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中温控技术的应用

冷链物流中温控技术的应用
冷链物流中温控技术的应用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

论文(报告、案例分析)

院系

专业

班级

小组成员

任课教师

摘要

物流产业的范畴很大,具有跨专业、跨地区、多环节、多主体的特点。果蔬、畜禽和水产等生鲜农产品需要通过低温流通才能大限度地保持其新鲜度、色泽、风味和营养;生物医药产品如果在不适合的温度下贮存和运输,其药效会降低,甚至产生毒副作用。因此,新兴的冷链物流又是一个增加成本、保证品质、降低损耗,提高性价比的极具商业价值的专业物流。而冷链物流系统的建设就是通过温控技术来实现的,因此,冷链物流又叫温控物流。

冷链物流中温控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冷链物流;温控技术;温控物流;应用

一、温控技术的概念及意义

(一)温控技术的概念

温控技术是指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等消费前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产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温控技术中温度条件的控制和实现与时空目标的自然环境关联:对于特定时空目标下的物流过程,或需要通过人工(机械)制冷维持低温环境;或只需采用保温的方式实现产品所需的低温;或兼用这 2 种方式实现(维持)低温物流。

(二)温控技术的意义

1.物流温控技术日受关注,成为经济发展重心之一

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步伐加快,日常生活对保鲜、冷冻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对新兴发展的冷链温控物流的渴求,在日益提高的生活品质面前显得越发突出。而农产品的物流需求,在温控物流中占有着很大的比例。

2.先进的温控技术是构建我国物流产业大厦搭建坚实的基础

2009年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8号)出台,“物流”第一次作为十大产业之一被列为国家产业发展重点。随后,在2010年6月,为指导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制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要求各地区结合实际情况“按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紧紧围绕构建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适应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保障居民食品安全的需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初步建立冷链物流温控技术体系,制订推广冷链物流规范和标准,加快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一批冷链物流企业,形成设施先进、管理规范、网络健全、全程可控的一体化温控物流服务体系,以降低农产品产后

损失和流通成本,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农产品品质和消费安全。”物流行业政策法规的相继出台,充分表明国家让“物流”这个曾经只停留于理论的词汇,逐步走上了我国经济产业发展的道路。曾经一度制约我国物流发展的政策、体制与软硬件设备设施、技术、人才等因素,也将转化为物流产业发展的一砖一瓦,为构建我国物流产业大厦搭建坚实的基础。

3.我国的经济结构决定了温控技术发展的迫切性

我国现如今还是农业大国,对农产品的供应与需求相对较大。这就对农产品供求的要求更高。而“农产品温控物流”的物流运输模式是“冷链物流”的一个专业化发展方向,即在货物到达目的地客户之前,利用物流设备,通过温控技术的实施,实现货物的全程温控,令农产品在加工、分拣、包装、配送、运输等环节一直处于最适宜保存的温度环境中,在品质保证的前提下满足农产品适应相对长的运输时间。从而增加农产品的贸易量,降低物流成本。这种物流模式的特点是对温度的严格控制,最大程度的降低冷链运输中温度波动对货物造成的影响。

二、温控技术的实际日常物流应用

(一)温控技术在药品冷链中的应用

据了解,受技术限制,目前一些物流公司采用人工确认温度进行温度管理,但这种方式只限于出货和进货时进行测定,缺少运输环节的连续性温控数据。如何实现全程实时温度监测与控制,是药品经营企业进行冷链管理时突出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目前行业中比较流行的做法是采用RFID(俗称电子标签)技术对全程冷链管理系统进行温度管理。RFID技术多应用于食品药品等高附加值物流系统的管理中。通过药品出库时在冷藏箱中放置带有温度传感器的RFID标签,把货物信息包括药品温度实时地储存在RFID芯片中。货物到达后通过手持型读写器批量读取货物及温度信息,可以实现全程的温度信息瞬间获取,降低人工成本及出错率。空调制冷大市场专家认为,关于冷链物流的信息化技术可以广泛推广使用,实现货物在途信息查询、实时温度监控和地理位置跟踪的自动化操作。

(二)温控技术在乳制品冷链中的应用

在乳制品从奶牛到消费者的过程中,乳制品冷链物流的要求十分高,因此温控技术在乳制品冷链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冷链运输过程中,除考虑奶牛的品种、饲料、养殖环境、防疫等,其余从开始至末端消费者,冷链就始终作为重点贯穿于其中。目前在国内,几乎没有一

种乳制品能够在完全不脱离冷链的条件下走到供应链的末端,而且在冷链的后半段,“断链”的情况更为普遍。

在挤奶设备挤完奶后,应立即通过保温管路将鲜奶传到急速预冷容器中进行急速降温,并在最短时间内将鲜奶温度降至4℃左右,同时在最短时间内将已降温的鲜奶通过保温管路传到专业冷藏奶车的储奶罐中。

专业冷藏奶车的储奶罐在整个运输过程中应始终保持0~4℃,直至送达工厂,并将鲜奶通过保温管路传到工厂冷藏储奶罐。

乳制品加工厂在乳制品生产过程中,应始终保持鲜奶在有冷链控制的环境中,即使在有人员作业的场所,工作环境的温度也不应过高,一般保持在12℃以下。而鲜奶则在低温容器中进行加工,产成品依据不同的温度需要进入冷藏(0-4℃)或冷冻(-18℃以下)存储。存储区域的码头与外界冷藏冷冻车箱的衔接,需要是气密的及低温的,并在此环境中进行商品传递。

(三)温控技术在海上果蔬冷藏保鲜中的应用

海军医学研究所研发的果蔬长期冷藏共贮保鲜技术在海军舰艇部队成功应用,实现了多种果蔬在特定温度下实现和谐共贮。

他们着眼舰艇上果蔬冷库少、装载种类多、要求保鲜时间长的实际,根据各种果蔬保鲜贮藏特性,结合舰艇冷库条件,科学确定共贮果蔬的种类和共贮温度,合理入库。经过控制果蔬来源质量、上舰前的冷链保鲜处理、保鲜包装和贮藏期间的条件调控,使各种果蔬的保鲜贮藏潜力充分发挥,延长了保鲜期。应用该技术,舰艇出航一次可以携带30多种果蔬,保鲜期比以前提升了3倍。

三、温控物流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温控物流的发展现状

我国温控物流面临规划欠缺、技术和设备设施落后、人才匮乏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温控物流的服务要能在一定范围内着力实施并趋于成熟,还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构建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着重发展农产品温控物流是行之有效的重要举措,但却是任重道远。

1.服务对象复杂多样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食品要求越来越高,新鲜、多品种、少数量、配送及时等特点加大了物流难度。而成熟的农产品冷链体系建设不仅仅是为满足大宗货物的运输需求,还需要覆盖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物流的定义明确了物流服务的过程涵盖了从产品自最初的产地(田间地头)或工厂生产加工出来后到目的地收货人手中的整个过程,同样的物流环节却需要多样化的实现方式,既

有日常配送,又有集装箱运输,方能满足复杂的客户需求。

2.服务过程控制严格

温控物流不同于普通物流,只要能解决时间和空间的差异就能实现价值的附加。它对于技术上的需求致使物流过程复杂,达到同样的效果实现过程却复杂得多。温控物流的要求就更进了一步,控制好物流的每个环节(流通加工、拣选、包装、配送、运输等),甚至需要渗透到生产之中,将对温控物流产生“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效果。

3.需要先进的物流技术、设备和人才

要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温控服务,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设施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其次,由于物流是多个过程的有效整合,控制好整个过程成为物流结果有效与否的关键所在,这不仅需要系统合理的管理方法,还需要具备先进管理经验的物流技术人才。而就过去我国发展的现状而言,软硬件设施上都有所欠缺。

4.产业整体规划与规范性建设刚刚起步

农产品温控物流是自相关政策出台后才开始进入国家产业发展规划的,现有资源散乱、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产业发展经验不足等都将成为举步艰难的原因。

(二)我国与国外温控技术应用对比

我国食品冷藏运输率较低。食品冷藏运输率是指易腐食品采用冷藏运输所占的比例。欧、美、日等国均达到80%-90%,我国食品冷藏运输率约10%。冷冻冷藏食品运输环节车辆温控状态差,商品不合格现象很严重。我国易腐物品装车大多在露天而非在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80%~90%的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都是用普通卡车运输,至多上面盖一块帆布或塑料布,棉被有时成了最好的保温材料。冷冻冷藏食品仅1/5符合温控标准。据上海一家知名超市生鲜食品加工配送中心披露,供应商的送货车辆存在诸多问题,有些供应商根本不用冷藏车送货,有些供应商即使用冷藏车,也常常不开启冷藏功能。冷冻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已经自然解冻,到了卖场再冷冻,甚至再次解冻后作为冷却食品卖给顾客。从某外资超市公司对供应商送货车辆与食品的温度记录中发现,该超市上海地区2007年5~6月份供应商送达店铺的冷冻冷藏食品温度,在11家供应商中只有两家检测合格率为100%,合格率不到20%,其他9家供应商所提供的食品的温度检测合格率均低于100%,最低的检测合格率只有12%。冷冻食品标准温度应为-18℃,但该食品实际上最低只有-13.7℃,最高达到5.8℃。内资超市经营者证实这种现象十分普遍。超市生鲜加工配送中心送往门店的商品也存在同样问题。车辆设备老化陈旧与多次卸货是两个主要原因。车辆老化,温度达不到食品要求;冷藏冷冻商品混装,多次卸货,导致车辆温度无法达到冷藏冷冻要求。

而日本对食品与保鲜流通非常重视。为了提高鲜活农产品的附加值,使其产销过程合理化,日本建立了一批加工厂、预冷库、冷藏库、运输中心、地方批发市场、超市、零售店等,鲜活农产品产后的商品化比例达100%,普遍采用包括采后预冷、整理、贮藏、冷冻、运输、物流信息等规范配套的流通体系,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公共服务等进行宏观调控。美国在发达国家中率先实现了蔬菜产业现代化,较好地解决了蔬菜均衡供应的问题。在发达国家,温控技术已达到了十分先进的水平,生鲜食品在冷链系统中运行,保证了品质,减少了损耗,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结合新技术下的温控技术应用

(一)结合RFID标签的药物物流温控应用

近年来,疫苗、血液、生物药剂等冷链医药产品市场不断扩大,对医药品冷链物流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医药冷链物流质量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全程冷链是疫苗等冷藏药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证,无论是生产、出厂、运输、储存、终端都需要冷链保障。不能“断链”,是冷链物流最基本的原则,否则可能导致疫苗失效,影响群众生命安全。“药品在流通领域出了质量问题,追根溯源是非常困难的。”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冷链物流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刘卫战对当前药品冷链物流环节存在的漏洞深感忧虑。由于我国目前缺乏统一的药品冷链执行标准,各药品经营企业冷链过程控制水平参差不齐。现阶段不是所有从事冷链物流的企业都能提供温度监测和控制记录,冷链运输过程中还存在着温控不力等问题。因为没有温控记录,一旦某个物流环节“断链”,很难调查出究竟是哪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据了解,受技术限制,目前一些物流公司采用人工确认温度进行温度管理,但这种方式只限于出货和进货时进行测定,缺少运输环节的连续性温控数据。如何实现全程实时温度监测与控制,是药品经营企业进行冷链管理时突出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引进RFID技术提到了议程。2011年底九州通医药集团投资3亿元建立了上海九州通现代医药物流中心,这个新物流中心引进了多项现代化物流信息管理技术,其中应用了日本电气股份有限公司(NEC)的RFID(俗称电子标签)技术对全程冷链管理系统进行温度管理。NEC中国区IT服务事业本部制造与装置解决方案事业部副总经理李华告诉记者,在冷链物流环节,RFID技术多应用于食品药品等高附加值物流系统的管理中。通过药品出库时在冷藏箱中放置带有温度传感器的RFID标签,把货物信息包括药品温度实时地储存在RFID

芯片中。货物到达后通过手持型读写器批量读取货物及温度信息,可以实现全程

的温度信息瞬间获取,降低人工成本及出错率。九州通物流管理总部负责人表示,该公司通过全程连续的温度追踪,实现了可靠的温度管理,接下来,九州通还将逐渐向全公司推广RFID温度追踪系统,并将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不断扩大需求量。据了解,除药品经营企业外,一些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在应用FRID技术以实现冷链物流的专业化管理。“传统的温度记录仪是通过有线连接到相关设备并读取出相应温度数据,而应用RFID温度标签则无需打开冷链周转箱,外面的读写器能通过无线射频自动读取冷链箱内的货物温度记录数据,冷链不会断掉,而且可以随时了解产品在途温度。”北京松冷冷链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孙立军表示。贴有RFID标签的冷链箱,如同有了一张电子“身份证”。“身份证”可以记录货物所有的信息,其中包括货物的实时温度信息。“一批冷链周转箱出库时,读写器能一次性读取到该批次各冷链保温箱内的所有RFID温度标签的信息。这使冷链周转箱出入库的信息录入实现了自动化,缩短时间的同时也确保了出入库信息的准确性。当货物量很大时,出入库自动读取信息能够解决物流操作环节的瓶颈问题。”孙立军说。据悉,目前松冷和NEC还在共同探索多项技术的融合,将RFID 温度标签技术与GPS技术、冷链信息系统相融合,运输过程中货物温度记录数据读取之后将自动上传至温控数据信息平台,客户可以随时上网下载与之相对应的记录数据,从而实现货物在途信息查询、实时温度监控和地理位置跟踪,这将填补冷链运输环节温控的空白。

RFID技术实现全程冷链监控,在低温药品的生命周期管理中,冷链的连续数据很重要,为达到冷链商品在库、配送过程的无缝冷链监控目的,对冷链商品在库、出库、运输、交货、回库环节进行温度监控。在整个低温冷藏药品冷链管理过程中,应用RFID的特性,无需人工操作,全程自动的记录药品温度变化情况,并实现不开箱读取温度数据。无论是一个产品还是多个产品,无论是同一地点还是多个地点,RFID都会将记录实时准确的上传至系统的数据中心,实现药品从仓储、运输、终端全程冷链管理,便于药厂、药批企业、医院随时掌握药品仓储、运输、终端的信息查询。通过RFID技术与冷藏箱的结合实现了多批次小批量低温冷藏药品单品级别实时温度管理,填补了行业空白。通过技术的补充与企业系统的升级完善相结合,解放了人力,降低出错率,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程冷链管理。

(二)结合GPS等技术的生鲜物流应用

RCG宏霸数码集团经长期研发成功的冷运专业车辆定位管理系统是一个集

成GPS/温度检测技术、电子地图和无线传输技术的开放式定位监管平台。实现对冷藏车资源的有效跟踪定位管理,并将定位信息和企业的业务资源进行整合。本产品适用于冷藏车厢内温度数据的采集传输、记录和超限报警,是冷藏行业运

输车箱/货物温度监控的理想工具。RCG宏霸数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还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推出了“RFID冷链温度管理系统”及“GPS+温度监控冷链管理系统”。通过先进的RFID技术、GPS技术、无线通讯技术及温度传感技术的有机结合,在需要恰当的温度管理来保证质量的生鲜食品和药品的物流管理和生产流程管理中,将温度变化记录在“带温度传感器的RFID标签”上或“实时”的通过“具有GPS及温度传感功能的终端结合无线通讯技术上传”到企业的管理平台,对产品的生鲜度、品质进行细致地、实时地管理。可以简单轻松地解决食品流通过程中的质量监控问题。

这种技术在生鲜物流逐渐得到了应用。2010年北京市14家屠宰厂的所有运送鲜肉车辆,全部安装GPS定位系统和温度、湿度控制装置,以严密监控运输途中的鲜肉安全。如果在运输途中,温湿度超过规定范围,车辆将自动报警。北京市工商局副局长王建华表示,曾经为奥运食品运输车辆安装的GPS实时监控和温度实时记录装置,将首先用于本市鲜肉运输车,使鲜肉处于首都食品安全监控系统的严密监控范围之内。在奥运食品运输、物流配送时,北京市运用GPS定位系统和温度传感装置对218辆奥运食品运输车辆进行了实时监控。现在,市食品安全办决定将这一“跟踪监控”技术首先运用到鲜肉运输车辆上。2010年,北京市14家屠宰厂的所有运送鲜肉车辆都安装了GPS定位系统和温度传感装置,从生产企业到市场全过程控制。这样工商人员就可以通过首都食品安全监控系统全程实时跟踪车辆运行,“在监控屏幕上,冷藏车成为一个红点在移动。如果在运送途中出现温度过高等异常状况,30秒钟内就能发出预警”。王建华表示,这种定位跟踪监控措施,还将在外埠进京运输车辆中逐步推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营养和风味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冷鲜肉及低温肉制品将成为主流产品。目前我国一些大城市中,冷鲜肉的销售已占生鲜肉市场份额的25%左右。而冷鲜肉的品质保障与冷链物流是密切相关的,冷链物流中温度的控制很重要。冷藏运输是肉类冷链的一个重要环节。冷藏运输环节的核心是连续、精确、可靠的温度控制,这对冷藏车的性能及实时监控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GPS能够将车厢内温度及时的传给车主、司机、货主,并且可设定超速报警,区域报警,开关车门报警。货主关心车厢内的温度,以保障货物的品质,车主关心车厢内的温度,以便于更经济的维持合同里约定的货物温度范围,降低经营风险(化货赔偿)。及时地把车厢内温度传给车主、司机和货主很有必要性。GPS使冷藏运输可控性更规范、更安全。

(三)无线温湿度传感器在仓储方面的应用

在仓储运输的时候,对于环境的要求比较高,从古代开始,人们便采用挖地窖,使用冰块等办法用于存储运输一些比较容易变质的果蔬等,如今科技发展迅

速,于此同时,对于仓储和物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时候,因为一些温湿度方面的原因,就会影响到存储和运输的物品。

比如说大型粮仓,粮食会缓缓释放热量,最终,处于里层的粮食会因为持续发热,提升温度,若是不能及时降温,便会受损严重。除此之外,对于一些药品、精密仪器、甚至是生鲜蔬果,它们的存储问题一直以来也是一个极大的限制,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严重的损失。对于粮仓来说,普通的温湿度测量仪并不能满足要求,毕竟大型粮仓的容量极大,一般的温湿度传感器智能感应到外层的温湿度,若是想要测量内层的温湿度,往往在布线上会出现很多问题,而且操作使用都非常不便。采用无线温湿度传感器,便可以省去这些麻烦,相比较于使用普通的温湿度传感器,尚需大量人工操作,无线温湿度传感器完全可以省去大量的人力,也不比时时检查,将其与通风设施相连,在无线温湿度传感器感应到温湿度参数超出阀值的时候,便自动启动相应的通风设施,进行降温除湿。对于大规模的仓库来说,只需要很少的人手,就可以随时检查到仓库各个位置的温湿度情况。

同样,对于一些诸如药品之类对于温湿度要求极高的物品,如果采用人力进行温湿度调控的话,相对而言有些极端的温度会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而且往往会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采用无线温湿度传感器,便可以针对不同要求的物品进行温湿度调控,无需消耗多少人力资源。尤其是一些高科技的实验室里面,不仅要求无尘环境,对于温湿度的要求也非常精准,如果使用传统的温湿度测量仪,同样需要人力来进行操作,往往也很难做到精确控制,而使用无线温湿度传感器,事先设定温湿度范围,自动触发制冷器以及通风系统,就可以将温湿度完美地控制在所需范围之内。

智慧仓储、智慧物流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点。无线温度湿度传感器精度高、适应性强,而且操作简单,能耗低,对物品仓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四)运输温度记录仪在长途冷链中的应用

北京长英科技与美国DALLAS公司合作,引入冷链温度管理用温度记录仪DS1921,通过先进的温度传感技术,在需要恰当的温度管理来保证质量的生鲜食品和药品的物流管理和生产流程管理中,将温度变化记录在温度记录仪的存储器内,对产品的生鲜度、品质进行细致地、实时地管理。可以简单轻松地解决食品、药品流通过程中的变质问题。此系统的特点有:

1.DS1921是一个封装在不锈钢外壳内的计算机芯片。

由于其采用独特的坚固外壳,可以将最新信息随人或目标物体携带到任何地方。实际上由于钢制的外壳足够坚固,可承受室内或室外的各种苛刻环境,使得它几乎可以安装在任何地方。DS1921十分的小巧轻,可以附着在钥匙链、戒指

环、手表或其他个人物品上。

2.带温度传感器和数据存储器的温度记录仪和应用程序一起作为套餐提供,操作简单。

(1)温度记录仪可重复使用,使用成本低,内置高能锂电池供电,电池寿命长。

(2)温度记录仪有唯一64位ID,并可连续记录温度数据、有准确时间记录、容易责任界定,方便信息追溯。

(3)温度记录仪存储量大根据使用环境和采样间隔的不同,可以使用4-10年,受保护的非易失存储器中,可连续记录2048个数据。(可选大容量版

本,DS1922,存储容量高达8192个数据)。温度记录仪体积小,易于放置。

3.可以快捷把握生鲜度管理中最重要的运输途中的温度状况。

4.促进流通过程中的生鲜度管理的改善(改善出货方法、选定物流路线)。

5.可以向消费者宣传生鲜食品的安全性,树立品牌形象。向消费者提供“放心”服务,树立品牌形象;提供温度数据记录,提升核心竞争力,满足较高层次的“绿色食品消费”需求。

6.符合食品安全监管要求。食品安全质量控制HACCP要求:根据HACCP体系的要求,原料采购接受时除了检验食品的保质期、外包装、食品外观等外,还必须对食品的内部温度及运输过程中温度的连续性进行严格检查。

7.温度采样间隔可动态设定,方便使用。

8.在完成冷链运输的情况下,尽量不增加能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温度记录仪的工作方式非常简单,将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定时写入温度记录仪的存储器中,当运输完成后,可以一次性读取所有点对点的供应链温度数据,生成静态的温度变化图表,简单地完成对供应链的温度变化的监管。以监管医院药品柜中需温度管理的药品为例,可以将温度记录仪放置在药品柜之中,通过定期下载数据查看温度变化,并在温度超出设定温度时及时报警,形成早期预警功能。又比如在点对点的冷链供应链中,收货方预先将温度记录仪交给发货方,在发货方发货时将温度记录仪放置在包装内,当货物到达时,收货方通过电脑软件读取温度数据,软件自动生成整个供应链之中温度变化静态图,如温度超出预设的规定温度时,温度记录仪会做相应记录,并由软件读出,可根据时间查询。温度静态图的横轴是时间,纵轴是温度,所以能准确地知道在什么时间温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容易责任界定,方便信息追溯。而且预设的规定温度是在温度记录仪内设定,所以难以被不法修改,而收货方却可以根据货品不同简单方便地预设温度。

在解决长途冷链物流,特别是国际物流时,我们可以采用廉价的一次性运输

温度记录仪。将一次性温度记录仪放入物品包装或货箱中。记录仪将描绘整个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曲线,到达收货方时,只要读出温度记录仪中的数据便可以查看整个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

(五)冷链温控安全监测仪在冷链“最后一公里”应用

进入“三伏天”后,持续的高温天气让全程冷链备受考验,如何保障食品的冷链运输再次成了业界关注的“热点”。在当前肉价上涨运营成本增加的形势下,如何经济有效地保证冷链运输,从企业内部挖掘效益成了肉食生产企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不断上涨的物流费用、高昂的损耗(特别是夏季)已经占到产品成本中相当大的份额。产品流通环节的冷链物流将是挖掘内部效益最重要的控制点。据了解,目前企业的冷链干线物流基本都能够实现集中运输统一管理,温度也比较容易管控。但小范围的市内配送,却往往让企业犯难。如何有效地对冷链“最后一公里”进行监测,从物流环节为企业分担高涨的肉价和气温所带来的经营负担?武汉翼彩公司给出了答案——使用翼彩冷链安全监测仪。

与传统车载GPS等检测设备相比,这款针对食品冷链物流监管的便携式设备更加便捷实用。手机大小的冷链安全监测仪便于携带,内置电池,无需安装。它能够应对中长途、支线以及市内配送的需求,只要放置在货舱中就能实时监测冷链运输温度与车辆位置。

冷链安全监测仪能够实时将温度、位置等监测数据无线上传到用户管理系统中,便于随时随地进行监测管理,同时,个性化的报警体系,能够很好地帮助用户对温度变化及时作出响应。实时监测、便捷查询让最后一公里的冷链物流更加放心。

五、温控技术的前景以及发展趋势

(一)我国温控技术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冷链物流还没有先进的温控技术,但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在逐年提高,我国生鲜农产品的消费规模快速增长,并且居民对农产品的多样化、新鲜度和营养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上升,这就对温控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二)温控技术政策环境、经济环境以及文化环境好

随着我国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视,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温控技术发展的政策。鼓励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政策。未来国家会继续出台一系列促进农

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细化政策,这一系列物流政策的密集出台将为我国农产品冷链的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温控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经济环境密切相关,只有在经济繁荣的情况下,消费者才会对易腐产品产生大量需求,因此经济环境对温控技术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三)温控基础设施建设将加快步伐

物流是一个系统,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顺利开展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作支撑,要“重点加强批发市场等重要农产品物流节点的冷藏设施建设,在大中城市周边加快规划布局一批生鲜农产品低温配送和处理中心。”未来,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视,温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将逐步提高。

(四)农产品温控标准化建设将逐步完善

农产品温控标准建设不仅影响着物流企业的运作效率,更关系到物流服务对象的流通效率,尤其是会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在我国,温控技术尚处于快速发展的起步阶段,加强温控标准化建设将极大地推动农产品物流朝着标准化、合理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五)专业的第三方温控物流企业将发展壮大

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是农产品温控物流市场的重要力量,通过将物流业务外包,企业可集中精力发展主营业务、降低企业成本、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将决定整个农产品物流市场的服务质量,由此可见第三方温控物流企业的重要性。未来国家会出台一些鼓励温控物流企业兼并重组并做大做强的优惠政策,加大对第三方温控物流企业的培育力度。

(六)温控技术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加速

只有做好人才培养才能为农产品温控技术的发展提供坚强后盾。引导和推动高等学校设置相关学科专业、开设相关课程,发展温控技术职业教育,并建立交叉研究机构鼓励扶持行业协会、企业及有关高校结合国内外实践开展冷链物流职业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形成多层次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未来,我国将加大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理论的研究,尽快培养一批熟悉农产品温控技术各个环节业务运作,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温控技术人才。

六、总结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出台,可谓给中国物流产业在冷链物流方面的发展指明了道路。我国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发挥建设农业经济优势的同时,应借助于国家冷链物流政策为物流经济产业发展支持带来的契机,不断改进、提高温控技术,让我国的温控物流的发展一跃而上。相信在经历了2010年至2015年的冷链物流规划期后,“物流依托农业发展,农业依靠物流进步”的局面将让我国温控技术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王国利,张长峰,王家敏. 分类农产品温控物流技术集成理论体系构建[J].

农业工程学报,2012,28(5):133-138.

[2] 霍青梅. 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中的关键技术与设备[J].物流技术与应用,

2010,2.

[3] 中国冷链物流网. 九州通运用RFID电子标签技术让药品冷链物流不“断链”

[Z].

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811877924.html,/info_js.asp?id=1832012. [4] 中国冷链物流网. 浅析无线温湿度传感器在仓储方面的作用[Z].

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811877924.html,/info_js.asp?id=177 2012. [5] 中国冷链物流网.北京市鲜肉运输车辆年内全配GPS[Z].

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811877924.html,/info.asp?id=12836 2010. [6] 刘芳, 克拉克, 周水洪. 易腐品冷链百科全书(第2版)[M].东华大学出版

社; 第2版 , 2011.10.1.

[7] 郭慧馨. 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平装] [M].中国财富出

版社, 2012.12.1.

《医药产品冷链物流温控设施设备验证 性能确认技术规范》

GB/T 34399-2017《医药产品冷链物流温控设施设备验证性能确认技术规范》 于2017-10-14正式发布,并将于2018-05-01开始实施。 该标准规定了对温控仓库、温控车辆、冷藏箱、保温箱及温度监测系统性能确认的内容要求和合格标准,还对可能造成不同理解的内容进行了明确界定,包括: (1)、冷、热点的确认及监测; (2)、库内蒸发器出风口附近5个监测点位置的界定; (3)、多库门的开门测试要求; (4)、开门测试和保温测试的操作细节要求 (5)、冷库和冷藏车的满载测试要求; (6)、温湿度监测系统的核查方法; (7)、冷藏箱和保温箱的静态及线路性能确认方法; (8)、模拟物的要求; (9)、模拟温度条件的选择; (10)、冷藏箱和保温箱中途开箱测试的要求等。 有关该标准的具体内容如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药冷链物流设施设备性能确认的内容及要求、合格判定和操作要点。 本标准适用于药品生产、经营及涉药物流企业的温控仓库、温控车辆、冷藏箱、保温箱及温度监测系统的性能确认等活动。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医药冷链物流drug cold chain logistics 采用专用设施设备,使冷藏药品在流通过程中温度始终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的物流过程。2.2 性能确认performance qualification 判定特定对象是否满足既定标准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2.3温度记录仪temperature logger 用于连续采集、存储、处理所处环境温度的电子装置。 3 温控仓库 在仓储设施的实际应用条件下考察温度控制是否符合规定,对系统及设备进行综合评估。重点测试仓库的温度分布和温度监测系统的准确度。 3.1 内容及要求 3.1.1 库房存储空间温度的偏差、均匀度和波动度确认(温度分布测试)。 3.1.2温度传感器的准确度测试; 3.1.3冬季、夏季极端环境温度条件下的温度保障能力确认; 3.1.4温控设施运行参数及使用状况测试; 3.1.5温度监测系统配置的温度监测点安装位置确认; 3.1.6开门作业对库房温度分布的影响; 3.1.7确定设备故障或外部供电中断的状况下库房保温性能及变化趋势; 3.1.8 库房新建使用前或改造后重新使用前应进行空载及满载性能确认,定期验证时应进行满载性能确认。满载条件为库容率高于80%; 3.1.9 在库房各项参数及使用条件符合规定的要求并达到运行稳定后,数据有效持续采集时间不应少于48小时; 3.1.10性能确认数据采集的间隔时间不应大于5分钟;

论我国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构建试点的模式创新

论我国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构建试点的模式创新 随着社会供给与物流服务的不断进步,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从简单结构的消费观念逐渐转变为复合型、快捷型、多样化的消费观念,这给冷链物流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作为物流行业的重要分支,其运营的专业化与规范化要求也随之日益增强,标准化体系构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据此,从冷链物流的基本内涵入手,在分析冷链物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进行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构建试点工作的模式创新。 标签:冷链;物流;标准化;模式创新 doi:10.19311/https://www.360docs.net/doc/811877924.html,ki.1672-3198.2017.16.007 冷链物流是物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关注其运作过程中对于低温环境的保持,随着制冷装备、制冷相关技术与物流运营管理水平的发展而发展,同时也受到经济环境与技术发展进程的制约。随着专业市场的发展与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冷链物流的需求细化程度不断加深,冷链运营操作的规范性日益加强,其标准化体系构建水平的提升就显得日益重要。 1 冷链物流运营的基本情况 1.1 冷链物流的基本概念 冷链物流是指在物流运营过程中,对于需要冷藏、冷冻储存运输环境的货物品类在储存、运输、配送、运营信息管理、再加工以及终端销售的全过程均应始终处于低温环境下,以保证物品外观、质量与基本性能的系统工程。其中,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应的供应链体系,冷冻工艺学、制冷技术为其基本理论基础与技术依托。 适合冷链物流运输的物品一般情况下分为三类:一类是普通农产品,例如蔬菜、肉、蛋、水产品等;第二类是需要冷链运输的普通食品,如包装熟食,速冻食品、乳制品、奶制品等;第三类是特殊类别的商品,如药品、特殊化工品或技术裝备等。 1.2 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运营发展现状及问题 冷链物流业市场前景较好但运输结构并不平衡。以农产品冷链物流为例,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量每年约为8000至9000多万吨。其中,蔬菜类普通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量约占52%以上,肉类和水果冷链运输需求及水产品冷链运输分列第二、第三位。但是,其冷链流通率分别只有5%、15%和23%,冷藏运输率则分别为15%、30%和40%,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有发展但仍存在差距。冷藏冷冻物品的预冷、加工、

冷链物流中温控技术的应用讲解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 论文(报告、案例分析) 院系 专业 班级 小组成员 任课教师

摘要 物流产业的范畴很大,具有跨专业、跨地区、多环节、多主体的特点。果蔬、畜禽和水产等生鲜农产品需要通过低温流通才能大限度地保持其新鲜度、色泽、风味和营养;生物医药产品如果在不适合的温度下贮存和运输,其药效会降低,甚至产生毒副作用。因此,新兴的冷链物流又是一个增加成本、保证品质、降低损耗,提高性价比的极具商业价值的专业物流。而冷链物流系统的建设就是通过温控技术来实现的,因此,冷链物流又叫温控物流。

冷链物流中温控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冷链物流;温控技术;温控物流;应用 一、温控技术的概念及意义 (一)温控技术的概念 温控技术是指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等消费前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产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温控技术中温度条件的控制和实现与时空目标的自然环境关联:对于特定时空目标下的物流过程,或需要通过人工(机械)制冷维持低温环境;或只需采用保温的方式实现产品所需的低温;或兼用这 2 种方式实现(维持)低温物流。 (二)温控技术的意义 1.物流温控技术日受关注,成为经济发展重心之一 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步伐加快,日常生活对保鲜、冷冻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对新兴发展的冷链温控物流的渴求,在日益提高的生活品质面前显得越发突出。而农产品的物流需求,在温控物流中占有着很大的比例。 2.先进的温控技术是构建我国物流产业大厦搭建坚实的基础 2009年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8号)出台,“物流”第一次作为十大产业之一被列为国家产业发展重点。随后,在2010年6月,为指导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制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要求各地区结合实际情况“按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紧紧围绕构建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适应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保障居民食品安全的需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初步建立冷链物流温控技术体系,制订推广冷链物流规范和标准,加快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一批冷链物流企业,形成设施先进、管理规范、网络健全、全程可控的一体化温控物流服务体系,以降低农产品产后

冷链物流配送中的三种主要模式

冷链物流配送中的三种主要模式 现有的冷链低温配送过程采用的基本上是冷藏车制冷机组或者干冰的制冷模式,其能耗之大,对于小批量的低温配送也非常不经济。据统计,冷藏车制冷机组每百公里油耗2~4升,汽车的尾气排放增加30%以上;而如果采用干冰制冷的方式,其经济性、安全性又成了突出的问题,尤其是存在爆炸的安全隐患以及其产生的二氧化碳对环境的污染都尤为突出。采用新型的相变蓄冷材料作为冷源的制冷模式已经成为国外物流行业的主要方式,其经济性、安全性和使用的方便性决定了其必将成为冷链配送领域的最佳选择。 按照能源供给方式,目前,国内外低温物流制模式可以分为电力驱动型(冷藏车)与无源蓄能型。而无源蓄能型按照载冷剂的不同又分为干冰载冷型和相变蓄冷材料载冷型两种。这三种模式的冷链配送方式都存在一定优缺点、成为目前冷链物流配送中的三种主要模式,下面我们将分别对这三种冷链配送模式予以分析。 一、冷藏车制冷低温配送 有源型低温物流制冷方式就是自带制冷单元的冷藏箱,常见的是自带压缩机组的冷藏车。冷藏车制冷的优点是能保持较长时间的低温,这种低温物流制冷方式主要应用于大批量低温货物的长途配送。 冷藏车的制冷原理,是利用压缩机的工作提供冷源,这种供冷模式决定了采用冷藏车进行低温配送的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燃油),其每百公里油耗能够达到2~4升。另外,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采用冷藏车制冷的模式对环境也造成了巨大的污染,据分析,带制冷机组的冷藏车比普通货车尾气排放增加30%以上。在油价不断上涨的今天,这种配送模式无疑是既不经济也不环保的,这也导致了国内很多冷藏配送公司对冷链配送的期待成为一种泡影,大量冷藏车限制的情况成为这个行业的一个较为普遍的怪现象。 此外,冷藏车车厢容积多为1500升以上。这对于疫苗、样品与低温食品等多次少量配送的货物配送存在很大的制约性。对于这些小剂量物品的配送来说,昂贵的物流成本自不必说,经常遭遇物流公司的闭门羹也常常成为这些生物制剂、医药保健公司面临的一大困惑。 二、以干冰作为冷源的低温配送模式 干冰曾经被广泛应用于保存温度在0度以下的生物制品、食品、水产品等的配送与保存,其出色的制冷效果让干冰一度成为冷链配送的宠儿。但是,最近干冰也难逃在冷链配送中被扼杀的命运,各大航空公司基于安全的角度出发已经明令禁止使用干冰作为制冷剂。 干冰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800倍于自己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容易引起爆炸。另外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对环境会造成较大的污染,致使温室效应的不断

冷链物流中的RFID技术应用

冷链物流中的RFID技术应用 导语:冷链物流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 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冷链物流中的RFID技术内容吧。 在机械温度监控方面,带记录型高温高精度的RFID温度标签,提供给地铁安装在列车的电源、发动机、车轮等重要部件上,通过温度分析器械是否越温准备进入非正常工作或将要出现故障。2.4GHz 无线传输温度信息,完全改变过去人工检测列车器械的管理模式,站点实时收录异常温度信息,多次给地铁控制中心提供预警,阻止了列车停留在运行路中,为地铁挽回了重大的经济利益和维持了良好的形象。 在冷链运输方面,冷运专业车辆定位管理系统是一个集成GPS/温度检测技术、电子地图和无线传输技术的开放式定位监管平台。在对冷藏车厢内温度数据的采集传输、记录和出现超限温度报警的同时,还对冷藏车资源的有效跟踪定位管理。 香港地铁列车器械在线诊断成功应用 一、实施背景 连接香港与深圳的地铁,每天运载人次高达几十万,乃至上百 万人次,每3分钟就有一趟列车开出,全线服务列车约30台。因列 车每天服务时间长达18个小时,每个站停留时间短到1分钟,过去 地铁难以即时检查车辆的健康状况。动力系统、供电系统等经常在高温或是长期运作后,在列车运行时出现异常,多次造成列车停留在路

上,铁路交通状况也因此延时数小时,多班列车滞留,在大陆游客旅游高峰期、港人返乡高峰期、上下班高峰期,带来的经济损失难以估计。 列车即使回到工厂,工程师们也无法每次对每辆列车上百个重要器械逐一测试检查。检查耗时长,而且需要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才能通过列车在厂的情况判断列车可能在运行时出现的问题。每个部件的价格昂贵,但是检测却是极其缺乏。 二、RFID温控也能当列车的医生 自系统启动到现今为止,地铁通过温控回传信息,成功提前排查出列车故障,阻止列车可能出现在路中瘫痪的情形。而总厂检测的技术人员改变了检测的流程,远程通过WIFI网络,接入到每个站点接收每趟列车的器械温度信息,实现远程诊断、回厂马上能维修。 三、温度标签优异的性能 1.标签能记录存储温度点、时钟、标签电池状态等信息,存储空间高达1000条信息,当列车经过站点,不用20秒就能完全传输温度信息,控制中心可以一览每个器械的健康状况,真正实现每分钟都在实时报告。 2.温度标签采集温度环境支持超高温(+220℃)。使用性能优越的PT100温度探头,标签温度校准报告已获得权威机构,包括国家计量局认证。 3.温度标签能紧贴器械上,固定方式目前提供圆环状及柱状探头,大大减少接触不良而导致温差。

冷链物流规范及温度要求

一、食品冷链物流中各类商品温度要求: 1、冷却畜禽肉、冰鲜水产品、植脂奶油蛋糕、配餐、果汁、酸(>0℃——4℃) ①冷冻畜禽肉水产品、冷冻果汁、冷冻饮品、冰蛋、速冻蔬菜、冷冻调制食≤-18℃ ②冰淇淋≤-23℃—— -25℃ ③金枪鱼≤-50℃ ④运输温度≤-45℃ 2、蔬菜、水果、巴氏杀菌奶、冷藏鸡蛋、蛋液、调制熟肉、冷藏盒饭、含奶蛋糕、蛋糕胚、豆制品(>0℃——7℃) 蔬菜、水果中不同品种有不同的贮藏适宜温度,如: ①大白菜、土豆为0℃—15℃ ②番茄分前、中、后期适宜温度 ③苹果为-1℃~2℃ ④发酵豆制品除外 以上是2010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上海市地方标准DB31/T388-2007《食品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规范》中划分的各类商品温度要求。 二:食品冷链中几个需要规范的操作温度波动控制范围 冷冻冷藏食品生产加工过程运输(包括食品原料采集)各环节温度控制,由于环境变换,交接需要,温度会有起伏波动,需要统一操作规范: 1、冷冻食品冷链名义基准温度为-18℃以下

①运输过程温度的回升限度为-15℃,并要求尽快降至-18℃; ②冷藏车装载货物前,车厢内温度应预冷到-10℃以下; ③冷库应建有15℃以下的封闭式站台; ④冷库昼夜温度波动不超过±1℃; ⑤冷冻食品温度超过-12℃,拒收; ⑥冷冻陈列柜上货后要保持-15℃以下,短时间温度回升不得高于-12℃。 2、冷藏食品冷链名义基准温度4℃以下,冻结点以上 ①运输、商品交接、食品品温回升温度限度均为7℃(有些果蔬除外); ②冷藏陈列柜短时间温度回升不得高于10℃。 3、冷冻与冷藏食品预包装环境温度实际情况15℃以下为宜;冷藏陈列柜外部空气温度不超过24℃和55%RH。 三:完善冷链各环节设施,健全相应管理制度 食品冷藏链各环节均需投入必备的设施和设备作为基础保证,加以先进的技术支撑和严格有效的管理制度,冷链各环节共同密切配合,才能把握冷链整个运营系统,保全冷冻冷藏食品的品质,否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1、冷藏运输:必备各种冷藏运输工具,如冷藏车;测温湿等温度记录仪;清洁消毒器具等。必要的车辆保养维修制度;装卸货规定和交接手续以及车辆调度制度等。 2、冷藏储存:必备冷库及封闭式站台;温度记录仪;装卸运货车辆等。必要的冷库清洁、除霜和维修制度;交接验货手续;食品贮期管理规定等。 3、销售终端:必备各种冷藏陈列柜;小型商超暂存冷库等。必要的上货装载规定;环境温度调节管理等。

GPS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考察

GPS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考察 ——以顺丰优选冷链物流为例 一、GPS系统与冷链物流应用概述 1.顺丰优选冷链物流概述 顺丰优选是中国最大的民营物流公司顺丰速运集团旗下,以经营生鲜食品、特色进口、国产新鲜水果和美食、营养保健品、粮油副食、酒水饮料等为主的网购商城。一站式购物体验和全程冷链的承诺以及完善的物流网络深得消费者喜爱。 顺丰优选冷链物流是由冷藏加工、控温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藏销售四个方面构成。其中冷藏运输及控温贮藏配送环节是顺丰优选的核心竞争力。冷藏加工与控温贮藏是在其流通加工和在库管理环节完成的,其中包括生鲜速冻食品和进口水果的低温加工,食品零度保鲜、冷却储藏和冻结储藏、商业化包装等,保持肉禽蛋类等食品的新鲜性和增加商品的附加价值以及有利于食品冷藏、保鲜运输。 2.GPS系统技术应用概述 GPS系统全称为全球定位系统。GPS能对静态、动态对象进行动态空间信息获取,采集空间信息快速、精度均匀、不受天气和时间的限制。主要应用于车辆运行监控功能、紧急援助功能、车辆跟踪功能等。在冷链物流中主要利用GPS上述特点查询车辆运行信息、车辆动态跟踪、优化行车路线等,从而降低运输成本,取得最大规模经济效益。另外利用射频识别系统,即“带温度传感器的RFID标签”与冷藏车载GPS系统实现无缝对接,能迅速准确地记录、分析和回传冷藏车厢体内的温度,为顺丰物流中心提供车内温度的详实数据,并使冷藏运输温度监控借助GPS系统在互联网、全球定位卫星和GSM系统中实现数据流动与共享。从而可以使物流监控部门进行温度监控和调节,保持物品的新鲜性和稳定性。 二、GPS在顺丰优选冷链物流中的应用 (1)车辆与车内实时温度运行监控 顺丰速运冷藏车GPS车载监控装置为冷链运输车辆提供监控管理。通过无线温度记录仪器对冷藏车内用“RFID电子标签”测量的运输温度实时跟踪记录,并与冷藏车车载GPS 系统相结合将详实数据上传至物流控制中心进行调节与监控。具体车载GPS温度监控和调节包括: ①温度数据传输:监测的温度数据通过数据接口传送给车机发射器,通过车机GPS上传到网络共享,或者一次性读取所有点对点的供应链温度数据,生成温度变化图表并由网络终端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处理进而反馈给数据中心,然后由物流控制中心操作处理。 ②温度数据记录:顺丰速运RFID射频识别系统自动全程跟踪记录货厢内温度的变化,并以每20分钟上传一次实时温度给数据中心,记录不同地点的温度状况。 ③温度超限报警:当车内温度超过警戒值时,自动定位车辆位置并将温度、地点数据上传至顺丰物流监控中心,以便于物流监控中心有效反应,及时调节温度变化。 (2)行车路线规划与车辆三维立体导航 顺丰优选根据货物的种类、运送地、运输时间的不同,利用GPS技术,可以设计最佳行驶路线,包括最省时间的路线、通过高速公路、国道、省道路段次数最少的路线、最快行车路线等。还可以与交通数据库进行信息交换,了解路况等及时调整行车线路。路线设计完毕之后,利用GPS的三维导航功能,通过液晶显示屏显示设计路线以及车辆运行路线和运行方法、时间。顺丰速运为提高汽车导航定位的精确度,采用差分GPS技术,缩短了车辆里程与时间,使冷藏车辆的充分利用。

冷链物流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冷链物流中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冷链运输问题分析 【摘要】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作为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运输也在紧随市场的变化而不断地升级,特别是电商时代的来临,极大地促进了运输产业的发展,对生产、流通消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在的运输产业也已经今非昔比。但是在某些领域还是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以冷链运输为例分析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冷链运输冷链运输现状双汇冷链运输问题解决方案一、冷链运输现状 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必须尽早制定和实施科学、有效的宏观政策。冷链物流的要求比较高,相应的管理和资金方面的投入也比普通的常温物流要大。我国的冷链 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水平较低。我国每年消费的易腐食品将近10亿吨,需要冷链运输的超过50%,但只有10%左右的才能实现冷链运输。我国每年果品腐烂达1200万吨,蔬菜亿吨,从数据推测,我国每年因为缺少冷链而浪费的农产品占到一亿亩耕地,占我国总耕地的5%左右。 在运输环节,易腐保鲜食品的冷冻冷藏运输只占运输总量的20%,其余80%-90%左右的禽肉、水产品、果蔬大多是用普通卡车运输,致使每年有100万吨的水果腐烂变质或贬值处理,捕捞的鱼类每年约有40万吨左右烂掉。由于冷藏运输效率低,易腐保鲜食品损耗高,整个物流费用占到易腐保鲜食品成本的70%。而按照国际标准,食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能超过食品总成本的50%。 二、冷链运输中出现的问题 1、中国冷链基础设备设施落后且分布不均,而且功能失衡。目前中国冷藏保温车辆约有7万辆,而拥有20多万辆,中国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左右,按人均占有的冷库容积来看是中国的5倍。此外,中国当前冷库结构不尽合理,导致功能失衡,比如冷库多果蔬类冷库少,冷冻库多保鲜库少,城市冷库多、冷库少,经营性冷库多、加工类冷库少,土建式冷库多、装配式

相变蓄能冷藏保温箱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

随着国家振兴现代物流产业规划的出台,关系人民生命安全的生物医药专业物流得到快速发展,相变蓄能技术已经日益成为人注目的焦点。为此,北京华夏通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根据多年致力于相变蓄能技术的不懈研究、探索,开发出一系列基于相变蓄能技术的产品及针对特别需求的个性化解决方案。 广义地说,蓄能技术就是将化学能、水能、热能、电能等不同形式的能根据需要储存起来,在需要时释放出来提供使用的技术。相变蓄能技术是根据物质的三相特质(即固相、液相、气相)之间的相互转换实现蓄能及放能。以水为例:固相为冰、液相为水、气相为水蒸气。当固相冰变成液相水需要吸收大量的热这就是吸热现象,反之从液相的水变成固相的冰要放出大量的热(或者是吸收大量的冷)这就是放热现象。物质材料在温度变化时有相变现象发生和没有相变发生,其吸收和放出的热能相差数倍到数百倍。所谓相变蓄能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按冷链运输不同的温度需求将不同相变温度的材料进行合理配置达到相变蓄冷蓄热的效果,其物理反应验证了能量守恒定律。 华夏通商依据相变原理研制出不同相变材料和相变温度的多种蓄冷产品。将其设计成不同规格尺寸的冰袋、冰盒、冰排及冰板。同时应用新型保温材料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温介质制作出各种系列保温箱、保温包。通过不同温度(相变点)的相变蓄能介质及由新型保温板材组合搭配而成的个性化相变冷链保温系统解决方案。这些方案制作的产品在使用中均无需用电,可循环利用,达到了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减少碳排放的目的。 在日常应用中一提到冷链物流就会联想到制冷。但实际上,在很多的时候制冷和保温是相对的概念。也就是说在冷链物流运输中的应用不止体现在制冷技术,同时也体现在保热技术。 华夏通商利用相变蓄能技术在冷链物流运输中的应用比较广泛,主要涉及冷链物流系统中包括航空冷链运输、陆路冷链运输、铁路运输等多种冷链产品。同时也提供个性化的特殊服务。根据冬夏季节不同,客户需求不同,华夏通商应用自主知识产权开发的相变蓄能(蓄冷、蓄热)核心技术还可以提供夏季保冷,冬季保热冷链保温等专业定制方案。 案例一(150小时航空冷链物流个性化解决方案)

冷链物流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冷链运输问题分析 【摘要】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作为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运输也在紧随市场的变化而不断地升级,特别是电商时代的来临,极大地促进了运输产业的发展,对生产、流通消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在的运输产业也已经今非昔比。但是在某些领域还是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以冷链运输为例分析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冷链运输冷链运输现状双汇冷链运输问题解决方案 一、冷链运输现状 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必须尽早制定和实施科学、有效的宏观政策。冷链物流的要求比较高,相应的管理和资金方面的投入也比普通的常温物流要大。我国的冷链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水平较低。我国每年消费的易腐食品将近10亿吨,需要冷链运输的超过50%,但只有10%左右的才能实现冷链运输。我国每年果品腐烂达1200万吨,蔬菜亿吨,从数据推测,我国每年因为缺少冷链而浪费的农产品占到一亿亩耕地,占我国总耕地的5%左右。 在运输环节,易腐保鲜食品的冷冻冷藏运输只占运输总量的20%,其余80%-90%左右的禽肉、水产品、果蔬大多是用普通卡车运输,致使每年有100万吨的水果腐烂变质或贬值处理,捕捞的鱼类每年约有40万吨左右烂掉。由于冷藏运输效率低,易腐保鲜食品损耗高,整个物流费用占到易腐保鲜食品成本的70%。而按照国际标准,食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能超过食品总成本的50%。 二、冷链运输中出现的问题 1、中国冷链基础设备设施落后且分布不均,而且功能失衡。目前中国冷藏保温车辆约有7万辆,而拥有20多万辆,中国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左右,按人均占有的冷库容积来看是中国的5倍。此外,中国当前冷库结构不尽合理,导致功能失衡,比如冷库多果蔬类冷库少,冷冻库多保鲜库少,城市冷库多、冷库少,经营性冷库多、加工类冷库少,土建式冷库多、装配式冷库少,东部冷库多、中西部冷库少等现象明显。以双汇的冷链物流为例,虽有一定数量的冷库和冷藏运输车队,但服务功能单一,规模不大,服务范围小,跨区域服务网络没有形成,无法提供市场需求的全程综合物流服务。 2、冷链标准缺乏监管,企业执行力度差。据统计中国冷链相关标准已经超过200项,但所有这些标准都是推荐性标准,近几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委根据行业需

药品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规范

药品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冷藏药品物流链过程中的收货、验收、贮藏、养护、发货、运输、温度控制和监测、设施设备、人员配备等方面的技术与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冷藏药品的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物流企业和使用单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QC/T 450-2000(2005) 保温车、冷藏车技术条件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 2000年第20号 术语和定义 3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冷藏药品 指对药品贮藏、运输有冷处、冷冻等温度要求的药品。 3.2 冷处 指温度符合2?,10?的贮藏运输条件。 3.3 冷冻 指温度符合-10?,-25?的贮藏运输条件。

3.4 药品冷链物流 指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物流企业和使用单位采用专用设施,使冷藏药品从生产企业成品库到使用单位药品库的温度始终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的物流过程。 4 基本要求 4.1 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物流企业和使用单位要依靠专用设施,使冷藏药品从生产企业成 品库到使用单位药品库的温度始终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4.2 冷藏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物流企业、使用单位应制定确保温度要求的管理制度及 温度异常应急处理预案。 5 冷藏药品的收货、验收 5.1 冷藏药品的收货区应设置在阴凉处,不得置于阳光直射、热源设备附近或其它可能会提 升周围环境温度的位置。 5.2 收货时收货方应检查药品运输途中的实时温度记录,并用温度探测器检测其温度。 5.3 冷藏药品收货时,收货方应索取运输交接单,做好实时温度记录,并签字确认。有多个 交接环节,每个交接环节的收货方都要签收交接单。交接单参见附件A。 5.4 冷藏药品从收货转移到待验区的时间,冷处药品应在30分钟内,冷冻药品应在15分钟 内。 1

一文读懂果蔬冷链物流的物联网应用

一文读懂果蔬冷链物流的物联网应用 果蔬冷链物流中,经常出现各环节衔接断裂,造成果蔬冷链物流成本较高、品质难保证、职责划分不清等现象。而应用物联网技术,能达到查询、监督和跟踪果蔬冷链物流各环节的目的。

果蔬冷链物流的目的是保证果蔬从田间到消费者手中品质良好,但流通中,经常出现各环节衔接断裂,造成果蔬冷链物流成本较高、品质难保证、职责划分不清等现象。物联网技术应用在果蔬冷链物流中,可以实现监管部门、果蔬冷链物流企业、消费者三者之间信息透明化,达到查询、监督和跟踪果蔬冷链物流各环节的目的。 物流业是最早接触物联网的行业,智慧物流是未来10~15年内物联网大力发展的六项战略性应用之一,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物流领域推动了物流系统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物流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代———智慧物流时代。智慧物流发展,给物流各个领域都带来机遇和挑战,使以前一些不可控的因素透明化、职责化。把物流运作中复杂多样的环节有效的衔接起来,同时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使消费者轻松、放心购物消费。本文以果蔬冷链物流为研究对象,物联网的核心技

术应用到果蔬冷链物流各环节中,构建物联网技术在果蔬冷链物流中应用总体架构。 目前我国果蔬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每年约有4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由于保鲜产业落后,储藏方式和消费方式原始,据统计每年有8000万吨果蔬腐烂掉,果蔬腐烂率高居世界之首。造成这种巨大浪费的主要原因是果蔬从田间到消费者餐桌期间的流通出现问题,没有形成连贯的果蔬食品产业链:从果蔬的种植、采购、运输、储存、加工到销售等环节没有形成有效的经济利益主体,农民只管种植水果蔬菜,果蔬经销商只管采购和销售,第三方物流企业只负责运输和储存。这些利益主体之间的协调困难,职责划分不清晰,消费者是否能买到物美价廉的果蔬全凭运气。据统计,每年果蔬60%为当季销售,其余35%~40%需要冷藏,冷链物流在果蔬流通中担负着非常重要角色,是保证果蔬品

国外冷链物流发展的主要做法与经验复习过程

国外冷链物流发展主要做法与经验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等农产品(简称生鲜易腐农产品)需要通过低温流通才能使其最大限度地保持天然食品原有的新鲜程度、色泽、风味及营养,冷链物流应运而生。冷链物流(Cold Chain)是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等在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也称为低温物流(Low Temperature Logistics)。 目前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有些国家的生鲜易腐农产品冷链流通量(以价值论)已经占到销售总量的50%,并且仍在继续增长。 在我国,冷链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仅侧重于数量保证,对品质的要求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尽管我国冷链物流并不发达,但由于城市的迅速发展导致农产品流通量大幅增加,冷链物流在保障生鲜易腐农产品供应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经济持续发展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形势下,冷链物流应如何快速健康发展,已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发达国家在这方面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通过调查研究,笔者把发达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加以总结,希望为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健康快速发展和农产品冷链物流方面的政策措施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发展冷链物流的核心: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一整套体系 冷链物流由多个环节组成,从食品原料的种植和采购、加工、流通和配送,直至零售和消费的全过程,是一项复杂的低温系统工程,确保各环节的质量安全问题是冷链物流的核心。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冷链物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都制定了一系列涉及到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包装、运输、储存、标签、品质等级、容器和包装、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最大兽药残留物允许含量和最大杀虫剂残留物允许含量等有关标准和规定,对农产品进出口也有严格的检验和认证制度,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检验性。如加拿大食品检验局(CFIA)作为联邦政府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根据国际通行的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原理制定了食品安全督促计划(FSEP)。该规划不但在肉类和家禽加工厂普遍实行,而且在乳

物联网技术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 字号:T|T 2014年06月30日10:29 现代物流报 近年来,冷链物流需求快速增长。2013年,冷链市场需求达到9200万吨,冷链物流总体增速已达约20%。我 近年来,冷链物流需求快速增长。2013年,冷链市场需求达到9200万吨,冷链物流总体增速已达约20%。我国冷链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00亿元,同比增长24.2%,冷链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冷库规模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冷链运输设施小幅增长。目前,公路运输占我国冷藏运输量90%。2013年冷藏车市场保有量新增13000台左右,同比增长14%左右。 冷链物流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的应用科学,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农产品冷链是指从农产品的获取到被消耗的整个过程中,物品始终处于维护其品质所必需的可控温度环境下的特殊供应链。物联网技术是包括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技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Internet)、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相关的技术。物联网的引入,可推进整个冷链物流系统自动化和信息化进程,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作为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包括产品原料供应、生产加工、仓储配送、销售等环节,物联网技术在每一环节应用上各有特色。 一、物联网可改进农产品冷链物流生产加工 传统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透明度不高,出现质量问题不能准确找出根源,更不能确定相应当事人。物联网的引入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当农产品采购时,就可对其进行电子标记编码建立数据库。通过电子标签能够对农产品在整个生产加工过程进行连续的监控,包括当前的温度、湿度以及相应的操作人员。通过查询全部录入数据库的数据,很容易清楚知道是哪些因素造成的问题,能立刻进行改善,确定出事故的责任归属。 二、物联网可改进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配送及应用 物联网应用能提高农产品仓储管理水平及配送效率。在冷链仓储中心,RFID技术可实现商品的自动化登记,无需人工检查或扫描条码,更快速准确,并减少了农产品的损耗。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实现配送的可视化,实现农产品运输车辆及时准确调度,从而提高运输效率,尽量避免无效运输。可利用温度标签来提供温度监控,实现车载农产品的动态感知、动态监控及运途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同时,物联网应用,可实现对各冷库库存情况以及在途运输量情况的动态掌握,以便科学化运输决策,从根本上提高运输的合理性,实现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有效流通。总之,物联网的应用将推进整个仓库实现可视化,最大程度提高保管质量、实现仓储安全,并能实现仓储条件的自动调节,提高仓储作业管理效率。 三、物联网可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销售及应用 农产品在实际销售中存在农产品易变质,销售点分散、销售次数多等问题。在销售店引入物联网中的RFID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难题。首先,RFID技术可实时读取冷冻区域的温度信息,将这些信息反馈给超市管理部门,保证冷冻区域的温度处于一定控制范围,从而保证生鲜食品的新鲜度。再者,当消费者购物完毕后,将购物车推过装有RFID阅读器的出口时,阅读器可一次性辨认出购物车中的农产品种类、数量、金额等信息,电脑显示屏会显示该顾客消费总金额,然后顾客付款离开,超市的销售系统立即自动更新,将所销售的农产品信息以及销售额全部记录,以纳入统计。 四、物联网可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 信息共享是冷链物流管理的目标,一旦信息在整个冷链中同步,冷链上的参与者都能跟随顾客需求变动,进而形成同步运作。物联网技术可提供农产品冷链中流动的物品跟踪,同时向所有参与者实时数据传送,可减少信息失真现象。快速的信息传输速度,使冷链上的企业能更及时、准确预测需求变化,推动大幅度降低库存水平。通过物联网,带射频标签的商

探讨中国冷链物流的商业模式

探讨中国冷链物流的商业模式.txtゅ你不用一上线看见莪在线,就急着隐身,放心。莪不会去缠你。说好的不离不弃现在反而自己却做不到╮探讨中国冷链物流的商业模式(2011-07-29 11:18:40)[编辑][删除] 标签:交通运输中国冷链商业模式供应链管理安得杂谈分类:物流趋势 非常感谢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场合同国内外冷链同行来交流中国冷链物流商业模式创新的问题。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冷链物流的现状。中国冷链物流的现状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冷链的需求是快速增长的,也就是说中国的冷链物流是一个有效需求快速增长的市场。年平均增长率预计在20%以上,这超过了我国GDP,基本上是GDP平均增速的两倍。但是另一方面,中国冷链物流的供给存在巨大的缺口,无论是我们的冷库总量,冷链应用率在有效的供给方面都存在巨大的缺口。第三,从政府角度来讲,以河南省为代表的省级政府,对冷链物流,尤其是农产品的冷链物流都给予积极的支持,所以现在冷链物流发展面临着很好的前景。 再来看一下冷链物流行业的状况,应该说,中国目前冷链物流行业的集中度是比较低的,我们做了一个统计,按照协会的排名,我们前十名冷链物流企业市场占有率是不足6%,同时,各种类型的冷链物流的从业企业,无论是生产商,或者以前叫企业物流,还是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商,以及我们传统的物流企业,都在这个需求不断增长,有效供给不足,政府又大力扶持的冷链物流市场中寻求各自突破。所以,整个冷链物流市场,加快了市场发展的力度,行业整合的速度在加快。那么,如何在这个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中把握住机会?商业模式的创新就成为关注的焦点。 一个企业要成功核心是商业模式。前一段时间,央视用十多集的专题片聚焦中国物流顽症,里面提到的数据:中国的物流费用占GDP的比率大概是国外的两倍。这反映出我们国家目前聚焦的物流行业,甚至是冷链物流的行业,产业运行成本是比较高的。产业运行成本背后的问题是产业组织效率和产业组织方式的不足。那么,如何实现产业组织效率提升和产业组织方式的创新,有很多种方法,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关键在于龙头企业对于供应链管理方式的创新,这就成为商业模式创新的的关键。 商业模式创新,著名的经济家吴敬琏讲过,我们处于制造业大国和强国之间的尴尬地位,关键就在于我们的产业组织方式还不到位,目前国际上的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产业组织主流方式。而供应链管理作为产业管理的主流方式,考验的是一个龙头企业,是一个供应链链主的管理能力和统和能力。所以商业模式创新,就成为同行、协会和政府共同关注的焦点,也是冷链物流从业企业着力做的事情。 商业模式创新包括这么几个方面:一是战略定位,就是你居于什么样的地位,业务系统,整个供应链里面有哪些成员共同来做。二是盈利模式,钱从哪里挣,现金流模式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我们国家冷链物流,由于投资比较大,回报期比较长,现金流创新模式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环节,关键在于资源的配备。 再来看一下中国冷链物流的发展趋势,也可以说是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趋势。我们把中国冷链物流的主要模式分为几大类:一类是运输模式。国家统计几十万家物流企业,绝大多数是运输型的业务模式,说通俗点,就是开着车给人拉货挣钱。第二类是仓储型的,有的是典型的仓库资产开发商,有的是开发兼运营。还有交易模式,交易就是批发市场,它也是一种物流的组织方式。所以在国家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里面,为什么对交易市场特别提及,它是我们国家生鲜农产品主要的产业方式和交易方式。第四是区域配

冷链物流规范及温度要求

冷链物流规范及温度要 求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一、食品冷链物流中各类商品温度要求: 1、冷却畜禽肉、冰鲜水产品、植脂奶油蛋糕、配餐、果汁、酸(>0℃——4℃) ①冷冻畜禽肉水产品、冷冻果汁、冷冻饮品、冰蛋、速冻蔬菜、冷冻调制食≤-18℃ ②冰淇淋≤-23℃?—— -25℃ ③金枪鱼≤-50℃ ④运输温度≤-45℃ 2、蔬菜、水果、巴氏杀菌奶、冷藏鸡蛋、蛋液、调制熟肉、冷藏盒饭、含奶蛋糕、蛋糕胚、豆制品(>0℃——7℃) 蔬菜、水果中不同品种有不同的贮藏适宜温度,如: ①大白菜、土豆为0℃—15℃ ②番茄分前、中、后期适宜温度 ③苹果为-1℃~2℃ ④发酵豆制品除外 以上是2010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上海市地方标准DB31/T388-2007《食品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规范》中划分的各类商品温度要求。 二:食品冷链中几个需要规范的操作温度波动控制范围

冷冻冷藏食品生产加工过程运输(包括食品原料采集)各环节温度控制,由于环境变换,交接需要,温度会有起伏波动,需要统一操作规 范: 1、冷冻食品冷链名义基准温度为-18℃以下 ①运输过程温度的回升限度为-15℃,并要求尽快降至-18℃; ②冷藏车装载货物前,车厢内温度应预冷到-10℃以下; ③冷库应建有15℃以下的封闭式站台; ④冷库昼夜温度波动不超过±1℃; ⑤冷冻食品温度超过-12℃,拒收; ⑥冷冻陈列柜上货后要保持-15℃以下,短时间温度回升不得高于-12℃。 2、冷藏食品冷链名义基准温度4℃以下,冻结点以上 ①运输、商品交接、食品品温回升温度限度均为7℃(有些果蔬除外); ②冷藏陈列柜短时间温度回升不得高于10℃。 3、冷冻与冷藏食品预包装环境温度实际情况15℃以下为宜;冷藏陈 列柜外部空气温度不超过24℃和55%RH。 三:完善冷链各环节设施,健全相应管理制度 食品冷藏链各环节均需投入必备的设施和设备作为基础保证,加以 先进的技术支撑和严格有效的管理制度,冷链各环节共同密切配合,才 能把握冷链整个运营系统,保全冷冻冷藏食品的品质,否则难以达到预 期效果。

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

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 挑战和需求 所谓冷链物流是指温度敏感性产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预先制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物品质量,减少物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一般分为冷藏(冻)加工、冷藏(冻)存储、冷藏(冻)运输及配送、冷藏(冻)销售四个部分,其中冷藏运输及配送环节是目前冷链物流的薄弱环节。由于环境变化较大,且限于技术和成本因素,在运输和配送过程中的物品温度发生改变而造成质量事故的风险相对其他环节要大。而且,通常情况下运输配送过程的封闭型往往会对后续的事故原因鉴定工作造成困难,即物品温度超过限制范围是何时何地开始出现的?是由于环境的突发性因素还是冷藏(冻)系统的持续性故障?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能够持续记录物品温度并将此温度数据便捷存储和发送到后台管理系统的技术。 伴随着有源RFID技术和应用的迅猛发展,行业内逐步认识到基于有源RFID技术的温度传感系统在冷链物流中的重要应用:有源RFID标签集成,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获取温度数据,然后传送给与之连接的RFID标签储存,RFID标签获得的数据则在进入阅读器阅读范围时被读出,以供利用。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对运输/配送过程中温度发生改变时的预警,或是对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进行记录,从而帮助辨识可能由温度变化引发的质量变化及具体发生时间,并有助于质量事故的责任认定。例如,在医疗用血液的运输中,温度应该严格的控制在4℃(±0.5℃),若利用传统温度监测手段,只能监测端到端的节点温度,但即使节点测量温度正常,并不能保证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始终正常,而利用RFID技术,可以了解血液在运输过程中是否发生了温度变化以及可能由此引起的质量变化。我国冷链系统与发达国家之间较大的差距意味着此市场具有不小潜力。随着物流业全开放,物流产业投资将进一步增加,冷链物流市场规模也将相应加大,将给RFID应用带来机会。就目前而言,RFID冷链物流应用已经没有技术障碍,而成本仍是主要瓶颈。目前RFID应用集中在敏感或贵重商品领域,如移植用器官、医疗用血液、骨髓、疫苗、药品以及名贵酒品、贵重花卉、高价值海产品等。除了在敏感领域和贵重领域的应用,运输距离越长和周转次数越多的冷链系统,RFID的应用需求也在相应增加。而在普通冷链应用中,虽然RFID成本较高,但与自行开发一套“黑匣子”温度监控系统相比(如麦当劳目前正在使用的货物跟踪和温度跟踪系统),RFID还是具有大规模应用的成本优势。随着技术不断进步使得成本降低,冷链物流RFID应用将普及化,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应用方案 近期推出了基于有源RFID技术的冷链温度监控系统。通过先进的有源RFID技术,在需要合适的温度监控管理来保证质量的生鲜食品和药品的物流管理和生产流程管理中,将采集到的物品温度数据持续记录在有源电子标签内,对产品的生鲜度、品质进行细致地、实时地管理。 系统的工作方式非常简单,将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数据定时写入RFID标签内,当RFID标签进入远距离阅读器信号覆盖范围时,将RFID芯片内的温度数据上传给远距离阅读器,交由后端系统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