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二则》注释、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注释、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注释、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8课】

班级:姓名: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一)、《咏雪》

1、【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3、【文义】文章的义理。

4、【俄而】不久,一会儿。

5、【骤】急。

6、【何所似】像什么。

7、【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差】,大体。【拟】,相比。

8、【未若】不如,不及。

9、【因风】乘风。【因】,趁、乘。

10、【公大兄无奕女】指东晋诗人谢道韫,谢无奕之女,聪慧有才辩。【无奕】,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

二)、《陈太丘与友期》

1、【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

2、【日中】正午时分。

3、【舍去】丢下(他)而离开。【舍】,舍弃。【去】,离开。

4、【乃】才。

5、【尊君在不】令尊在不在?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同“否”。

6、【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舍弃。

7、【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8、【引】拉,牵拉。

9、【顾】回头看。

二、重点句子翻译: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翻译: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文。

2、白雪纷纷何所似?

翻译: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3、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4、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5、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翻译: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

6、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翻译: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7、待君久不至,已去。

翻译: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8、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翻译: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9、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三、理解性默写:

1、你认为《咏雪》中对雪的比喻最恰当的一句是:未若柳絮因风起。

2、《咏雪》这篇课文交代咏雪的背景的语句是: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3、《咏雪》表明谢安赞赏谢道韫的才气的句子是:公大笑乐。

4、《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应对得体,据理力争的句子是: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四、课内简答题:

1、《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2、指出下列称谓各指代的是何人。

①即公大兄

...:公大兄:指谢太傅的大哥。

②尊君

..在不: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③待君.久不至:君:您。

④君.与家君

..:君:您。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3、《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答: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氛围。

4、《咏雪》中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答:“柳絮”一喻好,因为它有意像,即既有物像又有意蕴;而“撒盐”一喻仅有物像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5、《陈太丘与友期》中请分别用一两个词语评价文中的人物:

陈太丘:教子有方、做事有原则

友人:暴躁易怒,知错能改。

元方:聪明伶俐,知书识礼

6、《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答:客人无礼在先是事实,元方年仅七岁,懂得指出客人的不对,维护父亲的尊严,已属不易,不应对其要求过高。

7、如何理解“公大笑乐”这句话?

答:表明谢太傅肯定了谢道韫的比喻,虽未作任何评价,但从他的“大笑乐”中可看出他十分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8、《咏雪》文章结尾为什么补充交代道韫的身份?

答:烘托道韫的不凡,暗示太傅赞赏她的才气。

9、《咏雪》一文哪些地方透露出了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

答:从“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以看出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屋外冰寒雪骤,室内谈笑风生。“公欣然”和“大笑乐”,可看出谢安与子侄辈亲密无间的感情和把玩诗句的雅兴。

10、《咏雪》中“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

答:因为柳絮团状,与雪花相似,漫天飞舞給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而且还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温暖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11、《陈太丘与友期》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可是陈元方仍然“入门不顾”,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

答:假如是我,我会接受他的歉意,并告诉友人,会将这歉意转达给自己的父亲,并告诉他要做个讲诚信,进礼仪的人。

12、学习《陈太丘与友期》,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请写出一句与此相关的名言: 答:做人要讲诚信,尊重他人。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

《柳子厚墓志铭》原文和翻译

柳子厚墓志铭》原文和翻译 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 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 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 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涣,而自肆于山水间,其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有云:“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

乎始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 ”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为州人顺赖。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元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使子厚在 台省时,自持其身。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周 不穷。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

王尧臣墓志铭(欧阳修)原文

王尧臣墓志铭(欧阳修)原文 欧阳修《王尧臣墓志铭》原文及 原文: 公讳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试,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死论。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之。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又主监医。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 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公视四路川险易,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某路宜急为备,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之,荐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名将。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不行。明年,贼入泾原,战定川,杀大将葛怀敏,乃公指言为备处,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而前所格议,悉见施行。 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下三司,

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公执以为不可。 京师数为飞语,及上之左右,往往谗其短者。上一切不问,而公为之亦自若也。 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劘,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 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有文集五十卷。将终,口授其弟纯臣遗奏,以宗庙至重、储嗣未立为忧。天子愍然,临其丧,辍视朝一日,赠左仆射,太常谥曰文安。 : 王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考取了进士的第一名,被授与他将作监丞、湖州通判。皇帝面试后,改授为著作佐郎当值集贤院,出知光州。这一年光州严重饥荒,许多强盗掠取百姓的粮仓,按照法律要以死罪论处,王尧臣说:这不过是饥民求食罢了,这应是救济饥荒的法令所要体恤的。于是请求以减免死罪论处。这之后就书面地写进了规章制度,到现在还在使用这些法律。郭皇后被废后,居住在瑶华宫,生了病,皇上很是同情怜悯她。在郭皇后被废时,宦官阎文应曾经帮助过皇后,等皇后生病了,文应又主管监察医治的情况。皇后将死时,有人怀疑文应有奸谋。王尧臣请求将此事交付给御史,审问调查事情真伪,来消除了天下的怀疑。虽然最终没有这样做,但自此文应做事时,再也没有人敢说什么的了,后来文应突然因为放纵专横的罪名被处死了。

《论语八则》练习题答案

期末复习卷之《论语》八则 姓名:班级:学号: 一、解释下划线的字:(每空2分,2*17=34)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时:按时。习:实习,温习。说:通“悦”喜悦,高兴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愠:怨恨、生气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通“智”,聪明。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好:喜爱,爱好不如:比不上乐:以(之)为快乐 5、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者:好的,这里指优点从:跟从,这里是学习的意思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行:行走 7、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 尝:曾经终:整寝:睡 8、以思,无益 益:收益,益处 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调:凋谢。 二、翻译句子:(4*6=24)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它,他们的缺点就(引以为鉴)改正它。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在其中。 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快乐(的事)吗?

4、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不要求快,不要(只)看到小利。想要求快,就不能达到目的;(只)看到小利,就(办)不成大事。 5、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以此)来(进行)思考,毫无收益,还不如去学习。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的(已学过的)知识,(由此)获得新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凭着(这一点)做老师了。 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这知识就是知道这知识,不知道(这知识)就是不知道(这知识),这(才)是聪明的。 三、课文内容填空: 1、孔子是春秋末期(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名:丘字:仲尼。(每空1分) 2、《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弟子(2分)言行的一本书,也是儒(1分)学派的经典。《论语》是我国古代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3、《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统称为“四书”。 4、《论语》八则节选自《论语》主要讲的是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其中有些词语已经成为成语,请任意列举三个:温故知新、择善而从、欲速则不达。 5、《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择其善者而从之”来表示; 8、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9、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人不知而不愠 10、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

三峡原文及翻译

三峡原文 自(1)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重岩叠嶂(3),隐天蔽日,自非(4)亭午夜分(5),不见曦(6)月。 至于夏水襄陵(7),沿溯(8)阻绝。或王命急宣(9),有时朝发白帝(10),暮到江陵(1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12),不以疾也(13)。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14),回清倒影(15)。绝巘(y d n)(16)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17),清荣峻茂(18),良(19)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20),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21),空谷传响,哀转久绝(22)。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 (1)自:在,从。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省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2)略无:完全没有。阙:通“缺”,中断。 (3)嶂(zh eng):高峻险拔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4)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 (5)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6)曦(x 1):日光,这里指太阳。 (7)襄(xi①g),上。陵,丘陵,小山包 (8)沿:顺流而下(的船)。溯(s M :逆流而上(的船)。

( 9)或:有时。王命:皇帝的圣旨。宣:宣布,传达。 ( 10)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奉节东。朝:早晨 ( 11)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 12)虽:即使。奔:奔驰的马。御:驾着 ( 13)不以:不如。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比船)快,或为“以”当是“似”之误。( 见清赵一清《水经注刊误》) 疾:快。 ( 14)素湍:白色的急流。素:白色的。绿潭:碧绿的潭水。 ( 15)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16)绝巘(y E):极高的山峰。绝:极高。巘:山峰 ( 17)悬泉:悬挂着的泉水瀑布。飞漱:急流冲荡。漱:冲刷。 ( 18)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19) 良:实在,的确。 (20) 晴初:天刚晴。霜旦:下霜的早晨。 (21 )属引:连续不断。属(zh i):动词。连接。弓I:延长。凄异:凄凉怪异 ( 22)哀转久绝: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绝:消失。 (23)巴东:汉郡名,在现在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24)沾:打湿。 (25)三声:几声。这里不是确数 (26)裳(ch dng):衣裳。 翻译

《张黑女墓志铭》原文及译文

《张黑女墓志铭》原文及译文 《张黑女墓志铭》释文:君讳玄,字黑女,南阳白水人也。出自皇帝之苗裔。昔在中叶,作牧周殷。爰及汉魏,司徒,司空。不因举烛,便自高明;无假置水,故以清洁。远祖和,吏部尚书,并州刺史,祖具,中坚将军,新平太守。父,荡寇将军,蒲圾令。所谓华盖相晖,荣光照世。君禀阴阳之纯精,含五行之秀气,雅性高奇,识量冲远,解褐中书侍郎。除南阳太守。严威既被,其犹草上加风。民之悦化,若鱼之乐水。方欲羽翼天朝,抓(爪)牙帝室,何图幽灵无间,歼此名哲,春秋卅有二。太和十七年。薨于蒲坂城建中乡孝义

里。妻河北陈进寿女。寿为巨禄太守。便是瑰宝相映,瓁玉参差。俱以普泰元年。岁次辛亥十月丁酉月一日丁酉,葬於蒲坂城东原之上。君临终清悟,神诮端明,动言成轨,泯然去世。于时兆人同悲,遐方凄(长)泣,故刊石传光,以作诵曰:郁矣兰胄,茂乎芳干。叶映霄衢,根通海翰。休气贯岳,荣光接汉,德与凤翔,泽从雨散,运谢星驰,时流迅速。既雕桐枝,复催良木。三河奄曜,(坤)塸丧烛。痛感毛群,悲伤羽族。扃堂无晓,坟宇唯昏,咸轁松户,共寝泉门。追风永迈,式铭幽传。

全篇翻译: 北魏南阳太守张君墓记 张君名玄,字黑女,是南阳白水人.本是黄帝的后裔.中古时期,他的先人就曾在商朝和周朝做过地方官.等到了汉朝及后来的三国魏晋,曾有祖先作过司徒,司空的高官.这些祖先,才干突出,不需要名士推荐就为人朝野所知.他们做官的时候,不需要百姓劝勉或请愿就廉洁自律. 张君的远祖张和,做过吏部尚书,并州刺史; 祖父张具,为中坚将军,官至新平太守;父亲为荡寇将军, 作过蒲圾县令. 张家可谓是高官辈出,荣耀非凡. 张君取日月之精华,含五行之灵气, 素性高洁奇异,见识高远,气

玉版居记 阅读答案附翻译

玉版居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玉版居记 明黄汝亨 钟陵民俭,境以内,山川城郭半萧瑟,绝少胜地可眺览。独城南山寺名福胜者,去城里许,径窅而僻,都无市喧。惟是苔衣树色相映,寺殿亦净敞可望,前令于此集父老或诸生五六辈,说约讲艺。而寺以后方丈地,有修竹几百竿,古树十数株,为松、为枥、为樟、为朴、为蜡、为柞、为枫,及巴蕉细草间之。四面墙不盈尺,野林山翠,葱茜苍霭,可攀而望。六月坐之可忘暑,清风白月,秋声夜色,摇摇堕竹树下。 间以吏事稀少,独与往还,觉山阴道不远,亦自忘其吏之为俗。借境汰情,似于其中不无小胜。因出馀锾,命工筑小屋一座,围棂窗四周。窗以外,长廊尺许,带以朱栏干。薙①草砌石,可步可倚。最后隙地亦佳,覆树似屋,据而坐,亦近乎巢树凿坯之民。而总之以竹居胜,即榜竹为径,题之以小淇园②,颜其居曰玉版。里父老诸生,未始不可与集。高客韵士与之俱,更益清远;间觅闲孤往,亦复自胜。 不佞令此地,无善状,庶几此袈裟此片居为政林下者云尔已矣。昔苏子瞻邀刘器之参玉版和尚,至则烧笋而食,器之觉笋味胜,欣然有悟,盖取诸此也。寺僧一二,每见多酒态,不知此味。子瞻亦不可多得。嗟乎!情境旷眎③,雅俗都捐,亦乌知世无子瞻玉版其人也。列一石刻《玉版居约》,戒杀,戒演戏,戒多滋味,戒毁墙壁篱落,砍伐摧败诸竹木。愿后来者共呵护之。有越三章者,不难现宰官身而说法。工竣,为壬寅秋九月。 (取材于光明书局《晚明二十家小品》1935年) [注] ①薙(t):除草。②淇园,殷纣之竹箭园。是我国第一座王家园林。③眎(sh):视。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间以吏事稀少间:间或 B.借境汰情汰:陶冶 C.盖取诸此也诸:众多 D.有越三章者越:违背 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山川城郭半萧瑟,绝少胜地可眺览 大江大河、城里郊外大半萧条凄凉,没有风景优美的地方可以游赏 B.去城里许,径窅而僻,都无市喧 (福胜寺)距城一里多,通往那里的小路深远僻静,全然没有街市的喧嚣 C.而寺以后方丈地,有修竹几百竿,古树十数株 这座寺庙后的一小块地方,有几百竿高高的竹子,十几棵古树 D.窗以外,长廊尺许,带以朱栏干 窗子外面,建有一尺多宽的长廊,并用朱漆栏杆连在一起 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钟陵县城南的福胜寺环境幽美,前任县令喜欢在此与家里的长辈、晚辈一起研究学问。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打印版,绝对完整,精心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打印版,绝对完整,精心编辑)七年级上册8 1《郑人买履》2《刻舟求剑》3《幼时记趣》4《三峡》 5《以虫治虫》 6《梵天寺木塔》 7《论语八则》 8《狼》 七年级下册6 9《赵普》 10《黄鹤楼》11《于园》 12《黔之驴》 13《爱莲说》 14《两小儿辩日》 八年级上册5 15《晏子使楚》16《人琴俱亡》17《小石潭记》 18《记承天寺夜游》 19《治水必躬亲》 八年级下册7 20《马说》21《陋室铭》22《活板》23《核舟记》 24《口技》 25《送东阳马生序》 26《山市》 九年级上册7 27《陈涉世家》28《桃花源记》29《与朱元思书》30《捕蛇者说》 31《岳阳楼记》 32《醉翁亭记》 33《得道多助,失道寡 助》 九年级下册8 34《曹刿论战》 35《邹忌讽齐王纳谏》36《鱼我所欲也》37《生于忧患,死于安 乐》 38《愚公移山》 39《出师表》 4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1《田忌赛马》

七年级上册课文 1《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他事先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尺码。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码)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去拿尺码。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2《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落在江底)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3《幼时记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得清极细小的东西。看

《三峡》原文 注释及课文翻译

三峡 自(1)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2)阙(3)处。 在七百里的三峡之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 【句解:写山,作者抓住三峡的特点来写,写山的广,多。】 重岩叠嶂(4),隐天蔽日。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句解:写山的陡、高,江面狭窄。“重”“叠”“隐”“蔽”四字,着重刻画了山的高峻。这句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即“重叠岩嶂,隐蔽天日。】自非(5)亭午夜分(6),不见曦月(7)。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的时候,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句解:这个句子使用了古汉语中“并提”的修辞手法,把本应写成两个句子,合并成一个句子了。理解时应分为两个句子。即除非下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这一句侧面极力渲染了山的高峻陡峭和江面的狭窄。】至于夏水襄陵(8),沿溯(9)阻绝(10)。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来回航行的船都被阻隔断了。 【句解:从正面描写夏天水势凶险。“阻绝”写出江水暴涨之快。】 或(11)王命(12)急宣(13),有时朝发白帝(14), (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那么)这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 暮到江陵(15),其间千二百里, 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 虽(16)乘奔(17)御(18)风,不以(19)疾(20)也。 即使是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句解:本句通过“朝发”“暮到”“千二百里”的航程描写,再加上用“奔马”和“疾风”作比较,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船航行之快,进而说明“三峡”夏水的流速之快。】 春冬之时(21),则(22)素湍(23)绿潭(24),回清倒影(25)。 在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水,回旋着清波。 【句解:写俯视江中所见。以“素”修饰“湍”,以“绿”修饰潭,波回影倒,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这句也用了“并提”的修辞手法。即“素湍回清,绿潭倒影”。】 绝巘(26)多生怪柏,悬泉(27)瀑布,飞漱(28)其(29)间,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飞泻、冲荡下来。【句解:写仰视所见。山静、泉飞、柏怪、水奇,静中有动,山水相配,构成了一幅峻拔超脱的图画。】 清荣峻茂(30),良(31)多趣味。 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句解:以极为精练的语言,描绘了水、树、山、草四种景物,各具特色,并由景到情。“良多趣味”,直抒胸臆,表达出作者由衷的赞叹】每至晴初(32)霜旦(33),林寒涧肃(34), 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树林山涧里就会一片清冷寂静,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35)凄异(36), 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 空谷传响(37),哀转(38)久绝(39)。 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石夫人墓志铭原文及译文

石夫人墓志铭铭文及译文 【铭文】 夫人讳婉,字敬姿,勃海南皮人也。魏故使持节都督”荆豫二州诸军事平南将军荆豫青三州刺史汝阳”公□之季女。禀气妍华,资性聪哲,学涉九流,则靡渊”不测,才关诗笔,触物能赋。又归心至圣,信慕玄宗,东”被遗教,无文不揽。是以道俗瞻望,内外佥敬。宜辍机”垂诫,屈身敦义,使屡迁之孟,惭擅名于鲁邦;芒卯之”妻,愧见美于魏国。何图不幸,奄然息世。臣吏号绝,亲” 宾悲恸。以永平元年岁次戊子十一月庚辰朔廿三”日壬寅葬于西岗。恨量石裁文,书德不尽,其辞曰:”玉生衔闰,桂出含芳,紫金天利,明珠自光。夫人窈窕,” 性实禀常,心如怀月,言似吐璋。颜如秋玉,色艳春葩,”云生公室,言归王家。委縠徐步,望若游霞,陈王羞赋,”齐女惭华。学既采玄,才亦成篇,心怀巨宝,口吐芳烟。”豪端流璧,素上题琁,阮姬格笔,昭君谢贤。平生自爱,”甚慎机微,言恐警气,行虑动衣。恨不自见,鉴镜之辉,”如何一旦,与世长违。兰刈由馨,膏尽缘明,堂潜玉迹,”室隐金声。唯闻琴绝,但见遗经,悲言玄石,何以能名? 译文: 夫人名叫石婉,字敬姿,是勃海南皮人(今天的河北南皮人),魏国前任使持节都督(代表皇帝行使地方军政权力的官职)荆豫二州诸军事平南将军(仍然是职称)荆豫青三州刺史(还是头衔)汝阳公(封号)的第四个女儿,气质幽雅,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深不可测,才华横溢,诗词精湛,看见什么东西就能吟成诗赋.而且心地善良,信仰道教,经书道卷,无所不读.所以不管是学道之人还是俗家人,人人都敬重她.应该让孟母亲停止织布来听她的教育,孟母为了让孟子有好的学习环境,几次搬家.这样的 贤妻良母见了夫人也会感到羞愧,芒卯的妻子貌美在魏国是那么出名,但了她的也会感到惭愧.如此佳人,为何如此命薄,竟就这样悄悄离我们而去了.官员们悲痛欲绝,亲人门放声痛哭.永平元年岁次戊子十一月庚辰朔廿三日壬寅(以上是年月日 时辰,要请历法专家来帮忙推算)下葬在西岗.只可惜要因墓碑的大小来写祭文,写不完她的美德,于是只能这么说:如美玉含在嘴里,如桂花散发芳香,如金玉天然而生,如明珠自然发光.夫人仪表出众,气质脱俗,心灵清净如古月,声音清脆如撞击金玉,容颜象秋天的美玉,色泽象春天的花蕾,生于公侯之室,嫁于王侯之家. 行动时 袅袅如轻纱,看上去就象天际漂流的云霞,曹值之赋和她比显得逊色,少姜之貌在 她面前不值一提.学问贯通玄道,文章出口成章,胸中包罗万象,口中吐气如兰,书法可抵瑰宝,书画可值万金,阮姬也要谦让, 昭君也要称臣.向来洁身自好,行止有度,说话轻声细语怕动了气,走路如莲怕衣服带了风.可惜我还没来得及亲自见一面, 来欣赏皎皎之姿,为什么一时之间,就与世长辞了呢?兰花被折是因为她的香气袭人, 膏油燃尽是因为她的光明如日月,从此以后厅堂再没有如玉的身影,室内也没有佳人清脆的声音.只能听到琴音不绝,只能看到留下的经书,悲痛啊,面对如此清冷的墓碑,又怎么能说得出我心中的刺痛.

选自《唐才子传》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文言文阅读答案

选自《唐才子传》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 人文言文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答案(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 “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 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 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 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 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 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 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

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 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 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 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 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 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 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节选自《唐才子传》本文有删节)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 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4.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昌初致仕致仕:退休或辞职回家。 B.居易累以忠鲠遭摈累:屡次。 C.与胡杲……李文爽燕集燕:通“宴”,宴饮。 D.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行贾:市场价格。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论语八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八则原文及翻译 篇一:论语八则原文 《论语》八则 1.子曰:“,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访,不也快乐吗?旁人部了解自己却不恼恨,不也是君子吗?” 段解:这一则主要谈学习的方法和怎样做人。 2.子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知识进而知道新知识,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的。” 段解:这一则主要谈知识的巩固与创新。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只知道学习却不知道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知道思考却不知道学习,就会精神倦怠。” 段解:这一段主要讲学习和思考的关系。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翻译:孔子说:“由呀,(我)教给你的,(你)懂了吗?懂得就是懂

得,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真懂啊。” 段解:这一则主要讲学习的态度:实事求是。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翻译:孔子说:“看到贤人就应该想到向他看齐,看到不贤的人 就应该自我反省。” 段解:这一段主要讲学习态度: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 6.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翻译:子贡向孔子问道:“孔文子为什么称他为‘文’呢?”孔子回答说:“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比自己学问低的人请教为羞耻,因此称他为‘文’”。 段解:这一则主要谈好学者还需不耻下问。 7.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翻译:孔子说:“默默地记住学过的知识,学知识并且不满足,教导别人并且不疲倦,这三种哪一种我能有呢?” 段解:这一则主要谈做一名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8.子曰:“,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一定有做我的老师的人在其中。选择他们的优点而学习,他们不好的要改正。”(《述而》) 段解:这一则主要谈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做一个通情达理的人。 篇二:论语三则原文及译文

《柳子厚墓志铭》阅读答案(附翻译)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6-9小题。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伯 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 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 当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 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 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 荐誉之。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 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间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 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 曰:“是岂不足为政耶!”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 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 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 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 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 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 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 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 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 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 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 不行于时也。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斥时有人力能 举之,且必复用不穷。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 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 辨之者。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以十五年七月十日,归葬万年先人墓侧。 子厚有子男二人:长曰周六,始四岁;季曰周七,子厚卒乃生。女子二人,皆幼。其得归葬 也,费皆出观察使河东裴君行立。行立有节概,重然诺,与子厚结交,子厚亦为之尽,竟赖 其力。葬子厚于万年之墓者,舅弟卢遵。遵,溥涿人,性谨慎,学问不厌。自子厚之斥,遵 从而家焉,逮其死不去。既往葬子厚,又将经纪其家,庶几有始终者。铭曰:是惟子厚之室, 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选自《柳子厚墓志铭》)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 能:凭能力B.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坐:因他人获罪而受牵连C.斥时有 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穷:穷尽D.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肆: 放任,纵情 7.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虽少 年,已自成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A. B. 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免而归者且千人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以彼易此,孰得孰失 C. D. 一旦临小利,仅如毛发比 其俗以男女质钱 8.下列语句括号中补出的词语,与文意不一致的一项是 ()A. 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于)江南B. 斥时(若)有人力能举之, 且必复用不穷C. 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故)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D. 其经承 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亦)悉有法度可观。 9.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王尧臣墓志铭注释翻译

《王尧臣墓志铭》欧阳修 公讳.(古时称死去的皇帝或尊长的名字)尧臣, 字伯庸。天圣五年举.(考取)进士第一,为.(担任)将作监丞、通判湖州。(皇帝)召试 ..(皇帝召来面试,为封建时代选拔官吏的一种特殊方式),以.(凭……身份)著作佐郎直.(通“值”,当值)(于)集贤院,知.(管理)光州。岁大饥,群盗发.(打开) 民仓廪 ..(贮藏米谷的仓库),吏法 ..(官府的法令,名作状,“按法令”)当.(判定,判处)死,公曰: “此饥民求食尔,荒政 ..(古代在遇到荒年时所采取的救济措施)之所恤.(体恤)也。”乃请以.(用)减死论.(判定)。其后遂以.(把)(省略“之”,代 举措)著令 ..(书面写定的规章制度),至今用之。郭皇后废.(被废除),居(于)瑶华宫,有疾,上颇哀 怜之。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 ..(有功劳),及后疾.(名作动,生病),文应又主监医。后且.(将)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公请付其事(于)御史, 考按 ..(追查,核查)虚实,以.(来)释天下之疑。

事虽不行 ..(掌权,当权),..(不实行),然自文应用事 无敢指言 ..(指摘和议论)者,后文应卒.(最终)以.(因为)恣横斥(被斥责)死。 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 公视四路.(宋代行政区划)山川险易 ..(险阻与平坦),还∕言某路宜益.(增加)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 某路∕宜.(应该)∕急为备 ..(做好战备),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分辨)之,荐其.(其中)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名将。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 任福等战死。今韩丞相坐.(因……获罪)主帅失律 ..(出战失利),夺.(被削除)招讨副使,知.(管理, 主持)秦州;范文正公亦以.(因为)移书 ..(送公文) 元昊不先闻.(使……知道),夺.(被削除)招讨副使,知耀州。公因.(于是)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 其忠义智勇,名∕动(于)夷狄 ..(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东边称夷;北边称狄;南边称蛮;西边称戎),不宜以.(因为)小故置.(放弃,弃置)之,且任福 由.(因为,由于)违节度 ..(指挥,调度)以致.(招致,导致)败,尤.(更,尤其)不可深责主将。由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论语八则》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论语八则》教学目标: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水平。 2、结合本文的学习理解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 1、掌握“而”字的两种基本用法,顺接和转接。 2、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们常说四书五经,同学们知道“四书”指的是那四书吗?对,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书中的《论语》。

二、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 1、解释题目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题目,什么是“论语”,请同学 们看到课文的注解1,从这里我们能够知道什么呢?很好,把它画出来。“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论语”就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论语》 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很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2、作者简介好,我们现在来看一下作者:孔子,请同学们看到 注解一,从这里我们又能够知道孔子的什么信息?很好,用笔画出来。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与孟子并称“孔孟”,其中,孔子被称为 “圣人”。 三、整体感知 1、诵读全班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意。 2、检查作业(扫除语言障碍,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①读音论()语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诲女知之乎() 是知()也罔()殆()而内自省()也默而识之()何有于我哉() ②字词的解释(投影字词与重要句子的翻译) a.要学生概括这篇文章的通假字(“说”通“悦”(愉快)“女”通“汝”(你)“识”通“志”(记住))“知”通“智”(智慧) b.总结“而”的用法“而”字是个连词,它的基本用法有两种, 顺接和转接。课文中哪些是表顺接的,哪些是表转接的?明确:表顺 接的有: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敏而好学、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表转接的有: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思而不学、 学而不厌。 ③重要句子的翻译 ④全文的翻译

三峡原文注释及课文翻译a

三峡原文注释及课文翻 译a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三峡自(1)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2)阙(3)处。 在七百里的三峡之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 【句解:写山,作者抓住三峡的特点来写,写山的广,多。】 重岩叠嶂(4),隐天蔽日。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句解:写山的陡、高,江面狭窄。“重”“叠”“隐”“蔽”四字,着重刻画了山的高峻。这句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即“重叠岩嶂,隐蔽天日。】 自非(5)亭午夜分(6),不见曦月(7)。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的时候,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句解:这一句侧面极力渲染了山的高峻陡峭和江面的狭窄。】至于夏水襄陵(8),沿溯(9)阻绝(10)。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来回航行的船都被阻隔断了。 【句解:从正面描写夏天水势凶险。“阻绝”写出江水暴涨之快。】或(11)王命(12)急宣(13),有时朝发白帝(14), (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那么)这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暮到江陵(15),其间千二百里, 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 虽(16)乘奔(17)御(18)风,不以(19)疾(20)也。 即使是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句解:本句通过“朝发”“暮到”“千二百里”的航程描写,再加上用“奔马”和“疾风”作比较,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船航行之快,进而说明“三峡”夏水的流速之快。】 春冬之时(21),则(22)素湍(23)绿潭(24),回清倒影(25)。 在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水,回旋着清波。 【句解:写俯视江中所见。以“素”修饰“湍”,以“绿”修饰潭,波回影倒,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 绝巘(26)多生怪柏,悬泉(27)瀑布,飞漱(28)其(29)间,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飞泻、冲荡下来。【句解:写仰视所见。山静、泉飞、柏怪、水奇,静中有动,山水相配,构成了一幅峻拔超脱的图画。】 清荣峻茂(30),良(31)多趣味。 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句解:以极为精练的语言,描绘了水、树、山、草四种景物,各具特色,并由景到情。“良多趣味”,直抒胸臆,表达出作者由衷的赞叹】每至晴初(32)霜旦(33),林寒涧肃(34), 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树林山涧里就会一片清冷寂静,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35)凄异(36), 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 空谷传响(37),哀转(38)久绝(39)。 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2013 高考文言文阅读汇编实词翻译-印

2013高考文言文实词翻译汇编 2013新课标卷1《明史·马文升传》 【实词】 A.登.景泰二年进士—登:升职。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录:记载。C.振.巩昌、临洮饥民—振:救济。D.勒.石纪之而还—勒:铭刻。 【答案】4.A(考中) 【翻译】 ⑴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⑵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答案】 ⑴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劭,皇上也诚心诚意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5分) ⑵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州城去。说道当时政事,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5分) 2013新课标卷2《旧唐书·李揆传》 【实词】 A.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代:世世。B.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属:撰写。C.深昧.求贤之意也—昧:冒犯。D.经籍在此,请恣.寻检—恣:任意。 【答案】4.(3分)C 【翻译】 ⑴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⑵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答案】 ⑴(5分)他的哥哥当时本有声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位臵上,李揆竟然不加推荐。(译出大意给2分;“时名”、“滞”、“引进”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⑵(5分)当地州郡长官稍有轻慢,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译出大意给2分;“薄”、“迁徙”、“盖”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013全国大纲卷《宋书·杜慧度传》 【实词】 A.为宁浦太守,遂.居交趾—遂:于是。B.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遏:禁绝。C.与林邑累.相攻伐—累:屡次。D.以交土接寇,不宜旷.职—旷:空缺。 【答案】8.B(3分) 【翻译】 ⑴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5分) ⑵由是威惠沾洽,奸盗不起,乃至城门不夜闭,道不拾遗。(5分) 【答案】 ⑴六月庚子这天,卢循清晨到达南津,命令三军攻入城中才能吃饭。(5分。译出大意给2分;“造”、“入城”、“乃”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⑵从此声威恩泽及于全境,邪恶偷盗之事不再发生,以至城门夜不关闭,路不拾遗。(5分。译出大意给2分;“威惠”、“奸盗”、“乃至”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013北京卷《宋史·曹彬列传》 【注】①觌(dí):相见 【实词】 A.遂受而籍.之以归—籍:登记造册。B.太祖典.禁旅—典:主管,掌管。C.副帅潘美预.以为贺—预:参与,加入。D.仍.赐白金万两—仍:于是,又。 【答案】6.C(3分) 【翻译】 8.对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使吴越,致命讫即还——出使吴越,传达旨意完毕即刻返回 B.吾终拒之,是近名也——我若果一直拒绝收礼,就会得到好的名声 C.请煜入宫治装——请李煜进入宫殿收拾行李 D.上觉,遽诘所以——皇帝察觉了,急忙追问其中的缘故 【答案】8.B(3分)

论语八则赏析

论语八则赏析 关于论语八则赏析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论语八则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论语八则赏析:文学常识《论语》是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和编纂,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共20篇,与《孟子》《大学》和《中庸》合称为“四书,是儒家学说的典籍。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创始人,作品《春秋》,鲁国人。 论语八则赏析:课文分析1、翻译句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茫然无措;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充满疑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明白就是明白,不明白就是不明白,这就是聪明智慧。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每天多次反省:替别人谋划事情是否尽心竭力了?与朋友交往是否真诚相待了?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认真复习了?2、理解默写: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④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⑤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⑥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出自《论语八则》的成语:有朋远方来、三省吾身、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学而时习是将所学加以运用,从中得到生动的感受,体验到实践的乐趣。 “有朋自远方来就可以将自己的所学所感与之交流,论辩吸纳,体验分享的乐趣。 有人喝彩可喜,无人喝彩也无妨。 “人不知而不愠就是在不被认可不被尊重的寂寞中保持豁达平和的心态,悠然自得,体验孤独的乐趣。 4、从“一日三省的做法中,你悟出的成才之道是什么? 答:曾子“一日三省,拷问自己对人对事的态度,要求自己无论做什么都要尽心竭力,这是很高的自我行为规范。 曾子之所以成才,应归功于这种严于律己的生活态度。 成才的因素有多种,自身实力是最核心的因素。 如何让自己实力过人呢?不断自省和及时改过是非常必要的。 盲目的自信带来的只能是行为过当和虑事不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