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护理常规

关节镜护理常规
关节镜护理常规

膝关节镜手术护理护理常规

膝关节镜手术是在关节镜直视下直接观察到膝关节内潜骨、软骨、半月板与韧带,并在非开放性手术条件下进行关节内病变组织的切除与修复,具有诊断率高、痛苦少、恢复快、减少术后并发症室优点。

(一)术前准备

(1)按骨科术前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心理护理:向病人解释手术的目的,取得配合。

(3)根据医嘱备齐各项常规检查报告,如血常规、尿常规、出凝血时间测定、肝

肾功能、心电图、患肢的X线片等。

(4)术日手术室内进行手术野皮肤准备:患侧肢体切口的上、下各20cm范围。

(5)手术前1天完成常规药物的皮肤过敏试验,手术前晚10时后禁食,12时后禁水。

(6)手术日晨按医嘱予术前用药。

(二)术后护理

(1)按骨科术后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卧位:术后6h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3)根据医嘱定期观察并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4)患肢抬高15°~20°,膝下垫小软枕,膝关节弯曲5%。此体位有利于各韧带、膝关节相对稳定,有利于静脉回流,以减轻肿胀并缓解疼痛。

(5)注意观察切口出血情况,切口处一般采用加压包扎的方法,如果切口渗血较多,应及时通知医生更换敷料,用弹力绷带包扎,保持床单位的清洁。

(6)观察足趾的未梢循环、温度、肤色和运动,防止因包扎过紧引起血液循环障碍。

(7)功能锻炼:术后第1天开始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为抬腿运动做好准备。术后第2天开始做抬腿运动,使股四头肌肌力恢复,增加膝关节稳定性。

(8)如果关节腔内积液消退,可做膝关节伸屈练习,过早练习会加重关节腔内

积液。

(9)应早期下地活动,但不可过早负重。

(三)健康指导与康复

(1)膝关节保暖,夜间抬高下肢。

(2)按照要求进行下肢的功能锻炼.直到关节疼痛消失。(3)定期随访。

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_常规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护理常规及健康宣教 一.术前 1、术前评估 ①心理状况:评估病人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无紧、恐惧、焦虑等不 良情绪。 ②一般评估:意识、生命体征、皮肤完整性、肢体活动、饮食、排泄 睡眠情况等。 ③专科评估:a、患肢肢端的血供、活动、感觉情况;b、患者活动能力:步行距离、上下楼梯能力、关节主被动活动围;c、疼痛、活动受限程度;d、股骨颈骨折的患者按四肢骨折评估;e、目前有无皮肤局部感染灶、鼻窦炎、牙龈肿痛、呼吸道及尿路感染等。 ③营养状况: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及患者的进食情况。 ④既往史、近期手术史、目前用药情况(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 呼吸系统疾病)。 ⑤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⑥安全管理:评估跌倒、坠床、压疮、导管等高危因素。 2、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①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病人说出对心理感受,给予心理支持。 ②向患者介绍治疗概况和手术成功的病例,帮助患者增强信心和安全 感,保持心情舒畅。 ③告知术前术后注意点,帮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 2、术前健康指导:指导患者戒烟戒酒、练习深呼吸、有效咳嗽、床 上排便等。 3、体位与活动:注意安全,防跌倒坠床。演示术后正确的体位摆放, 会正确翻身,演示功能锻炼的方法等。 4、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为主,多吃新鲜蔬和水 果,糖尿病者控制饮食及水果,多饮水。 5、呼吸道护理:劝服戒烟戒酒,有肺部疾病尽早治疗。指导作深呼 吸及有效咳嗽,预防感冒。 6、感染的治疗:及时治疗和处理脚癣、下肢溃疡,体慢性感染病灶

(慢性副鼻窦炎、牙齿慢性炎症),保护好髋部皮,勿 在其上使用外用治疗法,并保持清洁。 7、有效控制疼痛,保证足够的睡眠。宣教疼痛的评分方法,疼痛引 起的必然性及减轻疼痛的方法,如药物控制,心理疏导。 8、对于股骨颈骨折的患者按四肢骨折术前干预措施处理,预防DVT。 9、安全管理: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二.术后 1、术后评估 ①手术情况:手术方式、术中出血、输血、麻醉等。 ②一般评估:意识、生命体征、皮肤完整性、静脉穿刺情况及带入液体(血)、尿量、血糖值、镇痛泵等。 ③专科评估:患肢肿胀情况,肢端的血供、感觉运动情况,对活动的注意事项、了解程度及配合情况,患者的活动能力等。 ④重点评估:切口敷料干燥及切口愈合情况。 ⑤营养状况:患者的进食情况及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 ⑥患者心理状态:有无焦虑、失眠。 ⑦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⑧特殊检查结果:如病理及各种特殊检查结果等。 ⑨自理能力评估。 ⑩安全管理:评估跌倒、坠床、压疮、导管等高危因素。 2 、术后护理 1、体位与活动 ①患肢外展中立位放置,两腿间放置梯形海绵。患肢严禁收外旋,防 脱位。 ②术后即可进行股四头肌及腓肠肌肌肉收缩锻炼。 ③遵医嘱进行适度膝关节屈伸锻炼。 ④定时协助患者更换体位,可平卧和健侧侧卧交替,防脱位。 ⑤根据医嘱决定下床活动时间,协助患者正确使用助步器。 2、病情观察: ①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记录按麻醉护理及病情变化要求。 ②密切观察切口情况等。

髋关节置换术护理常规

髋关节置换术护理常规 评估: 一:有无基础疾病,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疾病。 二:评估用药史,是否有使用阿司匹林、活血化瘀类药物,一般情况下停用非甾体类抗炎药2周才考虑手术,(会影响凝血功能或麻醉)。 三:评估患肢血循环情况:患肢皮肤颜色、温度、有无肿胀、肿胀的程度、动脉搏动情况等。四:评估有无并发症症状:肺炎、感染、血栓等。 五:心理评估: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家庭及社会支持情况、对该疾病的相关知识了解程度。 术前护理: 一:了解患者的健康问题:了解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和出凝血时间及心、肺、肝、肾功能,各种化验结果。 二:皮肤准备:术前一天患者应沐浴、理发、剃须、剪指甲、备皮、更换手术衣。 三:遵照医嘱验血型、备血,完成常规药物的皮肤敏感试验。 四:肠道准备;按医嘱进行肠道准备,一般术前禁食8-12h,禁水4-6h。 五:术前指导患者做床上大、小便练习、床上翻身练习以及深呼吸、有效咳嗽、防止术后并发症,训练股四头肌收缩,踝关节、足趾关节活动。 六:疼痛护理:抬高患肢,患肢维持在功能位或保持在固定位置略高于心脏水平20-30cm,指导患者深呼吸、转移注意力等放松技巧,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节律性、程度以及疼痛发作时的伴随症状,必要时予以热敷或镇痛剂缓解疼痛。 术后护理: 一:接受麻醉师的交班:了解术中情况及术后注意事项,监测患者意识、生命体征。 二:正确连接各种输液管、引流管及氧气管,注意固定,导管保持通畅。 三: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有无呼吸阻塞现象,防止舌后坠、痰痂阻塞气道引起缺氧、窒息。四:饮食:禁食6小时后进食流质或半流质,术后第一天后予高热量、高维生素、粗纤维、易消化饮食。 五: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定时离心方向挤压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观察是否有活动性出血。正常每天引流50-500ml,色暗红。每天引流量>1000ml或术后每小时引流液>100ml且持续数小时,高度怀疑活动性出血。 六: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避免内收、屈曲动作,两腿间放软枕,以防髋关节脱位。 七:疼痛的护理:安慰患者,分散患者注意力,必要时给予药物止痛。 八:病情观察: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情况,如皮肤颜色、肿胀程度、感觉、活动能力、足背动脉搏动等。有无患侧髋部弹响声、髋部异常肿胀、突然疼痛和活动受限、患肢异常内旋、外旋或缩短等脱位现象。 九:并发症的预防:血栓形成:术后有无突然出现的胸部疼痛、呼吸短促、唇色青紫、心动过速、痰中带血、疲劳低热等肺栓塞表现,观察有无患肢疼痛、肿胀、足背动脉搏动、下肢皮肤颜色及温度,主管感觉有无麻痹等深静脉血栓形成。 功能锻炼: 一:患者麻醉清醒后即可做踝泵运动、股四头肌和臀部肌肉等长收缩锻炼。 二:术后第二天:行髋膝关节屈伸练习,屈髋<45°。

【实用】-膝关节镜检术护理常规

膝关节镜检术的护理常规 膝关节镜手术是借助膝关节镜在电视屏幕直视下完成的膝关节微创手术,一改传统的手术方式,只需在患者的膝关节处做1~3个5毫米左右的皮肤切口,就可以对患者进行检查及治疗,术毕伤口只需缝合一针或甚至可采用粘合法而不必缝合,术后2~7天即可出院,具有安全、准确、创伤小、痛苦少、疗效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1.护理评估和观察要点 1.1健康史:了解病人的年龄,病情,既往病史等。 1.2身体状况:绝大多数膝关节的伤病都适合关节镜手术,像不明原因的关节肿胀,各种滑膜炎,轻、中度的创伤性骨关节炎,或老年性退变性骨关节炎,关节内游离体,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损伤,急性关节扭伤,髌骨半脱位等。关节内感染也可以通过关节镜检查冲洗。 1.3心理~社会状况。了解病人及家属对手术的心理反应、认知情况和对手术后康复知识的了解及支持程度。 1.4观察要点同骨科一般常规护理。 2.护理问题 2.1疼痛 2.2焦虑与恐惧 2.3有感染的危险 2.4有废用综合症的可能 2.5知识缺乏 3.护理措施 3.1术前护理:入院后完善各项相关检查;进行卫生知识宣教,向患者讲解有关关节镜手术的知识及同种疾病病人的恢复情况,使患者对病情及手术有一定的了解,减轻对手术的顾虑;介绍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术前戒烟戒酒,指导患者锻炼床上大小便,遵医嘱行抗生素药物过敏试验,嘱患者术前10小时禁食水,术日提前取下假牙,金属等物品;术前行下肢备皮,配合医生做好手术区域标记。 3.2术后护理 3.2.1一般护理:术后给予去枕平卧位,持续双腔鼻塞吸氧3升/分,持续

心电及血氧饱和度监测,指导患者及家属术后6小时进清淡流质饮食;遵医嘱正确及时执行治疗措施;观察伤口渗血及患肢末梢血运、感觉情况。给予抬高患肢以减轻肿胀,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若患肢肿胀明显可遵医嘱给予局部冰敷,并向家属讲解其目的防止冻伤。有术腔引流的患者,观察术腔引流的量及颜色性质,发生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2.2病情观察:观察生命体征。 3.2.3疼痛护理:如装有病人自控镇痛装置(PAC),向患者讲解自控镇痛装置使用注意事项,将其放置在病人伸手可及的位置以便病人自己使用。注意观察自控镇痛装置工作运行是否正常、止痛效果是否满意,患者固定是否牢靠。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无镇痛泵的患者,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止痛药物,将术后病人的不适降到最低。 3.2.4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 4.护理评价 4.1病人心态是否平衡,适应身心改变。 4.2疼痛是否缓解或消失。 4.3营养状况是否良好。 4.4皮肤是否完整,肢体功能恢复是否良好,有无并发症的发生。 4.5能否正确认识疾病,能否掌握相关的治疗和康复治疗。 5.健康指导 5.1术后当天可用软枕将患肢抬高,有利于静脉回流,预防患肢肿胀。指导患者在床上做踝关节的背伸跖屈功能锻炼。 5.2术后第一天指导患者行直腿抬高运动,屈膝练习或膝关节被动练习,防止膝关节粘连。 5.3术后第三天拔除术腔引流管后可指导患者拄拐下地活动。 5.5出院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出院后要继续循序渐进的行功能锻炼;定期复查,不适随诊。

膝关节镜手术护理常规

膝关节镜手术护理常规 1.0 g 的 1.1关节镜下膝关节冲洗。关节镜下清除关节腔内治病因子,关节镜下清理由关节磨损所产生的骨、软骨碎屑。 1.2关节镜下进行滑膜切除。主要适用于反复关节积液、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 1.3关节镜下关节软骨损伤的处理。 1.4关节镜下游离体取出。 1.5关节镜下半月板修整。 1.6关节镜下骨赘切除。适应对屈伸有直接影响的骨赘或活动接近于脱落的骨赘。 1.7关节镜下繰间窝成型。适应增生导致礫间窝狭小的病例。 2.0适应症 2.1膝关节诊断性检查术:包括对临床诊断不明确的膝关节紊乱的检查、关节内病变的活检、开放手术前的诊断证实、全膝关节置换或单腔室骨关节炎胫骨高位截骨手术的术前评价等,以获取直观的病情资料; 2.2半月板或盘状软骨损伤和退变的全切除、次全切除、部分切除、缝合和盘状软骨成形; 2.3各种不同类型滑膜炎,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滑膜

病变的滑膜活检与滑膜切除; 2.4化脓性关节炎的关节清创与冲洗引流; 2.5膝关节结核的病灶清除; 2.6滑膜皱嬖综合征的皱嬖切除 2.7增生肥厚的脂肪垫切除; 2.8滑膜软骨瘤病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关节内游离体或关节内异物摘除; 2.9骨关节炎的关节冲洗和关节清理及软骨搔刮、钻孔成形术; 2.10剥脱性骨软骨炎或关节内骨折的复位与内固定; 2.11交叉韧带损伤后的修复或重建手术; 2.12因離骨脱位或半脱位引起的離股关节病变行外侧支持带松解及内侧支持带紧缩 缝合术; 2.13膝关节痛风的结晶体清除。 3.0禁忌症 3.1绝对禁忌症:①败血症;②关节活动明显受限,严重的关节僵直,关节腔狭窄,不能配合检查;③凝血机制异常者;④手术野皮肤有感染。 3.2相对禁忌症:①滑膜增生性炎症,关节极度肿胀而

踝关节镜术后护理常规

踝关节镜术后护理常规 一、概述 引起踝关节损伤得因素很多,如踝关节扭伤可造成踝关节不稳;运动创伤常引起踝关节内骨软骨损伤;退行性关节病或创伤后退行性关节炎可有骨赘形成。常用得适用于踝关节镜诊断治疗得有无法解释或持续得疼痛、肿胀、僵硬、不稳定、交锁、弹响、关节积血与其她诊断不明确得情况,关节内软组织或韧带损伤,骨性或软组织撞击、软骨缺损,关节纤维化、滑膜炎、游离体、骨赘,骨折、关节融合等。 二、护理评估 1、症状与体征患肢疼痛、弹响、交锁、肿胀、僵硬、踝关节不稳定、关节积血、骨赘形成。典型得前方骨赘常导致踝关节前方痛,伴有踝关节活动范围减少,尤其就是背屈受限,患者常主诉进行性得上下楼梯或山坡时关节不适感与不稳定。 2、影像学检查可应用X线、CT与MRI进行检查。骨化得游离体可以通过常规得踝关节X线片发现,CT与MRI可以显示软骨游离体。 3、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主要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 (2)手术治疗:踝关节镜得常规入路就是前内、前外与后外入路。前内入路----胫前肌内侧,关节间隙水平,,要注意避免损伤隐静脉与隐神经。前外入路-----第三腓骨肌得外侧关节间隙水平稍靠近端。后外入路-----位于跟腱得外侧,腓骨头尖端上方大约1、2cm,注意避免损伤腓肠神经与小隐静脉。踝关节镜相对于传统得开放手术有明

显得优势:皮肤切口小,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手术视野宽,方便观察及手术处理关节内病损。 三、踝关节镜手术前后护理 1、手术前护理:向患者宣教手术目得、意义及注意事项,消除患者顾虑,配合手术。;术前期康复:该阶段为术前准备期,目得就是在不加重损伤得前提下进行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训练与适度得踝关节活动度训练:①股四头肌收缩练习;②直抬腿训练15次/h,3~4次/d;③膝及髋关节伸屈练习15~20次/d;④小腿肌群收缩练习及抗阻练习5min/h。教会患者正确用拐方法。做好备皮护理,范围由足尖至踝膝关节,要特别注意防止皮肤刮破,备皮后剪足趾指甲,肥皂水刷脚5min,碘伏消毒后无菌巾包裹,足癣患者应提前治疗。告知患者术前禁食、水时间,防止感冒。观察患者有无全身感染灶,患肢皮肤有无破损。术前清洁灌肠2次,留置导尿。更换清洁病服。术前30分钟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术后护理:腰麻或硬麻后去枕平6h,术后禁食6h,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做好心理护理等。患肢抬高20~30cm。保持切口清洁,2周后拆除缝线。足趾至手术部位予无菌棉垫加压包扎。保持切口敷料干燥,有渗出及时予换药加压包扎。 3、疼痛得观察与护理:耐心倾听患者主诉,评估患者疼痛情况,密切观察病情,区别就是手术切口疼 痛,还就是因外敷料包扎过紧或其她原因引起得疼痛。如敷料包扎过紧,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松解。术后应给予患肢冰敷、抬高,以减

膝关节镜手术的术后护理

①膝关节镜手术的术后护理--合理地进行术后康复训练 术后第1周,进行轻度功能锻炼。术后24h开始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踝关节及足趾各关节伸屈运动。3~5 次/d,10~15 min/次,逐渐增加至每4~6 次/d,20~30 min/次。同时应用持续被动活动(CPM)装置功能锻炼。术后2~3 h开始直腿抬高运动。开始时不超过45°,以后可逐渐增加抬高度数,可达90°,以不疲劳为宜。术后1周时膝关节可在5~90°有限范围内活动。 CPM机的使用方法:术后6 h即可将患肢置于CPM机上,开始时角度宜小,机器运行速度要缓慢,角度控制在20~30°,以后根据情况逐渐递增,速度为往返1周约30 s,1~2 h /d,要求病人无明显疼痛,并防止造成过度活动。一般应用2周,以后以主动活动训练为主。 术后第2周,康复重点为恢复膝关节活动范围。逐渐增加膝关节活动范围达0~120°。开始进行股四头肌抗阻锻炼,3 次/d,5~10 min/次,逐渐增加到4~6 次/d,15~20 min/次,踝部的阻力视患者情况由小到大逐渐增加。在患肢肌张力和活动范围得到基本恢复、股四头肌有力能抬腿且膝关节无肿胀时,可以扶拐下地行走,要求股四头肌肌力要恢复到4 级以上。因为在股四头肌肌力恢复到一定程度之前,膝关节的稳定性较差,如果过早负重就有可能造成膝关节内新的损伤〔1〕。 术后3~4周,鼓励进行比较强烈的锻炼,使患肢肌张力和活动范围完全恢复正常。逐渐进行膝关节正常范围内活动度训练;同时加强患肢直腿抬高训练及股四头肌抗阻力等长收缩锻炼,使患者恢复正常活动。可以弃拐下地行走,当患肢肌张力和活动度恢复到适当的范围时,方能进行体育锻炼。 术后第2个月,进一步全面功能康复训练,促使患肢完全恢复正常活动功能。逐步增加股四头肌抗阻力锻炼的踝部阻力,开始进行正常体育锻炼。如骑自行车、游泳或跑步等。但要避免剧烈的体育活动。要达到完全康复约需4~6个月的时间。 要强调的是,有些病人术后2周拆线后再进行功能锻炼,此时关节已有一定程度的粘连,将影响关节功能的恢复。 功能康复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并且每一个阶段都不同程度地伴随着疼痛等不适,要求患者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和毅力。要耐心讲解功能训练功能恢复的关键性作用,热心示教、细心指导。后期还可以指导患者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使患者以健康的身心尽早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中。 多数患者伤口拆线即出院,大部分时间的功能锻炼均需在家中进行,因此及时正确的出

关节镜护理常规

膝关节镜手术护理护理常规 膝关节镜手术是在关节镜直视下直接观察到膝关节内潜骨、软骨、半月板与韧带,并在非开放性手术条件下进行关节内病变组织的切除与修复,具有诊断率高、痛苦少、恢复快、减少术后并发症室优点。 (一)术前准备 (1)按骨科术前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心理护理:向病人解释手术的目的,取得配合。 (3)根据医嘱备齐各项常规检查报告,如血常规、尿常规、出凝血时间测定、肝 肾功能、心电图、患肢的X线片等。 (4)术日手术室内进行手术野皮肤准备:患侧肢体切口的上、下各20cm范围。 (5)手术前1天完成常规药物的皮肤过敏试验,手术前晚10时后禁食,12时后禁水。 (6)手术日晨按医嘱予术前用药。 (二)术后护理 (1)按骨科术后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卧位:术后6h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3)根据医嘱定期观察并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4)患肢抬高15°~20°,膝下垫小软枕,膝关节弯曲5%。此体位有利于各韧带、膝关节相对稳定,有利于静脉回流,以减轻肿胀并缓解疼痛。 (5)注意观察切口出血情况,切口处一般采用加压包扎的方法,如果切口渗血较多,应及时通知医生更换敷料,用弹力绷带包扎,保持床单位的清洁。 (6)观察足趾的未梢循环、温度、肤色和运动,防止因包扎过紧引起血液循环障碍。

(7)功能锻炼:术后第1天开始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为抬腿运动做好准备。术后第2天开始做抬腿运动,使股四头肌肌力恢复,增加膝关节稳定性。 (8)如果关节腔内积液消退,可做膝关节伸屈练习,过早练习会加重关节腔内 积液。 (9)应早期下地活动,但不可过早负重。 (三)健康指导与康复 (1)膝关节保暖,夜间抬高下肢。 (2)按照要求进行下肢的功能锻炼.直到关节疼痛消失。(3)定期随访。

膝关节镜术护理常规

膝关节镜术护理常规 一、定义:关节镜是一种高新微创技术,它的外形只有铅笔或者筷子粗细。常用的直径只有 4毫米在皮肤上做一个不到1毫米的小切口。就可以把关节镜放入关节内。然后连接微型摄像机。通过光纤照明系统和计算机成像系统,可以把关节内的情况清晰的显示在荧光屏上。膝关节镜不仅用于疾病的诊断,也广泛用于关节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诊断性关节镜,切开手术前的检查,术前评估,术后观察以及关节镜下手术治疗。 二、护理问题: 1.焦虑:与患者对手术治疗程序不了解,对疾病担忧有关; 2.躯体移动障碍:与行走疼痛、关机肿痛有关; 3.疼痛:与关节积液、游离体有关; 4.潜在并发症:关节僵硬。 三、术前评估: 1.生命体征、疼痛(部位、程度、伴随症状,疼痛的诱发因素) 2.生活方式:吸烟、饮酒史 3.心理、社会、精神状况(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无焦虑、恐惧) 4.家庭支持情况 5.体重营养状况 6.近期手术史、目前用药情况(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7.活动能力及患膝的活动度(膝关节活动情况,有无合并韧带损伤) 8.专科疾病症状及体征:膝关节疼痛、肿胀、膝关节活动受限、关节交锁、弹响 9.皮肤组织损伤情况:有无开放性伤口 10.患肢肿胀情况:膝部有无红肿热痛,肿胀的程度 11.血供情况: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肢端皮温、颜色及血管充盈情况 12.术前检查:术前常规、心电图、X线、MRI 13.术前用药:抗感染、消肿 四、干预措施: 1.体位与活动急性期患肢抬高伸膝位放置,患肢禁负荷,患膝制动,积极进行静态股 四头肌肌肉收缩锻炼,急性期减少膝关节的屈伸运动。 2.饮食:清淡易消化饮食 3.心理护理 4.疼痛护理 5.并发症(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的观察及处理,积极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 五、术后观察 1.神志、生命体征、血糖、疼痛、尿量、血氧饱和度; 2.营养状况: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及患者的进食情况; 3.心理状况:有无焦虑、失眠或其他情绪异常,患者及家属对术后肢体功能锻炼,并发 症预防的认知和配合程度; 4.患肢肢端的血供、活动、感觉情况; 5.患肢敷料及切口愈合情况 6.留置尿管,尿液的量、色、性状; 7.弹力绷带包扎的情况; 8.患膝冰敷情况; 9.皮肤情况,有无压红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常规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常规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 一. 术前护理同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 术后护理 1. 心电监护于床头,低流量上氧,2L/分。 2(卧位: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 3(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面色、神志、瞳孔、伤口敷料处有无渗血、四肢温度及感觉以及各种引流管的量、色。如导尿管、伤口引流管等。 4(饮食:按麻醉方式禁饮禁食。早期宜补脾益气类流质。如:薏米桂圆粥、莲子羹等。忌辛辣油腻类食物。后期饮食宜补肝益肾、强筋壮骨类。如:鸡肉、鱼肉、排骨、韭菜、黑木耳、骨头汤类。 5(疼痛与不适的护理: 1). 患者在术后最初24至48小时内遵医嘱使用镇痛类药物。如镇痛泵、强痛定。 2). 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回流,消除患肢因肿胀而致的疼痛。 3).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体温>38.5,遵医嘱物体降温或应用药物降温。 4). 密切观察伤口处有无红、肿、热、痛现象,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护理记录。 6( 各种导管的护理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并向家属及病人讲明注意事项,注意保持引流通畅,护士也随时观察引流管情况。严密观察引流液性质、量并做好护理记录。导尿管每2小时开放一次,引流袋置于耻骨联合下,每日更换引流袋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7(功能锻炼 1)术后当天移置病床时应小心抬臀,托住髋部,防止假体脱位及伤口出血。并在患肢穿上“丁字鞋”维持中立外展位。

2)术后1d摇高床头,不超过30度,取平卧位。开始做踝关节的主动曲伸运动;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运动。鼓励其反复练习。按摩下肢,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3).术后2-3天除重复术后第一天的肌肉练习外,可适当延长运动时间及运动力量. 4).术后1周除恢复关节的活动度,卧位可做有限的髋关节屈曲,幅度小于60 度及髋关节外展活动,幅度小于45度,3周后,患者开始使用助步器。如拐杖。 8.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 防压疮 a.置患者卧于气垫床上。 b.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改良大便器。 c.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汗湿衣物,修剪好指甲。 2). 防肺部感 染 a.给患者翻身时注意给患者做到防寒保暖。叩击背部,并指导其深呼吸,鼓励有效咳嗽,将痰排出。 b.必要时雾化吸入,或遵医嘱使用消炎化痰药物。 3)防泌尿系统感染:鼓励其多饮水,每天饮水2500ml左右。留置导尿管者行会 阴护理每日2次。 4). 防深静脉栓塞 a.术后麻醉消失即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股四头肌的等长舒缩活动及患肢足背的屈伸练习。 b.遵医嘱使用抗血栓形成的药物,如:红花、血栓通。 9.出院指导 1)按时服用出院带药. 2) 加强营养,忌烟酒。

膝关节镜术后护理体会(一)讲解

膝关节镜术后护理体会(一) 作者:任奉欣刘丽华李霞王颖高洪波 关节镜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微创技术,对膝关节损伤而言,膝关节镜技术因其应用范围广泛、破坏膝关节结构与功能程度小、诊断准确,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目前已成为治疗膝关节疾病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但其术后护理目前尚无固定模式,同时由于膝关节在人体的功能及此种微创手术本身的特点,膝关节镜手术的术后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关节镜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精细的操作技术及术后的正确康复护理。术后护理包括术后常规护理、术后监护及早期正确的功能锻炼。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术后关节镜护理 1.1术后常规护理术后去枕头平卧,禁饮、禁食6h,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敷料渗血情况,患肢抬高30,有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充血;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运及足趾活动,有异常、疼痛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术后保持负压引流管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和颜色,引流管一般在术后24~48h内拔除。 1.2术后监护24小时内每小时观察并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加强术后监护是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1.2.1预防术后并发症关节腔内出血最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在术后24h内,少量关节内出血及渗出会自行吸收,量大时则会膝关节肿胀,疼痛剧烈,切口血性渗出增多。处理方法:及时更换手术辅料,适当加压包扎,密切观察病情及时汇报医师请医师处理。 1.2.2预防感染因膝关节局部血运差,抗感染力低。应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如有渗液及时更换。保持病室清洁,按时通风换气。 1.2.3术后患肢末梢血运,感觉及运动情况术后膝部为加压包扎,会影响肢体的血液循环,术后必须观察患肢远端的皮肤温度,运动感觉情况,注意患肢的末梢血运及感觉状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如有异常及时向医生反映,及时处理。 2.指导早期正确的功能锻炼 2.1肌力训练 2.1.1膝关节术后如果不活动,4d左右易出现关节活动受限,因此,膝关节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非常重要,一般术后麻醉药消退后即可指导患者做股四头肌等长舒缩锻炼踝关节及足趾各关节伸屈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减轻肢体肿胀。方法:伸直患肢,有规律、有节奏地进行大腿肌肉的自然收缩或伸直下肢后进一步适当用力把膝关节伸直等,3~5次/d,10~15min/次,逐渐增加至每4~6次/d,20~30min/次,训练强度以患者不感到疼痛及疲劳为宜。术后8~24h内,患肢有轻度疼痛,一般不需要镇痛剂,在观察和处理疼痛的同时,一定要弄清疼痛原因,不可盲目给予镇痛剂。个别病人对膝部加压包扎引起的不适也会诉说疼痛,对此应做好耐心的解释工作。此外密切观察留置于关节内的导管的引流情况,保持畅通。 2.1.2术后第1天开始可做直腿抬高练习为早期下床创造条件。方法:健侧膝关节屈曲,患侧膝关节伸直,踝关节保持功能位,抬腿离床面开始时不超过45°,以后可逐渐增加抬高度数,可达90°,以不疲劳为宜。抬腿高度因病不同,必要时可请示医师。 3.功能锻炼 3.1被动锻炼术后2~3天可以使用CPM机被动进行膝关节屈伸锻炼,每次30~60min,每日1~2次,每天增加屈膝角度5~10,循序渐进,目的在于防止肌腱粘连。 3.2主动锻炼术后3~5天患肢疼痛、肿胀基本消失后可逐步进行主动屈曲锻炼。方法:患肢足跟不离创面,逐渐屈曲膝关节至感到疼痛为止,放松数秒后可重复进行,待患肢肌力恢复,能抵抗肢体重力后可行抬腿屈膝关节或坐在床边练习。 3.3下肢负重训练膝关节镜术后下床、负重时间是根据病种及手术方式决定的。手术后1周指导患者扶拐下床,患肢不负重,以后逐渐负重。下床前一定要在床边练习坐起,扶拐下地时要有人陪护,防止摔倒。术后第三周鼓励病人站立非负重行走锻炼,使患肢肌张力和运动范围恢复到正常,逐渐进行膝关节正常范围内的活动训练。 3.4出院指导出院时向患者详细交待继续加强住院期间进行的各项功能练习的必要性,患肢负重时间及负重时的注意事项,完全自如运动时间及方法,术后3~4周可弃拐开始锻炼,避免剧烈活动,鼓励病人进行耐力训练,包括游泳,骑自行车及中速跑等。同时要注意关节保暖,夜间注意抬高患肢,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急躁,不能大量行走,不能急走,不能急转。定期进行复

半月板损伤(膝关节关节镜手术)护理常规

半月板损伤(膝关节关节镜手术)护理常规 一、专科评估 1、术前评估 ①心理状况:评估病人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无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等。 ②一般评估:意识、生命体征、皮肤完整性、肢体活动、饮食、排泄睡眠情况等。 ③专科评估:膝关节疼痛,肿胀,膝关节活动受限,关节交锁,弹响,患肢肢端的血供活动感觉情况。 ③营养状况: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及患者的进食情况。 ④过去史、近期手术史、目前用药情况(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 呼吸系统疾病等。 ⑤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无焦虑、恐惧。 ⑥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⑦安全管理:评估跌倒、坠床、压疮、导管等高危因素等。 2、术后评估 ①手术情况: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麻醉等 ②一般评估:意识、生命体征、皮肤完整性、静脉穿刺情况及带入液体(血)、尿量、血糖值、镇痛泵等。 ③专科评估:a、患肢弹力绷带包扎、患膝冰敷情况。 b、患肢肢端的血供活动感觉情况。 c、患者的活动能力。 ④重点评估:切口敷料干燥及切口愈合情况。 ⑤营养状况:患者的进食情况及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 ⑥患者心理状态:有无焦虑、失眠。 ⑦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⑧特殊检查结果:如病理及各种特殊检查结果等。 ⑨自理能力评估。 ⑩安全管理:评估跌倒、坠床、压疮、导管等高危因素等。 二、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①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病人说出对心理感受,给予心理支持。 ②向患者介绍治疗概况和手术成功的病例,帮助患者增强信心和安全 感,保持心情舒畅。 ③告知术前术后注意点,帮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 2、术前健康指导:指导患者戒烟酒、练习深呼吸、有效咳嗽、床上 排便等。 3、体位与活动:急性期,患肢抬高伸膝位放置,患肢禁负重,患膝制动,积极进行静态股四头肌肌肉收缩锻炼。慢性期减少膝关节的屈伸运动。 4、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为主,多吃新鲜蔬菜 和水果。糖尿病者控制饮食及水果。 5、心理支持: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疾病。 6、疼痛护理:评估疼痛,密切观察,针对引起疼痛的原因,协助 调整体位,解除局部皮肤卡压,并给予脱水消肿治疗; 急性损伤48小时内,可冰敷患膝,防冻伤;必要时尽 早给药,观察止痛效果。有效控制疼痛,保证足够的睡 眠 7、并发症:观察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积极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 锻炼。 8、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前指导,做好术前常规检查。 9、安全管理: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四、术后护理 1、体位:根据麻醉和手术部位安置合适体位。 2、病情观察: ①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记录按麻醉护理及病情变化要求。 ②密切观察切口情况。 ⑤使用镇痛泵者应严密观察其效果,认真听取病人主诉。 3、体位与活动:患肢略屈膝20-30度抬高位放置,尽早进行股四 头肌等长收缩、膝关节屈伸及抬腿练习。可做伸曲膝 练习,术后一般可早期下床行走,但不可过早负重,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记录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记录 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左侧卧位,体位架固定。常规碘酒、酒精消毒术野皮肤,铺无菌巾单。行右侧髋关节后外侧切口,长约12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电凝止血。切开阔筋膜,显露大粗隆,于大粗隆后方钝性分离臀大肌与臀中肌间隙,保护坐骨神经,牵开臀中肌,显露外旋肌群,于转子间窝处切断外旋肌群(梨状肌、上孑肌、闭孔内肌及下孑肌),用紫线标记。沿股骨骨膜剥离显露小转子,同时暴露髋关节关节囊,切开后侧关节囊,用紫线标记。屈曲内旋髋关节暴露股骨头,使股骨头脱位。见股骨头塌陷、变形,失去正常形态。清除股骨颈基底部纤维组织,在小粗隆上1.5cm处垂直于股骨颈用电锯截除股骨头及股骨颈,取出股骨头。板状拉钩显露髋臼。切除髋臼缘增生骨质,松解关节周围纤维组织。切除髋臼内软组织。依次用44mm-54mm髋臼锉保持外翻45°前倾15°磨削髋臼,达髋臼真臼底,并见软骨下骨广泛渗血,彻底止血冲洗干净髋臼,以髋臼试模测试髋臼大小、方向良好。于外翻45°前倾15°方向打入非骨水泥型56mm(LINK公司人工髋关节)髋臼假体,两枚螺丝钉固定牢固。打入高分子聚乙稀内衬。安徽省中医院骨伤科周章武 清理梨状窝内软组织,于靠近大粗隆根部之股骨颈横断面中点处,依次以直径8-12mm髓腔锉扩大髓腔,然后以2A之股骨柄试模扩大髓腔,按装直径2A股骨假体试模及标准股骨头假体,复位后松紧度满意,取出试模。按装2A股骨非

骨水泥型假体和直径40mm金属股骨头假体,复位髋关节。活动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不受限,内旋达45度(并向后推动膝关节,不能造成关节脱位),活动满意。放置自体血回收负压引流管。在大粗隆上用克氏针钻两个小孔分别穿入紫线系牢。清点纱布、器械无缺。缝合阔筋膜、皮下、皮肤。无菌敷料包扎切口。 手术顺利,出血约1000ml,麻醉满意,术后病人安返病房。 本次手术器械及人工髋关节假体由LINK公司提供。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人工全髋关节由人工髋臼和人工股骨头组成。过去二者均用金属,实践证明并发症多,现已不用。目前国内外均用超高分子聚乙烯制成的髋臼,低强度模量金属制成的人工股骨头。人工全髋关节的类型和设计较多,主要是股骨头的直径和与骨固定的髋臼面的设计。较厚的髋臼,直径相对小的人工股骨头组成的全髋,头臼磨擦力小,人工臼稳定,局部反应小。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并发症除有人工股骨头置换的并发症外,尚有人工髋臼的松动,脱位及负重区的超高分子聚乙烯面磨损后引发的局部反应。 [适应证]

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 1、生命体征的观察:术后去枕、平卧、禁食六个小时,给予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密切 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测血压、脉搏30分钟一次,致病情平稳后每2小时一次。并注意病人意识状况。 2、患肢位置:抬高患肢15-20度,保持患肢于外展30度中立位。患肢穿矫正鞋,两大腿 之间可以放软枕以防止患肢外旋、内敛。 3、患肢的观察:患肢是否肿胀,感觉、运动、皮温、血运、足背动脉搏动。 4、伤口的观察:观察伤口是否渗血,如有大量新鲜渗血应及时通知上级医生给予加压包 扎压迫止血。术后6小时内及时回输自体血,必要时给予输新鲜血及静脉补液治疗。 5、各种管道护理:A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和量,准确记录引流 量。如引流量>200ml/小时,立即通知主管医生给予处理,并及时更换负压吸引器。 B、观察尿管是否通畅,避免打折、受压。术后6小时夹闭尿管,3-4小时定时开放, 锻炼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 6、翻身护理:术后6小时后可帮助病人翻身包括A向术侧翻身:伸直术侧髋关节,保持 旋转中立位,身后可垫软枕。B向健侧翻身:健腿在下略弯曲,伸直术侧髋关节,两腿之间必须垫软枕,以防止关节脱位。 7、术后及时给予病人补液、抗炎、抗血栓治疗等。术后8小时后给予速避林腹壁下注射 (根据出血情况) 8、术后第一天,可将床头抬高30-50度,取半卧位,指导病人练习踝关节屈伸运动,股 四头肌的舒缩运动。 9、术后第二天:如引流量小于50毫升/24小时,可拔除引流管,如摄X光片,以判断加 体的位置。结合术前髋关节病变程度、假体类型、手术过程和病人全身情况,在指导下开始康复练习。 10、术后第三天:可扶习步架下床活动(根据手术及病人恢复情况等因素判断) 11、术后体质差、年龄大的病人应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卧 床活动较少时期禁止给予引起腹胀、腹泻的食物。 12、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较大的手术,对病人的精神刺激较强,易导致心理不平衡,可 出现较明显的心理反应,应关心和理解病人,及时给予安慰、鼓励、使病人获得心理支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1、神经损伤:坐骨神经及腓总神经是THR术中最易损伤的外周神经。 护理:a、密切观察患肢的感觉、运动。 b、避免牵引过紧,腓骨小头受压,造成腓总神经损伤。 C、保持患肢功能位 D、对于持续硬膜外插管镇痛的病人应重视,以免延误诊断。 2、血肿:多出现在老年人和术后48-72小时内,髋关节活动较多的病人。 护理:a、术前向病人宣教应停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激素等药物,减少术中术后出血。 B、观察引流管的情况 C、一旦血肿出现并持续性增大,应及时通知医生。 D、遵医嘱给予抗炎治疗

关节镜术后护理常规

关节镜术后护理常规 一.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患者回病房后去枕平卧6h,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并给予心电监护和血氧饱和度检测。为了促进静脉回流,患肢下垫一软枕抬高10~15cm,呈外展中立位。 2.患肢观察及护理:严密观察伤口有无渗血,膝关节有无肿痛,若敷料渗血较多,关节肿痛明显,应及时报告医生更换敷料并注意观察膝关节内出血情况。术后常规给予膝关节加压冷疗或间断敷冰袋降温减少关节内出血及疼痛。同时要保护腘窝的血管神经。观察血液循环,足趾活动度及感觉、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膝关节镜术后均用弹力绷带包扎下肢,促进静脉回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3.患肢疼痛:关节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术后患肢有轻微疼痛,一般能忍耐,不需要镇痛剂。如果有剧烈疼痛,根据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首先要考虑是否并发症所致,否则要耐心的做好解释工作,必要时要遵医嘱给予止痛镇静剂。 4.引流管的护理:关节镜一般手术不放引流,如膝关节滑膜切除,韧带重建等手术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扭曲、受压、堵塞,并要妥善固定。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及性质。 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1.关节内出血:一般情况关节镜手术后关节内有少量积液,多为术中冲洗液,关节稍肿胀,可自行吸收,不会影响关节功能锻炼。如发现关节内积液增多,关节肿胀加重,如有引流管,引流出大量血性液,

应暂停功能锻炼,关节制动,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及时进行相应治疗。 2.感染:尽管关节镜手术创伤小,切口小,手术操作迅速,加之有灌注液的操作冲洗,明显降低了感染率,但仍有感染发生的可能性。感染是关节镜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所以预防感染尤为重要。关节内感染一般全身症状轻,不典型,有低热,持续时间长。关节肿胀、疼痛、局部皮温高,锻炼后症状加重。化验血常规如考虑感染可能,停止功能锻炼,关节制动。应行关节穿刺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如切口感染,切口局部红肿,疼痛明显,全身症状不明显,可以引流换药继续关节功能锻炼。 3.预防小腿骨筋膜室综合症:主要原因是术中冲洗液外渗,渗入组织间隙,至小腿间室内压力增高,小腿感觉运动障碍。术后密切观察患肢末梢感觉、血运、足指活动以及小腿的肿胀程度,如有异常疼痛及小腿张力增高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三.功能锻炼 关节镜术后早期功能训练可以促进静脉回流,防止血栓形成以及肢体的废用性萎缩,对尽早恢复关节功能以及本体感觉恢复具有积极意义。①手术结束当天麻醉过后,开始行患肢踝关节伸背,拓屈锻炼,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原则是早期活动,循序渐进,由被动到主动到完全训练过渡。②术后第2天开始进行对股四头肌直腿抬高训练,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减轻肢体肿胀。③压腿运动:将膝关节伸直放在床上,并将双手放在膝盖上方,轻轻下压,使膝关节尽量伸直,每次都要维持5分钟左右。在不增加疼痛的情况下开始

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

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 1. 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 1.1 一般护理 术后进行常规监测T、P、R、BP、SpO2、HCE等,24h内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切口疼痛情况,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痛剂。同时,保持引流管通畅,伤口放置负压引流管并保持持续负压,防止扭曲、压迫,防止血块堵塞,密切观察伤口出血情况及引流液的颜色、性质,记录出入量及伤口出血情况,如术后4~6h内引流量>300ml、色呈鲜红,或短时间引流量较多伴血压下降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做好止血、输血的准备工作。并随时观察患者神志、表情、睡眠,以及大小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汇报。还需特别注意观察患肢末端血运、温度及水肿情况,以及足背动脉搏动强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2 体位护理 患者术后的体位不应一成不变,主要取决于手术中所安置的人工臼杯前倾角与假体柄前倾角的相互关系而决定患者体位[2],因此,术后需与手术医生交流,了解术中安置的人工髋关节位置,这对术后正确的体位护理有重要意义[3]。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体位,应取仰卧位,患侧肢体常规置于髋关节外展30°、屈伸0°、内外旋0°、膝关节0°位(外展中立位),或根据人工假体柄和臼置入的角度将患髋置于屈伸0°、外展30°、内旋15°、膝关节0°位(外展内旋位)。允许患者健侧卧位,但应注意保持患侧肢体处于上述体位。为此可将特制的梯形软枕放于患者两腿之间,在进行康复训练时,允许患侧肢体在上述体位状态下髋膝关节伸屈角度为0°~9°。 1.3 术后住院期间的康复训练 术后当天:患者清醒后即可开始踝、膝关节活动训练,鼓励其行跖趾关节伸屈和双侧踝关节伸屈,2~3次,5min/次;逐渐做股四头肌等长、等张收缩锻炼,要求患者尽量将膝关节伸直。术后第1~2天:床头摇起(不应超过30°),取平卧位,加强训练强度,指导患者有规律地、主动地进行踝关节的主动背伸和跖屈活动,并指导患者作踝关节环转运动,每组顺逆时针环转各30~50次,以上两种练习交替进行,每隔1h练习5~10次,早中晚共3回;同时开始髋、膝关节屈伸训练,即交替抬高髋关节和膝关节,被动做登自行车动作,股四头肌收缩练习时要保持髋关节相对稳定或将硬枕放在患侧膝关节下,鼓励患者尽量在旋转中立位的状态下将膝关节伸直,抬起小腿,20次/h,根据患者身体情况,每天做4~8h;同时加强健侧肢体锻炼,屈髋、屈膝收缩健侧下肢肌肉,锻炼过程中,鼓励患者配合深呼吸运动。手术后第3~7天:主要是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当股四头肌足够强时,可开始练习直腿抬高试验,为患者下床负重锻炼做准备,指导患者床上坐起—坐床边—床边站立—拐杖行走及肌力训练;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或陪护共同掌握协助患者上、下床的方法,从健侧移坐至床边,待患者适应后离床;手扶床沿站立,健肢负重,患肢不负重,至下肢肌力恢复后进行站立后伸和外展练习;将患肢慢慢后伸,抬头挺胸,保持上身直立,拉伸屈髋肌群,然后下肢伸直位向外抬起,慢慢收回,拉伸髋关节内收肌,30次/组,每天3组,应避免髋关节屈曲>90°(>90°会增加髋关节脱位危险)。术后第8~14天:训练到患者有足够的力量可自行站立时,可在护理人员和学步器的帮助下进行3点交替步态训练,或扶掖杖进行4点交替步态训练,逐渐过渡到2点步态,使患肢部分负重和4点步态完全负重,然后由双拐过渡到单拐,最后弃拐行走,最后进行生活习惯训练,如坐在椅子上穿脱鞋袜训练,下楼梯训练,自行车训练等。术后2周后可拆线出院。 1.4 出院后的康复训练及指导 一般术后2周出院休养,但患肢功能的恢复需要较长的时间,必须指导患者坚持在家锻炼:一般情况下扶双拐行走6~8周,这期间继续住院时的各种锻炼,逐渐加大运动量,增加行

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护理常规

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护理 [概述] 人工髋关节由股骨头、髋臼和周围软组织构成。人工髋关节置换(THR)就是利用生物相容性与机械性能良好的人工材料将人体的股骨头或股骨头和髋臼置换。 一.人工髋关节置换的类型 1.股骨头置换,就是用人工材料将病变的股骨头置换。 2.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就是用人工材料将人体的股骨 头与髋臼进行置换,具有解除关节疼痛,保持关节活 动度及稳定性,不影响或修复肢术长度的综合优点。 3.全髋关节翻修术:是对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败后 的一种补救手术。 髋关节解剖位置 4.髋关节表面置换术:股骨头颈不用切除,保留了较 多的骨质,不影响未来行全髋关节置换,优点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疗效好。 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适应症:1.原发性或继发性髋关节骨关节炎;2.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性骨关节炎;3.类风湿关节炎;4.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髋关节强直;5.股骨颈骨折;6.髋臼骨折、脱位;7.创伤性骨关节炎;8.股骨头无菌性坏死;9.骨肿瘤;10.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髋关节融合术失败。 三.人工髋关节置换的禁忌症:1.活动性感染;2.全身性感染或系统性感染;3.神经性关节; 4.骨骼发育未成熟者; 5.病理性肥胖; 6.重要脏器疾病未得到有效控制着; 7.下肢有严重的血管性疾病; 8.难以配合治疗者。 四.术前护理 ㈠评估要点 1.评估患者心理状况;饮食和睡眠情况及患者对疾病的心里反应。 2.了解患者有无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及原发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了解患侧肢体皮肤,有无疖、痈、脚癣、静脉曲张等。 3.术前准备是否完善;了解有无异常的指标;女性者要注意是否在月经期。 4.了解患者用药情况,是否服用非甾体药物及激素。评估患者既往有无出血病史、肝病史。㈡心理护理患者大多数需要家属的照顾,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容易产生沮丧、自卑、绝望心理,再加上对疾病知识的缺乏,对手术治疗的顾虑,容易出现焦虑、恐惧感,我们要根据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针对性地做好患者的精神安慰和心理疏导,讲解关节置换的有关知识,介绍同种病例康复期的患者来现身说法,以增加患者对手术的认识和信心。同时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