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进计划,自2005年秋季起,我省普通高中学校全面进入新课程实验。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颗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和《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意见》(苏教基[2001]86号]精神,依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结合我省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江苏普通高中课程新体系,为建设教育强省、推进“两个率先”提供有力支撑。

2.充分体现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即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充分体现时代要求,根据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核心,全面、准确地实施普通高中课程。

二、目标与任务

1.结合江苏实际,创造性地实施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各科课程标准(实验),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努力构建具有江苏特色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

2.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探索学校实施新课程的途径,保证高中教育质量,为国家新课程的实施、推广、完善和发展提供实践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理论探索。

3.建立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形成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提高国家课程的执行能力、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力,营造课程实施的交流平台,形成先进的课程文化。

4.改进教学行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环境,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5.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制度,形成适应新课程需要的、有利于教师专业主动发展的机制,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6.充分发挥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对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形成具有江苏特色的高考改革方案,建立学业考试成绩与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相结合的评价制度。

三、重点工作

(一)加强学习与培训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认真组织教育管理人员和广大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主动适应新课程要求。认真学习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学科课程标准等文件精神,深刻领会课程改革的实质。新课程培训应成为校长、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

2.高中新课程培训充分发挥国家、省级培训的作用,积极开展市级、县级培训和校本培训。要将通识培训、课程标准培训、教材培训结合起来,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培训,实现高中新课程“全员培训”、“全面培训”和“全程培训”的目标,做到不培训不上岗。

3.优化整合各类师资培训机构的资源和力量,高等院校、教研部门、科研部门要密切合作,各司其职,共同做好培训、咨询、指导等工作。培训者要先接受培训,要切实转变课程观念,把握高中新课程的精神实质,研究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和解决思路,真正成为新课程实施的先行者,并在指导和服务于基层学校的过程中成长为新课程的专家。

(二)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1.严格按照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规定的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的要求安排课程,防止学生过早偏科,避免并学科目过多。学校在按计划开设好所有必修模块的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制定开设选修课程的年度计划,逐步开设丰富多彩、高质量的选修课程。三星级以上学校要能够开设课程标准要求的全部必修课和选修课,形成优质的学校课程和研究性学习项目,其他学校通过三年过渡逐步达到这一要求。

2.高度重视新设的技术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保证开设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技术课程要着重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创造力”,加强

技术与社会、技术与科学之间的联系。要强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实施、考核、评价及学生校外活动的管理,保障学生活动安全有效。准确理解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意义及内涵,倡导学生积极投入、主动探究、亲身实践的学习方法,不得以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来代替研究性学习。

3.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规范、高效、创造性地实施课程,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知识的意义。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的组织管理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4.实行学分管理。学校要根据课程方案的学分要求形成学年学分分配表。遵循客观、公正、透明的原则,严格学分认定的标准、程序,规范操作过程,严禁学分认定中营私舞弊、弄虚作假的行为。

5.建立选课指导制度。根据新课程方案的要求和学校实际,逐步建立行之有效的选课指导制度。学校要鼓励学生选修更多的模块,从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出发引导他们学会自主选择,形成个人的学习计划,并学会随着自身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学习计划,使其更适合自己的发展需要。

(三)创新课程管理机制

1.明确省、市、县(区)和学校在课程改革与管理中的职责,建立科学高效的、相互协调的课程管理体系。省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全省普通高中实施国家课程的计划,规划并组织开发地方课程,做好新课程的实验、实施和推广工作;各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在落实好国家和省各项课程政策、计划的同时,加强对课程改革的管理与监督,充分发挥组织、指导和服务作用;学校是课程改革的主体,在执行和落实国家课程政策、计划、方案的同时,要认真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2.校长是学校课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成立课程指导委员会,课程指导委员会负责组建各学科课程小组,学科课程小组由本学科任课教师或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各学科课程小组提出本学科的开课方案以及课程说明,报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审定。课程指导委员会统筹负责学校课程的实施、管理与评估。

3.学校要根据新课程实施的需要,充分利用、挖掘、扩展教师、场地、设备等学校现有人力和物力资源,实现资源的重组、优化和放大,建立适应模块化教学特点的、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和管理新机制。要建立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课程管理平台,实现课程开发、教学常规管理、学生学习评价管理信息化,实现教师教学研究与交流网络化,实现学校办公自动化。课程管理网络平台既要发挥管理职能,又要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成为教师自我反思、自我发展的阵地,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伙伴。

4.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不断提高决策、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领导、协调和支持能力。协调好国家课程要求与学校自主发展需要以及社会、家庭与学校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形成课程改革共同体,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为课程改革和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有效开发课程资源

1.发挥我省在教材开发方面的优势,积极参加国家教材开发,指导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建立规范、有序的教科书选用制度。

2.充分利用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场地和设施设备,建立学科资源库和课程信息中心,用好教材、报刊、网络等素材性课程资源,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发掘工厂、农村、部队、社区、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为学校的新课程实施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支撑。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因地制宜,努力与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注重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与成人教育的融合与渗透。农村学校要结合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实际开发课程资源。

3.建立课程资源的共享机制。学校要合理利用本校课程资源,充分开发学校特色资源、学科优势资源,积极利用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资源,努力形成学校的课程资源体系。鼓励校际之间共同建设课程资源,形成区域性的学科中心和实践基地,普通高中学校和职业学校实现学分互认。学校可以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同开发课程资源,逐步实现学校与社会教育资源接轨。

(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学校建立以校为本的培训制度,主动与教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合作开展研修工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创造条件和机会;教师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

个人学习研修计划,通过课题研究、实践反思、同伴互助、合作交流等形式,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2.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开展教学研究,重视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与研讨,建设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使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学校要建立健全课程发展的专业咨询、指导和进修体系。要认真研究新增科目以及传统科目在新课程中的变化,探索基于模块的教学方式改革,提高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能力和开发选修课程的水平。各级教研、科研部门要充分发挥专业服务和学术引领的作用。

3.全省各级教师教育机构都要积极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大力推进课程、教材和培养方式的改革,师范毕业生离校前都应完成新课程的岗前培训。鼓励和支持综合性大学参与教师培养,师范院校要加快改革步伐,有条件的院校要积极探索“4+2”师资培养模式,为基础教育输送适应新课程要求的专家型、复合型人才。

(六)推动学校自主发展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转变学校管理和课程管理方式,为学校实施新课程提供有效服务,创设良好的、宽松的环境,增强学校办学自主权,提高学校自主发展的能力。

2.学校要充分运用国家赋予的课程自主权,确立适应新课程要求的办学理念,制订学校发展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课程发展规划,不断丰富和提高学校的文化内涵,形成学校特色和品牌。

3.鼓励学校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积极开展新课程研究与实验。省教育厅将在学校申报的基础上,选择一批在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具有研究能力和改革热情的学校为江苏省高中课程改革项目学校。项目学校围绕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为全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提供经验。

(七)改革评价和考试制度

1.探索高中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要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个性特长和健全人格作为评价的重点,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2.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制度,全面、科学、准确地评价教师教学工作,将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与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统一起来,通过评价促进教师课程执行能力、课程开发能力、课程创生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增强评价过程中的对话、交流和理解,发挥评价对实施新课程的促进作用,努力营造实施新课程的健康环境。

3.加快考试与招生制度改革的步伐,研制《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办法》,建立有利于高中新课程实施、有利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能够为高等学校提供更多学生成长信息的高考制度。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领导

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争取当地人民政府加强对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领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省”战略,进一步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组织领导、经费投入、政策支持、办学条件、制度建设、师资培训、舆论宣传等方面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保障,建设高水平、高质量的普通高中教育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抓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加强组织建设,协调各部门工作,形成推进课程改革的合力。省成立“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领导小组”,领导、组织、协调全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办公室设在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各市、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明确职责,层层落实,稳步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

(二)加强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研究与指导

省、市分别成立“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专家指导小组”,对新课程实验的决策、实施、监控提供咨询和科研支持。省、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分别建立联系基层和项目学校制度,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形成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

各级教研、科研机构要充分发挥研究、指导、服务作用,省、市级教研室成立相关学科研究中心组,集中精力解决课程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发挥高等

学校“基础教育课程中心”的作用,加强新课程实验的交流,加强专业支持。

(三)做好专项督导工作

在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的统一规划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并完善课程改革的评估督导制度,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及时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反馈情况,总结经验,奖励先进,鞭策后进,确保每一所学校都能正常有序地开展新课程实验工作。

(四)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

根据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设立课程改革专项经费,用于新课程培训、专项研究、实验推进等各项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好用于课程改革的经费预算和计划,提高经费使用的效益。

(五)做好舆论宣传与发动工作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要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全社会理解、支持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争取社区、家长的积极配合,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有效参与课程改革的新机制,形成领导重视,群众理解,社会支持的良好环境,确保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各项目标的实现。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高考方案

贵州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高考方案 我省从2010年秋季普通高中新生入学开始,全面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学〔2008〕4号),结合《贵州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以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维护教育公平。 (二)坚持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 (三)坚持有利于各类高等学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有利于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 (四)坚持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稳步推进高考改革。 二、高考科类和科目设置 考生报考科类分为文史、理工、体育、艺术。 我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科目设置为:“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 “3”指语文、数学、外语三个科目,是所有考生必考科目。其中,数学分为文科数学和理科数学。 文科综合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 报考体育类和艺术类的考生还应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专业考试。 报考外语、外贸类院校及英语专业的考生,应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英语口语考试。 三、考试时间与分值

高考总分750分。 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数学(文、理)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 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各300分。 2013年、2014年英语笔试考试时间100分钟,分值135分,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的分值为120分试卷,按考生卷面成绩乘以135除以120记入考生英语科成绩;听力考试时间20分钟,分值15分,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的分值为30分试卷,按考生卷面成绩乘以15除以30记入考生英语科成绩。 2015年及以后英语笔试考试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听力考试时间20分钟,分值30分。 英语听力在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二级)听力部分中进行,考生可在高中第三学年第一学期9月和第二学期3月参加听力考试,若考生参加两次考试,以考生最高成绩记入高考英语科目成绩。 其他外语语种(含听力)考试按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规定执行,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分值150分。 四、命题及考试范围 我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试题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 高考命题依据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语文等9学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以及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 考试范围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课程标准实验版)》中规定的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见附件)。 五、招生录取

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课程性质:专业方向课 课时: 36(20+16)学分:2 开课学期:第5学期先修课程:基础英语 适用专业:商务英语专业 课程简介: 《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是为培养“英语+专业”的应用型涉外人才而设置,从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上的差异入手,旨在通过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翻译理论和技巧,并结合大量的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从而提高其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并使学生能够胜任国际贸易中出现的各类实用文体以及简单的文字翻译工作。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为目标,旨在使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掌握和运用一些基本的翻译理论;能够在一些参考书的辅助下,熟练翻译名片、商标、标识、公司简介、产品说明、广告等商务英语方面的资料;能够掌握常见的组织机构的翻译方式;能够运用所学翻译技巧熟练翻译各类公关文稿;能够正确翻译商务信函和单证材料;能够正确熟练翻译各种常见商务报告,译文达意,格式恰当;能够辨识一些商务文本存在的翻译问题和错误。在大量实例训练中锻炼学生在商务语境下有效进行英汉、汉英互译、正确传达信息、顺畅开展交流的能力。 二、课程重点、难点 该课程教学重点是英语商务文本汉译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难点是专业外贸知识及专业术语;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 三、整体课时分配

四、课程内容安排 (一)Unit1 Business Cards 主要内容:英汉名片的互译、设计和正确运用中英文商务名片、商务英语翻译中遵循正确的翻译原则 教学要求: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商务名片的互译特点与原则 其它教学环节:案例教学 (二)Unit 2 Signs 主要内容:商务环境中的常见中英文标识、中英文标识的语言特点及其常见翻译技巧 教学要求:帮助学生了解商务环境中的常见中英文标识,掌握常见翻译技巧 重点、难点:商务环境中的直译法和意译法 其它教学环节:情景教学 (三)Unit 3 Trademarks 主要内容:识别中英文商标、商标的翻译、转译法 教学要求:帮助学生了解中英文商标的翻译 重点、难点:商标翻译中的转译法 其它教学环节:案例教学 (四)Unit 4 Organizations 主要内容:识别组织机构名称、外来词翻译法 教学要求:帮助学生了解商务环境下常见的组织机构名称与外来词翻译 重点、难点:织机构名称 其它教学环节:交互教学 (五)Unit 5 Company Introductions 主要内容:公司简介翻译 教学要求:帮助学生掌握被动语态、名词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和长句的拆合、转译。 重点、难点:长句的拆译,各类从句的转译 其它教学环节:案例教学 (六)Unit 6 Product Descriptions & Advertisement 主要内容:产品介绍的翻译和广告 教学要求:帮助学生掌握运用反译法进行英汉互译 重点、难点:反译法 其它教学环节:案例教学 (七)Unit 7 Business Contracts 主要内容:商务合同的翻译 教学要求:帮助学生掌握商务合同常见术语和句式、正确翻译常见合同文本、长句的处理 重点、难点:商务合同常见术语和句式 其它教学环节:案例教学 五、教材与学习资源 1. 教材: 谢金领.《世纪商务英语翻译教程》.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2. 主要参考资料: 张新红等.《商务英语翻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中学课程改革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中学课程改革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中学课程改革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一七五中学也由课程改革的试点年级进入全面课程改革阶段。新的课程改革给本xxx学校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新的舞台。 近年来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始终坚持全面育人的方针,以培养现代化人才为目标,以创新教育为方向,形成了“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宗旨。带领全体教师认真学课程改刻的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师培训,不断研究和探索开发校本课程的新路子,特别是在艺术、体育校本课程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引领了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教师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为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由学生自主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它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的灵活程度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

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现和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三、校本课程内容 学校目前安排如下内容作为校本课程: 1、音乐:声乐的基本常识通俗歌曲 2、体育:篮球技能训练校园健美操 3、美术:版画装饰画 四、培养目标 1、总体目标 以课程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我校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提出了选修课和活动课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 2、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五、教学原则 校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都是由学生全员参加的学校教育活动,在遵循一般教学原则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上应注意以下原则:

高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精品

高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即实施“三级课程”的设想。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实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修订稿)》,特制定本方案。 一、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1、学会做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意志品质和高尚的人格; 2、学会交往,在合作中学习;提倡取长补短互帮互助; 4、学会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5、学会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6、学会健体,掌握一项运动技能或健身技能; 二、校本课程的总体结构 根据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修订稿)》的规定与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拟定了学校高中阶段三年的课程计划,校本课程划分为必修课程、任选课程两大类,以课堂教学、综合指导、实践活动等形式进行实施。计划从2001年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实施。

6、身心健康类:如心理辅导、篮球、排球、乒乓球、足球等。 7、生活技能类:声乐、摄影、书法、美术、绘画等。 五、校本课程实施 本课程方案确定后,要对教师进行适当培训,培训内容主要集中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方面。 申请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写出一份简要的《课程纲要》,交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审定,审定后列入《选修课科目目录》,提供给学生选择,如果选修该门课程的学生人数少于15人,则该选修课予以取消。 六、校本课程的考核。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校本课程的成绩评为四个等级,即A、B、C、D,D为不合格。凡不合格者不得该门课程的学分,未达到50分的学生不予毕业。 鞍钢高中研究型课程管理条例 总则 1、为了使校本课程管理规范化,以适应校本课程体系的需要,特制定本条例。 2、本条例适用于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年级。 3、本条例的内容与上级有关规定抵触时,以后者为准。 校本课程的性质、内容和考核 1、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学生实际设定的课程,它与国家、地方课程一样是鞍钢高中课程结构的组成部分,但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实际要求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在自主选择学生的基础上,围绕某些课题或专题,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开放式、探究式的学习。 2、校本课程不进行考试,但要考核学生参加活动次数,活动质量、学生学习情况由指导教师负责记录,活动内容由本人记录在校本课程学习综合记录表上,每个课程结束后需有论文、作品或制作、发明、产品等成果,以及学习过程中的有关材料。 3、指导教师对学习过程、学习成果进行分析、评价。评价分为A、B、C、D四个档次,其中D为不合格。对每12~16课时内完成并合格的课题记学分(出勤需达3/4以上学时,否则不记学分)。在高中期间,学生需完成学分。 4、学校对学习成果进行评比、奖励。优秀作品汇编,向有关部门介绍、推荐、发表。每学年组织一次优秀作品成果报告会。

最新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03050262406课程性质:专业方向课 课时: 36(20+16)学分:2 开课学期:第5学期先修课程:基础英语 适用专业:商务英语专业 课程简介: 《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是为培养“英语+专业”的应用型涉外人才而设置,从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上的差异入手,旨在通过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翻译理论和技巧,并结合大量的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从而提高其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并使学生能够胜任国际贸易中出现的各类实用文体以及简单的文字翻译工作。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为目标,旨在使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掌握和运用一些基本的翻译理论;能够在一些参考书的辅助下,熟练翻译名片、商标、标识、公司简介、产品说明、广告等商务英语方面的资料;能够掌握常见的组织机构的翻译方式;能够运用所学翻译技巧熟练翻译各类公关文稿;能够正确翻译商务信函和单证材料;能够正确熟练翻译各种常见商务报告,译文达意,格式恰当;能够辨识一些商务文本存在的翻译问题和错误。在大量实例训练中锻炼学生在商务语境下有效进行英汉、汉英互译、正确传达信息、顺畅开展交流的能力。 二、课程重点、难点 该课程教学重点是英语商务文本汉译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难点是专业外贸知识及专业术语;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 三、整体课时分配

四、课程内容安排 (一)Unit1 Business Cards 主要内容:英汉名片的互译、设计和正确运用中英文商务名片、商务英语翻译中遵循正确的翻译原则 教学要求: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商务名片的互译特点与原则 其它教学环节:案例教学 (二)Unit 2 Signs 主要内容:商务环境中的常见中英文标识、中英文标识的语言特点及其常见翻译技巧 教学要求:帮助学生了解商务环境中的常见中英文标识,掌握常见翻译技巧 重点、难点:商务环境中的直译法和意译法 其它教学环节:情景教学 (三)Unit 3 Trademarks 主要内容:识别中英文商标、商标的翻译、转译法 教学要求:帮助学生了解中英文商标的翻译 重点、难点:商标翻译中的转译法 其它教学环节:案例教学 (四)Unit 4 Organizations 主要内容:识别组织机构名称、外来词翻译法 教学要求:帮助学生了解商务环境下常见的组织机构名称与外来词翻译 重点、难点:织机构名称 其它教学环节:交互教学 (五)Unit 5 Company Introductions 主要内容:公司简介翻译 教学要求:帮助学生掌握被动语态、名词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和长句的拆合、转译。 重点、难点:长句的拆译,各类从句的转译 其它教学环节:案例教学 (六)Unit 6 Product Descriptions & Advertisement 主要内容:产品介绍的翻译和广告 教学要求:帮助学生掌握运用反译法进行英汉互译 重点、难点:反译法 其它教学环节:案例教学 (七)Unit 7 Business Contracts 主要内容:商务合同的翻译 教学要求:帮助学生掌握商务合同常见术语和句式、正确翻译常见合同文本、长句的处理

中学推进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1)

中学推进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Implementation plan of promoting new curriculum reform in Middle Schools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中学推进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前言:公务文书是法定机关与组织在公务活动中,按照特定的体式、经过一定的处理程序形成和使用的书面材料,又称公务文件。本文档根据公文写作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扎实稳妥地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按照市、县主管部门要求,积极组织课改培训,更新教育观念、手段,改革单一评价模式,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积极稳妥地探索课程改革的新路子. 二、课改组织机构 课改组长:张延成副组长:窦兴民、聂炳法、段连学成员:曹林、丛临香、马玉明、教研组长 三、目标任务 1、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内涵,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2、了解新教材的内容,体例结构、特点、使用策略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开展校本研究,开发乡土课程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 3、开展教学方式的研究。科任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摒弃一支粉笔“满堂灌”的现象,积极探索教师的角色意识,当好课堂的“导读”,而不是“演员”,研究课堂教学结构、流程,教师要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4、开展学习方式的研究。积极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 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发展个性潜能,转变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 5、开展形成科学的评价观,建立一套适合本校的评价体系。 四、措施方法 1、大力开展学习培训活动。任何改革,先要过思想关, 即是思想观念要先行,这是改革的保障。我们组织的三级培训,第一级即上层培训,选派优秀教师到省、市参加骨干培训,第二级即组织全体教师的通识性培训和学科培训;第三级是由学校组织培训,定时间反复强化学习,特别是观摩实验区的示范

河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河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进计划,自2009年秋季起,我省普通高中学校全面进入新课程实验。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6号)精神,为指导各地科学有序地开展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愿望和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立足我省实际,借鉴先期进入高中课程改革省份及我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工作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为核心,全面、准确地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管理体系和课程资源体系,努力提高全省基础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为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一)构建河北特色课程体系。结合河北省实际,创造性地实施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各科课程标准(实验)》,积极探索普通高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努力构建具有河北特色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 (二)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努力转变教育观念,认真落实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人格,开阔国际视野,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三)提高课程行政管理能力。在国家课程方案框架下,构建我省高中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有效机制,提高各设区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高中学校建设与管理课程的能力,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 (四)努力实现教学改革。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普通高中课堂教

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标准

《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编码:TA0B28 开设时间:第5学期课时数:72学时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旨在传授翻译理论知识及实用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独立完成英汉翻译任务。课程是翻译理论为基础,结合实际的典型翻译例文向学生传递实用的翻译技巧,与此同时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的能力,最后通过实际的翻译任务锻炼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 课程设计从商务英语教学的实际需要入手,结合基本的翻译理论、方法以及实际外贸业务对英汉翻译的专业知识需要,在比较全面的介绍英汉翻译知识的同时也为学生补充了大量实际有用的专业翻译方法和技巧,使学生不仅对英汉互译有进一步的学习,同时也可以将所学翻译技巧充分运用于实际工作,从而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以应知、应会”的原则,以培养锻炼职业技能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翻译理论灵活运用能力和翻译实践能力。把实践和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采用翻译任务独立完成

等方式注重发展学生独立思维和专业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培养目标 1.方法能力目标 (1)熟悉英语翻译的理论知识。 (2)掌握翻译的标准和原则。 (3)熟悉各种商务文体翻译的过程。 (4)了解译者的工作原则和职业操守。 2.社会能力目标 (1)能够处理对外贸易企业的日常涉外文件翻译。 (2)能够对外贸企业各种函电进行专业翻译。 (3)能够做到对外贸易工作过程中的陪同口译。 3.专业能力目标 (1)熟练掌握词义的选择和引申、词类转译法、增词法、省词法、被动结构的译法和正反、反正的译法。

2020中小学最新课改班级学生小组建设实施方案

中小学课改班级学生小组建设实施方案 一、小组建设的指导思想 1.它是尝试教育以及实施高效课堂的支柱。 2.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打破原来单一的“插秧式”的授课方式,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生本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小集体的团队精神;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特别是学困生能够参与到课堂展示的机会更多了;有利于落实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小对子;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管理的能力,有利于班主任的管理。 二、小组划分的原则: 小组的划分应该遵循“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原则。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一般以异质为主,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同时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 (1)男女比例分配要适中。有的老师分配小组只是简单的按成绩分,没有结合班级内学生的性别比例进行合理搭配,这是非常不科学的,要想让小组的效益最大化,还必须注意小组内成员的性别搭配,也就是男女生比例要合理调配好。 (2)学生性格搭配要互补。无论是在分班还是在分组时,老师应该注意学生性格的差异,尤其是开放性的课堂,如果不把外向内向性格的同学搭配好,那么小组的同学在课堂中便不能很好的配合,让各小组都能抢到展示的机会。所以老师必须把外向的同学平均分配到各个小组织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外向的同学带动内向的同学,从而得到更好的提升。 (3)优势学科与弱势学科要结合好。 (4)座位的安排要合理。兵练兵、兵教兵、兵强兵是学生合作学习最好的效果,作为班主任应该为同学们创设这样的机会,因此在座位的安排上应该有所规划,从而让学生会在同一小组内,优生可以相互探讨,后进生也可以非常容易的请教优生。一般来说,我们座位的排布是优秀生居中,中等生和待转化生同学在两边,这样优生与优生可以随时交流,优等生与待转化生同学也可以随时进行交流。每班有6——8个小组为宜,每组4——6人为最佳。 三、小组内的基本机构人员设置: 正组长主抓学习方面工作,副组长侧重于纪律、卫生、生活等方面的工作。组内科代表:根据学生各科成绩的不同,设置组内科代表,每人负责1个学科的作业收交和批改工作。 四、小组长的选拔。 在合作学习中,小组长是小组活动的灵魂,既是小组活动的领导者,又是

中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实验背景 伴随新世纪的到来,人类正在迈向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深刻的社会变革对当今基础教育的课程发展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创新精神的倡导、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教材的整合、通识人才的短缺,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和人们的广泛关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对社会和自然具有高度责任感的新型人才,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作为集中体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整个基础教育核心的课程体系,成为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依据新世纪社会的变革来探索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从源头上、从根本上革除基础教育的弊端。 我校作为一所农村初中,也一直十分重视教育教学改革。早在2000年就提出了“以课程革新为突破口,构建活动教育体系”的课题研究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改革实验,通过课程的革新、活动教育体系的构建,已探索出了一条素质教育的新途径。近年来,为了转变观念和及时领会国家教育改革的精髓,我校多次派骨干教师参加了省、市级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和学术研讨会,外出学习的领导和老师先后在校内举办培训讲座,帮助全校教师了解国家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推动了全校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探索教育改革实践的热潮。观念的转变,为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我校的实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纲,以各科《课程标准》为标尺,根据牡丹江市制订的《初中课程改革方案》的要求,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扎实有效地开展学校新课程改革,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教学模式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革命,使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学校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三、实验目标: (一)按照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达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本要求。在实验过程中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主动、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强学科整合,促进学科间的联系与沟通,设置综合课程,形成新型的课程体系。 (三)优化课程实施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交往与合作能力以及获取新知识、开拓创新的能力。 (四)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五)探索新课程的评价机制,发挥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构建与国家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相适应的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 (六)加快信息技术教育,引导教师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的途径和规律,实现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七)进一步完善教师培养、培训机制,探索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引导教师成为新课程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从而培养—支高水平、有影响的具有课程研究和开发能力的教师队伍。 (八)以学校为本,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家庭、学校、社区各种课程资源,开展新课程的校本课程开发、校本培训、校本管理的实验研究,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形成多样化的办学特色,以适应社会、学校、学生发展的需要。

2020中小学最新课改实施方案

2020中小学最新课改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改变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和提高课堂效益为重点,实现在新课改中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性发展及教师自身可持续发展,构建达标课堂。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具体目标: 1、以导学案编写和使用作为本期课改的重点,一方面抓导学案的编写,要求教师动手编写导学案,另一方面,很抓导学案的使用落实情况,通过常规检查,跟踪听课评课等,最大限度的发挥导学案的作用,体现导学案的价值。 2、课堂基本要求: A、教师主导:民主授课,教师前后累计讲授时间不超过20分钟左右,师生互动带动生生互动。 B、学生主体:学生在课堂内表现积极主动,情绪热情饱满,勇于自我表现。 C、课堂活动:学生能积极动脑、动手、动口、,体验知识获得和能力形成的全过程。 三、建立健全组织,明确互相分工 组长:郭 职责:负责全校课改工作的总体规划及协调 副组长:肖 职责:负责全校课改的具体事务的组织筹划 成员:语文学科数学学科 组长:谭组长:周 成员:全体语文教师成员:全体数学教师 英语组 组长:崔 成员:代、谢 职责:负责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课改的相关材料及工作的实施

四、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在学习中进步,在研究中提高,在创新中发展”这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现实要求,也是时代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挑战。素质教育呼唤着高素质的教师,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需要。为此,在新的阶段下,我校将立足于新课改的实施加大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培养力度,派教师去参加上级安排的新课改培训,多去听上级组织的观摩课、示范课、优质课。 五、初步尝试 由于我校教师队伍年龄上呈两极分化,年纪大的近五年陆续退休,再就是近几年招聘的年轻老师,中间层次的没有几人,因此,可以想象我校实施课改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学校领导班子经过认真讨论,觉得我校实施课改步子不宜过大在去年五年级实施课改的基础上,新增六年级参与课改,逐步实施。 1)、召开课改专题会议,让教师了解新课改意义和方法。通过网络观看别人的授课方式,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 2)、授课模式供参考: 数学: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观察实践(或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发散思维,拓展应用,发散思维,,课后,畅谈感受 语文:创高情景,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课文,解决问题,读写结合,总结升华,词句,巩固检测。 英语:创高情景,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单词,读写结合,词句,巩固检测。 进一步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反馈交流,拓展升华”的和谐课堂模式,形成师生共同参与学习,相融共济的课堂气氛。 六、实施途径 1、在去年五、六年级实施课改的基础上,今年全校(一年级和六年级不作要求)参与课改。每位教师精心准备一节新课改教案,准备讲公开课。从低年级开始到高年级。通过听课的形式让所有老师了解新课改的要求。 2、领导平时经常推门进教室听课,起督导作用,对课改有进步的老师予以表彰,对没进步的老师给予鼓励和帮助。

教育部中小学课程改革方案

教育部中小学课程改革方案(一):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课程设置的原则1.均衡设置课程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应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逐渐增加。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设置综合课程。1-2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3-6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以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社会性逐步发展;3-9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体验探究

新课程改革实施计划方案

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按照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规划要求,我省将从今年秋季起,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为保证我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市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现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新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语文等十五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精神和《河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验)》,立足我校实际,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高中新课程体系,以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实现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跨越式发展,为培养和造就适应21世纪优秀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新课程实施基本目标和任务 (一)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在实施的过程中,促进全体教职工努力学习新课程理论,认真研究新课标和新教材,并在实践中加强教学研究,树立新的课程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探索高中新课程管理制度

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推进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方式转变。加强教学管理的研究,构建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和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 (三)探索新课程评价体系 建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发展性评价制度和教育教学水平检测体系;推进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导向功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教师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构建校本培训机制 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做好新课程实验的师资培训工作。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科“课程标准”,提供各种机会让教师参与国家、省、市组织的新课程培训,掌握高中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及《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基本特点,掌握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及必修、选修模块的基本内容、教学实施的基本原则等。同时推进校本培训,实施以课例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以研讨为主要形式的培训活动,引导教师从教学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 (五)建立和不断完善校本管理制度 通过课程改革实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逐步建立适应新课程要求和本校实际的管理体系,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逐步建立起以校为本、与时俱进、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从而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品位。 三、新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

中学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2016年后坪中学推进课程改革 实施方案 为贯彻上级文件精神,落实相关要求要求,积极投身于我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进一步推进我校素质教育进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我校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工作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启动我校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并以新教材培训为重点,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育人水平,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开创我校教育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实施新课程具体目标是:确立现代课程观念,切实转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提高课程综合化水平;坚持德育为首,更新课程内容,建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资源;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评价制度改革,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学校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水平;完善课程管理体制,增强学校的课程管理能力;通过新课程师资培训和新课程的实施,更新我校教师的教育观念,改进教育

方法和教学手段,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优化新课程的实施过程,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使教师队伍的素质逐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三、组织领导 加强新课程实施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学校成立新课程改革实施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我校新课程实施的各项工作。 ㈠、新课程改革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邓应华 副组长:饶文 成员:夏关键李康田江娄天宇肖军曾安波杨振华 职责:新课程改革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课程改革的组织、领导、决策、管理和协调工作,以保障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㈡、新课程改革实施工作学科组 为保证新课程改革实施工作顺利进行,以各年级为重点分学科成立新课程改革实施工作小组,负责协调各学科的新课程实施与研究,从初一开并及向初二、初三年级的辐射。 各学科教师分组见附表 四、主要措施 1、课程改革培训先行。师资培训工作是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成败的关键,是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课程改革工作中教师观念的变革极为重要。为了顺利推进课程改革

浅谈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改革

浅谈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改革 本文通过对传统商务英语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方案。从课程设置、教材建设、课堂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改革意见,旨在培养优秀的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 标签: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改革 0 引言 目前,随着外资企业的不断增加和外贸行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既熟练掌握英语技能,又精通商务知识的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这既为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提供了机遇,也给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必须适应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职业需求。笔者通过对传统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自己对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改革的见解。 1 传统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商务英语翻译有其独特性,突出商务情景、商务交流等层面的翻译。如果不了解一定的商务知识,即便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也很难将商务材料准确的翻译出来。因此,商务英语翻译课程并非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而是建立在一系列前续商务课程的基础之上的学科。而传统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忽视了商务基础知识的构建,致使课程难度大,学生学习兴趣低,教学效果不佳。 1.2 教材稀缺,不符合学生就业要求由于专门的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材很少,各个院校使用的教材各不相同,教学内容根本不适应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水平,而且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学生的就业需求。很多教材的内容与时代脱节,体系性不强,知识面窄,没有根据商务英语翻译理论与实务相结合进行合理安排,造成学生对每章节学习目标不明确,无法形成合理的、系统的知识结构。 1.3 教学模式单一传统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模式仍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有效发挥,课程的实用性无法体现。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氛围不活跃,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对落后。多数教师将大量时间花在语法学习和语言结构分析上,或单纯的讲述商务翻译的基本技巧。学生在课堂上得不到足够翻译训练,无法调动其积极充分参与课堂训练,降低了自主学习的动力及学习热情,课程效果下降。从而也就很难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人才。 1.4 课程考核方式单一传统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仍是以期末试卷作为对学生考核的唯一方式,导致学生只去背诵书中的内容,忽略了翻译的技巧的实用性。无论单元测试、还是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一律沿袭传统的做法,题型基本上都是

初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doc

初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新课程改革试验工作的展开,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教研方式已凸显出了它的弊端,同时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对新课程改革活动的实施者---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彻底贯彻落实新课改精神,切实提高教师的参与意识、创新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法规和教育方针,坚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转变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法为突破口,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认真探讨新课改精神实质和素质教育规律,紧紧围绕“学校有特色、课改有实效、学生有特长”这一办学目标,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改革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以新课改为依托,不与重点校攀比,走“低起点,广开路、多成才”的路子,有效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课改实验落地生根。 二、具体实施办法。 建立机制,鼓励课改实验。 (1)健全组织。学校设立中心教研组,由专人负责。配备兼职教研员,整合骨干力量,加强中心教研组工作,将课改工作纳入学校日常工作之中,作为教务工作的核心,由教务主任亲自管理、督促、指导实施,作为学校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由校长统一部署支持、协调、落实政策。 (2)完善制度。学校制定相应的《新课改实施方案》、《新课改实践奖励细则》、《教科研制度》、《经验资料收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确保新课改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 (3)积极创设条件、支持教师外出培训学习,以加强交流,取长补短。鼓励教师进行业务进修和函授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师合格率,教师学习期间,不扣工资,不影响职称评定和评优选模;从新课改实施起,凡在县级以上(包括县级)案例交流、论文评选和赛课等活动中获奖的教师学校一律给与奖励,县级奖30元,地级奖50元,省级奖80元,取得高一级学历的,补助书报费100.00元,并对业务水平提高快、工作成绩突出的同志予以表彰奖励,鼓励教师学以致用,发挥先进骨干带动的作用。 开足开齐课程,保证课改实验。 课改实验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学生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主要来自课堂,规范的课程设置是课改实验的基本条件之一。 (1)学校必须保证开足开齐课程,不增加考试课程课时,不减少或挤掉音、体、美、劳技、信息技术等课程。

河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设计

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进计划,自2009年秋季起,我省普通高中学校全面进入新课程实验。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6号)精神,为指导各地科学有序地开展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愿望和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立足我省实际,借鉴先期进入高中课程改革省份及我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工作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为核心,全面、准确地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管理体系和课程资源体系,努力提高全省基础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为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一)构建特色课程体系。结合省实际,创造性地实施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各科课程标准(实验)》,积极探索普通高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努力构建具有特色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 (二)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努力转变教育观念,认真落实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人格,开阔国际视野,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三)提高课程行政管理能力。在国家课程方案框架下,构建我省高中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有效机制,提高各设区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高中学校建设与管理课程的能力,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 (四)努力实现教学改革。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普通高中课堂教

商务英语翻译试卷与答案

《商务英语翻译》课程试卷 (课程代码:5355) 考生注意:1. 答案必须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 考试时间150分钟。 I. Multiple Choices (20 points, 2 points for each) 第一套试卷 1.It is not surprising, then, that the world saw a return to a 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 Central banks were no longer required to support their own currencies. A.A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国又恢复浮动汇率就不足为奇了。各国中央银行也就无须维持本币的汇价了。 B.不足为奇,全世界看到了汇率的回归,因此各国中央银行无需维持本币的汇价了。 C.此时此刻,世界各国又恢复了移动的交换比率,因此各国中央银行无需维持本币汇价。 D.在这种情况下,全世界又恢复了浮动交换率,这已不足为奇了,因此各国中央银行也就无需维持本币价格了。2.Assuming the laboratory tests go well, and you can quote us a competitive price, we would certainly be able to place more substantial orders on a regular basis. A.假定实验室检验顺利,并且你的报价有竞争力,我们会大量向贵公司订货的。 B 若实验室检验合格,且你们给我们的报价具有竞争力,我们一定会定期大量订货的。 B.若实验室检验良好,且你们给出的报价具有竞争性,我们一定会定期定量订货的。 C.假定实验室发展良好,且你们的报价具有竞争力,我们一定会大量定期订货的。 3.Chinese researchers have made a breakthrough in developing new materials for nickel-hydrogen batteries used in low temperatures, Inhaul reported. A.中国研究者已经在开发新材料用于低温下使用的镍氢电池方面有了突破,据新华社报道。 B.新华社报道,中国科学家在从事新材料制造低温镍氢电池方面有了突破。 C.新华社报道,中国研究人员在开发利用新材料制造在低温下使用的镍氢电池方面已有了突破。 D.中国研究者在开发新材料制造低温镍氢电池有了重大突破,这是新华社报道的。 4. Since the initiation of economic reforms in the late 1970s, China has achieved impressive economic growth coupled with significant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A.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经济改革以来,获得了很大的经济增长,并转变了经济结构。 B.20世纪70年代中国首创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 C.中国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经济改革以来,经济增长显而易见,结构调整也日新月异。 D.中国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经济改革以来,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和重大的结构转变。 5.The financial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an accounting system is needed by managerial decision makers to help them plan and control the activities of the economic entity. A.会计系统提供的金融信息对于帮助管理层决策人员制定计划和控制该经济实体的活动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B.金融信息是由会计系统提供,它对于管理决策者是必须的,能制订计划和提供经济活动。 C.会计系统提供的金融信息对于帮助管理决策者计划和控制经济部门非常重要。 D.金融信息由会计师提供,对于管理部门制定计划和控制经济部门非常重要。 6.Unemployment in America (as of mid-1990) was running near 5.25 percent .That is somewhat higher than used to be considered full employment, but it is not a serious figure in the aggregate. A.失业在美国达5.25%,比以前认为的高一些,但问题不严重,虽没有充分就业。 B.1990年年中美国的失业率近5.25%。按以往的标准,这个比例偏高,没有达到充分就业。但就整体来说问题并 不严重。 C.失业率在美国达5.25%,超出历届比率,但整体不严重。 D.1990年年中美国失业高达5.25%。比过去计划的比例高。没有达到充分就业。但这并不严重。 7. Nations will usually produce and export those goods in which they have the greatest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import those items in which they have the least comparative advantage. A.国家将通常生产和出口那些产品,他们最有竞争力的,进口那些最无竞争力的产品。 B.国家通常生产出口最有竞争力产品,进口最无力竞争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