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统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八下道德与法治-第1单元-检测题

八下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检测题

﹙时间:70分钟满分: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每小题2分,共16分)

1.我国宪法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对“人民当家作主”应当这样理解(A)

A.人民是国家的主人B.公民是国家的主人

C.国家保护全体公民的民主和自由D.人民当家作主是我国的国家性质

2.截止2017年,福建省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提高到410元,省定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3000元。上述改善民生的做法,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具有(B) A.政治保障B.物质保障C.法律保障D.制度保障

3.2017年12月,第四个“国家宪法日”宣传期间,赣州市普法办等部门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增强宪法观念。这是因为(B)

A.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任何违反宪法的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B.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宪法规定公民的全部权利和义务

D.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是所有法律的总和

4.(2017·赤峰)九年级某班的一次普法讨论会上,同学们各抒己见,争相陈述自己对宪法的认识。其中错误的观点是(B)

A.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可见,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是由宪法规定

B.宪法是子法、普通法律是母法,宪法的制定源于普通法律

C.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D.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

5.(2017·广东)在题表的知识结构图中,①处应该填的最恰当内容是(C)

A.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证书B.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需求

C.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D.规定社会生活的根本问题

6.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为法治中国立下新标杆,开启了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的民法典时代。民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该条规定表明(C)

A.公民民事权利将得到系统全面的保护B.民法更明确规定了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职权

C.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民法的立法依据D.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将完全有法可据

7.权力是把“双刃剑”,更是一匹烈马,驾驭得好,权力就会成为“千里马”;驾驭得不好,权力就会成为“害群之马”。要让权力成为“千里马”,针对这个问题就需要(B)

A.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和政治自由B.对权力进行制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C.对一切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刑事处罚D.保障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8.肖丽同学在一部法律中看到以下条文:“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这部法律是(D)

A.《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选项,将所选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括号里,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21分)

9.(2017·衡阳)宪法至上,法治才有权威和尊严。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是因为(BCD)

A.宪法是国家所有法律的总和B.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C.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D.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宪法是我国法律的根基。随着宪法的修改完善,宪法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紧密。据此回答10~11题。

10.在商场买东西往外走的老高,被身边一位刚丢钱包的青年怀疑为小偷,青年要对老高进行搜身,经常学法的老高用宪法知识劝阻了他。老高讲的应该是(AD) A.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B.公民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

C.宪法赋予公民享有知情权D.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11.阅读下图内容并联系上题事例,得出的正确结论是(CD)

A.违反宪法就要受到刑罚处罚B.宪法和刑法的内容相近

C.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D.公民的权利受法律保护

12.2017年3月21日,江西省赣州市人大常委会举行宪法宣誓仪式,13位新任官员面对庄严的国旗,左手轻按宪法,右手高高举起,一字一句大声念诵:“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施宪法宣誓制度(BCD)

A.能够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B.警醒和激励国家工作人员更自觉为人民服务C.有助于在全社会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宪法实施D.凸显了宪法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13.(2017·常德)习近平在2016年12月4日即第三个国家宪法日强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这就要求我们(ABD)

A.增强宪法意识,自觉学习宪法B.把宪法作为我们行为的最高规范

C.时时宣传宪法,事事遵循宪法D.检视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宪法规定

14.2016年12月4日,习近平对“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做出重要批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依宪执政。宪法之所以得到如此重视,是因为(AD)

A.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B.宪法不同于普通法律

C.宪法包罗万象,是一切法律的总和D.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15.我国宪法序言中规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总纲第四条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对此正确的认识是(AC) A.国家生活中的根本性问题只能由宪法规定

B.各民族一律平等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C.没有宪法的保障,就不可能实现现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D.只有实现共同富裕,才能显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三、简要回答题(简明扼要,条理清楚。每小题6分,共12分)

16.(2017·烟台)【法治中国】“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法治中国建设,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

材料一:为进一步加深人民群众对依法治国方略的认知,2017年3月22日,央视微视频工作室推出动画视频《全面依法治国新“十六字”方针》,被称为“史上最接地气”的普法教育。

【新“十六字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科学立法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前提。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愿,得到人民拥护!”请运用所学知识,解读习近平同志这句话蕴含的道理。(2分)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法律维护人民的合法权利。

材料二:为增强青少年的法律观念和规则意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要将必要的法律常识纳入不同阶段学生学业水平评价范畴,在中、高考中适当增加法治知识内容,将法治素养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你认为这样做有什么意义?(2分)

未成年人法律意识淡薄,侵害未成年人的事件时有发生,未成年人不知道自我保护;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7.材料一:2017年12月4日,是第四个国家宪法日,江西赣州市开展了全市中小学宪法晨读活动。

(1)请你完成下面宪法晨读的内容。(2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①社会主义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②相抵触。

材料二: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焦洪昌指出,“国家宪法日”不仅仅是一个纪念日,更是全民的宪法教育日。真正实现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法治保障,需要国家、社会及每个公民的共同努力,从而让守宪、护宪成为国民每一天的生活方式。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划线部分的内容?(4分)

我们要学习宪法,了解宪法内容,认识到宪法的重要性。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自觉遵守宪法,增强宪法意识,维护宪法尊严。其他观点正确,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得分。

四、分析评论题(结合材料,自拟题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多角度分析评论。9分)

18.材料一:宪法≠刑法+环境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慈善法+……

材料二:2015年7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规定自2016年1月1日起,凡经人大及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一府两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应公开向宪法宣誓。

材料三:2017年12月4日,是我国第四个国家宪法日,也是第十七个“全国法制宣传日”。主题:“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维护宪法权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普及宪法知识、加强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增强师生法治观念,江西省教育厅要求各级各类学校结合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宪法宣誓、普法讲座、送法下乡、模拟审判等形式,将普法宣传带到更多人身边,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

【作答要求】

(1)拟题:对所提供的材料,找到其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自拟一个能概括材料内容的题目。(2分)

(2)评论:运用道德与法治课所学知识对三则材料逐一进行合理的分析评论。(每一则材料的分析评论2分,共6分)

(3)表述:语言流畅,层次清楚,字数200左右。(1分)

(1)拟题。如: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2)评论:材料一说明①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普通法律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的具体内容;②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母法,普通法律是子法。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普通法律不能和宪法相抵触,否则要被撤销和宣布无效。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③从程序上看,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④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

材料二说明①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的职责;②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和法律禁止做的事,不得拒绝做宪法和法律规定做的事,不能做宪法和法律未授权的事;③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材料三说明①青少年要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②树立宪法意识,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③热情宣传宪法,敢于同违宪行为作斗争。

五、探究实践题(紧扣题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探究与实践。12分)

(1)宪法第五十四条、国家安全法第一条分别体现了法律具有什么作用?(4分)

宪法第五十四条体现了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国家安全法第一条体现了法律具有保护作用。

(2)公民应该怎样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写出一点,2分)

要有高度的维护祖国安全的责任感;树立保守国家秘密的意识;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应及时向有关机关报告。

(3)材料表明宪法和普通法律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6分)

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宪法为母法,普通法律为子法;宪法与普通法律相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行政法规的内容和精神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规定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