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复习1

统计学复习1
统计学复习1

统计学计算题专题复习

第三章:统计整理

1.某单位40名职工业务考核成绩分别为:

68 89 88 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7 58 81 54 79 76 95 76 71 60 90 65 76 72 76 85 89 92 64 57 83 81 78 77 72 61 70 81 单位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为及格,70─80分为中,80─90分为良,90─100分为优。 要求:

(1)将参加考试的职工按考核成绩分为不及格、及格、中、良、优五组并编制一张考核成绩次数分配表;

(2)计算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平均成绩

解(1)

(2)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平均成绩

55365675158512954

16539011251020380

7740

40

xf x f

?+?+?+?+?++++=

=

=

=∑∑

第四章:综合指标

2.2004年某月份甲、乙两农贸市场农产品价格和成交量、成交额资料如下:

试问哪一个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较高?并说明原因。

(分析:两个市场一个已知成交量,一个已知成交额,不管已知什么,平均价格就是用总成交额/总成交量得到,甲市场未知各组的具体单位数,用加权调和平均数计算,乙市场已知各组单位数,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

解:

解:先分别计算两个市场的平均价格如下: 甲市场平均价格()375.14

5.5/==∑∑=

x m m X (元/斤)

乙市场平均价格325.14

3.5==∑∑=f

xf X (元/斤)

甲市场的平均价格高于乙市场的平均价格,两个市场销售单价是相同的,销售总量也是相同的,影响到两个市场平均价格高低不同的原因就在于各种价格的农产品在两个市场的成交量不同。

因为0.305 >0.267

故甲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第五章:区间估计

3、某城市进行居民家计调查,随机抽取400户,调查得年平均消费支出为850元,标准差为200元,要求以95%的概率保证程度,估计该城市居民每户每年平均消费支出。

解:(第一步:根据抽样资料,计算样本平均数和标准差,并推算抽样平均误差) 已知n=400, x =850(元),200δ= (元),F(Z)=95%

10x μ=

=

=(元)

(第二步:根据给定的F (Z )查表求得概率度 Z ) 由F(Z)=95%,查表得Z=1.96

(第三步:根据概率度和抽样平均误差计算极限误差) 由x

x

Z μ?=

可得x x Z μ?==1.96×10=19.6

(第四步:计算被估计值的上、下限,对总体参数做出区间估计。) 则该市居民每户年平均耐用消费品支出的上、下限为:

85019.6830.4

85019.6869.6

x x -?==?==下限=x -上限=x++

即我们可以以95%得概率保证程度,估计该市居民耐用消费品年平均支出为830.4~869.6之间。 4、为了研究新式时装的销路,在市场上随机对900名成年人进行调查,结果有540名喜欢该时装,要求以90%的概率保证程度,估计该市成年人喜欢该新式时装得比率。

解:已知:n=900,n 1=540,F(Z)=90%

(第一步:根据抽样资料,计算样本平均数和标准差,并推算抽样平均误差) 样本中喜欢该时装的比率154060%900

n p n

==

=

样本方差2

(1)0.60.40.24p p δ

=-=?=

1.63%p μ=

=

=

(第二步:根据给定的F (Z )查表求得概率度 Z ) 由F(Z)=90%,查表得Z=1.64

(第三步:根据概率度和抽样平均误差计算极限误差) 由p

p

Z μ?=

可得p p Z μ?==1.64×1.63%=2.67%

(第四步:计算被估计值的上、下限,对总体参数做出区间估计。) 则该市成年人喜欢该时装的比率的上、下限为:

60% 2.67%57.33%60% 2.67%62.67%

p p p p -?=-=+?=+=下限=上限=

即我们可以以90%的概率保证程度,估计该市成年人喜欢该新式时装的比率在57.33%~62.67%之间。

5.某工厂有1500个工人,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的方法抽出50个工人作为样本,调查其月平均产量水平,得每人平均产量560件,标准差32.45

要求:(1)计算抽样平均误差(重复与不重复);

(2)以95%的概率(z=1.96)估计该厂工人的月平均产量的区间;

(3)以同样的概率估计该厂工人总产量的区间。 解: (1)

重复抽样: 59.45045

.32===n x σμ

不重复抽样:=-

=

-

=

)1500

501(50

45..32)1(2

2

N

n n

x σ

μ

(2)抽样极限误差x x z μ=? = 1.96×4.59 =9件 月平均产量的区间: 下限:-x △x =560-9=551件 上限:+x △x =560+9=569件

(3)总产量的区间:(551×1500= 826500件; 569×1500= 853500件)

6、采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的方法,在2000件产品中抽查200件,其中合格品190件.

要求:(1)计算合格品率及其抽样平均误差

(2)以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z=2)对合格品率和合格品数量进行区间估计。 p = n 1/n = 190/200 = 95% 抽样平均误差n

p p p )1(-=

μ = 1.54%

(2)抽样极限误差Δp =z μp = 2×1.54% = 3.08%

下限:-x △p=95%-3.08% = 91.92%

上限:+x △p=95%+3.08% = 98.08%

则:总体合格品率区间:(91.92% 98.08%)

总体合格品数量区间(91.92%×2000=1838件 98.08%×2000=1962件)

第七章:相关分析

7.根据企业产品销售额(万元)和销售利润率(%)资料计算出如下数据:

n=7 ∑x =1890 ∑y =31.1 ∑x 2

=535500 ∑y 2

=174.15 ∑xy =9318

要求: (1) 确定以利润率为因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 (2)解释式中回归系数的经济含义.

(3)当销售额为500万元时,利润率为多少? 解:(1)配合直线回归方程:y=a+bx

b=()∑∑∑∑∑--2211x n x y

x n xy =218907

15355001.31189071

9318?-??- =0.0365 a=∑∑-=--

-x n

b y n x b y 11=189071

0365.01.3171??-? =-5.41

则回归直线方程为: y c =-5.41+0.0365x

(2)回归系数b 的经济意义:当销售额每增加一万元,销售利润率增加0.0365% (3)计算预测值:

当x=500万元时 y c =-5.41+0.0365500?=12.8%

第九章:动态数列

8.某地区1984年平均人口数为150万人,1995年人口变动情况如下:

(2)1984-1995年该地区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

解:(1)

1995

年平均人口数∑--++++++=f

f a a f a a f a a a n n n 1

123212

12

22

=181.38万人

(2)1984-1995年该地区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

11 1.74%x =

-=

-=

(2)计算1995年-1999年该地区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增长量和粮食产量 的年平均发展速度;

(3)如果从1999年以后该地区的粮食产量按8%的增长速度发展,

2005年该地区的粮食产量将达到什么水平?

平均增长量=4615184

10

=-=--n a a n (万斤)464

34

684438=+++=

=

逐期增长量个数

逐期增长量之和

平均增长量

(万斤)

(2)平均发展速度%24.109434

6184

==

=

n

n a a x

(3)6008.1618.?==n

n x a a =980.69(万斤)

单项选择

1、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B )。 A.总产量 B.合格率 C.总成本 D.人口数

2、工业企业的设备台数、产品产值是( D ) A 、连续变量 B 、离散变量

C 、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D 、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3、调查时限是指( C )

A 、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B 、调查工作登记的时间

C 、进行调查工作的期限

D 、调查资料报送的时间 4、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 A )。

A 、分组标志的正确选择

B 、分组形式

C 、平均指标

D 、变异指标 5、总量指标按反映时间状况的不同,分为( )。

A 、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B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C 、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D 、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6、对某种连续生产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要求每隔一小时抽出10分钟的产品进行检验, 这种抽查方式是( D )

A 、简单随机抽样

B 、类型抽样

C 、等距抽样

D 、整群抽样 多项选择

1、统计研究运用各种专门方法,包括(ABCDE ) A 、大量观察法 B 、统计分组法

C 、综合指标法

D 、统计模型法

E 、归纳推断法

2、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共同点是( A B )

A、两者都是非全面调查

B、两者选取单位都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C、两者都按随机原则选取单位

D、两者都按非随机原则选取单位

E、两者都可以用来推断总体指标

3、在组距数列中,组中值( ABE )

A、上限和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

B、用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平均水平

C、在开放式分组中无法确定

D、就是组平均数

E、在开放式分组中,可以参照相邻组的组距来确定

4、下列是某地区经济数据指标,其中属于相对指标的是( ABDE )

A、人口男女性别比例为1.03:1

B、人口出生率为14.3%

C、粮食平均亩产量为500斤

D、工业产值计划完成程度113%

E、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500元

判断

1、我国人口普查的调查单位是“人”填报单位是“户”。(√)

2、在对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这种调查属于重点调查。(×)

3、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和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都可称为次数分布。(√)

4、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小。(√)

5、某年甲、乙两地社会商品零售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例相对指标。(×)

6、在抽样推断中,全及指标值是确定的、唯一的,而样本指标值是一个随机变量。(√)

7.对某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行普查,该市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是数量标志(×)

8. 对某市下岗职工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要求在一个月报送调查结果。所规定的一个月时间是调查时间。(×)

9. 在实际调查中,调查对象中的每个单位既是调查单位也是填报单位。(×)

10.抽样推断的目的是,通过对部分单位的调查,来取得样本的各项指标。(×)

11、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数,其表现形式只能是绝对数。(×)

12、产品产量随生产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少而减少说明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13、如果各种商品价格平均上涨5% ,销售平均下降5% ,则销售额指数不变。 (× )

14、在各种动态数列中,指标值的大小都受到指标所反映的时期长短的制约。(×)

统计学1-3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统计总论、单项选择题 1. 属于统计总体的是( A. 某县的粮食总产量 C.某商店的全部商品销售额B D. . 某地区的全部企业 某单位的全部职工人数 )。 D. 总体单位 2. 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A.调查单位 B.标志值 C.品质标志D 3. 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 A. 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B C. 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D B 4. 工业企业的设备台数、产品产值是( A. 连续变量B C. 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D 5. 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 A. 男性是品质标志B C. 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 B )。 . 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 每一个工业企业 )。 . 离散变量 D . 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 人的年龄是变量 . 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 6. 总体的变异性是指()。 A.总体之间有差异B C.总体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B 7. 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 A. 品质标志 B . 数量标志C B D. . 总体单位之间在某一标志表现上有差异 总体单位之间有差异 67 分、. 标志值 78 分、88 分、89 分、96 分,“学生成绩”是 ( D . 数量指标 ) 。 8. 某年级学生四门功课的最高考分分别是 A. 指标 B. 标志 C. D 变量 98 分、 D. 86分、88 分和95,这四个数字是 (标志值 9. 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A. 社会总产值 B .产品合格率 B ) 。 C . 产品总成本 D . 人口总数 10. 下列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A.产品的产量 B.产品的出口额 D C. 产品的合格品数量 D. 产品的评价 11. 下列属于离散型变量的是( A.职工的工资 B.商品的价格 C.) 粮食的亩产量 D. 汽车的产量

统计学简答题及答案

统计学简答题及参考答案 1.简述描述统计学的概念、研究容与目的。 概念:它是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的统计学分支。 研究容: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展示数据和描述性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研究目的:描述数据的特征;找出数据的基本数量规律。 2.简述推断统计学的概念、研究容与目的。 概念:它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分支。 研究容: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理论与方法。 研究目的:对总体特征作出统计推断。 3.什么是总体和样本? 总体是指所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的集合,其中的每一个元素称为个体(也称为总体单位)。 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有限总体的围能够明确确定,且元素的数目是有限的,可数的。 ?无限总体所包括的元素数目是无限的,不可数的。 总体单位数可用N表示。 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构成样本的元素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记为n。 4.什么是普查?它有哪些特点? 普查就是为了特定的研究目的,而专门组织的、非经常性的全面调查。它有以下的特点: 1)通常是一次性或周期性的 2)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 3)数据的规化程度较高 4)应用围比较狭窄。 5.什么是抽样调查?它有哪些特点? 抽样调查是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特征的数据搜集方法和统计推断方法。 它具有经济性好、时效性强、适应面广、准确性高等特点。 6.简述统计调查方案的概念及应包括的基本容。 答:统计调查方案就是统计调查前所制订的实施计划,它是指导整个调查过程的纲领性文件,是保证调查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计划书。 它应包括的基本容有: 〈1〉明确调查目的; 〈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3〉设计调查项目; 〈4〉设计调查表格和问卷; 〈5〉确定调查时间; 〈6〉组织实施调查计划; 〈7〉调查报告的撰写,等等。 7.简述统计分组的概念、原则和具体方法。 答:(1)概念

统计学计算题

统计学计算题 27、【104199】(计算题)某班级30名学生统计学成绩被分为四个等级:A .优;B .良;C .中;D .差。结果如下: B C B A B D B C C B C D B C A B B C B A B A B B D C C B C A B D A A C D C A B D (1)根据数据,计算分类频数,编制频数分布表; (2)按ABCD 顺序计算累积频数,编制向上累积频数分布表和向下累计频数分布表。 【答案】 28、【104202】(计算题)某企业某班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根据上表指出: (1)上表变量数列属于哪一种变量数列; (2)上表中的变量、变量值、上限、下限、次数; (3)计算组距、组中值、频率。 【答案】(1)该数列是等距式变量数列。 (2)变量是日产量,变量值是50-100,下限是,、、、、9080706050上限是,、、、、10090807060次数是111625199、、、、; (3)组距是10,组中值分别是 9585756555、、、、 ,频率分别是13.75%31.25%.20%23.75%11.25% 、、。 29、【104203】(计算题) 甲乙两班各有30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如下:

(1)根据表中的数据,制作甲乙两班考试成绩分类的对比条形图; (2)比较两班考试成绩分布的特点。 【答案】 乙班学生考试成绩为优和良的比重均比甲班学生高,而甲班学生考试成绩为中和差的比重比乙班学生高。因此乙班学生考试成绩平均比乙班好。两个班学生都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特点,即考试成绩为良和中的占多数,而考试成绩为优和差的占少数。 30、【104205】(计算题)科学研究表明成年人的身高和体重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根据下面一组体重身高数据绘制散点图,说明这种关系的特征。 体重(Kg ) 50 53 57 60 66 70 76 75 80 85 身高(cm ) 150 155 160 165 168 172 178 180 182 185 【答案】散点图:

统计学复习题1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 1、统计数据按测定层次分,可以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如果按时间状况分,可以分为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 2、由一组频数2,5,6,7得到的一组频率依次是0.1 、0.25 、0.3 和0.35 ,如果这组频数各增加20%,则所得到的频率不变。 3、已知一个闭口等距分组数列最后一组的下限为600,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580,则最后一组的上限可以确定为640,其组中值为620 。 4、如果各组相应的累积频率依次为0.2,0.25,0.6,0.75,1,观察样本总数为100,则各组相应的观察频数为___20 5 35 15 25___。 5、中位数e M可反映总体的集中趋势,四分位差D Q.可反映总体的离散程度,数据组1,2,5,5,6,7,8,9中位数是 5.5,众数为 5 。 6、假如各组变量值都扩大2 倍,而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1/3 ,那么算术平均数扩大为原来的2倍。 四、计算题 1、某班的经济学成绩如下表所示: 43 55 56 56 59 60 67 69 73 75 77 77 78 79 80 81 82 83 83 83 84 86 87 88 88 89 90 90 95 97 (1)计算该班经济学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第一四分位数、第三四分位数(2)计算该班经济学成绩的众数、四分位差和离散系数。 (3)该班经济学成绩用哪个指标描述它的集中趋势比较好,为什么? (4)该班经济学的成绩从分布上看,它属于左偏分布还是右偏分布? (3)上四分位数和下四分位数所在区间?

要求:(1)分别计算成年组和青少年组身高的平均数、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 (2)说明成年组和青少年组平均身高的代表性哪个大?为什么? 要求:试比较哪个单位的职工工资差异程度小。 8、一家公司在招收职员时,首先要通过两项能力测试。在A 项测试中,其平均分数是100分,标准差是15分;在B项测试中,其平均分数是400分,标准差是50分。一位应试者在A项测试中得了115分,在B项测试中得了425分。 与平均分数相比,该位应试者哪一项测试更为理想? KEY: 1、(1)77,80.5,68.5,87.25 (2)83,18.75,0.173 (3)中位数,是数据分布明显左偏又是顺序数据。

统计学总复习 (完整版)

统计学原理总复习(完整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面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B )。 A、工人年龄 B、工人性别 C、工人月工资 D、工人体重 解析标志表现有品质标志表现和数量标志表现之分。品质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表述,因此不能转化为统计指标,但对其对应的单位进行总计时就形成统计指标。数量标志表现是一具体数值,也称标志值。 2.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B ) A、调查单位 B、总体单位 C、调查对象 D、填报单位 解析:总体单位是指构成统计总体的每一个个别事物 3.2010年11月1日零点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 C )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一次性调查 D、经常性调查 解析: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目的和要求,在对调查对象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的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借以认识同类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及本质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典型调查要求搜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搞清所调查的典型中各方面的情况,作系统、细致的解剖,从中得出用以指导工作的结论和办法。重点调查是指在全体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以取得统计数据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法。由于重点单位在全体调查对象中只占一小部分,调查的标志量在总体中却占较大的比重,因而对这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所取得的统计数据能够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一次性调查是间隔一定时间而进行的调查,一般间隔时间相当长,如一年以上,它是对事物在一定时点上的状态进行的登记,如工业普查、设备普查等。一次性调查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得事物在某一时间点上的水平、状态的资料,例如人口普查。经常性调查是指结合日常登记和核实资料,通过定期报表而进行的一种经常的,连续不断地调查.这种调查不必专门组织调查机构,而是利用原有的机构和力量,通过层层上报和汇总资料取得全面资料 4.单项式分组适合运用于( C ) A、连续性数量标志 B、品质标志 C、离散性数量标志中标志值变动范围比较小 D、离散型数量标志中标志值变动范围很大 解析:用一个变量值作为一组,形成单项式变量数列,称为单项式分组(Monomial subgroup)。一般适用于离散型变量且变量变动不大的场合。单项式分组在离散性变量范围较小下用,组距式分组离散性变量范围较大下用和连续性变量下用 5.计算向上累计次数及比率时,各累计数的意义是各组( A ) A、上限以下的累计次数或比率 B、上限以上的累计次数或比率 C、下限以上的累计次数或比率 D、下限以下的累计次数或比率 解析:向上累计,又称以下累计,是将各组次数和比率,由变量值低的组向变量值高的组逐组累计。祖距数列的向上累计,表明各组上限以下(小于等于上限)总共所包含的总体次数。

统计学简答题整理

统计学简答题整理 第一章P11 1.获取直接统计数据的渠道主要有哪些?及区别在于? 普查、抽样调查 普查是为某一特定目的,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这是一种摸清国情、国力的重要调查方法。花费的时间、人力、财力和物力都较大,间隔的时间较长。而两次普查之间的年份以抽样调查方法获得连续的统计数据。 抽样调查是统计调查中应用最广、最为重要的调查方法,它是通过随机样本对总体数量规律性进行推断的调查研究方法。存在着由样本推断总体产生的抽样误差,但统计方法可以估计出误差的大小进一步控制误差;节省人力、财力、物力,又能保证实效性 2.简要说明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 非抽样误差是由于调查过程中各有关环节工作失误造成的。(它包括调查方案中有关规定或解释不明确所导致的填报错误、抄录错误、汇总错误,不完整的抽样框导致的误差,调查中由于被调查者不回答产生的误差,还有一种人为干扰造成的误差即有意瞒报或低报数据等)。非抽样误差在普查、抽样调查中都有可能发生,但可以避免。 抽样误差是利用样本推断总体时产生的误差。(由于样本只是总体的一部分,用样本的信息去推断总体,或多或少总会存在误差,因而抽样误差对任何一个随机样本来讲都是不可避免的。但可计量、可控制)。抽样误差与样本量的平方根成反比关系。 第二章P51

1.统计的计量尺度 ①列名尺度(定类尺度):是按照某一品质标志将总体分组之后,对属性相同的单位进行计量的方法。各组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没有大小、高低、先后之别。 ②顺序尺度(定序尺度):是按照某一品质标志将总体分组,对等级相同的单位进行计量的方法。各组之间的关系是有顺序的,可以进行排序。 ③间隔尺度(也称定距尺度):是按某一数量标志将总体分组,对相同数量或相同数量范围的单位或其标志值进行计量的方法。其特点是不仅可以进行排序,还可以计算不同数值之间的绝对差距。 ④比例尺度(也称定比尺度):是类似于间隔尺度,又高于间隔尺度的计量方法。其特点是不仅可计算数值的绝对差异,还可以计算数值的相对差异。 2.简述统计分组的概念和作用。 概念:统计分组是根据统计研究目的,选择一定的分组标志,将总体划分为若干组的统计方法。其目的是使组与组有明显差别,同一组中具有相对的同质性。(例:人口按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分组;企业按规模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 作用:1.划分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 2.反映总体的内部结构 3.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3.简述众数、中位数和均值的特点与应用场合。 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反映了标志值分布的集中趋势,是一种由位置决定的平均数。可以没有众数也可有两个。

统计学计算题

解:基期总平均成本=1800 120018007001200600+?+?=660 报告期总平均成本=1600 24001600 7002400600+?+?=640 总平均成本下降的原因是该公司产品的生产结构发生了变化, 即成本较低的甲企业产量占比上升而成本较高的乙企业产量占比相应下降所致。 2.某商贸公司从产地收购一批水果,分等级的收购价格和收购进入如下, (元) 收购总量收购总额6268.130.1832060.11664000.2127008320 1664012700)()(11=++++=∑ ∑====k i i i i k i i i X f X f X X 3.某中学正在准备给一年级新生定制校服。男生校服分小号、中号和大号三种规格, 分别适合于身高在160cm 以下、160~168cm 之间和168cm 以上的男生。一直一年级 新生中有1200名男生,估计他们身高的平均数为164cm ,标准差为4cm 。试由此粗 略估计三种规格男生校服分别准备多少套? 解:均值=164;标准差=4;总人数=1200 身高分布通常为钟形分布,按经验法则近似估计: 规格 身高 分布范围 比重 数量(套) 小号 160以下 0.15865 190.38 中号 160-168 均值±1*标准差 0.6827 819.24 大号 168以上 0.15865 190.38 合计 1200 4. 根据长期实验,飞机的最大飞行速度服从正态分布。先对某新型飞机进行了 15次试飞,测得各次试飞时的最大飞行速度(单位:米/秒)为: 422.2 417.2 42 5.6 425.8 423.1 418.7 428.2 438.3 434.0 412.3 431.5 413.5 441.3 423.0 420.3 试对该飞机最大飞行速度的数学期望值进行区间估计。(置信概率0.95) 解:样本平均数 X =425, S 2 n-1=72.049, S 14=8.488 X S 2.1916 1510.05/2()t -=2.1448 ?==/2 (n-1) t α×2.1916=4.7005 所求μ425-4.70<μ<425+4.7t0,即(420.30,429.70)。 5.某微波炉生产厂家想要了解微波炉进入居民家庭生活的深度。他们从某地区 已购买了微波炉的2200个居民户中用简单随机不还原抽样方法以户为单位抽取 了30户,询问每户一个月中使用微波炉的时间。调查结果依次为: 300 450 900 50 700 400 520 600 340 280 380 800 750 550 20 1100 440 460 580 650 430 460 450 400 360 370 560 610 710 200 试估计该地区已购买了微波炉的居民户平均一户一个月使用微波炉的时间。 解:根据已知条件可以计算得:14820y n 1 i i =∑= 8858600 y n 1 i 2i =∑= 估计量 n i i 1 1y n μ=== ∑ =301 *14820= 494(分钟) 估计量的估计方差 2s n v()v(y)(1)n N μ==- =30 1 *291537520*)2200301(-=1743.1653 其中 () ??? ? ??= = ∑∑==2n 1i 2i n 1 i 2 i 2n -y 1-n 1-y 1-n 1 s = () 2 494*308858600*1 301 -- =29 1537520=53017.93, S=230.26 6.一个市场分析人员想了解某一地区看过某一电视广告的家庭所占的比率。该地区共有居民1500户,分析人员希望以95%的置信度对总体比率进行估计,并要求估计的误差不超过5个百分点。另外,根据先前所做的一个调查,有25%的家庭看过该广告。试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要进行总体比率的区间估计,应当抽取的样本单位数。 解: ()222 2222211500 1.960.25(10.25) 115000.05 1.960.25(10.25) P Nz P P n N z P P αα-???-= = ?+-?+??- 241.695= 应抽取242户进行调查。 7.设销售收入X 为自变量,销售成本Y 为因变量。现已根据某百货公司12个月的有关资料 计算出以下数据(单位:万元)。() 2425053.73 t X X -=∑ 647.88X = () 2 262855.25t Y -=∑ 549.8 Y = ()()334229.09t t Y Y X X --=∑ 试利用以上数据:(1)拟合简单线性回归方程,并对回归系数的经济意义作出解释。(2)计算决定系数和回归估计的标准误差。(3)对2β进行显著水平为5%的显著性检验。(4)假定明年1月销售收入为800万元,利用拟合的回归方程预测相应的销售成本,并给出置信度为95%的预测区间。 解:(1) ()() () t t 22 Y Y X X 334229.09|=0.7863425053.73 t X X β--==-∑∑ 12|=Y-X=549.8-0.7863* 647.88=40.3720β β (2) ( )() ( )( ) 2 2 2 334229.092 20.999834425053.73*262855.25 t t t t Y Y X X r X X Y Y ?? --??===--∑∑∑ ()() 2 2 2 143.6340t e r Y =--=∑∑ 2.0889 e S = = (3)02 12:0,:0H H β=≠ 20.003204 S β = = 2220.7863 245.41200.003204 t S β β β == = t 值远大于临界值2.228,故拒绝零假设, 说明2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4)40.3720 + 0.7863*800 = 669.41(f Y =万元) f e S = = 2n-2f f e Y t S α± 669.41 2.228*1.0667 =± = 669.41 2.3767± 即有:664.64 674.18f Y ≤ ≤ 8.对9位青少年的身高Y 和体重X 进行观测,并以得出以下数据: 2 i i Y=13.54;Y =22.9788∑∑ 2 i i X=472;X =28158∑∑ i X 803.02i Y =∑ (1) 以身高为因变量,体重为自变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 (2) 计算残差平方和决定系数 (3) 计算身高和体重的相关系数并进行显著性检验(自由度为7, (4) 显著水平为0.05的t-分布双侧检验临界值为2.365) (5) 对回归系数2β进行显著性检验 9.某商业企业某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额、库存额及流量费用额资料 品流转次数=销售额/平均库存额;商品流通费用=流通费用额/销售额)。 解:第一季度的月平均商品流转次数为: 第一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额第一季度的平均库存额 ()()()2880+2170+23403 = 19802+1310+1510+156024-1 2466.333= =1.61 1530 第一季度的平均商品流通费用率为:第一季度的月平均流通费用第一季度的平均销售额 () ()230+195+2023 = 2880+2170+23403209 ==8.48%2466.333

统计学复习试题一

统计学复习试题一 一、选择题(仅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10分) 1、劳动生产率是个(3 )指标 ①动态②质量③流量④强度 2、把一个工厂的工人组成总体,每一个工人是(2 ) ①总体单位②数量标志③指标④品质标志 3、某电视机厂为了检验全厂产品质量,应采用(4 ) ①普查②重点调查③典型调查④抽样调查 4、统计分组的关键是(3 ) ①搜集各种原始资料②注意资料的真实性 ③正确选择分组标志与划分各组界限④绘制次数分配图 5、某种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规定比基期下降3%,实际比基期下降3.5%,则其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为(4) ①116.7% ②100.5% ③85.7% ④99.5% 6、时期指标的特点是(2) ①不具有可加性②具有可加性 ③与时间间隔无关④只能间断计数 7、动态分析中,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是(4) ①报告期与基期水平相减②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相除 ③增长量与基期水平相减④增长量与基期水平相除 8、若销售价上涨10%,销售量减少10%,则销售额(3 )1*(1+20%)=1.2 1.2*(1-20%)=0.96 ①不变②有所增加 ③有所减少④无法判断 9、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从总体中抽取10%作为样本,则重置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与不重置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之比为(3 ) ①0.9 ②1.0 ③1.05 ④1.11 10、当变量x的值增加时,变量y的值随之下降,则x和y之间存在着(4 ) ①正相关关系②负相关关系 ③曲线相关关系④直线相关关系 二、简答题(50分) 1、什么是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并以一实例说明?P28 所谓统计总体,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又有差别的许多个别单位所构成的整体,当这个整体作为统计研究对象时称统计总体,简称总体.例如,研究某个工业部门的企业生产情况时,该部门的所有工业企业可以作为一个总体,因为它是由许多客观存在的工业企业组成的,而每个工业企业都是进行工业生产活动的基层单位,具有同质性 如果一个统计总体中包括的单位数是无限的,称为无限总体,例如,连续大量生产某种零件时,其总产量是无限的,构成一个无限总体.总体中包括的单位数是有限的,称为有限总体.例如,在特定时点上的人口总数、工业企业总数等等,都是有限总体.对于有限总体,既可以进行全面调查,也可以抽样调查.对于无限总体来说,只能进行抽样调查,根据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特征.此外,统计总体还可以分为静态总体和动态总体,前者所包含的各个单位属于同一个时间,后者所包含的各个单位则属于不同时间.根据一定的目的,针对这两类总体就可以分别进行静态研究或动态分析. 综上所述,可见总体和总体范围的确定、取决于统计研究的目的要求.而形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亦即总体必须具备三个特性:大量性、同质性和变异性.

统计学总复习题

1、某企业某种产品单位成本1998年计划规定比1997年下降8%,实际下降6%;1998年产品销售量计划完成105%,比去年增长6%。 试确定:(1)1998年单位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程度 (2)1998年产品销售计划规定比去年增长多少? 2、有甲、乙两个品种的粮食作物,经播种实验后得知甲品种的平均亩产量为998斤,标准差为162.7斤,乙品种实验资料如下: 要求计算乙品种的平均亩产量和标准差,比较哪一品种更具有代表性。 3、某商店1990年各月末商品库存额资料如下: 又知1月1日商品库存额为63万元。试计算上半年、下半年和全年的平均商品库存额。

4、根据我国2000~2005年能源生产量数据填齐下表空栏数据,计算2000~2005年的平均增长量。 5、某商品在两个市场出售资料如下表: 要求:(1)试分析该商品总平均价格指数 (2)对总平均价格变动进行因素分析。(包括相对数和绝对数分析)

6、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2000年和2001年其产量和单价如下: 试计算:(1)两种产品的单价指数以及由于单价变动使总产值变动的绝对额; (2)两种产品产量总指数以及由于产量变动而使总产值变动的绝对额; (3)利用指数体系分析说明总产值(相对程度和绝对额)变动的情况. 7、某厂对产品使用寿命进行检测,抽取100个产品进行寿命调查,测得样本平均寿命为4000小时,样本标准差为730小时; 试:(1)试以68.27%(t=1)的概率保证程度对该批产品的平均使用寿命进行区间估计; (2)若概率保证程度不变,极限误差不超过70小时,则至少要抽取多少件产品为样本?

8、调查五位学生《统计学原理》的学习时间与成绩(5分制)情况,调查资料如下表所示: 根据资料:(1)计算学习时间与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 (2)建立学习成绩(y )倚学习时间(x )的直线回归方 程。 (3)若某同学学习时间为3小时,试估计其成绩。 ∑∑=== ++++++=n i i n i i i n n n f f x f f f f x f x f x x 1 1212211 ∑∑==-= n i i n i i i f f x x 1 1 2 )(σ d X M L ??+??+=211 0 d f S f X M m m L e ?-+=-∑12

统计学简答题

统计学简答题 1、统计的含义与本质是什么? (1)“统计”一词可以有三种含义:统计活动、统计数据、统计学 统计活动是对各种统计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并做出相应的推断、分析的活动,通常被划分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三个阶段; 统计数据是通过统计活动获得的,用以表现研究现象特征的各种形式的数据; 统计学则是指导统计活动的理论和方法,是关于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科学。 (2)统计的本质是关于为何统计,统计什么,和如何统计的思想。 2、统计学的学科性质: 1、统计学就其研究对象而言,具有数量性、总体性和差异性的特点。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各种现象的数量方面。 2、统计学就其学科范畴而言,具有方法性、层次性和通用性的特点。 3、统计学就其研究方式而言,具有描述性和推断性的特点。 3、总体、样本、个体三者关系如何?试举例说明。 总体:就是统计研究的客观对象的全体,是由所有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事物所组成的集合体,有时也称为母体; 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抽区的一部分个体所组成集合,也称为子样;组成总体的每个个别事物就称为个体,也称为总体单位。 (1)总体与个体的关系(可变性) 总体容量随着个体数的增减可变大或变小; 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总体中的个体可发生变化; 随着研究范围的变化,总体与个体的角色可以转换 (2)样本与总体的关系 样本是所要研究的对,而样本则是所要观测的对象,样本是总体的代表和缩影。 样本是用来推断总体的。 总体和样体的角色是可以改变的。 4、理解标志、指标、变量三者的含义?标志与指标的联系与区别? 标志是用以描述或体现个性特征的名称; 统计指标简称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 从狭义上看,变量是指可变的数量标志;从广义上来看,变量不仅指可变的数量标志,也包括可变品质标志,因此,可变标志就是变量。 (1)标志与指标的区别:指标和标志说明的对象不同,指标说明总体的特征,标志则说明个体的特征;指标与标志的表现形式不同,指标是用数值来表现的,而标志则既能用文字来表现品质标志,也能用数字来表现数量标志。 (2)标志与指标的联系:标志是计算统计指标的依据,即统计指标数值是根据个体的标志综合表现而来的;由于总体与个体的确定是相对的,可以换位的,因而指标与标志的确定也是相对的、可以换位的;指标与标志同属于变量的范畴。 5、什么是统计指标体系?有哪些表现形式? 同一总体多个反面数量特征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形成的体系称为统计指标体系表现形式: 数学等式关系:若干统计指标之间可以构成一个等式关系 相互补充关系:各个指标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从不同方面开说明现象的数量特征 相关关系:各个指标之间的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 原因、条件和结果关系:若干指标中有的是原因,有的是条件有的则为结果

统计学计算题整理

: 典型计算题一 1、某地区销售某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资料如下: 根据资料计算三种规格商品的平均销售价格。 解: 36== ∑∑ f f x x (元) 点评: 第一,此题给出销售单价和销售量资料,即给出了计算平均指标的分母资料,所以需采用算术平均数计算平均价格。第二,所给资料是组距数列,因此需计算出组中值。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平均价格。第三,此题所给的是比重权数,因此需采用以比重形式

表示的加权算术平均数公式计算。 2、某企业1992年产值计划是1991年的105%,1992年实际产值是1991的的116%,问1992年产值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 解: %110% 105% 116=== 计划相对数实际相对数计划完成程度。即1992年计划完成程度为 110%,超额完成计划10%。 点评:此题中的计划任务和实际完成都是“含基数”百分数,所以可以直接代入基本公式计算。 3、某企业1992年单位成本计划是1991年的95%,实际单位成本是1991年的90%,问1992年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 解: 计划完成程度 %74.94% 95% 90==计划相对数实际相对数。即92年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是 94.74%,超额完成计划5.26%。 点评:本题是“含基数”的相对数,直接套用公式计算计划完成程度。 4、某企业1992年产值计划比91年增长5%,实际增长16%,问1992年产值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 解: 计划完成程度%110% 51% 161=++= 点评:这是“不含基数”的相对数计算计划完成程度,应先将“不含基数”的相对数还原成“含基数”的相对数,才能进行计算。 5、某企业1992年单位成本计划比1991年降低5%,实际降低10%,问1992年单位成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西安交大统计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企业统计中,下列统计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C) A、文化程度 B、职业 C、月工资 D、行业 2.下列属于相对数的综合指标有(B ) A、国民收入 B、人均国民收入 C、国内生产净值 D、设备台数 3.有三个企业的年利润额分别是5000万元、8000万元和3900万元,则这句话中有(B)个变量? A、0个 B、两个 C、1个 D、3个 4.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是(A ) A、身高 B、产品件数 C、企业人数 D、产品品种 5.下列各项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 ) A、库存额 B、总收入 C、平均收入 D、人均收入 6.典型调查是(B )确定调查单位的 A、随机 B、主观 C、随意D盲目 7.总体标准差未知时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要用到(A ): A、Z统计量 B、t统计量 C、统计量 D、X统计量 8. 把样本总体中全部单位数的集合称为(A ) A、样本 B、小总体 C、样本容量 D、总体容量 9.概率的取值范围是p(D ) A、大于1 B、大于-1 C、小于1 D、在0与1之间 10. 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A ) A、零 B、1 C、-1 D、2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题全部答对才给分,否则不计分) 1.数据的计量尺度包括(ABCD ): A、定类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距尺度 D、定比尺度 E、测量尺度 2.下列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有(BE ): A、工人人数 B、商品销售额 C、商品库存额 D、商品库存量 E、总产值 3.测量变量离中趋势的指标有(ABE ) A、极差 B、平均差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E、标准差 4.在工业企业的设备调查中(BDE ) A、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工业企业的所有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设备是 填报单位D、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5.下列平均数中,容易受数列中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数有(ABC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 E、众数 三、判断题(在正确答案后写“对”,在错误答案后写“错”。每小题1分,共10分) 1、“性别”是品质标志。(对) 2、方差是离差平方和与相应的自由度之比。(错) 3、标准差系数是标准差与均值之比。(对) 4、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是一个最大值。(错)

统计学总复习

《统计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 1.统计一词的三种涵义是()。 A.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B .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C.统计设计.统计分组.统计预测 D .统计方法.统计分析.统计预测 2.要研究某地区570 家工业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 A.每个工业企业 B .570 家工业企业 C.570家工业企业每一件产品 D .570 家工业企业全部工业产品 3.为了解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对鞍钢、武钢、宝钢等特大型钢铁企业的产量进 行调查,属于() A.重点调查 B .典型调查 C .简单随机抽样调查 D .整群抽样调查4.某商品销售量的前三个季度的季节指数分别为:112%,88%,90%,则第四个季度的季节指数为()。 A.102% B .110% C .98% D .100% 5.某厂2009 年完成产值 2 千万,2010 年计划增长10%,实际完成2310 万元,则计划完成程度为()。 A.105% B .5% C .115.5% D .15.5% 6.两个性质不同的指标相对比而形成的相对指标是()。 A.比较相对指标 B .结构相对指标 C .比例相对指标 D .强度相对指标7.当相关系数接近于()时,说明两变量间线性相关程度是很低的。 A.1 B.0 C.0.5 D .-1 8.统计调查按其组织形式分类,可分为() A.普查和典型调查 B .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 C.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D .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9.现有一数列:3,9,27,81,243,729,2187,反映其平均水平最好用()。 A.算术平均数 B .调和平均数 C .几何平均数 D .众数10.第一组工人的平均工龄为 6 年,第二组为8 年,第三组为10 年,第一组工人数占总数的30%,第二组占50%,则三组工人的平均工龄为()。 A.8 年 B.7.55 年 C.32.5 年 D.7.8 年11.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统计学简答题

1、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有何区别和联 系? 描述统计研究的是数据收集、处理、汇总、图表描述、概括与分析等统计方法。推断统计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方法。 联系: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是现代统计学的两个组成部分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描述统计学是现代统计学的基础和前提,推断统计学是现代统计学的核心和关键。 2、统计数据的类型有哪些?(P5-6) 按照计量尺度不同,可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按照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可以分为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按照被描述的现象与时间的关系可分为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 3、简述数据误差来源?(P33-38) 统计数据的误差来源分为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抽样误差是由于抽样的随机性引起的样本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误差。非抽样误差是相对抽样误差而言的,是指除抽样误差之外的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样本观察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差异。 4、衡量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有哪些 (P96-104) 衡量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有:1.异众比率,用于测度分类数据的离散程度,衡量众数对一组数据的代表程度;2.四分位差,用于测量顺序数据的离散程度,衡量中位数对一组数据的代表程度;3.方差和标准差,用于测度数据离散程度的最常用测度值,衡量均值对一组数据的代表程度。 5、为什么说正态分布是客观现象中最主 要的分布?(P142) 正态分布有极其广泛的实际背景,生产与科学实验中很多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都可以近似地用正态分布来描述。一般来说,如果一个量是由许多微小的独立随机因素影响的结果,那么就可以认为这个量具有正态分布。从理论上看,正态分布具有很多良好的性质,许多概率分布可以用它来近似;还有一些常用的概率分布是由它直接导出的,例如对数正态分布、t分布、F分布等。 6、有人说,标准化与中心化的两个变量的 协方差就是它们的相关系数,你认为正 确吗?请说明理由? 7、请你说明小概率原理的含义?(P213, 最后一段) 一个事件如果发生的概率很小的话,那么它在一次试验中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但在多次重复试验中几乎是必然发生的,数学上称之小概率原理。统计学中,一般认为等于或小于0.05或0.01的概率为小概率。 8、评价估计量的标准有哪些?并解释它 们的含义(P179-180) 一般地说,一个好的估计量应具备三个标准: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 无偏性是指估计量分布的数学期望等于被估计的总体参数。有效性是指对同一总体参数的两个无偏估计量,有更小标准差的估计量更有效。一致性是指随着样本量的增大,点估计量的值越来越接近于被估总体的参数。 9、假设检验的理论基础和推理方法是什 么?(P210-213) 进行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就是小概率原理。小概率原理是说概率很小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 根据小概率原理进行假设检验的方法就是概率意义下的反证法,其思想是:为了检验原假设 H是否正确,我们首先假定“0H 正确”,然后来看在 H是正确的假定下能导出什么结果。如果导出一个与小概率原理相矛盾的结果,则说明“ H正确”的假定是错误的,即原假设 H不正确,于是我们应作出否定原假设 H的决策;如果没有导出与小概率原理相矛盾的结果,则说明“ H正确”的假定没有错误,即不能认为原假设 H是不正确的,于是我们应作出不否定原假设 H的决策。 10.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P212-213) 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1.根据所研究问

统计学计算题

第二章 六、计算题. 1.下面是某公司工人月收入水平分组情况和各组工人数情况: 月收入(元)工人数(人) 400-500 20 500-600 30 600-700 50 700-800 10 800-900 10 指出这是什么组距数列,并计算各组的组中值和频率分布状况。 2.抽样调查某省20户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单位:百元)如下: 88 77 66 85 74 92 67 84 77 94 58 60 74 64 75 66 78 55 70 66 ⑴根据上述资料进行分组整理并编制频数分布数列 ⑵编制向上和向下累计频数、频率数列 答:⑴⑵

第三章 六、计算题. 要求:⑴填满表内空格. ⑵对比全厂两年总产值计划完成程度的好坏。 ⑵该企业2005年的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为110.90%,而2006年只有102.22%,所以2005年完成任务程度比2006好。 ⒉某工厂2006年计划工业总产值为1080万吨,实际完成计划的110%,2006年计划总产值比2005年增长8%,试计算2006年实际总产值为2005年的百分比? 解:118.8% 3.某种工业产品单位成本,本期计划比上期下降5%,实际下降了9%,问该种产品成本

计划执行结果? 解:95.79% 4.我国“十五”计划中规定,到“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钢产量规定为7200万吨, 根据上表资料计算: ⑴钢产量“十五”计划完成程度; ⑵钢产量“十五”计划提前完成的时间是多少? 解:⑴102.08%;⑵提前三个月 5.某城市2005年末和2006年末人口数和商业网点的有关资料如下: 计算:⑴平均每个商业网点服务人数; ⑵平均每个商业职工服务人数; ⑶指出是什么相对指标。 ⑶上述两个指标是强度相对指标。 6.某市电子工业公司所属三个企业的有关资料如下: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交大统计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企业统计中,下列统计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 C) A、文化程度 B、职业 C、月工资 D、行业 2.下列属于相对数的综合指标有(B ) A、国民收入 B、人均国民收入 C、国生产净值 D、设备台数 3.有三个企业的年利润额分别是5000万元、8000万元和3900万元,则这句话中有( B)个变量? A、0个 B、两个 C、1个 D、3个 4.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是(A ) A、身高 B、产品件数 C、企业人数 D、产品品种 5.下列各项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 ) A、库存额 B、总收入 C、平均收入 D、人均收入 6.典型调查是(B )确定调查单位的 A、随机 B、主观 C、随意 D盲目 7.总体标准差未知时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要用到( A ): A、Z统计量 B、t统计量 C、统计量 D、X统计量 8. 把样本总体中全部单位数的集合称为(A ) A、样本 B、小总体 C、样本容量 D、总体容量 9.概率的取值围是p(D ) A、大于1 B、大于-1 C、小于1 D、在0与1之间 10. 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A ) A、零 B、 1 C、-1 D、2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题全部答对才给分,否则不计分) 1.数据的计量尺度包括( ABCD ): A、定类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距尺度 D、定比尺度 E、测量尺度 2.下列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有( BE ): A、工人人数 B、商品销售额 C、商品库存额 D、商品库存量 E、总产值 3.测量变量离中趋势的指标有( ABE ) A、极差 B、平均差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E、标准差 4.在工业企业的设备调查中( BDE ) A、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工业企业的所有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设备是 填报单位 D、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 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5.下列平均数中,容易受数列中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数有( ABC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 E、众数 三、判断题(在正确答案后写“对”,在错误答案后写“错”。每小题1分,共10分) 1、“性别”是品质标志。(对) 2、方差是离差平方和与相应的自由度之比。(错) 3、标准差系数是标准差与均值之比。(对)

统计学期末复习-公式汇总

统计报表 专门调查 普查 抽样调查 典型调查 重点调查 按调查的组织方式不同分为 按调查时间是否连续分为 按调查单位的范围大小分为 全面调查 非 全面调查 一次性调查 经 常性调查 统计学复习 第一章 1.“统计”的三个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2.三者之间的关系: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工作与工作成果的关系; 统计资料和统计学是实践与理论的关系 3.统计学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广泛性) 4.统计工作的过程一般分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三个阶段 5.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区分:统计总体是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构成总体的这些个别单位称为总体单位。(总体或总体单位的区分不是固定的:同一个研究对象,在一种情况下是总体,在另一种情况下可能成了总体单位。) 6.标志: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 A 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质的特征,不能用数值来表示。如:性别、职业、血型色彩 B 数量标志—标志总体单位量的特征,可以用数值来表示。如:年龄、工资额、身高 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 指标名称体现事物质的规定性,指标数值体现事物量的规定性 第二章 1.统计调查种类 2.统计调查方案包括六项基本内容: 1)确定调查目的;(为什么调查) 2)确定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向谁调查) 调查对象——社会现象的总体 调查单位——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总体单位) 填报单位——报告调查内容,提交统计资料 3)确定调查项目、拟定调查表格;(调查什么) 4)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5)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6)选择调查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