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信用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信用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信用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情况调研报告

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看,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发展县域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和任务。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战略性调整的新的历史阶段,“三农”经济成为县域经济的亮点之一。农村信用社如何更好地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实现服务和经营同步,是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中

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笔者对以来辖内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是传统的农业县,面对中小型企业甚少这一经济格局,农村信用社按照“立足社区,服务三农”的战略定位,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创造性地开展金融支农工作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1、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成为支农服务的重点品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以其灵活和便捷的管理方式,深得农户青睐。以来,县联社把其当作支农的品牌来经营和打造,对农户的生产、生活、消费、多种经营等领域进行了大力扶持,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成为农村信用社资金营运的主渠道,成为农村家喻户晓,深受农民欢迎的服务品牌。截止4月末,全县发放农户贷款证22050户,对21589户农户发放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占辖内农户总数的61.48%,累计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21558万元,占贷款累放的57.18%,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达8534万元,占贷款总额的41.15%,基本上解决了农民贷款难问题。

2、培优培强农业主导产业,提升农民增收水平。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山上办绿色银行,山下建优质粮仓,水里兴特色养殖”的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思路,县农村信用社充分发挥信贷杠杆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不断加大信贷投入力度,大力支持和引导农民向“专、精、特、新”种养殖业发展,造就了食用菌、水产业、烤烟业多个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亮点。

例一:以来,累计发放食用菌贷款2560万元,扶持了4780户从事食用菌生产的农户,目前全县从事该产业的农户占30%,且规模不断扩大,茶菇、爆花菇、草菇发展至千家万户,仅栽培量就达1.2亿筒,实现产值1.6亿元。仅生产经营食用菌一项,每户农户户均纯收入达6000元以上,且纯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有近100户。如德胜镇黎明村、宏村镇孔沅村、龙安镇王沙坑村等已成为食用菌生产基地和依托食用菌的富裕村,食用菌也已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之一。

例二、投入信贷资金861万元(其中:90万元、155万元、306万元、210万元)重点扶持了养殖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市场稳定的美蛙养殖业,放款量占全县农村信用社水产养殖贷款的70%,扶持面为美蛙养殖户的90%,养殖规模由的10户,养殖面不足十亩,增加到目前的186户,近460余亩,有效地带动了水产业的迅猛发展,使之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

例三:烤烟是近两年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农村推广的又一富农产业,农村信用社对这一新优农副产品进行了大力扶持。为524户农户

发放烤烟贷款191万元,使当年烤烟种植面积发展至1000多亩。今年1-4月又投入烤烟生产资金近400万元,支持1312户农户做大做强烤烟种植业。由于有农村信用社的大力支持,农民打消了因资金紧缺的顾虑,种植烤烟的积极性高涨,全县烤烟种植已形成规模,种植面积扩大到8500亩,是的八倍之多,烤烟又将成为兴县富民的又一特色产业。

3、以推行营销贷款为着力点,延伸服务触角。随着传统农业向多元化经济农业的转变,大规模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销售及农村个私经济,个人消费等领域的资金需求不断增大,特别是去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由于受使用范围局限性的限制,难以满足农户对贷款的需求。,县联社适时创新经营理念,在信贷产品中引入营销机制,推行全员营销贷款,送贷上门,把资金送到急需资金的客户手中。到4月末,全员营销贷款147人,累计发放营销贷款4346万元,较好地推动了农产品的发展进程,形成了以西城、宏村、樟溪等乡镇的白莲种植基地;日峰、厚村、中田、荷源、源坊等乡镇的三元杂交猪养殖基地;日峰、中田、洵口水产品的养殖基地,成为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之后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又一信贷品牌。

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县域资金需求与农村信用社供给不平衡。一方面,农村信用社以贷款种类多、手续简便、放款及时、服务优良等优势,吸引了大批客户,成为支持县域经济的中坚力量,但同时增加了自身的资金

压力。另一方面,随着辖内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机构网点的逐渐收缩,农行撤消了县城以下全部农村网点,目前农村市场的资金需求呈现农村信用社“孤军作战”的格局。再则,商业银行贷款权限上收,贷款总量呈逐年下降趋势,支持县域经济的作用弱化,仅辖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总量就比上年减少2831万元,减幅达10.87%,相应增加了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的压力。就来看,除农业发展银行外,全县金融机构累计发放贷款17370万元,其中农村信用社为14604万元,占累放的84.08%。今年4月末这一比例增加到91.86%,比上年同期增长7.78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由支农主力军完全变成支农“孤立

军”,有限的资金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资金需求。

(二)资金不足,削弱了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实力。一是组织资金困难,一方面农村信用社由于受结算渠道狭窄,电子化结算手段落后,汇路不畅等硬件制约的影响,在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很多异地结算频繁的客户都不愿意在农村信用社开户存款,而这些客户又正是资金雄厚的优良客户。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上对农村信用社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到农村信用社存款有风险。多年来,农村信用社虽然采取各种措施,做了大量的宣传和实质性工作,但一些黄金客户和稳定性较好,且成本低的行政、企事业单位存款的组织工作仍就举步维艰,该类存款的市场份额一直较低,公存款只占辖内公存款总额的16.3%。二是农村资金分流严重。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从退出农村市场转而争夺农村储源市场,成为农村信用社强硬的竞争对手。另一

方面,邮政储蓄全面向农村渗透,分割农村金融资源。从来看,全县金融机构存款净增14106万元,农村信用社仅增2468万元,占17.50%,而邮政储蓄其净增额则达5579万元,占39.55%,是农村信用社的两倍以上,其存款总量也从的18166万元,增加到今年4月末的30398万元,增长了67.33%,超出全县平均增幅31个百分点。且邮政储蓄不是“取之于农,用之于农”,而是将存款上存,造成农村资金严重流失,致使农村信用社难以有效吸纳农村富余资金。如:近几年,且宏村、樟溪两乡镇的农村信用社累放1000多万元,扶持当地130多户农户在广州、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经营家私生产,产值过亿元,形成了较好的规模效益,并带动了两地5000余户农村劳力致富。相对而言,两地农村信用社存款总量只上升了740万元,为贷款累放的7.17%,贷款发放大部分是通过人行支农再贷款和农村信用社内部调剂资金等渠道解决。县农村信用社为了支持“三农”,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存贷比例失调,信贷资金严重匮乏,削弱了农村信用社支农实力。

(三)服务层次不全,难以涉足县域经济的方方面面。农村信用社因其服务“三农”的经营宗旨和资金限制,信贷资金的投向以满足“三农”为主,存在重“三农”轻城镇居民、重生产轻消费、重个体轻企业的现象,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大。经调查的11家中小企业中只有5家与农村信用社建立了信贷关系。究其原因,一是农村信用社长期以来缺乏为企业贷款的有效风险管控办法。加上辖内中小企业的市场风险大,生产的稳定性、管理的规范性较差,信息透明度

不高,增加了农村信用社拓宽信贷支持面的顾虑和难度。二是一些信用度高、经济效益好的企业虽表示希望得到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支持,但因贷款利率比商业银行稍高,企业从经营成本角度考虑还是不愿到农村信用社借款,出现农村信用社“一头热”现象。三是对一些实行“家族式”方式管理的企业,农村信用社难以摸清其家底,不敢任意放款。对此,县联社出台了一系列办法,力争攻破中小企业这一“堡垒”,但涉足中小企业的贷款占比仍就不高,使农村信用社服务面难以有效拓展。

(四)信用环境较差,逃废债务现象严重。一方面,社会信用意识淡薄,逃废农村信用社债务的现象比较严重。如:一些党政干部自借和担保的贷款,不是守信自律,而是不理不问,催收时往往是认账不还,甚至赖账,长期占用农村信用社资金。另一方面,少数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从地方的短期利益出发,维护企业利益多,把农村信用社看成是一块“大蛋糕”,在处理农村信用社维护金融债权和企业逃废债务的问题时,过于维护地方和部门利益,或明或暗地支持、纵容企业利用改制机会逃废债务,进行“暗箱操作”,损害农村信用社的利益。再则,诉讼案件执行难,由于受执法力度不强、债务人信用意识差等因素的影响,许多进入依法清收渠道的贷款,虽说赢了官司却收不到钱,部分借款人或企业甚至有意、恶意逃废债务。以来法院已判决但仍未执行的县农村信用社诉讼案件就达46件,标的为419万元。大量不良贷款长期占用了农村信用社有限的信贷资金,不仅降低了信贷资金的流动性、效益性,也遏制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成为阻碍农村

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

三、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目前,农村信用社面临发展和服务两大重任,要使农村信用社更好地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政府部门和农村信用社应携手同行,切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大政府部门的支持力。各级政府部门要真正认识到支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就是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对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工作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不但要在舆论上支持,更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1、要尽快落实国家为改革中的农村信用社提供的各项优惠政策,帮助农村信用社消化历史包袱,提升农村信用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后劲。

2、要协助农村信用社组织资金,撤消限制有关部门到农村信用社开户或存款的相关规定,按照省财政厅《关于财政涉农资金支持农村信用联社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赣财库[]17号)文件精神,把县财政涉农资金存入农村信用社;协助农村信用社吸收农村富余资金,防止资金外流;鼓励、引导县直各单位、部门、团体到农村信用社存款,壮大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实力。

3、要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环境。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通过创建“信用”、“信用村镇”和“信用农户”的评比活动,提高民众的信用意识,党政干部要成为守信的模范,民众的表率,尽快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

农村信用社调查报告

内蒙古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金融专业社会调查报告 土左旗农村信用社察素齐十字路分社存贷比的调查 姓名 院系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指导教师评语: 成绩: 教师签字: 年月日

土左旗农村信用社察素齐十字路分社存贷比的调查 社会实践的参加者: 实践的主题:土左旗农村信用社察素齐十字路分社存贷比调查 时间:2016.07.20---2016.08.15 地点:察素齐十字路分社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察素齐十字路分社基本情况 察素齐是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旗委、旗人民政府驻地,地处呼包鄂经济圈中心地带,土地面积4060平方公里。该分社位于察素齐十字路,在1982年就已成立,是土左旗18家分社之一,在社员工8人,全联社员工480人。(二)察素齐十字路分社存贷数及其比例

1

幅度有 60,060,709.31 元,增幅达到1.06,所以上升幅度非常大。 图 2贷款余额 由图2可得,贷款余额也呈上升趋势,其中2015年以后明显上升,并在15年末16年初有激增,贷款总额从2013年初的9,338,731.32元增加到2016年6月的86,408,209.60元,增幅达到8.25,增幅非常大。 图 3存贷余额对比

图 1贷款/存款 与图3相比,图4更直接的反应了贷款与存款的关系,从13年初的16%到16年6月份的74%,增加了58% 并且15年末到16年初有很大的跳跃,在此期间增长幅度将近有一倍,所以贷存比总体上在持续增长,个别月份或季度有激增。 二、主要体会 (一)存款数据分析 关于图一的情况,有这样一些因素导致: 1、绩效与工资相关联 信用社的绩效考核时间是在每个季度的末尾,后来,在15年引进新的绩效考核体系后,绩效与工资挂钩,员工为增加绩效,存款数额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2、与周边网点有关 因为相临近的网点撤走,居民分散一部分来该社办理业务,存款就会相应增加。 3、与管理者有关 在询问中,工作人员曾提到该社在14年10月时更换过领导。数据显示,在14年10月份后一年内确有小幅增长,因此,存款数可能与经营者的管理能力有关。 4、贷款沉淀为存款 有一部分银行统计的存款来源于贷款人已获得的贷款,但这些贷款并未全都使用,一些贷款还在该账户未使用于是便成了存款,这一因素也影响了存款总额。 5、存款营销

贫困县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doc

贫困县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_99 贫困县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市政协工作安排,由紫阳县政协经科委牵头,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我县属于秦巴连片扶贫开发区,是592个国定贫困县之一。全县现有贫困村158个,占全县总村数的75.3%;现有贫困人口11.4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2.7%。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求,狠抓精准对接、精准施策、精准帮扶,通过机制创新全力破解扶贫攻坚难题,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明确目标任务,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联系分管领导分别任副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从2014年起,每年完成贫困人口脱贫1.5万人以上的目标任务。相继印发了《紫阳县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紫阳县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紫阳县选派干部进驻贫困村开展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紫阳县创新社会参与机制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紫阳县各镇、部门扶贫开发年度考核实施细则》等系列制度措施,指导规范全县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 (二)深入摸底调查,逐一建档立卡。根据中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

机制有关要求,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和选准对象、找准原因、定准类别的要求,逐村逐户开展贫困状况调查摸底,全面掌握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并建档立卡,为实现精准扶贫工作奠定基础。县上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扶贫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扶贫信息监测中心。在贫困户识别过程中,我县探索推行的户申请、组评议、村审查、镇审核、县审定和实地核实、到村到户,严格程序、群众评议,公平公正、三榜公示的工作方法,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市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目前,我县已全面完成158个贫困村、11.45万贫困对象识别和信息录入工作,为精准监测、精准施策、精准脱贫奠定了基础。 (三)抓实精准对接,强化项目支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项目整合工作,捆绑涉农项目资金,集中用于精准扶贫。我县按照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原则和乡镇申报、部门踏核、县上研定的要求,由县扶贫局牵头汇总整理各镇贫困村急需实施的项目,分类反馈到相关部门进行现场核查,初步确定年度拟实施的项目和投资额度,经县政府审定后由县发改局、扶贫局和相关部门下达项目计划,有效提高了项目资金使用的精准度。截止目前,全县共整合县发改、国土、住建、交通、教育、农业、林业、水利、扶贫、电力、通讯等部门资金1.79亿元,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四)夯实综合措施,实施重点突破。一是完善规划体系。为确保实现每年1.5万人以上贫困户脱贫目标,按照五结合、四到位的要求(坚持扶贫开发与城乡一体化相结合,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整村推进与到村到户相结合,产业扶贫、移民搬迁与教育扶贫相结合,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坚持增收项目到村到户,扶贫资金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到村到户,帮扶责任到干部人头),以解决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瓶颈问题为突破口,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城镇一体化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了系统完善的县、镇、村扶贫规划体系,确保扶贫规划与其他专项发展规划协调统一。同时,以户为基础、项目为支撑、移民搬迁安置为核心、产业发展和就业增收为重点,为贫困户逐一制定符

精准扶贫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精准扶贫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情况。镇位于市西南部,距市区75公里。全镇幅员面积402平方公里,其中在册耕地面积2319公顷,林地面积618公顷,苇原面积6000公顷,草原面积18394公顷。下辖11个行政村,32个自然屯,总户数4468户、人口12914人,其中农业人口11982人。劳动力人数6741人,常年外出务工约3500人。全镇有低保户1098户、1196人,五保户60户、61人,残疾人352人,全镇参加新农保4569人,参保率44.8%;参加新农合6777人,参合率95%。 (二)基础设施情况。全镇现有农田井273眼,灌溉面积2300公顷、灌溉率73%。现有公路81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全镇砖瓦化率65%,自来水入户率80%,固定电话入户率10%,互联网入户率40%,有线电视入户率50%。中小型农机具1324台(套),大型农机具92台(套)。有村小学6所,中心校1所,中学1所,卫生院1所,标准化村卫生室10所,敬老院1所,有10个村修建了文化健身广场,其中有2个村广场面积达到5000平方米。 (三)经济发展情况。2021年,全镇经济总收入1750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8305万元,占47.5%;养殖业收入5455万元,占31.1%;劳务经济产值3740万元,占21.4%。农民人均纯收入7200元,同比增长10.8%。

1、种植业。种植业实现总产值是8305万元,其中,玉米1350公顷,实现产值2385万元;水稻1050公顷,实现产值4000万元,高粱大挠子1255公顷,实现产值1880万元;杂粮杂豆60公顷,实现产值40万元。 2、养殖业。养殖业实现总产值5455万元,其中,养羊10.5万只,实现产值4215万元;养猪3200头,实现产值853万元;养马407只,实现产值200万元;养牛175只,实现产值87万只,养鸡1.5万只,实现产值100万元。 3、劳务输出。劳务输出实现收入3740万元,其中,全镇常年外出务工人员3500人,实现收入3500万元,季节性务工1251人,实现收入240万元。 (四)党建情况。镇党委下设18个党支部。其中:镇直机关党支部1个、村级党支部11个。共有党小组47个,党员426名,其中项目党员25名,贫困党员57名。党员平均年龄49岁。村级组织规范化服务场所“六星一网”建设,现有7个村已达到了上级要求的标准,计划明年完成其余4个村的“六星一网”建设。 二、贫困现状及原因 在2021年建档立卡中,全镇共有贫困户2088户、4713人,分布在全镇11个行政村,占全镇总户数的31%,占总人数的 36.5%。其中,重点贫困村4个(平安村、长征村、长富村、东南岗村)。到2021年,全镇尚有1539户贫困户,2950名贫困人口。

强化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调研报告

强化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调研报告 强化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的总体部署,为了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继续查找统计工作在服务科学发展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提高统计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质量和水平,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拓宽三条路子、实施十大工程”的实践主题,把业务工作与学习实践活动有效结合起来,针对全市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我深入甘州区、民乐县的部分乡镇和街道开展调研,进一步掌握了县区、乡镇、街道的统计工作情况,查找在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方面存在问题和差距,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对策和措施,积极进行整改,以此达到改善基层统计条件、提升统计服务能力、促进统计事业科学发展的目的。 一、全市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概况 机构设置方面:全市六县区全部成立科级行政建制的统计局;全市有47个乡镇成立了专门的统计站,13个乡镇统计站和其他站所合署办公;街道、社区和行政村还没有成立统计机构。队伍建设方面:县区、乡镇及街道共有统计专兼职人员125人,其中县区统计局共有65人,全部是专职统计人员,男48人,女17人,平均年龄41岁,有统计中级职

称的3人,初级职称的15人。本科学历15人,大专学历39人,中专学历11人;乡镇统计站共有专职统计人员47人,兼职统计人员13人,男32人,女28人,平均年龄34岁,本科学历14人,大专学历33人,中专学历13人;840个行政村的统计人员均由文书兼任,大部分是初中文化程度。基础条件方面:县区统计人员人均有专用电脑一台;60个乡镇都有统计专用电脑;行政村统计基础条件相对薄弱;5个街道、43个社区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部门、机关、企事业单位绝大部分没有专门的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 二、市县区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做法 近年来,市统计局按照省统计局的要求和统计发展的需要,把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实行规范化管理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有力措施,狠抓统计基础建设任务的落实,基层基础建设取得了新进展。 (一)积极改善统计基层基础条件。市局筹集资金8万元,对基层基础建设试点县给予补助,对基层基础建设达到规范化要求的乡镇给予奖励;县区、乡镇共筹集资金30多万元购置办公设施;市、县区政府也在人员编制、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等方面不同程度地为统计部门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基层基础条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在乡镇统计站建设上,提出“八有”(有机构、有人员、有场所、有设施、有标示、有公章、有制度、有电脑)建设标准,县区统计局和乡镇统

贫困村及贫困人口生产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

贫困村及贫困人口生产生活状况的 调研报告 位于山西省北部,北隔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接壤,西与朔州市右玉县毗邻,南连朔州市怀仁、山阴县,东靠大同市南郊区。境内国土面积1314.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2万亩,林地88.56万亩,草地38万亩。全县辖3镇6乡228个行政村,总人口16万,其中:农业人口10.8万人。境内土地资源广阔,煤炭资源丰富,既是传统的农业小县,又是全国重点产煤大县,更是典型的黄土丘陵区。总的地形地貌以及气候特点是山地丘陵多、平川少,土地贫瘠,干旱少雨,风大沙多,无霜期短,水资源严重匮乏,为了解和掌握全县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基本情况,我们对左云县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情况如下: 一、贫困村基本概况 据对228个行政村初步统计,农业总人口10.8万人中,处于贫困线下的有8883户,12472人,占农业总人口的11.5%。涉及到9个乡镇,228个行政村,其中:贫困人口在30%以上的村庄52个;贫困人口在50%以上的村庄29个,目前在册人数300人以下,常住人口不足150人的偏远山区农村48个,3524户,8665人,需要搬迁的村庄9个,534户,1636人。搬迁遗留旧村32个,7399户,17994人。他们的生产、生活存在的特

殊困难和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交通、饮水、用电、住房、通讯等基础设施仍然相当落后。一是交通难。81个贫困村中,未通汽车的有25个。“交通难”导致农副产品流通难,市场占有份额低,农产品收购价格降低,农民增收难。二是饮水难。据统计,全县贫困村中还有28个村5680人饮水难问题尚未得到解决。调查的81个贫困村中自来水入户仅有760户,大多数群众还没用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三是用电难。全城区贫困村中虽已不存在无电村,但由于基本未进行农村电网改造,用电损耗大,因此经常缺电。四是人居环境条件差。虽然贫困村中没有稳固住房的只有92户272人,但由于缺乏科学布局,人畜未进行分离,村中卫生条件差,居住环境不容乐观。五是通讯难。调查的81个贫困村中,尚有些村未通电话,未通广播电视。 (二)贫困村虽然耕地面积不少,但防涝抗旱能力比较差,卖粮难问题比较突出。这些贫困村农田水利设施落后,大部分无灌溉设施,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脆弱,因此大部分属中低产田,基本上靠天吃饭。 (三)缺乏发展经济的"领头羊",村委会发展农村经济没有清晰的思路。在调查中,发现许多村很少有从事运输业、建筑业和加工业的经济能人;村委会干部对于该村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没有清晰的思路,一味强调该村资源

信用社调查报告3篇

信用社调查报告3篇 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业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不运用或较少运用自身的资产,以中间人或代理人的身份为客户办理委托、担保和信息咨询等业务并收取服务费用的业务。由于中间业务以其独有的对资本无需求、风险低、盈利高、服务性能强等特点,在业内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并受到广泛而高度的重视,成为与资产负债业务并驾齐驱的重要业务领域,中间业务正被快速抢占和瓜分。快速发展中间业务是农村信用社信用提高和业务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将科学发展观运用于实际的最为深刻的表现。当前我们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状况如何、存在什么问题、应采取什么拓展策略?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对万源市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从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我市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 1、起步较晚,项目品种开发不力。 1999年,万源市农村信用社的中间业务是以代扣存款利息税为标志开始发展的,但在以后的几年中一直未见其它中间业务出现,直到XX年才陆续有了代发工资业务,XX年有一个代理它行保管库款、押运现金的业务,XX年开始代发农民的各类直补款。可以说万源市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但起步较晚,而且中间业务还是建立在传统业务的基础上,其业务品种单一。 2、中间业务净收入虽逐年增加,但发展速度缓慢,收入比例还

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 经统计,XX年我市全辖营业总收入为4151万元,中间业务收入为10万元,占总收入的0. 24%;XX年我市全辖营业总收入为4710万元,中间业务收入为12.58万元,占总收入的0.27%;XX年我市全辖营业总收入为6178万元,中间业务收入为14.10万元,占总收入的0.25%,XX年我市全辖营业总收入为8433万元,中间业务收入为87.6万元,占总收入的1.04%,而据有关资料显示,XX年全国各金融机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的平均水平为10%,最高的金融机构占比达到17%,外资银行占比更高,大约为50%,最高的占比达到70%(花旗银行),而我市农村信用社仅为0.002%,可见我们的中间业务发展规模小、范围较窄,仍然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 3、精通中间业务的专业人才匮乏。 中间业务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具有集人才、技术、网络、资金和信用于一体的特征,它涉及经济、金融、贸易、法律、科技等诸多领域,是金融业的高科技“模块”。中间业务的发展需要大批知识面广、实践经验丰富、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尤其需要具备系统的银行、保险、证券、外汇等金融专业知识,通晓各种金融商品和投资工具,了解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的专家。与商业银行相比,这种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在信用社是极难找到,大部分信用社目前根本就没有这种人才,因此造成信用社中间业务的品种少,功能单一,缺乏综合性和有自身特色的产品。所以,中间业务专业人员的匮乏严重制约了我市中间业务的发展,成为我们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的一大瓶颈,让

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报告

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报告 为切实抓好精准扶贫工作,摸清贫困家庭及人口底数,根据市主要领导指示精神,**乡组织乡村两级干部入户走访“拉网式”摸排,对全乡贫困家庭基本情况、致贫原因、脱贫意愿等进行了详细了解,初步理清了**乡贫困家庭的致贫原因、存在问题等,并据此提出了开展下一步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建议,供决策参考。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乡地处**市西北部,东邻**县**镇,南接本市**镇,北连**赖村镇,西毗邻**县**乡,离市区82公里,全乡总面积5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391亩、山地面积65730亩,丘陵6109亩,河流水库4100亩;全乡共有**、**、**、**、**、**等6个行政村,81个村小组,756个自然村,农业总人口12755人。主要产业为水稻、烟叶、生猪、土鸡土鸡蛋等,村民主要收入为外出务工收入。近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整合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三送”工作、土坯房改造等政策资源,积极发展烤烟等特色农业产业,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有了一定改善。截止目前,全乡通村组公路达85%,新农保参保率57%,新农合参合率98%,共有1223户土坯房改造户已完成改造。但限于村民自身文化素质和农业产业抵御各类风险的局限性,仍有部分村民因各种原因无法脱贫或返贫。到目前为止,全乡仍

有低保户117户440人,五保户73户117人,扶贫户489户2170人,扶贫低保户42户178人。 二、贫困类型 此次调查样本主要为按照省、市、县工作部署,先期已识别为扶贫低保户和扶贫开发户的对象,共721户2905人,其中低保户117户,五保户73户,扶贫户489户。经梳理,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因病、因残、因灾致贫。这类群体是我乡贫困户的主要群体,如**村的**,大儿子前几年查出患有重症肌无力,去年小儿子也查出患有此病,真是祸不单行,家里一贫如洗。 2、因丧失劳动力致贫。如**村新地小组**年时已高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小儿子20xx年因车祸去世,家中的主要劳动丧失,儿媳**体弱只能从事简单的劳动,孙子**年幼,全家3口人没一个主要劳动力,全家只靠政府发放的低保补助金和年高体弱的老人艰难耕作生活,日子过得非常困难。 3、有劳力,但游手好闲,好吃懒做致贫。如**村**组的**,全家每月有2千多元的收入,但游手好闲,做一天,吃三天,有多少吃多少,一年到头没有一点积蓄,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和电器,居住和生活条件全村倒数之列。 4、因学致贫。如**村**原本生活在全村属中等水平,但近年,2个儿子分别在**、**上大学和高中,一年5万多元的教育经费一下子把他家多年的积蓄用光,到处借钱供小孩上学。 5、因文化水平低,无技术技能致贫。如**村的**和**夫妻二人,

残疾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残疾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内蒙古东部地区残疾人康复托养机构建 设运营调研报告 摘要:本文针对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四地残疾人康复中心、托养服务中心建设运营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同时对康复托养设施建设的社会效益进行了初步分析,并针对当前康复托养机构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残疾人公共服务设施;效益分析;供需矛盾 一、引言 康复和托养都是为残疾人服务的重要内容。康复服务旨在综合运用医疗、工程、教育、职业、心理、社会等康复手段,提高或恢复残疾人身体功能;托养服务则主要是为智力、精神和其他重度残疾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服务。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都可以有效恢复残疾人的生理及心智功能,减轻残疾程度,帮助残疾人回归社会,对改善残疾人生活条件,减轻家庭负担和促进残疾人融入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区迫切需要康复服务的残疾人高达26.25万,急需得到托养服务的残疾人5.2万,大力加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设施建设,推进残疾人服务体系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势在必行。

“十二五”以来,随着国家对残疾人事业投入不断加大,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1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国残联共同编制印发了《“十二五”残疾人康复和托养设施建设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年,通过新建、扩建、改造等方式、基本实现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级城市(地区、州、盟)都建有一所专业化残疾人康复机构,托养需求最集中的县(市、区)建有一批专业化的托养服务设施。初步建成社会化康复服务网络和托养服务体系的骨干平台,推进残疾人服务体系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目前,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立项建设残疾康复、托养设施9个,103个旗县(市区)已立项建设残疾康复、托养设施65个,全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得到极大提升。 二、内蒙古东部地区基本概况 (一)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四盟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 东南与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河北省毗邻,北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四盟市总面积47.1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39.4%。常住人口1155.9万人,占全区总人口数的46.2%。国民生产总值5836.8亿元,占全区国民生产总值的32.4%。 (二)残疾人基本情况

关于省级一类贫困村的调研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关于省级一类贫困村的调 研报告正式版

关于省级一类贫困村的调研报告正式 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位于贵州中部地区的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河村是贵州众多贫困村中的一村,属省级一类贫困村。该村和省内其他贫困村一样,在贵州新阶段扶贫开发中劳动力转移、人畜饮水、农田水利设施、通村通组道路等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全社会经济全面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像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河村这类贫困村的发展速度则显得有些缓慢。在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河村任职的这段时间,我通过在村实地走访与调查摸底,对该村的经济发展现状及当前制约该村经济发展的原因有了一些认识,

也形成了一些如何发展像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村这类省级一类贫困村的工作思路。 一、贵州省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河村基本情况。 贵州省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河村有农户140户、810于人、实际常住人口620人;该村有初中及以上学历的人数有500余人;党员17名,其中女党员5名,65岁以上老年人80人、16周岁以下小孩190人、外出经商人数不足7人、167人外出务工;村现有可耕田地共1100亩,其中水田700余亩,年产稻谷约1.75万公斤。有集体荒山300余亩,基本没开发;提灌站1个,提灌站输水管道年久失修,群众用水困难;目前村有一个从学前班到三年级的不完全小

关于加强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调研报告 如何加强和完善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已成为新体制框架下农村信用社必须面临和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农村信用社是通过金融业务经营活动寻找收益与风险平衡点的金融企业,除了化解历史形成的包袱外,面临的制度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等潜在风险的压力也在日益加大,这些风险爆发时不仅可能导致部分信用社的倒闭,对客户利益造成伤害,而且还可能影响整个信用社体系的社会公信力,引发系统性风险。当前,农村信用社在面临更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将承受前所未有的竞争与挑战,而如何加强和完善风险管理,成为新一轮体制改革后农村信用社必须面临和亟待加强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加强风险管理的紧迫性 目前,农村信用社面临的主要风险有: (一)操作风险不断惊现 人们习惯把金融业比作“保险柜”,而如今操作风险这个“锁在保险柜中的魔鬼”居然从“保险柜”中溜了出来,而且一发不可收拾,不断惊现。其实,操作风险自金融业诞生伊始就伴随存在,现在的大量出现只不过是风险管理者长期忽视而已,较之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相比,操作风险因其内隐性和细节,往往被认为简单而轻视。随着电子化发展和

新业务的开拓,原有的规章制度和内控手段已不能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从农村信用社内部看,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期、体制改革期员工思想裂变提速,职业操守和道德风险不断加大,“内案”频发。操作风险使管理者痛苦地认识到,操作风险管理疏忽的后果是比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其他风险类更可怕的一类风险,操作风险管理与企业经营成效息息相关。 (二)法人治理结构转型风险隐现 农村信用社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在原有法人治理结构基础上进行改造完成的,现实行统一法人的县联社体制,仍然沿袭的是农村信用社原有产权结构特征,主要是内部结构调整,农村信用社基本上仍属依靠地方政府隐形担保的准国有银行机构。这种结构内的修修补补,不是一种彻底的产权明晰重组过程,也不是一种把既有农村信用社进一步推进规范化的合作制过程,仍然没有完成对农村信用社准国有金融机构性质的改变,无法克服所有权主体现实缺位、权力约束机制无法保障、民主管理不到位、激励不兼容和信息双向传播不对称等矛盾。对习惯于二级法人管理时期的“老三会”(党组会、职代会、主任办公会)架构下运作的信用联社领导班子来说,“新三会”(理事会、经营班子、监事会)架构下如何协调运作,发挥合力,至少在目前仍处于探索和磨合阶

关于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为摸清**市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拓宽思路,促进全市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根据市政协常委会2015年度工作安排,8月19日,在市政协副主席**的率领下,组织部分政协委员,采取实地察看、听取工作汇报、与镇村组干部和村民座谈等方式,就我市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组认真听取了市扶贫办、**镇、**村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情况介绍,实地察看了部分扶贫项目的实施情况,与镇村组干部、扶贫重点户和村民代表进行了座谈,广泛听取和认真讨论了他们对推进我市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现根据调研情况,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贫困现状与致贫原因 **市是国家**山片区29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市)之一、是全省脱贫奔小康七个试点县市之一,全市现有贫困人口8.66万人,贫困发生率为33%,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以南高寒山区、**以**漠化山区和**水库淹没区等3个贫困带,贫困区域广、致贫因素多。形成贫困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一)自然条件恶劣。大部分贫困户居住在偏远山村,交通不畅,通讯落后,信息闭塞,传统产业得不到增值提升,有效资源不能充分开发利用,没有形成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二)贫困人口素质偏低。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既是贫困的结果,又是造成贫困的原因。许多贫困人口因贫困而失学,又因失学而成为新一代贫困人口。由于他们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打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加之贫困户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小富即安,“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凡事都等国家和社会的救助。尽管有些贫困户有摆脱贫困的愿望,并不断努力尝试,但由于思路不清,观念不明,缺少引导,导致失败,最终失去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 (三)子女上学致贫。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或创业,有的举家外出,农村大部分幼儿园和小学班级不齐,与之配套的措施是集中办寄宿制学校,导致农村孩子幼儿、小学阶段就被迫外出上学。还一些家长为了照顾子女上学,只能寄居或租住在有学校的城镇,这样增加了家庭负担。而对于部分举家外出打工的农民而言,带孩子去城镇或城市上学,同样无形中也加重了经济负担,对于尚未根本脱贫的农民更是不堪重负。特别是高中生、大学生学费、生活费支出较大,一些贫困户家庭往往为了子女上学负债累累。 (四)因灾因病返贫。一方面,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无法抵御频发的自然灾害。另一方面,贫困户中有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高昂的医疗费用,导致一些农民债台高筑,甚至重新返贫。 二、主要做法与根本出路 通过调研了解到,当前**市扶贫开发已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尤其是围绕贫困户脱贫所做的前期工作及好的经验做法,为下一步开展精准扶贫打下了坚实基础。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根本出路还是要贯彻落实中央、省新时期扶贫开发精神,采取“五个一批”确保贫困户脱贫。 (一)主要做法 1、对贫困户进行了建档立卡。2014年**市根据国家、省扶贫部门工作要求,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2017.11 张冰池) 按照省、市、县干部“驻村联户”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和扶贫办《关于开展驻村联户扶贫工作的通知》要求,根据办公室干部结对帮扶工作的具体分工,由我承担XX镇店头村乔X林和徐X林家的帮扶工作。为帮助其能够实现2020年脱贫的既定目标,我通过2014年至2016年前半年的驻村扶贫工作和今年5月至7月的多次入户走访,对全村的基本情况及乔西林、徐书林两家的具体情况已经全面掌握,现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与现状 (一)村情概况 1、村情简介 店头村位于XX镇东南4.5公里处,东临XX镇卋坡村,南邻XX镇肖咀村,西邻XX镇唐家村,北邻XX镇刘家村、XX村,地形地貌是三坡四沟,东北高、西南低,是我县中部塬区的中型村。该村共有268户、1170余人,耕地面积1547亩,全村主导产业以粮、果为主,果园面积928亩、地膜玉米700亩(含套种)。村民从事个体运输业13户,第三产业的9户,养殖业2户,其余群众以种植业为主,农闲季节在附近打短工。 2、产业发展

店头村的主导产业为苹果种植,全村耕地中大约75%用于发展苹果种植产业,经济收入的85%来源于苹果,其余耕地基本上种植玉米,有少量小麦。村内没有建立果品精深加工企业,也未发展附加值较高果蔬相关的下游产业。 3、农民收入 全村常年外出务工人员170人,支撑全村年均收入2300元。苹果和玉米种植,支撑全村年均收入1150元。退耕还林、生态补偿、农资直补、低保供养等政策性收入,达到全村年均收入150元。肉猪、家鸡基本上是自给自足,养殖业不成规模,目前带动收入不大。合计人均年纯收入3400余元。目前暂无村集体收入。 4、基础设施建设 人畜饮水已经实现了全覆盖,群众用水比较方便,排污管网建设等设施因年久老化,阴雨天气积水排放不畅;在我单位为店头村修筑完成800米的道路硬化任务后,该村的村组道硬化已基本完成全覆盖。通村公路“店川路”与210国道完成了对接,现通往丗坡村的200米左右的道路尚未完成硬化任务;全村实现了农村远程教育网络接通,方便群众收看政策宣传与作物管理培训节目。通讯信号完成了全覆盖,互联网也已完成入户建设;全村“村村通”网络电视已全覆盖。 5、基层组织建设及其作用发挥情况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是什么呢,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城市建设是地方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基础,科学合理的城市建设有益于促进地区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对城市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结合九江县近些年来城市建设发展的实际,就如何更好更快地扩大城市建设,进行了一些思考,做出如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调研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九江县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融入到城市规划建设中,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现有经济及产业基础优势以及便利的交通优势,把城市建设与地方经济结合起来,按照“全面推进,提升品位”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城市建设的有益方式。截至2008年底,城区面积达到12.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7.97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4%,绿地覆盖率达25%,城区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城市品位得到了提升,有效地推动了九江县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着眼长远,规划先行,把握县城发展定位 九江县是六十年代市县分家后从市区搬迁到沙河来的,是在新城镇这样一个小规模集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为这一历史原因,给

城市发展留下了先天性不足,随意性大的病根。过去城市建设谈不上有什么完善的规划体系。近几年以来,我们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按照依托、服务、融入九江市中心城区的思路,结合近城优势和交通方便、人口较多购买力较强的实际,聘请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现场勘察论证,对县城的功能定位、区划布局、道路景观、重点工程等进行高起点、高标准规划,编制了《九江县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对到2020年之前的城市发展作出了初步的规划。规划方案把城区划分为老城区、新城区、沙城工业园区和赤湖产业集群区四大部分,规划面积达22.53平方公里,规划骨干道路框架,以路为线,以交叉口为面,立体发展城区,把老城区定位于商贸居住、新城区定位于综合服务、沙城工业园区和赤湖产业集群区定位于工业制造,并按照功能分区,逐区落实控制性详规。同时,九江县还编制了消防设施、城镇道路、园林绿化、城镇管网、物流仓储、集贸市场等若干专业性规划。打下了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基础,初步形成了区域中心城市的框架。 (二)加大投入、着力“还账”,加快县城建设步伐 由于建城的历史原因,城市建设的先天不足,九江县城市建设较

贫困村建设问题的调研报告

贫困村建设问题的调研报告 贫困村建设问题的调研报告贫困村建设问题的调研报告发布时间:2019-01-21 按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边学习、边调研的工作要求和县委关于县级领导学习实践活动调研工作的安排部署,近期,我牵头组织农发办等部门对我县贫困村建设问题进行了调研。 一、我县贫困村基本情况及成因分析 我县总人口xx万人,农业人口xx万人,耕地xx万亩,水田xx万亩,水浇地xx万亩,水平梯地xx万亩,80%以上属中低产田,人均耕地xx亩。目前,全县未通过上级验收的贫困村尚有xx个,贫困人口xx万人。这些贫困村大多位于边远山区,山高坡陡,土地瘠薄,生活条件、人居环境、医疗卫生条件差,文化落后,精神生活贫乏。贫困村致贫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开发难度大。我县贫困村主要分布在大巴山区和秦岭山系的边远山区,山大沟深,土地贫瘠,自然条件恶劣。由于这些地区通路、通水、通电、通讯、上学、就医等设施改善投资大、成本高、难度大,一定程度上被社会发展边缘化。致使这些地区信息闭塞、文化落后、观念保守、与外界交往沟通难,谋生发展能力低,脱贫致富无门路、无条件、无能力。据对关口镇干沟村的调查:该村有xx户xx人,8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虽有耕地xx余亩,xx亩以上联片耕地几乎没有,大部分是几分或是几亩分散在一沟两岸的山坡上;虽然修通了简易公路,但是公路沿沟而上,到了夏季洪水冲刷便没有公路,农用物资还是靠肩挑背驮;九十年代,农户集资拉通了两相照明电,由于线路老化,年久失修,线路损耗大,到了晚上仍然是头上电灯,桌上油灯。 二是人口素质低,文化观念落后,发展步伐太慢。贫困地区不少农民对商品经济至今还很不习惯,他们一贯视农为本,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冒险出外经营工商业;许多农民听天由命,消极悲观,缺乏信心和勇气,把希望寄于老天爷风调雨顺;依靠国家支持,救济的等靠要思想非常严重,视吃救济、拿补贴为理所当然;观念保守,不愿接受新技术,甘愿受穷。根据贫困户建档立卡资料表明,全县贫困户劳动力受教育面很小,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由于劳动力素质低,只能从事简单或低收入的生产活动,收入水平低,难以脱贫。 三是自然灾害频繁,低收入人口返贫率高,脱贫难度大。我县处于秦巴山区,气候多变,灾害频繁,特别是高山贫困户所在地更是生态环境脆弱,暴雨、冰雹、霜冻、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不仅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无法保障,甚至生命也时刻受到威胁。有人曾用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来形容自然灾害对农民的危害程度。据xx年对xx

关于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情况调研报告.doc

关于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信用社推进以县级联社为统一法人的经营管理体制,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和讨论的焦点问题。 当今,农村信用社改革不论是推行股份商业化经营体制,或是推行了以县联社为一级法人的经营体制,信贷管理依然是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如何加强信贷管理,提高信贷资金的周转速度、使用质量和使用效率,最大限度降低信贷资产的风险度。 为此, 本文拟就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运行的现状、问题、成因分析与解决对策,略作探讨。 (一)目前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运行的现状 1、信贷管理运行体制。 目前农村信用社在信贷管理运行推行的是集体管理决策、分级授信授权体制,从省级联社到基层信用社都相应成立了信贷管理审查(咨询)、审批委员会(信用社设立审贷小组),各委员会下面还专业设置有信贷管理和风险管理部门,并辅助监事会的监督和理事长的否决作用。 从程式上看,信用社为贷前调查岗,县联社信贷管理与风险管理部门为贷中审查、评估岗,委员会(包括省、市两级咨询委员会)则为贷款的最终审批岗。 这种采取民主化集约管理、程式化审查审批的模式,对于超过授

信授权的贷款的确取到了规避信贷风险、防止“一长独大”、控制操作风险的效用。 2、信贷管理运行规则。 农村信用社一直推行的是“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负盈亏”的经营原则,是靠资金组织——资金运用——资金管理——资金利润的经营规则来生存和发展。 准确的说,负债经营决定信贷资产扩张的规模和扩张的数量,资金运用决定信贷资产的周转速度和周转质量,信贷管理决定信贷资金的安全和质量,资金利润则是信贷管理运行的唯一目的——效益性和赢利性。 LocA明显可以看出,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在整个信贷资金管理运行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管理好了信用社信贷资金,也就管好了一盘棋和走活了一盘棋。 3、信贷管理评级授信流程。 信用社对借款人发放贷款,首先得予以评级,其次再给授信,并套用“信息采集→信用等级测算与认定→授信额度测算与认定”设定的格式,这是对原来只凭一份申请书、一页调查表、一张借据合同就决定贷款的是否发放,无疑是很大的进步。 因为评级坚持了客观、公正的原则,是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来综合评价客户的信用等级的。 而授信则是以评级为依据和基础,来确定借款人在某一期限内申请贷款、信用卡透支等用信的最高额度。

精准扶贫调研情况报告

精准扶贫调研情况报告 为摸清我区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拓展思路,推进全区精准扶贫工作顺利开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5月中旬,由区政协副主席刘树起带队,区政协各委室负责人、部分政协常委组成调研组。在有关部门及镇(街)积极配合下,通过听取汇报、座谈讨论、实地察看、发放问卷等方式,广泛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形成此调研报告。 一、全区扶贫开发工作总体情况 近年来,全区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从解决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从影响贫困村发展最紧迫、最突出、最薄弱的环节抓起,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扶贫开发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由于全区经济总量较小、贫困人口较多、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仍然是这个阶段的基本特征。 经过入户调查、精准识别,我区现有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x户、贫困人口x人。其中,一般贫困户占x%,低保贫困户占x%,五保贫困户占x%;有劳动能力的占x%,丧失劳动能力的占x%,无劳动能力的占x%;因病致贫占x%,因残致贫占x%,缺劳动力致贫占x%,因缺技术、缺资金等致贫占x%。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今年我们要完成x人的脱贫任务,到2018年所有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不仅时间紧、担子重,而且越往后难度越大、成本越高、见效越慢。脱贫攻坚真正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 二、主要做法 (一)完善三项机制,精准落实扶贫责任。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在健全组织机构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推进工作落实,为全区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一是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建立区、镇(街)、村三级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制定下发《关于加强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职责,健全区级领导联系镇街、区直部门结对帮扶贫困村、镇街干部联系帮扶贫困户的帮包责任制,坚持村为重点、扶贫到户、责任到人,逐级签订责任书,层层传递压力,构建上下联动、齐抓共管、逐级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全面加强督查考核,动态监督精准扶贫工作进展,及时发现并督促镇(街)、部门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把精准扶贫纳入全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建立脱贫攻坚目标考核制和问责制,实行扶贫工作实绩“一票否决”,在全区上下形成“领导主抓、专班负责、上下协调、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三是健全项目资金监管机制。制定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健全项目评审、公告公示、招投标、检查验收制度,确保所有程序全部实行阳光操作;实行财政扶贫资金项目使用实施情况跟踪问效机制,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及时问责,切实保障项目资金规范使用和安全运行。 (二)做实两项工作,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把精准识别作为精准扶贫的前提和基础性工作,做实扶贫对象精准认定和精细化管理工作,确保扶贫对象识别精准,为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奠定基础。一是精准认定扶贫对象。组织区、镇、村三级力量,坚持科学识别、民主认定的原则,严格按照组织培训、农户申请、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公告公示、建档立卡“六步工作法”,开展入户调查,精准确定扶贫对象,着力摸清贫困人口底数、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2014年共识别贫困村x个,贫困户x户、x人;今年2月份,再次对贫困村、贫困户

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调研报告 农村基础设施,是提升农村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改善农村面貌、建设现代化农村的重要物质基础。当前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已成为农村发展最为突出的制约因素。 根据中共**县委办公室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XX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课题调研的通知》文要求,我局牵头组织了交通局、水利局、农业局、畜牧局、扶贫办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调研组,于XX年3月12日开始,对我县XX 年末的有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开展了调查研究。具体做法一是由职能部门综合分析提供XX年末我县相关基础设施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二是由各乡镇在本乡镇的范围内开展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形成本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材料提供给我局参考,三是调研组深入有关部门和乡镇去实地查看、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情况及建议。在此基础上,调研组综合总结了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和我县所面临的形势,讨论提出了部分关于加强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建议,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XX年末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1、交通方面。全县通车里程达到1867公里,公路网密度为0.85公里/万平方公里,按人口总数统计为61公里/万人。其中一级公路7公里占0.36 %,二级公路36公里2%,三级公路34公里占1.8%,四级公路587公里占31.45%,等外级公路1293 公里占69.25%。其中有油路140公里,水泥路48公里,弹石路579公里,实现60%的乡镇通油路,98%的行政村通弹石路,93%的自然村通公路,100%的乡镇和65%的村民委员会开通公交车。全县境内“三横三纵”的公路主骨架和“连县、连乡、连村、连景”的公路交通网络已经形成。 2、农田水利方面。全县现有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4座,小型水库64座,小库塘2316件,水窖3.6万个,抽水站141座,机井155眼;“三面光”沟渠640多公里,占全县引水沟渠总长的35%,整修加固河堤146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2.7平方公里。全县可控水量达1.07亿立方米,水利化程度达54.9%。完成农村人畜饮水工程60件,共解决全县11.15万人的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建成稳产农田25万亩,拥有大中型拖拉机87台,小型拖拉机313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602台工,农业机械总动力达9002万瓦特,机械耕耙面积达7.1万亩。 3、能源方面。已建成110KV变电站1座和35KV变电站4座,第一、二期农网改造和完善西部地区农网改造项目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