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的养老方式和养老服务_穆光宗

加拿大的养老方式和养老服务_穆光宗
加拿大的养老方式和养老服务_穆光宗

中国社会报/2014年/1月/20日/第004版

国际

加拿大的养老方式和养老服务

穆光宗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茆长宝北京大学人口所博士生

重视自我养老和家庭养老

在传统的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加拿大形成典型的“接力型”西方养老文化。在“接力型”养老文化的影响下,父母有责任抚养未成年子女,但无须补贴成年的子女;同时,子女一般也不会赡养老人,这要求政府、个人需承担起养老资源的供给。社会养老是加拿大主要的养老模式,但加拿大也鼓励自我养老和家庭养老模式。

在养老之前,部分人口由于积累的个人养老资本较多,可以承担或部分承担个人的养老成本。在“婴儿潮”的冲击以及经济衰退的影响下,政府的养老压力逐渐增大,财政收支甚至入不敷出。政府鼓励有条件的个人通过自身的能力部分解决养老成本;同时,鼓励财力雄厚的个人进行自我养老。自我养老对老人自身的财力要求较高,并不是加拿大普遍的养老模式。

在“接力型”养老文化的影响下,加拿大极少存在家庭养老的模式。近年来,由于社会养老压力的骤增,国家在一定的程度上鼓励家庭养老模式,即鼓励家庭成员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养老。小范围的家庭成员对父母给予一定程度上的养老支持,但这种养老模式仍是加拿大养老模式的点缀。

“三分天下”的养老方式

养老方式主要是指老人的居住安排,主要有居家、机构、社区养老三种方式。

近年来,随着“婴儿潮”一代人口步入老龄化,加拿大迎来了快速老龄化、高龄化的高潮。社会养老机构的发展速度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口入住需求。同时,私人养老机构服务质量高,但高昂的成本,普通老人无力承担其费用。公立机构养老服务成本低,普通老人可以承担其养老成本,但因而其需求量大,床位供给有限,大部分老人需排队等候。客观上使得大多数老人选择居家养老作为主要的养老方式。

在加拿大,父母有责任照顾未成年的子女,无须再补贴成年的子女;同时,国家、社会担负老年父母的养老责任,子女无须赡养年老的父母。这些文化、制度上的安排决定了老年父母与子女在居住方式上的安排。由于养老机构吸纳能力的限制,即便老人推迟了入住养老机构的时间,但养老机构的供给仍然不能满足需求,许多老人需排队入住养老机构,等待时间少则3-5年,多则10多年,有的老人甚至一生都没有入住养老机构的机会。2011年,加拿大65岁及以上男性老人和女性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比重分别为5%和9%。77%的男性老人和70%的女性老人选择居家养老的方式。

居家养老在满足老人心理慰藉的同时,也方便家人的照顾,主观上使得部分老人更愿意选择居家养老。在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社会化-居家养老”组合模式成为当前加拿大养老的主流模式。这一模式优势不言而喻:一方面养老资源来源的社会化有效克服了居家养老代际间的利益冲突;另一方面,通过居家方式,子女常伴左右,老人精神得到慰藉。同时,通过居家方式,家庭的照料功能更易充分发挥。然而,在加拿大长期较低生育率的影响下,加拿大的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这种养老安排在老人尚未完全失去自我照料能力之前是可行的。在老人不能自我照料时,老人会选择机构养老的方式。

机构养老是加拿大另一种较为普遍的养老方式。由于文化的影响,加拿大老人不想在自己老年时给子女增加负担,他们会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以及经济条件,在适当的时候选择到养老院安度晚年。因而,养老院是加拿大养老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至今,加拿大的养老院已发展出较

为完备、层级供应的体系,其按照老人的护理需求,整体上划分为老龄公寓、退休之家、老人屋以及护理安老院四种类型。其中,老龄公寓的入住对象是生活上基本能够自理,身体较为健康,不需要医护人员每天固定照料的老人;退休之家入住的对象是生活大体上能够自理,但需要医护人员每天相对固定照顾的老人;老人屋的入住对象是自我独立生活能力以及健康较差,需要专业人员照顾的老人;护理安老院的入住对象是生活已完全不能自理,需要专业人员长期看护的老人。

社区养老方式是指以社区为单位,居民参与管理,社区作为组织、协调中心,上联系政府、下服务居民,为居家养老提供服务。近年来,随着加拿大机构养老的不断发展,机构养老也在不断借鉴社区养老服务的方式,按照社区构想建设养老机构,为老人提供医疗服务。当前,加拿大的很多养老机构本身就建造在社区当中。这种养老安排克服了老人在生活无法自理阶段给家庭带来的压力,同时由于老人入住的机构离子女住所很近,方便子女探视。不仅缓解老人的心理孤寂感,提升晚年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将各方的养老效能发挥到最大。

在传统文化、社会经济发展影响下,“社会化-居家养老”和“社会化-机构养老”是加拿大两种主要的养老组合;“社会化-社区”养老目前处于快速发展的过程之中,随着老龄化高潮的到来以及政府养老压力的加大,“社会化-社区”养老组合发展空间很大。

构建有品质的养老服务体系

加拿大政府围绕养老需求,构建了系统且有效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

第一,政府通过购买方式,大力培育养老服务市场,实现养老服务供给的专业化、产业化、市场化,提高养老服务的供给效率。通过专业化、市场化,向居家老人提供相对低成本、高质量的专业入户照顾和医疗保健等居家养老服务。养老服务的市场化培育,不仅保证了服务质量、降低了服务成本,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第二,政府加大对专业护工人员的引导和培育。加拿大政府一方面通过提高护工工资等激励措施,吸引护工人员;另一方面通过加大对护工的培训考核力度,提高护工的服务技术水平,为养老服务体系顺畅运行提供人力支持。

第三,加拿大政府通过建立完善的养老金保障体系,确保老人有稳定的养老金收入从市场上购买自己需要的养老服务,实现居家、机构养老相对均衡的状态。

第四,构建居家养老社区服务中心。在每一个可操作的社区范围内,建立一个多元化的服务中心,为老人和家庭照顾提供居家养老服务。重视社区在养老服务供给中的巨大作用。通过以社区为单位,在每一个可操作的社区范围内,建立一个多元化的服务中心,充分发挥社区组织参与社区服务,为老人和家庭照顾提供照护、医疗保健等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一方面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服务保障;另一方面实现对养老资源的合理规划利用。通过构建居家养老社区服务中心,协助体弱老人尽可能留在家里养老,推迟老人使用养老机构养老的时间,并以此弥补养老市场供给的不足,提升了养老制度安排的效率。

第五,养老机构公私并存,作用互补。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市场,缓解政府的养老供给压力,并能活跃养老服务市场,拓展中高端养老服务市场;同时,通过引进市场竞争机制,提升养老服务质量,降低养老成本。而公立养老机构的建设,一方面可以克服完全市场化带来的不足,同时,公立养老机构的进入市场,推动私立养老机构注意提升服务质量,推动养老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

第六,注重提高机构养老服务质量。加拿大对进入养老服务市场的公立、私营养老机构有严格的质量标准,从硬件设施到软件条件,包括特定的服务时间、制度标准都有严格的要求,并制定有行业服务质量标准。正是这种严格的规定,确保了加拿大养老机构高水平的养老服务供给。

第七,区分机构养老服务供给的层次性。首先,价格供给的多层性。中高端私人养老机构向老人提供高水平的养老服务,但其价格相对较高,收入一般的老人无力承担其养老成本;公共养老机构提供一般水平的养老服务,但其价格低,收入一般的老人亦可承担其养老成本。其次服务供给的多层性。根据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和护理要求所划分的四个等级中,老龄公寓入住者身体

较为健康,基本上能自我照料,其养老服务要求较低;退休之家的入住老人大体上能够实现自我照料,但每天需要一定时间的专业照顾(一般为一个小时左右),其养老服务要求比老龄公寓率高;老人屋入住老人独立生活能力交叉,必须要有专业看护人员进行照料;护理安老院的入住老人已完全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必须长期照料,这也是养老服务需求最高的一个等级。通过多层价格、服务供给,既满足了不同群体的养老服务需求,也充分实现对养老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了效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