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知识宣传材料

中医药知识宣传材料
中医药知识宣传材料

中医中医知识宣传资料(2)

中医诊病的奥妙

中医作为中国人的国粹,其发展并非完全以历代知识的积累为基础,而是以不同的理论或实践模式在不同时期并行发展而成。“师授家传”是中医教育的主要形式,至今师承教育仍很受重视,中医诊断是一门复杂深奥的学问,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无需对其如何精通,只须知其皮毛,把它当做平日里遇到的小毛病,身体出现不好端倪时查体的一种方法。通俗意义上说就是“望闻问切”,中医诊法的其本原理是在整体观理论基础上的“司个揣”(以表知里)、“见微知著”(以小见大)地探测和推理,即通过诊察患者外在的表现,以推测体五脏的变化。

我们熟悉的西医诊病,是从五脏六腑、血液神经、肌肉骨骼等客观功能上,进行客观细致的科学研究和分析,就病理而言,西医认为有器质性和功能性的不同,还十分重视微生物如细菌毒素所引起的病理反应。

中医医则讲究望、闻、问、切四诊收集到的资料、症状和体征(如脉象、舌象),通过分析、综合、辩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的关系等。如阴阳失调、邪正相争、气血津液失调等等。这就是中医诊病的奥妙之处,其中尤其以阴阳失调为其最基本的病机。在健康状态下,人体处在“阴平阳秘”的相对稳定状态。当这种稳定状态一旦遭到破坏,人体便进入病理状态了。譬如咳嗽;碰到西医则必先晨确是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还是肺结核、甚到肺癌等等。而中医则辩明其为外感不是伤,如系外感则又有风寒、风热的不同,如系伤则有肺虚、肾亏。甚或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的说法。再如就头晕来说,西医必定先要辩明肝风等等。

家庭常见五种疾病的中医药简便防治

感冒

风寒感冒:

适应症状:用于风寒感冒初期,病人除了有鼻塞、喷嚏、咳嗽、头痛等一般症状外,还有畏寒、低热、无汗、流清涕、吐稀薄白色痰等特点。

简便方药:

生3袋、大枣1袋。以100ml热水冲化均匀,趁热顿服,热捂发汗,小儿用量可酌减。在受凉、淋雨之后,及时以生1袋、大枣1袋冲化热服,可振奋阳气,预防感冒。

风热感冒:

适应症侯:用于风热性质的感冒初期,病人除了有鼻塞、流涕、咳嗽、头痛等感冒的一般症状外,还有发热重、出汗、口渴、痰液粘稠呈黄色、舌苔黄等特点。

简便方药:

金银花1袋,板蓝根根1袋,野菊花1袋。以100ml温开水冲化调匀,放凉冷服。

家庭护理常识:

1、感冒期间别激烈运动。表面上看,运动时大量出汗,体的毒素排出较快,可以暂时缓解感冒症状,但会埋下不上的“隐患”。因为激烈的运动后大约24小时,会出现免疫抑制情况,在这段时间里,免疫细胞开始“罢工”,进行休息调养,而感冒病毒入侵体,正需要免疫系统与之斗争,没有免疫细胞,感冒病毒自然更加猖狂,很可能让小感冒演变为病毒性心肌炎、肺炎、风湿病。同时,运动后机体代会相对旺感些,这样大量消耗体的糖、脂肪、蛋白质等,会削弱身体的抵抗力,“脆弱”的抵抗力在人多的运动场合,常常经不起任何细菌的攻击,加重感冒的程度。

2、感冒时少吃抗生素。抗生素类药物对细菌性感冒有作用,对病毒性感冒则没有什么

威力。而绝大多数感冒是由病毒起的,服用抗生素对病毒性感冒不仅毫无作用,还会导致耐药。只需多喝水、多休息,在感冒流行时减少出入公共场所。若有咳嗽、有痰、流鼻涕鼻塞则可依不同症状给予药物治疗以减轻不适。

3、因为感冒多伴的发热,所以应多饮水,每天摄入液体总量在2500-5000ml之间,有助于退热发汗,排除病毒。可饮用开水、清淡的菜汤以及新鲜的果汁,如西瓜汁、梨汁、甘蔗汁、藕汁等,稀饭、蛋汤、牛奶、豆浆也可。亦应多食食用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

4、患感冒时可有腹胀、纳差、腹泻、便秘等胃肠机能失调症状,因此饮食应素净、清淡。佐餐则宜用各种酱菜、豆腐、肉松等清淡食品。应忌食油油腻、油炸、黏滞、咸辣、过硬及海腥食物。

咳嗽

风寒咳嗽:

症状:咳嗽声重,痰色稀白,容易咳出,口不渴,常兼有头痛、恶寒重、发热轻、鼻塞流涕等症状。舌质淡,苔溥白,脉浮。或咳嗽日轻夜重。

简便方药:

炙麻黄1袋,苦杏仁1袋,炙甘草1袋。每日一刻,以100ml热开水冲化元调匀,趁热顿服,小儿用量可酌减。

风热咳嗽:

症状:咳痰黄稠,突然发作,不易咳出,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嘎哑,喉燥咽痛,常伴的发热,口渴,舌苔薄黄,脉浮。

简便方药:

桑叶1袋,菊花1袋,桔梗1袋。每日一剂,以100ml热开水冲化调匀,凉服,小儿用量可酌减。

痰湿咳嗽:

症状:咳嗽多痰,因痰作嗽,咳嗽重浊,痰滑易咯,色白而稀,喉间痰声漉漉,胸闷纳呆,神乏困倦,舌苔白腻,脉濡滑。

简便方药:

法半夏1袋,苦杏仁1袋,橘红1袋,茯苓1袋。每日一剂,以100ml热开水冲化调服,小儿用量可酌减。

痰热咳嗽:

症状:咳嗽痰多色黄粘稠,难以咳出,或有热腥味,或吐血痰,甚至喉间痰鸣,发热口渴,烦躁不宁,尿色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指纹紫。

简便方药:

桑白皮1袋,浙贝母1袋,桔梗1袋,橘红1袋。每日一剂,以100ml热开水冲化调服,小儿用量可酌减。

咳嗽的预防措施:

1、加强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2、气候转变时及时增减衣服,防止过冷或过热。

3、少带小儿去拥挤的化共场所,减少感染机会。

4、经常开窗,流通新鲜空气。家人有感冒时,室可用醋熏蒸消毒,防止病毒感染。

5、及时接受预防注射,减少传染病发生。

6、感冒流行期间可服中药预防。配方是:贯众1袋,防风1袋,荆芥1袋,每日一帖,连服2-3天。

7、对经常容易感冒的小儿,可每天以黄芪15克,红枣7颗,煎汁代茶,长期服用可增加机体免疫力,减少感冒的发生。

泄泻

寒湿泄泻:

症状:泄泻清稀,甚至加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或伴的恶寒发热,鼻塞头痛,肢体酸痛,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

简便方药:

蕾香1袋,紫叶一袋,白芷1袋,茯苓1袋,厚朴一袋,每日一剂,以100ml热开水冲化调匀,趁热顿服。小儿用量可酌减。

湿热泄泻:

症状: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舌苦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简便方药:

黄芩1袋,黄连1袋,根1袋,车前子1袋。每日一剂,以100ml 热开水冲化调匀,顿服,小儿用量可酌减。

食滞泄泻:

症状: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伴有不消化之物,脘腹痞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

简便方药:

焦山楂1袋,炒神曲1袋,炒菜菔子1袋,茯苓1袋,皮1袋,法半夏1袋。每日一剂,以100ml热开水冲化调匀,每服50ml,一日2服,小儿用量可酌减。若食积已欲化热,见烦躁口干者,加生大黄1袋、炒枳实1袋,消导积滞,清利湿热;伤于生冷者,可加干1袋、肉豆蔻1袋,湿中散寒。

注意事项:

1、急性泄泻应及时诊治,以防转为慢性,导致营养不良、贫血等症。

2、注意饮食,勿过食油腻肥甘,忌生冷不洁食物。

3、注意自我保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便秘

热秘:

症状:好发于素体阳盛、嗜酒,喜食辛辣或热病之后的人,表现为大便燥结,数日不通,脘腹胀满,疼痛拒按,面赤身热或日晡潮热,小便短赤,时欲饮冷,口臭,口舌生疮,苔黄厚腻或焦黄起芒刺,脉沉实或滑数。

简便方药:

生大黄1-2袋,枳实1袋,厚朴1-2袋,火麻仁1袋。每日一剂,以100ml热开水冲化调服,小儿用量可酌减。

冷秘:

症状:多发于年老体衰、久病者,表现为大便秘结,面色青黑,腹中冷痛,或腰脊冷乏,肢冷身凉,喜热畏寒,夜尿多,小便清长,尿后余沥,舌淡苔白润,脉沉迟或反微涩。

简便方药:

肉苁蓉1袋,牛膝1袋,当归1袋,升麻1袋,肉桂1袋,炒枳实1袋。每日一剂,以100ml热开水冲化调服。

气秘:

症状:我发于忧愁、思虑过度、情志不畅或久坐不动的人,表现为大便不通,欲便不得,甚则腹胀疼痛,嗳气频作,胸脘痞满,胁肋作胀,纳食减少,苔薄腻,脉弦。

简要方药:

木香1袋,乌药1袋,沉香1袋,生大黄1袋,槟榔1袋,柴胡1袋,每日一剂,以

100ml热开水冲化调服。

虚秘:

症状:好发于劳倦过度、年高津衰或病后、产后及失血伤津过多者,表现为大便干结如关屡,排便异常困难,甚则十如日次,形体消瘦,咽干津少,面色不泽,头晕心慌,唇甲淡白,舌淡或舌红少津,脉细或细数无力。有的患者还会有肛门坠迫等现象。

简便方药:太子参1袋子,当归1袋,火麻仁1袋,桃仁1袋,玄参1袋,炒枳实1袋。每日一剂,以100ml热开水冲化调服。

便秘预防

便秘的人不常可以吃些富含纤维素的新鲜蔬菜、水果,如番薯、地瓜叶,芹菜,菠菜、香蕉、奇异果等。而有便秘问题的老年人同可以吃些松子、腰果、核桃、芝麻、蜂蜜、桑椹、白木耳等具有润肠功能的食物。此外,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早起早睡,三餐定时定量,尤其要好好地吃顿早餐,适时地补充水分,规律的运动,纾缓紧压力,这些都有助于改善便秘。

发热

可以采用“扬汤止沸法”、“釜底抽薪法”、“寒凉退热法”及“滋阴消热法”针对不同情况下的发热症状进行家庭简易治疗。

扬汤止沸法:

适应症候:1、感冒发热的病人。常见发热与恶寒怕冷同时出现,无汗或有汗不畅,根据发生病症的不同,又分为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两大类。使用发汗退热法,家庭防治参见“感冒”。2、有郁热的病人。常表现为发热,胸膈烦热,口干唇裂,面色红赤,口舌生疮,舌红苔黄,脉数等。可使用升散退热法。

简便方药:

柴胡1袋,薄荷1袋,焦栀子1袋,牡丹皮1袋。以100ml温开水冲化调匀,放凉冷服。

釜底抽薪法:

适应症候:高热而有便秘的病人。表现为高热汗出,大便不通,腹胀、腹痛拒按,甚至胡言乱语,舌苔黄糙起刺,脉滑有力。

简便方药:

生大黄1袋,芒硝1袋,炒枳实1袋,焦栀子1袋。以100ml湿开水冲化调匀,放凉冷服。

寒凉退热法:

适应症候:发热而不恶寒的病人。表现为高热不退(大热),汗出较多(大汗),口渴喜喝冷饮(大渴),脉象洪大而数(大脉)。

简便方药:生石膏1袋,知母1袋,甘草1袋。以100ml温开水冲化调匀,放凉冷服。

滋阴清热法:

适应症候:阴虚而导致发热,常见午后或夜间发热,手足心发热,或骨蒸潮热,心烦,少寐,多梦,颧红,盗汗,口干国]咽燥,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质干红或有裂纹,无苔或苔少,脉细数,多于见体菜瘦弱的人,也常见于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舅结核、肿瘤等疾病的患者。

简易方药:知母1袋,地骨皮1袋,生地黄1袋。以100ml温开水冲化调匀,放凉冷服。

注意事项

1、可通过多喝热水,多盖被子捂汗、洗桑拿,用热水泡脚的方法发汗来起到退热的目的但洗桑拿要注意保暖,不要受风;发热时皮肤的毛孔都闭塞,刮痧能使毛孔开泻,里面的寒气可以排泄出来,也有退热的功效。按摩天枢、大肠俞、大横、庭等穴位,也能起到通腑泄热的功效。

2、体温在38℃以上的还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可将冰块放在额头、腋下等部位或用酒精擦浴的方法退热。此外,还可按住风池或曲池穴10分钟,达到发汗退热的效果。

3、发汗退热虽然十分常用,且有很好的退热作用,但过汗通损伤津液,故对体虚病人就当慎用。

冬吃萝卜赛人参

“冬吃萝卜夏吃,不劳医生开处方”,寒冷的冬季吃些萝卜,既可消火、滋补,又可开胃、养生。凛冽的寒风中,守着一碗萝卜汤,觉得整个冬季都暖了。

古代,萝卜被称为“雹突”、“紫花菘”、“莱菔”、“罗服”。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多种维生素。冬季人们活动减少,体易生热生痰,多吃萝卜,可消食、祛痰、止咳嗽,从这个意义上说,萝卜是民间廉价的滋补品。萝卜吃法众多,生食、熟食均可。

萝卜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中医认为,萝卜有消食、化痰定喘、清热顺气、消肿散瘀之功效。民间把萝卜称为“小人参”,有“萝卜上市、医生没事”、“萝卜进城,医生关门”、“萝卜一味,气煞太医”、“吃着萝卜喝着茶,气得大夫满街爬”之说。元代诗人曾写诗夸赞萝卜的药用:“熟食甘似芋,生吃脆如梨。老病消凝滞,奇功真品题”。时珍也对萝卜情有独钟:“可生可熟,可菹可酱,可豉可醋,可糖可腊,可饭,乃蔬中之最有利益者”。

萝卜食疗作用也不可小视。冬季吃“萝卜药膳”,可养生保健。如“萝卜煲羊腩汤”,有补中益气、健脾消积食功效,也可预防皮肤干燥、皲裂、生冻疮等;“萝卜煲鲍鱼”有滋阴清热、宽中消渴之功效,可用于糖尿病的辅助治疗;“蜜蒸萝卜”有润肺、止咳、化痰之功效;“萝卜烧墨斗鱼”能降低血脂、血压,有助于减肥。冬季,常见的萝卜经典吃法如下。

萝卜羊肉汤

做法:取羊腿肉500克,洗净加黄酒、生片浸半小时,入油锅爆炒,倒入砂锅,加水煮沸后用小火煨半小时;白萝卜切块,放水中煮沸后加入羊肉汤,放盐,用小火煨至萝卜羊肉均酥烂即可。

功用:羊肉性热,有补脾肾、壮筋骨、御风寒的作用。

萝卜丝饼

做法:萝卜250克切成细丝,用菜油煸炒至五成熟。另取瘦猪肉100克切细,与萝卜丝调和成馅子。面粉250克和成若干面团,放入油锅中烙熟即成。

功用:可治疗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咳喘多痰等症。

腌萝卜

做法:白萝卜刷洗干净后切成0.5cm厚扇形小片,加入盐抓拌均匀,腌制15分钟。用手轻轻搓揉腌过的白萝卜片,揉出的萝卜汁倒掉,并将搓揉过的白萝卜片放入沥水筐静置8小时以上。将辣豆瓣酱、白醋、蒜末、香油、白砂糖、米酒、凉开水混合,搅拌均匀,制成腌酱待用。将做好的白萝卜片以剩余的凉开水揉洗后,再放入有网眼的沥水筐中,以重物压住,静置1小时。取出,加入腌酱,搅拌腌渍2天即可。

功用:开胃助消化。

羊排萝卜

做法:小羊排洗净加黄酒、生片浸半小时,入油锅爆炒后倒入砂锅,加水煮沸后用小火煨半小时;白萝卜切块煮沸后加入羊肉汤,放盐,继续用小火煨至萝卜羊排肉均酥烂即可。

功用:补脾壮肾,寒祛开胃。

中医中医知识宣传资料(1)

中医养生的奥妙

中医养生思想是我国中医药宝藏中的璀璨明珠,异彩夺目。在我们周围常常可碰到有些根本没学过医的人会告诉你一些中医养生的道理的方法。例如感冒后,有人会告诉你泡泡肢、出出汗睡一觉,比吃药管用。口舌生疮,又有人耸动告诉你,这是“上火了”,让你去找些败火的的苦瓜吃吃,多喝点水……民间的谚语中也有不少与中医养生有关,如“饭后百步走,活动到九十九”、“三分药,七分养”、“药补不如食补”……春温风热,喝板蓝根;秋燥咳嗽,饮枇杷露;冬至,炖当归牛肉汤;夏临,熬绿豆汤清火……端午节采艾蒿、菖不蒲,喝雄黄酒;新生儿吃“开口药”;新产妇喝生化汤,等等。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常识中,饱含了深刻的智慧。中医是我们身为中国人的典型符号,也是我们祛病延年的重要保障,天佑中华有中医!

人是自然之子,有五脏六腑、七情六欲。世间百草皆有属性,寒热温凉,辛酸甘苦咸,四气五味,各有所司。以自然之物、自然之法,医自然之身,让人和自然和谐统一,让身与心健康愉悦,这就是中医养生。低估古至今,中医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神奇的疗效,一直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发挥作重要作用。中医养生最核心的是顺其自然返璞归真。

中医养生首重预防。《黄帝经》首提“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治未病包括三层含义:未病先防,即病防变以及病后防复。如何预防疾病呢?古人认为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男与女的关系。

中医主“”天人合一。认为,天地是个大宇宙,人身是个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人无时无刻不受天地的影响,就象鱼在不中,水就是鱼的全部,水的变化一定会影响到鱼,同样的,天地的所有变化都会影响到人,所以中医养生强调天人一体,养一的方法随着四时的气候变化,寒热温凉,做适当的调整。

“天人合一”具体表现为“天人相应”。人体仿佛是天地的缩影,“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的生理功能活动随春夏秋冬四季的变更而发生生长收藏的变化。一年12个月,一中12个时辰也有类似的特点,随着自然界的消长变化,人体的阳气也发生改变。所以饮食起居,都应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如春季阳气升发,所以应注意保持精神舒畅,穿着宽松,并注重温补阳气,在饮食上控制酸味食物,适当多吃了味甜的食物,并配以菊花脑、马兰头、枸杞头等时鲜蔬菜。

五味中药远离疲劳

具有益气、养阴、补血、温阳作用的中药,能增强机体抗疲劳系统的功能。以下介绍几种对抗疲劳作用显著的中药,了解其特性,再选择适合自己的食品就能得心应手。

制何首乌制何首乌为何首乌的炮制加工品,性味苦、甘、涩、微温,入肝、心、肾经,功能补益精血,解毒润肠。本品有调节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煎剂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抗疲劳及抗氧化等作用,其所含卵磷脂还具促进血细胞新生发育作用。

巴戟天巴戟天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的干燥根,甘辛微温。功能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煎剂有抗氧化,抗自由基等作用,其醇提取物能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有抗疲劳及耐缺氧等作用。

三七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及根茎。性味甘、微苦,温,入肝、胃经,功能化瘀止血,补虚强壮。本品能增加动物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并有耐缺氧,抗疲劳,提高SOD活力等作用。

黄精黄精,又名老虎、鸡头参。为百合科植物滇黄精、黄精或多花黄精的干燥根茎。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功能。可治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口干食少,肺虚燥咳等症。对糖尿病有疗效。其煎剂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抗心肌缺血、抗疲劳、抗氧化、抗衰老等药理作用。

灵芝灵芝又称灵芝草、神芝、芝草、是多孔菌科植物赤芝或紫芝全株。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灵芝有紫、赤、青、黄、白、黑六种,性味甘平。灵芝具有强心、抗心肌缺血、抗疲劳、延缓衰老及改善记忆、增强免疫功能等药理作用。

四季饮食调养

春季饮食

春季是一年的开始之季,天气逐渐转暖,整个自然界生机盎然,气温变化较大,早晚和中午的温差较大。从季节和脏腑的关系上说,春季和肝的关系密切。肝为风木之脏,应于青色,为刚脏,肝气旺往往乘脾犯胃等,除了本身病以外往往连及他脏,而这段时期也是高血压病的高发期或活跃期。高血压病患者在这一时期的预防和治疗是非常必要的,其中饮食调养很重要,应以清淡可口为主,忌食肥甘厚味和生冷油腻,多食用新鲜蔬菜如春笋、菠菜、芹菜等,少食辛辣等刺激性食品。

夏季饮食

夏天的气候特点是炎热,往往酷暑难耐。同时由于雨水较多而湿重,故易形成湿热蕴蒸。夏季人的消化功能减弱,对高血压患者来说应着眼于清淡爽口,少吃油腻之品,多食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适当多吃酸味或辛香的食物以增强食欲,以清热消暑为原则。切忌贪凉冷饮而暴饮暴食,注意饮食卫生,预防传染病,不食用腐败变质的食物。

秋季饮食

秋天天高气爽,呈现一片收获景象。但是秋风萧瑟,秋风过后,寒气又至,燥为秋之主气,燥胜则干,使病者口干、鼻干、唇干、咽干、皮肤干。高血压患者在此季节应当适当调整情绪,饮食上以清淡滋润为主,食用多汁多浆富含维生素的酸甘之品,如银耳、百合、大枣、桂圆、莲子等。

冬季饮食

冬季到来,万物凋零,人体因以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以封藏而不外泄为主,高血压病患者饮食应以富于营养的食物为主,既补阴又补阳,适当选用具有温热性质动物类或植物类食物,以补养阳气,但注意不可太过。

中医药知识宣传材料

中医药文化知识宣传资料 中医药基本知识 1、煎服中药应注意什么? 避免使用铝、铁质煎煮容器,煎煮前浸泡30分钟、煎20分钟左右。 2、服用补药应注意什么? 年龄、体质、季节。 3、拔罐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时间不要过长、皮肤破损的地方不要拔罐、拔罐之后不要马上洗澡。 药膳不宜随便吃 现在,有些人盲目保健,该吃不该吃的东西都吃,有些商家为赚钱,该做不该做的都做,其实,吃药膳的学问可跑龙套了,不是每个厨师都能做,更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吃的。 就拿黄芪炖鸡、菠萝鸡片、冰糖莲子、鹿头汤这四道常见的药膳来说,吃的讲究就很大。黄芪炖鸡春季食用,菠萝鸡片是夏季佳肴,鹿头汤冬天喝最好,冰糖莲子秋天适于阴阳平和健康的人食用,黄芪炖鸡则是增强免疫力的药膳,鹿头汤适宜阳虚怕冷者,而阴虚火旺者则切忌食用。 国家对药膳是有规定的。卫生部公布的药食两用的药材近79种,现在市场上用的有100多种,有些药与食物相忌,绝对不能胡吃,例如治疗慢性支气管病的百合粮柚,食用时忌食油菜、萝卜、鱼虾。 当然,也有一些平常的药膳早已进入百姓家,吃一些根本没什么害处,还特别有益健康,叨唠素炒百合(肺清止咳)、菊花茶(清热明目)、龙眼粥(健脾益肾)、山楂膳(消积养血)、

红豆粥(健脾解毒)、绿豆粥(清热利尿)等等,这些药膳普通人能吃,生了各种疾病的人也能吃,但是有一部分药膳是为患病特别配方的,普通人不宜食用。 中药防治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体内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的分泌不足而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属祖国医学消渴症。 【组成】炒苍术20~30克炒白术15~30克淮山药30~50克生黄芪30~50克玄参15~30克北沙参30~40克玉竹20~40克五味子15~25克桑螵蛸10~15克【功效】健脾实胃、止渴抑饥、降糖。 【用法】每日1瓶,煎3次当茶饮。 食疗方两则 (一)鲜菠菜要90克干鸡内金银灰色,水煎,1日2次饮。 (二)五加皮、五味子各6克,开水冲泡代茶,每日一剂。 达州市通川区卫生局编印中医药文化知识宣传资料 冠心病健康教育处方 一、多食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豆类及其他制品等。尽可能以豆油、菜油、麻油、茶油或玉米油作为食用油。避免食用动物内脏、奶油、鸡蛋、青鱼等。 二、参加一定的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不宜作剧烈的运动,提倡散步和打太极拳。 三、合理安排工作及生活,注意劳逸结合,尽量避免情绪急躁。生活有规律,保持心情愉快。 四、提倡不吸烟,不饮酒,不提倡饱食。 五、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 六、冠心病人需根据病情服用硝酸甘油类,及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及抗凝剂。 肝脏病健康教育处方 一、肝脏病特别是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病程较长,又缺乏特效疗法,因此必须增强信心,消除顾虑,保持乐观精神,积极配合大夫的治疗;

中医药知识材料科普宣传资料

中医药知识科普宣传资料 药膳不宜随便吃 现在,有些人盲目保健,该吃不该吃的东西都吃,有些商家为赚钱,该做不该做的都做,其实,吃药膳的学问可跑龙套了,不是每个厨师都能做,更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吃的。 就拿黄芪炖鸡、菠萝鸡片、冰糖莲子、鹿头汤这四道常见的药膳来说,吃的讲究就很大。黄芪炖鸡春季食用,菠萝鸡片是夏季佳肴,鹿头汤冬天喝最好,冰糖莲子秋季食最佳,不论时节,单论作用,这四道菜也很不同,菠萝鸡片、冰糖莲子适于阴阳平和健康的人食用,黄芪炖鸡则是增强免疫力的药膳,鹿头汤适宜阳虚怕冷者,而阴虚火旺者则切忌食用。 国家对药膳是有规定的。卫生部公布的药食两用的药材近79种,现在市场上用的有100多种,有些药与食物相忌,绝对不能胡吃,例如治疗慢性支气管病的百合粮柚,食用时忌食油菜、萝卜、鱼虾。 当然,也有一些平常的药膳早已进入百性家,吃一些根本没什么害处,还特别有益健康,叨唠素炒百合(肺清止咳)、菊花茶(清热明目)、龙眼粥(健脾益肾)、山楂膳(消积养血)、红豆粥(健脾解毒)、绿豆粥(清热利尿)等等,这些药腾普通人能吃,生了各种疾病的人也能吃,但是有一部分药膳是为患病特别配方的,普通人不宜食用

养身要有平常心 长寿之心人皆有之,养生之术人皆求之。养生,不能只求一法一术,也不能脱离现实生活,更不能不食人间烟火而脱离人之常情常态。没有生活质量的养生之术不但没的意义,甚至是痛苦。中国传统养生的概念称为“卫生”、“养生”、“厚生”、“摄生”和“道生”等。“卫生”是保卫生命:“养生”是养护生命; “厚生”厚待生命;“摄生”是调摄生命;“道生”则是要求以上方面皆尊守一定的法度,就是《道德经》开篇明义的第一句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大意是“人要尊循自然规律,自然要遵循宇宙规律,而宇宙要遵循一个法度,这就是自然而然。“养生之道”是指养生原则,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顺其自然,法于自然。“养生之术”是指在养生之道法则指导下采用的具体措施。在我们平时日常生活诸多行为中,如吃、喝、拉、撒(尿)、睡、行、动、坐、卧、走等都涉及养生措施。中医养生的特点是强调个体行动,所采用的方法应根据每个人条件不同,相应采用不同的养生措施,所谓“因人施养”,“审因施养”。在家庭、社会群体中,每个人的养生措施并不强求统一。例如,甲需要重点加强体育锻炼,乙需要着重调理饮食,而丙则需要着重调摄心态,如果我们对甲乙丙三人不分青红皂白,一律要求他们加强体育锻炼,或一律改变饮食结构,或一律

中医药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中医药健康教育活动方案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使中华民族在无数次瘟疫侵袭下,从未发生像欧洲那样一死上千万人的惨剧。中医药的秘方救治了现在西药看是根本不可能治疗的疾病,挽救了不少人的生命,并且经济。中医不但具有治病救人的作用,还具有保健作用。但现在我们的中医药面临着先进西药的巨大挑战,为弘扬我国中医药,更为了我们居民的健康。提高我乡居民对中医药知识,现在结合我乡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目标: 通过中医药健康教育活动,提高我乡居民中医药健康知识水平和意识,使我乡居民能运用中医药知识治疗一些简单的病情,同时也起到保健作用,促进我乡居民对中医药的广泛支持,以达到提高居民群众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内容: 1. 请我院杨副院长(中医学副主任医师)教授中医药知识。 2. 卫生院及村卫生室的中医医生开展中医药健康咨询。 3. 张贴中医药健康教育活动宣传画 2 张,悬挂宣传“弘扬中医药文化建设中医药强乡”的横幅一条。 4. 派发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单张300 余份张贴。

三、活动时间 2014 年 3 月20 日 四、地点 集贸市场。 五、参加人员:卫生院医务人员、村医及村民(特别是65 岁以上的老年人)。 六、活动要求: 1. 派发宣传资料。 2. 组织医院方面的医生、专家及村医进行中医药健康教育咨询。 3. 卫生院制作中医药健康教育传画二张及宣传“弘杨中医药文化建设中医药强乡”的横幅一条。 4. 由提供相关的中医药健康教育资料,印制教育宣传单张,发至村居民手中。 七、活动安排: 按活动内容及要求做好活动前工作。 八、活动总结: 活动后进行活动评估总结,发现不足,总结经验,为下一次更好开展活动

中医药健康普及知识宣传

中医药健康普及知识宣传资料第一部分健康维护篇 人为什么会生病? 中医认为,人体发生疾病主要有正与邪两个方面。“正”是指人体的正气,也就是抗病能力,“邪”是指一切致病的因素。发病的过程就是正气与邪气斗争的过程。总的来说,只要正气旺盛,致病因素就不能危害人体,人也就不会发生疾病。所以中医非常重视保护人体的正气,在没有发病的情况下,就采取防护,也称为“治未病”。如何保护人体的正气? 人体的正气首先取决于先天秉赋(即从受孕到出生时先天身体状况)的强弱,同时也有赖于后天的保护。对于后天的培补和固护,主要是通过养护脾胃,提高脾胃的运输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从而达到强壮五脏六腑的功能。此外,平时还要注意减少房事,爱惜精气。同时要注意适当补充益髓添精的食物,饮食要有节制和规律,要顺应四季养生的要求。不要过度疲劳,既不可过于劳心,也不可过于劳力。这样气血才能旺盛,精气充足,阴阳和平而不病。 第二部分起居养生篇 为什么人体要顺应四季的变化?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大自然一年中运动变化的规律。中医认为“天人相应”,人体必须顺应自然四季变化的规律,保持机体与自然的平衡,才能顺利安康的渡过一年四季。 人体随着四季变,生长收藏有特点; 夏吃萝卜冬吃姜,顺应天地与自然。 春季如何养生保健?

春季,阳气初生,抵抗力弱,最怕风邪的侵袭,而此季多风,因此要避风邪,注意身体的保暖,不要随即骤然减少衣服,防止着凉受风,以免发生春温,风温,感冒,流感等各种春季多发的疾病。民间谚语常说“春捂”就是这个意思。 饮食上要注意少吃酸味的食品,可防止肝气过旺,要适当增加甘(甜)味食品,这样有利于补益脾气,避免肝旺而克伤脾。所吃食物性宜偏凉,要慎用或禁食热性食物,这样可以减少由于饮食助长内热,而发生温热性疾病。如各种流感、感冒、痄腮、风疹等。平日宜饮菊花茶、银花,用来清热、散风。饮茶宜用花茶类,花茶其性凉而不寒,较为中和。宜食大麦粥、黄花菜、菠菜、芥菜、豆芽菜,鸭肉等。忌食动物的内脏。 春季到来万物生,绿色食物助健康, 避寒保暖有古训,温病流感要长防。 粮食衣物常晾晒,肝喜酸味脾喜甘, 肝火太旺伤身体,心平气和体最安。 夏季如何养生保健? 夏季,万物繁茂秀美,阳气旺盛,是生育万物,长养万物的季节。在“五行”中属火,与人体的心脏和小肠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体与万物一样,要顺应夏季的气候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体的正气旺盛,有利于身体的成长壮实,同时也可以减少夏季的多发性疾病,防止伤暑、中暑、暑温、痢疾、暑月感冒等病。 在起居时间上要夜晚入睡,早早起床,不要讨厌天长。中午可以适当增加午睡,使身体得到缓冲。睡卧时,头不要枕冷石、铁物取凉,如不注意可损眼目。切勿露卧室外,以免生癣或生面风。夜间切忌直卧窗下,开窗引风或空调温度过

基层卫生院中医药知识宣传普及工作

目录 中医药文化知识宣传活动 (1) 开展工作义诊活动 (2) “献爱心、送温暖”下乡义诊活动 (5) 中医知识普及宣传 (6) 中医养生保健 (11) 中医药知识宣传资料 (18)

沙琅中心卫生院中医药文化知识宣传根据《广东省2014年度中医药知识宣传》的精神,2014年7月初以来,沙琅中心卫生院成立了“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宣传队”,多次下乡为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和科学普及工作,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和利用中医药在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养生康复等方面的基本理念和知识方法进行宣教。 2014年7月24日,沙琅中心卫生院中医药文化知识宣传队在沙琅中心卫生院副院长高海雄带领下在本院内和防疫组,向广大民众朋友进行了中医药防病治病知识宣传,共发放了冠心病的中医防治方法、颈椎病健康预防教育、原发性高血压防治常识、煎煮中药的学问、中医四时养生法、中医养生七法日常知识等中医药宣传资料1000于份。中医内科主治医师崔英伟大夫当场向来咨询的广大民众朋友做了“冠心病中医药防治知识讲座”。 沙琅中心卫生院这次开展的中医药文化知识宣传普及活动不仅让农民朋友了解到中医中药防病治病的有关知识,还为很多因农忙不能及时外出就医解决了他们的病痛,得到了沙琅镇全体民众的欢迎和好评,并希望我们今后多开展这方面的活动。

1、在医院内开展宣传活动 2、在防疫组开展宣传活动

“献爱心、送温暖”下乡义诊活动 沙琅中心卫生院组织医护人员下乡免费义诊,为孤寡老人送去温暖。由办公室主任梁宗毅带队,为老人进行了身体检查。义诊进行了一上午,此次活动得到了镇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也体现了关爱老人、关注民生的心声。

中医药健康普及知识宣传资料

中医药健康普及知识宣传资料 第一部分健康维护篇 人为什么会生病? 中医认为,人体发生疾病主要有正与邪两个方面。“正”是指人体的正气,也就是抗病能力,“邪”是指一切致病的因素。发病的过程就是正气与邪气斗争的过程。总的来说,只要正气旺盛,致病因素就不能危害人体,人也就不会发生疾病。所以中医非常重视保护人体的正气,在没有发病的情况下,就采取防护,也称为“治未病”。如何保护人体的正气? 人体的正气首先取决于先天秉赋(即从受孕到出生时先天身体状况)的强弱,同时也有赖于后天的保护。对于后天的培补和固护,主要是通过养护脾胃,提高脾胃的运输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从而达到强壮五脏六腑的功能。此外,平时还要注意减少房事,爱惜精气。同时要注意适当补充益髓添精的食物,饮食要有节制和规律,要顺应四季养生的要求。不要过度疲劳,既不可过于劳心,也不可过于劳力。这样气血才能旺盛,精气充足,阴阳和平而不病。 第二部分起居养生篇 为什么人体要顺应四季的变化?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大自然一年中运动变化的规律。中医认为“天人相应”,人体必须顺应自然四季变化的规律,保持机体与自然的平衡,才能顺利安康的渡过一年四季。 人体随着四季变,生长收藏有特点;

夏吃萝卜冬吃姜,顺应天地与自然。 春季如何养生保健? 春季,阳气初生,抵抗力弱,最怕风邪的侵袭,而此季多风,因此要避风邪,注意身体的保暖,不要随即骤然减少衣服,防止着凉受风,以免发生春温,风温,感冒,流感等各种春季多发的疾病。民间谚语常说“春捂”就是这个意思。 饮食上要注意少吃酸味的食品,可防止肝气过旺,要适当增加甘(甜)味食品,这样有利于补益脾气,避免肝旺而克伤脾。所吃食物性宜偏凉,要慎用或禁食热性食物,这样可以减少由于饮食助长内热,而发生温热性疾病。如各种流感、感冒、痄腮、风疹等。平日宜饮菊花茶、银花,用来清热、散风。饮茶宜用花茶类,花茶其性凉而不寒,较为中和。宜食大麦粥、黄花菜、菠菜、芥菜、豆芽菜,鸭肉等。忌食动物的内脏。 春季到来万物生,绿色食物助健康, 避寒保暖有古训,温病流感要长防。 粮食衣物常晾晒,肝喜酸味脾喜甘, 肝火太旺伤身体,心平气和体最安。 夏季如何养生保健? 夏季,万物繁茂秀美,阳气旺盛,是生育万物,长养万物的季节。在“五行”中属火,与人体的心脏和小肠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体与万物一样,要顺应夏季的气候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体的正气旺盛,有利于身体的成长壮实,同时也可以减少夏季的多发性疾病,防止伤暑、中暑、暑温、痢疾、暑月感冒等病。

中医药知识科普知识宣传

中医药知识科普知识宣传资料 (第七期) 药膳不以随便吃 现在,有些人盲目保健,该吃不该吃的东西都吃,有些商家为了赚钱,该做不该做的都做,吃药膳的可跑龙套了,不是每个厨师都能做,要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吃的。 就拿黄芪炖鸡,菠萝鸡片,冰糖莲子,鹿头汤来说,吃的讲究就很大,黄芪炖鸡春季食用,菠萝鸡片就是夏季佳肴,鹿头汤冬天喝最好,冰糖莲子秋季食最佳,单独作用,这四道菜也很不同,菠萝鸡片、冰糖莲子适用于阴阳平和健康的人群,黄芪炖鸡适用于增强免疫力的药膳你,鹿头汤适宜阳虚怕冷者,而阴虚火旺者则切迹食用。 国家对药膳是有规定的,卫生部公布的药食两用的药材近79种,现在市场上有100多种,有些药与食物相忌,绝对不能胡吃,例如治慢性支气管炎的百合粮柚,食用时忌食油菜,萝卜,鱼虾。 当然,也有一些平常的药膳早已进入百姓家,吃一些根本没什么害,还特别有益健康,菊花茶(清热明目),龙眼粥(健脾益肾),红豆粥(健脾解毒),绿豆粥(清热利尿),这些药普通人能吃,生了各种疾病的人也能吃,但是有一部分的药膳是为疾病特别配方的,普通人不宜食用。 (第十期)养身要有平常心长寿之心人皆有之,养生之术人皆永之,养生,不能求一法一术,也不能脱离现实生活,更不能不食 中医药知识科普知识宣传资料

人间烟火而脱离人之情常态。 没有生活质量的养生之术不但没的意义,甚至是痛苦。中国传统的养生称为“卫生”、“养生”、“厚生”、“摄生”、和“道生”等,“卫生”是保卫生命,“养生” 养护生命,“厚生”是厚待生命,“摄生”是调摄生命,“道生”则是要求以上方面均遵守一定的法度,就是《道德篇》开篇明义的第一句话:”人法地,地 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意就是要遵循自然规律,自然要遵循宇宙规律,而宇宙要遵循一个法度,这就是自然而然,“养生之道”是指养生原则,要求日常生活人们要顺其自然,法于自然。‘养生之术”在养生之道指导下采用的具体措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诸多行为,如吃、喝、拉、撒、睡、动、坐、卧、走等都涉及养生措施。中医养生的特点是强调个体行动,所采用的方法应根据每个人的条件不同,采取不同的养生措施,所谓“因人施养”,“审人施养”,在家庭,社会群体中,每个人的养生措施并不强求统一,例如,甲需要重点体育锻炼,乙需要着重调理饮食,而丙需要调摄心态,如果我们对甲乙丙三人不分青红皂白,一律要求他们加强体育锻炼,或一律改变饮食结构,或一律养心静心,这样就有不一定符合每个人的需求了。 再有养生措施不能刻意追求,也不能勉为其难,更不必活人受罪。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曾看到有的人为追求“清净无为”就整日闭门谢客,盘腿打坐,闭目养神,也有的人整日留念山野之中,手舞足蹈,“采气补身”,还有不少人在“生命在于运动”的口号感召下,风雨无阻,终日爬山或在公园里锻炼筋骨,,也有的人为追求“老有所乐”变夜以续日的搓麻将,也有一些富有人士为追求长生不老,对珍奇名贵食品和补品情有独钟…我们认为,如此养生不但不利于健康长寿,反而会损身折寿。总之,养生,就是要根据生命高规律,在平日生活中以平常心态和行为,适当的养护身心,保持或增进健康,减少疾病,起码达到不求延年益寿,但无病久安的目的。

中医药健康宣传资料

中医治未病 1.健康的概念是什么?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还应有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只有当一个人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处在一个良好状态时,才是真正的健康。现代健康观的核心思想是“人人为健康,健康为人人”。这种健康观是“机体一心理一社会一自然一生态一健康’的一种整体观,是一种社会协调发展型的健康观。 2.什么是亚健康? 人体除了健康状态(第一状态) 和疾病状态(第二状态)外,尚存在一种介于这二者间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即亚健康。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集中、精神不振、疲劳、耐力下降、用脑后疲劳、多梦、困倦、情绪不稳定、健忘、虚弱、烦躁、活动后疲劳、易激动等症状。 3.“未病”是什么? “未病”即“疾病未成”,定义应该是“体内已有病因存在但尚未致病的人体状态”,即疾病前期。但随着中医理论的发展,结合临床实际,未病的概念不断扩展,已经包括了无病期、欲病期、“既病防变”期、愈后防复期,这些都称为“未病”状态。也就是说,“未病”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不全是没有病。 4.“治未病”的思想内容包括哪些?“治未病”的具体内容包括4个方面:①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指未病之前先预防,避免疾病的发生才是根本。②欲病就萌,防微杜渐:指在疾病无明显症状之前要采取措施,治病于初始,避免症状越来越多。③已病早治,防其传变:指疾病已经存在,要及早治疗,防其由浅入深,或发生脏腑之间的传变。④瘥后调摄,防其复发:指疾病初愈正气尚虚,邪气留恋,机体处于不稳定状态,机体功能还没有完全恢复之时,此时机体或处于健康未病态、潜病未病态、欲病未病态,故要加强调摄,防止疾病复发。 5.“治未病”与亚健康的关系是什么? “治未病”与现代所说的亚健康关系密切的主要是第一层含义,即尚无病,此时之所以需要“治未病”,为的是防范疾病的发生,提高健康水平。中医学的“未病”不等同于现代医学的“亚健康”,但二者在内容上存在着层次上的涵盖。“亚健康”状态与“未病”中的“潜病未病态”和“欲病未病态”的内涵接近,但“未病”的内涵更加丰富,外延更广泛。应该说,“亚健康”是“未病”的重要组成部分。 6.历史上的中医“治未病” 史料记载扁鹊姓秦,名越人,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人。他“治未病”的思想鲜明地体现在齐桓公病案中。据《史记》记载,扁鹊医术高明,经常出入宫廷为君王治病。有一天,他巡诊去见齐桓公。礼毕,侍立于桓公身旁细心观察其面容,然后说道:“我发现君王的皮肤有病。您应及时治疗,以防病情加重。”桓公不以为然地说:“我一点病也没有,用不着什么治疗。”扁鹊走后,桓公不高兴地说:“医生总爱在没有病的人身上显能,以便把别人健康的身体说成是被医治好的。我不相信这一套。”10天以后,扁鹊第二次去见桓公,察看了桓公的脸色之后说:“您的病到肌肉里面去了。如果不治疗,病情还会加重。”桓公仍不相信,并对扁鹊的说法深感不快。又过了10天,扁鹊第三次去见桓公,

中医药健康宣传资料培训资料

中医药健康宣传资料

中医治未病 1.健康的概念是什么?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还应有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只有当一个人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处在一个良好状态时,才是真正的健康。现代健康观的核心思想是“人人为健康,健康为人人”。这种健康观是“机体一心理一社会一自然一生态一健康’的一种整体观,是一种社会协调发展型的健康观。 2.什么是亚健康? 人体除了健康状态( 第一状态) 和疾病状态( 第二状态) 外,尚存在一种介于这二者间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即亚健康。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集中、精神不振、疲劳、耐力下降、用脑后疲劳、多梦、困倦、情绪不稳定、健忘、虚弱、烦躁、活动后疲劳、易激动等症状。 3.“未病”是什么? “未病”即“疾病未成”,定义应该是“体内已有病因存在但尚未致病的人体状态”,即疾病前期。但随着中医理论的发展,结合临床实际,未病的概念不断扩展,已经包括了无病期、欲病期、“既病防变”期、愈后防复期,这些都称为“未病”状态。也就是说,“未病”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不全是没有病。 4.“治未病”的思想内容包括哪些?“治未病”的具体内容包括4个方面:①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指未病之前先预防,避免疾病的发生才是根本。②欲病就萌,防微杜渐:指在疾病无明显症状之前要采取措施,治病于初始,避免症状越来越多。③已病早治,防其传变:指疾病已经存在,要及早治疗,防其由浅入深,或发生脏腑之间的传变。④瘥后调摄,防其复发:指疾病初愈正气尚虚,邪气留恋,机体处于不稳定状态,机体功能还没有完全恢复之时,此时机体或处于健康未病态、潜病未病态、欲病未病态,故要加强调摄,防止疾病复发。 5.“治未病”与亚健康的关系是什么? “治未病”与现代所说的亚健康关系密切的主要是第一层含义,即尚无病,此时之所以需要“治未病”,为的是防范疾病的发生,提高健康水平。中医学的“未病”不等同于现代医学的“亚健康”,但二者在内容上存在着层次上的涵盖。“亚健康”状态与“未病”中的“潜病未病态”和“欲病未病态”的内涵接近,但“未病”的内涵更加丰富,外延更广泛。应该说,“亚健康”是“未病”的重要组成部分。 6. 历史上的中医“治未病” 史料记载扁鹊姓秦,名越人,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人。他“治未病”的思想鲜明地体现在齐桓公病案中。据《史记》记载,扁鹊医术高明,经常出入宫廷为君王治病。有一天,他巡诊去见齐桓公。礼毕,侍立于桓公身旁细心观察其面容,

中医药文化特色实施方案

关于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 (2012-2015年) 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结晶,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是中医药服务的内在精神和思想基础,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为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体现中医医院的基本特征,巩固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更好地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也进一步推动我院加快中医药文化建设,促进二级甲等中医院评审工作达标,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特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医院作为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要以中医药文化为主体,以大力培育和倡导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念为核心,融合时代文化特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体现中医院个性特征和区域文化特征,从而促进科室建设技术服务学术研究人才培育等各项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大力培育和倡导中医药文化,以营造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中医药文化

氛围为重点,以为人民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中医药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创建二级甲等中医院评审达标工作活动为载体,不断推进中医药文化创新,增强其发展活力,更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中西医并重,坚持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既要保持特色优势,又要积极利用现代科技。 2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中医与西医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 3坚持从本地本院实际出发,逐步推广中医中药的适宜技术,中西医结合,能中不西。 三、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内容 1、规范中医病历的书写。通过迎接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强化和规范中医病案书写。在中医病历中体现中医药思想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遵循中华医道的核心理念,突出“人与天地相参”的整体观思想,充分理解中医对待健康和疾病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体自身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逐步提高中医辨证诊治优良率。以二级甲等中医院评审达标工作为载体,在临床诊治中强化体现中医临床治疗的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辨证论治的临床思维方法,充分认识中医临床个性化诊疗的先进性和重要性,将中医因时因地

中医药知识宣传材料

中医中医知识宣传资料(2) 中医诊病的奥妙 中医作为中国人的国粹,其发展并非完全以历代知识的积累为基础,而是以不同的理论或实践模式在不同时期并行发展而成。“师授家传”是中医教育的主要形式,至今师承教育仍很受重视,中医诊断是一门复杂深奥的学问,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无需对其如何精通,只须知其皮毛,把它当做平日里遇到的小毛病,身体出现不好端倪时查体的一种方法。通俗意义上说就是“望闻问切”,中医诊法的其本原理是在整体观理论基础上的“司个揣”(以表知里)、“见微知著”(以小见大)地探测和推理,即通过诊察患者外在的表现,以推测体五脏的变化。 我们熟悉的西医诊病,是从五脏六腑、血液神经、肌肉骨骼等客观功能上,进行客观细致的科学研究和分析,就病理而言,西医认为有器质性和功能性的不同,还十分重视微生物如细菌毒素所引起的病理反应。 中医医则讲究望、闻、问、切四诊收集到的资料、症状和体征(如脉象、舌象),通过分析、综合、辩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的关系等。如阴阳失调、邪正相争、气血津液失调等等。这就是中医诊病的奥妙之处,其中尤其以阴阳失调为其最基本的病机。在健康状态下,人体处在“阴平阳秘”的相对稳定状态。当这种稳定状态一旦遭到破坏,人体便进入病理状态了。譬如咳嗽;碰到西医则必先晨确是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还是肺结核、甚到肺癌等等。而中医则辩明其为外感不是伤,如系外感则又有风寒、风热的不同,如系伤则有肺虚、肾亏。甚或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的说法。再如就头晕来说,西医必定先要辩明肝风等等。 家庭常见五种疾病的中医药简便防治 感冒 风寒感冒: 适应症状:用于风寒感冒初期,病人除了有鼻塞、喷嚏、咳嗽、头痛等一般症状外,还有畏寒、低热、无汗、流清涕、吐稀薄白色痰等特点。 简便方药: 生3袋、大枣1袋。以100ml热水冲化均匀,趁热顿服,热捂发汗,小儿用量可酌减。在受凉、淋雨之后,及时以生1袋、大枣1袋冲化热服,可振奋阳气,预防感冒。 风热感冒: 适应症侯:用于风热性质的感冒初期,病人除了有鼻塞、流涕、咳嗽、头痛等感冒的一般症状外,还有发热重、出汗、口渴、痰液粘稠呈黄色、舌苔黄等特点。 简便方药: 金银花1袋,板蓝根根1袋,野菊花1袋。以100ml温开水冲化调匀,放凉冷服。 家庭护理常识: 1、感冒期间别激烈运动。表面上看,运动时大量出汗,体的毒素排出较快,可以暂时缓解感冒症状,但会埋下不上的“隐患”。因为激烈的运动后大约24小时,会出现免疫抑制情况,在这段时间里,免疫细胞开始“罢工”,进行休息调养,而感冒病毒入侵体,正需要免疫系统与之斗争,没有免疫细胞,感冒病毒自然更加猖狂,很可能让小感冒演变为病毒性心肌炎、肺炎、风湿病。同时,运动后机体代会相对旺感些,这样大量消耗体的糖、脂肪、蛋白质等,会削弱身体的抵抗力,“脆弱”的抵抗力在人多的运动场合,常常经不起任何细菌的攻击,加重感冒的程度。 2、感冒时少吃抗生素。抗生素类药物对细菌性感冒有作用,对病毒性感冒则没有什么

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栏资料

上呼吸道感染(中医属感冒范畴) 1.上呼吸道感染具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以及鼻、咽、喉炎等局部症状,应与流感相区别。 2.上呼吸道感染属中医感冒范畴。中医认为感冒之疾,四季可患,在治疗上应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灵活多变,不拘一格,标本兼顾,每每收到针对性强,立竿见影的效果。 【预防与保健】 1、膳食方面:多喝水,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及新鲜蔬莱、瓜果。同时常用葱、大蒜、姜、食醋亦有预防作用。 2、起居方面: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保持居室空气流通、新鲜,勤晒被褥;室内温度不要过低过高,最好保持在16。左右;不要让空调冷风口吹身体.不要开着空调睡觉。 3、运动方面:加强运动及锻炼,经常用冷水洗脸,增强体质。 4、注意和患者保持距离,减少感染机会。 5、上感高发季节适当服用预防药物。据研究口服用预防药物后可使感冒发病率降低50%左右。主要药物有贯众、大青叶、板蓝根、鸭跖草、藿香、佩兰、薄荷、芥穗。不过随着季节变化药物亦有区别如冬春季用贯众、紫苏、荆芥。夏季用藿香、佩兰、薄荷。时邪毒盛,流行广泛用板蓝根,大青叶,款冬花,金银花。 另外,上呼吸道感染与其它许多传染病的前期症状极其相似,故应早期鉴别。流行季节应做好预防工作,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加强耐寒锻炼。自我预防:可擦耳轮(擦热为止),每日2次,点

按迎香、合谷,每穴3—5分钟,以局部酸胀、皮肤微红为度,每日2次。 糖尿病 (中医属消渴证范畴) 1、糖尿病是一种常见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典型病人以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为特点,即:“三多一少”。 2、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中医治疗糖尿病在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等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均有良好疗效。 【预防与保健】 糖尿病除药物治疗外,注重生活调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膳食方面:严格控制饮食,忌摄入过多热量,这是降低血糖,控制病情,防止并发症发生的首要条件。进食的总热量应根据患者的标准体重、生理条件、劳动强度及工作性质而定。患者可常食猪肾、黄鳝、猪脊肉、淡菜、田螺、山药、玉米须、蘑菇、苦瓜、南瓜等食物。食用植物油,少吃盐,禁食各种糖类,戒烟禁酒。 2.心理、运动、精神方面:对糖尿病要有正确认识,应树立治疗信心,保持开朗乐观的情绪,建立规律的生活制度,注意个人卫生,防患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注意防寒保暖,夏季常洗澡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破损.防止尿路感染等。做好劳逸安排,适当参加运动,如打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还可根据病情体质分别选练内养功或太极气功,配合放松功、虚明功等,每天1—3次,每次15—30分钟,以晨起、午后或夜间为宜。 3.①中医药防治方法:糖尿病口渴、多食、多尿,可将黑大豆炒香加天花粉等份研细。每日2次;每次15克内服,有清热、

中医药知识宣传单

中医创建工作相关知识宣传单 一、2009年国务院出台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中医药文件是什么? 1.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 二、国家有关农村中医药服务的政策有哪些? 1加强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在区域卫生规划中合理规划和配置中医医疗机构(包括中西医结合和民族医医疗机构)。大力加强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科室建设,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的中医药服务 2.积极推广中医“治未病”理念 3.大力加强乡镇卫生院中医骨干力量培训 4、积极推行中医师承制度 5.鼓励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简便廉的非药物中医治疗,包括针灸、推拿、刮痧、拔罐、熏洗等 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对开展中医服务有什么要求? 1.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及调养指导。(1)老年人体质辨识。对65岁及以上老年人开展中医体质辨识,根据不同体质进行个性化养生保健知识、常见疾病等中医健康指导。(2)儿童中医调养。对0~36个月儿童开展中医调养保健服务,包括饮食起居和捏脊穴位按摩等指导。 2.制定中医药保健方案、指导具有中医药特色的食疗药膳,运动功法,体质调养等养生保健活动。 四、《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一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一册适用于25%尚未设立中医科的乡镇卫生院和70%不能提供中医(中西医结合)服务的村卫生室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西医人员,主要内容为包括感冒等15个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简易治疗方法。 五、《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一册第二分册主要内容是什么?中成药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主要是介绍了中成药的临床应用基本原则,特点,适应症、及注意事项等,中成药应用的基本原则是:1.辨证用药;2.辨病辨症结合用药;3.剂型的选择;4.使用剂量的确定;5.合理选择给药途径;6.使用中药注射剂还应做到: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严格按说明书规定,不超剂量、过快滴注和长期连续用药,单独使用,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加强用药监护。 六、《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二册第一分册介绍了几种中医药适宜技术?你常用的是哪几种? 共有八种中医药适宜技术,包括豪针刺法、艾灸疗法、拔罐疗法、刮痧疗法、穴位帖敷疗法、耳压疗法、推拿疗法、熏洗疗法。

中医药知识科普知识宣传资料

中医药知识科普知识宣 传资料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中医药知识科普知识宣传资料 (第七期) 药膳不以随便吃 现在,有些人盲目保健,该吃不该吃的东西都吃,有些商家为了赚钱,该做不该做的都做,吃药膳的可跑龙套了,不是每个厨师都能做,要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吃的。 就拿黄芪炖鸡,菠萝鸡片,冰糖莲子,鹿头汤来说,吃的讲究就很大,黄芪炖鸡春季食用,菠萝鸡片就是夏季佳肴,鹿头汤冬天喝最好,冰糖莲子秋季食最佳,单独作用,这四道菜也很不同,菠萝鸡片、冰糖莲子适用于阴阳平和健康的人群,黄芪炖鸡适用于增强免疫力的药膳你,鹿头汤适宜阳虚怕冷者,而阴虚火旺者则切迹食用。 国家对药膳是有规定的,卫生部公布的药食两用的药材近79种,现在市场上有100多种,有些药与食物相忌,绝对不能胡吃,例如治慢性支气管炎的百合粮柚,食用时忌食油菜,萝卜,鱼虾。 当然,也有一些平常的药膳早已进入百姓家,吃一些根本没什么害,还特别有益健康,菊花茶(清热明目),龙眼粥(健脾益肾),红豆粥(健脾解毒),绿豆粥(清热利尿),这些药普通人能吃,生了各种疾病的人也能吃,但是有一部分的药膳是为疾病特别配方的,普通人不宜食用。

中医药知识科普知识宣传资料 (第十期) 养身要有平常心 长寿之心人皆有之,养生之术人皆永之,养生,不能求一法一术,也不能脱离现实生活,更不能不食人间烟火而脱离人之情常态。 没有生活质量的养生之术不但没的意义,甚至是痛苦。中国传统的养生称为“卫生”、“养生”、“厚生”、“摄生”、和“道生”等,“卫生”是保卫生命,“养生”养护生命,“厚生”是厚待生命,“摄生”是调摄生命,“道生”则是要求以上方面均遵守一定的法度,就是《道德篇》开篇明义的第一句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意就是要遵循自然规律,自然要遵循宇宙规律,而宇宙要遵循一个法度,这就是自然而然,“养生之道”是指养生原则,要求日常生活人们要顺其自然,法于自然。‘养生之术”在养生之道指导下采用的具体措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诸多行为,如吃、喝、拉、撒、睡、动、坐、卧、走等都涉及养生措施。中医养生的特点是强调个体行动,所采用的方法应根据每个人的条件不同,采取不同的养生措施,所谓“因人施养”,“审人施养”,在家庭,社会群体中,每个人的养生措施并不强求统一,例如,甲需要重点体育锻炼,乙需要着重调理饮食,而丙需要调摄心态,如果我们对甲乙丙三人不分青红皂白,一律要求他们加强体育锻炼,或一律改变饮食结构,或一律养心静心,这样就有不一定符合每个人的需求了。

中医药知识宣传单

中医药小常识 中药的煎制方法 正确的煎制方法对保证药效有重要影响。 煎药用具:以砂锅、瓦罐最好,忌用铜、铁器皿; 煎药用水:一切洁净的水即可; 煎煮火候:一般补益之品宜小火慢煎,解表清热药需大火快煎; 煎煮方法:煎前需冷水漫过药面,浸泡30-60分钟。一般煎煮2-3次。有些药物特殊,煎法特殊,如:1.先煎:介壳、矿石类如龟甲、石膏等应打碎先煎;2.后下:气味芳香等久煎有效成分易丢失,如薄荷、大黄等;3.包煎:黏性强、粉末及带有绒毛的药物,如车前子、蒲黄等;4.人参等贵重药材需单独另煎;5.溶化:阿胶、蜂蜜用水或黄酒加热溶化兑付,以避免粘锅浪费。 中医药养生与保健 中医药与日常养生 中医主张“未病先防”和“天人合一,形神统一,动静结合”为主的养生保健。采用药物和非药物,内治与外治相结合,进行整体综合调节与治疗。 要健康长寿,关键是把养生知识贯彻到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下面介绍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 1.坚持几个“少”:少盐多醋、少糖多果、少肉多菜、少药多食、少

睡多行、少忧多眠。 2.坚持几个“常”:发常梳,面常搓,鼻常揉,肢常伸,目常运,齿常叩,腹常旋,耳常弹,肛常提。 3.践行“八字”诀,终生不懈:童心、蚁食即少食、龟欲即心境淡泊、猴行即多运动。 4.天天干洗面:先把手搓热,然后用手搓脸。 5.常练吐纳法:通过鼻吸口呼,呼气时结合默念嘘、呵、呼、歙(xi)、吹、嘻六个字音。 6.坚持勤动脑。 颈、腰部保健操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及工作压力的增大,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的机会越来越少,颈椎病、腰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年轻化。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劳逸结合,注意休息,正确的保健操可以有效地预防颈椎、腰椎疾病。 颈部保健操: 1.双手擦颈两手在颈部按摩,直到颈部发红发热为止; 2.左顾右盼头部缓慢转向左侧,让右侧颈部伸直后,停留片刻,再缓慢转向右侧,让左边颈部伸直后,停留片刻; 3.前后点头头先向后仰,再低头,用下颌骨靠近胸骨,然后再向后仰头,如此反复; 4.摇头晃脑将头部进行前、后、左、右的顺序摇晃,如此将头部摇晃一周,再向反方向摇动;

中医健康宣教材料

.......................... 為 .............................. 中医药健康普及知识宣传资料 第一部分健康维护篇 人为什么会生病? 中医认为,人体发生疾病主要有正与邪两个方面。“正”是指人体的正气,也就是抗病能力,“邪”是指一切致病的因素。发病的过程就是正气与邪气斗争的过程。总的来说,只要正气旺盛,致病因素就不能危害人体,人也就不会发生疾病。所以中医非常重视保护人体的正气,在没有发病的情况下,就采取防护,也称为“治未病” 如何保护人体的正气? 人体的正气首先取决于先天秉赋(即从受孕到出生时先天身体状况)的强弱,同时也有赖于后天的保护。对于后天的培补和固护,主要是通过养护脾胃,提高脾胃的运输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从而达到强壮五脏六腑的功能。此外,平时还要注意减少房事,爱惜精气。同时要注意适当补充益髓添精的食物,饮食要有节制和规律,要顺应四季养生的要求。不要过度疲劳,既不可过于劳心,也不可过于劳力。这样气血才能旺盛,精气充足,阴阳和平而不病。 第二部分起居养生篇 为什么人体要顺应四季的变化?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大自然一年中运动变化的规律。中医认为“天人相应”,人体必须顺应自然四季变化的规律,保持机体与自然的平衡,才能顺利安康的渡过一年四季。 人体随着四季变,生长收藏有特点; 夏吃萝卜冬吃姜,顺应天地与自然。 春季如何养生保健? 春季,阳气初生,抵抗力弱,最怕风邪的侵袭,而此季多风,因此要避风邪,注 意身体的保暖,不要随即骤然减少衣服,防止着凉受风,以免发生春温,风温,感冒,流感等各种春季多发的疾病。民间谚语常说“春捂”就是这个意思。 饮食上要注意少吃酸味的食品,可防止肝气过旺,要适当增加甘(甜)味食品,这样有利于补益脾气,避免肝旺而克伤脾。所吃食物性宜偏凉,要慎用或禁食热性食物,这样可以减少由于饮食助长内热,而发生温热性疾病。如各种流感、感冒、痄腮、风疹等。平日宜饮菊花茶、银花,用来清热、散风。饮茶宜用花茶类,花茶其性凉而不寒,较为中和。宜食大麦粥、黄花菜、菠菜、芥菜、豆芽菜,鸭肉等。忌食动物的内脏。 春季到来万物生,绿色食物助健康,

中医药知识培训总结

******2010年中医药知识培训工作总结 按照我院2010年对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培训学习工作的要求,一年来,在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帮助和指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登封市2010年度中医药知识强化培训项目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院实际,采取集中学习的方式组织开展了2010年度对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培训。现将培训情况总结如下: 一、计划周密,准备充分 为保证我院中医药知识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院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于培训前向制定了培训计划和步骤,就培训相关事项在院职工例会上做了通知和安排,进行了充分动员;二是成立了以院长张青仁为组长,中医科长为副组长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培训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并落实专人参见是级师资培训后,再从事本院的知识传授和讲解工作。 二、完成目标任务 本年一季度中医药知识培训参训人员包括本院从事中医药工作的全部医务人员和各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共有35名人员参加了培训,其中本院中医药人员8名,乡村医生27名,培训时间为5月19日10月19日,共2天,采取了以乡卫生院为培训点、集中学习的方式进行,培训所用教材为运用祖国传统医学,预防和治疗农村多发病、常见病的知识。同时培训运用针灸、推拿、艾灸技术,为广大村民解除疾病痛苦。培训期间未发现应参训人员缺席现象,培训后的考核合格率为98%,全部参训学员培训合格。通过培训的开展,使我院中医药人员和乡村医生的中医药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 (一)少部分乡村医生对培训工作的认识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培训积极性不高。 (二)基层中医药人员多为跟师学医出身,没有受过正规、系统化教育,往往理论知识底子薄,在培训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乡村医生不能完全接受、消化和吸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培训质量的提高。 (三)对广大群众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 四、整改措施 (一)深入持久地开展中医药知识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基层中医药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业务素质,搞好辖区内的中医药预防保健工作,使乡村医生能为当地群众诊治一些常见病、多发病,以减少疾病的发生,进一步解决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 (二)在以后的培训工作中,继续加大对我院辖区内乡村医生在岗人员培训工作的力度,将培训工作作为经常性重要的工作抓紧、抓好,以提高乡村医生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技术和水平,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三)争取培训项目资金,加强对中医中药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工作,加强中医药知识业务骨干培养,带动全院整体上提高培训质量。 (四)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我镇目前乡村医生队伍现状,争取进一步提高乡村医生待遇,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加大各项工作的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中医中药业务诊疗技术水平,以调动乡村医生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我镇中医药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 二O一0年十二月二十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