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软件质量与评价

第3章 软件质量与评价
第3章 软件质量与评价

第3章软件质量与评价(软件测试标准)

1、质量的定义

质量是多维的概念,包括:实体、实体的属性和对实体的观点。

GB/T6583-ISO8404(1994版)《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术语》对质量的定义是:反映实体满足明确的隐含的需要的能力的特性的总和。

GB/T18905-ISO14598(1999版)《软件工程产品评价》定义:

2、测度与度量

在软件质量中用于测量的一种量化的标度和方法即为“测度”,而名词的“度量”用来指测量的结果。

影响软件质量可分为:可直接测量、间接度量

3、软件质量模型

○1、McCall(麦考尔)质量模型

三个重要方面:操作特性(产品运行)、承受可改变能力(产品修订)、新环境适应能力(产品变迁)。

McCall等认为,特性是软件质量的反映,软件属性可用做评价准则,定量化地度量软件属性可知软件质量的优劣。

②Boehm(勃姆)质量模型

提出了分层结构的质量模型,除了用户的期望和需要的概念,与McCall(麦考尔)质量模型相同外,还包括McCall模型中没有的硬件特性。

Boehm(勃姆)质量模型反映了对软件质量的理解,即软件做了用户要它做的;有效地使用系统资源;易于用户学习和使用;易于软件测试与维护。

③ISO9126质量模型

GB/T16260-1996:六个影响质量的特性:功能性、可靠性、易使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可移植性;各个子特性(及其定义)要求要背

GB/T16260-1996出发点是软件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明确的和潜在的需求。

国标16260中,在描述外部(内部)效率度量时,给出了若干针对计算机系统时间消耗的定义如下:

响应时间是指从按动传送键到得到结果为止所需要的时间或响应时间包括处理时间和传输时间

处理时间是指从接受一个消息到送出它的结果之间计算机的历时时间

③ 周转时间是指从提出要求到得到结果所需要的时间

4、标准的发展

GB/T 16260-1996(ISO9126-1991)《软件产品评价-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已被两个相关的由多部分组成的标准:GB/T 18905-2002《软件工程产品评价》和GB/T 16260-2003(ISO9126-2001)《软件工程产品质量》所取代。

5、GB/T 18905产品评价

(一、GB/T 18905基本组成(6个部分组成)

GB/T 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1部分: 概述

GB/T 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2部分: 策划和管理

GB/T 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3部分: 开发者用的过程

GB/T 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4部分: 需方用的过程

GB/T 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5部分: 评价者用的过程

GB/T 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6部分: 评价模块的文档编制

(二、评价者用的过程(GB/T )

1、开发者用的过程

2、需方用的过程

3、评价者用的过程

定义软件评价过程的特性有四性。①可重复性②可再现性③公正性④客观性(第四章内容P92)

(三、关于评价支持

评价支持标准:

1、策划和管理:可供管理者制定一个定量的评价计划。

2、评价模块:供组织用来产生新的评价模块。

(四、通用评价过程

软件产品的一般评价过程:确立评价需求、规定评价、设计评价和执行评价。确立评价需求内容有:确立评价的目的、确立产品类型、指定质量模型

规定评价内容有:选择度量、建立度量评定等级、确立评估准则

设计评价内容有:制定评价计划

执行评价内容有:进行度量、与评估准则相比较、评价结果

(五、评价过需求

软件质量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直接支持开发和获得满足用户和消费者要求的软件。最终目标是保证产品能提供所要求的质量,即满足用户明确和隐含的要求

①评价中间产品质量的目的②评价最终产品质量的目的

6、GB/T 产品质量

影响软件质量可分为:

可直接测量(如每个功能点错误)、间接度量(可用性、可维护性)

包括:质量模型、外部度量、内部度量、使用质量度量。

外部、内部质量的质量模型:

质量属性包括: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和可移植性

功能性:是指当软件在指定条件下使用时,软件产品满足明确和隐含要求功能的能力。它的子特性包括:适合性、准确性、互操作性、保密安全性、功能依从性。子特性:(子特性各含义解释见课本P88)

适合性:软件为指定的任务和用户目标提供一组合适功能的能力。

准确性:软件提供所需精确度的正确或相符结果及效果的能力。

互操作性/互用性:软件产品与一个或更多规定系统进行交互的能力。

保密安全性:软件产品保护信息和数据的能力。

功能依从性:软件依从同功能性相关的超标准、约定或法规的能力。

可靠性:是指当软件在指定条件下使用时,软件产品维持规定的性能级别的能力。它的子特性包括:成熟性、容错性、易恢复性、可靠依从性。

成熟性:是指软件产品避免因软件中错误的发生而导致失效的能力。

容错性:在软件出现故障或者违反其指定接口的情况下,软件产品维持规定的性能级别的能力。

易恢复性:在失效发生的情况下,软件产品重建规定的性能级别并恢复受直接影响的数据的能力。

可靠依从性:软件产品遵循与可靠性相关的标准、约定或法规的能力。

易用性:是指当软件在指定条件下使用时,软件产品被理解、学习、使用和吸引用户的能力。它的子特性包括:易理解性、易学性、易操作性、吸引性、易用依从性。

易理解性:软件产品使用户能理解软件是否合适以及如何能将软件用于特定的任务和使用条件的能力。

易学性:是指软件产品使用户能学习它的能力。

易操作性:软件产品使用户能操作和控制它的能力。

吸引性:是指软件产品吸引用户的能力。

易用依从性:软件产品遵循与易用性相关的标准、约定、风格指南或法规的能力。效率:是指在规定条件下,相对于所用资源的数量,软件产品可提供适当性能的

能力。它的子特性包括:时间特性、资源利用、效率依从性。

①时间特性:在规定条件下,软件产品执行其功能时,提供适当的响应和处理时间以及吞吐率的能力。

②资源利用:在规定条件下,软件产品执行其功能时,使用合适数量和类别的资源的能力。

③效率依从性:软件产品遵循与效率相关的标准或约定的能力。

可维护性:是指软件产品可被修改的能力。修改可能包括修正、改造或软件适应环境、需求和功能规格说明中的变化。它的子特性包括:易分析性、易改变性、稳定性、易测试性、维护依从性。

易分析性:软件产品诊断软件中的缺陷或失效原因或识别待修改部分的能力。

易改变性:软件产品使指定的修改可以被实现的能力。

稳定性:软件产品避免由于软件修改而造成意外结果的能力。

易测试性:软件产品使已修改软件能被确认的能力。

维护依从性:软件产品遵循与维护性相关的标准或约定的能力。

可移植性:是指软件产品从一种环境迁移到另外一种环境的能力。它的子特性包括:适应性、易安装性、共存性、易替换性、可移植依从性。

适应性:软件产品无需采用手段就可能适应不同的指定环境的能力。

易安装性:软件产品在指定环境中被安装的能力。

共存性:软件在公共环境中分享资源与其他独立软件共存的能力。

易替换性:在环境、目的相同的情况下替代另一个指定软件的能力。

可移植性依从性:软件产品依从可移植性相关的标准或约定的能力。

★软件构件质量模型(新增加的特性和子特性)

可复用性:独立性、接口成熟性、已组装性、通用性、演化兼容性、可复用性的依从性

标准组成:

GB/T 软件工程产品质量第1部分:质量模型

GB/T 软件工程产品质量第2部分:外部度量

GB/T 软件工程产品质量第3部分:内部度量

GB/T 软件工程产品质量第4部分:使用质量的度量

7、GB/T 概述

概述了软件产品评价的过程,提供了评价需求和指南

8、GB/T 评价者用的过程+

GB/T18905-2002《软件工程产品评价》提供了软件产品评价的过程,其中GB/T18905—2002《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五部分评价者用的过程供对软件产品执行独立评估的评价者使用。

在GB/T 18905《评价者用的过程》中定义软件评价过程的特性:可重复性、可再现性、公正性、客观性。

9、GB/T16260-2003将软件质量特性分为内部质量特性、外部质量特性和使用质量特性。

10、GB/T18905—2002《软件工程产品评价》中确定的通用评价过程包括四个方面,即:确立评价需求,规定评价,设计评价和执行评价。

其中有关“规定评价”部分包含的内容有:选择度量、建立度量评定等级、确立

评估准则。

10、评价过程中如何编写评价规格说明。

编制评价规格说明的活动由下列3个子活动组成:

分析产品的描述、规定对产品及部件执行的测量、按照评价需求验证编制的规格说明。

11、在GB/T17544中,软件包质量要求包括三部分,即产品描述要求、用户文档要求、程序和数据要求。

12、GB 17859-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中将计算机安全保护划分为5个级别。即:第一级:用户自主保护级;

第二级:系统审计保护级;

第三级:安全标记保护级;

第四级:结构化保护级;

第五级:访问验证保护级。

13、相关标准(作参考,不要背)

GB/T 8566-2007 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

GB/T 8567-2006 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

GB/T 9385-2008 计算机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规范

GB/T 9386-2008 计算机软件测试文档编制规范

GB/T 14394-2008 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

GB/T 15532-2008 计算机软件测试规范

GB/T 软件工程产品质量第4部分:使用质量的度量

GB/T 软件工程产品质量第3部分:内部度量

GB/T 软件工程产品质量第2部分:外部度量

GB/T 软件工程产品质量第1部分:质量模型

GB/T 17917-2008 零售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要求

GB/T 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6部分:评价模块的文档编制

GB/T 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5部分:评价者用的过程

GB/T 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4部分:需方用的过程

GB/T 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2部分:策划和管理

GB/T 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1部分:概述

GB/Z 18914-2002 信息技术软件工程CASE工具的采用指南

GB/Z 20156-2006 软件工程软件生存周期过程用于项目管理的指南

GB/T 20157-2006 信息技术软件维护

GB/T 20158-2006 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配置管理

14、使用质量的质量模型

使用质量是从用户角度看待的质量,其属性分为4种:有效性、生产率、安全性和满意度。

有效性:软件产品在指定的使用环境下,使用户能正确和完全地达到规定目标的能力。

生产率:软件产品在指定的使用环境下,使用户为达到有效性而消耗适当数量的资源的能力。

安全性:软件产品在指定使用环境下,达到对人类、业务、软件、财产或环境造成损害的可接受的风险级别的能力。

满意度:软件产品在指定的使用环境下,使用户满意的能力。

15、质量保证手段(软件测试质量管理要素):

制定质量保证计划、质量体系建立

测试活动审核、测试文档评审

测试过程数据的收集、度量与分析

16、软件测试过程的关键活动:

测试需求分析

制定测试计划

测试设计

测试执行

测试分析与总结

17、提高软件质量的途径:

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主要有二个途径(仅在质量度量的观点下),一个是寻求改进软件开发过程质量的方法,以CMM提出的软件成熟度模型和GB/T8566给出的软件生存周期过程为主要代表,从规范软件过程出发,持续改进软件过程,来保证软件产品开发的质量;另一个是对开发完成的产品(包括中间产品)进行测试、度量和评价,用以验证所开发的软件产品符合规定的要求。

18、思考题:软件测试是与软件开发密切相关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活动,在软件测试过程模型“V模型”的指导下,开发过程中应该安排一系列不同类型的测试活动。

软件测试过程是由一系列的关键活动组成的,同时软件测试质量的保证手段是必不可少的。

[问题1]针对开发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应该包含那些类型的软件测试。

[问题2]简述软件测试过程的关键活动,以及保证软件测试质量的手段。

参考答案:

[问题1]

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

[问题2]知识点包括:

软件测试过程的关键活动:

①测试需求分析、②制定测试计划、③测试设计、④测试执行、⑤测试分析与总结

质量保证手段(软件测试质量管理要素):

①制定质量保证计划②建立质量体系③测试活动审核④测试文档评审⑤测试过程数据的收集⑥度量与分析

实训:场景与案例---关于软件质量的真题(历年的上午题)

(2005年)

●在GB/T17544中,软件包质量要求包括三部分,即产品描述要求、_____(53)____、程序和数据要求。

(53)A.用户文档要求B.系统功能要求C.设计要求说明D.软件配置要求

●软件内部/外部质量模型中,可移植性不包括_____(54)____子特性。

(54)A.适应性B.共存性C.兼容性D.易替换性

●《GB/T18905 软件工程产品评价》中确定的通用评价过程包括:___(55)____。(55)A.确立评价需求、设计评价、执行评价和评估结果

B.确立评价目的、规定评价、设计评价和执行评价

C.确立评价需求、规定评价、设计评价和执行评价

D.确立评价目的、设计评价、执行评价和评估结果

●GB/T16260-2003将软件质量特性分为内部质量特性、外部质量特性和_____(56)____。

(56)A.安全质量特性B.适用质量特性C.性能特性D.使用质量特性(2006年)

●GB/T16260—2003《软件工程产品质量》规定的软件产品使用质量特性包括___(50)___。

(50)A.适应性、生产率、可靠性、满意度

B.有效性、生产率、安全性、满意度

C.有效性、可靠性、适应性、满意度

D.适应性、适用性、效率、满意度

●软件可靠性是指在指定的条件下使用时,软件产品维持规定的性能级别的能力,其子特性___(51)___是指在软件发生故障或者违反指定接口的情况下,软件产品维持规定的性能级别的能力。

(51)A.成熟性B.易恢复性C.容错性D.可靠性依从性

●GB/T18905—2002《软件工程产品评价》中确定的通用评价过程包括四个方面,即:确立评价需求,规定评价,设计评价和执行评价,其中有关“规定评价”部分包含的内容有___(52)___。

(52)A.选择度量、建立度量评定等级、确立评估准则:

B.指定质量模型、选择度量、建立度量评定等级

C.选择度量、建立度量评定等级、制定评价计划

D.确定产品类型、选择度量、建立度量评定等级

●GB/T18905-2002《软件工程产品评价》提供了软件产品评价的过程,其中GB/T18905—2002《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五部分评价者用的过程_(53)___。

(53)A.计划获取或复用某个已有的软件产品的组织予以使用

B.对软件产品执行独立评估的评价者使用

C.计划开发新产品或增强现有的产品,以及打算利用他们自己的技术人员进行产品评价的组织使用

D.编制评价模块的文档提供指南

●关于软件质量的描述,正确的是___(56)___。

(56)A.软件质量是指软件满足规定用户需求的能力

B.软件质量特性是指软件的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可移植性

C.软件质量保证过程就是软件测试过程

D.以上描述都不对

(2007年)

●下面关于软件测试的说法,(48)是错误的。

(48)A.软件测试就是程序测试B.软件测试贯穿于软件定义和开发的整个期间

C.需求规格说明、设计规格说明都是软件测试的对象D.程序是软件测试的对象

●软件测试按实施组织分,测试应该包括以下的(50)。

①开发方测试②用户方测试③第三方测试④验收测试⑤确认测试(50)A.①、②、③B.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C.①、②、④●以下(53)属于在GB/T 18905《评价者用的过程》中定义软件评价过程的特性。

①可重复性②可再现性③公正性④客观性⑤合理性

(53)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GB/T 16260 将软件的内部(外部)质量属性划分为六大质量特性,分别是(65)。

(65)A.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维护性和可移植性

B.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稳定性和可移植性

C.功能性、可靠性、安全性、效率、易用性和可移植性

D.功能性、可靠性、兼容性、效率、稳定性和可移植性

●软件内部/外部质量模型中,以下(66)不是功能性包括的子特性。

(66)A.适合性B.准确性C.稳定性D.互操作性

●《GB/T 18905 软件工程产品评价》中确定的通用评价过程包括四个方面,其中有关“规定评价”部分包含的内容有(67)。

(67)A.选择度量、建立度量评定等级、确立评估准则

B.指定质量模型、选择度量、建立度量评定等级

C.选择度量、建立度量评定等级、制定评价计划

D.确定产品类型、选择度量、建立度量评定等级

(2008年)

●软件内部/外部质量模型中,(33)不是可移植性包括的子特性。

A.适应性B.易改变性C.共存性D.易替换性

●评价规格说明中不包括(34)。

A.分析产品的描述

B.规定对产品及部件执行的测量

C.按照评价需求验证产生的规格说明D.请求者说明评价覆盖范围

●在进行产品评价时,评价者需要对产品部件进行管理和登记,其完整的登记内容应包括(35)。

①部件或文档的唯一标识符

②部件的名称或文档标题

③文档的状态,包括物理状态或变异方面的状态

④请求者提供的版本、配置和日期信息

A.①③B.①②C.①③④D.①②③④

●下面的描述中,不能体现前置测试模型要点的是(36)。

A.前置测试模型主张根据业务需求进行测试设计,认为需求分析阶段是进行测试计划和测试设计的最好时机

B.前置测试模型将开发和测试的生命周期整合在一起,标识了项目生命周期从开始到结束之间的关键行为,提出业务需求最好在设计和开发之前就被正确定义C.前置测试将测试执行和开发结合在一起,并在开发阶段以编码-测试-编码-测

试的方式来体现,强调对每一个交付的开发结果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测试D.前置测试模型提出验收测试应该独立于技术测试,以保证设计及程序编码能够符合最终用户的需求

●在进行软件编码规范评测过程中需要围绕几个方面的内容展开,以下描述中不属于编码规范评测内容的有(37)。

A.源程序文档化检查,包括符号名的命名、程序的注释等规范性检查

B.数据说明检查,包括数据说明次序、语句中变量顺序检查

C.程序结构检查,程序应采用基本的控制结构、避免不必要的转移控制等D.程序逻辑检查,阅读源代码,比较实际程序控制流与程序设计控制流的区别●(38)属于概要设计说明书的评测内容。

①分析该软件的系统结构、子系统结构,确认该软件设计是否覆盖了所有已确定的软件需求,软件每一成分是否可追溯到某一项需求

②系统定义的目标是否与用户的要求一致

③从软件维护的角度出发,确认该软件设计是否考虑了方便未来的维护

④是否所有界面与更高级别文档中的需求一致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在执行测试和评价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文档,(43)是对文档内容的正确描述。

①评价需求的主要内容是描述评价的目标,特别是描述了产品的质量需求

②评价规格说明的主要内容是确定对软件及其部件实行的所有分析和测量,标识要采用的操作规程、测试方法和工具

③评价记录的主要内容是对评价执行过程的详细记载,由评价请求者保留

④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是执行测量和分析的结果,以及能被重复和重新评价的必要信息

(43)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2009)

●以下软件质量保证的目标中,(49)是错误的。

(49)A.通过监控软件开发过程来保证产品质量

B.保证开发出来的软件和软件开发过程符合相应标准与规程,不存在软件缺陷

C.保证软件产品、软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得到处理,必要时将问题反映给高级管理者

D.确保项目组制定的计划、标准和规程适合项目组需要,同时满足评审和审计需要

●(50)不会影响测试质量。

(50)A.用户需求频繁变化B.测试流程不规范

C.采用背靠背测试方式D.测试周期被压缩

●(51)不属于测试人员编写的文档。

(51)A.缺陷报告B.测试环境配置文档

C.缺陷修复报告D.测试用例说明文档

●GB/T 16260-2006《软件工程产品质量》规定的软件产品使用质量特性包括:

(52)。

(52)A.适应性、生产率、可靠性、满意度

B.有效性、生产率、安全性、满意度

C.有效性、可靠性、适应性、满意度

D.适应性、适用性、效率、满意度

●GB 17859-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中将计算机安全保护划分为(53)个级别。

(53)A.3 B.4 C.5 D.6

●以下软件质量保证的目标中,(49)是错误的。

(49)A.通过监控软件开发过程来保证产品质量

B.保证开发出来的软件和软件开发过程符合相应标准与规程,不存在软件缺陷

C.保证软件产品、软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得到处理,必要时将问题反映给高级管理者

D.确保项目组制定的计划、标准和规程适合项目组需要,同时满足评审和审计需要

●(50)不会影响测试质量。

(50)A.用户需求频繁变化B.测试流程不规范

C.采用背靠背测试方式D.测试周期被压缩

●(51)不属于测试人员编写的文档。

(51)A.缺陷报告B.测试环境配置文档

C.缺陷修复报告D.测试用例说明文档

●GB/T 16260-2006《软件工程产品质量》规定的软件产品使用质量特性包括:(52)。

(52)A.适应性、生产率、可靠性、满意度

B.有效性、生产率、安全性、满意度

C.有效性、可靠性、适应性、满意度

D.适应性、适用性、效率、满意度

●GB 17859-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中将计算机安全保护划分为(53)个级别。

(53)A.3 B.4 C.5 D.6

待整理:

(2008)● 在进行软件编码规范评测过程中需要围绕几个方面的内容展开,以下描述中不属于编码规范评测内容的有(37)。

A.源程序文档化检查,包括符号名的命名、程序的注释等规范性检查

B.数据说明检查,包括数据说明次序、语句中变量顺序检查

C.程序结构检查,程序应采用基本的控制结构、避免不必要的转移控制等D.程序逻辑检查,阅读源代码,比较实际程序控制流与程序设计控制流的区别● (38)属于概要设计说明书的评测内容。

①分析该软件的系统结构、子系统结构,确认该软件设计是否覆盖了所有已确定的软件需求,软件每一成分是否可追溯到某一项需求

②系统定义的目标是否与用户的要求一致

③从软件维护的角度出发,确认该软件设计是否考虑了方便未来的维护

④是否所有界面与更高级别文档中的需求一致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根据ANSI/IEEE829标准,(62)属于《测试案例说明》中的内容。①输入

说明②测试目的③环境要求④特殊要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D.①②③④

有关GB/T标准问题的题目汇总:

2005:

●在GB/T17544中,软件包质量要求包括三部分,即产品描述要求、_____(53)____、程序和数据要求。

(53)A.用户文档要求B.系统功能要求

C.设计要求说明D.软件配置要求

●软件内部/外部质量模型中,可移植性不包括_____(54)____子特性。

(54)A.适应性B.共存性C.兼容性D.易替换性

●《GB/T18905 软件工程产品评价》中确定的通用评价过程包括:___(55)___。

(55)A.确立评价需求、设计评价、执行评价和评估结果

B.确立评价目的、规定评价、设计评价和执行评价

C.确立评价需求、规定评价、设计评价和执行评价

D.确立评价目的、设计评价、执行评价和评估结果

●GB/T16260-2003将软件质量特性分为内部质量特性、外部质量特性和____(56)____。

(56)A.安全质量特性B.适用质量特性

C.性能特性D.使用质量特性

2006:

●GB/T16260—2003《软件工程产品质量》规定的软件产品使用质量特性包括___(50)___。

(50)A.适应性、生产率、可靠性、满意度

B.有效性、生产率、安全性、满意度

C.有效性、可靠性、适应性、满意度

D.适应性、适用性、效率、满意度

●软件可靠性是指在指定的条件下使用时,软件产品维持规定的性能级别的能力,其子特性___(51)___是指在软件发生故障或者违反指定接口的情况下,软件产品维持规定的性能级别的能力。

(51)A.成熟性B.易恢复性C.容错性D.可靠性依从性

●GB/T18905—2002《软件工程产品评价》中确定的通用评价过程包括四个方面,即:确立评价需求,规定评价,设计评价和执行评价,其中有关“规定评价”部分包含的内容有___(52)___。

(52)A.选择度量、建立度量评定等级、确立评估准则:

B.指定质量模型、选择度量、建立度量评定等级

C.选择度量、建立度量评定等级、制定评价计划

D.确定产品类型、选择度量、建立度量评定等级

●GB/T18905-2002《软件工程产品评价》提供了软件产品评价的过程,其中GB/T18905—2002《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五部分评价者用的过程供___(53)___。

(53)A.计划获取或复用某个已有的软件产品的组织予以使用

B.对软件产品执行独立评估的评价者使用

C.计划开发新产品或增强现有的产品,以及打算利用他们自己的技术人员进行产品评价的组织使用

D.编制评价模块的文档提供指南

2007:

● GB/T 16260将软件的内部(外部)质量属性划分为六大质量特性,分别是(65)。

(65)A.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维护性和可移植性

B.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稳定性和可移植性

C.功能性、可靠性、安全性、效率、易用性和可移植性

D.功能性、可靠性、兼容性、效率、稳定性和可移植性

●软件内部/外部质量模型中,以下(66)不是功能性包括的子特性。

(66)A.适合性B.准确性C.稳定性D.互操作性

●《GB/T 18905 软件工程产品评价》中确定的通用评价过程包括四个方面,其中有关“规定评价”部分包含的内容有(67)。

(67)A.选择度量、建立度量评定等级、确立评估准则

B.指定质量模型、选择度量、建立度量评定等级

C.选择度量、建立度量评定等级、制定评价计划

D.确定产品类型、选择度量、建立度量评定等级

2008:

● 软件内部/外部质量模型中,(33)不是可移植性包括的子特性。

A.适应性B.易改变性

C.共存性D.易替换性

● 评价规格说明中不包括(34)。

A.分析产品的描述

B.规定对产品及部件执行的测量

C.按照评价需求验证产生的规格说明D.请求者说明评价覆盖范围

● 在进行产品评价时,评价者需要对产品部件进行管理和登记,其完整的登记内容应包括(35)。

①部件或文档的唯一标识符

②部件的名称或文档标题

③文档的状态,包括物理状态或变异方面的状态

④请求者提供的版本、配置和日期信息

A.①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在执行测试和评价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文档,(43)是对文档内容的正确描述。

①评价需求的主要内容是描述评价的目标,特别是描述了产品的质量需求

②评价规格说明的主要内容是确定对软件及其部件实行的所有分析和测量,标识要采用的操作规程、测试方法和工具

③评价记录的主要内容是对评价执行过程的详细记载,由评价请求者保留

④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是执行测量和分析的结果,以及能被重复和重新评价的必要信息。

(43)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09:

● GB/T 16260-2006《软件工程产品质量》规定的软件产品使用质量特性包括:(52)。

(52)A.适应性、生产率、可靠性、满意度

B.有效性、生产率、安全性、满意度

C.有效性、可靠性、适应性、满意度

D.适应性、适用性、效率、满意度

● GB 17859-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中将计算机安全保护划分为(53)个级别。

(53)A.3 B.4 C.5 D.6

● 以下软件质量保证的目标中,(49)是错误的。

(49)A.通过监控软件开发过程来保证产品质量

B.保证开发出来的软件和软件开发过程符合相应标准与规程,不存在软件缺陷

C.保证软件产品、软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得到处理,必要时将问题反映给高级管理者

D.确保项目组制定的计划、标准和规程适合项目组需要,同时满足评审和审计需要

● (50)不会影响测试质量。

(50)A.用户需求频繁变化B.测试流程不规范

C.采用背靠背测试方式D.测试周期被压缩

(背靠背性能测试back to back通过以最大帧速率发送突发传输流并测量无包丢失时的最大突发(burst)长度(总包数量)来测试被测设备的缓冲区容量。)

● (51)不属于测试人员编写的文档。

(51)A.缺陷报告B.测试环境配置文档

C.缺陷修复报告 D.测试用例说明文档

(2007)● GB/T 16260 将软件的内部(外部)质量属性划分为六大质量特性,分别是(65)。

(65)A.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维护性和可移植性

B.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稳定性和可移植性

C.功能性、可靠性、安全性、效率、易用性和可移植性

D.功能性、可靠性、兼容性、效率、稳定性和可移植性

(2008)● 国标16260中,在描述外部(内部)效率度量时,给出了若干针对计算机系统时间消耗的定义,以下描述项中正确的有(31)。

① 响应时间是指从按动传送键到得到结果为止所需要的时间

② 处理时间是指从接受一个消息到送出它的结果之间计算机的历时时间

③ 周转时间是指从提出要求到得到结果所需要的时间

④ 响应时间包括处理时间和传输时间

(2006年)●GB/T18905-2002《软件工程产品评价》提供了软件产品评价的过程,其中GB/T18905—2002《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五部分评价者用的过程供___(53)___。

(53)A.计划获取或复用某个已有的软件产品的组织予以使用

B.对软件产品执行独立评估的评价者使用

C.计划开发新产品或增强现有的产品,以及打算利用他们自己的技术人员进行产品评价的组织使用

D.编制评价模块的文档提供指南

2007)●以下(53)属于在GB/T 18905《评价者用的过程》中定义软件评价过程的特性。

①可重复性②可再现性③公正性④客观性⑤合理性

(53)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GB/T18905—2002《软件工程产品评价》中确定的通用评价过程包括四个方面,即:确立评价需求,规定评价,设计评价和执行评价,其中有关“规定评价”部分包含的内容有___(52)___。

(52)A.选择度量、建立度量评定等级、确立评估准则:

B.指定质量模型、选择度量、建立度量评定等级

C.选择度量、建立度量评定等级、制定评价计划

D.确定产品类型、选择度量、建立度量评定等级

●《GB/T18905 软件工程产品评价》中确定的通用评价过程包括:_____(55)____。

(55)A.确立评价需求、设计评价、执行评价和评估结果

B.确立评价目的、规定评价、设计评价和执行评价

C.确立评价需求、规定评价、设计评价和执行评价

D.确立评价目的、设计评价、执行评价和评估结果

(2009)●GB/T18905—2002《软件工程产品评价》中确定的通用评价过程包括四个方面,即:确立评价需求,规定评价,设计评价和执行评价,其中有关“规定评价”部分包含的内容有___(52)___。

(52)A.选择度量、建立度量评定等级、确立评估准则:

B.指定质量模型、选择度量、建立度量评定等级

C.选择度量、建立度量评定等级、制定评价计划

D.确定产品类型、选择度量、建立度量评定等级

● 以下关于软件质量特性测试的叙述,正确的是(44)。

①成熟性测试是检验软件系统故障,或违反指定接口的情况下维持规定的性能水平有关的测试工作

②功能性测试是检验适合性、准确性、互操作性、安全保密性、功能依从性的测试工作

③易学性测试是检查系统中用户为操作和运行控制所花努力有关的测试工作

④效率测试是指在规定条件下产品执行其功能时,对时间消耗及资源利用的测试工作

(44)A.①②③④B.①④C.①③④D.②④

● GB/T 16260-2006《软件工程产品质量》规定的软件产品使用质量特性包括:(52)。

(52)A.适应性、生产率、可靠性、满意度

B.有效性、生产率、安全性、满意度

C.有效性、可靠性、适应性、满意度

D.适应性、适用性、效率、满意度

各类环境要素评价方法-综合污染指数

精心整理培训资料—2 各类环境要素评价方法 一、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1、评价标准 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和修改单(环发[2001]1号)规定的浓度限值 Coi—i项空气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标准限值。 n—计入空气污染综合指数的污染物项数。 根据全省各地空气污染的状况和特征,结合空气常规监测项目情况,计入空气污染综合指数的参数为空气质量常规监测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悬浮颗粒物或可吸入颗粒物,12个城市将可吸入颗粒物监测结果计入综合污染指数,其他市、县、区以总悬浮颗粒物监测结果计算空气污染综合指数。

⑵空气质量达标评价由单项污染物水平和级别以及综合的空气质量级别进行评价,其中年均 单项污染物级别由环境空气质量的年均值标准确定;综合的空气质量级别的确定为最差一个单项污染物级别即为空气质量级别。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一级和二级)为达标,超过二级标准(三级和劣三级)为超标。其中一级为空气接近良好背景水平的优级,二级为空气有一定程度的污染物存在但影响程度尚可接受的合格水平,三级为空气污染已经达到危害性程度,劣三级为空气污染相当严重。 ⑶污染负荷系数法 为: 1 2 9:00 3、降水评价方法 降水酸度(pH值)以pH=5.60作为划分酸雨界限,一般将pH<5.60的降水称为酸雨。用降水pH 年均值和酸雨出现的频率评价酸雨状况。 三、沙尘暴评价 (总站生字﹝2004﹞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关于印发<沙尘天气分级技术规定(试行)>的通知》 31号)规定进行评价。详见表3-7。 表3-7 沙尘天气分级颗粒物浓度限值单位: mg/Nm3

10 2、沙尘天气持续时间达不到规定时间者,其分级下降一级; 3、未达到分级标准的其它沙尘现象统称为“受沙尘天气影响”。 四、地表水评价 限值进行比较,以该断面(或河流)污染最重因子的类别作为该断面(河段)的水质综合类别。 ⑵地表水域功能标准 根据陕西省地表水域功能标准进行水质超标状况评价 ⑶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 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及污染分担率来计算和评价各水域(或河流)间的污染程度大小和污染年际变化(污染指数计算,采用第Ⅲ类标准值)。

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其差异化优化调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17480352.html, 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其差异化优化调控 作者:陈明亮 来源:《科技风》2019年第36期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重庆市的乡村人居环境质量也实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为新农村建设实现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针对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并进一步梳理空间分异特征,对更有效的制定差异化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策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备着深远的指导性价值。基于此,本文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探究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其差异化优化调控策略等相关内容,希望通过本文的简要分析,能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差异化;优化调控 从概念上来看,通常意义上我们所称之为的乡村人居环境主要指的是在乡村范围内,农户生产和生活所需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有机结合体,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城乡之间要素进一步流动,乡村主体也有了更加广阔深远的行为空间,其更加多元化的行为结果导致乡村空间系统进一步呈现出要素结构功能的转型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使得乡村经济发展和乡村人居环境保护两者之间出现比较深刻的矛盾,对于乡村发展和人居环境保护等相关难题要进行有效化解。以重庆为例,面对乡村人居环境现状矛盾,怎样才能使这一难题得以破解,进一步优化其乡村人居环境,这是需要持续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 首先,进一步有效构建综合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从根本上来讲,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是针对农民生活环境和品质进行衡量的重要参考依据,针对重庆的基础设施,乡村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居住条件,乡村经济发展水平等一系列相关方面为依据,确保这5个方面成为一级指标,同时进一步结合实际情况,选取40个二级指标,由此进一步充分构建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其次,针对基础设施进行有效评价。从根本上来看,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和水准是对乡村人居环境造成直接影响的硬环境,大多数时候,交通水利设施的条件越优质,信息通讯外部交通越发达,技术设施的建设水平就会变得越高。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村域之间的道路硬化率,村内部的主要道路路灯等指标,针对单元的交通水利设施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二、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差异化优化调控策略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

附件: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 (试 行) 二○一一年三月 —3—

目 录 一、基本规定 (6) (一)评价指标 (6) 1.水质评价指标 (6) 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 (6) (二)数据统计 (6) 1.周、旬、月评价 (6) 2.季度评价 (6) 3.年度评价 (6) 二、评价方法 (7) (一)河流水质评价方法 (7) 1.断面水质评价 (7) 2.河流、流域(水系)水质评价 (7) 3.主要污染指标的确定 (8) (二)湖泊、水库评价方法 (9) 1.水质评价 (9) 2.营养状态评价 (10) (三)全国及区域水质评价 (11) 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方法 (12) (一)基本要求 (12) (二)不同时段定量比较 (12) —4—

(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13) 1.不同时段水质变化趋势评价 (13) 2.多时段的变化趋势评价 (14) 附录一:污染变化趋势的定量分析方法 (15) 附录二:术语和定义 (17) —5—

为客观反映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有关技术规范,制定本办法。本办法主要用于评价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按功能区划分的有关要求进行。 一、基本规定 (一)评价指标 1.水质评价指标 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除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1项指标。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作为参考指标单独评价(河流总氮除外)。 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 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评价指标为: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透明度(SD)和高锰酸盐指数(COD Mn)共5项。 (二)数据统计 1.周、旬、月评价 可采用一次监测数据评价;有多次监测数据时,应采用多次监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 2.季度评价 一般应采用2次以上(含2次)监测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 3.年度评价 国控断面(点位)每月监测一次,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年度评—6—

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分析

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人居环境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本文从城市的尺度出发,以西安市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对人居环境基本概念的剖析和城市人居环境构成要素的分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西安市城区的人居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为优化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提出建议。 关键词: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城市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住房制度改革,人居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了政府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吴良镛先生受道萨迪亚斯的人类聚居学理论的启发,创立了“人居环境科学”。2001年,吴良镛先生出版著作《人居环境科学导论》,确立了人居环境科学学术框架。此后,关于人居环境的研究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对于城市人居环境的研究。 本文以城市为研究尺度,选取西安市三环范围内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对人居环境系统构成的分析选取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对研究区域的人居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为西安城市的规划建设提供一定的建议。 一.人居环境基本概念 1.1 人居环境的基本概念 人居环境是在人类居住和环境科学两大概念范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人类活动改造自然的劳动成果。 人居环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人居环境是指人类聚居活动的空间,居民赖以生存的空间场所,它是在自然环境基础上构建的人工环境;广义的人居环境是指围绕人类这个主体生存和发展条件的各种物质性和非物质性因素的总和,是与人类发展相关的各种要素的综合。 1.2 城市人居环境的构成 城市人居环境一般由3部分组成:(1)居住条件,它通过住宅本身的价值来体现,包含住宅面积、住宅质量和住宅设备等;(2)生态环境质量,它通过城市的大气、水、噪声以及绿化水平等指标来反映城市生态环境的水平;(3)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它可通过各文教设施、商业服务业设施、各类活动场所、道路广场、交通状况等指标反映。 二.研究区域概况 西安,古称长安,是人类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新亚欧大陆桥中

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组平均值表 评价因素及编号平均值定级总体感觉 房屋总体印象 房屋质量 水体清洁度 树木保护状况 生活垃圾处理 饮用和水源状况 文体设施情况 上学方便程度 服务设施状况 人身安全 财务安全 出行道路状况 田地道路 到集市方便程度 到县城方便程度 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人居环境近接居住环境 住宅 宽适度,给排水状况,日照通风条件,生活垃圾收集 情况; 邻里 住房周围的安静,近邻的交流或接触程度,近邻的围 墙、院子内的绿化; 社区环境 社区绿化 公园、学校的绿化,街头绿化,该地区的绿化状况, 去公园的便利程度,周围的水域环境,与水域的接近 程度; 社区空间公共空间的大小,街景的美化程度; 社区服务 购物、娱乐、医疗、银行、邮局,小孩的教育环境, 文化环境,治安状况; 城市环境 风景名胜保护自然风景的保护,历史古迹的保护,历史气氛; 生态环境噪音,空气质量; 服务应急能力公共交通的便利程度,防灾抗灾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项(A)因素项(B)分因素项(C) 经济环境销售率(一年以内) 物业管理水平物管费收缴率,服务质量楼盘认可度入住率,升值潜力 社会环境 安全小区消防设施,抗震设防,小区内治安状况 健康医院或诊所数量,社区康体设施 教育文化学校数量,社区活动 居民生活邻里关系,生活便利程度 小区规划设计 人均建筑面积,建筑密度,景观环境,套型平面组合 及功能,室内通风,小区特色

区位交通到公共交通车站的距离,公共交通的服务班次,公共交通线路,机动车可达性,车位数量与住户比 生态环境 水环境系统 水质标准(景观水体),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率,中水 利用率 声环境系统小区白天噪音等级,室内白天噪音等级 光环境系统 小区道路立体照明系统,朝阳房间比例(多层、高层), 日照时数(大寒日) 气环境系统二氧化硫含量,二氧化氮含量 绿化系统绿地率,植物丰实度 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 统 生活垃圾收集与分类率,生活垃圾收运密闭率 技术环境 智能技术 周边红外线对射和电子监控及电子巡更,户内报警及 救助系统 通讯信息技术有线电视、电话入户率、宽带入户率建造技术绿色材料,建筑节能比例 住宅设计指标构成 住宅设计指标 住宅类型(高层、多层、公寓、别墅) 住宅层高(米) 住宅房型(一房一厅、二房一厅、二房二厅一卫...) 住宅单元建筑面积(平方米) 人均拥有房间数量(个) 住宅配套设施完备率(%) 住宅的智能化程度(高、中、低) 城市人居环境的构成 人居环境划分准则环境构成要素 按结构形态划分室内环境室外环境区位环境按社会形态划分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社区环境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框架 一级准则单项指标 建筑质量(Ⅰ)房型设计(X1) 通风状况(X2) 结构健全(X3) 储藏充足(X4) 容易维修(X5) 电力稳定(X6) 楼层高度(X7) 防火材料(X8) 隔音设施(X9) 充足光线(X10) 内置橱柜(X11) 绝缘防护(X12) 室温控制(X13) 管道良好(X14) 卫生设施(X15) 方便厨房(X16) 不互相干扰的 通道 (X17) 环境安全(Ⅱ)空气质量(X18) 饮水水质(X19) 噪声污染(X20) 洪水淹没(X21) 交通要道(X22) 垃圾堆场(X23) 化学工厂(X24) 污染水体(X25) 易燃易爆(X26) 景观规划(Ⅲ)风景院落(X27) 住区小品(X28) 建筑密度(X29) 自然景色(X30) 户外保持(X31) 建筑保持(X32) 住宅间距(X33) 绿化草坪(X34) 休闲广场(X35) 建筑样式(X36) 公共服务(Ⅳ)商业网点(X37) 医疗保健(X38) 蔬菜市场(X39) 供电系统(X40) 电信服务(X41) 给水系统(X42) 排水系统(X43) 各类学校(X44) 公共停车场所 (X45) 文化娱乐设施 (X46) 社区文化环 境邻里和谐(X47) 社区治安(X48) 住宅特色(X49) 住区荣誉(X50) 紧邻亲朋(X51) 紧邻高校(X52) 流动人口(X53) 远离棚户(X54) 市民广场(X55) 心理归属(X56)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评价我国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和各指标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县域、省域和生态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生态区包括生态功能区、城市/城市群和自然保护区。 本标准于2006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本次修订主要内容: ——优化生态环境状况和各分指数的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新增生态功能区、城市/城市群和自然保护区等专题生态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 192—2006)废止。 本标准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修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青海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监测总站、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辽宁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5年3月13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5年3月13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和各指标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评价我国县域、省域和生态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其中,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方法适用于县级(含)以上行政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评价方法适用于各类型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适用于地级(含)以上城市辖区及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状况评价方法适用于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 24255 沙化土地监测技术规程 HJ 623 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 SL 190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浅谈人居环境品质与意境

中国矿业大学10-11学年第二学期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 《人居环境与通风》作业 姓名 学号 专业年级 二〇一一年四月

浅谈人居环境品质与意境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对人居环境的关注点渐渐从充分注重自己的住房及周边环境品质改善延伸扩展到整个社区、整个城市的环境建设,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全面地、系统地追求理想的生活环境,人们逐渐开始关注人居环境的品质与意境。 关键字:人居环境品质;人居环境意境;自然观;绿色人居环境 1.引言 人居环境所涉及的方面不仅是要满足人类对遮风挡雨、生活起居的物质需求,而且还要满足人类对心理、伦理、审美等方面的精神需求。因此人居环境的发展表现了一个时代文化艺术的风貌和水准,凝聚了一个时代的人类文明。无论是建造住宅还是与其融为一体的园林景观,都既是一种生产活动,又是一种文化艺术活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历史,也是人类居住环境不断发展的历史,人对居住环境的选择就是人的漫长的进化历程,居住环境的改善始终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和文明进步。 人居环境,“居”字是住宅,“环境”就是社区,是人们所能触及的外在环境的总和,从精神的内在体验和外在的环境空间,如何让住宅和社区符合优质人居环境的标准和特色,人居环境为人所造,又反过来通过它的“美育”作用,来陶冶人的心灵和性情,来“造人”。人居环境的品质与意境研究的是人生活的方式、生活的状态、生活的氛围,有“情”有景,情景交融如诗如画。 2.人居环境发展概况 2.1工业革命前的人居环境品质与意境的和谐平衡 我们可以从考证中得知原始人类从巢居、穴居发展到定居,它们是人类求得生存过程中的安全避护所。从品质上满足了原始人对居住环境最基本要求,遮风挡雨、防灾防兽、群分类聚,并在寻求理想生存环境的过程中改进选择环境的技巧,对“天”的崇拜与天人合一的观念促使他们寄望通天通灵的巫术意念活动,从意境上以取得人类自身无法知晓的“天”的暗示,以“天”意来选择环境从而达到与天地山水同相连的意境。 而后,随着世界上先后出现了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国家的出现同时也表示人类聚居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居环境也不断改善。因此产生了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农业文明:黄淮流域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尼罗河文明和地中海文明,这四种文明表现在人居环境上就是创造了灿烂辉煌而各具特色的建筑与城市空间。在埃及,人们迷信人死后会复活并从此永生,创造了至今震撼世界的理想化“阴宅”——金字塔。在地中海,古希腊的手工

环境质量评价期末考结业考试

1.环境质量评价目的:7目的(实现经济生产的合理布局)、(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强化环境管理)、(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为城市发展规划提供依据)、(有效控制新污染源)、(优化环境保护和治理方案)、(为建设项目和规划活动实施环境管理提供系统资料) 2.环境质量评价的程序:8程序(划定评价的范围)、(确定评价的内容)、(提出评价精度的要求)、(统一评价方法和途径)、(资料收集)、(系统监测或模拟研究)、(数据处理和建立模型)、(成果分析和报告书的编制) 3.环境质量评价类型 (1)按照环境要素分类:(单要素评价: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水环境质量评价)、(综合要素评价) (2)按照评价参数分类:(卫生学评价)、(生态学评价)、(污染物评价)、(物理学评价)、(地质学评价)、(美学评价)等 (3)按照评价区域分类:(城市环境质量评价)、(农村环境质量评价)、(工矿区环境质量评价)、(交通环境质量评价)、(流域环境质量评价)、(海洋环境质量评价)、(风景游览区环境质量评价)、(自然保护区环境质量评价) (4)按照评价时间分类:(环境回顾评价)、(环境现状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4.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1)宪法 (2)环境保护法的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各种专门性环境保护法规(环境保护单行法)(环境保护行政法规) (4)地方环境保护法规 (5)环境保护标准 (6)国际条约与协定 5.环境法律制度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总则第二条称,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以及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2)“三同时”制度: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3)征收排污费制度 (4)限期治理制度 (5)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6)环境保护许可制度 6.环境标准: 保护环境、控制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各种标准的总称。它是以(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为目的,针对环境结构和状态,在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特征、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由国家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批准的技术规范,是国家环境政策在技术方面的具体体现,也是执行各项环境法律、法规的基本依据。 7.环境标准的作用: (1)环境标准是制定环境规划与环境计划的主要依据

环境质量评价课程设计88404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 环境评价课程设计 名称 姓 名 学 号 班 级 指导 教师校方 企方 设计 地点

设计 时间 目录 第一章总论 (3) 1.1项目由来 1.2编制依据 1.3评价适用标准 1.4 环境保护目标 第二章建设项目概况 (4) 2.1工程内容及组成 2.2工程占地面积 2.3原辅材料消耗 2.4环保费用概算 2.5平面布置 第三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6) 3.1工艺流程简述

3.2主要环境影响因素 3.3主要污染工序 3.4噪声污染源情况 3.5主要的环境保护措施 3.6清洁生产 3.7总图布置的环保合理性分析 3.8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 第四章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10) 4.1 自然环境简况 4.2 社会环境简况 第五章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思路 (11) 第六章环境影响分析与预测 (11) 6.1主要生态影响 6.2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6.3环境风险因素分析 第七章保护措施 (16) 7.1声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 第八章结论 (16) 8.1环境质量现状 8.2环境影响 8.3结论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由来 永安市谋成水泥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谋成公司)由香港信丰贸易公司独资设立,拟在永安市曹远镇坑边村建设年产80万吨水泥熟料、100万吨水泥的生产线。项目由永安市发展计划局于2003年8月16日以永发经〔2003〕39号文批准立项。该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项目总投资2180万美元,全部以外汇投入。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谋成公司委托我所承担《永安市谋成水泥发展有限公司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我所派员进行现场踏勘后编制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大纲,作为报告书的编制依据。 1.2编制依据 (1)《关于港商独资永安市谋成水泥发展有限公司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永发经〔2003〕39号 (2)编制《永安市谋成水泥发展有限公司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委托书永安市谋成水泥发展有限公司2003.09.11(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第一节 单因子环境质量指数法 知识点:单因子环境质量指数 单因子环境质量指数法是目前应用最多的一种评价方法。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将指数系统与环境标准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具有简单、直观、易于换算、可比性强等优点。但也有其局限性,比如污染物浓度与环境危害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非线性的。 设某一因子i 作用于环境,其环境质量指数的公式可写为: 式中:P i 为环境质量指数;C i 为i 因子在环境中的浓度;S i 为环境质量标准中该因子某一标准浓度值。 大气、水、土壤等绝大多数评价因子均可采用上述的标准型指数;由于DO (溶解氧)和pH 与其他因子的性质不同,需采用不同的指数形式。 1. DO 的标准型指数形式 式中:P i ——i 点的DO 环境质量指数;DO f ——饱和DO 浓度;T ——水温(℃); DO j ——i 点的DO 浓度;DO s ——DO 的评价标准。 2. pH 的标准型指数形式 式中:P i ——i 点的pH 环境质量指数;pH i ——i 点的pH 监测值; pH sd ——评价标准中规定的pH 下限;pH su ——评价标准中规定的pH 上限。 需要注意的是:当P i ≤1,表示未超标; 当P i >1,表明已超标,而此时(P i -1)×100%可以表示超标百分率。 第二节 单要素综合指数法 知识点:单要素综合指数 在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评价对象中,一类是相对稳定的研究对象,它们往往是以要素形式出现,主要有大气、水、土壤、噪声等。单要素综合指数是对某一要素中不同的环境因子进行综合评价,用于描述环境中某一要素的质量现状。根据不同评价目的的需要,环境质量指数可以设计为随环境质量提高而递增,也可设计为随污染程度的提高而递增。 常用的单要素综合指数具体形式如下: 1. 代数叠加型指数: i i i S C P =() s i s f i f i DO DO DO DO DO DO P ≥--=()s i s i i DO DO DO DO P --=pH pH pH P su i i n

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与改善初探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外语(作业) 【摘要】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得到改善。本文通过实地的生活经验与调查,目的在于从客观建设水平和主观感知度进行双方面的评价,得出近几年的农村人居环境的实际建设水平,并在此过程中找出影响环境质量不佳的因素,以及其现状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的差距。以便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得到改善,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促进农村物质基础和精神面貌提升,为农村创造一个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关键词】人居环境农村质量评价改善措施 1农村人居环境的内涵 人居环境系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吴良镛认为其可以分为居住系统、支持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和自然系统5个子系统。 农村村镇人居环境是指人类在乡村这样一个大的地理系统背景下,进行着居住、耕作、交通、文化、教育、卫生、娱乐等活动,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环境。农村人居环境是人类聚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村镇人居环境的建设对于整个社会人居环境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农村地区的人居环境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

2研究区概况 2.1地理位置 本文所选的区域位于河北省保定是雄县,雄县南倚国家5A级景区“华北明珠”白洋淀,北靠“中国北方购物天堂”白沟。 2.2自然条件 雄县自然资源丰富,为华北油田主产区,全县境内有油井800多眼。地下热水资源具有储量大、埋藏浅、温度高、水质好等特点,号称“华北之冠”。本区作为雄县管辖下的农村地区,区位条件相对不错。 2.3社会经济条件 许庄村以农业种植为主,主要种植冬小麦小麦、玉米、水稻等,经济作物有红薯,梨,西瓜等。村中除农业以外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外出务工,务工人员占全村劳动力的60%,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常年在外务工的人,这类人主要是一些青壮年劳动力,另一类是农闲时在附近兼职务工的人,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农民在农闲时可随时找到临时的活,打工的经济收入占全村经济收入70%。村上现有村办小学一所,位于村子的东北角口,仅接收一至四年级的学生,由于贯彻计划生育的政策在校学生较少,约有八十名,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村委会设立在村子的中央,位于村子主干道旁边。 3许庄村人居环境质量客观评价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明确要求。特别值得重视的是,以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为核心的“村容整洁”成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之一。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应该是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安居乐

城乡统筹下小城镇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研究_李丁

甘肃农业2013年第04期(总358期) 城乡统筹城乡统筹下小城镇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李丁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摘要;评价城乡统筹背景下小城镇人居环境质量,为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提供指导。作者以小城镇人居环境作为评价对象,选取与小城镇人居环境密切相关联的19项指标构建评估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客观地评价城乡统筹背景下小城镇人居环境质量。在研究小城镇建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客观现实性和动态性,基本上涵盖了小城镇人居环境的主要方面,可以较全面、客观地反映小城镇人居环境质量的状况。熵值法是根据各指标值的差异度确定指标权重,避免了人为因素,从而得到更客观准确的评价结果。 关键词:城乡统筹;城镇人居环境;评价指标;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019(2013)—04—0003(02)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㈠研究背景当前,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已经步入了城乡统筹阶段,城镇化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使我们意识到,原有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因此,如何改变传统的城乡“二元”社会经济体制,进一步调整城乡关系,以促进我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城乡统筹旨在建立和形成城乡之间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与优化组合的统一经济体系和以城市为中心的城乡有机联系的社会网络,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均衡配置,努力实现城乡差距的逐渐缩小,形成城乡优势互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格局。统筹城乡发展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之间在发展机遇和收入水平上的差距,有利于促进城市对农村发展的扶持,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提出了“控制大城市,多搞小城镇”、“控制大城市,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 “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等一系列城镇发展方针。这些发展方针从维护社会稳定和改善人居环境的良好愿望提出的,对我国小城镇的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㈡研究意义目前,城乡统筹的关键在农村的真正发展,而农村真正发展的关键又在小城镇的真正发展。 1.小城镇是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蓄水池”和“节流闸”。根据我国现有国情,安置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最理想和最现实的途径就是加快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小城镇由于具有更接近于农村,农民进城的门槛和转移的难度和风险较低等优势,对分流农村富余劳动力,防止农村人口盲目拥向大城市起到“蓄水池”和“节流闸”的作用。 2.小城镇可以很好地满足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成本需要。小城镇作为既不同于城市,又有别于农村的中间地带,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3.小城镇可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近年来,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大幅回落,其主要原因是农产品价格走低,而通过农产品价格反弹来增加农民收入的路已经基本上行不通。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有效途径,就是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业附加值。而要推进农业产业化,就必须大力发展食品加工、运输、储存等行业,而这些行业发展的理想载体就是小城镇。 4.人居环境建设已成为我国小城镇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目前,对于小城镇人居环境的研究已有很多,大多是从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对策及举措等方面,提出的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的方法和措施[1~5],而从小城镇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方面,指导和评估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的研究很少,从而无法客观、真实地反映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情况,影响了小城镇建设质量的提高。 5.有助于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步伐。考虑到小城镇在当前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积极探索小城镇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提出小城镇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客观、科学地把握我国小城镇环境质量现状和小城镇人居环境规划建设提供客观、详实的基础资料,为评价和监控小城镇人居环境规划建设提供定量参考标准。通过质量评价,找出小城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促进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质量的改善,还有助于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步伐。 二、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指标体系是建立在某些原则基础上的指标集合,它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而不是一些指标的简单组合[6]。因此,小城镇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也应如此,是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并与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相关联的指标组成,用以反映城镇在人居环境建设方面的基本情况,从而为评价一定地域范围内小城镇人居环境质量提供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 ㈠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要能较客观和真实地反映系统发展的状态,各个子系统和指标间的相互联系[7],并能较好地量度小城镇人居环境质量。 3 GansuNongye

《环境质量评价》课程考试题库 含答案

《环境质量评价》课程考试题库 第一章、绪论 1、名词解释 环境环境影响环境质量环境质量评价 EIA EIS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填空题 ?环境的基本特征有、、。 ?环境影响按来源可分、、,做环境评价时首先考虑的影响是。 ?按环境影响的性质可分和。 ?按环境影响的效果可分和。 ?环境质量的价值具体表现在、、、等。?环境质量价值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它们是和。 ?环境质量评价按时间域可分、、。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有、、、。 ?环境质量评价最早进入我国是年,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年以政策形式提出,《环境影响评价法》是年开始施行。 ?11、环境评价资格认证制度有、、,其中分甲、乙两个等级。 ?环境质量评价按要素可分、、等。 3、判断题 ▲环境质量评价的对象是环境质量本身。 ▲环境整体是由部分组成,故环境整体的功能是各组分的功能之和。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不论它是以法律、法规还是以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强制性。 4、简答题 ?环境的基本特性是什么?环境质量的变异规律有哪些? ?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和对象是什么? ?一个理想的环境影响评价应包含哪些内容? ?试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的体现。 ?我国评价制度有些什么特点? 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标准体系 1、名词解释 环境标准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质量基准 2、填空题 ?《空气环境质量标准》的浓度限值一般是以、、的平均值表示。 ?环境质量标准按管理层次分、、,并有标准优先的原则。 3、判断题 ▲目前,我们一般用的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是由环境质量标准替代的。 ▲在作评价时,若标准中没有的标准可以找相关卫生标准、或地方标准、或国外标准 作参照标准,但都须先报环保局批复后才能使用。 4、简答题 ?环境标准与基准的区别。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习题

第三章作业 1、某水库水质检测结果(各监测点实测浓度平均值,单位:mg/L)为:氟化物0.56,氰化物0.001,酚0.001,汞0.0001,铬0.005,砷0.004,按渔业水质标准评价该水库水质,查渔业水质标准6种污染物标准分别为:≦1.0,≦0.005,≦0.005,≦0.0005,≦0.1,≦0.05。分别用: ①简单迭加法; ②迭加均数法; ③加权迭加均数法(重金属污染物权重为0.3,其它4种污染物权重各为0.1); ④平均值和最大值的平方和均方根法; ⑤几何均值法。五种方法计算该水库水体的分指数。 2、某区域大气污染源调查后得到如下数据: 企业名称有害物质排放量(吨/年) S O2N O x T S P C O 珲春发电厂4885.008871.16140688.00224.71 化学纤维浆厂4900.672569.643195.80384.88造纸厂2500.052088.403881.25312.80市化工厂308.27206.124852.1330.87 龙井发电厂521.46743.65782.49111.38(1)确定各工厂废气的等标污染负荷? (2)区域主要污染工厂是什么? (3)区域主要污染物是什么? 评价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的日平均值

3、某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如下表所示,试根据GB/T14848-93标准评价其环境质量现状。 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mg/L ) 第四章作业 1、下图是一个电厂的水量平衡图,试分析: (1)锅炉、汽轮机部分; (2)间接冷却水部分; (3)全厂的水平衡关系。 2、案例分析 住宅小区建设: 某住宅小区建设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总投资3亿元人民币。小区北面靠近交通主干道,区内现状用地多为已平整地,局部有水塘,有少量临时搭盖;区内北部为村庄,现状人口110人。该小区设计定位为一个具有舒适居住质量的以安置用房为主的居住生活小区,并为周边用地提供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及大型商场。 问题: 1.下列不属于施工过程中的污染源的是( )。 A.施工噪声 B.燃油机械的尾气 C.生活垃圾 D.周边河流 2.产生噪声的机械有( )。 A.挖土机 B.推土机 C.运载车 D.打桩机 3.施工期主要产生的污染物有( )。 A.扬尘 B. SO2 C. N2 D. C02 4.扬尘主要的来源有( )。 项目 氨氮 硝酸盐 挥发性酚类 汞 铬 总硬度 测量结果 0.20 6.0 0.003 0.0004 0.007 450 项目 铅 氟 镉 硫酸盐 氯化物 大肠杆菌群(个/L ) 测量结果 0.003 1.0 0.002 300 195 20

环境质量评价复习题

第一章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目的及其发展概况 1、名词解释: 环境、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全体,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和 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是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是能够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处的状态。 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质量评价是对环境要素优劣进行定量的描述,即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建立评价要素的等级序列,提供环境要素的质量分级)和评价方法对一定范围的环境质量进行定量的判 定与预测。 环境标准、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与人群健康,改善环境质量,有效地控制污染源排放,以获得最佳的经济和环境效益,由政府所制定的强制性的环境保护技术法规,它是环境保护立法的一部分, 也是进行环评工作的法律依据。 环境标准物质是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用来标定仪器、验证测量方法,进行量值传递或质量控制的材料或物质。 2、环境的基本特性是什么? 1. 整体性与区域性环境各组成部分和要素之间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环境整体特性的区域差异。 2. 变动性与稳定性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 3. 资源性与价值性环境价值源于环境的资源性。 3、环境质量价值的主要特点? 多维性:①健康价值②经济价值③文化价值④生态价值 动态性 4、环境质量评价的本质? 环境质量评价是环境质量价值的反映。 含义:①是环境质量这一客观存在的反映;②是人对环境质量的需要和追求的反映; ③是环境质量和人类社会对环境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价值评价要以科学认识为前提和基础,社会实践是统一科学认识和价值评价的基础。 5、环境质量评价按时间分为哪几类? 1回顾性评价2现状评价3环境影响评价(预料评价)----开展最多,是环评工作重点。 6、环境标准体系包括那些标准? 1环境质量标准;2污染物排放标准;3环境保护基础标准;4环境保护方法标准;5环境标准物质标准7、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原则是什么? ( 1 )以满足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为出发点; ( 2 )可行性;体现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的统一。 ( 3 )要考虑环境特征; ( 4 )控制污染与促进经济发展相结合。①新建企业从严;②小企业根据情况,近期从宽,长远也要达到与大厂同样的标准;③对排剧毒物和重金属以及自然界难降解的 积蓄性毒物,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和易产生毒性大的污染物的企业从严。 第二章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1、名词解释: 污染源、即环境污染物的发生源,污染物的来源。通常把向环境中排放或释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等称为环境污染源。 污染物任何以不适当的浓度、数量、速度、形态和途径进入环境系统并对环境产生污染或破坏的物质或能量,称为环境污染物,或称污染物,也称污染物因子。 2、污染源调查的内容有哪几方面? ( 1 )工业污染源调查(2 )农业污染源调查(3 )生活污染源调查( 4 )交通污染源调查:尾气、

环境评价期末复习(第5章起)

第五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1、污染源及污染物分类: 污染源按预测模式:点源、面源、线源、体源。 污染物:常规污染物、特征污染物。 常规污染物:指GB3095中规定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CCO)等污染物。 特征污染物:指项目排放的污染物中除常规污染物以外的污染物。 2、三个最典型的下垫面 山区地形、水陆交界面、城市热岛 3、简述大气导则中的简单地形与复杂地形的含义 简单地形:距污染源中心点SKm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低于排气筒高度时。 复杂地形:距污染源中心点SKm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等于或超过排气筒高度时。 4、影响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气象因子有哪些? (1)气象的动力因子 ①风:风向(16个、静风C)、风频(风玫瑰图)、风速、风廓线、局地风场(海陆风、 山谷风、过山气流、城市热岛环流)、污染系数(风向频率/平均风速)。 ②大气湍流:大气边界层(距离地面1-2Km以下的大气层)、大气混合层、云和云量 (2)气象的热力因子 气温(干球温度、湿球温度)、温度层结、稳定度(六类即强不稳定、不稳定、弱不稳定、中性、稳定、较稳定A, B, C, D, E, F)。 5、简述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分级的方法。 ①选择HJ2.2-2008推荐的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工作进行分级。 ② 3.最大地面占标率Pi=Ci/Coi (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来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质量浓度mg/m3 Co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一般采用1h二级标准) 二级标准:SO2:0.25mg/m3 ; TSP:0.30mg/m3 ; NO2:0.12mg/m3 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功能区发分类 1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2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3类区为特定工业区。 7、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如何确定? 即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圆或2XD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 评价范围: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 km。当最远距离超过25 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25 km的圆形区域,或边长50 km矩形区域。 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km。 对于以线源为主的城市道路等项目,评价范围可设定为线源中心两侧各200 m的范围。 8、大气环境预测的计算点如何选取? 计算点包括大气环境敏感区、预测范围内的网格点以及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应选择所有的

《环境质量评价》课程考试题库含答案

环境质量评价》课程考试题库 第一章、绪论 1、名词解释 环境环境影响环境质量环境质量评价EIAEIS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2、填空题 ?环境的基本特征有、、。 ?环境影响按来源可分、、,做环境评价时首先考虑的影响是。 ?按环境影响的性质可分和。 ?按环境影响的效果可分和。 ?环境质量的价值具体表现在、、、等。 ?环境质量价值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它们是和。 ?环境质量评价按时间域可分、、。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有、、、。 ?环境质量评价最早进入我国是年,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年以政策形式提出,《环境影响评价法》是年开始施行。 ?11 、环境评价资格认证制度有、、,其中分甲、乙两个等级。 ?环境质量评价按要素可分、、等。 3、判断题 ▲环境质量评价的对象是环境质量本身。 ▲环境整体是由部分组成,故环境整体的功能是各组分的功能之和。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不论它是以法律、法规还是以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强制性。 4、简答题 ?环境的基本特性是什么?环境质量的变异规律有哪些? ?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和对象是什么? ?一个理想的环境影响评价应包含哪些内容? ?试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的体现。 ?我国评价制度有些什么特点? 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标准体系 1、名词解释 环境标准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质量基准 2、填空题 ?《空气环境质量标准》的浓度限值一般是以、、的平均值表示。?环境质量标准按管理层次分、、,并有标准优先的原则。 3、判断题▲目前,我们一般用的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是由环境质量标准替代的。▲在作评价时,若标准中 没有的标准可以找相关卫生标准、或地方标准、或国外标准作参照标准,但都须先报环保局批复后才能使用。 4、简答题 ?环境标准与基准的区别。第三章、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 1、名词解释 清洁生产环境容量三同时制度风向玫瑰图 2、填空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