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广灵县第三中学七级语文上册 2.8《人生寓言》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山西省广灵县第三中学七级语文上册 2.8《人生寓言》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山西省广灵县第三中学七级语文上册 2.8《人生寓言》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 1 课时

课题《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学习目标

1、理解并积累“厄运、落难、心旷神怡、得失之患、险象迭生”等词语。

2、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读水平。

3、揣摩《白兔和月亮》精美的语言和《落难的王子》奇妙的构思。

4、学习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切入,探究并简要概括寓意。

5、体会寓意,正确把握人生态度,正确对待人生的际遇。

学法指导

学习《白兔和月亮》时,通过设问为什么不编成“白兔和青草”的故事或“天空和月亮”的故事,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其寓意;学习《落难的王子》时,通过一个片面的说法:只有遭遇厄运才能坚强起来。让学生讨论后明白真正的寓意。还可将两则寓言连贯起来思考,让学生明白怎样对待好事,怎样对待坏事。生讨论后明白真正的寓意。还可将两则寓言连贯起来思考,让学生明白怎样对待好事,怎样对待坏坏事

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

嬉戏()风韵()慷慨()厄运()

泯灭()心kuàng()神怡

阴qíng()圆缺禀告()心痛如ɡē()险象d ié()生

2.解释下列词语:

(1)慧心:(2)风韵:(3)闲适:(4)得失之患:(5)泯灭:(6)厄运:

课堂导学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读过寓言吗?(生回答)谁能说说什么是寓言(生介绍),今天我们再学习我国的作家周国平写的两则寓言。

二、学习《白兔和月亮》

1、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白兔赏月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3、把这个故事编为“白兔和青草”或“天空和月亮”好不好,为什么?

4、在这篇寓言的最后提到人类,作者有什么深刻的用意?

5.《白兔和月亮》中说到白兔拥有月亮反而不快乐,是不是说一无所有、赤贫如洗才自在吗?

二、学习《落难的王子》

1、思考:王子落难前性格怎样?王子落难后性格怎样?王子的性格为什么会发生上述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2、寓意概括为:“只有遭遇厄运才能坚强起来”,你有没有不同意见?

3、“我”是王子落难过程的见证人,然而厄运也落在了“我”的头上,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

三、合作探究

比较阅读《白兔和月亮》和《落难的王子》探讨写法。两篇课文在表现主题、安排情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有什么异同?

四、课堂练习

《导学案》基础巩固部分

课堂导学

五、课堂小结

一则寓言,写好事变成了坏事:一则寓言,写坏事变成了好事。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拥有非分之财,必然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不要太贪心;人生路上遭遇厄运时,要坚强,反之还可以自觉地寻找艰苦,磨练自己的意志。

六、布置作业

《导学案》探究部分

板书设计

白兔与月亮

周国平

月的阴晴圆缺

赏月得月

各具风韵险象迭生

无忧无虑心旷神怡紧张不安心痛如割还月守月

原因:月亮的归属不同了

寓意: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落难的王子

寓意: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坚强起来

导学后反思:

这两则寓言短小、易懂,学生能理解内容,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但寓意的归纳课上需教师提示思考相关问题,进行引导。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美猴王》课文全解

14.美猴王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麋m 鹿:哺乳动物,毛淡褐色,雄的有角,角像鹿,尾像驴,蹄像牛,颈像骆驼,但从整个来看哪一种动物都不像。性温顺,吃植物。 瞑m ng目:闭着眼。瞑,闭眼。 遂su :于是。 迸b ng裂:裂开并往四处飞溅。迸,向处溅出或喷射;突然碎裂。 喜不自胜:高兴得不能控制自己。 径j ng:直接。 镌ju n:雕刻。 开辟:开天辟地。 天真地秀,日精月华:天地日月的灵气。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我国明代著名小说家,他所创作的《西游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着之一。 吴承恩出生于一个由下级官吏沦落为小商人家庭,他的父亲吴锐性格乐观旷达,奉行常乐哲学,为他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能读书做官,上承皇恩,下泽黎民,做一个青史留名的忠臣。 吴承恩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少年时,就已名冠乡里,他除奋好学外,特别喜欢搜奇猎怪,爱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类的书籍。如《百怪录》、《酉阳杂俎》之类的小说野史,这类五光十色的神话世界,潜默化中养成了搜奇猎怪的嗜好,这对他创作《西游记》有着重大的影响。 嘉靖十年,吴承恩在府学岁考和科考中获得了优异成绩,取得了科举生员的资格,与朋友结伴去南京应乡试。然而才华不如他的同伴考取了,他这位誉满乡里的才子竟名落孙山。 第二年春天,他的父亲怀着遗憾去世了。接受初次失败的教训,吴承恩在以后三年内,专心致意地在时文上下了一番苦功,在嘉靖十三年秋的考试中却仍然没有考中。吴承恩羞恨交加,这年冬天,竟病倒了。 两次乡试的失利,再加上父亲的去世,对吴承恩的打系是沉重的。在他看来,考不取举人,不仅付资无由,而且愧对父母,有负先人。但他并不以为自己没考取是没本事,而只是命运不济,他认为“功名富贵自有命,必须得之无乃痴?”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秋天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14.《秋天》学案 教师寄语:语文学习需要联想和想象,就象飞鸟需要翅膀。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进而背诵全诗。 2、品味诗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3、能以“秋天”为题,学写一首小诗或一段优美的文字。 学习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进而背诵全诗。 学习难点:品味诗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学习过程: 一、积累运用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整个词语。 1、肥硕.() 2、栖.息() 3、寥.阔() 4、枯涸.() 5、清洌.() 6、梦寐.() (二)填空、简答。 1、本诗作者,四川万县人。现代、,代表诗集等。 2、为什么说诗歌所描绘的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答: 3、诗中刻画了哪几幅生动鲜明的画面?试为它们各拟一个小标题。 答:⑴⑵⑶ 4、诗歌写出了秋天什么样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二、自主探究 1、找出你喜欢的诗句或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写出你的理解和大家分享。 2、“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你的疑惑,有疑问大家帮。比一比看谁提出的问题有价值。(1)、 (2)、 (3)、

3、帮老师解疑惑 ⑴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⑵诗中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画面,构成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诗中描绘了几幅画面?发挥想象,给你最喜爱一幅画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说明这样命名的理由。每幅画至少拟三个名字。 ⑶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4、朗读,加深理解 有感情地朗读,并展开想象,在脑中描绘出那一幅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让自己置身于其中。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1、第一个环节。选取三幅图景中你最喜欢的画面,结合自己的感受,想象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2、第二个环节。请根据自己对秋天的认识,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或一段优美的文字: 四、拓展延伸(走进来,一起收获成功的喜悦!) 1、品味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2)秋天梦寐 ..在牧羊女的眼里。 2、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一节诗,想像其中的意境,及其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把诗歌扩写成一个优美的散文片段。 五、达标检测 (一)基础与理解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肥硕.()栖.息()寥.阔()枯涸.()清洌.()梦寐.() 2.《秋天》选自,作者何其芳,现代、。 3.全诗共三节,结构上很相似,请简单加以说明。 4.全诗描绘了三幅图,请分别加以概括。 第一幅图: 第二幅图: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 1.学习认真细致观察的方法。 2.在组词中,学习换一个字,表达相同意思的技巧;明确同义词表达的侧重点。 3.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不同表达作用。 4.积累关于天气的谚语。 重点 1.在组词中,学习换一个字,表达相同意思的技巧。 2.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不同表达作用。 难点 学习认真细致观察的方法。 1.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旨在引导学生细致观察,长期观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观察。教师引导学生赏读具体的句子,使学生体会到只有细致地观察,才能将文章写得准确;不仅要细致地观察,还要长期地观察,最好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观察,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心想,才能将文章写得生动、有趣。2.词句段运用 词语的分类多种多样,其中有一类是同义词。在“词句段运用”中,通过“连一连”的方式,找到同义词,并明确这些意思相同的词语在用法上的细微区别。如“鸟巢”属于书面语,而“鸟窝”则多用于口语。辨析这些区别,对我们认识词语有很大的帮助。 在句子中,一些词语的作用非常重要。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关键词语的意思,分析它们在句子中的作用,使学生充分认识这些词语的重要性,从而锻炼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3.日积月累 谚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日积月累”的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弄清楚列出的每一则谚语的意思,然后要求学生当堂记忆、积累。课下让学生通过上网或者查找书籍等方式搜集更多有关气候的谚语,以增加他们的知识积累。

1.预习提纲 (1)读《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这两篇文章,说说作者调动了哪些感官进行描写。 (2)通过查字典,解决在学习词句段运用这一板块中的生字问题。 (3)运用互联网等搜集有关天气的谚语。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交流平台 这是我们学过的两篇课文中的片段。通过这三个片段的展示,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写得这么准确?在观察中,除了用眼睛看,还可以用到哪些感官? 课件出示: 1.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们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2.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3.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学生认真读片段,解决问题,并在全班交流。 预设:第一个片段:从“钳子、较大的土块、强有力的后足、两排锯、倾斜地铺开”等词语、短语中,可以看出作者观察得多么细致,描写得多么准确。只有观察细致了,描写起来才会更准确。 第二个片段:从“要是、萎了、痕迹也没有了、逐渐变成灰色”等词语、短语中,可以看出作者不但观察细致,而且连续观察了一段时间。 第三个片段:“仔细耙扫、收拾、弹琴”等词语、短语表明作者不仅用眼睛看,还用耳朵听,用心想。可见要把文章写得生动、有趣,最好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设计意图: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2,13,14课知识点梳理

第12课《纪念白求恩》 一、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代表作品有:《沁园春·长沙》《清平乐·蒋桂战争》《采桑子·重阳》《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沁园春·雪》《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水调歌头·游泳》《卜算子·咏梅》等。 二、故事背景 白求恩(1889-1939),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胸外科医师。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中国,于1938年春上到达延安,不久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白求恩逝世一个多月后的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了《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 三、理解词义 派遣:以赋予或给予正式证件或授权的证明文件的方式委派。 殉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动机:促使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念头。狭隘: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宽广。极端:事物发展所达顶点。热忱:热情。冷清:冷落寂寞;冷静而凄凉。纯粹:不掺杂其它成分的;无掺合物的;不含添加、替代或异质物质的。佩服:对某人或某事发自内心的敬仰和崇拜。高明:见解独到不同凡人,或技艺高超。鄙薄:鄙视菲薄,轻视。出路:能够向前发展的途径;摆脱逆境的门路,前途。拈轻怕重:指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麻木不仁:本义是肢体麻木,没有感觉。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这里指缺乏热情,对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精益求精:好了还求更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 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三 学习目标 1、我的发现: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创作童话的兴趣。 2、日积月累:积累诗中优美的诗句,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为学生创作童话提供参考。 3、展示台: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和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升对童话的认识。 课前准备 1、课件(童话片段)、音乐。 2、课前有关童话的资料。 激趣导入 1、《神笔马良》、《哈利波特》、《指环王》的片段。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都是些什么电影吗? 3、是的,这些精彩的电影都是根据童话故事改编而成的。其实,童话故事一直陪伴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童话天地,一起去感受他的美妙神奇、绚丽多姿吧。八面来风 1、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很多关于童话的资料,现

在能相互交流一下吗? 2、交流 3、老师也从网上下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我的发现 1、师:这么多美妙的童话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色彩。其实呀,童话故事的编写是有一定规律的,小林和小东就发现了一些,我们来看看吧。 2、男女生分读书上的“我的发现” 3、说说小林和小东经过本组童话故事的学习后发现了什么? 4、回顾读过的童话书,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5、全班交流。 日积月累 幻想、夸张、拟人凑成了可爱的童话故事,读起它,心也会随它飞扬。正如在诗中漫步一般!你听—— 1、配乐朗诵《雨中的树林》 2、喜欢这首诗吗? 3、用心、用情的朗读。

4、指名朗读——点评——再读 5、教师小结:童话世界可真有趣!正如《雨中的树林》所说,童话是小精灵,童话市滚动的雨珠,是串串项链,是青蛙击鼓跳舞,是又软又香的落花,是酸甜可口的浆果,是会变魔术的雨点儿。让我们再一次用情的朗读这首诗,用多彩新奇的童话用驻人间。 6、感情朗读。 7、教师总结:同学们,希望你们以后能以想象为船,夸张为桨,拟人为帆,让你们的“童话号”驶向幸福的彼岸。 展示台 1、过渡:这单元的学习即将结束,先请同学们看看教材中几位同学的学习成果展示。相信同学们的收获一定比他们更多,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展示、展示。 2、分组展示学习成果。 3、组织参观学习成果展。 4、评价,然后把评价情况装入“成长记录袋”课后作业 《童话天地》即将组稿,希望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写童话、演童话、办童话墙报、读童话、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教案冀教版

《春》 朱自清 【教学目标】 1. 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3.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难点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导入语: 同学们,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播放歌曲)好了,同学们在欣赏完这首旋律轻快的歌曲后,老师考考你们了:这首歌歌唱了哪个季节?这个季节有怎样的特点?如果让你用文章来描写这个季节,你会怎样写?(学生各抒己见)好,同学们那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现代著名朱自清先生所写的《春》,看看他又是怎样描写春天的。

2.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作品有: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3.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Yùn niàng liáo chēng suō lì xī shū dǒu sǒu cháo 酝酿嘹亮撑伞蓑笠稀疏抖擞安巢 二、整体把握文章。 1.配乐范读课文,朗读时注音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读时展示几幅春天的图画) 问题: (1) 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2)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 (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师生互动,共同讨论以上问题 (1) 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本课作者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第14课 同步练习

初中语文试卷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第三单元第14课同步练习 一、双基积累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肥硕.瓜果(shuò) 撒.下(sǎ) 满载.(zài) B.伐木丁.丁(zhēnɡ) 梦寐.(mèi) 栖.息(qī) C.溪水清冽.(liè) 镰.刀(lián) 寥.廓(liáo) D.归泊.小桨(bó) 乌桕.(jiù) 枯涸.(ɡù) 2.选出下列对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秋天栖息 ..(停留)在农家里 B.秋天梦寐 ..(梦想)在牧羊女的眼里 C.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 ..(指果实又大又饱满)的瓜果 D.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 ..(水清)了 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廓了 B.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 C.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D.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4.结合加点的词语品析下面诗句。 (1)震落了清晨满披 ..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答: (2)秋天游戏 ..在渔船上。 答: 5.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本文,班级举行以“走进秋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我来策划】开展“走进秋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首先需要分小组,请你将全班同学分为四个小组,并为四个小组命名。(要求结构统一,富有特色) ①第一小组: ②第二小组: ③第三小组: ④第四小组: (2)【我来筛选】本次活动同学们搜集了大量的描写自然的古诗词。下列古诗词名句,请选出你认为不符合本次活动要求的几项,并简述理由。 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B.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C.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D.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E.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F.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G.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H.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答: (3)【我当编辑】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老师要求同学们以“秋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班级将出一期《走进秋天》的班刊,请你为班刊设计一段编者的话,要求阐明编写意图,字数在150左右。 答: 二、美文品析 阅读下文,完成6~10题。 团泊洼的秋天(节选) 郭小川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解答

语文园地三 1.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感受童话故事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2.激发学生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并养成边读边想的阅读习惯。 3.会抓住童话的特点编、写童话。 4.发挥自己的想象才能,展示自己在童话故事方面的收获。 引导学生理解童话故事蕴含的道理。 在听、说、读、写活动中,进一步体验童话的魅力,感受童话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3课时。 (口语交际) 一、导入 最近,我们在课内外阅读了一些童话故事,学习童话的兴趣越来越浓了。现在让我们自己讲讲童话吧! 二、交流步骤 1.自己准备故事内容。 2.小组内讲童话故事,选出最佳故事大王。

3.请每组的故事大王上台讲,集体评议,选出班级的故事大王和最佳自编童话。 交际例文: 杨俊龙:我要给同学们讲的是俄国作家普希金写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有这样一对贫穷的夫妇,他们虽然靠捕鱼为生,但也过得很快乐。忽然有一天,一条能满足他们任何愿望的金鱼改变了他们的生活——破盆变成了木盆、破房子变成了木房子、木房子变成了宫殿,渔妇变成了女皇。信守承诺的金鱼一次又一次地满足了老太婆的要求。就在老太婆痴心妄想地要做海上女霸王的时候,她的愿望不但没有被满足,反而失去了她曾经得到的一切。 张苗苗:今天我要讲的是《格林童话》中的《老祖父和孙子》的故事。从前,有位老人,他的儿子、媳妇嫌他又老又脏,每天让他用破碗在房间的角落里吃饭。忽然有一天,夫妻俩发现他们四岁大的儿子在为他们准备和老人一样的破碗时,才猛然醒悟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从此以后,他们改变了对老人的态度,日子过得很快乐。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孝敬老人,从现在做起。 4.自由组合,演优秀的童话。组内排练,上台表演,评出最佳演员。 5.制作小组的童话故事集,展示。 三、布置作业 1.写出自己所看过的童话故事书。 2.办童话故事的墙报。 (习作) 一、导入 本次写作训练是编写童话,可以续编《小木偶的故事》,也可以自编童话。选择续编童话的同学,一定要多读几遍《小木偶的故事》,展开合理的想象,再进行续编。选择自编童话的同学,可选择几种动物,或者几件物品,以它们为主人公,想象一下,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一些什么事,编成一个故事写下来。二、写作指导 1.写童话和写作文是一样的,就是要写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和事,写出自己的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美猴王》课文复习.doc

14、美猴王 吴承恩 一、应掌握的词语 开辟pì遂 suì迸bèng 裂瞑míng 目径jìng 窍 qiào 石碣ji é 镌juān 刻喜不自胜 麋 mí鹿天造地设滔滔不竭ji é力倦神疲顽劣li è拱服 二、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1、迸裂:迸开并往四处飞溅。4、顽劣:顽皮不顺从。 2、瞑目:闭着眼睛。5、拱服:敬畏,服从。 3、镌刻:雕刻。6、喜不自胜:高兴得不能控制自己。 7、径:径直,表示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不在中途耽搁。 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 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语出《论语·为政》 三、与课文有关的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见第一课 2、天干地支 天干:甲( ji ǎ)、乙 ( y ǐ)、丙 (b ǐ ng)、丁 (d ī ng)、戊 (w ù)、己 (j ǐ)、庚 (g ē ng)、辛 (x ī、n) 壬( r én)、癸(guǐ) 地支:子 (z ǐ)(鼠)丑(ch ǒu)(牛)寅 (yin) (虎)卯 (mǎo)(兔)辰 (chen)(龙)巳 (si) (蛇)午 (w ǔ)(马)未 (wei) (羊)申 (sh ē n)(猴)酉 (y ǒ u)(鸡) 戌 (x ū)(狗)亥 (hai) (猪) 3、地支与时间的对照 子时: 23 点─ 1 点卯时: 5 点─ 7 点午时: 11 点─ 13 点酉时: 17 点─ 19 点丑时: 1 点─ 3 点辰时: 7 点─ 9 点未时: 13 点─ 15 点戌时: 19 点─ 21 点寅时: 3 点─ 5 点巳时: 9 点─ 11 点申时: 15 点─ 17 点亥时: 21 点─ 23 点十个天干和十二地支配合纪年,六十组干支字为一个周期,叫一个甲子。 1 . 甲子2 . 乙丑3 . 丙寅4 . 丁卯5 . 戊辰6 . 己巳7 . 庚午8 . 辛未9 . 壬申10. 癸酉11. 甲戌 12. 乙亥13. 丙子 14. 丁丑 15. 戊寅16. 己卯17. 庚辰18. 辛巳19. 壬午20. 癸未 21. 甲申22. 乙酉 23. 丙戌 24. 丁亥25. 戊子26. 己丑27. 庚寅28. 辛卯29. 壬辰 30. 癸巳31. 甲午 32. 乙未 33. 丙申34. 丁酉35. 戊戌36. 己亥37. 庚子38. 辛丑 39. 壬寅40. 癸卯 41. 甲辰 42. 乙巳43. 丙午44. 丁未45. 戊申46. 己酉47. 庚戌 48. 辛亥49. 壬子 50. 癸丑 51. 甲寅52. 乙卯53. 丙辰54. 丁巳55. 戊午56. 己未 57. 庚申58. 辛酉 59. 壬戌 60. 癸亥 4、神话小说:即借助神话的表现形式或以神话为题材内容的小说,它起源于远古时代原 始先民的口头创作,当时出现大量的“用想象或借助想象力以征服自然、支配自然,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的原始神话,实际上这就是最初的神话小说。

初一语文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初一语文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1.《在山的那边》的作者是王家新 从表达方式和内容看,诗歌分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三种,《在山的那边》属于哲理诗。 2.《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 3.《生命生命》的作者是台湾(地名)女作家杏林子,她写了四十多个剧本和很多散文。 4.《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是当代(时代)女作家宗璞。 散文按表达方式分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散文最重要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5.《童趣》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作者是清(朝代)文学家沈复。 《童趣》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叙事散文,在文中作者叙述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驱蛤蟆等童年趣事。 6.《理想》的作者是当代(时代)诗人流沙河。 从表达方式和内容看,《理想》是哲理诗。 7.《行道树》节选自《张晓风自选集》,作者是台湾女作家张晓风。 《第一次真好》节选自《无言歌》,作者是台湾女作家周素珊。 8.《人生寓言》选自《周国平文集》,作者是当代着名诗人、哲学家(称谓)周国平(人名)。

、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律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主人公多为动物,也能够是人或非生物。 9.《我的信念》的作者波兰(国名)着名科学家玛丽·居里,她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10.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着作之一。 11.《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体裁)。 《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称谓),着名的散文有《背影》《荷塘月色》等 12.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着名作家,北京市政府曾授予他“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 13.《山中访友》的作者是李汉荣。 14.《秋天》一诗的作者是何其芳,他是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称谓)。 15.《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作者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朝代)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称谓)。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16.《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是唐朝诗人王湾。 17.《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朝大诗人。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教案设计 苏教版

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并欣赏作品准确生动、清新优美的语言。 2.引导学生在朗读感悟中理解文章内容,品味文章的妙处,体会修辞手法的成功运用。 过程与方法: 1.训练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 2.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领会作者细致观察、生动描述抒发感情的方法。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和多种修辞手法具体细致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把对景物的细致描写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完美地结合起来。 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初步体会作品准确生动、清新优美的语言。 2.学会朗读,引导学生在朗读感悟中理解文章内容。 过程与方法: 1.训练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学会声情并茂地朗读散文,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把对景物的细致描写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完美地结合起来。 一、检查预习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zhǒng yǜn niàng hè bóo yùn cáng sūo zhuǎn sàn 水涨酝酿应和薄烟黄晕捉迷藏蓑衣宛转散在草丛里 二、导入新课 1.一提到春,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一提到春,我们眼前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的生机,有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有无数的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从黄鹂、白鹭的角度来描绘春天;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细致入微地从动物和植物的角度刻画了早春的特点;“春风又绿江 1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语文园地三 教案1

语文园地三 学习目标 1.我的发现: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创作童话的兴趣。 2.日积月累:积累诗中优美语句,激发学生创作欲望,为学生创作童话提供参考。 3.展示台: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和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升对童话的认识。 重点难点积累与运用 课前准备 1.课件(童话片段)、音乐。 2.课前有关童话的资料。 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放映《神笔马良》、《哈利波特》、《指环王》的片段 2.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都是些什么电影吗? 3.师:是的,这些精彩的电影都是根据童话故事改编拍成的。其实,童话故事一直陪伴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童话天地,一起去感受它的美妙神奇、绚丽多姿吧。 二、八面来风 1.师: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很多关于童话的资料,现在能相互交流一下吗?

2.全班交流 3.师:老师也从网上下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外童话名著、中外童话名家) 三、我的发现 1.师:这么多美妙的童话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色彩。其实呀,童话故事的编写是有一定规律的,小林和小东就发现了一些,我们来看看。 男女生分读书上的“我的发现” 2.说说小林和小东经过本组童话故事的学习后,发现了什么? 3.回顾读过的童话书,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呢? 4.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5.全班交流。 教师可随机播放CAI,对童话编写三要素:幻想、夸张、拟人等特点作简要介绍。 四、日积月累你听—— 1.配乐朗诵《雨中的树林》 2.喜欢这首诗吗? 3.用心、用情地练读。(自由练读) 4.指名朗诵一点评一再读 5.教师小结:童话世界可真有趣!正如《雨中的树林》所说,童话是小精灵,童话是滚动的雨珠,是串串项链,是青蛙击鼓跳舞,是又软又香的落花,是酸甜可口的浆果,是会变魔术的雨点儿。让我们再一次用情地朗诵这首小诗,让多彩、新奇的童话永驻心间。 6.感情朗读。(自由朗读、表演读、师生合作读、配乐读)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精品教案

14 走一步,再走一步 一、导入新课 生活在世界上,每个人都难免会碰到许多困难。在困难面前,有的人灰心丧气、束手无策,终与成功无缘;有的人则毫不畏惧知难而上,终于到达胜利的彼岸。这样,世界也就有了弱者与强者之分。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身体瘦弱、胆小怯懦的孩子,在父亲的帮助下终于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学习后一定会对我们有所启迪。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复述情节,理解内容 1.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课文所写的内容。 明确:本文叙述了“我”跟五个小孩子一起爬悬崖,陷入险境,并最终在爸爸的策略引导下,脱离险境,收获成就感的同时,也积累了应对困境的人生经验。 2.复述“我”从冒险到脱险的经过。(复述要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提示:时间:七月的一天。 地点:空地边的悬崖上。 人物:“我”,小伙伴们。 起因:玩其他游戏玩厌了,很久没去爬悬崖了。 经过:“我”爬上悬崖后不敢下来,在父亲的策略引导下,终于战胜困难。 结果:顺利爬下悬崖。

3.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如何理解“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的含义?) 明确:大困难是由小困难组成的,而小困难是不难战胜的,一步一步战胜了小困难,最后就战胜了巨大的困难。当然,重要的还在于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目标导学二:分析环境和心理描写 1.文章开头为什么突出“酷热”? 明确:开头一自然段主要写孩子们为什么想到去爬悬崖。写天气的酷热,通过环境描写,突出了人物的心理,即酷热使人烦躁,小伙伴就厌倦了正在玩的游戏,从而想到很久没有爬悬崖。 2.“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这两句话是什么描写?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明确:这是典型的环境描写,很好地烘托了“我”的恐惧心理。 3.当“我”被弃于悬崖时,“我”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请从文中找出描写“我”处于险境中的心理状态的词句。 明确:“我”的心理状态是恐惧。词语:阵阵晕眩、天旋地转、神情恍惚。句子:“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我趴在岩石上,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 4.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我”爬下悬崖这一部分的内容,并概括出“我”爬下悬崖的心理变化过程。(请注意示范内容,按照这样的格式概括) 目标导学三:分析形象,体悟主旨 1.谈谈你对文中父亲这一形象的理解和认识。

人教版四上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宣州新田小学:高小平 教材简析: 1、这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组童话单元语文园地三口语交际+习作指导训练课。 2、本节口语交际+习作指导训练课,指导同学选择几种动物或物品为主人公,想象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编写一个童话故事,也可以写为《小木偶的故事》续编的童话故事,并讲一讲,演一演,引导同学尽情体验童话的快乐。 教学目标: 1、同学在本单元童话课文《巨人花园》《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等课内阅读教学训练和课外阅读童话故事的指导训练上,结合本课的口语交际+习作指导训练能开展以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为主的综合性学习,进一步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感受童话的魅力。 2、同学能在老师的指导鼓励下,在伙伴的竞激协助下,大胆想象故事的主人公、情节、细节,用生动恰当的语句编写成童话故事,并能绘声绘色地讲出来,然后与小伙伴分好角色编排动作演一演,尽情体验童话的快乐。 3、同学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为主的综合性学习,能在动人的故事,优美的语言和美好的情境中模仿发明真、善、美的故事并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指导鼓励同学在伙伴的竞激协助下,大胆想象故事的主人公、情节、细节,用生动恰当的语句编写成童话故事,并绘声绘色地讲出来,然后与小伙伴分好角色编排动作演一演,尽情体验童话的快乐。 引导同学进一步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感受童话的魅力。 教学准备: 1、第一课时课前几天,引导同学通过阅读、上网、调查采访等途径搜集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的图文音像资料。教师调查采集同学关于童话的认识要求的音像等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引导同学想象的图画、和童话文章。 2、第二课时课前一天,引导同学制备好扮演服饰布景道具。课前教师和同学一起安排扮演区台。 教学时间:三—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我的发现) 一、激趣导入 1、《神笔马良》、《哈利波特》、《指环王》的片段。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都是些什么电影吗 3、是的,这些精彩的电影都是根据童话故事改编而成的。其实,童话故事一直陪伴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童话天地,一起去感受他的美妙神奇、绚丽多姿吧。

七年级语文上册《人生寓言》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人生寓言》教案设计 人们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与失将会伴随我们今生今世。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当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镜子。. 出示课题。 介绍寓言 朗读 疏通文意,感受语言。

整体感知 ①感知内容 a.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目的:掌握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完整地复述课文。 b.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设计目的:了解身份的改变对于心态的影响。第一问,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相关词语回答。 c.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后为什么会患得患失?

设计目的:理解占有欲在作祟。 d.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设计目的:理解寓意。 以上问题难度不大,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略加点拨,学生可以自己完成。 ②感知语言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赏析。 例如,慧心风韵闲适绷等用词很精当。对称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

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除让学生分析上述词语的妙用之外,还可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其他有关的词句再作分析,并让学生试着仿写。 问题研究 ①找出故事情节中的两次转折。 把握结构。 ②白兔最终要求诸王之神撤销决定说明了什么? 让学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

③这则寓言提到了人类有什么含义? 寓言的讽刺意义。 辩证思维 拥有财产就一定患得患失吗?而一无所有才心安理得吗? 自我反思 ①我们应从白兔身上学到什么? ②你是否有过患得患失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③我们应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

七年级语文上册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3 人教新课标版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积累“审美、风韵、闲适、窖、得失之患、泯、厄运、慧心、皎洁、心旷神怡、归属、禀告、身世、正色”等词语。 2.体会寓言的寓意,学会把握寓言寓意的方法。 3.了解寓言的特点,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4.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教学重点 1.体会寓言的寓意,学会把握寓言寓意的方法。 2.了解寓言的特点。 教学难点: 感悟文中的人生道理。 教学方法 1.朗读法。作为文学体裁之一的寓言故事,内容大多涉及人生道理,带有劝喻或讽刺意味,《白兔和月亮》主题词是“得失之患”,《落难的王子》的感悟是厄运能使性格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寓言故事情节,体会寓意的表达。 2.自读与点拨结合法。所选寓言两则,故事精短,构思奇妙且含意隽永。运用合作研讨解决阅读理解中的疑难问题,准确把握寓意。 3.延伸积累法。搜集整理有关厄运的名言警句,培养战胜困难的坚韧意志。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师生共同研读《白兔和月亮》,准确理解故事的寓意和语言的精美。指导学生自读《落难的王子》,揣摩奇妙的构思。把两则寓言连贯起来思考,体会得失相依的哲理美。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英国哲人培根说过“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一只先前心旷神怡地赏月的白兔,一旦拥有了月亮却紧张不安心痛如割,一位先前极为脆弱的王子,遭遇凶险的厄运却能勇敢地承受不被打倒。周国平的《人生寓言》将为我们阐解如何去应对幸运和厄运这人生的两大难题。 二、资料助读 1.寓言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秋天》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秋天》教案内容预览: 14、秋天 一、教学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三、课前准备 ①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②师生合作制作秋景图的图片或课件。 ③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微机或投影仪。 四、教学设计 1、整体感悟 ①导人新课 著名诗人秋瑾在诗中说“秋风秋雨愁煞人”。 宋玉也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 ②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③生自由朗读课文。(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 问题组: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明确] 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b.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c.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2、研读与赏析 ①示学生绘制的图画或课件。(学生对照图片展开想像,描绘自己喜欢的画面。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a.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2019-2020年七年级上册语文人生寓言(1)

2019-2020年七年级上册语文人生寓言(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读会写“窖、泯、厄、禀告、皎洁、风韵”等字词。 2.理解、积累“审美、闲适、慧心、落难、心旷神怡、得失之患、险象迭生”等词语。 3.了解寓言的特点,准确理解、概括寓意。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读水平。 2.揣摩《白兔和月亮》语言的精美和《落难的王子》构思的奇妙。 3.学习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切入,探究寓意,并简要概括,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德育目标 体会寓意,培养应对财富和不幸的审美心态和坚韧意志。 ●教学重点 诵读;抓住关键情节,揣摩寓意,并联系生活体验进一步加深对寓言得失相依的哲理美的理解。 ●教学难点 理解《白兔和月亮》对人类的讽刺意味和《落难的王子》的奇妙构思。 ●教学方法 1.朗读法。作为文学体裁之一的寓言故事,内容大多涉及人生道理,带有劝喻或讽刺意味,《白兔和月亮》主题词是“得失之患”,《落难的王子》的感悟是厄运能使性格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寓言故事情节,体会寓意的表达。 2.自读与点拨结合法。所选寓言两则,故事精短,构思奇妙且含意隽永。运用合作研讨解决阅读理解中的疑难问题,准确把握寓意。 3.延伸积累法。搜集整理有关厄运的名言警句,培养战胜困难的坚韧意志。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师生共同研读《白兔和月亮》,准确理解故事的寓意和语言的精美。指导学生自读《落难的王子》,揣摩奇妙的构思。把两则寓言连贯起来思考,体会得失相依的哲理美。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拥有权势或财富是好事,却可能生出得失之患,成为一种负担,一种痛苦,失去乐趣;遭遇厄运是坏事,却可以锻炼人的意志,顽强地挑战命运的不公,如失聪的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而奏响磅礴的钢琴曲。怎样面对财富和不幸呢?阅读周国平的《人生寓言》将会给我们很多的启示。(板书文题、作者) 设计(二) 英国哲人培根说过“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一只先前心旷神怡地赏月的白兔,一旦拥有了月亮却紧张不安心痛如割,一位先前极为脆弱的王子,遭遇凶险的厄运却能勇敢地承受不被打倒。周国平的《人生寓言》将为我们阐解如何去应对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日积月累

语文园地三、日积月累 于集乡中心学校秦梅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我的发现: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创作童话的兴趣。 (2)日积月累:积累诗中优美语句,激发学生创作欲望,为学生创作童话提供参考。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展示台的学习,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和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升对童话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次学习,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创作童话的兴趣。 2、学习,积累,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日积月累”、“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入新课。 二、学习“日积月累” 幻想、夸张、拟人凑成了可爱的童话故事,读起它,心也会随它飞扬。正如在诗中漫步一般!你听—— 1、配乐朗诵《雨中的树林》 2、喜欢这首诗吗? 3、用心、用情地练读。(自由练读) 4、指名朗诵——点评——再读 5、点拨:童话世界可真有趣!正如《雨中的树林》所说,童话是小精灵,童话是滚动的雨珠,是串串项链,是青蛙击鼓跳舞,是又软又香的落花,是酸甜可口的浆果,是会变魔术的雨点儿。让我们再一次用情地朗诵这首小诗,让多彩、新奇的童话永驻心间。 6、感情朗读。(自由朗读、表演读、师生合作读、配乐读) 7、小结:同学们,希望你们以后能以想象为船,夸张为桨,拟人为帆,让你们的“童话号”驶向幸福的彼岸。 三、学习“展示台” 1、过渡:这单元的学习即将结束,先请同学们看一看教材中几位同学的学习成果展示。相信同学们的收获比他们更多,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展示、展示。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秋天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四课秋天 学习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重点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②有条件的话师生可以共同合作制作秋景图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设计: 导人新课 著名诗人秋瑾曾在诗中咏叹“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也曾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这是中国古代诗人的一种典型的悲秋气节)。但是秋天也是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 [要求] 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①.生自由朗读课文。(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 问题组: 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明确] 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

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b.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c.对秋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研读赏析: a.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b.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c.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写得好在哪儿? ②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a.先请几名同学朗读最喜欢的一节诗。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据图画,展开想像,描绘画面。学生描绘画面(参考内容):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晞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b.由远及近的顺序。 c.优美语句赏析: ◆先找出优美的语句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 ◆主要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美句赏析参照) 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