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中化学第五章第二节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docx

2020版高中化学第五章第二节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docx
2020版高中化学第五章第二节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docx

第二节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微观角度了解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用途,理解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2.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了解合成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生产方面的巨大贡献,但也要了解高分子材料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一、塑料

1.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

从来源角度

高分子化合物――――→

错误!

2.塑料的成分及分类

(1)成分

塑料的主要成分是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即合成树脂。

(2)分类

3.常见的塑料

(1)聚乙烯

(2)酚醛树脂

①含义:是用酚类(如苯酚)和醛类(如甲醛)在酸或碱的催化下相互缩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②制备和结构:

③在酸催化下的化学方程式为

H+

――→

H+

――→

(1)在酸性条件下,苯酚与甲醛反应只能发生在邻位或对位,得到线型分子;而在碱性条件下,甲醛过量时不仅在邻位反应还可以在对位反应,得到网状结构的分子。

(2)高分子化合物结构不同其性质不同,线型高分子与体型高分子性质对比如下:

例1(2018·盐城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塑料的主要成分是增塑剂

B.塑料受热后都能软化甚至熔融

C.高压聚乙烯就是高密度聚乙烯

D.苯酚和甲醛在碱催化下制得的酚醛树脂属于热固性塑料

答案 D

解析塑料的主要成分是合成树脂,所添加的加工助剂有增塑剂、热稳定剂、防老化剂、着色剂等,A项错误;热塑性塑料受热后都能软化甚至熔融,而热固性塑料受热后既不软化也不熔融,B项错误;高压聚乙烯是低密度聚乙烯,低压聚乙烯是高密度聚乙烯,C项错误;苯酚与甲醛在碱催化下生成体型结构的酚醛树脂,具有热固性,D项正确。

【考点】塑料

【题点】塑料的成分及分类

例2生物降解塑料能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而消除废弃塑料对环境

的污染。PHB塑料就属于这种塑料,其结构简式为下列有关PHB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PHB是一种聚酯,有固定的熔点

B.PHB的降解过程不需要氧气参加反应

C.合成PHB的单体是CH3CH2CH(OH)COOH

D.通过加聚反应可以制得PHB

答案 C

解析

是高分子化合物,属于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点;PHB是聚

酯类高分子化合物,通过缩聚反应制得;其降解过程是先水解生成2-羟基丁酸,然后被氧化为CO2和H2O。

【考点】塑料

【题点】塑料的制备及单体的推断

思维启迪

能根据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所含官能团推测高分子化合物的性质和单体,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核心思想,促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关链接

常见的塑料

和2

—CF

2

CF 2==CF 2

二、合成纤维 合成橡胶 1.合成纤维 (1)纤维的分类

纤维?

??

天然纤维:如棉花、羊毛、蚕丝和麻等

化学纤维???

??

人造纤维:如黏胶纤维

合成纤维:如“六大纶”

(2)常见的合成纤维

①合成纤维的“六大纶”是指涤纶、锦纶、腈纶、丙纶、维纶和氯纶,其中被称作“人造棉花”的是维纶。

②涤纶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的商品名。写出生成涤纶的化学方程式:

+n HOCH 2—CH 2OH

催化剂

+(2n -1)H 2O 。

2.合成橡胶 (1)橡胶的分类

橡胶?

??????

天然橡胶

合成橡胶????? 通用橡胶?????

丁苯橡胶顺丁橡胶

氯丁橡胶特种橡胶?

???

? 聚硫橡胶:有耐油性

硅橡胶:有耐热、耐寒性

(2)合成橡胶

①原料: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以二烯烃和烯烃等为单体聚合而成。 ②性能:具有高弹性、绝缘性、气密性、耐油、耐高温或耐低温等性能。 (3)常见的橡胶

①顺丁橡胶是以1,3-丁二烯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通过加聚反应,得到以顺式结构为主的聚1,3-丁二烯。化学方程式为

n CH 21 ==CH 2 —CH 3 ==CH 24

――→催化剂

②天然橡胶是异戊二烯的顺式聚合物,写出异戊二烯和天然橡胶的结构简式:

和。

(1)纤维与纤维素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纤维是指外观上纤维状的物质,即细丝状物质,而纤维素是一种多糖。

(2)化学纤维指的是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物质经化学、机械加工而制得的纤维,包括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

(3)合成纤维与人造纤维的区别:合成纤维是用石油、天然气、煤和农副产品作原料加工制得单体,经聚合反应制成的;而人造纤维是用木材等为原料,经化学加工处理制成的。 (4)天然橡胶硫化的目的是将线型结构转化为体型结构,增强橡胶的性能,防止老化。 例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化学纤维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B .合成纤维只能由加聚反应制得 C .合成纤维的主要原料是烯烃、二烯烃 D .人造纤维的主要原料是烯烃、二烯烃 答案 A

解析 合成纤维可由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制得;合成纤维的主要原料是石油、天然气、煤和农副产品;人造纤维的主要原料是木材等。 【考点】纤维

【题点】纤维的分类和制备

例4 维通橡胶是一种耐腐蚀、耐油、耐高温、耐寒性能都特别好的氟橡胶。它的结构简

式为

合成它的单体为( )

A.氟乙烯和全氟异丙烯

B.1,1-二氟乙烯和全氟丙烯

C.1-三氟甲基-1,3-丁二烯

D.全氟异戊二烯

答案 B

解析将聚合物按如下所示方法找出单体:

的单体为CH2==CF2和CF2==CF—CF3,它们的名称分别为1,1-二氟乙烯和全氟丙烯,故答案为B。

【考点】橡胶

【题点】高分子化合物单体的判断

相关链接

“六大纶”的结构、性能与应用

CH2==CH—CN

CH2==CH—CH3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塑料就是合成树脂(×)

(2)塑料根据其加热能否熔融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

(3)所有的高分子材料都有一定的弹性(×)

(4)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有三大类:线型结构、支链型结构和网状结构(√)

(5)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均属于纤维素(×)

(6)棉花、黏胶纤维、聚酯纤维均为化学纤维(×)

(7)体型高分子化合物为网状结构,链与链之间存在化学键(√)

(8)天然橡胶的成分为聚异戊二烯,它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

2.下列物质中一定属于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A.塑料B.纤维C.橡胶D.蛋白质

答案 A

解析只有塑料才是由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其他均存在天然和人工合成两种高分子化合物。

【考点】合成材料的分类

【题点】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与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区别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天然纤维就是纤维素

B.合成纤维的主要原料是石油、天然气、煤和农副产品

C.化学纤维的原料不可以是天然纤维

D.生产合成纤维的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答案 B

解析天然纤维不仅包括纤维素,还包括羊毛、蚕丝等;生产合成纤维的主要原料是石油、天然气、煤和农副产品;在生产合成纤维过程中必包含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应属于化学变化;化学纤维的原料可以是天然纤维,如黏胶纤维就是用木材、草类等天然纤维经化学加工

制成的。 【考点】合成纤维

【题点】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的辨析

4.橡胶制品硫化程度越高,强度越大,弹性越差。下列橡胶制品中,加工时硫化程度最高的是( ) A .橡皮筋 B .汽车外胎 C .普通气球 D .医用乳胶手套

答案 B

解析 橡皮筋和普通气球的弹性好,所以硫化程度小;汽车外胎与医用乳胶手套相比,前者要承受更大的压力,所以制汽车外胎的橡胶硫化程度更高。 【考点】橡胶

【题点】硫化橡胶的特点

5.下列塑料的合成,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与另外三种不同的是( ) A .聚乙烯塑料 B .聚氯乙烯塑料 C .酚醛树脂 D .聚苯乙烯塑料 答案 C

解析 乙烯合成聚乙烯、氯乙烯合成聚氯乙烯、苯乙烯合成聚苯乙烯均属于加聚反应,苯酚和甲醛合成酚醛树脂属于缩聚反应。 【考点】有机合成的方法

【题点】加聚反应与缩聚反应的辨析

6.己内酰胺是生产锦纶纤维的重要原料。已知己内酰胺的结构简式如下:

(1)写出己内酰胺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己内酰胺的水解产物发生缩聚反应生成锦纶纤维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答案 (1)

+H 2O ――→

催化剂

(2)

――→

催化剂+(n -1)H 2O

解析(1)己内酰胺水解时酰胺键()发生断裂,其中羰基连接—OH,亚氨基连接氢原子。

(2)含有氨基和羧基,能够发生缩聚反应,在氨基和羧基之间脱去水分子形成高聚物。

【考点】合成纤维

【题点】肽键的水解

题组一塑料

1.下列对于废弃塑料制品的处理方法中,最为恰当的是( )

A.切成碎片填埋于土壤中

B.焚烧

C.倾倒于海洋中

D.用化学方法加工成防水涂料或汽油

答案 D

解析废弃塑料非常稳定,埋在土壤中长时间不易降解,不仅影响土壤的透气性,还会改变土壤的结构,A错误;将废弃塑料制品焚烧或倾倒于海洋中,会引起大气和海洋污染,B、C 错误;将废弃塑料加工再利用是处理“白色污染”的一种合理方法,D正确。

【考点】塑料

【题点】废弃塑料的处理

2.下列原料或制成的产品中,如果出现破损不可以进行修补的是( )

,A.聚氯乙烯凉鞋B.电木插座

C.自行车内胎D.聚乙烯塑料膜

答案 B

解析聚氯乙烯凉鞋、自行车内胎、聚乙烯塑料膜等都是用热塑性树脂加工而成的塑料制成的,可以反复加工,多次使用,出现破损时可进行热修补,而电木插座是用酚醛树脂制成的,具有热固性,受热不熔化,出现破损时不能进行热修补。

【考点】塑料

【题点】塑料的分类及特点

3.食品保鲜膜按材质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偏二氯乙烯(PVDC)等。PVC广泛用于食品、蔬菜外包装,它对人体有潜在危害。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PVC 保鲜膜属于链状聚合物,在高温时易熔化,能溶于酒精

B .PV

C 单体可由PE 的单体与氯化氢加成制得 C .PVC 的结构简式为

2

—,PVDC 的结构简式为

2

—CCl 2

D .等质量的聚乙烯和乙烯完全燃烧消耗的氧气相等 答案 B

解析 聚氯乙烯(PVC)的结构简式为

2

—,属于链状聚合物,在高温时易熔化,并

且易溶于有机溶剂苯、酒精等,A 项正确;聚氯乙烯(PVC)的单体是CH 2==CHCl ,可以由乙炔(CH≡CH)和氯化氢加成制得,而不能由聚乙烯(PE)的单体CH 2==CH 2和HCl 加成制得,B 项错误;聚偏二氯乙烯(PVDC)的结构简式为

2

—CCl 2,C 项正确;乙烯和聚乙烯的含碳量和

含氢量均相同,等质量的乙烯和聚乙烯燃烧时,消耗的氧气的质量相等,D 项正确。 【考点】塑料

【题点】塑料的制备、单体及性质

4.酚醛树脂具有绝缘、难燃等性能,合成酚醛树脂反应如下:

+n HCHO ――→

H

+( )H 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方程式中水的化学计量数是2n -1

B .常温下比更难溶于水

C .1molHCHO 与银氨溶液反应最多可以生成2molAg

D .的单体是和HCHO

答案 D

解析 从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水的化学计量数是n -1,A 项错误;中含有

2个亲水基团羟基,而中只含有1个亲水基团羟基,前者比后者更易溶于水,B

项错误;1molHCHO 中相当于含有2mol 醛基,故与银氨溶液反应最多可以生成4molAg ,C 项

错误;合成的单体是苯酚和甲醛,D项正确。

【考点】塑料

【题点】酚醛树脂的结构和制备

5.PBT是最坚韧的工程热塑性材料之一,它是半结晶材料,有非常好的化学稳定性、机械强度、电绝缘性和热稳定性,其结构简式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PBT具有热固性,受热不熔化

B.PBT的单体是对苯二甲酸和丁二醇

C.由单体合成PBT的反应属于缩聚反应

D.1molPBT与NaOH溶液反应时,最多可消耗2n molNaOH溶液

答案 A

解析由题中“PBT是最坚韧的工程热塑性材料之一”以及非常好的热稳定性可推知A不正

确;PBT的单体为和HOCH2CH2CH2CH2OH。

【考点】塑料

【题点】合成塑料的特点与性质

题组二纤维

6.(2018·重庆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 ) A.尼龙绳B.宣纸C.羊绒衫D.棉衬衣

答案 A

解析尼龙绳的主要成分是聚酯类合成纤维,A正确;宣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B错误;羊绒衫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C错误;棉衬衫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D错误。

【考点】纤维

【题点】纤维的分类与制备

7.下列关于纤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化学纤维包括天然纤维、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

B.棉花、羊毛、蚕丝和麻都是天然纤维

C.用木材等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处理的是人造纤维

D.用石油、煤、天然气和农副产品作原料加工制得单体,经聚合反应制成的是合成纤维答案 A

解析纤维包括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化学纤维又包括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

【考点】纤维

【题点】纤维的分类与制备

8.下列对羊毛和聚酯纤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羊毛与聚酯纤维的化学成分相同,都为纯净物

B.聚酯纤维和羊毛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水解反应

C.该聚酯纤维是由单体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经过加聚反应生成的

D.羊毛与聚酯纤维不能用燃烧的方法区别

答案 B

解析羊毛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而聚酯纤维的化学成分是酯类,高分子化合物都是混合物,A不正确;羊毛和聚酯纤维在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蛋白质最终水解成氨基酸,聚酯纤维水解成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B正确;该聚酯纤维是由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经过缩聚反应合成的,C不正确;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可以区别,D不正确。【考点】纤维

【题点】纤维的性质及鉴别

9.近年来,由于石油价格不断上涨,以煤为原料制备一些化工产品的前景又被看好。下图是以烃A为原料生产人造羊毛的合成路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成人造羊毛的反应属于缩聚反应

B.A生成C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C.A生成D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D.烃A的结构简式为CH2==CH2

答案 B

解析人造羊毛的单体是CH2==CH—CN和CH2==CH—OOCCH3,推测A生成C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即A为乙炔,由此推测A生成D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考点】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获取

【题点】合成纤维的制备

题组三橡胶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天然橡胶能使溴水褪色

B.硫化橡胶遇汽油能发生溶胀现象

C.聚硫橡胶具有良好的耐严寒、耐高温性能

D.合成橡胶是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以二烯烃和烯烃等为单体聚合而成的高分子

答案 C

解析硅橡胶才具有良好的耐寒性和耐高温性能、而聚硫橡胶具有耐油性。

【考点】橡胶

【题点】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的特点

11.关于天然橡胶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天然橡胶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天然橡胶受空气、日光作用,会被还原而老化

C.天然橡胶能溶于汽油、苯等有机溶剂

D.天然橡胶含有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 B

解析天然橡胶中含有易受空气、日光作用,会被氧化而老化。

【考点】橡胶

【题点】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的特点

12.丁苯橡胶的结构简式为对丁苯橡胶废弃物(以纯净物计)进行催化分解可得到乙烯和乙炔(CH≡C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丁苯橡胶是纯净物

B.丁苯橡胶粉末加入到溴水中不会产生褪色现象

C.合成丁苯橡胶的单体只有1种

D.若回收1.58t丁苯橡胶废弃物(假设原子利用率为100%),则得到0.28t乙烯

答案 D

解析选项A,丁苯橡胶是混合物;选项B,丁苯橡胶中含有碳碳双键,具有烯烃的性质,能使溴水褪色;选项C,C6H5—CH==CH2和CH2==CH—CH==CH2发生加聚反应可得丁苯橡胶;根据丁苯橡胶的分子式(C12H14)n有:(C12H14)n―→n CH2==CH2+5n HC≡CH,可得CH2==CH2的质量为1.58t×28n

=0.28t,D项正确。

158n

【考点】橡胶

【题点】合成橡胶的性质和单体的推断

13.(2018·湖北重点高中联考)酚醛树脂是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可用酚类与醛类在酸或碱的催化下相互缩合而成,类似的合成过程如下:

反应①:+

――→

H

反应②:――→

H +

+(n -1)H 2O

请回答:

(1)化合物Ⅰ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苯酚与浓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合物Ⅱ也能与CH 3CHO 发生类似反应①的反应,生成有机物Ⅲ,该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机物Ⅲ发生类似反应②的反应,生成的高分子化合物Ⅳ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有关化合物Ⅱ和Ⅲ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填字母)。 A .都属于芳香烃

B .都能与FeCl 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 .都能与NaHCO 3溶液反应放出CO 2

D .1mol 的Ⅱ或Ⅲ都能与2mol 的NaOH 完全反应 答案 (1)C 7H 8O 2

(2)+3Br 2―→+3HBr

(3)

+CH 3CHO ――→

H

(4)BCD

解析 (1)根据化合物Ⅰ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 7H 8O 2。

(2)苯酚与溴发生酚羟基邻位、对位上的取代反应生成2,4,6-三溴苯酚与HBr ,化学方程式

为:+3Br 2―→+3HBr 。

(3)化合物Ⅱ也能与CH 3CHO 发生类似反应①的加成反应,生成有机物Ⅲ,则Ⅲ

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 3CHO ――→

H

机物Ⅲ发生类似反应②的反应,酚羟基邻位的H 原子与侧链中羟基脱去水发生缩聚反应,则

Ⅳ的结构简式为

(4)Ⅱ、Ⅲ均含有氧元素,不属于芳香烃,为芳香烃的含氧衍生物,故A 错误;Ⅱ、Ⅲ均含有酚羟基,遇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故B 正确;Ⅱ、Ⅲ均含有羧基,可以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C 正确;酚羟基、羧基与氢氧化钠反应,Ⅱ、Ⅲ均含有1个—COOH 、1个酚羟基,1mol 的Ⅱ或Ⅲ都能与2molNaOH 完全反应,故D 正确。 【考点】塑料

【题点】酚醛树脂的结构和制备

14.氯丁橡胶M 是理想的电线电缆材料,工业上可由有机化工原料A 或E 制得,其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已知:H 2C==CH —C≡CH 由E 二聚得到。 完成下列填空:

(1)A 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③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研究物质的芳香性,将E 三聚、四聚成环状化合物,写出它们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鉴别这两个环状化合物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③对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3-丁二烯 加聚反应

(2)

+NaOH ――→乙醇

+NaCl +H 2O

(3) 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4)――→

一定条件

解析 由合成图和M 的结构简式可知C 为反应③为加聚反应生成高分

子化合物;由A 的分子式结合C 的结构可知,A 为链状,应含有2个则A 为

H 2C==CH —CH==CH 2,B 为H 2C==CH —CH==CH 2与氯气发生1,2-加成的产物,B 为

在碱的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 ;利用题中信息,

H 2C==CH —C≡CH 由E 二聚得到,则E 为HC≡CH,三聚环状产物为苯、四聚得到的环状产物为环辛四烯,鉴别苯与环辛四烯可用溴水(苯发生萃取而使溴水褪色、环辛四烯则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环辛四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考点】合成橡胶 【题点】合成橡胶的制备

15.合成纤维中目前产量占第一位的是聚酯纤维——涤纶。下图是合成涤纶的流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中间产物的结构简式: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所需的试剂:②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

(3)反应过程的7步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有________________,属于氧化反应的有________________,属于加成反应的有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合成涤纶最后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HOCH2CH2OH

(2)NaOH水溶液O2和Cu(或Ag) 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3)①②⑥⑦③④⑤

催化剂

(4)+n CH2OHCH2OH

+(2n-1)H2O

解析本题涉及有机反应的条件,反应条件与产物的关系。“光照”与芳香烃甲基上的氢原子的取代有关;“NaOH水溶液并加热”与卤代烃的水解有关。

【考点】合成纤维

【题点】合成纤维的制备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案(绝对经典版)

课题: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目的 知识 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常见的分类方法 2、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过程 方法 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方法,认识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必要性。利用投影、动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演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和分子模型,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相似性。价值观体会物质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特殊性,体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重点了解有机物常见的分类方法;难点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板书设计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二、按官能团分类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知道有机物就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最初有机物是指有生机的物质,如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等,它们是从动、植物体中得到的,直到1828年,德国科学家维勒发现由无机化合物通过加热可以变为尿素的实验事实。我们先来了解有机物的分类。 [板书]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讲]高一时我们学习过两种基本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那么今天我们利用树状分类法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今天我们利用有机物结构上的差异做分类标准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构成有机物分子的碳的骨架来分类;二是按反映有机物特性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板书]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链状化合物(如CH 3-CH 2 -CH 2 -CH 2 -CH 3 ) (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 有机化合物 脂环化合物(如)不含苯环 环状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如)含苯环 [讲]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链状化合物和脂环化合物统称为脂肪族化合物。而芳香族化合物是指包含苯环的化合物,其又可根据所含元素种类分为芳香烃和芳香烃的衍生物。而芳香烃指的是含有苯环的烃,其中的一个特例是苯及苯的同系物,苯的同系物是指有一个苯环,环上侧链全为烷烃基的芳香烃。除此之外,我们常见的芳香烃还有一类是通过两个或多个苯环的合并而形成的芳香烃叫做稠环芳香烃。 [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可以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生成新的化合物,这种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官能团,下面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主要的官能团。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试卷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 试卷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试卷 化学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本大题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 1.科学家目前正在求证一种仅由中个中子组成的微粒,这种微料称为"四中子",下列关于该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A.呈电中性 B.带四个单位负电荷 C.带四个单位正电荷 D.质量数为2 2.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A.氯化钾 B.二氧化碳 C.碳酸钠 D.乙烷 3.下列气体中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 A.O2 B.CO2 C.NH3 D.SO2 4.某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后变红,说明该溶液中存在() A.NO3-B.Fe3+ C.SO42- D.Mg2+ 5.常温下,铁与下列酸溶液作用产生H2的是() A.浓硫酸 B.稀硫酸 C.浓硝酸 D.稀硝酸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CO燃烧是放热反应 B.H2SO4与NaOH反应是放热反应 C.CaO与H2O反应是吸热反应 D.CaCO3受热分解是吸热反应 7.下列化学反应中,H2SO4作为氧化剂的是() A.2NaOH+H2SO4=Na2SO4+2H2O B.C+2H2SO4(浓)CO2↑+2SO2↑+2H2O C.BaCl2+H2SO4=BaSO4↓+2HCl D.CuO+H2SO4=CuSO4+H2O 8.下列离子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H+ Na+ OH- B.Na+ NO3- Cl- C.K+ H+ HCO3- D.Ca2+ SO42- CO32- 9.下列关于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较多的黑烟 B.分子中含有三个C-C键和三个C=C键

高中化学人教版教材目录(全)

高中化学人教版教材目录(全) 必修1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 归纳与整理 附录I 后记 周期表 必修2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化学键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归纳与整理 结束语 附录 后记 化学与生活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第三节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第四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 第一节合理选择饮食 第二节正确使用药物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探索生活材料 第一节合金 第二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第三节玻璃、陶瓷和水泥 第四节塑料、纤维和橡胶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 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 第二节爱护水资源 第三节垃圾资源化 归纳与整理 附录 后记 化学与技术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工业 课题1 化学生产过程中的基本问题 课题2 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 课题3 纯碱的生产 归纳与整理练习与实践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必背知识点

20XX 年高中毕业会考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必修1、2必背考试点 1、化合价(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Na 、K 、Ag 、H :+1 F :—1 Ca 、Mg 、Ba 、Zn :+2 Cl :—1,+1,+5,+7 Cu :+1,+2 O :—2 Fe :+2,+3 S :—2,+4,+6 Al :+3 Mn :+2,+4,+7 N :—3,+2,+4,+5 2、氧化还原反应 定义:有电子转移(或者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本质: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偏移) 特征:化合价的升降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化合价下降——被还原——还原产物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化合价上升——被氧化——氧化产物 口诀:得——降——(被)还原——氧化剂 失——升——(被)氧化——还原剂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关系: 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还 原 性 逐 渐 减 弱 4、离子反应 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第一步: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第二步:拆。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难溶(如CaCO 3、BaCO 3、BaSO 4、AgCl 、AgBr 、 AgI 、Mg(OH)2、Al(OH)3、Fe(OH)2、Fe(OH)3、Cu(OH)2等),难电离(H 2CO 3、H 2S 、CH 3COOH 、HClO 、H 2SO 3、NH 3·H 2O 、H 2O 等),气体(CO 2、SO 2、NH 3、Cl 2、O 2、H 2等),氧化物(Na 2O 、MgO 、Al 2O 3等)不拆 第三步:删。删去方程式两边都有的离子 第四步:查。检查前后原子守恒,电荷是否守恒。 离子共存问题判断: ①是否产生沉淀(如:Ba 2+和SO 42-,Fe 2+和OH -); ②是否生成弱电解质(如:NH 4+和OH -,H +和CH 3COO -)

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2、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3、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4、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5、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1)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2)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3)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 6、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 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异分成能级组如图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排布。 7、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I1表示,单位为kJ/mol。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重复出现从ns1到 ns2np6的周期性变化.

最新人教版初高中化学课本目录(新)

最新人教版初高中化学课本目录(新) 化学九年级上册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课题2 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课题3 水的净化 课题4 爱护水资源 拓展性课题最轻的气体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课题2 元素 课题3 离子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题2 燃料和热量 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拓展性课题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 附Ⅰ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药品取用规则 附录Ⅲ部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后记 元素周期表 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课题2 溶解度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课题2 化学肥料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寄语同学们 附录Ⅰ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 ℃)附录Ⅱ部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高中必修1 绪言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 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二章碱金属 第一节钠 第二节钠的化合物 第三节碱金属元素 第三章物质的量 第一节物质的量 第二节气体摩尔体积 第四章卤素 第一节氯气 第二节卤族元素 第三节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元素周期表 第四节化学键

(完整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二、复习要点 1、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3、共价键 4、分子的空间构型 5、分子的性质 6、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层和能级 (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 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d、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2)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 每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2、构造原理 (1)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s<(n-2)f <(n-1)d <np (4)能级组序数对应着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数,能级组原子轨道所容纳电子数目对应着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目。 根据构造原理,在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5)基态和激发态 ①基态:最低能量状态。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②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状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③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激发态→较低激发态或基态)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3、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1)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因此,人们用“电子云”模型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电子云”描述了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形象化描述。 (2)原子轨道:不同能级上的电子出现概率约为90%的电子云空间轮廓图称为原子轨道。s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球形对称,ns能级各有1个原子轨道;p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纺锤形,n p能级各有3个原子轨道,相互垂直(用p x、p y、p z表示);n d能级各有5个原子轨道;n f能级各有7个原子轨道。 4、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能量最低原理:在基态原子里,电子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能级里,然后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能级里。 (2)泡利原理:1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反。 (3)洪特规则: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各个轨道时,优先占据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4)洪特规则的特例:电子排布在p、d、f等能级时,当其处于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即p0、d0、f0、p3、d5、f7、p6、d10、f14,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最稳定。 能量最低原理表述的是“整个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而不是说电子填充到能量最低的轨道中去,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都使“整个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 电子数 (5)(n-1)d能级上电子数等于10时,副族元素的族序数=n s能级电子数 (二)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由原子结构决定:原子核外的能层数决定元素所在的周期,原子的价电子总数决定元素所在的族。 (1)原子的电子层构型和周期的划分 周期是指能层(电子层)相同,按照最高能级组电子数依次增多的顺序排列的一行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横行为一个周期,周期表共有七个周期。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除稀有气体外),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2)原子的电子构型和族的划分 族是指价电子数相同(外围电子排布相同),按照电子层数依次增加的顺序排列的一列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列为一个族(第Ⅷ族除外)。共有十八个列,十六个族。同主族周期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原子的电子构型和元素的分区 按电子排布可把周期表里的元素划分成5个区,分别为s区、p区、d区、f区和ds区,除ds区外,区的名称来自按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的符号。 2、元素周期律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目录及重难点概括

1.《化学1》必修: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重点,难点) 分析:在这章中引入了新的物理量,然后会改变学生以前常规的计算模式,并且这章的计算公式应用起来比较灵活(限制条件比较多),学生很容易混淆。重难点在于物质的量相关的公式推导和应用。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二节离子反应(重点,难点)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重点,难点) 分析:本章第一节是为了为第二节“离子反应”打好基础,“离子反应”包括后面的“氧化还原反应”都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和重点,这两节的知识在后面的学习中都会用到。而且考试也会经常出现相关题目。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重点,难点)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分析:熟记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熟记几种重要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反应的现象。重点掌握几种重要金属的化合物性质和反应方程式。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重点,难点)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分析:这章难度不大,但很多学生还是会出现很多问题,方程式背不到或是记得很混乱。不知道该从哪方面去背。然后就是这章方程式比较多,自然题型也比较多并且复杂。重点还是化学物质性质的掌握和运用以及相关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化学2》必修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重点,难点) 第三节化学键(重点,难点) 分析:这章的学习重难点是根据元素周期律推断某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

的强弱,会比较元素间氧化能力,还原能力强弱。掌握各种化学键的性质,会判断某种化合物所含的化学键类型。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重点,难点)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重点,难点) 分析:本章的所有知识点都是高考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第1节“化学能与热能”会为选修4中“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做好铺垫,环环相扣。第2节“化学能与电能”学生将学习到“原电池”,在学习这块的时候主要是要知道发生反应的条件,并且各级发生什么反应,怎样写电极反应式。掌握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并且会判断改变反应条件后反应的移动方向。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重点)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重点,难点) 第二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重点,难点)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分析:这章是我们中学阶段第一次接触有机物,因为以前没有接触过,所以觉得比较难比较抽象。这章重难点是官能团的性质,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有机化学反应的现象,条件,产物等。 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第二节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分析:本章比较简单。主要介绍金属的冶炼方法,能源问题。结合实际学生好理解,题型相对比较简单。 3.《化学与生活(选修1)》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第三节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第四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分析:这章主要介绍了生命体体内重要的三种物质,糖类、油脂和蛋白质。注意掌握它们的性质和有关反应方程式。 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 第一节合理选择饮食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物质的分类、结构、反应及实验基本操作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溶液 混合物胶体 浊液有机化合物 物质化合物 纯净物无机化合物 单质 金属 二、化学反应的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 本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者偏移)特征:化合价的改变(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 概念:升(化合价)---失(电子)---氧(氧化反应)------还(还原剂) 降(化合价)--- 得(电子)---还(氧化反应)------ 氧(还原剂) 表示方法: 单线桥双线桥 2e- 失去2e- -1 0 -1 0 0 -1 2 KBr + Cl2====Br2+2KCl 2 KBr + Cl2 ==== Br2+2KCl 得到2e- 三、物质的量 1、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 2、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 A表示。约为6.02x1023 N 3、微粒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NA 4、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

式量 5、质量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M m 6、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Vm V 标准状况下 ,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7、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8、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符号C B 单位:mol/l 9、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C B = V nB 10、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步骤:①. 计算 m=c ×v ×M ②.称量③. 溶解 ④.转移 (洗涤2---3次 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⑤.定容⑥.摇匀⑦. 装瓶贴签 四、分散系 溶 液 胶体 浊液 1、分散质大小(nm ) <10-9 10-9 ~10-7 >10-7 2、胶体的性质:丁达儿现象(光亮的通路 ) 用于 区分溶液与胶体 3、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者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4、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蔗糖 酒精 SO 2 CO 2 NH 3等 强酸HCl H 2SO 4 HNO 3 5、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全部电离的电解质 强碱NaOH KOH Ca (OH )2 Ba (OH )2 大多数的盐 弱酸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弱碱 水 五、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1、过滤法:适用于分离一种组分可溶,另一种不溶的固态混合物 如:粗盐的提纯 2、蒸发结晶:混合物中各组分物质在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 3、蒸馏法:适用于分离各组分互溶,但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如:酒精与水的分离 主要仪器: 蒸馏烧瓶 冷凝器 4、分液:分离互不相容的两种液体 5、萃取: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 溴水 CCl4 分层 上层无色 下层橙红色 不用酒精萃取 六、离子的检验 焰色反应 钠焰色:黄色 钾的焰色:紫色 (透过蓝色钴玻璃) Cl-检验 :加硝酸银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SO42-检验: 加Ba(NO3)2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NH 4+ 检验:加入NaOH 加热产生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Fe 3+检验:加入KSCN 溶液出现红色 Fe3++3SCN-==Fe (SCN )3 Al 3+检验:加入NaOH 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 七、原子结构 质子 Z 原子核 1、原子 A Z X 中子 N = A-Z

高中化学实验专题 常用仪器

高中实验专题——1、高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1、反应容器 仪器图形与名称主要用途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试管用作少量试剂的溶解或 反应的仪器,也可收集 少量气体、装配小型气 体发生器 (1)可直接加热,加热时外壁要擦干,用试管夹夹住或用 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2)加热固体时,管口略向下倾斜, 固体平铺在管底;(3)加热液体时液体量不超过容积的1 /3,管口向上倾斜,与桌面成45°,切忌管口向着人。装 溶液时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 烧杯配制、浓缩、稀释、盛 装、加热溶液,也可作 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 水浴加热器 加热时垫石棉网,外壁要擦干,加热液体时液体量不超过 容积的1/2,不可蒸干,反应时液体不超过2/3,溶解时要 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圆底烧瓶平底烧瓶用作加热或不加热条件 下较多液体参加的反应 容器 平底烧瓶一般不做加热仪器,圆底烧瓶加热要垫石棉网, 或水浴加热。液体量不超过容积的1/2。 蒸馏烧瓶作液体混合物的蒸馏或 分馏,也可装配气体发 生器 加热要垫石棉网,要加碎瓷片防止暴沸,分馏时温度计水 银球宜在支管口处。 启普发生器不溶性块状固体与液体 常温下制取不易溶于水 的气体 控制导气管活塞可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不能加热,不 能用于强烈放热或反应剧烈的气体制备,若产生的气体是 易燃易爆的,在收集或者在导管口点燃前,必须检验气体 的纯度。 锥形瓶滴定中的反应器,也可 收集液体,组装洗气瓶。 同圆底烧瓶。滴定时只振荡,因而液体不能太多,不搅拌。 2、盛放容器

集气瓶收集贮存少量气体,装配洗 气瓶,气体反应器、固体在 气体中燃烧的容器 不能加热,作固体在气体中燃烧的容器时,要在瓶底加少 量水或一层细沙。瓶口磨砂(与广口瓶瓶颈磨砂相区别), 用磨砂玻璃片封口。 试剂瓶(广口瓶、细口瓶)放置试剂用。可分广口瓶和 细口瓶,广口瓶用于盛放固 体药品(粉末或碎块状); 细口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 都是磨口并配有玻璃塞。有无色和棕色两种,见光分解需 避光保存的一般使用棕色瓶。盛放强碱固体和溶液时,不 能用玻璃塞,需用胶塞和软木塞。试剂瓶不能用于配制溶 液,也不能用作反应器,不能加热。瓶塞不可互换。 滴瓶盛放少量液体试剂的容器。 由胶头滴管和滴瓶组成,滴 管置于滴瓶内, 滴瓶口为磨口,不能盛放碱液。有无色和棕色两种,见光 分解需避光保存的(如硝酸银溶液)应盛放在棕色瓶内。 酸和其它能腐蚀橡胶制品的液体(如液溴)不宜长期盛放 在瓶内。滴管用毕应及时放回原瓶,切记!不可“串瓶”。 干燥器用于存放需要保持干燥的 物品的容器。干燥器隔板下 面放置干燥剂,需要干燥的 物品放在适合的容器内,再 将容器放于干燥器的隔板 上。 灼烧后的坩埚内药品需要干燥时,须待冷却后再将坩埚放 入干燥器中。干燥器盖子与磨口边缘处涂一层凡士林,防 止漏气。干燥剂要适时更换。开盖时,要一手扶住干燥器, 一手握住盖柄,稳稳平推。 贮气瓶用做实验中短期内贮备较 多量气体的专用仪器。 贮气瓶等所有容器类玻璃仪器均不能加热,使用时也 切记骤冷骤热。 贮气前要检查气密性。 3、测量仪器 托盘天平称量药品(固体)质量,精 度≥0.1g。 称前调零点,称量时左物右码,精确至0.1克,药品不能 直接放在托盘上( 两盘各放一大小相同的纸片),易潮解、 腐蚀性药品放在玻璃器皿中(如烧杯等)中称量, 温度计测定温度的量具,温度计有 水银的和酒精的两种。常用 的是水银温度计。 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其量程,注意水银球部位玻璃极薄 (传热快)不要碰着器壁,以防碎裂,水银球放置的位置 要合适。如测液体温度时,水银球应置于液体中;做石油 分馏实验时水银球应放在分馏烧瓶的支管处。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符号:△H(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H为“-”或△H<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为“+”或△H>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aq)=H2O(l)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五、盖斯定律 1.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一、化学反应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v) ⑴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⑵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⑶计算公式:v=Δc/Δt(υ:平均速率,Δc:浓度变化,Δt:时间)单位:mol/(L·s)

高中化学毕业班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河北定州中学2017-2018学年第 二学期高四化学开学考试 一、单选题 1.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NO2通入水中: 3NO2+H2O=2H++2NO2-+NO B. Fe(OH)3溶于HI 溶液: Fe(OH)3+3H+=Fe3++3H2O C. (NH4)2SO4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 NH4++SO42-+Ba2++OH-=BaSO4↓+NH3·H2O D. 向NaAlO2溶液中滴入NaH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AlO2-+HCO3-+H2O=Al(OH)3↓+CO2 3 2.2.一种从含Br-废水中提取Br2的过程,包括过滤、氧化、正十二烷萃取及蒸馏等步骤。已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甲装置过滤时,需不断搅拌 B. 用乙装置将Br-氧化为Br2 C. 丙装置中用正十二烷而不用CCl4,是因为其密度小 D. 可用装置丁进行蒸馏,先收集正十二烷再收集Br2 3.锂—铜空气燃料电池(如图)容量高、成本低,该电池通过一种复杂的铜腐蚀“现象”产生电力,其中放电过程为:2Li+Cu2O+H2O=2Cu+2Li++2O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整个反应过程中,氧化剂为O2 B. 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u2O+H2O+2e-=2Cu+2OH- C. 放电时,当电路中通过0.1 mol电子的电量时,有0.1 mol Li+透过固体电解质向Cu极移动,有标准状况下1.12 L氧气参与反应 D. 通空气时,铜被腐蚀,表面产生Cu2O 4.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硅晶体中,有N A个Si就有2 N A个Si—Si键 B. 常温常压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与Na2S溶液中Na+数目相等 C. 惰性电极电解食盐水,若线路中通过2 N A个电子的电量时,则阳极产生气体22.4 L D. 标准状况下,2 mol Na2O2与44.8 L SO2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 N A 5.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制备聚四氟乙烯的单体属于不饱和烃 B. 分子式为C4H10O的醇有4种同分异构体 C. 苯乙烯()分子的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D. 异丁烯及甲苯均能使溴水褪色,且褪色原理相同 6.已知pC=-lgc;Ksp[Cu(OH)2]=2.2×10-20和Ksp[Mg(OH)2]=1.8×10-11,测得两种金属离子的PC与pH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选修3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级与能层 2.原子轨道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记忆方法有哪些?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 轨道,后进入3d 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 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也就是说,整个原子的能量不能机械地看做是各电子所处轨道的能量之和。 (2)能量最低原理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 )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 )规则。比如,p3的轨道式为 或,而不是。 洪特规则特例:当p 、d 、f 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即p 0、d 0、f 0、p3、d 5、f 7、p 6、d 10、f 14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e 2s 22p 0、12Mg 3s 23p 0、20Ca 4s 23d 0;半充满状态的有: 7N 2s 22p 3、15P 3s 23p 3、24Cr 3d 54s 1、25Mn 3d 54s 2、33As 4s 24p 3;全充满状态的有10Ne 2s 22p 6 、18Ar 3s 23p 6、29Cu 3d 104s 1、30Zn 3d 104s 2、36Kr 4s 24p 6 。 4.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电子排布式 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 :1s 22s 22p 63s 23p 64s 1。 ②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相应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例如K :[Ar]4s 1。 ③外围电子排布式(价电子排布式) (2)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是指将过渡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中符合上一周期稀有气体的原子的电子排布式的部分(原子实)或主族元素、0族元素的内层电子排布省略后剩下的式子。 每个方框或圆圈代表一个原子轨道,每个箭头代表一个电子。 如基态硫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举例: ↑↓ ↑ ↓ ↓ ↓ ↑ ↑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套)最全考点全集(打印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册)最全考点汇总(打印版) 考点1 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巩固对盖斯定律的理解, 提升应用盖斯定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是灵活应用盖斯定律. 【精确解读】 1.内容: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 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即化学反应热只与其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 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 2.应用: a.利用总反应和一个反应确定另一个反应的热效应; b.热化学方程式之间可以进行代数变换等数学处理; 3.反应热与键能关系 ①键能:气态的基态原子形成1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键能既是形成1mol化学键所释 放的能量, 也是断裂1mol化学键所需要吸收的能量. ②由键能求反应热:反应热等于断裂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为“+”)和形成生成 物中的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为“-”)的代数和.即△H=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E反-∑E生 ③常见物质结构中所含化学键类别和数目:1mol P4中含有6mol P-P键;1mol晶体硅中含 有2mol Si-Si键;1mol金刚石中含有2molC-C键;1mol二氧化硅晶体中含有4mol Si-O 键. 【精细剖析】 1.盖斯定律的使用方法:

①写出目标方程式; ②确定“过渡物质”(要消去的物质); ③用消元法逐一消去“过渡物质”. 例如: ①Fe2O3(s)+3CO(g)=2Fe(s)+3CO2 △H1 ②3Fe2O3(s)+CO(g)=2Fe3O4(s)+CO2(g)△H2 ③Fe3O4(s)+CO(g)=3FeO(s)+CO2(g)△H3 求反应FeO(s)+CO(g)=Fe(s)+CO2(g)△H4的焓变 三个反应中, FeO、CO、Fe、CO2是要保留的, 而与这四种物质无关的Fe2O3、Fe3O4要通过方程式的叠加处理予以消去, 先②+③×2-①×3先消除Fe3O4, 再消除Fe2O3, 得到④6Fe(s)+6CO2(g)=6FeO(s)+6CO(g)△H5, ④逆过来得到 ⑤6FeO(s)+6CO(g)=6Fe(s)+6CO2(g)-△H5, 再进行⑤÷6, 得到△H4=-; 2.计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①热化学方程式可以进行方向改变, 方向改变时, 反应热数值不变, 符号相 反;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和反应热可以同时改变倍数; ③热化学方程式可以叠加, 叠加时, 物质和反应热同时叠加; ④当对反应进行逆向时, 反应热数值不变, 符号相反. 【典例剖析】己知:Mn(s)+O2(g)═MnO2(s)△H l S(s)+O2(g)═SO2(g)△H2 Mn(s)+S(s)+2O2(g)═MnSO4(s)△H3 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H2>0 B.△H3>△H1 C.Mn+SO2═MnO2+S△H=△H2-△H1 D.MnO2(s)+SO2(g)═MnSO4(s)△H═△H3-△H2-△H1 【答案】D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

化学必修1知识点 主题1 认识化学科学 一化学科学发展史 1 分析空气成分的第一位科学家——拉瓦锡; 2 近代原子学说的创立者——道尔顿(英国); 3 提出分子概念——何伏加德罗(意大利); 4 候氏制碱法——候德榜(1926年所制的“红三角”牌纯碱获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 5 金属钾的发现者——戴维(英国); 6 Cl2的发现者——舍勒(瑞典); 7 在元素相对原子量的测定上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我国化学家——张青莲;8 元素周期表的创立者——门捷列夫(俄国); 9 1828年首次用无机物氰酸铵合成了有机物尿素的化学家——维勒(德国);11 镭的发现人——居里夫人。12 人类使用和制造第一种材料是——陶瓷 10 苯是在1825年由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定为单双键相间的六边形结构,简称凯库勒式; 二化学基本概念 1.分子: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2.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和分子的基本微粒。(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阳离子:Li +、Na + 阴离子:Cl-、OH - (2)存在离子的物质: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 、Na2SO 4…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等 4.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从宏观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从微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5.同位素: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如H有三种同位素: 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核素是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原子团是指由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包括:复杂离子如:酸根离子,有机基团。 8.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仅是物质形态的变化。化学变化:变化时有其他物质生成。又叫化学反应。化学变化的特征有新物质生成,伴有放热、发光、变色等现象 变化本质:旧键断裂和新键生成或转移电子等。二者的区别是:前者无新物质生成,仅是物质形态、状态的变化。 9.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一般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10.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它可以是单质或化合物。由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如红磷和白磷。由不同的同位素原子组成同一分子的物质是纯净物,如H2O与D2O混合为纯净物。 1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单质分为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两种。 1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从不同的分类角度,化合物可分为多种类型,如: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酸、碱、盐和氧化物等。 13.酸:电离理论认为:电解质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 +的化合物叫做酸。 常见强酸如:HClO4、H 2SO 4、HCl、HBr、HI、HNO3… 常见弱酸如:H2SO3、H 3PO4、HF、HNO2、CH3COOH、HClO、H2CO3、H2SiO3、HAlO2… 14.碱:电离理论认为,电解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碱。 常见强碱如:NaOH、KOH、Ca(OH)2、Ba(OH)2… 常见弱碱如:NH3.H2O、Mg(OH)2、Al(OH)3、Fe(OH)3… 15.盐: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盐的分类①正盐 ②酸式盐③碱式盐④复盐(电离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的盐) 16.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的分类方法,按组成分: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按性质分:不成盐氧化物、成盐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过氧化物等 17.同素异形体:由同种元素所形成的不同的单质为同素异形体。(1)常见同素异形体:红磷与白磷;O2与O3;金刚石与石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