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一级学科、专业一览表4

南华大学一级学科、专业一览表4
南华大学一级学科、专业一览表4

南华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学科、专业一览表(学术型)说明:★为具有博士学位授权的一级学科

【健帆DX-10】灵活满足DPMAS及人工肝治疗,为肝衰竭患者保驾护航

【健帆DX-10】可实现DPMAS治疗,为肝衰竭患者保驾护航 【文献解读】双重血浆吸附、胆红素吸附及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疗效比较 导读 肝衰竭的救治一直以来都是棘手问题,内科综合治疗效果不理想,病死率高达60%~80%。随着血液净化的飞速发展,人工肝成为目前治疗肝衰竭最重要的手段。人工肝治疗模式多样,以往最常使用血浆置换,但由于血浆的严重缺乏,人们开始积极寻找新的治疗模式。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自2006年始开展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随后相继开展血浆胆红素吸附(plasma bilirubin absorption,PBA)和双重血浆吸附(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dsorption system ,DPMAS)技术。本文为回顾性对照研究,将该3种治疗模式对肝衰竭的单次治疗疗效进 行对比。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10月-2014年10月,符合《肝衰竭诊疗指南》诊断标准的40例肝衰竭患者。行人工肝治疗66次,比较单次人工肝治疗的疗效。按治疗模式的不同分为3组:PE组、DPMAS组及PBA组。DPMAS组和PBA组均为12例患者治疗21次。 2、研究方法

2.1 血浆置换 术前抗凝、抗过敏,血液经血浆分离器分离为血浆和血细胞,废弃血浆,用异体血浆与血细胞汇合后再回输体内。血浆置换量2000-3500ml,血流速80-100 ml/min,时间2h。 2.2 血浆胆红素吸附 利用血浆分离器分离血浆与血细胞,使血浆经BS330胆红素吸附柱(健帆生物)吸附去除有毒物质,最后与血细胞汇合回输体内。血液流速150ml/min,血浆分离速度25ml/min,吸附时间2.5h。 2.3 双重血浆吸附 在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模式的基础上,串联HA330-II(健帆生物)血液灌流器,治疗时间2.5h。 3、观察指标? 3.1 生化指标 采集治疗当天和治疗后第2天的血液,送检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rothrom-bin time activity,PTA)和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 3.2 计算下降率 下降率=(1-治疗后,治疗前)× 100%。 3.3 不良反应 低血压、皮肤瘙痒、畏寒寒战、发热等。 3.4 预后判断 好转:黄疸、乏力、纳差等临床症状部分或完全缓解。 无效: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放弃、死亡。? 4、统计学方法

生物化学试题带答案

生物化学试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 1、蛋白质一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 E ) A、氢键 B、疏水键 C、盐键 D、二硫键 E、肽键 2、蛋白质变性后可出现下列哪种变化( D )

A、一级结构发生改变 B、构型发生改变 C、分子量变小 D、构象发生改变 E、溶解度变大 3、下列没有高能键的化合物是( B ) A、磷酸肌酸 B、谷氨酰胺 C、ADP D、1,3一二磷酸甘油酸 E、磷酸烯醇式丙酮 酸 4、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中,首先合成的是( A ) A、IMP B、AMP C、GMP D、XMP E、ATP 6、体内氨基酸脱氨基最主要的方式是( B ) A、氧化脱氨基作用 B、联合脱氨基作用 C、转氨基作用

D、非氧化脱氨基作用 E、脱水脱氨基作用 7、关于三羧酸循环,下列的叙述哪条不正确( D ) A、产生NADH和FADH2 B、有GTP生成 C、氧化乙酰COA D、提供草酰乙酸净合成 E、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运转 8、胆固醇生物合成的限速酶是( C ) A、HMG COA合成酶 B、HMG COA裂解酶 C、HMG COA还原酶 D、乙酰乙酰COA脱氢酶 E、硫激酶 9、下列何种酶是酵解过程中的限速酶( D ) A、醛缩酶 B、烯醇化酶 C、乳酸脱氢酶 D、磷酸果糖激酶一磷酸甘油脱氢酶3、E. 10、DNA二级结构模型是( B ) A、α一螺旋 B、走向相反的右手双螺旋 C、三股螺旋 D、走向相反的左手双螺旋 E、走向相同的右手双螺旋11、下列维生素中参与转氨基作用的是( D )

A、硫胺素 B、尼克酸 C、核黄素 D、磷酸吡哆醛 E、泛酸 12、人体嘌呤分解代谢的终产物是( B ) A、尿素 B、尿酸 C、氨 D、β—丙氨酸 E、β—氨基异丁酸 13、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起始信号是( D ) A、UAG B、UAA C、UGA D、AUG E、AGU 14、非蛋白氮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D ) A、氨基酸 B、尿酸 C、肌酸 D、尿素 E、胆红素 15、脱氧核糖核苷酸生成的方式是( B )

系统解剖学复习提纲解析

第一篇: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骨骼肌3部分组成,约占成人体重的70%。骨通过关节相连结构成人体的支架,具有支持、保护和运动的功能。骨骼肌跨越关节附着于骨,在神经系统支配下,肌肉收缩牵引骨改变位置,产生运动。在运动中,骨是杠杆,关节是枢纽,肌是动力,共同完成运动功能。 第一章骨学 一、总论 骨是具有一定的形态和功能的器官,有血管和神经分布,坚韧而有弹性,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并有修复、改造和再生能力。成人全身共有206块骨,按部位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3部分。 (-)骨的分类 骨的形态不一,根据外形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4种类型。 l.长骨呈长管状,有一体两端。长骨中部细长称为体,体内的腔隙称为骨髓腔,容纳骨髓。骨的两端膨大称为骺,骺表面有光滑的关节面。长骨多位于四肢,如股骨和肱骨等。 2.短骨多呈立方形,多位于手、足部位,如手的腕骨和足的跗骨。 3.扁骨呈板状,主要构成容纳重要器官的腔壁,如颅盖骨、胸骨、髋骨,主要起保护作用。 4.不规则骨其形状不规则,功能各异,如椎骨和某些颅骨。在一些不规则骨内,具有含气的腔,称含气骨,如上颌骨和额骨。 (二)骨的构造 骨是由骨质、骨膜和骨髓构成,并有血管和神经分布。 1.骨质骨组织分为密质骨和松质骨两部分。密质骨致密坚硬,有较强的耐压性,由紧密排列成层的骨板构成,分布于骨的表面。松质骨呈海绵状,由骨小梁交织排列而成,位于骨的内部。扁骨由内、外两层密质板中间夹着一层松质骨构成。颅盖骨的骨松质称为板障。 2.骨膜被覆于骨内、外面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除关节面以外,整个骨外面的膜性部称为骨外膜。衬附于骨髓腔内面和骨松质腔隙内的膜称为骨内膜。骨膜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分布,对骨的营养、生长或再生具有重要作用。 3.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填充于长骨的髓腔和骨松质的腔隙内。红骨髓有造血功能,含有大量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和其它幼稚型血细胞。黄骨髓多是在5岁以后的长骨骨干,含大量的脂肪组织,多已失去造血功能。胎儿及幼儿的骨内全是红骨髓。成人红骨髓主要分布于长骨的两端、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的松质内,如髂骨、胸骨和椎骨等处的红骨髓可终生保持。临床上常采用髂嵴、胸骨和椎骨等处穿刺,检查骨髓,诊断疾病。 (三)骨的化学成分及物理性质 骨的化学成分包括有机质和无机质。有机质主要是由骨胶原纤维和粘多糖蛋白组成,构成骨的支架且具有弹性。无机质主要是以碱性磷酸盐为主的钙盐,使骨坚实而挺硬,具有抗压和抗扭曲能力。一生中骨的有机质和无机质不断发生变化,随着年龄的增大,无机质的比例以增高。所以儿童骨容易变形,老年人骨容易发生骨折。 骨的化学成分随年龄增长比值的变化 幼儿时期青年成年老年有机质 5 4 3 2 无机质 5 6 7 8 二、中轴骨 (一)躯干骨 共51块,包括椎骨24块、肋12对,胸骨、骶骨和尾骨各1块。 1.椎骨 幼年时为33块.即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尾椎4块。随着年龄的增加,5个骶椎融合成1块骶骨,4块尾椎融合成1块尾骨,所以成年人有24块椎骨,骶骨和尾骨各1块。 1)椎骨的一般形态椎骨由前方的椎体和后方的椎弓组成,两者围成的孔称椎孔。各椎孔相连构成的管称椎管,容纳脊髓及其被膜等。 (1)椎体呈短圆柱形,是椎骨负重的主要部分。借椎间盘与邻近椎骨相连。椎体受暴力外伤时,可被压缩,形成压缩性骨折。 (2)椎弓是锥体后防的弓形骨板,由椎弓根与椎体相连结,椎弓根根的上下缘各有一切迹,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共同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由椎弓发出7个突起:椎弓后部正中向后或后下方发出一个突起称棘突,尖端可在

【精品】西大基础生物化学课后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问答 1.什么是生物化学?它主要研究哪些内容? 2.生物化学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各个时期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试举各时期一二例重大成就。 第二章蛋白质化学 一、问题 1.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有何重要意义? 2.蛋白质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其基本结构单元是什么?写出其结构通式。 3.蛋白质中有哪些常见的氨基酸?写出其中文名称和三字缩写符号,它们的侧链基团各有何特点?写出这些氨基酸的结构式. 4.什么是氨基酸的等电点,如何进行计算? 5.何谓谷胱甘肽?简述其结构特点和生物学作用? 6.什么是构型和构象?它们有何区别? 7.蛋白质有哪些结构层次?分别解释它们的含义。

8.简述蛋白质的-螺旋和—折迭。 9.维系蛋白质结构的化学键有哪些?它们分别在哪一级结构中起作用? 10.为什么说蛋白质的水溶液是一种稳定的亲水胶体? 11.碳氢链R基在蛋白质构象中如何取向? 12.多肽的骨架是什么原子的重复顺序,写出一个三肽的通式,并指明肽单位和氨基酸残基。

13.一个三肽有多少NH 和COOH端?牛胰岛素呢? 2 14.利用哪些化学反应可以鉴定蛋白质的N—端和C-端? 15.简述蛋白质变性与复性的机理,并概要说明变性蛋白质的特点。 16.简述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 17.试述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8.蛋白质如何分类,试评述之。 二、解释下列名称 1.蛋白质系数2。变构效应 3.无规则卷曲 4.-螺旋 5。-折迭6。-转角7.盐析8。分段盐析 9。透析10。超滤11.氨基酸的等电点(pI)12。稀有氨基酸13.非蛋白质氨基酸14。Sanger反应15。Edman反应16。茚三酮反应 17。双缩脲反应18.超二级结构19.结构域20。肽平面及两面角

南华大学医学院 临床医学《局解》试题

南华大学2001级临床医学本科 《局部解剖学》考试题 考号:姓名:班次:记分: 一、名解:15分每题3分 1、腮腺床: 2、心包裸区: 3、耻骨后隙: 4、尿生殖膈: 5、股鞘: 二、填空题:20分(每空0.5分) 1、腮腺床由,,组成。 2、乳房的淋巴回流向外上方注入,向内注入,深部直接注入。向下出穿过腹前餐侧壁与,及的淋巴管吻合。 3、左、右主支气管比较,左主支气管,较左主支气管,较。 4、上腹部经过腹直肌切口需要经过的层次,由浅入深为,, ,,,,,。 5、位于肝十二指韧带内,左前为,右前为,后为。 6、阑尾的常见位置有,,,,。 7、肾后的毗邻为,,,,, ,,。 8、掌中间隙的围成,内则为;外侧,前为,后为。 三、是非题: 1、开颅手术是从帽状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这一层翻开皮瓣,且人四周向颅顶翻开。 2、食管颈部手术多选择左侧入路。 3、肋膈隐窝的后部是胸膜腔的最低点。 4、心包裸区即无心包覆盖处。 5、弓状线痊于脐下4~5厘米处,该线以上无腹直肌鞘后层。 6、高物性迷走神经切除术是保留肝支及腹腔支而切除其他分支的手术。 7、在十二指肠纵襞的下端为逆行性胰胆管造影,及壶腹切开成行术寻找乳头的标志。 8、肾床即肾后方的结构的总称。 9、硬膜外腔呈负压。 10、进肠肛管内丛静脉曲张形成痔;直肠肛管上丛静脉曲张形成内痔。 11、子宫动脉在子宫颈外侧2厘米处有输尿管从其前上方跨过。 12、包皮环切术可在阴茎腹侧阻滞麻醉阴茎背神经。 13、股环由于四面为韧带,所以股疝易嵌顿。 14、大隐静脉是全身最长、管径最大、管壁最厚的浅静脉。 15、指腱鞘包括分为指纤维鞘和指滑膜鞘。 四、选择题:20题,每题1分 1、在收肌管内,位于最前的是() A 隐神经 B 股动脉 C股静脉 D 以上都对 2、在腘窝内位于最深的结构是() A 腘支脉 B 腘静脉 C胫静脉 D 腓总神经 3、支配蚓状肌的社经是() A 尺神经 B 尺神经,正中神经 C 正中神经 D 桡神经 4、下列嗜好一结构不位于掌中鞘() A 掌中间隙 B 鱼际间隙 C 尽侧囊 D 桡侧囊 5、腋静脉位于腋动脉的() A 前外侧 B 前内侧 C 后外侧 D 后内侧 6、乳腺癌根治术清除腋腔淋巴结时,最易损伤的是神经是() A 尺神经 B 胸长神经 C 腋神经 D 桡神经 7、男性尿道有()个膨大 A 1 B 2 C 3 D 4 8、关于坐骨肛管窝() A 位于肛管的两侧 B下宽上窄 C内主要为脂肪组织 D以上者对 9、关于子宫,错误的是() A 为肌性器官 B 后倾后屈位 C与外界连通 D 前邻膀胱 10、直肠指检向前女性可摸到的结构,错误的是() A 膀胱 B 子宫 C 阴道 D 输卵管 11、左右肾缔比较() A 左侧长 B 右侧长 C 同样长 D 以上都不对 12、左肾前面邻,错误的是() A 腹膜 B 环形平滑肌 C 十一指肠 D 空肠 13、结肠带为()增厚形成 A 腹膜 B 环形平滑肌 C 纵形平滑肌 D 结缔组织 14、脾的长轴与第()肋一致 A 8 B 9 C 10 D 11 15、下列哪一结构不是参与胃床() A 脾 B 胰 C 结肠 D 十二指肠 16、上腹部腹直肌旁切口需切开()层

南华大学生物化学题共16页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一、选择题 1、热变性的DNA分子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复性,条件之一是() A、骤然冷却 B、缓慢冷却 C、浓缩 D、加入浓的无机盐 2、在适宜条件下,核酸分子两条链通过杂交作用可自行形成双螺旋,取决于() A、DNA的Tm值 B、序列的重复程度 C、核酸链的长短 D、碱基序列的互补 3、核酸中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是:() A、2’,5’—磷酸二酯键 B、氢键 C、3’,5’—磷酸二酯键 D、糖苷键 4、tRNA的分子结构特征是:() A、有反密码环和 3’—端有—CCA序列 B、有密码环 C、有反密码环和5’—端有—CCA序列 D、5’—端有—CCA序列 5、下列关于DNA分子中的碱基组成的定量关系哪个是不正确的?(D ) A、C+A=G+T B、C=G C、A=T D、C+G=A+T 6、下面关于Watson-Crick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叙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D) A、两条单链的走向是反平行的 B、碱基A和G配对 C、碱基之间共价结合 D、磷酸戊糖主链位于双螺旋内侧 7、具5’-CpGpGpTpAp-3’顺序的单链DNA能与下列哪种RNA杂交? ( B ) A、5’-GpCpCpAp-3’ B、5’-GpCpCpApUp-3’ C、5’-UpApCpCpGp-3’ D、5’-TpApCpCpGp-3’ 8、RNA和D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 C ) A、核糖相同,部分碱基不同 B、碱基相同,核糖不同 C、碱基不同,核糖不同 D、碱基不同,核糖相同 9、下列关于mRNA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 ) A、原核细胞的mRNA在翻译开始前需加“PolyA”尾巴。 B、真核细胞mRNA在 3’端有特殊的“尾巴”结构 C、真核细胞mRNA在5’端有特殊的“帽子”结构 10、tRNA的三级结构是( B ) A、三叶草叶形结构 B、倒L形结构 C、双螺旋结构 D、发夹结构 11、维系DNA双螺旋稳定的最主要的力是(A ) A、氢键 B、离子键 C、碱基堆积力 D范德华力 12、下列关于DNA的双螺旋二级结构稳定的因素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B ) A、3',5'-磷酸二酯键 C、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B、碱基堆积力 D、磷酸基团上的负电荷与介质中的阳离子之间形成的离子键 13、Tm是指( C )的温度 A、双螺旋DNA达到完全变性时 B、双螺旋DNA开始变性时 C、双螺旋DNA结构失去1/2时 D、双螺旋结构失去1/4时 14、稀有核苷酸碱基主要见于( C ) A、DNA B、mRNA C、tRNA D、rRNA 15、双链DNA的解链温度的增加,提示其中含量高的是( D ) A、A和G B、C和T C、A和T D、C和G 16、核酸变性后,可发生哪种效应?( B) A、减色效应 B、增色效应

南华大学医学院 局部解剖学 试卷B 1.1

第 1 页 共 4 页 南华大学2006 –2007 学年度第一学期 局部解剖学 课程试卷(B 卷;2005级本科临医、本科妇幼 专业,2004级本科临医专本) 一、填空题:(每空0.5 分,共 25 分) 1、额顶枕区软组织的层次由浅入深依次为 、 、 、 、 。 2、阑尾常见的位置有 、 、 、 、 。 3、动脉导管三角是位于主动脉弓的左前方的一个三角形区,其前界为 ,后界为 ,下界为 。 4、胆囊三角由 、 和 围成,是手术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5、胰头癌的病人,肿块可压迫其周围的结构出现一些临床症状。若病人出现消化道梗阻是肿块压迫 ,若病人出现梗阻性黄疸是肿块压迫 ,若病人出现消化不良和腹水是肿块压迫 ,若病人出现下肢水肿是肿块压迫 。 6、肾的被膜由外向内依次为 、 、 。 7、手术中寻找输尿管腹部的标志是 。 8、重要的盆筋膜间隙包括 、 、 。(由前向后书写) 9、膀胱三角是位于膀胱底内面的三角区,无论虚盈都很平滑,其由左右输尿管口和 围成。手术中寻找输尿管口的标志是 。 10、肛直肠环是一肌性环,围绕在直肠与肛管交界处的周围,除肛提肌的耻骨直肠肌、直肠壁纵行的平滑肌下部外,还包括 、 、 。手术若不慎被切断,可引起大便失禁。 11、腕管是由 和腕骨沟围成。内有 、 、 、 、 、 。 12、肱骨外科颈骨折易损伤 ,肱骨中段骨折易损伤 ,肱骨髁上骨折易损伤 。(上面的均为那条神经) 13、手掌的深筋膜间隙包括 、 。 14、梨状肌下孔穿经结构由外侧向内侧为 、 、 、 、 、 。(其中动脉和静脉合称血管,填在一个空格内。) 二、单选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 1、横行穿经腮腺的结构有( ) A 颈内动脉 B 下颌后静脉 C 舌下神经 D 耳颞神经 E 面神经及分支 2、穿经斜角肌间隙的结构有( ) A 锁骨下动脉、静脉及臂丛 B 锁骨下动脉及静脉 C 锁骨下动脉及臂丛 D 锁骨下静脉及臂丛 E 臂丛 3、关于胸腔积液及其穿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液体首先积聚在胸膜腔的肋膈隐窝内。 B 穿刺部位常选择在肩胛线或腋中线第8、9肋间隙。 C 为避免损伤行走于肋沟内的肋间血管神经,应在下位肋的上缘穿刺。 D 肋间血管神经在肋沟内自上而下为肋间后静脉、肋间后动脉和肋间神经。 E 穿刺的层次为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背阔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肋间最内肌、胸内筋膜、肋胸膜。 4、关于心包、心包腔及心包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心包包括纤维心包和浆膜心包。 B 浆膜心包壁层和脏层在大血管根部相互移行,围成狭窄而密闭的心包腔。 C 心包横窦位于升主动脉、肺动脉干和左心房的后方,位于上腔静脉的前方。 D 心包斜窦位于左心房后壁的后方。 E 心包前下窦为浆膜心包壁层的前部和下部所夹的腔隙。 5、关于腹股沟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外口由内侧脚、外侧脚、脚间纤维和反转韧带构成 B 内口由腹膜外筋膜构成

(完整版)生物化学试题 华南师范

华南师范大学历年考研试题 生物化学 一、是非题(本大题共10小题,你若认为该题陈述的观点是正确的,请在题号前的括号里写“+”;若认为该题陈述的观点是错误的,请在题号前的括号里写“?”。每小题答案真确得1分,错误倒扣1分,不作答0分。整个题满分10分,最低0分)。 ()1、研究蛋白质结构可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结构,所有蛋白质都具有四级结构。 ()2、蛋白质的变性作用主要是由于蛋白质分子的内部结构发生改变而引起,并不导致一级结构的破坏。 ()3、纯化DNA时,可用稀碱处理核酸粗提物以除去RNA杂质。 ()4、大多数真核生物的蛋白质编码基因含有不为多肽链的“居间顺序”(内含子),在成熟的mRNA中不表现其转录片段,表明编码基因在转录过程中,内含子不被转录。 ()5、酶是蛋白质,遇热易变性失活,故酶促反应会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6、酶的某些基团经化学修饰后,其活性丧失,是因为这些基团均参与组成酶的活性中心。 ()7、三羧酸循环是生物体内有机物质彻底氧化的必由途径。 ()8、氰化物中毒的原理是它能阻断呼吸链末端氧化酶的电子传递途径。 ()9、同工酶能催化同一化学反应是因为这些酶具有相同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10、利用同一限制性内切酶作用产生的粘性末端的DNA片段,都能通过互补碱基配对连接。 二、择填空(本大题共10分,全部为单选答案,满分10分)。 1、根据Watson-Crick模型,1μm DNA双螺旋片段平均核苷酸对为 A、294 B、2702 C、2941 D、3921 2、对全酶分子而言,在下列功能中,不是辅因子的功能。 A、决定酶的专一性 B、基团转移 C、传递电子 D、催化反应 3、下列反应途径不能直接产生3-磷酸甘油醛。 A、糖酵解 B、磷酸戊糖支路 C、糖异生 D、乙醛酸循环

送给2011级南华大学医学院学弟学妹经验之谈

我的大一学习生活经验(一) 转眼间自己就大二了,想想自己去年暑假时,和现在的新生一样,热切地想知道关于学校的一切.也从雁过留痕论坛的新生版块,了解到了关于学校,以及将来的学习生活的很多东西。作为回报,也是作为一个学姐送给广大学弟学妹们的礼物吧,我也写点自己大一的生活和一点经验。 本人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南华大学医学院10级的学生,主修临床医学(大临床)。嘿嘿, 1、关于入学前的准备 那些入学所需的生活用品,想必网上描述已经很多,我就不在此多写了。我要说的是,暑假,现在已经快八月份了吧。大家在家中不要还是放肆地玩,毕竟如果你一直疯狂地玩到九月份开学,心很难收住的。大家有时间在家可以看看英语,特别是那些可能进入英语AA班的学生,注意一下自己的口语和听力,(虽然AA 班平时的教学和A班没什么区别,但是AA班有开小灶的课,也有外教上课,而且第一学期英语期末成绩在85分以上就可以加到98分,总之进入AA班,好处还挺多的,呵呵)。医学院的学生,在暑假可以提前接触一下解剖学,德国的解剖学普及教学视频《解剖学入门》,我觉得还不错,通俗易懂。PS:我从来没有为了学习解剖学,而老去找有解剖镜头的恐怖片看,那样只会神秘化解剖学,其实没那么恐怖的。入学前,那些平时生活不自理的同学,在家最好锻炼锻炼,以适应住宿生活。

2、关于军训 我觉得好痛苦,和以前初高中军训那种小儿科比,累多了,而且我本来比较白,不怎么晒太阳,所以军训时,皮肤有点晒伤,脱了层皮似的。我当时军训时是在五教门前的放飞广场,虽然那有树,可我觉得用处不大。女生一定要涂防晒霜,保护自己。喝水的瓶子不要随便拿个娃哈哈,怡宝等的饮料瓶子,因为军训时收破烂的老奶奶们,手快眼快,厉害呀,如果你拿着高档次一点的水壶,就不用担心被当作破烂收掉了。军训那会还很热,我都没什么吃饭胃口,所以一直在买西瓜吃,补充糖分和水分。军训实在热,弄得我这么大了还生痱子,痱子粉学校有卖,自己从家里拿也可以。 3、关于购买英语学习资料 去年入学前浏览新生版块时,就看到了很多学长学姐写,不要轻易购买上门推销的各种英语学习资料。可我还是没有经受住上门的学姐们的好口才,定了英语学习辅导报,真的没看,浪费了,都是新的,我还是个很爱学习的,都没怎么看,各位自己掂量掂量吧。 4,关于医学院大一的课程(在此只写一些比较重要的课程,一些比较无聊的没写了) 大一上学期: (1)医用物理学 《医用物理学》很多知识还是需要高中的底子,这门课我开始听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手外科(湖南衡阳421002) 夏晓丹唐举玉谢松林刘鸣江刘建书 【摘要】目的介绍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在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2007年6月~2008年11月,应用带蒂的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13例。其中小腿下段3例,足跟5例,足背2例,内踝3例。结果所有皮瓣均完全存活,随访3~12个月,各皮瓣质地柔软,皮瓣不臃肿,外形美观,供区植皮均成活,无并发症。结论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能以最小的供瓣区代价达到高效的修复效果,是一种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术式。 【关键词】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软组织缺损、修复 中图分类号:R622.1 R616.2 文献标志码:B APPLICATION OF POSTERIOR TIBI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 (Nanhua Affiliated Hospitalof Nanhua University, Hengyang 421002, Hunan, China) Xia Xiaodan Tang Juyu Xie Songlin Liu Mingjiang Liu Jianshu 【Abstract】Objective To recommend the application of posterior tibi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s for repairing soft-tissue defects of lower leg,ankle and foot. Method From June 2007 to November 2006,13 pedicled perforator flaps were used to repair the soft-tissue defects of lower leg, ankle and foot. Among them, 5 cases of soft-tissue defects of heel, 2 cases of soft-tissue defects of instep, 3 cases of soft-tissue defects of medial ankle, 3 cases of soft-tissue defects of ventral leg. Results All the flaps were alive. The follow-up for 3-12 months revealed that these flaps were soft and complanate, with good shape. There are no complications in the donor sit. Conclusion The posterior tibial atery perforator flap is a perfect method to repair soft-tissue defect of lower leg, ankle and foot because of the minimal donor site “cost” and the maximal efficacy. 【Key words】Posterior tibi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 、Soft-tissue defect Repair 穿支皮瓣是指管径细小(0.5~0.8 mm)的皮肤穿支血管供血的皮瓣,属轴型血管的皮瓣范畴,是显微外科皮瓣移植的新发展[1.4],自1989年Koshim等提出穿支皮瓣的概念以来,因其符合组织移植“受区修复重建好,供区破坏损失小[1.4]”

系统解剖学63学时纲要

《系统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节骨和骨连结 一、目标与要求 1.掌握骨的分类和构造。了解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掌握关节的基本构造、了解辅助结构和运动。 2.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了解颈椎、胸椎、腰椎的主要形态特点。 了解椎骨的连结,掌握椎间盘的构成。掌握脊柱的整体观和运动。掌握胸骨和了解肋的形态。了解胸廓的组成。 3.掌握脑颅和面颅各骨的名称。了解颅底内面和颅侧面的主要形态结构。 掌握骨性鼻腔外侧壁的形态结构。了解颞下颌关节的组成和构造特点。 4.掌握上肢骨的组成。了解肩胛骨、锁骨、肱骨、尺骨和桡骨的形态。 了解肩关节和肘关节的组成、构造特点和运动。 5.掌握下肢骨的组成。了解髋骨、股骨、胫骨和腓骨的形态。掌握骨盆的组成和分部。 了解髋关节和膝关节的组成、构造特点和运动。 6.掌握临床常用的骨性标志,尤其是护理专业更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第二节肌 一、目标与要求 1. 掌握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背阔肌、胸大肌和肋间肌的位置和作用。了解斜角肌间隙的 构成。 2. 掌握膈的位置、形态和作用,膈的裂孔及其通过的结构。 3. 了解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位置、层次,了解其作用。了解腹直肌鞘 的构成。了解腹股沟管的位置、构成、内容物和临床意义。 4. 掌握头肌的分部。了解主要面肌和咀嚼肌的名称。 5. 掌握三角肌、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位置和作用。了解前臂肌、手肌的分群和作用。 6. 了解下肢肌的分部和分群。掌握臀大肌、梨状肌、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的位置和作用。 第二章消化系统

一、目标与要求 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上、下消化道的概念。 二、教学内容 详细讲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上、下消化道的概念。 第一节消化管 一、目标与要求 1.掌握咽峡的构成,了解舌的形态和掌握舌乳头的名称及功能,了解颏舌肌的作用。2.了解牙的形态、构造、牙式及牙周组织。 3.掌握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的位置及腮腺管的开口部位。 4.掌握咽的位置、分部和交通以及了解腭扁桃体的位置。 5.了解食管的分部及狭窄部位。 6.掌握胃的位置、形态和分部。 7.掌握小肠的分部、十二指肠的位置和分部,了解空肠和回肠。 8.了解大肠的分部、盲肠和结肠的形态特点。掌握阑尾的位置,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了解回盲瓣的形态、位置及作用。 9.掌握结肠的分部,直肠的位置、弯曲和肛管粘膜的形态特点。 第二节消化腺 一、目标与要求 1.掌握肝的位置和形态,掌握胆囊的位置、了解形态和胆囊底的体表投影。 2.掌握肝外胆道的组成和胆汁的排出途径。 3.了解胰的位置、形态和胰管的开口部位。 第三章呼吸系统 一、目标与要求 掌握呼吸系统组成。 第一节呼吸道 一、目标与要求 1.掌握呼吸道的组成和上、下呼吸道的概念。 2.了解鼻腔及鼻粘膜的分部、鼻窦的名称及其开口部位。 3.掌握喉的位置及了解喉软骨的名称,喉粘膜的形态特点。

系统解剖学重点知识梳理

《系统解剖学》重点知识梳理 骨学 1.骨的分类、构造如何?骨髓、骨膜各有何作用? 答:●骨按形态可分为四类。①长骨:长管状,如肱骨。分一体两端,体又称骨干,腔称髓腔,有黄骨髓,两端称骺。②短骨:形似立方体,如腕骨。③扁骨:板状,如顶骨。④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如椎骨。 ●骨的构造主要包括:①骨质,是骨的主要成分,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②骨膜,贴于骨表面, 对骨具有营养、生长和修复的功能。③骨髓,位于骨髓腔和骨松质,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黄骨髓由红骨髓转化而来。 ●骨膜对骨具有营养、生长和修复的功能。 2.椎骨的一般形态如何?各部椎骨有何特征? 答:●椎骨由椎体和椎弓组成。椎体与椎弓围成椎孔;椎弓分椎弓根和椎弓板,椎弓板上发出七个突起:棘突一个,横突一对,上关节突一对,下关节突一对。 ●颈椎共7块,椎体较小,椎孔较大,横突上有孔,称横突孔。棘突大部分较短,末端分叉。第 一颈椎又名寰椎,无椎体;第二颈椎又名枢椎,有齿突;第七颈椎又名隆椎,棘突特长,末端不分叉。 ●胸椎共12块,椎体侧面上、下缘有上、下肋凹,横突末端有横突肋凹,棘突较长,斜向后下 方,呈叠瓦状排列。 ●腰椎共5块,椎体粗壮,椎孔呈卵圆形,棘突宽而短,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 ●骶骨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呈倒三角形。上缘中份向前的隆凸称岬,前面有四对骶前孔,后面 有四对骶后孔,骶骨部有骶管,下端的裂孔称骶管裂孔,裂孔两侧的突起称骶角。 ●尾骨由3~4块尾椎长合而成,上接骶骨,下端游离。 3.椎骨上可见哪些孔?岬、骶角的位置及意义如何? 答:●椎骨上可见椎孔(椎体与椎弓围成),椎间孔(相邻椎骨的椎上、椎下切迹围成),骶前孔(骶骨前面),骶后孔(骶骨后面),骶管裂孔(骶骨下端),横突孔(颈椎横突上)。 ●岬位于骶骨上缘中份,向前隆凸,临床上常作为测量骨盆大小的标志。 ●骶角位于骶管裂孔的两侧,向下突出,临床上常作为骶管麻醉的标志。 4.胸骨分几部?肋的概念?肋骨的形态如何? 答:●胸骨分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肋由肋骨和肋软骨组成,共12对。第1~7对肋与胸骨直接相连称真肋,第8~12对肋不直接与胸骨相连称假肋。 ●肋骨属扁骨,分体和前、后两端。后端膨大,称为肋头,肋头外侧稍细,称肋颈,肋颈外侧的 粗糙突起,称肋结节。肋体长而扁,面下缘处有肋沟。第一肋骨扁、宽、短。 5.颅前、中、后窝各有哪些主要的孔、管、裂、门? 答:●颅前窝有筛孔;颅中窝有视神经管、颈动脉管口、眶上裂、圆孔、卵圆孔、棘孔、破裂孔;颅

8生物化学习题(答案)

8脂类代谢 一、名词解释 1、柠檬酸穿梭:就是线粒体内的乙酰CoA 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然后经内膜上的三羧酸载体运至胞液中,在柠檬酸裂解酶催 化下,需消耗ATP 将柠檬酸裂解回草酰乙酸和,后者就可用于脂肪酸合成,而草酰乙酸经还原后再氧化脱羧成丙酮酸,丙酮酸经内膜载体运回线粒体,在丙酮酸羧化酶作用下重新生成草酰乙酸,这样就可又一次参与转运乙酰CoA 的循环。 2、乙酰CoA 羧化酶系:大肠杆菌乙酰CoA 羧化酶含生物素羧化酶、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BCCP )和转羧基酶三种组份,它们共 同作用催化乙酰CoA 的羧化反应,生成丙二酸单酰-CoA 。 3、脂肪酸合成酶系统:脂肪酸合酶系统包括酰基载体蛋白(ACP )和6种酶,它们分别是:乙酰转酰酶;丙二酸单酰转酰酶;β- 酮脂酰ACP 合成酶;β-酮脂酰ACP 还原酶;β-羟;脂酰ACP 脱水酶;烯脂酰ACP 还原酶 4、脂肪酸的β-氧化: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是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在α碳原子和β碳原子之间断裂,β碳原子氧化成羧基 生成含2个碳原子的乙酰CoA 和比原来少2个碳原子的脂肪酸。 5、ACP :酰基载体蛋白,通过硫酯键结合脂肪酸合成的中间代谢物的蛋白质(原核生物)或蛋白质的结构域(真核生物)。 6、乙醛酸循环:一种变更的柠檬酸循环,在其异柠檬酸和苹果酸之间反应顺序有改变,此外,乙酸是用作能量和中间产物的一个 来源。某些植物和微生物体内出现乙醛酸循环,它需要二分子乙酰辅酶A 的参与,最终合成一分子琥珀酸,此琥珀酸可用以合成糖类以及细胞的其他组分。 7、酮体:在肝脏中由乙酰CoA 合成的燃料分子(β羟丁酸、乙酰乙酸和丙酮)。在饥饿期间酮体是包括脑在内的许多组织的燃料, 酮体过多将导致中毒。 8、脂肪酸的α-氧化:α-氧化作用是以具有3-18碳原子的游离脂肪酸作为底物,有分子氧间接参与,经脂肪酸过氧化物酶催化作用, 由α碳原子开始氧化,氧化产物是D-α-羟脂肪酸或少一个碳原子的脂肪酸。 二、填空 1、乙酰CoA 和CO 2生成丙二酸单酰CoA ,需要消耗1高能磷酸键,并需要生物素辅酶参加。 2、胆固醇生物合成的原料是乙酰CoA 。 3、丙酰CoA 的进一步氧化需要生物素和B 12辅酶作酶的辅助因子。 4、脂肪酸的合成需要原料乙酰CoA 、NADPH 、ATP 和HCO 3-等。 5、脂酸合成过程中,乙酰CoA 来源于葡萄糖分解或脂肪酸氧化,NADPH 来源于磷酸戊糖途径。 6、乙酰CoA 羧化酶是脂肪酸从头合成的限速酶,该酶以生物素为辅基,消耗ATP ,催化乙酰CoA 与HCO 3-生成丙二酸单酰CoA , 柠檬酸为其激活剂,长链脂酰CoA 为其抑制剂。 7、脂肪酸从头合成中,缩合、两次还原和脱水反应时酰基都连接在ACP 上,它有一个与CoA 一样的4’-磷酸泛酰巯基乙胺长臂。 8、真核细胞中,不饱和脂肪酸都是通过需氧途径合成的;许多细菌的单烯脂肪酸则是经由厌氧途径合成的。 9、三酰甘油是由3-磷酸甘油和脂酰CoA 在磷酸甘油脂酰转移酶的作用下先形成磷脂酸,再由磷酸酶转变成二酰甘油,最后在二酰 甘油脂酰转移酶催化下生成三酰甘油。 10、乙醛酸循环运转一次消耗2分子的乙酰-CoA ,合成琥珀酸,该过程是在乙醛酸体中进行的。 11、在脂肪酸的分解代谢中长链脂酰辅酶A 以脂酰基形式运转到线粒体内,经过β-氧化作用,生成乙酰CoA ,参加三羧酸循环。 12、酮体是指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 13、一个碳原子数为n 的脂肪酸在β-氧化中需经2n -1次β-氧化循环,生成2n 个乙酰CoA ,2n -1个FADH2和NADH(H+)。 14、脂肪酸β-氧化在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进行,脂酰-CoA 每进行一次β-氧化就分解一分子乙酰CoA ,它本身缩短了2个碳原子。 15、饱和脂酰CoA β-氧化主要经过脱氢、水化、脱氢、硫解四步反应,β-氧化的终产物是乙酰CoA ,每次β-氧化可产生5 A TP 。 16、α-氧化的结果产生了缩短了一个碳原子的脂肪酸。 17、磷脂合成中活化的二酰甘油供体为CTP ,在功能上类似于糖原合成中的UTP 或淀粉合成中的ATP 。 三、单项选择题 1、脂酸的合成通常称作还原性合成,下列哪个化合物是该途径中的还原剂? A 、NADP + B 、FAD C 、FADH2 D 、NADPH E 、NADH 2、在高等生物中,下列哪个酶是多酶复合物? A 、乙酰转酰基酶 B 、丙二酸单酰转酰基酶 C 、β-酮脂酰-ACP-还原酶 D 、3-羟脂酰-ACP-脱水酶 E 、脂酸合成酶 3、下列有关脂肪酸从头生物合成的叙述哪个是正确的 A 、它并不利用乙酰CoA B 、它仅仅能合成少於10个碳原子的脂酸 C 、它需要丙二酸单酰CoA 作为中间物 D 、它主要发生在线性体内(在胞质溶胶) E 、它利用NAD +作为氧化剂(NADP +) 4、在脂酸生物合成中,将乙酰基从线拉体内转到胞浆中的化合物是 A 、乙酰CoA B 、乙酰肉碱 C 、琥珀酸 D 、柠檬酸 E 、草酰乙酸 5、从甘油和软脂酸生物合成一分子甘油三软脂酸酯,消耗多少个高能磷酸键? A 、1 B 、3 C 、5 D 、7 E 、9 (每分子甘油磷酸化生成甘油-α-磷酸时,消耗1个高能磷酸键;每分子软脂酸活化成软脂酰CoA 时,消耗2个高能磷酸键;1+ 3×2=7) 6、在胆固醇生物合成中,下列哪一步是限速反应及代谢调节点? A.、焦磷酸牻牛儿酯?焦磷酸法呢酯 B 、鲨烯?羊毛固醇 C 、羊毛固醇?胆固醇 D 、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CoA ?甲羟戊酸 E 、上面反应均不是 (这步反应由HMG-CoA 还原酶,该酶是胆固醇生物合成中关键性的限速酶。它是产物反馈抑制的关键部位,食物胆固醇抑制胆 固醇合成主要是抑制了HMG-CoA 还原酶的合成) 7、在哺乳动物中,鲨烯经环化首先形成下列固醇中的哪一个?(鲨烯?2,3-环氧鲨烯?羊毛固醇) A 、胆固醇 B 、2,3-脱氢胆固醇 C 、羊毛固醇 D 、β-谷固醇 E 、皮质醇 8、甘油醇磷脂合成过程中需哪一种核苷酸参与? A 、ATP B 、CTP C 、TTP D 、UTP E 、GTP 9、脂酸β-氧化的逆反应可见于

系统解剖学考试重点归纳总结

系统解剖学考试重点归纳总结 第一部分:运动系统 3、胸骨角:胸骨柄和胸骨体连接处形成的=微向前凸的横嵴,称胸骨角,两侧平对第二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4、椎间盘:是连接相邻两椎体的纤维软骨盘,由两部分构成,中央部为髓核,外周部为呈同心圆排列的纤维软骨环,椎间盘具有弹性垫样缓冲作用,允许脊柱做各个方向的运动。 填空题: 1、运动系统有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2、成人骨共206块,按其形态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四类。 3、骨髓存在于骨髓腔和松质的间隙,可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4、胸骨由上向下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 5、脑颅骨共8块,成对的有顶骨和颞骨。 6、下肢带骨为髋骨。 7、幼年的髋骨由髂骨、坐骨和耻骨借透明软骨连接。16岁左右三骨连成一体。 8、关节的基本结构有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构成。 9、关节的辅助结构包括韧带、关节盘、关节唇和滑膜囊。 10.、侧方观察脊柱,可见颈曲和腰曲凸向前,胸曲和骶曲凸向后。 11、胸廓由12块胸椎、12对肋、和一块胸骨构成。 12、膝关节囊内有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 14、膈收缩时可使膈顶下降,胸腔容积增大,以助于吸气;舒张时膈顶恢复原位,胸腔容积减小,以助于呼气。 15.、膈的食管裂孔又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 16、腹部的阔肌由浅入深依次为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 17、肱三头肌主要作用为伸肘,该肌受桡神经支配。 18、屈髋并屈膝的肌是缝匠肌。 19、股四头肌止于胫骨粗隆,是膝关节强有力的伸肌,该肌受股神经支配。 选择题: 1、使骨的长度增加的是(骺软骨) 2、典型的颈椎具有(横突上有横突孔) 3、骶管麻醉时须摸认的体表结构是(骶角) 4、下列哪个关节内无关节盘(肩关节) 5、椎间盘的位置形态(是相邻两个椎骨见的纤维软骨盘、中央部为髓核、颈部较厚腰部最厚所以活动度大、第一椎间盘位于第一和第二颈椎之间、成人有23个椎间盘) 6、膝关节的相关描述(由股骨下端和胫.腓骨上端及髌骨构成、关节内有内外侧半月板、主要做后屈和前伸运动、前交叉韧带在屈膝时最紧张防止胫骨前移、腓侧副韧带不与外侧半月板相连,独立于囊外) 7、胸锁乳突肌的起止和作用(起自胸骨柄和锁骨的胸骨端、一侧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面转向对侧并向上仰) 8、使肩关节外展的肌是(三角肌和冈上肌) 9、肱二头肌的作用(屈肘,协助屈肩关节,可使已旋前的前臂旋后) 10、肱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位于臂前面的下半部,肱二头肌的深面,起自肱骨下二分之一的前面,止于尺骨粗隆。作用主要是屈肘) 11、既能屈髋关节又能屈膝关节的肌是(缝匠肌)

南华大学医学院《局部解剖学》课程实践教学大纲设计

《局部解剖学》课程实践教学大纲 topographic anatomy 课程编号:1001010090401 课程类别:独立开设实验课程 学时:28 (总学时56 实验学时28)学分:3.5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妇幼、急诊、肿瘤、放医修完本课程所规定的本科学生先修课程: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任务:局部解剖学是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根据临床实际需要,着重研究人体各个局部的层次结构、区域内重要结构和器官的位置形态及其相互毗邻关系及其临床应用的一门科学,是解剖学的主要分科之一。它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 二、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教学在实验室完成,教学采用讲课、观察标本和尸体标本操作相结合的 方式。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在系统解剖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本学科的学习,突出“三基”,培养辨证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独立自学能力,达到理解基础理论,加深巩固基本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目的,为学习相关课程以及临床主要课程,打下一定的《局部解剖学》基础。 (一)通过课堂讲授和自学,要求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 (二)通过实习课,对基本内容进行实地解剖或标本观察,并密切结合活体熟悉各部的表面解剖,能写出解剖记录,画出必要的简图,能进行分析、综合,以达 到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

(三)通过实地解剖操作,学会正确使用基本的解剖器械,达到能在尸体上进行切割、剥离、解剖等基本技能训练的目的。 三、考核方式及办法: 目前为标本观察效果评分考核。 四、实验项目名称与学时分配: 局部解剖学实验安排一览表

五、实验项目的具体内容: 实验头部 1. 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复习已学过的理论知识,通过对标本、模型的观察,掌握颅顶软组织层次结构的特点;掌握面部的血管、神经支配及临床意义;掌握腮腺的位置及毗邻关系,腮腺管的行程、开口及临床意义;掌握颅内外静脉交通的主要途径。 2. 实践内容 ⑴观察颅顶枕区软组织层次的情况,重点在血管神经的分布。 ⑵指导面浅部、腮腺区的观察。 ⑶示教指导血管、板障及海绵窦。 3. 实验材料 ⑴额顶枕区模型; ⑵颅顶软组织分层显示标本; ⑶去顶颅骨标本; ⑷面神经标本。 4. 教学方式 学生自学为主,老师解答疑问。 5. 考核要求 要求掌握所有的实验内容,老师随机进行标本抽查。 6. 实践教学报告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