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学知识点

工程地质学知识点
工程地质学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概念

(1)、工程地质学

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以便科学评估,合理利用,有效改进和妥善保护地质环境的科学。

(2)、工程地质条件

指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

(3)、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建筑条件与工程建筑物之间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4)、岩土工程

土木工程中涉及岩石、土、地下、水中的部分称岩土工程。

2、简述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1)地质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

①影响工程活动的安全

②影响工程建筑的稳定性和正常使用

(2)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制约(工程活动破坏地质环境)

(3)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

人类开采矿产会对地质环境造成破坏,形成各类地质灾害。地质环境影响人类工程活动,比如工程建设必须作地下水保护论证、渗漏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压覆矿产调查等等

3、工程地质条件主要包括哪些?

①岩土类型及性质(地层岩性与性质)

②地质构造(断层、褶皱、节理等)

③地形地貌(平原、丘陵、山区等)

④水文地质(地下水成因、埋藏、动态、成分等)

⑤不良地质现象(滑坡、岩溶、泥石流等)

⑥天然建筑材料(砂砾、石块等)

4.工程地质问题主要包括哪些?

①区域稳定性问题

②地基稳定性问题

③斜坡稳定性问题

④围岩稳定性问题

5.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是什么?

(1)区域稳定性研究与评价—由内力地质作用引起的断裂活动,地震对工程建设地区稳定性的影响

(2)地基稳定性研究与评价—指地基的牢固,坚实性

(3)环境影响评价—指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总的来说就是研究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制约关系,促使矛盾转化和解决,既保证工程安全,经济,正常使用,又合理开发和利用地质条件

6.说明工程地质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设计方案类型,施工工期的长短和工程投资的大小,影响基础建设

7.何谓不良地质条件?为什么不良地质条件会导致建筑工程事故?

对工程建设不利或有不良影响的动力地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它们既影响场地稳定性,也对地基基础、边坡工程、地下洞室等具体工程的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不利。

第二章工程地质条件成因演化论

1、工程地质条件形成的控制因素有哪些?

①内动力地质运动:构造、地震、岩浆与变质作用

②外动力地质作用:风华、剥蚀、搬运、沉积与固结成岩作用

2、阐述我国工程地质条件分区分带的规律性?

(1)、地壳厚度:最厚为青藏高原,由西向东逐渐变薄

(2)稳定台块与褶皱造山带的基本轮廓

地台:

华北、扬子、塔里木大的三块地台;喜马拉雅山以南印度地台的一部分;南海的南海地台。

褶皱区:

①准格尔①准格尔- -兴安褶皱区(蒙古褶皱带的一部分);②秦祁- -昆仑褶皱区;

③青藏昆仑褶皱区;④喜马拉雅褶皱系;

3、我国工程地质条件的组合类型有哪些

①第一阶梯:高原冻土型

②第二阶梯:干旱内陆盆地型、黄土高原型、红色盆地型、岩溶高原型

③第三阶梯:冲积平原型、滨海平原型、海口三角洲型、丘陵与山间盆地型

4、阐述工程地质条件成因演化论

在长期的自然地质发展演化中形成,具有区域性规律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分带性,它控制着工程地质条件及其空间分布和组合规律性

内、外力地质作用影响工程地形的形成与演化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控制工程地质条件的形成与演化

第三章活断层工程地质研究

1、活断层?

指现今正在活动的断层,或近期曾活动过(约10万年)、不久将来(100年内)可能重新活动的断层。

(注)断层:岩体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发生断裂,且断裂两侧有明显位移

2、断层的作用表现?

①对岩石稳定性与渗透性、地震活动和区域稳定有重大的影响

②可能是地下水运动的良好通道和汇聚的场所。在规模较大的断层附近或断层发育地区,常赋存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石油

3、板块构造理论?

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欧亚板块、

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4、断层要素包括有哪些?

断层面、断层带、断层线、断盘(上、下盘)、断距

5、断层的野外识别方法有哪些?

(1)地貌上的特征

下降盘前缘可能形成陡峭的断层崖,若经剥蚀,就会形成断层三角面地形。另外,山脊错断,断开,河谷跃水瀑布,河谷叠瓦式结构方向突然转折等,可能是断裂错动在地貌上的反应

(2)地层特征

岩层发生不对称重复

岩层被错断

岩层沿走向突然中断

不同性质的岩层突然接触

(3)断层伴生结构

断层在发生、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常见的有牵引弯曲、断层角砾、糜棱岩、断层泥与断层差痕

(4)水系

河流遇断层而急剧改向,甚至发生河谷错断现象。湖泊、洼地呈半珠状排列,往往意味着大断裂的存在;

温泉和冷泉往往也是断层存在的标志;

线性分布小型侵入体

6、请简述断层的工程评价。

①降低了地基的强度和稳定

②跨越断裂构造带的建筑物,由于上下盘的岩性与运动,易产生不均匀沉降

③隧道工程易发生崩塌

④可能发生新的移动,影响建筑物稳定

7、活断层的活动方式有哪些?

(1)沾滑型活断层

①间歇性突然滑动,常伴有地震活动,也称为地震断层

②一般发生在强度高的岩层中,断层带固锁能力强

③发生断裂特征:深断谷、裂谷、板块接触带

(2)蠕动型活断层

①沿断层面两侧岩层连续缓慢地滑动

②一般发生在去强度较低的软岩中,断层带固锁能力弱

③一般无震发生,可伴有小地震

8、活断层的鉴别标志有哪些?

(1)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标志

Ⅰ、地质方面

①最新沉积物被错断

第四系中、晚期(Q2-3)的沉积物被错断,均为活断层

注:第四系:全新世:Q4

更新世:晚:Q3

中:Q2

早:Q1

②断层破碎带构造形迹

活断层形成较晚,构造带物质欠固结欠胶结状态,较为松散

表现出构造岩片理化、透镜化,断面新鲜无风化、第四系物质牵引弯曲等

③伴有地震现象的活断层,地表出现断层陡坎和地裂缝

II、地貌方面

①不同地貌单元突然相接或两边沉积物厚度显著差别

②地貌单元的分解和异常

Ⅲ、水文地质方面

断层带构造松散,易形成强导水带,因而常分布泉、温泉、植被发育现象

断层为深大断裂,深水循环将导致水化学异常

(2)历史地震及历史期地震错动标志

地物错断

古代建筑物破坏、错断、掩埋等情况调查

(3)微震及地形变测量

①设置密集的地震台网,监测微震震中位置用以判断活断层

②采用精密水准测量和三角洲量在可能活动断层两侧进行地形变测量

(4)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标志

断层活动,可导致物理化学变化,如放射性异常、重力、磁力、低温等物理异常。通过测量分析,可以间接作为活断层的佐证

9、活断层的调查研究方法有哪些?

①现有资料查阅

②航卫片解读

③区域地质调查

④现场勘探

⑤年龄测量

⑥检测等

10、活断层区的建筑原则?

①建筑物场地一般应避开活动断裂带

②线路工程必须跨越断层时。尽量使大角度相交,尽量避开主断层

③必须在活断层地区兴建石,选择“安全岛”,重大建筑物布置于下盘

④采用抗震强的建筑结构形式

第四章地震工程地质研究

1、基本概念(略):

地震、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地震区、构造地震、地震波、震级、地震烈度

2、地震有哪三常用的分类方法,简述各种分类?

(1)按成因

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诱发地震

(2)按震源深度

潜源地震0--70km 中源地震70--300km 深源地震>300km

(3)按震级M

大地震M>=7中地震5<=M<7 小地震3<=M<5

微地震1<=M<3 超微地震M<=1

3、简述地震体波和面波,以及其传播方式和发生的前后顺序?

体波:通过地球内部传播的波

面波:体波经过反射、折射后,在介质的界面或自由面传播

发生顺序:杂波→纵波→横波→面波

4、请简述压缩波和剪切波含义和特点?

压缩波:质点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

剪切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

5、我国强震发生的地质条件?我国地震主要分布地区?

地质条件

(1)强震与活动断裂带的关系

①不同方向的断裂带交汇部位

②活动性深大断裂的转折部位

③活动性深大断裂的端部或其它锁闭段

(2)地震与陷落盆地的关系

①倾斜断陷盆地的较深、较陡一带断裂的最大断距段上

②两盆地隆起地段两侧

③断陷盆地的锐角尖端,多组断裂交汇部位

④受不同方向的断裂控制,内部构造较强的复合盆地凹陷带上

(3)强震产生与深部构造有关

地壳深部构造活动和受力状态,对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是更直接的因素

分布地区

①台湾及其附近海域

②西南地区

③西北地区

④华北地区

⑤东南沿海

6、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地震带有哪些?

①环太平洋地震带

②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欧亚地震带)

③大洋海岭地震带(大洋中脊地震带)

7、简述减轻地震灾害途径

①地震预报②地震工程途径

8、简述地震场地破坏效应

(1)地面破坏效应:破坏性地震如果震源较浅,断层错动可以直达地表造成地表错动,对建于其上的房屋、大坝、道路、管线等造成直接破坏。

(2)地基失效:如果建筑物地基强度很低或地震动加速度很大,就会导致地基承载力的下降、丧失以至变位、移动,由此造成的建筑物破坏即属地基失效造成的破坏。

(3)斜坡破坏效应:斜坡破坏效应包括地震诱发的滑坡、崩塌和泥石流。

9、场地条件对震害和地震动的影响

①基岩上地震幅值小,持续短,震害轻

②深厚覆盖层上地震动周期长

土层厚度越大,房屋震害越大

10、对抗震有利的场地条件有哪些?

①地形开阔平坦

②基岩地区岩性均一坚硬或上有较薄覆盖层

③上次有较厚覆盖层

④地下水埋藏较深

⑤崩塌与泥石流等不发育地区

11、简述在地震区建筑物合理布置和结构选型

(1)、工业民用建筑物

①选择有利于抗震的平面与立面

②降低重量、重心,加强整体性,增强刚度与强度

(2)水工建筑

①选择类型

A、土石坝:堆石坝抗震性好

B、充填土坝抗震性较差

C、混凝土坝

②工程措施

土石坝—降低浸润曲线,适当增加坝顶宽与高

混凝土坝—适当增加坝体顶部刚度,顶部宜取弧形,坝面与坝墩的几何形状应尽量平缓

12、地震区划抗震设计原则有哪些?

(1)选择场地与地基

①尽可能避开产生强烈地基失效及其它加重震害地面效应的场地或地基

a.活断层带

b.可能产生地震液化的砂层或强烈沉降的淤泥层、厚填土层

c.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地基

d.受地震引起的崩塌、滑坡

②尽可能避免建筑物与地基岩土层之间产生共振

③避开岩溶地区④避免孤立突出地形

(2)选择适宜的持力层和基础方案

①松散地层上进行建筑,有地下室的深基础有利于抗震

②高层建筑物宜采用良好持力层,深基础或圆柱形薄壳基础

③不均匀沉降地基上,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或筏式基础为宜

(3)建筑物合理布置和结构选型

①民用建筑物

a.选择有利抗震的平面和立面

b.减轻重量,降低重心,加强整体性,增加刚度和强度

(4)水工建筑物

①选择坝型

a.土石坝:抗震性较好

b.充填土坝抗震性能较差

c.混凝土坝:重力坝、大头坝

②工程措施

a.土石坝:提高坝体压实度,降低浸润曲线,适当增加坝顶宽与高

b.混凝土坝:适当增加坝体顶部刚度,顶部宜采取弧形,坝面与坝墩的几何形状

应尽量平缓

第五章砂土地震液化工程地质研究

1、砂土液化?研究砂土液化的意义?

沙土液化:饱和的疏松粉、细沙土在振动作用下突然破坏且呈现液态的现象

研究意义:地震灾害的一种形式,常会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及结构的破坏,造成严重灾害与人员伤亡

2、简述砂土液化的机制,并用图说明。

3、砂土液化引起的破坏主要形式?

①涌砂②地基失效③滑坡④地面沉降及地面塌陷

4、砂土地震液化的形成条件?(主要影响因素)

①砂土层:沙土成分,结构及饱水砂层埋藏条件(可结合5、9,根据分数决定粗细答)

②地震:强烈程度及持续时间

5、砂土液化与埋藏条件的关系?

①砂层越厚越易液化

②覆盖土层越厚,越不易液化

③地下水埋藏越深,越不易液化

6、地震液化初判的限界指标?

(1)地震条件

液化最大震中距Dmax=0.82*10^[0.862(m-5)]

液化最低地震烈度Ⅵ度

(2)地质条件:

调查发现,发生液化多为全新世至近代海象及河湖沉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特别是洼地、河流泛滥地带,河漫滩、古河道、滨海地带及人工填土地带(3)埋藏条件:

①最大液化深度:一般地下15m范围内,最大可达20m

②最大地下水位深度:喷砂冒水严重地区,地下水埋深一般不超过3m

(4)土质条件:

平均粒径(D50):0.01~1.0mm

粘粒含量不大于10%

不均匀系数(Cu)不大于10

相对密度(Dr)不大于75%

塑性指数(Ip)不大于10

7、为防护砂土液化,人工改良地基的哪些方法?

①增加盖重

②换土

③增加砂土层密实程度

④加速孔隙水压力消散

8、简述地震砂土液化限界指标初判流程图。

9、简述地震液化初判的限界指标中的土质条件。

(1)粒度

①粉、细砂土最易液化

②高烈度时亚砂、轻亚砂、中砂也可液化

③粉砂含量>40%时,极易液化

④粘粒含量>12.5%,极难液化

⑤平均粒度0.02—0.10mm,粘粒含量<10%,极易液化

(2)密实度

松散易液化,密实土不易液化。相对密度Dr<50%,易液化,Dr>80%,不易液化(3)埋藏条件

①砂层越厚越易液化

②覆盖土层越厚,越不易液化

③地下水埋藏越深,越不易液化

10、论述砂土地震液化的防护措施

①合理选择场所

②提高砂土密度

③排水降低砂土孔隙土压力

④换土、板桩围封,或采用筏基、深桩基

6章斜坡变形破坏工程地质研究

注:斜坡要素

1. 斜坡应力分布的基本特征。

(1)主应力迹线偏转明显

(2)坡脚及坡肩附近为应力集中区

(3)坡体内最大剪应力曲线由直线变为近似圆弧线

(4)坡面的侧向压力趋于零

2. 影响斜坡中应力重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1)岩石初始应力的影响

(2)坡形影响

①坡高:应力随坡高而增高

②坡角:坡角越大,坡脚应力集中带最大剪应力值随之增大

③坡底宽度(W):W>0.8H,较稳定

④坡面形态:凹坡较稳

3. 斜坡变形破坏的基本形式与特征。

斜坡变形形式:缺荷回弹拉裂蠕动弯曲倾倒

斜坡破坏:

①崩塌:陡坡上岩土体产生以下落运动为主的破坏现象

②滑坡:岩土体依附于内在的或潜在的贯通结构面,在外力作用下,时区原来的平

衡状态,产生以水平运动为主的滑动现象

4. 滑坡与崩塌的基本区别。

①运动方式②破坏形式③是否脱离母体,存在滑动面④规模速度

5. 滑坡的基本要素与基本类型。

基本要素:

6. 滑坡的识别标志有哪些?

(1)地形地貌:

滑坡形态特征,地貌不协调或反常等

(2)变形破坏方面:

滑体上产生小型褶皱和断裂现象,滑体结构松散破碎

(3)水文地质方面:

结构破坏—透水性高—地下水径流条件改变—滑体表面出现积水洼地或湿地,泉的出现

(4)植被方面:

马刀树、醉汉林

7. 主要的滑坡分类方案有哪些?

按岩土类型:土体滑坡

岩体滑坡

按滑坡角动力学特征:推动式滑坡

牵引式滑坡

混合式滑坡

平移式滑坡

按滑动面与层面关系:无层滑坡

顺层滑坡

切层滑坡

按滑动面深度:浅层滑坡(<6m)

中层滑坡(6~20m)

厚层滑坡(20~50m)

巨厚层滑坡(>50m)

按滑坡时代:今滑坡新滑坡老滑坡古滑坡始滑坡

8. 影响斜坡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内因:①岩土类型与性质②地质构造③地形④水文地质

外因:①振动作用②降水③人类活动④风化、剥蚀作用

9. 分析水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

①降水:a.水平推力—侧向水压力

b.浮托力—减小滑动面上的有效应力

c.软化效应—降低岩土体的抗剪强度

②水库、河流水作用

a.动水冲力

b.冲刷,掏空作用

10. 斜坡稳定性评价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①成因历史分析法

②工程地质类比法

③数学力学计算法

④图解法

11. 刚体极限平衡评价的原理是什么?

只考虑破坏面上的极限破坏状态,而不考虑土体的变形

12. 稳定性系数与安全系数的区别。

稳定性系数指土质

安全系数指边坡是否满足安全标准

13.概念:斜坡、天然斜坡、人工边坡、滑坡、崩塌、初始应力

斜坡:地壳表部一切具有侧向临空面的地质体

天然斜坡:河谷岸坡,山坡

人工边坡:露采边坡,基坑边坡

滑坡: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崩塌: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

初始应力:施加所考虑的荷载之前土体中已存在的应力

14. 滑坡防治的主要措施与原则?

纺织目标:防灾、减灾、保护环境

防治原则:以防为主,治理为辅

滑坡预防:以勘察分析、预测预报、动态监测为基础,同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及相应的设计施工工作

预防措施—避、削、排、固

绕避:改线、架桥跨越、隧道穿越(避)

拦截:拦石墙拦栅网(固)

排水:地表排水:排水沟、坡面防渗

地下排水:盲沟、排水洞、排水孔(排)

监测预警

削:降低斜坡坡度与高度

滑坡治理:对灾害体的勘察、评价,提出经济合理的过程实际,并付诸实施

治理措施:

排水

削方,堆

支挡工程

坡面防护

其他:固结灌浆、组化建、岩土性质改良等

第七章岩石风化的工程地质研究

1、概念:

风化、风化壳、古风化壳、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RQD

(1)、风化:岩石在各种风化营力作用下,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

(2)、风化壳:表层不同深度的岩石,遭受风化程度的不同,形成不同成分和结构的多层残积物,由其构成的复杂剖面称为风化壳。不同岩石,不同地区,风化壳有很大差别。其厚度很大差别,大则几百米。

(3)、古风化壳:地壳表层保留的主要为现代时期形成的风化壳。当风化壳形成后,被后来的堆积物掩埋,被保留下来成为古风化壳。

(4)、物理风化:由于温度变化、水的冻融、盐类结晶、植物根劈等力的作用下,引起岩石的机械破碎,而不伴随有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明显变化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干旱寒冷的地区,风化深度相对较小。

(5)、化学风化:岩石在水、氧及有机体等作用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变化过程,引起岩石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的变化。多发生于温暖潮湿的地方,风化深度可达百米以上。

(6)、生物风化:既有物理风化特点,又具有化学风化特征。生物新陈代谢产生有机质或机械破坏,如释放大量有机物酸及CO2,加强水溶液溶解能力。多发生于温暖潮湿的地方,风化深度可达百米以上。

(7)RQD值为大于10cm的岩芯累计长度与钻孔进尺长度之比的百分率。

2、简述风化类型?

3、风化的结果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1)、岩体结构构造发生变化岩体完整性遭受破坏,结构性丧失,空隙性增大,矿碎成块石、碎石或土体。

(2)、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可溶矿物溶解流失,耐风化矿物残留下来,形成稳定性好的次生矿物:如绿泥石、绢云母、高岭石、蒙脱石等。

(3)、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发生变化如:

力学强度的降低压缩性变增大(由基岩→粘土)渗透性增强易崩解、膨胀、软化。

4、影响岩石风化的因素哪些?

(1)、气候因素(2)、岩性因素(3)、地质构造(4)、地形(5)、其它因素

5、风化岩的垂直分带的意义和分带方法

意义:在整个风化剖面上,风化程度不同的岩石表现出不同的物理、矿物组合特征。从地表至深部新鲜基岩,风化是逐渐过渡的。

分带方法:

工程的初勘阶段:以定性分带为主

工程的详勘阶段:以定量分带为主

(1)、地质分析法—定性分析方法:通过岩石颜色、破碎程度、矿物成分的变化

(2)、指标定量法:声波测试法风化系数法

6、风化岩分带的原则

(1)、充分反映各风化带岩石变化的客观规律,反映各风化带岩石所具有的不同特征(2)、分带的标志应有代表性、明确,便于掌握

(3)、将定性与定量结合起来

(4)、分带数目既不要过多,也不太少。一般采用三分法、四分法、五分法

注:四分法:①全风化带、②强风化带、③弱风化带、④微风化带

7、风化岩分带的标志

(1)、颜色

(2)、破碎程度

(3)、矿物成分变化

(4)、水理性质及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

8、在工业民用建筑工程中,谈风化岩的防治措施?

如果风化厚度较小,施工条件简单时,全部挖除。

如果风化厚度较大,数十米以上时,处理措施视具体条件而定。

①一般工业民用建筑物,可选择足够强度的风化层作地基,设置合理的基础埋置深度;

②重大工程,需挖除对工程构成危险的风化岩石。

工程地质课程教学内容

(2011.03.11)工程地质课程教学内容、难点研讨(文本) 邵运达:各位老师,工程地质教研活动已经开始!欢迎大家积极发言! 工程地质课程地性质与任务 “工程地质”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工学科土建类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专升本)地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地任务是使同学通过学习掌握修建土木工程建(构)筑物地场地地工程地质条件地评价和各种建(构)筑物地建造对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地影响,以及选择在相应地地质条件下保证建筑物稳定和正常使用地措施. 工程地质课程地目地与要求 “工程地质”课程设置地目地是通过本课程地学习,掌握工程地质学地基本知识和具备解决工程中遇到地工程地质问题地能力.了解工程与地质地关系,并对地质条件做出评价. 学习本课程要求达到: 1.掌握工程地质学中地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了解解决工程地质问题地过程和方法. 2.了解各种工程地质地基本要素,系统掌握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等方面地知识. 3.掌握对工程地质问题地分析方法及对不良地质条件应采取地措施,了解各种地质作用地形成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对工程地影响和治理方法,并对土木工程中可能遇到地工程地质问题做出分析评价. 工程地质课程地教学要求层次 本课程分理论教学,岩石和地质模型实验室实习,野外工程地质实习(有条件时进行)等三个教学环节. 教学中,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地掌握,根据专业地要求分为“知道、了解、理解”三个层次. 第一章绪论(1学时)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一)教学内容 地质学地研究内容及其工程地质学地分科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学地主要任务. 重点: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问题. (二)教学要求 1.知道地质学及其研究内容. 2.了解工程地质学及其研究内容. 3.理解工程地质条件各要素以及理解土木工程中可能遇到地工程地质问题. 4.了解工程地质学地主要任务及研究方法等. 5.知道本课程地特点及学习要求. 第二章岩土及其工程地质性质(10学时)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一)教学内容 1.地球地圈层构造与地质作用 地球地内部圈层构造:地壳、地幔与地核;地质作用. 2.造岩矿物 矿物地形态,矿物地物理性质,含颜色、光泽、透明度、硬度、解理与断口、密度、弹性、挠曲及延展性等,常见地10多种矿物地鉴定特征. 3.岩浆岩(火成岩)

国家开放大学工程地质阶段性学习测验1答案

WURD格式 -- 度 国家开放大学工程地质阶段性学习测验 一、选择题30 分) ( 1. 工程地质条件即) ( 正确 A.工程活动的地质环 境 B.工程地质问题 C.地质结构和构造 D.地形地貌 正确答案是:工程活动的地质环境 2. 下列不属于工程地质条件的是() A.岩土的工程特性 B.地质作用 C.基础形式正确 D.水文地质条件 正确答案是:基础形式 3.地基稳定性问题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常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分别是() A.强度和温度敏感性 B.强度和耐久性 C.变形和耐久性 D.强度和变形正确正确答案是: 强度和变形 题目 4 4. 下列不属于工程地质学研究内容的一项是() A. 区域工程地质 B. 岩土工程性质的研究 C. 结构可靠度正确 D. 工程地质勘察理论和方 法正确答案是:结构可靠

WURD格式 它包括两方面内容,1答案 5.下列关于工程地质相关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在工程地质学中,对人类工程活动有影响的地质环境常用工程地质条件来描述 B.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与工程有关的地质条件、地质问题的学科 C.工程地质学是一门解决地质条件与人类工程活动之间矛盾的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D. 虽然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但工程地质问题几乎相同正确 正确答案是:虽然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但工程地质问题几乎相同 6.地球的内圈中厚度最小的圈层是() A. 地壳正确 B.地核 C.地幔 --1

WURD格式 -- D.不能确定 正确答案是:地壳 7.下列各地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A.风化作用 B.变质作用正确 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 正确答案是:变质作用 8.岩石按生成原因可以分为() A.岩浆岩、石灰岩、变质岩 B.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正确 C.沉积岩、石灰岩、变质岩 D.岩浆岩、石灰岩、沉积岩 正确答案是: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9.碎屑物质被胶结物胶结以后所形成的结构称为() A. 碎屑结构正确 B. 斑状结构 C. 沉积结构 D. 碎裂结构 正确答案是:碎屑结构 10.矿物抵抗刻划、研磨的能力称为() A.刚度 B.硬度正确 C.强度 D.耐磨性 正确答案是:硬度 11.岩浆岩体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形成时所处的地质构造环境等统称为()A.岩浆岩结构

北京科技大学 工程地质复习试题库

. 北京科技大学 工程地质学 复习思考题

参考答案 . . 一.名词解释 1工程地质学: 2地质作用: 3地壳运动 4岩浆作用: 5地震: 6岩石: 7.矿物 8岩石的结构: 8地层: 9地层层序定律: 10地质构造: 11.断层: 12活断层*: 13地质图: 14地下水 15孔隙: 16临界水力梯度*: 17裂隙: 18岩溶: 19潜水

20承压水: 21层流: * 22紊流: * 23 流砂 24基坑突涌: 25烈度: 26泥石流: 27滑坡: . . 28风化作用: 29斜坡变形破坏: 30工程地质勘探* 31原位测试* 32岩心采取率** 2、填空题 1人类工程活动中可能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 以及 4个方面。 2工程地质学主要研究方法有:、、、。3地质作用包括和。 4内力地质作用包括:。 5外力地质作用包括 6根据岩石的形成深度分为:。 7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包括、和。 8相对地质年代确定法有:和。 9岩层的产状要素是:、和。 10岩层间接触关系有、、。 11褶皱的识别标志是。 12断层要素包括:。

13逆断层活动时发生地表变形,并发育断裂。 14*活断层的主要活动方式是。 15.地下水分类按埋藏条件分类的各类地下水特征和 。 16地下水分类按含水层空隙性质分类的各类地下水特征 17地下水的控制根据其基本原理,通常可分为:、、、、等几种控制方法 . . 18*地震按其成因可分为、、和 19*地震对地表造成的破坏可归纳为:、和 三种类型。 20*岩溶作用的基本条件是:、、、 。 21指出下列滑坡要素名称 (1)________________ (2) (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1) (4)________________

工程地质学最新完整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工程地质条件: 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或是工程建筑物所在地质环境的各项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2、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3、工程地质学: 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又是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的分支学科,它是工程科学与地质科学相互渗透交叉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从是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是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应用科学。 4、原生矿物 岩石经物理风化破碎,但成分没有发生变化的矿物碎屑。 5、次生矿物 岩石经过化学作用,使其进一步分解,形成一些颗粒更细小的新矿物。 6、粒径 土颗粒的大小以其直径来表示,称为粒径,其单位一般采用mm。粒径只是一个相对的、近似的概念,应理解为土粒的等效直径。 7、粒度成分 土中各个粒组相对百分含量,通常用各粒组占土粒总质量的百分数表示。 8、等(有)效粒径 非均粒土累积含量占10%(粒组累积百分含量)所对应的粒径。(平均粒径=50%限制粒径=60%) 9、不均匀系数是土的限制粒径和有效粒径的比值,即为Cu=d60 d10。Cu值越大,土粒越不均匀,累积曲线越平缓;反之,Cu值越 小,则土粒越均匀,曲线越陡。 曲率系数 2d30是累积含量30%粒径的平方与有效粒径和限制粒径乘积的比值,即为 Cc=,Cc值能说明累积曲线的弯曲情d10?d60 况。 10、土的结构: 是指组成土的土粒大小、形状、表面特征、土粒间的连结关系和土粒的排列情况。 11、土的构造:

在一定的土体中,结构相对均一的土层单元体的形态和组合特征。包含土层单元体的大小、形状、排列和相互关联等方面。 12、细粒土的稠度: 由于细粒土的含水率不同,表现出稀稠软硬程度不同的物理状态,如固态、速态或流态,细粒土这种因含水率变化而表现出的各种不同物力状态,即为细粒土的稠度。 13、稠度界限 随着含水率的变化,细粒土可由一种稠度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稠度状态,相对于转变点的含水率,称为稠度界限,也称为界限含水率。 14细粒土的可塑性 细粒土的含水率在液限和塑限两个稠度界限之间时,在外力作用下可以揉塑成任意形状而不破坏土粒间的连结,并且在外力解除后仍保持已有的形状,细粒的这种性质称为它的可塑性。 16、土的前期固结压力: 是土层在过去历史上曾经受过的最大固结压力。 17、黏性土和非黏性土: 黏性土具有结合水连结所产生的粘性土。如细粒土; 非黏性土土粒间无连结,不具粘土。如粗粒土、巨粒土。 18、湿陷性: 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结构迅速破坏而产生显著附加沉陷的性能。19、触变性: (土饱水而结构疏松)在振动等强烈扰动下其强度也会剧烈降低,甚至液化变为悬液的这种现象。 20、湿陷系数: (黄土)试样在某压力作用(p)下稳定的湿陷变形值与式样原始高度的比值称δs=hp-h'p h0,式中hp为保持天然 的湿度和结构的土样,施加一定压力时,压缩稳定后的高度(cm);h'p为上述加压稳定后的土样,在侵水作用下,下层稳定后的高度(cm),h0为土样的原始高度(cm)。 21、自重湿陷系数: (黄土)实验在与其饱和自重压力相等的压力作用下,压缩稳定后的湿陷值与土样原始高度的H值δ2s='hz-hz式h0 '为上述加压稳定后的中hz为保持天然的湿度和结构的土样,施加至土样的饱和自重压力时时,下沉稳定后的高度(cm);hz

工程地质学基础复习题答案

工程地质学基础复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粒径: 有机质: 毛细水: 结合水: 重力水: 土的结构: 工程地质问题: 土的工程地质性质: 土的构造: 土的物理性质: 土的基本物理性质 土粒密度: 工程地质条件: 土的密度: 干密度: 饱和密度: 含水率: 饱和度:。 土的毛细性: 土的力学性质: 正常固结土: 超固结土: 活断层: 地震: 地震震级: 地震烈度: 地震效应:

二、简答题 1.我国主要通用的粒组划分方案是怎么样的? 2.目前常采用的粒度分析方法有哪些?细粒土、粗粒土各用什么方法? 3.什么是累计曲线,如何在累积曲线上确定有效粒径、平均粒径、限制粒径? 4.不均匀系数的大小说明了什么? 5.土中的矿物主要有哪几类?各类矿物有哪些主要特点? 6.土的粒度成分与矿物成分有什么关系? 7.土中水按存在形式、状态、活动性及其与土粒的相互作用分哪些类? 8.为什么说结合水对细粒土的性质影响最大? 9.什么是土的结构?土的结构连结有哪几种形式? 10.结合水、毛细水是怎么样把土粒连结起来的? 11.粗粒土和细粒土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特点?不同结构特征对土的性质有何影响?12.什么是土的基本物理性质?主要包括哪些主要性质? 13. 反映土的基本物理性质的主要指标有那些?其中那些是实测指标? 14.根据饱和度大小,可将含水砂土分成哪些含水状态? 15.为什么说土的孔隙性指标是决定土的基本物理性质的最重要指标? 16.什么是稠度界限?稠度界限中最有意义的两个指标是什么? 17.细粒土随含水量变化表现出的稀稠软硬程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18.什么是塑态、塑性、塑限和塑性指数?他们有什么不同? 19.塑性指数大小说明什么?他的大小取决于什么? 20. 细粒土具有涨缩性及崩解性的原因是什么? 21.为什么说土的力学性质是土的工程地质性质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22. 什么是土的抗剪强度,粗粒土、细粒土抗剪强度有和区别? 23. 用推力法评价斜坡稳定性的基本假定是什么? 24. 岩石与土相比力学性质有何异同? 25. 滑坡防治的措施 三、论述题 1.简述水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 2.如何用有效应力原理解释饱和土的压缩过程? 3. 简述分层总和法的假设条件

工程地质学教学大纲

《工程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译名】:Engineering?Geology 【适用专业】:地质工程 【学分数】: 【总学时】:40 【实践学时】:8 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为地质工程专业本科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课程系统地讲授岩土工程地质性质及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系统概括了工程地质学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适量安排一定时间的参观及试验。通过本课程教学,培养学生掌握工程地质学最基本的原理与方法,了解国内外工程地质学领域的研究动态,能从系统的、动态的角度认识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关系,为今后研究与解决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震地质、环境地质等方面有关的工程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岩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等工程地质学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并能初步应用工程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工程地质问题,能运用力学原理进行工程地质问题的定量评价等。为学习后继课程以及从事工程地质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对工程地质问题分析中的地质思维逻辑,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学习前必须学习《动力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地层学》、《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工程力学》等课程。 四、课程内容 绪论 一、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二、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分科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三、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史 四、本课程的内容与学习方法 重点了解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了解工程地质学分科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史。 重点: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问题的概念;工程地质学的意义 第一章土的物质组成与结构、构造 第一节土的粒度成分 粒径、粒组概念;粒组划分;粒度成分测定与表示;土按粒度成分分类; 第二节土的矿物成分 土中矿物成分类型;矿物成分与粒度成分的关系;粘土矿物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第一节土中的水与气体

工程地质学发展历史

介绍工程地质学发展历史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人类工程建筑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 工程地质学的目的在于查明建设地区或建筑场地的地质条件,分析、预测和评价可能存在和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对建筑物和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不良地质现象的措施,为保证工程建设的合理规划、建筑物的正确设计、顺利施工和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地质科学依据。 工程地质学产生于地质学的发展和人类工程活动经验的积累中。17世纪以前,许多国家成功地建成了至今仍享有盛名的伟大建筑物,但人们在建筑实践中对地质环境的考虑,完全依赖于建筑者个人的感性认识。17世纪以后,由于产业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出现并逐渐积累了关于地质环境对建筑物影响的文献资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整个世界开始了大规模建设时期。1929年,奥地利的太沙基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工程地质学》;1937年苏联的萨瓦连斯基的《工程地质学》一书问世。50年代以来,工程地质学逐渐吸收了土力学、岩石力学和计算数学中的某些理论和方法,完善和发展了本身的内容和体系。在中国,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基本上始自50年代。 3内容 工程地质学主要研究建设地区和建筑场地中的岩体、土体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工程地质性质,控制这些性质的岩石和土的成分和结构,以及在自然条件和工程作用下这些性质的变化趋向;制定岩石和土的工程地质分类。 工程地质学要分析和预测在自然条件和工程建筑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地质作用和工程地质问题,例如:地震、滑坡、泥石流,以及诱发地震、地基沉陷、人工边坡和地下洞室围岩的变形,因破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大面积地面沉降、地下采矿引起的地表塌陷,及其发生的条件、过程、规模和机制,评价它们对工程建设和地质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研究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有效措施。 工程地质学还要研究工程地质条件的区域分布特征和规律,预测其在自然条件下和工程建设活动中的变化,和可能发生的地质作用,评价其对工程建设的适宜性。 由于各类工程建筑物的结构和作用,及其所在空间范围内的环境不同,因而可能发生和必须研究的地质作用和工程地质问题往往各有侧重。据此,工程地质学又常分为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学、道路工程地质学、采矿工程地质学、海港和海洋工程地质学、城市工程地质学等。 工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地质学方法、实验和测试方法、计算方法和模拟方法。 地质学方法即自然历史分析法,是运用地质学理论,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和地质现象的空间分布,分析研究其产生过程和发展趋势,进行定性的判断。它是工程地质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础。 4实验和测试方法 包括为测定岩、土体特性参数的实验、对地应力的量级和方向的测试,以及对地质作用随时间延续而发展的监测。 计算方法,包括应用统计数学方法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理论或经验公式对已测得的有关数据,进行计算,以定量地评价工程地质问题。 模拟方法,可分为物理模拟(也称工程地质力学模拟)和数值模拟,它们是在通过地质研究,深入认识地质原型,查明各种边界条件,以及通过实验研究获得有关参数的基础上,结合建筑物的实际作用,正确地抽象出工程地质模型,利用相似材料或各种数学方法,再现和预测地质作用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电子计算机在工程地质学领域中的应用,不仅使过去难以完成的复杂计算成为可能,而且能够对数据资料自动存储、检索和处理,甚至能够将专家们的智慧存储在计算机中,以备咨询和处理疑难问题。

工程地质学试卷及答案8套

工程地质试题1 一、名词释义(每小题2分,共20分) 1、工程地质条件 2、活动断层 3、岩体结构 4、液化指数 5、软化系数 6、地质工程 7、卓越周期 8、管涌 9、固结灌浆 10、地应力集中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50分) 1、岩体完整性含义是什么?给出5种以上反映岩体完整程度的定量指标? 2、风化壳的结构特征是什么?给出5种以上反映岩体风化程度定量指标? 3、软土的工程地质特征是什么? 4、简述岩爆发生的机理?

5、简述砂土液化机制? 6、软弱岩石的含义以及基本特征是什么? 7、震级与烈度有什么区别? 8、岩溶发育基本条件是什么?岩溶区工程建设遇到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哪些? 9、野外如何识别滑坡? 10、水库地震的特征是什么?其成因学说有哪些? 三、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分析结构面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研究工程意义? 2、分析坝基深层滑动的边界条件,简要说明剩余推力法、等稳定法的原理。 四综合论述题(14分) 分析边坡工程研究的内容和稳定分析的方法?

工程地质试题2 一、区别各组概念(每小题4分,共20分) 8、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地质问题 9、液化指数与液性指数 10、地质工程与岩土工程 4、固结灌浆与帷幕灌浆 5、震级与烈度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50分) 1、岩体结构含义是什么?岩体结构类型是怎样划分? 2、风化壳的结构特征是什么?给出5种以上反映岩体风化程度定量指标? 3、软土的工程地质特征是什么? 4、简述岩爆发生的机理? 5、简述砂土液化机制? 6、结构面的成因分类是什么?并举例说明每种类型。 7、卓越周期含义是什么?如何利用波速试验资料确定卓越周期? 8、岩溶发育基本条件是什么?岩溶区工程建设遇到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哪些? 9、野外如何识别滑坡? 10、坝基渗透变形破坏类型有哪些?如何防治之。

工程地质学习题

工程地质学习题 1. 岩体及岩石的主要区别答:岩石是结构体,岩体是结构体和 结构面2.岩体结构面的成因类型 答:1.原生结构面:沉积结构面、火成结构面、变质结构面 2.次生结构面:内动力形成的结构面、外动力形成的结构面 3.构造结构面 3.岩体结构面的主要特征 答:结构面的规模、方向、距离、延续性、粗糙度 4.软弱夹层的概念及类型 答:概念:是指在坚硬的层状岩层中夹有强度低、泥质或碳质 含量高、遇水易软化、延伸较广或厚度较薄的软弱岩层 1.软岩夹层 2.碎块夹层 3.碎屑夹层 4.泥化夹层 5.工程岩体分级标准中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答:1.岩石的强度2.PQD值3.不连续面间距4.不连续面状态5.地下水状态 6.简述软弱夹层对工程的影响。 答: 7.在工程地质评价中,常采用哪些指标来表征结构面的 形态特征?而哪些指标是用来表征岩体渗透性高低? 1.导致建筑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岩体滑动破坏的基本类型 3.岩体发生滑动的边界条主要有哪些 4.确定岩体承载力的主要方法 5.确定岩体抗滑稳定计算参 数的主要步骤 6.地基岩体中陡倾结构面和缓倾结构面处理 7.某

工程基岩体风化较强,裂隙广泛分布,不满足建挡水建筑物要求,处理 1.岩质边坡变形破坏的主要类型及特征 2.滑坡的主要地貌形态特征 3.岩质边坡的稳定性评价方法有哪些 4.影响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5.不稳定的岩质边坡,常见的处理措施有哪些 6.极射赤平投影图与节理走向玫瑰花图的主要功能和差别 1.地下洞室开挖后,岩体中的应力将发生重新分布,其主要特征有哪些 2.地下洞室轴线位置选择时,主要应考虑哪些因素 3.围岩的概念及分带 4.围岩变形破坏的主要特征 5.山岩压力的概念及确定方法 6.围岩抗力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7.围岩抗力的确定方法 8.提高围岩稳定性的方法

工程地质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提纲

《工程地质》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Engineering Geology 课程编号:03110110 课程类别:专业课,选修 总学时数:32 学分:2 开课单位:建筑工程学院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由于任何建筑工程都离不开地质环境,故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都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工程地质知识,而《工程地质》正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因此本课程对于土木工程专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的工程地质现象和问题,以及这些现象和问题对工程建筑设计、施工和营用过程中的影响,并能正确处理和合理利用自然地质条件,了解各种工程地质勘察的要求和方法,能够正确布置勘察任务、合理利用勘察成果解决设计和施工问题。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导言 1.教学内容 工程地质的概念、研究工程地质的目的和任务、工程地质学的内容及发展以及本课程的主要任务。 2.重点、难点 工程地质与土木工程工程的关系。 3.教学基本要求 (1) 了解工程地质学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和任务; (2) 理解工程地质和土木工程工程的关系; (3) 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二章矿物与岩石 1.教学内容 (1) 主要造岩矿物及其性质;

(2) 岩石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主要介绍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工程地质特征及其鉴别方法; (3) 特殊类土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2、重点、难点 (1)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 (2) 常见岩石的类型及工程性质。 (3) 矿物识别的方法及常见主要造岩矿物的特征。 3.教学基本要求 (1) 掌握矿物的概念及其主要形态特征和物理性质指标; (2) 掌握主要造岩矿物及其鉴定特征; (3) 掌握岩石的基本概念及其成因、分类; (4) 掌握岩浆及岩浆岩的基本概念、岩浆岩的产状、结构、构造及其主要矿物成分和分类原则; (5) 掌握沉积物和沉积岩的基本概念,掌握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掌握沉积岩的结构、构造及其分类原则; (6) 掌握变质作用和变质岩的概念,了解影响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掌握变质岩的主要结构、构造特征及主要特征矿物和分类原则; 第三章地质构造 1.教学内容 (1) 地质年代及其划分方法; (2) 岩层的产状要素及其测定方法; (3) 褶皱构造(含水平、单斜构造)及其与工程的关系; (4) 断裂构造(节理、断层)及其与工程的关系; (5) 地层的接触关系; (6) 岩石与岩体的基本概念及其质量评价。 2.重点、难点 重点:地层间的接触关系,褶皱与断层类型及识别标志。 难点:地层产状与测量方法,地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关系。 3.教学基本要求 (1) 了解地壳运动的基本知识及其表现形式和构造运动的方向分类,掌握地质作用的概念; (2) 掌握岩层的基本概念,岩层产状与产状要素的测量方法,地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组合关系;掌握地质构造对岩石(层)工程性质的影响的分析方法; (3) 掌握地质构造与工程建设的关系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我国工程地质学的成就和发展

我国工程地质学的成就和发展 摘要:我国工程地质学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学科。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知之甚少到内容丰富多彩、独具特色、跻身于国际先进水平的过程,成为一门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一套技术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工程建设与环境地质实际问题的应用科学。 关键词:工程地质学;成就;发展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地质环境与工程建筑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地质问题,包括对工程建筑有影响的工程地质问题,和对地质环境有影响的环境地质问题。它的任务是为各类工程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地质依据,以便从地质上保证工程建筑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使用方便、运行顺利。 我国工程地质学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学科。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知之甚少到内容丰富多彩、独具特色、跻身于国际先进水平的过程,成为一门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一套技术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工程建设与环境地质实际问题的应用科学。 一、我国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程 20世纪60年代,工程地质的实践,积累了大量资料和一定的实际经验,学科进入独立发展阶段,各建设部门制定自己的勘察规范,以山区工程建设为主,对工程地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岩土测试技术提高,定量评价有所发展。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年代,各方面的建设蓬勃发展,工程地质在已往在基础上取得了重大发展。勘察质量提高,新的勘察规范制定,向着工程领域拓展,承担勘测、工程处理的系统列工作。新型、巨型工程向工程地质勘察提出了新的要求。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创立了自己的新的理论,引入有关科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学术活动频繁。 二、工程地质勘察质量不断提高 工程地质的任务就在于为工程建筑进行工程地质勘察,认识拟建工程所在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为建筑的位址选择和设计、施工提供地质依据。国家规定的基建程序是:任何工程建设不进行勘察工作就不准设计,没有设计不准施工。这就赋予了工程地质重大而光荣的职责,避免了不顾地质条件是否适宜而盲目兴建工程给国家造成的损失。建筑位址的选择具有战略意义,起着充分利用有利的地质条件、避开不利条件的作用。位址选得好,不但能保证工程的安全,而且工程处理也较简单,经济上合理。我国的各类工程、铁路公路、水利水电、城乡建设、工业、国防、矿山、港口等建筑,尤其是大型建筑,都是先做了反复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才进行设计、施工、修建完成的,因而基本上没有因为地质问题而失败。

工程地质学课本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绪言 1. 谓工程地质学? 答: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人类工程建筑等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 2. 谓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 答:①阐明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其对建筑物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②论证建筑场地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给出确切的结论。③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地,并根据场地的地质条件合理配置各个建筑物。④根据建筑场地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法的合理化建议,以及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⑤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其发展演化趋势,并提出对地质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⑥为拟订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案提供地质依据。3. 谓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容? 答:①岩土工程性质的研究。②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的研究。③工程地质勘查理论技术法的研究。④区域工程地质的研究。 4. 谓工程地质条件? 答:工程地质条件是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①岩土的类型及其工程性质。②地质构造。③水文地质条件。④动力地质作用。⑤地形地貌条件。 ⑥天然建筑材料。 5. 谓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问题指已有的工程地质条件在工程建筑和运行期间产生的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构成威胁影响工程建筑的安全。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包括①地基稳定性问题。②斜坡稳定性问题。③洞室围岩稳定性问题。④区域稳定性问题。

6. 简述工程地质学与岩土工程的关系。 答:工程地质是岩土工程的基础,岩土工程是工程地质的延伸。 7. 简述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 答:17世纪以后开始出现地质环境对建筑影响的文献资料,工程地质学产生了萌芽。20世纪初工程地质研究已经由欧美向发展中扩展并稳定发展。未来工程地质学会与其他学科更加紧密相连,与各相关学科更好地交叉和结合,促进基本理论、分析法和研究手段等各面不断更新和前进,进而使工程地质学的涵不断变化、外延扩展。 8. 简述本课程的学习要求。 答:见课本P8-P9。 第二章矿物与岩 1.谓克拉克值?地壳主要由哪些元素组成? 答:地壳中各种化学元素平均含量的原子百分数成为原子克拉克值,又称元素丰度。地壳主要由氧、硅、铝、铁、钙、钠、镁、钾、钛和氢十种元素组成。 2.根据地震资料,地球部圈层可以划分为哪几个圈层?各圈层的物质组成是什 么?各圈层之间的不连续界面是什么? 答:地球部圈层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由沉积岩、花岗岩和玄武岩组成;地幔由二辉橄榄岩组成;地核由铁、镍、硅构成的物质组成。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工程地质学重点

工程地质学(engineering geology)的基本概念: 是介于地学与工程学之间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它研究土木工程中的地质问题,也就是研究在工程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的实施过程中合理地处理和正确地使用自然地质条件和改造不良地质条件等地质问题。工程地质学是为了解决地质条件与人类工程活动之间矛盾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工程地质条件: 由于地质因素对工程建筑的利用和改造有影响,因而把这些地质因素综合称为工程地质条件,建筑场地及其邻近地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自然地质作用与现象等都是工程地质条件所包含的因素。 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设之间的矛盾问题: 地质条件与人类工程活动之间矛盾 1. 地质环境对工程活动的制约作用。 即地质条件以一定的作用方式影响工程建设。 如:地震、软土地基、岩溶洞穴、滑坡、崩塌…… 2. 人类的工程活动又反作用于地质环境。 如:大量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库修建诱发地震;人工开挖引起边坡破坏; 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应用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调查研究和解决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研究目的是查明建设地区或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预测和评价可能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对建筑物或地质环境的影响,提出防治措施,以保证工程建设的正常进行。 工程地质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工程地质工作的三大支柱:(1)构造地质与岩体结构(2)工程地质力学(3)地质技术 工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地质学方法(2)实验和测试方法(3)计算

方法(4)模拟方法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1、岩土体的分布规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研究 2、不良地质作用(地质灾害)及其防治研究 3、工程地质勘察技术研究 4、区域工程地质研究 二、工程地质学的作用及其发展 第一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到60年代 第二阶段:到60年代末 第三阶段:80年代以来 1.大力开展地质工程研究 2.加强地质预报研究 3.加强地质体的改造 4.加强环境地质工作 第1章矿物和岩石 概述 地壳(Crust) 地球是一个实心的椭球体,两极稍扁平,赤道部分略向外突出,极半径(Polar radius)约为6365km,赤道半径(Eguatorial radius)约为6378km,平均半径(Average radius)约为6371km。 由于目前勘探手段的限制,我们只能通过地震波来研究地球内部的一些情况。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各部位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基本圈层。

工程地质学基础重点

第一章1、概念工程地质学: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并保证这种制约关系向良性方向发展的科学。 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址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工程地质问题:是指工程地质条件与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是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制约的主要形式。 工程地质分析:是工程地质学一个重要分支,是分析工程地质问题产生的地质条件、力学机制及其发展演化规律,以使正确评价和有效防治其不良影响的一门学科。 工程地质分析的基本方法:①定性研究②定量研究2、简述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关系地质环境对人类工程活动的制约(主要部分):①影响工程活动的安 全②影响工程建筑物的稳定和正常使用③工程造价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制约(次要部分)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3、工程地质分析的内容包括哪些 ①区域稳定性问题②岩体稳定问题③与地下渗流相关的问题④与侵蚀淤积有关的工程问题第二章(重点)1、活断层:是指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是近期(约10万年)曾 有过活动而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活动的断层,后一种情况可称为潜在活断层。 2、断层的作用表现:①它对岩体的稳定性和渗透性,地震活动和区域稳定有重大的影响。 ②它可能是地下水运动的良好通道和汇聚的场所,在规模较大的断层附近或断层发育地区常久贮存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石油。 3、板块构造理论? 4、断层要素:①断层面②断层线③断层带④断盘⑤断距 5、断层的野外识别方法:①地貌上的特征②地层特征③断层的伴生构造④水系 6、请简述断层的工程评价:①降低了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②跨越断裂构造带的建筑物③隧洞工程,通过断裂破碎带时易发生坍塌④可能发生新的移动,从而影响建筑物的稳定 7、活断层的活动方式:①粘滑型②蠕滑型8活断层的鉴别标志:①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标志②历史地震及历史期地震错段标志③微地震测量及地形变

工程地质学题库及答案

七夕,古今诗人惯咏星月与悲情。吾生虽晚,世态炎凉却已看透矣。情也成空,且作“挥手袖底风”罢。是夜,窗外风雨如晦,吾独坐陋室,听一曲《尘缘》,合成诗韵一首,觉放诸古今,亦独有风韵也。乃书于纸上。毕而卧。凄然入梦。乙酉年七月初七。 -----啸之记。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必修课程 工程地质学 复习思考题 参考答案 编者:谢谟文 2012-6

1工程地质学:是将地质学的原理运用于解决工程稳定性问题的一门科学。 2地质作用:所有引起矿物、岩石的产生和破坏,从而使地壳面貌发生变化的自然作用。 3地壳运动由地球自转速度的改变等原因,使得组成地壳的物质(岩体)不断运动,改变它的相对位置和内部构造,称地壳运动。 4岩浆作用:软流圈及岩石圈中下部的高温融熔物质沿某一通道上升至地表或在地下冷凝成岩的过程叫岩浆作用 5地震:岩石圈机械运动积累的能量,由于岩石圈破裂而突然释放的一种现象,由于地震波的传播引起地面快速颤动叫地震 6岩石:在一定的地质作用中形成,并在一定的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下稳定存在的矿物集合体。 7.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 8岩石的结构:组成岩石的岩屑或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相互关系。8地层:地质学上把某一地质年代形成的一套岩层(无论是沉积岩,火山碎屑岩还是变质岩)称为那个时代的地层。 9地层层序定律:正常的地层总是老的先沉积在下,而新的则后沉积在上,这种新老地层的覆盖关系叫地层层序律。 10. 地质构造:是指地质体(岩层、岩体或矿体)存在的空间形式、状态及相互关系,是地质作用(地壳运动等)所造成的岩石(或矿体)变形、变位等现象,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它们主要包括褶皱、断裂等。 11.断层:岩层受力发生破裂,破裂面两侧岩块发生明显的位移,这种断裂构造称断层。 12 活断层:现在正在活动或在最近地质时期发生过活动的断层。 13地质图:是反映一个地区地形及地质情况的综合图纸。它是在地形图上用不同的颜色(或花纹)及规定符号,按比例尺缩小,把地表上各种地质体垂直投影到水平面上的一种图件。 14地下水是埋藏在地表下面土中的孔隙、岩石中孔隙和裂隙中的水 15孔隙:土(粘土、砂土、砾石等)和碎屑岩等沉积岩中的颗粒和颗粒集合体间存在的空隙。

工程地质学专业词汇(英语)

英汉工程地质学专业词汇 (与双语教学讲义Engineering Geology 配套使用) 黄雨选编 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2009.10

编写说明 为了配合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学双语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于2009年,从F. G. Bell所编著的Engineering Geology(Second edition 2007)及Tony Waltham所编著的Foundations of Engineering Geology(Second edition 2001)两本书中选编了与工程地质学关系较密切的部分专业词汇,以英汉对照的形式刊出,便于学生使用。以求对学生在双语教学课堂和课后学习时有所帮助。使用过程中若发现不当之处,欢迎多提批评和建议,以便及时补充更正。 编者 2009年10月

Contents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 Chapter 2 Rock Types and Stratigraphy .. (1) Chapter 3 Geological Structure (4) Chapter 4 Soil Engineering Properties and Classification (5) Chapter 5 Groundwater (7) Chapter 6 The main engineering geology problems in civil engineering (8) chapter 7 In-situ test (10) Chapter 8 Site investigation (10)

工程地质学的发展

工程地质学的发展 摘要:工程地质学是20世纪才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地球科学。工程地质专业在工程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工程地质工作的质量,对工程方案的决策和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由于地质问题引起的工程事故时有发生,轻则修改设计延误工期,严重时造成工程失事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近年来,工程地质勘察质量有下滑现象,工程地质分析不够深入,有的甚至出现工程地质评价的结论性错误。今后十年,将有可能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又一个事故高发期。工程地质对地球环境的保护要发挥重要作用。工程地质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关键词。 关键词:工程地质水利水电勘察环境分析人才机遇 工程地质对于工程师来说并不陌生。然而,由于人类工程活动引起地质环境的改变,工程地质问题造成工程建设的被动与失败的若干实例证实,许多人对工程地质又是陌生的。 人类历史刚刚翻开新千年新世纪的第一页,一场以高新技术为前导的产业革命却早已开始了,工程地质学科必将在这场革命中获得新生。当然,我们更应该看到技术的每一次革命性进步,都伴随着矛盾与冲突,特别是体制和机制问题,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需要协调与适应,改革就成为必然。 当前,工程地质学科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工程地质专业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不是斗争而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人类工程活动不是改造自然而是如何顺应自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问题,工程地质学家和地质师都要认真关注,并勇敢地承担起应尽的职责。 1 工程地质学科的起源与发展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与自然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一门地球科学。20世纪初,为了适应兴建各种工厂、水坝、铁路、运河等工程建设的需要,地质学家开始介入解决工程建设中与地质有关的工程问题,不断地进行着艰苦的工程实践和开拓性的理论探索,首次出版了“工程地质学”专著,工程地质学开始成为地球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学科,工程地质勘察则成为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世界有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和平环境,工程建设的发展十分迅速,工程地质学在这个阶段迅速成长起来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工程实践和理论探索,工程地质学大为长进,内涵和外延都焕然一新,成为了现代科学技术行列中的重要分支学科。 中国的工程地质事业在解放前基本上是空白,建国后才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50年代初开始引进苏联工程地质学理论和方法,走过了我们自己的工程实践和理论创新的辉煌历程,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工程地质学体系。特别是在水利水电行业,举世瞩目的三峡、小浪底等特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开工建设,澜沧江、红水河、雅砻江、乌江、黄河等大江大河众多大型梯级水电站的兴建,以及若干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其它水利水电工程,充分积累了在各类岩性地区和各种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地质工作的丰富经验,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工程地质勘察规程规范。重大工程建设不断地将数理学科的新成就和高新技术及时吸收进来,极大地丰富了工程地质学科的内容,有力地促进了工程地质学科的发展,使我国工程地质学达到现代科技水准,逐渐成为国际工程地质界的重要成员之一。 今天,工程地质专业学科的内涵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工程地质定性描述和定性评价的范畴,发展成为集多种勘探手段去获取基础性地质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归类汇总、整理分析、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地质预测、工程措施的建议等等既特殊又复杂的综合性专业。任何一个成熟的设计师,都会清楚地意识到工程地质专业在工程设计中的重要位置。无数重大

工程地质学试题库(含答案)

一、选择题 1、某矿物呈板块、黑色、珍珠光泽,一组完全解理,硬度2.5—3.0。该矿物可定名为(D)。 A.辉石 B.角闪石 C.橄榄石 D.黑云石 2、下列岩石为岩浆岩的是(C)。 A.灰石(橄榄石) B.片麻岩(灰岩) C.辉石(石英岩) D.泥岩(砂岩) 3、碎屑物质被胶结以后所开成的结构称为(A)。 A.碎屑结构 B.斑关结构 C.沉积结构 D.碎裂结构 4、压应力等于零时,岩石抵抗剪切破坏的最大能力称为岩石的(C)。A.抗剪断强度 B.抗拉强度 C.抗切强度 D.抗剪强度 5、沉积岩的不整合接触面上常常形成底砾岩,与底砾岩岩性一致的岩层形成时间(A)。 A.较早 B.较晚 C.无法确定 D.沉积岩未经构造变动影响时,较晚 6、下列不是地质年代单位的(D)。 A.宙 B.代 C.纪 D.统 7、下列有关岩层走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 A.岩层的走向有两个数值,且两数值相差180° B.岩层的走向只有一个数值 C.岩层的走向可由走向线的方位角表示 D.岩层走向方位角与倾角方位角相差90° 8、下列不能作为判断断层的标志是(D)。 A.擦痕和阶步 B.牵引构造 C.地层的重复和缺失 D.底砾岩 9、砂嘴、砂坎地形常形成于(C)。 A.次深海带 B.深海带 C.海岸带 D.浅海带 10、泥炭及淤泥质土是(B)形成的。 A.包气带水 B.裂隙水 C.潜水 D.承压水 11、天然地震按成因可划分: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A)。 A.激发地震 B.形变地震 C.强震 D.海洋地震 12、地下水按埋藏条件的分类,不包括(B)地下水。 A.包气带水 B.裂隙水 C.潜水 D.承压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