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案例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案例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案例

八下《与朱元思书》教学案例《与朱元思书》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

2.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3.通过诵读训练,进一步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

教学重难点

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帮助学生理解“鸢飞戾天”两句。

教学准备

让学生通过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决文章中的生字词。教师准备有关富春江的风景短片及课文重点字词的投影。

设计思路

本文虽是书信可与一般书信不同,人们往往把它看作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小品文。因此在教学时,应当使学生初步懂得怎样审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要教学生读懂文本并能顺畅地朗读;二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朗读,总的说来,速度宜慢,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

境。要注意停顿,每读完一小层都可以作稍长的停顿,这样才有鲜明的层次感,不至于将两个不同的画面交错在一起。还要注意确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当落在“箭”“奔”二字上,才会使人感到形象鲜明。教师要做示范朗读,也可以让学生中读得好的示范。

教学时由眼前的风景引入。启发想像,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假定某些情节,然后设问。例如,作者这次是特意选择一个“风烟俱净”的日子并且自雇小船出游;作者说“猛浪若奔”不是从旁看到的,而是小船在浪尖上行驶时亲自感受到的;“负势竞上……争高直指”是作者的幻觉,如此等等。根据这些情节设问,可能引起争论,但更有可能出现教师意想不到的好答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可爱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数不胜数。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著名的景IX?

(学生讨论回答。)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拍摄于浙江富春江的风景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欣赏。要求看完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讨论回答。)

师:富春江的景色用一个字来说就是“美”。南朝著名的

文学家吴均在游览完富春江的风光后,情不自禁写了一篇描绘富春江风光的文章《与朱元思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先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听读时注意字词的读音,分清句子的停顿。

二、教学第一自然段

1.教师范读后讲解:①风烟:指烟雾。②共色:同样的颜色。③俱:都。④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⑤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⑥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

2.小结:以上是文章的第一部分,这部分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述了从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3.朗读第一自然段。

三、教学第二自然段

1.学生齐读后讲解。

①缥碧:青白色;缥,音.piao3。②急湍:急流的水;湍,音tu6n。③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2.小结:以上是文章的第二部分。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

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

3.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教学第三自然段

1.教师领读后讲解。

①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②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③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④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⑤相鸣:互相和鸣。⑥戾天:到天上;戾,至。⑦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⑧经伦:筹划、治理。⑨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⑩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

边遮蔽着。上,在上,名词作状语。⑨犹:好像,如同。@交映:互相掩映。⑩见:同“现”,显现,显露。

2.小结:以上为文章的第三部分。这部分以细腻的笔触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在这里,作者既从侧面烘托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3.齐读第三自然段。

五、探究讨论

1.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

绝。”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

(学生讨论,发表意见。)

老师归纳:

学生只要能抓住重点,说出水之清澈(“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和山之峻峭(“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也就能够大致领悟这篇写景美文的魅力了。

2.写景要注意条理,请大家分析讨论这篇文章写景的顺序。

(学生讨论,发表意见。)

教师归纳:

全文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奇山异水”来写;第二自然段写异水,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富春江“异水”形象地表现出来;第三自然段写“奇山”:作者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

六、全班集体朗读全文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的景色,作为本课所放录像的解说词。资料链接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家世寒贱,均好

学而有俊才。沈约曾见其文,颇为赞赏。天监初,柳恽任吴兴太守,召他为主簿,常与他赋诗。后为建安王萧伟记室,升国侍郎。他曾表求撰写《齐春秋》,完稿后上呈武帝,武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命焚毁。后奉诏撰写《通史》,未就而卒。事见《梁书》卷四十九、《南史》卷七十二《吴均传》。今人朱东润《诗人吴均》一文中有吴均年谱(见《中国文学论集》,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

吴均是史学家,他著有《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钱塘先贤传》五卷,注释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惜皆已亡佚。他是著名的文学家。《梁书》本传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隋书"经籍志》四著录:“梁奉朝请《吴均集》二十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皆为二十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吴均集》三卷。”可见其文集宋时已大部分散失。

21与朱元思书获奖说课稿

21 与朱元思书获奖说课稿 2015-11-10 09:26 314次 地区:甘肃省 - 定西市 - 渭源县 学校:渭源县会川中学 21与朱元思书初中语文人教2001课标版 1、了解有关“骈文”的文体知识,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 2、学习作者借景抒情,抓住富春江水的绮丽多姿这个特点并有层次地写景的方法。 3、体会作者的高洁志趣和追求自由的情怀。 4、能熟练地诵读课文。 1、学习作者借景抒情,抓住富春江水的绮丽多姿这个特点并有层次地写景的方法。 2、体会作者的高洁志趣和追求自由的情怀。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骈文”的文体知识,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 2、学习作者借景抒情,抓住富春江水的绮丽多姿这个特点并有层次地写景的方法。 3、体会作者的高洁志趣和追求自由的情怀。 4、能熟练地背诵课文。 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作者借景抒情,抓住富春江水的绮丽多姿这个特点并有层次地写景的方法。 2、体会作者的高洁志趣和追求自由的情怀。 学习课时:1课时 导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元朝有位诗人曾说过“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那么富春江山水的景色到底怎么样呢? 让我们闲来欣赏几幅图片。(用以激发学生阅读课文、走进富春江的兴趣。)南朝时有一位文人吴均见到这种美景后,迫不及待的给他的友人朱元思写了一封信,那么书信的内容是什么年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明确学习目标:(见课件) 三、预习展示: (一)学生展示预习结果: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乱。因而,不少知识分子以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 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骈体文,这种文体的作品,讲求对偶,句的字数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骈文注重形式优美,讲究辞藻华丽。这些骈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二)教师补充文体知识: 书---书信,一种文体。本文语言上讲究对仗和声律,多用偶句,少用散句,是一篇骈体文。内容上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这看似随兴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可称得上一篇山水小品。 (三)教师检测学生对文言词汇的掌握: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横线的字。 (1)任意东西 (2)经纶世务者 (3)窥谷忘反 2、翻译下列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四、自主学习,我能行!

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卷 与朱元思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直.视无碍 争高直.指 B.有时见日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C.天下独绝. 绝.多生怪柏 D.横柯上蔽.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深层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与顾章书 吴均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③。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注】①薜萝:即薜荔和女萝。后世用来称呼隐者的居处。还 觅薜萝,意思是说自己要隐居。②英英:形容声音和谐动听。③富、饶:均作动词,富有、充裕。菊花、竹实:都是隐者的食物。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仆去.月谢病 我以日初出时去.人近 B.梅溪之西.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C.绵绵成韵. 嘤嘤成韵. D.幸富.菊花 不义而富.且贵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与例句中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 遂葺宇其.上 A.其.一犬坐于前 B.不能名其.一处也

八年级下册说课稿:与朱元思书

八年级下册说课稿:与朱元思书 八年级下册说课稿:与朱元思书 一、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设计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大纲中有文言文背诵推荐篇目20篇。《与朱元思书》即是其中的一篇。它是初中语文第四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单元提示中要求“熟读并背诵课文,读出一点语气来”。《与朱元思书》是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的吴均写给友人信中的一部分,选文层次清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富春江自富阳到桐庐间的山光水色,描绘了祖国南方秀丽江山的奇异景象,使人读后确有悠然神往之感。同时,文中也表现出作者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从形式上,本文是一篇骈文,文笔精美,自然流畅,基本上使用四六句式,声律和谐,具有一种音乐美。根据以上内容和要求,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2、熟读背诵全文;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而其中,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背诵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为了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的放矢,首先采用“目标导学法”。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是居于支配地位的,教和学的活动

首先要确定好准确适度的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成功的愉悦感。因此,在引入课题后,即出示教学目标,在其引导下,分步实施完成。本文是一篇美文,是学生积累的最佳材料,在一课时内力求达到背诵,因此,诵读是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而诵读能力的训练又与其他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对课文内容理解得透彻,朗读才能把握得有分寸,朗读才会有正确的语音、语速、音量;对课文的字词句熟悉,朗读时才会有准确的发音、停顿、重音。课堂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个别学生的试读、全体学生的齐读齐背;穿插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在诵读中熟悉、理解、品味、鉴赏、记忆、积累。多媒体的运用,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力求通过课件的介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完成学习目标。 在教学中,课题、作者、教学目标、读文后字音词义的检测都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出示;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课文内容和结构,插入了动画素材,引导学生读文思考、标划,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圈点批注的学习习惯;为了解决重难点,选取了大量的图片并进行了超级链接,使画面具有交互性,完整性,将课文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以帮助学生记忆,这样,运用图片、文字、声音等多种形式,从多个方面调动了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能够投入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替代或补充传统的教学设备(如黑板)的不足,方便清晰的展示问题、板书或提示内容,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一、说教材《与朱元思书》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共选了九篇古代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或写景、或状物、或咏史、或抒写人生志趣、或表现亲朋情谊,无不渗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情和深入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作为本单元第一篇选文,可见其在本单元及本册的地位。 《与朱元思书》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信,它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述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文章从行船游江的实见实感出发,着重写了“奇山”和“异水” 两个方面,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厌恶世俗官场的清高思想。文章骈散相间,清新隽永,历历如绘,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 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按照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文言文,要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 趣”等要求,根据单元学习要求 和课后练习安排。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看注释后积累课下文言词语,重点掌握以下词语的含义和用

法:缥、湍、轩、邈、柯、泠、嘤、鸢、窥。 2、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3、诵读课文后,谈谈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养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文学的情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4、探究本文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的特点后,做口语复述练习。 教学重点是:积累文言词语,读懂读熟文言文。 教学难点是:把握课文的主旨。谈谈文中流露出的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及追求自由的情怀。 二、说学情 我任教的对象是乡镇中学的学生,学生缺少学习热情,尤其是对语文科,而对于难读难理解的文言文更是提不起兴趣。同时,班级学生语文素养参差不齐。 三、说教法 本文教学我采用诵读法、质疑法、辩论法、复述法及练习法。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 教学千法,朗读为本。叶圣陶老先生根据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曾经说过:“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篇,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市一等奖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市一等奖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与朱元思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思路和设计理念。首先,我说一说对教材的分析。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与朱元思书》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所选的古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通过这些文章的阅读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而且可以感受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和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与朱元思书》作为山水小品文中的精品,学生在欣赏充满生机的自然画卷之中,还能学习古人遣词造句的精妙、体会情景交融的畅达。通过此文对学生欣赏后面写景类古文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尤其对第六单元中的几篇描写山水的文言文更具有指导作用。 2、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的确立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根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和能力目标: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语;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和方法目标: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深入领会关键的词语。对文章的感知有整体到局部,深入作品的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寄情于奇山异水的审美情趣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新知识前,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困难、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向,从而有针对性地确立学习的重难点及教学方法。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及本文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 教学重点是:1、反复朗读,欣赏文中景 2、细心品味,感悟文中情 教学难点是:理解本文的主旨和寓情于景的写法 二、说教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八年级阶段的学习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基本内容”、“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据此,本课拟以诵读、讨论、探究的方法教学,让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课堂上指导学生听读、试读、齐读、自由读、评读、品读,通过朗读来感悟文章的内容,做到理解成诵。 三、说学法 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最终还得落实到学生身上,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学生课堂上的学法重点就在体验学习与探究上。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课文语言的韵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八个环节展 开。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与朱元思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思路和设计理念。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常识,初步感受富春江美景。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背诵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3.逐层解析课文,初步感受作者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初步感知富春江之美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读赏析,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感受文章精练生动的语言特色。 3.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高雅审美情趣。 导入新课 古人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与自然融为一体是古代文人学士的共同追求。他们用心灵观察体会自然万物之美,赋予山水灵性、情感以至生命。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为我们展现了独具特色的富春江景,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悉心体味、尽情观赏吧!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文言文教学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其中《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描写山水景物的精品,对学生欣赏写景类古诗文起着承前起后的作用,尤其对学习本册教材的第六单元中的几篇描写山水类的美文更具有指导的作用,吴均的这篇经典骈文,不仅让我们体味到作者高雅的志趣,同时还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美的享受。 教材入选此文,意在继续学习名家描绘山水景物的名篇,继续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继续欣赏山水游记的优美意境,继续提高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 根据新课标指出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文言文的要求,以及结合本课的内容和地位、学生的认知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几点: 1、了解吴均(柳宗元)的作家作品常识,能正确有感情朗读、诵读课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进一步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体会文中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特点和骈散结合的写法。(学习对景物入微的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3、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和把握文章的主旨。(理解作者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和把握文章的主旨) 4、品味优美的写景语言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大好河山的热爱,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东光县第三中学王娟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与朱元思书》,下面我从说教材、说学生、说教学目标、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说说我这篇课文的设计及理念。 一、说教材 分析教材: 《与朱元思书》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所选古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与其说《与朱元思书》是作者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信,倒不如说它是是一篇清新隽永的山水小品。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培养学生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 本单元属于古诗文单元,学生在理解内容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要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的能力和习惯。我教学的学生,他们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具有执著的探索精神和协作精神。平时上课积极思考,相互交流,敢说敢做,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这些学生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特别反感,对运用多媒体教学特别感兴趣,尤其是对声、情、图并茂的多媒体教学更是情有独钟。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语文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地完成学习任务,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充分体现了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合作性、开放性等特征。 说教学目标 按照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文言文,要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诵读古代诗词,

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等要求,根据单元学习要求和课后练习安排。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读通大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课文 的写景方法的探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体会文章所表现出的作者对功名的蔑视和寄情于山水的情怀,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读懂读熟文言文。 教学难点:把握课文的主旨。谈谈文中流露出的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及寄情于山水的情怀。 三、说教法 本文教学我采用诵读品味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 教学千法,朗读为本。“三分文章七分读”,一篇好文章如果按十分计算的话,那么朗读带给人的美的享受应该占到七分。叶圣陶老先生也曾经说过:学习文言文,必须熟读若干篇,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因此,在本科的教学中,我不但重视“讲前读”、更重视“讲后读”、“悟后读”,读出文章的韵味,还课堂以琅琅书声。 自主合作探究法:“被动的接受老师的智慧,对于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新课标也提倡“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引导学生主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市一等奖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市一等 奖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与朱元思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思路和设计理念。首先,我说一说对教材的分析。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与朱元思书》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所选的古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通过这些文章的阅读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而且可以感受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和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与朱元思书》作为山水小品文中的精品,学生在欣赏充满生机的自然画卷之中,还能学习古人遣词造句的精妙、体会情景交融的畅达。通过此文对学生欣赏后面写景类古文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尤其对第六单元中的几篇描写山水的文言文更具有指导作用。 2、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的确立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根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和能力目标: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语;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和方法目标: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深入领会关键的词语。对文章的感知有整体到局部,深入作品的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寄情于奇山异水的审美情趣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新知识前,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困难、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向,从而有针对性地确立学习的重难点及教学方法。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及本文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 教学重点是:1、反复朗读,欣赏文中景 2、细心品味,感悟文中情 教学难点是:理解本文的主旨和寓情于景的写法 二、说教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八年级阶段的学习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基本内容”、“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据此,本课拟以诵读、讨论、探究的方法教学,让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课堂上指导学生听读、试读、齐读、自由读、评读、品读,通过朗读来感悟文章的内容,做到理解成诵。 三、说学法 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最终还得落实到学生身上,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学生课堂上的学法重点就在体验学习与探究上。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课文语言的韵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部编8年级上册12 《与朱元思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8年级上册语文12 《与朱元思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朗读并背诵课文。说一说,文中所写的山水“独绝”在哪里? 参考答案: 这一段山水,山奇水异。水静处,千丈见底;水急处,如箭如奔马。山势连绵陡峭,直插云天;山中万物欣荣,天籁动听,光影多变。 二、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有什么样的感想?你如何理解这种感想?参考答案: 美丽的自然美景,往往有心灵净化的作用,所以面对这奇山异水,作者感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两句由景而生慨叹,符合我们见到美景时的自然反应,反衬出景物之怡人。当然,这里或许有自述心志的味道,表现出归隐林泉、享受美景的愿望;也有可能是在劝说朱元思,不妨放下繁杂公务,一同来欣赏这美景。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并指出其用法。 1.任意东.西 2.横柯上.蔽 3.负势竞上. 4.以为顺流下.矣 参考答案: 1.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东或向西(漂流)。 2.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3.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上(伸展)。 4.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下(漂流)。 四、吴均的《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和《与朱元思书》并称“吴均三书”,都是描写山水的名篇,学者钱锺书认为其成就可与《水经注》中的写景段落相提并论。阅读课文以外的两“书”,进一步体会吴均写景文章的特点。 参考答案: 《与施从事书》渲染了雄峻连绵的青山变化多姿的景观,寄寓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反映出当时一部分士大夫文人回避现实的清高隐逸的思想。《与顾章书》描写故乡山水赏心悦目的情韵和灵趣,表现作者回归自然的欢愉和对自由人生的积极追求,同时也反映他对人世的退避。以审美的视角看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与朱元思书》说课材料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与朱元思书》是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言文,属山水小品。“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骚人墨客,吟诗作文,为今人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山水佳作。南朝梁代著名骈文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仅用一百四十四字便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绮丽风光,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吟诵此文,但觉景美、情美、词美、章美,如此短的篇幅,却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令人叹为观止。全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2、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积累字词,理解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背诵课文,领会文中表现的自然之美及作者寄情山水的情趣。 (3)品味文章哲理精妙的语言,培养审美能力。 目标的制定,既考虑了基础知识的积累,又考虑到情感的体验,能力的培养,符合三维目标的要求。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文中语言优美,情景交融,因此领会文中感情,品味文中语言是本文学习的重点,另外,文中词类活用现象较多,为了描绘出富春江的的奇山异水,作者借助多种修辞、各种手法来写景,这些应是学习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的积累,能借助注释和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课文。学生对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是很浓厚,在教学文言文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 三、教法设想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的。再者,心理学研究表明: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大约为二十分钟,所以要不断的变换教法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认为,教学千法,朗读为本。文言文的教学朗读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任务,所以对重点的突破主要采用诵读法、质疑法和讨论法。在难点的突破上,引导学生结合作家的经历,写作背景来达成。 四、学法指导 新课标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因此,学习本文的方法主要是自主阅读法、质疑探究法。在疏通文意时,引导学生对照注释及借助工具书学习,采用朗读法,圈点勾画法,学生的活动形式主要是四人小组合作。在赏析课文内容时采用探究阅读法,创造性阅读法。这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以吴均的一首写景小诗《山中杂诗》,多媒体展示一组富春江美景引出南朝梁著名文学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范例

《与朱元思书》讲课稿范例 《与朱元思书》讲课稿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伙儿好! 我今天讲课的题目是《与朱元思书》、依照新课标的理念,我将以教什么、如何教、什么缘故这么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进行讲课。 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与朱元思书》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该单元所选文章均为写景抒情的散文,感受我国山水之美,激发对祖国山河的喜爱之情、本文是作者写给好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信,文章既描写了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与追名逐利之辈的藐视之情,蕴含了对好友的规劝、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八年级的学生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的时期,她们好奇心重,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探究欲望、在文言文的阅读上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基于此,依照新课标对教学目标的三大维度的倡导,我结合本文的特点与学生年龄的特点,设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达到诵读成诵。感知、理解课文内容、并将重点词句翻译成现代汉语,积累文言词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情趣,理解作者避世退隐的理想,感受与好友的友情。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清的分析、教学目标的设立,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精读文章精彩的写景部分,学会文章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难点则是感受自然山水之美,体会作者退隐避世、寄情山水的理想。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不管是教依然学,方法得当,才能事半功倍、因此,我秉承“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这一教育理念,具体采纳朗读法、讨论法、启发法进行教学、 爱因斯坦讲:“假如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我们常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乐学”、“善学”、 我会采纳以下教学方法 1。课前预习法 首先,借助注释与工具书自疏文意,解决文章生字词,扫除阅读障碍,能流利正确的朗读课文,并背诵。 2、体验感悟法 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文中山水之美,理解作者避世退隐、寄情山水之情,启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之情、接下来,谈谈我对这节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弄清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培养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3、以诵读带动课文内容的学习,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积累—感悟—运用”的学习过程。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图片欣赏,见课件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洛神赋图、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汉宫春晓图、百骏图、步辇图、唐宫仕女图、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千里江山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中国美术史的丰碑,华夏文明的巨著,是流动的历史、无声的乐章;承载着古老东方民族独特的艺术气质;用色彩记录了中华绵延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横亘万里的锦绣河山。 《富春山居图》 师介绍:富春山居图是元朝书画,画家黄公望为郑樗(无用师)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辽阔大地,江山是如此多娇,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赞叹,为之倾倒,为之描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从标题看这篇虽是书信,却是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现在让我们一起品赏作者吴均笔下富春江沿途的奇山异水。请大家打开课文,先看看注释,说说吴均是何许人也? (学生说后,屏幕展示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粱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二)、初步感知: 1、听朗读全文。(音频播放) (1)注意字音并标注 (2)注意朗读节奏,尝试划分 师明确(屏幕展示): (1)字音: 缥(piǎo)碧急湍(tuān)夹(jiā)岸轩邈(miǎo) 转(zhuàn) 泠泠(líng) 嘤嘤(yīng) 鸢(yuān)飞戾(lì)天经纶(lún) 窥(kuī)柯(kē) (2)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是《与朱元思书》。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LI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说说我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与朱元思书》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笫一篇文言文,属山水小品, 描述的是富阳至桐庐一白余里的山水美景,着重写了 '‘奇山”和"异水”,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由,鄙弃功名的思想感情。本文是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历来是文言文初学者入门作品。 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意在通过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意在通过感受富春江山水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我觉得,还可以让学生有所感悟,如可以让学生感悟到幸福不只是紫袍加身,腰缠万贯,幸福也是袖手红尘,逍遥山水。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指出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地位、学生的认知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LI标为以下儿点。 1.掌握并积累相关文言实词和虚词。 2.感受富春江的美丽风光,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学习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方法。 4.体会作者鄙弃名利、追求自山的情怀。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感知课文内容,学习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思想感情。 ——本文语言表达含蓄,寓意深刻,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上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确立理解文章思想感情为教学难点。三、教法学法。 教法。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学习要求,本课拟以诵读、讨论、探究的方法教学。指导学生听读、试读、齐读、自由读、品读,通过朗读来感知文章的内容。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学生将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加以解决。在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这个教学难点上,采用探究的方法。 学法。新课程标准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据此,我预设的学法具体如下。 1?多种形式朗读,感知文章内容。 2.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先自主再合作疏通文意。 3.自主探究、质疑辨疑,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装点着中华大地,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就为之歌咏。上学期,我们学过的郦道元的《三峡》和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今天,我们再学一篇吴均的《与朱元思书》。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近美丽的富春江山水。 ——这个导入激活学生对过去所学的写山水的诗句回忆,激发学生阅读课文兴趣,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首先是朗读,通过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然后自主学习,借助注释和丄具书疏通文意。最后小组合作学习,互相质疑答疑解决疑难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与朱元思书》

能力目标 1、比较阅读,培养品味写景文言文的能力。 2、提高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比较阅读,培养品味写景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 1、比较阅读,培养品味写景文言文的能力。 2、提高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能力。 一、导入 第一节课我们基本领略了富春江的美。 今天老师当次导游带领大家去看看。 请欣赏富春江的美图,图片反映了课文每句话的内容,多媒体按 顺序展示相应图片大家一起用原文中的句子描述你所看到的画面。 二、复习掌握重点文言词、句。 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由 1 组-4 组完成,重点文言词语必答,一 组一类,翻译是抢答。 总分十分,错一处扣一分。 投影展示竞赛题 一、重点词语 1、通假字 1、千转不穷转同啭,鸟婉转地叫。 这里指蝉鸣。 2、窥谷忘反反通返 2、词类活用

1、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向高处向远处伸展 2、任意东西名词用作动词,向东、向西 3、一词多义 1、天下独绝绝妙 百叫无绝停止 2、负势竞上向上 横柯上蔽在上面 4、重点实词 1、猛浪若奔飞奔的马 2、从流飘荡顺、随 3、经纶世务者筹划 4、负势竞上凭借 二翻译,注意加横线的词语。 1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4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三、美美的赏 《与朱元思书》和上学期学习过的《三峡》,都是写山、范水的 名篇,两篇文章在内容、写法等方面都有很多相似之处。 结合《三峡》,赏析本文。 要求 1、重点关注两文的共同点,列如抓住山水的特点多角度描写, 修辞方法或其它写作手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12课《与朱元思书》教案

12.《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感知文章大意。 2、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 3、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把握课文的主旨。 4、能力方面:深入文章意境,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结构美,获得美的享受。 重点难点: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结构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数不胜数。谁要有仁智之人的修养,谁就会醉于山水。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的风景区?(学生回答)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拍摄于浙江富春江的风景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欣赏。要求看完后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谈感受) 富春江的景色真美啊。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吴均在游览完富春江的风光后,就情不自禁写了一篇描绘富春江风光的文章《与朱元思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题目中“与”是“给”的意思。“书”是“书信”。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是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二、赏读 1、仿例读: 教师引入:先请同学们听配乐示读课文,听读时注意字词的读音,听清句子的停顿。听完请同学们仿照示读放声自由朗读。(配乐示读)(仿例朗读)见(xiàn)日2、美读: 教师引入:本文是一篇美文,朗读时速度宜慢,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美的意境。一定要以“乐山水”之心去读,吐字清晰,音韵和谐。要注意停顿,节奏要随情随景而易。每读完一小层都可以作稍长的停顿,这样才有鲜明的层次感,不至于将两个不同的画面交错在一起。还要注意确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当落在“箭”“奔”二字上,才会使人感到形象鲜明。这样,才能读其文,感其美,会其情。(美读。可配乐进行)(读后学生互评)。

关于与朱元思书的说课稿

关于《与朱元思书》的说课稿 你们好! 今天,我就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与朱元思书》,进行说课汇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具体阐述。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 《与朱元思书》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精读课文,本单元共选了九篇古代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就编排而言,将其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选文,旨在突出其较好的典范性。而且本文是人教版与语文版的共有篇目,可见它的地位是很重要的。 就教材而言,这篇课文与其说是作者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不如看做是用清词丽句构成的一篇山水小品文:画面秀美奇绝,笔触鲜明生动,结构层次井然,句式骈散相间,清新隽永,历历如绘。 【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 1。识记与理解目标:使用工具书积累文言词汇,反复诵读,熟读成诵,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设计意图:《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培养审美能力;通过美文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设计意图:笛卡尔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这一设计正是体现出这一理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水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高洁的志趣。. 设计意图:六朝书信多景语,本文秀美奇绝,清新隽永的景物描写正好激发学生对于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同时也了解古代文人的高洁品性。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同以上的教学目标第1点和第2点。 2。难点: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设计意图:此句是本文的文眼,也是情感升华、主题升格的关键点,但是学生不易由表及里,会出现理解的偏颇。 二、教法学法 【学情分析】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新知识前,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向。八年级的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上有一个大好时机,在七年级已有的文言文知识上建构新的文言知识,继续培养学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与朱元思书 自主学习 一、练习 ⒈注音。 湍( ) 鸢( ) 戾( ) 嘤( ) 庠()泠() ⒉下面句中含有通假字的是( ) A千丈见底B有时见日 C窥谷忘反D泠泠作响 ⒊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百许里( ) ②急湍甚箭( ) 二、延伸 (一) [甲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⒌解释加点的字。 良多趣味() 属引凄异() 泠泠作响() ③蝉则千转不穷( ) ④横柯上蔽( ) ⑤经纶世务者( ) ⑥任意东西( ) ⒋在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视觉: 听觉: 表达效果: 经纶世务者()

⒍甲文先写山,后写水,层次井然。写水是按(顺序)写的。乙文则是按顺序来写的。 ⒎两文在写景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⒏甲文总写三峡的特点是什么?乙文总写富阳到桐庐的山水特点是什么?分别用原文语句回答。 ⒐乙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⒑假如你是一位投资者,根据两文介绍的特点,你将如何开发这两个地方?简要回答。 (二) 黑山在县(河南修武县)地北白鹿山东,清水所出也。上承诸陂(山坡)散泉,积以成川,西南流屈曲。瀑布垂岩,悬河注壑,二十余丈,雷扑之声,震动山谷。左右石壁云深,兽迹不交,隍(沟壕)中散水雾合,视不见底。南峰北岭,多结禅栖之地(禅栖之地,修行僧人的居住地);东岩西谷,又是刹灵之图(刹灵,寺院;即“浮图”,佛塔)。竹柏之怀,与神心妙远;仁智之性,共山水效深,更为胜处地。其水历涧飞流,清泠洞观(泠,清凉;洞观,水清可见底),谓之清水矣……清河水又南,与小瑶水合。水近出西北穷溪,东南流注清水。清水又东南,吴泽陂水注之。水上承吴陂于修武县之故城西北。(节选自《水经注》)⒒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①上承诸陂散泉() ②多结禅栖之地() ③其水历涧飞流() ④清河水又南,与小瑶水合() ⒓用原文中的话回答问题。 ①清水有一河段很险奇,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一河段景观的? ②除自然环境外,清水流域被人尊为“胜处”的原因是什么? ③作者怎样解释清水得名的原因? ⒔上面一段文字先写明清水的,再介绍了清水的走向与,着重描写了清水两岸的,解释了清水,交代了清水支流的。 《与朱元思书》能力提升题答案 一、自主练习 ⒈tuányuānlìyīnɡxi ng l ng ⒉B C ⒊①左右②水势急③穷尽④树枝⑤筹划,治理⑥向东,向西⒋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表达效果: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 二、阅读延伸 (一)⒌真,实在接连不断形容水声的清越筹划,治理⒍夏、春、冬、秋(或季节);先总后分(或总分)⒎两文都做到了动静结合,都从视觉和听觉方面去写景,使人如同身临其境⒏甲: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乙:奇山异水,天下独绝⒐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⒑在三峡修建水利工程,同时搞旅游开发。在富阳到桐庐一带搞旅游开发。(要抓住两个地方的特点来谈。) (二)⒒①连续②结交,结合③经过,经④凑到一起⒓①瀑布垂石→视不见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及教学设计

学会朗读学会品味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与朱元思书》是我们初二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属山水小品,文章以简练隽永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因此,我把“熟读课文,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品味写景佳词妙句,提高审美能力,及通过想像对美的再创造能力”确定为本节课的活动目标。本文是一篇美文,课文中有大量的美资源,如语言美、结构美、景点美和情感美,再加上本期“三同六步”的主题是“学生的课堂,语文的课堂”,因此,我把“在朗读过程中,品味写景佳词妙句,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课堂规范及习惯”确定为活动重点,而本文又只是节选部分,作者写这封信的真正目的是像《三峡》一样为写景而写景,还是表达淡薄名利、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我们无从查考,所以我把本文的主旨和寓情于景的写法确定为难点,若有学生提到,再稍加点拨,不作具体深入讲解。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习文言文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而在课前对学生所作的调查了解到,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缺乏兴趣,主要原因是文言文语言过于拗口,不同于现代文来得平白。根据以上情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定位在阅读教学法上,让学生在读中品、读中思、读中悟,让学生养成学习文言文的规范和习惯,从而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设计 鉴于本文属山水小品,类似于上学期学过的郦道元的《三峡》和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因此,我将由陶弘景的“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导入,诱发学生对过去所了解的美景的回忆,然后引用元朝的吴桓赞的“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通过字面意思对比,激发学生阅读课文、走进富春江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课文 在学生兴趣被激发之后,适时地引导学生走入文本,在此环节中,为了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