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体格发育检查和评价技术规范

儿童体格发育检查和评价技术规范
儿童体格发育检查和评价技术规范

儿童体格发育检查和评价技术规范

一、体格发育检查

1、一般状况

(1)询问婴幼儿的喂养,大小便、睡眠等

(2)观察小儿营养状况、神志、表情、反应、皮肤颜色、体位、行走姿势和孩子的语言能力。

2、一般测量

(1)体温:腋下测温法

(2)呼吸、脉搏:在小儿安静时进行。

呼吸频率可通过听诊或观察腹部起伏;

脉搏最好检查股动脉或通过心脏听诊来检测。各年龄小儿呼吸、脉搏(次数/分)

各年龄小儿呼吸、脉搏(次数/分)

年龄呼吸脉搏呼吸:脉搏

新生儿 40~45 1 120~140 1:3

<1岁 30~40 1 110~130 1: 1: 3~4

2~3岁 25~30 100~120 1: 1: 3~4

(3)血压:根据年龄选择袖带,宽度应为上臂长度的1/2~2/3。

正常值:收缩压(mmhHg)=80+(年龄×2)舒张压为收缩压的2/3

3、皮肤和皮下组织:

注意有无红臀、湿疹、褶烂及破损,有无黄疸、苍白、皮疹或瘀点。

触摸皮肤弹性、皮下组织及脂肪的厚度。

4、淋巴结大小、数目、活动度、质地、有无粘连或压痛。

部位:颈部、耳后、枕部、腹股沟

5、头部(1)头颅:大小形态、骨缝、前囟大小及紧张度、毛发有否枕秃、颅骨有否软化、

乒乓感等。

(2)面部:有无唐氏面容。

(3) 眼、耳、鼻有无分泌物,炎症,沙眼等。

(4) 口腔:有无溃疡、鹅口疮,舌系带是否过短,咽部扁桃体有否红肿,有无龋齿。

6、颈部:有无斜颈、短颈;有无颈肌张力增高或迟缓。

7、胸部:检查胸廓有无畸形、肋外翻、串珠、鸡胸、赫氏沟等,以及心肺部听诊。

8、腹部:有无脐疝、腹块、压痛,肝、脾触诊。

9、髋部与臀部:注意有否髋关节脱位(外展试验,臀纹对称情况)。

10、四肢:注意有否畸形,多指,有否手镯,脚镯,“O”形腿,“X”形腿等。手掌是否“通贯掌”。

11、生殖器:注意有无畸形,疝气,鞘膜积液,隐睾等。

二、体格评价

小儿体格发育水平采用WHO参考值和《2005年中国儿童生长标准》,评价采用三项指标综合评价法,即根据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身高别体重三项指标,对小儿的体格发育和营养状况

进行综合评价。

目的:了解个体或群体儿童体格生长发育现状及今后发展趋势,并对部分体格生长发生偏离的儿童,采取干预措施以促进其健康成长。

(一)、评价方法1、标准差法:根据不同年龄、性别,固定分组,通过大量人群的横断面调查算出的均值和标准差。以平均值加减标准差(SD)来表示。由此可制定出三个或五个等级进行评估。

体格生长5等级评估

均数加减

标准差-2S以下

(~p3)

-(1s~2s)

(p3~p15)

±1s

(p3~p15)

+(1s~2s)

(p85~p97)

+2s以上

(p97~)

三等级分

下中上

五等级分

下中下中等中上上

2、百分位数法

即把一组变量值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求出每个百分位数的数值,然后进行百分位数列表,常分为第3、10、25、50、75、90、97百分位数。p3代表第3百分位数的数值,p97代表第97百分位数值,从p3到p97包括了全样本的95%。 P50即为中位数,大约与标准差法的均数相当。

3、曲线图法儿童生长发育图—可以评出生长水平,看出生长趋势,算出生长速度。

绘制生长曲线:每次健康管理时都应测量婴幼儿身长(高)、体重并记录在图上。

若身高体重曲线水平较低(均值减2SD以下),三个月曲线一直没有上升,应转诊。

4、指数法

(1)BMI指数:

儿童BMI值在第85~95百分位为超重,大于第95百分位为肥胖。

(2)Koup指数:

15~18正常,18以上有肥胖倾向

(二)评价意义

体重按年龄评价体重数值在小于、等于P3(≤P3)的范围内,被称为体重低下。如果单项按年龄评价体重小于WHO标准的体重均数减去2个标准差的值,则被诊断为WHO的中重度营养不良。

身高按年龄评价身高数值在小于P3的范围,被称为生长迟缓.

体型按身高评价体重,数值在小于P3范围内,说明儿童消瘦;数值在大于P97范围内,说明儿童过胖。

头围采用均数标准差法进行评价。头围测量的数值在均数加减2个标准差范围以内,均可评价为正常。

胸围在采用均数标准差法进行评价的同时,还应以头围与胸围之间的比例作为参考(出生时头围应大于胸围,周岁时头胸围相等,周岁后胸围逐渐超过头围)。

顶臀长(坐高)本项目不作为健康检查的基本项目。

通常仅在目测儿童体型异常时,即上下身比例可能失调,怀疑内分泌疾病时才准确测量,采用均数标准差法进行评价。

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标准解析

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标准解析0,2岁男童年龄别身长.体重参考值 体格发育评价标准一(1) 《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年龄身长(cm) 体重(kg) 岁月 -3SD -2SD -1SD SD +1SD +2SD +3SD -3SD -2SD -1SD SD +1SD +2SD +3SD 0 44.2 46.1 48.0 49.9 51.8 53.7 55.6 2.1 2.5 2.9 3.3 3.9 4.4 5.0 1 48.9 50.8 52.8 54.7 56.7 58.6 60.6 2.9 3.4 3.9 4.5 5.1 5.8 6.6 2 52.4 54.4 56.4 58.4 60.4 62.4 64.4 3.8 4. 3 4.9 5.6 6.3 7.1 8.0 3 55.3 57.3 59. 4 61.4 63. 5 65.5 67. 6 4.4 5.0 5. 7 6.4 7.2 8.0 9.0 4 57.6 59.7 61.8 63.9 66.0 68.0 70.1 4.9 5.6 6.2 7.0 7.8 8.7 9.7 5 59. 6 61. 7 63. 8 65. 9 68.0 70.1 72.2 5.3 6.0 6.7 7.5 8.4 9.3 10.4 6 61.2 63.3 65.5 67.6 69.8 71.9 74.0 5. 7 6.4 7.1 7.9 8. 8 9.8 10.9 7 62.7 64.8 67.0 69.2 71.3 73.5 75.7 5.9 6.7 7.4 8.3 9.2 10.3 11.4 8 64.0 66.2 68.4 70.6 72.8 75.0 77.2 6.2 6.9 7.7 8.6 9.6 10.7 11.9 9 65.2 67.5 69.7 72.0 74.2 76.5 78.7 6.4 7.1 8.0 8.9 9.9 11.0 12.3 10 66.4 68.7 71.0 73.3 75.6 77.9 80.1 6.6 7.4 8.2 9.2 10.2 11.4 12.7 11 67.6 69.9 72.2 74.5 76.9 79.2 81.5 6.8 7.6 8.4 9.4 10.5 11.7 13.0 12 68.6 71.0 73.4 75.7 78.1 80.5 82.9 6.9 7.7 8.6 9.6 10.8 12.0 13.3 1 .1 69.6 72.1 74.5 76.9 79.3 81.8 84.2 7.1 7.9 8.8 9.9 11.0 12.3 13.7 1 . 2 70.6 73.1 75.6 78.0 80.5 83.0 85.5 7.2 8.1 9.0 10.1 11. 3 12.6 14.0 1 .3 71.6 74.1 76.6 79.1 81.7 84.2 86.7 7. 4 8.3 9.2 10.3 11. 5 12.8 14.3 1 .4 72.5 75.0 77. 6 80.2 82.8 85.4 88.0 7.5 8.4 9.4 10.5 11. 7 13.1 14.6 1 .5 73.3 76.0 78.6 81.2 83.9 86.5 89.2 7.7 8.6 9.6 10.7 12.0 13.4 14.9

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

儿童体格生长发育体格评价 一、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1、身长(length) 身长为头部、脊柱与下肢骨骼长度的总和。新生儿出生时仅50厘米。0~6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厘米,7~12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厘米,生后第2年身长共增长10厘米左右,以后儿童身高(height)每年增长值波动在5~厘米左右。接近青春期儿童身高每年增长达8厘米左右,女童较男童略早开始2年。身高估算公式: 2~10岁儿童身高(厘米)= 年龄 X 7 + 70 2、体重(weight) 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3公斤, 6个月内婴儿体重每月平均增长600克~700克,6~12个月体重每月平均增长250克~300克,之后儿童体重每年增长约2公斤。接近青春期儿童体重每年增长可达6公斤左右。体重估算公式: 小于6月婴儿体重 = 出生体重(公斤) + 月龄 x 7~12月婴儿体重 = 6(公斤) + 月龄 x 1~10岁儿童体重(公斤)= 年龄 X 2 + 7(或8) 3、头围(head circumference) 新生儿出生时头围34厘米,1岁内增长迅速,上半年8厘米,下半年4厘米,1岁时达46厘米。1岁后增长速度减慢,2岁时48厘米。若有头小畸形,提示脑发育不良;若头围过大,则要怀疑脑积水。 4、胸围(chest circumference) 胸廓与肺的发育可以用胸围测量。胸围在第一年发育最快,1~1岁半超过头围,第二年增长速度明显减慢,平均增长3厘米,以后每年平均增加约1厘米。 5、上臂围(arm circumference) 测量上臂围可以筛选营养不良儿童。1~5岁儿童上臂围多在~厘米间,>厘米示营养良好,<厘米为营养不良。 6、坐高(sitting height) 坐高指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坐高可显示躯干的生长。儿童1岁后身高增加主要是下肢增长,坐高占身高的比例随年龄而降低。一般出生时为66%,4岁时60%,10岁时54%。当儿童患克汀病、软骨发育不良时,坐高占身高百分比明显增大。 7、前囟(anterior fontanel) 新生儿出生时头顶部有两个骨性间隙,额骨与顶骨之间的菱形间隙称前囟,顶骨与枕骨之间的三角形间隙称后囟。前囟出生时约~2厘米,数月内随头围的增长而变化,6个月后则逐渐骨化缩小,一般在12~18个月闭合。后囟出生时很小,1~2个月即闭合。囟门闭合情况反映颅骨骨化过程。若囟门闭合早,则要警惕头小畸形;囟门闭合晚,多见于佝偻病、脑积水、克汀病等。同时囟门也是观察婴儿颅内疾病的一个窗口,当小儿患脑炎、脑膜炎而颅压升高时,前囟会变得饱满,而婴儿因腹泻致脱水时,会出现前囟凹陷。 8、牙齿人有两副牙齿,即乳牙(terminent teeth)和恒牙(permanent teeth)。乳牙共20颗。婴儿出生时无牙,一般在4~6个月左右萌出,全副乳牙2岁半出齐。自6岁左右,儿童开始换牙。在全副乳牙之后长出第一颗恒牙(第一磨牙),即出现24颗牙齿。然后基本按从前至后的顺序逐个替换同位乳牙。12岁长出第二磨牙,18岁以后出现第三磨牙(智齿),但也有人终生不长此牙。

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

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儿童体格生长发育体格评价 一、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1、身长(length) 身长为头部、脊柱与下肢骨骼长度的总和。新生儿出生时仅50厘米。0~6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厘米,7~12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厘米,生后第2年身长共增长10厘米左右,以后儿童身高(height)每年增长值波动在5~厘米左右。接近青春期儿童身高每年增长达8厘米左右,女童较男童略早开始2年。身高估算公式: 2~10岁儿童身高(厘米)= 年龄 X 7 + 70 2、体重(weight) 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3公斤, 6个月内婴儿体重每月平均增长600克~700克,6~12个月体重每月平均增长250克~300克,之后儿童体重每年增长约2公斤。接近青春期儿童体重每年增长可达6公斤左右。体重估算公式: 小于6月婴儿体重 = 出生体重(公斤) + 月龄 x 7~12月婴儿体重 = 6(公斤) + 月龄 x 1~10岁儿童体重(公斤)= 年龄 X 2 + 7(或8) 3、头围(head circumference) 新生儿出生时头围34厘米,1岁内增长迅速,上半年8厘米,下半年4厘米,1岁时达46厘米。1岁后增长速度减慢,2岁时48厘米。若有头小畸形,提示脑发育不良;若头围过大,则要怀疑脑积水。 4、胸围(chest circumference) 胸廓与肺的发育可以用胸围测量。胸围在第一年发育最快,1~1岁半超过头围,第二年增长速度明显减慢,平均增长3厘米,以后每年平均增加约1厘米。 5、上臂围(arm circumference) 测量上臂围可以筛选营养不良儿童。1~5岁儿童上臂围多在~厘米间,>厘米示营养良好,<厘米为营养不良。 6、坐高(sitting height) 坐高指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坐高可显示躯干的生长。儿童1岁后身高增加主要是下肢增长,坐高占身高的比例随年龄而降低。一般出生时为66%,4岁时60%,10岁时54%。当儿童患克汀病、软骨发育不良时,坐高占身高百分比明显增大。 7、前囟(anterior fontanel) 新生儿出生时头顶部有两个骨性间隙,额骨与顶骨之间的菱形间隙称前囟,顶骨与枕骨之间的三角形间隙称后囟。前囟出生时约~2厘米,数月内随头围的增长而变化,6个月后则逐渐骨化缩小,一般在12~18个月闭合。后囟出生时很小,1~2个月即闭合。囟门闭合情况反映颅骨骨化过程。若囟门闭合早,则要警惕头小畸形;囟门闭合晚,多见于佝偻病、脑积水、克汀病等。同时囟门也是观察婴儿颅内疾病的一个窗口,当小儿患脑炎、脑膜炎而颅压升高时,前囟会变得饱满,而婴儿因腹泻致脱水时,会出现前囟凹陷。 8、牙齿人有两副牙齿,即乳牙(terminent teeth)和恒牙(permanent teeth)。乳牙共20颗。婴儿出生时无牙,一般在4~6个月左右萌出,全副乳牙2岁半出齐。自6岁左右,儿童开始换牙。在全副乳牙之后长出第一颗恒牙(第一磨牙),即出现24颗牙齿。然后基本按从前至后的顺序

儿童体格发育检查和评价技术规范

儿童体格发育检查和评价技术规范 一、体格发育检查 1、一般状况 (1)询问婴幼儿的喂养,大小便、睡眠等 (2)观察小儿营养状况、神志、表情、反应、皮肤颜色、体位、行走姿势和孩子的语言能力。 2、一般测量 (1)体温:腋下测温法 (2)呼吸、脉搏:在小儿安静时进行。 呼吸频率可通过听诊或观察腹部起伏; 脉搏最好检查股动脉或通过心脏听诊来检测。各年龄小儿呼吸、脉搏(次数/分) 各年龄小儿呼吸、脉搏(次数/分) (3)血压:根据年龄选择袖带,宽度应为上臂长度的1/2~2/3。 正常值:收缩压(mmhHg)=80+(年龄×2)舒张压为收缩压的2/3 3、皮肤和皮下组织: 注意有无红臀、湿疹、褶烂及破损,有无黄疸、苍白、皮疹或瘀点。 触摸皮肤弹性、皮下组织及脂肪的厚度。 4、淋巴结大小、数目、活动度、质地、有无粘连或压痛。 部位:颈部、耳后、枕部、腹股沟 5、头部(1)头颅:大小形态、骨缝、前囟大小及紧张度、毛发有否枕秃、颅骨有否软化、乒乓感等。 (2)面部:有无唐氏面容。 (3) 眼、耳、鼻有无分泌物,炎症,沙眼等。 (4) 口腔:有无溃疡、鹅口疮,舌系带是否过短,咽部扁桃体有否红肿,有无龋齿。 6、颈部:有无斜颈、短颈;有无颈肌张力增高或迟缓。 7、胸部:检查胸廓有无畸形、肋外翻、串珠、鸡胸、赫氏沟等,以及心肺部听诊。 8、腹部:有无脐疝、腹块、压痛,肝、脾触诊。 9、髋部与臀部:注意有否髋关节脱位(外展试验,臀纹对称情况)。 10、四肢:注意有否畸形,多指,有否手镯,脚镯,“O”形腿,“X”形腿等。手掌是否“通贯掌”。 11、生殖器:注意有无畸形,疝气,鞘膜积液,隐睾等。 二、体格评价 小儿体格发育水平采用WHO参考值和《2005年中国儿童生长标准》,评价采用三项指标综合评价法,即根据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身高别体重三项指标,对小儿的体格发育和营养状况

儿童体格发育评价和生长监测

儿童体格发育评价和生长监测 内容提要:1.熟悉儿童体格发育常用的评价指标以及儿童体格发育的规律; 2.掌握儿童体格发育的评价方法以及几种常见的体格发育偏离的评价; 3.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常用的指标以及利用监测图评价儿童生长发育。 对儿童身体和心理行为发育的测量与评价是妇幼保健部门的日常工作,也是妇幼保健工作者一项基本技能。准确地对体格发育指标进行测量,选用合适地评价方法,运用地区、全国或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标准,评价儿童体格发育水平和不同指标之间的关系,发现身体矮小、低体重、超重与肥胖等体格发育偏离。 第一节儿童体格发育 生长发育(growth and development)贯穿于儿童期乃至人的一生。生长(growth)是指细胞体积的增大,机体各组织、器官在体积、重量和长度方面的增加以及化学成分的变化。发育(development)指机体生理功能以及心理功能的成熟与完善,在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称之为发展。生长是发育的基础和前提,发育寓含于生长之中。发育儿科学将生长与发育连用,或用发育一词代替生长发育,如身高、体重生长,可称之为身高、体重发育;但不用生长代替发育,如不能把心理发育或语言发育称为心理生长或语言生长。 儿童生长发育包括身体发育和心理发育两个方面,广义的身体发育包括形态、生理和运动能力等多个方面。体格发育(physical growth)是指外部形态发育,可用人体测量指标来反映。 一、体格测量指标及其意义 体格发育有很多测量指标,大体归为三类,包括纵向测量指标、横向测量指标和重量测量指标。 (1)纵向测量指标:身高(3岁以后)、身长(3岁以前)、坐高(3岁以后)、顶臀长(3岁以前)、上肢长、下肢长、手长、足长等。 意义:纵向测量指标主要与骨骼系统的生长有关。在全身各个系统中,骨骼是最稳定的系统之一,受遗传因素控制作用较强,外界生活条件的影响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够得到体现。所以纵向测量指标主要用来反映长期营养、疾病和其它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过程。 (2)横向测量指标:包括围度测量指标和径长测量指标。 常用的围度测量指标有:头围、胸围、腹围、上臂围、大腿围和小腿围等。 常用的径长测量指标:肩围、骨盆围、胸廓前后径和左右径、头前后径和左右径等。 (3)重量测量指标:目前在儿童保健工作中可应用的重量测量指标为体重。 对体格测量指标的选择还需依据年龄和研究目的。婴幼儿时期为了筛查小头畸形和脑积水等常需测量小儿的头围;观察婴幼儿的头围和胸围的交叉年龄,需测量胸围。监测儿童生长发育情况需测量身高和体重。 二、体格发育指标的意义及其测量方法 1.身长3岁以内的婴幼儿,由于不能站立或站立时不能保持足跟、骶骨和胸椎与身高计保持接触(以使婴幼儿维持身体直立位),需卧位测量头顶点至足底距离,称之为身长。 测量婴幼儿身长用量床,两边可嵌钢尺以示刻度。测量时需要两人,儿童仰卧,助手将儿童扶正,头顶抵量床头板;测量者位于儿童右侧,左手握住儿童双膝,时腿伸直,右手移动足板使其接触两足跟。以cm为记录单

儿童体格发育检查评价技术规范

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技术规范 一、体格检查 1、一般情况:观察儿童精神状态、面容、表情和步态。 2、皮肤:有无黄染、苍白、紫绀(口唇、指趾甲床)、皮疹、出血点、瘀斑、血管瘤,颈部、腋下、腹股沟部、臀部等皮肤皱褶处有无潮红或糜烂。 3、淋巴结:全身浅表淋巴结的大小、个数、质地、活动度、有无压痛。 4、头颈部:有无方颅、颅骨软化,前囟大小及张力,颅缝,有无特殊面容、颈部活动受限或颈部包块。 5、眼:外观有无异常,有无结膜充血和分泌物,眼球有无震颤。婴儿是否有注视、追视情况。 6、耳:外观有无异常,耳道有无异常分泌物。 7、鼻:外观有无异常,有无异常分泌物。 8、口腔:有无唇腭裂,口腔粘膜有无异常。扁桃体是否肿大,乳牙数、有无龋齿及龋齿数。 9、胸部:胸廓外形是否对称,有无漏斗胸、鸡胸、肋骨串珠、肋软骨沟等,心脏听诊有无心律不齐及心脏杂音,肺部呼吸音有无异常。 10、腹部:有无腹胀、疝、包块、触痛,检查肝脾大小。 11、外生殖器:有无畸形、阴囊水肿、包块,检查睾丸

位置及大小。 12、脊柱四肢:脊柱有无侧弯或后突,四肢是否对称、有无畸形,有条件者可进行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筛查。 13、神经系统:四肢活动对称性、活动度和肌张力。 二、心理行为发育监测 婴幼儿每次进行健康检查时,需按照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图的运动发育指标进行发育监测,定期了解儿童心理行为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发育偏离儿童。有条件地区可开展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筛查。 三、健康评价 1.体格生长评价 (1)评价指标 体重/年龄、身长(身高)/年龄、头围/年龄、体重/身长(身高)和体质指数(BMI)/年龄。 (2)评价方法 1)数据表法 ①离差法(标准差法) 以中位数(M)为基值加减标准差(SD)来评价体格生长,可采用五等级划分法和三等级划分法(表1)。 表1 等级划分法

儿童体格发育常用的评价指标

儿童体格发育常用的评价指标 生长发育指标是评价儿童健康水平和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常用的有以下几项: 一、体重 体重是衡量营养状况最重要的指标。对于一个出生体重正常的婴儿来说,体重增加是有一定规律的:即生后头3个月增长速度最快,以后随月龄增长而逐渐减慢。一般生后3个月的体重约为出生体重的2倍,1周岁体重约为出生体重的3倍。1—2岁内全年体重增长约2.0—2.5公斤,2—10岁每年增长约2公斤,青春期体重增加较快,男孩每年增重约5公斤,女孩约4公斤。 二、身高 身高是反映人体骨骼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常用来表示全身生长的水平和速度。身高的增长也以生后前半年最快,前3个月平均每月增长3.0—3.5厘米,3—6个月每月平均增长2.0厘米,6—12个月平均每月增长1.0—1.5厘米,故第一年共增长约25厘米。第二年全年约增长10—11厘米,以后每年增长5—8厘米不等。与出生身长相比,1岁时身长约为出生时的1.5倍,4岁时约为2倍,13—14岁时约为3倍。男女青春期时身高的增长明显加速。青春期开始的平均年龄为10—12岁,男孩较女孩迟1—2年。青春期身高突增的时间一般持续3年左右。男孩每年可增长7—9厘米,最多可达10—12厘米,这样整个突增期平均长高28厘米;女孩每年可增长6—8厘米,整个突增期平均长高25厘米。一般身高突增开始时,儿童的身高可达到其成

年身高的80%,到达突增高峰年龄时,儿童身高可达到其成年身高的90%。突增期过后,身高减慢增长,直到女17岁,男20岁身高基本停止增长。 三、头围 头围是指自眉弓上缘最突出处经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头围表示头颅的大小和脑的发育程度,是婴幼儿及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头围是按一定规律增长的,年龄愈小,增长速度愈快。正常新生儿出生时头围平均34厘米左右,生后第1年全年约增长12—14厘米,第2年约增长2厘米,第3年约增长1厘米。可见婴儿期是脑发育最快的1年。婴幼儿定期测量头围,可以及时发现头围过大或过小的异常现象。如果头围过大,要注意有无脑积水、佝偻病等疾病;头围过小常常伴有智力迟缓。 四、胸围 胸围表示胸廓的容积以及胸部骨骼、胸肌、背肌和脂肪层的发育情况,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身体形态和呼吸器官的发育状况。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厘米,平均32.6厘米,以后随着心肺发育胸廓也随之增大,胸围很快赶上头围,并于1岁半左右超过头围,形成了所谓的头胸围交叉,此后胸围一直超过头围并以每年递增1.5—2厘米的速度快速发育。头胸围交叉出现的早晚常被作为营养好坏的一个指标。一般营养状况好的小儿头胸围交叉出现早,反之,则出现晚。 五、颅骨 婴儿出生时各颅骨缝均未闭合,后囟已接近闭合。前囟位于两顶

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

儿童体格生长发育体格评价 、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1、身长(length)身长为头部、脊柱与下肢骨骼长度的总和。新生儿出生时仅50厘米。0?6个月的 婴儿每月平均增长厘米,7?12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厘米,生后第2年身长共增长10厘米左右,以后儿童身高(height)每年增长值波动在5?厘米左右。接近青春期儿童身高每年增长达8厘米左右,女童较 男童略早开始2年。身高估算公式: 2?10岁儿童身高(厘米)=年龄X 7 + 70 2、体重(weight)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3公斤,6个月内婴儿体重每月平均增长600克?700克,6?12个月体重每月平均增长250克?300克,之后儿童体重每年增长约2公斤。接近青春期儿童体重每年增 长可达6公斤左右。体重估算公式: 小于6月婴儿体重=出生体重(公斤)+月龄x 7?12月婴儿体重=6 (公斤)+月龄x 1?10岁儿童体重(公斤)=年龄X 2 + 7 (或8) 3、头围(head circumferenee)新生儿出生时头围34厘米,1岁内增长迅速,上半年8厘米,下半年 4厘米,1岁时达46厘米。1岁后增长速度减慢,2岁时48厘米。若有头小畸形,提示脑发育不良;若头 围过大,则要怀疑脑积水。 4、胸围(chest circumferenee)胸廓与肺的发育可以用胸围测量。胸围在第一年发育最快, 1?1岁半超过头围,第二年增长速度明显减慢,平均增长3厘米,以后每年平均增加约1厘米。 5、上臂围(arm circumferenee)测量上臂围可以筛选营养不良儿童。1?5岁儿童上臂围多在?厘米

间, > 厘米示营养良好, <厘米为营养不良。 6、坐高 (sitting height) 坐高指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坐高可显示躯干的生长。儿童 增加主要是下肢增长,坐高占身高的比例随年龄而降低。一般出生时为 当儿童患克汀病、软骨发育不良时,坐高占身高百分比明显增大。 7、前囟 (anterior fontanel) 新生儿出生时头顶部有两个骨性间隙,额骨与顶骨之间的菱形间隙称前 后则逐渐骨化缩小,一般在 12~18 个月闭合。后囟出生时很小, 1?2 个月即闭合。囟门闭合情况反映颅骨 骨化过程。若囟门闭合早,则要警惕头小畸形;囟门闭合晚,多见于佝偻病、脑积水、克汀病等。同时囟 门也是观察婴儿颅内疾病的一个窗口,当小儿患脑炎、脑膜炎而颅压升高时,前囟会变得饱满,而婴儿因 腹泻致脱水时,会出现前囟凹陷。 人有两副牙齿,即乳牙 (terminent teeth) 和恒牙 (permanent teeth) 。乳牙共 20 颗。婴儿出生 4~6个月左右萌出,全副乳牙 2岁半出齐。自 6 岁左右,儿童开始换牙。在全副乳牙之后 2.连续性 整个儿童期生长都在不断进行,但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的速度不同。 在婴儿期生长速度最快,以后减慢,到青春期又加快,从而形成两个体格增长高峰值。 3 .各系统生长模式不一致 神经系统在生后发育最快,生殖系统发育最晚,淋巴系统发育至一定高 峰后又逐渐退化,而全身体 格生长总趋势则呈一条逐渐上升的双峰曲线。 4.个体存在差异 儿童生长发育虽按一定规律,但每个人的生长轨道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相当大的 差异。因此,儿童生长发育正常值包括一定的范围。 三、儿童体格生长趋势与增长模式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种族和民族、不同性别儿童体格生长增长值不相同,但生长的趋势基本 相同。随年龄的增加,儿童 体格生长指标的变化都有一定的模式,如身高、体重、心率、肺活量等。儿童 体格的增长常用生长速率表达,即指单位时间内生长增长的数值,各儿童期生长速率是不相同的。 1 岁后身高 66%, 4岁时 60%,10岁时 54%。 囟,顶骨与枕骨之间的三角形间隙称后囟。前囟出生时约? 2 厘米,数月内随头围的增长而变化, 6 个月 8、牙齿 时无牙,一般在 长出第一颗恒牙 第一磨牙),即出现 24 颗牙齿。然后基本按从前至后的顺序逐个替换同位乳牙。 12 岁 长出第二磨牙, 18 岁以后出现第三磨牙(智齿),但也有人终生不长此牙。 二、体格生长的及总规律 1.头尾规律 儿童体格生长呈头部领先、躯干次之、最后四肢的生长规律。 2 个月的胎儿头长为身 长的 1/2。随年龄增长,头长占身长的比例逐渐缩小,出生时为 1/4 , 6 岁时为 1/6 ,成人仅 1/8 。 例如体重和身长,

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

研究生班讲义 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 (王惠珊) 一、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1、身长(length) 身长为头部、脊柱与下肢骨骼长度的总和。新生儿出生时仅50厘米。0~6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2.5厘米,7~12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1.5厘米,生后第2年身长共增长10厘米左右,以后儿童身高(height)每年增长值波动在5~7.5厘米左右。接近青春期儿童身高每年增长达8厘米左右,女童较男童略早开始2年。身高估算公式: 2~10岁儿童身高(厘米)= 年龄 X 7 + 70 2、体重(weight) 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3公斤, 6个月内婴儿体重每月平均增长600克~700克,6~12个月体重每月平均增长250克~300克,之后儿童体重每年增长约2公斤。接近青春期儿童体重每年增长可达6公斤左右。体重估算公式: 小于6月婴儿体重 = 出生体重(公斤) + 月龄 x 0.7 7~12月婴儿体重 = 6(公斤) + 月龄 x 0.25 1~10岁儿童体重(公斤)= 年龄 X 2 + 7(或8) 3、头围(head circumference) 新生儿出生时头围34厘米,1岁内增长迅速,上半年8厘米,下半年4厘米,1岁时达46厘米。1岁后增长速度减慢,2岁时48厘米。若有头小畸形,提示脑发育不良;若头围过大,则要怀疑脑积水。 4、胸围(chest circumference) 胸廓与肺的发育可以用胸围测量。胸围在第一年发育最快,1~1岁半超过头围,第二年增长速度明显减慢,平均增长3厘米,以后每年平均增加约1厘米。 5、上臂围(arm circumference) 测量上臂围可以筛选营养不良儿童。1~5岁儿童上臂围多在12.5~13.5厘米间,>13.5厘米示营养良好,<12.5厘米为营养不良。 6、坐高(sitting height) 坐高指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坐高可显示躯干的生长。儿童1岁后身高增加主要是下肢增长,坐高占身高的比例随年龄而降低。一般出生时为66%,4岁时60%,10岁时54%。当儿童患克汀病、软骨发育不良时,坐高占身高百分比明显增大。 7、前囟(anterior fontanel) 新生儿出生时头顶部有两个骨性间隙,额骨与顶骨之间的菱形间隙称前囟,顶骨与枕骨之间的三角形间隙称后囟。前囟出生时约1.5~2厘米,数月内随头围的增长而变化,6个月后则逐渐骨化缩小,一般在12~18个月闭合。后囟出生时很小,1~2个月即闭合。囟门闭合情况反映颅骨骨化过程。若囟门闭合早,则要警惕头小畸形;囟门闭合晚,多见于佝偻病、脑积水、克汀病等。同时囟门也是观察婴儿颅内疾病的一个窗口,当小儿患脑炎、脑膜炎而颅压升高时,前囟会变得饱满,而婴儿因腹泻致脱水时,会出现前囟凹陷。

儿童体格生长测量评分标准

儿童体格生长指标测量评分标准

量床两侧读数一致,误差不超过0.1cm。 2 测量者眼睛与滑动板在一个水平面上。 1 准确读数至0.1cm。 1 胸围婴儿卧位,双手自然平放,处于安静状态,测量者位于婴儿右侧。 1 左手拇指固定软尺零点于右侧乳头下缘,右手将软尺紧贴胸部,绕 经背部右侧,沿两肩胛骨下角,经左侧回至零点。 2 软尺轻贴皮肤,不能过紧过松或打折。 1 取平静呼吸时中间读数。 1 准确读数至0.1cm。 1 上臂围已脱去左侧衣袖。 1 由助手扶至坐位,两手自然平放或下垂,测量者换位于婴儿左侧。 1 测左上臂肩峰至鹰嘴连线的中点。 1 将软尺零点固定于此中点,绕上臂水平一周,周径与肱骨成直角。 2 软尺轻贴皮肤,不能过紧过松或打折。 1 读数精确到0.1cm。 1 皮下脂肪已脱去左侧衣袖。 1 用皮褶卡测量,测量前校正刻度为零。 1 由助手扶至坐位,两手自然平放或下垂,测量者位于婴儿左侧。 1 左手拇、食指间距3cm,捏起平脐处锁骨中线部位的腹壁皮肤与皮 下脂肪,使之与肌肉分离,测量时皮褶方向与躯干长轴平行。 2 右手用皮褶卡将钳板插入捏起的皮褶两边至底部钳住,使上下刻度 线对齐。 1 读数精确到0.5mm。 1 头围已脱去帽子及解开发辫。 1 由助手协助抱至坐位,测量者位于小儿右侧。 1 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右侧眉弓上缘,左手中、食指固定软尺 于枕骨粗隆,手掌稳定头部,右手将软尺紧贴头皮(避开发辫,分 开头发)经左侧眉弓上缘回至零点处。 2 软尺左右对称,不能打折。 1 读数精确到0.1cm。 1 前囟由助手协助抱至坐位,测量者位于小儿右侧。 1 将两手拇指置于前额部,手掌放于颞部,用中指及食指检查。 1 软尺测量两个对边中点连线的长短,测得结果用厘米×厘米表示。 2 读数精确到0.1cm。 1 测量后询问婴儿何时能抬头、会笑、独坐、站立、走路、有意识的叫爸妈 等重要标志性发育指标。 1 测量完毕将婴儿交回家属并感谢配合。 1 用发育量表评价小儿各项指标发育水平。 1 综合评价操作熟练。 1 手法轻柔,爱护婴儿。 2 随时注意给婴儿保暖。 1 用柔和语言安抚婴儿。 1 测量数字记录及时准确。 2 操作前后衣物整理妥当。 1

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

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儿童体格生长发育体格评价 一、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1、身长(length) 身长为头部、脊柱与下肢骨骼长度的总和。新生儿出生时仅50厘米。0~6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厘米,7~12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厘米,生后第2年身长共增长10厘米左右,以后儿童身高(height)每年增长值波动在5~厘米左右。接近青春期儿童身高每年增长达8厘米左右,女童较男童略早开始2年。身高估算公式: 2~10岁儿童身高(厘米)= 年龄 X 7 + 70 2、体重(weight) 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3公斤, 6个月内婴儿体重每月平均增长600克~700克,6~12个月体重每月平均增长250克~300克,之后儿童体重每年增长约2公斤。接近青春期儿童体重每年增长可达6公斤左右。体重估算公式: 小于6月婴儿体重 = 出生体重(公斤) + 月龄 x 7~12月婴儿体重 = 6(公斤) + 月龄 x 1~10岁儿童体重(公斤)= 年龄 X 2 + 7(或8) 3、头围(head circumference) 新生儿出生时头围34厘米,1岁内增长迅速,上半年8厘米,下半年4厘米,1岁时达46厘米。1岁后增长速度减慢,2岁时48厘米。若有头小畸形,提示脑发育不良;若头围过大,则要怀疑脑积水。 4、胸围(chest circumference) 胸廓与肺的发育可以用胸围测量。胸围在第一年发育最快,1~1岁半超过头围,第二年增长速度明显减慢,平均增长3厘米,以后每年平均增加约1厘米。 5、上臂围(arm circumference) 测量上臂围可以筛选营养不良儿童。1~5岁儿童上臂围多在~厘米间,>厘米示营养良好,<厘米为营养不良。 6、坐高(sitting height) 坐高指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坐高可显示躯干的生长。儿童1岁后身高增加主要是下肢增长,坐高占身高的比例随年龄而降低。一般出生时为66%,4岁时60%,10岁时54%。当儿童患克汀病、软骨发育不良时,坐高占身高百分比明显增大。 7、前囟(anterior fontanel) 新生儿出生时头顶部有两个骨性间隙,额骨与顶骨之间的菱形间隙称前囟,顶骨与枕骨之间的三角形间隙称后囟。前囟出生时约~2厘米,数月内随头围的增长而变化,6个月后则逐渐骨化缩小,一般在12~18个月闭合。后囟出生时很小,1~2个月即闭合。囟门闭合情况反映颅骨骨化过程。若囟门闭合早,则要警惕头小畸形;囟门闭合晚,多见于佝偻病、脑积水、克汀病等。同时囟门也是观察婴儿颅内疾病的一个窗口,当小儿患脑炎、脑膜炎而颅压升高时,前囟会变得饱满,而婴儿因腹泻致脱水时,会出现前囟凹陷。 8、牙齿人有两副牙齿,即乳牙(terminent teeth)和恒牙(permanent teeth)。乳牙共20颗。婴儿出生时无牙,一般在4~6个月左右萌出,全副乳牙2岁半出齐。自6岁左右,儿童开始换牙。在全副乳牙之后长出第一颗恒牙(第一磨牙),即出现24颗牙齿。然后基本按从前至后的顺序逐个替换同位乳牙。12岁长出第二磨牙,18岁以后出现第三磨牙(智齿),但也有人终生不长此牙。 二、体格生长的及总规律

儿童体格发育评价和生长监测

儿童体格发育评价和生长监测 教学目的:1.熟悉儿童体格发育常用的评价指标以及儿童体格发育的规律; 2.掌握儿童体格发育的评价方法以及几种常见的体格发育偏离的评价; 3.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常用的指标以及利用监测图评价儿童生长发育。 学时:4学时 对儿童身体和心理行为发育的测量与评价是妇幼保健部门的日常工作,也是妇幼保健工作者一项基本技能。准确地对体格发育指标进行测量,选用合适地评价方法,运用地区、全国或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标准,评价儿童体格发育水平和不同指标之间的关系,发现身体矮小、低体重、超重与肥胖等体格发育偏离。 第一节儿童体格发育 生长发育(growth and development)贯穿于儿童期乃至人的一生。生长(growth)是指细胞体积的增大,机体各组织、器官在体积、重量和长度方面的增加以及化学成分的变化。发育(development)指机体生理功能以及心理功能的成熟与完善,在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称之为发展。生长是发育的基础和前提,发育寓含于生长之中。发育儿科学将生长与发育连用,或用发育一词代替生长发育,如身高、体重生长,可称之为身高、体重发育;但不用生长代替发育,如不能把心理发育或语言发育称为心理生长或语言生长。 儿童生长发育包括身体发育和心理发育两个方面,广义的身体发育包括形态、生理和运动能力等多个方面。体格发育(physical growth)是指外部形态发育,可用人体测量指标来反映。 一、体格测量指标及其意义 体格发育有很多测量指标,大体归为三类,包括纵向测量指标、横向测量指标和重量测量指标。 (1)纵向测量指标:身高(3岁以后)、身长(3岁以前)、坐高(3岁以后)、顶臀长(3岁以前)、上肢长、下肢长、手长、足长等。 意义:纵向测量指标主要与骨骼系统的生长有关。在全身各个系统中,骨骼是最稳定的系统之一,受遗传因素控制作用较强,外界生活条件的影响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够得到体现。所以纵向测量指标主要用来反映长期营养、疾病和其它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过程。 (2)横向测量指标:包括围度测量指标和径长测量指标。 常用的围度测量指标有:头围、胸围、腹围、上臂围、大腿围和小腿围等。 常用的径长测量指标:肩围、骨盆围、胸廓前后径和左右径、头前后径和左右径等。 (3)重量测量指标:目前在儿童保健工作中可应用的重量测量指标为体重。 对体格测量指标的选择还需依据年龄和研究目的。婴幼儿时期为了筛查小头畸形和脑积水等常需测量小儿的头围;观察婴幼儿的头围和胸围的交叉年龄,需测量胸围。监测儿童生长发育情况需测量身高和体重。 二、体格发育指标的意义及其测量方法

儿童体格发育评价表

儿童体格发育评价表: 婴儿身高体重标准参考: 1个月男:身高48.2-52.8cm,体重:3.6-5.0kg; 女:身高47.7-52.0cm,体重:2.7-3.6kg 2个月男:身高52.1-57.0cm,体重:4.3-6.0kg; 女:身高51.2-55.8cm,体重:3.4-4.5kg 3个月男:身高55.5-60.7cm,体重:5.0-6.9kg; 女:身高54.4-59.2cm,体重:4.0-5.4kg 4个月男:身高58.5-63.7cm,体重:5.7-7.6kg; 女:身高57.1-59.5cm,体重:4.7-6.2kg 5个月男:身高61.0-66.4cm,体重:6.3-8.2kg; 女:身高59.4-64.5cm,体重:5.3-6.9kg 6个月男:身高65.1-70.5cm,体重:6.9-8.8kg; 女:身高63.3-68.6cm,体重:6.3-8.1kg 8个月男:身高68.3-73.6cm,体重:7.8-9.8kg; 女:身高66.4-71.8cm,体重:7.2-9.1kg 10个月男:身高71.0-76.3cm,体重:8.6-10.6kg; 女:身高69.0-74.5cm,体重:7.9-9.9kg 12个月男:身高73.4-78.8cm,体重:9.1-11.3kg; 女:身高71.5-77.1cm,体重:8.5-10.6kg 15个月男:身高76.6-82.3cm,体重:9.8-12.0kg; 女:身高74.8-80.7cm,体重:9.1-11.3kg

18个月男:身高79.4-85.4cm,体重:10.3-12.7kg; 女:身高77.9-84.0cm,体重:9.7-12.0kg 21个月男:身高81.9-88.4cm,体重:10.8-13.3kg; 女:身高80.6-87.0cm,体重:10.2-12.6kg 二岁男:身高84.3-91.0cm,体重:11.2-14.0kg; 女:身高83.3-89.8cm,体重:10.6-13.2kg

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

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儿童体格生长发育体格评价 一、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1、身长(length) 身长为头部、脊柱与下肢骨骼长度的总和。新生儿出生时仅50厘米。0~6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厘米,7~12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厘米,生后第2年身长共增长10厘米左右,以后儿童身高(height)每年增长值波动在5~厘米左右。接近青春期儿童身高每年增长达8厘米左右,女童较男童略早开始2年。身高估算公式: 2~10岁儿童身高(厘米)= 年龄 X 7 + 70 2、体重(weight) 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3公斤, 6个月内婴儿体重每月平均增长600克~700克,6~12个月体重每月平均增长250克~300克,之后儿童体重每年增长约2公斤。接近青春期儿童体重每年增长可达6公斤左右。体重估算公式: 小于6月婴儿体重 = 出生体重(公斤) + 月龄 x 7~12月婴儿体重 = 6(公斤) + 月龄 x 1~10岁儿童体重(公斤)= 年龄 X 2 + 7(或8) 3、头围(head circumference) 新生儿出生时头围34厘米,1岁内增长迅速,上半年8厘米,下半年4厘米,1岁时达46厘米。1岁后增长速度减慢,2岁时48厘米。若有头小畸形,提示脑发育不良;若头围过大,则要怀疑脑积水。 4、胸围(chest circumference) 胸廓与肺的发育可以用胸围测量。胸围在第一年发育最快,1~1岁半超过头围,第二年增长速度明显减慢,平均增长3厘米,以后每年平均增加约1厘米。 5、上臂围(arm circumference) 测量上臂围可以筛选营养不良儿童。1~5岁儿童上臂围多在~厘米间,>厘米示营养良好,<厘米为营养不良。 6、坐高(sitting height) 坐高指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坐高可显示躯干的生长。儿童1岁后身高增加主要是下肢增长,坐高占身高的比例随年龄而降低。一般出生时为66%,4岁时60%,10岁时54%。当儿童患克汀病、软骨发育不良时,坐高占身高百分比明显增大。 7、前囟(anterior fontanel) 新生儿出生时头顶部有两个骨性间隙,额骨与顶骨之间的菱形间隙称前囟,顶骨与枕骨之间的三角形间隙称后囟。前囟出生时约~2厘米,数月内随头围的增长而变化,6个月后则逐渐骨化缩小,一般在12~18个月闭合。后囟出生时很小,1~2个月即闭合。囟门闭合情况反映颅骨骨化过程。若囟门闭合早,则要警惕头小畸形;囟门闭合晚,多见于佝偻病、脑积水、克汀病等。同时囟门也是观察婴儿颅内疾病的一个窗口,当小儿患脑炎、脑膜炎而颅压升高时,前囟会变得饱满,而婴儿因腹泻致脱水时,会出现前囟凹陷。 8、牙齿人有两副牙齿,即乳牙(terminent teeth)和恒牙(permanent teeth)。乳牙共20颗。婴儿出生时无牙,一般在4~6个月左右萌出,全副乳牙2岁半出齐。自6岁左右,儿童开始换牙。在全副乳牙之后长出第一颗恒牙(第一磨牙),即出现24颗牙齿。然后基本按从前至后的顺序

正常儿童体格发育标准

正常儿童体格生长发育标准 儿童的生长包括身长、体重、头围、囟门的闭合、牙齿、骨骼、感觉器官及智力行为等。 身长的增长:出生时身长50厘米左右;1-6月平均每月增长2.5厘米;7-12月平均每月增长1.2厘米;1岁时身长75厘米;2岁以后可按下列公式计算:75+(5厘米X年龄)。 体重的增长:出生时体重3.5公斤左右,生后最初几天稍有下降,10天左右可恢复到出生时体重。正常体重计算公式: 1-6月的体重:3公斤+(0.6公斤X月龄) 7-12月的体重:3公斤+(0.5公斤X月龄) 1-10岁儿童体重:(年龄X2)+8公斤。 头围的增长:出生时头围33-34厘米,1周岁约44-46厘米,2周岁46-48厘米,10周岁约50-52厘米。头围过小,多为小头畸形或小脑发育不全;头围过大,多是脑积水、佝偻病等均不正常。 胸围的增长:出生时胸围32厘米,一周岁时约44-46厘米,与头围相等,10周岁时约60厘米。 囟门的闭合:在头顶前部有一块菱形的、柔软并能看出跳动的部位叫“囟门”。正常的孩子最晚在一岁半前闭合。囟门过早过晚闭合都是疾病的现象。 牙齿的生长:儿童牙分乳牙、恒牙两种。乳牙有20只,一般六、七个月开始出牙,一周岁时出6-8只,一岁半时出12-14只,二周岁进20只牙出齐。六、七岁时开始换牙,乳牙逐渐脱落,又生出恒牙来,恒牙共32只。

我国城市儿童体重、身长、头围、胸围计量表 (长度:厘米重量:公斤) 年龄男性女性 身长体重头围胸围身长体重头围胸围 初生50.6 3.27 34.3 32.8 50.0 3.17 33.7 32.6 1月56.5 4.97 38.1 37.9 55.5 4.64 37.3 36.9 2月59.6 5.95 39.7 40.0 58.4 5.49 38.7 38.9 3月62.3 6.73 41.0 41.3 60.9 6.23 40.0 40.3 4月64.6 7.32 42.0 42.3 62.9 6.69 41.0 41.1 5月65.9 7.70 42.9 42.9 64.5 7.19 41.9 41.9 6月68.1 8.22 43.9 43.8 66.7 7.62 42.8 42.7 8月70.6 8.71 44.9 44.7 69.1 8.14 43.7 43.4 10月72.9 9.14 45.7 45.4 71.4 8.57 44.5 44.2 12月75.6 9.66 46.3 46.1 74.1 9.04 45.2 45.0 18月80.7 10.67 47.3 47.6 79.4 10.08 46.2 46.6 2.5月90.4 12.84 48.8 50.2 89.3 12.28 47.7 49.0 3岁93.8 13.63 49.1 50.8 92.8 13.10 48.1 49.8

0-6岁儿童生长发育评价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0-6岁儿童体格心智发育评价标准参考值(男) 年龄体重(kg)身高(cm)心智发育初生 2.9-3.848.2-52.8伏卧抬头,对声音有反应。 1月 3.6-5.052.1-57.0伏卧抬头45度,能注意父母面部。 2月 4.3-6.055.5-60.7伏卧抬头90度,笑出声、尖叫声、应答性发声。 伏卧抬头,两臂撑起,抱坐时头稳定,视性能跟随180度,3月 5.0-6.958.5-63.7 能手握手。 4月 5.7-7.661.0-66.4能翻身,握住摇荡鼓。 5月 6.3-8.263.2-68.6拉坐,头不下垂。 坐不需支持,听声转头,自喂饼干,握住玩具不被拿走,6月 6.9-8.865.1-70.5 怕羞,认出陌生人,方木能递交。 扶东西站,会爬,无意识叫爸爸、妈妈咿呀学语,躲猫猫,8月7.8-9.868.3-73.6 听得懂自己的名字,会摇手表示再见。 能自己坐,扶住行走,自己熟练协调的爬,理解一些简单的10月8.6-10.671.0-76.3 命令,如“到这儿来”,自己哼小调,说一个字。 独立行走,有意识叫爸爸、妈妈,用杯喝水,能辨别家人12月9.1-11.373.4-78.8 的称谓和家庭环境中的熟悉的物体。 走得稳,能说三个字短语,模仿做家务事,能叠两块积木,15月9.8-12.076.6-82.3 能体验与成人一起玩的愉快心情。 能走梯,理解指出身体部分,能脱外套,能自己吃饭,18月10.3-12.779.4-85.4 能识一种颜色。 能踢球,举手过肩抛物,能叠四块积木,喜欢听故事,21月10.8-13.381.9-88.4

会用语言表示大小便。 两脚并跳,穿不系带的鞋,区别大小,能认识两种颜色,2岁11.2-14.084.3-91.0 能识简单形状。 独脚立,说出姓名,洗手会擦干,能叠八块积木, 2.5岁12.1-15.388.9-95.8 常提出“为什么”,试与同伴交谈,互相模仿言行。 能从高处往下跳,能双脚交替上楼,会扣钮,会折纸, 3岁13.0-16.491.1-98.7 会涂浆糊粘贴,懂饥、累、冷,会用筷,能一页页翻书。 3.5岁13.9-17.695.0-103.1知道颜色,不再缠住妈妈,开始有想象力,自言自语。 4岁14.8-18.798.7-107.2能独立穿衣,模仿性强。 4.5岁1 5.7-19.9102.1-111.0能说简单反意词,爱做游戏。 5岁16.6-21.1105.3-114.5解释简单词义,识别物体原料。 5.5岁17.4-22.3108.4-117.8开始抽象逻辑思维,自觉性、坚持性、自制力有明显表现。6岁18.4-23.6111.2-121.0想象力丰富,情绪开始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