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活动:借你一把伞

中班语言活动:借你一把伞
中班语言活动:借你一把伞

借你一把伞(语言)

兴化市少年宫幼儿园吴妍

目标:

1.学习用故事的句型表达一个较完整的意思。

2.探索像伞的植物,感受故事中的帮助他人的温情。

3.初步理解适合自己的东西不一定适合别人的道理。

准备:

自制动物图片(蚂蚁、青蛙、兔子、小狸、大熊、小狗)与其相对应的叶子图片,娜娜,小红伞,雨点若干。

过程:

1.讨论。

师:今天的天气可真好啊!太阳公公笑眯眯的!咦!,奇怪,怎么黑板上却下起了雨来呢?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下雨天吗?雨天的时候,你会看到什么,小朋友都用到什么?什么东西能挡雨呢?

小动物们要想出去玩,它们用什么来挡雨呢?(叶子)

2.出示叶子卡片、动物卡片。

(1)出示叶子卡片。让幼儿观察叶子的形状和颜色,想象各种叶子像什么。

(2)出示动物卡片。帮助小动物们选择合适的伞。

将动物卡片和叶子卡片一一对应起来(请幼儿来放),突出伞的画面由小到大的渐变过程,表现出一幅有趣的故事情节图。

(3)教师讲述故事,让幼儿进一步思考。

请幼儿说一说:故事里出现了哪些小动物?它们拿了哪些伞?

让幼儿思考:为什么适合蚂蚁、青蛙、小兔子、小狸等动物的伞却并不适合娜娜,而强强送的大红雨伞却能让娜娜会心一笑呢?(试着帮助幼儿理解从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的重要性)

3.师生共同讲述故事,进一步理解作品,学习句式:“××拿着××说:‘借你一把伞’。”启发幼儿有创意地表演,体验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的情感。

延伸:

1.草地上还有一只小鸟在淋着雨呢?怎么办呢?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把你的想法

告诉你的好朋友吧!

2.科学活动“大大小小排排站”根据“借你一把伞”的故事情节进行排序和配对,添设和想像各种动物相搭配的伞。

反思:

绘本《借你一把伞》主要通过环境背景下雨了来衬托一系列的借伞行径。“借你一把伞”—借出的又何止是一把普通的伞,它架起了一座横跨孩子生活和动物生活之间的关于互相了解、互相帮助的想象和沟通桥梁!也让幼儿在观察、讨论中懂得了适合自己的东西不一定适合别人的道理。活动结束,我们都会思效、思得、思失、思改,让自己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能“聚沙成塔”。

1.反思教学设计

本次活动的难点是让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感受故事中乐于助人的温情。重点是初步懂得适合自己的东西不一定适合别人的道理。在教学设计中,我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了一些列的问题,让幼儿在观察、讨论、小结中达到教学重点和难点。在导入活动中,通过提问:“下雨了,娜娜没有带伞,小朋友们愿意来帮助她吗?你怎样帮助她?”更在讲述活动中,讲述了小动物借伞的经历及在最后提问幼儿为什么会喜欢这里的小动物时,从幼儿回答的答案中可以看出,幼儿在教学过程中已掌握了此活动的难点和重点。

绘本教学设计似乎都是从观察—猜测—讨论—讲解,没有创新,因此幼儿会在课堂中出现提不起精神的现象。思:怎样让活动“活起来”。本次的活动都是以问答为主,少了动静搭配。若在师用绘本的语言小结幼儿的回答时,请幼儿一起用动作做一做、学一学,可能会更加提高幼儿在课堂中的气氛。如:可以学着小兔子跳到老师身边来,说借你一把伞;学一学大熊走路的样子以及学一学娜娜撑起大大的荷叶伞的样子。

2.思效

在此活动中,有许多图片呈现的方式是差不多的,故事的内容只是把小动物的名字换了,而在设计活动中,问题的体现方式是单一、统一的。如:“会是谁来了呢?它手里拿着是什么?这个伞合适么?”这样的问题虽简单,却没有更深入的进行提问,因此呈现的活动效果也是比较枯燥。虽这节课是要让幼儿初步懂得适合自己的东西不一定适合别人的道理。但在问题设计中,也没有很好的体现这个目标,只是在最后的活动中老师进行了一句话的总结,这让活动觉的最后令人很突兀。因此,怎样让活动过程中的提问体现出课程设计的有效,是以后要学习、思考的。

3.思“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有取有舍。在教学过程中怎样让活动呈现出有效的理念是接下来要修改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有类似图片的重复,怎样让提问精简、有意义、在问题中体现出教学的目标、重点极其难点也是接下来要修改的。更会在观察图片中,加入一些特征性的猜测。如:跳过来的小动物会是谁啊?等等。让活动设计进一步体现设计的重难点及活动的有效。更会在教研活动中,与组里老师一起讨论、修改,进行再次的研讨和试上。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