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压室水力实验

调压室水力实验
调压室水力实验

水电站课程教学实验之(二)

调压室水力实验

前修课程:水力学、水工建筑物、水电站。

开课对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

一、实验目的

1.增强对调压室水力现象的感性认识,验证和巩固理论知识;

2.初步了解进行水电站水力模型试验的方法;

3.密切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培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任务和要求

利用调压室实验台的阻抗式调压室和差动式调压室进行下列试验:

1.观察并记录上水箱在高水位(cm)时,流量由(L/s)突然减少至零(相当于水电站正常水位丢弃全部负荷)阻抗式和差动式调压室中水位波动过程及稳定所需要的时间。

2.观察并记录上水箱在低水位(cm)时,流量由零突然增至

(L/s)(相当于水电站死水位增加部分负荷情况)及丢弃全部负荷第二振幅涌浪水位,阻抗式和差动式调压室水位波动过程中全部水力现象,以确定其最低涌浪水位,水位稳定所需要的时间,观察调压室内水位波动衰减过程。

3.观察并记录不同管道长度以及不同阻抗孔口面积对调压室水位波动幅值的影响。

三、实验设备及模型数据

1.实验设备

调压室水力模型由上水箱、管道、调压室、阀门、电磁流量计、下水箱及循环水泵几部分组成(见附图):

水由循环水泵从下水箱抽到上水箱后,通过管道流经调压室,然后由管道引至电磁流量计(以测定通过管道的流量)最后流回下水箱,形成循环流动。在回水管道上设有手动快速阀及尾水闸阀,前者用以快速改变水管流量使调压室中水位产生波动,后者用以调节流量以满足实验要求。

在差动式调压室的大井井壁及升管上设有标尺,可直接读出水位波动的最高和最低值,以及引水管道至调压室的水头损失hw,波动稳定时间可用秒表测定。阻抗式调压室水位波动过程中的最高水位、最低水位以及上下两个水箱中的水位,都可以通过固定在相应位置的标尺,用目测方法人工记录。

差动式调压室和阻抗式调压室中的水位波动过程线和管道中的流量可由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完成,过程如下:LGY-3A型浪高仪将调压室水位的波动过程变成电压信号送到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LDZ-4B型电磁流量计将输水管引用流量转换成电压信号送到计算机,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自动记录这些信号,并存储到硬盘中,供计算分析使用。

在完成试验前的所有准备工作后,进入试验程序。其步骤如下:

a.开启计算机,双击桌面上“调压室水力实验”图标;

b.进入“河海大学水电站非恒定流试验数据采集系统”界面;

c.点击鼠标进入“传感器初始状态检测”界面;

d.界面右下方依次显示“重现”、“退出”、“调零”、“确定”四个按钮,点击“确定”按钮;

e.弹出“进入实时测量”和“传感器标定”界面,选择“进入实时测量”,点击“确定”按钮;

f.在弹出的界面中选择本次试验所需要用到的传感器,并选择所有传感器的信号是否在同一坐标显示,点击“确定”按钮;

g.在弹出的界面中输入“文件名”、“采样时间”和“最高水位”,点击“确定”按钮,在弹出的界面中显示“将覆盖上次同名数据文件”,点击“确定”按钮进入量测过程。建议采样时间选择30~90s,最高水位选择100cm。

2.模型数据

(1)引水管

阻抗式调压室引水管长度:短管L1=170cm,长管L2=370cm

差动式调压室引水管长度:短管L1=170cm,长管L2=370cm

引水管内径d=5cm

(2)调压室

阻抗式调压室内径D1=10cm

差动式调压室大井内径D1=10cm

差动式调压室升管内径d=5cm

差动式调压室升管高度ZB=58.5cm

水头损失hw= cm

(3)调压室水力模型数据

水位:

(高水位)上水箱水位cm,下水箱水位cm

(低水位)上水箱水位cm,下水箱水位cm

流量:

高水位时,电磁流量计读数%,流量(L/s);

低水位时,电磁流量计读数%,流量(L/s);

四、实验报告

实验结束后,每人独立提交实验报告一份,分析实验成果,报告内容应包括:

1.描述实验观察到的阻抗式和差动式调压室中的水力现象(特别是升管溢流口和阻抗孔口两处)。

2.根据阻抗式调压室模型数据用解析方法求出上水箱为高水位丢荷后调压室的最高水位,并与实验成果比较。

3.比较差动式和阻抗式调压室在同一实验情况时观察到的水力现象。

4.在引用流量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不同引水管长度对阻抗式调压室水力现象的影响;

5.比较不同阻抗孔口面积对差动式调压室水力现象的影响。

实验三--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实验

信息科技大学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实验 学院:自动化 专业:自动化(信息与控制系统) /学号:贾鑫玉/2012010541 班级:自控1205班 指导老师:白雪峰 学期: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实验三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单相交流调压电路的工作原理。 2.加深理解交流调压感性负载时对移相围要求。 二.实验容 1.单相交流调压器带电阻性负载。 2.单相交流调压器带电阻—电感性负载。 三.实验线路及原理 本实验采用了锯齿波移相触发器。该触发器适用于双向晶闸管或两只反并联晶闸管电路的交流相位控制,具有控制方式简单的优点。 晶闸管交流调压器的主电路由两只反向晶闸管组成。 四.实验设备及仪器 1.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2.NMCL—33组件 3.NMEL—03组件 4.NMCL-05(A)组件或NMCL—36组件 5.二踪示波器 6.万用表 五.注意事项 在电阻电感负载时,当α

实验三 单相和三相交流调压电路实验(软件仿真)1

实验三单相和三相交流调压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交流调压电路的工作原理。 (2).加深理解单相交流调压感性负载时对移相范围要求。 (2).加深理解三相交流调压阻性负载时的工作情况。 二、实验设备及仪器 (1).计算机 (2).MATLAB软件 三、注意事项 (1)在电阻电感负载时,当α

交流电源:simpowersystem\Electrical sources\AC Voltage Source 晶闸管: simpowersystem\Power Electronics\thyristor 电阻: simpowersystem\Elements\series RLC Branch (b)设置参数 根据已知条件设置电源和负载参数,晶闸管可用默认参数。 图2电阻负载主电路部分 步骤二:搭建触发电路 (a)触发电路利用脉冲发生器实现,如图3所示 图3 脉冲触发电路 触发脉冲提取路径为: simulink\Sources\Pulse Genetator (b)设置参数 脉冲类型:Time based 时间:Use simulation time 脉冲幅值:1.0 脉冲宽度:5 脉冲周期:(自己思考) 脉冲延时:(单位:秒;触发角不同,延时不同。注意:两个触发脉冲的延时是否一样?应差多少?) 步骤三:搭建测量电路

双闭环三相异步电机调压调速系统实验报告

运动控制系统专题实验 实 验 报 告 2016年5月

6.1双闭环三相异步电机调压调速系统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晶闸管相位控制交流调压调速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2)熟悉双闭环三相异步电机调压调速系统的基本原理。 (3)掌握绕线式异步电机转子串电阻时在调节定子电压调速时的机械特性。(4)掌握交流调压调速系统的静特性和动态特性。 熟悉交流调压系统中电流环和转速环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 (1)测定绕线式异步电动机转子串电阻时的人为机械特性。 (2)测定双闭环交流调压调速系统的静特性。 (3)测定双闭环交流调压调速系统的动态特性。 三.实验设备 (1)电源控制屏(NMCL-32); (2)低压控制电路及仪表(NMCL-31); (3)触发电路和晶闸管主回路(NMCL-33); (4)可调电阻(NMCL-03); (5)直流调速控制单元(NMCL-18); (6)电机导轨及测速发电机(或光电编码器); (7)直流发电机M03; (8)三相绕线式异步电机; (9)双踪示波器; (10)万用表。 四.实验原理 1.系统原理 双闭环三相异步电动机调压调速系统的主电路为三相晶闸管交流调压器(TVC)及三相绕线式异步电动机M(转子回路串电阻)。控制系统由零速封锁器(DZS)、电流调节器(ACR)、速度调节器(ASR)、电流变换器(FBC),速度变换器(FBS),触发器(GT),一组桥脉冲放大器(AP1)等组成。其系统原理图如图6-1所示。

整个调速系统采用了速度、电流两个反馈控制环。这里的速度环作用基本上与直流调速系统相同而电流环的作用则有所不同。在稳定运行情况下,电流环对电网波动仍有较大的抗扰作用,但在起动过程中电流环仅起限制最大电流的作用,不会出现最佳起动的恒流特性,也不可能是恒转矩起动。 异步电机调压调速系统结构简单,采用双闭环系统时静差率较小,且比较容易实现正,反转,反接和能耗制动。但在恒转矩负载下不能长时间低速运行,因低速运行时转差功率全部消耗在转子电阻中,使转子过热。 2.三相异步电机的调速方法 交流调速系统按转差功率的处理方式可分为三种类型。 转差功率消耗型:异步电机采用调压、变电阻等调速方式,转速越低时,转差功率的消耗越大,效率越低。 转差功率馈送型:控制绕线转子异步电机的转子电压,利用其转差功率可实现调节转速的目的,这种调节方式具有良好的调速性能和效率,如串级调速。 转差功率不变型:这种方法转差功率很小,而且不随转速变化,效率较高,列如磁极对数调速、变频调速等。 如何处理转差功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电机调速系统的效率。 五.实验方法 双闭环交流调压调速系统主回路和控制回路如图连接,NMCL-32的“三相交流 电源”开关拨向“交流调速”。给定电位器RP1和RP2左旋到最大位置,可调电阻NMCL-03左旋到最大位置。注意:图中主回路中接入的是交流电流表和交流电压表。 VT 3 VT 1 VT 6 VT 4 VT 5 VT 2 A 交流电流表,量程为1A 图2-1 双闭环交流调压调速系统主回路G 直流电机 励磁电源 R G 直流发电机M03V TG 定子 转子NMEL-09的线绕电机起动电阻

水电站试题

第一部分引水建筑物 第一章水电站的布置形式及组成建筑物 一、填空题 1.水电站的基本布置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种,其中坝式水电站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形式。 2.有压引水式水电站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组成;而无压引水式水电站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组成。 3.抽水蓄能电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两个过程。 4.按其调节性能水电站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类。 二、思考题 1.按照集中落差的方式不同,水电站的开发分为几种基本方式?各种水电站有何特点及适用条件? 2.水电站有哪些组成建筑物?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3.抽水蓄能电站的作用和基本工作原理是什么?潮汐电站基本工作原理是什么 4.何为水电站的梯级开发? 第二章水电站进水口及引水建筑物 一、判断题 1.无压引水进水口,一般应选在河流弯曲段的凸岸。( ) 2.有压进水口的底坎高程应高于死水位。( ) 3.通气孔一般应设在事故闸门的上游侧。( ) 4.进水口的检修闸门是用来检修引水道或水轮机组的。() 5.渠道的经济断面是指工程投资最小的断面。( ) 6.明渠中也会有水击现象产生。( ) 二、填空题

无中线星形联结三相交流调压电路

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无中线星形联结三相交流调压电路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实验室号:402实验组号: 实验时间:2014.12.27 批阅时间: 指导教师:成绩:

1.熟悉 Matlab 仿真软件和 Simulink 模块库。 2.掌握无中线星形联结三相交流调压电路的工作原理、工作情况和工作波形。 二.实验器材: 计算机、matlab 软件。 三.实验原理: 三相交流调压电路有星形联结和三角形联结等多种方案。其中星形联结又有无中线和有中线两种电路,三角形联结有线路控制、支路控制和中点控制的不同电路。无中线星形联结三相交流调压电路的原理图如图所示。 无中线星形联结三相交流调压电路 uc ub ua Uct ut p1p2 pulse56 Uct ut p1p2 pulse34 Uct ut p1p2 pulse12 Continuous pow ergui g1g2m AI A2VT1,3 g1g2m AI A2 VT1,2 g1g2m AI A2VT1,1 v +-v +-v + -U 输出 U 输入 Rc Rb Ra 6 Multimeter (10*u[1]/180) Fcn 30@

无中线星形联结三相交流调压电路的仿真模型如图所示,该模型实际上由三个单相交流调压电路组成,图中VT12、VT34和VT56分别为双向晶闸管开关模块,pulse12、pulse34和pulse56是相应晶闸管的触发模块。为了观察方便,在触发模块的移相控制输入端接入了一个控制角与移相控制电压 Uct 的变化函数Uct = 10u1/180 式中,u1为控制角(度),由常数模块@设定。 五.实验数据: 1.电阻负载α = 30°无中线星形联结三相交流调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和波形 2.电阻负载α = 60°无中线星形联结三相交流调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和波形

有压引水系统水力计算

一、设计课题 水电站有压引水系统水力计算。 二、设计资料及要求 1、设计资料见《课程设计指导书、任务书》; 2、设计要求: (1)、对整个引水系统进行水头损失计算; (2)、进行调压井水力计算球稳定断面; (3)、确定调压井波动振幅,包括最高涌波水位和最低涌波水位; (4)、进行机组调节保证计算,检验正常工作状况下税基压力、转速相对值。 三、调压井水力计算求稳定断面 <一>引水道的等效断面积:∑= i i f L L f , 引水道有效断面积f 的求解表 栏号 引水道部位 过水断面f i (m 2 ) L i (m) L i/f i

所以引水道的等效断面积∑= i i f L L f =511.28/21.475=23.81 m 2 <二>引水道和压力管道的水头损失计算: 引水道的水头损失包括局部水头损失 h 局和沿程水头损失h 沿两部分 压力管道的水头损失包括局部水头损失h 局和沿程水头损失h 沿两部分 1, 2 2g 2h Q ?ξ局局= g :重力加速度9.81m/s 2 Q :通过水轮机的流量取102m 3/s ω :断面面积 m 2 ξ:局部水头损失系数 局部水头损失h 局计算表 栏号 引水建筑物部位及运行 工况 断面面积 ω(m 2 ) 局部水头损失系数 局部水头损失 10-6Q 2(m ) 合计(m) (1) 进 水 口 拦污栅 61.28 0.12 0.017 0.307 (2) 进口喇叭段 29.76 0.10 0.060 (3) 闸门井 24.00 0.20 0.184 (4) 渐变段 23.88 0.05 0.046 (5) 隧 洞 进口平面转弯 23.76 0.07 0.066 0.204 (6) 末端锥管段 19.63 0.10 0.138 (7) 调 压 正常运行 19.63 0.10 0.138 2.202 (1) 拦污栅 61.28 4.1 0.067 (2) 喇叭口进水段 29.76 6.0 0.202 (3) 闸门井段 24.00 5.6 0.233 (4) 渐变段 2 3.88 10.0 0.419 (5) D=5.5m 23.76 469.6 19.764 (6) 锥形洞段 21.65 5.0 0.231 (7) 调压井前管段 19.63 10.98 0.559

单相交流调功电路正文

1概述 1.1晶闸管交流调功器 交流调功器:是一种以晶闸管为基础,以智能数字控制电路为核心的电源功率控制电器,简称晶闸管调功器,又称可控硅调功器,可控硅调整器,可控硅调压器,晶闸管调整器,晶闸管调压器,电力调整器,电力调压器,功率控制器。具有效率高、无机械噪声和磨损、响应速度快、体积小、重量轻等诸多优点。 1.2 交流调压与调功 交流调功电路的主电路和交流调压电路的形式基本相同,只是控制的方式不同,它不是采用移相控制而采用通断控制方式。交流调压是在交流电源的半个周期内作移相控制,交流调功是以交流电的周期为单位控制晶闸管的通断,即负载与交流电源接通几个周波,再断开几个周波,通过改变接通周波数和断开周波数的比值来调节负载所消耗的平均功率。如图3-21所示,这种电路常用于电炉的温度控制,因为像电炉这样的控制对象,其时间常数往往很大,没有必要对交流电源的各个周期进行频繁的控制。只要大致以周波数为单位控制负载所消耗的平均功率,故称之为交流调功电路。 1.3 过零触发和移相触发 过零触发是在设定时间间隔内,改变晶闸管导通的周波数来实现电压或功率的控制。过零触发的主要缺点是当通断比太小时会出现低频干扰,当电网容量不够大时会出现照明闪烁、电表指针抖动等现象,通常只适用于热惯性较大的电热负载。 移相触发是早期触发可控硅的触发器。它是通过调速电阻值来改变电容的充放电时间再来改变单结晶管的振荡频率,实际改变控制可控硅的触发角。早期可控可是依靠这样改变阻容移相线路来控制。所为移相就是改变可控硅的触发角大小,也叫改变可控硅的初相角。故称移相触发线路。

2系统总体方案 2.1交流调功电路工作原理 单相交流调功电路方框图如图2.1.1所示。 图2.1.1 交流调功电路的主电路和交流调压电路的形式基本相同,只是控制的方式不同,它不是采用移相控制而采用通断控制方式。交流调压是在交流电源的半个周期内作移相控制,交流调功是以交流电的周期为单位控制晶闸管的通断,即负载与交流电源接通几个周波,再断开几个周波,通过改变接通周波数和断开周波数的比值来调节负载所消耗的平均功率。如图2.1.2所示,这种电路常用于电炉的温度控制,因为像电炉这样的控制对象,其时间常数往往很大,没有必要对交流电源的各个周期进行频繁的控制。只要大致以周波数为单位控制负载所消耗的平均功率,故称之为交流调功电路。 图2.1.2 LO AD BCR TLC336A1 A2 g u 脉宽可调矩形波信号发生器

双闭环三相异步电机调压调速系统实验报告

“运动控制系统”专题实验 实验报告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系

(5)可调电阻(NMCL—03) (6)电机导轨及测速发电机(或光电编码器) (7)三相线绕式异步电动机 (8)双踪示波器 (9)万用表 (10)直流发电机M03 四.实验原理 1.系统组成及原理 双闭环三相异步电动机调压调速系统的主电路为三相晶闸管交流电源及三相绕线式异步电动机(转子回路串电阻)。控制系统由电流调节器(ACR),速度调节器(ASR),电流变换器(FBC),速度变换器(FBS),触发器(GT),一组桥脉冲放大器等组成。其系统原理图如图6-1所示。 图6-1 整个调速系统采用了速度,电流两个反馈控制环。这里的速度环作用基本上与直流调速系统相同而电流环的作用则有所不同。在稳定运行情况下,电流环对电网振动仍有较大的抗扰作用,但在起动过程中电流环仅起限制最大电流的作用,不会出现最佳起动的恒流特性,也不可能是恒转矩起动。 异步电机调压调速系统结构简单,采用双闭环系统时静差率较小,且比较容易实现正,反转,反接和能耗制动。但在恒转矩负载下不能长时间低速运行,因低速运行时转差功率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系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系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系

(2)空载电压为200V时 n/(r/min) 1281 1223 1184 1107 1045 I G/A 0.10 0.11 0.12 0.13 0.13 U G/V 182 179 176 166 157 M/(N·m) 0.2265 0.2458 0.2636 0.2814 0.2831 2.闭环系统静特性 n/(r/min) 1420 1415 1418 1415 1416 1412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系

交流调压实验报告

电力电子实验四-- 交流调压实验 姓名:肖珂 学号:09291218 班次:电气0907 指导老师:汤钰鹏 合作者:冷凝(09291174)

一、实验目的 熟悉单相交流调压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在电阻负载和电阻电感负载时不同的输出电压和电流的波形及相控特性。加深理解交流调压电路在电阻电感负载时其相控角α应限制在θ≤α≤π的范围内 二、步骤内容 (1) 熟悉实验电路(包括主电路、触发控制电路)。 (2) 熟悉用TCA785集成触发电路芯片构成的集成触发器。 (3) 按实验电路要求接线,用示波器观察移相控制信号α的情况。 (4) 主电路接电阻负载(灯箱),用示波器观察不同α角时输出电压和晶闸管两端的电压波形,并用电压表测出输出电压的有效值。为使读数便利,可取α为30°、60°、90°、120°和150°各特殊角进行观察和分析。 (5) 主电路改接电阻电感负载(灯箱+电抗器),在不同控制角α和不同负载阻抗角θ情况下用示波器观察和记录负载电压和电流的波形。分别观察并画出当α>θ和α<θ情况下负载电压和电流的波形,指出电流临界连续的条件。 (6) 特别注意观察上述α<θ情况下出现较大的直流分量,此时L固定,加大R(减少亮灯个数)直至消除直流分量。

三、电路原理 1、单相交流调压电路 2、晶闸管触发电路 3、相控角发生电路

4、驱动隔离电路 5、DC电源电路 四、实验要求 (1) 估算实验电路负载参数(R、L等)。 (2) 电阻负载时,画出U-α曲线。(U为负载R上的电压有效值),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 (3) 电阻电感负载时,画出在不同α值情况下负载电压和电流

实验3三相交流调压电路实验

实验3 三相交流调压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三相交流调压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 (2) 加深理解三相交流调压电路的工作原理。 (3) 了解三相交流调压电路带不同负载时的工作特性。 二、实验所需挂件及附件 三、实验线路及原理 交流调压器应采用宽脉冲或双窄脉冲进行触发。实验装置中使用双窄脉冲。实验线路如图3-1所示。

图中晶闸管均在DJK02上,用其正桥,将D42三相可调电阻接成三相负载,其所用的交流表均在DJK01控制屏的面板上。 四、实验内容 (1)三相交流调压器触发电路的调试。 (2)三相交流调压电路带电阻性负载。 (3)三相交流调压电路带电阻电感性负载(选做)。 图3-1三相交流调压实验线路图 五、预习要求 (1)阅读电力电子技术教材中有关交流调压的内容,掌握三相交流调压的工作原理。 (2)如何使三相可控整流的触发电路用于三相交流调压电路。 六、实验方法 (1)DJK02和DJK02-1上的“触发电路”调试

①打开DJK01总电源开关,操作“电源控制屏”上的“三相电网电压指示”开关,观察输入的三相电网电压是否平衡。 ②将DJK01“电源控制屏”上“调速电源选择开关”拨至“直流调速”侧。 ③用10芯的扁平电缆,将DJK02的“三相同步信号输出”端和DJK02-1“三相同步信号输入”端相连,打开DJK02-1电源开关,拨动“触发脉冲指示”钮子开关,使“窄”的发光管亮。 ④观察A、B、C三相的锯齿波,并调节A、B、C三相锯齿波斜率调节电位器(在各观测孔左侧),使三相锯齿波斜率尽可能一致。 ⑤将DJK06上的“给定”输出U g直接与DJK02-1上的移相控制电压U ct 相接,将给定开关S2拨到接地位置(即U ct=0),调节DJK02-1上的偏移电压电位器,用双踪示波器观察A相同步电压信号和“双脉冲观察孔”VT1的输出波形,使α=180°。 ⑥适当增加给定U g的正电压输出,观测DJK02-1上“脉冲观察孔”的波形,此时应观测到单窄脉冲和双窄脉冲。 ⑦将DJK02-1面板上的U 端接地,用20芯的扁平电缆,将DJK02-1的 lf “正桥触发脉冲输出”端和DJK02“正桥触发脉冲输入”端相连,并将DJK02“正桥触发脉冲”的六个开关拨至“通”,观察正桥VT1~VT6晶闸管门极和阴极之间的触发脉冲是否正常。 (2)三相交流调压器带电阻性负载 使用正桥晶闸管VT1~VT6,按图3-21连成三相交流调压主电路,其触发脉冲己通过内部连线接好,只要将正桥脉冲的6个开关拨至“接通”,“U lf”端接地即可。接上三相平衡电阻负载,接通电源,用示波器观察并记录α=30°、60°、90°、120°、150°时的输出电压波形,并记录相应的输出电压有效值,填入下表:

调压室水力计算分解

调压室的水力计算 1. 调压室断面计算 当上游死水位,下游为最低水位,最小水位H min=188.9m,三台机满发,引水道糙率取最小值,压力管道糙率取最大值,通过水轮机的流量为57m3s?,则此时的引水隧洞水头损失的计算如表格1,压力钢管水头损失的计算如表格2。引水道应选可能的最小糙率0.012,压力管道应选择可能的最大糙率0.013。 表格1引水隧洞水头损失表 表格2压力钢管水头损失表 F T?> Lf 2αgH1 = Lf 2αg(H0??w0?3?wT ) =45.548m2 其中 H0——最小水头损失,H0=188.9m; ?w0——引水隧洞损失,?w0=17.802+0.296=18.098; ?wT 0——压力管道水头损失,?wT =3.110+2.805=5.915m; L——引水隧洞长度,12662m;g——重力加速度,g=9.81m/s2 f——引水隧洞面积,16.62m2。α——引水道阻力系数 v0=Q f = 57 16.619 =3.43m s? α=?w0 v02 = 18.098 3.4302 =1.5385

为了保证大波动的稳定,一般要求调压室断面大于托马斯断面,初步分析时可取(1.0~1.1)F T?,作为调压室的设计断面。这里选取D=7.8m,则系数k为: F k=47.784 k=F k/F T?=1.05 2. 最高涌波水位计算 按正常蓄水位时共用同一调压室的三台机组全部满载运行瞬时丢弃全部负荷(即流量由Q max=57减至流量Q=0)作为设计工况。引水隧洞的糙率取尽可能的最小值(能耗少,涌波高)。n=0.012 引水道损失由表格1和表格2得: ?w0=? w0程+? w0局 =17.802+0.296=18.098m v0为时段开始时管中流速v0=Q f =3.43m s?;f为引水隧洞断面面积。 F为调压井断面面积,145.267m2;引水隧洞长L=12662m,g=9.81m s2 ?得引水道—调压室系统的特性系数。 λ= Lfv02 2gF?w0 = 12662×16.62×3.432 2×9.81×47.784×18.098 =145.89 令X0=?w0 λ=0.124,X=z λ ,则要求最高涌波水位z max,只需要求出X max=z max λ 即可。X max的符号在静水位以上为负,以下为正。 ln(1+X max)?X max=?X0 运用牛顿切线法求解方程的根 令 φ(x)=ln(1+x)?x+X0牛顿迭代公式为: x k+1=x k?φ(x)φ′(x) 取迭代初值x0=?0.5,计算结果见下表 表格3迭代计算结果 由表格3可以看出精确到0.001,X max=z max λ =?0.419 |z max|=?λX max=61.128m 根据《水电站调压室设计规范》调压室最高涌波水位以上的安全超高不宜小于1m。所以调压室的顶高程: Z=1279+61.128+1.5=1341.63m

斩控式交流调压电路实验报告

斩控式交流调压电路实验报告 交流调压的控制方式有三种:①整周波通断控制。整周波控制 调压——适用于负载热时间常数较大的电热控制系统。晶闸管导通 时间与关断时间之比,使交流开关在某几个周波连续导通,某几个 周波连续关断,如此反复循环地运行,其输出电压的波形如图1-1 所示。改变导通的周波数和控制周期的周波数之比即可改变输出电压。为了提高输出电压的分辨率,必须增加控制周期的周波数。为 了减少对周围通信设备的干扰,晶闸管在电源电压过零时开始导通。但它也存在一些缺点那就是:在负载容量很大时,开关的通断将引 起对电网的冲击,产生由控制周期决定的奇数次谐波,这些谐波引 起电网电压变化,造成对电网的污染。 图1-1周期控制的电压波形 ②相位控制。相位控制调压——利用控制触发滞后角α的方法, 控制输出电压。晶闸管承受正向电压开始到触发点之间的电角度称 为触发滞后角α。在有效移相范围内改变触发滞后角,即能改变输 出电压。有效移相范围随负载功率因数不同而不同,电阻性负载最

大,纯感性负载最小。图1-2是阻性负载时相控方式的交流调压电路 的输出电压波形。相控交流调压电路输出电压包含较多的谐波分量,当负载是电动机时,会使电动机产脉动转矩和附加谐波损耗。另外 它还会引起电源电压畸变。为减少对电源和负载的谐波影响,可在 电源侧和负载侧分别加滤波网 络。b5E2RGbCAP ③斩波控制。斩波控制调压——使开关在一个电源周期中多次通断,将输入电压切成几个小段,用改变段的宽度或开关通断的周期来调 节输出电压。斩控调压电路输出电压的质量较高,对电源的影响也较小。图1-2为斩波控制的交流调压电路的输出电压波形。 p1EanqFDPw 图1-2相位控制的电压输出波形 在斩波控制的交流调压电路中,为了在感性负载下提供续流通路, 除了串联的双向开关S1外,还须与负载并联一只双向开关S2。当 开关S1导通,S2关断时,输出电压等于输入电压;开关S1关断,S2导通时,输出电压为零。控制开关导通时间与关断时间之比即能

第二节 调压室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方程

第二节调压室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方程 一、调压室的工作原理 水电站在运行时负荷会经常发生变化。负荷变化时,机组就需要相应地改变引用流量,从而在引水系统中引起非恒定流现象。压力管道中的非恒定流现象(即水锤现象)在上一章中已经加以讨论。引用流量的变化,在“引水道-调压室”系统中亦将引起非恒定流现象,这正是本节要加以讨论的。 图13-5为一具有调压室的引水系统。当水电站以某一固定出力运行时,水轮机引用的流量亦保持 不变,因此通过整个引水系统的流量均为,调压室的稳定水位比上游水位低,为通过引水道时所造成的水头损失。 当电站丢弃全负荷时,水轮机的流量由变为零,压力管道中发生水锤现象,压力管道的水流经过一个短暂的时间后就停止流动。此时,引水道中的水流由于惯性作用仍继续,流向调压室,引起调压室水位升高,使引水道始末两端的水位差随之减小,因而其中的流速也逐渐减慢。当调压室的水位达到水库水位时,引水道始末两端的水位差等于零,但其中水流由于惯性作用仍继续流向调压室,使调压室水位继续升高直至引水道中的流速等于零为止,此时调压室水位达到最高点。因为这时调压室的水位高于水库水位,在引水道的始末又形成了新的水位差,所以水又向水库流去,即形成了相反方向的流动,调压室中水位开始下降。当调压室中水位达到库水位时,引水道始末两端的压力差又等于零,但这时流速不等于零,由于惯性作用,水位继续下降,直至引水道流速减到零为止,此时调压室水位降低到最低点。此后引水道中的水流又开始流向调压室,调压室水位又开始回升。这样,引水道和调压室中的水体往复波动。由于摩阻的存在,运动水体的能量被逐渐消耗,因此,波动逐渐衰减,最后全部能量被消耗掉,调压室水位稳定在水库水位。调压室水位波动过程见图13-5中右上方的一条水位变化过程线。 当水电站增加负荷时,水轮机引用流量加大,引水道中的水流由于惯性作用,尚不能立即满足负荷变化的需要,调压室需首先放出一部分水量,从而引起调压室水位下降,这样室库间形成新的水位差,使引水道的水流加速流向调压室。当调压室中水位达到最低点时,引水道的流量等于水轮机的流量,但因室库间水位差较大,隧洞流量继续增加,并超过水轮机的需要,因而调压室水位又开始回升,达最高点后又开始下降,这样就形成了调压室水位的上下波动,由于能量的消耗,波动逐渐衰减,最后稳定在一个新的水位,此水位与库水位之差为引水道通过水轮机引用流量的水头损失。水位变化过程见图13-5中右下方的一条水位变化过程线。 从以上的讨论可知,“引水道一调压室”系统非恒定流的特点是大量水体的往复运动,其周期较长,伴随着水体运动有不大的和较为缓慢的压力变化。这些特点与水锤不同。在一般情祝下,当调压室水位达到最高或最低点之前,水锤压力早已大大衰减甚至消失,两者的最大值不会同时出现,因此在初步估算时可将两者分开计算,取其大者。但在有些情况下,如调压室底部的压力变化较快(如阻抗式或差动式调压室)或水轮机的调节时间较长(如设有减压阀或折流板等),这时水锤压力虽小,但延续时间长,则需进行调压室波动和水锤的联合计算,或将两者的过程线分别求出,按时间叠加,求出各点的最大压力。 在增加负荷或丢弃部分负荷后,电站继续运行,调压室水位的变化影响发电水头的大小,调速器为了维持恒定的出力,随调压室水位的升高和降低,将相应地减小和增大水轮机流量,这进一步激发调压室水位的变化,因此调压室的水位波动,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逐步衰减的,波动的振幅随时间而减小;另一种是波动的振幅不衰减甚至随时间而增大,成为不稳定的波动,产生这种现象的调压室其工作是不稳定的,在设计调压室时应予避免。 因此,研究调压室水位波动的目的主要是: (1)求出调压室中可能出现的最高和最低涌波水位及其变化过程,从而决定调压室的高度和引水道的设计内水压力及布置高程。

电工电子学实验报告_实验三_三相交流电路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三相交流电路中三相负载的连接。 2.了解三相四线制中线的作用。 3.掌握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方法。 二、主要仪器设备 1.实验电路板 2.三相交流电源 3.交流电压表或万用表 4.交流电流表 5.功率表 6.单掷刀开关 7.电流插头、插座 三、实验内容 1.三相负载星形联结 按图3-2接线,图中每相负载采用三只白炽灯,电源线电压为220V。 图3-2 三相负载星形联结 (1))。 表3-1 (2)按表3-2内容完成各项测量,并观察实验中各白炽灯的亮度。表中对称负载时为每相开亮三只

表3-2 2.三相负载三角形联结 按图3-3连线。测量功率时可用一只功率表借助电流插头和插座实现一表两用,具体接法见图3-4所示。接好实验电路后,按表3-3内容完成各项测量,并观察实验中白炽灯的亮度。表中对称负载和不对称负载的开灯要求与表3-2中相同。 图3-3 三相负载三角形联结 图3-4 两瓦特表法测功率 表3-3

四、实验总结 1.根据实验数据,总结对称负载星形联结时相电压和线电压之间的数值关系,以及三角形联结时相电流和线电流之间的数值关系。 (1).星形连结: 根据表3-1,可得:星形联结情况下,不接负载时,各路之间的线电压和各分电源的相电压都分别相同,即U UV = U VW =U WU =(218+219+220)/3=219V ;U UN =U VN =U WN =127V(本次实验中这三个电压为手动调节所得)。可以计算:219/127=1.7244≈3,即:线电压为相电压的3倍,与理论相符。 根据表3-2,可得:星形联结情况下,接对称负载时,线电压不变,仍为表3-1中的数据;而相电压在有中线都为124V ,在无中线时分别为125V 、125V 、123V ,因此可认为它们是相同的。由此,得到的结论与上文相同,即:有中线时,219/124=1.7661≈3,线电压为相电压的3倍;无中线时,(125+125+123)/3=124.3,219/124.3=1.7619≈3,线电压为相电压的3倍。 综上所述,在对称负载星形联结时,不论是否接上负载(这里指全部接上或全部不接)、是否有中线,线电压都为相电压的3倍。 (2).三角形联结 2.根据表3-2的数据,按比例画出不对称负载星形联结三相四线制(有中线)的电流向量图,并说明中线的作用。 3.根据表3-3的电压、电流数据计算对称、不对称负载三角形联结时的三相总功率,并与两瓦特表法的测量数据进行比较。 根据本实验电路,可知负载电路均为电阻性,不对电流相位产生影响,因此功率因素为1,由此,可得:P= I UV ×U UV +I VW ×U VW +I WU ×U WU 因而据表3-3得: 不对称负载星形联结三相四线制(有中线)电流向量 图如左图所示,根据I U +I V +I W =I N ,且根据对称关系三个 相电流之间的夹角各为120o,因而根据几何关系画出I N 。 可见,I N 在数值的大小上和三个相电流并不成线性关系, 而在角度(相位)上也没有直观的规律。这是因为I N 是由三 个互成120o的相电流合成的电流,是矢量的,与直流电 路的电流有很多不同性质,因而要讲大小与方向结合计算 才有意义。 中线的作用:由左图可知,在不对称负载星形联结(有 中线)电路中,中线电流不为0,因而如若去掉中线必会 改变电路中电流的流向,导致各相负载电压不同(即表3-2 中不对称且无中线的情况),这时部分负载可能会由于电 流过大而烧毁。因此中线起到了电路中作为各相电流的回 路的作用,能够保证各相负载两端的电压相同(据表3-2 也可看出),就能够保证负载正常运行,不致损坏。因此 中线在星形联结中是至关重要的,因而在通常的生产生活 中的星形联结三相电路都是有中线的。

《水电站》课程标准

《水电站》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132011009 课程学时:64 课程学分:4 课程类型:理实一体 课程性质:专业岗位核心课程 1.课程概述 1.1 课程性质与定位 水电站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水利工程等水利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岗位核心课程,涉及的课程和知识面广泛,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和明显促进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有关水电站建筑物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和培养学生综合的思维方法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水电站工程规划的设计打下基础。 《水电站》课程应在学完《建筑材料与测试技术》、《水利工程制图》、《土力学与工程地质》、《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工程力学》、《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水力学》等课程后学习;其后续课程为《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水利工程造价与招投标》、《水工建筑物设计与施工》、《水利工程管理》等。 1.2 课程设计思路 (1) 该课程是依据CDIO工程教育理念设置的。 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基于CDIO的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依托行业,以典型的水利工程项目为对象,组织学生学习相关的知识、培养相应的职业能力。 (2) 增强职业岗位能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 每个模块中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包括认识实训、现场教学、仿真模拟、综合实训、顶岗实践)紧密结合、交替进行、互补共进、形成一个完整体系。加强理论实践一体化建设。 理论教学注重建筑物的型式、功能、适用条件、结构和构造以及设计方法和程序;以专职教师授课为主;实践教学则边看、边学、边做,加深工程理念,锻炼工程岗位动手能力,培养职业基本素质。以兼职教师讲课和现场教学为主。 (3) 以典型工程为载体,组织课程教学环节 以学生实际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以典型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等具体过程组织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中以典型实际工程为教学载体,工程实例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中。实现从书本到现

实验三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实验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实验 学院:自动化 专业:自动化(信息与控制系统) 姓名/学号:贾鑫玉/2012010541 班级:自控1205班 指导老师:白雪峰 学期: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实验三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单相交流调压电路的工作原理。 2.加深理解交流调压感性负载时对移相范围要求。 二.实验内容 1.单相交流调压器带电阻性负载。 2.单相交流调压器带电阻—电感性负载。 三.实验线路及原理 本实验采用了锯齿波移相触发器。该触发器适用于双向晶闸管或两只反并联晶闸管电路的交流相位控制,具有控制方式简单的优点。 晶闸管交流调压器的主电路由两只反向晶闸管组成。 四.实验设备及仪器 1.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2.NMCL—33组件 3.NMEL—03组件 4.NMCL-05(A)组件或NMCL—36组件 5.二踪示波器 6.万用表 五.注意事项 在电阻电感负载时,当α

三相交流电路-电工电子学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工电子学指导老师:张伯尧成绩:___ _实验名称:三相交流电路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二、实验设备 三、实验内容四、实验结果 五、心得 一、实验目的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三相交流电路中三相负载的连接。 2.了解三相四线制中线的作用。 3. 掌握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方法。 二、主要仪器设备 1. 实验电路板 2. 三相交流电源(220V) 3. 交流电压表或万用表 4. 交流电流表 5. 功率表 6. 单掷刀开关 7. 电流插头、插座 三、实验内容 1. 三相负载星形联结 按图1接线,图中每相负载采用三只白炽灯,电源线电压为220V。 图1

1) 测量三相四线制电源各电压(注意线电压和相电压的关系)。 U UV/V U VN/V U WU/V U UN/V U VN/V U WN/V 217.0218.0217.0127.0127.0127.3 2)按表2内容完成各项测量,并观察实验中各电灯的亮度。表中对称负载时为每相开亮三 只灯;不对称负载时为U相开亮1只灯,V相开亮2只灯,W相开亮3只灯。 测量值 负载情况相电压相电流中线电 流 中点电 压 U UN’/V U VN’/ V U WN’/ V I U/A I V/A I W/A I N/A U N’N/V 对称负载有中线1241241240.2630.2630.26500无中线126.1126.8126.50.2630.2630.2660 1.1 不对称负载有中线1241251240.0920.1760.2660.1560无中线168144770.1050.1880.216051.9 2. 三相负载三角形联结 按图2接线。测量功率时可用一只功率表借助电流插头和插座实现一表两用,具体接法见图3所示。接好实验电路后,按表3内容完成各项测量,并观察实验中电灯的亮度。 表3中对称负载和不对称负载的开灯要求与表2中相同。 三相负载三角形联结记录数据

第七节调压室水力计算条件的选择

第七节调压室水力计算条件的选择 调压室的基本尺寸是由水力计算来确定的,水力计算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研究“引水道—调压室”系统波动的稳定性,确定所要求的调压室最小断面积。 (2)计算最高涌波水位,确定调压室顶部高程。 (3)计算最低涌波水位,确定调压室底部和压力水管进口的高程。 进行水力计算之前,需先确定水力计算的条件。调压室的水力计算条件,除去水力条件之外,还应考虑到配电及输电的条件。在各种情况中,应从安全出发,选择可能出现的最不利的情况作为计算的条件。现讨论如下。 1.波动的稳动性计算 调压室的临界断面,应按水电站在正常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最小水头计算。上游的最低水位一般为死水位,但如电站有初期发电和战备发电的任务,这种特殊最低水位也应加以考虑。 引水系统的糙率是无法精确预侧的,只能根据一般的经验选择一个变化范围,根据不同的设计情况,选择偏于安全的数值。计算调压室的临界断面时,引水道应选用可能的最小糙率,压力管道应选用可能的最大糙率。 流速水头、水轮机的效率和电力系统等因素的影响,一般只有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才加以考虑。 2.最高涌波水位的计算 上游水库水位应取正常高水位,引水道的糙率应取可能的最小值,负荷的变化情况一般按丢弃全负荷设计。最高洪水位丢弃全负荷或部分负荷进行校核。如电站的机组和出线的回路数较多,而且母线分段,经过分析,电站没有丢弃全负荷的可能,也可不按丢弃全负荷计算。对于丢弃全负荷情况,可假定由最大流量减小至空转流量;为了安全,有人认为应按丢弃至零计算。 3.最低涌波水位的计算 上游水库水位应取可能的最低水位,引水道的糙率应取可能的最大糙率。 确定最不利的增荷情况比确定最不利的丢荷情况更加困难。增加负荷对调压室的工作比丢弃负荷更危险,如计算不正确,可能使引水道和压力管道进入空气,破坏建筑物和机组正常的运行。在技术设计阶段,增

电力电子实验指导书完全版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一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实验 (1) 实验二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验 (4) 实验三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实验 (7) 实验四三相交流调压电路实验 (9) 实验装置及控制组件介绍 (11)

实验一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 2.对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在电阻负载及电阻电感负载时的工作做全面分析; 3.了解续流二极管的作用; 二、实验线路及原理 熟悉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线路图,了解各点波形形状。将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输出端“G”和“K”端接至晶闸管的门极和阴极,即构成如图1-1所示的实验线路。 图1-1 单结晶体管触发的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三、实验内容 1.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调试; 2.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各点电压波形的观察; 3.单相半波整流电路带电阻性负载时Ud/U2=f(α)特性的测定; 4.单相半波整流电路带电阻电感性负载时续流二极管作用的观察; 四、实验设备 1.电力电子实验台 2.RTDL09实验箱 3.RTDL08实验箱 4.RTDL11实验箱 5.RTDJ37实验箱 6.示波器; 7.万用表; 五、预习要求 1.了解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熟悉RTDL09实验箱; 2.复习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有关内容,掌握在接纯阻性负载和阻感性负载时,

电路各部分的电压和电流波形; 3.掌握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接不同负载时Ud、Id的计算方法。 六、思考题 1.单相桥式半波可控整流电路接阻感性负载时会出现什么现象?如何解决? 七、实验方法 1.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接纯阻性负载 调试触发电路正常后,合上电源,用示波器观察负载电压Ud、晶闸管VT两端电压波形U VT,调节电位器RP1,观察α=30o、60o、90o、120o、150o、180o时的Ud、U VT 波形,并测定直流输出电压Ud和电源电压U2,记录于下表1-1中。 表1-1 2.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调试 RTDL09的电源由电源电压提供(下同),打开实验箱电源开关,按图1-1电路图接线,负载为RTDJ37实验箱,选择最大的电阻值,调节移相可变电位器RP1,用示波器观察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输出电压波形(即用于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的触发脉冲)。 4.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接电阻电感性负载 将负载改接成阻感性负载(由滑动变阻器Rd与平波电抗器串联而成,RTDL08实验箱提供电感)。不接续流二极管VD,在不同阻抗角(改变Rd的电阻值)情况下,观察并记录α=30o、60o、90 o、120o时的Ud及U VT的波形。 接入续流二极管VD,重复上述实验,观察续流二极管的作用记录于下表1-2中。 计算公式:Ud=[0.45*U2*(1+cosα)]/2 表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