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生物学课后习题

神经生物学课后习题
神经生物学课后习题

第一篇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第一章神经元和突触

1.神经元的主要结构是什么?可分为哪些类型?

神经元分为胞体(soma),轴突(axon)和树突(dendrite)

树突接受刺激信息向胞体传送,胞体整合后向轴突传出

分类:按突起数目: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多极神经元

按作用:兴奋性神经元,抑制性神经元

按树突分布情况:有棘神经元,无棘神经元

2.什么是突触?突触有哪些类型?

突触:神经元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特异性功能接触部位.

分类:按连接:轴-体(轴突与胞体) 轴-树轴-轴

按功能:兴奋性突触,抑制性突触

按传递机制:化学突触,电突触

3.试叙述化学突触的结构特征

结构:突触前成分,突触后成分,突触间隙

特征:1.单向传输 2.需要神经递质作为信使

4.试叙述电突触的结构特征

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较小),突触后膜

特征:1.双向性 2.无需神经递质 3.速度快

5.如何用突触的形态特征鉴别突触的功能?

形态:电突触的突触间隙很小,只有化学突触的十分之一左右.电突触采用缝隙连接+电耦合的形式进行传输.

化学突触由神经递质和突触前,后成分组成,突触前成分末梢膨大,突触后成分有致密质.化学突触的突触间隙较大,释放的神经递质需要回收.

混合突触:既有化学突触界面,又有电突触界面(电突触+化学突触)

6.神经胶质细胞有几种类型?为什么说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共同构成了中枢神经信息网络系统?

神经胶质细胞分为中枢神经胶质细胞(构成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胶质细胞.

中枢神经胶质细胞分为大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包括星形胶质细胞(数量最多,体积最大)和少突胶质细胞(小,突起少)

神经胶质细胞功能:支持,屏障,修复再生,调控神经递质.

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之间存在双向的信息交流,与神经元一起构成了中枢神经系统的信息网络系统.

实验:神经胶质细胞能与神经元一起对视觉刺激产生感受野.

第二章神经元膜的电学特性和静息电位

1.神经元膜的物质转运方式有哪些?

转运方式:

1.扩散:利用膜两侧的浓度差

2.被动转运:需要膜转运蛋白参与,顺浓度差转运,不消耗能量

3.主动转运:需要膜转运蛋白参与,逆浓度差转运,消耗能量

4.胞吞,胞吐:不需要载体参与,消耗能量,常用于大分子转运(蛋白质等)

2.试比较不同生物电记录技术的特点

生物电记录技术分为:

细胞外记录:电极插至神经元附近,参考电极接地.特点:不能精确观察细胞的静息电位.

细胞内记录:电极(玻璃微电极)插入神经元内,参考电极插入神经元附近.记录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膜片钳记录:尖端吸附细胞膜,只记录这一吸附区域的电流.特点:可实现单离子通道记录.

3.神经元膜的膜电阻和时间常数是如何测量的?

膜电阻:在神经元内外两侧给予刺激电流,由欧姆定律:R = ΔV / I

时间常数:膜点位从静息电位变化到稳态值的63%所需时间.

4.什么是静息电位?其产生的离子机制如何?

静息电位是未受刺激时神经元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极化:内负外正去极化:负值减小(绝对值减小)--反极化(内正外负) 超极化:(负值增大)

复极化:从去极化或反极化恢复至极化状态

离子机制:静息状态下,膜内K+多,膜外Na+多,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不同.静息状态下对Na+通透性小,对K+通透性大.K+外流,造成膜内负电位.

5.何谓Nernst方程?试用其解释细胞外K+离子浓度的改变对静息电位的影响. Nernst方程用于计算电位差E k. 公式与[K+]o / [K+]i 相关

由能斯特方程, E k取决于细胞内外K+浓度差.

产生去极化:增大细胞外K+浓度--[K+]o or 降低细胞内K+浓度--[K+]i 反之产生超极化.

(静息状态下细胞内液K+浓度高)

第三章神经电信号和动作电位

1.为什么说动作电位是最重要的神经电信号?

神经电信号分为局部电位(等级性,局限性)和动作电位(长距离传播性)

1.膜电位变化改变神经元的兴奋性

2.动作电位是神经元兴奋或功能活动的标志

3.动作电位是神经电信号的通用形式和神经信息编码的基本单元

2.试述局部电位的概念和类型

局部电位的特点是少量Na+通道开放引起的去极化反应.代表局部兴奋性变化

类型:

电刺激局部电位:直接给予神经元膜以电刺激

感受器电位:通过感觉传入神经产生动作电位(手感到热)

突触电位: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引起的突触后膜的神经元膜电位变化.

3.何谓动作电位?试述其特征和产生机制

特征:

1.全或无AP的大小形态不随刺激强度改变(不刺激不产生,更大的刺激产生,再大的刺激不产生更大的AP)

2.全幅式传导性传输距离长不衰减

3.不可叠加性有绝对不应期存在,不可能在有一AP的同时又产生另一AP

产生机制:

达到阈电位水平,引起锋电位的出现

1.RP(静息电位)是AP产生的基础(膜对K+的通透性>>膜对Na+的通透性,K+外流与Na+内流达到平衡)

2.细胞外Na+浓度远大于细胞内Na+浓度

3.刺激引起Na+通道大量开放

局部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区别:

特征相反:

1.等级性局部电位:反应程度随刺激强度的改变而改变动作电位:全或无

2.传输距离一个迅速衰减,一个不衰减

3.叠加性局部电位可相加动作电位不可叠加

4.何谓电压钳?为什么电压钳技术能记录到跨膜的离子电流?

电压钳:固定膜电位不变,记录膜电流的变化

膜受刺激--离子通道开放--等效电源--固定电位不变--记录电流变化--即为动作电流

5.试以阈电位的概念解释AP的触发机制

触发机制:膜去极化--达到轴突阈电位水平--逆行侵入胞体和树突--达到胞体和树突的阈电位水平--整个神经元AP爆发

6.为什么动作电位能进行不衰减传导?

1.AP传导过的部位处于不应期,不会反向传导

2.进一步诱发下一个新的传导(由电位差引起)

7.何谓神经元的兴奋性?有哪些影响因素?

神经元的兴奋性:兴奋性高--易兴奋

阈强度越小,兴奋性越高(阈强度:引起兴奋的最低刺激强度)

影响因素:

1.阈电位水平(差值越大,兴奋性越高) 去极化减小阈电位差值

2.Na+通道功能状态:Na+处于失活状态,则不易产生兴奋

3.Ca2+影响:细胞外液Ca2+升高,可降低兴奋性

第四章神经电信号的传递

1.什么是神经电信号的传递?有哪些方式?

传递(transmission):动作电位在神经元间的传播(神经元内的传播叫传导)

方式:结构上分为:突触传递和非突触传递

按传递机制:化学突触传递和电突触传递

按作用:兴奋性传递和抑制性传递

2.什么是化学突触传递?其机制如何?

化学突触传递:电--化学--电传递突触前膜的电信号通过释放神经递质转化为化学信号,再到达突触后膜转化为电信号

机制: 突触前膜--动作电位--去极化--离子浓度(Ca2+改变)--诱发神经递质胞吐--到达突触后膜(胞吞)--产生动作电位(兴奋性or抑制性)

去极化--兴奋超极化--抑制

3 试比较EPSP和IPSP的特征

EPSP(兴奋性突触后电位):轴突末梢兴奋--突触前膜释放化学递质(兴奋性递质)--递质经过突触间隙扩散并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产生局部兴奋(EPSP)--始段产生锋电位而爆发扩布性兴奋--兴奋传至整个神经元IPSP(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

4 什么是量子释放,量子大小,量子含量

神经递质的释放是量子式释放

量子释放:以囊泡为最小单元

量子大小:一个囊泡中所含神经递质分子数

量子含量:一次动作电位所释放的囊泡数

5 突触后电位是如何进行整合的?

突触整合:能否产生动作电位取决于突触电位在时间空间上的相互作用

比如EPSP和IPSP的相互作用:

线性:IPSP抑制EPSP的产生(超极化导致EPSP被抑制)

非线性:IPSP分流EPSP(膜通道开放导致EPSP电流被分流,同样被抑制)

6 电突触传递与化学突触传递有何区别?

1.电突触无延搁化学突触有延搁

2.电突触是双向传递化学突触单向传递

3.电突触突触间隙小(是化学突触的十分之一左右)

7 突触传递有哪些调制方式?

突触传递易受多种因素影响

1.电位变化--增强/减弱传递效果

2.重复刺激导致传递效能改变--突触可塑性

3.药物影响突触传递效果

8 什么是突触前抑制和易化?其机制如何?

突触前抑制:通过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使递质释放减少

突触前易化:通过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使递质释放增加

机制:

前抑制:去极化使静息电位绝对值变小--动作电位幅度变小--突触前膜Ca+内流减少--释放的神经递质减少

第五章神经递质和神经肽

1.什么是神经递质?有哪些种类

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由突触前成分释放的化学物质,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成分上的特异性受体.

作用:完成信息传递的功能

特性:

1.存储于囊泡

2.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3.存在消除机制(回收)

种类:

按生理功能: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

按分子特点:经典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h.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

神经肽

逆行信号传递分子(反馈信号传递)

2.何谓神经调质?举例说明其功能意义

神经调质用来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及活动水平,增强或减弱神经递质的效应.

神经调质通过改变膜的兴奋性来改变递质释放.

3.释放到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有哪些清除方式?有何意义?

意义: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需要及时清除,才能保证突触传递的精确性

清除方式:

1.酶分解

2.突触前膜重摄取

3.进入血液循环被分解

4.神经肽与神经递质主要有哪些区别?

1.神经肽是大分子物质(相对质量大)

2.合成部位不同(不能在神经末梢合成,也没有重摄取)

3.作用方式不同(神经肽既有神经递质作用,也有神经调质作用)

5 神经肽的作用方式有哪些?有何意义?

作用方式:

1.神经递质作用神经肽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引起突触后神

经元的突触后电位

2.神经调质作用神经肽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改变轴突末梢的离子通

透性,调节递质或神经肽的释放.

3.激素作用调节内分泌

意义: 引起突触后膜电位的变化,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调节神经内分泌.

6 神经递质转运体有哪几类?其作用方式有哪些?

神经递质起作用后要被及时清除,清除手段之一就是重摄取.重摄取是通过神经递质转运体完成的.

神经递质转运体有三类:

1.H+依赖性突触囊泡转运体(位于囊泡上)

2.Na+/K+依赖性突触细胞膜转运体(位于细胞膜上)

3.Na+/Cl-依赖性突触细胞膜转运体(位于细胞膜上)

作用方式:

1.终止突触传递逆浓度差转运神经递质,终止神经递质对膜受体的作

2.递质的再利用重摄取,摄取回来的神经递质补充了胞内的递质

第六章离子通道与胞内钙离子平衡

1 什么是信号传导?有哪些介导方式?

信号传导:生物学信息(兴奋或抑制)在细胞间或细胞内转换和传递,并产生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2 离子通道的基本特性是什么?各有何实验证据?

特性:1.离子通道是蛋白质证据:用蛋白酶处理后,可使通道的性质改变

3.离子通道具有选择性可以是通过单一阳离子的通道也可以是通过

一类离子的通道证据:河豚毒素可以特异阻断Na+电流

3 什么是膜片钳记录?对神经生物学的研究有何意义?

膜片钳记录(patch clamp):通过记录离子通道上的离子电流来分析细胞膜上离子通道分子活动规律的方法.

单通道记录:记录的是单个通道的离子电流

与电压钳(voltage clamp)记录一样,膜片钳记录也是固定细胞膜的电位不变,记录所产生的跨膜电流.

膜片钳记录的优势:可以观察一小片膜中一个或几个通道分子活动所产生的离子电流.

4 钠通道,钙通道和钾通道的分子结构有何特点?

5 比较钠通道,钙通道和钾通道的特性.

钙离子通道是一种可渗透钙离子的跨膜离子通道,这些通道可以通过电压或配体结合进行门控,在可激发的细胞如神经元、肌肉和胶质细胞中,电压门控钙

离子通道的开关是由膜电位控制的,在静息电位时,该通道使闭合的,当膜去极化时通道打开使钙离子流入细胞。生理意义:改变膜电位,参与信号传导钾离子通道是使钾离子顺电势差选择性通过的跨膜离子通道,钾离子通道由四个亚基构成,形成了高选择型的通道中心孔。钾离子通道阻滞剂可以阻止钾离子从通道孔中通过。他们主要的功能是使细胞在动作电位后恢复至静息膜电位。

钠离子通道是跨膜离子通道,其选择性地将钠离子传导穿过细胞膜。它们存在于可兴奋的细胞中,例如神经元和肌细胞,它们有助于钠阳离子的流入,并导致动作电位的上升阶段。膜去极化时,钠通道被激活(开放).钠通道具有选择通透性.

6 目前知道钾通道和钙通道有哪些主要类型?

钾通道:分布最广,类型最繁多

I k型钾通道:产生和维持静息膜电位

延迟整流钾通道(I DR):由去极化激活

I A型钾通道:由弱的去极化迅速激活和失活的钾通道

I AB型钾通道:由超极化激活

钙通道:由激活的阈电位分类

L型,N型,P/Q型,R型--高阈值

T型--低阈值

7 试述细胞内钙平衡和信号转导的关系

受到刺激--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大幅增加--信号得到传递

当第一个细胞兴奋时,产生了一个电冲动,此时,细胞外的钙离子流入该细胞内,促使该细胞分泌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相邻的下一级神经细胞膜上的蛋白分子结合,促使这一级神经细胞产生新的电冲动。以此类推,神经信号便一级一级地传递下去,从而构成复杂的信号体系,乃至最终出现学习、记忆等大脑的高级功能。

8 你知道有哪些直接影响细胞内钙平衡的因素?

1.电压门控钙通道:只选择透过钙

2.化学门控阳离子通道:能透过阳离子不能透过阴离子

3.细胞内钙库:可以吸收和释放钙离子的细胞器

4.细胞内钙离子清除系统:吧细胞质中的钙离子移除细胞质

9 什么是离子通道病?与离子通道的信号传导作用有何关系?

离子通道病:由于编码离子通道的基因突变所致的一类疾病,会导致离子通道功能障碍.如重症肌无力,偏头痛等

第七章受体与信号传导

1 受体有哪些特性?可分为哪些类型?

受体(receptor)是化学信号识别的靶点.是蛋白质大分子.

特性:

1.特异性(最重要的特性)

2.饱和性:配体浓度增加到一定范围,会占领所有受体并形成动态平衡

3.可逆性:已与受体结合的配体可以被更具亲和力的其他配体所置换

类型:

(按结构和信号转导通路)

离子通道型受体:配体与受体结合使离子通道改变,通透性增加

G蛋白耦联受体:受体与配体结合激活膜内侧G蛋白

与酶相关的单跨膜受体:直接作用于效应器级联信号转导通路

转录调节因子受体:即核受体,本质为转录调节因子

2 离子通道受体可以分为几类?每一类各有什么特点?

类型:

Cys-环受体亚类:乙酰胆碱(ACh),5-羟色胺(5-HT),γ-氨基丁酸(GABA)和甘氨酸(Gly)等

谷氨酸门控阳离子通道:主要是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

环核苷酸受体相关离子通道:主要是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

3 G蛋白耦联受体的结构特点是什么?它们可分为哪些类型?

G蛋白耦联受体(GPCR):最重要的特点--与激动剂结合后,只有经过G蛋白的转导,才能将信号传递至效应器.

分为3个亚类:

视紫红质亚类:具有GPCR的一般结构特征

肠促胰液肽受体亚类:末端有疏水性结构域

mGluR/GABA B受体亚类:肽链长

4 G蛋白是如何被激活的?它们可以被分为哪几类?

能与GTP(鸟苷三磷酸)结合的蛋白称为G蛋白.G蛋白介导的信号传导不仅可以调节离子通道,还可以调节细胞的生长代谢及基因表达.

通常G蛋白以αβγ三聚体形式存在,G蛋白被激活时,α与βγ解离.

分类:

4大类,Gs型(激活钙通道) Gi型(激活酶) Gq型,G12型(调节钠钾离子交换)

5 试述G蛋白的效应器及下游通路

G蛋白的效应器有合成和降解第二信使的酶,膜离子通道以及膜转运蛋白.

G蛋白可以调节酶的活性和离子通道的活性.

6 第二信使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参与信号传导的?

跨膜信号传导过程:

胞外信号与受体结合--受体被激活--作用于效应器--产生生理应答

胞外信号--第一信使通过G蛋白作用于效应器所产生的信号分子--第二信使环腺苷酸(cAMP):磷酸化下游蛋白而发挥生物学效应.

环鸟苷酸(cGMP):可以直接作用于效应器而发挥作用.在视细胞中,调节门控钠通道而改变细胞膜电位

一氧化氮(NO):逆行作用于突触前末梢而增加神经递质的释放,造成突触反应的增强.

7 举例说明受体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意义

直接相互作用:其中一个受体上的配体能影响另一受体对配体的亲和力和效能.

间接相互作用:G S和G Q蛋白信号通路之间有复杂的对话接点,从而介导间接相互作用.

第二篇神经系统的发育

第八章神经系统发育

1.简述从神经管到大脑形成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

神经管的分化形成大脑和脊髓,神经管--三脑泡阶段--五脑泡阶段--成熟阶段

神经管--3个脑泡前脑,中脑,菱脑(后脑)

5个脑泡前脑泡--端脑+ 间脑中脑泡--导水管(不再分化) 菱脑泡--后脑+ 末脑

成熟阶段端脑泡--大脑半球间脑泡--丘脑+ 下丘脑后脑泡--小脑末脑泡--延髓

6.神经细胞生长锥结构和功能特点分别是什么?

结构:生长锥位于轴突尖端,呈扁平掌状结构.

功能:既是运动单元又是感官机构. 不断探索周围环境,拾取方向信息,指导轴突的生长,最终与靶细胞形成突触.

8.说明神经活动性与神经系统可塑性的关系.

突触联系是一个高度可塑化的过程.

神经活动性越强,突触联系就越密切.

神经活动性与神经系统可塑性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突触联系的重组:

(1)蝌蚪的第三只眼实验:加入第三只眼后突触联系与原有的两只眼形成了

竞争机制

(2)“用进废退”:学习会延迟脑老化

2.神经系统修复损伤

9.简述神经生长营养因子与神经元生存或死亡的关系

关系:神经营养因子--抑制细胞凋亡

实验:细胞- NGF(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 = 死亡

细胞- NGF + 蛋白抑制剂= 存活

10.简述神经损伤的过程和可能的修复手段

过程:神经损伤导致轴突断裂--退化--凋亡or 被吞噬细胞吞噬

修复手段:外周神经轴突(可修复):轴突生芽--与靶细胞恢复功能联系

中枢神经系统(大脑,脊髓)--难恢复:大脑和脊髓的损伤不可逆转,这也是植物人难以苏醒的原因

第三篇感觉系统

第九章视觉

从结构和功能上来说为什么视网膜犹如一个“外周脑”?

视网膜在胚胎发育上与脑均起源于外胚层。

有与脑相似的,多层次的网络结构和复杂功能。被称为“外周脑”

用视觉感受野的观点说明视网膜和中枢各级神经元在视觉信息处理中的作用。

视觉感受野:能引起特定神经元反应的区域称为该神经元的感受野

感受器:感受器的感受野呈圆形,感受器细胞对光强的反应是超极化反应,光强越强,超极化程度越大。

水平细胞:水平细胞个体较大,感受野很大。对闪光的反应具有多样性,有的去极化,有的超极化。

双极细胞:感受野为同心圆式。一类细胞感受野对闪光呈去极化反应,称为on-中心细胞。另一类细胞感受野对闪光呈超极化反应,称为off-中心细胞。

简述视皮层功能柱的种类和生理意义

视皮层功能柱:具有相似视功能的细胞,垂直于视皮层表面柱状分布。在同一柱内的神经元,其感受野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方位功能柱:对单一方位产生特异性反应的方位功能柱。(电极垂直插入或倾斜插入,细胞的最优方位产生变化)

眼优势柱:左,右眼优势的功能柱交替排列(电极平行于视皮层穿刺记录时,细胞的左右眼优势交替变化)

生理意义:同一小块面积的超柱内,细胞有一套完整的方位柱和左右眼柱。一个细胞具有多种功能。

为什么说视觉系统内存在既平行又分级串行的信息处理通道?

1.视觉系统内存在形状,颜色,运动和深度信息相对分离处理的机制。

比如大细胞(M型)和小细胞(P型)具有不同的视功能,形成了大/小细胞不同的皮层下平行处理通道。

2.视觉皮层区域彼此交互投射,皮层区越高级细胞感受野越大,更高级视皮层的功能变得专一性越来越强,它们分别地处理视觉目标的不同信息。

举例说明视觉系统是研究大脑皮层区域之间反馈调控作用的极好模型。

从低级向高级--向前投射。从上往下--反馈投射

1.初级视皮层对外膝体的反馈调制作用

用药物增加视皮层兴奋,可以改变外膝体的放电模式。

2.视觉皮层间的下行反馈调制作用

可以使各个视觉皮层各个区域一同活动起来,实现脑在复杂的时间-空间综合上的高级功能。

3.视觉皮层内两大信息流之间的调控

两大信息流:背侧+腹侧分别处理运动,位置,形状和颜色信息

存在跨信息流的区域信息处理过程。

第十章听觉

如果声音只是简单地从空气介质传播到耳蜗内的液体介质,则声音能量将有非常大的损失。耳是通过什么样的机制来减小这个能量损失的?

中耳的主要生理功能:实现声阻抗的匹配. 内耳液体密度>>空气密度,通过中耳的阻抗匹配功能,使声音高效率地传入内耳.

人类的听觉系统在3500Hz频率附近最为敏感,为什么?

外耳道的共振频率为3310Hz,所以在该共振频率附近的声音将会得到加强.(可以获得最大近15dB的增益)

如果外毛细胞受损,但是内毛细胞依然完好,这时听觉系统的功能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耳蜗毛细胞分为外毛细胞和内毛细胞.

外毛细胞多,内毛细胞少.外毛细胞具有电致运动性.

功能:外毛细胞主要参与听觉信号转换. 内毛细胞主要完成听觉信息向中枢的传递.

外毛细胞受损,信号传递会受影响.

哺乳类的听觉系统主要依靠哪两种机制来对声音中的不同成分进行分析?

锁相特性:耳蜗细胞对某个特定频率敏感(特征频率),神经纤维的发放(激活)不是随机出现的,而是存在周期(锁相).

神经元发放直方图模式不同:短纯声刺激下听神经纤维神经元发放直方图具有各种各样的模式,说明听觉系统对听觉信息进行了特征提取和加工.

这个机制提高了听觉系统的频率选择性.这些信息加工有助于听觉系统完成各种任务.

中枢听觉系统的神经元对声音信号的哪些特征进行提取和加工?

在耳蜗内,耳蜗基部表达高频声音,顶部表达低频声音.(频率拓扑结构)

听觉系统如何对生源进行空间定位?

声源空间定位的神经机制:双耳时间差(某一点声音到达双耳的时间不同)双耳强度差(某一点发出的声音在两只耳上产生的强度不同),利用这两种效应进行空间定位(双重定位理论)

解释听觉皮层中组合敏感神经元的功能.

分析组合音:狨猴听觉皮层的一种神经元对组合音起反应,对纯音不起反应.

计算目标的距离和速度:蝙蝠初级听觉皮层特定神经元对脉冲和回声之间的时间延迟敏感,即此神经元可以检测时间和频率组合起来的信息.

第五篇脑的高级功能

第16章弥散性调制系统与行为

抑郁症:严重的情感紊乱,情绪处于失控状态。

失眠,食欲丧失,无价值感和犯罪感。

精神分裂症:

最具伤害性的精神疾病。

特征:和现实失去联系,思维支离破碎。妄想,偏执,病态姿势。

脑内有多少个弥散性调制系统?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脑内有多个弥散性调制系统,它们对记忆,情绪等活动都是很重要的,许多精神活性药物可以对这些调制系统产生影响。(利用精神活性药物作用于弥散调制系统治疗精神分裂症)

共同点:每一系统的核心包含一小套神经元。

致幻剂和兴奋剂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致幻剂:产生幻觉

兴奋剂:警觉,自信增加

在DA能和NE能系统的突触处发挥作用。使突触释放儿茶酚胺到突触间隙。DA:多巴胺(dopamine)NE: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用来治疗抑郁症的药物有哪几种类型?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抑郁症:中枢弥散性调控系统障碍

药物类型:阻断5-HT,NE重摄取,降低5-HT,NE的酶降解。

共同点:增强5-HT(5-羟色胺)/NE能突触传递

物理治疗:电痉挛疗法(ECT)

精神科医生通常用DA理论来解释精神分裂症,为什么?

药物安非他明引起DA的释放。

氯丙嗪阻断DA受体。

这两种药物都能预防精神分裂症的发作。

为什么不能在精神分裂症与过量DA之间简单地画等号?

精神安定剂会即时阻断DA受体,但患者精神状况在几个星期后才会得到改善。药物作用即时性!= 药效作用时间

第17章情绪的脑机制

考试不理想,产生焦虑不安,身体产生不适。根据James-Lange和Cannon-Band 情绪学说,这种焦虑不安与身体不适反应之间是什么关系?

James-Lange学说:生理变化引起情绪,即身体先有反应,再产生情绪。Cannon-Band学说:首先感受到情绪,然后身体做出反应。

Papez回路:帕佩兹回路,在情绪体验和情绪表达中起关键作用的回路。是边缘系统的一部分。

捕食性攻击:为了获取食物而攻击(狮子吃斑马),无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增强

情感性攻击:伴有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增强(猫遇到狗)

什么方法能使动物产生愤怒反应?如何判断?

刺激下丘脑,刺激中脑,刺激杏仁核,阻断5-HT(5-羟色胺)。

判断:动物会产生攻击行为

Kluver和Bucy切除受试猴的颞叶后,受试猴的情绪有哪些变化?在被摘除的大量解剖结构中,哪一个被认为与情绪的改变紧密相关?

精神盲:能看到物体却不能理解他们的含义。

口倾向:用嘴而不是用眼睛辨认物体

复变态:情不自禁地触摸每一件物体

性行为异常:性欲增大

情绪改变:恐惧降低

杏仁核:切除杏仁核严重降低动物恐惧反应(老鼠主动接近猫)

刺激“愉快中枢”总能引起愉快的感觉吗?大鼠不断刺激某一区域即时并不能使它产生愉快感觉。大鼠为什么要这么做?

“愉快中枢”并非总能引起愉快感觉,有的部位甚至能让人产生不舒服感觉,但能使人有一种回忆往事之感,也被病人反复刺激。

自我电刺激可能只是大鼠要求更多的刺激,不一定带来愉快感受。

哪些证据表明多巴胺对强化起着重要作用?

DA与强化行为有着密切联系。给大鼠注射DA受体激动剂能增加自我刺激的频率;而注射拮抗剂能减少自我刺激的频率。

第十八章睡眠与觉醒的脑机制

睡眠所执行的功能对这些高等脊椎动物是极其重要的吗?如何解释睡眠的普遍存在?

所有的哺乳动物,鸟类和爬行动物都睡眠,如此普遍的行为必然有着至关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睡眠功能理论:1.恢复理论睡眠是为了休息和恢复

2.适应理论一些动物晚上躲在洞里能够避开天敌还能够节约体能

REM睡眠期间与觉醒期间的脑电图十分相似,这两个时期内,脑和躯体状态的不同体现在哪里?REM睡眠期间,大脑对感觉输入相对不敏感,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REM:耗氧量高呼吸系统肌肉活动微弱,眼球快速来回运动。

“清醒的大脑,瘫痪的身体”

防止做梦运动伤害到自己

第十九章学习和记忆

举例说明什么是联合型学习和非联合型学习?什么是陈述性记忆和非陈述性记忆?非陈述性记忆又包括哪些类型?

联合型学习:事件之间建立某种形式的联系

联合型学习分为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的狗)和操作式条件反射(大鼠的按压杠杆,行为反应结果紧随反应之后出现)

非联合型学习:刺激和反应之间没有明确联系

分为习惯化和敏感化

习惯化:重复刺激,反应减弱(在图书馆看书,对外界噪声的反应逐渐减弱)敏感化:强刺激存在的情况下,对弱刺激的反应变大。(荒郊野外黑灯瞎火的口哨声让人魂不附体)

陈述性记忆:能用语言描述非陈述性记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陈述性记忆:有意识的回忆非陈述性记忆:无意识的操作

非陈述性记忆的类型:

习惯化:海兔缩鳃反射(重复刺激喷水管,缩鳃反射幅度减少)

敏感化:电击刺激存在情况下,对非伤害性的刺激缩鳃反应增强

启动效应:再次接触刺激,识别能力提高

运动技巧:重复训练直至熟练(骑车越来越熟练)

习惯学习:习得习惯运用于日常生活(生活中运用“请”,“谢谢”等礼貌用语)知觉学习:通过不断分辨,听觉和视觉辨别能力得到提高。

分类学习:接触不同茶杯和椅子,获得分类知识。

认知技巧:读书速度加快,认知能力提升

情绪学习:对某一事物的经历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对这一事物产生特别的感受(对事物的态度)

记忆是突触修饰,突触蛋白上的磷酸基团数目改变的结果。

完全丧失短时记忆或长时记忆的人会有什么缺陷?有什么证据说明长时记忆储存在大脑新皮层?拉什里是如何得出所有皮层对学习和记忆有同等贡献的结论的?

短时记忆:分为即时记忆和工作记忆.临时保存,7±2个条目,可以被清除也可以转为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经过巩固,记忆更持久,容量更大,不需要复述.

丧失短时记忆:记不住刚刚发生的事情

丧失长时记忆:没有学习的本领

大鼠走迷宫实验中,大脑皮层被损毁后,迷宫学习受影响的程度与损毁的面积有关.与损毁位置无关,即大脑皮层各个区域对学习和记忆有同样贡献(同等能力原理)

内侧颞叶包括哪些结构?内侧颞叶在记忆中起什么作用?

内侧颞叶包括海马和海马附近的三个皮层区:内嗅皮层,嗅周皮层和旁海马皮层.

内侧颞叶是陈述性记忆必不可少的.(被切除内侧颞叶而罹患遗忘症)

解释即刻记忆和工作记忆.哪些脑区可能和工作记忆相关?

即时记忆:信息即时在脑内保留,占据当前意识流,7±2个条目

工作记忆:即时记忆在时间上的延续(心算时保存临时结果)

内侧颞叶和海马与陈述性记忆相关

NMDA受体的哪些特性使它适合于检测突触前和突触后活动同时存在?在海马CA1,通过NMDA受体内流的钙离子如何既能触发LTP,又能触发LTD(长时程抑制)? NMDA受体的激活和Ca2+内流造成海马诱导LTP(长时程增强)

NMDA受体中通道中的Mg+被移开,大量Ca2+进入CA1区锥体细胞.

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的转化需要启动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机制,试举例说明之. NMDA受体激活--早期LTP 晚期LTP--需要启动神经元核内的基因转录

结果:记忆更可靠,更稳固

实例:敲除基因,小鼠长时记忆受到影响

长时记忆的巩固需要新的蛋白质和合成

小鼠迷宫实验:注射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的小鼠长时记忆受到影响

第二十章大脑联合皮层和功能一侧化

大脑皮层:由感觉皮层,运动皮层和联合皮层组成

联合皮层:包括顶叶联合皮层,颞叶联合皮层和前额叶联合皮层

联合皮层不参与纯感觉或运动功能,如何用简单的实验证明这一点?

联合皮层把来自于感觉皮层的信息进行整合,然后传递至运动皮层来控制运动

起着"联合作用"

顶叶联合皮层,颞叶联合皮层和前额叶联合皮层功能各不相同,分别举例说明顶叶联合皮层:与触知觉及空间知觉相关损毁后出现半侧目空间忽视(吃饭只吃一边盘子),不能用手拿到想拿的东西

颞叶联合皮层:与视知觉相关(损毁后出现颜色,熟悉的物体,面孔识别障碍)前额叶联合皮层:最高级别的联合皮层,与注意力调控,学习和记忆,行为抑制,计划和策略形成,思维发散相关

前额叶受损患者发散思维能力显著低下(只能联想出很少特定字母开头的人名)

模拟Sperry裂脑实验方法和Wada方法,证明右半球是形状记忆的优势半球,而左半球的词语记忆的优势半球.

Sperry裂脑实验方法:给裂脑患者(连接左右脑的胼胝体被切断)一个单词,然后让其用语言描述或者拿起桌上摆放的字母.

Wada方法:使一侧半球短暂失活,如左侧半球短暂失活,受试者的言语表达能力完全丧失,语言理解能力基本完好.

思考脑功能一侧化的生物学意义

两侧半球通过胼胝体来协调各自的功能,如果每一个功能都需要左右脑同时承担的话,胼胝体会越来越粗大,占用有限的脑部空间.大脑对有限的颅内空间进化适应,使左右半球有所分工,以实现更多的高级功能.

第二十一章语言和语言障碍

如果言语功能由左半球控制,那么裂脑人怎么能正常说话呢?

左半球为言语优势半球,语言功能并非由左半球完全控制.而且一部分人不存在优势半球.

Wernicke-Geschwind模型能够解释些什么?与此模型不符的事实有哪些? Wernicke-Geschwind模型:语言信息处理模型.信息由耳蜗--初级听皮层--高级听皮层--角回(信息整合)--Wernicke区(韦尼克区,语言理解)--Broca区(翻译+记忆) Wernicke区损伤会导致无法理解语言

模型局限性:1,模型中强调的Wernicke区和Broca区在语言方面的重要性实际上是基于范围大得多的损伤.(高估的这两个区域的重要性)

2.模型只强调了皮层区域的重要性.(皮下结构对语言同样重要)

第二十二章注意的神经基础

视觉选择性注意的行为有哪些?假设你要研究听觉选择性注意,如何设计实验? 1.注意增强信号检测注视电脑中心点,判断目标信号出现位置的实验中,当有暗示信号存在时,选择目标信号的正确率增加.

2.注意加速行为反应暗示信号为有效暗示(箭头朝向与目标信号一致)可缩短反应时间.

视觉选择性注意的神经生理学效应有哪些?从生理学角度解释"一心不能二用"1.PET成像表明不同特征(形状,颜色,移动速度)激活不同皮层区. 结论:很多皮层区在注意过程中被激活.

2.注意力先于眼球移动扫视眼运动实验表明注意的转移是发生在扫视之前.

3.V4区神经元刺激实验:非注意位置上的有效刺激会降低V4神经元的反应,注意位置上的有效刺激会使神经元产生强烈反应.(V4神经元对红光条有显著反应) "一心不能二用"

第二十三章脑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

CT,PET,MRI的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CT: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组织密度不同,对X射线的穿透力不同CTA(CT增强技术),注射碘化放射物,使局部脑区放射密度增强. 断层:切成一片一片X光:压成一个饼

优点:比普通X光更能显示解剖细节缺点:静态,无法反映功能情况

PET:正电子发射成像技术.向体内注射半衰期为几分钟到几小时的放射性同位素.这些正电子同位素被注射入体内后遇到电子发生湮灭,发出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能量为511keV的光子.两个检测器同时检测到一对γ射线会当作一个事件记录下来.通过检测这些光子的发射位置就可以知道相应组织区域的葡萄糖代谢情况(18F-FDG标记时)

优点:观察大脑的代谢活动缺点:价格昂贵

MRI:在稳定均匀磁场下,氢原子质子核自旋方向与磁场方向相同.当施加一个外磁场干扰时,质子核会吸收能量发生跃迁,自旋方向也会与外磁场形成一定夹角.并做陀螺状运动(进动),当外部磁场脉冲消失时,质子核释放能量,回到低能级,自旋方

向恢复到原来状态,在恢复过程中氢原子质子核发出某一特征频率的信号称为磁共振信号.

fMRI:给予受试者相应任务时对应脑区活动会增加,耗氧量随之增加,氧合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的比值增加,而氧合血红蛋白具有顺磁性,这种磁场的变化情况与磁共振信号类似,可以被检测到.

优点:分辨率高,无损扫描缺点:对身体移动敏感,受试者体内不能有金属

如果你想知道某神经递质的受体在脑内的分布情况,该如何做?

应用同位素标记的神经递质,可以观察相应受体在脑内的分布.

听到别人讲话时,脑内某些区域一定是在活动的,如何检测?

如果你发现几个区域在活动,如何鉴定这种活动是语言信息引起的,而不是简单地由声音刺激引起的?

脑内区域的活动可由同位素标记葡萄糖类似物来观察局部脑区的代谢,也可以由功能磁共振技术来观察脑内某一区域的活动情况.

先给出声音刺激,观察脑内活动;再给出带语言信息的声音刺激,观察脑内区域的活动情况.

第二十四章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的相互调节

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相互影响的三个方面:神经影响免疫,内分泌影响免疫,免疫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

简述应激影响免疫功能的机制

应激时,机体的免疫功能明显下降。(心理免疫学)

焦虑、紧张等心理应激主要影响细胞免疫,使T细胞活性下降,对病毒,真菌感染的抵抗力和对肿瘤细胞的监视能力下降,间接引起B细胞抗体生成能力降低,导致继发感染。

悲伤者免疫功能显著低下;忧愁可暂时抑制T细胞功能。心情沉重和忧郁可使进入循环的T细胞数减少。精神分裂症病人多伴有免疫调节障碍。

简述阿片肽的免疫调节作用

神经肽(neuropeptide)是一类生物活性多肽,在神经内分泌与免疫调节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内源性阿片肽是对免疫功能调节中研究最多的神经肽.

阿片肽:分为三大类1.内啡肽2.脑啡肽3.强啡肽(都有镇静和提高痛阈的作用)

阿片肽:对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内啡肽增大鼠脾细胞的转化反应.

对T细胞功能的影响:促进小鼠T杀伤细胞功能.

对B细胞的影响:抑制B淋巴细胞增殖

对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的影响:明显加强N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能力.

对白细胞,巨噬细胞的影响:增加白细胞趋化性,加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

简述糖皮质激素的免疫调节作用.

糖皮质激素(GC)是免疫功能抑制剂,几乎对所有免疫细胞有抑制作用.

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有影响.例如抑制细胞免疫功能,抑制巨噬细胞的杀肿瘤活性.

GC在治疗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疾病和抑制器官移植时的排斥反应中得到广泛应用.

简述抑郁症的细胞因子学说作用

抑郁症的细胞因子假说,也称为炎症反应学说.

基于抑郁症患者存在免疫学的改变而提出,认为免疫激活产生的细胞因子能够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多个方面.

依据:抑郁症患者常伴有免疫系统的激活和炎症反应,炎症先于抑郁症状出现; 注射炎症细胞因子可使动物产生抑郁症状;大多数抗抑郁药同时具有抗炎症作用.

概述细胞因子对下丘脑-垂体轴的调节作用

细胞因子可以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腺而影响神经内分泌.

刺激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CRF(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orticotropin-releasing factor,CRF)

简述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之间相互调节作用的物质基础

1.神经系统对免疫系统的神经支配包括对胸腺,骨髓,脾脏,淋巴结的神经支配

2.免疫细胞上存在神经递质,神经肽和激素受体(比如T,B,白细胞上存在肾上腺素受体)

3.免疫系统可直接产生神经肽和激素(过去认为只有神经内分泌器官可分泌)

4.中枢神经系统可产生细胞因子(一般认为主要由免疫活性细胞产生)

神经生物学试卷试题及包括答案.docx

神经生物学思考题 1.叙述浅感觉传导通路。 ⑴躯干四肢的浅感觉传导通路:第 1 级神经元:脊神经节细胞→第 2 级神经元:脊髓后角(第Ⅰ、Ⅳ到Ⅶ 层)→脊髓丘脑束→第 3 级神经元: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内囊→中央后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⑵头面部的浅感觉传导通路:第 1 级神经元:三叉神经节→ 三叉神经脊束→第 2 级神经元:三叉神经脊束核(痛温觉) 第 2 级神经元:三叉神经脑桥核(触压觉) →三叉丘系→第 3 级神经元:背侧丘脑的腹后内侧核→内囊→中央后回下部 2.叙述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基本过程。 轴突再生通道和再生微环境的建立→轴突枝芽长出与延伸→靶细胞的神经 重支配→再生轴突的髓鞘化和成熟 轴突再生通道和再生微环境的建立:损伤远侧段全程以及近侧端局部轴突 和髓鞘发生变形、崩解并被吞噬细胞清除,同时施万细胞增殖并沿保留的基底 膜管规则排列形成 Bungner 带,这就构成了轴突再生的通道。同时,施万细胞 分泌神经营养因子、黏附分子、细胞外基质分子等,为轴突再生营造适宜的微 环境。 轴突枝芽长出与延伸:再生通道和再生微环境建立的同时或紧随其后,在 损伤神经近侧轴突末梢的回缩球表面形成胚芽,长出许多新生轴突枝芽或称为 丝足。新生的轴突枝芽会反复分支,在适宜的条件下,轴突枝芽逾越断端之间 的施万细胞桥长入远侧端的 Bungner 带内,而后循着 Bungner 带一每天 1mm 到数毫米的速度向靶细胞延伸。 靶细胞的神经重支配:轴突枝芽不断向靶细胞生长延伸,最终达到目的地 并与靶细胞形成突触联系。

再生轴突的髓鞘化和成熟:在众多的轴突枝芽中,往往只有一条并且通常 是最粗的一条能到达目的地,与靶细胞形成突触联系,其他的轴突枝芽逐渐溃 变消失,而且也只有到达目的地的那条轴突才重新形成髓鞘,新形成的髓鞘起 初比较细,也比较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轴突逐渐增粗,髓鞘也逐渐增厚, 从而使有髓神经纤维不断趋于成熟。 3.Concept and stage of memory,Types, and features of each type of memory 从心理学来讲,记忆是存储,维持,读取信息和经验的能力。 ② 记忆的基本过程:编码,储存,提取 ③ 记忆类型: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④ 感觉记忆特点:包括图像记忆声像记忆触觉记忆味觉记忆嗅觉记忆 信息保持的时间极短并且每次收录的信息有限,若不及时处理传送至短时 记忆,很快就会消失。信息的传输与衰变取决于注意的程度。 短时记忆特点:又称工作记忆。是有意识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很短,易 受干扰而遗忘,经复述可以转入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特点:包括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是指如何做事 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运动技能的记忆,其定位是小脑深部 核团和纹状体。陈述性记忆是指人对事实性资料的记忆,其定位是海马和大脑 皮层。长时记忆的信息内容不仅限于外界收录的讯息,更包括创造性意念,知 识。记忆容量非常大,且可在长时间内保有信息。 4.Changes of electrophysiology and structure when long term memory is formed 电生理的改变:包括LTP(长时程增强效应):给突触前纤维一个短暂的高 频刺激后,突触传递效率和强度增加几倍且能持续数小时至几天保持这种增强 的现象。 LTD(长时程抑制效应) LTP和 LTD相互影响,控制着长时程记忆的形成。 LTP强化长时记忆, LTD则在长时记忆形成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 突触前的变化包括神经递质的合成、储存、释放等环节;突触后变化包括 受体密度、受体活性、离子通道蛋白和细胞内信使的变化

神经生物学复习题

希望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然后带着下列的问题重点复习 一、名词解释 神经元、神经调质、离子通道、突触、化学突触、电突触、皮层诱发电位、信号转导、受体、神经递质、神经胚、神经诱导、神经锥、感受器、视网膜、迷路、味蕾、习惯化、敏感化、学习、联合型学习、非联合性学习、记忆、陈述性记忆、非陈述记忆、程序性记忆、边缘系统、突触可塑性、量子释放、动作电位、阈电位、突触传递、语言优势半球、RIA、LTP、CT、PET、MRI、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儿茶酚胺、神经递质转运体、神经胚、半规管、传导性失语、离子通道、神经生物学、神经科学、免疫组织化学法、细胞外记录、EEG、突触小泡、纹外视皮层、半侧空间忽视、 二、根据现有神经生物学理论,判断下列观点是否正确?说明其理由。 1、神经系统在发育过程中,从神经胚到形成成熟的神经系统,其神经细胞的数 量是不断增多的。 2、在神经科学的发展过程中,西班牙的哈吉尔(Cajal)、英国的谢灵顿 (Sherrinton)和俄国的巴甫洛夫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其中哈吉尔主要是因创立了条件反射理论,谢灵顿主要是因创立神经元的理论,而巴甫洛夫主要是因创立反射(突触)学说。 3、神经元是神经组织实施其功能的主要细胞,但其数量在神经组织并不是最多 的。 4、海马的LTP与哺乳动物的学习记忆形成的机制有关。 5、神经系统的功能学研究方法和形态学研究方法是本质上不同的两种方法,因 此迄今尚没有办法把功能学和形态学研究结合起来。 6、一个神经元一般只存在一种神经递质或调质。 7、大脑功能取决于脑的重量。 8、神经肌肉接头处是一个化学突触。

9、Bernstein 的膜假说和Hodgkin等的离子学说均能很好地解释神经细胞静息 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 10、EPSP有“全和无”现象 11、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与氯通道激活有关,而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 生与钠通道激活有关。 12、视锥决定了眼的最佳视锐度(空间分辨率),视杆决定视敏度。 13、神经管的细胞不是神经干细胞,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不能由神经管的 细胞转化。 14、哺乳动物特殊感觉的形成需要经过丘脑的投射,而一般感觉的形成则一 般不经过丘脑的投射。 15、语言的优势在大脑左半球,所以语言的形成与右半球无关。 16、在神经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实验材料的应用对一些神经生物学理论 的创立有重要的作用,其中海兔对乙酰胆碱作用的了解,鱼类的电器官对学习记忆机制的阐述,枪乌贼对细胞生物电离子学说的建立有重要的意义。 17、神经元是神经组织实施其功能的主要细胞,其树突和轴突分别有接受和 传出神经信息的作用。 18、REM睡眠与觉醒时脑电图相似,而这两个时期脑和躯体状态有明显的不 同。 19、采用脑透析术可引导脑的诱发电位。 20、ATP是神经系统中的一种神经递质或调质。 21、钾通道既有电压依赖性离子通道,也有化学门控性离子通道。 22、视觉的形成需要经过丘脑的投射,而听觉的形成则一般不经过丘脑的投 射。 23、裂脑实验证明大脑两个半球的功能既有对称性,也有不对称性。 24、典型的突触结构主要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 25、大脑皮层中央后回是运动代表区,中央前回是躯体感觉代表区。

神经生物学

神经生物学教学大纲(供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专业使用)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组织胚胎学与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2006年5月

神经生物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神经生物学(Neurobiology) 课程号:50125530 课程类别:临床医学基础课,基础医学专业课 学时:48 学分: 3 二、教材:《医学神经生物学纲要》关新民主编科学出版社2003年 三、主要参考资料:《医用神经生物学基础》蔡文琴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四、成绩评定:期终考试,100分 五、教学目的:神经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大脑的结构和功能是 自然科学研究中最具有挑战性的课题。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趋势表明,21世纪的自然科学重心将在生命科学,而神经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将是21世纪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两个最重要的领域,必将飞速发展。分子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诺贝尔奖获得者沃森宣称:“20世纪是基因的世纪,21世纪是脑的世纪。” 在医学这个大的学科内,神经生物学是一门在各个水平,研究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发生、发育、衰老、遗传等规律,以及疾病状态下神经系统的变化过程和机制的科学。它涉及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发育神经生物学、分子神经生物学、神经药理学、神经内科学、神经外科学、精神病学等等。 神经生物学的内容非常丰富,研究进展很快,作为医学生不仅要全面掌握,还要及时了解新的研究进展。 本门课程是在学习了神经解剖学、神经组织学、发育神经生物学、神经生理学的基本内容之后,继续给学生介绍关于神经生物学更深入、更感兴趣、更新以及更接近临床实际的知识。 授课将不拘泥于教材,有的老师会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有的以课题进展或综述的方式;有的介绍某一领域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特别是研究过程中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发现; 有的通过介绍实验方法或实验技术的方式;除了重大进展的意义,还会介绍研究中的挑战、困难和艰辛。会介绍不同的观点或学说,少讲定论性的知识。

神经生物学试卷及答案6套

神经生物学1 一、选择题(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写在括号内。每题1 分,共30题,共30分) 1.腺苷酸环化酶(AC)包括Ⅰ~Ⅷ等8种亚型,按其激活特点可分为如下三类:() A ACⅡ、Ⅵ和Ⅶ可被G-蛋白s和亚单位协同激活; B ACⅤ、Ⅳ和Ⅵ的活性可被G-蛋白i 亚单位和Ca2+抑制; C ACⅠ、Ⅲ和Ⅷ可被G-蛋白s亚单位和Ca2+-钙调蛋白协同激活; D ACⅠ、Ⅲ和Ⅷ可被G-蛋白i 亚单位和Ca2+-钙调蛋白抑制。 2.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包括如下三类:() A. ERK s、JNK s和p38等三类12个亚型; B. ERK s、JAK s和p38等三类12个亚型; C. ERK s、JAK s和SAPKs等三类12个亚型; D. JAK s、JNK s和SAPKs等三类12个亚型。 3.3.部分G-蛋白偶联的7跨膜受体介导了磷脂酶C(PLC)信号转导通路,如下那些受体 属于此类受体:() A.-氨基丁酸B受体(GABA B); B.-氨基丁酸A受体(GABA A); C.离子型谷氨酸受体(iGlu.-R); D.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TPK)活性受体。 4.与寡肽基序(Oligopeptide motifs)相结合的可能蛋白质结构域(Protein domain)包 括:() A PH结构域;

B EF-hand和C2结构域; C SH2和SH3结构域; D PTB/PID和激酶结构域。 5.神经管的闭合最早的部分是:() A 前段; B 中段; C 后段; D 同时闭合。 6.关于胚胎神经元的产生,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增生过程中核有周期性变化; B 在孕第5周至第5个月最明显; C 早期以垂直方式为主,后期以水平方式为主; D 边缘带(脑膜侧)是细胞增生区域。 7.轴突生长依赖于细胞间直接接触、细胞与胞外基质的接触、细胞间借远距离弥散物质的通讯,其过程不包括:() A 通路选择; B 靶位选择; C 靶细胞的定位; D 生长锥的种类。 8.关于活动依赖性突触重排,下列那项错误:() A 突触消除、数量减少; B 在神经活动和突触传递中完成的; C 与早期的通路形成步骤不同;

神经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题-Dec2013

神经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哪些行为状态与篮斑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活动有关? A.促进随意运动的发起; B.掠夺性攻击和对恐惧认识的降低; C.调节注意力、意识、学习和记忆、焦虑和疼痛、情绪和脑代谢; D.与奖赏、精神紊乱有关。 2下列哪项反应不属于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 A.支配心脏和血管以调节血压和血流; B.参与技巧、习惯和行为的记忆形成; C.对生殖器和生殖器官的性反应具有重要作用; D.与机体免疫系统相互作用。 3下列哪项不参与无脊椎动物记忆的神经基础? A.突触传递的修饰可以产生学习和记忆; B.神经的活动转化为细胞内第二信使时,可触发突触修饰; C.现存突触蛋白的改变可以产生记忆; D.长时程增强(LTP)和长时程抑制(LTD)。 4 伤害性感受器是______神经纤维。 A. Aα纤维 B. Aβ纤维 C. Aδ纤维 D. Aδ和C纤维 5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______ A. 嗅觉感受器细胞是特化的组织细胞; B. 嗅觉感受器的信息转导机制可能只有一种; C. 味觉感受器的信息转导机制可能也只有一种; D. 每种乳突仅对一种基本味觉敏感,具有选择性。 6下面哪种说法不正确_______

A. 脑对脊髓运动的调控通过外侧通路和腹内侧通路; B. 外侧通路控制肢体远端肌肉的随意运动; C. 腹内侧通路控制姿势肌肉的运动; D. 位于脊髓的下运动神经元α运动神经元与γ运动神经元兴奋时都产生肌力。 7 神经元有几个轴突? A 1 B 2 C 3 D 4 8 神经系统来源于哪个胚层? A.内胚层 B.中胚层 C.外胚层 D.内胚层和外胚层 9.人患有腹内侧下丘脑综合症的症状主要包括: A.肥胖; B.消瘦; C.水肿; D.脱水; 10.GABA受体是几聚体? A.二; B. 三; C. 四; D.五 二名词解释 1.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4F反应:fight,fright,flee,sex 强烈的动员机体,以牺牲机体长时程健康为代价实现短时间的应答 2.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边缘系统包括边缘叶,相关皮质及皮质下结构。Broca 规定的边缘叶包括围绕脑干和胼胝体的环状结构,包括扣带回,杏仁核,海马,海马旁回,皮质包括额叶脏部,岛叶,颞极。皮质下结构包括杏仁核,海马,上丘,下丘,丘脑前核。功能是嗅觉,内脏,自主神经,内分泌,性,学习,记忆,摄食。

神经生物学试题大全

神经生物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膜片钳 2. 后负荷 3. 横桥 4. 后电位 5. Chemical-dependent channel 6. 兴奋—收缩耦联 7. 动作电位“全或无”现象 8. 钙调蛋白 9. 内环境 10. Channel mediated facilitated diffusion 11. 正反馈及例子 12. 电紧张性扩布 13. 钠泵(Na+—K+泵) 14. 阈电位 15. Chemically gated channel 16. 绝对不应期 17. 电压门控通道 18. 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 19. 主动运转 20. 兴奋

21. 易化扩散 22. 等张收缩 23. 超极化 24. (骨骼肌)张力—速度曲线 25. 时间性总和 26. cotransport 27. Single switch 28. 胞饮 29. 最适前负荷 30. excitability兴奋性 31. 阈电位和阈强度 二、选择题 1. 正常的神经元,其细胞膜外侧比细胞间质 A. 略带正电 B. 略带负电 C. 中性 D. 不一定 三、填空题 1. 钾离子由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外是通过易化扩散方式,转运Ach是通过方式,从神经末梢释放到突触间隙。葡萄糖是通过_______进入小肠粘膜上皮细胞。 2. 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转运方式有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3. 可兴奋细胞在受到刺激而兴奋时,都要首先产生_______。 在神经纤维上,兴奋波的传导速度快慢取决于_______和________。 4. 骨骼肌细胞横管系统的功能是________,纵管系统的功能是________。 5. 易化扩散是指________物质在_________的帮助下_______。

医学神经生物学试卷(含答案)

医学神经生物学试卷(临床医学04级7年制用)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单选题(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支配梭内肌收缩的传出神经来自 A. α运动神经元 B. γ运动神经元 C. Renshaw细胞 D. 脊髓固有神经元 E. Ia交互抑制中间神经元 2、参与脊髓反射的最后公路是 A. α运动神经元 B. γ运动神经元 C. Renshaw细胞 D.脊髓固有神经元 E. Ia交互抑制中间神经元 3、具有运动学习功能的结构是 A. 小脑 B. 丘脑 C. 脑桥 D. 延髓 E. 下丘脑 4、大脑皮质运动区不包括 A. 初级运动皮质 B. 运动前区 C. 额前皮质 D. 辅助运动区 E. 顶后叶皮质 5、关于肌梭感受器的功能,描述错误的是 A. 肌梭感受器能被肌肉牵拉刺激所兴奋 B. 肌梭感受器可为γ运动神经元的传出冲动增加所兴奋 C. 肌梭牵张的增加或减少都会改变感觉纤维的活动 D. 肌梭不能校正α运动神经元的活动

E. 肌梭是中枢神经系统了解肢体或体段相关位置和实现牵张反射的结构 6、内侧运动系统的下行通路不包括 A. 皮质腹侧的皮质-脊髓束 B. 网状脊髓束 C. 前庭-脊髓束 D. 红核-脊髓束 E. 顶盖-脊髓束 7、对运动性运用不能患者,描述错误的是 A. 不能获知一侧躯体的触觉或视觉信息 B. 对于目标物体可得出正确的空间坐标 C. 虽感觉完全正常,却不能以感觉指导运动 D. 会否认一侧肢体是自己的,并对这侧肢体完全不加理会 E. 运动不能依照正确的坐标进行 8、下列那个因素会引起轴突的轴浆电阻(r a)增加? A. 轴突的直径变小 B. 轴突脱髓鞘病变 C. 向细胞内注射电流 D. 电刺激神经纤维 E. 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 9、在运动神经元,最先爆发动作电位的部位是 A. 树突 B. 胞体 C. 轴突的起始断-轴丘 D. 轴突末梢 E. 轴突中段 10、痛觉信息通过何种外周初级传入纤维向中枢神经系统传导? A. Aα类传入纤维和Aβ类传入纤维 B. Aα类传入纤维和Aδ类传入纤维 C. Aα类传入纤维和C类传入纤维 D. Aβ类传入纤维和C类传入纤维

2019神经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最新资料推荐------------------------------------------------------ 2019神经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2019 神经生物学试题及答案神经生物学思考题 1.叙述浅感觉传导通路。 ⑴躯干四肢的浅感觉传导通路: 第 1 级神经元: 脊神经节细胞第 2级神经元: 脊髓后角(第Ⅰ、Ⅳ到Ⅶ层)脊髓丘脑束第 3 级神经元: 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内囊中央后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⑵头面部的浅感觉传导通路: 第 1 级神经元: 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脊束第 2 级神经元: 三叉神经脊束核(痛温觉)第 2 级神经元: 三叉神经脑桥核(触压觉)三叉丘系第 3 级神经元: 背侧丘脑的腹后内侧核内囊中央后回下部 2.叙述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基本过程。 轴突再生通道和再生微环境的建立轴突枝芽长出与延伸靶细胞的神经重支配再生轴突的髓鞘化和成熟轴突再生通道和再生微环境的建立: 损伤远侧段全程以及近侧端局部轴突和髓鞘发生变形、崩解并被吞噬细胞清除,同时施万细胞增殖并沿保留的基底膜管规则排列形成Bungner 带,这就构成了轴突再生的通道。 1 / 13

同时,施万细胞分泌神经营养因子、黏附分子、细胞外基质分子等,为轴突再生营造适宜的微环境。 轴突枝芽长出与延伸: 再生通道和再生微环境建立的同时或紧随其后,在损伤神经近侧轴突末梢的回缩球表面形成胚芽,长出许多新生轴突枝芽或称为丝足。 新生的轴突枝芽会反复分支,在适宜的条件下,轴突枝芽逾越断端之间的施万细胞桥长入远侧端的Bungner 带内,而后循着Bungner带一每天 1mm 到数毫米的速度向靶细胞延伸。 靶细胞的神经重支配: 轴突枝芽不断向靶细胞生长延伸,最终达到目的地并与靶细胞形成突触联系。 再生轴突的髓鞘化和成熟: 在众多的轴突枝芽中,往往只有一条并且通常是最粗的一条能到达目的地,与靶细胞形成突触联系,其他的轴突枝芽逐渐溃变消失,而且也只有到达目的地的那条轴突才重新形成髓鞘,新形成的髓鞘起初比较细,也比较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轴突逐渐增粗,髓鞘也逐渐增厚,从而使有髓神经纤维不断趋于成熟。 3.Concept and stage of memory,Types, and features of each type of memory 从心理学来讲,记忆是存储,维持,读取信息和经验的能力。 ②记忆的基本过程:

神经生物学

神经肽生物体内的一类活性多肽,主要分布于神经组织,按分布的不同分别起着递质,调质,或激素的作用 感受野感受野是由所有能影响该神经元活动的感受器所组成的 快速突触传递递质激活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受体,通过对受体的变构作用使通道开放,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反应。仅需几毫秒。 适宜刺激用某种能量形式的刺激作用于某种感受器时,只需要极小的强度就能引起相应的感觉 tryptophan hydroxylase 色氨酸羟化酶(TPH),特异性高,仅存在于5-HT能神经元神经末梢胞浆内。为一种氧化酶,含量较少,活力较弱,为5-HT合成的限速酶;其催化作用需要四氢喋啶(PH4)作为辅酶,还需要Fe2+、O2。 前馈性调节是根据身体将要(600ms)发生的平衡扰乱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撤光-中心细胞光照射中心区引起细胞抑制,光照射周围区则兴奋此细胞。在弥散光照射时以抑制为主。 给光-中心细胞光照射中心区引起细胞兴奋,光照射周围区则抑制此细胞。用弥散光同时照射中心和周围,他们的反应倾向于彼此抵消,但以兴奋为主。 感受器人和动物的体表或组织内部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刺激的结构和装置 感受器的换能指感受器接受能量刺激,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的过程 拮抗色理论假设存在着六种独立的原色(红、黄、绿、蓝、白、黑),耦合为三对拮抗机制,即红一绿、黄一蓝以及黑-白机制。因为它们在感知上是不相容的,既不存在带绿的红色,也不存在带蓝的黄色,Hering把这些颜色对称为拮抗色。这些拮抗的机制形成了色觉的基础。 膜电位:生物细胞以膜为界,膜内外的跨膜电位差 静息电位细胞膜安静时,内负外正的膜两侧电位差 发生器电位又称感受器的电位,指以电扩张形式扩布到神经末梢产生的动作电位 视色素的活化指光感受器中含有的对光敏感的也是视觉发生基础的视色素中,一个视紫红色分子接受一个光子后,其中的11-顺势黄醛变成全反视黄醛,使其与视蛋白分子分离的过程突触神经元之间实现信息传递的特异功能接触部位 阈电位使钠离子通道全部打开的临界膜电位 特殊神经能量定律不同的感受器所产生的脉冲形式上相似,它引起何种感觉取决于它激活的脑中的部位 日节律与24小时自然昼夜交替大致同步 受体指首先与内源性配体(递质、调质、激素及因子等信息分子)或相应药物与毒素等结合,并产生特定效应的细胞蛋白质 LTP长时程增强由于突触连续活动,而产生的可延续数小时,乃至数日的该突触活动的强增或压抑的现象。 光感受器的光感受机制a.光感受器和视色素b.光感受器的电反应及光电换能机制视觉系统具有的各种功能使我们能够分辨万物,感知它们的大小形状颜色亮度动静和远近。 a.光感受器和视色素视网膜是视觉系统中唯一接受光,对光敏感的部位。两大类光感受器:视杆细胞——介导暗光视觉 /视锥细胞——在亮光下活动,主司色觉 光感受器:突触终末内段外段.光感受器外段具有重要的功能意义。外段膜盘包含着对光敏感的视色素,这些色素在光作用下发生的一系列光化学变化是视觉的基础。 视色素1)光感受器中含有对光敏感的视色素(视紫红质= 视蛋白 + 11-顺视黄醛),这些色素在光照下发生的化学变化是视觉发生的基础。2)在暗处,光感受器外段对Na+有较高的

神经生物学复习题2016

一、名词解释 神经元: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胞体,轴突,树突组成。 神经调质:由神经元产生,作用于特定的受体,但不在神经元之间起直接传递信息的作用,能调节信息传递的效率、增强或削弱递质的效应的化学物质。 离子通道:是各种无机离子跨膜被动运输的通路。在神经系统中是信号转导的基本元件之一。 突触: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之间的机能连接点。 化学突触:通过化学物质在细胞之间传递神经信息的突触。 电突触:直接通过动作电流的作用到达下一级神经元或靶细胞的突触。 皮层诱发电位:在感觉传入的冲动的刺激下,大脑皮层某一区域产生较为局限的电位变化。 信号转导:生物学信息(兴奋或抑制)在细胞间或细胞内转换和传递,并产生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局部电位:能引起膜电位偏离静息电位而尚未达到阈电位的变化。 受体:能与配体结合并能传递信息、引起效应的细胞成分。它是存在于细胞膜上或细胞质内的蛋白质大分子。 G-蛋白偶联受体:在与激动剂结合后,只有经过G蛋白转导才能将信号传递至效应器,结构上由单一多肽链构成,形成7次跨膜结构的受体蛋白。 神经递质:是指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引起信息从突触前传递到突触后的一些化学物质。 神经递质转运体:膜上将递质重新摄取到突触前神经末梢或周围胶质细胞中储存起来的功能蛋白。 神经胚:原肠胚的外胚层经过发育,经神经板、神经褶、神经沟,最后形成神经管,这就是神经胚的形成,经历上述变化的胚胎。 神经诱导:在原肠胚中,原肠背部中央的脊索与其上方覆盖的预定神经外胚层之间细胞的相互作用,使外胚层发育为神经组织的过程。 神经生长锥:神经元轴突和树突生长的末端。 先驱神经纤维:指在发育期间形成较早,最早到达靶组织的轴突,它们是其他轴突发育为神经束的引路向导。 感受器:把各种形式的刺激能量(机械能、热能、光能和化学能)转换为电信号,并以神经冲动的形式经传入神经纤维到达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 视网膜:视觉系统的第一级功能结构,可将光能转换为神经电信号。 光致超极化:光照引起感受器细胞超极化效应的过程。 视觉感受野:视觉系统中,任何一级神经元都在其视网膜有一个代表区,在该区内的化学变化能调制该神经元的反应,则称这个特定的视网膜区为该神经元的视觉感受野。视皮层功能柱:具有相似视功能的细胞在厚度约2mm的视皮层内部以垂直于皮层表面的方式呈柱状分布。 on-中心细胞:细胞的感受野对中心闪光呈去极化反应。 迷路:前庭器官和耳蜗共同组成极复杂的内耳结构。 行波:声波引起膜振动从耳蜗基部开始,逐渐向蜗顶传播。 本体感觉:指人和高等动物对身体运动的感觉。

神经生物学 名词解释

受体:能与内源性配基(递质,调质等)或相应药物与毒素等结合,并产生特定效应的细胞蛋白质。按跨膜信息转导分为:受体门控离子通道,G蛋白耦联受体,酶活性受体。 突触:两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之间相互接触、并借以传递信息的部位。 神经元:高等动物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包括细胞体、轴突和树突。 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除了神经元以外的所有细胞。具有支持、滋养神经元的作用,也有吸收和调节某些活性物质的功能,参与构成血脑屏障。 曲张体:轴突末梢上形成的串珠状的膨大 兴奋性:指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刺激时发生兴奋反应(动作电位)的能力过特性。极化:由于跨膜电位的存在,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的电模型,膜内负膜外正。处于静息状态的细胞,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静息电位总是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对外不显电性。 去极化:去极化是指跨膜电位处于较原来状态下的跨膜电位的绝对值较低的状态。是通过向膜外的电流流动或改变外液的离子成分而产生。 超极化:细胞膜的内部电位向负方向发展,外部电位向正方向发展,使膜内外电位差增大,极化状态加强。 静息电位:指未受刺激时神经元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动作电位: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阈上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细胞膜两侧的电变化。神经元兴奋和活动的标志,是神经信息编码的基本单元,是信息赖以产生、编码、运输、加工和整合的载体。 阈刺激:引起有机体反应的最小刺激 阈电位:当膜电位去极化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就出现膜上的Na﹢大量开放,Na﹢大量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的这个临界值为。 局部电位:细胞受到阈下刺激时,细胞膜两侧产生的微弱电变化。细胞受刺激后去极化未达到阈电位的电位变化。 突触电位:突触传递在突触后神经元中所产生的电位变化,有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 刺激的全或无定理:小于阈值的刺激,机体不反应。增强刺激,就产生固定形态大小的动作电位,跟强的刺激不能产生更大的动作电位。 条件反射:在生活过程中通过一定条件,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调节方式,人和动物共有的生理活动。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是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相结合。 牵张反射:指肌肉在外力或自身的其它肌肉收缩的作用下而受到牵拉时,由于本身的感受器受到刺激,诱发同一肌肉产生收缩的一类反射。是脊髓环路所介导的一种最简单的运动反射,它的反射环路仅由2个神经元,即1个肌梭感受神经元和1个运动神经元所构成。 屈肌反射:当肢体皮肤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如针刺、热烫等),该肢体的屈肌强烈收缩,伸肌舒张,使该肢体出现屈曲反应,以使该肢体脱离伤害性刺激,此种反应称为屈肌反射。 运动单位:一个α运动神经元与其所支配的所有肌纤维就组成了一个完成肌肉收缩活动的基本功能单位。 去大脑僵直:在去大脑僵直动物上可以看到,动物伸肌的张力增大,四肢伸直,头

神经生物学考研大全

神经生物学排名 1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神经生物学2009年研究生入学基本情况 招生人数:24 报考人数:无 最低录取分数:无录取比例:无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神经生物学2009年研究生入学专业目录 研究方向:01视觉信息处理的神经机制及细胞和分子基础02痛觉信息传递、调制的细胞和分子基础 03学习和记忆的神经基础 04阿尔茨海黙病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05癫痫机制的研究 06突触可塑性和记忆 07精神疾病的分子及遗传机制 08神经干细胞与神经发育 初试科目: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 ③727生物化学或728生理学

④872细胞生物学 复试备注:含脑科学研究院14名,其招生方向为01-03及05-08。 2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2009年研究生入学基本情况 招生人数:无报考人数:无 最低录取分数:无录取比例:无 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2009年研究生入学专业目录 研究方向:01神经元溃变与再生02血管重建的分子调控 初试科目: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 ③306西医综合或731生物综合④810生物化学(X) 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2009年研究生入学参考书目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吴相钰主编,高教出版社; 《细胞生物学》翟中和,高教出版社,02年; 《生物化学》面向21世纪教材,第六版,周爱儒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生物化学》面向21世纪教材,第六版,周爱儒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生物化学》第三版,王镜岩编,高教出版社 3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生物学2008年研究生入学基本情况 招生人数:35 报考人数:无 最低录取分数:无录取比例:无

神经生物学要点

1、下丘脑的自稳态调节 (1) 体液反应(Humoral response):下丘脑神经元通过刺激或抑制垂体激素释放入血,对感觉信号作出反应。 (2) 内脏运动反应(Visceromotor response):下丘脑神经元通过调节自主神经系统(ANS)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输出的平衡,对感觉信号做出反应。 (3) 躯体运动反应(Somatic motor response):下丘脑神经元,尤其是下丘脑外侧区的神经元,通过激发适当的躯体运动行为,对感觉信号做出反应,即激发动机性行为(Motivated behavior)。 2、下丘脑与摄食 双侧损毁大鼠的下丘脑引起的摄食行为和体重变化。 人类(a)损毁下丘脑外侧区引起的以厌食为特征的下丘脑外侧区综合征。(b)损毁下丘脑腹内侧区引起的以肥胖为特征的下丘脑腹内侧区综合征 脂肪细胞释放激素水平下降下丘脑视周神经监测神经元下丘脑外侧区摄食神经元摄食(空格用箭头表示) 人脑冠状切面,部分显示控制摄食行为的3对重要核团:弓状核,室旁核和下丘脑外侧区。 下丘脑的致厌食肽和促食欲肽 2、多巴胺在动机形成中的作用 脑皮层边缘叶的多巴胺系统。动物行为-摄食,被以一些方式刺激多巴胺在基底前脑区释放而激发起来---快感奖赏有关。 3、脑内奖赏系统 自然奖赏包括摄食、饮水和性行为;依赖性药物奖赏 隔区:位于侧脑室下方的前脑喙部。病人选择自我刺激的位点。 4、多巴胺能系统为奖赏系统的神经基础 中枢神经多巴胺系统主要有三条通路 黑质-纹状体通路 (nigrostriatal pathway) 中脑皮层通路 (mesocortical pathway) 中脑边缘通路 (mesolimbic pathway 5、药物依赖与成瘾的危害 急性中毒戒断综合症人格改变感染社会功能损失其它身心障碍

神经生物学 考试习题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神经胶质细胞:是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内,除了神经元以外的所有细胞。具有支持、滋养神 经元的作用,也有吸收和调节某些活性物质的作用。 2.静息电位:静息时,质膜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3.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细胞一个适当刺激,可触发其发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称为动 作电位。 4.阈电位:产生动作电位时,要使膜去极化是最小的膜电位,称为阈电位。 5.动作电位“全或无”现象:神经纤维的全或无现象有两点内容:①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幅度不 依赖刺激强度变化而变化;②动作电位在传导过程中,不因传到距离增加而衰减。 6.电压门控通道:指通道的开放或关闭与通道所在部位的膜两侧的跨膜电位改变有关,当膜电位改 变时,当膜电位改变时,可引起通道蛋白构型发生改变,而使通道开放或关闭。 二、单选填空 1.以下关于细胞膜离子通道的叙述,正确的是(C) A、在静息状态下,Na+、K+通道处于关闭状态 B、细胞接受刺激开始去极化时,就有Na+通道大量开放 C、在动作电位去极相,K+通道也被激活,但出现缓慢 D、Na+通道关闭,出现动作电位的复极相 2.关于细胞膜电位的叙述,错误的是(D) A、动作电位的峰值接近Na+平衡电位 B、动作电位复极相主要又K+外流引起 C、静息电位水平略低于K+平衡电位 D、动作电位复极后,钠和钾顺电浓度梯度复原 3.关于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征,下列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E) A、具有许多突触 B、具有转运代谢物质的作用 C、具有支持作用 D、没有轴突 E、没有细胞分裂能力 4.神经元主要的组成和功能部分分为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终末。 5.蛋白质合成仅发生在胞体和树突,轴突的蛋白质主要在胞体和近端树突合成,再通过轴浆运输等途 径运到末梢。 6.轴突起始段膜的兴奋阈最低,是神经冲动的发起部位。 7.通过快速轴浆运输将膜性细胞器顺向运输到神经终末,也可以使其逆行回到胞体。胞浆和细胞骨 架蛋白质则以更慢的形式进行的顺向的慢速轴浆运输。 8.星形胶质细胞是胶质细胞中体积最大、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种。 9.钠泵活动造成的膜内高钾和膜外高钠是各种生物电现象产生的基础。 10.河豚毒阻断Na+通道,四乙铵阻断K+通道。 11.AP的传导是靠兴奋部位的膜与未兴奋部位的膜之间形成局部电流实现的。 三、简答论述 1.树突和轴突的结构及代谢特点 树突:树突一般多而短,从胞体发出时较粗,愈向外周愈细。

神经生物学名词解释

Neurulation in vertebrates results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neural tube, which gives rise to both the spinal cord and the brain. 脊椎动物的神经外胚层细胞形成神经管(最终形成大脑和脊髓)的过程,称为神经胚化 Neuron proliferation: 1.Cell processes extension while cell body stay in ventricular zone (G1,细胞发出突起) 2.During the synthesis of DNA, cell body migrate away from ventricular zone (S,细胞向表层移动) 3.After the synthesis, cell body move back to ventricular zone along its process(G2,细胞核返回) 4.Cell process retract (突起缩回) 5.Cell division(细胞分裂) growth cone (生长锥):The growing tip of a neurite is called a growth cone (生长锥), which is specialized to identify an appropriate path for neurite elongation. Synaptic capacity (突触容量): Each neuron (突触后) can receive on its dendrites and soma a finite number of synapses called synaptic capacity (突触容量)

神经生物学试题

名词解释:(50分,每题5分) 1高尔基Ⅰ型神经元 根据轴突的长短和树突有无树突棘: GolgiⅠ型---轴突长,直径较粗,外被髓鞘,传递速度快,胞体较大;有树突棘,树突野范围较广,呈圆锥形。eg. 大脑皮质的锥体细胞。 2膜电导 膜电阻通常用它的倒数膜电导(membrane conductance )G来表示。对带电离子而言,膜电导就是膜对离子的通透性。 3Waller变性 Waller变性:指神经纤维损伤后,损伤部位远侧段的神经纤维发生顺向性溃变的过程。 4谷氨酸-谷氨酰胺循环 谷氨酸谷氨酰胺循环是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代谢偶联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葡萄糖经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合成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神经元因缺乏丙酮酸羧化酶,不能由葡萄糖直接合成谷氨酸,而必须依赖于星形胶质细胞的三羧酸循环来产生作为谷氨酸前体的三羧酸循环中间代谢产物。星形胶质细胞的谷氨酸载体从突触间隙摄取谷氨酸,在星形胶质细胞中转变成谷氨酰胺并释放到细胞外,然后重新被神经元摄取,转变成谷氨酸进入新一轮的循环。 5继发性主动转运

某种物质能够逆浓度差进行跨膜运输,但是其能量不是来自于ATP分解,而是由主动转运其他物质时造成的高势能提供,这种转运方式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 介导继发性主动转运的膜蛋白是转运体。 转运所需能量间接来自ATP的分解:能量来源于膜内外Na+的浓度差(少数是K+的浓度差)所储备的势能。但这种浓度差是由钠泵消耗ATP所建立的,因而转运体间接地消耗了ATP。 6配体门控离子通道 又称化学门控性(chemical gated)离子通道,由递质与通道蛋白质受体分子上的结合位点结合而开启,以递质受体命名,如乙酰胆碱受体通道、谷氨酸受体通道、门冬氨酸受体通道等.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non-selective cation channels)系由配体作用于相应受体而开放,同时允许Na+、Ca2+或K+通过,属于该类. 7尼氏体 尼氏体—是胞质内的一种嗜碱性物质。 光镜下,用碱性染料可着色,斑块状(脊髓前角细胞)或颗粒状(脊神经节细胞)。出现于胞体和树突基部,轴丘和轴突内没有。 化学成分:核糖核酸及蛋白质(核糖蛋白体) 结构:是由许多发达的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其间的游离核糖体组成 作用: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尼氏体的形态结构可作为判定神经元功能状态的一种标志。神经元受到损伤或轴突被切断时,尼氏体减少或消失,这种现象称为染质溶解chromatolysis),如细胞不死亡,还可恢复。

医学神经生物学教学大纲

医学神经生物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医学神经生物学与行为 掌握: 神经生物学的定义,研究目的,主要任务和研究特点。 熟悉: 1.医学神经生物学与行为的关系; 2.行为与认知的关系。 了解: 脑与行为,神经元与行为,基因与行为的概念。 第二章神经元、神经元环路与行为 第一节神经元与行为 掌握: 反射行为是由神经元按一定连接组成的感觉-运动环路实现的。熟悉: 行为调控的基础是多极神经元环路。 了解: 大脑是实现复杂行为活动的高级整合中枢。 第二节神经元胞膜上电信号的传导 掌握: 1.静息膜电位形成和维持的离子机制; 2.动作电位产生的离子机制与调节。 熟悉: 电压门控阳离子通道的开放与关闭的机制和对离子的选择性。了解: 离子通道开关的调节。 第三节局部神经元环路和突触微环路整合

掌握: 局部环路神经元和局部神经元环路整合的概念;突触微环路整合的概念。熟悉: 树突传出功能的概念;树-树突触局部微环路的意义。 了解: 局部神经环路整合方式;以轴突为突触前成分的突触微环路调节方式;以树突为突触前成分的突触微环路调节方式。 第四节突触区的信号转导与整合 掌握: 1.递质释放与电信号和分子信号转换; 2.突触水平的整合; 3.共存递质和调质在突触水平相互调节的概念。 熟悉: 共存于颌下腺中的Ach和VIP间的协同作用。 了解: SP和TRH对共存5-HT突触传递的调节。 第五节神经元、胶质细胞、内皮细胞和肥大细胞的相互关系 掌握: 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交互作用的概念。 熟悉: 1.微血管内皮细胞对脑神经活动调节的概念; 2.中枢神经系统内的肥大细胞是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的纽带和/或信使的 概念。 了解: 神经细胞(N)、胶质细胞和微血管内皮细胞间相互关系的概念。 第三章神经通讯的化学信使 第一节突触信息传递的化学信使 掌握:

《神经生物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中文):神经生物学 课程编号(英文):Neurobiology 学分数/学时数:3/48 开课单位/开课学期:生命科学学院/第五学期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面向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生物科学专业和生物技术应用专业 课程负责人:周文良 课程内容简介(中文): 神经生物学是主要研究脑的结构和功能的一门学科,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 之一。它是融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神经化学、分子 生物学、心理学、神经药理学、神经病理学为一学科,从 系统、器官、细胞和分子多层次探索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 的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及开放实验的参与,使学生对 机体功能的调控、思维、认知、精神活动的产生、复杂行 为控制的脑机制和神经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有初步的了解。 神经元是神经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这门课程主要讲授神经元的结构和功 能,神经元间的信号传递与调控,信息整合等神经生物学 的基本问题。课程还涉及神经系统的组构,神经生物学研 究的方法,神经系统的感觉、运动、情绪、学习记忆、认 知等功能及神经系统的发育、可塑性问题。 课程内容简介(英文): Neurobiology,mainly researching on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s of brain, is one of advanced front subjects in life science. It integrates neuroanatomy, neurophysiology, neurochemistry, molecular biology, psychology, neuropharmacology and neuropathology to explore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s of nervous system from system, organ, cell and molecule. After studying this course and doing the opening experiments, the students may fundamentally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s of brain about regulation of organism function, thought, cognition, the generation of spirit activity and controlling of complex activities, and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neuroscienc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