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福建省厦门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福建省厦门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福建省厦门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这行云流水般的歌声使所有在场的听众获得了极大的艺术享受。

B . 一方困难百方支援,被洪水冲得囊空如洗的灾区又重建了家园。

C . 这么好的天气去郊游,同学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D . 凡是优秀的演员,总能把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演得惟妙惟肖。

2. (2分)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考察期间,贺国强特别强调要高度重视解决贫困家庭学生上大学和大学生就业。

B . 如何管理、认识、把握网络舆论场,已成为全世界各国既关注又十分头疼的问题。

C . 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D . 中学时代是记忆力的黄金时期,如果能在此期间多背诵些优秀的诗文,就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3. (5分) (2017八上·洪泽期中) 诗、文名句填空

(1)金沙水拍云崖暖,________。

(2)感时花溅泪,________。

(3)海内存知己,________。

(4)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

(5)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

(6)何处望神州?________。

(7) ________,坐断东南战未休。

(8) ________,关山度若飞

三、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

4. (4分) (2017七上·梅江月考)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cū guǎng________。

②后来发生了fēn qí________: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③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duō duō bī rén________。

④突然间,我huǎng rán dà wù________,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5分)

5. (5分) (2017九下·邹平期中) 简要概括德国救援车辆从来没有因堵车而误事的原因。(不超过24字)

德国交通法规定,如果遇到正在执行任务的消防车或急救车,“所有道路使用者必须立即让路”。在实际执行中,如果是双车道,则里道车尽量往里靠,外道车尽量往外靠,在中间给急救车让出一条路;如果是三车道或多车道,则紧急通道位于最里车道与紧靠其右侧的车道之间,最里车道的车辆往里靠,其右侧所有车道的车辆依次向右靠。德国人开车不随意并线、不加塞、不抢行。因此,从来没有发生过因堵车致救援车辆无法及时到达救护现场或医院而误事的情况。

五、课内阅读 (共1题;共8分)

6. (8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苏城有南园、北园二处,菜花黄时,苦无酒家小饮。携盒而往,对花而饮,殊无意味。或议就近觅饮者,或议看花归饮者,终不如对花热饮为快……街头有鲍姓者,卖馄饨为业,以百钱雇其担,约以明日午后。鲍欣然允议。明日看花者至,余告以故,众咸叹服。饭后同往,并带席垫,至南园,择柳阴下团坐。先烹茗,饮毕,然后暖酒烹肴。是时风和日丽,遍地黄金,青衫红袖,越阡度陌,蝶蜂乱飞,令人不饮自醉。既而酒肴俱熟,坐地大嚼。担者颇不俗,拉与同饮。游人见之,莫不羡为奇想。杯盘狼藉,各已陶然,或坐或卧,或歌或啸。红日将颓余思粥担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1)

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红日将颓余思粥担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

(2)

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殊无意味(很,非常)

B . 或议就近觅饮者(寻找)

C . 择柳阴下团坐(围坐在一起)

D . 各已陶然(熏陶)

(3)

根据文中画线的句子,用现代汉语描绘你眼前所呈现的画面。

(4)

你从文中感受到了哪些生活情趣?

六、课外阅读 (共1题;共12分)

7. (12分)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后面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

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②尊君在不

③君与家君期日中④太丘舍去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

用“/”为下列句子标出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太丘舍去

②去后乃至

(4)

面对友人“过中不至”竟还“对子骂父”,元方以“”和“ ”来回击。(用原文中词语回答)

(5)

文中的元方是个怎样的人?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

8. (9分) (2017八下·潮州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恐惧是一种可以控制的情绪

①什么是恐惧?恐惧就是对于外部发生的危险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有时,这种反应更近乎一种本能,例如遭遇到火灾、泥石流等危机时本能地逃跑,或是被人迎面打来一拳时本能地架起手臂防御,等等。这些因恐惧而产生的行动是对我们自身的保护,可以帮助我们回避危险。不过,如果保护过了头,我们就会变成厚厚盔甲下的“套中人”﹣﹣过度、非理性、持续地害怕某种物体、现象、活动或场合,并夸大可能的危险,那就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②人们一般把常见的恐惧症分成四种:动物恐惧症、场所恐惧症、密集恐惧症、社交恐惧症。患有动物恐惧症的人见到一些动物的影像、图片,或看到关于动物的逼真文字描述,都会感到恐惧并想要逃避,甚至伴有强烈的生理症状,如心悸、胸闷、出汗、透气困难等。场所恐惧症主要是对封闭空间的恐惧,并且会因为无法逃离而感到担心、害怕,如处于影剧院、地铁,尤其是电梯中,感到憋闷、呼吸困难、恐慌。密集恐惧症是对排列密集的较小物

体害怕或觉得恶心,例如密密麻麻的虫卵、蜂巢、淋浴喷头的出水小孔,甚至草莓,等等。社交恐惧症大多存在于青少年,主要表现是对学校环境的恐惧,因升学、转学或者更换班级而焦虑等。

③恐惧自何而来?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源自于儿童时期的心理创伤,可能受到环境中长期暗示的影响,也可能仅仅由某个单纯事件所导致,甚至还有些恐惧要归结到生物进化上去。例如,在某些惧怕蛇的人群里,有些人一生中甚至都未见过真正的蛇,但他们不由自主地就会对蛇产生恐惧,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人类的这种恐惧心理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早期的灵长类动物为了生存,在险象环生的丛林里面必须提高警惕,小心防范,一旦看到威胁生命的动物靠近(比如毒蛇、蝎子、毒蜘蛛等等),就会恐惧逃窜。长期的记忆被储存下来,恐惧心理由此而生。

④如何克服恐惧心理呢?一般说来,对恐惧的东西了解越多,莫名的恐惧感就有可能越少。动物学家不怕和蛇、蜘蛛等动物接触,在高楼表演杂技或修筑高楼的建筑工人不会恐高,尽管他们日常工作时就要面对这些危险,但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他们已经掌握了自我保护的方法,并了解到遭遇危险应如何自我救助,因此能够泰然处之。所以,若想要摆脱你对某一事物的恐惧,就从积累知识并充分了解那件事物本身开始吧!

(选自《博物》2012年第4期,有改动)

(1)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因恐惧而产生的行动是对我们自身的保护,可以帮助我们回避危险,所以恐惧心越重越好。

B . 常见的恐惧症有动物恐惧症、场所恐惧症、密集恐惧症、社交恐惧症。

C . 人类对蛇的恐惧心理有可能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D . 对恐惧的事物了解越多,莫名的恐惧感就有可能越少。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第②段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介绍了四种常见的恐惧症。

B . 第②段“场所恐惧症主要是对封闭空间的恐惧”一句中,去掉“主要”一词文意没有改变。

C . 第③段中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D . 本文按照逻辑顺序说明了什么是恐惧、恐惧的类型、恐惧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克服恐惧心理。

(3)

请结合上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

电闪雷鸣时,我们很多人会感觉到强烈的恐惧,甚至会出现心悸、抽搐、身体蜷缩等症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雷电恐惧症”。

①雷电恐惧症产生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②怎样才能减少或消除对雷电的恐惧?

9. (20分) (2017八下·重庆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呼唤

①故乡对于我,已是一个朦胧的梦了。可是我总忘不了那雾气飘逸的竹林,缀着露珠的山茶,散发着红薯土香气的晒场,以及深山中叮当作响的悠悠的牛铃。而一辈子让我难以忘却的,当然是母亲低声的呼唤。

②清晨,启明星像一滴银露,滴落到后山的竹林里去了。淡蓝的炊烟,从黑得发潮的瓦间沁出来,渗入乳白色的晨雾之中。这时,我听见了母亲低声的呼唤:“猷宝,起来呀,起来放牛哇……”

③常常是天刚蒙蒙亮,天边还残留着一片即将融化的明月,我就起床放牛了。牛脖子上挂着的铜铃就叮当叮当地响着,那金属的撞击声清脆清脆的,在幽深的山谷里过滤,然后微醉般地散开。莽莽的青山睡意惺松,牛铃声此起彼伏,在清凉的晨曦里互相应和着。

④母亲总是踏着露珠、披着晨风,上山给我送早饭。常常是我还在迷迷糊糊地打盹,母亲便将煨热的红薯送到了我的手中。深山中该有多少牛铃在响呢?而母亲却准确无误地找到了我。我常望着那片薄薄的残月痴痴地出神,是不是它在为母亲默默地指路呢?

⑤我小时候爱生病。每次病了,母亲便彻夜不眠,坐在床边守护着我。半夜里,我被母亲低声的呼唤唤醒了。母亲亲吻着我的额头,她常常是用亲吻来量孩儿的体温啊!母亲端着一碗滚烫滚烫的姜汤,轻轻地呼唤着我:“猷宝,猷宝,喝茶来!”我睡意正浓,嘟囔着,不愿喝。母亲便依了我,但仍将姜汤在火塘里煨着,静静地等候着我,等候着山中明月将残之时,再一次轻轻呼唤。

⑥母亲也有高声呼唤我的时候,也是在故乡的月明之夜。

⑦有一次,我跟着一个猎人去放牛。猎人姓柳,只有一条腿,他的另一条腿在打猎时丢在深山里了。但他仍然爱着深山,他总爱带着我往深山里钻。据说那一次我们在山中遇到了野兽,而且是老虎。猎人和牛是如何和老虎对峙的,我已经记不清具体的细节了,据说我一点也不害怕,因为我从未见过老虎,所以也不知道害怕。但是回来以后,我就病了,发高烧。有人就说,猷宝的魂被山神爷捉走了,要赶快将魂招回来呀。于是母亲大哭起来,扎起松明子,就到山里去招我的魂。

⑧母亲一出门,便呼唤着我的小名哭喊起来:猷宝,回来呀,猷宝,回来呀,金色的火把像一颗闪耀着的星星,在山路上蜿蜒而去了,母亲的声音也渐渐地沁进了深山。在那静静的深山之夜,母亲的呼唤充满着不安、虔诚和希望,随着月色在山中流淌。那是一个母亲的灵魂在焦急地寻找着儿子的灵魂啊!

⑨也许是母亲的虔诚真的感动了山神吧,母亲为我喊魂以后,我的烧便渐渐地退了。母亲仍然不放心,仍然在夜里走进深山,一声一声地呼唤着我。我还记得那样一个夜晚,门前的天井里一片月色。母亲的呼唤声渐渐地近了,我从床上爬了起来,去迎接母亲。先是曲折的山路上闪出一团火光,随后出现了母亲踉跄着的身影。母亲的声音显然是嘶哑了啊,但仍然拖长了声调虔诚地呼唤着:“猷猷宝…… 回来呀……”于是我便哭喊着,奔了过去:“姆妈,我回来了哇……”

⑩当我又一次回到故乡时,已是人近中年了。我是和哥哥、弟弟一起回乡的,当我们又一次沉浸在故乡的月色中时,忠厚善良的母亲却早已离我们而去了。还是那青翠的竹林,还是那洁白的山茶,还是那清香四溢的桂花,还是那片永不会融化的明月。母亲的呼唤仿佛还在山谷中回响,可是,现在轮到我噙着泪,轻声地呼唤着母亲了。

?母亲再也不会回答了,回答我的,是故乡的明月与青山。我想,人生不就是一连串的呼唤与被呼唤吗?而故乡,则是这深情呼唤的回音壁。

?哦,永远的故乡!

?哦,永远的呼唤!

(选自《2009中国年度儿童文学》,漓江出版社,2010年2月版)

(1)文章主要写了母亲对“我”的三次呼唤,分别是:天刚蒙蒙亮,母亲呼唤“我”起床放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读全文,说说文本以“呼唤”为题有何含义与作用?

(3)文章第②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4)试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于是母亲大哭起来,扎起松明子,就到山里去招我的魂。

(5)文末两段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八、作文 (共1题;共1分)

10. (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老教授问他的学生:“如果你上山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一棵细,你砍哪一棵?”

同学们异口同声:“当然砍那颗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可是,粗的不过是杨树,而细的是红松。”

同学们:“那当然砍红松了,杨树不值钱!”

老教授看看他们:“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歪,你们又会砍哪一棵呢?”

同学们互相看看:“如果是这样,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紧接着又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多,中间大多空了,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

同学们:“那还是砍红松。”

……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有无数选择组成的。面对一件事,我们会做出不同的选择,而不同的选择往往决定着我们的命运。

关于选择你有怎样的思考呢?你经历过那些选择吗?

请以“选择”为题,补全题目,然后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⑵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⑷不

少于600字。

九、名著阅读 (共1题;共11分)

11. (11分) (2019九下·惠阳模拟) 附加题

(A)第二天,母亲到学校去恳求瓦西里神甫开恩,让她儿子回班学习。从那时起,保尔恨透了神甫。他又恨又怕。他不容许任何人对他稍加侮辱,当然也不会忘掉神甫那顿无端的毒打。他把仇恨埋在心底,不露声色。

保尔以后又受到瓦西里神甫多次小的侮辱:往往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把他赶出教室,一连几个星期,天天罚他站墙角,而且从来不问他功课。因此,他不得不在复活节前,和几个不及格的同学一起,到神甫家里去补考。就在神甫家的厨房里,他把一把烟末撒到过复活节用的发面里了。

(B)保尔明白,没有别的法子解释他拒绝步行的理由,只好低声说:“我的两条腿全肿了,连走带跑一个星期,我实在做不到。此外,同志,我还不知道您是什么人。”

“我是你们团的参谋长,这是一。第二,我再一次命令您下马。如果您是个残废,我可没叫您在部队里工作,这不能怪我。”

保尔好像挨了一鞭子,他猛地一抖缰绳。但是,古谢夫那只坚强有力的手阻止了他。保尔受到这样的侮辱,忍不住要发作,同时他又竭力克制自己,内心斗争了好几分钟。现在的保尔已经不是从前那个任性地从一个部队跳到另一个部队的普通战士了。他现在是营政治委员,全营战士就站在他身后。他自己的行动会给全营树立什么样的服从军纪的榜样呢!况且他担任部队的训练工作,又不是为这个花花公子干的。想到这里,他离镫下马,忍着剧烈的关节疼痛,朝队伍的右翼走去。

(1)(A)(B)两篇选文中保尔分别受到怎样的“侮辱”?

(2)保尔面对“侮辱”的态度变化体现了他在成长,试对此作简要分析。

(3)两篇选文在塑造保尔形象的手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请举例分析。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1、

2-1、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三、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

4-1、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5分)

5-1、

五、课内阅读 (共1题;共8分)

6-1、

6-2、

6-3、

6-4、

六、课外阅读 (共1题;共12分)

7-1、

7-2、

7-3、

7-4、

7-5、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

8-1、

8-2、

8-3、

9-1、

9-2、

9-3、

9-4、

9-5、

八、作文 (共1题;共1分)

10-1、

九、名著阅读 (共1题;共11分)

11-1、

11-2、

11-3、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