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数据下健康运动处方综合设计系统--专项力量训练可视化

移动数据下健康运动处方综合设计系统

--专项力量训练可视化

摘要:体育运动是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我国已将“建设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将体育强国融入中国梦。在疫情环境下国民

健身指数大幅度下降,如何让人们在移动数据下就可以进行一些专业的、有针对

性的健康运动锻炼成为解决人们在疫情环境下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的重要问题,

因此,对体育可视化记录和自动化训练的研究具有深刻价值。在可视化的自动训

练系统中,动作捕捉技术可以采用数字化手段记录训练过程,而准确的建模与计

算则能够分析训练效果并给与适当的指导与反馈。依靠动作捕捉设备获得的原始

运动信息相比教练员的肉眼观察更为准确、透明,也更加便于记录、保存和日后

分析,基于此信息的自动化评价和训练则能够减少对户外场地和现场教学的依赖。要想实现体育训练的数字化和自动化,则需要对动作捕捉技术和基于动作捕捉的

数字化体育训练加以研究。

关键字:创新性力量,可视化,运动评价模块

1.1项目研究目的与主要意义

慢性病已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中国统计年鉴(201勇》显示.我

国城市和农村居民疾病死亡率最高和死因构成比最高的均为恶性肿瘤、心脏病.

脑血管病及呼吸系统疾病四类慢性病.已成为我国人力资源损失的主要原因之

一;2013——2018年,我国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逐年增长.由912.1元增至

1685.2元。未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居民的健

康需求会继续激增.对健康服务的诉求也更加多元化。在互联网发达的大背景下,实施专项力量训练(动作设计)可视化,有利缓解人们在家期间对体育锻炼的匮乏,以及便于人们进行科学锻炼,进而可以尽快从疫情期间尽快脱离出来,后期更好

的面对工作和学习。应用体育运动动作分解、动画制作、社会健康现状分析等技术,实现校园内学生以及社区内居民的体育锻炼需求、体态变形等问题。在改善

和预防身体问题的同时,促进社会体育的发展。推广体育锻炼项目,如传统武术等。调节社会体育环境将“全民健身”的口号真正的实现。

2.1关于创新性力量可视化的研究

2.1.1传统体育训练与数字化训练的不同角度分析

在传统体育训练中,个体受训者的水平进步依赖于受训

者自身的理解练习和教练员的因材施教。即,针对同一项练习内容,不同受

训者的学习进度不同,容易犯错的地方不同,教练员需要在与受训者不断交互的

过程中为受训者安排个性化的训练内容和训练指令,以帮助受训者更加高效地达

到预期目标。图1对这一传统体育训练过程进行了粗略建模。具体包含四个模块:用以区分不同体育学科的领域知识模块(运动知识表达的数字化),用以记录受

训者信息和个性化训练的受训者模块,用于精准评价受训者每一次运动表现的运

动评价模块(运动表现记录的数字化),以及用于产生具体反馈指令和练习内容

的控制器(训练内容/指令生成的数字化)四个模块相互关联,但现有的绝大多数

研究只聚焦在部分模块对应的部分功能上。

图1 传统体育训练过程

数字化体育训练的雏形是运动知识表达的数字化,即“领域知识→受训者”.教练将高水平运动员的运动知识(视频)上传到网络,供一般水平的受训者观看

和模仿。

2.1.3平等且双向的交流

疫情期间线上体育教学课程的开展一些在线教育平台,譬如雨课堂﹑智慧树、学习通等均开辟了在线讨论和互动模块,教师和学生均可以在平台上就体育教学

内容展开讨论,实现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讨论:通过交流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心理需求,还可以反馈信息,提高了体育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特别重要的是,这种在线教学的双向互动性,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双向调节机制的形成,那些平时课堂上不敢发言的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积极提出问题,并得到老师及时的解答,弥补了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只有部分学生发言的不足。

2.1.2基于疫情环境下“云健身”研究

在疫情的影响下,全民健身走向“云时代”。疫情过后,大众健身在逐步趋向于正常化,户外,健身馆依然会成为主流。但疫情环境下诱发的“云健身”因其简便易行而仍将具有生命力。在“云时代”的背景下,我们可以运用网络技术将武术推广为线上武术学习,利用动作捕捉视图去分析肢解动作要领并且对人体动作进行分析。从广泛一点的角度来讲,动作捕捉其实是一个比较通用的概念,它并不限定捕捉的对象,除了人和物体,也可以是其他生物,或者个体的局部信息。

2.1.3骨架跟踪的动作捕捉方法

首先,摆出标准的“大”字型姿势,。符合人体的解剖结构。,骨架包含17个关节点,每个关节都被限制在以该关节为中心的球体内。通过缩放和位置调整,手动将人体标记点与骨架关键点对应,使骨架完全获取人体动作后,需要将复杂动作拆分为多个简单动作来分析,拆分原则以肢体连贯性为准。拆分后对每一个独立动作进行三维重建和跟踪。将人体标记和和骨架模型重合后形成新的帧序列,在每一帧中,计算标记点到关节点的距离,将这些距离的均值作为该距离的初始值,即可将标记点限制在以关节为球心的一定半径内。结合之前的骨架初始化状态,即可完成骨架跟踪。

图2 采集数据过程

3.1数据分析与检验结果

3.1.1疫情期间影响大学生居家健身的因素

疫情期间影响大学生居家健身活动的因素主要是:懒惰(55.1% ) .不懂健身方法(46%)、没人指导(39.84%)、没有健身内容(26.34%).没有兴趣(17.9%)。由此可知:懒惰是影响大学生居家生活健身活动的首要因素,表明大学生居家期间参与健身活动的自觉性较低、主动意识淡薄;也与疫情期间居家空间不足、设施不全有很大的关系;不懂健身方法﹑没人指导,没有健身内容.没有兴趣是疫情期间影响大学生健身活动的第二、三.四、五位的因素,大学生从小学,中学、大学,接受了10多年的系统的体育教育,但对于健身方法和内容缺乏了解,这些因素应该引起教育部门的足够重视。

3.1.3根据武汉学院大学生体测情况进行分析

通过对2020年武汉学院大学生体测的情况来看,体测分数在90分以上的只占百分之10左右,其中大部分是来自体育专业的学生,而体测分数在70分到80分的同学占主导,还有百分之30左右的同学在70分以下,相对去年的体测情况有明显下滑。

图3武汉学院大学生体测情况占比图

4总结

疫情过后,根据居民身体情况进行统计再作出总结,对于常见类可采用健身方法解决的身体疾病,采用可视化专项力量训练进行针对性训练,在本项目前期需采取大量数据进行不同身体疾病的数据综合,进行专项动作设计后采用骨架跟踪的动作捕捉进行数据收集,通过平台展示进行用户反馈,可系统揭示较之其他体育媒介或体育健身知识获取途径的优势与问题。

参考文献:

[1]易剑东.中国体育产业的现状,机遇与挑战[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

50(7):5-12.

[2]廖学佼. 后疫情时代我国健康管理产业升级的思考[J].卫生经济研

究,2021(1);20-30

[3]闫伟超. 基于混合动作捕捉技术的体育辅助训练系统[J]哈尔滨工业大

学,2020(7):22-27(6):1-8

[4]蔡志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居家健身方式调研[J].廊坊师范学院

报,2020(3):30-49.

[5]王云龙.基于骨架跟踪的动作捕捉重建方法研究[J].自动化技术与应

用,2021(2)(3);20-40

依托2020年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s202013634005,指导老师杨颖、龚鸣

敏项目基金号:2019GA066新工科背景下高校新生工程认知及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体育理论课】_-2016、2运动处方概述

运动处方概述 一、运动处方的发展史、现状和概念 (一)运动处方的发展史和现状 1954年,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KARPOVISH)首次提出“运动处方”的概念。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采用“运动处方”这一术语,并得到了国际上认可。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运动处方的概念和理论,并在体育院校给体育保健专业的学生开设了此门课程,进入21世纪,国内外均有很大的进展,由应用于康复领域,发展到预防和健身领域。与国外运动处方研究相比,我国尚缺乏大样本、大规模、多指标、长时间追踪、多学科之间的协作研究。 (二)运动处方概念 运动处方概念为:由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士)以及体育教师、社会体育健身指导员、私人健身教练等,根据患者或体育健身者的年龄、性别、一般医学检查、康复医学检查、运动实验、身体素质/体适能测试结果,按其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身体素质,以及心血管、运动器官的功能状况,结合主客观条件,用处方的形式制订对患者或体育健身者适合的运动内容、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频率,并指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以达到科学地、有计划地进行康复治疗或预防健身的目的。 简单地说:运动处方是根据个体的健康、体力状况及心血管功能状态,用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当的运动种类、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并指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 二、运动处方的目的 (一)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科学锻炼。 运动处方要求体育锻炼遵循科学、安全、有效、个性化,针对运动个体制定运动项目、强度、时间和频度。 (二)促进体质健康和疾病康复 可以指导锻炼,使肌肉力量、耐力、爆发力、身体的灵敏性、技巧性、平衡性、柔韧性等素质和运动能力加强;把运动当作康复疗法的一种手段,严格地按处方进行,可以大大提高运动中的安全感,尽可能少地出现意外危险。 三、运动处方的分类 (一)根据处方的应用目的可分为四类:

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的概念最早是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及对冠心病等的康复训练的开展,运动处方开始受到重视。 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开始使用运动处方术语,从而在国际上得到认可。运动处方的完整概念是:康复医师或体疗师,对从事体育锻炼者或病人,根据医学检查资料(包括运动试验和体力测验),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用处方的形式规定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运动频率,提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运动处方是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和科学地锻炼的一种方法。 基本简介 运动处方是指针对个人的身体状况,采用处方的形式规定健身者锻炼的内容和运动量的方法。其特点是因人而异,对“症”下药。20世纪50年代,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提出了运动处方的概念,1960年日本的猪饲道夫教授先用了运动处方术语,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使用了运动处方术语,在国际上得到确认。前西德Holl—mann研究所从1954年起对运动处方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制定出健康人、中老年人、运动员、肥胖病等各类运动处方,社会效果显著。 美国的库珀教授用4年的时间研究运动与健康的关系,1968年出版了著名的《有氧代谢运动——通向全面身心健康之路》、《12分钟跑体能测验》等专著,前一本书被翻译成25种文字,发行1 200余万册,为世界上许多国家采用。 基本特点 1、目的性强。运动处方有明确的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运动处方的制定和实施都是围绕运动处方的目的进行的。 2、计划性强。运动处方中运动的安排有较强的计划性,在实施运动处方的过程中容易坚持。 3、科学性强。运动处方的制定和实施过程是严格按照康复体育、临床医学、运动学等学科的要求进行的,有较强的科学性。按运动处方进行锻炼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明显的健身和康复效果。 4、针对性强。运动处方是根据每一个参加锻炼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制定和实施的,有很强的针对性,康复效果较好。 5、普及面广。运动处方简明易懂,容易被大众所接受,收效快,是进行大众健身和康复的理想方法。 相关作用 运动处方与普通的体育锻炼和一般的治疗方法不同,运动处方是有很强的针对性、有明确的目的、有选择、有控制的运动疗法。运动处方的生理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动处方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运动处方主要是采用中等强度的有氧代谢为主的耐力运动,即:有氧运动。正常情况下,有氧运动对增强心血管系统的输氧能力、代谢产物的清除,调节做功肌肉的摄氧能力、组织利用氧的能力等有明显的作用。按运动处方锻炼可使心率减慢,血压平稳,心输出量增加,心血管系统的代偿能力增强等。但注意在有心脏疾病的情况下要慎重,如:在儿童中常见的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运动后易出现疲劳,有氧运动能力降低。若勉强运动可发生昏厥、胸痛,少数甚至发生猝死。 (二)运动处方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实施运动处方可增强呼吸系统的通气量、摄氧能力,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状态。

大学生健身运动处方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大学生健身运动处方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摘要:2014年10月,国务院46号文件《关于加快 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大力培育健身休闲服务业、加强体育运动指导,推广“运动处方”,发挥体育锻炼在疾病防治以及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运动处方概念最早由美国人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虽然在健身领域已提及多年,但运动处方的推广一直不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是运动处方的各种参数一直以描述为主,不能精确量化,锻炼者在使用运动处方时感觉比较模糊。与此相对的是,青少年体质下降导致的一系列亚健康问题。如何在大学生群体中推广运动处方,进行科学健身,成为国家非常重视的问题。尽管有相关人员开发一些运动处方的软件,并在医院的康复科有小规模的应用,但实质上还没有进入大规模的社会化推广阶段。该研究主要目的是解决大学生“健身运动处方”推广中的数字化管理问题。 关键词:运动处方大学生健身运动处方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2(b)-0201-02 1 大学生健身运动处方管理系统的设计理念 1.1 运动处方的人性化和数字化管理

人性化是指运动处方是根据手机终端上传的信息和体 适能测试的录入数据,由专业人员在后台制定运动处方,减少系统分析输出运动处方的强度控制模糊性、运动形式单调性的弊端。数字化是指运动处方的各项内容,包括形式、强度、时间等数据非常具体和清晰,避免了非正式建议或口头医嘱的形式削弱运动处方的执行力,加强锻炼者对运动处方的重要性认识,有助于理解运动处方的意义和内容。 1.2 针对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锻炼习惯设置系统功能 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锻炼习惯决定了为大学生制定运 动处方与中老年人、代谢综合症患者等人群是有区别的,所以在功能模块设置、数据传输方式上可以做到更有针对性、方便性和快捷性,适应大学生生活节奏快、掌握现代通讯工具的特点。 2 大学生健身运动处方管理系统的整体设计 大学生健身运动处方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管理系统和APP 插件两部分,可以实现以下功能:(1)会员可以通过手机终端下载专用APP,完成基本信息注册,上传健康数据、亚健康调查数据、体适能测试数据和运动监控数据等到管理平台;(2)管理系统实现对会员信息的管理和分析,由专业人员 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包括运动强度、时间、频率、注意事项等,并把每一训练周期的运动处方内容推送到会员的手机终端,方便大学生根据专业运动处方的指导进行科学的健身

移动数据下健康运动处方综合设计系统--专项力量训练可视化

移动数据下健康运动处方综合设计系统 --专项力量训练可视化 摘要:体育运动是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我国已将“建设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将体育强国融入中国梦。在疫情环境下国民 健身指数大幅度下降,如何让人们在移动数据下就可以进行一些专业的、有针对 性的健康运动锻炼成为解决人们在疫情环境下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的重要问题, 因此,对体育可视化记录和自动化训练的研究具有深刻价值。在可视化的自动训 练系统中,动作捕捉技术可以采用数字化手段记录训练过程,而准确的建模与计 算则能够分析训练效果并给与适当的指导与反馈。依靠动作捕捉设备获得的原始 运动信息相比教练员的肉眼观察更为准确、透明,也更加便于记录、保存和日后 分析,基于此信息的自动化评价和训练则能够减少对户外场地和现场教学的依赖。要想实现体育训练的数字化和自动化,则需要对动作捕捉技术和基于动作捕捉的 数字化体育训练加以研究。 关键字:创新性力量,可视化,运动评价模块 1.1项目研究目的与主要意义 慢性病已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中国统计年鉴(201勇》显示.我 国城市和农村居民疾病死亡率最高和死因构成比最高的均为恶性肿瘤、心脏病. 脑血管病及呼吸系统疾病四类慢性病.已成为我国人力资源损失的主要原因之 一;2013——2018年,我国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逐年增长.由912.1元增至 1685.2元。未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居民的健 康需求会继续激增.对健康服务的诉求也更加多元化。在互联网发达的大背景下,实施专项力量训练(动作设计)可视化,有利缓解人们在家期间对体育锻炼的匮乏,以及便于人们进行科学锻炼,进而可以尽快从疫情期间尽快脱离出来,后期更好 的面对工作和学习。应用体育运动动作分解、动画制作、社会健康现状分析等技术,实现校园内学生以及社区内居民的体育锻炼需求、体态变形等问题。在改善

运动处方文字版(1-3章)

运动处方文字版(1-3章) 第一章运动处方概论 运动处方就是在身体检测的基础上,根据锻炼者身体要求,按科学健身的原则,为锻炼者提供的量化指导方案。简而言之,就是以处方形式规定运动以参加者的练习内容、运动负荷,这是一种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的、科学的身体练习形式。 运动处方与药物处方的不同在于:一是目的不是,运动处方是用来提高体适能、促进健康或防治疾病,医药处方是为了治疗疾病;二是使用终点不同,医药处方在病人痊愈后来即停止用,而运动处方在人的一生都可以发近重要作用。为了获得良好的体适能水平,必须终身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按照运动处方进行科学的锻炼,既安全可靠,又有计划性,可以在短期内达到强身健体和疾病康复治疗的双重目的。 运动处方的发展史和研究现状 世界上最早的运动处方可追溯到我国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的作品《行气玉佩铭》。《黄帝内经》中有“形劳而不倦”、“久视伤血”、“久行伤筋”、“久立伤骨”、“劳倦伤脾”。我国古代还有许多丰富的运动形式。最早的资料有汉代(公元前168年)的《导引图》。《五禽戏》是三国时期的华佗(公元141-208年)提出的一套既可合又可分的医疗体操。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医疗体操。 西方的运动医疗法源于古希腊。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最早用体操来治疗疾病,他的论著《运动疗法》、《健身术》是运动处方的萌芽。 近代运动处方从19世纪开始,瑞典的Petet.H.Ling(1776—1839年)创造了利用肋木,配合徒手操进行康复锻炼的方法,创编了专门锻炼身体各个部位的医疗体操,从而使运动处方治疗系统化。 现代运动处方始于20世纪50年代,至今仅有60年左右时间的历史。进入21世纪以来运动处方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发展趋势为:由应用于康复领域,发展到预防和健身领域;由心脏康复运动处方,发展到各种慢性疾病的防治的运动处方;由单一提高心肺功能的

基于移动云计算技术的智慧医疗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移动云计算技术的智慧医疗服务系统的 设计与实现 在当前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下,智慧医疗服务系统的需求日益增长,如何为患者提供更加智慧的医疗服务成为了重要的课题。本文将介绍基于移动云计算技术的智慧医疗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系统架构设计 智慧医疗服务系统主要包括患者管理、医生端、数据管理和云计算四个模块。 其中患者管理模块为患者提供身体健康相关的服务,包括体检报告、病历记录、随访提醒等功能。医生端模块则提供医生查看患者病情、诊断、开具处方等功能。数据管理模块负责管理患者健康相关的数据,包括医生开具的处方、检查报告等数据。而云计算模块则是系统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智慧医疗服务系统的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提供了强大的能力。 二、移动云计算技术在系统中的应用 移动云计算技术是指通过移动终端使用云计算服务,即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 脑等移动设备进行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在智慧医疗服务系统中,移动云计算技术可以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存储 移动云计算技术提供了大规模数据存储的能力,可以将患者数据等重要信息存 储于云端,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移动云计算技术能够高效地存储和管理海量数据,满足系统需要。 2.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智慧医疗服务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移动云计算技术能够利用云端资源,对患者数据进行快速分析,得出准确的结论。这将有助于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提高医治效率。 3.数据共享 移动云计算技术可以方便地实现数据共享,为患者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患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自己的身体健康数据,医生和患者之间也可以快速共享数据,从而更好地协作和推动医疗服务。 三、系统实现 在系统实现方面,我们采用了Java EE作为系统的开发语言和开发平台。数据库采用MySQL,使用了Hibernate框架进行数据访问操作。前端Web界面采用了BootStrap+JQuery进行开发,实现了良好的用户交互体验。 在移动应用方面,我们采用了Android应用开发技术,实现了移动端的功能。Android系统的高兼容性和界面友好性使得移动端应用可以方便地与云端进行交互和数据共享。同时,系统使用了丰富的图形库和可视化处理技术,大大提升了系统的可视化与可操作性。 四、系统的优点和发展前景 基于移动云计算技术的智慧医疗服务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高效便捷 智慧医疗服务系统能够高效地完成患者数据存储、分析和共享,提供更为便捷的医疗服务。 2.智能化 系统使用了大数据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提高了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智能化水平。

健康中国视域中的运动处方库构建

健康中国视域中的运动处方库构建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健康中国已经成为了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运动在其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运动处方库的构建成为了促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手段。 健康中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国家繁荣、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因素之一。体育运动作为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增强身体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运动处方库的构建是在健康中国视域中引入了一种全新的体育运动 理念。运动处方是指由专业的体育医务人员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运动目的和偏好等因素,为其量身定制的一种运动方案。这种方案可以指导人们科学地进行体育运动,避免运动损伤,从而达到提高身体素质、促进健康的目的。运动处方库则是将各种运动处方进行分类整理,形成一个数据库,供广大民众查阅参考。 当前,运动处方库的构建还存在一些问题。运动处方的制定需要专业的体育医务人员来完成,人才储备相对不足。不同人的身体状况、运动目的和偏好各不相同,运动处方的适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运动处

方库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不够,导致其知晓率和利用率不高。 加强体育医务人员的培养和引进,提高运动处方制定的水平和效率;完善运动处方的分类和评价体系,提高其针对性和适用性; 加强运动处方库的宣传和推广,提高民众的知晓率和利用率。 运动处方库的构建对于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不仅可以指导民众科学地进行体育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还可以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助力全民健身事业。未来,随着健康中国建设的深入推进,运动处方库的构建也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方面,政府将加大对运动处方库建设的投入,为其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推动其向专业化、标准化、普及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随着民众对运动处方的认知度和需求度的提高,运动处方库的使用率将不断攀升,成为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重要力量。 运动处方库的构建也将促进体育与医疗、康复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推动体育产业的转型升级。未来的运动处方库将不仅仅是一个数据库,更是一个集教、学、练、测、评等五大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民众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适合自己的运动处方,体育医务人员也可以更加高效地为民众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服务。

基于数据挖掘的医疗数据可视化系统设计

基于数据挖掘的医疗数据可视化系统设计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数据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在医疗行 业中,数据同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数据挖掘与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更多有关身体健康的信息。然而,大量的数据是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可视化展示,这也是医疗数据可视化的意义所在。 一、医疗数据可视化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利用医疗数据,可视化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个步骤。可视化可 以帮助医疗工作者更加清晰地了解数据,从而快速找到数据的规律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可视化也可以帮助患者更加直观地了解自己的病情,从而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二、医疗数据可视化的技术 医疗数据可视化需要用到许多技术,例如数据挖掘、数据分析以及数据可视化 技术等。其中,数据挖掘与分析是整个可视化的前提条件,这也是医疗数据可视化技术的核心。在数据挖掘和分析过程中,需要先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归类,然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模型构建。随后,再通过图表、图像等形式进行可视化呈现。 三、医疗数据可视化系统的设计 在实际的医疗数据可视化系统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到用户的需求。首先,系 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数据可视化的形式,比如图表、图像等。其次,系统需要考虑到用户的体验,包括交互方式、操作流程以及控件设计等。最后,系统还需要考虑到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 四、案例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医疗数据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以下就介绍一个工业案例。该案例是一个基于数据挖掘的医疗数据可视化系统,旨在帮助医疗工作者和患者更好地了解身体健康情况。 首先,该系统通过用户输入各项健康数据,并使用数据挖掘算法进行分析。随后,再将这些数据呈现在一个集中的可视化界面上。在这个界面中,用户可以选择不同的图表来查看自己的健康数据。例如,用户可以选择心率图表、血压图表或者运动量图表等等。在用户选择了相应的图表后,系统会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将数据呈现在相应的图表中。通过这种方式,用户可以快速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和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 总之,医疗数据可视化系统的应用正在逐步地向前发展,而这对医疗行业的发 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充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与数据可视化技术,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情况,并且快速找到相应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我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医疗数据可视化系统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实施运动处方的四个步骤

实施运动处方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评估身体状况 在制定运动处方之前,首先需要评估个体的身体状况。评估身体状况可以帮助确定个体的健康状况、运动能力和目标。下面是评估身体状况的常见指标: •体重指数(BMI):通过身高和体重计算得出,用于评估体重是否处于正常范围内。 •腰围:测量腰围大小,用于评估中心性肥胖情况。 •血压:测量收缩压和舒张压,用于评估心血管健康状况。 •心率:测量静息心率和运动心率,用于评估心血管健康状况和运动能力。 •肌肉力量和柔韧性:通过特定的测试评估肌肉力量和柔韧性,用于评估身体功能。 评估身体状况的结果将有助于确定个体的运动能力和目标,从而为接下来的步骤提供指导。 第二步:制定合理目标 在制定运动处方之前,需要制定合理的运动目标。合理的目标应该是可衡量和可达到的,并且符合个体的身体状况和健康需求。以下是制定合理目标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健康状况:根据个体的健康状况,制定适当的运动目标。 •目标类型:确定是希望减肥、增强力量、提高耐力、改善灵活性还是其他目标。 •目标时长:确定达到目标所需的时间,并根据个体的时间安排制定合理的计划。 •目标量化:将目标具体量化,例如每周减少多少体重、每周锻炼几次等。 制定合理目标是成功实施运动处方的关键步骤之一,目标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后续的运动计划制定和执行效果。 第三步:制定运动计划 制定运动计划是根据个体的身体状况和目标制定的具体运动方案。运动计划应该是系统和有条理的,包括以下要素:

1.运动类型:根据个体的兴趣和目标选择适当的运动类型,例如有氧运 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等。 2.运动频率:确定每周进行运动的频率,建议至少进行150分钟的有 氧运动和2次力量训练。 3.运动强度:根据个体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确定适当的运动强度, 例如根据心率区间进行有氧运动。 4.运动时间:确定每次运动的时长,建议每次有氧运动至少30分钟, 每次力量训练30-60分钟。 5.运动方式:选择适合个体的运动方式,例如户外跑步、游泳、瑜伽等。 制定运动计划时,应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个性化设计,确保方案的 可执行性和效果。 第四步:实施和监控运动计划 实施和监控运动计划是确保运动处方有效执行的最后一步。在实施运动计划过 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保持耐心和执行力:坚持执行运动计划,并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 2.监控运动效果:定期评估运动效果,例如测量体重、体脂率等,并根 据效果调整运动计划。 3.灵活调整运动计划:根据个体的身体状况和反馈,灵活调整运动计划, 确保持续进步。 4.寻求专业指导:如果需要,可以咨询专业的健康教练或医生,获取个 体化的运动建议和指导。 通过实施和监控运动计划,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健康目标,并提高身体状况和 生活质量。 以上是实施运动处方的四个步骤,通过评估身体状况、制定合理目标、制定运 动计划和实施监控运动计划,可以帮助个体达到健康目标,改善身体状况。尽管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目标各不相同,但这些步骤可以作为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的基本指导。

大数据下的可视化分析系统设计

大数据下的可视化分析系统设计 一、概述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数据量呈指 数级增长。数据的处理和利用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一部分,特别是数据的可视化分析,已经成为了各种领域中不可 缺少的一个环节。可视化分析能够将复杂的数据通过图表等形式 进行展示,使人们更加直观地了解数据的特征和趋势,因此可视 化分析在商业、政治、医疗等领域中被广泛使用。本文将从系统 设计的角度出发,探讨大数据下的可视化分析系统设计。 二、可视化分析系统 可视化分析系统是一个将大量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然后以可 视化的方式进行展示的系统。可视化分析系统通常包括四个基本 部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可视化展示以及用户交互。其中, 数据采集主要负责从各个数据源中获取需要处理的数据;数据处 理则是负责对数据进行过滤、清洗、统计等操作;可视化展示部 分主要负责对经过处理的数据进行展示,通常采用图表等方式; 用户交互部分主要负责用户在展示结果中进行选择、查询等操作。 三、大数据下的可视化分析系统设计

在大数据时代,传统的可视化分析系统已经无法胜任海量数据的处理。因此,在设计大数据下的可视化分析系统时,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设计策略。 1. 分布式处理 在大数据中,数据量通常是非常巨大的,为了能够快速地处理这些数据,必须采用分布式处理的方式。分布式处理可以将数据划分成多个部分,交由多个不同的处理节点进行处理,从而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 2. 内存计算 在大数据下,数据的处理速度通常是非常慢的。为了能够提高处理效率,可以采用内存计算。内存计算可以将数据直接存储在内存中,从而提高数据处理的速度。 3. 并行计算 在大数据下,数据的处理速度非常慢,因此需要采用并行计算的方式进行处理。这种方式可以同时在多个处理节点上对数据进行处理,从而提高数据处理的速度。 4. 数据可视化

运动处方健康运动适用范围、适用人群和注意事项

运动处方健康运动适用范围、适用人群和 注意事项 运动处方适用范围广泛,可用于慢病人群、运动损伤人群、围手术期人群、慢病风险人群和健康人群。 并将运动处方分为健身运动处方和医疗运动处方两类,旨在体现主动健康和功能至上的医学理念。 根据处方对象的身体机能状态,可分适应期、提高期和稳定期三个阶段来设计运动处方。 适应期:1~4周,通过调整运动频率、时间和强度达到第一阶段的目标运动量。 提高期:通常持续5~6个月,每4~6周对运动的效果进行评价并对运动量进行适当调整。 稳定期:此阶段应维持提高期末的运动量,不随意停止运动,以保持良好的身体机能和代谢状态,维持运动带来的健康效益。 运动注意事项 1.运动前应做热身或准备活动,运动后应做整理活动和拉伸练习。 2. 身体不适,如急性疾病期间暂停运动,缓解后再继续,如严重感冒、发烧、严重腹泻等。 3.运动中出现胸痛、胸闷、头晕、心悸、异常的呼吸困难和/或疲劳、关节肌肉明显疼痛等,应立即降低运动强度或停止运动,采取对应措施,必要时就医。 4. 抗阻训练时特别注意避免屏气,以免缺氧或血压波动幅度过大。 5. 有最初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训练。

6. 孕后和产后女性应根据个人情况调整训练安排。 健康孕妇每周不少于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将每周的运动量比较均匀地分布在5~7天完成,分段累计完成每天的运动量;可进行各种有氧和抗阻运动,轻柔的拉伸活动可能也有益。 孕前有较大强度规律运动习惯者,或常运动的健康女性,可在孕后和产后保持原运动习惯,减少静坐少动时间,久坐者的每周体力活动量应至少达到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产后每天进行盆底肌练习,以减少尿失禁的风险。 7.≥65岁人群体力活动量应每周150~30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周2次抗阻练习。循序渐进,动则有益。 8.鼓励老年人参加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训练、平衡能力(预防跌倒)和柔韧性练习的综合运动,每周至少2次,并可以将其融入到生活中。 9. 老年人抗阻训练很重要,可防止肌力快速下降; 10.肌少症人群应加强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练习。 11. 6~17岁青少年每天应进行≥60分钟中等至较大强度有氧运动,每周至少3次较大强度有氧运动、抗阻练习和健骨活动。 12.对于超重或体力活动不足者,在初始阶段应该从中等强度开始,并循序渐进地达到每天60分钟的目标。 13.在炎热潮湿的环境下运动时,在运动前、中、后进行补水和适当调整运动强度,应避免进行持续剧烈运动。 14.残疾儿童每天进行≥60分钟中等至较大强度有氧运动,每周至少3次较大强度有氧运动、抗阻训练和健骨活动,减少静坐少动时间,尤其是屏幕时间。 15.运动和药物均可对运动能力和疾病疗效产生多方面影响,医

基于云计算的健康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云计算的健康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近年来,云计算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应用可以基于云计算平台上进行开发和 部署。其中,健康管理系统也可以通过云计算实现更加高效和实用的功能。本文将探讨基于云计算的健康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并试图探讨其对于人类健康管理的意义。 一、云计算与健康管理系统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模式,可以提供可扩展、可靠、高性能和低成 本的计算资源,为应用程序开发和部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健康管理系统中,云计算可以提供如下功能: 1. 数据存储和管理 健康管理系统需要管理大量的健康数据,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状况、用药 记录、就医经历等等。这些数据需要经常更新和存储,而云计算可以提供可扩展的存储空间和高效的数据管理工具。 2. 数据分析和处理 健康管理系统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提供有效的健康管理建议和指导。云计算可以提供高性能的计算资源,用于数据分析和处理,从而提高健康管理系统的分析和处理效率。 3.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健康管理系统需要保护用户的数据安全和隐私,而云计算可以提供更加高效和 安全的数据存储和管理机制,从而保护用户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二、基于云计算的健康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上述云计算功能,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健康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1. 系统架构与技术选型 健康管理系统需要经常更新和存储大量的健康数据,而云计算可以提供可扩展的存储空间和高效的数据管理工具,因此我们可以选择使用云数据库和数据存储服务,如AWS S3和MongoDB等。同时,健康管理系统也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因此我们可以选择使用云计算平台提供的高性能计算服务,如AWS EC2和Azure Cloud等。最后,为了保护用户数据的安全和隐私,我们可以选择使用云安全服务,如AWS IAM和Azure AD等。 2. 数据采集和管理 健康管理系统需要收集和管理用户的健康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数据采集和管理: (1)移动端应用程序: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端应用程序发布健康数据,包括身体指标、用药记录、就医历史等等。移动端应用程序可以通过云服务来管理用户数据和提供健康管理指标。 (2)IoT设备:在一些健康场景下,IoT设备可以采集用户的生理数据和行为数据,并将其上传到云端进行处理和管理。例如,智能手环可以记录用户的体温、心率和步数,并将这些数据上传到云端进行分析和处理。 3. 数据分析和处理 健康管理系统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提供有效的健康管理建议和指导。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数据分析和处理: (1)基于机器学习的健康分析:通过使用机器学习算法,我们可以对用户的健康数据进行分析,包括疾病风险评估、健康建议等等。 (2)基于数据可视化的健康监控:通过使用数据可视化技术,我们可以将用户健康数据以图表或仪表盘的形式展现出来,帮助用户实时监控自己的健康状况。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健康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健康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 现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越来越强。在这样的背景下,各 种健康监测设备应运而生。但是,大多数传统的健康监测设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需要使用繁琐的外围设备、监测范围有限、数据处理不够智能等等。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它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出更加智能、高效、全面的移动健康监测系统。 一、云计算技术在健康监测系统中的应用 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为健康监测系统提供了更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在传统的 健康监测系统中,监测设备通常只能监测一些简单的参数,如心率、呼吸频率等等。这些数据需要被传输到响应的硬件上处理才能得到准确的诊断结果。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则可以将所有的数据传输到云端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得到更准确、更全面的诊断结果。 二、移动健康监测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1、数据采集和传输 移动健康监测系统通常需要搭载各种传感器,用于采集各种生理参数。这些传 感器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移动端设备上,然后再通过云端进行分析和处理。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采用快速且稳定的移动通信技术十分必要。 2、数据处理和分析 数据处理和分析是移动健康监测系统中最关键的环节。云端的数据处理系统需 要能够根据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用户的健康状况进行准确判断。而对于重症患者,移动健康监测系统还需要具备真正的远程医疗功能。这

样,移动端的患者可以与医生进行实时通信,医生也可以通过云端的数据分析系统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3、数据可视化和用户互动 移动健康监测系统应该具备良好的用户交互性和用户可视化功能。数据应该以 图表等形式呈现,方便用户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和判断。同时,用户还应该能够通过网络直接与云端进行交流,随时随地地向医生咨询自己的健康问题。 三、移动健康监测系统的应用前景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推广,移动健康监测系统的应用前景也非常广泛。首先,在家庭医疗中,移动健康监测系统可以帮助用户自主进行病情判断和治疗。其次,在慢性病管理中,移动健康监测系统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掌握病情,定期进行随访和调整治疗方案。再次,在围产期监护中,移动健康监测系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综上所述,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移动健康监测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具有十分广泛的 应用前景。未来,移动健康监测系统将会逐渐普及,深入到更多的生活场景中,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健康管理大数据系统设计与实现

健康管理大数据系统设计与实现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健康管理日益受到重视。大 数据技术为健康管理提供了更好的途径和手段。如何设计和实现 一套健康管理大数据系统,成为了一个受到关注的话题。 一、需求分析 在设计健康管理大数据系统之前,需要对用户需求进行详细地 调查和分析。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压力不断增大,健康问题日益 凸显。因此,用户希望系统能够提供以下功能: 1、个性化健康管理 用户希望系统能够根据个人的健康状况、生活习惯等因素,为 其制定个性化的养生计划,并提醒用户按时进行健康监测和锻炼。 2、健康数据管理 用户希望系统能够方便地管理健康数据,包括体温、体重、血 压等生理指标,以及睡眠、饮食、运动等健康行为数据。 3、健康数据分析 用户希望系统能够根据用户健康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和分析, 并提供相应的健康建议和预测,如风险预警、疾病预测等。 二、系统设计

根据用户需求,需要设计一套包含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展 示等功能的健康管理大数据系统。 1、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应包括用户身体各项生理指标的监测、用户健康行为 的跟踪等。对于生理指标的监测,可以采用传感器、智能手环等 设备进行监测,并将数据通过蓝牙等技术传输到服务器;对于健 康行为的跟踪,可以通过用户手动记录或通过应用程序的形式进 行跟踪。 2、数据存储 健康数据的存储应该以安全、可靠、易维护为基本原则。推荐 采用云存储技术,将用户数据存储在云端,实现数据的备份、共 享和避免数据丢失等问题。 3、数据分析 健康数据分析应包括两个方面:基础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分析。基础统计分析包括用户健康数据的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等;数 据挖掘分析要更加深入,包括聚类、分类、回归、关联规则挖掘等。 4、数据展示

居民个性化运动处方人工智能系统研究

居民个性化运动处方人工智能系统研究 作者:李伟峰,陈凌峰,刘刚 来源:《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2期 摘要: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一个历史性判断: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说明随着经济社 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从过去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上升为更高品质的精神文化需求 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需求。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居民对体育促进健康观念的认知度比较高,但 总体而言人们如何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却缺乏相应的知识。本文基于美好生活需要下,依托计 算机信息技术,以居民体质健康评价为基础,综合其生活方式、作息规律、现实条件等,研究 开发居民个性化运动处方人工智能系统,为居民出具科学化、智能化、个性化的运动处方,促 进其体质健康。 关键词:个性化;运动处方;人工智能系统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8)02-0072-04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 展之间的矛盾”[1]。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需求层次已经从最基础的物质文化生活需 求上升到精神文化的需求,当前人们不再局限于简单的物质需求满足,而是向尊重、认知和审 美等更高层次需求转移。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人们表现出对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但 大多数居民不知如何科学合理改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何通过运动和饮食来改善健康状况。 因此,着眼于满足广大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建设“健康中国”的背景下,如何依托 居民体质健康状况、生活习惯、现实条件等因素,提供居民个性化的运动处方人工智能系统, 以此来满足居民对体质健康的需求应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运动处方的内涵与需求分析 1.1运动处方界定 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将运动处方界定为:康复医师或体疗师对从事体育锻炼者或病人 的医学检测结果(包括运动试验和体力测试),依据其健康、体力及心血管功能状况,提供运 动形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运动频率和注意事项等方面的运动方法,旨在科学指导人们有 目的、有计划和科学锻炼的一种方法[2]。个性化运动处方最大的特点就是有针对性的提供 相应需求的体育锻炼方案。 1.2个性化居民运动处方人工智能系统的要求分析 1)居民个性化运动处方人工智能系统所涉及的计算公式、数据以及标准应该符合国际和 有关部门机构制定的标准[3]。如教育部规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国际卫生组织所规 定的各种慢性病、先天性疾病的诊断标准。 2)居民个性化运动处方人工智能系统应该具备完善的功能。居民体质健康测试预约功能、体质健康测试结果的数据保存查询功能、运动处方阅读管理功能、个性化运动处方的导出功能、处方的答疑功能,过程调控功能。

基于Java的医疗健康数据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Java的医疗健康数据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 1、什么是医疗健康数据分析系统 医疗健康数据分析系统是基于Java编程语言开发的一种软件系统,用于收集、存储、分析和可视化医疗健康数据。该系统可以帮助医疗机构或个人对患者的健康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以获得有关疾病和治疗效果的洞察,为医疗决策提供支持。 2、该系统的设计原则是什么 在设计医疗健康数据分析系统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 可靠性:系统应具备高可靠性,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 可扩展性: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数据和新的分析需求。 - 安全性:系统应具备高度的安全性,保护患者的隐私和敏感数据不被未经授权的人员访问。 - 用户友好性:系统应具备良好的用户界面和易于使用的功能,使医疗工作者能够方便地操作和理解数据分析结果。 3、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医疗健康数据分析系统通常具备以下主要功能: - 数据采集:系统可以收集来自病人、医疗设备和医疗机构的各种健康数据,如生理参数、疾病诊断、用药记录等。 - 数据存储:系统将采集到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查询。

- 数据分析:系统可以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各种分析,如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统计分析等,以发现潜在的疾病模式、预测疾病风险等。 - 可视化展示:系统可以将数据分析结果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如图表、图像、报表等,使医疗工作者能够直观地理解和解释数据。 - 决策支持:系统可以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提供决策支持,如疾病诊断、治疗方案推荐等,帮助医疗工作者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4、该系统如何处理大量的医疗数据 医疗健康数据分析系统会面临大量的医疗数据,因此需要采取一些策略来处理这些数据: - 数据存储:系统使用高性能的数据库来存储数据,如MySQL、Oracle等,以确保数据的高效访问和查询。 - 数据压缩:系统可以使用数据压缩算法对数据进行压缩,减少存储空间的占用。- 数据分区:系统可以将数据分为多个分区,每个分区存储一部分数据,以提高数据的访问速度。 - 数据索引:系统可以使用索引技术对数据进行索引,加快数据的查询速度。- 数据清洗:系统可以对数据进行清洗,去除无效数据和异常数据,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5、该系统如何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保障医疗健康数据的安全性是设计医疗健康数据分析系统的重要任务之一,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安全措施:

可视化数据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可视化数据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一、引言 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各行各业对数据分析的需求不断增加,可视化数据分析系统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可视化数据分析系统可以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呈现数据,使得用户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数据,并从中发掘出隐藏在数据中的规律和信息。本文旨在介绍可视化数据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二、需求分析 在设计与开发可视化数据分析系统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系统的需求。一般来说,可视化数据分析系统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 1. 数据可视化:系统需要支持多种图表类型,如折线图、柱状图、饼图等等,以及多种数据展示方式,如静态图表、动态图表和交互式图表等方式,以满足不同类型的数据展示需求。 2. 数据处理:系统需要支持数据清洗、数据过滤、数据转换等功能,以便用户能够快速有效地处理数据。 3. 数据导入/导出:系统需要支持多种数据源的导入,如MySQL、Oracle、CSV等格式的文件,同时也需要支持数据的导出,并支持多种输出格式。

4. 权限管理:系统需要支持多种用户角色,如管理员、普通用 户等,并区分用户权限,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5. 数据共享:系统需要支持数据的共享功能,以便不同用户之 间可以共享数据,并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共享数据。 6. 扩展性:系统需要考虑到未来的扩展性,支持插件式开发, 以及提供开发接口,便于用户进行二次开发。 三、系统设计 在明确了系统需求后,我们需要进行系统设计。在设计方面, 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层设计:数据层是系统的核心部分,其设计需要考虑到 如何组织数据,如何存储数据,以及如何处理数据等方面。一般 来说,我们可以采用关系型数据库或者NoSQL数据库来存储数据,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数据的冗余性、数据的粒度以及数据的格式。 2. 业务层设计:业务层是系统的处理逻辑部分,其设计需要考 虑到如何对数据进行清洗、过滤、转换等处理,同时还需要考虑 到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等方面。 3. 视图层设计:视图层是系统的展示部分,其设计需要考虑到 如何呈现数据,以及如何支持用户交互。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采 用Web前端技术来实现视图层,如HTML、CSS、JavaScript等技术。

健身心率APP系统设计

健身心率 APP系统设计 【摘要】目前智能心率设备已经普及,但是普通人不理解心率数据与健康的 关联意义,大多健身APP更加趋向于商业化,心率数据没有被人们所重视,因此 本篇文章对心率采集和处理以及运动处方进行研究,并针对这些问题,设计出一 款适用于不同人群的健身心率APP系统,对保障运动人群安全,提高运动效率,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健身;心率;APP软件;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生活方式越来越重视,跟踪心率是衡量健康程度最重要的指标之一。目前市面上有许多智能手环具有心 率检测的功能,但是普通人并不理解心率数据与健康之间的关联意义[1],现有的 健身APP大多注重于记录使用者的运动数据[2]和对使用者进行科学的健身指导[3],对于这两个功能,心率数据没有集中在利用和分析。鉴于此设计一款健身心率 APP系统,具备心率智能预警、运动信息实时显示、运动处方精准推送等优点。 二、软件设计 (一)系统整体框架设计 健身心率APP系统设计由移动端设计、服务器设计、无线通信设计三个部分 组成,其系统整体框架图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整体框架

1.程序设计语言选择 软件系统由移动端应用程序和服务器组成。移动端应用程序是在Android Studio平台上使用java语言开发。服务器是在eclipse平台上使用java语言开发。 2.数据库选用 在健身心率APP系统中,需要对用户数据与运动信息存储,同时还会更改、调用这些数据,采用数据库可以提高开发效率,因此我们选用MySQL数据库来实现存储数据信息。 (二)无线通信设计 健身心率APP用于心率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并实时显示用户信息,使用者可实时获取自己的运动信息。服务器用于接收健身心率APP上传的运动信息,并储存和提供运动处方。无线通信的方向是移动端向服务器,通过wifi或移动数据与http协议进行无线通信,从服务器获取移动数据,使用移动数据或wifi通过http通信协议进行通信。 三、移动端APP设计 1.APP总体设计 移动端应用程序使用MVC框架进行设计。在本文的健身心率APP系统中,控制层由Activity类组成,负责对用户点击事件进行响应,处理人机交互,获取心率数据;模型层由每个新建的类组成,在这些类中进行心率数据采集和信息处理,并实现服务器通信的操作;视图层由xml布局文件构成,在模型层中实现用户数据的显示。 2.页面设计 健身心率APP系统界面设为:“注册页面”、“登录界面”、“控制界面”、“查看历史成绩”四个信息模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