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计算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法--.doc

用计算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法--.doc
用计算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法--.doc

用计算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法

--

适用范围:高二年级下期《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模块)

课时: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

课程标准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中有如下阐述:“教师应引导学生寻找、发现身边的实际问题,并设计出算法和计算机程序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知识与技能

(1)能将日常生活中复杂的问题简化、抽象,构建合理的数学模型。

(2)将数学模型转化成pascal的算法流程,并最终写成pascal程序。

(3)能较熟练的调试程序,并验证结果的正确性。

3.过程与方法

⑴教师点拨,学生相互讨论,自主探究。

⑵学生通过探究建立数学模型,并将模型转化成算法。

⑶上机调试,并验证结果。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发现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

的热情。

⑵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讨论,自主探究,培养协作意识、创新思维与进取精神。

⑶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并用计算机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表达思想等能力。同时,通过前面对算法描述方法(自然语言、流程图)和pascal语言的学习与介绍,学生已初步掌握了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等基础知识,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材分析

1.本节主要内容介绍

本节内容是我校校本教材《pascal 程序设计》中《算法与问题解决》第一节,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简单的例子,帮助学生了解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并具体设计出算法和计算机程序。

2.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⑴实际问题的简化与抽象,并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

⑵算法过程的描述以及算法与程序的转换过程;

⑶pascal程序的调试及结果的验证。

教学难点:

⑴实际问题的简化与抽象;

⑵算法与程序的转换过程。

3.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理念

本节内容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注重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的渗透。采用了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驱动、情境教学等教学方法,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强调信息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等;设置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同时,形成交流与评价的能力。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情境教学等。

主要学习方法:小组协作学习、自主学习等。

五、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围绕“创设环境→讲授新知→任务引领→合作探究→交流评价→总结拓展”这么一条主线索来

开展教学活动。

六、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投影仪等。

七、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理念

创设怀境

提出问题

我们看这么一个问题:一个小球以v0的速度,从高为h的地方水平飞出,问:小球落地时,小球水平方向上飞行的距离s。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类似的问题,那么如何借助计算机帮我们来解决呢?看下面的例子:

环节一: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物理知识进行问题分析。34适用范围:高二年级下期《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模块)

课时: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

课程标准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中有如下阐述:“教师应引导学生寻找、发现身边的实际问题,并设计出算法和计算机程序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知识与技能

(1)能将日常生活中复杂的问题简化、抽象,构建合理的数学模型。

(2)将数学模型转化成pascal的算法流程,并最终写成

pascal程序。

(3)能较熟练的调试程序,并验证结果的正确性。

3.过程与方法

⑴教师点拨,学生相互讨论,自主探究。

⑵学生通过探究建立数学模型,并将模型转化成算法。

⑶上机调试,并验证结果。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发现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⑵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讨论,自主探究,培养协作意识、创新思维与进取精神。

⑶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并用计算机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表达思想等能力。同时,通过前面对算法描述方法(自然语言、流程图)和pascal语言的学习与介绍,学生已初步掌握了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等基础知识,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材分析

1.本节主要内容介绍

本节内容是我校校本教材《pascal 程序设计》中《算法

与问题解决》第一节,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简单的例子,帮助学生了解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并具体设计出算法和计算机程序。

2.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⑴实际问题的简化与抽象,并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

⑵算法过程的描述以及算法与程序的转换过程;

⑶pascal程序的调试及结果的验证。

教学难点:

⑴实际问题的简化与抽象;

⑵算法与程序的转换过程。

3.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理念

本节内容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注重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的渗透。采用了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驱动、情境教学等教学方法,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强调信息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等;设置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同时,形成交流与评价的能力。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情境教学等。

主要学习方法:小组协作学习、自主学习等。

五、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围绕“创设环境→讲授新知→任务引领→合作探究→交流评价→总结拓展”这么一条主线索来

开展教学活动。

六、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投影仪等。

七、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理念

创设怀境

提出问题

我们看这么一个问题:一个小球以v0的速度,从高为h的地方水平飞出,问:小球落地时,小球水平方向上飞行的距离s。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类似的问题,那么如何借助计算机帮我们来解决呢?看下面的例子:

环节一: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物理知识进行问题分析。34适用范围:高二年级下期《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模块)

课时: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

课程标准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中有如下阐述:“教师应引导学生寻找、发现身边的实际问题,并设计出算法和计算机程序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知识与技能

(1)能将日常生活中复杂的问题简化、抽象,构建合理的数学模型。

(2)将数学模型转化成pascal的算法流程,并最终写成pascal程序。

(3)能较熟练的调试程序,并验证结果的正确性。

3.过程与方法

⑴教师点拨,学生相互讨论,自主探究。

⑵学生通过探究建立数学模型,并将模型转化成算法。

⑶上机调试,并验证结果。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发现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⑵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讨论,自主探究,培养协作意识、创新思维与进取精神。

⑶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并用计算机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表达思想等能力。同时,通过前面对算法描述方法(自然语言、流程图)和pascal语言的学习与介绍,学生已初步掌握了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等基础知识,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材分析

1.本节主要内容介绍

本节内容是我校校本教材《pascal 程序设计》中《算法与问题解决》第一节,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简单的例子,帮助学生了解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并具体设计出算法和计算机程序。

2.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⑴实际问题的简化与抽象,并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

⑵算法过程的描述以及算法与程序的转换过程;

⑶pascal程序的调试及结果的验证。

教学难点:

⑴实际问题的简化与抽象;

⑵算法与程序的转换过程。

3.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理念

本节内容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注重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的渗透。采用了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驱动、情境教学等教学方法,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强调信息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等;设置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同时,形成交流与评价的能力。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情境教学等。

主要学习方法:小组协作学习、自主学习等。

五、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围绕“创设环境→讲授新知→任务引领→合作探究→交流评价→总结拓展”这么一条主线索来

开展教学活动。

六、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投影仪等。

七、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理念

创设怀境

提出问题

我们看这么一个问题:一个小球以v0的速度,从高为h的地方水平飞出,问:小球落地时,小球水平方向上飞行的距离s。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类似的问题,那么如何借助计算机帮我们来解决呢?看下面的例子:

环节一: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物理知识进行问题分析。34适用范围:高二年级下期《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模块)

课时: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

课程标准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中有如下阐述:“教师应引导学生寻找、发现身边的实际问题,并设计出算法和计算机程序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知识与技能

(1)能将日常生活中复杂的问题简化、抽象,构建合理的数学模型。

(2)将数学模型转化成pascal的算法流程,并最终写成pascal程序。

(3)能较熟练的调试程序,并验证结果的正确性。

3.过程与方法

⑴教师点拨,学生相互讨论,自主探究。

⑵学生通过探究建立数学模型,并将模型转化成算法。

⑶上机调试,并验证结果。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发现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⑵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讨论,自主探究,培养协作意识、创新思维与进取精神。

⑶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并用计算机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表达思想等能力。同时,通过前面对算法描述方法(自然语言、流程图)和pascal语言的学习与介绍,学生已初步掌握了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等基础知识,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材分析

1.本节主要内容介绍

本节内容是我校校本教材《pascal 程序设计》中《算法与问题解决》第一节,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简单的例子,帮助学生了解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并具体设计出算法和计算机程序。

2.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⑴实际问题的简化与抽象,并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

⑵算法过程的描述以及算法与程序的转换过程;

⑶pascal程序的调试及结果的验证。

教学难点:

⑴实际问题的简化与抽象;

⑵算法与程序的转换过程。

3.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理念

本节内容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注重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的渗透。采用了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驱动、情境教学等教学方法,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强调信息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等;设置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同时,形成交流与评价的能力。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情境教学等。

主要学习方法:小组协作学习、自主学习等。

五、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围绕“创设环境→讲授新知→任务引领→合作探究→交流评价→总结拓展”这么一条主线索来

开展教学活动。

六、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投影仪等。

七、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理念

创设怀境

提出问题

我们看这么一个问题:一个小球以v0的速度,从高为h的地方水平飞出,问:小球落地时,小球水平方向上飞行的距离s。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类似的问题,那么如何借助计算机帮我们来解决呢?看下面的例子:

环节一: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物理知识进行问题分析。34适用范围:高二年级下期《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模块)

课时: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

课程标准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中有如下阐述:“教师应引导学生寻找、发现身边的实际问题,并设计出算法和计算机程序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知识与技能

(1)能将日常生活中复杂的问题简化、抽象,构建合理

的数学模型。

(2)将数学模型转化成pascal的算法流程,并最终写成pascal程序。

(3)能较熟练的调试程序,并验证结果的正确性。

3.过程与方法

⑴教师点拨,学生相互讨论,自主探究。

⑵学生通过探究建立数学模型,并将模型转化成算法。

⑶上机调试,并验证结果。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发现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⑵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讨论,自主探究,培养协作意识、创新思维与进取精神。

⑶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并用计算机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表达思想等能力。同时,通过前面对算法描述方法(自然语言、流程图)和pascal语言的学习与介绍,学生已初步掌握了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等基础知识,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材分析

1.本节主要内容介绍

本节内容是我校校本教材《pascal 程序设计》中《算法与问题解决》第一节,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简单的例子,帮助学生了解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并具体设计出算法和计算机程序。

2.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⑴实际问题的简化与抽象,并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

⑵算法过程的描述以及算法与程序的转换过程;

⑶pascal程序的调试及结果的验证。

教学难点:

⑴实际问题的简化与抽象;

⑵算法与程序的转换过程。

3.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理念

本节内容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注重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的渗透。采用了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驱动、情境教学等教学方法,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强调信息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等;设置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掌握学

习内容的同时,形成交流与评价的能力。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情境教学等。

主要学习方法:小组协作学习、自主学习等。

五、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围绕“创设环境→讲授新知→任务引领→合作探究→交流评价→总结拓展”这么一条主线索来

开展教学活动。

六、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投影仪等。

七、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理念

创设怀境

提出问题

我们看这么一个问题:一个小球以v0的速度,从高为h的地方水平飞出,问:小球落地时,小球水平方向上飞行的距离s。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类似的问题,那么如何借助计算机帮我们来解决呢?看下面的例子:

环节一: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物理知识进行问题分析。34适用范围:高二年级下期《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模块)

课时: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

课程标准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中有如下阐述:“教师应引导学生寻找、发现身边的实际问题,并设计出算法和计算机程序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知识与技能

(1)能将日常生活中复杂的问题简化、抽象,构建合理的数学模型。

(2)将数学模型转化成pascal的算法流程,并最终写成pascal程序。

(3)能较熟练的调试程序,并验证结果的正确性。

3.过程与方法

⑴教师点拨,学生相互讨论,自主探究。

⑵学生通过探究建立数学模型,并将模型转化成算法。

⑶上机调试,并验证结果。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发现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⑵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讨论,自主探究,培养协作意识、创新思维与进取精神。

⑶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并

用计算机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表达思想等能力。同时,通过前面对算法描述方法(自然语言、流程图)和pascal语言的学习与介绍,学生已初步掌握了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等基础知识,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材分析

1.本节主要内容介绍

本节内容是我校校本教材《pascal 程序设计》中《算法与问题解决》第一节,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简单的例子,帮助学生了解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并具体设计出算法和计算机程序。

2.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⑴实际问题的简化与抽象,并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

⑵算法过程的描述以及算法与程序的转换过程;

⑶pascal程序的调试及结果的验证。

教学难点:

⑴实际问题的简化与抽象;

⑵算法与程序的转换过程。

3.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理念

本节内容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注重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的渗透。采用了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驱动、情境教学等教学方法,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强调信息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等;设置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同时,形成交流与评价的能力。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情境教学等。

主要学习方法:小组协作学习、自主学习等。

五、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围绕“创设环境→讲授新知→任务引领→合作探究→交流评价→总结拓展”这么一条主线索来

开展教学活动。

六、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投影仪等。

七、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理念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主要研究内容

三、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主要研究内容 在通常的稳定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有对称相处的趋势(同位旋对称),由此形成β稳定线。远离β稳定线,则是指原子核的中子-质子数之比发生很大变化,或者说同位旋远离对称值。此时系统的单核子束缚能减小(接近连续态),容易发生放射性衰变。理论估计这种放射性的核可以达到约8000个,比传统核物理研究的对象(约300个)要多得多,它们可以在实验室或者天体核过程中大量产生。初期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表明,在远离稳定线区域,由于量子多体关联和与连续态的耦合,核的基本结构和反应过程可以发生引人注目的变化,如晕结构、集团结构、新幻数、软巨共振、多反应道耦合和多步反应过程等等。这些变化通常是量子化和跳跃式的,往往被少数价核子的特殊关联性质所决定。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轻核区和新的幻数附近区域(包括超重核区),若干价核子的耦合效应更加突出。这些变化会引发核反应概率反常地增强或减弱,从而改变人们对诸如能量释放和核素变迁过程的传统认识,产生难以估量的新的应用和对天体过程等的新的解释。实验室研究远离稳定线核物理需要首先通过加速器和初级反应产生非稳定核组成的次级束流,所以又称为放射性核束物理(也称非稳定核物理、弱束缚核物理、奇特核物理等等)。目前已经实现的放射性束流装置还只能达到部分非稳定核区域,并且束流强度普遍较弱(比稳定核束小几个数量级)。随着粒子束流技术和探测技术的发展,还会不断观察到新现象和新例证。因此,放射性核束物理还是正在起步的总体上待开发的广阔领域,它的核心问题就是非稳定核的结构和反应特性。 放射性核束物理必然直接影响到人们已经追求了几十年的超重元素的合成、鉴别和应用。 元素是自然界的最基本资源,超重元素的合成关系到一系列重大的基本科学和应用问题。自二十世纪60年代中期理论预言了在Z=114、N=184附近存在超重核素稳定岛以来,欧洲和美国的一些著名实验室一直以巨大的热情进行超重元素合成的探索,不断取得进展。特别是近二十年以来,更是突飞猛进,不但合成了107-112号元素,而且在113-118号元素区域取得重大进展,在物理学、化学乃至整个科学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就合成机制来说,无论是“冷熔合”还是“热熔合”(或“温熔合”),现有能够使用的弹靶合成的蒸发余核的中子数还缺近10个。因此,要到达超重稳定岛,必须借助更丰中子的弹靶体系和放射性核束物理对结构和反应的认识,寻找新的合成和鉴别机制。 放射性核束物理又必然交叉到核天体物理和核物质性质的研究。天体演化中元素形成的过程以及爆发性天体过程中能量释放与物质演变的过程,往往都是在远离β稳定线的区域发生(rp、rn、超新星爆发等过程)。因此,对于天体过程的研究,离不开放射性核束物理,反过来当然也从天体的观察中检验和推动放射性核束物理。核天体物理又有自身的特点,特别是大量过程的循环关联以及关键变化点的特殊作用等。宇宙中大量存在诸如中子星等特殊核物质形态,它们都是同位旋极端非对称的。利用放射性核束装置,可以在实验室产生各种同位旋非对称系统,研究非对称核物质性质和物态方程,这在学术上和实际应用上都很有意义。少数核子间的相互作用的关联问题,有可能从QCD的基础上得到更清楚和深入的认识,核物理和强子物理的交叉,也正在成为新的热点。 由此提炼出关键科学问题:(1)弱束缚奇特核的表观性质、内在结构和强耦合效应;(2)超重核合成和鉴别的新机制与新技术;(3)关键的天体核过程和同位旋非对称核物质。其中第一个问题是科学基础问题;第二个问题是要在整体提升的基础上冲击超重元素合成的制高

国家基金科学问题属性【申请必备】

2020年国家基金“科学问题属性”模板 2020年度NSFC申请,已经拉开了序幕:1月16日,2020年NSFC网上填写正式开始:1) 2020年NSFC网上填报正式开始(含填报步骤);2) 个人简历,5项代表性论著之外,请勿再列论文和专著 | 2020年申请新规定。 最近,有很多、很多、很多人在咨询这个问题:2020年“科学问题属性”选哪个?这800字的选择理由,怎么写? 话说,这是我们第三次接触“科学问题属性”这个名词,是第二次撰写这800 字的选择理由!虽然,是第二次填写,但我们也不是太熟悉。应大家要求,还是今天简单说一下!仅供大家参考、仅供大家参考、仅供大家参考:若不妥之处,还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感谢大家支持! (一)官网的“科学问题属性”模板下载 NSFC网上填写系统里面,给大家带来了详细的实例,具体获取途径如下: 图1 登录页面 图2 登录后界面 这里解释一下,我这里图2的登录后界面,与没有获得或没有申报过NSFC的不太一样,因为我之前有过NSFC的项目。以下为没有获得或没有申报过NSFC项目的界面。

图3 没有获得或首次申报NSFC的登录后界面 点击“在线申请”后,会出现如下界面,然后在以下页面中点击“案例文件”。 图4 案例文件 然后会弹出“前言”界面,点击“下一步”后,可弹出下载界面。 图5 前言 自然科学基金委编制了四类科学问题属性典型案例库,现予以发布,供申请人在选择科学问题属性时参考。自然科学基金委根据各科学部的资助工作特点,共列举典型案例83个,其中“鼓励探索、突出原创”案例19个,“聚焦前沿、独辟蹊径”案例21个,“需求牵引、突破瓶颈”案例24个,“共性导向、交叉融通”案例19个。 下载界面(大家可自行前往系统下载)!

线性规划解决实际问题专项练习

学科:数学 教学内容:研究性课题与实习作业: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自学导引】 1.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是已知(这里“≤”也可以是“≥”或“=”号),其中a ij(i=1,2,…,n,j=1,2,…,m),b i(i=1,2,…,m)都是常量,x j(j=1,2,…,m)是非负变量,求z=c1x1+c2x2+…+c m x m的最大值或最小值,这里c j(j=1,2,…,m)是常量. 2.线性规划常见的具体问题有物质调运问题、产品安排问题、下料问题. 【思考导学】 1.应用线性规划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答:一般步骤是①设出变量,列出线性约束条件和线性目标函数;②利用图解法求出最优解,进而求得目标函数的最大(或最小)值. 2.线性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主要在哪两类问题中得到应用? 答:一是在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一定的条件下,如何使用它们来完成最多的任务;二是给定一项任务,如何合理安排和规划,能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来完成该项任务. 【典例剖析】 [例1]已知甲、乙两煤矿每年的产量分别为200万吨和260万吨,需经过东车站和西车站两个车站运往外地.东车站每年最多能运280万吨煤,西车站每年最多能运360万吨煤,甲煤矿运往东车站和西车站的运费价格分别为1元/吨和1.5元/吨,乙煤矿运往东车站和西车站的运费价格分别为0.8元/吨和1.6元/吨.煤矿应怎样编制调运方案,能使总运费最少? 解:设甲煤矿向东车站运x万吨煤,乙煤矿向东车站运y万吨煤,那么总运费z=x+1.5(200-x)+0.8y+1.6(260-y)(万元) 即z=716-0.5x-0.8y.

x、y应满足 作出上面的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7—22. 设直线x+y=280与y=260的交点为M,则M(20,260). 把直线l:0.5x+0.8y=0向上平移至经过平面区域上的点M时,z的值最小. ∵点M的坐标为(20,260), ∴甲煤矿生产的煤向东车站运20万吨,向西车站运180万吨,乙煤矿生产的煤全部运往东车站时,总运费最少. [例2]制造甲、乙两种烟花,甲种烟花每枚含A药品3g、B药品4g、C药品4g,乙种烟花每枚含A药品2g、B药品11g、C药品6g.已知每天原料的使用限额为A药品120g、B药品400g、C药品240g.甲烟花每枚可获利2美元,乙种烟花每枚可获利1美元,问每天应生产甲、乙两种烟花各多少枚才能获利最大. 解:设每天生产甲种烟花x枚,乙种烟花y枚,获利为z元,则 作出可行域,如图7—23所示.

论文拟解决的问题

论文拟解决的问题,就是指你的论文里最终要解决什么 难点,你认为在论文中,哪一块比较难做 比如收集处理资料,问题的处理方法等都可以写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论文名称 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 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⑵ 通过分析本地(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五)论文写作的目标 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 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目标定得过高,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 确定论文写作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六)论文的基本内容 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 容特别笼统、模糊,把写作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 (七)论文写作的方法 具体的写作方法可从下面选定: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 (八)论文写作的步骤 论文写作的步骤,也就是论文写作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论文写作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撰写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撰写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关于修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的一些建议 学者孙宗修发表于2009-3-2 15:59:2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在即,许多同人正在进行最后的修改。最近看了一些单位和个人提供的一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书(草稿),感到其中有一些共性问题需要在修改时引起重视以提高申请获准率。当然,有些问题现在修改(如选题)已经不太现实,但是多一次修改过程可以为明年的申请积累一些新的经验。 1,必须认真按照申请书的格式和要求填写申请人随意更改标题或者小标题,导致内容不符合要求的现象很普遍。最突出的是2.3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在阅读的36份申请书中,有30份(约85%!!)变成了2.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少了科学2个字,于是很多申请书将电镜观测或者什么分子技术作为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与要求大相径庭。又如申请人和主要成员的简历,有些申请书将主要成员漏掉了,更多的申请书则忽视了发表的论文和成果必须著录全部作者的要求,出现了大量的“等”与“et al”,个别的甚至连前3名作者也没有。 2,选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定位是“支持基础研究,坚持自由探索,发挥导向作用”,作为基础研究,需要关注和应用最新研究成果,但决不可赶时髦:研究的热点固然重要,更需要关注科学前沿,强调“新”。客观的说,农口相当一部分申请是应用基础研究,除了原创性研究外,会有一些在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特色,开展相应的深入研究的项目,这样的申请必须说明特色所在和对我国农业、环境的重要性以及深入研究的不可替代性。应用基础研究的申请书要避免写成技术性项目,纯粹应用某种技术解决什么问题不是基金支持的方向。 科学基金的申请原则之一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但有些申请书的题目过大,研究内容包罗万象,面面俱到,没有找准重点。至于项目组并没有什么前期积累或者相关基础,仅仅根据项目的重要性申请立项更是不行的。 3,科学问题科学基金不是攻关项目。基金强调探索科学问题,简单的说就是了解“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将其中一个黑匣子打开,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基础研究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科学研究日新月异,因此必须了解国内外的最新动态,并凝练出所申请项目的科学问题。没有提出新的科学问题的申请,肯定不能获得国家基金的资助。提出的科学问题应该符合“有限目标”,需要细化到一个具体的问题,不可贪大。 4,立项依据至少应该有3个方面:项目的重要性,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工作基础。首先,需要论证的是所申请项目的重要性,而不是该领域(例如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不能简单的以国外或者国内没有做过的研究就作为立项依据,需要深刻的分析论证开展该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其次,科学的发展突飞猛进,3年以前的文献不能反映当前的科学前沿!但是有不少申请引用的文献都是2005年以前的,并不了解最近1、2年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根本不能说明拟开展的研究现在进展到什么程度或者是否已经解决,使研究项目是否值得立项成了大问题。有一些申请书仅仅引用项目组最近的文章,但这还是不够的,应该引用权威刊物最近2年的文献。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一些申请书有意无意的回避(不提)直接相关的研究最新进展,貌似新颖,实际上将适得其反。第三,需要点出科学问题和立项的基础,说明用什么新的思路探索,做什么,怎么做,项目组有什么相关的积累。所谓“学术思想新颖,技术路线可行”之类的话,不是申请人自己吹的,而是要靠对项目的深刻理解和独到的视角体现出来的。 5,400字的摘要这是申请书的精华所在。评审专家对项目的基本印象来自摘要。在基金申请中用“字字值千金”形容摘要的重要性是最恰当的了,因此摘要不必换行,内容避免重复题目,也要避免或减少中英文对照,尽量利用好400个字。可是有些申请书只写了250个字,白白浪费了宝贵的资源;有些申请书花了250甚至300个字写背景,喧宾夺主,将项目的科学意义与创新性却漏掉了。

实际问题的建模思路和方法

实际问题的建模思路和方法 物理问题来源于生活和生产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经过高度的简化、抽象、概括和提炼,简化成一个个的物理模型,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时接受的就是这样的模型. 教学中,我们往往注重培养学生解决这些模型化的“物理问题”的能力,而忽视培养他们将这些模型还原,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建模解决实际类问题,在更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对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事实上通过解题,也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1.实际问题的建模和解题思路 实际问题构建模型物理问题选用规律数学问题列式计算问题结果 实际类问题往往牵涉到几种不同的模型,我们怎样建立适当的物理模型求解,先列举几个具体例子. 实际问题1一辆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的汽车,由于前方发生意外,驾驶员从踩下刹车到汽车完全停止需要的时间为5 s,据此可估算出安全带对驾驶员的作用力大小最接近([JY]). A.4N B.40N C.400N D.4000N

分析题目根据题目所给信息,选取驾驶员为研究对象,质量约为70 kg,并可看作质点;在汽车刹车过程中,驾驶员水平方向除了受安全带的力外,还会受到座椅摩擦之类的力,但与安全带的力相比较小,可以忽略,故安全带给驾驶员的力就是所受的合外力,汽车刹车可当作匀减速直线运动来处理,由于是“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所以不妨假设其初始速度为108 km/h(即30 m/s,根据常识,高速公路上行车速度在100 km/h左右,为了计算方便,特取此值). 物理问题1一个质量为70 kg的质点在光滑水平面上以30 m/s的速度滑行,现要使它在5 s内匀减速至零,求所需施加的水平外力多大?(答案:420 N) 实际问题2下图是导轨式电磁炮实验装置示意图.两根 平行长直金属导轨沿水平方向固定,其间安放金属滑块(即实验用弹丸).滑块可沿导轨无摩擦滑行,且始终与导轨保持良好接触.电源提供的强大电流从一根导轨流入,经过滑块,再从另一导轨流回电源.滑块被导轨中的电流形成的磁场推 动而发射.在发射过程中,该磁场在滑块所在位置始终可视为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其强度与电流I的关系为B=kI,其中k=2.5×10-6T/A.已知两导轨内侧间距L=1.5 cm,滑块的质量m=30 g,滑块沿导轨滑行5 cm后获[JP3]得的发射速度v=3.0 km/s.求发射过程中电源提供的电流强度? 分析题目

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又广泛应用于生活。在实际生活中使用所学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是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之一。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将数学教材中枯糙、脱离学生实际的数学知识还原,取之于学生生活实践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版的小学数学课本也正朝这个方向在努力。如何使用新教材,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从而培养学生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和素养,是我们持续实践和探索的主题。 一、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实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所以,数学教学,只有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教学才能焕发生命活力。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够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同时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如教学循环小数概念时,我先给学生讲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从前,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说从前山上有座庙……”,通过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持续重复”,再举出自然现象“水→汽→云→水”的循环引出“循环”的概念,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2、小学数学中的很多概念和法则都是在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所以概念法则的教学也就必须在生活实际中找到相对应的实例,并引导学生从直观入手从而抽象出来,逐步加深理解和使用。例如:在教学应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题六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46页。 教材分析 本课是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应用课,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弄清题意,找出题里有用的数学信息和问题,然后再合作探究、交流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有时会遇到像穿珠子这样的实际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时,要引导学生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和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动手操作,利用学生所掌握的数的组成等知识来解决问题,在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收集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通过合作、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愿和初步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 小棒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数的组成。 4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 2、尝试自主解决问题。 有10颗纽扣,每件上衣要钉5颗纽扣,可以钉几件上衣? 学生尝试自主解决后交流。 3、引入。其实,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类问题,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示题,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二)图文结合,引导学生找出数学信息和问题 1、提问:结合图,你能从题里找出什么数学信息? 学生思考后交流: 数学信息①有58个珠子 数学信息②每10个珠子穿一串 2、指名学生答: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能穿几串?) 师:你能将信息和问题用自己的话表述一遍吗? (学生口述:------) (三)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找寻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理论支撑的力度不够?? 课题研究,离不开理论学习,无论是研究的方法、研究的途径、手段,必须经过一系列的理论学习,没有理论做指导,任何一种的研究都是盲目的,甚至是无从着手的,但是,我们在学校的课题研究中,往往会发现这样的问题: (一)教师没有成体系的理论依据来指导自己的课题研究以致理论依据比较单薄,无法支撑课题。; (二)是即使有部分理论依据,理论也比较陈旧,比较浅层次; 二、缺乏专业引领 学校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有的热情是有的,认识它的重要性也无容置疑,但毕竟研究不是教师的专长,因此教育科研人员定期的进行专业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研究过程中总结还不够及时。 我们的教师大多重视做而轻视写,开展了工作而忽视了成果积累,因此好多资料保存不够完整,目前教师虽然已经掌握了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但在研究过程中大多教师没有注意到及时总结和反思的重要性,以致总结不够及时,好多资料保存不够完整,不能为下学期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不能为下学期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1、两头热,中间冷:“两头热,中间冷”主要是指在教育科研中的课题研究方面,大家的热情和精力都放在课题的立项、开题和结题上。这种现象在中小学教育科研中是比较普遍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简单,应为大家所关心的并不是课题本身,而是课题的影响力,课题在上级那儿能引起多大的注意。说穿了,也就是一个“功利主义”在作怪。?? 3、泡沫成果多:功利主义、两头热,中间冷的现象必然产生“泡沫学术”,在中小学教育科研热的背后,各种“泡沫”现象层出不穷,水分沙子越掺越多。在不少的科研项目中,老师为课题的名称的确化了不少心思,以取悦于领导,课题一旦获得通过,便在开题、结题方面大做文章,包装过度,大话空话不少,但对课题的实施研究过程,却并不看重。更为甚者,对研究的过程凭空想象,造假数据,东摘西抄,胡乱拼凑,把课题越吹越大,但却经不起实践的检验。一些用巨资累起来的课题成果,不要说推广运用,就连本校教师甚至高课题研究的老师也不敢真正把它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谁敢拿教学质量开玩笑呢? 我们一定要强调教育科研的正确定位,进一步明确并强调教育科研是运用科学理论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困难与问题,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的功能,淡化名利,弘扬科学精神。 ??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几点意见: ?? 1、克服功利思想,端正科研态度。需要我们广大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努力学习,提高我们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正确认识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学的关系,多做实事,少空谈,不为名利。这样,中小学教育科研才能健康顺利的发展,也

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在学习知识后,不考虑所学数学知识的作用,不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这样的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适应考试的解题能手。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让他们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我们身边的某些实际问题,他们是十分乐意的,这也是我们教学所必须达到的目标。 如: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以后,让学生在自己的照片装饰上精美的边框;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让学生回家去帮助父母并计算房间地面面积、计算铺地板砖的数量及购买钱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预算能力、社会能力,又十分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再如在一级数学活动课上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位小青年来到卖螃蟹的李大爷跟前问:"螃蟹多少钱一斤?"李大爷说:"30元一斤。"甲青年说:"我喜欢吃身子,只有一半应按15元一斤算。"乙青年说:"我喜欢吃爪子,也应按15元一斤算。"于是李大爷就把螃蟹分下来卖给了他们,回家的路上,李大爷仔细一算才发觉上了当,请你们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释一下李大爷为什么上当了?学生被这一情境引发了好奇心,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了积极思考,这样学生不但加深了对乘法分配率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 可见,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高度重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那么,

一定会使数学更贴近生活。同时也会越来越让人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会变得有活力,学生才会更有兴致地喜欢数学,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巩固数学甚至发展数学。数学生活化是教育现代化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掘来源于现代生活实际的内容,将其转化为数学模型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的意志和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使学生发现生活数学,喜欢数学, 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才能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本课题已完成2015版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先在此基础上继续就课程体系结构、课程资源、强化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了重构和改革。本课题拟解决以下三个重要任务: (1)重建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2)深化英语专业课程改革 (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为了顺利完成研究问题,本研究的具体改革内容如下: (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调整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以“低年级实行通识教育和学科基础教育来提升学生素养,高年级实行有特色的专业教育来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为主要准则,构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个性化发展教育课程三大平台,实现差异化分类培养。 (2)依托信息技术,深化课程改革;课程建设的出发点是:以“互联网+教育”平台为先导,以加强过程教学为重点,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培养学生专业综合技能为宗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加快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从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转变,同时引入优质在线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打造金课,淘汰水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构建由实验教学、实习和实训、毕业实习、社会调查、课外学术活动、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立项等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验课程建设,通过软件,虚拟仿真等信息技术以及实地考察等方式增强英语口译、旅游英语、英语演讲艺术、商务谈判等课程的实践性。多渠道、多方式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毕业实习的时间适当增加,达到4周以上;鼓励和推动学生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调查;激励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学术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由学校资助研究经费,并对优秀成果进行奖励;努力创造各种条件使学生有机会尽早参与科研,接触学科前沿,推进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解决问题之科学的方法

解决问题之科学的方法 作为企业顾问发现管理者们无法建立清晰的结构性思维,使得企业当然无法建立结构性反应模式!虽然不少人也在谈“科学的方法”,却很难见到落地。 具体问题一旦摆在团队面前,如何避开无效的争吵,让讨论更有意义?面对问题“科学的方法”到底是什么?管理者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不尽人意的团队状况,科学的方法到底该如何展开? 瑞波在这里借用《MTP》(Management Training Program)的观点给大家一点建议:科学的方法 1、使目的明确 2、掌握事实 3、根据事实思考 4、决定实施方法 5、实施 6、确认 第一步:使目的明确,突出长期的"观点" 目的和目标的区别:一般说来,目的比较抽象,是某种行为活动的普遍性的、统一性的、终极性的宗旨或方针。目标则比较具体,是某种行为活动的特殊性的、个别化的、阶段性的追求或目标。某一行为活动目的的最终实现有赖于许多隶属的具体行为活动目标的实现,目的内涵的精神是贯穿于各个具体目标之中的。在有意识区分两者的英文著述中,目的用的是goal 一词,目标用的是objective 一词。 注意:为什么是目的而不是目标?

这是因为目的更具有终极方向性和整体性,而目标的时效性和具体型更突出。 比如《凤凰财经》2016年9月21日报道:最美野长城被抹平的事件。被誉为“最美野长城”的辽宁绥中小河口长城,虽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地处深山而鲜有人知。但近段时间,由于一组照片在网络上的出现,小河口长城被公众所知。照片中,城墙与地面被抹平,起伏的墙垛与野性风貌被硬化路面所取代。照片的拍摄者提到,这是文保部门对其进行修缮的结果,公众的关注与质疑随之而来。 9月21日,辽宁省文化厅副厅长、文物局局长丁辉向重案组37号(微信号:zhonganzu37)证实,小河口长城的这段修缮,的确是两年前按照方案进行的,目的是为了抢修保护,但也承认“确实修得不好看”。显然抢修保护不应该是目的,行动实际是为了完成“抢修保护的目标”而已。抢修保护的目的:是为了维持环境和风貌,摘自《北京市长城保护和管理办法》。 第二步:掌握事实 关于事实的掌握给大家:一个工具:5W1H 大家尽可以在“度娘”中学习到,这里不做赘述。一个建议:读一读“耶鲁大学校长2016年的迎新致辞”,8月27日,耶鲁大学迎来了新一届本科生,校长彼得·沙洛维对新生作了题为“对失实表述说不”的演讲。演讲中,沙洛维没有谈论高大上的话题,而是详细阐述了在耶鲁接受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学习如何辨别和应对“失实表述”。 要掌握事实只需要到现场去调查研究。 第三步:根据事实思考 某公园新来一袋鼠,公园管理者特设围栏以防袋鼠外出祸及无辜,但效果不佳,管理者以为围栏高度不够,便加高围栏,仍未解决问题,管理者百思不得其解。最终,袋鼠道出其中原由,原来是管理者常常忘记上锁所致。 找到目的相关的事实,尽量详实。方法:比如“头脑风暴”。 第四步:决定实施方法

贴近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

张俊陈福满贴近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万方 3000 摘要: 数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数学的学习的过程和现实生活有着广泛密切的联系,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已经提出了数学学习要做到从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们能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这样才能把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相联系。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关键字:数学学习;生活实际;抽象;问题 正文: 新课程标准对于当前我国数学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这就要求当前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做好学生学习空间的扩展工作。对于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让学生们能够做到运用自身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通过现实的生活场景、活动场景等形式来实现学习素材,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索知识的空间。 一、从生活中积累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生体验,捕捉贴近学生的生活素材,选择学生熟悉的例子。因此,课堂教学中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吸引并引进具有时

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内容。例如,我们学校举行公开课“列方程解应用题”时,老师根据生活中经常做的买菜呀、做饭、打扫卫生等具体情况,设计了一系列方程应用题:如何统筹女排买菜做饭的时间、买菜的时候用同样的钱可以买哪些小同的菜……这样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再例如在教学“两步加减应用题”时,可首先播放一段生活录象:一辆公交车上有28人,到了第一站下来15人,又上来9人,车上共有几个人?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这样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离小开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结合当前生活的实际解决问题,使数学问题生活化、具体化。 解决数学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数学教学的归宿,通过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技能的训练,数学方法的练习,归根结底是要解决数学问题,数学计算、数学推理、数学思维方法等都为解决问题服务,而问题的解决不是独立于生活之上的,而是融入生活实际当中,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总结方法,提升能力。例如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追及问题和相遇问题,面对相对、相向等许多名词,学生很难一下找准对策,我们可以把课堂搬到运动场上,采取比赛、演示等方式,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理解相关问题,找出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化解难点。 三、结合生活实际进行问题分析,简化数学问题 分析问题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所在,有效的分析能帮助学生找准

贴近生活实际 解决数学问题

张俊陈福满贴近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万方3000 摘要: 数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数学的学习的过程和现实生活有着广泛密切的联系,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已经提出了数学学习要做到从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们能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这样才能把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相联系。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关键字:数学学习;生活实际;抽象;问题 正文: 新课程标准对于当前我国数学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这就要求当前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做好学生学习空间的扩展工作。对于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让学生们能够做到运用自身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通过现实的生活场景、活动场景等形式来实现学习素材,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索知识的空间。 一、从生活中积累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生体验,捕捉贴近学生的生活素材,选择学生熟悉的例子。因此,课堂教学中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吸引并引进具有时

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内容。例如,我们学校举行公开课“列方程解应用题”时,老师根据生活中经常做的买菜呀、做饭、打扫卫生等具体情况,设计了一系列方程应用题:如何统筹女排买菜做饭的时间、买菜的时候用同样的钱可以买哪些小同的菜……这样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再例如在教学“两步加减应用题”时,可首先播放一段生活录象:一辆公交车上有28人,到了第一站下来15人,又上来9人,车上共有几个人?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这样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离小开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结合当前生活的实际解决问题,使数学问题生活化、具体化。 解决数学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数学教学的归宿,通过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技能的训练,数学方法的练习,归根结底是要解决数学问题,数学计算、数学推理、数学思维方法等都为解决问题服务,而问题的解决不是独立于生活之上的,而是融入生活实际当中,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总结方法,提升能力。例如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追及问题和相遇问题,面对相对、相向等许多名词,学生很难一下找准对策,我们可以把课堂搬到运动场上,采取比赛、演示等方式,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理解相关问题,找出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化解难点。 三、结合生活实际进行问题分析,简化数学问题 分析问题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所在,有效的分析能帮助学生找准

第二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

【同步教育信息】 一、本周主要内容: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本周学习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 ±b=c 、ax ÷b=c 、ax ±bx=c 等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需要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提高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考点分析: 掌握形如ax ±b=c 、ax ÷b=c 、ax ±bx=c 等方程的解法以及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四、典型例题 例1. 看图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x 棵 松树: 15棵 杉树: x 棵 x 棵 x 棵 75棵 科技书: x 本 x 本 x 本 186 本 文艺书:

例2.解方程:4+ 6x = 40 4x + 6x = 40 分析与解: 4+ 6x = 40这是一道“a+bx=c”的方程,解答时先根据等式的性质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a,再同时除以b,求出x的值。 4x + 6x = 40这是一道“ax+bx=c”的方程,解答时先根据乘法分配律把方程左边的ax+bx进行化简,再根据等式的性质在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a+b)的和,求出x的值。 4+ 6x = 40 4x + 6x = 40 6x + 4 - 4 = 40 - 4 (4 + 6)x = 40 6x = 36 10x = 40 6x ÷ 6 = 36 ÷ 6 10x ÷ 10 = 40 ÷ 10 x = 6 x = 4 点评:这两题同学们容易产生混肴,产生错误解法的原因是很典型”的学新知忘旧知“,这也是同学们学习时经常犯的错误。如果能认真分析题目,并仔细思考,正确解答这类题目并不是难事。 例3. (1)甲、乙两地相距1000米,小华从甲地、小明从乙地同时相向而行,小华每分钟走60米,小明每分钟走65米。两人几分钟相遇? 分析与解: 两人走到最后相遇了就说明两人走的路程就是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这一题的等量关系式是:小华走的路程+ 小明走的路程= 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路程= 速度×时间,两人走的时间是一样的,设两人x分钟相遇。 解:设两人x分钟相遇。 60x + 65x = 1000 125x = 1000 125x÷125 = 1000÷125 x = 8 答:两人8分钟后相遇。 (2)小东、小英同时从某地背向而行,小东每分钟走50米,小英每分钟走45米,经过多少分钟两人相距285米? 分析与解: 等量关系式是:小东走的路程+ 小英走的路程= 285 解:设经过x分钟两人相距285米。 50x + 45x = 285 95x = 285 x = 3

如何培养学生实验中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实验中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把科学探究置于小学科学教学目标的首要地位,指出“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它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许多事实表明,做实验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这是因为实验的作用不会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对实验教学目标没有深刻的理解,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方法选择不当,没有有效的评价方法,以及缺少基本的仪器设备,都会使实验教学脱离健康发展的轨道。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摆正学生在实验中的地位。在当今的许多实验室中,学生所做的工作是很少的:题目是由教材定下的,结论多是已知的,方案是教材或教师决定的,甚至步骤也被那些实验册陈述得一清二楚。学生只是按步就班地操作、读数和记录。这和真正地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式有很大差距,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激励学生实验动机,让学生有明确的目的进行观察和实验 小学生生性好动,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朝气,始终洋溢着生机和活力。科学教育要构建有趣的学习情景,激励和诱发学生积极参与,使科学课充满生机,受传统教育观念

的影响,过去教育总是抱着“教材为本”的教育思想。《科学课程标准》要求科学教育更多地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主动性的发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做出猜想,预示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再进行实验观察;或者,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再观察实验现象。在这里,激发思维冲突最为重要。例如,《马铃薯在水中还是沉是浮》一课,问题一经提出,实验的目的也就很清楚了,在教学过程实际方面,遵循儿童科学认识活动的规律,以简单明了的科学探究活动来展开整个教学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交流研讨得出结论。把观察和思考实验的主动权就交给了学生。 123>>>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主要研究内容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主要研究内容 来源:973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点击率:3829 发布时间:2007-08-31 15:43 1. 关键科学问题 计算系统的资源规模不断扩展、处理能力快速增强、资源种类日益丰富,但是计算能力的快速增长并未带来计算资源利用效率和灵活性的提升,计算系统也越来越复杂,软件支撑环境类型多、版本多,管理配置困难,使用不方便,计算资源难以有效利用。计算系统日趋强大的计算能力和相对落后的计算模式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寻求新型的计算机理与模式,有效组织现存的和正在发展的计算设施和信息资源,在快速发展的硬件系统、多种类型和版本的软件支撑、复杂多变的应用需求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对外提供高效、透明、普适、安全的服务,已成为信息技术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 计算系统虚拟化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它能够动态组织多种计算资源,隔离具体的硬件体系结构和软件系统之间的紧密依赖关系,实现透明化的可伸缩计算系统架构,从而灵活构建满足多种应用需求的计算环境,提高计算资源的使用效率,发挥计算资源的聚合效能,并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和普适化的计算资源使用环境。虚拟计算系统可以更加充分合理地利用计算资源,满足日益多样的计算需求,使人们能够透明、高效、可定制地使用计算资源,从而真正实现灵活构建、按需计算的理念。 传统理论与方法难以描述计算系统虚拟化所体现的计算资源的优化、体系结构的透明化、应用的个性化、计算结果的可视化和可信化等基本特征。本项目将运用系统科学的相关理论,探索计算系统虚拟化内在的基本规律,面向计算系统虚拟化这样一个新的研究对象,以计算系统的高效性、透明性、自组织性、协同普适性为目标,创建一套新型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为适应新型计算系统的发展需求,针对国内外计算系统的多核化发展趋势,本项围绕下列三个重要科学问题对计算系统虚拟化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展开研究: 科学问题一:计算系统的动态构建 为解决计算系统体系结构的紧耦合特性与多粒度资源使用需求之间的矛盾,应从系统结构的角度,按照应用任务的需求,将资源进行共享和动态划分,以便于动态建立起基于多核的虚拟计算机或者基于分布式计算资源的虚拟计算环境。 现有计算系统受固定性限制,难以满足人们对计算系统不断增长以及不断变化的个性需求。现有的虚拟化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虚拟计算系统,但更多的是针对特定硬件体系结构进行虚拟化,其技术和算法以及应用方法难以广泛适用,并且缺少理论和技术体系上的支撑。虚拟计算系统应具有兼容性、动态性、高效性、透明性、安全性以及高可用性等特征,这需要我们在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下,探讨新的物理计算资源虚拟化方法,从硬件资源、操作系统、虚拟机管理器的特征分析与抽象,以及相互之间的特征交互体系等方面,来研究新型系统级虚拟化架构和虚拟计算系统动态构建理论及优化方法。为实现虚拟计算系统中资源的按需定制,需要按照应用任务的需求将资源进行动态配置。因此,如何使计算系统虚拟化成为一种具有“动态构建”能力的新型计算模式,以应对计算系统体系结构的紧耦合特性与多粒度资源使用需求之间的矛盾,是本课题面临的首要科学问题。 科学问题二:计算资源使用的高效透明 为解决计算系统资源环境的复杂性特征和任务执行的高效透明需求之间的矛盾,应从计算资源组织和管理的角度,屏蔽异构的硬件设备、复杂的软件环境以及计算资源的广泛分布特性,以使计算系统保持高效率、透明化的运转方式。随着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系统日趋复杂,具有异构特征的计算资源广泛分布于互联网环境中。如何有效组织和管理计算资源,以应对计算系统资源环境的复杂性特征和任务执行的高效透明需求之间的矛盾,是虚拟计算系统需要面对的重要科学问题。现有各种计算技术的研究目前还无法为大量任务执行提供高效、透明的资源组织管理与使用手段。透明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针对实际应用部署的透明性,虚拟计算系统应屏蔽底层计算单元的异构性,并根据实际应用的多样化需求组织资源,形成适合任务高效透明执行的计算环境;针对实际应用开发人员,现有应用不需要修改或只需要少量修改就能运行于虚拟计算系统之上。高效性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合理地对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