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摹中感受 教案

在临摹中感受 教案
在临摹中感受 教案

《在临摹中感受》(七年级下册第三课)

马塘中学徐丛茹

〖教学目标〗

1、了解“变体画”的探索空间,掌握人物身体比例,借助名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2、尝试临摹古典绘画作品,通过对大师作品的添加、改画,了解古典大师的技法、风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感悟变体画中的创作行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变体画”的探索——构图的改变、角度的改变、色调的改变等。教学难点:变体画探索中的自我表现及个性发展。

〖教学思路〗

〖课时设计〗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牛皮纸、画笔

学具:名画图片、牛皮纸、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音乐(右下角字母按下播放)

上课,欢迎走进艺术殿堂(点击出现)

考眼力:出示米勒和凡·高的同名作品《第一步》,通过考学生眼力的方法提出问题:这两幅作品,你知道分别出自哪两位画家之手?这两幅画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师:我们平时学画都有过临摹,大师也不例外。法国画家德加多次去意大利临摹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在卢浮宫及其他博物馆内,都收藏着鲁本斯、毕加索等大师的临摹作品。让我们沿着前辈大师的影子,去感受他们临摹的人物画……

揭示课题:在临摹中感受(点击出现)

二.新授:

1. 师:我们要临摹大师的作品,首先要学习他们的观察人物的方法。当我们所画的人物看起来不太满意时,可能是人物头部与整个身体相比不和谐。我们一起来寻找法国画家德加笔下的舞女的身体比例。

师:亚洲人的身体通常是七个半头部的高度。为了便于记忆和应用,人们将头与人体的比例归纳为几句话:站七、坐五、蹲三半;头一、肩二、身三头;臂

三、腿四、足一头。立姿手臂下垂时,指尖位置在大腿二分一处。

2. 师:那么运动中人的身体是如何变化的呢?你能找到她的重心线和动态

线吗?

师引导学生分析“溜冰者”的重心线及动态线。

3. 探究分析——我们临摹大师的作品也是为了学习技法或风格。

(1)对比分析《播种者》,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播种者形象?你找到两位大师作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哪里?

师小结:《播种者》穿着大木靴,腰挂种子袋,一面右手撒种子,一面重复地一步步向前走。两个贴近土地的画家,米勒用一种雕塑般的单纯而简练的形象让作品充满了生活内涵;凡高多次以“播种者”为主题作画,可见凡·高对米勒的敬仰终生未改。(从表现方法、风格等方面分析两件作品)

(2)出示凡·高另外几幅《播种者》作品,考考学生的想象力:凡·高临摹米勒的作品只是在复制、模仿吗?为什么?进一步探究,揭示“变体画”概念。变体画:画家对同一画题,用几种不同的构图、表现方式加以处理,充分体现主题思想。变体画的空间很大,可以有构图的改变、角度的改变、造型的改变、色调的改变、工具的改变,也可以是画质上的改变和内容上的一点改变。(点击出现)

4. 验证大师笔下变体画特点。

艺术家都具有各自的绘画风格,经过自我表现,其画笔下的人物都重新有了新的生命。

出示作品《酣睡的收割者全家》和《午休》,考考学生的创新能力:凡·高在临摹米勒作品的时候保留了什么?改变了什么?毕加索在临摹米勒作品的时候保留了什么?又改变了什么?(学生先后围绕两组作品艺术特点,结合变体画概念找出作品的风格差异,为后面临摹画家作品埋下伏笔。)

米勒:其作品中则呈现了一种安谧祥和的生命感受,作品以农村生活为原貌进行创作,注意了农民劳作后休息时的具体细节,使作品充满生活内涵,具有一种精神构思与乡村品质。

凡·高:一生都对米勒崇拜备至。米勒对大地耕耘者纯朴的颂歌,唱彻了凡·高整个艺术生涯。阳光里的大自然,朴素的风景,长满庄稼的田地,灿烂的野花,村舍,以及身边寻常和勤苦的百姓们。1890年1月,凡·高在圣雷米复制《午休》,男子和妇女的睡姿反映甜蜜的梦想,牛和马远距离地享受着中午的安静、温暖。画家巧妙地运用身体语言传达出画里人物的心情,突显意图。

毕加索:画中的人物,都十分壮硕健康,充满自然的力与美,原始而奔放。在严谨的造型中,用夸张的手法表达宏伟磅礴的气氛。

师小结:由此看来,我们临摹大师作品可以抽取一种元素进行改变,也可以只保留某些元素,加入更多的自我表现,让临摹学习变成创作行为。

5. 如何完成变体画

师在牛皮纸上示范德加的《系鞋带的舞女》(素描),让学生掌握临摹人物全

身画的基本过程:

(1)线条造型,构图要适中,把握人物比例,抓住重心线和动态线;

(2)用炭笔铺上明暗调子,根据光线需要不断调整;

(3)用白色粉笔结合个人风格增加画面对比度,增强质感。

展示学生临摹的《奔跑》。

三. 分组作业

根据《播种者》等作品进行一幅变体画练习。

基本要求:改变构图,保留大师作品中的其他元素,进行临摹。

个性要求:在大师作品中抽取任何一种元素进行改变,加入更多的自我表现。

四、展示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的临摹作品,互评及教师点评。同学交流临摹的体会,是对课程的回顾,回顾交流中加深了对绘画过程的理解,巩固知识要点,加强学生的学习创作意识。

五、小结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

〖板书设计〗

在临摹中感受

变体画:改变

构图、角度、色调、造型、工具等

〖课后反思〗

计算机操作学习心得体会

计算机操作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计算机操作学习培训,我认识到只有沉下身来,静下心来认真学习,踏实做事,多用心,多动脑,才能让工作有好的起色。为教育事业奉献我微薄的一份力量的心得体会。下面是美文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计算机操作学习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计算机操作学习心得体会篇1 转眼实习生活过去了,回首最大的感受:收获+喜悦.这短短的实习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回忆,因为他使我们的自身价值得到了提高。 真的说不出是什么感觉,伴着时间,就像是在和自己的影子赛跑,不可能从真实的两面去看清它,只是经意不经意的感受着有种东西在过去,也许更适合的只有那句话:时不待我,怎可驻足。原以为实习对于我来说会是很长,但实际却不同。想象收获的东西,真的很多,看看我的工作笔记,一篇又一篇,记别人的事情比自己的还多,也许……实习,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样轻松惬意,而是充满了挑战和艰辛。我给自己敲响了警钟:“不要半途而废,做事情切忌三分热度。”我信心十足的回答到:“我一定会坚持到底!” 天下英雄皆我辈,一入江湖立马催。”从学校到社会的大环境的转变,身边接触的人也完全换了角色,老师变成老板,同学变成同事,相处之道完全不同。在这巨大的转变中,我们可能彷徨,迷茫,无法马上适应新的环境,但在同学、同事的帮助和自己摸索的情况下,我

还是完成了这次实习。但我发现,以我们的经验,不学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是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应付自如的。因此反映出学习的还不够,缺点疏漏。需在加以刻苦钻研及学习,不断开拓视野,增强自己的实践操作技能,我们也许看不惯企业之间残酷的竞争,无法忍受同事之间漠不关心的眼神和言语。很多时候觉得自己没有受到领导重用,所干的只是一些无关重要的杂活,自己的提议或工作不能得到老板的肯定。 做不出成绩时,会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老板的眼色同事的嘲讽。而在学校,有同学老师的关心和支持,每日只是上上课,很轻松。常言道:工作一两年胜过十多年的读书。两个月的实习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关于做人,做事,做学问。只有拥有自信才能够克服一切,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创造自己的人生。 实习是个人综合能力的锻炼。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新青年更应该把学习作为保持工作积极性的重要途径。像我这种文聘不高的人,心里就有一种很渴望的感觉,明白了自己与社会所需的要求,因为现在毕业求职,特别是对于像自己一般的人,更多的时间是社会职业选择自己面试,更多的不是自己去选择职业,这应该就是所谓的先就业再择业吧。所以自己会把心态放正,在公司的时候先全面发展,等过段再看看精于哪个方面,然后向那个方向努力发展。 “在大学里学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叫做自学的能力”。参加工作后才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课本上学的理论知识用到的很少。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太快,靠原有的一点知识肯定是不

计算机操作学习心得体会

计算机操作学习心得体会计算机操作学习心得体会篇1 转眼实习生活过去了,回首最大的感受:收获+喜悦.这短短的实习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回忆,因为他使我们的自身价值得到了提高。 真的说不出是什么感觉,伴着时间,就像是在和自己的影子赛跑,不可能从真实的两面去看清它,只是经意不经意的感受着有种东西在过去,也许更适合的只有那句话:时不待我,怎可驻足。原以为实习对于我来说会是很长,但实际却不同。想象收获的东西,真的很多,看看我的工作笔记,一篇又一篇,记别人的事情比自己的还多,也许……实习,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样轻松惬意,而是充满了挑战和艰辛。我给自己敲响了警钟:“不要半途而废,做事情切忌三分热度。”我信心十足的回答到:“我一定会坚持到底!” 天下英雄皆我辈,一入江湖立马催。”从学校到社会的大环境的转变,身边接触的人也完全换了角色,老师变成老板,同学变成同事,相处之道完全不同。在这巨大的转变中,我们可能彷徨,迷茫,无法马上适应新的环境,但在同学、同事的帮助和自己摸索的情况下,我还是完成了这次实习。但我发现,以我们的经验,不学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是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应付自如的。因此反映出学习的还不够,缺点疏漏。需在加以刻苦钻研及学习,不断开拓视野,增强自己的实践操作技能,我们也许看不惯企业之间残酷的竞争,无法忍受同事之间漠不关心的眼神和言语。很多时候觉得自己没有受到领导重用,所干的只是一些无关重要的杂活,自己的提议或工作不能得到老板的肯定。

做不出成绩时,会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老板的眼色同事的嘲讽。而在学校,有同学老师的关心和支持,每日只是上上课,很轻松。常言道:工作一两年胜过十多年的读书。两个月的实习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关于做人,做事,做学问。只有拥有自信才能够克服一切,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创造自己的人生。 实习是个人综合能力的锻炼。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新青年更应该把学习作为保持工作积极性的重要途径。像我这种文聘不高的人,心里就有一种很渴望的感觉,明白了自己与社会所需的要求,因为现在毕业求职,特别是对于像自己一般的人,更多的时间是社会职业选择自己面试,更多的不是自己去选择职业,这应该就是所谓的先就业再择业吧。所以自己会把心态放正,在公司的时候先全面发展,等过段再看看精于哪个方面,然后向那个方向努力发展。 “在大学里学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叫做自学的能力”。参加工作后才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课本上学的理论知识用到的很少。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太快,靠原有的一点知识肯定是不行的。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设法解决,实在不行可以虚心请教他人,而没有自学能力的人迟早要被企业和社会所淘汰。所以我们还要继续学习,不断提升理论素养。 在信息时代,学习是不断地汲取新信息,获得事业进步的动力。作为一名年轻同志更应该把学习作为保持工作积极性的重要途径。走上工作岗位后,我积极响应单位号召,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学习理论、业务知识和社会知识,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用精良的业务知识提升能力,以广博的社会知识拓展视野。

写意花鸟临摹心得体会

写意花鸟临摹心得体会 短短一个月的的写意花鸟学习课程,但是却起到了一个启蒙的作用。使我对国画的博大精深由衷的吸引,牵引着我深入的学习。 逆锋是笔杆向后倾斜,逆着笔锋的方向,向前推着走。逆锋的效果有一种苍老、泼辣的韵味,有毛涩而无光滑的感觉,适于表现大石、大树干、老竹竿等。顺锋顺锋与逆锋相反,运笔如写字一样顺手,容易画。习惯上运笔自上而下或自左而右,有轻快流畅的效果。散锋就是把笔头散开一部或全部,在纸上扫画。这种笔法适于画鸟类羽毛、松针、山石等。上面是用笔的几种方法,但用笔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平”字。就是笔画、线条的力量要平均,不能忽重忽轻。“平”是古人讲的笔法的基本规律。“如锥画沙”就是对“平”字的最好形容。在沙盘上用锥画线,不能沉下去,也不能浮起来,必然力量平均。力量平均是笔法的基础,线条的任何地方都是有力的。在“平”的基础上还要力求变化,这就是笔法中的提、按、顿、挫、轻、重、急、徐。运笔时,把笔提起一些,笔道就较轻细;按下去一些,笔道就较粗重;把笔重按或旋折一下叫“顿”;连续顿或运笔时微微上下移动叫“挫”。“轻”、“重”是讲运笔的力度,“急”、“徐”是指行笔的速度。提、按、顿、挫、轻、重、急、徐,就是要求在运笔时不要呆板,要灵活多变,要有节奏感,这样才能产生笔情墨趣的艺术效果,才能表现中国画笔墨线条的形式美。 写意画是传统中国画里令人赏心悦目的画种,它以淋漓的水墨,纵横的笔法、弥满的气势,使观者赞声鼎沸叹为奇观,并拥有广泛众多的欣赏者。通过画的立意叩动欣赏者的情意,产生回味不尽的画意是成败的关键。 学习中国写意花鸟画,我以为应注重自身两方面能力的培养,一是自己绘画理论水平能力;二是加强技法的训练和提高技法运用能力,达到一个目的:出好作品。 一是针对自己的技法与理论水平,采取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从自身普遍存在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对技法示范和练习非常积极,兴趣很浓,并能很好理解老师的意思。钟老师则因势利导,开头几课多进行技法示范和练习,我们进步很快。在以后的课程中,我们对讲课中涉及到理论或是一些名词术语,就不太懂很想了解,但由于平时注意少,理论基础薄弱,接受理论知识的效果不佳。但最后,通过老师的多次授课,边技法演示边讲解。从讲

在操作中体验过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17775400.html, 在操作中体验过程 作者:陈琼栋 来源:《教学考试》2017年第14期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4-0103-02 数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智力活动,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才能获得直接的经验,感悟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學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动手操作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手段,运用操作可以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验,运用数学语言符号进行表达和交流。 组织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探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认识。瑞士的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知识来源于动作”,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单纯的劳动,不能算做,只能算蛮干;单纯的想,只是空想;只有将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思维之目的。”这些都告诉我们各种能力的培养、提高是从动作开始的。因此,动手操作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潜能的“金桥”,是学生求知增智的重要环节。 用操作来启迪思维,让思维在操作中发展。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实践活动,操作学具既可以开发利用右脑,促进左、右脑的协调发展,又能让学生智力的内部认识活动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促使认识的内化,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学习技能的提高,从而达到智慧的生长和创造力的凸现。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动手操作谈一点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一、摆一摆,拿一拿,分一分,将抽象的算理直观化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对具体事物感知力强,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只处于萌发状态,而数学知识又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让全体学生动眼看,动手摆,然后再让他们想、说、听,使学生通过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在低年级教学数的加减和乘除时,采用摆小棒来帮助学生理解数的各种运算,直观形象,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例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既是10以内加法的延伸,又是学生以后学习多位加法的基础,正是认知的生长处,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老师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充分利用学具小棒,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动手操作。就以9+3=12为例: (1)①9根小棒要和几根小棒才能凑满10根小棒?

《在临摹中感受》教学设计

《在临摹中感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八年级上册,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临摹是学习绘画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大师的作品进行多种形式的模仿,有益于人物画的学习。本课从临摹名画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实践主动探索绘画的多种语言,直接与大师交流。通过本课的学习发展学生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学生的思想及情感。 【学情分析】 七年级下半学期的学生对于“临摹”两字并不陌生,但缺少对临摹的深层次的认识,也极少临摹大师作品。然而他们有饱满的热情和对临摹的兴趣。通过对大师之间临摹作品的欣赏,感受,分析,通过实践临摹他人作品等一系列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表现力,使其学会观察从而进行创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感受名画美丽的同时了解变体画,掌握 人物的比例关系,能借助名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 的感受。 2、技能目标:尝试临摹古典绘画作品,了解大师的技法、 风格。通过改变原作的构图、造型、色调、角度等加 入更多的自我表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感悟变体画中的创作行为,促进学生的个 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什么是变体画,变体画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 难点:学生在“临摹”中进行自我表现,将自我感受融入画作中。 【教学准备】 名画图片、画纸、画笔、颜料、教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临摹 提问:什么称之为“临摹”,同学们印象中的“临摹”是怎样的? 生讨论回答 同学们大都有过临摹的经历,之前老师也有让同学们临摹书本上的优秀作品来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那么那些大师们会不会去临摹别人的作品呢?我们来看一幅作品。 多媒体展示米勒和梵高的作品《第一步》 提问:这两幅作品出自那两位画家之手?两幅画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分析总结,导入课题:在临摹中感受 (设计意图:学生们以为临摹只是一味的模仿,而本课的临摹有别于学生形成的概念,正好形成对比,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入课题。)

第三课感受道德之美_教学设计

第三课感受道德之美 第一框做人以德为先 一、教学目标 认知:知道道德的含义及其特点;了解道德的分类;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知道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观念: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认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树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憎恶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培养自觉遵守家庭美德、建设和谐家庭的意识。 运用: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分辨遵守道德和不守道德的行为;自觉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各项要求;在家庭生活中,自觉践行家庭美德的要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基本规范的内容与要求。 难点:践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基本规范。 三、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等。 四、教学资源 人教版《职业道德与法律》P29~36;《教师教学用书》P31~43;《学习指导》P16~33;PPT课件。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案例资料;为小组合作教学的开展将学生分成四大组;布置两位学生阅读文花枝、丛飞的事迹,为讲故事做好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并搜集与道德内涵有关的资料,做好发言准备;两位学生准备讲故事。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4分钟) 1.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阅读第二单元导语中的案例,设问导入本节课要学的知识。 2.教师活动 探究活动一:什么是做人之本?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9页单元导语中的案例,用PPT出示问题:许振超获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他教给我们什么做人的道理? (2)点评学生发言,总结归纳出:许振超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时刻不忘职业操守,这告诉我们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为人做事之本(用PPT出示)。(3)设问导入本节课内容:为什么说道德是为人做事之本?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以及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4)用PPT出示第二单元和第三课知识结构图,指导学生了解第二单元和第三课内容结构。 (5)板书:做人以德为先。 3.学生活动 探究活动一:什么是做人之本? (1)仔细阅读材料单元导语中的案例,思考PPT出示的问题,准备抢答。(2)一至两位学生回答问题。

关于临摹和写生的心得体会

关于临摹和写生的心得体会目录 第一篇:关于临摹和写生的心得体会 第二篇:关于临摹和写生的心得体会 第三篇:山水画临摹的心得体会 第四篇:写意花鸟临摹心得体会 第五篇:人物头像临摹、写生更多相关范文正文 第一篇:关于临摹和写生的心得体会关于这个话题我本人已经关注过很久,至于临摹和写生的关系,是相互影响二者并存的。自我在学习美术以来在传统方法上都是先临摹后写生,至于我临摹的还是很少的,结果是我不能轻便的学习和认识素描,只是一味着的画,到头来使得自己的逻辑变得很混乱。临摹是每个学生阶段性所必须要经历的一个环节,但是临摹的具体理解又是什么呢?临摹不单单是所谓的临袭别人的摹本,在我看来而是临摹别人的一种对事物的概括能力和明暗处理能力,这也是素描的至关重要的两个方面,所以说在我看来素描的临摹与写生的环节安排可以算做是具体的。在学生们刚刚踏入素描这一领域的时候大家都是很迷茫的,老师也是,他们就回说买书回来临摹,但是他们往往忽略了一个关键因素——引领,所谓的引领也就是说作为老师带着学生去书店选购书籍,这个好处是可以选择老师自己喜欢的或是和自己本身教学很相似的书籍,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很配合的跟着老师教学步骤进行教学安排了。如果没有引领的话,学生在自己去买的时

候往往会瞎买、无目的的买。之后很可能会造成书籍无用、不符合教学计划等等。这样一来对你的下一步教学时很无利的。所以说对于教学开始的引领是很重要的。之后在进行教学讲解让他们能很好的理解造型和结构,在进行教学示范,让他们带着目的性的和理解过后的心态去进入临摹,这样的效果远远大于盲目临摹带来的好处,也很好的为下一阶段垫下基础。在这之后的环节才是真真的进入写生状态,这样才能很好的避免一系列在盲目教学时候带来的不便,也能清楚的让学生能够在临摹与写生的安排上受益。所以在之后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这 样就行,而不是盲目,漫无目的,所谓的教学计划也是根据学生的自身状况进行的教学安排,这样才能够很好的缩小学生之间的大差距,让他们在短短的集训或者基础学习的时候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 第二篇:关于临摹和写生的心得体会关于临摹和写生的心得体会 关于这个话题我本人已经关注过很久,至于临摹和写生的关系,是相互影响二者并存的。自我在学习美术以来在传统方法上都是先临摹后写生,至于我临摹的还是很少的,结果是我不能轻便的学习和认识素描,只是一味着的画,到头来使得自己的逻辑变得很混乱。临摹是每个学生阶段性所必须要经历的一个环节,但是临摹的具体理解又是什么呢?临摹不单单是所谓的临袭别人的摹本,在我看来而是临摹别人的一种对事物的概括能力和明暗处理能力,这也是素描的至关重要的两个方面,所以说在我看来素描的临摹与写生的环节安排可以算做是具体的。 在学生们刚刚踏入素描这一领域的时候大家都是很迷茫的,老师也是,他们就回说买书回来临摹,但是他们往往忽略了一

操作类实习心得体会

操作类实习心得体会 在实习中努力并学会成长这就是为以后真正走到社会做铺垫下面是关于操作类实习心得体会范文以供阅读 为期二周的钳工实训结束了在实训期间虽然很累但我们很快乐因为我们在学到了很多很有用的东西的同时还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 力虽然实训期只有短短的两周在我们三年的大学生活中它只是小小 的一部分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我们来说它是很难忘记的毕竟是 一次真正的体验社会、体验生活 要进行钳工实训安全问题肯定是摆在第一位的通过师傅的讲解我们了解了实训中同学们易犯的危险的操作动作比如在车间里打闹 嬉戏不经师傅的许可便私自操作机床以及操作时方法、姿势不正确等等一个无意的动作或是一个小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机械事故甚至人 身安全事故 通过这次钳工实训我了解了金属加工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方法主要学习了以下几方面的知识:金属加工基本工种包括钳工、车工、铸焊工等的操作 第一项:辛苦的钳工 在钳工实训中我们知道了钳工的主要内容为刮研、钻孔、攻套丝、锯割、锉削、装配、划线;了解了锉刀的构造、分类、选用、锉削姿势、锉削方法和质量的检测首先要正确的握锉刀锉削平面时保持锉刀的平直运动是锉削的关键锉削力有水平推力和垂直压力两种锉 刀推进时前手压力逐渐减小后手压力大则后小锉刀推到中间位置时

两手压力相同继续推进锉刀时前手压力逐渐减小后压力加大锉刀返 回时不施加压力这样我们锉削也就比较简单了同时我也知道了钳工 的安全技术为:1钳台要放在便于工作和光线适宜的地方;钻床和砂轮一般应放在场地的边缘以保证安全2使用机床、工具(如钻床、砂轮、手电钻等)要经常检查发现损坏不得使用需要修好再用3台虎钳夹持工具时不得用锤子锤击台虎手柄或钢管施加夹紧力 接着便是刮削、研磨、钻孔、扩孔、攻螺纹等虽然不是很标准但却是我们汗水的结晶是我们两天来奋斗的结果 钳工的实训说实话是很枯燥的可能干一个上午却都是在反反复复着一个动作还要有力气还要做到位那就是手握锉刀在工件上来来 回回的锉锉到中午时整个人的手都酸疼酸疼的腿也站的有一些僵直 了然而每每累时却能看见老师在一旁指导并且亲自示范他也是满头 的汗水气喘呼呼的看到这每每给我以动力几天之后看着自己的加工 成果我们最想说的就是感谢指导我们的老师了 第二项:轻松的车工 车工不是由数控来完成的它要求较高的手工操作能力首先老师叫我们边看书边看车床熟悉车床的各个组成部分车床主要由变速箱、主轴箱、挂轮箱、进给箱、溜板箱、刀架、尾座、床身、丝杠、光杠和操纵杆组成车床是通过各个手柄来进行操作的老师又向我们讲解 了各个手柄的作用然后就让我们加工一个主轴两个小轮和两个大轮 老师先初步示范了一下操作方法并加工了一部分然后就让我们开始 加工车床加工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选择正确的刀一开始我们

山水画临摹的心得体会

山水画临摹的心得体会 刚开始画山水画。感觉总掌握不了毛笔。慢慢地在老师的指导下,有了一定的进步。想说下我对这几周的山水画学习的心得体会。 中国山水画这一高雅艺术形式的产生,成为独立的画科并形成鲜明的特色,从美术史研究的成果来看,至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比西洋风景画的出现提早了千余年。在这漫长的演进过程中,山水画能够得以持续地发展,应得力于历代画家倡导并躬行的“外师造化”(写生)与“传移模写”(临摹)这两个途径。与这两种途径相似,山水画人才的培养亦有“写生——创作”和“临摹——创作”的两种方式。 唐代以前的山水画,没有形成独立的画科,山水景物仅为主题人物画的点缀与陪衬,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卷上的山水景物即代表着这种绘画状况。现存我国最早的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亦只有山石轮廓,树木造型简单,着青绿重色的山水画。隋唐以后,山水画逐渐从人物画中脱离开来,画家们创造了各种适宜表现不同结构对象的笔墨语言和山水景物的组合形式,与此同时形成了山水画写生创作的理论与主张,这是艺术实践与表现技法发展一定阶段的规律性总结。 在一般情况下,常人游山观景只注意其形状、纹理即物理属性,而画家则看到美的形式与蕴含,或者是凭借景观媒介联想到笔墨形式和组合美的符号。山水画的笔墨语言形式和象形符号,是画家在不同的山水景观中经观察、模写与艺术提炼亦即是写生与造化的结果,南北朝、隋唐五代,山水画家就已认识到创作与客观对象的关系。 近、现代山水画名家,也不乏写生探索的例子,尽管他们都有过“传移模写”(临摹)的实践经验。钱松岩在华山写生时,发现古人的“荷叶皴”走了样,写生便根据了自己所观察到的石理纹路、水迹斑痕的对象。傅抱石写生中综合了“乱柴”、“乱麻”二皴法,形成勾、点、擦、刷、泼墨、烘染等多种技法并用的灵活多变的独特技法——“抱石皴”,他在陕北高原的写生画稿,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真实感。黄宾虹不拘泥于古人法度,“非超出古人理论之外不可”,“爱好溪山为写真,泼将水墨见精神”。这也正是他山水画艺术特色的自我写照。李可染坚持画写生创作,一定要摒弃中国画的糟粕——“公式化”,写生创作使他

在临摹中感受

在临摹中感受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变体画”的探索空间,掌握人物身体比例,借助名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技能目标:尝试临摹古典绘画作品,通过对大师作品的添加、改画,了解古典大师的技法、风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意目标:感悟变体画中的创作行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变体画”的探索——构图的改变、角度的改变、色调的改变等。 教学难点:变体画探索中的自我表现及个性发展。 三、教学准备: 名画图片、牛皮纸、画笔、颜料、教学课件 四、教学内容要点: 临摹教学方法作为传统教学方法,早在文艺复兴时代的初期便已使用,流传至今。临摹是通过深入研究,找到大师的别样之处,更好地理解、领悟、掌握原作。在卢浮宫及其他许多博物馆内,都收藏着鲁本斯、毕加索等大师的临摹作品。 大师对临摹的解读:德拉克罗瓦说过:“临摹可以使有成就者轻易地获得成功!”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目的是“学”而不是“像”,不在于临摹得“真”而在于理解得“透”。 临摹是一种思索,临摹是一种比较,临摹是一种记忆。 注意观察一些画家的个人风格,都能看到前辈大师的影子,这就是他们在继承前辈的大师的基础之上又有了自己的“独创性”,从而形成了自己的个人风格。 头与人体的比例归纳为几句话:站七、坐五、蹲三半;头一、肩二、身三头。 变体画就是把一幅原有的作品改变作画的方法,改变作画的工具,改变一点画面的内容,所画出的新作品就是变体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米勒和凡·高的同名作品《第一步》,通过考学生眼力的方法提出问题:这两幅作品,你知道分别出自哪两位画家之手?这两幅画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在临摹中感受

第3课在临摹中感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变体画”的探索空间,掌握人物身体比例,借助名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尝试临摹古典绘画作品,通过对大师作品的添加、改画,了解古典大师的技法、风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变体画中的创作行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教学重点: 变体画的探索,构图的变化、角度的改变、色调的改变 变体画探索中的自我表现及个性发展。 教学难点:变体画探索中的自我表现及个性发展。 教具准备:名画图片、牛皮纸、画笔、颜料、教学课件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回顾:复习人物肖像画中的肖像比例关系,巩固三庭五眼。还有谁知道关于人体比例的一些知识吗? 揭示课题:在临摹中感受 二、新授 1、分析讨论:当我们所画的人物看起来不太满意时,可能是人物头部与整个身体相比不和谐。想要准确的表现人物身体比例,绘画中常常以头作为长度单位,仔细分析P13人体比例图表,你会发现哪些规律? 小组运用图片,讨论探究头与身体的比例关系,并请同学做模特,验证探究的结果。 2、交流小结 a小组:成人的比例分析,15岁7个半成人头高;10岁7个成人头高; b小组:儿童的比例分析,5岁6个成人头高;3岁5个成人头高…… c小组:请班级同学做模特,验证人物的比例。 请班级最高、最矮、中等的进行验证,巩固人物比例关系。 3、讨论验证 为了便于记忆和应用,人们将头与人体的比例归纳为几句话:站七、坐五、蹲三半;头一、肩二、身三头。分析画家德加的《作品练功房》,做垂直线,画出人物动态的重心,以头为单位,寻找比例关系,验证运动中人物的比例变化。 4、教师示范如何用大拇指测量:笔尖瞄准、手臂伸直、锁定肘部。 请班级一名同学站于讲台前当模特,摆出不同的姿势,请大家验证所记口诀。大家以铅笔为工具,用铅笔比出头的长度,并以它为度量单位建立起身体各部分的相对长度关系。探究分析讨论:我们如何向大师学习呢?具体点说什么是变体画呢?从大师名作开始,打开我们的眼界与心智。通过自省,成为一个观察者,临摹大师的作品,阅读大师的思想,而不是仅仅复制大师的风格,对古典大师的作品进行多种形式的模仿,跟随大师,用新的方法看事物,并给予自己充足的时间,让自己在临摹中得以发展.变体画就是把一幅原有的作品改变作画的方法,改变作画的工具,改变一点画面的内容,所画出的新作品就是变体画!

计算机操作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精选】

经过这次的计算机操作学习,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在此分享心得体会。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计算机操作学习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经过短短一星期的计算机实训,我深深体会到电脑的神奇和奥妙;也意识到自己在计算机上还有许多不足。 老师布置了一些的作业给我们操练,在老师精心的指导下我已把Excel,word,outlook,powerpoint等操作的很好了!现在我们已步入大学,经过半年的在校学习,对电脑还只是初步的认识和理解,但在这学期期间,一直忙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没能有机会放开课本,真正切身感受计算机魅力,所以在实训之前,电脑对我们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但通过这次实训,我们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离我们不再遥远!据我了解,大多数同学都以前接触过电脑,也有玩过一些游戏,却不懂操作一些对我们以后工作有用的系统。对于我们所学的计算机知识渗透较少,之前都是老师操作为主。此次实训就不同了,同学们都作了充分准备,在活动中同学们都提前来到教室上课,每位同学都认真的操作、练习;听着“嗒嗒”的打字声,心里真的不亦乐乎!和我们一同参与实训的还有姚远老师和滕晓焕老师,在实训中也分别给予了我们指导,并且做详细的讲解,这次实训活动十分成功,除了各位同学的充分准备,还要感谢学院和食品系的各位领导及专业老师,没有他们做出努力,给学生手操的平台。 通过这次实训,我们对电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做二十一世纪现代人不但要有过硬的理论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还要有超强的电脑操作能力,正所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为一名食品专业学生来说,必须有较广的社交圈和开阔的知识面,所以要把电脑作为一个重点来抓! 然而,在我参加培训的第一晚上,我就发现自己错了,此次的电脑培训与以前参加过的培训大相径庭。以前的培训都是应付考试的,实用性不强,而且那时学的东西,在工作中用的不多,时间长了不用也就忘记了。而这次培训的内容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实用性和工具性很强,都是平时工作中经常用到的。参加培训的第一课时,我就专心致志地听讲,把学习内容与以前操作不规范或不熟练的地方进行对比,感觉学习效果很好,受益匪浅。特别是 EXCEL 的学习,因为平时用得比较少,掌握的也不多,不想去进一步的学习,所以对EXCEL的操作不熟悉。这一次正好帮我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次培训,使我的EXCIL的操作有了新的认识,也掌握了几种方法。还有幻灯片的制作,原来从没有制作过,通过这次学习发现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简单的制作我已经基本上掌握。现在想起来这种培训是必要的,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正因为学习上有所收获,思想上也就豁然开朗起来。说实话,近几年,觉得自已也不再年轻了,还学什么啊?得过且过吧。虽然对待工作还是尽心尽力地去做,但对于学习的态度则是能应付就应付,不想应付就是偷点懒吧。因为这种思想的存在,在学习上的动力就不足了。通过这次培训,我觉得要改变这一错误的思想,想把各项工作做好,就必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电,也只有不断的学习、充电,才能提高自已的工作能力。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电脑培训暂告一个段落,闲暇之余,我开始静静地长思。由于学校的信任,我从上学期中段到校办工作。尽管我全力以赴,不辞辛苦,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我知道自已离“出色”

书法临摹与创作心得体会

书法的临摹与创作 时光荏苒,学习书法已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了,从最初的兴趣爱好到现如今从事专业,我想除了坚持以外,更主要的是领悟和学习古人的经典作品。 对于学习书法而言,临摹与创作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学习书法的人都能言之一二,但观念和体验的差异往往会造成截然不同的艺术实践和艺术效果。 谈临摹,必须先清楚临摹的目的。临摹是中国传统艺术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他是技艺的学习,风格的吸收,同时更是艺术感觉的积累和提升。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有其潜在的艺术感觉,孩童写字有他的自然天趣,成人初习书法亦有他的自然天性,但这些自然大都是原初而低级的,需要通过磨练和打造来提升,使之最终成为一种高境界的自然天成,临摹便是磨练和打造的最好方法。 通常学书者都知道临摹有三个阶段,即实临、意临和背临。我认为实临是基础,它能够为以后的博采提供扬弃的标准,因而也是最为关键的。明末清初学者钱谦益曾对王铎早年的阁贴临书有这样一个评述“如灯取影,不失毫发”。“如灯取影”以字面含义来理解,似乎与复制、拷贝意思相近,灯下取影显然是形容临摹过程中对范本点画形廓把握的精准无误。但是,对于这样一个临摹标准,人们对它的取舍往

往持有不同的观点。持否定态度者以“妙在能合,神在能离”,“他神”和“吾神”的相互独立来强调艺术个性的张扬,认为“如灯取影”不足取,它无非就是文人笔下的渲染和无法实现的美好愿望罢了,他们认为对于习书者而言,临摹无需苛求点画的形似。但我认为,“灯下取影”的对象是为历史所检验,为人们所公认的经典,能做到“灯下取影”般的精准固然很难,但却必须是我们努力追求和认真实践体验的目标。 以个性狂飙而引领明末书坛的“字林侠客”徐渭对临摹之法有这样的判断“毫发失真则精神顿异,所贵详谨,精意摹搨,凡肥瘠工拙要妙,俱一一穷之,不失古人位置之美”。虽然这里徐渭强调的是摹书,可见他对古人书法精准体验的重视。清代王澍在《论书心语》中更有“临古须是无我,一有我,只是己意,必不能与古人相消息”的论述。对经典“如灯取影”地实临正是我们与古人真正相消息的最好方法,其目的是“意与古会”。在某种程度上,书法的经典实临与西方绘画的素描写生有异曲同工之妙。素描是西画用以提高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能力的主要手段。它要求通过精准刻画物象来达到传物象之神的目的。而书法的实临也绝非是简单的点画模仿和造型复制,它需要我们在追求与经典点画的相契过程中,掌握观察对象的方法,通过准确刻画点画的粗细、长短、方圆,在运笔的徐疾、收放、含露、提按之间来体验

第3课 在临摹中感受

在临摹中感受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临摹是学习绘画的捷径之一,对大师作品进行多种形式的摹仿,有益于人物画的学习。教材从临摹名画入手,旨在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绘画的多种语言,直接与大师交流、实践,发展学生的个体,凸显学生个性。这样的教学安排符合初一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通过本课的学习,发展了学生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了学生的思想及情感。 1.教学路径 看:临摹不只是为了模仿,而是一种学习方式,是通过体验他人作品中不同的表达方式,学会观察、激发我们自己的表现力。临摹有很多种形式,加入自我的理解和表现之后,就从学习行为变成了一种创作行为。 学:临摹是为了学习观察方法、技法、风格。临摹中的变体画,是一种艺术的实验,探索空间很大,可以是构图的改变、角度的改变、造型的改变、色调的改变等。想要准确地表现人物身体比例,最好记住:站七、坐五、蹲三半;头一、肩二、身三头;臂三、腿四、足一头。 实践:通过自己的分析、理解,尝试临摹一幅名画,可以在大师作品中抽取一种元素进行改变,也可以只保留某些元素,加入更多的自我表现。 创新:选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角度,与大师对话,改变原画的构图、造型、色调、角度等。尝试运用大师的语言,完成一幅新的绘画作品。 2.课时建议 本课设计为一课时,回顾人物肖像课的知识点,讲授全身人物比例,通过分析大师作品,巩固人物比例关系。学生分层临摹名画,学习大师的技法、风格、造型等,注重学生参与、探究的过程,使每位学生体验到绘画成功的乐趣,产生对绘画学习的终生兴趣。 二、教学内容 1.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变体画”的探索空间,掌握人物身体比例,借助名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技能目标:尝试临摹古典绘画作品,通过对大师作品的添加、改画,了解古典大师的技法、风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意目标:感悟变体画中的创作行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2.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变体画”的探索——构图的改变、角度的改变、色调的改变等。 教学难点:变体画探索中的自我表现及个性发展。 3. 教学准备 名画图片、牛皮纸、画笔、颜料、教学课件 4. 教学内容要点 临摹教学方法作为传统教学方法,早在文艺复兴时代的初期便已使用,流传至今。临摹是通过深入研究,找到大师的别样之处,更好地理解、领悟、掌握原作。在卢浮宫及其他许多博物馆内,都收藏着鲁本斯、毕加索等大师的临摹作品。 大师对临摹的解读:德拉克罗瓦说过:“临摹可以使有成就者轻易地获得成功!”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目的是“学”而不是“像”,不在于临摹得“真”而在于理解得“透”。 临摹是一种思索,临摹是一种比较,临摹是一种记忆。 注意观察一些画家的个人风格,都能看到前辈大师的影子,这就是他们在继承前辈的大师的基础之上又有了自己的“独创性”,从而形成了自己的个人风格。 头与人体的比例归纳为几句话:站七、坐五、蹲三半;头一、肩二、身三头。 变体画就是把一幅原有的作品改变作画的方法,改变作画的工具,改变一点画面的内容,所画出的新作品就是变体画。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 采用分析讨论、演示讲解、临摹实践等不同方法,在临摹中感受名画的魅力。运用作品比较,让学生自己发现大师作品的风格,并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临摹体验,让学生学会观察、反思,激发自己的表现能力;通过展示交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创作行为,肯定更多的自我表现,建立绘画信心。

电脑操作实训心得体会

电脑操作实训心得体会 电脑操作实训心得体会一 一、实验题目 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 二、实验目的 1.熟悉Windows XP的文件系统。 2.掌握资源管理器的使用方法。 3.熟练掌握在Windows XP资源管理器下,对文件(夹)的选择、新建、移动、复制、删除、重命名的操作方法。 三、实验内容 1.启动资源管理器并利用资源管理器浏览文件。 2.在D盘创建文件夹 3.在所创建文件夹中创建Word文件。 4.对所创建文件或文件夹执行复制、移动、重命名、删除、恢复、创建快捷方式及设置共享等操作。 四、实验步骤 (一)文件与文件夹管理 1.展开与折叠文件夹。右击开始,打开资源管理器,在左窗格中点击“+”展开,点击“”折叠 2.改变文件显示方式。打开资源管理器/查看,选择缩略、列表,排列图标等 3.建立树状目录。在D盘空白处右击,选择新建/文件

夹,输入经济贸易学院,依次在新建文件夹中建立经济类1103 4..创建Word并保存。打开开始/程序/word,输入内容。选择文件/另存为,查找D盘/经济贸易学院/1103班/王帅,单击保存 5.复制、移动文件夹 6.重命名、删除、恢复。右击文件夹,选择重命名,输入新名字;选择删除,删除文件 7.创建文件的快捷方式。右击王帅文件夹,选择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 8.设置共享文件。右击王帅,选择属性/共享/在网络上共享这个文件/确定 9.显示扩展名。打开资源管理器/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高级设置,撤销隐藏已知文件的扩展名 (二)控制面板的设置。 1.设置显示属性。右击打开显示属性/桌面、屏幕保护程序 2.设置鼠标。打开控制面板/鼠标/按钮(调整滑块,感受速度)、指针 3.设置键盘。打开控制面板/键盘/速度(调整滑块,感受速度)、硬件 4.设置日期和时间打开控制面板/日期和时间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3课 在临摹中感受2-苏少版

《在临摹中感受》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变体画”的探索空间,借助名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变体画”的感受。 技能目标:通过对大师作品的添加、改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意目标:感悟变体画中的创作行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变体画”的探索——构图、角度、色调、造型、工具材料、内容的改变。 教学难点:变体画探索中的自我表现及个性发展。 (一)导入 教师出示米勒和凡·高的同名作品《第一步》,通过考学生眼力的方法提出问题: 1、这两幅作品,你知道分别出自哪位画家之手? 2、这两幅画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过度语]教师:我们平时学画都有过临摹,大师也不例外。法国画家德加多次去意大利临摹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在卢浮宫及其他博物馆内,都收藏着鲁本斯、毕加索等大师的临摹作品。让我们沿着前辈大师的影子,去感受他们临摹的人物画…… 揭示课题:在临摹中感受。 (二)探究分析——我们临摹大师的作品也是为了学习技法或风格。 (1)对比分析《播种者》,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播种者形象? 教师小结:《播种者》穿着大木靴,腰挂种子袋,一面右手撒种子,一面一步步向前走。米勒用一种简练的形象让作品充满了生活内涵; (2)出示凡·高的《播种者》作品,考考学生的想象力:凡·高临摹米勒的作品只是在复制、模仿吗?为什么?进一步探究,揭示“变体画”概念。 变体画:画家对同一画题,用几种不同的构图、表现方式加以处理,充分体现主题思想。变体画的空间很大,可以有构图的改变、角度的改变、造型的改变、色调的改变、工具材料的改变,也可以是内容上的一点改变。 变体画在我们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还是很高的,很多的创作都采用的了变体画的方法: (3)生活中的变体画:出示作品。说说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三)根据老师出示的人物简笔画进行一幅变体画练习。 (四)展示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的临摹作品,互评及教师点评。同学交流临摹的体会,是对课程的回顾,回顾交流中加深了对绘画过程的理解,巩固知识要点,加强学生的学习创作意识。

动手操作感悟数学知识

1、动手操作,有利于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的理解、记忆是建立在直观操作、动手实践上,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所以,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操作活动,耐心引领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揭示规律、掌握知识。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自我探索获得的知识,才会根深蒂固地扎根在脑海中。如讲3/4的意义时,可以让学生把一张方形纸对折两次,然后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这样做不仅简单、方便,学生能轻松地理解自然数、加法、减法、分数等的意义,而且还能避免因死记硬背而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的弊端。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只有让他们在操作中自己去探索、发现,才能理解深刻,有利于掌握知识内在、本质的联系。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让学生拿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细致地观察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逐步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指出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其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用学具中三种颜色不同长度不等的塑料条各4根,拼接成一个长方体,在学生进行学具操作的过程中能够比较清楚的看到并感受到长方体12条棱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进行抽象概括,从而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用魔方玩具引出正方体的概念,观察正方体纸盒抽象概括出正方体的特征,指出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围成的立体图形。最后,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发现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通过实物观察,引导学生抽象出图形的特征,再通过制作和拼摆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认识。 2、动手操作,有利于促进学生求异创新 事实证明,有效的操作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源泉,只有当学生动手操作时,才能使大脑皮质的很多区域得到训练,才有利于激起创造区域的活跃,从而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之后,学生掌握了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及画角的一般方法,再提供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促进求异创新。要画出120°的角,学生一般都是借助量角器和三角尺画出来的。在此基础上,老师再提出问题:“没有量角器,你们能准确地画出120的角吗?”学生带着问题又进入了愉快的动手操作、实验探求之中。学生就发现了两种画法:用三角尺的直角和一个30°的角拼起来画,得到120°角;用两个三角尺60°的角拼在一起画,得到120°的角。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创新了方法,得到大家的认同和老师表扬,享受了成功的喜悦。此时,老师再出示

《在临摹中感受》教案 (2)

《在临摹中感受》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变体画”的探索空间,掌握人物身体比例,借助名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技能目标:尝试临摹古典绘画作品,通过对大师作品的添加、改画,了解古典大师的技法、风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意目标:感悟变体画中的创作行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变体画”的探索——构图的改变、角度的改变、色调的改变等。 教学难点:变体画探索中的自我表现及个性发展。 课前准备: 名画图片、牛皮纸、画笔、颜料、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我们平时学画都有过临摹,大师也不例外。法国画家德加多次去意大利临摹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在卢浮宫及其他博物馆内,都收藏着鲁本斯、毕加索等大师的临摹作品。让我们沿着前辈大师的影子,去感受他们临摹的人物画。揭示课题:在临摹中感受。 (二)新授 1.教师:我们要临摹大师的作品,首先要学习他们的观察人物的方法。当我们所画的人物看起来不太满意时,可能是人物头部与整个身体相比不和谐。我们一起来寻找法国画家德加笔下的舞女的身体比例。 学生:估计6-7个头部的高度。 教师:亚洲人的身体通常是七个半头部的高度。为了便于记忆和应用,人们将头与人体的比例归纳为几句话:站七、坐五、蹲三半;头一、肩二、身三头;臂三、腿四、足一头。立姿手臂下垂时,指尖位置在大腿二分一处。 2.教师:那么运动中人的身体是如何变化的呢?你能找到她的重心线和动态线吗?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溜冰者”的重心线及动态线。 3.探究分析——我们临摹大师的作品也是为了学习技法或风格。

4.验证大师笔下变体画特点。 艺术家都具有各自的绘画风格,经过自我表现,其画笔下的人物都重新有了新的生命。 出示作品《酣睡的收割者全家》和《午休》,考考学生的创新能力:凡_高在临摹米勒作品的时候保留了什么?改变了什么?毕加索在临摹米勒作品的时候保留了什么?又改变了什么?(学生先后围绕两组作品艺术特点,结合变体画概念找出作品的风格差异,为后面临摹画家作品埋下伏笔。) 米勒:其作品中则呈现了一种安谧祥和的生命感受,作品以农村生活为原貌进行创作,注意了农民劳作后休息时的具体细节,使作品充满生活内涵,具有一种精神构思与乡村品质。 凡_高:一生都对米勒崇拜备至。米勒对大地耕耘者纯朴的颂歌,唱彻了凡_高整个艺术生涯。阳光里的大自然,朴素的风景,长满庄稼的田地,灿烂的野花,村舍,以及身边寻常和勤苦的百姓们。1890年1月,凡_高在圣雷米复制《午休》,男子和妇女的睡姿反映甜蜜的梦想,牛和马远距离地享受着中午的安静、温暖。画家巧妙地运用身体语言传达出画里人物的心情,突显意图。 毕加索:画中的人物,都十分壮硕健康,充满自然的力与美,原始而奔放。在严谨的造型中,用夸张的手法表达宏伟磅礴的气氛。 教师小结:由此看来,我们临摹大师作品可以抽取一种元素进行改变,也可以只保留某些元素,加入更多的自我表现,让临摹学习变成创作行为。 5.如何完成变体画 学生参观微型画展,在其他班级学生临摹或创作的作品中感受他们绘画的表现方法,激发学生创作的愿望。 教师在牛皮纸上示范德加的《系鞋带的舞女》(素描),让学生掌握临摹人物全身画的基本过程: (1)线条造型,构图要适中,把握人物比例,抓住重心线和动态线; (2)用炭笔铺上明暗调子,根据光线需要不断调整; (3)用白色粉笔结合个人风格增加画面对比度,增强质感。 6.分组作业 基本要求:改变构图,保留大师作品中的其他元素,进行临摹。 个性要求:在大师作品中抽取任何一种元素进行改变,加入更多的自我表现。 7.展示评价 (三)、学生展示自己的临摹作品,互评及教师点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