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MPa级钒氮微合金化热轧高性能钢筋的研制

600MPa级钒氮微合金化热轧高性能钢筋的研制
600MPa级钒氮微合金化热轧高性能钢筋的研制

2017年钒氮合金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钒氮合金行业 分析报告 2017年4月

目录 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及法规 (4) 1、行业主管部门 (4) 2、产业政策及相关法规 (5) 二、行业发展概况及趋势 (7) 1、行业发展概况 (7) 2、行业发展趋势 (8) (1)钒在钢铁领域的应用需求继续稳步增长 (8) (2)钒在高端特殊性能金属材料领域将呈现放量的态势 (9) (3)钒电池产业已展露曙光,储能技术的应用将得以快速发展 (10) 三、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和关联性 (10) 1、行业上下游产业链 (10) 2、行业与上下游的关系 (11) (1)上游行业 (11) (2)下游行业 (11) 四、行业前景及市场规模 (12) 1、钒氮合金产业概况 (12) 2、钒氮合金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14) (1)提高工艺水平,保证产品质量 (14) (2)降低炉窑损耗 (15) (3)生产流程自动化 (15) (4)使用范围扩大化、高端化 (16) 五、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6) 1、有利因素 (16) (1)钢铁工业本身在钒消耗强度上,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16) (2)应用前景广阔 (17) (3)国家政策的支持 (18)

2、不利因素 (19) (1)生产工艺有待提高 (19) (2)行业发展不均衡 (19) 六、行业竞争状况 (20) 1、行业竞争格局 (20) 2、行业进入壁垒 (20) (1)规模壁垒 (20) (2)人才壁垒 (21) (3)技术壁垒 (21) 七、行业主要企业简况 (21) 1、攀钢集团钒业有限公司 (21) 2、陕西五洲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22) 3、湖南众鑫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2)

钒氮合金项目建议书--昌吉版11.5(1)

年产3000吨钒氮合金建设项目 建议书 一、总论 ㈠、项目名称:年产3000吨钒氮合金项目 ㈡、项目类型:新建 ㈢、项目地址:昌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E—2地块 ㈣、承办单位:新疆众豪钒业科技有限公司 ㈤、项目负责人:苗淑芳 ㈥、项目承办单位简介 新疆思硕渊金属材有料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8月,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经济技术开区上海路126号。公司总资产2.6亿元。公司设有综合部、财务部、审计部、生产技术部、质检部、矿业部、供应部、销售部、项目部等职能部门。员工总数320余人。各类管理人员均有大专以上学历,并取得高中级以上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其中:机械工程师1人,地质工程师3人,采矿师2人,选矿师2人,冶炼师及相关工程专业技术人员6人,高级会计师1人,经济师3人,中级会计师4人,初级会计师2人,审计师1人,其它各类管理及专业技术人员13人,是一个具有高知识结构的、智能复合型的团队。 本公司主要生产氧化钼、钼铁、钒铁、钛铁,并经营有色电铜、铝锭、铝粉等有色原材料以及铌铁、铬系、硅系、锰系、硅锰系等炉料产品。与我国知名资源型企业-----攀钢集团北京攀承钒业有限公

司、中信金属(集团)有限公司、福建赣闽铁合金(集团)有限公司等三大集团公司建立了长期友好的战略合作关系。且授权我公司为西北区域钒氮合金、钒铁、进口铌铁、钨铁产品的总代理。 本公司所属企业新疆鑫达泰矿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金属矿产资源的探采、开发。现拥有铁矿山4座,已探明储量2座,实施开采1座。 该公司以矿产资源优质原料为基础,从采选资源到产出终端产品已形成了“采选、焙烧、冶炼”一体化的产业链。并以科学的生产管理和雄厚的技术实力为先导、以先进的生产设备、精湛的生产工艺为基础,以齐全的质量监测为手段,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满意的产品。产品内销国内各大钢铁企业,外销欧盟、南亚及中亚等国家和地区。所供产品均受到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 本公司以“诚信铸就企业、以质量铸就形象、以服务铸就未来、以管理铸就效益”为经营宗旨,已建立起了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通过了企业认证。并获得『ISO9001:2000』质量认证资格证书和中国企业AAA级诚信企业资质证书。 本公司力求通过自身努力不断加强国内市场的开拓,把公司规模做强、做大。力求发展成为新疆铁合金行业中专业化、规模化,集工贸一体的铁合金龙头企业。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㈠、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安全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主要结构材料钢的强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满足结构件的强度要求,人们不得不使用更多的钢材,从而导致能耗高、污染大的钢铁行业不断扩大

关于编制钒氮微合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

钒氮微合金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时间:https://www.360docs.net/doc/819999503.html, 高级工程师:高建

关于编制钒氮微合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说明 (模版型) 【立项 批地 融资 招商】 核心提示: 1、本报告为模板形式,客户下载后,可根据报告内容说明,自行修改,补充上自己项目的数据内容,即可完成属于自己,高水准的一份可研报告,从此写报告不在求人。 2、客户可联系我公司,协助编写完成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跟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 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专 业 撰写节能评估报告资金申请报告项目建议书 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概要 (1) 1.1.1项目名称 (1) 1.1.2项目建设单位 (1) 1.1.3项目建设性质 (1) 1.1.4项目建设地点 (1) 1.1.5项目主管部门 (1) 1.1.6项目投资规模 (2) 1.1.7项目建设规模 (2) 1.1.8项目资金来源 (3) 1.1.9项目建设期限 (3) 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3) 1.3编制依据 (3) 1.4编制原则 (4) 1.5研究范围 (5)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5) 1.7综合评价 (6)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7) 2.1项目提出背景 (7) 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 (7) 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7) 2.3.1促进我国钒氮微合金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8) 2.3.2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8) 2.3.3满足我国的工业发展需求的需要 (8) 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8) 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9) 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9) 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10) 2.4项目可行性分析 (10) 2.4.1政策可行性 (10) 2.4.2市场可行性 (10) 2.4.3技术可行性 (11) 2.4.4管理可行性 (11) 2.4.5财务可行性 (11) 2.5钒氮微合金项目发展概况 (12)

微合金元素在钢中作用

微合金元素在钢中溶解析出及影响因素? 在奥氏体中,氮化物通常比碳化物更加稳定。微合金化元素不同,其碳化物和氮化物的溶解度绝对值有很大差异:V、Ti的碳化物与氮化物的溶解度差值较大,而Nb的碳化物与氮化物的溶解度比较接近,尽管NbN的溶解度仍然低于NbC的溶解度。ALN的溶解度与NbN 接近,说明其溶解度比VC还要大。多数微合金碳化物和氮化物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比较接近,虽然多数微合金元素的碳化物或氮化物在钢水中的溶解度还不确定,数据显示,TiN在钢水中的溶解度要比在同温度奥氏体中高10~100倍;因此TiN在1600℃钢水中的溶解度与其它微合金化元素在1200℃奥氏体中的溶解度接近。热力学计算表明,Nb的碳化物和氮化物在铁素体中的溶解度要比同温度的奥氏体中的溶解度低1个数量级。实验和热力学计算均证实,VC在铁素体中的溶解度要比同温度的奥氏体中的溶解度低1个数量级。 碳化物和氮化物的溶解度差导致碳氮化物中富集低溶解度化合物(氮化物)。在通常的复合微合金化钢中,碳化物和氮化物的溶解度差按铌、钒、钛的次序增大。合金碳氮化物中富集的氮化物的分数比例按钛、钒、铌的次序递减。合金碳氮化物中碳化物和氮化物的分数比例取决于钢中C和N的含量,在大多数钢中,远高于氮含量的碳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抵销了碳化物和氮化物在溶解度上的差异。合金碳氮化物中碳化物和氮化物的分数比例还受合金元素含量的影响,合金元素含量升高降低氮化物的分数比例,尤其是在合金元素含量超过氮在钢中化学计量比的情况下。提高温度会增加氮化物的分数比例。钢中未溶解合金碳氮化物的数量高于从不互相溶解的析出模型所预期的值,更为重要的是,合金碳氮化物能够在独立碳化物或氮化物的溶解度曲线以上温度存在。 1、应变诱导析出:未变形材料中除了在晶界和相界上形核外,沉淀相在晶粒内主要是以均匀形核机制生成;而在变形材料中,沉淀相主要在位错和各种晶体缺陷上非均匀形核。由于在位错上形核的激活能低,因此形核率很高,可得到很高的沉淀相粒子密度和很小的沉淀相尺寸。变形使析出过程的孕育时间大大缩短。 2、钢的成分偏聚:由于钢液在凝固过程中发生溶质元素的偏聚,在枝晶间隙区的浓度要明显高于钢的平均含量,即使经过高温的固溶处理,在微米尺度上溶质元素在钢中仍然是不均匀分布的 3、Ostwald 熟化:Ostwald熟化过程在析出相体积分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颗粒的粗化使基体和析出相的界面能明显降低。在熟化过程中,第二相颗粒被一定厚度的基体所分离,为了确保相互分离的大颗粒长大而小颗粒缩小乃至消失以降低系统的总界面能,颗粒通过基体一定存在一种非接触式的感知。 微合金元素在钢对钢中组织元素及相转变的影响? 当钒单独加入时,并不抑制铁素体的形成;相反,它加速珠光体的形成。然而,当钒和铌同时存在时,易于形成贝氏体组织,而钒在贝氏体内沉淀析出。正是这种钒与铌的差别,导致了在热轧交货的小型材中多倾向于加钒。这些轧态小型材冷却快,如果有铌存在的话,则形成导致脆性的贝氏体组织,而含钒钢中则不会形成这种脆性组织。钒能促进珠光体的形成,还能细化铁素体板条,因此钒能用来增加重轨的强度和汽车用锻件的强度。碳化钒也能在珠光体的铁素体板条内析出沉淀,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材料的硬度和强度。钒像大多数溶质合金一样能抑制贝氏体的形成。因此,如果它是溶解而不是以碳化钒和氮化钒的形式沉淀析出,则可用来增加淬透性。当钢中钒的质量分数低于0.03%时,固溶态的钒才可以占绝大多数,才能有效地提高淬透性。与锰提高铌、钒的溶解度一样,钼也提高它们在钢中的溶解度。而添加了元素钼后,可固溶的钒含量明显增加,可达0.06%左右。 微合金对钢铁强度韧性热塑性的影响及强韧化机理? 钒通过在铁素体中的沉淀析出,来增加钢的强度,它可使钢的强度增加150MPa以上。碳氮化物在轧制过程和轧制以后形成,而且在正火过程中,当钢被加热时,它们将溶解,并

湖北省钒矿行业分析报告

湖北省钒矿行业分析报告二〇一二年四月三日

一、钒矿行业现状 1、钒的特征和主要用途 钒是一种高熔点稀有金属,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汽车、航空航天、铁路、桥梁等领域。钒也是一种可锻金属,钒是电的不良导体,其电导率仅为铜的十分之一。室温时,致密的钒对氧、氮和氢都是稳定的。钒能耐盐酸、稀硫酸、碱溶液和海水腐蚀,但能被硝酸、氢氟酸或浓硫酸腐蚀。钒主要制成钒铁用作钢铁的合金组分,它具有能细化钢铁基体晶粒的作用,故广泛用于各类钢种。钒在非铁合金中主要用于制造钛合金。钒的金属间化合物是超导材料。 钒广泛用作有机和无机氧化反应的催化剂,用于生产硫酸、精炼石油;用来制作吸收紫外线和热射线的玻璃以及玻璃、陶瓷的着色剂。钒的氧化物和偏钒酸盐用于生产印刷油墨和黑色染料。 2、国内市场供需形势分析 我国是钒的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据估算2007年和2008年我国钒产量的金属折合量分别约为23500吨与23600吨,2007年我国钒的消费量为7800吨。 我国涉钒企业(含钒产品贸易、钒合金加工、钒冶炼、钒矿石开采)约1000多家。从业人数从几人到几千人不等。其中大型的上市公司包括攀钢钒钛、明星电力(控股山阳杨洼钒矿)、天兴仪表(控股耀岭河钒矿)、河北钢铁、广东博信、西宁特钢、中电钒业等10余家。(参阅《钒金属主要上市公司》(),目前我国唯一的钒生产大户攀枝花新钢钒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形成了年产五氧化二钒18000吨和钒铁9000吨的生产能力,成为全球产能最大的钒制品企业。 我国是钒的出口大国。有数据表明,2005-2008年的4年间,共出口五氧化二钒52787吨,年均出口13200吨。见表1所示。

钒合金的产品特性与使用简介

钒合金的产品特性与使用简介 微合金化技术的发展,加入微量铌、钒、钛等元素后可以显著改善钢的性能,并具有巨大的经济优势,因此钒元素常称为钢铁工业的味精,钒合金在钢铁工业中应用广泛。 钢铁工业常用的钒合金有钒铁、钒氮合金等。近年来,随着多元钒合金应用技术的研究,又有钒铝、钒铬、硅钒铁、氮化钒铁与氮化硅钒铁合金相继开发成功,尤其氮化钒铁和氮化硅钒铁合金在低合金高强度钢的生产应用中比钒氮合金更有明显优势。 1、钒合金生产工艺 钒铁是氧化钒经过脱氧还原后得到的钒合金,还原剂通常用金属铝与金属硅,前者可以制备不同钒含量的钒铁,钒含量从20%~85%均可;后者一般情况下只能制备钒含量较低的钒铁,钒含量从20%~60%均可。 硅钒合金是用金属硅做还原剂处理氧化钒,得到的含硅钒合金。 钒氮合金是经过碳热还原--渗氮工艺生产的钒合金,还原剂主要是各种含碳物料,钒含量一般在70%~80%。 氮化钒铁是钒铁的深加工产品,是将钒铁研磨成粉末,然后渗氮得到的含氮钒合金。 氮化硅钒铁是将硅钒铁直接渗氮得到的含氮含硅钒合金,或者将钒铁、硅铁研磨成粉末混合均匀,再渗氮处理得到的含氮含硅钒合金。 生产工艺最简单的是钒氮合金,钒铁与硅钒合金相当,氮化钒铁

与氮化硅钒铁相对复杂。 2、钒合金性质 (1)合金密度(比重)由大到小的顺序:钒铁→氮化钒铁→硅钒铁→氮化硅钒铁→钒氮合金。 (2)合金熔点由大到小的顺序:钒氮合金→氮化钒铁→钒铁→氮化硅钒铁→硅钒合金。 (3)合金在钢水中的溶解性能从易到难的顺序:硅钒合金→氮化硅钒铁→钒铁→氮化钒铁→钒氮合金。 (4)合金在钢水中的均匀化速度从快到慢的顺序:硅钒合金→氮化硅钒铁→钒铁→氮化钒铁→钒氮合金。 (5)合金元素在钢水中的偏析度从小到大的顺序:硅钒合金→氮化硅钒铁→钒铁→氮化钒铁→钒氮合金。 (6)钒合金的成分偏析从小到大的顺序:钒氮合金→一步法工艺生产的钒铁→两步法工艺生产的钒铁→硅钒合金→氮化钒铁→氮化硅钒铁。 (7)钒合金的物相组成 钒铁:钒铁固溶体,除此之外还有少量的杂质。 硅钒合金:物相由多到少的顺序是:铁→硅钒固溶体→杂质。 钒氮合金:物相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氮化钒→碳化钒→氧化钒→杂质。 氮化钒铁:物相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氮化钒→铁→杂质。 氮化硅钒铁:物相由多到少的顺序是:铁→氮化硅→氮化钒→二

钒氮合金的应用及展望

第27卷 第4期2005年8月 四川冶金 Sichuan Metallurgy Vol.27 No.4 August,2005     钒氮合金的应用及展望 孙凌云1 柯晓涛2 蒋业华1 (11昆明理工大学 云南昆明 650093;21攀枝花钢铁研究院 四川攀枝花 617000) 【摘 要】 介绍钒氮微合金化的机理及其在高强度钢筋、非调质钢、高强度厚壁H型钢和CSP产品等产品开发中的应用。从高强度钢筋市场得出,钒氮合金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关键词】 钒氮合金 微合金化 应用 APPLICATION AN D PR OSPECTS OF VN ALLOY Sun Lingyun1 Ke Xiaotao2 Jiang Yehua1 (1.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Yunnan,Kunming 650093; 2.Panzhihua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stitute,Sichuan,Panzhihua 617000) [Abstrac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mechanism of V2N microalloying technology and the applica2 tions of V2N microalloying technology in high strength reinforced bar,non2quenched and tempered steels,high strength and thickness H2shape steel,CSP products and so on.The prospect of VN alloy is broad through the bazaar of high strength reinforced bar. [K ey w ords] VN alloy,microalloying,application 钒氮合金作为一种新型的合金添加剂,在含钒微合金化钢中正在得到广泛的应用。国内最典型的成功应用实例是以HRB400MPaⅢ级钢筋为代表的长条产品,钒氮合金代替钒铁进行钒合金化,可以显著提高钢筋强度,而不影响塑性和焊接性,与此同时,在保证钢筋一定强度的情况下可以减少合金的加入量,降低合金化成本,因此目前国内许多钢铁企业已采用钒氮合金生产高强钢筋。近年来,钒氮合金化技术还在非调质钢、高强度厚壁H型钢、CSP 产品以及工具钢中得到应用研究。采用钒氮微合金化技术开发的相关产品,质量优良、稳定,合金化成本低,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促进了钢铁产品升级换代。 1 钒氮合金的应用基础研究 钒氮微合金化技术通过充分利用廉价的氮元素,优化钒的析出,从而更好地发挥细晶强化和沉淀强化的作用,显著提高钢的强度。采用钒氮微合金化技术,在低钒含量下获得了高强度,可明显节约钒用量,降低钢的成本。目前,国外钒氮合金化技术在高强度钢筋、结构钢板带及型钢、无缝钢管、非调质钢、高碳钢线棒材以及高速工具钢等产品中获得了广泛应用。钒氮微合金化技术在我国高强度焊接钢筋、型钢、非调质钢、热轧板、CSP高强带钢、高强度H型钢及高速工具钢等产品中已经或正在得到应用,采用钒氮微合金化技术开发的上述产品,质量优良,合金化成本降低,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从而促进了钢铁产品升级换代。 1.1 钒氮合金在钢中的作用机理 国内外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钒氮微合金化技术主要是通过钢中增氮后对钒的析出动力学的影响,优化了钒的析出状态,增加了钒的析出强化效应,以及由此带来的细晶强化效应等作用,从而改善钢的性能。 (1)析出强化:钒钢中增氮后,原来处于固溶状态的钒转变成析出状态的钒,使V(CN)析出相的数量成倍增加,从而充分发挥了钒的沉淀强化作用。低氮钒钢中,近60%的钒固溶于基体,只有35%的钒以V(CN)形式析出;而高氮钒钢中则完全相反, 70%的钒以V(CN)形式析出,只有20%的钒固溶

微合金钢

微合金钢 微合金化是一个笼统的概念,通常指在原有主加合金元素的基础上再添加微量的Nb、V、Ti 等碳氮物形成元素,或对力学性能有影响、或对耐蚀性、耐热性起有利作用、添加量随微合金化的钢类及品种的不同而异,相对于主加合金元素是微量范围的,如非调质结构钢中一般加入量在0.02—0.06%,在耐热钢和不锈钢中加入量在0.5%左右,而在高温合金中加入量高达1—3%。 微合金化钢的基本属性:(1)添加的碳氮化物形成元素,在钢的加热和冷却过程中通过溶解一析出行为对钢的力学性能发挥作用。 (2)这些元素加进量很少,钢的强化机制主要是细晶强化和沉淀强化。 (3)钢的控轧控冷工艺对微合金化钢有重要意义,也是微合金化钢叫作新型低合金高强度钢的依据。钢的微合金化和控轧控冷技术相辅相承,是微合金化钢设计和生产的重要条件。 因此说,微合金化钢是指化学成分规范上明确列进需加进一种或几种碳氮化物形成元素的钢。如GB/T 1591—94中Q295一Q460的钢,对其中Nb、V、Ti的含量通常有以下规定: (1)Nb,0.015%~0.06%; (2)V,0.02%~0.15%(0.20%); (3)Ti,0.02%~0.20%。 同时规定Nb+V+Ti≤0.15%。微合金化的高强度低合金钢。 它是在普通软钢和普通高强度低合金钢基体化学成分中添加了微量合金元素(主要是强烈的碳化物形成元素,如Nb、V、Ti、Al等)的钢,合金元素的添加量不多于0.20%。添加微量合金元素后,使钢的一种或几种性能得到明显的变化。 典型的微合金钢有15MnVN和06MnNb。微合金钢中含有一种或几种微合金元素,其含量大约在0.01%~0.20%之间。 微合金钢由于屈服强度高、韧性好、焊接性和耐大气腐蚀性好,可用于大型桥梁建筑,制造各类车辆的冲压构件、安全构件、抗疲劳零件及焊接件,它也是锅炉、高压容器、输油和输气管线,以及工业和民用建筑的理想材料。 关于微合金钢中Nb的析出对变形诱导铁素体相变的影响有两种不同观点:一是认为在变形过程Nb通过动态析出消耗形变储能而抑制变形诱导铁素体相变; 微合金钢就是这些“高技术钢材”中用量最大的一种。 处理办法:微处理可有效地提高16Mn原规格钢板、20MnSi大规格螺纹钢筋的屈服强度约10—20Mpa,改善A、B级一般强度板和X42—X46级管线钢的低温韧性,还可使16Mnq、15MnVNq 桥梁钢板的时效敏感比降低或消除。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我国微合金化钢的产量为346万吨,占年全低合金高强度钢总产量55.1%。微处理钢(主要是Nb处理和Ti处理,还包括稀土处理钢在内)产量大致也在300万吨左右。 近20年来,世界钢铁工业最富活力和创造性进展,莫过于低合金高强度钢生产装备和工艺技术前所未有的变革,几乎使低合金高强度钢的所有品种领域更新了一代,甚至两代。微合金化钢属于低合金高强度钢范畴,或者说是新型的低合金高强度钢。 我国80年代以来的钢材生产及近年的钢材品种结构调整同样表明了: ①低合金高强度钢的新发展,借助了钢铁生产工艺技术的一切进步和最新成就。 ②低合金高强度钢的产量大,使用面广,适应了方方面面特殊性能要求,支持了各行各业产品的升级,增加了我国的机电产品和成套装备生产的竞争力。 ③微合金化带动了我国富有合金资源的生产和综合利用,微合金化钢生产促进了钢铁企业结构调整和流程优化。 所以,形成了一个崭新的观点,发展微合金化钢就是抓住了基础原材料工业发展的关键,通

钒氮合金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XX有限公司 钒氮合金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时间:https://www.360docs.net/doc/819999503.html, 高级工程师:高建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概要 (1) 1.1.1项目名称 (1) 1.1.2项目建设单位 (1) 1.1.3项目建设性质 (1) 1.1.4项目建设地点 (1) 1.1.5项目负责人 (1) 1.1.6项目投资规模 (1) 1.1.7项目建设规模 (2) 1.1.8项目资金来源 (2) 1.1.9项目建设期限 (2) 1.2项目承建单位介绍 (3) 1.3编制依据 (3) 1.4编制原则 (4) 1.5研究范围 (4)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4) 1.7综合评价 (5)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7) 2.1项目提出背景 (7) 2.2本次项目发起缘由 (8) 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9) 2.3.1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的重要举措 (9) 2.3.2顺应我国“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9) 2.3.3响应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10) 2.3.4满足我国钢铁产量日益扩大的形势需要 (10) 2.3.5有利于项目企业做大做强的需要 (11) 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12) 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12) 2.4项目可行性分析 (13) 2.4.1政策可行性 (13) 2.4.2市场可行性 (14) 2.4.3技术可行性 (14) 2.4.4管理可行性 (15) 2.5分析结论 (15) 第三章行业市场分析 (17) 3.1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17) 3.2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18)

钒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凡宇资讯网VIP会员专刊 目录 前言 (1) 1价格行情 (1) 1.1钒铁合金 (1) 1.1.1市场走势 (1) 1.1.2钢厂招标 (2) 1.1.3国际市场 (4) 1.2钒氮合金 (4) 1.3五氧化二钒 (5) 1.3.1国内市场 (5) 1.3.2国际市场 (6) 1.4偏钒酸铵 (6) 1.53月我国钒系产品进出口市场分析 (7) 1.5.13月我国钒系产品进出口总量分析 (7) 1.5.23月我国钒系产品进出口量按国别统计 (8) 1.5.33月我国钒系产品出口量按企业统计 (9) 1.5.42014.01-03我国钒系产品出口分析 (9) 1.5.52013、2014一季度我国钒系产品出口对比分析 (11) 1.5.62013、2014一季度我国钒系产品分国别对比图 (12) 2下游钢厂部分 (13) 2.1一季度钢铁市场运行困难 (13) 2.25月钢市或有震荡回升 (14) 2.3螺纹钢最新价格信息(截止4月30日) (15) 3相关行业动态 (16) 3.1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转型升级需借鉴他山石 (16) 3.3攀钢清洁提钒废水处理中试试验取得重大进展 (16) 3.4攀西战略资源开发面临诸多瓶颈 (16) 3.5攀西战略资源开发:试验区的现实落差 (16) 3.62014年一季度攀钢钒产品产量 (16) 3.7攀钢历时8年攻克钒产业世界性难题 (17) 3.8新疆巴楚县钒钛磁铁矿选铁、选钛试验研究 (17) 3.9秦岭山区开展钒、石煤矿山开采情况调研 (17) 3.10承钢含钒铁水冶炼ER70S-6焊丝钢获国家发明专利 (17) 3.11湖南众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钒氮合金项目正式投产 (17) 4后市预测 (17)

年产2400吨钒氮合金生产线融资投资立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撰咨询)

年产2400吨钒氮合金生产线立项投资融 资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典型案例〃仅供参考) 广州中撰企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中国〃广州

目录 第一章年产2400吨钒氮合金生产线项目概论 (1) 一、年产2400吨钒氮合金生产线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 二、年产2400吨钒氮合金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编制单位 1 三、可行性研究的目的 (1)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原则和范围 (2) (一)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2)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2)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 (4) 五、研究的主要过程 (5) 六、年产2400吨钒氮合金生产线产品方案及建设规模 (6) 七、年产2400吨钒氮合金生产线项目总投资估算 (6) 八、工艺技术装备方案的选择 (6) 九、项目实施进度建议 (6) 十、研究结论 (7) 十一、年产2400吨钒氮合金生产线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9)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 (9) 第二章年产2400吨钒氮合金生产线产品说明 (15) 第三章年产2400吨钒氮合金生产线项目市场分析预测 (15) 第四章项目选址科学性分析 (15) 一、厂址的选择原则 (15) 二、厂址选择方案 (16) 四、选址用地权属性质类别及占地面积 (17) 五、项目用地利用指标 (17) 项目占地及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 (17) 六、项目选址综合评价 (18)

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 (19) 一、建设内容 (19) (一)土建工程 (19) (二)设备购臵 (20) 二、建设规模 (20) 第六章原辅材料供应及基本生产条件 (21) 一、原辅材料供应条件 (21) (一)主要原辅材料供应 (21) (二)原辅材料来源 (21) 原辅材料及能源供应情况一览表 (21) 二、基本生产条件 (23) 第七章工程技术方案 (24) 一、工艺技术方案的选用原则 (24) 二、工艺技术方案 (25) (一)工艺技术来源及特点 (25) (二)技术保障措施 (25) (三)产品生产工艺流程 (25) 年产2400吨钒氮合金生产线生产工艺流程示意简图 (25) 三、设备的选择 (26) (一)设备配臵原则 (26) (二)设备配臵方案 (27) 主要设备投资明细表 (28) 第八章环境保护 (28) 一、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29) 二、污染物的来源 (30) (一)年产2400吨钒氮合金生产线项目建设期污染源 (30) (二)年产2400吨钒氮合金生产线项目运营期污染源 (30)

微合金化元素钛、钒、铌的特性

微合金化元素钛、钒、铌的特性 近年来,钢中添加微合金化元素的重要性备受关注,并通常被视为现代钢种的一大特点。因此可以预见,随着新钢种的开发,微合金化元素的使用会越来越多。 “微合金化”即是指这些元素在钢中的含量很低,通常低于0.1%(重量百分比)。和钢中不需要的残余元素不同,微合金化元素是有目的的加入钢中以改善钢材的性能。合金化元素和微合金化元素不仅在合金含量上有明显的区别,而且其不同的冶金效应也各有特点:合金化元素主要是影响钢的基体;而微合金化元素除了溶质原子的拖曳作用外,几乎总是通过第二相的析出而影响钢的显微组织结构。 钢的可焊性、成型性和断裂韧性要求较少的非金属夹杂(氧化物和硫化物),并希望残余夹杂以球形状态存在。因此低氧和低硫是现代钢的必要条件。另外,铝脱氧的钢水脱氧的标准工艺。在钢凝固后,未结合成氧化铝的残留铝将形成氮化铝。这一古典的微合金元素析出物细化晶粒的效应已被使用了50多年。其它微合金添加元素如钙或稀土元素,由于对硫化物形态的控制的作用也广为人知。 除了上述这些影响非金属夹杂物的元素外,自1960年代以来,钢中单独或复合加入一些碳化物和氮化物形成元素也对钢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元素的潜势 根据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以大致确定其对钢的性能产生何种可能的影响。图4.176显示出4-6周期的Ⅳa-Ⅵa族的化学元 素。这些元素因为其熔点很高通常被称为“难熔金属”。它们不仅具有高的熔点,而且具有形成氮化物和碳化物趋势。这种趋势从图中右上角向左下角方向逐渐增强;而且形成氮化物的倾向要强于形成碳化物的倾向。

除形成氮化物和碳化物的倾向外,第Ⅳa族元素还具有更高的形成氧化物和硫化物的倾向。另一方面,Ⅵa族元素与非金属化合物的亲合力比Ⅳa族和Va族元素低,此外他们的碳化物具有正斜方体或六角体的晶体结构。 这种结构与Ⅳa族和Va族元素的面心立方结构碳化物相比较,不太可取,面心立方和钢的立方体基体有一定的共格性,这可能对钢的性能有益。 有效影响钢的显微组织结构的析出质点是在热加工和热处理过程中形成的,由此要求微合金化元素要首先固溶在基体中。 某一化学元素在钢基体中的固溶能力取决于该元素原子尺寸与铁原子尺寸之差。表4.48给出了各种难熔元素的原子半径。由于与铁原子半径相差很大。强烈碳化物和氮化物形成元素如锆,铪等基本不溶于钢中,因此对改变钢的显微组织结构没有实用性。 表4.48 难熔元素原子半径(nm) 元素原子半径nm 与铁原子半径差% Ti 0.147 +14.8 V 0.136 +6.2 Cr 0.128 =0 Zr 0.160 +25.0 Nb 0.148 +15.6 Mo 0.140 +9.4 Hf 0.168 +31.3 Ta 0.148 +15.6 W 0.141 +10.2 综合以上考虑,根据化学和物理性能原因,一般不把Vla族元素及锆、铪作为有效的碳氮化物形成元素。此外,钽由于稀有和昂贵的价格也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 因此,在钢中实际可利用的微合金化碳一氮化形成元素也就集中在钛、钒、铌了。 溶解度积 非金属化合物溶解和生成的平衡条件是由其溶解度积来描述的。如前所述,钛是有很强的形成氧化物、硫化物以及氮化物和碳化物趋势的元素。图4.177归纳了几种钛化物的溶解度积。可以看出其氧化物在液态阶段已经形成。就大多数钢的典型氮含量水平而言,甚至钛的氮化物在凝固前或凝固过程中也已形成。在钢液中形成的这些颗粒可以被分离到钢渣中,对钢的性能没有影响。如果这些颗粒不进入钢渣中,由于其形成温度高,颗粒相对粗大,应视为对钢的塑性有破坏性的有害夹杂物。由于颗粒尺寸大,其细化显微组织结构的能力大大降低。但是,由于钛可以形成TiO和TiN减少了钢中自由氧和氮的含量,因此,钛仍有好的作用。因为自由的氧和氮对钢的韧性是有害的。例如,自由氮(Nf)损害钢的冲击转

钒矿资源介绍()

钒资源简介 地质锤 钒是属于高熔点稀有金属,银灰色,熔点为1919.2±2℃,沸点为3000-3400℃。它以钒铁、钒化合物和金属钒的形式广泛应用于冶金、宇航、化工和电池等行业。自然界中,钒很少形成独立的矿物,主要赋存于钒钛磁铁矿、磷酸盐岩、含铀砂岩和粉砂岩中,此外还有大量的钒赋存于铝土矿和含碳物质中(如石油、煤)。 1、全球钒资源分布 现在已探明的钒资源储量绝大部分赋存于钒钛磁铁矿中。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不完全统计,截止2010年,全球钒金属储量超过1360万吨,主要分布在中国(510万吨)、俄罗斯(500万吨)、南非(350万吨)等国家,此外还有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目前国际市场上主要的钒供应国为中国、南非和俄罗斯。 表1 世界钒金属产量和储量(数据来自美国地质调查局报告,2010) e表示估计 2、中国钒资源分布 中国钒资源非常丰富,是全球钒资源大国。中国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南、广西、甘肃、湖北、河北等省份(表2)。我国钒矿资源主要有两种形式,即钒钛磁铁矿和含钒石煤。 表2 中国分地区钒基础储量(数据来自国土资源部,2009年) 已探明的钒钛磁铁矿储量近100亿t,V205储量为1578万t,约占全国钒钛磁铁矿储量的55%, 世界储量的11%;河北承德地区,高铁品位钒钛磁铁矿(铁含量大于30%,V 2O 5 含量大于0.7%) 已探明储量2.6亿t,其中保有储量2.2亿t;低铁品位钒钛磁铁矿(铁含量大于10%,V 20 5 含量大 于0.13%)已详细勘查确定的储量为29.6亿吨,总共约占全国钒钛磁铁矿储量的40%。 含钒石煤主要分布在我国湖南、广西、湖北等省。 3、钒生产工艺 3.1 钒钛磁铁矿生产工艺

钒及钒氮合金加入量对螺纹钢筋性能组织影响的研究(修改)

钒及钒氮合金加入量对螺纹钢筋性能组织影响的研究 刘永林1)2)张金柱1) (1.贵大冶金材料学院;2 .水钢技术中心,贵州水城553028) 摘要: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是我国钢材产品中用量最大的品种之一,本次研究的课题是在Ⅱ级钢筋(20MnSi)的基础上加入微合金元素V及V N合金研究V及V N合金对螺纹钢筋性能组织的影响。得出VFe钢筋、VN 钢筋V含量与强度指标关系,为生产各种级别的螺纹钢筋成分设计及工艺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螺纹钢筋;V含量;抗拉强度;屈服强度 0 前言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是我国钢材产品中用量最大的品种之一,2006年热轧带肋钢筋产量近8300万吨,占全国钢材产量近20%。国外建筑行业普遍采用400MPa、500MPa级钢筋,在欧洲,屈服强度为500MPa的IV级钢筋和600MPa的V级钢筋已取代Ⅲ级钢筋获得广泛应用,美国1996年钢筋产品标准增加了520MPa级钢筋。我国目前也正在致力于Ⅱ级钢筋(20MnSi)向Ⅲ级钢筋的升级换代,国标GB1499-1998增加了500MPa 级钢筋。 对400MPa及500MPa级钢筋GB1499-1998给出了五大元素上限并提示可加入V、Ti、Nb等微合金元素作为强化元素。本次研究的课题是在Ⅱ级钢筋

(20MnSi)的基础上加入微合金元素V及V N合金研究V及钒V N合金对螺纹钢筋性能组织的影响。 1 试验螺纹钢筋成分设计及工艺控制 1.1 成分设计 试验螺纹钢筋C、Si、Mn元素的含量按国标GB1499-98中限控制,P 、S≤0.04%(见表一),V及VN按钢中V含量达到表二的不同档次加入。 表一钢筋成分设计(wt%) C Si Mn P S 0.19~0.24 0.45~0.65 1.25~1.50 ≤0.04 ≤0.04 表二V钢及VN 钢中V含量(wt%) V 0.05~0.055 0.070~0.075 0.09~0.095 0.105~0.110 VN 0.025~0.030 0.045~0.050 0.10~0.11 1.2工艺设计: 1.2.1工艺路线 铁水、生铁块、废钢—氧气顶吹转炉冶炼—挡渣出钢—钢包脱氧合金化(加入VFe、VN微合金化元)—吹氩—连铸(150方坯)—精整—加热炉加热—轧制—冷却—取样—拉伸试验—金相检验

钒钛铌等微合金元素在低合金钢

鞍钢钒、钛、铌微合金钢的应用与开发 林滋泉 敖列哥 郝 森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 1 前言 七十年代以来,随着国家资源的开发和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钒、钛、铌、氮等合金元素做为开发低合钢的有效元素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微合金元素储量丰富,氧化钒的储量达到2500万吨,占世界第三位;氧化钛的储量为6.289亿吨,几乎占世界总储量的45.58%;氧化铌储量为388万吨。因此我国具有发展微合金化钢的巨大资源优势。随着冶金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的更新与变革,微合金元素的使用已使低合金高强度钢领域的品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微合金元素的开发与应用充实了低合金钢的物理冶金内容和强韧化原理[1]。其中钒的应用已十分广泛,在我国已形成多种牌号的钒钢及钒微合金化钢,我国纳入国家标准的钢种号中,含钒钢牌号有139种,占所有钢种的57%,据 统计我国钢铁业每年用钒量超过2000吨[2]。尽管如此,我国低、微合金钢的生产还没有摆脱数量型发展模式,从低、微合金钢产品结构上看,20MnSi、U71Mn 重轨等条形材及部分16Mn 钢板占了主要部分。若按国际通行计算方法计算,我国真正的低、微合金钢产量比例极低,特别是平材的比例更低,表1给出了1995年中国低、微合金占总钢产量的份额[3]。它表明了中国的低、微合金钢产量、品种结构与世界先进国家差距甚远。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在世界钢铁生产能力趋于饱合的背景下,大力发展低、微合金钢,调整产品结构无疑是我国钢铁发展的必由之路。含钒钢及钒、钛、铌微合金钢的开发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表1 1995年中国低、微合金钢产量份额 年产量(万吨) 低、微合金钢产量 (万吨) 占钢产量比例 (%) 低、微合金钢板产量 (万吨) 占钢产量(%) 9400.0 365.82 3.89 46.0 0.489 2 鞍钢含钒微合金化钢的开发应用 2.1 钒、钛、铌在钢中的微合金化作用 合金元素钒在钢中的有利作用主要是以其碳、氧化物形式存在于基体和晶界上,起到沉淀强化和抑制晶粒长大的作用。钒在铁素体中的溶解度比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小的很多,随着相变的进行,在一定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下,钒的碳、氮化物在相界析出,通过在两相区加速冷却,可以细化晶粒,控制其碳、氮化物的析出,其沉淀物的大小和分布,决定了其沉淀强化的效果。由于钒和氮有很强的亲和力,在添加一定量的钒的同时,增加一定量的氮,使其强化效果更为有效。图1表明了鞍钢开发的15MnVN 钢板不同温度条件下力学性能和析出相参数的关系,说明了在不同析出温度条件下,VC 析出量的变化对钢板力学性能指标的影响。一般通过钒在铁素体中的沉淀析出,可使钢的强度增加 100MPa 以上。 图1 950℃水冷后不同加火温度下析出相与 力学性能的关系 除了钒以外,钛元素也在低、微合金钢开发中起了重要作用,在低合金高强度钢中加入微量钛即

微合金化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微合金化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中信微合金化技术中心专家委员会 王祖滨 (2000年11月) 1. 开发微合金化技术的重要意义 在不久前召开的第四届国际低合金高强度钢会议(HSLA Steel '2000)的一篇特邀报告(W.B.Morrison)中写道,过去半世纪中,钢铁材料最重要的发展无疑要数低合金高强度钢。在1984年,有人估计世界低合金高强度钢的产量约为5千万吨,并将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而目前的估计约为8千万吨,相当于世界钢产量的十分之一,这与当时的预测是很接近的。作者认为,低合金高强度钢普及之快的原因在微合金元素Nb、V、Ti的合理和经济的使用。虽然并不是所有的低合金高强度钢都进行微合金化,但是由于微合金化对提高低碳结构钢强度的显著作用,在不少场合往往把微合金钢和低合金高强度钢等同起来。应该指出,目前微合金化已经不仅用于以板带材为主,以供应状态直接供用户使用的低合金高强度钢,而且在线材、钢筋、钢轨以及锻材方面广泛应用。专家预测,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中,微合金化的低合金高强度钢不仅在用量上有大幅度增长以及在广阔的用途上取代碳素钢,而且微合金化可以作为一种能降低成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又能促进技术进步的手段来开发综合性能更好的钢铁产品。 2. 微合金化技术的原理 众所周知,传统的低合金高强度钢采用固溶强化机制,加入的合金元素Mn、Si、Ni、Cu、Cr等元素大约在百分之一、二的数量级。增加含量不仅不能提高强度,而且使其他性能恶化。根据文献资料,V、Ti等元素在本世纪初即已开始使用,而Nb在本世纪中发现有较大储量后也开始用于钢铁产品。它们的加入量分别在千分之一、二甚至万分之几的数量级。数量虽小,但是由于它们的作用机制不清楚,产品性能不稳定,甚至牺牲塑性、韧性这样一些重要结构材料性能,而未受到重视。这个局面直到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对微合金钢的物理冶金有了深入的理解以后才有根本变化。理解这些问题的关键是Petch发现的晶粒尺寸与强度及断裂性能之间的定量关系。这个关系式能区分微合金化元素的不同作用并加以定量化,而且早期的研究即已表明,主要是碳化物及氮化物的形成而引起晶粒细化和析出强化,这是这些微合金化元素强烈影响性能的原因所在。 用Al来细化钢的晶粒从而改善钢的强、韧性,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从广泛意义上讲,微合金元素有七、八种,但是,研究得最多、用得最广的是Nb、V、Ti。微合金元素与钢中的C、N、O、S形成多种化合物,从而对性能产生多种影响。微合金元素能够影响的显微组织参数是晶粒尺寸和形状;各种尺寸的析出物;位错密度;织构演变;非金属夹杂物的尺寸和形状。对微合金钢来说主要是晶粒细化和析出强化。 晶粒细化是不同强化机制中唯一的既能提高强度又能降低脆性韧性温度的方法。微合金元素通过析出质点在从冶炼凝固过程到焊接加热、冷却过程中影响晶粒成核和晶界迁移来影响晶粒尺寸。对在加热过程中抑制奥氏体晶粒长大最为强烈的是Ti,依次为Nb、Al和V。但是从加入量来说,在控轧和正火钢中Nb用比较低的含量,即现在常用的0.03%左右即能起显著的作用。Nb对晶粒细化的独特影响表现在它对奥氏体再结晶有强烈的延迟作用。用0.03%Nb即可将完全再结晶所需的最低温度提高到950℃左右,从而显著降低控轧对轧机负荷的要求。由于Ti在连铸冷却条件下生成弥散的TiN,对阻止奥氏体晶粒细化有很强的效果,80年代初,开发了一种V-Ti-N微合金钢,适合在高温区细化晶粒的再结晶控轧工艺,为不能进行低温轧制的老式低轧制力的轧机进行控轧开辟了途径。最近的研究表明Nb-Mo 系钢也适合此种工艺。近年来,在钢板,特别是厚板的焊接中,为了提高效率,广泛使用大线能量。这种措施对焊接热影响区韧性极为不利。由于TiN熔点很高,在焊接热影响区都能抑制晶粒长大,所以加微量Ti0.03%能显著改善热影响区韧性。

微合金化低碳钢的力学性能

大断面V、Ce、Nb微合金化低碳钢的力学性能M. Ya. Belkin, V. P. Krivosheev, V. M. Belkin, V. T. Alekseenko and L. L. Litvinenko 近些年来,作为具有高延性、低应力集中敏感性、低脆性断裂倾向性以及有良好工艺性能的低碳钢材料引起人们了兴趣[1]。提高低碳钢的强度,同时保持或者改善其脆性的问题已经出现,众所周知,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办法就是微合金化。我们这里提供锭重达68吨的大锻件低碳钢的力学性能研究的一些结果。 钢号为25的2个锭是按照标准条件在一个真空除气的酸性炉内生产的,一个锭是没有添加微合金化元素的,另一个锭是添加了Nb、V和Ce等微合金化元素,微合金化元素添加量是按照推荐值选择的[2, 3]。铌微合金化是在沸腾阶段添加铌铁的,钒是以钒铁形式在预脱氧之后加入的,最后的脱氧是在真空中1635℃下进行的,铈是以铈铁粉末形式在真空腔内模具即将立起来的时候加入的。为了避免铈铁损耗,套筒的温度没有超高100℃。最后的真空除气是在1590℃下进行的,剩下的熔炼和浇铸步骤与标准的过程是一致的。 两个锭的平均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 为了确定锭的力学性能,我们在三个道次上都准备了2个三步锻件,它们重达44吨,长度为12m,在三个步骤时的直径分别为900、750和600mm。热处理包括正火和高温回火(标准热处理),随后将锻件切割成段,在长度方向和横向上取试样做抗拉强度和冲击弯曲实验,我们还确定了钢的疲劳强度和脆性断裂倾向。静态和疲劳实验样品是在锻件的不同部位截取的(表面处、半径上距表面1/3处以及中心处)。疲劳实验是在20~25个试样上(图1a和b)按照载荷分步变化进行的[1-4],应力集中(图1b)是由实验机的夹钳产生的,试验是在MUI-6000型实验机上进行的,可以对称弯曲弧面,N=106。 表1 成分, % 钢 C Mn Si Ni S P V Nb Ce 0.650.320.210.0200.017——— 25# 0.24 25#微合金化钢0.22 0.700.180.130.0200.0180.13 0.10 0.01 从锻件表层到心部的样品脆性断裂抗力取做临界平面应变应力强度因子KIC,该因子是由技术和机械建筑中心科学研究所(TsNIITMASh)发展的动态方法来确定的[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