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光束质量M~2因子测量系统的设计

激光光束质量M~2因子测量系统的设计
激光光束质量M~2因子测量系统的设计

激光光束质量参数测量的实验研究讲解

第24卷第6期 2000年12月激光技术LASERTECHNOLOGYVol.24,No.6December ,2000 激光光束质量参数测量的实验研究 赵长明 (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工程系,北京,100081) 摘要:采用CCD系统实验测量了LD泵浦Nd∶YAG激光器的光束质量参数,研究了CCD系 统的背景噪声特性和积分区域选取对光束质量参数测量的影响,从实验数据中得到以下结论:(1)在有、无背景光两种条件下,背景记数强烈地依赖于曝光时间和像素的合并,温度影响可以忽略不计;(2)为获得M2合理的测量结果,至少要选择5%积分区域。 关键词:M2因子CCD摄像机光束质量Investigationontheexperimentalmeasurementoflaserbeamquality ZhaoChangming (Dept.ofOpticalEngineering,BeijingInstituteofTechnology,Beijing,100081) Abstract:ThebeamqualityofaLDpumpedNd∶YAGlaserismeasuredwithCCDcamerasyst em. ThebackgroundcharacteristicsoftheCCDsystemandtheinfluenceofthesizeofintegralboxup onmeasurementresultsareinvestigated.Thefollowingconclusionscanbederivedformexperi mentalresults:(1)Backgroundisstronglydependuponexposuretimeandpixelbinning,whilet emperaturehasanignorableeffectuponit,whetherwithorwithoutambientlight.(2)A5%2cuti stheminimumvalueinordertogetareasonableresult. Keywords:M2factor CCDcamera beamquality 引言 激光光束质量参数,即M2因子的测量是近几年研究的一个热点。ISO建议的测量方法包括两维面阵探测系统或二维单元扫描系统、套孔法、移动刀口法和移动狭缝法[1]。用以电荷耦合器件(CCD)为代表的面阵探测器件测量激光光束质量参数具有速度快、数据量大和易于计算机处理的优点,特别是对于脉冲激光的测量具有

激光光束分析实验报告讲解

激光光束分析实验报告 引言 1960年,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诞生。激光作为一种相干光源,以其高亮度、高准直性、高单色性的优点,一直在各种生产和研究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虽然激光具有上述优点,然而严格地说,激光并不是平面光束,而是一种满足旁轴近似的旁轴波。由稳定谐振腔发出的激光束大多为高斯光束,其主要参数为光束宽度、光束发散角和光束传播因子。由于这几个参数不同,不同激光束的质量也就有了差别,因此就需要制定评价光束质量的普适方法。常用来评价光束 质量的因子有:衍射极限倍数因子、斯特列耳比、环围能量比、因子和因子的倒数K因子(通常称为光束传播因子)。其中因子为国际ISO组织推荐的评价标准,也是我们在实验中采用的评价标准。 因子的定义为: 其中为实际光束束腰宽度,为实际光束远场发散角。 采用因子时,作为光束质量比较标准的是理想高斯光束。基模(模) 高斯光束有最好的光束质量,其,可以证明对于一般的激光光束有 。因子越大,实际光束偏离理想高斯光束越远,光束品质越差。当 高斯光束通过无像差、衍射效应可忽略的透镜、望远镜系统聚焦或扩束镜时,虽然光腰尺寸或远场发散角会发生变化,但光束宽度和发散角之积不变,是几何光学中的拉格朗日守恒量。 实验原理

如图选定坐标系。设光束的束腰位置为,束腰直径为,远场发散角为。为了简化问题,假设光束关于束腰对称,则可求出传播轴上任一垂直面上的 光束直径。光束传播方程的一级近似为: 光束的因子为: 其中n为传播介质折射率,为光束波长。对于束腰宽度和远场发散角, 可用如下方法测得。 本实验中,我们采用的CCD能够测量在柱坐标系中传播轴上任一垂直面上的光束能量密度函数。由于能量密度函数关于传播轴中心对称,故在分布函数中没有自变量。对于高斯光束,可以证明: 其中: 因此只要测出能量密度函数就可以求出传播轴上任一垂直面上的光束直径。 有了测量光束直径的方法后,分别在轴向位置处测量能量密度 函数,求出光束直径和,之后将其代入光束传播的一级近似方程

关于强激光技术领域中光束聚焦特性的研究(精)

关于强激光技术领域中光束聚焦特性的研究 马学军,牟世娟 (沈阳理工大学理学院,辽宁沈阳110001) 摘要:光束聚焦特性的研究可以使人们更深地认识光束的聚焦光强分布和聚焦过程中产生的其他现象,为实际工作中光束聚焦的应用以及光学系统设计等方面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目前已经实现了将激光光束整形成平项光束或局域空心光束,并且可以把高空间相干激光变成部分相干光。关键词:强激光技术;光束聚焦;焦移中图分类号:TN2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4—0100—02 1960年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的问世使高功率密度的光束成为现实。在一些实际应用中,如激光加工、惯性约束聚变等,要求功率密度更高、光斑更小的光束。对光束聚焦足提高光束功率密度、减小光束光斑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广泛使用。因而强激光技术领域中对光束聚焦特性的研究成为很热门的课题。 在惠更斯一菲涅尔(衍射积分)原理(Huygens—Fresnelprinciple)或德拜积分表达式(Debyeintegralrepresentation)基础上,早期Lommel用Lommel函数计算衍射积分研究了会聚球面波焦点附近的三维光强分布情况,并作出了圆孔衍射会聚球面波子午面上焦点附近的等照线图。得出强度分布关于焦平面是对称的,光束的光强主极大处于几何焦点位置的结论。 光束聚焦特性的研究可以使人们更深地认识光束的聚 焦光强分布和聚焦过程中产生的其他现象,为实际工作中 用中,部分相干光比完全相干光更具优越性。例如,部分 相干光在大气中传输时发散程度要比完全相干光小得多; 并且部分相干光束具有光强比较均匀,对散斑低灵敏等优点而被应用于激光核聚变等领域。此外。多横模的高功率激光光束可用部分相干光束描述。因此,对部分相干光束的聚焦所产生的焦移的研究变得十分重要。 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光束整形技术也随之成为人们研究的热门课题。迄今为止,已经实现了将激光光束整形成平顶光束或局域空心光束等。局域空心光束是一种在聚 焦区域出现的中心光强较小。四周被光强较高的区域所包围一种特殊光束。近几年,有关局域空心光束的产生和应 用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这种光束在原子引导、原子囚禁,以及光学镊子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光学偶极子陷阱,即局域空心光束,在远失谐的辐射

激光光束宽度、发散角的测试方法以及横模的鉴别方法(标准状态:现行)

I C S31.260 L5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T13739 2011 代替G B/T13739 1992,G B/T13740 1992,G B/T13741 1992 激光光束宽度二发散角的测试方法 以及横模的鉴别方法 T e s tm e t h o d s f o r l a s e r b e a m w i d t h s,d i v e r g e n c e a n g l e a n d t r a n s v e r s em o d e 2011-12-30发布2012-05-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G B/T13739 2011 目次 …………………………………………………………………………………………………………前言Ⅰ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要求4……………………………………………………………………………………………………… 4.1测试环境的要求4 ……………………………………………………………………………………4.2测试设备的要求4 ……………………………………………………………………………………4.3安全防护4 ……………………………………………………………………………………………4.4测试方法的选择4 ……………………………………………………………………………………4.5测试准备4 …………………………………………………………………………………………… 5激光光束宽度测试方法5 ………………………………………………………………………………… 5.1激光光束宽度标准测试方法5 ………………………………………………………………………5.2激光光束宽度替代测试方法7 ……………………………………………………………………… 6激光光束发散角测试方法11 ……………………………………………………………………………… 6.1测试原理11 ……………………………………………………………………………………………6.2测试程序11 ……………………………………………………………………………………………6.3测试结果11 …………………………………………………………………………………………… 7横模的鉴别方法12………………………………………………………………………………………… 7.1目测鉴别法12 …………………………………………………………………………………………7.2常见横模光斑图样12 …………………………………………………………………………………附录A(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与G B/T13739 1992二G B/T13740 1992和G B/T13741 1992 …………………………………………………………… 比较的主要技术变化13附录B(规范性附录)小孔扫描测试方法15 ………………………………………………………………

光束质量M2因子测试及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光束质量M2因子测试及分析 实验目的 1、了解M2因子的概念及M2因子评价光束质量的优越性; 2、掌握M2因子的测量原理及测量方法; 3、掌握测量激光器的腰斑大小和位置的方法。 实验原理 1988 M2 束质量的影响。在二阶矩定义下,利用与量子力学中不确定关系类似的数学证明过程可得 M2≥1,它说明小的束宽和小的发散角二者不可兼得。当M2=1时,激光束为基模高斯光束;当M2>1时,激光束为多模高斯光束。当激光光斑为圆斑时,光束质量因子M2可表示为 式中为光束束腰宽,为光束的远场发散角,A 为激光波长。 根据国际标准组织提供的ISOlll46—1的测量要求设计测试方案。采用多点法测量光束质量因子,就是在激光束的传输方向上测量多个位置处的激光参数。利用曲线拟合的方法求得各激光参数。CCD 通过数据采集卡连接到计算机,二阶矩定义的光束宽度通过编程确定,在计算机上可以读到束宽的大小。对测量结果采用多点双曲线拟法拟

合或抛物线拟合,求出按二阶矩定义束宽的传输方程中3个系数a i、b i;、c i后,就可以计算出相应的光束参数 对于束腰不可直接测量的激光柬(绝大多数激光器产生的激光都是发散的),先要用无像差透镜进行束腰变换。实验测量两台会聚光束He-Ne激光器(一台是基模的,一台是多模的)M2因子和其腰斑的大小与位置、发散角及瑞利长度。根据透镜对高斯光束的变化规律,可以根据以下公式算出和Z0。从而求出激光器腰斑的大小和位置。 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 ①基模激光的拟合图像

原始实验数据 Waist Width X 0.538 mm Waist Width Y 0.583 mm Divergence X 3.374 mrad Divergence Y 3.304 mrad Waist Location X 232.03 mm Waist Location Y 233.64 mm M2 X 2.2532 M2 Y 2.3898 Rayleigh Range X 159.47 mm Rayleigh Range Y 176.33 mm Wavelength 632.8 nm Focal Length 100 mm Laser Location 507 mm Z-Position X Width Y Width mm mm mm 106.55 0.2303 0.21891

质量光束分析仪的使用

光束质量分析仪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光束质量分析仪 BeamScope-P7探头测量激光光束M 2 2、学会使用激光质量分析仪WinCamD 探头观察和测量激光光斑。 二、实验原理 2M 是一个描述激光光束的不完善程度的无量纲参数。2M 值越小(即光束越接近衍射极限的00TEM 的理想光束),光束就越能够紧聚焦成一个小光斑。 没有激光光束是完全理想的。由于光学谐振腔、激光介质和输出/辅助光学元件的影响,大多数光束都不是书本上介绍的“理想的”、衍射极限的、高斯截面的单一的00TEM 模式。复杂的光束可能包含多个xy TEM 模式的贡献,导致了较大的2M 因子,即使是较好的实验室用的He-Ne 激光也有1.1到1.2左右的值,而不是具有理想的00TEM 模式下的1.0的2M 值。 简单的说2M 可以定义为:实际的光束与具有相同束腰大小的、理论上的衍射极限的光束的发散程度之比为:测量2M 因子的前提条件是得到或形成一个可以测量的光束束腰。 如图一所示: 图2-1 M 2“嵌入高斯光束”的概念 2M 因子定义为: θωλ π024=??=远场发散角光束束腰直径理想远场发散角实际光束束腰直径Gauss M (2.1)

式中—0W 为实际光束的光腰宽度; —θ为实际光束的远场发散角。 光束质量2M 因子是表征激光束亮度高、空间相干性好的本质参数。它将光场在空域及频域的分布来表示光束质量2M 因子,即S M σπσ024=,便可知道2M 因子能够反映光场的强度分布与相位分布的特性。用2M 因子作为评价标准对激光器系统进行质量监控及辅助设计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M 因子表示实际光束偏离基模高斯(00TEM ) 光束(衍射极限) 的程度。 (2)2M 因子综合描述了光束的质量,包括光束远场和近场特性。 (3)光束通过理想光学系统后2M 因子不变。 尽管利用2M 因子来评价激光束的质量也有其局限性, 2M 因子仍不失为一种较为完善、合理的光束质量的评价标准。相对其它评价方法来说, 2M 因子能较好地反映光束质量的实质,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充分地反映了光强的空间分布,并且得到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的认可。近年来,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多次组织公布文件,足以说明其重要性。 图2-2 具有相同M 2值不同束腰宽度和不同发散角的曲线 三、实验仪器设备 光束质量分析仪BeamScope-P7探头、光束质量分析仪WinCamD 探头、计算机、激光光源

实验四 激光纵模特性实验

实验四 激光纵模特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F-P 扫描干涉仪的结构和性能,掌握其使用方法。 2-加深激光器物理概念的理解,掌握纵模分析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装置 共焦球面扫描干涉仪,高速光电接收器及其电源锯齿波发生器,示波器, 氦氖激光器及其电源。 三、实验原理 1、激光器的振荡模式 激光器内能够存在的稳定光振荡的形式称为激光模式。激光模式分为纵模和 横模两类。纵模描述了激光器输出光類率的个数;横模描述了在垂直于激光传播方向的平面内光场的分布情况。徼光的线宽和相干长度由纵模决定,而光束发散角、光斑直径和能量的横向分布则由横模决定。我们用符号来描述 激光谐振腔内电磁场的情况。代表横向电磁场,m 、n 下标表示沿垂直于传 播方向某特定横模的阶数,q 表示纵模的阶数。一般Q 可以很大,m 、n 都很小。角、光斑直径和能量的横向分布则由横模决定。我们用符号“TEM_q ”來描述 激光谐振腔内电磁场的情况。代表横向电磁场,m 、n 下标表示沿垂直于传播方向某特定横模的阶数,q 表示纵模的阶数。一般q 可以很大,m 、n 都很小。 2.激光器模的形成 激光器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增益介质、谐振腔和激励能源。如果用某种激 励方式,将介质的某一对能级间形成粒子数反转分布,由于自发辐射和受激辐射 的作用,将有一定频率的光波产生,在腔内传播,并被增益介质逐渐增强、放大。 被传播的光波决不是单一频率的(通常所谓某一波长的光,不过是光中心波长而 已)。因能级有一定宽度,所以粒子在谐振腔内运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实际激 光器输出的光谱宽度是自然增宽、碰撞增宽和多普勒增宽迭加而成。不同类型的 激光器,工作条件不同,以上诸影响有主次之分。例如低气压、小功率的He-Ne 激光器632.8nm 谱线,则以多普勒增宽为主,增宽线型基本呈高斯函数分布,宽度约为1500MHz,只有频率落在展宽范围内的光在介质中传播时,光强将获得不 同程度的放大但只有单程放大,还不足以产生激光,还需要有谐振腔对它进行光学反馈,使光在多次往返传播中形成稳定持续的振荡,才有激光输出的可能。 而形成持续振荡的条件使谐振腔中往返一周的光程差应是波长的整数倍, 即:2nL=q λq 这正是光波相干极大条件,满足此条件的光将获得极大增强,其它则相互抵 消。式中,y 是折射率,对气体U^l ,L 是腔长,Q 是正整数,每一个Q 对应 纵向一种稳定的电磁场分布人q ,叫一个纵模,Q 称作纵模序数。Q 是一个很大 的数,通常我们不需要知道它的数值。而关心的是有几个不同的Q 值,即激光器 有几个不同的纵模。从式(1),我们还可以看出,这也是驻波形成的条件,腔内 的纵模是以驻波形式存在的,Q 值反映的恰是驻波波腹的数目。纵模的频率为 l c q v q μ2=?

激光束的特征参数与测量方法

激光束的特征参数与测量方法 专业:学号: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 摘要 自我国自主研发出第一台激光器后,我国的激光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由于激光具有独特的特性使其得以在许多行业被应用及发挥着重要作用。如:科学研究、军事应用、日常生活等。在研发激光的时我们很关心激光的参数及测量方法。研究激光的基本参数有光斑的大小、激光功率、发散角、2 M因子等。 光束质量是衡量激光光束优劣的一项重要指标。历史上光束质量有多种定义,曾针对不同的应用目的提出过不同的评价方法。而光束传输(2 M)因子在无光阑限制的近轴光学系统中由光束自身的分布特性唯一确定,与光学系统参数无关,且同时反映光束的近场和远场特性,在数学上又具有严密性,所以在某些情况下,它是评价激光光束质量的一个重要参数。 本文通过对激光的特征参数及质量评估参数的定义和测量方法做系统的介绍,帮助日常生活中进行激光器的选择应用,同时对激光的质量评价有了更深的了解。 关键词:光束质量;M2因子;基本参数;测量方法

Th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laser beams and its measurement methods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development of laser, the application of laser has penetrated intoavariety of fields such as scienc,technology,militar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ow to define and measure its parameters is a popular and significant topic for scholars to discuss and study .Such as the light optical spot area,laser power ,angle of divergence beam, propagation factor. Beam quality is an important index. There are many definitions of beam quality. Also there are some different evaluating ways based on different applications. While passing through a paraxial optical system without aperture, beam propagation factor is only determined by the distributing characteristics of beam itself. Beam propagation factor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optical system parameter. It reflects the features of near-field and far-field and is mathematically tight. So in certain circumstances, it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to evaluate the beam quality. This article give a reasonable guide on the choice of laser device by elaborating the definition and measure methods of the feature parameters and quality evaluation parameters of laser.as the same time,helping us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n quality evaluation of laser. Keyword: beam quality; M2factor; parameter; measurement methods

激光光束质量综合评价的探讨讲解

第36卷第7期2009年7月 国激光 CHINESEJOURNALOFLASERS 中 V01.36,No.7 July,2009 文章编号:0258—7025(2009)07—1643一ii 激光光束质量综合评价的探讨 冯国英1 周寿桓1’2 (1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四川成都610064;2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15) 摘要综述了现有的3类激光光束质量评价方法,即近场质量、远场质量和传输质量。主要的评价参数包括近场调 制度和对比度、聚焦光斑尺寸、远场发散角、衍射极限倍数口因子、斯特列尔比、环围能量比以及肝因子等。讨论了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优点和局限性。提出了采用胼因子矩阵以表述光束的像散特性,给出了Mz因子的不变量。 关键词 激光技术;光束质量;膨因子;口因子 文献标识码A doi:10.3788/CJL20093607.1643 中图分类号TN248.1 DiscussionofComprehensiveEvaluationFengGuoyin91 on LaserBeam Quality ZhouShouhuanl'2 ,1CollegeofElectronics&InformationEngineering,Sichuan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0064,China、 \ 2 NorthChinaResearchInstitute ofElectro-Optics,Bering

quality such as 100015。China / Abstract Threetypes are ofevaluation on laserbeamnear-field quality,far—field quality,and propagationquality spot summarized.Theparametersincludemodulationratioand contrastratioofnear—field,focused size,far-fielddivergenceangle,timesdiffractionlimitedfactor8,Strehlrate,energycircle them rate,M2 factor。 etc.Theapplicationrange,strongpointandshortcomingofpowerlaserbeam areespeciallyusedinevaluatingbeamqualityofhigh discussed.Furthermore,flmatrixofM2factorforcomprehensiveevaluatingastigmaticbeam hasbeenproposed,andtheinvariantvalueisgiven.Keywords laser

高斯光束的特性实验

实验二 高斯光束的测量 一 实验目的 1.熟悉基模光束特性。 2.掌握高斯光速强度分布的测量方法。 3.测量高斯光速的远场发散角。 二 实验原理 众所周知,电磁场运动的普遍规律可用Maxwell 方程组来描述。对于稳态传输光频电磁场可以归结为对光现象起主要作用的电矢量所满足的波动方程。在标量场近似条件下,可以简化为赫姆霍兹方程,高斯光束是赫姆霍兹方程在缓变振幅近似下的一个特解,它可以足够好地描述激光光束的性质。使用高斯光束的复参数表示和ABCD 定律能够统一而简洁的处理高斯光束在腔内、外的传输变换问题。 在缓变振幅近似下求解赫姆霍兹方程,可以得到高斯光束的一般表达式: ()2 2 2 () [ ] 2() 00 ,() r z kr i R z A A r z e e z ωψωω---= ? (6) 式中,0A 为振幅常数;0ω定义为场振幅减小到最大值的1的r 值,称为腰斑,它是高斯光束光斑半径的最小值;()z ω、()R z 、ψ分别表示了高斯光束的光斑半径、等相面曲率半径、相位因子,是描述高斯光束的三个重要参数,其具体表达式分别为: ()z ωω= (7) 000 ()Z z R z Z Z z ?? =+ ??? (8) 1 z tg Z ψ-= (9) 其中,2 00Z πωλ = ,称为瑞利长度或共焦参数(也有用f 表示)。 (A )、高斯光束在z const =的面内,场振幅以高斯函数2 2 () r z e ω-的形式从中心向外平滑的减小, 因而光斑半径()z ω随坐标z 按双曲线:

2 20 ()1z z Z ωω - = (10) 规律而向外扩展,如图四所示 高斯光束以及相关参数的定义 图四 (B )、 在(10)式中令相位部分等于常数,并略去()z ψ项,可以得到高斯光束的等相面方程: 2 2() r z const R z += (11) 因而,可以认为高斯光束的等相面为球面。 (C )、瑞利长度的物理意义为:当0z Z = 时,00()Z ω=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取0z Z =±范 围为高斯光束的准直范围,即在这段长度范围内,高斯光束近似认为是平行的。所以,瑞利长度越长,就意味着高斯光束的准直范围越大,反之亦然。 (D )、高斯光束远场发散角0θ的一般定义为当z →∞时,高斯光束振幅减小到中心最大值1e 处与z 轴的交角。即表示为: 00 ()lim z z z ωθλπω→∞ == (12) 三、实验仪器 He-Ne 激光器, 光电二极管, CCD , CCD 光阑,偏振片,电脑 四 实验内容: (一)发散角测量 关键是如何保证接收器能在垂直光束的传播方向上扫描,这是测量光束横截面尺寸和发散角的必要条件。

光学实验报告 (一步彩虹全息)

光学设计性实验报告(一步彩虹全息) 姓名: 学号: 学院:物理学院

一步彩虹全息 摘要彩虹全息是用激光记录全息图, 是用白光再现单色或彩色像的一种全息技术。彩虹全息术的关键之处是在成像光路( 即记录光路) 中加入一狭缝, 这样在干板上也会留下狭缝的像。本文研究了一步彩虹全息图的记录和再现景象的基本原理、一步彩虹全息图与普通全息图的区别和联系、一步彩虹全息的实验光路图,探讨了拍摄一步彩虹全息图的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指出了一步彩虹全息图的制作要点, 得出了影响拍摄效果的佳狭缝宽度、最佳狭缝位置及曝光时间对彩虹全息图再现像的影响。 关键词:一步彩虹全息;狭缝;再现 1 光学实验必须要严密,尽可能地减少实验所产生的误差; 2 实验仪器 防震全息台激光器分束镜成像透镜狭缝干板架光学元件架若干干板备件盒洗像设备一套线绳辅助棒扩束镜2个反射镜2个 3 实验原理 3.1 像面全息图 像面全息图的拍摄是用成像系统使物体成像在全息底板上,在引入一束与之相干的参考光束,即成像面全息图,它可用白光再现。再现象点的位置随波长而变化,其变化量取决于物体到全息平面的距离。 像面全息图的像(或物)位于全息图平面上,再现像也位于全息图上,只是看起来颜色有变化。因此在白光照射下,会因观察角度不同呈现的颜色亦不同。 3.2 彩虹全息的本质 彩虹全息的本质是要在观察者与物体的再现象之间形成一狭缝像,使观察者通过狭缝像来看物体的像,以实现白光再现单色像。若观察者的眼睛在狭缝像附近沿垂直于狭缝的方向移动,将看到颜色按波长顺序变化的再现像。若观察者的眼睛位于狭缝像后方适当位置, 由于狭缝对视场的限制, 通过某一波长所对应的狭缝只能看到再现像的某一条带, 其色彩与该波长对应, 并且狭缝像在空间是连

实验一光斑半径和发散角的测量讲义

实验十三 氦氖激光束光斑大小和发散角测量 一、激光原理概述 1.普通光源的发光——受激吸收和自发辐射 普通常见光源的发光(如电灯、火焰、太阳等的发光)是由于物质在受到外来能量(如光能、电能、热能等)作用时,原子中的电子就会吸收外来能量而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即原子被激发。激发的过程是一个“受激吸收”过程。处在高能级(E2)的电子寿命很短(一 般为10-8~10-9秒) ,在没有外界作用时会自发地向低能级(E1)跃迁,跃迁时将产生光(电磁波)辐射。辐射光子能量为 12E E h ?=ν 这种辐射称为自发辐射。原子的自发辐射过程完全是一种随机过程,各发光原子的发光过程各自独立,互不关联,即所辐射的光在发射方向上是无规则的射向四面八方,另外位相、偏振状态也各不相同。由于激发能级有一个宽度,所以发射光的频率也不是单一的,而有一个范围。在通常热平衡条件下,处于高能级E 2上的原子数密度N 2,远比处于低能级的原子数密度低,这是因为处于能级E 的原子数密度N 的大小随能级E 的增加而指数减小,即N∝exp(-E/kT),这是著名的波耳兹曼分布规律。于是在上、下两个能级上的原子数密度比为 ]/)(exp[/1212kT E E N N ??∝ 式中k 为波耳兹曼常量,T 为绝对温度。因为E 2>E 1,所以N 2

激光光束的空间分布研究

激光光束的空间分布研究 从理论上来讲,光在稳定的激光谐振腔中进行无限次的反射后,激光器所发出的激光将以高斯光束的形式在空间传输。而且反射(衍射)次数越多,其光束传输形状越接近高斯光束。从另一方面讲,形状越接近高斯光束的激光束,在传播、耦合及光束变换过程中,其形状越不易改变,在高斯光束时,不论怎样变换,其形状依然是高斯光束。(参阅有关书籍关于高斯光束的论述) 由《激光原理与技术》课程,我们从理论知道了激光光束的横向和纵向的空间分布情况,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利用激光光束分析仪对激光光束进行实验研究。 【实验内容】 1.激光光束的纵向分布(发散角) 2.激光光束的横向分布(束腰半径) 3.激光光束质量分析 【实验仪器】 激光光源,激光光束分析仪器,透镜等

阅读材料 高斯光束简介 由激光器产生的激光束既不是平面光波,也不是均匀的球面光波。虽然在特定位置,看似一个球面波,但它的振幅和等相位面都在变化。从理论上来讲,光在稳定的激光谐振腔中进行无限次的反射后,激光器所发出的激光将以高斯光束的形式在空间传输。而且反射(衍射)次数越多,其光束传输形状越接近高斯光束。从另一方面讲,形状越接近高斯光束的激光束,在传播、偶合及光束变换过程中,其形状越不易改变,在高斯光束时,不论怎样变换,其形状依然是高斯光束。 在激光器产生的各种模式的激光中,最基本、应用最多的是基模高斯光束。在以光束传播方向z 轴为对称轴的柱面坐标系中,基模高斯光束的电矢量振动可以表示为 2 2 2[()arctan () 2() 000(,,)() r r z i k z i t w z R z f E E r z t e e e w z ω- + --= ?? (1) 式中,E 0为常数,其余各符号意义表示如下: 2 2 2 r x y =+ 2k π λ = 0()w z w = 2 ()f R z z z =+ 2 w f πλ = 其中,0(0)w w z ==为基模高斯光束的束腰半径,f 称为高斯光束的共焦参数或瑞利长度,R (z )为与传播轴线交于z 点的基模高斯光束的远场发散角为高斯光束等相位面的曲率半径,w (z ) 是与传播轴线相交于z 点高斯光束等相位面上的光斑半径。 图1 高斯光束的横截面

实验一高斯光束和发散角的测量

实验一高斯光束和发散角的测量 物理学院黄盛达00904111 实验目的 (1)加深对高斯光束物理图像的理解; (2)学会对描述高斯光束传播特性的主要参数即光斑尺寸,远场发散角的测量 方法; (3)学习体会运用微机控制物理实验的方法; 实验原理 (一)高斯光束的传播特性 高斯光束其振幅在传播平面上呈高斯分布,在近场时近似为平面波,远场时近似为球面波,但其本身既非均匀平面波也非球面波。 将高斯光束振幅下降到中心1/e 位置到中心的距离称为光斑尺寸,为:21/2020()[1(]z w z w w λπ=+(1) 其中z 为传播距中心的距离,λ为波长,0w 是中心处的光斑尺寸,即腰粗,平凹腔的腰粗为: 2 21/402[()]w RL L λπ =?(2) L 为腔长,R 为凹面镜曲率半径; 除光斑半径外,高斯光束主要参数还有: 主轴上波振面的曲率半径:

220()[1()]w R z z z πλ=+(3)相位因子: 20()arctan z z w λ?π=(4)高斯光束电矢量的具体分布: 2222 2(,,)exp([()()]()()2()A x y x y E x y z i k z z w z w z R z ???++=??++???? (5) (二)发散角的定义及测量光束的全发散角定义为: 221/2 00()2122[1()]dw z w dz w z λθππλ=?+?(6)在20r w z πλ ?以内变化较慢;而取z →∞极限下的远场发散角为: 022w λ θπ=(7) 理论上在7r z z >(本实验所有距离均满足此条件)时,近似用点源的发散角计算带来的误差小于百分之一,小于仪器测量带来的误差,故可以直接当做点源的发散角来计算远场发散角; (三)高斯光束的鉴定高斯分布光强关系为: 2 02exp{2}()I I w z ρ=?(8)

激光实验报告讲解

激光实验报告 He-Ne 激光器模式分析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目的:使学生了解激光器模式的形成及特点,加深对其物理概念的理解;通过测 试分析,掌握模式分析的基本方法。对本实验使用的重要分光仪器——共焦球面扫描干涉仪,了解其原理,性能,学会正确使用。 要求:用共焦球面扫描干涉仪测量He-Ne 激光器的相邻纵横模间隔,判别高阶 横模的阶次;观察激光器的频率漂移记跳模现象,了解其影响因素;观察激光器输出的横向光场分布花样,体会谐振腔的调整对它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1.激光模式的一般分析 由光学谐振腔理论可以知道,稳定腔的输出频率特性为: L C V mnq η2= [1q (m 2n 1)+++π]cos -1[(1—1 R L )(1—2R L )]1/2 (17) 其中:L —谐振腔长度; R 1、R 2—两球面反射镜的曲率半径; q —纵横序数; m 、n —横模序数; η—腔内介质的折射率。 横模不同(m 、n 不同),对应不同的横向光场分布(垂直于光轴方向),即有不同的光斑花样。但对于复杂的横模,目测则很困难。精确的方法是借助于仪器测量,本实验就是利用共焦扫描干涉仪来分析激光器输出的横模结构。 由(17)式看出,对于同一纵模序数,不同横模之间的频差为: )(12' ':n m L C n m mn ??πηυ?+= cos -1[(1-1R L )(1-2 R L )]1/2 (18) 其中:Δm=m -m ′;Δn=n -n ′。对于相同的横模,不同纵模间的频差为 q L C q q ?ηυ?2':= 其中:Δq=q -q ′,相邻两纵模的频差为

L C q ηυ?2= (19) 由(18)、(19)式看出,稳定球面腔有如图2—1的频谱。 (18)式除以(19)式得 cos )(1'':n m n m mn q ??πν??+=-1[(1-1R L )(1-2 R L )]1/2 (20) 设:q n m mn υ?υ??'':= ; S= π 1 cos -1[(1-)]1)(21R L R L -1/2 Δ表示不同的两横模(比如υ00与υ 10)之间的频差与相邻两纵模之间的频差之 比,于是(20)式可简写作: S n m ? = ?+?)( (21) 只要我们能测出Δ,并通过产品说明书了解到L 、R 1、R 2(这些数据生产厂家常给出),那么就可以由(21)式求出(Δm +Δn )。如果我们选取m=n=0作为基准,那么便可以判断出横模序数m 、n 。例如,我们通过测量和计算求得(Δm +Δn )=2,那么,激光器可能工作于υ00、υ10、υ01、υ11、υ20、υ02。 2. 共焦球面扫描干涉仪的基本工作原理 共焦球面扫描干涉仪由两块镀有高反射率的凹面镜构成,如图2—2。反射镜的曲率半径R 1=R 2=L 。 图 2-2

激光器光束质量测量技术研究

- 69 - 工 业 技 术 0 引言 目前在特种材料加工制造领域中大部分使用CO 2激光器和YAG 激光器,近十年来随着对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物理机制的研究以及半导体工艺的创新和应用,特别是在新材料新技术合成应用的突破,由于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具有较高的输出功率和良好的光束质量,使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在加工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激光加工技术是对材料进行精准加工,为此须对激光器光束质量进行测量。 1 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光束质量测量 该文从M2因子、远端发散角、近端及远端的光强分布等方面对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光束质量进行了测量研究。 1.1 测量方案 图1中的可调谐衰减器为德国Metrlux 的ML2300Polarlu,其作用是在光束分析CCD 前进行衰减。 图1中的滤波片采用德国Metrlux 的中性滤波片: 与CCD 相机配套光束分析软件为德国 Metrlux 的ML1201 beamlux II advanced ML2300 Polarlux 的Maximum input power 选择1 000 w/cm 2;Metrolux 中性滤波片选择02402-41025(700-1100)一套4片,其型号及技术 透光率为:10%,1%,0.1%,0.01% ML37430-11200-1光束分析仪,重点技术指标为:(1)Wavelength range:320 nm~1100 nm。(2) Resolution:1392×1040。(3) Frame rate:50帧/秒。 系统选用的Metrolux ML1201 beamlux Ⅱ advanced 系列软件必须与光束CCD 分析相机匹配。 1.2 注入电流与光束质量的关系 利用透镜变换法,测量激光器在不同工作电流下的质量参数。通过高斯拟合,当注入电流分别为800 mA、1 600 mA、 2500 mA 和5 000 mA 时,M 2 因子的值分别为69、56、42、52;当注入电流较小时,由于有源区较大,仅有边缘部分激射,此时光束质量较差,光斑呈现为环形;随着电流的不断增大,有源区电流密度也近似平均并全部激射,此时光斑为圆形对称,当再次增大电流时,有源区造成电流拥阻,因此造成光束质量开始变差。 1.3 出光口径与光束质量的关系 选用为100 mm、200 mm、300 mm 和500 mm 不同出光口 径的器件时,在同时注入电流为2 A 下的远场光斑强度分布。小口径发射器件电流分布相对较均匀,有源区边缘电流密度与中心电流密度相似,全部激射。阈值下,光束分布趋近于高斯模型,远场光束以中心轴为对称均匀分布,中心处光强大,此时光束发散角较小,当有源区直径逐渐增加时,激光强度分布越发不均匀,其中注入载流子浓度较高的地方,激射也相对较高,光束分布不均匀,光束质量随着出光口径的增大而变小。 2 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发散角测量2.1 测量方案 测试系统由脉冲电机、光电探测器和计算机等组成。测 激光器光束质量测量技术研究 吴乔石 (鞍山高新技术孵化器发展中心,辽宁 鞍山 114044) 摘 要:由于半导体激光器结构的特点,在其应用中需对其波束进行整形,为了有利于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推广应用,需准确识别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分布特性。该文从M 2因子、远端发散角,近端及远端的光强分布等方面对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光束质量进行了测量技术研究,给出了相应的测量方案和误差分析。关键词: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远端光强分布;光束质量; 发散角中国分类号:TN284 文献标志码:A 图1 激光器光束质量测试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