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美术馆馆藏油画(高清250张)

国家美术馆馆藏油画(高清250张)
国家美术馆馆藏油画(高清250张)

国家美术馆馆藏油画 (高清250张)

父亲作者:罗中立帕蒂古丽作者:倪芳华阿佤妈妈作者:孙景波家乡作者:特卡切夫兄弟月色作者:妥木斯伯乐像作者:王怀庆水乡作者:吴冠中水上人家作者:吴冠中喀什农民作者:阎文喜重泊枫桥作者:颜文樑女大学生作者:袁雷皮山粮食巴札作者:赵以雄玉门春风作者:赵以雄青海长云作者:朱乃正晚归作者:朱士杰喜遇作者:陈一峰紫薇作者:戴泽钢水·汗水作者:广廷渤

春天已经苏醒作者:何多苓雪山之子作者:尚德周帕米尔牧场作者:靳尚谊苏尼夜作者:吴小昌金沙江畔作者:尹戎生村头作者:张洪祥黄昏作者:朱维民塬上作者:张祖英山村小店作者:朱毅勇选种作者:常勇路漫漫——组画之一作者:李天祥;赵友萍

草滩上作者:李鹰好日子作者:李自刚水乡作者:马常利阳台作者:吴正斌正月作者:武德袓渤海湾之晨作者:张英伟山雨欲来作者:钟涵归途作者:葛鹏仁拾穗作者:侯珊瑚织梦作者:黄大来鲁迅作者:靳尚谊小店作者:李露薇集市作者:刘南生夏至作者:刘仁杰初春作者:买买提·艾依提粉笔生涯作者:曹新林新线作者:韦启美

晌饭作者:王克举古老的山村作者:王沂东八九雁来作者:藏尔康露作者:陈滕光我们这一代作者:陈宜明在希望的

田野上——记农民管乐队作者:戴恒扬;马勇民;刘国才春的脚步作者:鄂圭俊木卡姆作者:哈孜·艾买提青春作者:何多苓搓麻绳作者:贾向国塔吉克新娘作者:靳尚谊凉山春天作者:刘遂海北京郊区的傍晚作者:刘迅上梯坎作者:罗中立嘉陵水作者:马一平刘虹乌珠穆沁草原的新牧民作者:荣苏和爷爷的河作者:尚扬

曹雪芹作者:宋惠民腊月作者:孙为民中山先生作者:汤小铭垛草的妇女作者:妥木斯

塞摩塞姆千佛洞前流沙河作者:汪志杰未来世界作者:王晓明田野作者:王玉琦色草作者:吴大羽乌金滚滚作者:吴云华金舟作者:徐东林秋忙时节作者:徐彦洲潮作者:詹建俊高塬作者:张国龙古老的土地作者:张雷正午作者:周思聪国魂·屈原颂作者:朱乃正诺尔盖冻土带作者:艾轩又一春作者:陈可之山果作者:刘自鸣辽阔的天空作者:王宏剑渴望和平作者:王向明;金莉莉我的太阳作者:杨军自由市场作者:张隆基火山国作者:曹达立

牧童作者:曹力伴作者:尚丁侧面作者:杨飞云包饺子作者:费正西北风作者:葛鹏仁发亮的眼睛作者:路璋枫作者:王春侧光人体作者:靳尚谊黄河·成亲作者:刘宇廉任弼时作者:邵增虎早春作者:苏天赐吉祥蒙古作者:韦尔申小景作者:洪凌秋雨初歇作者:苏天赐雀巢作者:王力克通往城外的桥作者:蔡景楷初夏作者:洪凌陕北高

原作者:靳尚谊细雨作者:刘纯朴秋山作者:洪凌马灯的故事作者:冷军边走边唱作者:李宗海喜上眉梢作者:陆成钢渔歌作者:张重庆太阳很足的晌午作者:赵蘅绿野作者:丁一林窗外又下雨了作者:申玲1978.11.24日小岗作者:王少伦渔乡的回忆作者:王玉萍黑色主题作者:祁海平惊春作者:王沂光喜马拉雅风作品一号作者:徐虹柴门作者:杨松林黄土——生命系列作者:张国龙

灯下作者:戴士和布兰作者:刘孔喜空气补给作者:王玉平凝神作者:王元珍二月的长白山作者:文成浩画中人(朱碧琴肖像)作者:吴冠中秋天作者:谢尔盖·德米特里耶维奇·基奇科母与子之十六作者:阎平海边作者:尼古拉·德米特里耶维奇·勃络辛海作者:王德娟荷塘春秋作者:吴冠中霍罗莫夫两兄弟作者:尤里·维塔利耶维奇·卡柳塔椅子·干花系列作者:周世麇旱季作者:朱进弘一之二明心见性作者:高友林物语之七作者:林菁菁色空不二作者:邵飞只是一声问候作者:唐晖红莲作者:吴冠中漓江两岸作者:吴冠中兄弟作者:张路江浩荡作者:查国均浮云作者:谌北新城里捎来的银色口红作者:宫立龙梦回故里系列之一作者:贾新光溺水系列之一作者:江海崂山松石作者:吴冠中弃舟作者:吴冠中恶之花作者:吴冠中今日新闻作者:吴小平小白船作者:谌北新高原系列—险隘作者:丁方五子登科绿色版作者:顾黎明谷雨作者:刘大

梁山伯与祝英台作者:王以时家园作者:张冬峰梁山伯与祝英台作者:王以时家园作者:张冬峰十月的收获作者:赵开坤体内的疯子作者:崔国泰尴尬图—戏人作者:贾涤非奋进作者:叶南

德国历史博物馆案例分析

1970年代,美国首府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落成;1980年代,法国首府巴黎卢浮宫完成扩建修缮;本世纪伊始2003年,德国首府柏林国家历史博物馆新馆面向公众开放。这3座居于三国首府且不同年代的重要建筑均出自建筑师贝聿铭之手。自现代建筑产生以来,不同风格流派此消彼长。而此3座建筑尽管位于不同时空,却延续了贝氏的一贯作风,以一种贵族式的优雅始终居于现代建筑的时尚之列。 从罗西到贝聿铭 由于历史原因,柏林在短短几十年内经历合而分之、分而合之的复杂历程。政治因素对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产生莫大影响,例如柏林墙两侧百米范围之内若干年来都是不毛之地。1987年10月东西柏林共同筹建新历史博物馆,选址位于Spree河畔,当时的建设部长奥斯卡·施奈德(Oscar Schneider)指出此项计划是“本世纪内所能举办的最重要、最具吸引力的建设任务之一”。 1988年6月意大利建筑师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以其浓缩欧洲古典精髓的建筑空间组合,诸如柱廊、圆厅、钟塔、巴西利卡长厅等,赢得竞赛首奖。然而次年11月柏林墙轰然倒塌,原基地成为新总理府所在。建于18世纪的原军械库改作历史博物馆,与之相邻的仓库和工作室则作为新馆基地。新馆异地而处,罗西的设计被搁置。统一后的柏林当局极为欣赏贝聿铭先前所做的诸多博物馆建筑,但是众所周知贝氏早已不再参与任何竞标,仅接受委托选择设计部分项目。柏林文化局决定突破凡是公共建筑的设计委托必需通过竞标选择建筑师的规定,直接委托贝聿铭设计。1995年9月贝聿铭与当时的德国总理赫尔穆特·科尔(Helmut Kohl)会晤,双方就统一后的柏林作为国家新首都所面临的问题交换了意见,但是贝聿铭并未当即接受委托。按照惯例,贝聿铭在接受每项委托之前必需先对项目本身及所处环境进行多次调查,往往决定之时,德国国家历史博物馆新馆NEW EXHITITION HALL OF THE GERMAN HISTORICAL MUSEUM已经对设计有了一定想法。此次亦不例外,在经过对林的数次明查暗访之后,贝聿铭最终接下委托。19971月他首次将设计介绍给公众,得到了专家、媒体、大的广泛支持。2003年5月,新馆落成,获得Pei Bau(氏建筑)之称。 从军械库到新馆 新址位于柏林市中心Unter den Linden大街,博物馆岛相对。军械库提供7 500m2永久展场,其他厅则安置于4 700m2的新馆内,两馆之间仅有一巷之隔军械库是普鲁士王朝时期的巴洛克式建筑,周围俱是典建筑,如新警士厅、老博物馆等。新馆处于历史建包围之中,缺少造型及立面的表现空间。地段的限制、周边历史建筑的联系,以及文物保护的要求,增加了计的难度。新馆必需将一块小且难用的基地变成一个人入胜的场所,同时需要建立历史与现代的联系。 在占地不足2 000m2的不规则基地上,贝聿铭采三角形作为建筑主体的基本形,利用单纯的色调及材质使造型厚重凝练又富于光影变化,极具雕塑感。三角的北边与基地北部的斜街平行,保持街景的延续性。层切出相似三角形平台。三角形的另一边朝向西南,过等高的弧形石墙弱化几何棱角。东边L形体量的附属房通过廊桥与主体联系。 贝聿铭认为新馆与老馆是共生关系,为其空间及能上的联系创造更多机会。弧形玻璃大厅作为与军械相邻的界面,起到景框作用,同时造成透视上的水平展,与军械库北立面的古典秩序形成对比。末端的玻螺旋楼梯成为附近诸多历史建筑街区中的标志。主入位于螺旋楼梯旁,同时也可通过地下一层从军械库进入参观者通过主入口旋转门进入接待厅。地下一层几乎部用来作为一个开放式展厅,地上3层则提供不同大和层高的展厅,展示面积2 600m2,另外有一个57座的小视听室、图书礼品店、小工作室,地下二层则提机房和临时库房。 建筑造型 三角形是贝聿铭惯用的造型。一个等腰三角形和角三角形构成的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标志着贝聿对三角形的运用已臻成熟;卢浮宫前的金字塔更是三形建筑的代表作。三角形构图

贝聿铭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贝聿铭华盛顿国家美术 馆东馆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出国会大厦西阶,在美丽的国家大草坪北边和宾夕法尼亚大街(PennsylvaniaAve)夹角地带,耸立着两座迥然不同的花岗岩建筑,一座在西,为新古典式建筑,有着古希腊建筑风格;一座在东,是一幢充满现代风格的三角形建筑。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国家美术馆。这里是世界上建筑最精美、藏品最丰富的美术馆之一,每一个爱好艺术的人都会在此流连忘返,在目不暇接中全身心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1937年,国会就决定把位于国家美术馆东边的一块梯形地块留作将来美术馆扩建之用。后人始终赞叹这项未雨绸缪的决定。美术馆的扩建计划(东馆)从1968年开始,由威廉·梅隆之子保尔·梅隆提供资金,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担任设计师。 东馆周围是重要的纪念性建筑,业主又提出许多特殊要求。贝聿铭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妥善地解决了复杂而困难的设计问题,因而蜚声世界建筑界,并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金质奖章。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东馆位于一块3.64公顷的梯形地段上,东望国会大厦,南临林荫广场,北面斜靠宾夕法尼亚大道,西隔100余米正对西馆东翼。附近多是的重要公共建筑。贝聿铭用一条对角线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西北部面积较大,是等腰三角形,底边朝西馆,以这部分作展览馆。三个角上突起断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柱体。东南部是直角三角形,为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机构用房。对角线上筑实墙,两部分只在第四层相通。这种划分使两大部分在体形上有明显的区别,但整个建筑又不失为一个整体。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展览馆和研究中心的入口都安排在西面一个长方形凹框中。展览馆入口宽阔醒目,它的中轴线在西馆的东西轴线的延长线上,加强了两者的联系。研究中心的入口偏处一隅,不引人注目。划分这两个入口的是一个棱边朝外的三棱柱体,浅浅的棱线,清晰的阴影,使两个入口既分又合,整个立面既对称又不完全对称。展览馆入口北侧有大型铜雕,无论就其位置、立意和形象来说,都与建筑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德国斯图加特新国立美术馆

名师名作作品分析报告 题目:德国斯图加特新国立美术馆 分析报告 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专业:建筑学 姓名: 学号: 2014 年 11 月 18 日

德国斯图加特新国立美术馆 ——詹姆斯·斯特林(James Sterling) 简述:英国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詹姆斯·斯特林将建筑带向了一个新的风格——既让人辨认其历史根源,又能与其周围建筑产生密切关系。70年代后期,斯特林的建筑风格已发展为高技派,更加注重建筑大环境与地方文化的融合与协调,运用古典构图元素的建筑语言表现新的建筑概念。于是德国斯图加特新州立美术馆应运而生。 1.场所精神、空间精神: 第一眼看到斯图加特新国立美术馆就被它的鲜艳无比的色彩所吸引了,建筑的弧线就像彩带一样流畅明快。过去的美术馆多为更加庄重、宁静的建筑。美术本身的特点就是对美、对文化、对精神品质高度追求的产物。因此美术馆的建筑便成为这一产物很为重要的文化形象表征与依托之一。同时它自身也可以是一件静止下来的雕塑品,承载着我们所有对于城市和历史的记忆与理解。而斯特林不想把美术馆做的太具有纪念性取悦德意志当权者,反而运用了更加大众化、更具娱乐性质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美术馆建筑的理解。 ①重视建筑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新馆是u形老馆的扩建,为解决场地两侧巨大的城市高差,斯特林把场地的斜坡融合成为建筑的室外休步行区,把城市两侧的人群吸引到美术馆内,让人们自然地参与到其中,重视市民的参与性。(玻璃幕墙边的条形座椅也是) ②对纪念性的追求——运用古典构图元素的建筑语言表现新的建筑理念(几乎对称的布局,明显的中轴线,古罗马风的内庭。。。。。。)。多种元素糅合起来(多种古代建筑元素同现代构成主义的雨篷,高技派的玻璃幕墙和管道、大众商业化的室内顶棚等现代元素融为一体,各种元素的碰撞制造了一种富有魅力的“杂乱无章”的感觉)

密斯凡德罗柏林国家美术馆分析建筑学

简介:密斯崇尚绝对主义绘画的崇高性,并试图建造了一座绝对主义的殿堂,这座新国家 美术馆,与马列维奇那件“黑色的正方形”作品在精神上有着认同关系。他一生推崇“lessismore”,柏林美术馆作为密斯凡德罗的封笔之作,遵循了这个观点,并将屋顶、皮、骨、基座等抽离开来后再放到一起,带来了震撼的效果。 场地:柏林国家新美术馆位于肯珀广场(Kemperplatz),广场的另一侧是由汉斯沙龙建造 的柏林爱乐音乐厅,广场旁边是当时战后因不同意识形态的斗争而分裂成东西两部分的波茨坦广场(Potzdamerplatz),柏林墙推到后现在成为发达的商业区。 空间: 1)建筑室外为90cm的基座,建筑外表皮覆盖了大量地玻璃墙面,将室外的景色引入到室内,同时又投射了室外的景色在玻璃上,使内外的界限变得模糊。 2)建筑室内空间主要分为两部分,常设展示空间和策划展示空间。其中,常设位于基座当中,基本上位于地下。而策划空间则位于其上,其上只用8根细钢柱支撑了边长64.8m的正方形屋顶,室内的分隔主要是用活动隔板,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调整,创造了空间的更多可能性,这也是密斯的一个重要的理论——universalspace(通用空间)的一个很好的践行。通用空间指的就是他能容纳各种功能,又能产生所有功能。他还利用了钢框架和玻璃的材料特性,使整个建筑空间都显得十分空灵通透。 3)缺点:过分追求了纯粹性,常设展览安排在地下,导致功能布局不合理。欣赏展品的趣味不在其考虑范围内,密斯也自己说过,“我不要趣味,我只要优秀”。 参考文献:1. 《东西方的会合》, [瑞士] 维尔纳·布雷泽,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2. 《建筑,思考的符号》, [韩]承孝相,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

德国历史博物馆案例分析

背景 1970年代,美国首府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落成;1980年代,法国首府巴黎卢浮宫完成扩建修缮;本世纪伊始2003年,德国首府柏林国家历史博物馆新馆面向公众开放。这3座居于三国首府且不同年代的重要建筑均出自建筑师贝聿铭之手。自现代建筑产生以来,不同风格流派此消彼长。而此3座建筑尽管位于不同时空,却延续了贝氏的一贯作风,以一种贵族式的优雅始终居于现代建筑的时尚之列。 从罗西到贝聿铭 由于历史原因,柏林在短短几十年经历合而分之、分而合之的复杂历程。政治因素对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产生莫大影响,例如柏林墙两侧百米围之若干年来都是不毛之地。1987年10月东西柏林共同筹建新历史博物馆,选址位于Spree河畔,当时的建设部长奥斯卡· 施奈德(Oscar Schneider)指出此项计划是“本世纪所能举办的最重要、最具吸引力的建设任务之一”。 1988年6月意大利建筑师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以其浓缩欧洲古典精髓的建筑空间组合,诸如柱廊、圆厅、钟塔、巴西利卡长厅等,赢得竞赛首奖。然而次年11月柏林墙轰然倒塌,原基地成为新总理府所在。建于18世纪的原军械库改作历史博物馆,与之相邻的仓

库和工作室则作为新馆基地。新馆异地而处,罗西的设计被搁置。统一后的柏林当局极为欣赏贝聿铭先前所做的诸多博物馆建筑,但是众所周知贝氏早已不再参与任何竞标,仅接受委托选择设计部分项目。柏林文化局决定突破凡是公共建筑的设计委托必需通过竞标选择建筑师的规定,直接委托贝聿铭设计。1995年9月贝聿铭与当时的德国总理赫尔穆特·科尔(Helmut Kohl)会晤,双方就统一后的柏林作为国家新首都所面临的问题交换了意见,但是贝聿铭并未当即接受委托。按照惯例,贝聿铭在接受每项委托之前必需先对项目本身及所处环境进行多次调查,往往决定之时,德国国家历史博物馆新馆NEW EXHITITION HALL OF THE GERMAN HISTORICAL MUSEUM已经对设计有了一定想法。此次亦不例外,在经过对林的数次明查暗访之后,贝聿铭最终接下委托。19971月他首次将设计介绍给公众,得到了专家、媒体、大的广泛支持。2003年5月,新馆落成,获得Pei Bau(氏建筑)之称。 从军械库到新馆 新址位于柏林市中心Unter den Linden大街,博物馆岛相对。军械库提供7 500m2永久展场,其他厅则安置于4 700m2的新馆,两馆之间仅有一巷之隔军械库是普鲁士王朝时期的巴洛克式建筑,周围俱是典建筑,如新警士厅、老博物馆等。新馆处于历史建包围之中,缺少造型及立面的表现空间。地段的限制、周边历史建筑的联系,以及文物保护的要求,增加了计的难度。新馆必需将一块小且难用的基地变成一个人入胜的场所,同时需要建立历史与现代的联系。 在占地不足2 000m2的不规则基地上,贝聿铭采三角形作为建筑主体的基本形,利用单纯的色调及材质使造型厚重凝练又富于光影变化,极具雕塑感。三角的北边与基地北部的斜街平行,保持街景的延续性。层切出相似三角形平台。三角形的另一边朝向西南,过等高的弧形石墙弱化几何棱角。东边L形体量的附属房通过廊桥与主体联系。 贝聿铭认为新馆与老馆是共生关系,为其空间及能上的联系创造更多机会。弧形玻璃大厅作为与军械相邻的界面,起到景框作用,同时造成透视上的水平展,与军械库北立面的古典秩序形成对比。末端的玻螺旋楼梯成为附近诸多历史建筑街区中的标志。主入位于螺旋楼梯旁,同时也可通过地下一层从军械库进入参观者通过主入口旋转门进入接待厅。地下一层几乎部用来作为一个开放式展厅,地上3层则提供不同大和层高的展厅,展示面积2 600m2,另外有一个57座的小视听室、图书礼品店、小工作室,地下二层则提机房和临时库房。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建筑设计分析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建筑设计解析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是美国国家美术馆的扩建部 分,由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设计,1978 年落成。它包 括展出艺术品的展览馆、视觉艺术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 机构用房。原西馆落成于1941 年,两者前后时间差长达 37 年。新老两馆的建筑风格和处理手法差异较大,但又 能相互协调统一。 东馆周围是重要的纪念性建筑,业主又提出许 多特殊要求。贝聿铭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妥善地解 决了复杂而困难的设计问题,因而蜚声世界建筑界, 并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金质奖章。 对于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的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描述:建筑与周围环境,建筑空间,建筑形式。 建筑与周围环境 东馆位于一块3.64公顷的梯形地段上,东望国会大厦,南临林荫广场,北面斜靠宾夕法尼亚大道,西隔100余米正对西馆东翼。附近多是古典风格的重要公共建筑。 在接授委托案从华府回纽约的飞机上,贝氏分析基地为东馆绘出了远景的草图,首先他尊重所有既定的条件,沿着宾州大道画了一条平等线,顺着西馆的建筑线在南侧定下另一条线,困为西厅呈对称性,为了呼应此古典主义的基本美 学,同时延续西馆的中轴特性,乃将原轴线向 东延伸,,轴线与北侧边线相交,如此决定了 建筑物的基本轮廓——一个顺应环境的梯形, 梯形的对角相连,分割出一等腰三角形,一直 角三角形,前者是艺廊,后者是研究中心,在 构思阶段,贝氏拟将等腰三角形对分成两相等的空间,在第四街配置一个圆环,经再三琢磨,决定以三角形作为模矩,首先将直角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略加分开,以彰显出个别的特殊的机能,这是贝氏忠诚表现的一贯手法,等腰三象形的三个角配置四边形的空间,作为展览室,以实践“馆中馆”的构想,艺廊与研究中心间以一个三角中庭结合,使两似分实合,而为了打破研究中心南侧朝向陌区笔直单调的立面,他用心地的设计三角的造型,以

博物馆岛_柏林_德国

博物馆岛,柏林,德国 MUSEUMSINSEL, B ERLIN, GERMANY 1

从1999年开始,博物馆岛的建设议程就已经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单。这一区的5座博物馆包括:老博物馆(Alte Museum)、新博物馆(Neue Museum)、老国家美术馆(AlteNationalgalerie)、博德博物馆(Bodemuseum)以及佩加蒙博物馆(Pergamonmuseum)。它们分别建于19世纪普鲁士王和德国帝王的统治时期。 德国重新统一之后,普鲁士文化遗产基金会承担了重建这些博物馆的责任。重建和更新这些建筑需要大量相关的工作。整个更新项目从1990年代开始启动,预计需要20年才能完成。 柏林国家博物馆使得博物馆岛的意义更加重大。代表人类6 000年历史的艺术品将在这里展出。战后就一直空置的新博物馆将于2009年完成更新。这个博物馆的设计由英国建筑师戴卫?奇普菲尔德(David Chipperfield)主笔。老国家美术馆和博德博物馆的改造已经完工。□ Since 1999 the development of theMuseumsinsel is on the UNESCO WorldHeritage List. Five museums, built inthe 19th century under the Prussiankings and German Emperors, areincorporated into the ensemble: theAlte Museum, the Neue Museum, theAlte Nationalgalerie, the Bode Museum,and the Pergamon Museum. After the reunification of Germany,the Prussian Cultural HeritageFoundation took on the responsibilityfor these museums. Extensive work willbe necessary in order to rebuild and modernise these buildings. Overall renovations and expansion were begunin the early 1990s and are estimated totake twenty years to complete. The State Museums of Berlin havemade the Museumsinsel the centre oftheir new location concept. Artthroughout 6 000 years of human historywill be exhibited here. The NeueMuseum, which has been empty sincethe war, is scheduled for completion in2009. The concept for this museum wasdeveloped by the British architect DavidChipperfield. The Alte Nationalgalerieand the Bode Museum have already been renovated. □ 5 2 3 4 1 老国家美术馆/The Old National Gallery. Arch.: F. A. Stueler, H. Strack; hg merz architekten (Conversion)? Andreas Muhs2 区位/Location 3 老博物馆室内/Inside the Old Museum, Arch.: Karl Friedrich Schinkel ? Senatsverwaltung fuer Stadtentwicklung4 博德博物馆/Bode Museum, Arch.: E. von Ihne; Heinz Tesar (Conversion) ? Senatsverwaltung fuerStadtentwicklung5 老博物馆/The Old Museum, Arch.: Karl Friedrich Schinkel. In the foreground the Lustgarten,remodelling byHans Loidl ? Senatsverwaltung fuer Stadtentwicklung

国外美术馆网址-推荐下载

以下网址都需要开国际网关,或使用代理服务器 代理服务器推荐:https://www.360docs.net/doc/8118522667.html,(打开此网页可知使用方式) 资料图片类: www.wga.hu https://www.360docs.net/doc/8118522667.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8118522667.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8118522667.html,/wm/ (WebMuseum, Paris) https://www.360docs.net/doc/8118522667.html,/asp/database/contents.asp http://sunsite.auc.dk/cgfa/index.html 以上这6个是比较全面的图库和相关信息资料库 http://www.unisa.ac.za/default.asp?Cmd=ViewContent&ContentID=15932古希腊罗马的陶瓶、壁画、马赛克等 https://www.360docs.net/doc/8118522667.html,/explore/el_sub_index.htm 这是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资料网站 资源链接:以下几个通往相关专题的网址索引 https://www.360docs.net/doc/8118522667.html,/ARTHLinks.htm Art History Resources on the Web https://www.360docs.net/doc/8118522667.html,/bc_org/avp/cas/fnart/Artweb_frames.html Art on the Web. Excellent links page https://www.360docs.net/doc/8118522667.html, (Art History Network) https://www.360docs.net/doc/8118522667.html,/~hartspc/histart/mother (Mother of All Art History Sites) https://www.360docs.net/doc/8118522667.html,/janson/ Janson的教科书的学习网站 百科搜索:可以用来搜索各种关键词、名词术语。 https://www.360docs.net/doc/8118522667.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8118522667.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8118522667.html,, 国内美术资讯网站:"美术同盟" https://www.360docs.net/doc/8118522667.html,/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分析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Eastwing of National Gallery, Washington D.C. ) 美国国家美术馆(即西馆)的扩建部分,1978年落成。 它包括展出艺术品的展览馆、视觉艺术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 机构用房。贝聿铭设计。 东馆周围是重要的纪念性建筑,业主又提出许多特殊要 求。贝聿铭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妥善地解决了复杂而困难 的设计问题,因而蜚声世界建筑界,并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 金质奖章。 东馆位于一块3.64公顷的梯形地段上,东望国会大厦,南临林荫广场,北面斜靠宾夕法尼亚大道,西隔 100余米正对西馆东翼。附近多是古典风格的重要公共建筑。贝聿铭用一条对角线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西北部面积较大,是等腰三角形,底边朝西馆,以这部分作展览馆。三个角上突起断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柱体。东南部是直角三角形,为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机构用房。对角线上筑实墙,两部分只在第四层相通。这种划分使两大部分在体形上有明显的区别,但整个建筑又不失为一个整体。 展览馆和研究中心的入口都安排在西面一个长方形凹 框中。展览馆入口宽阔醒目,它的中轴线在西馆的东西轴线 的延长线上,加强了两者的联系。研究中心的入口偏处一隅, 不引人注目。划分这两个入口的是一个棱边朝外的三棱柱体, 浅浅的棱线,清晰的阴影,使两个入口既分又合,整个立面既对称又不完全对称。展览馆入口北侧有大型铜雕,无论就其位置、立意和形象来说,都与建筑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东西馆之间的小广场铺花岗石地面,与南北两边的交通干道区分开来。广场中央布置喷泉、水幕,还有五个大小不一的三棱锥体,是建筑小品,也是广场地下餐厅借以采光的天窗。广场上的水幕、喷泉跌落而下,形成瀑布景色,日光倾泻,水声汨汨。观众沿地下通道自西馆来,可在此小憩,再乘自动步道到东馆大厅的底层。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柏林文化广场大规模快速建设的历程和反思

柏林文化广场大规模快速建设的历程和反思 收稿日期:2009 05 07 作者简介:赵 颖(1983 ),女,同济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上海 200092 赵 颖 摘 要:以柏林文化广场为例,阐述了其大规模快速建设的历程,对在新城市建设背景下柏林文化广场的建设作了反思, 并指出该研究对我国现阶段的快速城市中心建设有 慎重进行 的启示。关键词:文化广场,快速建设,反思中图分类号:T U 984.18 文献标识码:A 柏林文化广场是众多明星建筑师作品的集合,密斯的新国家美术馆、夏龙的国立图书馆和爱乐音乐厅、斯特林的科学研究中心、西尔曼!萨特勒的文化艺术馆这些知名的现代建筑和19世纪的圣玛塔尔教堂一起组成了这个柏林最大的文化中心之一。 1 贵族乐园的逐步建成到帝国之都的设想 在战前,柏林文化广场区域是一个以传统速度发展的带有浓 厚贵族色彩的社区。它所在的 蒂尔加藤区 在德文中是植物园的意思。1840年左右,第一批度假别墅沿着区域北侧建造,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其中,1844年弗里德里希!斯都勒设计的圣玛塔尔教堂的建成标志着这块区域社区中心的建立,而现在它则是柏林文化广场区域对那段历史的唯一记忆。这样的建设一直持续,并在1910年左右达到一个比较成熟的状态。 建设到1936年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此年开始的柏林作为帝国之都的规划,希特勒时期的帝国规划师阿尔伯特!史皮尔在这块地区设计了一个极有纪念感的圆形广场。1938年开始,原有的传统建筑逐步被拆除,圣玛塔尔教堂也没有能够幸免于难。虽然到了1942年,仅仅进行了四年的该区域的建设因为战争而全面中止,但文化广场区域原有的建筑却已经被破坏,传统肌理因之打乱,这造成了该地区在后来的建设中,很难寻找文脉。 2 战后废墟上快速建设 1943年~1945年间的空袭将柏林摧毁的面目全非,1946年包括夏龙在内的诸多建筑、规划师参与重建整个柏林的规划设计 咨询,圣玛塔尔教堂1956年的重建就是众多的重建项目之一。新建项目中,柏林音乐厅是文化广场最早的一个。在1956年的设计竞赛中,夏龙的方案获得第一;但当时的方案是为另一个区域而设计的,所以尽管之后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建筑和基地的关系仍然很模糊不清。 音乐厅位置的搬迁和另一次竞赛有关。1957年,在柏林作为首都的历史中心发展的竞赛中,夏龙提出在现在的柏林文化广场的区域建设柏林重要的文化机构,与原来的历史中心共同构成未来柏林的文化中心,此方案为该区域后来的大型公共设施的建设奠定了政策基础。 1961年柏林墙的建设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柏林的城市格局,意识形态的对立最终表现到了物质上,柏林文化广场区域则处在很靠近柏林墙的西柏林范围内。由于两方军事退界,墙体附近的发展相对停滞,柏林文化广场区域就如同在城市的边缘,它之后的大兴土木则在很大意义上是为了表现与在历史老城大兴土木的东柏林的城市建设的抗衡。 1962年,密斯受委托进行国立美术馆的设计。他在设计中以简洁的立方体形式和反射的玻璃材质同当时周围的一片废墟进 行对话,但多年后的现在来看,它已不怎么适合建设于已经完全没有废墟的环境了。 同一年,快速机动车的通行也被纳入该地区的规划。直至1968年,新国立美术馆建造完成的同时,贯穿整个文化广场区域的城市快速干道波茨坦大道也已经铺设完成,而战争前的那些贵族社区的传统建筑遗骸也清理结束。 后十年,更多的针对该区域大型文化设施建设的竞赛在进行中,如1965年的普鲁士文化遗产中心、文化艺术博物馆、新国立图书馆等。1967年~1976年是夏龙的庞大的如同一个小城市的国立图书馆的建设期,这位当红建筑师还受委托设计了小音乐厅和乐器博物馆。1971年~1972年,古特!纳戈尔和埃德格!维斯尼斯基分别接任了该地区景观设计和小音乐厅的建设,后者在不久之后还主持了乐器博物馆和影像中心的项目。 另外一个重要公共建筑是柏林科学中心,詹姆斯!斯特林的方案在1979年的设计竞赛中脱颖而出,于1985年竣工。至此,柏林文化广场作为一个现代主义的公共建筑集群基本已经在这短短20多年内完成了。 3 对快速建设的质疑的开始 不难看出,柏林文化广场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的建设速度是惊人的,各建筑物的设计时间、建造时间压缩的很短,并且相互叠合;也就是说,大规模建设期间,只能将单个建筑完善,根本无暇考虑建筑间的相互关系,这是现代主义式的快速发展的先天问题。另外纯文化功能的定位也在之后被证明是缺乏深思熟虑的。 于是,建设速度一旦放缓,人们就有暇对它进行反思???这些明星建筑的简单集合却没有能够塑造出一个有机的整体???人的活动因为机动交通的打扰、建筑的各自运行、联系不够和外部空间的无秩序而无法很好的展开。因此,柏林文化广场被称为一个 未完成的战后现代主义 的公共建筑集群。在它的快速建设完成后的30年来,当局也针对性地举办了多次城市设计竞赛。 1983年,在名为 使柏林文化广场更良好运作 (Interna tionales Gutachterv erfahren K ulturforum)的国际咨询中,汉斯!霍莱茵的方案获得了一等奖。他希望通过增加小型建筑物,进行缝隙的填补、街道界面的整合、连续感的增强;景观上,他采取的也是比较保守的做法,力求与各建筑复杂的界面相协调;功能上则辅以商业、餐饮。虽然没有实施,但此方案凭借保守和严谨成为了后期进一步改善方案的主要蓝本。 1984年的广场内立面设计竞赛则首次把各公共建筑中围合的广场作为一个独立的设计对象看待,海因斯!马克参照伯拉迪奥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分析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 摘要:在密斯职业生涯的最后作品——柏林国家美术馆新馆中,密斯对克朗 楼式的“盒子体系”进行了义无反顾的解体,将原本纠缠在一起的皮、骨、顶棚、基座等建构要素彻底离析出来,各归其位,并更加完美地契入匀质建构秩序,从 而规避了盒子体系的固有顽疾。然而,匀质体系的先天特性决定了其间永远无法 容纳柱、墙等厚度元素,这也是密斯一生建构探索的局限所在。 关键词:玻璃现代密斯国家美术馆新馆解体匀质秩序局限 我们反对一切审美方面的虚夸,教条和形式主义。 ——密 斯·凡·德·罗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是现代建筑的先驱密斯·凡·德·罗所建,美术馆本身是一 件钢与玻璃的雕塑,里面的陈列品有从印象派到德国表现主义、现实主义、立体 主义的绘画作品,乃至亨利·摩尔等人的大型雕塑。在它的对面,柏林爱乐音乐 厅金黄色的墙面和曲折和造型有如乐海中的扬起的风帆。 ①在建筑设计师中,惟有一人是年轻人也能捍卫的,这就是密斯·凡·德·罗。密斯从不过问政治,并且坚定地反对功能主义立场。没有人能 指责密斯的住宅看来像是工厂。有两个因素使密斯被人们接受为可能的新建筑师。首先,他受到保守派的尊重,即使“为德意志文化斗争联盟”也不反对他。其次,他在……国家银行新楼的设计竞赛中取胜。评委都是一些老一辈的建筑师和银行 界代表。 假如(可能是个很长的“假如”)密斯能够建造此楼,他的地位将得以稳固。 国家银行有一项好的现代设计将满足人们对纪念性的新需要,而尤其甚者,它将 向德国知识界和全世界证明,新德国并不是一心一意要毁灭近年来正在蓬勃发展 的现代艺术。 ——菲利普·约翰逊 “第三帝国之建筑”,《号角与猎犬》,1933年 ②建筑师以其空间形式来反映时代精神的。 ③60年代,美国已经全面接受现代建筑风格,密斯是这种风格的奠基人,因 此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密斯主义”、“密斯派”,玻璃盒子、“少就是多”、 包豪斯式的钢管家具或者巴塞罗那椅子成为标准语汇。密斯成为这个时期建筑界 的神。 和巴塞罗纳的德国馆相比,晚年的设计已经是在单纯的造型中寻找到归宿, 他为新国家美术馆设计的是一个几乎不需要进行任何切割的巨大正方。 名字:20世纪艺术博物馆(the Gallery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后 来改称为“新国家艺术博物馆”(the New National Gallery)。 设计时间:1962-1967年

德国柏林培养心境的5个景点.doc

德国柏林培养心境的5个景点 柏林每年都吸引着数百万游客观光旅游。作为一座开放、国际化和好客的大都会,今天为大家介绍德国柏林培养心境的5个景点。下面文章由我所整理,希望能帮助到您。 德国柏林旅行,让心沉静下来的五大景点 德国首都柏林被誉为欧洲最绿色环保的城市。整个城市绿化极好,仿佛掩映在一片绿色海洋之中,施普雷河从南面缓缓流过市区。柏林不仅有精美漂亮的公园,还有充满历史感的文物建筑。 这里遍布了旅游风景区和名胜古迹,若要去那里旅游,很多景点一定要前去欣赏。柏林每年都吸引着数百万游客观光旅游。作为一座开放、国际化和好客的大都会,柏林充满创意和生机。 柏林动物园 位于柏林市中心的柏林动物园是德国历史最悠久的动物园,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园之一。柏林动物园始建于1844年,迄今为止,动物园里展出动物种类达1.5万多种,大熊猫、大象、狮子、狼和大猩猩等动物在这里都可以观赏到。还有著名的狮门和大象门,已经成为动物园的地标。动物园最贴心之处,莫过于还专门以孩子为对象,推出了儿童动物园。 蒂尔加藤(Tiergarten)公园 蒂尔加藤公园占地2.6平方千米,是柏林最大的公园。以前这里是勃兰登堡候选人的私人狩猎场所,现在公园对公众开放。公园内风景如画,令人沉醉。蒂尔加藤公园地理位子甚佳,不仅比邻柏林动物园,还靠近贝尔维尤宫殿、世界文化宫、和胜利柱,来此游玩,可将这些景点一并游赏一番。 柏林交响乐团 柏林交响乐团是世界上最杰出的交响乐团,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迷们。如果在柏林旅游期间,你能够得到一张入场券的话,如论如何,

一定要来此享受一次听觉盛宴。柏林交响乐团已经有120年的历史了,彼得柴可夫斯基、李察施特劳斯和格里格闻名世界的大家都曾于此表演过。 波茨坦 勃兰登堡首府波茨坦与柏林仅相距半个小时的高速铁路路程,这里是历史建筑的集中地。遗憾的是,在1945年,许多历史建筑被毁,现在只有Sanssouci 宫殿完好的保存了下来。如果你更偏爱历史建筑的话,一定要来参观这历经沧桑却优雅依旧的波茨坦。 博物馆岛 柏林博物馆岛是欧洲最著名的文化中心,博物馆岛是由柏林老博物馆及其后的新博物馆、国家美术馆、博德博物馆及佩加蒙博物馆组成的。其中以佩加蒙博物馆所收藏的大型历代建筑物部分最具盛名。博物馆展出了各种艺术收藏品,如巴比伦古物,希腊和罗马文物等在博物馆岛都会看到。

美术馆的历史_现状及价值延伸

121 2012年第5期 美术作为人类诗意栖居的艺术形式,其在培养人的艺术修养和升华、陶冶人的精神境界上的作用,历来为人所珍视。而美术馆的建立,则成为承载和传达艺术审美教育功能的重要场所。对于中国而言,1962年中国美术馆的落成,正式确立了中国美术馆的国家美术馆地位及服务于公众的办馆性质。从建馆至今,中国美术馆已经走过了整整50个年头。50年中,美术馆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今天,美术馆之于人的意义不仅是提高文化艺术修养,更是逐渐演变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力量。在中国美术馆成馆50华诞之际,我们回顾美术馆的历史及发展现状,探寻其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延伸,去领悟当代社会生活的诗性本质以及对不远的未来的艺术感知。 一、世界美术馆的历史与现状 在古代,尽管没有专门收藏或展出美术品的建筑,但古希腊时代,雅典卫城山门的北翼为画廊,中国隋文帝在洛阳观文殿后,东建妙楷台以藏书法,西建宝迹台以藏名画,可以看作是美术馆的早期雏形。在中世纪时期,美术品主要藏在教堂、修道院和大学中。文艺复兴时期,1581年建成的佛罗伦萨的乌菲齐美术馆是第一座专为收藏美术品而设计的建筑物。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以后,欧洲一些国家常以退位君主的宫殿城堡辟为美术馆,公开展出其藏品。进入20世纪以来,美术馆建筑不断增多,并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倾 美术馆的历史、现状 及价值延伸 向:一种倾向是继承了美术馆建筑注重艺术形式的传统。这种美术馆建筑本身就是艺术品,但在满足使用功能上,常存在一些缺点。著名的有纽约古根汉姆美术馆、西柏林国家美术馆和耶路撒冷的以色列美术馆等。另一种倾向是以满足使用功能为原则,提供较理想的展出和保存条件,但在建筑艺术方面则较为忽视。著名的实例有巴黎国家艺术及民族传统馆、墨尔本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等。近年来,国际上又出现了一些新型的美术馆,如露天雕塑美术馆、室内外相结合的美术馆、与自然风景相结合的美术馆,以及与城市生活相结合的美术馆等,如日本箱根露天美术馆、耶路撒冷的比利罗丝艺术园和斯图加特美术馆新馆等。 从性质上,美术馆可分为综合性美术馆和专门性美术馆。前者如纽约大都会美术馆;后者如纽约亚洲东方艺术馆、华盛顿的国家肖像馆、巴黎克卢尼中世 纪美术馆、里约热内卢的精神病患者作品美术馆和北京徐悲鸿纪念馆等。世界各地的美术馆已经积累多年经验,以分析、总结的方式看待美术馆自身的制度建设问题,从实际经验出发探讨完善中小型美术馆制度建设的可能性,不但是十分必要的,而且还可提供许多可参考的经验。与此同时,如何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继续从美术馆的学术定位入手,调整在制度建设上的心理结构,确立一个可持续推进的、深具潜质的现代美术馆学术架构,是当今美术馆的当务之急。这也是我国美术馆与时俱进,以卓越的文化建设形象真正跻身于世界美术馆之林的根本大计,在承担中国当 陈 炯 [ 美术与设计 ]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分析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分析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 摘要:在密斯职业生涯的最后作品——柏林国家美术馆新馆中,密斯对克朗楼式的“盒子体系”进行了义无反顾的解体,将原本纠缠在一起的皮、骨、顶棚、基座等建构要素彻底离析出来,各归其位,并更加完美地契入匀质建构秩序,从而规避了盒子体系的固有顽疾。然而,匀质体系的先天特性决定了其间永远无法容纳柱、墙等厚度元素,这也是密斯一生建构探索的局限所在。 关键词:玻璃现代密斯国家美术馆新馆解体匀质秩序局限 我们反对一切审美方面的虚夸,教条和形式主义。 ——密斯·凡·德·罗柏林新国家美术馆是现代建筑的先驱密斯·凡·德·罗所建,美术馆本身是一件钢与玻璃的雕塑,里面的陈列品有从印象派到德国表现主义、现实主义、立体主义的绘画作品,乃至亨利·摩尔等人的大型雕塑。在它的对面,柏林爱乐音乐厅金黄色的墙面和曲折和造型有如乐海中的扬起的风帆。 ①在建筑设计师中,惟有一人是年轻人也能捍卫的,这就是密斯·凡·德·罗。密斯从不过问政治,并且坚定地反对功能主义立场。没有人能指责密斯的住宅看来像是工厂。有两个因素使密斯被人们接受为可能的新建筑师。首先,他受到保守派的尊重,即使“为德意志文化斗争联盟”也不反对他。其次,他在……国家银行新楼的设计竞赛中取胜。评委都是一些老一辈的建筑师和银行界代表。 假如(可能是个很长的“假如”)密斯能够建造此楼,他的地位将得以稳固。国家银行有一项好的现代设计将满足人们对纪念性的新需要,而尤其甚者,它将向德国知识界和全世界证明,新德国并不是一心一意要毁灭近年来正在蓬勃发展的现代艺术。 ——菲利普·约翰逊 “第三帝国之建筑”,《号角与猎犬》,1933年 ②建筑师以其空间形式来反映时代精神的。 ③60年代,美国已经全面接受现代建筑风格,密斯是这种风格的奠基人,因此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密斯主义”、“密斯派”,玻璃盒子、“少就是多”、包豪斯式的钢管家具或者巴塞罗那椅子成为标准语汇。密斯成为这个时期建筑界的神。 和巴塞罗纳的德国馆相比,晚年的设计已经是在单纯的造型中寻找到归宿,他为新国家美术馆设计的是一个几乎不需要进行任何切割的巨大正方。 名字:20世纪艺术博物馆(the Gallery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后来改称为“新国家艺术博物馆”(the New National Gallery)。 设计时间:1962-1967年 建造地点:德国柏林

德国历史博物馆案例分析

1970 年代,美国首府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落成;1980 年代,法国首府巴黎卢浮宫完成扩建修缮;本世纪伊始2003 年,德国首府柏林国家历史博物馆新馆面向公众开放。这 3 座居于三国首府且不同年代的重要建筑均出自建筑师贝聿铭之手。自现代建筑产生以来,不同风格流派此消彼长。而此 3 座建筑尽管位于不同时空,却延续了贝氏的一贯作风,以一种贵族式的优雅始终居于现代建筑的时尚之列。 从罗西到贝聿铭 由于历史原因,柏林在短短几十年内经历合而分之、分而合之的复杂历程。政治因素对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产生莫大影响,例如柏林墙两侧百米范围之内若干年来都是不毛之地。1987 年10月东西柏林共同筹建新历史博物馆,选址位于Spree河畔,当时的建设部长奥斯卡? 施奈德( Oscar Schneider )指出此项计划是“本世纪内所能举办的最重要、最具吸引力的建设任务之一” 。 1988年6月意大利建筑师阿尔多?罗西( Aldo Rossi )以其浓缩欧洲古典精髓的建筑空间组合,诸如柱廊、圆厅、钟塔、巴西利卡长厅等,赢得竞赛首奖。然而次年11 月柏林墙轰 然倒塌,原基地成为新总理府所在。建于18世纪的原军械库改作历史博物馆,与之相邻的仓库和工作室则作为新馆基地。新馆异地而处,罗西的设计被搁置。统一后的柏林当局极为欣赏贝聿铭先前所做的诸多博物馆建筑,但是众所周知贝氏早已不再参与任何竞标,仅接受委托选择设计部分项目。柏林文化局决定突破凡是公共建筑的设计委托必需通过竞标选择建筑师的规定,直接委托贝聿铭设计。1995年9月贝聿铭与当时的德国总理赫尔穆特?科尔(Helmut Kohl )会晤,双方就统一后的柏林作为国家新首都所面临的问题交换了意见,但是贝聿铭并未当即接受委托。按照惯例,贝聿铭在接受每项委托之前必需先对项目本身及所处环境进行多次调查,往往决定之时,德国国家历史博物馆新馆NEWEXHITITION HALL OFTHE GERMAN HISTORICAL MUSEI已经对设计有了一定想法。此次亦不例外,在经过对林的数次明查暗访之后,贝聿铭最终接下委托。19971 月他首次将设计介绍给公众,得到了专家、媒体、大的广泛支持。2003年5月,新馆落成,获得Pei Bau (氏建筑)之称。从军械库到新馆 新址位于柏林市中心Unter den Linden 大街,博物馆岛相对。军械库提供7 500m2 永久展场,其他厅则安置于 4 700m2的新馆内,两馆之间仅有一巷之隔军械库是普鲁士王朝时期的巴洛克式建筑,周围俱是典建筑,如新警士厅、老博物馆等。新馆处于历史建包围之中,缺少造型及立面的表现空间。地段的限制、周边历史建筑的联系,以及文物保护的要求,增加了计的难度。新馆必需将一块小且难用的基地变成一个人入胜的场所,同时需要建立历史与 现代的联系。 在占地不足2 000m2的不规则基地上,贝聿铭采三角形作为建筑主体的基本形,利用单纯的色调及材质使造型厚重凝练又富于光影变化,极具雕塑感。三角的北边与基地北部的斜街平行,保持街景的延续性。层切出相似三角形平台。三角形的另一边朝向西南,过等高的弧形石墙弱化几何棱角。东边L 形体量的附属房通过廊桥与主体联系。 贝聿铭认为新馆与老馆是共生关系,为其空间及能上的联系创造更多机会。弧形玻璃大厅作为与军械相邻的界面,起到景框作用,同时造成透视上的水平展,与军械库北立面的古典秩序形成对比。末端的玻螺旋楼梯成为附近诸多历史建筑街区中的标志。主入位于螺旋楼梯旁,同时也可通过地下一层从军械库进入参观者通过主入口旋转门进入接待厅。地下一层几乎部 用来作为一个开放式展厅,地上3层则提供不同大和层高的展厅,展示面积 2 600m2,另外 有一个57 座的小视听室、图书礼品店、小工作室,地下二层则提机房和临时库房。 建筑造型三角形是贝聿铭惯用的造型。一个等腰三角形和角三角形构成的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标志着贝聿对三角形的运用已臻成熟;卢浮宫前的金字塔更是三形建筑的代表作。三角形构图的平面提供了空间的 3 灭点,较之矩形空间的两个灭点,打破空间的单调感,富于空间的变幻,改变了通常的建筑外观和内部空间觉。柏林的新馆采用三角形作为主体平面,三角形题在建筑中不断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