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深海石油勘探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浅谈我国深海石油勘探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浅谈我国深海石油勘探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浅谈我国深海石油勘探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加。在市场需求压力和高油价的驱使下,未来全球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将继续较快增长,投资不断增加,海上油气产量继续增长,勘探开采作业海域范围和水深不断扩大,我国也加大了深海能源的勘探力度,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本文主要简述了我国深海石油工程行业的现状,指出我国海洋石油装备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差距或不足,并结合当前实际,从海洋平台装备、海洋钻修井装备、水下生产装备等3个方面,对国内海洋石油装备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深海石油勘探海洋平台装备海洋钻修井装备水下生产装备现状

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油气资源消耗的递增和陆地原油开采速度的加快,海洋领域内的油气勘探开发已成为新的焦点,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原油的勘探由陆地转移到海洋中。我国也制定了相应的深海石油勘探计划,根据我国海洋石油2015年远景规划,在未来5年内,我国将有30多个油田待开发,需建造70多座平台,新建或改装10多艘FPSO,同时,采油平台的导管架、采油平台的各种配套设备的需求量也会进一步加大,海洋石油工程行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1 我国深海石油勘探的现状

国外的海洋石油工程业起步发展比较早,目前国际上海洋石油工

全球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前景大揭底

全球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前景大揭底 发布时间:2011-11-14信息来源: 海洋石油资源量约占全球石油资源总量的34%,世界对海上石油寄予厚望。由于浅水油气产量的下降、勘探开发技术的进步及深水油气田平均储量规模巨大,吸引着许多油公司都竞相涉足深海豪赌,展示了世界海洋石油工业良好的发展前景。2030年99.72亿吨油当量的油气需求要得以满足,再加上陆上石油资源危机问题日渐突出,因此急需寻找储量的接替区域。而未来石油界的希望应该在海上。而且对于石油公司来说,海上油气的基础设施不易遭到恐怖袭击的破坏,这点使海上油气的勘探开发更有吸引力。研究世界海洋石油工业的现状特别是发展趋势,无论对于整个世界石油工业,还是对于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世界海洋石油资源量占全球石油资源总量的34%,全球海洋石油蕴藏量约1000多亿吨,其中已探明的储量约为380亿吨。目前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在进行海上石油勘探,其中对深海进行勘探的有50多个国家。 2003年世界海洋石油生产量达12.57亿吨,约占世界石油总生产量的34.1%;2003年世界海洋天然气生产量达6856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总生产量约25.8%.1992年世界海洋石油生产量所占份额为26.5%,2002年提高到34%.1992年世界海洋天然气生产量所占份额为18.9%,2002年提高到近25.4%.2003年,世界海洋石油生产量比上年增长3.7%,稍高于世界石油生产量3.5%的增长率。1992-2002年世界石油生产量年均增长率为1.1%.在3.7%的增长速度下,世界海洋石油产量的增长速度是世界石油生产总量增速的3倍多,预计今后几年海洋石油生产仍将以更高的速率增长。2003年,海洋石油生产增速最快的地区依次是:中东11%、北美和中美7.3%、南美 深海石油的勘探开发是石油工业的一个重要的前沿阵地,是风险极高的产业。虽然国际上诸如北海、墨西哥湾、巴西以及西非等地深海石油开发已经有了极大的发展,但代价是极高的。与大陆架和陆上勘探钻井作业相比,深水作业的施工风险高、技术要求高、成本非常昂贵,因而资金风险也极高。 世界海洋油气产量将从2004年的3900万桶油当量/天增加到2015年的5500万桶油当量/日。2004年海洋油气产量分别占全球总产量的34%和28%,到2015年将分别达到39%和34%.而且该报告指出,世界海上石油产量从1960年开始,一直在稳步上升,大约在2010年左右将达到一个峰值。从各大区域来看,北美海上石油产量仍将有小幅度的增加,而西欧海上石油产量自2000年达到峰值后,将一直保持下降的势头。到2015年,非洲、中东和拉丁美洲将占世界海洋石油产量的50%以上。

公司未来发展前景(1)

公司未来发展前景 安徽成兴循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5月,公司将投资建设《年20万吨废塑料初加工及年产12万吨超细复合纤维》项目,项目预计总投资8.5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首期注册资本5000万元,立项占地面积650亩(实际规划用地面积744亩)。 公司拟建设一个废旧塑料集合群工业园区,由循环科技研发中心、废塑料初加工区、超细复合纤维深加工区和日万吨级污水处理工程及集中供气、供电工程组成。 废塑料回收、利用是维持我国塑料工业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解决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因此废塑料回收利用是一项前途光明的绿色产业。 安徽省界首市是我国著名的废塑料聚散地,“安徽省田营循环经济工业区”在2011年被国家首批列入“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之一。现该地区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没能形成规模化的发展,但是原有的废塑料加工利用基础仍然存在,目前该地区从事废塑料加工利用的经营户近1500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年收购、处理的废塑料达130万吨之多。 安徽成兴循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安徽阜阳界首市工业小区建《年20万吨废塑料加工胶年产12万吨超细复合纤维项目》,项目建成后对界首市废塑料加工行业的现状可得到相应的改变,直接改变目前废塑料初加工过程中的废气、废水污染环境的问题

以及循环用水、节约用水的问题;建设一个先进的废塑料深加工生产区,与废塑料初加工形成产业链,打造界首市循环经济及资源再生利用的标杆企业和龙头企业;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和安徽省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有利于界首市废塑料回收加工业的有序发展和良性发展。 项目厂址条件较优越,交通运输方便,当地水、电资源可靠,煤炭供应渠道畅通,具备支持本项目建设的条件和能力。项目投入运行后,具有明显的的经济效益,能安排千余人就业,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建设周期短、见效快,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废塑料是我国八大类再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回收废塑料而实现节能、降耗、减排的效果尤为显著,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的一项统计数据表明,2010年我国共计回收约2000万吨废塑料,其中:进口废塑料约862吨,国内回收废塑料约1200万吨。废塑料回收已经成为我国再生资源回收的主力军。 根据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的一项调查数据,2010年我国塑料消费量为7135.6万吨,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塑料消费国和仅次于美国的塑料第二大生产国,预计到2015我国合成树脂及塑料产品的消费量将达到1亿吨,并急剧地向差别化、功能化、高端化方向发展,巨大的塑料增量为废塑料回收利用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从材料本身而言,再生塑料比原生塑料具有更好的环境优势,以聚酯塑料为例,生产再生聚酯所需原料不足合成聚酯所需原料的2/3,并减少了2/3的二氧化硫和50%的二氧化氮的排放,用水量减少10倍,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2.5倍。另一方面,国家

国内外海洋石油开发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海洋石油开发现状 世界石油开发已有200 多年的历史,但直到19 世纪61 年代末期,才真正进入近代石油工业时代。1869 年是近代石油工业纪元年,从此,世界石油产量开始迅速增长。尽管在19 世纪末,美国已在西海岸水中打井,开始了海洋石抽生产,但真正成为现代化海洋石油工业,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海洋石袖是以1947 年美国成功地制造出第一座钢质平台为标志,逐步进人现代化生产。 1990-1995 年期间全世界除美国外有718 个海上新拙气田进行开发。最活跃的地区在欧洲,有265个油气田进行开发,其配是亚洲,有l88个,非洲102 个,拉丁美洲94 个,澳大利亚41 个,中东21 个。 1990 -1995 年期间开发的海上新油气目中,储量、天然气田生产能力、油田生产能力排在~ 前 5 位的国家如下图所示。在此期间,全世界18个国家开发的海上油气田数见表 发展最快的是北美,从1989 年的410 口上升到1993 年的500口。全世界有242 个海上油气田投入生产,其中油田139个,气田103个。从分布上看,西北欧居第一位,共投产67个油、气田,其中油田40个,气田27个。在此期间全球海洋石油总投资额为3379亿美元。 1990-1995年期间,全世界(不含美国)共安装了7113座平台,其中有83座不采用常规固定式平台,而采用半潜式、张力腿式和可移式生产平台。巴西建造了300~1400m深的采油平台,挪威建造的张力腿平台水深达350m,中国南海陆丰22I生产储

油船和浮式生产系统工作水深约为355m。有41个国家大约安装370多座水深不超过60m的浅水采油平台。 总之,世界平台市场需求量增加,利用率在提高。 二、海洋石油开发技术与发展趋势 石油是重要战略物资各国都很重视。21世纪,石油和天然气仍将是世界主要能源。世界油气资源潜力还相当大,有待发展先进技术,进一步加强勘探和开发,以提高发现成功率和采收率,降低勘探开发成本。 海洋石油的开发已为全世界所瞩目,世界海洋石油的日产量也在逐年增长。随着陆上石油逐渐枯竭,海上油气的开采将会越来越重要。同时,由于开采技术的不断提高,海洋石油的开发也将不断向南、深、难的方向发展,其总的趋势如下。 (一)石油地质勘探技术 今后的世界石油勘探业将是希望与困难井存。一方面,还有许多远景盆地有待勘探,成熟盆地还有很大的勘探潜力。油气新远景区可能是深海水域、深地层和北极盆地。另一方面,20世纪四年代的油气勘探己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世界范围内寻找新油气田,增加油气勘探储量,提高最终采收率的难度越来越大,油气田勘探开发成本直线上升。石油地质工作者将面临降低勘探成本、提高探井成功率,增加探明储量的挑战。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今后的石油地质科技将向三个方面发展. ①加强盆地数字模拟技术的研究,以深入解剖盆地,揭示油气分布规律, ②加强综合勘探技术的研究,以提高探井成功率,降低勘探成本; ③加强开发地质研究,探明石油储量,帮助油藏工程师优化石油开采,最大限度地提高采收率。 (二)地质勘探技术 海上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趋势是:海上数据采集将越来越多地采用多缆、多震源及多船的作业方式,这样可大大提高效率,降低费用,研究和应用适于海上各种开发区的观测方法,实现海上真三维地震数据来集;研究大容量空气枪减少复杂的气枪组合;开发海上可控震源;不断增大计算机容量,提高三维处理技术,计算机辅助解释系统的发展将进一步满足人机交互解释的需要,并向小型、多功能、综合解释方向发展。对未来交互解释站计算机能力的期望是100 MB的随机存取存储器;2000万条指令∕s,高分辨率荧光屏,软件可移植性。新一代交互解释站将具有交互处理能力,具备叠前、叠后、反演、模拟等处理功能,能作地质、测井、VSP横波资料的综合分析和解释,将物理的定量分析和地质信息结合起来,进行地层和岩性解释。 (三)钻井工艺技术 钻井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钻井技术水平不仅直接影响勘探的效果和油气的产量,而且由于钻井成本占勘探开发成本的大部分,因此,它直接关系到油田勘探开发所需要的投资额。基于这一点,提高钻井技本水平和钻井效率、降低钻井戚本对油气田勘报开发具再重要意义。 过去的10年是钻井技术发展的10年,钻井技术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随钻测量系统可以把井眼位置、钻井妻数和地层参数及时传送到地面,从而能够实时了解井下情况和监测钻进过程,随锚测量还大大提高了钻井的安全性相钻井效率,地面数据采集与处理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机信息网络,提高了钻井过程的实时控制和预测能力,实现钻井过程的系统优化、连续控制井眼轨迹技术提高了定向钻井水平;基础研究的加强,促进了钻头设计、钻头性能预测等方面的改善;聚晶金刚石钻头的发展和新型的聚晶金刚石钻头的出现,不仅显著提高了钻头机械钻速,而且成功地解决了非均质破裂研磨性地层的经济钻进问题;优质泥浆和固控技术解决了复杂地层的钻井问题,提高了钻

海洋油气田开发审批稿

海洋油气田开发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中国海洋油气田开发 中国海洋油气资源现状 中国近海大陆架面积130多万平方公里,目前已发现7个大型含油气沉积盆地,60多个含油、气构造,已评价证实的油、气田30个,石油资源量8亿多吨,天然气1300多亿立方米。其中,石油储量上亿吨的有绥中36—1(2亿吨),埕岛(1.4亿吨),流花11—1(1.2亿吨),崖城13—1气田储量800—1000亿立方米。按照2008年公布的第三次全国石油资源评价结果,中国海洋石油资源量为246亿吨,占全国石油资源总量的23%;海洋天然气资源量为16万亿立方米,占总量的30%。而当时中国海洋石油探明程度为12%,海洋天然气探明程度为11%,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上述中国海洋的油气资源中,70%又蕴藏于深海区域。 近海油气勘探开发 自2005年来,我国近海油气开采勘探进入高速高效发展时期。尽管勘探工作一度遭遇了挫折,但长期的研究和勘探实践均表明中国近海盆地仍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潜力。因此,我们转变了勘探思路, 首先鼓励全体人员坚定在中国近海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信心,并以此为指导思想, 加大了勘探的投入, 狠抓了基础研究和区域评价, 通过科学策和合理部署, 依靠认识创新和技术进步, 勘探工作迅速扭转了被动局面,并取得了显着成效。 2005 年以来, 共发现了 20余个大中型气田, 储量发现迅速走出了低谷, 并自2007年以来达到并屡创历史新高, 步入了高速、高效发展的历史时期, 实现了中国近海勘探的再次腾飞。其中, 渤海海域以大面积精细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 通过区域研究, 对渤海海域油气成藏特征的全面再认识促成了储量发现的新高峰; 南海东部的自营原油勘探获得了恩平凹陷和白云东洼的历史性突破, 有望首次建立自营的独立生产装置; 南海西部的天然气

石油化工发展趋势及机遇

未来石油化学工业发展趋势及中国创新发展机遇 未来十年,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十三五”规划编制的前夕,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了一批跨国公司大中华区总裁和高层管理人员,对“未来十年世界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趋势和中国的创新发展机遇”进行深入讨论,用了9个月的时间,五易其稿,形成了“跨国公司看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未来”的研究报告。这个报告在9月11~12日召开的2014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上向业界公开发布。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李寿生作为报告发布人指出,“第三只眼睛”看中国的全球视野和独到见解,值得全行业认真学习、仔细倾听和深入思考。整个研究报告共分五个部分,4万多字,现摘要介绍其主要观点。 一、未来十年世界石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未来十年,全球石油和化学工业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下,全球石化产业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变化和新的趋势。未来全球石化产业发展的五大新趋势: (一)新兴市场快速崛起,推动全球石化消费市场持续高速增长 1.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推动全球石化市场重心东移 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为全球石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市场空间,并推动市场增长重点由北美、西欧加快转向高速增长的亚太和南美地区。未来十年,亚洲将持续保持全球石化产品需求增长中心的地位。 2.全球石化产业发展速度将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在未来中长期发展阶段,全球石化产业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石化产业发展速度都将超过GDP增速。 (二)原料多元化进程加快,推动全球能源原料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1.页岩气大规模开发推动全球油气供给重心向西转移 北美“页岩气革命”正在推动世界油气工业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跨越。非常规天然气尤其是页岩气的快速增长,使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产气国。随着全球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深入推进,全球能源供给的重心将加快从中东向西半球转移。 2.中国现代煤化工重大突破开辟了原料供应新途径 中国对进口石油依赖度的快速增长以及油价的持续高位促使中国使用更多的煤炭来替代进口石油。现代煤化工的技术突破加快了以“煤代油”的进程。中国正在开展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等工程示

石油焦知识

一、石油焦 (一)石油焦 1、定义 石油焦(PETroleum coke)是原油经蒸馏将轻重质油分离后,重质油再经热裂的过程,转化而成的产品,从外观上看,焦炭为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的黑色块状(或颗粒),有金属光泽,焦炭的颗粒具多孔隙结构,主要的元素组成为碳,占有80wt%以上,其余的为氢、氧、氮、硫和金属元素。石油焦具有其特有的物理、化学性质及机械性质,本身是发热部份的不挥发性碳,挥发物和矿物杂质(硫、金属化合物、水、灰等)这些指标决定焦炭的化学性质。 2、性质 石油焦是黑色或暗灰色坚硬固体石油产品,带有金属光泽,呈多孔性,是由微小石墨结晶形成粒状、柱状或针状构成的炭体物。石油焦的主要用途是电解铝所用的预焙阳极和阳极糊、碳素行业生产增炭剂、石墨电极、冶炼工业硅以及燃料等。石油焦组分是碳氢化合物,含碳90-97%,含氢1.5-8%,还含有氮、氯、硫及重金属化合物。 石油焦是延迟焦化装置的原料油在高温下裂解生产轻质油品时的副产物。石油焦的产量约为原料油的25-30%。其低位发热量约为煤的1.5-2倍,灰分含量不大于0.5%,挥发分约为11%左右,品质接近于无烟煤 3、性状 石油焦的形态随制程、操作条件及进料性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从石油焦工场所生产的石油焦均称为生焦(green cokes),含一些未碳化的碳烃化合物的挥发份,生焦就可当做燃料级的石油焦,如果要做炼铝的阳极或炼钢用的电极,则需再经高温煅烧,使其完成碳化,降低挥发份至最少程度。大部份石油焦工场所生产的焦外观为黑褐色多孔固体不规则块状,此种焦又称为海绵焦(sponge coke)。第二种品质较佳的石油焦叫做针状焦(needle coke)与海绵焦比,由于其具较低的电阻及热膨胀系数,因此更适合做电极。有时另一种坚硬石油焦亦会产生,称之为球状焦(shot coke)。这种焦形如弹丸,表面积少,不易焦化,故用途不多。(二)石油焦加工工艺 石油焦与煅烧焦及石墨电极的价格每吨相差数百元甚至上千元。因此,国内许多企业都在进行石油焦增值加工的工作。 1、生产煅后石油焦 国外的石油焦煅烧过程全部在炼油厂完成,炼油厂生产出的石油焦直接进入煅烧装置进行煅烧。由于我国国内炼油厂没有煅烧装置,炼油厂生产的石油焦廉价出售。目前,我国的石油焦及煤炭的煅烧均在冶金行业进行,如碳素厂、铝厂等。 煅烧焦主要用于生产石墨电极、炭糊制品、金刚沙、食品级磷工业、冶金工业、制电石等。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石墨电极。 煅烧石油焦在国内的销售市场比较看好,它的最大用户是炼铝工业,锻烧石油焦在国外市场销售的前景也很乐观,例如,镇江碳素厂,一次就出口美国20kt煅后焦。普通石油焦与煅后焦的价格每吨相差数百元,煅烧石油焦将是炼油厂提高焦化装置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举措,石油焦的后加工可以使石油焦得到极大增值。2、生产石墨电极 镇江焦化煤气公司煅后焦出口到日本,日本再石墨化后,则价格约3500元/t。因此,有必要采取增大石油焦附加值的方法来增效创收,采取对石油焦进行煅烧来提高石油焦的销售价格。吉林炭素厂用大庆和抚顺二厂的针状焦为原料,研制了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的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兰州炭素厂选择国内某种优质石油焦,采用大颗粒配方,加以其它工艺上的措施,研制了高功率石墨电极。如果工艺控制得当,用胜利焦也可以生产石墨电极。高硫石油焦会导致石墨电极龟裂,不适宜做石墨电极。 3、生产活性炭 活性炭是一种优良吸附剂,石油焦制备活性炭产率可达78%,石油焦按550元/t计,生产一吨活性炭仅需704元。以年生产规模1k计,粉末活性炭总产值394.6万元,税后利润92.7万元;以1kt计,颗粒活性炭总产值526.2万元,税后利润122.7万元。建1kt/a石油焦粉末或颗粒活性炭厂,一年可建成投产,其投资分别为172.5万元和230万元。 (三)石油焦生产工艺

钻井液技术发展历史及未来趋势

钻井液技术发展历史及未来趋势 2014-08-14能源情报文/蔡利山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钻井液技术的发展与钻井工程的技术需求不可分割,从20 世纪初始以自然造浆方式进行钻探作业到今天专业化多功能的钻井流体的广泛应用(各种钻井液体系的应用情况详见表1),时间经过了大约 1 个世纪。在此期间,钻井液工艺和材料一直在不断发展。由于理论与手段(甚或思维方式)的局限性,其发展过程可能会出现反复,发生技术革命的因素正在积累,但最终的突破点在哪里,目前仍显得扑朔迷离。 从表 1 可以看出三大特点:一是应用于特定环境下的特种钻井流体,如气基、泡沫、盐基流体等,这类技术自出现以后一直应用至今;二是效果稳定、操作简单的体系一直在沿用,如油基钻井液;三是具有持续技术传承的体系,如聚合物及其衍生体系,就目前的发展情况看,由于新材料研发因素的支撑,可能是最具生命力的一个领域。 从本质上讲,钻井液的功能实际上有两个:一是保持井壁稳定,以确保井眼在钻达设计深度之前,上部裸眼井段几何形状的变化不会影响正常的钻进作业;二是及时高效地将钻头破碎的岩屑携带至地面,以保持井筒清洁。除此之外的所有功能都是钻井液的衍生或附加功能,从钻井工程的性质看,保持已钻成井眼的稳定是第一位的,没有这一基础,与钻井工程有关的所有技术环节都无从谈起。鉴于此,围绕井壁稳定需求进行的技术探索从未停止过,相关研究多集中在钻井液体系、工艺材料、应力平衡技术以及能量变化对井壁稳定性影响的研究等方面。 1 钻井液体系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一直是重点,且较为活跃。 1.1 钾基聚合物体系

为了尽可能发挥高价金属离子的化学抑制作用,在钻井液中常常同时加入KCl 和石灰(CaO),以利用Ca2+稳定矿物晶格的能力,这种体系国外被称为钾钙基或钾石灰聚合物体系。 国内的高钙盐体系于2000 年前后开始投入现场应用,其特点是采用抗钙能力很强的聚合物助剂与CaCl2共同形成Ca2+高于1000mg/L(滤液)的稳定钻井液体系。考虑到成本因素,现场维护时滤液中的Ca2+通常保持在1200~1400mg/L,很少超过1600mg/L。此技术有效发挥了Ca2+能够提高体系化学抑制能力的效率,极大地提高了钾钙基钻井液体系的化学防塌能力,可以认为是钻井液在防塌技术上的一个进步。 1.2 阳离子体系 随着化学抑制理论的不断发展,人们认识到阳离子基团在有序吸附排列于黏土矿物晶层的同时可以有效地将吸附水分子排挤出来,使黏土矿物产生去水化效应,亦即阳离子化以后的钻井液体系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抑制防塌作用。国内在1987 年前后开始在现场试用阳离子钻井液体系(或者是以阳离子化的钻井液助剂对常规钻井液体系进行改造),1995 年以后,关于阳离子钻井液体系及其相关助剂的研究与现场应用案例明显增加。在对以往10 年阳离子钻井液技术研究与应用总结的基础上,殷平艺在1998 年首次提出了“新的钻井液研究必将以带有正电固相颗粒的阳离子钻井液体系为主体”的观点。但就总体效果看,这方面的研究没有突破性进展,但探索性的工作一直没有停止,直到现在仍可看到个别井使用阳离子体系的报道,但大多数时候是将阳离子助剂作为抑制剂或包被剂使用。 1.3 正电钻井液体系 2000 年以后,正电钻井液开始进入现场试用,这实际上是一种完全阳离子化的体系,其标志是体系(或滤液)的ξ 电位至少应大于0,考虑到正、负两种电荷中和效率极高,最终形成的正电钻井液的ξ 电位应不低于20mV,以便能够有足够多的正电荷用于支付以钻屑为主的负电性物质的消耗,如此方可投入现场试用。从部分井的现场应用情况看,正电体系实质上是阳离子化程度较高的阳离子体系,其ξ 电位一般不高于-20mV(传统水基钻井液的ξ 电位通常在-40~-30mV),这主要是因为现场条件下进入浆体的各种物质大多是负电性的,加之体系配伍的正电助剂不成熟,维护处理时仍以常规助剂为主,正电助剂反而成为辅助添加剂,导致正电体系在短时间内回归为常规体系。纵观钻井液化学抑制理论的发展历程,在防塌技术实践中,正电钻井液体系的研究原本是最有希望出现革命性突破的节点,但因理论的运用与现实发生了严重冲突,最终导致这种技术性的探索工作前景黯淡。 1.4 KCl—聚胺强抑制体系

中石油钻井工程技术现状、挑战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石油钻井工程技术现状、挑战及发展趋势分析 发表时间:2016-07-08T17:08:03.5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7期作者:冯畅 [导读] 它在促进我国能源结构调整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抚顺市 113001 摘要:现阶段,大部分国家都把石油、天然气作为主要使用能源。但是,目前我国主要消费能源还是以煤炭为主。但是,由于煤炭资源有一定的使用局限性,企业很难获得良好社会、经济效益。因此,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亟待调整,只有这样,才能缓解我国能源短缺的现状和不足,以实现我国经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而石油钻井工程作为开发利用石油资源的基础,它在促进我国能源结构调整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钻井工程;现状;发展趋势 通过对近几年全球钻井技术发展动向的分析,钻井工程正面临着重大的变革。上百年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使得一些能源已经消耗殆尽,而针对极端环境下的资源勘探和开发已经成为资源开发的热点。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开展高难度活动提供了可能。不仅井下工具市场的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并且,钻井技术也实现了远程控制,自动化、智能化的作业模式大大降低了工作的难度。基于此种情况,笔者对中石油钻井工程技术现状、挑战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一、中石油油气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 从全球石油工业的发展形势来看,工程技术的重大变革,都伴随着全球油气在产量、储采等方面的巨大飞跃。特别是近些年来,各种工程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加速推进了全球第四次石油技术革命的发展进程,世界能源格局得以改变。目前,中石油油气工程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体现在水平井钻完井方面尤为明显,大大提高了勘探开发工作的效率,现已成为开发油气田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从某种方面来讲,油气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也不容乐观,油气资源品质逐渐劣化,并且油气目标也更加复杂,勘探开发的区域也延伸至海洋,由此可见,中石油油气工程技术面临着重大挑战。 二、中石油油气工程技术面临的挑战 现阶段,全球油气开发工作都发生了重大改变,主要体现在,范围从陆地延伸至海洋,开发深度也从浅层延伸至深层,在这种形势下,原有的工程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实际发展需要,只有对其进行革新才能保证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一直以来,我国的钻井工程技术都是对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进行模仿,自主研发的能力非常弱,始终和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核心技术和硬件始终都要依赖于进口,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钻井工程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体现在非常规环境、海洋和深海等探测领域尤为明显,这也是制约我国钻井工程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深井、超深井、钻井所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传统井壁稳定理论已经无法使用,原有的随钻测量系统的信道受到了一定的制约等等。海洋钻井面临的挑战主要有,受到水深、浅层水、气流、风浪流、天然气水合物等方面带来的影响非常大。非常规油气钻井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有:旋转导向系统的研发尚不成熟,破岩效率非常低,并且钻井周期非常长,成本也非常,进行流体回收和处理的装备与技术还不够完善。 三、中石油钻井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 对于钻井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涵括三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工程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另一方面是对钻完井技术的发展趋势,还有就是钻井工程技术的发展建议。具体内容如下: (一)工程技术的发展方向 当今世界油气技术正在向着集成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而油气钻井技术则向着高效、经济、清洁、安全的方向发展发展。钻井技术不仅是开通油气通道的重要途径,更是促进油气井产量提升的有效手段。现阶段,很多企业都加大了相关技术的研究力度,以实现钻井的自动化操作,提高破岩工具的工作效率,完善井筒配套技术,对井下进行有效的检测和控制。通过对国外工程技术的分析发现,工程技术的创新具有长期性、高投入性以及持续性特点。工程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围绕高效服务来展开的,通过钻井手段来提高发现率、采收率,并降低吨油的成本,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工程技术的高效化、智能化发展。针对现阶段钻井工程技术面临的挑战,企业应明确攻关方向,以此来保证工程技术的服务能力。 (二)钻完井技术的发展趋势 钻完井技术的发展趋势如下:首先,和钻井技术相关的装备正向着大型化、自动化和模块化的方向发展,海洋钻井装备更可靠、安全、高效,且配套装备的质量也得到了同步提升。其次,高新钻井技术的远程专家控制正在逐步实现。再次,用新型钻井技术来促进油气井产量、开发效益和剩余油的采收率已经成为其新的主流趋势。最后,通过对破岩技术的不断创新,现阶段高效破岩技术不断涌现出来,一些非接触式钻井技术得以应用而生,大大提高了破岩技术的工作质量。此外,像井下测量工具以及控制仪器都在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连续管、套管、膨胀管等钻井技术的配套工作逐渐完善,技术应用已经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同时,一些非常规的钻井完井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 (三)工程技术的发展建议 对于非常规油气技术来说,应加快水平井的发展速度,实现钻机自动化,加大新型压裂液和流体回收处理技术的研究力度,推进产业优势形成进程。对于深层油气勘探开发来说,应对先关装备进行研发给予高度重视,比如,对抗高温、长寿命螺杆的研发,对高压、高温试油检测装备的研发等等。对于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来说,应提高技术储备的速度,加快钻机、修井机等钻完井设备的研发力度,并且还要对超低温钻井液以及水泥浆等流体进行研究。 结束语 总而言之,虽然我国钻井工程技术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现状也不容乐观,但是,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知,钻井工程技术还是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的。只要相关工作人员积极创新工作模式,改变工作理念,强化企业之间的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生产经验,加大研究力度,实现技术的自主性创新,为促进油气资源利用率的提升夯实牢固的基础,才能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海洋油气技术及装备现状

海洋油气技术及装备现状 文/江怀友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概述。 发达国家海洋勘探开发技术与装备日渐成熟,海上油气产量继续增长,开采作业的范围和水深不断扩大,墨西哥湾、西非、巴西等海域将继续引领全球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潮流。 二、世界海洋油气资源的现状。 海洋油气的储量占全球总资源量的34%,目前探明率为30%,尚处于勘探早期阶段。 油气资源分布,主要分布在大陆架,占60%,深水和超深水占30%。目前国际上流行的浅海和深海的划分标准,水深小于500米为浅海,大于500米为深海,1500米以上为超深海。目前从全球来看,形成的是“三湾两海两湖”的格局。海洋油气产量,海洋油气产量在迅速增长,以上是第二部分。

三、世界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历程。 海洋油气的勘探开发是陆上石油的延续,经历了从浅水深海、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1887年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海岸钻探了世界上第一口海上探井,拉开了世界海洋石油工业的序幕。 四、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特点。 1.工作环境的特点。与陆上相比,海洋有狂风巨浪,另外平台空间也比较狭窄,这是美国墨西哥湾在05年因为飓风的平台遭到了损坏。 2.勘探方法的特点。陆上的油气勘探方法和技术,原理上来讲,陆上和海洋是一样的,但是如果我们把陆上的地质调查到海上就很难大规模开展,主要是要受海水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 3.就是钻井工程的特点。无论是勘探还是采油都要钻井,但是在海上,要比陆上复杂得多,因为海上我们要到平台上进行钻井,根据不同的水深,有不同的钻井平台。 4.投资风险特点。因为海上特殊的环境,因此它的勘探投资是陆上的3-5倍,这张图,随着深度的增加,成本在增加。但是海洋勘探开发也有优势,比如说在海洋的地震,地震船是边前进边测量,效率比陆上要高。以上是第四部分。 五、世界海洋工程装备的概况。 我们讲一下世界海洋的格局,找到我们自己的发展方向,海洋工程装备指海洋工程的勘探、开采加工、储运管理及后勤服务等大型工程装备和辅助性的装备,但是目前把开发装备认为是主体,世界海洋油气工程装备设计与制造的格局,目前

浅谈中国石油西北化工销售公司发展前景

对中国石油西北化工销售公司发展前景的 调查报告 姓名:衡永强 专业:工商管理 班级:2010秋季 指导教师:任春华 日期:2011年9月28日 一、引言 1、调查目的和意义 石化工业是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要原料的化学工业的简称。中国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将加快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将使我国的经济逐步由一国经济走向全球经济,我国石化产业面临的经济环境将发生一系列变化。一方面,入世为我国石化企业提供了引进外资、缩小差距、扩大出口、加速发展、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历史机遇;另一方面,入世后,我国的能源供应将在一个更加开放的体系中支配,将直接影响国内石化工业的供求关系,这对我国的石化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随着中国石油在西北地区各生产企业的改扩建,乌鲁木齐石化2010年完成每年180万吨尿素扩建工程,2010-2011年扩建每年100万吨芳烃产能。西北地区以乙烯、化肥、芳烃为主的化工产品的商品量增加到每年984万吨,从而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对中国石油西北化工销售公司的外部环境和化工行业市场结构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企业面临的环境和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在此基础上,通过权衡公司的优势与劣势,提出一些建议。 2、调查对象 对中国石油西北化工销售公司的外部环境和化工行业市场结构进行分析,进

一步了解企业面临的环境和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 3、调查思路及方法 面对全球化和加入WTO带来的竞争压力,本文首先分析企业在新的商业环境下,最新的发展战略的研究方向。其次,根据所收集的资料,对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结合所做得分析,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最后提出几条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二、调查内容和过程、发现的问题和结论 (一)、外部环境的分析 由于国家实行宏观经济的调控,生产原料的价格市场机制将进一步推进,以及国家对化肥取消优惠政策,对农民进行直补的措施出台,使得国内化工市场的后势走向难以确定:而且国内乙烯、尿素生产能力将进一步增加,西北区内市场资源将面临供大于求得压力;加上关税和出口退让减让、出口产品配额限制,石油石化市场走向全面开放,市场主体多元化竞争格局的逐步形成,将加剧国外大公司对国内化工市场的争夺,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 (二)、内部环境分析 中国石油西北化工销售公司下设总经理(党委)办公室、人事处(组织部)、规划计划处、财务处、党群工作处(企业文化处)、审计与纪检监察处、市场信息与价格处、企管法规处、技术服务处等9个职能处室,化肥处、合成树脂处、合成橡胶处、合成纤维处、化工原料处、储运处、等6个业务处室,兰州分公司、独山子分公司、乌鲁木齐分公司、宁夏分公司、库尔勒分公司、庆阳分公司、彭州分公司筹备组、等6个分公司1个分公司筹备组,以及15个销售部和代表处。 1、优势 (1)、市场份额较高、客户关系密切。目前公司经营的各类化工产品区域市场占有率与同类企业相比均较高。化肥类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75%,树脂、橡胶类产品区域市场占有率达到90%以上,而化工、化纤类产品市场占有率均到达100%。 (2)、资金实力雄厚,抗风险能力较强。本公司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管辖,为了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运行效率,股份公司对下属单位均实行收支两条先管理,即公司各项收入全部上划股份公司总部,各形式的支出

深水海洋石油钻井装备发展现状

深水海洋石油钻井装备发展现状 摘要:为加快我国深海油气开发的步伐,有必要深入调研和跟踪国外深水油气勘探的动态和成功经验,了解国外深水海洋石油钻井装备的结构特点、现状和技术水平。对国外深水半潜式平台和钻井船的特点、现状及发展趋势,深水平台钻机和隔水管系统的发展现状和技术水平,以及深水钻井防喷器系统的工作特点及应用情况做了介绍,对我国深水钻井领域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 深水钻井;半潜式平台;双井架钻机;隔水管系统;水上防喷器当今世界油气储量迅速递减,陆上石油资源紧缺问题日渐突出,而占地球面积70%以上的海洋,预计油气储量相当可观。据估计,全世界未发现的海上油气储量有90%是在水深超过1000 m以下的地层中。我国深水海域也十分广阔,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但是目前我国的深水钻探开发仍处于起步阶段,深水钻完井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在很多方面缺乏自主的关键技术,已成为我国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瓶颈。因此,有必要深入调研和跟踪国外深水油气勘探的动态和成功经验,了解国外深水海洋石油钻井装备的结构特点、现状和技术水平。 1 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 随着陆地资源的日益枯竭,石油天然气开采已经逐渐由陆地转移到海洋,坐底式平台、重力式平台、导管架平台、自升式平台等主要作业于浅海区域,随着油气勘探开发日益向深海推进,张力腿平台也显示出其局限性,钻井船和半潜式平台成为主要选择,然而半潜式钻井平台由于具有极强的抗风浪能力、优良的运动性能、巨大的甲板面积和装载容量、高效的作业效率等特点,在深海能源开采中具有其他型式平台无法比拟的优势。 1. 1 结构和运动特点 半潜式钻井平台上部为工作甲板,下部为2个下船体,用支撑立柱连接。工作时下船体潜入水中,甲板处于水上安全高度,水线面积小,波浪影响小,稳定性好、支持力强、工作水深大,新发展的动力定位技术用于半潜式平台后,到21世纪初,工作水深可达3000 m,同时勘探深度也相应提高到9000~12000 m。据Rigzone网站截至2006207初的统计,全球现有165座半潜式钻井平台,其中额定作业水深超过500m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有103座,占总数的62%。 与固定式平台不同,半潜式平台在工作时漂浮于海面,因而可以不受作业水深的限制,适用于各种水深的海域。在半潜作业时,平台一直处于运动状态。与钻井船相比,半潜式平台由于大部分排水量都集中在水下较深处,这使得平台整体受波浪的影响较弱,在波浪中的运动响应较小,能够适应大多数的海洋环境,与钻井船相比有更好的运动特性。在作业海况下,半潜式平台的升沉≤1.0~1.5 m,水平位移不大于水深的5%~6% ,平台的纵倾角不大于±(2°~3°)。平台的这种运动是在钻井作业所允许的最大运动幅度之内,因而能很好地满足海上作业要求。 1. 2 技术现状 在用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主要是在美国墨西哥湾、巴西、北海、和墨西哥海域作业。为适应向深水和深井找油的需求,近年来运用综合高科技,国外设计建造了工作水深超过3810 m (12500 ft) 、钻深达到1219m (40000 ft)、钻机绞车功率增至5292 kW (7200 hp)的第6代海上半潜式钻井平台。

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技术规范

目次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则 (2) 5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8) 6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9) 7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4) 8 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 (19) 9 清洁生产、总量控制与环保措施 (22) 10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23) 11 公众参与 (23) 12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25) 13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结论及对策建议 (26) 附录A (规范性附录)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格式与内容 (28) 附录B (规范性附录)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格式与内容 (32) 附录C (规范性附录)海洋油气勘探工程环境影响登记表格式与内容 (42) 附录D (规范性附录)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格式与内容 (45) 附录E (资料性附录)潮流数值模拟方法 (47) 附录F (资料性附录)床面泥沙冲淤数值模拟方法 (52) 附录G (资料性附录)泥沙输移扩散数值模拟方法 (55) 附录H (资料性附录)污染物输运数值模拟方法 (59) 附录I (资料性附录)溢油漂移扩散数值模拟方法 (63)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主要内容、技术方法和技术要求。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海、领海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一切其它海域内从事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和规范,其最终版本适用本规范。 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 GB 3552 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4914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 17378 海洋监测规范 GB 18421 海洋生物质量 GB 18486 污水海洋处置工程污染控制标准 GB 18668 海洋沉积物质量 GB/T 12763 海洋调查规范 GB/T 19485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HJ/T 169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SC/T 9110 建设项目对海洋生物资源影响评价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海洋油气勘探工程offshore petroleum exploration project 为了寻找和查明海上油气资源,而利用各种勘探手段了解地下的地质状况,认识生油、储油、油气运移、聚集、保存等条件,综合评价含油气远景,确定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找到储油气的圈闭,并探明油气面积、油气储量、油气层情况及其产出能力的过程。 3.2 海洋油气开发工程offshore petroleum development project 为了将海洋中的地层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转化为油气产品所进行的新建和调整工程作业活动。主要包括建设海上平台、海上人工岛(通岛路)、浮式钻井设施和海底油气井口设施、浮式生产储油装置、海底管线、陆上终端等设施,并进行的钻完井作业、油气开采、井流物的分离和处理、水和岩屑的回注等过程,以及其它改变海水、海岸线、滩涂、海床和地层等自然环境现状的油气开发工程。 3.3 环境风险environmental risk 环境风险是指突发性事故对环境的危害程度,用风险值表征,为事故发生概率与事故造成的环境后果的乘积。 3.4 油气田oil and gas field

石油的使用现状与未来前景

石油的使用現狀與未來前景 石油簡介 石油,也稱原油,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有時有點綠色的)液體。地殼上層部分地區有石油 儲存。它由不同的碳氫化合物混合組成,其主要組成成分是烷烴,此外石油中還含硫、氧、氮、磷、釩等元素。不過不同的油田的石油的成分和外貌可以區分很大。 石油主要被用來作為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組成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液、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今天88%開採的石油被用作燃料,其它的12%作為化工業的原料。由於石油是一種不可再生原料,許多人擔心石油用盡會對人類帶來嚴重的後果。石油因其價值高昂,又被稱為黑金。 在中東地區波斯灣一帶有豐富的儲藏,而在俄羅斯、美國、加拿大、中國、墨西哥和委內瑞拉、中亞等地也有很大量的儲藏。 石油的常用衡量單位「桶」為一個容量單位,即42美製加侖。因為各地出產的石油的密度不 盡相同,所以一桶石油的重量也不盡相同。一般地,一噸石油大約有7.3桶。 石油的使用現狀 石油自762年被巴格達人從當地附近的天然露天油礦中獲得瀝青,用此在建設街道起,至今,已成 為當今時代最主要的能源。今天90%的運輸能量是依靠石油獲得的。石油運輸方便、能量密度高,因此是最重要的運輸驅動能源。此外它是許多工業化學產品的原料,因此它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商品之一。在許多軍事衝突佔據石油來源是一個重要因素。以下將會由開採方法,石 油產品,地下儲藏量和各國的備用儲藏,各國石油消耗量來介紹石油的使用現狀. 1.石油開採方法 開採石油的第一關是勘探油田。今天的石油地質學家使用重力儀、磁力儀等儀器來尋找新的石油儲藏。 地表附近的石油可以使用露天開採的方式開採。不過今天除少數非常偏遠地區的礦藏外這樣的石油儲藏已經幾乎全部耗盡了。在石油開採初期少數地方也曾有過打礦井進行地下開採的礦場。埋藏比較深的油田需要使用鑽井才能開採。海底下的油礦需要使用石油平台來鑽和開採。 石油平台是用來在海上鑽井和開採石油的,通過向油井內壓水或天然氣可以提高可開採的油量。通過壓入酸來溶解部分岩石可以提高含油層岩石的滲透性。隨着開採時間的延長抽上來的液體中水的成分越來越大,後來水的成分大於油的成分,今天有些礦井中水的成分佔90%以上。通過上述手段、按照當地的情況不同今天一個油田中20%至50%的含油可以被開採。剩下的油今天無法從含油的岩石中分解出來.

深海油气勘探设备发展现状与趋势

深海油气勘探设备发展现状与趋势 供稿人:崔晓文供稿时间:2006-10-20 (一)发展现状 深海油气钻采装备指: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深水钻井浮船等钻井装备;浮(船)式生产储油卸油系统(FPSO)、半潜式平台生产系统(含张力腿平台生产系统)、自升式平台生产系统和驳船式生产系统等移动式海上采油(生产)装备;以上钻采装备或设施的配套设备如石油钻机、钻井泵、井控设备、固控设备、井口钻具排放系统、井下动力钻具及仪表、海上平台完井系统、海底完井系统、近水面完井系统、油气水分理处理系统等。 世界上具有油气钻采装备研制能力的国家主要是美国、加拿大、俄罗斯、英国、挪威等,法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也生产少部分。 美国是石油装备最先进的生产国,不仅自给率居世界各国之首,并且石油工业的关键设备,诸如石油钻井设备(含顶部驱动系统)、采油设备、燃气透平发电设备、柴油发电机组、大型高压天然气压缩机组、油气分离处理设备、海洋工程结构、油气集输设备及其相配套的检测仪器仪表、遥测遥控仪表、海上施工设备(大型浮吊、铺管、打桩船等)、海底遥控作业船(ROV)及在钻采工艺实施前的石油物探、工程地质调查、环保、气象、水文监测等均能制造并在技术上领先于世界各国。世界石油工业主要的钻采设备约70%以上由美国输出。 英国和挪威的钻采平台自给率达80%,但其平台装备的钻井、井控、固控、测井、固井等设备及海底完井设备约90%来自美国,另外,这两国分别在动力定位技术、钻机顶部驱动技术方面具有领先优势。法国石油工业技术仅次于美国,与英国齐肩,其高压石油软管制造技术,半潜式、自升式平台建造技术,测井技术,LPG储运设备制造技术著称于全球;意大利的海上铺管技术、管线涂敷技术,瑞典的动力定位铺管技术,荷兰的大吨位海上浮吊技术装备及海底工程地质调查技术,德国的石油钻井设备制造技术、海上液压工业装备技术、大功率变频电力拖动技术及仪器仪表技术等亦各冠于世界。 日本由于其造船、冶金、电子技术领先于世界,在平台建造、海洋工程结构和石油管材(含油气输送管线、钻杆、套管、油管),平台上配套的机、电、仪等技术方面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此外,韩国、新加坡的海洋石油钻采平台建造技术也在世界市场崭露头角。 (二)发展趋势 近年来,世界深海油气钻采装备发展趋势呈现以下特征: 1.深水化 根据2002年世界石油大会对海洋勘探开发水深的划分,400m以内为常规水深,400—1500m为深水,1500m以上为超深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