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论语
论语

教学目标:

1.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3.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 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欣赏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而该经典主要是谈学习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的,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营造背诵课文的气氛,在读中理解、领会其内涵,力争当堂熟读成诵。

2.讨论评点法。教读本文采用评点式,就内容、写法及现实意义评点。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探究、质疑,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学时数:

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提及“朝圣”,我们自然会联想到那跪拜、跋涉着的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向圣地麦加前行的浩荡壮观情景,还有电影《红河谷》那一老一少一步一拜朝前走令人震撼的一幕。而在我国人们也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同学们知道它的缘故吗?

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板书文题),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为儒家的重要经典。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论语》冶天下”之说。而在国外,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全美第7所孔子学院、新英格兰地区第一所孔子学院,于20日在美国麻州大学正式揭牌成立。

今天,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去聆听先哲的教诲。

二、关于孔子和《论语》的简介:

1.孔子在中国是个闻名遐迩、妇孺皆知的人物。老百姓叫他做孔圣人,读书人称他为孔夫子,历人皇帝给他加过许多封号,其中以“大成至圣文宣王”最显赫,以“至圣先师”最为人们所熟悉。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出了一大批有才干的学生。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子更是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了一整套仁学理论,创立了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富有人文特色的哲学体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确立了在中国哲学的总体面貌,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2.《论语》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其体式归纳起来有: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三、教师讲述孔子二三逸事,鼓励学生及时点评:

(一)孔子带着弟子去齐国。路上听见有哭声。孔子对弟子说,这人的哭声不像是家里死人。上前问哭者。哭者说,我从小就好学,游遍列国后返回家乡,可双亲已经过世。往而不来着,年也;不可再见者,亲也。说罢哭者就跳河自杀了。孔子对弟子们说,小子们记住此事,要引以为戒。从那以后,孔子的弟子告辞归家的达人数到30%。

(二)孔子带弟子去郑国推销自己的政治观点,但是与弟子失散了。孔子独自一人站在东门外。有人对子贡说,东门外有一人焉,其长九尺有六寸,河目隆颡,其头似尧,其颈似皋陶,其肩似子产。可是腰以下,比禹短三寸。如丧家犬一样失意不得志。子贡将这些话告诉孔子。孔子显出高兴的样子,又叹了口气说,他表述的形状未必准确,可我的神色确实是象丧家犬啊。然乎哉!然乎哉!

(三)孔子东游路上,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论。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在早晨离我们近,中午离我们远。因为,太阳在早晨象车子的顶篷那样大,而中午则象盘子那样小。另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在早晨离我们远,中午离我们近。因为,早晨凉快,而中午热。孔子也不能判断谁说得对。两个小孩说:“谁说你知识渊博?”

(四)孔子被围困在陈国与蔡国之间,整整10天没有饭吃。有时连野菜汤也吃不上,真是饿极了。学生子路偷来了一只煮熟的小猪,孔子不问肉的来路,拿起来就吃;子路又抢了别人的衣服来换了酒,孔子也不问酒的来路,端起来就喝。可是,等到鲁哀公迎接他时,孔子却显出正人君子的风度,席子摆不正不坐,肉类割不正不吃。子路便问:“先生为啥现在与在陈、蔡受困时不一样了呀?”孔子答道:“以前我那样做是为了偷生,今天我这样做是为了讲义呀”。

(五)鲁国以前有条政策,是说如果鲁国人到其他国家去,发现有鲁国的奴隶的话,那就帮他赎身,然后回鲁国找国家报销.

一天,子路帮个鲁国奴隶赎身后,就说不要国家报销.然后人们都称赞他品格高尚.但是孔子却把子路找来骂了一顿,说他应该找国家报销.子路不解,说那样

就不是高尚品格的表现了.孔子说:你这样做的确能显示你的品德高尚.但是你有没想到,如果以后再有人帮奴隶赎身,就会有顾忌:若不找国家报销,就能显示品

格高尚,但是自己的钱没了还是很心痛.如果找国家报销,那就显得自己品德不高尚了.那在进退两难时候会则么做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看到奴隶就不帮他赎身,当作没看见,就不会有进退两难的困难了.但是奴隶就不会被拯救,更多的奴隶会继续处于苦难当中.所以你应该去报销.

(六)孔子在十七岁上,死了母亲。依照当时的习俗,母亲是应该和父亲合葬的。可是孔子不知道父亲葬在哪儿,他于是把母亲的棺材暂且停在一条叫“五父之衢”的街上。五父是五个老人的意思,衢就是街,如果是现在的北京街名,大概就叫什么“五老胡同”了吧。孔子这时还是一个少不更事的青年,虽然小心谨慎,但人事经验是不多的。他单纯地想到有机会就该出一出头,同时他也觉得自己已经有一些本领了。有一次,鲁国的贵族季氏欢宴名流,这位十七岁的居丧的孔子便穿着孝服跑去了。季氏的家臣阳虎向他喝道:“我们请的是有地位的人,并不招待叫花子。你走吧!”孔子便只好退了下来。经过这一番挫折,孔子更发愤了。过了三四年,他的道德修养和各种才能,一天比一天进步,虽然年轻,却已出了名。。由于刻苦学习,孔子逐渐成了博学多能的人。在他住宅的附近有一条街叫达巷,达巷里的一个老百姓就这样说过:“孔子这么渊博,他会的玩意儿我们简直叫不上名堂来。”孔子听见了,便谦虚地说:“我会什么呀?我会赶车罢了。”原来在这时有六种本领是一个全才的人必须具备的,这就是:礼节,音乐,射箭,赶车,识字,计算。在这六种本领里头,赶车是被认为最低下的,所以谦虚的孔子只承认了这一桩。

四、学生根据上述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孔子的美德,如:积极进取,谦虚好学,不肯向命运低头等等。

五、请学生结合自己的初中学习和课外知识,向其他同学推荐《论语》中自己比较喜欢的一些名句并做简要说明: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1.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2.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六、布置课外作业:

1 认真阅读课文,思考:《论语》具体涉及到哪些方面的内容,体现了孔子什么观点?

2 课外去查找《论语》,摘录一些你比较有兴趣的语段并背诵。

3 试着去寻找对孔子的不同评价的文字并加以比较。

第二课时

一、简单复习上节课主要内容,引用苏轼的《题西林壁》导入本课: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结合文本,进一步走近孔子,对孔子做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二、检查学生课外作业完成的情况,教师提问:《论语》具体涉及到哪些方面的内容,体现了孔子什么观点?

明确:主要有治学、从政、修身养性和交友治道等方面,体现了孔子“克己复礼”的思想。

三、教师简单讲解《论语》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并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一个简明的脉络(事先印成纸质材料,每两人1份):

1、学而第一

学而第一,儒雅的君子风度孝悌是实行仁道的根本花言巧语的人没有仁德

一日数次的反省功夫做人第一,学问第二衡量学习与否的标准

人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孝道可使民风淳朴温良恭俭让的风范

继承父亲的遗志和与礼的辩证法怎样才算是好学?

贫而乐,富而好礼的境界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

2、为政第二

道德与政治诗与政治德治与法治

人生的历程和滋味养生送死,孝不违礼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孝心是孝道的根本态度不是小问题大智若愚的颜回

观察人的方法温故而知新做一个通才

不要吹牛皮要团结不要分裂书呆子与空想家

异端的问题不要不懂装懂做官的学问

提拔正直的干部执政者要以身作则不做官也可以参与政治

人不能不讲信用看过去知未来

3、八佾第三

不要铺张浪费温文尔雅的君子之争文献的重要性

要有一颗虔诚的心问者不相亏凡事不必苛求

理解的困难以心换心的领导艺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既往不咎的宽恕精神尽善尽美的追求领导者要有宽容的肚量是可忍,孰不可忍?仁德是礼乐的前提

4、里仁第四

选一个好的小区居住仁心是安身立命的基础有仁德才能够正确对待他人

追求仁德,摈弃邪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

天下事无可无不可君子与小人的不同心怀唯利是图必然招来怨恨

关键在于练好内功一以贯之的忠恕之道义与利的选择

用坏人做你的镜子怎样对待父母的过错?父母在世,不要远游

记住父母的年纪为言过其行而感到羞耻严于律己总不会错

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保持一定的距离从人的过错中识别人

读书人不以吃穿为追求

5、公冶长第五

孔子怎样选女婿?处世的艺术不要耍嘴皮子

人贵有自知之明闻一知十的过人才智朽木不可雕也

无欲则刚“恕”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政治家的君子之道久而敬之的交友艺术正确对待上台与下台

三思而行想得太多了愚不可及的大智慧不念旧恶少怨恨

伪君子的丑恶嘴脸豪侠、仁者与圣人之志自我批评的难得

圣人与我们有什么不同?

6、雍也第六

不迁怒,不贰过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该得的不要推辞

不要搞“血统论”贵在坚持安贫乐道的典范

切勿画地为牢,裹足不前不开后门,不拉关系不自夸,不居功

口才可以免祸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正直是立身之本

知之、好之、与乐之因材施教,不要对牛谈琴有耕耘才有收获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君子可折不可陷,可欺不可罔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圣与仁的不同境界

7、述而第七

述尔不作,信而好古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圣人的忧虑

旷达的个人生活举一反三的教学法不要在丧事中大吃大喝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富可求吗?孔子是不是“发烧友”?

富贵如浮云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是天才,敏以求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要冒充内行闻过则喜

节俭总比奢侈好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8、泰伯第八

弃天下如敝屣一切以礼为标准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锋芒毕露就是祸是不是愚民政策?德行更比才能重

读书不为稻粱谋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人才难得,也不在多

9、子罕第九

君子不言利博与专的问题宝剑锋从磨砺出循循善诱的艺术待贾而沽,不藏于椟逝者如斯夫!

女色的魅力有多大?进退成败都在自己自强不息的楷模

半途而废者大有人在后生可畏正确听取他人言语匹夫不可夺志岁寒才知松柏后彫不同层次的人际关系10、乡党第十

到哪个坡唱哪个歌圣人未能免俗圣人穿不穿时装?吃饭睡觉不说话

11、先进第十一

修身宜早不宜迟人各有所长鬼神生死之间嶢嶢者易缺

不言则已,言必有中谁能升堂入室?过犹不及文人心态的不平

对症下药不要盲从上级儒者的“清明上河图”

12、颜渊第十二

克己复礼,为仁由己仁的外用说话谨慎就是仁?

君子不忧不惧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什么叫“明”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文与质的辩论税收问题

爱恨生死的糊涂帐君臣父子,各就各位片言折狱的是与非

政府公务员守则政府公务员守则君子成人之美

上梁不正下梁歪贪欲起盗心风吹草动的统治术

闻人与达人先事后得及其它仁者爱人,智者知人

交朋友不要自取其辱君子以文会友

13、子路第十三

以身作则,吃苦耐劳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名正言顺

谁来种田地?学以致用表率的作用

实行富民政策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近者悦,远者来

欲速则不达“直”也有讲究士的标准

狂者与狷者恒心的重要性“和”与“同”的根本区别好恶不等于是非君子易事而难悦泰而不骄刚毅木讷,近于仁德

14、宪问第十四

读书人不要怀恋温柔之乡治世和乱世的言行有言者不必有德

不要溺爱,不要愚忠贫富都作等闲看什么是完人?

恰到好处看人看大节用人之妙大言不惭,为之也难

为谁而学?思不出其位胸襟宽广而明察人才的品质更重要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不怨天,不尤人历史车轮不可阻挡知其不可而为之

15、卫灵公第十五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忠信笃敬走遍天下有道则仕,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言与不言的利和弊杀身以成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多批评自己,少责怪别人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不要卖弄小聪明“名”的情结君子求自己,小人求别人

矜而不争,群而不党不以言举人,不因人废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不忍则乱大谋众恶必察,众好必察有错不改,错上加错

与其空想,不如学习君子谋道不谋食得之容易守成难

小知与大受民之于仁,甚于水火当仁不让贞而不谅

工作在前,享受在后有教无类道不同不相为谋辞达而己

16、季氏第十六

且看侵略者的逻辑礼乐征伐自谁出?朋友有益还是有害?

快乐有益还是有害?把握好说话的时机人生三戒

该不该有所畏?天才、勤奋者与懒汉君子的九种思虑

独善真身与用行舍藏富贵如浮云,美名传千世诗礼传家

17、阳货第十七

圣人的虚与委蛇人性的问题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割鸡可不可以用牛刀?仁的五条行为准则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六言六蔽诗的伟大作用不学诗如面壁而立

礼乐到底是什么?色厉内荏,穿窬之盗好好先生是偷道德的贼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患得患失,无所不至古今人物毛病谈

天何言哉?不屑之教丧期要不要改革?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君子尚义不尚勇君子憎恶什么?女人是不是难处难缠?人过四十万事休

穷达行藏各有志周公用人的经验谈

18、微子第十八

时代的病态孔子为什么要出国?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谁来指点迷津?到底该不该做官?穷达行藏各有志

19、子张第十九

见危致命,见得思义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君子不屑于雕虫小技

日日月月有进步博学笃志,切问近思百工居肆,君子求学

小人文过饰非君子有三变信任是前提

大德不逾,小节不拘读书与做官的问题法外有情

墙倒众人推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圣人无常师

浅者见浅,深者见深圣人不可毁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20、尧曰第二十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立身处世的三个支点尊五美,屏四恶

四、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评价孔子的言行和观点?从古至今人们对孔子有哪些评价?

明确:1、春秋战国时代,孔子门人及其后学者均推尊孔子。门人中以子贡为代表,他对孔子赞美备至,奉如天人,把孔子比拟为高天、日月、木铎,凡人是永远不可企及的,认为孔子是天生的圣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亚圣孟子认为孔子所行的“圣人之道”是遍及自然界和社会的至高准则。然而当时民间一般看法认为孔子是博学成名的大学者。

墨家对于儒家学说非议颇多,批评孔子的“述而不作”,主张“述而且作”,批评孔子和儒家的繁琐礼仪。

道家以自然无为为宗旨,蔑视礼法,对于儒家的礼仪道德持否定态度。

先秦法家学说思想上与儒家对立,早期法家代表人物商鞅认为孔子学说与法家农战思想对立,致使国家“必贫而削”。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对孔子个人颇为尊重,但他认为孔子学说不合时宜。

2、宋元时期对孔子的评价总体上是对孔子推崇备至,进一步把孔子神化,用孔子的神圣光环和纲常伦理来维护其封建统治。

3、自从戊戌变法和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学术界和政界对孔子的评价就褒贬不一。特别是毛泽东在文革初期给郭沫若的诗里御笔一批,“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吹响批孔的号角,引发了全国口诛笔伐的狂潮。

五、教师总结: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孔子尽管有的观点我们不能完全认同,尽管他的“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让很多女性不高兴,但是就像乌云无法挡住太阳的光辉一样,孔子的魅力是无法抵挡的。当然,由于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进步,我们也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提高自己。

应该说,孔子提倡以天、地、君、亲、师来规范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以仁、礼、义、智、信来规范道德标准与行为准则,是有助恢复社会稳定,符合历史发展需要的治国理念。不仅如此,孔子提倡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有教无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及其他无数的教诲,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文主义色彩,成为两千多年来从帝王到平民立德立行,治国治学的座右铭,人类文化思想宝库中的精品。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种说法未免言过其实。但孔子的思想与学说,确实是两千多年来照亮中国历史与中国人思想的一盏明灯。《华盛顿邮报》曾经写道:“虽然孔子活在两千多年前,但他的教诲对今天世界的生活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孔子属于历史也属于现代,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在批判与否定“凡是派”错误思想的30年之后,人们难道还要受这种过时思想的束缚,依然拘泥于“孔学名高实秕糠”之说,而不给那位等待了两千年之久的古代圣贤实行“正名”吗?

六、布置作业:

1、认真背诵《论语》中的精彩片段。

2、根据对孔子的了解,写一篇和孔子有关的人物传记以及一段颁给孔子的颁奖词。

论语全文翻译

【本篇引语】 欧阳学文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钱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五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原文】 1.1子曰①:“学②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⑤自远方来,不亦乐⑥乎?人不知⑦,而不愠⑧,不亦君子⑨乎?” 【注释】 ①字: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事业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字,都是指孔子而言。 ②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③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

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④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⑤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⑥乐:也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⑦人不知:词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⑧愠:音yùn,恼怒,怨恨。 ⑨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就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就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评析】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门之道,积德之基”。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或主张;“时”不能解释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习”不不是温习,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用。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互相连贯的。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采用,合适有很多朋友赞同我都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见《齐鲁学刊》1986年第6期文)这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而且也有一定得到了,供读者在理解本章内容时参考。 此外,在对“人不知,而不愠”一句解释中,也有人认

沪教版高中语文第六册论语七则教案

《论语》七则教案1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 2、了解《论语》及孔子 3、了解孔子的伦理、哲学、政治、教育思想及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影响 4、重点掌握“安、见、信、堪”与“乎、其”等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教学重点: 1、了解孔子对为人处世、道德修养、志向品格的观点态度 2、重点掌握“堪、省、愿、安、信”等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乎”、“其”等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3、联系青年学生交友的实际,对孔子关于“益友”、“损友”的观点进行讨论。 教学难点: 联系青年学生交友的实际,对孔子关于“益友”、“损友”的观点进行讨论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前四则,掌握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论语》及孔子。 一、导入 二、简介《论语》及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孔子是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在民族文化的发展史上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立者,其思想核心是“仁”。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和后学记录有关孔子言行的著作。《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 三、检查预习情况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箪dān 自省xǐng 裘qiú 佚yì晏yàn 盍hé 2、指出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 (1)有一言(一句话)而可以终身行(奉行)之者乎 (2)其恕乎(用自己的心推想别人的心)

(3)己所不欲(要)勿施(加)于人 (4)一箪(盛饭的器具)食 (5)人不堪(忍受)其忧 (6)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反省) (7)盍(何不)各言尔志 (8)愿车马裘(皮衣)与朋友共 (9)敝(用破旧)之而无憾 (10)愿无伐(夸)善,无施(表白)劳 (11)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使……安;使……信;使……怀)(12)友直(正直)友谅(诚实)友多闻(见闻) (13)友便辟(谄媚奉承)友善柔(阳奉阴违)友便佞(花言巧语) (14)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以……为乐) 五、师范读全文,生注意朗读节奏和字音,然后集体朗读全文 六、师生共同学习前四则(建议:可综合讲,也可一则一则分析、讨论、讲解)(一)指名朗读这四则 (二)生分学习兴趣小组讨论并翻译成现代文,回答后,师重点强调“乎”、“其”、“焉”的用法及有意义。 乎:终身行之者乎(语气助词,表疑问,相当于“吗”) 其恕乎(语气助词,表肯定,相当于“吧”) 其:其身正,不令而行(代词:代统治者) 焉:见贤思齐焉(语气助词) (三)从孔子的思想上理解这四则 (1)孔子对春秋时代的社会动荡深感不满,希望借助周礼重新建立井然有序的统治制度,反对残暴的统治,强调“仁者爱人”,如果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推己及人”即达到了孔子所谓的“爱人”,即“仁”的境界。 (2)孔子认为统治者施行政治、管理国家和人民,归根到底要靠道德教化,对统治者而言,个人的修养非常重要。 (3)这是孔子赞许弟子颜回的话,同时反映了孔子安贫乐道的思想。 (4)古人对修身养性十分重视,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至善至美的道德境界。 七、生质疑 八、师小结(1)字词(2)译文(3)思想 九、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1、后三则 书面作业:1、注音 2、加点字翻译 附板书:

论语全文(带拼音版)

第一章论语学而篇 zǐ yuē xuéér shí xí zhī bù yì yuè hū yǒu péng zì yuǎn fāng lái bú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 yì lè hūr én bù zhīér bú yùn bú yì jūn zǐ hū 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yǒu zǐ yuē qí wéi rén yě xiào tìér hào fàn shàng zhě xiǎn yǐ bù hào fàn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shàng ér hào zuò luàn zhě wèi zhī yǒu yě jūn zǐ wù běn běn lìér dào shēng 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xiào tì yě zhě qí wéi rén zhī běn yú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zǐ yuē qiǎo yán lìng sè xiǎn yǐ rén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zēng zǐ yuē wú rì sān xǐng wú shēn wèi rén móu ér bú zhōng hū yǔ péng yǒu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jiāoér bú xìn hū chuán bù xí hū 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zǐ yuē dǎo qiān shèng zhī guó jìng shìér xìn jié yòng ér ài rén shǐ mín yǐ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shí 时。 zǐ yuē dì zǐ rù zé xiào chū zé tì jǐnér xìn fàn ài zhòng ér qīn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rén xíng yǒu yú lì zé yǐ xué wén 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zǐ xià yuē xián xián yì sè shì fù mǔ néng jié qí lì shì jūn néng zhì q í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shēn yǔ péng yǒu jiāo yán ér yǒu xìn suī yuē wèi xué wú bì wèi zhī xué yǐ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zǐ yuē jūn zǐ bú zhòng zé bù wēi xué zé bú gù zhǔ zhōng xìn wú yǒu bù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rú jǐ zhě guò zé wù dàn gǎi 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zēng zǐ yuē shèn zhōng zhuī yuǎn mín dé guī hòu yǐ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zǐ qín wèn yú zǐ gòng yuē fū zǐ zhì yú shì bāng yě bì wén qí zhèng qi ú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zhī yú yì yǔ zhī yú zǐ gòng yuē fū zǐ wēn liáng gōng jiǎn ràng yǐ dé zhī之欤,抑与之欤?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fū zǐ zhī qiú zhī yě qí zhū yì hū rén zhī qiú zhī yú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欤。

论语全文翻译

【本篇引语】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钱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五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原文】 1.1子曰①:“学②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⑤自远方来,不亦乐⑥乎?人不知⑦, 而不愠⑧,不亦君子⑨乎?” 【注释】 ①字: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事业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 曰”的字,都是指孔子而言。 ②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③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④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⑤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 是志同道合的人。 ⑥乐:也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⑦人不知:词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 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⑧愠:音yùn,恼怒,怨恨。 ⑨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就有高 尚人格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就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评析】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门之道,积德之基”。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 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或主张;“时”不能解释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习”不不是温习,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用。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互相连贯的。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采用,合适有很多朋友赞同我都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见《齐鲁学刊》1986年第6期文)这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而且也有一定得到了,供读者在理解本章内容时参考。 此外,在对“人不知,而不愠”一句解释中,也有人认为,“人不知”的后面没有宾语,人家不知道什么呢?当时因为孔子有说话的特定环境,他不需要说出知道什么,别人就可以理解了,却给后人留下一个谜。有人说,这一句是接上一句说的,从远方来的朋友向我求救我告诉他,他还不懂,我却不怨恨。这样,“人不知”就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讲述的”了。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牵强。 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委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

特殊句式谓语前置

谓语前置——主谓倒置 即主谓倒装,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这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一致的。在古汉语里的感叹句、疑问句、祈使句,有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把谓语放在主语的前面,加重谓语的语气或感情色彩。 但在下面情况下,谓语可以放在主语的前面: 一、疑问句中,为突出疑问的重点,谓语前置。例如: 1.谁与,哭者?(《礼记》) 译文:哭的人是谁呀? “哭者”是主语,“谁与”是谓语,说话人为强调自己提问的部分,即“谁与”,故将其置于主语之前。翻译时按“哭者谁与”的顺序处理, 2、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信陵君窃符救赵》) 译文:“公子能为别人困难而急的地方在哪里呢?” 二、感叹句中,谓语是感叹的中心,为了增加感情色彩,谓语前置。 1、甚矣,汝之不惠!译文:你实在太不聪明了。 “汝之不惠”是主语,“甚矣”是谓语,智叟以为愚公是一个十分愚蠢的人,说话时将表示程度的谓语提到了主语的前面。翻译时按“汝之不惠甚矣”的顺序处理 2、贤哉回也!(《论语七则》)译文:“颜回很贤德啊!” 三、在祈使句中,强调动作,需要突出谓语时。 1、勖哉夫子!(《史记?周本纪》)译文:夫子勖哉--你努力吧! 勖,勉励。 2、来,尸虫!(柳宗元:《骂尸虫文》) 四、陈述句,为突出陈述重点,谓语前置。 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译文:这到底是一种什么心思呢,我确实不是吝啬财物才拿羊换下牛的,(但是)百姓认为我吝啬也是有道理的。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一句中“百姓之谓我爱也”是主语,“宜乎”是谓语,齐宣王对自己的做法感到迷惑,为了强调百姓的误解也是有道理的,说话时故意将“宜乎”放在了主语的前面。翻译时按“百姓之谓我爱宜乎”的顺序处理。 从上述例句中,我们可以看出谓语前置句的一个共同点:即大多数是简单句,谓语一般较短。因为谓语长了语意舒缓,不适合于感叹句和急剧疑问句的情绪。 现代汉语中 1、“怎么了,你?” 2、出来吧,你们! 3、多么鲜艳啊,这件衣服

论语全文带拼音

论语全文带拼音 论语全文带拼音论(lùn) 语(yǔ) 学(xué)而(ér)第(dì)一(yī) 子(zǐ)曰(yuē):“学(xué)而(ér)时(shí)习(xí)之(zhī), 不(bù)亦(yì)悦(yuè)乎(hū)?有(yǒu)朋(péng)自(zì)远(yuǎn)方(fāng)来(lái),不(bù)亦(yì)乐(lè)乎(hū)?人(rén)不(bù)知(zhī)而(ér)不(bù)愠(yùn),不(bù)亦(yì)君(jūn)子(zǐ)乎 (hū)?” 有(yǒu)子(zǐ)曰(yuē):“其(qí)为(wéi)人(rén)也(yě)孝(xiào)悌(tì),而(ér)好(hǎo)犯(fàn)上(shàng)者(zhě),鲜(xiǎn)矣(yǐ);不(bù)好(hǎo)犯(fàn)上(shàng),而(ér)好(hǎo)作(zuò)乱(luàn)者(zhě),未(wèi)之(zhī)有(yǒu)也(yě)。君 (jūn)子(zǐ)务(wù)本(běn),本(běn)立(lì)而(ér)道(dào)生 (shēng)。孝(xiào)弟(tì)也(yě)者(zhě),其(qí)为(wéi)仁(rén)之(zhī)本(běn)与(yǔ)!” 子(zǐ)曰(yuē):“巧(qiǎo)言(yán) 令(lìng)色(sè),鲜(xiǎn)矣(yǐ)仁(rén)!” 曾(céng)子(zǐ)曰(yuē):“吾(wú)日(rì)三(sān)省(xǐng)吾(wú)身(shēn):为 (wéi)人(rén)谋(móu)而(ér)不(bù)忠(zhōng)乎(hū)?与(yǔ)朋 (péng)友(yǒu)交(jiāo)而(ér)不(bù)信(xìn)乎(hū)?传(chuán) 不(bù)习(xí)乎(hū)?” 子(zǐ)曰(yuē):“道(dǎo)千(qiān)乘(chéng)之(zhī)国(guó),敬(jìng)事(shì)而(ér)信(xìn),节

论语(带拼音版)完整版

论语

xuéér dì yī 学而第一 wéi zhèng dìèr 为政第二 bā yì dì sān 八佾第三 lǐ rén dì sì 里仁第四 gōng yě cháng dì wǔ 公冶长第五yōng yě dì liù 雍也第六 shùér dì qī 述而第七 tài bó dì bā 泰伯第八 zǐ hǎn dì jiǔ 子罕第九 xiāng dǎng dì shí 乡党第十 xiān jìn dì shí yī 先进第十一yán yuān dì shíèr 颜渊第十二zǐ lù dì shí sān 子路第十三xiàn wèn dì shí sì宪问第十四

wèi líng gōng dì shí wǔ 卫灵公第十五jì shì dì shí liù 季氏第十六 yáng huò dì shí qī 阳货第十七 wēi zǐ dì shí bā 微子第十八 zǐ zhāng dì shí jiǔ 子张第十九 yáo yuē dìèr shí 尧曰第二十

第一章论语学而篇 zǐ yuē xuéér shí xí zhī bù yì yuè hū yǒu péng zì yuǎn fāng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lái bú yì lè hūr én bù zhīér bú yùn bú yì jūn zǐ hū 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yǒu zǐ yuē qí wéi rén yě xiào tìér hào fàn shàng zhě xiǎn yǐ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bù hào fàn shàng ér hào zuò luàn zhě wèi zhī yǒu yě jūn zǐ wù běn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běn lìér dào shēng xiào tì yě zhě qí wéi rén zhī běn yú 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zǐ yuē qiǎo yán lìng sè xiǎn yǐ rén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zēng zǐ yuē wú rì sān xǐng wú shēn wèi rén móu ér bú zhōng hū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yǔ péng yǒu jiāoér bú xìn hū chuán bù xí hū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zǐ yuē dǎo qiān shèng zhī guó jìng shìér xìn jié yòng ér ài rén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shǐ mín yǐ shí 使民以时。

论语七则

《论语》七则 教学目的: 1、读准字音,辨析多音字、通假字的正确读音。. 2、掌握课文中主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了解孔子的政治伦理、哲学、教育思想及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影响。 教学重点: 掌握课文中主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 理解孔子的政治伦理、哲学、教育思想 教学时间:三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了解孔子及《论语》学习《论语》前两则 教学步骤: 一、简介孔子及著作《论语》: 1、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邹邑人。孔子是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在民族文化的发展史上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孔子建立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私家学派——儒家,其核心思想是“仁”。 2、《论语》简介: 《论语》是先秦诸子散文之一,是一部语录体散文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和后学者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是《四书》之一。 3、课题简介: 课文中的七则《论语》,选自《论语》的不同的篇目,意义不相连属。 二、教者范读课文,正音正字: 三、学习第一、二则: 第一则: 1、学生齐读。 2、指名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子贡问:“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吗?”孔子说:“那就是推己及人吧!自己不愿意要的事物,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3、重点、难点字词疏通分析: (1)文中两个“乎”的意义和用法不同。前一个相当于现汉“吗”,表疑问语气,后一个相当于现汉“吧”,句末语气助词。 (2)文中的“其”,是“那”的意思,指示代词。 4、分析理解文中蕴涵的哲学思想: 这段论语包含了孔子的“克己复礼”的思想,这样做才能实现“爱人”,达到“仁”的境界。第二则 1、学生齐读。 2、指名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孔子说:“统治者自身行为端正,不发布命令,事情也能行得通,统治者自身行为不端正,即使是三令五声,百姓也不会听从。” 3、重点、难点字词疏通分析: (1)文中的“其”,指“统治者”。 (2)文中的“正”,“端正”的意思,包括思想的纯正、行为的中正。 4、分析理解文中蕴涵的哲学思想: 这段论语体现了孔子对统治者如何施行政治,管理国家和人民的思想,要靠道德教化。 三、作业: 1、背诵第一、二则《论语》 2、预习第三、四、五则《论语》

论语全文带拼音

学xu é而ér 第d ì一y ī 【1.1】 子z ǐ曰yu ē:“学xu é而ér 时sh í习x í之zh ī,不b ù亦y ì说yu è乎h ū?有y ǒu 朋p éng 自z ì远yu ǎn 方f āng 来l ái ,不b ù亦y ì乐l è乎h ū ? 人r én 不b ù知zh ī而ér 不b ù愠y ùn ,不b ù亦y ì君j ūn 子z ǐ乎h ū ?” 【1.2】 有y ǒu 子z ǐ曰yu ē:“其q í为w éi 人r én 也y ě孝xi ào 弟t ì,而ér 好h ào 犯f àn 上sh àng 者zh ě,鲜xi ǎn 矣y ǐ;不b ù好h ào 犯f àn 上sh àng ,而ér 好h ào 作zu ò乱lu àn 者zh ě,未w èi 之zh ī有y ǒu 也y ě。君j ūn 子z ǐ务w ù本b ěn ,本b ěn 立l ì而ér 道d ào 生sh ēng 。孝xi ào 弟t ì也y ě者zh ě,其q í为w éi 仁r én 之zh ī本b ěn 与y ǔ !” 【1.3】 子z ǐ曰yu ē:“巧qi ǎo 言y án 令l ìng 色s è,鲜xi ǎn 矣y ǐ仁r én !” 【1.4】 曾c éng 子z ǐ曰yu ē:“吾w ú日r ì三s ān 省sh ěng 吾w ú身sh ēn ,为w éi 人r én 谋m óu 而ér 不b ù忠zh ōng 乎h ū?于y ú朋p éng 友y ǒu 交ji āo 而ér 不b ù信x ìn 乎h ū?传chu án 不b ù习x í乎h ū ?” 【1.5】 子z ǐ曰yu ē:“道d ào 千qi ān 乘sh èng 之zh ī国gu ó,敬j ìng 事sh ì而ér 信x ìn ,节ji é用y òng 而ér 爱ài 人r én ,使sh ǐ民m ín 以y ǐ时sh í 。” 【1.6】 子z ǐ曰yu ē:“弟d ì子z ǐ,入r ù则z é孝xi ào ,出ch ū则z é弟t ì,谨j ǐn 而ér 信x ìn ,凡f án 爱ài 众zh òng ,而ér 亲q īn 仁r én 。行x íng 有y ǒu 余y ú力l ì,则z é以y ǐ学xu é文w én 。” 【1.7】 子z ǐ夏xi à曰yu ē:“贤xi án 贤xi án 易y ì色s è;事sh ì父f ù母m ǔ,能n éng 竭ji é其q í力l ì;事sh ì君j ūn ,能n éng 致zh ì其q í身sh ēn ;于y ú朋p éng 友y ǒu 交ji āo ,言y án 而ér 有y ǒu 信x ìn 。虽su ī曰yu ē未w èi 学xu é,吾w ú必b ì谓w èi 之zh ī学xu é矣y ǐ 。” 【1.8】 子z ǐ曰yu ē:“君j ūn 子z ǐ不b ù重zh òng ,则z é不b ù威w ēi ;学xu é则z é不b ù固g ù。主zh ǔ忠zh ōng 信x ìn 。无w ú友y ǒu 不b ù 如r ú己j ǐ者zh ě。过gu ò则z é勿w ù惮d àn 改g ǎi 。” 【1.9】 曾c éng 子z ǐ曰yu ē:“慎sh èn 终zh ōng ,追zhu ī远yu ǎn ,民m ín 德d é归gu ī厚h òu 矣y ǐ 。” 【1.10】 子z ǐ禽q ín 问w èn 于y ú子z ǐ贡g òng 曰yu ē:“夫f ū子z ǐ至zh ì于y ú是sh ì邦b āng 也y ě,必b ì闻w én 其q í政zh èng ,求qi ú之zh ī与y ǔ ?抑y ì与y ǔ之zh ī与y ǔ?子z ǐ贡g òng 曰yu ē:“夫f ū子z ǐ温w ēn 、良li áng 、恭g ōng 、俭ji ǎn 、让r àng 以y ǐ得d é之zh ī。夫f ū子z ǐ之zh ī求qi ú之zh ī也y ě ,其q í诸zh ū异y ì乎h ū人r én 之zh ī求qi ú之zh ī与y ǔ ?” 【1.11】 子z ǐ曰yu ē:“父f ù在z ài ,观gu ān 其q í志zh ì;父f ù没m ò,观gu ān 其q í行x íng ;三s ān 年ni án 无w ú改g ǎi 于y ú父f ù之zh ī 道d ào ,可k ě谓w èi 孝xi ào 矣y ǐ 。” 【1.12】 有y ǒu 子z ǐ曰yu ē:“礼l ǐ之zh ī用y òng ,和h é为w éi 贵gu ì。先xi ān 王w áng 之zh ī道d ào ,斯s ī为w éi 美m ěi ;小xi ǎo 大d à由y óu

《论语》全文带拼音_有注释 - 副本

论语 第一章论语学而篇(节选) zǐ yuē xu??r shí xí zhī bù yì yua hū yǒu p?ng zì yuǎn fāng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 lái bú yì la hūr ?n bù zhī?r bú yùn bú yì jūn zǐ hū 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大意】孔子说:?学了,又经常复习它,不也是高兴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yǒu zǐ yuē qí w?i r?n yě xiào tì?r hào fàn shàng zhě xiǎn yǐ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bù hào fàn shàng ?r hào zu? luàn zhě wai zhī yǒu yě jūn zǐ wù běn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běn lì?r dào shēng xiào tì yě zhě qí w?i r?n zhī běn yú 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大意】有子说:?他的为人,孝顺爹娘、敬爱兄长,却喜欢冒犯上级,这种人是很少的;不喜欢冒犯上级,却爱造反,这种人是从来没有的。君子致力于根本的事情,基础树立了,‘道’就产生了。孝顺爹娘,敬爱兄长,这就是‘仁道’的基础吧。? zǐ yuē qiǎo yán lìng sa xiǎn yǐ r?n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大意】孔子说:?花言巧语,伪装得和颜悦色,这样的人很少有仁德。? zēng zǐ yuē wú rì sān xǐng wú shēn wai r?n m?u ?r bú zhōng hū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yǔ p?ng yǒu jiāo?r bú xìn hū chuán bù xí hū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原文全文完整版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子乎?」(1.1 ) 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2 ) 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1.3 )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4 ) 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1.5 )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6 )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1.7 ) 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8 ) 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1.9 ) 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 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1.10 ) 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1.11 ) 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 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1.12 ) 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13 ) 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14 ) 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 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1.15 )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1.16 )

论语节选(带拼音版)

论语节选(带拼音版)

第一章论语学而篇 zǐ yuē xuéér shí xí zhī bù yì yuè hū yǒu péng zì yuǎn fāng lái bú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 yì lè hūr én bù zhīér bú yùn bú yì jūn zǐhū 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yǒu zǐ yuē qí wéi rén yě xiào tìér hào fàn shàng zhě xiǎn yǐ bù hào fàn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 shàng ér hào zuò luàn zhě wèi zhī yǒu yě jūn zǐ wù běn běn lìér dào shēng 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xiào tì yě zhě qí wéi rén zhī běn yú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zǐ yuē qiǎo yán lìng sè xiǎn yǐ rén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zēng zǐ yuē wú rì sān xǐng wú shēn wèi rén móu ér bú zhōng hū yǔ péng yǒu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 jiāoér bú xìn hū chuán bù xí hū 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zǐ yuē dǎo qiān shèng zhī guó jìng shìér xìn jié yòng ér ài rén shǐ mín yǐ shí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zǐ yuē dì zǐ rù zé xiào chū zé tì jǐnér xìn fàn ài zhòng ér qīn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 rén xíng yǒu yú lì zé yǐ xué wén 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zǐ xià yuē xián xián yì sè shì fù mǔ néng jié qí lì shì jūn néng zhì qí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 shēn yǔ péng yǒu jiāo yán ér yǒu xìn suī yuē wèi xué wú bì wèi zhī xué yǐ 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zǐ yuē jūn zǐ bú zhòng zé bù wēi xué zé bú gù zhǔ zhōng xìn wú yǒu bù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 rú jǐ zhě guò zé wù dàn gǎi 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zēng zǐ yuē shèn zhōng zhuī yuǎn mín dé guī hòu yǐ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zǐ yuē fù zài guān qí zhì fù mò guān qí xíng sān nián wú gǎi yú fù zhī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 dào kě wèi xiào yǐ 道,可谓孝矣。 yǒu zǐ yuē xìn jìn yú yì yán kě fù yě gōng jìn yú lǐ yuǎn chǐ rǔ yě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yīn bù shī qí qīn yì kě zōng yě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zǐ yuē jūn zǐ shí wú qiú bǎo jū wú qiúān mǐn yú shìér shèn yú yán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jiù yǒu dào ér zhèng yān kě wèi hào xué yě yǐ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zǐ yuē bù huàn rén zhī bù jǐ zhī huàn bù zhī rén yě

论语七则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论语七则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论语七则是高考语文考试内容之一。《论语》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记录孔子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纂辑而成,是 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作者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是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万师之圣”,儒学核心为“仁”,在我国古代思想和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小编整理了论语七则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仅供 参考。 1第一则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原文: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①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②也。君子去仁,恶乎③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④仁,造次⑤必于是,颠沛⑥必于是。”译文:孔子说:“富贵和显贵,这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是不会享有的。贫穷与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如 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是不会躲避的。君子离开了仁德,凭什幺成 就他的名声呢?君子没有吃一顿饭的时间离开仁德的,即使在仓猝匆忙的时候也一定与仁德同在,即使在困顿挫折的时候也一定与仁德同在。知识点总结:(一)词语与句子1、“富”与“贵”有别,“贫”与“*”有别。富:财产多、富裕。贵:地位高、显贵。反之则谓“贫”、“*”。2、不以其道以:用、按照。道:方法、 途径。“其道”:正当的方法。“其”是指示代词“那”,加在“道”之前起限制作用。并非“其”有“正当”之意。3、恶乎……“恶”犹“何”;“乎”犹“于”。“恶乎……”意为“凭什幺……”。4、无终食之间违仁无:没有。违:离开、避开。注意不是“违反”。5、于是是一个短语,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连词“于是”。于:在。是:这,指代仁德。“于是”犹言“和仁德在一起”。(二)语法1、是仁之所欲也“是”作主语“这”,复指前边的“富与贵”,此类“是”易误为联系动词。一般认为先秦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音-翻译

《论(lún)语》十二章(原文,注音,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 .. ..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 不愠.(yùn),不亦君子 ..乎?” 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时常地复习它,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解析: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句讲“学习的乐趣”,孔子愿意和别人切磋讨论学问,把这当做乐趣;第三句讲“个人修养”】 2.曾(zēng)子曰:“吾.(wú)日三省 ..?与朋友交.而 ..不忠乎 ...(xǐng)吾身.:为.(wèi)人谋而 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翻译:“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反省: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解析: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道德修养】 3.子曰:“吾.十有.(yòu)五而志于 ...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huò),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yú)矩.(jǔ)。” 翻译: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地做事情,又不会超过规矩。 【解析:本段孔子自述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告诉我们: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4.子曰:“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 ...(wéi)师矣.(yǐ)。” 翻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解析:正确的学习方法:复习旧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论语》精选(带拼音)

《论语》(节选) 为学 子曰(yuē):“学而时习之,不亦(yì)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jūn)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 子曰:“学而不思则(zé)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子曰:“默(mò)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yàn),诲(huì)人不倦(juàn),何有于我哉(zāi)?” 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子曰:“见贤(xián)思齐焉(yān),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yān)。择(z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好(hào)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不愤(fèn)不启,不悱(fěi)不发,举一隅(yú)不以三隅反,则不复(fù)也。” 子在川上曰:“逝(shì)者如斯(sī)夫,不舍(shě)昼(zhòu)夜。” 子曰:“吾尝(cháng)终日不食,终夜不寝(qǐn),以思,无益(yì),不如学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mǐn)于事而慎(shèn)于言,就有道而正焉(yān),可谓(wèi)好(hào)学也已。” 仁德 厩(jiù)焚(fén),子退朝(cháo),曰:“伤人乎?”不问马。

子曰:“巧言令色,鲜(xiǎn)矣(yǐ)仁(rén)。” 子夏曰:“博(bó)学而笃(dǔ)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有子曰:“君子务(wù)本,本立而道生。孝(xiào)悌(tì)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里仁为美。择(zé)不处仁,焉(yān)得知!” 子曰:“唯(wéi)仁者能好(hào)人,能恶(wù)人。” 子曰:“仁远乎哉(zāi)?我欲(yù)仁,斯(sī)仁至矣。 子曰:“知(zhì)者不惑(huò),仁者不忧(yōu),勇(yǒng)者不惧(jù)。”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tì),谨(jǐn)而信,泛(fàn)爱众(zhòng),而亲仁。行有余(yú)力,则以学文。” 为政: 子曰:“为政(zhèng)以德(dé),譬(pì)如北辰(chén),居其所而众星拱(gǒng)之。”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曰:“道千乘(shèng)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志向 子曰:“吾十有(yòu)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huò),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shùn),七十而从心所欲(yù),不逾(yú)矩(jǔ)。”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hóng)毅(yì),任(rèn)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原文1-4章

《论语》原文 学而第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

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

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

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为政第二 『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古诗讳辩翻译赏析

古诗讳辩翻译赏析 《讳辩》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讳辩》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议论文。当时的著名诗人李贺因避父亲的名讳而不能参加进士科考,像其他读书人那样取得功名,以致前途受到影响。韩愈对此十分愤慨,于是写下这篇文章来论述此事,表达他反对将“避讳”搞得太泛滥的主张。 【原文】 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听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辞。皇甫湜曰:“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愈曰:“然。” 律曰:“二名不偏讳。”释之者曰:“谓若言‘征’不称‘在’,言‘在’不称‘征’是也。”律曰:“不讳嫌名。”释之者曰:“谓若‘禹’与‘雨’、‘丘’与‘蓲’之类是也。”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为犯嫌名律乎?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夫讳始于何时?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周公作诗不讳),孔子不偏讳二名,《春秋》不讥不讳嫌名,康王钊之孙,实为昭王。曾参之父名晰,曾子不讳昔。周之时有骐期,汉之时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讳?将讳其嫌遂讳其姓乎?将不讳其嫌者乎?汉讳武帝名彻为通,不闻又讳车辙之辙为某字也;讳吕后名雉为野鸡,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今上章及诏,不闻讳浒、势、秉、机

也。惟宦官宫妾,乃不敢言谕及机,以为触犯。士君子言语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 凡事父母,得如曾参,可以无讥矣;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今世之士,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则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亦见其惑也。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胜周公孔子曾参,乃比于宦者宫妾,则是宦者宫妾之孝于其亲,贤于周公孔子曾参者邪。 【注释】 (1)李贺(790—816):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因避父讳,不能应试出身,只做过奉礼郎之类的小官。着有《昌谷集》。 (2)进士:唐代科举制度分常科和制科,常科是定期分科举行的考试,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等名目;制科是皇帝临时特设的考试。 (3)和(hè)而唱之:一唱一和。 (4)皇甫湜:字持正,元和年间(806—820)进士。曾从韩愈学。 (5)律:此处当指唐代某项法律条文。唐代法典总称《唐律》,分十二篇五百条,其中未见“二名不偏讳”及下引“不讳嫌名”等条文。“二名不偏讳”最早见于《礼记》的《典礼上》及《檀弓下》,意为二字之名在用到其中某一字时不避讳。偏:一半。一说偏即遍(遍),全部、普遍的意思。根据《礼记》的释文,似乎不能作这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