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 高晓军

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 高晓军

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高晓军

发表时间:2013-04-22T16:42:33.96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3年3月总第79期供稿作者:◆高晓军[导读] 在教学中,通过集思广益,既培养了集体发散思维,又引起了学生的研究兴趣。

◆高晓军陕西省榆林市特殊教育学校719000

思维是大脑对外界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思维活动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包括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归纳、演绎等成分。创造性思维是最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是一种能得到独特而有显著效果的思维活动,具有独创性、突破性、针对性、灵活性、广阔性、超前性、综合性等特点。

数学创造性思维从属于创造性思维,它既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综合,又是数学中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辩证统一,是创造性思维于数学中的体现。数学创造性思维也直接从属于数学思维,它是人脑和数学对象相互作用并按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规律的过程,是数学思维中最积极、最有价值的一种形式。数学创造性思维不同于一般的数学思维之处在于它发挥了人脑的整体工作特点和下意识的活动能力,发挥了数学中形象思维、灵感思维、审美的作用,因而能按最优化的数学方法与思路,不拘泥于原有理论的限制和具体内容的细节,完整地把握与形有关知识的联系,实现认识过程的飞跃,从而达到数学创造的完成。

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将“再创造”作为整个数学教育的原则。每个人身上都有创造潜力,只是在创造层次和水平上有不同而已。科学家探索的新的规律在人类认识史上是“第一次”的,虽然学生学习的是前人发现积累的知识,但对学生本人来说是新的,是“第一次”的。我国教育家刘佛年教授指出:“只要有点新意思、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就称得上创造。”所以对每个学生个体而言,都是在从事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数学教学的本质是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通过数学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思维,发展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为学生将来成为创造型的人才打下基础。

当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在数学教学中认真探索、积极试验、逐步渗透。众所周知,启发式教学是使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新方法。而教学是一种艺术,通过长期总结前人的经验并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我认为在一般的启发式教学中利用以下可操作的措施对形成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是有益的:

一、观察试验,引发猜想

英国数学家利特尔伍德在谈及创造活动的准备阶段时指出:“准备工作基本上是自觉的,无论如何是由意识支配的,必须把核心问题从所有偶然现象中清楚地剥离出来……”这里偶然现象是观察试验的结果,从中剥离出核心问题是一种创造行为。这种行为达到基本上自觉时,就会形成一种创造意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安排可供学生观察试验、猜想命题、寻找规律的练习,逐步形成学生思考问题时的自觉操作。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会有一定发展。

二、数形结合,萌生构想

想象是形象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中的想象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具有新颖的独创性与综合的创造性。在数学教学中,注意适时地抓住数形结合这一途径,训练学生从形的角度看数式,也就是从一种新的(几何)角度去看旧的(代数)问题,或者从代数角度去看几何问题,是培养创造性想象力的极好契机。数形结合产生构想的训练既发挥了大脑左半球的逻辑思维功能,又发挥了大脑右半球的形象思维功能,对发挥创造性的想象力很有帮助。

三、类比模拟,积极联想

类比是一种从类似事物的启发中得到解题思路的方法。类似事物是原形,受原形启发,推陈出新;类似事物是个性,由个性提出共性就是创新。类比和联想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联想是一种探索性思维,就是从过去已经掌握的原理、途径和方法中找到接近于当前问题的原理、途径和方法。

四、发散求异,多方设想

从思维的指向性看,吉尔福特提出了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概念。在教学中,除了必要的收敛思维方式的训练外,发散思维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良好形式。发散思维是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发散思维能力有助于提出新问题、新思想,建立新概念,构筑新方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一题多解是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发散思维、发展数学创造性思维的一条有效途径。

五、直觉顿悟,突发奇想

数学直觉是对数学对象的某种直觉领悟或洞察,它是一种不包含普通逻辑推理过程的直觉悟性。在中学数学中可以从模糊估量、整体把握、智力图象三个方面去创设情境,诱发直觉。比如有的选择题从模糊估量上就能八九不离十地找到答案;有的问题靠自觉整体把握很快发现“此路不通”、“条件有误”。

六、群体智力,民主畅想

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讲授是纵向交流、垂直启发,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启迪可以促进个体之间创造思维成果的横向扩散或水平流动。

在教学中,通过集思广益,既培养了集体发散思维,又引起了学生的研究兴趣。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对学生的新想法中的合理成分应充分肯定,形成平等民主的讨论空气,并且帮助学生表达清楚;切忌轻率地否定学生的想法,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气氛和环境。以上措施或建议基本上是经验性的,在采用时应因时、因地、因内容、因对象而异。只有综合、得当地把它们溶入自己的教学设计之中使用,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