第六章高校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

1、意识:是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是借助语言对客观世界的高级的反映形式,是心理发展的最高级阶段。自我是指具体的人的存在。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本身的意识。也就是主格我对宾格我的存在、活动及活动过程的有意识的反映,是对于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的反映。

2、自我意识的结构:自我认识(认识方面)、自我体验(情感方面)、自我调控(意志方面)。三者有机组合,构成人的自我意识。

3、成熟的自我意识包含的内容?

能意识到自己的身体、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能认识并体验到内心的心理活动;能认识并感受到自己在社会和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

4、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进程?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自我中心、客观化、主观化时期。大学时期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趋向成熟的时期,经历明显的分化、矛盾、统一、转化和稳定的过程。

5、自我意识在人格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人格形成水平的标志,也是推动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健全的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康的调节者。

6、大学生自我意识结构中各因素的发展特点?

(1)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其中自我评价是自我认知的核心成分,大学生在自我认知方面的特点:自我认识更具主动性与自觉性;自我评价能力在增长,但仍有片面性。(2)自我体验是个体在对自己进行认识与评价的基础上,对自己产生的满意或不满意的内心感受。自尊感是自我体验的最主要方面,自我体验特点:内容比较丰富;敏感性较强;较为强烈。(3)自我调控是自我意识在意志方面的表现,指个体自己的行为与心理活动的自我作用过程,特点:自我期望的意向更崇高;自我设计、自我完善的愿望更强烈;有强烈的独立意识。

7、自我教育?

主体自我按照社会要求对客体自我所实施的教育,具体地说,就是主体主动提出自我修养的目标,并以实际行动努力完善或培养自已的人格品质的过程。激发自我教育动机、进行自我评价、全面认识自我、制定和实施自我完善的计划是自我教育的重要条件。

8、如何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1)树立远大理想,激发自我教育的高尚动机;(2)通过各种渠道全面认识自我;(3)不讳疾忌医,积极的悦纳自我;(4)加强自我反省与监督,努力完善自我。

第七章高校学生的群体心理与人际关系

1、群体及群体对个体的影响?

群体也称团体。两个人以上,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影响包括:社会助长与社会阻抑作用、从众和服众。

2、从众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从众是指人们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即在知觉、判断、信仰以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也就是个体在群体压力下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意见或行为的现象。

影响因素包括情境与个性两方面。情境:问题的性质;群体的权威;群体意见的一致程度。个性:一个人的能力、自信心、自尊水平等个性心理特征与从众行为有密切的关系;群体规模、个人的自我卷入水平、文化差异、性别差异等,也都会成为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

3、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及意义?

人际交往,简称交往。从动态角度说,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物质交换。从静态角度说,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动态的相互作用形成起来的情感联系。特点:交往愿望的迫切性;交往内容的丰富性;交往系统的开放性;交往观念的自主性。意义:提供必要的信息,保证人的身心发展;有助于建立联系,丰富心理内容;促进自我概念的形成。

4、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建立: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主动交往;移情。维护:避免争论;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用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学会批评。

5、班集体对大学生成长有什么作用?如何确立和形成集体目标?

大学班集体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组织形式。(1)对于班风良好的班集体,积极因素多,进步力量强,能给学生多方面的账面教育和积极影响。(2)良好的班集体,可使好的思想和行为得到传播和吸收,保障一个稳定的、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3)对于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优良的道德品质以及断粮适应社会的能力,增进心理健康都是十分重要的。

集体目标是所有集体成员共同努力所要达到的目的。集体目标制约着群体的心理,它的确立对于集体的形成与巩固起着关键作用。是集体成员明确集体目标,并自觉为集体目标而努力,通过将目标具体化、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啦实现。

6、什么是群体内聚力?影响因素有哪些?

内聚力是指群体对个体的吸引力,或使群体成员愿意留在群体内的力量;也指成员之间的吸引力,表现为认同感、归属感和力量感。影响因素:成员对群体目标的认同;群体的领导方式。

第八章大学生心理健康与高校心理咨询

1、心理健康的概念

广义: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狭义:人的基本的心理活动过程的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等协调完整,能适应社会。

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有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望;能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有良好的适应环境的能力;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较好的协调与控制情绪;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常见问题有哪些?

入学适应、学习困难、人际交往、恋爱与性心理、择业与求职。

4、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遗传、生理、环境、教育、个人自身的主观原因。

5、心理咨询的原则与方法是什么?

心理咨询就是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

原则:理解支持;保密性;时间限定;促进成长的非指导性原则;预防重于治疗。

方法:精神分析法、行为矫正法、人本主义疗法、理性情绪疗法(认知疗法)。6、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一个方面,他是指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受教育者的心理施加影响,帮助受教育者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及行为方式,以维护其身心健康,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发展其健全的人格的教育。

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健康保健网络;建立心理健康专业机构;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九章高等学校中的教师

1、高等教师的社会角色或职责(功能)?

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者;年轻一代个性的塑造者;学生集体的管理者;学生心目中的楷模;学生的知己和朋友;学生的心理调节者。

2、高校教师对大学生的影响?

就教师个人因素而言,影响力实际就是教师的认知特征和人格特征在教育活动中的综合效应。教师的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教师施予的教育影响能否反应以及如何反应,与教育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的认知特征包括:教师的智能、学科知识、学术方面的准备。人格特征包括理解别人、与别人相处、了解自己。

3、高校教师的教育能力包括那些内容?

组织教学、言语表达、了解学生、独立创造、实际操作、教育科研。

4、心理素质及其包含内容?

先天的自然因素和后天社会因素的合金,它是个体一系列的自然特点、知识技能、行为习惯、文化涵养以及品质特征等方面的有机结合。教师具备的心理素质包括:教育机智、教育能力、人格。

5、什么是移情作用?在学校情境中,老师的移情作用应注意什么?

是指一种能够深入别人的内心,并“同情”他们的情绪反映。

教师一定要能够体验到学生当时体验到的情感,这种体验方式、程度以及对个人的意义都与学生相同。具有移情作用的教师,应当使自己在情绪上、理智上都处于别人的位置。对于移情作用同样重要的是教师要能保持自己的身份,在感觉上意识到自己并非别人,这就使所谓的“仿佛”的状态。

6、高校教师的威信及其形成的基本条件?

教师威信是指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信赖。

基本条件:崇高的思想和道德风范,优秀的心理品质和业务能力,以及有价值的科研成果是教师获得威信的基本条件;老师的仪表、工作作风和习惯对形成习惯也有一定影响。老师给学生的第一隐形,对老师威信有重大影响;老师要在全体学生中建立威信,还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是所有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

第十章高校教学中的心理问题

1、知识: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能动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知识学习:也称知识的掌握,是指在知识传递系统中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及占有,也就是通过一系列心智活动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应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2、知识的作用

人们活动的定向工具;能力结构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其掌握程度制约着问题的解决水平。

3、问题解决的理论主要有哪些?基本内容?

(1)试误说:该理论认为,问题解决的过程是由刺激情境与适当反应之间的联接完成的,又称联接说。问题解决的过程是通过尝试,错误的行为逐渐减少,正确行为逐渐增加的过程,最终问题得以解决,形成了刺激情境与适当反应的联接。

(2)顿悟说:问题解决要求看出问题情境中的各种关系,而对这种关系的理解是突然产生的,是一个顿悟的过程。强调的是解决问题是从整体把握全部问题情境和认知结构的豁然开朗,而不是一次次经验的积累。

(3)杜威的五步模式:疑难、分析、假设、检验与评价、结论。

(4)华莱士的创造性思维四阶段模式:准备、孕育、明朗、验证。

4、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知识的储备、反映定势与功能固着、问题的呈现方式、酝酿效应、原型启发、情绪和动机状态。

5、问题解决的能力的培养?

6、创造性的实质、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独特性成品的能力或特性,主要表现为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在创造性活动过程中所进行的高度灵活、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

7、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设一种教学民主的学习环境;重视学生直觉思维的发展;引导全面发展与独立思考相结合;提供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的机会

第十一章信息时代的高校教学心理

1、互联网对高等教育的正负效应?(促进高校教育发展的同时带来诸多问题,例如网络团体心理,网络人格,网络情色,网络拼凑抄袭,网络成瘾。)

第十二章高校教学成效的测量与评价

1、效度:是指测验的有效性、正确性,也就是测验所能达到测量目的的程度,他是衡量一个测验质量的重要标准。信度:是指测验的稳定性、可靠性,也就是测量的前后一致性程度。信度涉及测验是否准确可靠的问题。

2、难度:测验题目的难易程度。区分度:又称为鉴别力,也就是测验项目的效度,指被试在某个题目上的得分与其测验总分之间的相关程度。

3、高校教学测量:是考核教学成效的一种方法。借助于一定的心理量表及其操作,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探察,并以一定的数量来表示的考核办法。教学评价:依据教学目标,对学习成绩测验所得的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及解释。

4、高校教学测量与评价对教学活动有何作用?

有利于检验教学成效;有利于调整和改进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最终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版)试题库(2009年7月) 一、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心理学:指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2、教师角色: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3、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 4、自我效能感: 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特定行为的可能后果的判断,如学生对顺利答完试卷产生结果的推测。而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作业水平的信念,如学生对自己是否有能力顺利答完试卷的主观判断。 5、教学效能感: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教学活动能力的主观判断。 6、动机与学习动机: 动机是引起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的动力,人的需要、兴趣、爱好、价值观等都要转化为动机后才对活动产生动力作用。动机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人的行为发动、维持和促进的能量,直接影响行为的强度和效果;二是具有某种动机的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7、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8、问题解决: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存在三种状态:初始状态,中间状态以及目标状态。 9、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把“我”分解为主体我和客体我。自我意识也就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意识。概括地说,自我意识包括人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 10、心理健康教育:指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11、教师期望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种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提高学习效果的暗示手段。 12、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13、教师胜任力: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应具备的进取心、责任感、理解他人、自我控制、专业知识与技能、情绪察觉能力、挑战与支持、自信心、自我评估等特征。 14、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15、学习: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广义的学习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16、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例如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更新技术,发明新设备,新方法,创作新作品都是创造力的表现。创造力是一系列连续的复杂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 17、品德与品德心理结构: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品德心理结构是指品德这种个体心理现象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一般认为,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成分组成。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练习题

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 2、高等教育心理学 二、选择题 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大学生 B、高校教师 C、高校的教育教学方法 D、高校的教育教学规律 2、科学教育心理学之父是()。 A、亚里士多德 B、夸美纽斯 C、桑代克 D、赫尔巴特 3、亚里士多德的()为德育、智育和体育的和谐提供了哲学和心理学依据。 A、《论灵魂》 B、《大教学论》 C、《论教学方法》 D、《教育心理学》 4、瑞士教育学家()在《论教学方法》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使“教育心理学化”的设想。 A、亚里士多德 B、夸美纽斯 C、桑代克 D、赫尔巴特 E、裴斯洛齐 5、是()提出了著名的教育过程四阶段论和五步教学法。 A、亚里士多德 B、夸美纽斯 C、桑代克 D、赫尔巴特 E、裴斯洛齐 6、()认为学习的实质是联结。()认为学习不是由于试误及强化而形成的联结,而是通过有目的的对情境的整体理解而产生的“顿悟”。()强调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能适应变化,成为知道如何学习的“自由人”。()将人的认知过程或学习过程看做信息加工的过程,即看成是信息的获得、传递、变换、储存和提取运用的过程。 A、现代信息加工理论 B、人本主义理论 C、认知派 D、联结派 7、“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于1877年撰写了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被誉为“俄罗斯心理学的伟大代表”,()是前苏联“文化历史学派”的开山祖。 A、乌申斯基 B、卡普杰列夫 C、拉祖尔斯基 D、维果斯基 8、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个案法 E、测量法 三、填空题 1、高校具有()、()和()的三大职能。 2、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现代科学的诞生标志是美国心理学家()于1913年出版的三卷本()。 3、赫尔巴特认为教育过程要经历()、()、()和()这四个阶段。后来他的门徒将之发展为五阶段教学法,即:()、()、()、()和()。 4、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和()是教育的“三个主要基础”,而()“当然站在一切科学的首位”。 5、我国最早而影响较大的一部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心理学家()编著的《》。 6、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总原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体有()、 )、()、()和()等原则。 三、简答题 1、阐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2、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A、比较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社会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 E、发展心理学 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目 一、单选题(共20题,每小题1.5分) 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C)。A.理论科学 B.应用科学 C.交叉科学 D.实践科学 2.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少数或个别学生进行较长时间的多方面深入研究的方法,称为 (B)。A.测验法B.个案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3.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是(A)。A.个体内部矛盾B.个体心理水平C.个体生理水平 D.个体遗传条件 4.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A.遗传条件 B.社会环境C.学校教育.实践活动 5.大学生的情绪一旦被激发,往往会在较长时间内影响个体的心理与行为,这说明大学生的情绪情感发展具有(B)。A.丰富性 B.心境化 C.波动性 D.复杂性 6.下列属于负强化的例子是(D)。A.杀鸡骇猴 B.当孩子犯错时拿走他最喜欢的玩具C.孩子去医院看病不再发烧了D.孩子表现不好就饿他一会儿,表现好才给吃的 7.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D)。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8.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D)。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C.欲望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9.在教学中,教师采用模型、图片、幻灯、电影及录像等进行教学,这种直观形式属于(B)。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综合直观 10.如果要想记忆效果好,过度学习的程度应保持在(D)。A.120%B.130% C.140% D.150% 11.在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程的暂时停顿观象,称为(D)。A.平原观象B.起伏观象C.低谷观象D.高原观象 12.关于个人自己认识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称为(B)。A.认知B.元认知C.技能D.操作 13.以下各项中属于认知策略的是(A)。A.精加工策略 B.计划策略 C.监视策略 D.调节策略 14.以下问题属于无结构的问题是(B)。 A..数学应用题B.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C.《背影》的作者是谁D.2008年奥运会主办方是哪个国家 15.(A)问题解决是指使用常规方法来解决有结构的、有固定答案的问题。A.常规性B.发明性C.创造性D.无结构的 16.以下不涉及问题解决过程的学说有(C)。 A..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B.苛勒的顿悟说C.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D.杜威的分阶段说 17.个体对自己在各种我念关系中角色、地位、权力、人际距离等方面的意识属于(B)。A.生理自我B.我念自我 C.心理自我D.理想自我 18.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期”是(C)。A.大学一年级B.大学二年级C.大学三年级D.大学四年级 19.某人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有极强的自尊心,同时又有自卑,好嫉妒,看问题主观、片面,常常言过其实,怪癖古怪、、、。该人的人格属于(C)。A.冲动型人格 B.强迫型人格C.偏执型人格D.焦虑型人格 20.大学生中最常见的心理疾病是(B)。A.恐惧症 B.神经衰弱 C.强迫症D.焦虑症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2009-08-30 11:19:15) 标签:摘自湘雄杂谈分类:教师资格考试 1、个体心理及其构成 答:个体心理是指个人所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所发生的心理现象。它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人的心理过程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个体的不同心理状态体现着主体的心理激活程度和脑功能的活动水平。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就是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2、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的关系 答: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与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和水平。 3、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答: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心理学称为独立科学的标志。 4、对心理学创建时期著名的学派: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理论观点有所了解,并评伦其理论。掌握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学派名称/创始人/代表人物/基本观点: 构造主义/冯特/铁欣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像和激情三种元素。认为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内省的方法。意识经验是人们的直接经验,要了解它,只有依靠实验者对自己经验的直接观察和描述。 机能主义/美国的詹姆士/杜威/不把意识看成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把意识看成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 行为主义/美国的华生/斯金纳/否定意识,主张心理学只研究人的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 格式塔心理学/德国的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反对把意识分解成元素,而主张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组织来研究,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正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与意义;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的弗洛伊德/重视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认为,人类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它们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着人的思想,并且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 认知心理学,在认知心理学看来,环境的因素不再是说明行为的最突出的因素。环境提供的信息固然重要,但他是通过支配外部行为的认知过程而加以编码、存储和操作,并进而影响到人类的行为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和计算机模拟。

2018高等教育心理学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2013模拟考试题及答案1 一、选择(每题1.5分,共30分) 1、提倡发现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B)。 A、奥苏伯尔B、布鲁纳 C、班杜拉D、加涅 2、一般来说,我们在早晨和临睡前记忆效果较好,这一现象可用(B)来解释。 A、痕迹衰退说B、干扰说 C、检索困难说D、同化说 3、每个人都有使他的潜能得到实现的需要,这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属于(B )A、生理与安全需要B、自我实现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D、尊重需要 4、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学会了把直接宾语变成间接宾语,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是一种(A)的学习。 A、智慧技能B、言语信息C、认知策略D、动作技能 5、某学生把学习的成功归结为自己能力强,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这个学生所作的是(A)A、稳定的内部归因B、稳定的外部归因 C、可控的内部归因D、不可控的外部归因 6、美国心理学家米勒研究发现,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为( C)信息单元。 A、1~3B、2~6 C、5~9D、15~20 7、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研究发现,学习程度为(C)时,记忆效果最好。 A、80% B、100% C、150% D、200% 8、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依据是(A)。 A、学习的方式 B、学习的内容 C、学习的目的 D、学习的层次 9、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 D)。 A、成正比 B、成反比 C、线性关系 D、倒U型关系

10、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C) A、成人每天早晨做广播体操 B、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C、幼儿上幼儿园不再怕见生人 D、成人用筷子吃饭 11、“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A ) A、水平迁移B、垂直迁移 C、负迁移D、逆向迁移 12、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是(A)。 A、领会B、实践 C、知识经验D、技能 13、从记忆方式的发展来看,高中生擅长于采用的记忆方式是(A ) A、理解B、机械 C、内隐D、无意 14、下列各项中运用了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中的强化手段的是( D ) A、对违纪学生给予批评B、对成绩下降学生给予提醒 C、对舞弊学生取消其成绩D、对犯错误学生因表现好而取消记过 15、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主要是(D) A、命题B、命题网络 C、图式D、产生式 16、我国古代先哲早就提出,学习可以“温故而知新”,从迁移的观点来看,这是一种( B )。 A、顺向正迁移B、逆向正迁移C、顺向负迁移D、逆向负迁移 17、在男女大学生的智力水平有无差异这个问题上,心理学的结论是(A)。 A、无任何差异B、男优于女 C、女优于男D、尚无定论 18、根据皮亚杰关于思0维发展阶段的划分,半数或更多的大学生思维所处的发展阶段是( C)。 A、前运算阶段B、具体运算阶段 C、形式运算阶段D、前运算和具体运算阶段之间 19、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主要是(A) A、命题B、网络 C、图式D、产生式 20、做了坏事就一定要接受惩罚,这种道德观念水平处于皮亚杰认为的( B )。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整理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整理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的研究包括行为研究和心理研究。心理研究包括 无意 识研究和有意识研究。所谓意识,就是能为个体所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是人的精神生活的总要特征,也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主导方面。正是因为具有意识,人才能够觉察到作用于感官的外部世界,人才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特征与其联系,并能主动的去改造客观世界;人也才能觉察到自己的主观世界,明确自己的行为动机和内心需要,了解自己的认知过程与情绪状态,知道自己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由于具有意识,人不仅能够认识事物、评价事物、认识自身、评价自身、而且能够实现环境和自身的能动的改造。 3、个体心理系统? 答:个体心理系统是指个人所具有或在个人身上所发生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1)心理动力,该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动机的基础是人的各种需要,即个体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种失衡状态。

人的需要有生理的、社会的需要,物质的需要、精神的需要。 兴趣是一种人对事物进行深入认知的需要,是需要的具体体现。 世界观则对人的需要进行调解和控制,并由此确定个体对客观世界民的总体看法与基本态度。 2)心理过程,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能动的反映着客观世界的事物与其关系。 a.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b.人在认识客观世界的时候,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属性、特征与其联系,还会对事物产生一定的态度,引起满意、喜爱、爱慕、厌恶、憎恨等主管体验,这就是情绪过程。它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可以说客观事物是情绪体验的客观来源,而人的需要是情绪产生的客观原因。 c.人不仅能认识世界,对事物产生肯定或否定的情绪,而且能在自己的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的改造世界。这中自觉的能动性,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心理学把这种自觉的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的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意志过程。 3)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就是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出现的相对稳定的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高校教师资格考试)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A、比较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E、发展心理学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A、笛卡尔 B、洛克 C、冯特 D、缪勒 10、(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1789 B、1879 C、1798 D、1897 11、(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 B、洛克 C、笛卡儿 D、缪勒 1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创立的 A、笛卡尔 B、华生 C、弗洛伊德 D、罗杰斯 13、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 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 C、认知 D、人本主义 14、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B)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A、罗杰斯 B、华生 C、弗洛伊德 D、马斯洛 二、多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C) A、心理过程 B、认知过程 C、个性心理 D、情感过程 E、意志过程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一、单选 1.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A、教学媒 B、教师 C、学生 D、教学环境 答案:B 2.()?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产生了教育心理学。 A、桑代克 B、布鲁纳 C、斯金纳 D、苛勒 答案:A 3.对于大学生记忆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A、意义识记占优势 B、记忆的敏捷性和准备性保持稳定 C、记忆的持久性和准确性显著提高 D、有效记忆方法的掌握与运用更熟练 答案:B 4.对大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A、形式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 B、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不断成熟 C、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发展 D、创造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答案:D 5.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的形成。 A、可逆性 B、灵活性 C、守恒性 D、补偿性 答案:C 6.下列不属于网络人际交往方式的是()

A、E-mail B、QQ C、短信 D、微信 答案:C . . 7.人际交往中大胆、胆小、豪迈、内敛等属于交往中的()方面的体现。 A、交往动机的迫切性 B、交往内容的多样性 C、交往目的的单纯性 D、交往心理的差异性 答案:D 8.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根据个体认知的发展水平,把个体认知的发展区分为四个阶段,其中2-7岁是()阶段。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答案:B 9.儿童思维发展的最重要特征是()。 A、可逆性 B、灵活性 C、补偿性 D、发散性 答案:A 10.()主要描述人类的信息加工过程,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础。 A、思考 B、记忆 C、认知 D、感觉 答案:C 11.()是高校教师的立身之本。 A、崇高的职业道德 B、渊博的专业知识 C、先进的教育理念 D、特色的教学能力 答案:B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

高等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 一、单选题(20题,每题1.5分,共30分) 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教育情境中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A.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 B.学生的学 C.教师的教 D.学生身心发展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A.理论科学 B.应用科学 C.交叉科学 D.实践科学 3.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少数或个别学生进行较长时间的多方面深入研究的方法,称为。 A.测验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4.需要层次理论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所提。 A.阿特金森 B.马斯洛 C.维纳 D.班杜拉 5.下列属于负强化的例子是。 A.杀鸡骇猴 B.当孩子犯错时拿走他最喜欢的玩具 C.孩子去医院看病不再发烧了 D.孩子表现不好就饿他一会儿, 表现好才给吃的 6.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

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7.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A.认知驱力 B.附属驱力 C.欲望驱力 D.自我提高驱力 8.根据知识的不同表述形式,将知识划分为。 A.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B.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C.感性知识和述性知识 D.理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9.如果要想记忆效果好,过度学习的程度应保持在。 A.120% B.130% C.140% D.150% 10.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A.思维 B.练习 C.反思 D.想象 11.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迁移可以分为。 A.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B.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C.正迁移和负迁移 D.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12.关于个人自己认识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称为。 A.认知 B.元认知 C.技能 D.操作 13.以下各项中属于认知策略的是。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 题型: 1.简答题 2.论述题(或案例分析) 复习题: 一、人类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1、心理现象之一:第一印象 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这种第一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 第一印象效应是一个妇孺皆知的道理,为官者总是很注意烧好上任之初的“三把火”,平民百姓也深知“下马威”的妙用,每个人都力图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实验心理学究表明,外界信息输入大脑时的顺序,在决定认知效果的作用上是不容忽视的。最先输入的信息作用最大,最后输入的信息也起较大作用。大脑处理信息的这种特点是形成首因效应的内在原因。 第一印象主要是依靠性别、年龄、体态、姿势、谈吐、面部表情、衣着打扮等,判断一个人的内在素养和个性特征。 首因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注重仪表风度、注意言谈举止 2、心理现象之二: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是我们在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 刻板印象一经形成,就很难改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考虑到刻板印象的影响,例如,市场调查公司在招聘入户调查的访员时,一般都应该选择女性,而不应该选择男性,因为在人们心目中,女性一般来说比较善良、较少攻击性、力量也比较单薄,因而入户访问对主人的威胁较小;而男性,尤其是身强力壮的男性如果要求登门访问,则很容易被拒绝,因为他们更容易使人联想到一系列与暴力、攻击有关的事物,使人们增强防卫心理。 刻板印象的例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例如,在七十年代的电影中,当一个留着长发,蓄着胡子,戴着墨镜的人物一出现,你就会感觉到这不是一个好人,肯定是一个坏蛋;在日常中,当一个仪表堂堂,潇洒的人盗窃和杀人时,你会感到吃惊,或一个你认为十分老实的人突然干了坏事,进了班房,你往往难以接受这一现实;吃水果的朋友,也许会有这样的一种感觉,他们爱买黄皮桔子而不乐意买青皮桔子,尽管这两种桔子一样甜,一样好吃。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中,青的桔子是未成熟的和酸的,等等。 3、心理现象之三:视错觉 对于视错觉,迄今仍未有确切的解释。产生错觉的原因,除来自客观刺激本身特点的影响外,还有观察者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原因。其机制现在尚未完全弄清。 错觉在艺术上、技术上以及军事上都有积极作用。如电影摄制中用移动布景的方法造成交通工具的运行,又如汽车、飞机以至宇宙航行等等供训练驾驶员的模拟装置,军事上的各种伪装以及按形体的服装的设计,花色的匹配等等和错觉有一定的关系。 四、心理现象之四:责任分散 1964年3月13日夜3时20分,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巴间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当她绝望地喊叫:“有人要杀人啦!救命!救命!”听到喊叫声,附近住户亮起了灯,打开了窗户,凶手吓跑了。当一切恢复平静后,凶手又返回作案。当她又叫喊时,附近的住户又打开了电灯,凶手又逃跑了。当她认为已经无事,回到自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演示教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 试题库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心理学 2、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3、教学监控能力 4、学习动机 5、学习迁移 6、心智技能 7、创造性 8、自我意识 9、品德 10、心理卫生 二、简答题 1.简述个体心理系统。 2.心理过程包括哪些内容? 3.简述心理特征。 4.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有哪些。 5.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6.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有哪些? 7.简述教师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8.教学反思的过程有哪些。

9.简述教育机智的表现。 10.大学生学习有何特点? 11.简述学习动机的类型。 12.如何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13.学习迁移有哪些类型。 14.影响学习迁移因素有哪些?15.如何促进学习迁移? 16.大学生思维有何特点? 17.简述教材直观。 18.大学生记忆品质有何特点?19.遗忘有何规律;如何增强记忆?20.简述知识的结构。 21.解决问题的一般认知过程有哪些?22.简述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23.简述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24.如何对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25.品德的结构有哪些? 26.简述非正式群体。 27.大学生人际关系有哪些特点?28.简述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29.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30.如何对大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

3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三、辨析题 1、心理学是一门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你对此论有何看法? 2、有些优秀教师虽然没有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但却是一位名符其实的优秀教师。因此,个别青年教师说:不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照样可以当好教师。你对此论有何看法? 3、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社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 4、现代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对高等学校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当代教师不仅要有广博深厚的知识和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还要有符合教育教学工作的高能力和素质。 5、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无非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事和学会做人,高等教育的目的也不利外。你对此论有何看法? 6、人的任何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的。这句话有道理吗? 7、既然学习需要动机的作用,那么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就会越好。你对此论有 何看法? 8、“学会了骑自行车,有助于学骑摩托车”,这话有道理吗? 9、教育工作中的“教是为了不教”的说法有道理吗? 10、心理学研究表明,直观是领会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掌握的首要环节。你对此论有何看法? 11、一般说来,复习次数越多,识记和保持的效果越好;反之,则遗忘发生越快。 由此,我们认为复习的次数越多,复习的效果就越好。你对此论有何看法?

2016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及答案三

一. 单选题 1.赢得“教育心理学之父”美誉的心理学家是 D 。 A.班杜拉 B.皮亚杰 C.马斯洛 D.桑代克 2.需要层次理论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所提 B 。 A.阿特金森 B.马斯洛 C.维纳 D.班杜拉 3.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D 。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4.在教学中,教师采用模型、图片、幻灯、电影及录像等进行教学,这种直观形式属于 B 。 A.实物直观 B.模像直观 C.言语直观 D.综合直观 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人的遗忘的规律是 C 。 A.均衡的,先快后慢 B.均衡的,先慢后快 C.不均衡的,先快后慢 D.不均衡的,先慢后快 6.如果要想记忆效果好,过度学习的程度应保持在 D 。 A.120% B.130% C.140% D.150% 7.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B 。 A.思维 B.练习 C.反思 D.想象 8.在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程的暂时停顿现象,称为 D 。 A.平原现象 B.起伏现象 C.低谷现象 D.高原现象 9.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迁移可以分为 C 。 A.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B.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C.正迁移和负迁移 D.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10.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这种迁移称为 A 。 A.同化性迁移 B.顺应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排列性迁移 11、相同要素说的主要提出者是 D 。 A.贾德 B.苛勒 C.奥兹伯尔 D.桑代克 12.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A 。 A.刺激情境B.既定疑问 C.思维状态D.思维起点13.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称为 C 。 A.明确问题B.模糊问题 C.有结构问题D.无结构问题14.以下问题属于无结构的问题是 B 。 A..数学应用题B.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C.《背影》的作者是谁 D.2008年奥运会主办方是哪个国家15.个体对自己在各种我念关系中角色、地位、权力、人际距离等方面的意识属于 B 。 A.生理自我 B.我念自我 C.心理自我 D.理想自我 16.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期”是 C 。 A.大学一年级 B.大学二年级 C.大学三年级 D.大学四年级 17.个体想象中化人的目中自己的形象,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由此而产生的自我感,称为A 。

4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整理2018

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内心心理活动,它们经常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 个性心理: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得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教师角色:传道授业解惑,既是社会角色,又是这一角色的承担者。教师主要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教学监控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分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获得新结构或引起心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遗传素质:是生物体遗传给后代的生物特征,主要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例如:肌体的形态、构造、感官特征、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等,它是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和必要条件。 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 学习: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心理现象。学习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学生的学习是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人类的学习是广义的学习,是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机械学习是一种单纯依靠记忆学习材料,而避免去理解其复杂内部和主题推论的学习方法。平时多称为死记、死背或死记硬背。 接受学习:是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动机: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人的行为发动、维持和促进的能量,直接影响行为的强度和效果;二、具有某种动机的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需要基础之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学习迁移的本质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贯穿于整个教学系统。它不仅存在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之中,而且还存在于认知策略和态度品德的学习之中。 普遍迁移:一开始是学习一个普遍的观念,而不是学习技能,然后这个普遍的观念可以用做认识原先掌握的观念的一些特例的后继问题的基础。 侧向迁移:习得的概念和或一般在新情境中的简单运用,一般不会产生新的概念或规则。 知识:即陈述性知识,是指有关人所知道的事物状况及事物之间关系的、能够被人陈述和描述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事实、概念、原则和理论等。 命题:指一个独立的断言,通过它可以使我们了解某个判断的真假。 图式:是由信息组成的单元,是大的知识结构,它能够运用于范围广泛的情境之中,是加工信息的基本框架。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习得的、用于改善自己在某一学习任务上的表现,并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的一组或多组方法、技巧或程序。 元认知策略: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

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心理学(66,69,p2) 知识(64,67,69,p191) 集体(59,64,66,67,68,69,p119) 心理发展(59,66,68,69,p17) 社会助长(68,p120) 成就动机(68,p72) 自我意识(66,67,p103) 最佳刺激水平理论 教学目标(64,p ) 意识(59,p103) 最佳刺激理论(59,67,p ) 简答题 成熟的自我意识有哪些表现(69,p105) 学习迁移的概念及其类型(69,p85-86)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66,67,69,p130)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64,69,p13) 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59,68,p152) 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68,p40) 教师智慧与教师能力的关系(64,68,p ) 正迁移负迁移(举例)(66,68,p85) 教学测验的种类(59,67,p256) 高等教师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功能(67,p170) 简述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能力(59,67,p184-185) 群体对个体影响,(66,p120) 教学测量与评价(66,p268) 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59,64,p96) 情绪情感的分类(64,p) 第一章绪论 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 66闭,69闭名词解释)P4 是研究高等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 教师的教学心理规律。 4 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2.大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教育 3.“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4.大学生品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5.大学生身心健康与审美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6.大学生的心理卫生与教育 7.大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智力开发及测量 8.现代教育技术与个别化教学 9.大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 5客观性原则、发展 性原则、理论联合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 6 69闭 1.观察法 2.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 3.问卷调查法 4.个案分析法 一个完整教学过程包括6环节: 1、明确教学目的 n 激发学习动机 n 树立行为目标 n 掌握学习内容 2、分析任务n 知识的准备 n 能力的要求 n 实现的步骤 3、确定学生原有水平 n 心理发展水平 n 知识能力水平 n 个体差异 n 需求差异 n 动机强弱 4、设计课程 n 合适的教材 n 适当的教法 n 理论讲授 n 实践环节 n 课外练习 n 考试要求 5、教学n 学生的学习 n 老师的教学 n 教学互动 n 教学相长 6、评价 n 心理学提供测量工具 n 心理学提供测量常模 n 心理学提供评价方法 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协调各个环节间的关系,从而使整个教学系统整体优化,提高教学系统的效率。n 举例分析 n 详见教材P2。 第二章高校学生的身心与认知发展 1P17(66闭,68闭,69闭)) 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就是心理活动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2 (1 )生理变化对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的方式 直接作用:身体变化与心理发展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间接作用:通过个人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折射而起作用 (2)体态变化的影响 (3)早熟与晚熟的影响 3P27 大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思维发展。所谓思维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1)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见教材P27(大学生的形式逻辑思维继续完善;大学生的辩 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成主要的思维形态。) 2)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显著发展; 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 4P28 1.--的波动性 2. --的延续性和心境化 3. --的丰富性与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

一、名词解释部分 1、教师反思含义。(名词解释)P57 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2、先行组织者的含义。(名词解释)P103 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的可辨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3、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名词解释)P113 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4、形式训练说。(名词解释)P142 是最早的有关学习迁移现象的系统假说,它把迁移看作是通过对组成“心灵”的各种官能进行分别训练来实现的,迁移的发生是自动的;并把训练和改进“心灵”的各种官能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认为学习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学对象的难度和训练价值。 5、同化说。(名词解释)P200 根据奥苏伯尔的观点,同化说是指在有意义的学习中,前后相继的学习不是相互干扰而是相互促进,遗忘的实质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6、陈述性知识。(名词解释)P205 是个人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够直接陈述的知识。 7、程序性知识。(名词解释)P205 也称为操作性知识,十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8、群体极化。(名词解释)P318 是指群体成员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加强,是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 9、从众。(名词解释)P321 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用与大多数人一致性的行为的心理状态,即在知觉、判断、信仰以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多数人一致的现象。 10、行为目标的定义与条件。(名词解释)P375 是用预期学生学习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来陈述的目标,也就是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来陈述目标。 条件有:(1)要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2)要规定学生的行为产生的条件;(3)要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标准。 11、任务分析。(名词解释)P378 也称作业分析,指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预先对教学目标中规定的且需要学生形成的能力或者品格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据以确定促使这些能力或品格习得的有效教学条件。 二、简答题部分 1、教师扮演着多重角色主要有哪些?(简答题)P43 a)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教师的特殊功能是传授知识,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教师根据教育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组织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使其牢固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多方面能力。 b)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教师在课堂上、学习上是老师,在生活中是长者和父母。因此教师不 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技能,解答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充满热情地关怀、期望、帮助学生,扮演父母形象角色。 c)榜样和模范公民。教师是育人的人,社会上的人们按照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理所当然地要求他成 为学生和公民的榜样。要通过自己的榜样、模范、表率作用去感染每一个学生,教育每个学生,对学生施之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d)学生灵魂塑造者。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培养其能力而且还要按照一定的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