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胃癌诊治现状

早期胃癌诊治现状
早期胃癌诊治现状

早期胃癌诊治现状

刘厚梁、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江西省吉安市、343000

【摘要】胃癌是我国主要的癌症死亡原因之一,要降低胃癌的病死率,必须要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本文将对早期胃癌的诊断和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早期胃癌;诊断;治疗;

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是指癌组织浸润仅限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者。目前我国早期胃癌的诊治率很低, 仅10%左右[1],原因在于早期胃癌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 少数人有恶心、呕吐或类似溃疡病的上消化道病症状。这些症状极易同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相混淆。早期胃癌预后良好,5年生存率达84%~99%[2].。而进展期胃癌患者的预后差,平均5年生存率仅15%左右[3],因此早期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成为降低胃癌病死率的关键。

1.早期胃癌的诊断

通过X线钡餐检查和纤维胃镜加活组织检查, 诊断胃癌已不再困难。由于早期胃癌无特异性症状, 病人就诊率低, 加上缺乏有效便利的普查手段, 目前国内早期胃癌占胃癌住院病人的比例较低。为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率, 除了预防之外,对怀疑早期胃癌者进行有效的辅助检查是必需的。目前临床上采用的诊断胃癌的检查主要有如下几种:

1.1肿瘤标志物

1.1.1 癌胚抗原(CEA)、糖蛋白类抗原(CA19 -9、CA125)

癌胚抗原(CEA)、糖蛋白类抗原(CA19 -9、CA125)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胃癌筛查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尹鹏等[ 4]研究指出, 上述单独使用时, 其敏感性在16% ~ 65%, 而如果联合监测则敏感性可以达到85% 以上。因此, 建议在随访过程中应该对所有病人进行肿瘤标记物的联合检测。

1.1.2胃癌抗原(MGAgs)

胃癌抗原(MGAgs)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很强, 在正常组织中几乎不表达。使用免疫PCR技术, 胃癌的血清学诊断阳性率可达到70%以上, 并能检出早期胃癌, 其中特异性较高的MG7 研究较多。黄立群等[ 5] 对161 例患者血清进行胃癌MG7检测, 结果胃癌组性率82.35%,胃癌前病变组阳性率33.33%, 慢性胃炎组阳性率9.68%, 提示MG7对胃癌诊断有特异性,可以作为胃癌早期诊断的有效指标。

1.1.3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其产物

目前发现10余种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癌基因、抑癌基因被异常激活或失活。现已发现的癌基因有ras, C-erbB-2和C-myc等, 抑癌基因有p53, p16, APC等。通过基因诊断技术对这些基因进行检测, 有助于胃癌的诊断与预后判断。

1.1.4胃蛋白酶原(PG)

胃蛋白酶原(PG)是由胃主细胞分泌的一种门冬氨酸蛋白酶前体。近年来日本学者研究发现, PG可作为胃癌和癌前病变高危人群的血清筛查指标。说明在早期胃癌的诊断上PG的作用很高。

1.1.5端粒酶

端粒酶是目前已知最为广谱的恶性肿瘤分子标志物。胃癌患者的端粒酶活性与肿瘤分级及肿瘤恶性度相关。Hiyama等发现, 66 例胃癌患者端粒酶阳性率85%, 而癌旁黏膜为6%, 胃黏膜肠化生病变中也有少量表达, 说明此可能为癌前细胞。

1.2 影像学检查

1.2.1 X线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

胃气钡双重对比影像学检查可以通过双对比像、黏膜像、充盈像和压迫像等清楚的显示病变, 四种检查方法还可相互补充证实, 提高EGC的检出率。目前, X 线不仅能够证实胃癌是否存在, 同时还能够对浸润深度和范围作出诊断。

1.2.2 CT诊断

多层螺旋CT影像可以较为清楚的反应早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位置、大小,这一技术的使用,使医生在对早期胃癌患者治疗中治疗方案的选择、手术风险的决策及评估预后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6]。

1.2.3 MRI诊断

MRI应用于早期胃癌的研究报道尚不多见, 诊断准确率各家报道不等, MRI

对Ⅰ或Ⅲ型早期胃癌诊断准确c.率较高, 但对Ⅱ b型早期胃癌的诊断难度较大, 目前尚无经验可循。

1.3 内镜检查

1.3.1 普通内镜检查

胃镜能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的部位和范围, 还可获取病变组织作病理学检查, 是诊断胃癌的有效方法。研究表明, 胃镜对胃癌诊断的假阴性率仅0.6%, 如果与活检联合应用, 其准确率97.4%, 敏感性93.8%, 特异性99.6%[7]。

1.3.2 色素内镜

色素内镜是内镜下利用色素+的一种检查方法。普通内镜不易识别的消

化道黏膜及某些脏器表面的性状,借助色素的作用,使之变得容易识别,容

易诊断。对普通内镜观察不到的黏膜的功能状态,也能通过色素的作用,使

之能在内镜下用肉眼直接观察和诊断。原则上所有能接受消化道普通内镜检

查的病例,原则上均可进行色素内镜检查。色素的投入途径主要有两种:在

内镜下直接喷洒的称直接法;经口服色素后,再进行内镜观察的称间接法。

在内镜检查和活检的基础上, 采取黏膜色素染色法可显著提高早期胃癌, 特

别是微小胃癌和小胃癌的检出率。据报道可提高检出率5% ~10%[8] 。

1.3.3 放大内镜

普通内镜只能将图象放大数倍, 放大内镜可以将所观察的图象放大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放大内镜最引人注目的是对微小病灶的发现与判断,尤其是对粘膜小隆起或缺损、糜烂的早期胃癌的诊断。放大内镜主要根据粘膜颜色、小凹小凸的形态及血管密度、大小、分布与形状的改变进行判断。日本研究结果显示, 放大内镜的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基本一致, 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和95.5%。如果同时结合色素内镜检查, 可明显提高对黏膜早期微小病变、黏膜血管病变的判断, 从而增加早期胃癌诊断的准确性。

1.3.4 荧光内镜

荧光内镜是利用激光诱导组织的自体荧光或应用外源性光敏剂后荧光光谱的差异性来判断组织性质的内镜诊断方法。从而发现普通内镜下无法显示的病灶,更精确地引导活检,提高异型增生和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口服或静脉注射光敏剂后,肿瘤或发育不良的组织则吸收光敏剂,用一定波长的激光通过内镜进行观察,就可发现肿瘤组织中的荧光,从而使病变清晰显示。

1.3.5 电子超声内镜检查

将超声系统和内镜系统有机的集合, 构成了电子超声内镜(EUS)系统。虽然EUS在鉴别胃的恶性和良性病变上会遇到困难, 但对胃癌浸润的深度、范围, 尤其是贲门部的原位癌灶上有非常大的诊断价值。对于浸润型胃癌患者, 尤其是内镜多次活检为阴性结果的, EUS是首选检查方法。在EUS引导下做黏膜下层针吸活检, 有助于对微小癌作出准确诊断。

1.3.6窄带成像技术(NBI)

NBI是将内镜广谱的光学滤器改为窄谱滤器,即利用滤光器过滤掉内镜光源所发出的红蓝绿光波中的宽带光谱,仅留下窄带光谱,从而清楚地显示黏膜表层

的毛细血管和黏膜表面腺管开口形态的一种内镜检查技术。NBI常和放大内镜联合使用以使黏膜上皮结构和黏膜表面的微血管形态显示得更为清

晰。Yamada等[9]研究发现应用NBI联合放大内镜诊断浅表凹陷型早期胃癌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达95%、96%。

1.3.7 红外线内镜检查

红外线内镜的优点是可以穿透组织, 清晰显示黏膜下血管形态,可用于区别粘膜癌、粘膜下癌、进展期癌。重要的是它可以清晰显示黏膜下血管情况, 为是否进行早期胃癌黏膜下切除提供依据。

2.早期胃癌的治疗

早期胃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三大类即内镜下治疗、腹腔镜手术治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外科微创技术的提高,腹腔镜手术治疗在早期胃癌的治疗中占有越来越多的比例。

2.1 内镜黏膜切除术(EMR)

内镜粘膜切除术(EMR)是由内镜息肉切除术和内镜粘膜注射术发展而来的一项内镜技术。该术通过对早期癌及巨大扁平息肉等病灶粘膜下注射生理盐水,使病变粘膜有足够范围及深度的完整切除。EMR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少等优点。EMR 是内镜下治疗早期胃癌最早应用的手段,迄今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随着病例的增多及经验的积累,其适应证也基本成熟并得到公认。EMR 的标准适应证是术前判断没有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病变局限在黏膜内、病灶直径在2cm 以下、组织分型是分化型、不合并溃疡者。EMR 基本的手术方式有两种,一是strip biopsy 法,该方法是在病变周围进行标记,然后黏膜下局部注射,使黏膜抬举,把持钳和圈套插入钳子孔,在循环的圈里穿过把持钳,把病变的部位夹上把持钳,把圈的柄塞入病变部位勒紧,通电切除。另外一种是EAM 法,在病变的周围进行标记,局部黏膜下注射,形成充分的膨隆,确认了充分的膨隆后,插入装着透明帽的内视镜,吸引病灶,送入圈里切除取出。术后并发症主要是出血和穿孔,术后出血strip biopsy 法低于2.8%,EMA 法低于3.3%[10]。术后第一年需在1、6、12 个月及后5 年内每年1 次内镜随访加活检检查,以免遗漏局部复发和残存灶。若早期胃癌黏膜切除术后 2 年内胃镜随访观察未见局部癌复发则认为治愈。2000 年日本统计EMR 治疗早期胃癌3087 例,治疗后的复发率为11.9%,复发者再行追加治疗而痊愈[11]。随着该技

术的推广普及,严格把握治疗指征,完善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提高并发症的处理能力,规范化EMR在早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2.2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是使用顶端带有绝缘陶瓷圆球的电刀(IT刀)对消化道早期癌进行粘膜下剥离一次性切除。其具有一次性全部切除大的病灶,残癌复发少等优点。鉴于EMR 法难以将直径2cm 以上的病变整块切除,EMR 所采取的分割切除的方法有几个弊病,一是对内镜下治疗的早期胃癌,对标本进行详细的病理学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分割切除的标本对于其浸润的深度和脉管浸润进行评价存在困难;二是分割切除的病例复发率高。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ESD理论上能够将肿物整块切除,减少复发率,并能最大限度减少固有肌层的损伤[12]。应用ESD法可使内镜治疗早期胃癌的适应证扩大:(1)无溃疡型的分化型M 癌。(2)即使是有溃疡型的分化型M 癌如果直径是3cm 以下的,术前评估不认为有淋巴结的转移,也纳入适应证。(3)未分化型M 癌,无溃疡型,直径2cm 以下。(4)分化型,认为sm 浸润,如果3cm 以下到sml(<500μm)的浸润,有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很低的报告。ESD 最大的优点是可以一次性切除病变,2005 年Oda 等[13]报告日本国立癌中心用本法治疗早期胃癌945 例,1033 个病灶,整片切除率为98%,术中及术后发生出血者占13%,穿孔者占4%。随着内镜诊疗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得胃癌的早期诊断率不断提高;因其创伤小及治愈性切除疗效,ESD已成为早期胃癌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3 腹腔镜早期胃癌手术

腹腔镜下早期胃癌局部切除术包括腹腔镜下胃楔形切除术(LWR)及腹腔镜下胃腔内黏膜切除术(IGMR)。日本胃癌规约将早期胃癌腹腔镜下胃局部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定位:术前诊断为胃黏膜癌,难以行EMR;隆起型直径<25mm;凹陷型直径<15mm,无溃疡。IGMR 适用于除胃前壁以外的胃癌,而LWR 适用于除胃后壁以外的胃癌[14]。Ohgami 等[15]报道了61 例早期胃癌腹腔镜下为局部切除术,2 例术后局部复发,1 例淋巴结浸润,1 例术后转移行标准胃癌根治术,随访4~65 个月无死亡病例。当前随着腹腔镜技术在胃癌外科的广泛应用,在腹腔镜下对胃癌进行淋巴结清扫技术也日渐成熟,因此认为早期胃癌腹腔镜手术是治疗早期胃癌安全、可行、微创、有效的方法。

2.4传统开腹手术:

2.4.1 胃癌的缩小手术

陈峻青根据日本胃癌治疗指南及其经验, 认为早期胃癌缩小手术A:适应证

为Ⅰ A期(M、SM癌、N0)中不适宜行EMR和ESD者。淋巴结清扫范围是D1 +No.7,

下部癌是D1 +No.7、8a。早期胃癌缩小手术B:适应证是Ⅰ B期(M、SM癌、N1), 第1站淋巴结转移(+), 但肿瘤直径在2cm以下, 淋巴结清扫范围是D1 +No.7、8a、9。缩小手术的最终目的是改善病人的术后生活质量,从日本学者目前的研究结果看,同实行标准D2 手术的病例比较,在食物摄取量、体重的维持等方面,显示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分节切除中幽门侧位切除术的比较,残胃内的胆汁的逆流率减少,内镜下见胃炎的发生率减低,倾倒综合征减少。缩小手术A已列人日本胃癌协会(JGCA)指南。回顾性研究表明:早期胃癌缩小手术B 病人的存活时间与标准D2 淋巴结清扫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降低,中位随访10 个月无肿瘤复发,其应用前景良好。此手术方式也被列入JGCA指南。2.4.2胃局部切除术:

早期胃癌胃局部切除包括胃局部切除(LR)、保留幽门的胃切除(PPD)和胃段切除(SG)。该手术的适应证是除上述胃镜下胃黏膜切除术适应证外,更适用于EMR 或ESD 切除困难或切除不彻底者。术前行癌灶及其周围注墨定位至关重要。PPD 的优点有以下几点,较大残胃和幽门保留了胃的贮存功能;胃内的低pH 值保证了铁的酸化和吸收率,减少了术后缺铁性贫血的发生;还有,胃内容物不会急速落入肠内,进食后腹部不适和倾倒综合征的发生率下降;增加了消化道激素,特别是胰液和胆汁的分泌,保持了良好的消化吸收率,有利于术后体重恢复;进食后血糖的变动接近于正常人,减轻了胰腺外的分泌机能,防止了胰腺萎缩的发生;幽门可以抑制十二指肠液的逆流防止了残胃炎和逆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保留了胆囊的周期性运动功能,Oddi 括约肌的阻力减少,使术后胆结石的发生率降低。缺点是承担着蠕动运动的幽门窦的容量下降,术后早期会出现自述长期感觉残胃内残留有食物残渣,胃酸分泌升高,增加了残胃溃疡的发生率。缩小胃切除和淋巴结清扫范围的手术目的是在根治基础上,保证术后有良好的生活质量。这类手术切除范围缩小,但对外科医师的术前诊断水平、评估技术及术中处理程序提出了更高要求。术后更要求病理学对标本进行水平、垂直边缘的详尽检查,以及加强术后随诊工作[16]。

2.5早期胃癌的其他治疗

早期胃癌的其他治疗, 包括放疗、热疗、免疫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等。胃

癌的免疫治疗包括非特异生物反应调节剂如卡介苗、短小棒状杆菌等;细胞因子如白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以及过继性免疫治疗如淋巴细胞激活后杀伤细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等临床应用。基因治疗目前尚在探索阶段, 自杀基因与抗血管形成基因是研究较多的基因治疗方法, 可能在将来胃癌的治疗中发挥作用。

综上所述,早期胃癌若能早期诊断,配合早期的积极治疗, 预后将良好, 5年生存率高。当前, 我国早期胃癌诊断率仍较低, 影响预后。因此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治率仍是我们广大医务工作者们的主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冯春善.早期胃癌诊治综述[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7):25-27.[2]UEDO N,LISHI H,TATSUTA M,et al.Long term outcomes after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 [J].Gastric Cancer,2006,9:88-92. [3]沙杰,李学良.早期胃癌内镜诊断进展[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1,31(4):209-212..[4]尹鹏, 李亦工, 许传屾.联合检测血清CEA、CA199、CA125 对胃癌早期诊断的意义[ J] .宁夏医学杂志, 2008, 30(9):784 -785.

[5]黄立群, 郭光华, 蔡杰, 等.检测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血清MG7Ag的临床意义[ J] .

医师进修杂志, 2004, 27:21.

[6]荣维淇,吴健雄.胃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6,12( 1) : 469 - 472.

[7]刘正新.早期胃癌的临床筛选研究[ 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6, 26(4):256. [8]胡元龙.早期胃癌临床诊断与治疗进展[ J] .实用肿瘤杂志, 2000, (3):145 -147. [9]YAMADA S,DOYAMA H,YAO K,et al.An efficient diagnostic strategy for small,depressed early gastric cancer with magnifying narrow-band imaging:a post-hoc analysis of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Gastrointest Endosc,2014,79:55-63.

[10]田辺聡, 佐佐木撤, 樋口勝彦, 他. EMR (方法と成績, 合併症,問題点[) J].消化器外科, 2008, 31(5):683-688.

[11]日本胃癌學會編.胃癌治療ガイドライン(醫師用)[M]. 東京:金原出版株式會社, 2001:1-22.

[12]Ono H .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J]. Chin J Dig Dis, 2005, 6(3):119-121 .

[13]Oda I, Gotoda T, Hamanaka H, et al.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J]. Digestive Endoscopy, 2005,17(1):54-58 . [14]Otsuka K, Murakami M, Aoki T, et al.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of stomach

cancer[J]. Cancer J, 2005, 11(1):18-25.

[15]Ohgami M, Otani Y, Kumai K, et al. Curative Laparoscopic surgery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 five years experience[J]. World J Surg, 1999, 23(2):187-193. [16]所剑,王大广,刘泽锋.早期胃癌诊断和治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J],2011,31(8):718-719.

早期胃癌的诊断和治疗

早期胃癌的诊断和治疗 发表时间:2014-07-23T14:16:49.2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9期供稿作者:张亚娟[导读] 胃癌是我国主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所有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2位。 张亚娟 (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人民医院 163000) 【中图分类号】R7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9-0131-01 胃癌是我国主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所有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2位。如何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水平,是改善胃癌预后的关键。目前,随着电子技术、超声技术等高新技术在胃镜中的应用和诊断技术的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日益得到重视,早期胃癌的内镜下发现率和治疗率在逐年升高。目前胃镜不仅已成为诊断早期胃癌的最重要工具,而且也是早期胃癌治疗的重要手段。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院选取2012年1至2013年6月对60例早期胃癌患者行内镜治疗,男性45例,女性15例,年龄37-60岁。上腹部不适、疼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恶病质等。 1.2早期胃癌的治疗 1.2.1内镜下切除治疗大量临床病理学研究表明,浸润深度为m层(包括m1、m2、m3)的黏膜内癌几乎均不伴有淋巴结转移,sm.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几率也极低,所以对于浸润深度为m1、m2、m3及sm1的胃癌有可能在内镜下将肿瘤病灶切除而获得痊愈;但sm2以深的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几率明显增高,不适合内镜治疗[1]。 常用方法有内镜下黏膜切除、黏膜分割切除术和黏膜下切开剥离术。可根据早期胃癌不同类型可选择应用不同的手术方法。EMR适应证:①病理特征为高分化或中分化腺癌、乳头状腺癌的微小癌;②直径<2cm的I型、Ⅱa型病变;③直径小于1cm的Ⅱb、Ⅱc 型病变且无溃疡;④无静脉和淋巴结转移。⑤癌肿>2cm的高龄或全身状况不能耐受手术或拒绝手术者。ESD适用于直径>2cm或有溃疡形成而不推荐进行EMR治疗,或经EMR治疗后复发的患者。优点为可以一次性地整片切除较大范围的病灶,可以保证给病理医生提供完整的标本,利于准确地分析病变部位是否完全切除(广度及深度)、局部淋巴结或脉管有无转移;而且可以降低肿瘤的局部遗残率及术后再发率,因为有统计资料分析显示,分片切除法的肿瘤局部遗残率、再发率要较一次性切除法为高。ESD的缺点为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较高;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如穿孔、出血;手术时间较长,即使操作熟练者切除直径2cm大小病灶也需花费1h左右时间。 在对早期胃癌施行内镜治疗时,由于内镜下对病灶范围、肿瘤细胞浸润深度的术前判断可能未必非常精确,所以对切除标本进行详细的病理学检查是极其重要的,检查内容包括组织学类型、肿瘤浸润深度、深部断端有无癌细胞残留、水平断端有无癌细胞残留、有无淋巴管转移、有无脉管转移等,必要时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追加再次内镜下手术或转外科手术治疗。 1.2.2内镜下非切除治疗可根据病灶情况选用以下治疗:①内镜下氩气刀(APC)烧灼治疗。②内镜下光动力学治疗。③内镜下激光治疗。④内镜下微波治疗等。但是由于这些方法不能提供手术标本帮助分析所行治疗是否完全彻底,因此近来多不主张使用[2]。 2 结果 经我院积极治疗后,60例患者中,病情明显好转55例,3例患者病情好转,2例患者病情得到稳定。 3 讨论 各国学者在影响早期胃癌预后的因素方面作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总结。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Ⅱc+Ⅲ,Ⅱc型的早期胃癌的生存期差异较大,从数年至10余年不等。早期胃癌的手术切除预后很好,黏膜内癌的5年生存率90%以上,黏膜下癌5年生存率80%~90%。黏膜内癌生存期最长可为20年,而肿瘤穿透黏膜下层,预期生存期为1年。另外,淋巴结转移得越远、个数越多者预后越差。有人观察到少数早期胃癌经5~10年仍不演进为进展期胃癌。 胃癌起源于胃黏膜上皮,随着病情的进展,逐渐向胃壁深层浸润、增殖。根据癌细胞在胃壁的浸润深度,胃癌可分为m癌(癌细胞限于黏膜层)、sm癌(癌细胞浸润至黏膜下层)、mp癌(癌细胞浸润至固有肌层)、ss癌(癌细胞浸润穿过固有肌层,到达浆膜下层)、s癌(癌细胞浸润至浆膜下层)、se癌(癌细胞浸润穿过浆膜下层)、si癌(癌细胞扩散至腹膜)。 早期胃癌的概念由日本内镜学会最早(1962年)提出后一直沿用至今,定义为癌细胞浸润深度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的胃癌,无论肿瘤大小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癌肿浸润至固有肌层但未穿透固有肌层者称中期胃癌;浸润到浆膜层或浆膜外时称晚期胃癌;中期胃癌和晚期胃癌统称为进展期胃癌[3]。早期胃癌(EGC)又分为黏膜层癌及黏膜下层癌。近年来,为适应内镜下治疗的需要,又根据癌细胞浸润深度,将黏膜层癌分为黏膜浅层癌(m1)、黏膜中层癌(m2)、黏膜深层癌(m3);将黏膜下层癌分为黏膜下浅层癌(sm1)、黏膜下中层癌(sm2)、黏膜下深层癌(sm3)。以上分类的概念在掌握手术适应证时较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刘厚钰,姚礼庆.现代内镜学.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5. [2]余娜,蔡田豪.早期胃癌的内镜表现与病理关系.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1,5:361. [3]郭强.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及治疗现状.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1,1:62.

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

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 (1)隆起型早期癌的形态学特点 按山田分类法,将胃内隆起型病变分成4型。I型为轻度隆起,周边隆起界限不清楚,隆起坡度较缓慢,又称丘状隆起。Ⅱ型则为有明显界限的隆起。在Ⅱ、Ⅲ型的基础上,又分出两个亚型。即:扁平型和鼻状隆起型。这两个亚型是胃内恶性病变的特点,大部分为早期癌。 胃内隆起型早期癌由于组织学类型的不同,其形态也有不同,其中包括隆起的大小、形态及表面形状。胃内隆起大部分直径均在10一40cm之间,仅少数例外。它们的隆起高度以0.5cm为界限,高于0.5cm为I型,而低于0.5cm为Ⅱa型早期癌。隆起的表面性状是区分良恶性的主要条件。早期癌特有的表面结构是大小不等的结节或颗粒状,隆起边缘不整。隆起型早期癌大部分位于中度到重度肠上皮化生的区域,该区域黏膜表面形成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胃小区或结节,而其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程度主要依赖于肠上皮化生的程度。隆起型早期癌的表面性状与其周围黏膜结构的这种类似性,正是黏膜及黏膜下癌的形态学特征。随着癌组织浸润加深,以上表面性状将不存在,而出现糜烂、溃疡或结节。 当隆起型早期癌最大直径小于1.0cm时,其表面可以是光滑的,但有边缘不规则等特点。 隆起型病变包括良性形态及恶性形态两类。良性形态包括:丘状、半球状、亚蒂状、有蒂状、有蒂分叶状;其表面光滑,边缘整齐,但约3%仍有恶性可能。恶性形态包括:平盘状、平盘状伴凹陷、花瓣状、结节状;其表面均不平或呈颗粒状、结节状;其边缘不规整。组织学80%以上为恶性。 早期癌一般小于2cm,一般Ⅱa型早期癌隆起高度小于0.5cm,可分成细微隆起、平盘状隆起伴中心凹陷。共同特点为:隆起是扁平型、边缘不整齐、表面呈颗粒状,为黏膜层癌的特征表现,若扁平隆起中心部有凹陷、浅糜烂者,则为黏膜下浸润的表现,大部为早期Ⅱa型或Ⅱa+Ⅱc型癌。 I型早期癌的隆起高度往往大于0.5cm,表面呈结节状、颗粒状。若隆起为广基块状或大结节应为进展期癌。 (2)凹陷型早期癌的形态学特点 凹陷型早期癌包括:Ⅱc型、m型及Ⅱc+Ⅲ型等混合型。 Ⅱc型早期癌与凹陷型早期癌的绝大部分,凹陷糜烂深度一般不超过2~3mm,凹陷的边缘呈不规则的锯齿状,浸润深度决定了其界限的清楚与否。侵入深时,界限明显;侵入浅时(局限于黏膜层时),界限不清晰。凹陷中心部黏膜不规则,呈颗粒状或小结节状、不平坦,有时可见残留岛状黏膜,由再生上皮构成,其存在为早期癌的有力证据。凹陷中心发红、充血、质脆、黏膜皱襞中、呈切割样或笔尖样,为癌的黏膜层浸润。 不同组织类型的Ⅱc型早期癌其表现性状也有所不同。未分化型:表面不平,有结节、颗粒及黏膜中断都比较明显。Ⅱc型早期癌其溃疡周边或部分边缘往往伴有Ⅱc样改变,表现为:溃疡边缘不整或浅糜烂。凹陷型早期癌一般无包块形成,其周围隆起应考虑进展期胃癌的可能。在溃疡型早期癌的追查中,会发现中心部溃疡缩小,周边Ⅱc样改变会增大,甚至中心部瘢痕形成,周围Ⅱc进一步扩展,之后,中心溃疡又会再出现。这种改变在长时间内可反复出现,称为“恶性周期”。临床上仅根据治疗后溃疡愈合而诊断为良性溃疡,有时是不恰当的。 有人认为糜烂型是一种值得重视的凹陷性病变,并将其分成4型,其中Ⅱ型含癌的几率较高。

早期胃癌的胃镜诊断进展

万方数据

早期胃癌的胃镜诊断进展 作者:王向前, 郭亚民 作者单位:王向前(青海大学医学院 青海 西宁 810001), 郭亚民(青海省人民医院 青海 西宁 810007) 刊名: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英文刊名:China Hwalth Care & nutrition 年,卷(期):2014,24(4) 参考文献(15条) 1.Suzuki H;Gotoda T;Sasako M Detection of early gastric cancer:mis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mass screemng 2006(04) 2.Kentaro S;Kiichi S;Yao K New diagnostic Approaches for Early Detection of Gastric Cancer[]] 2004(22) 3.周英勇;夏扣平染色内镜提高早期胃癌、癌前病变检出率的临床研究 2011 4.Peitz U;Malfertheiner P Chromoendoscopy:from a research tool to clinical progress 2002(03) 5.Yao K;Iwashita A;Yao T Early gastric cancer:proposal for a new diagnostic system based on microvascular architecture as visualized by magnified endoscopy 2004 6.刘国焰,邱荣锋放大内镜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期刊论文]-广东医学 2010(12) 7.Probsta A;Messmann H Endoscopic therapy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s-from EMR to ESD,from guideline criteria to expanded criteria 2009(03) 8.严超,朱正纲,诸琦,燕敏,陈军,刘炳亚,尹浩然,林言箴内镜超声检查在早期胃癌术前分期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华肿瘤杂志2003(4) 9.张阳德,李罗丝激光诱导组织自体荧光光谱技术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医学工程 2006(1) 10.陈颖,陈丽娜,俞丽芬,刘晓天,吴巍,马文芳,陆玮,吴云林早期胃癌在体固有荧光光谱特征分析[期刊论文]-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5) 11.Kobayashi M;Tajiri H;Seike E Detection of early gastric cancer by a real-time auto fluorescence imaging system 2001 12.娜仁满都拉,王雪东,王红英窄带成像系统在早期胃癌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实用医药 2012(8) 13.张晓华,刘吉勇窄带成像技术在早期胃癌内镜诊断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山东医药 2009(7) 14.李文波,李延青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对早期胃癌的识别和分类[期刊论文]-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2(12) 15.刘倩怡,彭侠彪,李素英,阮巍山,叶建明内镜智能分光比色对诊断早期胃肿瘤的临床研究[期刊论文]-新医学 2013(1) 引用本文格式:王向前.郭亚民早期胃癌的胃镜诊断进展[期刊论文]-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4)

白光内镜下发现早期胃癌的技巧(干货满满)

白光内镜下发现早期胃癌的技巧(干货满满) 教你如何发现和诊断早期胃癌。来源丨消化道早期癌内 镜诊断技巧图谱(修订版) 内容已获出版社授权发布)我国的胃癌发病率与日本和韩国相近,但是,当前我国胃镜 检出的早期胃癌仅占全部胃癌的10% 左右,远低于日本 约70%)和韩国(约50% )的水平。早期胃癌检出率的差异,除了无症状人群筛查率的不同外,与内镜医师的早癌诊断能力也有很大关系。由于早期胃癌与进展期胃癌相比, 内镜下形态有明显的不同,内镜医师如果对早期胃癌的认识 不足,就容易造成漏诊(图2-3-1 )。 图2-3-1 早期胃癌漏诊病例 A. 病例1,初次胃镜检查,胃角小弯可见一凹陷型病灶, 高度可疑早期癌,但内镜医师未注意到该病灶,未取活检; B. 病例1,3 年后该患者复查胃镜,发现胃角小弯进展期癌,活检病理示低分化腺癌; C. 病例2,初次胃镜检查,胃窦后壁可见一发白的凹陷型病灶,可疑早期癌,活检病理示轻度 异型增生,但未密切随诊;D. 病例2,2 年后复查胃镜,初次胃镜检查,幽门口8 点钟方向可见一发红的浅凹陷,但内镜医师未注意到该病灶,未活检;F. 病例3,2 年后复 胃窦后壁可见进展期癌,活检病理示印戒细胞癌; E. 病例3,

查胃镜,可见幽门口7?8点钟方向进展期癌,活检病理 示印戒细胞癌白光内镜下发现早期胃癌的技巧胃镜下检出早期胃癌包括发现病灶和诊断病灶两个步骤。发现病灶,即在内镜下“找到”可疑的病灶;诊断病灶,即通过对可疑病灶的内镜下形态分析,包括普通白光内镜、染色内镜、放大内镜、NBI 等方法,大致判定该病灶为良性或可疑恶性,然后对可疑恶性的病灶行活检,最终通过病理确诊。 因此,在内镜下发现可疑病灶是诊断早期胃癌最重要的第步。首先是规范化的胃镜操作,要尽可能地看到全部的胃黏膜区域,不能留有视野上的“盲区” 。如果根本就没有看到病灶,是不可能诊断早期胃癌的。 胃镜检查前,需要常规提前服用去泡剂和去黏液剂。泡沫和 黏液的附着会极大地影响病灶的检出,对染色和NBI 放大观察也有不利的影响(图2-3-2)。笔者所在科室常用的方法 是在胃镜检查前20min ,让患者口服50ml 的西甲硅油洗。患者在胃镜检查时,剧烈的呕吐和胃壁的挛缩也会影响病灶的检出,使用镇静药,如丙泊酚或咪唑唑仑(无痛胃镜检查),以及使用解痉药,如丁溴东莨菪碱、盐酸消旋山莨菪碱(654-2)或阿托品可以减轻患者的呕吐和胃壁挛缩。 链霉蛋白酶混合溶液,然后在检查过程中视情况做进步冲 有青光眼和严重前列腺肥大的患者,可以使用胰高血糖素替

综述 胃癌

综述 基因芯片分析在胃癌研究中的进展 摘要:胃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尽管一些成熟的治疗方案已经建立,但死亡率仍然在增加。目前,淋巴节转移情况被认为是胃癌的最可靠的预后指示器。尽管胃癌的早期诊断可以提高病人的存活率并增加成功治疗的可能性,然而,一方面内镜检查诊断方法在较贫穷的国家里价格仍然相对昂贵,因而其早期胃癌诊断率并不高。因此,许多创新的技术正研究开发出一种通过识别特定的血清生物标志物来实施的新的非侵入性的筛检试验。DNA芯片技术是一种能够同时测定大量不同基因的表达水平的新技术。因此,确定肿瘤的基因表达谱并将之与肿瘤转移及预后的发生发展相关联。一些已发表的文献已经阐明芯片分析在胃癌研究以及胃癌发生和转移形成的机制研究中的作用。本篇综述的目的就是通过分析芯片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其临床应用,从而有助于更好的揭示出胃癌的遗传学特征并应用到更确定性的治疗中。 关键字:芯片,胃癌,基因,治疗,化疗 定义和流行病学 尽管欧洲在大范围的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后形成了一个胃癌发病率的持续的下降趋势,胃癌仍然在世界范围内是最常见的肿瘤之一。胃癌在发展中国家以及男性中的发病更为常见, 每年新诊断近一百万胃癌病例。 在美国,胃癌占据了每年肿瘤新发案例的2%,但是在韩国,胃癌的发生更为普遍,占据韩国所有癌症类型的20.8%。胃癌病人的半年生存率跟初次诊断胃癌时的胃癌临床分期相关,在这些新诊断出来的胃癌病人中,约65%的病人在胃癌发生的早期诊断出来,不到15%的胃癌病人在胃癌进展期被诊断出来。80%~90%的病人会发生侵袭性转移。 尽管已经存在一些胃癌的治疗方案,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在增加。 风险因素 胃癌的风险因素包括年龄(> 60岁), 生活方式(吸烟、饮酒、摄入硝酸盐或富含硝酸盐的食品),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部疾病(Menetrier病、自身免疫性萎缩性胃炎,、恶性贫血、肠上皮化生)、遗传学因素、个人或家族性的胃癌遗传史。 在这些危险因素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主要的危险因素并且可能触发约65%~80%的胃癌病例。CagA 毒力因子可能通过慢性炎症导致潜在的胃癌发生。 相反,,抗氧化剂例如新鲜水果和蔬菜中包含的维生素A和C,典型的地中海式饮食以及绿茶被认为是保护因素,因此它们与减少胃癌的发病率相关。 雌激素被认为是胃癌发生的保护因素,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比女性(3:1)。 症状 不幸的是,胃癌的发生非常普遍,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恶心、消化不良、缺乏食欲、进食大量食物时感到困难、上腹部疼痛等都容易与胃炎或胃溃疡的症状相混淆。 此外,出现这些症状时,患者常常错误地处理,通过服用抗酸药或质子泵抑制剂来改善症状。更具体的症状,如持续疼痛、体重减轻、贫血、食欲不振、缺铁性贫血的出现通常在晚期,这往往会延误诊断。

早期胃癌的胃镜诊断

早期胃癌的胃镜诊断进展 朱黎明1,戴强t,吴云林2 (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消化科,上海201900; 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科,上海200025)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和生活质量。进展期胃癌预后不佳。5年生存率仅20%一40%,而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的5年生存率高达80%一90%。许多文献显示,约半数EGC患者无任何症状.出现症状时往往已是进展期胃癌。因此。胃癌的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如能在胃癌的早期阶段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和技术检查出来。对于提高术后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有着深远的意义。内镜是诊断消化道病变的主要手段。近10年来,出现了许多内镜领域里的新技术.对于提高EGC的检出率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就针对EGC的内镜诊断新进展作一综述。 超声内镜 一、超声内镜(EUS)的特点和对EGC浸润深度判断的优势 EUS是将超声波和内镜结合起来的一种内镜检查方法,通过将超声探头导入胃腔贴近病灶进行扫描,可清晰观察病灶的浸润深度以及探查胃周围淋巴结和附近脏器转移情况.为EGC 的确诊和治疗前TNM分期而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提供依据。正常胃黏膜娃示5层回声。分别是高回声.低回声.高回声.低回声.高回声5层清晰结构.分别对应组织学界面层为黏膜层.黏膜下层.固有肌层.浆膜层。胃癌声像表现在低回声病灶取代几层或全层结构.形成缺损、不规则、中断等现象。病灶局限在第3层高回声内为EGC。EGC在EUS的典型表现是低回声的不规则病灶.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结构紊乱、破坏或增厚.第2层低回声区或第3层高回 声区不规则狭窄、隆起、回声不均匀等表现。EUS易于鉴别EGC与进展期胃癌,对隆起型和平坦型胃癌的浸润深度的判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凹陷型。Barbour等121运用EUS对209例胃食管交界腺癌患者进行手术前肿瘤分级后认为,EUS可以准确预测早期和进展期肿瘤,从而可以帮助进展期肿瘤患者在手术前治疗。吕瑛等认为EUS诊断早期胃食管癌浸润深度的总准确率达93.8%,对病变内镜可切除性的评估总准确率为89.2%。但EUS鉴别黏膜内癌和黏膜下癌的准确率则相对较低,报道不一。Kim等141回顾性分析206例术前行EUS检查的EGC患者术后组织学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认为EUS估计EGC的肿瘤侵犯深度受到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和大小的影响。对于低分化或范围>3 cm的肿瘤侵犯程度判断不够准确。另一位日本学者也得出类似结论.认为EUS对于判断溃疡型或黏膜下浸润的EGC深度准确率低于隆起型或分化型EGC,不宜行内镜下治疗嘲。同时,肿瘤的位置不同亦影响EUS的观察。如胃底、体部的EUS观察较胃窭部更容易,内镜医师的操作熟练程度和经验、以及超声的频率不同等诸多原因都会影响EGC的诊断。 二、EUS可协助判断EGC淋巴结转移 EUS还可用于显示和判断EGC、尤其是黏膜下癌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正常淋巴结在超声声像图表现为椭圆或圆形的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晰,回声均匀。有时成群出现。现在多认为圆形、低回声或内部回声不均匀、以及与肿瘤部位回声相同者多为转移淋巴结。而炎性淋巴结多为高回声、椭圆形,周边模糊。EUS探及的边界清楚、回声低或与病灶紧密相连的淋巴结常为转移性。EUS在判断胃周围淋巴结转移方面较准确。EUS对于胃癌浸润的深度和范围、近处转移淋巴结和距癌灶边缘3 cm以上远处转移淋巴结诊断.尤其贲门部的近处癌灶具极大的诊断价值和独到之处。对临床和普通胃镜下怀疑胃癌但多次活组织检查(活检)阴性的患者EUS是最佳选择。对术后随访发现残余癌或复发癌有很大意义,在EUS引导下做针吸活检有助于微小胃癌的检出。EUS鉴别EGC与进展期胃癌的准确牢达70%~80%.是术前准确判断EGC 有效的方法之一。并可用来指导黏膜下EGC切除术。最近又推出了电子EUS,可将胃黏膜细分至7层甚至9层。更提高了EGC诊断的敏感性。

进展期胃癌综合治疗分析 综述

25 首都医药 2014年3月(下) 摘要:目的 针对胃癌的发病特点、诊治现状和发展趋势等综合治疗进行综述,查阅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或是研究试验、总结新技术及新型药物情况,综合分析目前对进展期胃癌的综合治疗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笔者结合相关文献、国内外关于进展期胃癌综合治疗的新技术及新型药物的相关资料,对胃癌发病特点、诊治现状和发展趋势等综合治疗进行综述。结果 胃癌综合治疗仍然是医生追求的治疗策略。尽管迄今有关胃癌新辅助化疗、靶向治疗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报道有限,但新辅助化疗对患者益处是不容忽视的,因此这种模式已经逐渐被NCCN治疗指南推荐在临床中应用。而新型的化疗及靶向药物的出现、腹腔镜和功能影像新型技术的应用及推广、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等均会为胃癌综合治疗研究提供新的契机。以胃癌新辅助化疗为例,继续进行一些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准确评估治疗前风险、选择最有可能从新辅助化疗中获益的患者以及在术前有限的时间内,应用现有高效低毒的新型药物来进一步提高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将是今后胃癌研究的主要方向。结论 我国在应用新技术、新型药物治疗胃癌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充分利用病例资源优势,开展规范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借鉴基础研究的成果,积极探索术前分期手段和分子水平预测,是改善胃癌疗效的前提和保证。 关键词:进展期胃癌;综合治疗;分析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257(2014)03-0025-03 胃癌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100853)李涛Δ 梁美霞 冯道夫 李婷 陈凛 进展期胃癌综合治疗分析 恶性肿瘤性疾病,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是本病的主要特点。根治性、规范化外科手术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仍无法显著提高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近年来,新辅助化疗、靶向治疗等新型治疗方法为改善患者预后带来了希望,但依然面临着化疗药物敏感性差、特异性不高的问题。如何实现个体化综合治疗将是胃癌患者未来临床诊治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将就胃癌发病特点、诊治现状和发展趋势等综合治疗进行综述。1 胃癌的流行病学 胃癌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第二位[1]。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胃癌患者病例约38万,占世界胃癌新发病例40%;死亡病例16万,居我国癌症死亡第一位。从病变部位观察,我国胃癌仍然主要集中于胃窦癌和胃体癌,胃食管结合部癌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从发病年龄分析,具有年轻化趋势,年轻人胃癌发病率逐渐上升。从性别进行区别,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年轻患者中女性患者居多。我国胃癌患者现状呈现“三高三低”的特点,即发病率、转移率、死亡率高;早诊率、 根治性切除率、5年生存率低。2 我国胃癌患者诊治特点 2.1 早期胃癌诊断率 胃癌由于早期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比较困难。我国有超过90%的患者在就诊时已处于进展期,早期胃癌患者不足10%。胃癌诊断依赖于胃镜检查,但由于多种原因,胃镜检查并没有作为常规检查项目,以致于许多患者未能及早发现。 2.2 我国进展期胃癌患者的预后差 与日本相比,我国胃癌患者预后较差。主要原 因在于日本胃癌患者就诊时肿瘤分期较 早,II期和IIIa期患者占大多数,而我国胃癌患者就诊时分期较晚,II期到IV期患者占胃癌总数70%~80%。2009年日本资料显示胃癌切除率为91.9%,5年生存率超过50%,而我国胃癌总体生存率约30%,显示出两国胃癌患者预后的差异。 2.3 D 2手术是进展期胃癌标准术式 胃癌根治性切除是指彻底切除原发病灶、所属区域淋巴结及侵犯组织,做到无癌残留。对于部分早期胃癌(Ia)可以进行内镜下黏膜内癌切除。但对于Ib以上的胃癌则需要进行外科手术。2010年Lancet杂志发表了著名的荷兰Dutch实验结果证实进展期胃癌行D 2淋巴结清扫相比较D 1手术后能够降低局部复发率,显著降低由胃癌本身引起的死亡率。长期以来,东西方学者对于D 1、D 2手术更好的争论将结束,并达成统一意见,D 2手术是进展期胃癌的标准术式[2]。D 2手术要求足够的切缘(我国要求切缘至少>5cm)和标准的淋巴结清扫(日本标准),清扫数目不得少于15个。 2.4 辅助化疗仍然是我国胃癌患者术后的主要治疗方法 自1968年以来,有超过30余项随机对照研究及10个以上Meta分析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究竟是否需要行辅助化疗,至今未能行形成术后辅助治疗标准方案,且仍存较多争议。随着新型化疗药物的不断出现,许多II期临床研究显示对于肿瘤分期T 2以上的胃癌患者行术后辅助化疗能够提高患者生存时间。最著名的是《新英格兰杂志》报道了日本ACT-GC研究结果显示,胃癌患者术后行S-1辅助化疗显着提高了3年生存率,降低复发率[3]。基于多个RCT研究结果和Meta分析结果,目前正逐步趋向共识的是对于进展期胃癌患者根治切除术后行辅助化疗是有益的,能够提高5年生存率[4]。但是不能否认的是 综 述 Δ 通讯作者:litbj301@https://www.360docs.net/doc/818654771.html,

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和治疗进展

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和治疗进展 1 早期胃癌的定义及分型 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这一概念最早由日本内镜学会1962年提出[1],定义为癌肿位于黏膜和黏膜下未达肌层,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EGC 又分为黏膜癌(M-Carcinoma,MC)及黏膜下癌(SM-Carcinoma,SMC)。早期胃癌的概念是就癌肿的浸润深度而言,在内镜就大小而言,与EGC相关的有小胃癌、微小胃癌、超微小癌三个概念。小胃癌指的是直径为6-10 mm的EGC,小胃癌指直径在5 mm以下的癌灶,超微小癌,又叫“一点癌”系胃癌黏膜标本为恶性,但是手术切除的标本却找不到癌灶[1]。 1962年日本内镜协会按胃癌侵犯深度不同,将早期胃癌分为三型:Ⅰ型(隆起型);Ⅱ型(平坦型),又分为Ⅱa(微隆起)、Ⅱb(表面平坦)、Ⅱc(浅凹陷);Ⅲ型(凹陷型),这一分类方法2002年在巴黎会议上被西方学者接受[2],现在成为早期胃癌的主要分类方法。 2 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淋巴结转移[3]:EGC约有7%~29%的病例可发生区域性淋巴结转移,EGC 淋巴结转移率较低,易被临床医生所忽视。但是EGC有无淋巴结转移为影响预后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因而强调认识EGC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术中彻底廓清受累淋巴结的重要性。EGC还具有浅表性扩散和多灶性生长的特点,浅表性扩散的EGC具有沿黏膜和黏膜下层向胃壁四周呈扩延性生长的倾向[4]。 3 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 胃癌的预后与诊断的早晚有密切关系,早期诊断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日本的EGC的诊断率最高,达50%,我国报道仅为10%左右[5]。 3.1 普通电子胃镜:普通电子胃镜可以直接观察胃内形态变化,并可以取病变组织活检,多块组织活检可以提高诊断率。对黏膜粗糙、色泽改变、表面有白

胃癌诊疗规范(版)

胃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一、概述 胃癌(Gastric Carcinoma)就是指原发于胃得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在我国胃癌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死亡率排第三位。全球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120万,中国约占其中得40%。我国早期胃癌占比很低,仅约20%,大多数发现时已就是进展期,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50%。近年来随着胃镜检查得普及,早期胃癌比例逐年增高。 胃癌治疗得总体策略就是以外科为主得综合治疗,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胃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胃癌诊疗水平,改善胃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所称得胃癌就是指胃腺癌(以下简称胃癌),包括胃食管结合部癌。 二、诊断 应当结合患者得临床表现、内镜及组织病理学、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胃癌得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临床表现 早期胃癌患者常无特异得症状,随着病情得进展可出现类似胃炎、溃疡病得症状,主要有:①上腹饱胀不适或隐痛,以饭后为重;②食欲减退、嗳气、返酸、恶心、呕吐、黑便等。进展期胃癌除上述症状外,常出现:①体重减轻、贫血、乏力。②胃部疼痛,如疼痛持续加重且向腰背放射,则提示可能存在胰腺与腹腔神经丛受侵。胃癌一旦穿孔,可

出现剧烈腹痛得胃穿孔症状。③恶心、呕吐,常为肿瘤引起梗阻或胃功能紊乱所致。贲门部癌可出现进行性加重得吞咽困难及反流症状,胃窦部癌引起幽门梗阻时可呕吐宿食。④出血与黑便,肿瘤侵犯血管,可引起消化道出血。小量出血时仅有大便潜血阳性,当出血量较大时可表现为呕血及黑便。⑤其她症状如腹泻(患者因胃酸缺乏、胃排空加快)、转移灶得症状等。晚期患者可出现严重消瘦、贫血、水肿、发热、黄疸与恶病质。 (二)体征 一般胃癌尤其就是早期胃癌,常无明显得体征,进展期乃至晚期胃癌患者可出现下列体征:①上腹部深压痛,有时伴有轻度肌抵抗感,常就是体检可获得得唯一体征。②上腹部肿块,位于幽门窦或胃体得进展期胃癌,有时可扪及上腹部肿块;女性患者于下腹部扪及可推动得肿块,应考虑Krukenberg瘤得可能。③胃肠梗阻得表现:幽门梗阻时可有胃型及震水音,小肠或系膜转移使肠腔狭窄可导致部分或完全性肠梗阻;④腹水征,有腹膜转移时可出现血性腹水;⑤锁骨上淋巴结肿大;⑥直肠前窝肿物;⑦脐部肿块等。其中,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腹水征、下腹部盆腔包块、脐部肿物、直肠前窝种植结节、肠梗阻表现均为提示胃癌晚期得重要体征。因此,仔细检查这些体征,不但具有重要得诊断价值,同时也为诊治策略得制订提供了充分得临床依据。 (三)影像检查

早期胃癌诊治现状

早期胃癌诊治现状 刘厚梁、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江西省吉安市、343000 【摘要】胃癌是我国主要的癌症死亡原因之一,要降低胃癌的病死率,必须要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本文将对早期胃癌的诊断和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早期胃癌;诊断;治疗; 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是指癌组织浸润仅限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者。目前我国早期胃癌的诊治率很低, 仅10%左右[1],原因在于早期胃癌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 少数人有恶心、呕吐或类似溃疡病的上消化道病症状。这些症状极易同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相混淆。早期胃癌预后良好,5年生存率达84%~99%[2].。而进展期胃癌患者的预后差,平均5年生存率仅15%左右[3],因此早期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成为降低胃癌病死率的关键。 1.早期胃癌的诊断 通过X线钡餐检查和纤维胃镜加活组织检查, 诊断胃癌已不再困难。由于早期胃癌无特异性症状, 病人就诊率低, 加上缺乏有效便利的普查手段, 目前国内早期胃癌占胃癌住院病人的比例较低。为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率, 除了预防之外,对怀疑早期胃癌者进行有效的辅助检查是必需的。目前临床上采用的诊断胃癌的检查主要有如下几种: 1.1肿瘤标志物 1.1.1 癌胚抗原(CEA)、糖蛋白类抗原(CA19 -9、CA125) 癌胚抗原(CEA)、糖蛋白类抗原(CA19 -9、CA125)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胃癌筛查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尹鹏等[ 4]研究指出, 上述单独使用时, 其敏感性在16% ~ 65%, 而如果联合监测则敏感性可以达到85% 以上。因此, 建议在随访过程中应该对所有病人进行肿瘤标记物的联合检测。 1.1.2胃癌抗原(MGAgs) 胃癌抗原(MGAgs)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很强, 在正常组织中几乎不表达。使用免疫PCR技术, 胃癌的血清学诊断阳性率可达到70%以上, 并能检出早期胃癌, 其中特异性较高的MG7 研究较多。黄立群等[ 5] 对161 例患者血清进行胃癌MG7检测, 结果胃癌组性率82.35%,胃癌前病变组阳性率33.33%, 慢性胃炎组阳性率9.68%, 提示MG7对胃癌诊断有特异性,可以作为胃癌早期诊断的有效指标。

肿瘤标志物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

肿瘤标志物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潘广仙廖云梅董志伟 【关键词】肿瘤标志物早期胃癌诊断价值 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指癌组织浸润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类型[1]。肿瘤标志物作为肿瘤细胞的基因表达产物,存在于患者的血液、体液、细胞或组织中,可用生物化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测定,对肿瘤的辅助诊断、观察疗效具有一定的价值[2]。 1 肿瘤标记物的分类 1.1 血管内皮生皮因子 血管内皮生皮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目前公认作用最强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其过度表达与肿瘤生长、侵袭及转移关系密切。VEGF通过作用于特异性受体VEGFR参与胃癌新生血管与淋巴管的形成过程。反义hTERT转染使SGC7901细胞周期分布发生明显改变。G0/G1期细胞含量由50.36%上升到63.38%,S 期细胞含量由35.45%下降至24.76%,Flt-4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下降[3]。 1.2 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在胚胎时期主要由卵黄囊和肝脏产生,胃肠黏膜仅少量产生(妊娠第7周在胎儿胃肠黏膜出现,12周达高峰,16周后消失);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胃和肝同属原始前肠衍生物;原始多潜能干细胞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分

化的失常,某些胃癌可能向肝细胞、胎儿胃肠方向分化,从而发生肝样癌或肝样腺癌和胎儿胃肠型癌。患者血清AFP>400 μg/L者以肝样型、混合型和卵黄囊瘤样型癌居多,<400 μg/L者多见于胎儿胃肠型癌[4]。 1.3 乙酰半乳糖胺转移酶3(GalNac-T3) 肿瘤发展多伴有O端糖基化,其中黏液素型的O端连接蛋白由GalNac-T3初步糖基化。GalNac-T3在分化型癌的表达率为76%,在低分化癌的表达l率仅8%。在黏膜内癌和黏膜下癌的表达率分别为26%和48%[5],随肿瘤侵犯深度进展有表达增高的倾向,同时,有淋巴结转移癌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GalNac-T3与胃癌的早期浸润和转移有关,可能成为新的早期胃癌标志物。 1.4 CD44v6 CD44v6是一种高度糖基化的细胞表面蛋白,存在于细胞间和细胞与基质间,并参与细胞活力、癌症发展和侵入。半定量RT-PCR 扩增显示胃癌患者外周血和骨髓中CD44v6 mRNA表达活跃,分别是84.8%(39/46)和87.0%(40/46)[6]。定量RT-PCR扩增证明CD44v6 mRNA在对照者外周血中不表达,但是在40例胃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表达活跃,手术后表达水平显著增加。所以CD44v6 mRNA半定量和定量RT-PCR扩增是一种灵敏而有效的检测外周血和骨髓中微转移的方法,很可能用作癌症程度和治疗效果的一种指示剂。 2 临床诊断价值 使用单一的分子标志物对早期胃癌进行诊断时,可能由于胃发生的其他病变(如胃的不典型增生等)而造成诊断的不准确,进而

综述-早期胃癌

早期胃癌的内镜治疗进展 D4C5班李成龙学号:118112168 摘要:胃癌是世界范围内高居第二位的癌症死亡原因。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发现时已是中晚期,常伴有转移,总体预后不良。因此,早期发现和治疗仍然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早期胃癌的治疗方法很多,但主要还是分为内镜治疗和传统开腹手术两大类。现综合近年来国内外有代表性的早期胃癌治疗方面的文献,对早期胃癌内镜治疗的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早期胃癌;内镜;腹腔镜;治疗 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 ,ECG)是指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的胃癌,不论是否有淋巴结的转移[1]。根据癌肿滋润深度又可分为黏膜癌(M-Carcinoma,MC)和黏膜下癌(SM-Carcinoma,SMC)。早期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并给以适当的治疗,其预后将明显好于进展期,术后5年生存率将达到90%以上[2],总体复发率在1.5%-13.7%。既往早期胃癌(EGC)的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近年来的大量资料显示[3]MC和SMC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6.4%、9.7%-24.3%,而且随着内镜设备和内镜操作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EGC的治疗以从单纯外科手术转向内镜局灶切除。研究表明,在严格选择适应症的情况下,开腹手术和内镜手术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在90%以上[4]。 1 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l disssection,ESD) EMR和ESD最重要的预后因素是有无淋巴结转移,因此治疗前应常规行色素内镜检查确定病变范围,并进行超声内镜检查以明确病变浸润深度,以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 1.1内镜黏膜切除术(EMR) 即通过吸引或用钳子将病变处牵拉呈息肉状,然后借助圈套器将病变切除的方法。其适应症是[5]:肿瘤局限在黏膜内;单一病灶;直径≤2cm的隆起型病变(Ⅰ或Ⅱa);≤1cm的平坦型(Ⅱb)及凹陷型(Ⅱc);肿瘤无溃疡及脉管癌栓;癌细胞分化良好。禁忌症为:病变直径≥2cm或Ⅱc及Ⅲ型凹陷型病变。目前常用的EMR方法有:①透明帽法:在内镜顶端安装一个透明塑料帽,将病变部位吸入帽内,圈套器切除。②套扎切除法:适用于Ⅰ和Ⅱa型病变,使用食管曲张静脉套扎器吸取病灶并套扎切除。③双管道内镜法:在EMR中应用比较广泛,应用双钳道内镜,先用圈套器的钢丝圈罩住病变,再用活检钳把病灶夹住提起收紧圈套器钢丝再用高频电凝电切将癌肿切除。④剥离活检法:首先在癌灶底部注射适量生理盐水使病灶局部隆起,在表面行多处电凝,再用圈套器套扎癌灶根部,然后电凝切除。⑤黏膜分次切除法,适合于较大的病灶无法一次切除者。EMR最大的问题是切除不彻底和一次性切除率低,易发生肿瘤残留和复发,而病灶大小是决定能否行一次性切除的重要因素之一。据报道[6]病变直径≤1.0cm

胃癌诊断与治疗综述

胃癌的诊断与治疗最新综述 全球范围内胃癌的死亡率很高,其中男性约为14.3/10万,女性约为6.9/10万,男性高于 女性。胃癌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东亚、东欧和南美最高,非洲南北部最低。晚期胃癌可转移至肝、胰腺、大网膜、食管、胆管以及淋巴结的部位,治疗效果较差,因此早期诊断至关重要。本文主要综述了胃癌的预防、早期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问题。 全球胃癌发病率分布图 胃癌指源自胃粘膜<腺癌)、胃壁结缔组织<胃肠间质瘤),神经内分泌组织<类癌)或淋巴组织<淋巴瘤)的恶性肿瘤,本综述主要讲述的是胃腺癌<占胃恶性肿瘤>90% ),根据 其大体形态可分为:息肉型、溃疡型、弥漫浸润型<革囊胃)。 胃癌的危险因素 据美国公布的报告,2018年全世界估计有99万胃癌新患者<其中男性为64万,女性为 35万),主要发病年龄在60-84岁。男性中,胃癌的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前列腺癌和结直 肠癌,占第四位。在女性中,胃癌的发病率居第五位,排在乳腺癌,宫颈癌、结直肠癌和肺癌之后。 2006年至2008年期间胃癌发病率下降,一部分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和吸烟人数下降有关,另一部分与冰箱的普及后,新鲜蔬菜水果摄入增加、腌制食品和罐头摄入减少有关。 HP感染是胃癌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全球范围内大约20亿人感染HP,其中约100万将发 展为胃癌。一项荟萃分析结果表明,HP感染使胃癌的发病率显著提高。除了HP感染外, 性别、遗传、睡眠严重不足、饮食无规律、工作和心理压力过大等都可导致胃癌的发病率增加。 饮食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严重等因素会破坏胃肠道的正常功能,严重损伤胃黏膜,导致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增加癌变几率。近期有研究表明,恶性贫血也会增加胃癌的发病率。 胃癌的诊断 体征 胃癌的症状往往不是很典型,这使得诊断有些困难。来自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数据表明,年龄在60-84岁的男性患者,如果有上腹部疼痛和体重减轻等症状,高度考虑胃癌。胃癌的患者很少有恶心、吞咽困难<近端和胃食管交界性肿瘤)和黑便等症状,教科书中 的Virchow淋巴结和Sister Mary Joseph '结节在初诊时很少见到。如果患者有以下症状,注意可能是胃癌: 新发的消化不良<>55岁患者); 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 体重减轻; 消化道出血; 进行性吞咽困难; 吞咽疼痛;

2019胃癌诊疗规范版

胃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 一、概述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10年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05年,胃癌死亡率占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3位。胃癌的发生是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我国胃癌发病率存在明显地区差异,环境因素在胃癌的发生中居支配地位,而宿主因素则居从属地位。有研究显示,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感染、饮食、吸烟及宿主的遗传易感性是影响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胃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胃癌诊疗水平,改善胃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所称的胃癌是指胃腺癌(以下简称胃癌),包括胃食管结合部癌。 二、诊断 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组织病理学、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胃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临床表现。胃癌缺少特异性临床症状,早期胃癌常无症状。常见的临床症状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恶心、呕吐、呕血或黑便、腹泻、便秘、发热等。 (二)体征。早期或部分局部进展期胃癌常无明显体征。晚期胃癌患者可扪及上腹部包块,发生远处转移时,根据转移部位,可出现相应的体征。出现上消化道穿孔、出血或消化道梗阻等情况时,可出现相应体征。

(三)辅助检查。 1.内镜检查。 (1)胃镜检查:确诊胃癌的必须检查手段,可确定肿瘤位置,获得组织标本以行病理检查。必要时可酌情选用色素内镜或放大内镜。 (2)超声胃镜检查:有助于评价胃癌浸润深度、判断胃周淋巴结转移状况,推荐用于胃癌的术前分期。对拟施行内镜下粘膜切除(EMR)、内镜下粘膜下层切除(ESD)等微创手术者必须进行此项检查。 (3)腹腔镜:对怀疑腹膜转移或腹腔内播散者,可考虑腹腔镜检查。 2.组织病理学诊断。 组织病理学诊断是胃癌的确诊和治疗依据。活检确诊为浸润性癌的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如因活检取材的限制,活检病理不能确定浸润深度,报告为癌前病变或可疑性浸润的患者,建议重复活检或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进一步确诊后选择治疗方案。 (1)胃镜活检标本处理。 ①标本前期处置:活检标本离体后,立即将标本展平,使粘膜的基底层面贴附在滤纸上。 ②标本固定:置于10%-13%福尔马林缓冲液中。包埋前固定时间须大于6小时,小于48小时。 ③石蜡包埋:去除滤纸,将组织垂直定向包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