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的特异性免疫治疗进展

支气管哮喘的特异性免疫治疗进展

四综述四

D O I :10.3760/c m a .j .i s s n .1673-436X.2013.021.017作者单位: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

通信作者:江涛,E m a i l :j .t c q

@163.c o m 支气管哮喘的特异性免疫治疗进展

古丽 江涛

?摘要?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二环境的污染,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日趋增多三特异性免疫治疗(s p e c i f i c i mm u n o t h e r a p y ,S I T )不仅能减少发作缓解症状,而且能改变疾病的自然病程三S I T 目前主要有皮下注射特异性免疫治疗(s u b c u t a n e o u si mm u n o t h e r a p y ,S C I T )和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 u b l i n g u a l i mm u n o t h e r a p y

,S L I T )两种方式三自S I T 提出至今,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研究,大量荟萃分析证明了S I T 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三此外,S I T 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不断完善改进三

?关键词? 哮喘;

特异性免疫治疗;皮下注射特异性免疫治疗;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S p e c i f i c i m m u n o t h e r a p y o

na s t h m a G UL i ,J I A N GT a o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R e s p i r a t o r y M e d i c i n e ,t h e F i r s tA f f i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C h o n g q i n g 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C h o n g q i n g 4

00016,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J I A N GT a o ,E m a i l :j .t c q

@163.c o m ?A b s t r a c t ? W i t h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t h e i n d u s t r i a l r e v o l u t i o na n d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 p o l l u t i o n ,t h e i n c i d e n c eo fa s t h m ah a s i n c r e a s e dd a y b y d a y .S p e c i f i c i mm u n o t h e r a p y (S I T )c a nn o to n l y r e d u c et h e a t t a c k t o a l l e v i a t e t h e s y m p t o m s ,b u t a l s o c a n c h a n g e t h en a t u r a l c o u r s eo f d i s e a s e .S I Th a s t w om a i n l y w a y s :s u b c u t a n e o u si mm u n o t h e r a p y (S C I T )a n ds u b l i n g u a l i mm u n o t h e r a p y (S L I T ).S i n c ei t p u t t i n g

f o r w a r d ,a l a r

g en u m b e r o fm e t a -a n a l y s i s

h a v e p r o v e dS I T ?s 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 a n ds a f e t y d u r i n g m o r e t h a na c e n t u r y .I na d d i t i o n ,t h e r e a r e s o m e p r o b l e m sw o r t h y f o r f u r t h e r r e s e a r c h t o i m p

r o v e .?K e y w

o r d s ? A s t h m a ;S p e c i f i c i mm u n o t h e r a p y ;S u b c u t a n e o u s i mm u n o t h e r a p y ;S u b l i n g u a l i mm u n o t h e r a p y

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或)多种细胞因子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三其发病率有逐渐增多的趋势,相应的占卫生健康预算的比例亦日渐增长三近20年来,哮喘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有增加趋势,其患病率甚至以每10年50%左右的比

例增长[

1]

三由于哮喘造成的身心损害及社会负担与日剧增,许多政府已将控制哮喘列为优先发展的卫生战略项目三目前对于哮喘的治疗策略包括:避免接触变应原二教育管理二药物治疗及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s p e c i f i c i mm u n o t h e r a p y ,S I T )三这里就哮喘特异性免疫治疗作一简单的综述三

1 S I T 定义

S I T ,又称脱敏疗法,是指通过不同途径逐渐增加过敏原的剂量,诱导患者产生免疫耐受,从而减轻患者的过敏症状

[2]

三它是变应性疾病惟一针对病因

和病原学的治疗方法,也是目前惟一有可能通过免疫调节机制改变变应性疾病自然进程的治疗方式三

S I T 治疗不仅能缓解临床症状二

减少药物用量,而且具有长期临床效应,防止进一步过敏反应的发展三S I T 的提出已有一个世纪,然而它的作用机制仍有待阐明三2 S I T 作用机制

2.1 诱导产生I g G 抗体 特异性I g G 抗体通过与再次接触的致敏原结合,阻止致敏原与肥大细胞或嗜碱粒细胞表面的I g E 结合,抑制肥大细胞或嗜碱粒细胞脱颗粒,从而阻断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三已有相关文献证明成功的S I T 多数伴有血清I g G 抗体水平升高,尤其是I g G 4升高三肖晓雄等对32例屋尘螨哮喘患者在S I T 前后的血清特异性s I g G 水平进行检测,显示S I T 治疗前,所有患者血清s I g G 4水平均较低三而S I T 治疗14个月后,

所有患者的s I g G 4均显著升高三此外,还发现血清s l g

G 4水平增长与S I T 治疗时间呈正相关,治疗时间越长,产生的s I g

G 4抗体越多[3]三2.2 调节T h 1/T h 2平衡 C D 4+T 辅助细胞按其

功能分为两群,即T h 1和T h 2三T h 1型主要分泌

I L -2二I F N -γ和T N F -β

,具有活化巨噬细胞和引起细四

4661四国际呼吸杂志2013年11月第33卷第21期 I n t JR e s p

i r ,N o v e m b e r 2013,V o l .33,N o .21

难治性哮喘的中医治疗进展

难治性哮喘的中医治疗进展 发表时间:2018-07-04T16:08:19.507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4月上第7期作者:陶丽[导读] 中医对DA的病机认识较为丰富,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已显示出较好的临床疗效,中医药在此领域应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院江苏江阴 214400 摘要:哮喘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主要表现为咳痰、咳喘、乏力、气短、畏寒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对于支气管哮喘主要采用西药控制病情为主,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但是长时间使用西药容易产生耐药性及不良反应,影响疗效。中医治疗哮喘效果明显、治疗安全,具有整体调节优势。由于难治性哮喘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统一,西医治疗DA的方法及疗效均有限。而无论古代、现代,中医对DA的病机认识较为丰富,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已显示出较好的临床疗效,中医药在此领域应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关键词:难治性哮喘;中医药;治疗;综述 引言 哮喘是一种呼吸道常见疾病,病理是当患者气道处于高反应状态时,由于其变态反应或其他因素致使小支气管发生可逆且广泛的痉挛现象,而最终导致患者出现反复发作性的气急、喘息、咳嗽、胸闷等症,中医学将其划分到“喘证”“哮证”范畴,其诱因关键是内伏之痰,病情发作时痰阻气闭,久而久之痰郁化热,蕴结于肺,喘息反复难以治愈,多呈慢性疾病过程。现今随着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哮喘发病率还在不断上升,且久哮不愈,临床对其重视度越发提升。难治性哮喘虽然只占支气管哮喘的5%,但发病机制多样且不甚明确,西医临床疗效不尽如人意。 1难治性哮喘的定义 难治性哮喘,也称为重症哮喘、难以控制的哮喘、激素抵抗或依赖性哮喘、脆性哮喘和濒死性哮喘等,约占哮喘患者的5%~10%,其急诊就医率和住院率分别为轻?中度哮喘患者的15倍和20倍,是导致哮喘治疗费用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预后较差?英国的研究发现,这些重症哮喘患者每年花费英国国民医疗服务制度(NHS)约6.8亿英镑,其金额超过了哮喘总费用的50%?1995年,“哮喘全球防治创议”(GINA)基于哮喘患者的临床特征,首次提出了哮喘严重性的概念,并在1997年美国的“国家哮喘教育和预防计划”(NAEPP)和2002年的GINA得到进一步表述?其根据治疗前或初始治疗时的症状?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的使用?夜间症状?肺功能(PEF或FEV1),将哮喘严重性分级为间歇状态?轻度持续?中度持续?重度持续,该方案仅仅基于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未考虑患者对治疗的反应?2011年欧盟的“创新药物创议”(IMI)称为难以解决的哮喘,其分为2类:①难治性哮喘:指依从性差或者治疗不恰当;②严重的难治性哮喘,是指尽管有好的依从性,并得到高强度的抗哮喘治疗和合并症治疗,仍然存在着控制不佳的哮喘?2012年GINA再次进行了修订,虽然多次提及难治性哮喘,分析其病因可能与遗传因素相关,病理检查发现更多的中性粒细胞浸润,更多的小气道受累以及更多的结构改变,并定义为经过第4级治疗(缓解药物+2种以上的控制药物),仍未能控制的哮喘,但并未详尽解读。 上述研究可见,难治性哮喘的概念,由于制定标准的不一致,目前尚没有得到全球公认的定义。 2难治性哮喘的中医治疗 现代医家结合临床从不同角度对难治性的证治方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2.1从风论治祛风解痉 晁氏认为祛风解痉是治疗哮喘发作之关键,创立祛风解痉平喘汤,临床获得较好疗效。王氏等用加味解痉祛风汤(蜈蚣、全蝎、僵蚕、蝉蜕、片姜黄、党参、黄芪、甘草)联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干粉吸人剂治疗30例哮喘持续期痰瘀互阻型患者,可有效控制气道炎症,减少哮喘发作。 2.2从瘀论治祛瘀通络 吴氏认为痰瘀伏肺为哮喘反复发作之宿根,常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人一些虫类药如蜈蚣、地龙、僵蚕、全蝎、蝉蜕等,以搜剔肺络之伏痰顽瘀,达到祛除宿根之目的。李氏等在前人经验基础上重用祛瘀通络的方法来治疗难治性哮喘,提出“治瘀四法”:①行气化瘀法:症见舌质青紫,口唇紫绀等瘀血症状,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②化痰祛瘀法:临床症见面青唇紫,痰多,舌黯苔厚腻脉滑者辨为痰瘀互结,寒痰可用小青龙汤加减;热痰可用麻杏石甘汤、定喘汤加减。病浅可单用川芎、地龙、丹参等,病久瘀重可加桃仁、三棱、红花、莪术等破血逐瘀;③温阳化瘀法:一般方选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用桃仁、丹参、地龙等;④益气活血法:治以益气活血平喘,方选玉屏风散加减,可加用桃仁、白芍、丹皮、地龙等活血药。邵氏也提出顽固性哮喘当从瘀论治,创川芎平喘合剂(川芎、赤芍、白芍、当归、丹参、辛夷、黄荆子、胡秃叶、细辛、生干草),重在调气机、和气血、化痰祛风、助肺宣降,以定哮喘。 2.3从肝论治解郁化痰 邵长荣先生临床擅用柴胡、白芍、钩藤、合欢皮等来调肝理肺,重在调气机、和气血、化痰祛风、助肺宣降,以平定哮喘。任氏等实验研究发现,哮喘宁颗粒剂(柴胡、葶苈子、全瓜蒌、黄芩、清半夏、白芍、地龙)可明显提高哮喘模型组大鼠的糖皮质激素受体含量和内源性皮质醇水平,哮喘宁颗粒剂以调肝理肺为法,通过肝在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网络中起着关键作用。 结束语 目前,针对难治性哮喘的治疗,现代医学已有了较快发展。通过对哮喘分类、基因分型等,开展针对哮喘的靶向治疗以及手术疗法,现已卓有成效。但就治疗而言,这些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给患者带来获益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风险。中医中药在难治性哮喘的辨治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不仅可以协同西医基础治疗更好的改善患者的哮喘症状及肺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同时也在激素的撤减和减轻药物不良反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就目前的传统研究来看,提出难治性哮喘“痰瘀互结、肺脾肾虚”的病机对于指导临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辨病论治多于辨证论治,严重偏离了中医学认识和处理疾病的基本原则,且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是阻碍传统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参考文献: [1]王盛隆,王强,刘聪,王伟,荀健.中医药治疗难治性哮喘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7,28(10):2499-2501. [2]曹丽娟,陈亮,姜瑞伶.6例难治性哮喘患者行支气管热成形术治疗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10):1276-1278. [3]夏丽霞,姜龙,兰芬.难治性哮喘的诊治进展[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7,23(05):353-357.

支气管哮喘诊治与研究新进展(钟南山)

支气管哮喘诊治与研究新进展 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钟南山 支气管哮喘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粗略估计我国有1600~2000万哮喘病人,主要发病人群是儿童及青壮年。哮喘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工作及学习,影响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2000年底曾开展一项名为“亚太地区哮喘的透视及现状”(Asthma Insight and Reality in Asia Pacific -- AIRIAP)的多国哮喘病人调查,其中对我国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400名哮喘病人及其家庭的调查资料表明,有33%病人在过去一年曾到医院急诊或住院,20%学龄儿童有缺课,43%有夜间睡眠不好。严重哮喘急性发作,若末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可以是致命的。因此,哮喘的防治任务的十分艰巨的。近二十余年,对哮喘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及防治方面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一、近年哮喘发病率增加的原因: 近年来,尽管有了十分有效的预防哮喘反复发作的药物,并配合哮喘规范化治疗方案的推广,使哮喘的发作率、急诊率及住院率有了显著的降低,但是哮喘的发病率及患病率不仅未见下降,而且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对哮喘发病率增加的解释,目前提出了“卫生学说”(Hygiene Hypothesis)。过去人们认为哮喘的发病与环境污染、生活条件低下、感染性疾病发生率增高密切相关,但近年来发现,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的改善、感染性疾病尤其结核、麻疹等传染性疾病发生率的下降,哮喘的发病率非但没有下降,反而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从而提出了“卫生学说”,即小儿接触感染源或呼吸道感染越少,其变态反应疾病发病率越高。基于对“卫生学说”的解释,目前提出了Th1/Th2平衡机制,认为诸如哮喘等变态反应性疾病是由Th2细胞驱导的,对无害抗原或变应原的一种高反应。CD4+T辅助细胞(Th细胞)按其功能分为两群:Th1和Th2。Th1和Th2均分泌白介素-3(IL-3)、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Th1主要合成释放干扰素(IFN)、白介素-2(IL-2),调节免疫抗感染的功能;Th2则主要生成IL-4、IL-5、IL-10及IL-13等,主要调控变态反应。IFN及IL-4分别为Th1和Th2特征性细胞因子。Th1和Th2细胞所产生的细胞因子有相互制约彼此表型分化及功能的特性,IFN- ,IL-12可促使活化的Th0细胞向Th1方向发育,而IL-4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进展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进展 一、概述 哮喘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多见于支气管哮喘和哮喘性支气管炎,使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和支气管粘膜炎症引起分泌物↑和粘膜水肿引起小气道阻塞的结果。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肥大c反映,哮酸c浸润为主的多c、多因子参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e气道炎症及炎症介质时治疗哮喘的根本,故哮喘的治疗原则应以抗感染治疗为主,辅以支气管扩张药物治疗。 二、分类 非选择?- RO药:Ad.ISTP.麻黄碱 Ad-RO药{ 选择性?2-RO药:沙丁胺醇、特布他临、克仑特布 茶碱类:氨茶碱、胆茶碱、二轻丙茶碱(甘油茶碱) 平喘药{M1-RO药:异丽阿托品 肥大c膜稳定药(过敏介质阻释药),色甘酸钠 肾上腺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强的松、丙酸倍录米松 其他:LTD-RO药(白三稀受体阻断药)、扎鲁司特LT合成剂 抗白三稀药 三、常用抗哮喘药物 其他类 抗白三烯(∠T)药物 与组胺一样,∠T也是肥C释放的过敏性介质之一,∠T ①增加支气管粘膜炎性C浸润,②收缩支气管以及③是支气管反应增高等作用,在世奥穿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故抗∠T的药物出现为平喘药开辟了新的途径。

5-脂氧合酶θ剂:齐流通 ∠T合成θ剂{ 抗∠T 药物{ 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θ剂:MK-806 591 ∠T-Rθ剂:扎鲁司特、普仑司特 使用这类药物后,可以减轻气道粘膜炎性可以减轻气道粘膜炎性C 浸润,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和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用于预防和长期治疗效果良好,但大剂量可能损害肝功,引起WBC↓。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一、概述 咳、痰、喘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三者往往同时存在,并且互为因果关系,在治疗上也具有内在的联系,比如,谈可以刺激呼吸道粘膜感受器引起咳嗽,韩可以阻塞细支气管引起气喘。因此用祛痰药排出积痰,咳和喘自然缓释。另外,支气管痉挛和粘膜水肿是呼吸道管腔狭窄,气体出入受阻,尤其呼吸阻力增加,使肺泡膨胀,刺激牵张感受器引起咳嗽,管腔狭窄排痰不利又容易造成痰液积留,∴止痰药也有利于平喘祛痰,也就是能发挥协同作用提高疗效。∴临床上常将镇咳、祛痰、平喘配伍或复方使用。此外,在对症治疗的同时,还应根据病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抗感染、抗过敏、增强肌体免疫功能等。 二、镇咳药 咳嗽是呼吸系统的防御性反射,是由呼吸道的炎性反应,痰液或

难治性哮喘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星匾坚堕盘查;业!至蔓!!堂整!塑1坐j墨!!£t!·!!!:!塑!:!!!:塑:盟!:!难治性哮喘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李健郭雪君徐卫国 【摘要】难治性哮喘是指对目前正规治疗无教或显效不明显的哮喘.其发病机制较普通哮喘更为复 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就近期这方面研究热点如糖皮质激素抵抗、气道重构及微生物感染等进行总 结。 【关键词】难治性哮喘}机制;糖皮质激素抵抗;气道重构 近30年来+人们逐渐注意到某些哮喘患者的病情较其它患者更为严重,其特征性表现为:需太剂量药物治疗方能控制疾病发作或大剂量药物治疗的同时仍有哮喘持续发作甚至恶化等。1997年以来,美国胸科学会(ATS)工作组采用了“难治性哮喘”这一名称来概括该类哮喘,并于2000年拟订了具有临床实用性的“难治性哮喘诊断标准”。难治性哮喘并非专指危重或致命性哮喘,而是包含了以往所谓的“重症哮喘”(severeasthma)、“激素依赖/抵抗性哮喘”(steroid—dependentand/orresistantasthma)、“难以控制的哮喘”(difficulttOcontrolasthma)“控制不良的哮喘”(poorlycontrolledasthma)、“脆性哮喘”(brittleasthma)及“不可逆性哮喘”(irreversibleasthma)等等。近年来对难治性哮喘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等展开了广泛的研究.但可能由于习惯的原因,许多研究者还是沿用了“激素抵抗性哮喘”、“重症哮喘”、“致命性哮喘”等命名。本文旨在对难治性哮喘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总结。 1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抵抗 1.1GC抵抗的识别目前一般认为如果在接受连续7~14天口服强的松(20mg,Bid)治疗后,晨起未使用支气管解痉剂时的基础FEVl值较治疗前改善少于15%者应考虑GC抵抗性哮喘的诊断。GC抵抗性哮喘患者一般对GC治疗仍有一定反应;其中有些患者在接受更大剂量、更长疗程的GC治疗后效果满意,但由于同时带来的明显副反应,临床不推荐该治疗方案。GC抵抗性哮喘患者首先应符合美国胸科协会关于哮喘的诊断标准;其次应注意排除其他可致喘息或加重哮喘的疾病;此外,患者对支气管解痉剂应有反应,以便将Gc抵抗与哮喘气道 作者单位:200092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呼哑内科通信作者:徐卫国重构或cOPD相区别。 建立在以上诊断标准之上的GC抵抗性哮喘据报道占所有难治性哮喘的25%。Hearing等“o在研究地塞米松对健康人周围静脉血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中发现,高达30%的标本在体外实验中有GC抵抗现象,提示30%的健康人群一旦出现炎症性疾病时GC治疗将难以控制;也提示GC抵抗可能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其广泛程度远远超出我们的估计。 GC抵抗性哮喘可分为两大类。I型GC抵抗性哮喘由细胞因子诱发,占所有GC抵抗性哮喘的95%以上。I型又可分为两种亚型:原发性的GC抵抗因基因异常导致某些细胞因子(如Il。4)产生过多而产生;获得性的GC抵抗常因过敏原或感染诱发细胞活化或长期接触某些药物(如GC或口受体激动剂等)引起。I型GC抵抗性哮喘患者的GC受体(glueocorticoidreceptor,GR)与GC和DNA糖皮质激素反应元件(glucocorticoidresponseelement,GRE)的结合力均有下降,这在单核细胞上尤为明显,而且在体外无细胞因子的环境下常可得到逆转。Ⅱ型GC抵抗性哮喘多为全身性GC抵抗,影响到所有脏器,可锈与GR基因突变或调节GR功能的基因突变引起,临床上与原发性家族性皮质醇抵抗征的表现类似;此型患者GR缺陷一般不能逆转。 1.2GC抵抗性哮喘的可能机制 1.2.1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receptor,GR)异常研究03显示,通过对基因转录产生的同一mRNA前体的选择性剪切产物,经翻译形成不同的GR异构体,即ORa和GRl3两种蛋白质。GRa能与GC正常结台并发挥其抗炎效应,GR8则不能结合GC。故不能激活对GC敏感的基因,但仍能与DNA—GRE结合,从而对GRa产生竞争性抑制;GRl3还通过在GRE部位与GRa结合成异二聚体  万方数据

难治性哮喘的定义、诊断与治疗

难治性哮喘的定义、诊断及治疗 Tags:, , , 1 哮喘(Asthma)的定义 GINA2006版达成的共识是: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由许多种炎症、结构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发病机制。与慢性炎症相关的气道高反应性可导致气道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梗阻,这种梗阻可白行或通过治疗缓解。临床表现为反复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这种发作尤其在清晨或夜间为重。但难治性哮喘(difficult-to-treat asthma,DTA)的定义及诊断标准,至今尚未完全统一。??哮喘本身就难治,我国古代中医早就指出它是顽疾。医学发展至今也仍认为该病是能但并非易控制的,并难以(或不能)根治。2006版GINA诊治哮喘的目标,也只是控制哮喘。通过规范诊治来达到哮喘的长期控制。我国学者认为儿童哮喘可以争取达到临床痊愈。GOAL的研究结果显示,哮喘是可以控制的,按照为期1年的研究所示,完全控制+良好控制可达80%左右。但也仍有一部分至今医学水平仍不能达到控制标准的哮喘,该部分属DTA。 ?咳喘是一种综合征,可由多种原因引成。诊断、鉴别诊断及给予相应的治疗本身就不易,达什么情况称难治,认识不同。英国胸科协会(BTS)认为,每日吸人丙酸倍氯米松(BDP)或布地奈德(BUD)>800μg,或氟替卡松(FP)500μg,不管临床有无症状,只要每天须要这样量的吸人型糖皮质激素者,就称DTA。而欧洲呼吸协会则认为:儿童每日吸入> 800μg、成人每日吸人>2000μg的BDP,或是相当剂量的其它吸人型糖皮质激素(ICS)而仍有频繁症状、须要用营救性的支气管扩张剂每周在3次以上者为DTA。因为定义或称诊断标准的不全相同,DTA的患病率亦高低不同,有报导DTA占哮喘的5%、有的则10%、甚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及药物临床治疗进展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及药物临床治疗进展 发表时间:2017-04-18T14:47:20.043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2月上第3期作者:廖仅丽[导读]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对人们的健康具有严重威胁。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中医医院内二科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 546400 摘要:支气管哮喘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具有气道高反应性与可逆性阻塞的特点,对患者的健康生活造成严重威胁。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有效了解。临床治疗与研究显示: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仍然采用药物治疗为主,如茶碱类、糖皮质激素以及β2肾上腺受体激动剂等。已经在临床上应用的哮喘治疗药物的治疗效果较好,部分新型抗哮喘药物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等特点,受到人们的充分关注。现对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与药物治疗进展情况进行阐述。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药物;治疗进展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对人们的健康具有严重威胁。其主要是由不同细胞组分参与,且带有反复发作性呼吸阻塞与气道高反应性的一种疾病。最近几年,我国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按照其临床发病情况主要分为三个时期,即急性发作期、慢性发作期以及临床缓解期[1]。临床上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β2肾上腺受体激动剂等。现对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与药物治疗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1发病机制 1.1炎性反应 哮喘的发作由多种细胞一同参与,且在将炎性因子释放后促使炎症发作。在哮喘发作时,嗜酸性细胞认为是哮喘炎症的典型标志,白介素-13是嗜酸性细胞的激动剂,可以促使嗜酸性细胞向炎症区聚拢。中性粒细胞对哮喘对哮喘发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主要以本身释放的弹性蛋白酶等伴随哮喘发作的过程中。白介素-5属于呼吸道黏膜的重要产物,在嗜酸性细胞分化以及成熟等过程中,白介素-5可具有促进作用,可以使嗜酸性细胞的毒性作用明显加重。相关研究显示:T淋巴细胞可以使细胞因子有效活化与释放,在哮喘发作时具有积极影响。在哮喘发作时,白三烯是一种重要介质,借助使气道平滑肌痉挛与增加黏膜分泌对哮喘产生影响[2]。 1.2神经调节 呼吸道上皮植物神经受到多种神经的支配,如非肾上腺素能神经、肾上腺素能神经以及胆碱能神经等。非肾上腺素能神经不仅可以使支气管舒张,还可以使支气管收缩,倘若非肾上腺素能神经被酶分解,引发其抑制失衡,就会导致支气管收缩而出现哮喘[3]。 1.3分子生物学 最近几年,哮喘分子生物学机制慢慢的进行了生日研究。在DNA向mRNA转录时,被携带的炎症基因伴随转录因子和启动子结合后,大量的炎症因子被mRNA复制,导致哮喘的发作。 1.4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和哮喘发作具有紧密联系,认为是细胞在受到和凋亡有关基因的影响下,受到外界刺激后,细胞销往的一个过程。现阶段,相关研究显示:嗜酸性细胞凋亡受阻后,会使哮喘发病率明显增加。 2药物治疗进展 最近几年,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其在临床治疗方面也获得了有效的发展。尽管支气管哮喘现阶段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但采用药物长时间进行规范治疗,能够使哮喘症状有效控制,使患者复发率有效降低,甚至不再发作。其中,支气管哮喘的重要方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为抗炎,另一方面为免疫。所以,先对支气管哮喘临床药物治疗的应用情况进行阐述。 2.1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主要是因为肾上腺皮质中束状带所分泌的甾体激素之一,对糖、脂肪等物质的合成与代谢具有调节作用,还对免疫应答、抗休克以及抗炎等具有抑制作用。且由于其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较强,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慢慢发展为对支气管哮喘治疗的一线药物,主要包括丙酸倍氯米松以及布地奈德等。此类药物借助对花生四烯酸代谢的影响,产生一定的生物作用,使气道高反应性明显减轻,使肺功能明显改善,使哮喘症状有效缓解,对于哮喘病死率的降低也有积极影响,进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4]。 2.2β2受体激动剂 β2受体激动剂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是一种常用药物,主要包括特布他林以及沙丁胺醇等。此类药物借助使气道平滑肌与肥大细胞膜表明β2受体的兴奋,促使气道平滑肌有效舒张,还可以使肥大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及其介质的释放有效减少,使微血管的通透性明显降低,使气道上皮纤毛的摆动明显增加,有助于哮喘症状的显著改善。最近几年,有关研究表示,此类药物与糖皮质激素联合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更显著,两者具有协同的抗炎与平喘效果,能够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著提高,还可以使较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降低,由此被临床广泛应用[5]。 2.3其他 临床上除了上述两种治疗药物外,临床上还有多种药物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有一定效果,主要包括:(1)嘌呤类药物。如茶碱等支气管舒张剂,可使支气管有效扩张,对免疫进行有效调节,抗炎作用较强;(2)白三烯调节剂。白三烯调节剂作为新型药物的一种个,可使支气管有效舒张,使患者的哮喘症状显著改善,对肺功能也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3)抗胆碱药。此药借助对气道平滑肌M受体的抑制,导致支气管有效扩展个,可当作对哮喘治疗的一种辅助药物;(4)过敏介质阻释药。这类药物的治疗效果低于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但安全性较高,借助对肥大细胞细胞膜的稳定,使过敏性介质释放有效减少,促使不同非特异性刺激的敏感性有效降低,还可以降低气道的高反应性,进而实现支气管痉挛有效的缓解的目标。药物主要包括色甘酸钠、酮替芬以及奈多罗密等,对内源性哮喘、外源性哮喘以及混合性哮喘都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具有一定程度的中枢抑制与抗胆碱能效果。 3总结 伴随人们对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研究的日益加深,治疗药物也慢慢向联合用药进行探索,在改善炎症为治疗目标的前提下,哮喘的临床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在新型药物的不断开发下与应用下,使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会进一步提高。参考文献: [1]朱维明.支气管哮喘药物的新进展及合理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8):124-125.

难治性哮喘的诊断与处理_好医生答案

难治性哮喘的诊断与处理国家I类5分 1、哮喘的诊断和分级 1.下列哪项能够诊断为不典型支气管哮喘:D A. 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 B. 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 C. 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D. 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除外其他疾病 2.下列哪项符合哮喘急性发作时重度的临床特点:B A. 时有焦虑或烦燥 B. 呼吸频率常>30次/min C. 哮鸣音减弱、乃至无 D. PaO2(吸空气,mmHg),≥60 3.下列哪项不属于哮喘的相关诊断试验:B A. 支气管舒张试验或激发试验 B. 痰脱落细胞检查 C. 变应原皮试和血清特异性IgE测定 D. PEF变异率 4.下列哪项不属于气道的炎症细胞:C A. 嗜中性细胞 B. 肥大细胞 C. 平滑肌细胞 D. T淋巴细胞 5.临床缓解期需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需维持几个月:C A. 5个月以上 B. 1个月以上 C. 3个月以上 D. 2个月以上 6.下列哪项不属于哮喘控制的标准:C A. 无活动或运动受限 B. 肺功能正常 C. 日间症状出现>2次/周 D. 无夜间症状 7.下列哪项是最新的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的判断标准:A A. 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 ml B. FEV1增加≥12%, 且FEV1增加绝对值≥100 ml C. FEV1增加≥15%,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 ml D. FEV1增加≥15%,且FEV1增加绝对值≥100 m 8.下列有关于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特点中哪项是错误的:D A. 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常有呼吸困难 B. 因接触变应原等刺激物或治疗不当等所致 C. 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 D. 以呼气流量升高为其特征 9.下列关于哮喘的定义哪项是错误的:B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支气管哮喘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一种主要慢性疾病,可累及各个年龄组,全世界大约有一亿人患哮喘。据调查发现哮喘的发病率仍呈明显增高趋势。有资料表明我国华南地区,12~15岁青少年哮喘发病率从1979年的1.95%增加至198g年的2.5%和1995年的3.47%。因此,哮喘在全世界范围内已颇受重视,1994年由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卫生院共同组织17个国家的专家写了“哮喘防治的全球战略”,指导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我国亦于1992年召开全国第一届哮喘会议对哮喘的定义及诊断标准等做了决定。 一、哮喘定义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管慢性炎症。对易感者此类炎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广泛的可逆性气管阻塞症状。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其气道具有对刺激物的高反应性。 二、支气管哮喘的诊断 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病毒感染,运动或某些刺激物有关; 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期为主的哮鸣音; 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对症状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最少具备以下一项试验阳性;①若基础FEVl(或PEF)<80%正常值,吸入β2激动剂后FEVlPEF)增加15%以上。②PEF变异率(用呼气峰速仪测定,清晨及入夜次)>20%。③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 PEF最高—PEF最低 24小时PEF变异率= × 100% 1/2(PEF最高+PEF最低) 近年来对哮喘气道炎症的存在和严重性的诊断有以下几种,可供临床选择: 1、气道反应性测定一般采用组织胺或乙酰甲胆碱雾化吸入法或蒸馏水吸入法测定,气道高反应性(BHR)的程度与炎症的程度有显著相关。棍经抗炎治疗后,BHR可消失或明显降低。 组织胺吸入顺序和剂量 顺序 1 2 3 4 5 6 7 8 9 浓度(mg/ml) 3.125 3.125 6.25 6.25 25 25 25 50 50 吸入揿数 1 1 1 2 1 2 4 4 8 累积量(umol) 0.03 0.06 0.12 0.24 0.49 0.98 1.8 3.9 7.8 如以组织胺浓度计算,按浓度0.03~16mg/ml,倍倍递增稀释,潮气呼吸,每一浓度吸2分钟,吸完后测FEV1,至FEV1较基础值降低20%,试验终止。吸入适量支气管扩张剂。 PC 20一FEV1<8mg/ml,或PD 20FEV1<7.8umol/ml为气道反应性增高。 2、呼出气一氧化氮(NO)浓度,采用化学发光法连续测定呼出气NO浓度。正常人一般<20ppb,哮喘病人一般达到80ppb以上,且炎症越明显,NO呼出浓度越高,经抗炎治疗后,又明显降低。 3、血清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CP)浓度测定,在实验性吸入抗原激发试验中,迟缓型哮喘反应的发现及严重程度与血清中ECP浓度密切相关,在运动激发性哮喘亦有类似现象。血清ECP浓度亦与

支气管哮喘诊治新进展-精品文档

支气管哮喘诊治新进展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为主要症状,经常在春秋季节或上呼吸道感染后发作,且病情迁延、发作反复[1 ,2] 。近年来对哮喘的研究也有了新的认识,现就其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新进展等作一综述。 1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 1.1气道炎症机制研究表明[3]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与细胞组分引起的呼吸道的慢性炎症性病变,参与气道炎症的炎性细胞主要包括肥大细胞、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 胞、T-淋巴细胞、气道上皮细胞以及树突状细胞等等,并以组胺、 缓激肽、溶菌酶以及内皮素等作为炎性介质,通过IgE介导T淋巴细胞依赖或非IgE 介导T 淋巴细胞依赖的炎症途径而引起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AHR的发生。 1.2气道神经调节机制其主要机制[4 , 5]:①肾上腺能胆 碱能神经-受体失衡机制。3 2受体功能的降低以及迷走神经功 能的亢进,导致患者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腺体分泌增多,进而 容易导致支气管哮喘的发作;②非肾上腺能非胆碱能神经功能失调与神经源性炎症机制。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神经系统,第3类神经 俗称(NANC。其中,抑制性NANG具有舒张支气管的作用,若其被炎性细 胞释放的酶所降解,从而大大减弱了对胆碱能神经的抑制作用,导致支气管收缩而引发哮喘。而兴奋性NANC 可通过局部轴索反射而释放,还可受某些介质(如PGs和细胞因子)的作用而敏感化,从而释放感觉神经肽,引起支气管收缩,进而形成神经源性炎症而导致支气管高反应性而发生哮喘。 1.3遗传学机制临床研究显示[6] ,支气管哮喘好发于遗传易感群体,与基因以及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并且具有明显的家族性遗传倾向。 1.4呼吸道病毒感染机制有学者认为,支气管哮喘的发生与呼吸道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进展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进展 【中图分类号】R562.2+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1-0079-02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由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和 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 的气道慢性炎症。哮喘是全球性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我国患病率为l%~4%。我国五大城 市的调查资料显示,13~14岁学生的发病率为3%~5%。调查发现儿童发病率高于成人, 城市高于农村,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成人男女患病率大致相同,约40%患者有家族史。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发作性的喘息、呼气性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常于夜 间和(或)清晨发作、加重,部分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 迄今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但长期有计划的防治,可保持疗效和预防复发。哮喘的防治目标为:控制、消除症状;防止反复发作及加重;改善肺功能至最佳水平;维持正常生活和工作 能力;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减少β2受体激动剂用量或不用药物也能控制病情;预防发展为 不可逆性气道阻塞;预防哮喘致命性后果。 1 脱离变应原 是哮喘治疗最有效的方法。找出引起哮喘发作的变应原或其他非特异性刺激因素,立即使患 者脱离变应原的接触。 2 药物治疗 治疗哮喘药物均具有平喘作用,又称为平喘药。 2.1支气管舒张药主要作用为舒张支气管,也具有抗炎等作用。 2.1.1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β2-AG) 主要通过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增加气道清除功能,改善气道阻塞,降低血管渗漏抑制肥大细胞、嗜碱细胞释放介质的作用,是控制哮喘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物,平喘效果好,维持时间较长。短效β2受体激动剂,作用时间为4~6小时,有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和非诺特罗。长效 β2受体激动剂,作用时间为12~24小时,适用于夜间哮喘,有丙卡特罗、沙美特罗和班布 特罗。β2受体激动剂的缓释型和控制型制剂疗效维持时间较长,适用于防治反复发作性哮喘 和夜间哮喘。用药方法有定量雾化(MDI)吸入、口服和静注。多用吸入法,因高浓度药物直接 进入气道,全身不良反应小。 2.1.2茶碱类为黄嘌呤类生物碱 扩张支气管作用可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而加强β2受体的功能,拮抗腺苷受体;刺激肾上腺 素分泌,增强呼吸肌收缩;增强气道纤毛清除功能等。口服氨茶碱一般剂量0.1g/片,每日 2~3 次,长效茶碱适用于控制夜间哮喘。小于气道扩张作用的低血浓度茶碱(5~10μg/ml)具有明显抗炎、免疫调节和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等作用,是目前治疗哮喘的有效药物。 静脉给药主要适用于重、危重症哮喘。 2.1.3抗胆碱药 可阻断节后迷走神经传导、降低迷走神经张力,对抗乙酰胆碱的支气管痉挛作用。异丙托溴 铵雾化吸入约5分钟起效,维持 4~6小时。吸入后阻断节后迷走神经通路,降低迷走神经 兴奋性,阻断因吸入刺激物引起的反射性支气管收缩而致支气管舒张。与β2受体激动剂联 合协同作用,尤其适用于夜间哮喘和痰多者。 2.2抗炎药 2.2.1糖皮质激素主要通过多环节阻止气道炎症的发展及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是当前防治哮 喘最有效的抗炎药物。 吸入:采用MDI或干粉剂吸入倍氯米松或布地奈德,一般吸入剂量为200~600μg/d,局部 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常需连续、规律吸入1周方能生效,因此须预先用药。由于吸入药物剂 量较小,作用于呼吸道局部,进入血液后在肝脏迅速灭活,全身性不良反应少,是目前长期 甚至终身抗炎治疗哮喘的最常用药。 口服药:当吸入糖皮质激素无效或需短期加强治疗时,可用短疗程、大剂量泼尼松或泼尼松 龙30~40mg/d。症状缓解后,可

难治性哮喘的中医治疗进展-

难治性哮喘的中医治疗进展- 摘要:难治性哮喘属于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只占支气管哮喘的5%,但是发病机制 多样化且发病原因不明,利用西医治疗效果不理想。本文从分析难治性哮喘的中 医病因病机和讨论中医辩证治疗措施入手,对难治性哮喘的中医诊疗方面的进展 进行综述。 关键词:哮喘;难治性哮喘;中医诊疗;治疗进展;综述 难治性哮喘患者发病率约为哮喘总人数的5%,但是急性就诊率和住院率 相比中度和轻度哮喘患者要高很多。反复发作气喘,会对患者的生活和经济造成 严重的影响。我国专业学者在2010年明确提出利用两种或多种控制药物,如吸 入性激素、长效β受体激动剂等,经过6个月规范治疗仍然无法有效控制的哮喘 定义为难治性哮喘[1]。但是中医范畴内却没有难治性哮喘这一概念,中医对难治 性哮喘发病原因、发病机理和辩证治疗方法等有独到的见解,临床利用中医进行 辩证治疗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中医解释难治性哮喘 在传统中医中哮喘属于“哮病”范畴。名医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曾经形 象的描述了哮喘发作的典型症状:“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同时也给出了治疗 思路:“射干麻黄汤主之”[2]。和一般性哮喘相比,难治性哮喘不容易控制,病情 较重、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现代中医通常将其归于“顽哮”和“虚哮”范畴。古代 医书中也有相关记载,如秦景明曾在《病因脉治?哮病论》曾详细的介绍过顽固 性哮喘的发病时间长、容易反复、控制效果不佳等特点[3]。哮喘的病名是由元代 朱丹溪首先提出的,同时也分析了哮病的病理因素为“专主于痰”,而张景岳则将 哮喘久病不愈的根源归结于“宿根”[4]。自此之后,古代的中医学家通常认为哮喘 的宿根是因为肺中伏痰,会在饮食、劳累、外邪的不良诱因的作用下导致哮喘发作。专家认为难治性哮喘的宿根还和个人体质密切相关,如果患者呈虚寒、痰湿、淤郁,容易反复发生哮喘且不容易有效控制。大量治疗和研究结果显示,难治性 哮喘之所以久治不愈、容易复发,病机较为复杂,和机体风邪不散以及肠胃、肝 脏功能不足显著相关[5]。 二、难治性哮喘现代中医治疗方法 现代中医积极从多种角度开展难治性哮喘的临床诊疗,并积极探索难治性 哮喘有效的中医诊疗方药。 (一)祛风解痉 中医认为治疗哮喘发作的关键定为祛风解痉,利用祛风解痉平喘汤进行治疗,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后利用中西医联合用药进行治疗,利用加味解痉祛 风汤同时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干粉吸入剂和沙美特罗用于治疗哮喘持续期[6],痰瘀 互阻的患者,能够显著改善气道炎症,从而避免哮喘多次发作。 (二)解瘀通络 哮喘反复发作的宿根为痰瘀伏肺,因此可以将辨证治疗作为基础,再加入 僵蚕、蜈蚣、地龙、长腿和全蝎等虫类药物,能够将肺络中的伏痰顽瘀搜剔掉, 从而能够实现祛除宿根[7]。中医专家在前人经验基础上利用解瘀通络提出治瘀的 办法。第一种为行气化瘀,如果患者存在口唇紫绀和舌质青紫等症状,证明存在 淤血症状,可以利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方[8];第二种为化痰祛瘀,痰瘀互结患者面 青唇紫痰多,舌黯苔厚、腻脉滑,确定为寒痰患者可以使用小青龙汤加减方;为

支气管哮喘药物的临床治疗进展

支气管哮喘药物的临床治疗进展 摘要】支气管哮喘在临床上是常见的慢性疾病,支气管哮喘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危险因素、情绪心理治疗、基因治疗等等,且最有效的方法是药物治疗。本文对 支气管哮喘常见药物治疗进展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进展 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提高,近些年来人们对支气管哮喘发病 机制的研究和深入,且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观念也在不断的更新,为临床治疗开拓 了新的局面。现对近几年来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的进展阐述如下。 1.β2 受体激动剂 β2 受体激动剂在临床上可增加黏膜纤毛清除功能,减少血管渗出,同时还可 对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的介质有释放的作用,还可迅速降低患者支气管痉挛现象。短效β2 受体激动剂一般在4h-8h,如非诺特罗、沙丁胺醇等,长效β2 受体 激动剂一般可维持在2h 左右,例如班布特罗、付奥特洛等。短效制剂可以吸入 的有气雾剂、溶液或者粉剂等等,一般在几分钟之内药效便会发挥出,在临床上 是缓解急性哮喘的首选药物,其也可在预防运动性哮喘、哮喘间歇发作的时候应用;例如吸入特布他林250μg-500μg,必要情况下每隔20min 重复吸入一次。口 服药物一般在服用后15min-30min 内发挥药效,持续时间为4h-6h。缓(控)试 剂型平喘持续的时间最长,一般在8h-12h 之间,部分药物甚至长达24h,对于夜间哮喘的患者尤其适用。吸入型长效β2 受体激动剂是最强支气管扩张药物[1]。 目前临床上大部分医师均主张β2 受体激动剂联合吸入激素来治疗支气管哮喘, 两种药物在机体内作用范围不一样,且具有协同互补的作用。临床上应用两种药 物可降低夜间发作此时、改善哮喘症状评分及患者肺功能。 2.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重要药物,其药物作用机制是干扰 花生四烯酸代谢,减低白三烯与前列腺素合成,提高并活化起到平滑肌β受体的 反应性,抑制细胞因子合成,降低血管渗漏等等。相关研究资料调查,糖皮质激 素在防治气道重塑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2]。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可有效的改善肺部功能,减少哮喘次数、减轻气道高反应性和症状严重程度,最大限度降低 死亡率的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糖皮质激素给药武警较多,例如可静脉输注、可口服、可吸入等。口服糖皮质激素药物一般选择泼尼松龙、泼尼松龙等,对于 严重哮喘发作患者,应给予大剂量琥珀氢化可的松或者甲基强的松龙进行治疗, 若是患者病情得到缓解,便改用吸入型或者减量治疗。吸入型药物在临床上可有 效的控制起到炎症,如环索奈德、布地奈德、丙酸倍氯米松等等;临床上吸入 型糖皮质激素药物可显著提高哮喘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吸入下呼吸道的药物量 最多;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在支气管哮喘方面应用最为广泛。若是遇到以下情况, 可考虑使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 (1)哮喘急性发作控制后逐步减量的患者; (2)无条件或者不适合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患者;(3)有哮喘导致急性呼吸衰 竭发病史的患者;(4)中度以上哮喘疾病发作患者;(5)给予患者足量吸入型糖皮 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但临床仍表现反复发作的患者。 3.茶碱类药物 此类药物可抑制患者体内磷酸二酯酶,增加环磷酸腺苷在细胞内百分含量, 缓解期分解速度,同时还可充分的扩张起到,降低支气管平滑肌张力。相关研究 资料表明,对于使用丙酸倍氯米松(400 μg/d)无效的患者,分别加双倍剂量丙

重症难治性哮喘治疗进展

重症难治性哮喘治疗进展 在过去的5年中,研究者对哮喘的认识和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进展包括制订了一个标准化的定义和循证治疗指南,汇编了关于表型模式、生物标记以及运用于临床或即将获批的新靶向治疗方法的大量证据。重症哮喘的炎症表型有哪些特征?最近,顶级医学期刊NEJM上针对这一问题发表了一篇综述文章。 1.成人中重症哮喘患病率如何? 重症哮喘患者仅占成年哮喘患者的3%至10%,但他们的医疗开销估计占哮喘相关开销的60%以上,主要用于药物治疗。重症哮喘患者的医疗费用高于2型糖尿病、卒中或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 2.如何定义重症哮喘? 重症哮喘患者是难以控制的哮喘亚群;这个术语是用来描述尽管接受高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白三烯调节剂或茶碱治疗一年或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至少半年仍无法控制症状的哮 喘患者。它排除了经过优化依从性、吸入技术和治疗合并疾病后而大大改善的哮喘患者。 3.严症哮喘的炎症表型有哪些特征? 气道2型炎症的特点是可以检测到2型辅助性T细胞(Th2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IL-4、IL-5和IL-13)。这些细胞因子也可由固有的淋巴细胞(不表达B或T细胞受体)在应对传染性病原体和污染物和其他非过敏性刺激时产生。由于IL-4和IL-5可分别促进IgE产生和激活嗜酸性粒细胞,这种炎症常以嗜酸性粒细胞为特征,并可能伴有过敏反应。在轻度到中度

哮喘中,2型炎症较为常见,并且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通常迅速消退。然而,在重症哮喘的情况下,其特点是尽管吸入高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仍有活动性2型炎症。重症哮喘患者痰标本中嗜中性粒细胞炎症(定义为中性粒细胞超过40到60%)并不典型,而一些患者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没有嗜酸性粒细胞炎症的证据。虽然痰液里的中性粒细胞可能与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关,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哮喘患者临床特征不同于2型炎症哮喘患者,提示具有不同的病理生理学通路。 4.有哪些已经批准的和潜在的严症哮喘治疗方法? IL-5在嗜酸性粒细胞引起的炎症反应中起核心作用。抗IL-5单克隆抗体是目前可用于治疗反复发作及嗜酸性粒细胞型重症哮喘的利器。美泊利单抗和瑞利珠单抗均可结合IL-5,已被美国和欧洲的监管机构所批准运用于临床。Benralizumab单抗,可结合IL-5受体,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凋亡,其即将被FDA批准。阻断IL-13具有改变气道炎症和气道平滑肌反应性的效能,但两个抗IL-13单克隆抗体之一来金珠单抗未能提供持续改善2型炎症的证据。另外一个Tralokinumab单抗仍在研发之中。Dupilumab 是另一个在重症哮喘患者中使用但尚未被FDA批准用于哮喘的化合物,Dupilumab是一个针对IL-4受体α亚基的人单克隆抗体,其可以阻断IL-4和IL-13信号。

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新进展-2019年文档

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新进展 1 支气管舒张药 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支气管平滑肌及肥大细胞只有 β2受体,β2受体激动剂通过激动呼吸道β2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环磷腺苷(cAMP)含量增加,游离的钙离子减少,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肾上腺素、麻黄素、异丙肾上腺素由于心血管副作用多,已被高选择性的β2受体激动剂所替代;目前常用的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有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及非诺特罗,长效的β2受体激动剂有丙卡特罗、沙美特罗及班部特罗;给药途径有口服、雾化吸入、静脉滴注;长期应用导致β2受体功能下调和支气管反应性增高,故不主张长期应用。 2 茶碱类药物 茶碱类药物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提高平滑肌细胞内cAMP的浓度,同时具有腺苷受体拮抗作用;通过刺激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增强呼吸肌的收缩;增强支气管纤毛清除功能和抗炎作用;副作用为胃肠道(恶心、呕吐)反应,心血管症状(心动过速、心律失常、血压下降),有时可兴奋呼吸中枢,重者可引起抽搐甚至导致死亡;西米替丁(甲氰米胍)、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影响茶碱代谢,合用时应减量;高热、妊娠、小儿和老年及患有肝、心、肾功能障碍及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须慎用;二丙羟茶碱(喘定)作用与茶碱相同,但副作用较轻;给药途径有口服、肌肉注

射、静脉滴注。 3 抗胆碱药 抗胆碱药物异丙托嗅铵吸入后可阻断节后迷走神经通路,降低迷走神经兴奋性,阻断因吸入刺激物引起的反射性支气管收缩,起到舒张支气管的作用;副作用是口干或口苦。 4 抗炎药 4.1糖皮质激素 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是哮喘的病理基础,糖皮质激素是当前防治哮喘最有效的药物;作用机制是抑制炎症细胞的迁移和活化;能抑制细胞因子的生成;能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增强平滑肌细胞β2受体的反应性;雾化吸入剂有倍氯米松、布地奈德和氟替卡松;口服剂有泼尼松(强的松)、泼尼松龙(强的松龙);静脉用药有琥珀酸氢化可的松和地塞米松。 4.2非糖皮质激素抗炎药 色苷酸钠能部分抑制IgE介导的肥大细胞释放介质及选择性抑制其他炎症细胞释放介质;能预防变态反应原引起速发型哮喘反应和迟发型哮喘反应以及运动和过度通气引起的支气管收缩。 5 其他药物 5.1组胺H1受体拮抗剂: 通过争夺组胺H1受体拮抗组织胺达到治疗哮喘的作用;酮替酚、阿司米唑、曲尼斯特和氯雷他定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方面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