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题目

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题目
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题目

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题目

一.概念题

贫困发生率:贫困发生率又称绝对贫困指标,是指贫困人口与全部人口之比。H 贫困发生率,N全部人口,Q贫困人口,那么:

H=Q/N。

它的基本特点是不考虑贫困线以下人口的收入变化和收入的分布,重在测定贫困人口比重。

生活社会救助标准的确定方法:

(一)市场菜篮子法:又称标准预测法,首先按照营养学标准确定一张能够使人维持体力恢复的生活必需品清单,然后按照市场价格来计算拥有这些生活必需品需要多少现金,以此确定的现金金额就是贫困线。

1、生活必须品种选择的准确性

2、生活必需品价格指数的可靠性

3、贫困家庭及其消费特征选择的可代表性

优点:①.直观明了,通俗易懂,便于公众参与;②.保证最起码的生活水平;

③.可用以比较。

不足:①.由专家来决定菜篮子的内容是不妥的;②.虽然市场菜篮法标榜“纯客观”,但事实并非如此;③.菜篮子的分量容易偏低,流于不足;④.限制受助者的生活方式。

(二)恩格尔系数法:又称“最低饮食费用测算法”,一个家庭用于食物支出的比例越大,表明这个家庭生活水平越低;反之,则表明该家庭收入水平越高。

(三)收入比例法:从城市贫困居民的收入低于其他大多数居民收入这个相对

概念出发,把一定比例的最低收入居民定义为需要救济的贫困居民,并把他们的收入水平定为贫困标准。

(四)生活形态法:又称“指标剥离法”,提出一系列有关贫困家庭生活形态的问题,让被调查者回答,然后选择出若干剥离指标,再根据这些剥离指标和被调查者的实际生活情况来确定哪些人属于贫困者,然后分析他们的消费需求和收入,求出贫困线。

灾害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法向因遭受自然灾害袭击而造成生活贫困的社会成员提供一定的物资帮助,以保证其维持最低生活水平,帮助灾民确立自行生存能力的社会救助项目。

残疾人社会福利的含义

是指国家或社会根据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给予残疾人相应的康复、教育、劳动就业、文化生活、社会环境等权益保障,以改善残疾人及其家庭的生活条件,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维护社会稳定,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

二、简答题

1、社会救助主要有哪些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

社会救助的主要内容:

1生活社会救助,解决贫困人员吃穿等温饱问题的一项社会救助项目。

2医疗社会救助,对低收入患者给予一定的医疗费补助的社会保障项目。

3生产社会救助,政府给予低收入者提供生产上帮助的社会救助项目。

4住房社会救助,有三种形式:(1)提供住房给低收入这和家庭,收取低于市场的房租。

(2)给予住房补贴。

(3)以较低的价格卖给低收入者。

5教育生活救助,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的社会救助。

6灾害社会救助,政府对受灾家庭提供物质上帮助的社会救助。

7护理社会救助,政府对需要护理的的人员提供现金和实物帮助的社会救助。

8法律社会救助,法律援助。

社会救助的基本特征:

1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性,国家为公民提供救助是无条件的。

2资金来源的单一性,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

3享受对象有限性。

4保障水平的最低性,保障国民最低生活水平。

5资格审核的严格性,。

2、简述妇女儿童社会福利的内容和功能。

答:妇女社会福利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妇女生理和职业特殊需要、特殊利益而制定的各项福利政策和开展的社会福利事业。

儿童社会福利是由国家或社会为立法范围内的所有儿童普遍提供的旨在保证正常生活和尽可能全面健康发展的资金与服务的社会政策和社会事业。

一、妇女儿童社会福利的内容

(1)妇女社会福利的主要内容

1、特殊津贴和照顾:各国都不同程度地为孕产妇女及新生儿设立的福利,包括生育现金补贴、未婚母亲特别津贴、免费的婴儿用品、免费的奶品凭证等

2、妇女就业福利:具体包括对妇女就业权益的保护,对妇女职业权益的保护,对妇女特殊劳动权益的保护

3、福利设施和福利服务:包括提供良好的卫生保健服务,建立女职工卫生室,孕

妇休息室,哺乳室,托儿所,幼儿园等设施并妥善解决妇女职工在生理卫生、哺乳、照料婴儿方面的困难。

(2)儿童社会福利的主要内容

1、儿童普遍社会福利:包括家庭保护,医疗卫生与保健福利,教育福利,文化福利

2、特殊儿童社会福利:包括残疾儿童的预防和康复,残疾儿童的教育,社会环境,特殊儿童的监护养育

二、妇女儿童社会福利的主要功能

(1)妇女社会福利的功能

1、妇女社会福利是实现男女平等的重要条件

2、妇女社会福利有利于提高人口质量

3、妇女社会福利对维护家庭和睦幸福和社会安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4、妇女社会福利有利于妇女的潜能在社会活动中得到充分发挥

(2)儿童社会福利的功能

1、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功能:有恢复性功能,预防性功能,发展性功能。

2、促进社会安全的功能: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3儿童社会福利具有社会发展的功能:儿童的状况决定着未来国家和社会人力资源的状况。

3、我国农村医疗社会救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目标。《意见》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全面推行农村医疗社会救助制度的同时,可选择二到3个县(市)作为示范点,通过示范指导推进农村医疗社会救助工作的开展。力争到2005年,在全国基本建立起规范完善的农村医疗社会救助制度。2,救助对象。农村医疗社会救助的救助对象为农村的五保户,农村贫困户家庭成

员和地方政府规定的其他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农民。

3,救助方法。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地区,资助医疗社会救助对象缴纳个人应付分担的全部或部分资金,参加当地合作医疗,享受合作医疗待遇。

4,申请,审批程序。农村医疗社会救助的程序是:申请人(户主)向村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填写申请表,如实提供医疗诊断书,医疗费用收据,必要的病史资料,已参加合作医疗按规定领取的合作医疗补助证明,社会户主帮困其功能块证明等,经村民代表评议同意后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乡镇任命祝福对上报的申请表和有关材料进行逐项审核。对符合医疗社会救助条件的上报县(市,区)民政局审批。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对乡镇上报的有关材料进行复审核实,并及时签署审批意见。

5,资金的筹集和管理。农村医疗社会救助基金主要通过各级财政拨款和社会各界自愿捐助等多渠道筹集。资金来源主要有:地方各级财政每年在年初财政预算中合理安排的资金;地方各级民政部门面年从留归民政部门使用的彩票公益金中提取一定的比例或一定数额的资金;社会各界自愿捐赠资金;基金形成的利息收入;

按规定可用于的其他资金。同时,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对中西部贫困地区给予适当支持。

4、公共社会福利的含义、特点、作用和主要内容

1、含义

公共社会福利是社会福利的一个重要项目,他是国家和社会为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及精神生活基本需要而兴办的公益性设施和提供的相关服务。

2、主要作用:

(1)对经济的稳定作用。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给普通国民中低收入阶层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促进国民生活的稳定;

第二、对经济周期其一种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2)使得收入分配更加平等。

政府的公共福利支出可以较少这种贫富差距,他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产生垂直收入的再分配效应;第二、是产生水平收入的再分配效应

(3)经济体制变化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共社会福利活动的地位与作用变得越来越突出和重要。

(4)满足各种较高的生活需求。

3、基本特性:

(1)具有外部性。公共社会福利的外部性体现在会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的健康、犯罪率和受教育程度。

(2)公共物品特性。公共物品有两个特性: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3)具有社会性。

(4)供求的非均衡性。

4、主要内容:

一、公共卫生福利

?基本概念:公共卫生是以预防医学观念、理论和技能为基础,针对预防疾病、促进人群健康所采取的社会性事件的总称,是卫生执法监督的载

体。

?基本属性:第一、有些公共卫生服务是纯粹的公共产品,它关系到社会人群健康,不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市场机制无法对这类服务的共计和

消费施加影响,是市场完全失灵的领域。第二、有些公共卫生服务属于

准公共产品,这些服务不仅给个人和家庭带来好处,更重要的是给他人

和社会带来明显的外部正效应。第三、有些医疗服务比如一些基本的医

疗服务尽管属于私人产品,但是由于属于健康的基本需求,如果社会成

员普遍认为得到这部分医疗服务是公民的基本权利,那么政府就应该对

此进行干预和鼓励。第四、有些医疗服务属于纯粹的私人产品,而且不

属于基本的需求,因此政府应该退出该领域,允许私人资本经营,鼓励

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同时维护整个市场竞争的秩序。

?作用:首先,公共健康与社会紧密联系。其次,公共健康也与我们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再次,公共健康也与我们对于身体的认识和体验相关,它记录了每一时代的人们对于健康和疾病的体验。

二、公共教育福利

基本概念:公共教育,一般认为是由政府设置,实施所有公民皆应享受

的减免教育。

主要特征:第一、公共教育的免费性质。免费是公共教育的是首要特征

也是公共教育得意实施的基本保证。

第二、公共教育的平等取向。

第三、公共教育的全民性。

三、公共福利设施

1)基本概念:公共设施,是指供公共墓地使用的物体或其他物得设备。

四、社区社会福利。

1)福利性服务。这是社区服务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对象及时社区中的有困难的人又是一般居民,它的目的是要满足这一部分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主要提供无偿服务。

2)行政事业性服务。它的对象是全体社区成员,它的目的是帮助本社区的居民解决生活中碰到的难题,它主要提供非营利性的服务。

3)商业性服务。这是社区服务的扩展和辐射,它的对象不限,它的目的是拾遗补缺,方便居民,它主要提供营利性的有偿服务。

5、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的社会救助的主要内容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发展过程

1、高福利的人民助学金阶段(1949—1986)

2、人民助学金与人民奖学金阶段

3、人民奖学金与贷学金并存阶段

4、多种资助形式并存阶段

(二)主要内容

1、奖学金:奖、是指各种形式的奖学金,帮助经济困难、学习优秀的学生和农林、师范、体育、航海、民族等特殊专业的学生完成学业。

根据中国现行的奖学金制度,目前国家设立的奖学金包括以下类型:①本、专科生奖学金分为三种:优秀学生奖学金;专业奖学金;定向奖学金。②研究生奖学金分为两种:研究生优秀奖学金;研究生普通奖学金。③国家奖学金。

2、助学贷款:

贷,是指由金融机构针对高校学生开展的各种助学贷款。按现行政策,对普通高校实行借款总额包干办法,借款比例不超过在校生总数的20%,每生每年最高标准为6000元。

中国的学生助学贷款政策主要包括三种贷款形式:①学校学生贷款(指高校利用国家财政资金对学生办理的无息贷款);②国家助学贷款;③一般性的商业助学贷款。

3、勤工助学

助,是指学生设立的一些勤工助学岗位,通过劳动获取一定报酬,贴补开支。

4、补助金

补,是指困难补助。中央和地方拨出专款,进行补助。国家还规定高校每年都要从所收取的学费中提取10%左右的资金,用于对困难学生的补助。

5、学费减免

减,是指减收或免收学费。

(三)存在问题:

1、教育社会救助职责不明

2、资金问题是困扰该体系完善的最大阻碍因素

3、“五大”帮困措施自身的缺陷

(1)助学贷款

A贷款风险防范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银行贷款给大学生生的积极性不高。

B没有真正建立一个有效的管理协调机构

(2)勤工俭学

A工作岗位实在太少,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

B报酬太低,无法真正解决大学生的经济问题

C大学生的勤工俭学的观念有待于更新

(3)帮困奖学金

A各高校设立的各种帮困奖学金发放金额偏低,享受人数偏少

B由于一些原因使得一些贫困大学生不能享受到许多奖学金

C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透明性和公开性差等情况,缺乏公正和公平

(4)学杂费减免

A享受条件太苛刻,能够享受的大学生数量非常有限

B无论是享受人数上还是享受金额上,都有逐步减少的趋势

(5)直接困难补助

无法保证其经费来源

4、私立高校的教育社会救助体系尚未健全

A由于贷款风险防范机制的不完善,私立高校的贫困大学生与公立学校的贫困大学生相比更难从银行得到贷款。

B公立高校所具有的“帮困奖学金”“直接困难补助”“学杂费减免”和“勤工俭学”在私立高校中还很少见

6、什么是灾害社会救助?它有什么特点?

答:灾害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法向因遭受自然灾害袭击而造成的生活贫困的社会成员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以保证其维持最低生活水平,帮助灾民确立自行生存能力的一项社会救助项目。

灾害社会救助的特点:

(1)内容的广泛性。内容不仅包括对人的救护、对物的保护,而且还包括心理压力的缓解、自信心的重建等。

(2)手段的多样性。救助手段即救助措施,其手段多种多样,概括起来有物质手段、精神手段和组织手段。

(3)对象的选择性。灾害救助的对象必须是因灾害收入水平低于贫困线以下的灾民。要经过调查和认定后,才给予救助。

(4)救助的复杂性。灾后灾民的复杂性以及灾区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导致了许多复杂的情况,从而使救助比较困难。

(5)水平的低层次。其救助水平是低层次的,它以维持灾民的最基本的物质生活为原则。

7.经济适用房的主要内容

(一)含义和性质

经济适用住房是指以行政划拨土地,享受政府优惠政策,以保本微利为原则,面向中低收入职工家庭的普通商品房。

经济适用住房具有一般商品房的共性,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二)主要内容

1、优惠政策

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和商业网点建设费以及契税,减半征收水电费等各种税费。建设用地采取行政划拨方式供应,有限给予办理有关手续。同时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合理布局,实行行政划拨方式供应。

2、开发建设

按照政府组织协调、企业市场运作的原则,实行项目法人招标,参与招标的房地产公司应该具有相应资质、资本金、社会信誉。住房面积严格控制,中套住房面积80平方米左右,小套住房面积60平方米左右。

3、价格的确定和公式

(1)征地动迁补偿、安置费。(2)规划设计、前期工程费。(3)建设工程费。(4)小区基础设施及公建配套费。(5)管理费。(6)财务费。(7)销售费。(8)税金。(9)利润。

4、购买经济适用房的人群条件

《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第二十条规定,符合下列条件的家庭可以申请购买或承租一套经济适用住房:

(1)有当地城镇户口(含符合当地安置条件的军队人员)或市、县人民政府确定的供应对象;

(2)无房或现住房面积低于市、县人民政府规定标准的住房困难家庭;

(3)家庭收入符合市、县人民政府划定的收入线标准;

(4)市、县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条件。

5、交易和售后管理

经适房供应实行申请、审核、公示和轮候制度。经适房由于同时具有商品和保障两种属性,经适房购房人拥有有限产权。

购买满5年后,购房人可以按照政府所定的标准向政府缴纳土地收益等相关价款后,取得完全产权,在未取得完全产权之前只限于家庭自住,不得的专卖、出租和改变用途。

满5年,购房人若上市转让需按照相关规定向政府缴纳土地收益等相关价款,政府可优先收回;

三:论述题

1.试论述生活社会救助的对象及原则

①救助对象:一个国家内,凡属于生活水平等于或低于法定最低生活水平线的个人和家庭,均被列入社会救助对象,一般来说,生活社会救助的对象有以下几类:(1)无依无靠又没有生活来源的居民。这类国民绝大多数属于长期救助对象,多半指孤儿、无社会保险津贴的劳动者、长期患病者、未参加社会保险且

又无子女和配偶的老人以及享受事业保险金期满后,仍未找到工作,无收

入来源的居民。

(2)有收入来源,但生活水平低于或仅相当于国家法定最低标准的国民和家庭。这里包括的国民,类别不少。比如,有一类国民,其工资收入过少,

不能使家庭每个成员过上法定的最低生活。又如,有时也津贴的失业者,

在享受津贴期满之后仍未找到工作,这多数是上了年岁的老工人。再如,

有退休养老金的老人,或是因为要供养配偶和未成年子女,或是因为长期

患病而支出沉重。残疾人也属于这类救助对象。

尤其各国国情不同,在救助对象上有不同的划分和偏重。在我国,尤其特殊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生活社会救助的对象主要氛围城市困难户和农村贫困户。前者还包括了流浪乞讨人员和特殊救助对象。

②实施原则:

(1)生存权保障原则:人人都有生存的权利。贫困的原因不能主要归结于个人,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经济转型的变革时期。对于国家来说,对贫困者给予救助是其不容推卸的责任,是一种由政府运作的基本的再分配或转移支付制度。(2)保障最低生活需求原则:保障最低生活需求原则是指生活社会救助是国家对贫困者实行的一种生活费用或生活资料的补贴,这种补贴仅限于满足社会成员最低的生活需求

(3)不断调整原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和物价水平的上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应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物价水平的提高而不断调整。具体来说:首先应该与居民的生活水平相挂钩。其次应该与物价相挂钩。

(4)与其他社会保障政策相协调的原则:首先,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贫困军民或家庭进行救助,是解决居民生活困难的主要措施。但贫困居民的困难往往是多方面的,仅靠有限的生活社会救助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因此在进行生活社会救助时,既要安排现金和实物救助,又要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居民,帮助他们开拓生产门路,提高生产技能,解决就业问题,从根本上脱贫。其次要与最低工资制度、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相协调,最后,要与贫困者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扶贫济困活动相结合。

(5)法制化原则:法制化原则是指依靠法律手段来保护社会贫困者的权利和权益,

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生产发展。另一层含义是确立了获得就这是符合资格条件者的一项法定权益,从而彻底消除了历史上救助措施的恩赐于怜悯色彩。

2、试阐述我国社会福利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民政社会福利改革

1984年召开的漳州会议,明确了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思想,使社会福利事业从单一的、封闭的、由国家包办的体制转变为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举办的体制,面向社会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地举办各种福利事业。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目前我国的民政社会福利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存在着政府和社区举办的福利院能提供的床位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照顾的老人数量问题。

二、社区服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1、社区服务是指在社区内,通过政府倡导和扶持,运用社区的资源,向社区全体居民提供福利性服务个商业化服务。

2、社区服务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作为建立社会化的社会福利制度的一项重要举措,它被称为“社会福利服务网络”;1987年民政部第一次提出了“社区服务”的概念;1989年10月民政部在杭州召开了全国城市社区服务工作经验交流会,对大中,中小以及边远城市提出社区服务的不同要求,标志着我国社区服务事业进入全面发展时期。

三、住房社会福利改革

1、在计划经济时代,城镇居民的住房基本上都是公有住房,然而长此以往,这种制度在资金方面给国家和单位带来日益沉重的负担,加速了住房制度的改革

2、住房福利制度的改革主要分四个阶段:1)、探索阶段(1979-1985),主要是部分城镇进行住房出售的试点;2)、起步阶段(1986-1992),成立了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重点是提高公有住房的房租与公有住房的出售;3)、完善阶段

(1993-1997),重点在于出售公有住房与促进商品房市场的发展;4)、成熟阶段(1998至今),全面停止福利分房,实行货币购房,建立商品房市场,促进个人消费。

3、为了利于职工购买住房,现在我国已经普遍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这种制度的特征有带有强制性、互助性、使用方向专用性、应用范围地区性、缴纳和储存的长期性

四、职工福利的社会化

1、我国的职工福利主要包括职工集体福利和职工个人福利,职工集体福利又分为生活和文化两方面。

2、由于传统的职工福利制度过分重视福利,影响单位发展,而且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对职工福利开始改革,改革方向是职工福利的社会化,具体内容有:

1)、企业后勤服务的社会化。这项工作分三个步骤:一,实行独立核算和承包制,逐步开展对外经营;二、逐步改变对后勤服务设施的补贴,开始实行对外对内双重服务,收费向市场价格靠拢;三,使后勤服务完全实现社会化和产业化,所以服务收费都采用市场价格,达到一个独立法人单位的目标。

2)、福利和工资配套改革。各种福利补贴都进入工资,属于工资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直接计入劳动成本,不再从单位福利基金中列支。

五、教育社会福利的改革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对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基本上实行免费,所需资金主要来源于各级财政支出,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教育福利制度改革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进一步加强九年义务教育的社会福利性,政府加大财政支出力度,保证所

有学生都能享受到义务教育。同时,社会福利机构收养的孤儿、弃儿等的教育费用由社会福利机构直接向学校支付,这里政府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2)、在高中教育以上的教育中,让学校和家庭承担更多地责任,即减少教育福利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