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7课《可爱的动物》(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7课《可爱的动物》(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7课《可爱的动物》(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7、《可爱的动物》。

一、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1 、管弦乐《鸟店》:《鸟店》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通俗管弦乐曲,由德国作曲家莱克作曲,大约在20 世纪40 年代传入我国,为降 E 大调,2/4 拍,复三部曲式结构。

2 、歌曲《我的小绵羊》:是一首印度尼西亚民歌。G 大调,4/4 拍,由两部分构成。歌曲的旋律多采用同音反复,使旋律具有动力感,是歌曲的一大特点。歌曲中的吆喝声明朗响亮,给人以新鲜的感受。这首歌曲具有风趣、活泼的风格,描述了主人公和他的小绵羊嬉戏玩耍的情景。

二、教学理念与教师定位:

新课程引领下的音乐教师应该是一名艺术教师,应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休养;在整个课堂中,教师应该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而不是领导者;师生间应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关系。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的音乐经验得到丰富和升华,获得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发现自己,不断发展自己。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他自己,寻求一种“个体的真实性”,以达到音乐学习与个性培养并行和谐的发展。通过营造宽松、民主、有利于学生情感和精神追求,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想象力,促进个性的完善与身心和谐发展。

三、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听《鸟店》,唱《我的小绵羊》,感受音乐表现的生动鲜明的鸟和小绵羊的形象。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突出本课主题“可爱的动物”,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编创动作、歌词,尝试用各种方法模拟小动物的叫声等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3 、“知识与技能”目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习有表情地唱歌,初步感受认识重音记号,进行简单的知识整合,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从而感受音乐丰富的表现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学生能用轻快而亲切有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我的小绵羊》。

2 、教学难点:歌曲中附点四分音符的学习与演唱;歌曲中重音记号的唱法。

五、教学设想:

在本课的设计中,根据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短的心理年龄特征,通过创

设音乐情境,营造和谐而快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得兴趣、学得愉快。在学习歌曲的同时,温故知新,不断积累音乐实践的体验素材,以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表现音乐,在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中,学习音乐、增长知识、培养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六、教学方法与学法:

1 、创设情境:儿童是以感性思维为主,通过色彩、形象、声音来感知世界的,针对这一特点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设“开心动物园”这一情景,通过“飞禽馆”、“走兽馆”、“水族馆”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具体生动又可促使联想的音乐环境与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

2 、合作学习:新课程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合作创作歌谣及歌词时我充分渗透了这一教学理念,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来表现大自然中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和形象。这一学习方式不仅为学生创设了宽松、民主、自由、自主的氛围,更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增进了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友谊。通过合作,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得到了发展。

3 、角色扮演:低年级学生存在着好奇心强、爱模仿的特点。在学习和生活中,儿童总是喜欢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亲手试一试。因此,自创谜语歌谣和为歌曲《我的小绵羊》编创歌词及表演的环节,为学生展现自我个性、发挥想象力和展示表演能力设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平台。这三个版块的设置,学生自主选择的方式,使40 分钟的教学过程时时充满新奇感,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播放《我的小绵羊》的伴奏曲,教师带领学生边唱边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走进教室。(设计意图:教师运用丰富的表情和动作,引导学生自然地进入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无意中感受《我的小绵羊》的旋律,也为导入新课做铺垫。)

(二)创设情景,导入教学:

师:小朋友们刚才都模仿了哪些小动物呀?(生:母鸡、小鸭……)

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到开心动物园去参观游览,好吗?(展示课件:“开心动物园”。)

师:4/4 开心动物园. 呀︳真正开心. 呀︳快乐歌儿唱起来︳唱呀唱起来—︳。(教师范读学生跟,有意识地以肢体语言突出附点四分音符。)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创设情境氛围,让学生自然进入以下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通过儿歌跟读、老师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探索求知欲望,将歌曲《我的小绵羊》的节奏训练巧妙地融合在儿歌中。)

(三)聆听感受音乐:(点击“飞禽馆”,播放《鸟店》,初步听赏。)

师:走进了开心动物园,我们先来到“飞禽馆”请你们仔细地听,你们听到了哪些动物的声音?(听后,学生交流感受。)

(四)模仿表现:

师:飞禽馆里住着各种各样小朋友们喜欢的鸟儿,你们能模仿它们的叫声和形态吗?试试看!(学生即兴模仿表现)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感受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在模仿动物的过程中激发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聆听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五)学唱歌曲《我的小绵羊》:

1 、游戏:猜猜它是谁?(点击“走兽馆”,展示课件播放几种轻重不同的动物脚步声)

(1 )师:听说小朋友们来了,“走兽馆”的动物们都高兴地来欢迎大家,听听这是谁的脚步声?谁的脚步声重而很有力?谁的脚步声比较轻?

(2 )认识重音记号:出示重音记号> 。告诉学生遇到标有有重音记号的字要读或唱得有力。

2 、表演《我的小绵羊》(展示课件)

(1 )学习歌曲

师:来到了走兽馆,可爱的小绵羊和他的主人用美妙的歌声来欢迎我们啦。(初听歌曲后,启发学生想象小绵羊可爱的模样和躲在树丛里的情景。用听唱法学会歌曲的演唱。)

(2 )歌曲处理:

师:小主人可喜欢他的小绵羊了,他在呼唤小绵羊时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注意找出带有重音记号的歌词,提醒学生要唱得有力。采用师生接龙、男女声对唱等演唱方式)

(3 )小组律动:

启发学生想象模仿小绵羊和它的小主人一起嬉戏玩耍的动作,边唱歌边自由表演自己设计的动作。

3 、歌词编创:

(1 )师:在树丛中还藏着许多小动物,我们来找一找,唱一唱。(点击隐藏的动物图象,分小组进行歌词及动作的编创。)

(2 )分小组上台表演,学生针对各组编创的歌词和动作表演进行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

(设计意图:游戏的安排目的在于让学生在音乐活动实践中感受体会重音记号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通过师生接龙、男女对唱来调动学生学习歌曲的积极性;通过编创歌曲律动、分小组编创歌词和上台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作能力和用声音表现歌曲的艺术形象的能力,体会集体的力量,感受成功的喜悦。通过相互和自我评价,对学生的创作、表演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

(六)欣赏与表演:

(点击“水族馆”,展示课件)

(1 )师:水族馆的居民们听说小朋友们特别聪明,歌也唱得特别好听,所以欢迎你们免费参观“水族馆”。不过进门前,先要求大家要表演一种水中的动物。(学生挑选头饰或道具扮演水中世界中的角色,自主表演。)

(2 )师:小朋友们真是太棒了,现在你们也成了水族馆中的居民了,欢迎你们进入美丽的水中世界,让我们跟着它们一起去遨游。

(教师扮演水晶宫公主与学生在美妙的音画中,随着音乐自由即兴舞蹈,形成师生同乐的场面。)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与表演等音乐活动,使学生亲身投入视听氛围中获得美的享受,并融入扮演的角色情景中,更使他们体验到学习活动的无穷乐趣。教师的加入,体现教师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亲密伙伴。)

(七)知识拓展与整合:

1 、学生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感受和收获。老师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动物分类。

2 、教师引导学生从小养成热爱大自然,保护小动物的意识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八)结束。师生再见!学生在《我的小绵羊》的乐曲声中快乐地走出教室。

2019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全册评课稿

2019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全册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 1 开开心心上学去 2 拉拉手,交朋友 3 我认识您了 4 上学路上 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 5 我们的校园 6 校园里的号令 7 课间十分钟 8 上课了 第三单元家中的安全与健康 9 玩得真开心 10 吃饭有讲究 11 别伤着自己 12 早睡早起 第四单元天气虽冷有温暖 13 美丽的冬天 14 健康过冬天 15 快乐过新年 16 新年的礼物

2019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全册评课稿 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 1 、开开心心上学去评课稿 这是一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单元的第一课,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学会比较幼儿园与学校生活的差异,感受到角色转换带来的快乐;学习了解新环境的方法;初步尝试与同学合作完成任务。2、知道爱护书本的重要性:了解学校的有关设施、设备;懂得学校与幼儿园生活、学习的不同。体验上学的快乐,体验作为一名小学生的愉悦和自豪。- - 年级学生刚入学,他们对小学生活既充满好奇、渴望,同时又存在很多担心和疑虑。学校生活到底怎么样?与幼儿园生活有什么不同?.上学有意思吗? 老师、同学会喜欢我吗?带着这些好奇、疑问、孩子们走进了学校的大门,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师在教学中要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形式,帮助孩子消除疑虑,引导孩子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感受到上学的快乐,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开始新的生活。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是这样做的: 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说出内心真实感受。“爱新书,爱书包”是学生入学后经历的- -件大事,让学生看图,回想领新书的情景,说出内心的感受,学生不约而同地表达出高兴、激动的情感。再让学生讨论:书对我们学习有什么帮助?你是怎么和新书交.上朋友的?怎样保护好书?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激发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了解爱护书本的重要性,知道爱护新书的方法,懂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我的家乡变化多》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主题:我周围生活新变化 课时:一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刘莉/新郑市第二实验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基于课程内容 (1)健康、安全地生活 生活中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熟悉学校环境,能利用学校中的卫生保健设施。 (2)愉快、积极地生活 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定出自己可行的目标,并努力去实现;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敢于尝试有一定难度的任务或活动。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关心他人,友爱同伴,乐于分享与合作;认真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爱护动植物,节约资源,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 (4)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喜欢提问和探寻问题的答案;对周围环境充满,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学习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生活和探究活动;能与同伴交流、分享、反思探究的过程或结果;能对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

或看法;学习利用图书、电视、网络等多种方式收集需要的资料;在成人的帮助下,能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或信息。 2.学情分析 基于课程内容 (1)健康、安全地生活 学生基本能够爱护学校家庭公共设施,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但是部分学生自控能力不强需要再进行引导。 (2)愉快、积极地生活 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收集家乡变化的资料,但是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稍弱,需要家长、老师的帮助。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学生对实践作业充满兴趣,愿意去收集资料,和同伴交流,初步了解家乡的变化,然而学生年龄小,对家乡变化的对比体验不深刻,老师引导进一步激发学生为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到高兴与自豪的情感体验。 (4)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二年级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较弱,资料收集不全面,需要老师、家长的帮助,在课堂上小组讨论环节要注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教材分析 《我的家乡变化多》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中第四课,是本课第一个话题《我家门前新事多》和第三个话题《我的家乡更美好》的整合。通过调查、交流,对家乡的变化有所了解,感受家乡的发展。本节课的重点是交流搜集的关于家乡变化的资料,感受家乡发展,为家乡的进步感到骄傲;难点是在了解家乡变化的过程中提高收集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交流搜集的关于家乡变化的资料,感受家乡发展,为家乡的进步感到骄傲。

2020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

2019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 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话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 重要时期。品德与生话课程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儿童身心发展 的特点而设置;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 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 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在当今世界;民 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国际竞争的加剧推动着基础教育课程向着更加重视公民道德教育;更加重视创新意识培养的方向发展。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 历史重任;要求基础教育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学 生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 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生活性 本课程视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 生活的过程。

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二)活动性 本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 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 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三)综合性 本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具有综合性.课程设计体现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我的内在整合;课程内容体现品德教育和生 活教育有机融合;教学活动体现儿童的生活体验与道德体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问题探究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实现生活、教学、发展 的三位一体。 (四)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教学目标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 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 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课程评价走向开放、多元;全面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41青春的情绪教案

第二单元做情绪情感的主人 第四课揭开情绪的面纱 第1课时青春的情绪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 (2)体会青春期情绪的特点,激发正面的情绪感受。 2.能力目标 能够认识和把握自己的情绪。 3.知识目标 (1)了解情绪的分类。 (2)了解影响情绪的因素和情绪对个人观念和行动带来的影响。 (3)了解青春期的情绪特点,积极面对自己的情绪。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情绪面面观。 难点:情绪的青春色调。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青春的情绪》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本课由“情绪面面观”和“情绪的青春色调”两目内容组成。第一目旨在帮助学生从认知角度多方面认识情绪,了解情绪的分类、特点、产生的原因、作用等,为第二框“情绪的管理”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二目基于学生成长阶段和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情绪特点,帮助学生正确看待青春期情绪的具体表现,要善于激发积极正面的情绪感受,同时要正确面对成长中的负面情绪。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多媒体播放:动物们的喜怒哀乐 相关配图。 教师过渡:通过图片,我们可以 从表情、动作等看到动物们有着不同的 情绪。那么,人的情绪是怎样的呢?步 入青春期的我们了解自己的情绪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青春的情绪。 学生欣赏图片,观 察动物们的动作和表 情,感受它们的情绪。 利用生动的图 片,吸引学生的注 意力,增添学习的 趣味性,使学生初 步感受情绪的多样 性,引入课题学习。 探究新知 一、情绪面面观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教材第34页的 “运用你的经验”活动,并对学生的回 答进行点评和引导。 1.人有哪些情绪? 展示知识点:人的情绪是复杂多 样的,基本情绪包括常见的喜、怒、哀、 惧等。 多媒体展示: 喜怒哀惧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35页的 “相关链接”,引导学生了解情绪的成 分以及四种基本情绪的表现特点。 播放视频:人的七种情绪。 教师提问:除了四种基本情绪, 还有哪些情绪?情绪对我们的生活有 学生根据这些情 境,积极举手发言分享 当时自己的情绪感受。 学生认真听讲,观 察所示图片,阅读教材 相关材料。 学生观看视频,认 真思考问题,踊跃举手 通过活动使学 生形象直观地认识 到情绪的丰富多样 性,并引导学生根 据情绪的具体特 点,进一步思考如 何更全面地认识情 绪、把握自己的情 绪,从而开启本框 内容的学习。 通过图片、“相 关链接”、视频、设 疑和游戏等,帮助 学生掌握情绪的分 类,了解情绪的丰

道德与法治《安全记心中》评课稿

道德与法治《安全记心中》评课稿 听了卢国超老师所上的道德与法治《安全记心中》一课,我认为亮点较多。卢老师首先从平安出行知识点入手,让学生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从而导入新课。整堂课以安全常识为载体,以问题探究为龙头,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给人的感觉是环环相扣,有条不紊,从整体上说是一节很成功的常规课。纵观整节课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学习: 一、任务目标定位准确。 理论联系实际是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原则。但选用什么样的教学素材,这体现了一位教师的选材能力。本节课卢老师选取常见的生活安全素材,对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安全常识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哪些行为是有危险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了学生躲避危险的能力。 二、情境材料选用精确。 课程标准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学会把日常生活场景转换成课堂教学资源,并把实际生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出正确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研究材料,呈现给学生的也必须是教师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材料和问题。这节课卢老师所选用的材料,比较“精确”。主要运用图片、事例等不仅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同时增强了学生自觉躲避危险的意识。 三、教学理念体现明确。 这节课,立足于“安全第一”,卢老师不只是简单的教材知识的罗例,更多地是教材知识的重组和整合,并不断地引导学生去分析现实问题。在掌握基础知识之后,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卢老师的课一直在努力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同时,整节课始终体现着“互动、合作与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的课堂探究意识浓。同桌讨论和小议次数较多。 四、教学方法采用正确。 教学方法的选择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本节教学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不断互动,创设一种和谐的教学

最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在当今世界,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国际竞争的加剧推动着基础教育课程向着更加重视公民道德教育,更加重视创新意识培养的方向发展。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重任,要求基础教育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话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品德与生话课程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设置,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生活性 本课程视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 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二)活动性 本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三)综合性 本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具有综合性.课程设计体现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我的内在整合;课程内容体现品德教育和生活教育有机融合;教学活动体现儿童的生活体验与道德体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问题探究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实现生活、教学、发展的三位一体。 (四)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教学目标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课程评价走向开放、多元,全面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 品德与生活教育应当引导儿童在体验自身生活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学会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在服务自我、他人和集体的行动中,学会关心、学习做人;在与自然以及周围环境的互动中,主动探究,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童年是一个蕴藏著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阶段.童年生活具有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点,它本身蕴藏着丰富的发展内涵与价值。 学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并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是每个儿童的权利。

2018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七 年 级 道 德 与 法 治 教 案 (下) 第一框悄悄变化的我 【学习目标】 1.了解青春期身体变化的主要表现。 2.认识青春期生理变化对我们的影响,学会正确看待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欣然接受青春花蕾的绽放。

3.认识青春期我们心理的矛盾和困惑,学会积极面对和正确处理青春期心理矛盾。 4.培养学生积极接纳自我,调适自我的情感,做阳光快乐的中学生。 【重点难点】 重点:归纳生理变化 难点:学会正确处理青春期的心理矛盾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师:青春,带着一份特殊的邀约,款款而来。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我们的内心会面对一些新问题,所有这一切,都是成长的机遇,面对青春的邀约,你准备好了吗?今天我们就学习第一课青春的邀约——悄悄变化的我。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一)自主预习 1.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 2.在青春期,我们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身体外形的变化,内部器官的完善,性机能的成熟。 3.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带给我们旺盛的生命力,使我们的身体充满能量。 4.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往往更加关注自己的外表。有时,一些正常的生理现象也可能给我们带来烦恼。 5.青春期的矛盾心理有时让我们烦恼,但也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契机,积极面对和正确处理这些心理矛盾,我们才能健康成长。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教材P2~3 运用你的经验及相关链接 (1)请完成教材P2的表格。(答案根据自己情况,据实填写。) (2)你是否了解自己身体发生的变化?想一想: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交流点拨:这些变化说明我们进入了青春期,渐渐长大了。 (3)学生看书P3相关链接,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变化。 探究二:教材P4 探究与分享 请分别从运动、娱乐、学习、社会实践等方面说明你所体验到的青春活力,用图片或讲述的方式与同学分享。 交流点拨: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带给我们旺盛的生命力,使我们的身体充满能量。我们拥有充沛的精力,敏捷的思维,对成长充满强烈渴望,感觉生活拥有无限可能。 探究三:教材P4 探究与分享 思考: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说说应该怎样看待这些变化。 交流点拨:受遗传、营养、锻炼等因素的影响,我们身体的发育情况各不相同:有的长得快,有的长得慢,有的先长胖,有的先长高。我们要正视身体的变化,欣然接受青春花蕾的绽放。不因自己的生理变化而自卑,是我们对自己的尊重;不嘲弄同伴的生理变化,是我们对同伴的尊重。 知识模块二直面矛盾心理 探究四:教材P5 下面探究与分享及P6青春期矛盾心理的主要表现 (1)你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吗? 交流点拨: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据实回答即可。 (2)与同学一起讨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交流点拨:伴随着生理发育,我们的认知能力得到发展,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情感世界愈加丰富……这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2.2 青春萌动(详细教案)

第二课第二框《青春萌动》详细教案 知识目标:正确认识青春期的心理萌动,正确处理异性情感,正确认识爱情。 能力目标:学会区分“对异性的欣赏和向往”与“爱情”,培养与异性交往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并接受青春期开始出现的对异性的爱慕心理,正确处理对异性的情感。 重点:异性朋友 难点:异性情感 复习回顾: 1、怎样正确认识男女生性别差异? 2、认识性别角色有什么作用? 3、男女生如何优势互补? 导入:经典歌曲《女人是老虎》以图文形式展示:第一幕:小和尚下山去化斋,老和尚有交待,山下的女人是老虎,遇见了千万要躲开。第二幕:走过了一村又一寨,小和尚暗思揣,为什么老虎不吃人,模样还挺可爱。第三幕:老和尚悄悄告徒弟,这样的老虎最呀最厉害,小和尚吓得赶紧跑,师傅呀,呀呀呀呀坏坏坏,老虎已闯进我的心里来,心里来。这首歌形象地展示了小和尚下山前后的情感变化,请问:老和尚说“女人是老虎”对不对呢?小和尚该不该将“老虎”住进自己心里呢?带着这两个问题,一起走进第一课第二框《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正课讲授: 环节一:1、青春期心理萌动的表现? 出示学习目标: 1、青春期心理萌动的表现? 2、与异性交往的重要性(意义/好处)? 3、与异性交往需注意什么? 4、怎样正确认识青春期的异性情感? 5、怎样正确认识爱情(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过渡:运用你的经验说出:你心中的“完美男生”or“完美女生”是什么样子的?TA拥有哪些特点? 生答:略 出示调查结果: 女生最欣赏的男生: 大胆、勇敢 幽默、和善 思维敏捷,善于变通 团结同学,重友情 集体荣誉感强 有主见 有强烈的上进心 勇于承担责任,有魄力 男生最欣赏的女生: 脸上经常有微笑,温柔大方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评课

听课记录 执教人:杜润好科目:政治 年级:八年级 课题:《国家权力机关》 场景:观看视频 前些日子,我观看了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国家权力机关》教学视频,杜润好老师整堂课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创设生活化情景,将学生引入到一个主动探究知识、积极参与课堂的过程中,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有机结合,教学思路清晰,语言精炼、准确,重点突出,紧密围绕三维目标进行教学,既有效地实现了学生双基训练又重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和情感体验,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整堂课给我的感觉是丰富、深刻、流畅。具体表现为: 1.教学理念体现新课改 整堂课教师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出发点,积极创设合理、生动的生活化情境,设计驱动性的活动,营造和谐激情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积极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既给学生搭建开放平等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与合作,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

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有机结合,彰显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2、教学目标意识较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还在于老师目标意识强。这节课学生应理解什么,掌握什么,学会什么,教师心中有数;对难点、重点、关键了如指掌。从课堂上看老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从教材特点、学生实际和认识规律出发,确定科学具体的“三维”目标,以提高自己对国家权力机关的认识 , 自觉热爱国家权力机关。增强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崇敬为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标。以提高对人民代表大会这一国家权力机关的认识。明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国家机关体系中的地位。能够辨别区分人大的职权为能力目标。以知道人民怎样当家作主 , 认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知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识记和理解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识记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为知识目标。老师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地位,人民怎样当家作主,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分别作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定位准确科学。整堂课的教学自始至终围绕目标设计安排,教学目标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都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复习导入,为实现目标铺设了桥梁;新课开始前,提出目标,有的放矢;新课教学中,步步引导达到这个目标,教学评价科学民主,“三维”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得以充分体现并达成。 3.教材处理精心合理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主张教师“用教材教”,反对“教教

道德与法治网络教学案例

道德与法治网络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媒介素养和"信息节食",了解网络规则能力目标学会"信息节食";掌握正确地传递网络正能量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正确的网络生活意识和习惯;养成遵守网络规则的意识;养成利用网络合理表达诉求的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网络的正面作用,学会利用网络优势正确上网。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网络生活方式。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下列图片)同学们先欣赏图片,再谈谈感受。教师过渡:通过上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网络有利也有弊,这几幅图片,告诉我们要学会正确运用网络。今天我们就学习《合理利用网络》。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活动一:小军的一天(展示下列材料)自从有了网络,小军忙了起来:天气预报觉得很有趣,他收藏了起来,小学的知识很好,收藏起来;谁整理的古代诗词很好,收藏起来;这么美的图片,收藏起来;这么多名人故事,收藏起来,初中的物理、化学、数学知识,收藏起来在小军的生活中,"收藏"成为主要方式。21教育网 1.思考:初中生小军这一天忙不忙? 2.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教师总结:小军的一天是忙碌的。小

军之所以这么忙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媒介素养。不能辨别信息,大量有价值和无价值的网络信息让小军应接不暇。网络影响了他的生活。 教师总结:(1)要提高媒介素养。(2)要学会"信息节食"。活动二:"谣言"来了(展示下列图片) 1.思考:面对网络谣言,我们应该怎么做? 2.如何处理不良信息?提示:生活中网络传播的各种信息很多,今天某地发生了什么事,后天某地将发生什么事。我们要学会辨别,不要被谣言左右,成为谣言的传声筒。 教师总结:(1)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2)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活动三:利用网络骂人不行(材料展示)王某与张某同住一个村镇,因生活琐事导致二人相互猜疑,多次发生口角纠纷。xx年8月,张某在网上注册了一个"陌陌号",并通过该"陌陌号"发表动态信息辱骂王某。第三天,该信息被他人发现并告知了王某,王某立即向公安机关报警。民警经调查核实,张某确实通过互联网使用污秽语言辱骂了王某,就依法对张某作出了行政拘留3日的治安处罚。王某认为张某的行为给自己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将张某告上法院,请求判令张某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1万元。 1.思考:张某利用网络骂人不行吗? 2.张某受到处罚,给我们什么警示?提示:网络也要遵守规则,有道德规则,也有法律规则,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教师强调: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在当今世界,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国际竞争的加剧推动着基础教育课程向着更加重视公民道德教育,更加重视创新意识培养的方向发展。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重任,要求基础教育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话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品德与生话课程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设置,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 一、课程性质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生活性本课程视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 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二)活动性本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三)综合性本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具有综合性.课程设计体现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我的内在整合; 课程内容体现品德教育和生活教育有机融合;教学活动体现儿童的生活体验与道德体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问题探究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实现生活、教学、发展的三位一体。 (四)开放性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教学目标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课程评价走向开放、多元,全面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 品德与生活教育应当引导儿童在体验自身生活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学会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在服务自我、他人和集体的行动中,学会关心、学习做人; 在与自然以及周围环境的互动中,主动探究,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童年是一个蕴藏著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阶段.童年生活具有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点,它本身蕴藏着丰富的发展内涵与价值。学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并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一课教学内容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 第一课青春的邀约 第一框悄悄变化的我 学习目标导航 1、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和矛盾心理的主要表现。 2、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生理变化和矛盾心理。 3、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知识框架图 新课内容解读 一、悦纳生理变化 1、什么是青春期? 青春期是指由儿童逐渐发育成为成年人的过渡时期。青春期是人体迅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继婴儿期后,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青春期为10——20岁。 2、青春期身体变化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1)身体外形的变化,(2)内部器官的完善,(3)性机能的成熟。 完成教材P2部分的课堂教学作业。 3、青春期生理变化带来的影响有哪些?(双重影响) 积极作用: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带给我们旺盛的生命力,使我们的身体充满能量。我们拥有充沛的精力、敏捷的思维,对成长充满强烈渴望,感觉生活拥有无限可能。 消极作用:有时,一些正常的生理现象也可能给我们带来烦恼。 4、正确看待自己的身体变化 (1)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是正常的 (2)青春期的变化有着不同的韵律和节拍

(3)要学会调适自己,坦然接受生理变化。 二、直面矛盾心理 1、青春期心理变化的表现 原因:伴随着生理发育,我们的认知能力得到发展,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情感世界愈加丰富……这些变化让我们感到新奇,也使我们产生矛盾和困惑。 主要表现:反抗与依赖;闭锁与开放;勇敢与怯懦。 2、积极面对青春期矛盾心理 青春期的矛盾心理有时让我们烦恼,但也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契机。积极面对和正确处理这些心理矛盾,我们才能健康成长。 3、学会调节青春期的矛盾心理(方法指导) 可以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的温暖中放松自己 可以通过求助他人,学习化解烦恼的方法 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接纳和调适青春期的矛盾心理 可以学习自我调节,成为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 附: 尝试自我调节 1、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2、参加体育活动。 3、学习自我暗示。 4、试试自我解嘲。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

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 李方方 听了顾志刚老师所上的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九课第二框《法律保障生活》一课,我认为亮点较多。顾老师首先从上节课学习的知识点——法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入手,让学生用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说出自己对法律的感受,从而导入新课。接着以一副十字路口交通混乱图片开始了对法律特征的探究。整堂课以时政背景材料为载体,以问题探究为龙头,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给人的感觉是环环相扣,有条不紊。从整体上说不失为一堂成功的常规课。 该课之所以说是一节好课,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得出的结论。一、任务目标定位准确。 理论联系实际是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原则。但选用什么样的时政材料,这同样体现了一位教师的选材能力。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而且必须要有对“时政的敏感度”,哪些时政将会成为考试关注的热点,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没有这种敏感度,就不是个合格的道德与法治教师。这节课主要围绕着法律的三大特征为主线贯穿本堂课。 二、情境材料的选用精。 道德与法治教师也要学会如何把时政热点转换成课堂教学资源,并把时政材料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出正确的问题。老师们可以看到:对一段同样的时政材料,有的教师所出的题精要,有的教师出的题很表面。因此,我们必须研究材料,呈现给学生的也必须是教师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材料和问题。这节课顾老师所选用的材料,比较“精要”。在导入中主要运用图片:法律制定机关、国家强制力、高官落马等不仅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时代性、时效性强,针对性强。 三、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这节课,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这种发展不只是简单的教材知

识的罗例,更多地是教材知识的重组和整合,并不断地引导学生去分析现实问题。在掌握基础知识之后,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顾老师的课一直在努力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同时,整节课始终体现着“互动、合作与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的课堂探究意识浓。同桌讨论和小议次数较多。 四、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 教学设计实质是一种教学的预案。它不同于房屋设计图,可以在教学进程中不断地加以修改、补充、调整。在预设中生成知识和能力,而又在生成中不断调整预设,形成一种“创生”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本来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正是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不断互动,创设一种和谐的教学环境,从而创生出一节优秀的课。在这过程中,学生受益了,教师也在教学相长中获益。而这也就是“教学的魅力”所在。顾老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点拨,不仅使学生能得到“答案”也能得到“途径”。 下面我提几点建议: 课堂上教学氛围、师生关系很融洽,如果教师教学能进行适度的学科渗透,教学效果将会更好。其次,在分析问题时,让学生不仅动脑,而且结合题目动动手动动笔,我想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课堂结束前教师应作全面深入课堂小结。本堂课此环节较为薄弱。 以上评课仅是我个人的粗浅看法,不妥之处,请同行批评指正。

道德与法治课教案设计

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一、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制》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讲述的是《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本课立足于学生的日常生活,重视学生的行为体验。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的法规、公约和守则──如交通标志、足球比赛规则、法律制裁等,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有规则,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规则无处不在,认识生活离不开规则。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能够根据生活体验,列举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则或制度,体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各项规则,理解越是文明的社会,规则和制度就越多,这些规则和制度是文明生活的保障。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列举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则或制度,师生共同探讨它们各自的作用,从而进一步理解规则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亲身感受我们身边的生活有各种各样的规章、守则、公约。体验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治理,感受生活中的规则无处不在,认识生活离不开规则;初步形成自觉遵守各项规则制度的意识,做守法的好公民。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规则或制度的作用。 难点:理解规则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 问题情境法、感受信息法、讨论法等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罗大佑的《游戏规则》。让学生感受规则 师:会唱的同学一起唱,不会唱的同学一起把拍子打起来! (学生跟着一起唱) 〖歌曲完毕〗 师:你对我笑一笑我跟你握握手每个人都有一套游戏规则 脸上你看不到手中你抓不紧心里头心照不宣游戏规则 好象是为大家好象是为自己目的可能都一样游戏规则 有时候你会输有时我不会赢输赢是一半一半游戏规则 歌德说: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那么对于规则,如果我们也游戏规则,会怎样呢? 出示图片,图片中显示在交通非常拥挤的马路上,有一个人快速横冲马路的情景,我并用声音和圆圈的标志指出这个人的做法。提出问题:这个的做法会导致什么后果?为什么? (二)生生互动,探讨课题 根据教材内容,分三步走:生活中的行、体育运动、法律都离不开规则。对于生活中的行,让学生猜一猜各种交通标志的意义?并且让学生以讲解员的身份来猜。并结合农村实际,让学生“想一想”?对于生活中的体育运动,通过学生认真观看FLASH动画,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课堂抢答:同学们看到了哪些运动?这些运动需要规则吗?引出足球需要规则吗?有哪些规则?制定这些规则的目的是什么?假如没有裁判执法,赛场上会出现什么场面等问题?对于生活中国家制定的规则----法律,采用FLASH动画的形式,让学生感

2020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最新].pdf

2020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人教版)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 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话态度、认知能力发展 的重要时期。品德与生话课程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儿童身心 发展的特点而设置,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 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 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 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在当今世界,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 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国际竞争的加剧推动着基础教育课程向着更加重 视公民道德教育,更加重视创新意识培养的方向发展。在我国,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重任,要求基础教育 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 和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 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一)生活性本课程视

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 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 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二)活动性本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 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 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三)综合性本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具有综合性.课程设计体现儿童与自然、儿童与 社会、儿童与自我的内在整合;课程内容体现品德教育和生活教育有 机融合;教学活动体现儿童的生活体验与道德体验,知识学习与社会 参与、问题探究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实现生活、教学、发展的三 位一体。(四)开放性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教 学目标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 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 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课程评价走向开放、多元,全面关注儿童 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二、课程基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3课青春证明(教案)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第三课青春的证明 第1课时青春飞扬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青春含义的理解;青春的意义 能力目标运用多媒体、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通过探究合作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体验拥有青春的快乐,在体验中感悟青春的意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青春的意义。 教学难点:青春含义的理解。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 有人说,青春是泪水;有人说,青春是任性;有人说,青春是无悔…… 想一想:你认为什么是青春?你会用哪些词语描述青春? 提示:纠结、梦想、莽撞、遗憾、美好、勇气…… 教师总结:有人说,青春是泪水;有人说,青春是任性;有人说,青春是无悔……这一 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青春飞扬”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成长的渴望 活动一:描述青春 (多媒体展示活动要求) 大家说出描述青春的词语。在青春的词典里,独立、自由、理想、信念……这些词语具有特别的意义。 想一想:你对青春有什么渴望? 提示:翱翔、梦想飞扬、浪漫的爱情、激荡的情感。 教师强调:面对青春,每个人会有不同的憧憬,形成不同的理想,规划青春路径,思考 自己如何走过青春之路。 目标导学二:飞翔的力量 (多媒体显示)

活动二:展开想象 想象你是一只振翅欲飞的雄鹰,应该拥有怎样的羽翼才能独立飞翔? 提示: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写出即可。 教师讲述:大家写了很多词语,比如自信、自尊、自强等。我们现在看看它们能不能使 我们展开翅膀翱翔于蓝天。 (多媒体显示) 有些人从小就失去了自信,源于常常有大人们训斥:“这孩子太笨了,将来没有什么出息。”久而久之,他就会自己认可了,碰到小失败就会自我安慰:“反正我很笨,我是不会完成的。”这样他的青春年华就少了一份快乐,多了几分悲伤。但有些人就具备了自信,无 论是别人的贬低,还是碰钉子,他总会保持一种自信的心态,相信自己,所以他历尽千辛去攻克,拼尽全力去改变,终于他的努力,造就了成功,也尝到了自信的甜头,后来,自信便 一直陪伴着他。 活动三:你选择谁 (1)你会向他们谁学习?说说理由。 提示:向那些具备自信的人学习。生活中,我们因为有自信才有勇气,才能坚持,创造 奇迹。 (2)青春为什么需要自信? 教师讲述: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有了自信,我们才能怀有坚定的信心和希望,开始伟 大而光荣的事业。自信的人有勇气交往与表达,有信心尝试与坚持,能够展现优势与才华, 激发潜能与活力,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创造可能。 (多媒体显示) 轮椅姑娘——李玉川 11岁时充满阳光与快乐的李玉川因一次事故导致全身23处骨折,高位截瘫,只能与病床和轮椅相伴。 “画画是我从小的爱好,虽然身体残疾了,但我不甘心就这么放弃。所以,即使再苦再累,我都必须坚持下去。”李玉川告诉记者,为了画画,她坚持积极治疗。只要有时间,她 就会练画画,因为那是她的梦想。 由于身体的缘故,李玉川没法天天去学校,几乎靠自学,但她的成绩一直优秀。十多年来,她先后辗转北京、江西、山西等地治疗。其间,一直有很多热心人士帮助和资助她。在 求学的第四年,按照有关规定,李玉川取得了北京的学籍。 没有向命运低头的李玉川,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自学完成了中学的课程,并考取了国内绘画艺术最顶尖的学府——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中央美术学院给了她一份宝贵的录 取通知书。2013年,玉川又考取了中央美术学院的公费研究生。 思考: (1)轮椅姑娘李玉川给我们带来什么震撼?从她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提示:李玉川遭遇事故导致高位截瘫,但她没有放弃梦想,克服各种困难,考取了国内

论文:浅谈如何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论文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不难看出,“回归生活”体现了本课程在基本理念上的变革。它所针对的是以往课程在相当程度上的脱离生活甚至背离生活的倾向。新课程所倡导的是:回归生活的品德发展、社会性发展的教育。因而,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将道德与法治引进课堂,让课堂面向社会生活,充分发挥“小课堂、大社会”的作用。 关键词:儿童,活动,品德课堂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不难看出,“回归生活”体现了本课程在基本理念上的变革。它所针对的是以往课程在相当程度上的脱离生活甚至背离生活的倾向。新课程所倡导的是:回归生活的品德发展、社会性发展的教育。因而,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将道德与法治引进课堂,让课堂面 向社会生活,充分发挥“小课堂、大社会”的作用。 一、寓教育于活动中,让课堂绽放生命活力。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活动化教学的特点。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儿童期是道德与法治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教学中,我结合教学实际,选用并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进行教学,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课堂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