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药差错管理规定

发药差错管理规定
发药差错管理规定

发药差错管理规定

为预防用药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根据《处方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特制定我院发药差错管理规定。

一发药差错种类

1、处方医师的错误医师由于不了解药名、剂型、规格、配伍禁忌、用法用量而书写错误处方,药剂人员未能检查发现,依照错误处方调配发药。

2、调配错误药剂人员错误调配药品品种、剂型、规格、数量以及用法用量错误等。

3、标示错误药剂人员在药袋、瓶签上标示患者姓名、药名、剂型、规格以及用法用量时发生错误。

4、管理混乱进药把关不严,药品贮藏不当,配发了过期、失效、霉变的药品等。

5、特殊药品未按相关法律法规管理而流入非法渠道。

6、其他情况如擅离岗位,延误急重病人抢救时机等。

二发药差错登记报告

药品调剂部门均应设立差错登记本。部门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应认真履行职责,如实登记发药差错并报告。发生发药差错时遵照以下程序登记、报告。

1、调剂室工作人员应第一时间向调剂室负责人报告,调剂室负责人应及时向科主任报告,科主任向院领导及医务科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补救措施,防止不良事件发生。

2、凡发生差错事故,当事人应及时如实报告,隐瞒不报者,一经查出严肃追究。

3、发生严重差错应立即报告科主任、医务科及院领导。

4、部门负责人及时登记发药差错。三发药差错分析

1、部门负责人要如实填写差错登记表,记录发药差错责任人、差错内容、差错的原因分析、对差错的处理及整改措施。

2、出现发药差错时,部门负责人召集全科室人员,对此次差错事故进行分析,讨论。

3、分析发药差错出现的原因

(1)药剂人员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印象式发药,导致差错发生;

(2)药品种类繁多,许多名称、发音、外形、包装、剂型、规格等相似的药品,容易出现药品调剂差错;

(3)药品在药架上摆放位置发生改变时,药剂人员仍习惯从这个位置取药并不核对就发给患者,造成错误;

(4)药剂人员未做到“四查十对”,未对处方用药适宜性进行审核,导致差错出现。

(5)药剂人员发药交代不清楚、标示错误等导致出现差错。

(6)药剂人员发药业务不熟悉,对药房药品的适应症、用法用量、规格等不能熟悉掌握。

四发药差错监督管理

1、根据发药差错性质分类,按一般差错和严重差错进行管理(1)一般差错:错发药品,及时发现追回或未用于患者;未按处方发药,多发或少发药,经查出者;错发药品,患者已服用,但未造成身体伤害;

(2)严重差错:错发药品,用于患者,对患者造成一定的身体损害;麻醉、毒性、精神药处方错配、遗漏或超量或用法错误等已用于病人,未发生严重影响;药品过期失效、发霉、变质,已发用于病人;分装药品错误、用法错误,已发用于病人;发放假劣药品用于病人。

2、药剂人员发生差错事故属一般差错者,登记差错,扣罚部分奖金,口头警告教育;属严重差错者,登记差错,做科内通报检查并扣发部分奖金;如发生的差错事故酿成医疗纠纷或造成医疗事故的,按医院的有关文件规定处罚,由当事人承担相应责任。五差错整改措施与防范

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药剂人员医疗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形成人人关心质量,人人参与质量管理的风气。

2、加强药剂人员的业务学习,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制度,严守操作规程,并定期考核。

3、加强对高危药品、易混淆药品的管理及归类,要求药剂人员熟悉摆放位置和相关规定。

4、部门负责人负责每月组织人员对本月发生的差错事故认真分析讨论,分析发生的原因,提出防范和解决方法,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发药差错登记报告制度精编版

发药差错登记报告制度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发药差错登记、报告制度及处置程序 一、差错事故的种类 1、处方医师的错误?医师由于不了解药名、剂量、规格、配伍变化、用法而书写错误处方,药剂人员未能检查发现,依照错误处方调配发药。 2、调配错误?药剂人员错误调配药品品种、规格、剂量、数量以及用法错误等。 3、标示错误?药剂人员在药袋、瓶签上标示患者姓名、药名、规格、用法、用量时发生错误。 4、管理混乱?药品效期管理不严,药品贮藏不当等原因,配发了过期、失效、霉变的药品等。 5、特殊药品未按相关法律法规管理而流入非法渠道。 6、其他情况?如擅离岗位,延误急重病人抢救时机等。 二、差错事故登记报告 1、各部门均应设立差错事故登记本。 2、凡发生差错事故,当事人应及时如实报告,隐瞒不报者,一经查出严肃追究。 3、每月向上级职能部门报告医疗安全情况。 4、发生严重差错应立即报告上级职能部门及分管院领导。 三、处方调剂差错事故处理办法

1.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制度。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2.药剂人员在发生差错事故后,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尽可能减轻差错事故造成的后果,同时向科室负责人报告,严重的差错事故应及时向上级职能部门及分管院长报告,以便及时处理,减少损失。3.建立差错事故登记制度,药房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应认真如实登记差错事故,要认真履行职责。组织人员每月对本月发生的差错事故认真分析讨论,分析发生的原因,提出防范和解决方法。4.对于发生的差错,如能及时发现,并及时更正,未发生不良后果的,登记后,给予当事人口头警告。 5.发生差错事故,当事人未能及时发现,被临床科室检查发现,当事人应积极主动与临床科室联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登记差错并进行相应处罚;造成药品损失的,另由当事责任人等价赔偿。6.发生的差错事故,酿成医疗纠纷或造成医疗事故的,按医院的有关文件规定处罚,由当事人承担相应责任。 四、发药差错原因分析 1、调剂人员责任心不强发生差错某些调剂人员责任心不强,作风松懈,注意力不集中,印象式发药,加之现在药品种类繁多,如果对药房药品的规格剂型、用法用量、适应症及商品名和通用名不能熟悉掌握,又没有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责任心,从而导致调剂差错,这是发生差错原因的重要原因之一。

发药差错登记、报告制度及处置程序

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及处置程序 一、差错事故的种类 1、调配错误药剂人员错误调配药品品种、规格、剂量、数量以及用法错误等。 2、标示错误药剂人员在药袋、瓶签上标示患者姓名、药名、规格、用法、用量时发生错误。 3、管理混乱药品效期管理不严,药品贮藏不当等原因,配发了过期、失效、霉变的药品等。 4、特殊药品未按相关法律法规来管理。 5、其他情况如擅离岗位,延误急重病人抢救时机等。 二、差错事故的分级 1、一般差错事故:对于发生的差错,工作间内部及时发现或被临床科室检查发现,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未发生不良后果的。 2、严重差错事故:发生的差错事故,被患者发现,造成不良影响的,甚至酿成医疗纠纷或造成医疗事故的。 三、差错事故的处理办法 1、发生一般差错事故,当事人立即报告负责人,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登记。给予当事人口头警告,被警告者纳入科室技能大比武名单中。 2、发生严重差错事故,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尽可能减轻差错事故造成的后果,并如实层层报告,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造成药品损失的,另由当事责任人等价赔偿。酿成医疗纠纷或造成医疗事故的,按医院的有关文件规定处罚。 3、隐瞒不报者,一经查出严肃追究。 四、预防处方调剂差错事故发生的措施 1、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制度,独立值班时要进行双签字核对。 2、工作间组织人员每月对本月发生的差错事故认真分析讨论,分析发生的原因,提出防范和解决方法。 3、每月进行技能大比武,优秀者实行奖励,连续不合格者纳入第二阶段考核名单,第二阶段仍不合格者调离本岗位。 4、药品按规定摆放,不同用途的药品、外包装相似的药品、商品名和通用名相似的药品分开摆放。 附表:表1 药剂科调剂差错登记表 表2 差错事故报告表

发药差错分析制度

发药差错分析制度 一、科室要建立《发药差错登记表》记录发药差错当事人姓名、发生差错的原因、类型、对差 错的处理及措施。 二、出现发药差错时科室负责人召集全科室人员对此次差错事故进行分析讨论。 三、找出发药差错出现的原因 1. 发药人员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印象式发药导致差错发生。 2. 药品种类繁多,许多名称、发音、外形、包装、剂型、规格等相似的药品易出现药品调剂差 错。 3. 药品在药架上摆放位置发生改变时,药师仍习惯从这个位置取药并不核对就发给患者,造 成错误。 4. 发药人员未做到“四查十对”,错写药品的用法用量,导致差错出现。 5. 发药人员发药业务不熟悉,对药房药品的适应症、用法用量、规格等不能熟悉掌握。 四、根据发药差错性质分类,按一般差错和严重差错进行管理 1. 一般差错:错发药品及时发现追回或未用于患者;未按处方发药多发或少发药经查出者; 错发药品,患者已服用,但未造成身体伤害 2. 严重差错:错发药品,用于患者,对患者造成一定的身体损害;麻、毒、精神药处方错 配、遗漏或超量或用法错误等已用于病人,未发生严重影响者;药品过期失效、发霉、变质者,分装药品错误、用法错误,发放假劣药品等已用于病人,并对病人造成一定的身体损害。 五、药剂人员发生差错事故属一般差错者,登记差错,扣罚部分奖金,口头警告教育;属严重 差错者,登记差错,做科内通报检查并扣发部分奖金;如发生的差错事故酿成医疗纠纷或造成医疗事故的,按《我院假、劣药品或调剂错误药品导致人身损害的处置预案》处理,由当事人承担相应责任,全科组织学习讨论,提出防范措施,并修订相关制度。 六、对此次差错事故提出整改措施 1. 加强药学人员医疗安全意识,增进工作人员的责任心。 2. 加强对相似药品的管理及归类,并要求药师熟悉易混淆药品。 3. 定期加强药学人员的业务学习。

发药差错登记、报告制度与程序

绵阳富临医院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发药差错登记、报告制度及处臵程序 一、差错事故的种类 1、处方医师的错误:医师对药名、剂量、规格、配伍变化、用法的不熟悉而导致书写错误处方,药剂人员未能检查发现,依照错误处方调配发药。 2、调配错误:药剂人员错误调配药品品种、规格、剂量、数量以及用法错误等。 3、标示错误:药剂人员在药袋、瓶签上标示患者姓名、药名、规格、用法、用量时发生错误。 4、管理混乱:药品效期管理不严、药品贮藏不当等原因,配发了过期、失效、霉变的药品等。 5、特殊药品未按相关法律法规管理而流入非法渠道。 6、其他情况:如擅离岗位,延误急重病人抢救时机等。 二、差错事故登记报告流程 1、各部门均应设立差错事故登记本。 2、凡发生差错事故,当事人应及时如实报告,隐瞒不报者,一经查出严肃追究。 3、每月向上级职能部门报告医疗安全情况。 4、发生严重差错应立即报告上级职能部门及分管院领导。 三、处方调剂差错事故处理措施 1、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制度。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2、药剂人员在发生差错事故后,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尽可能减轻差错事故造成的后果,同时向科室负责人报告,严重的差错事故应及时向上级职能部门及分管院长报告,以便及时处理,减少损失。 3、建立差错事故登记制度,药房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应认真如实登记差错事故,要认真履行职责。组织人员每月对本月发生的差错事故认真分析讨论,分析发生的原因,提出防范和解决方法。 4、对于发生的差错,如能及时发现,并及时更正,未发生不良后果的,登记后,给予当事人口头警告。 5、发生差错事故,当事人未能及时发现,被临床科室检查发现,当事人应积极主动与临床科室联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登记差错并进行相应处罚;造成药品损失的,

发药差错登记、报告制度

乌拉特中旗人民医院 发药差错登记、报告制度及处置程序 一、差错事故的种类 1、处方医师的错误医师由于不了解药名、剂量、规格、配伍变化、用法而书写错误处方,药剂人员未能检查发现,依照错误处方调配发药。 2、调配错误药剂人员错误调配药品品种、规格、剂量、数量以及用法错误等。 3、标示错误药剂人员在药袋、瓶签上标示患者姓名、药名、规格、用法、用量时发生错误。 4、管理混乱药品效期管理不严,药品贮藏不当等原因,配发了过期、失效、霉变的药品等。 5、特殊药品未按相关法律法规管理而流入非法渠道。 6、其他情况如擅离岗位,延误急重病人抢救时机等。 二、差错事故登记报告 1、各部门均应设立差错事故登记本。 2、凡发生差错事故,当事人应及时如实报告,隐瞒不报者,一经查出严肃追究。 3、每月向上级职能部门报告医疗安全情况。 4、发生严重差错应立即报告上级职能部门及分管院领导。

三、处方调剂差错事故处理办法 1.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制度。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查配伍禁忌, 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2.药剂人员在发生差错事故后,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尽可能减轻差错事故造成的后果,同时向科室负责人报告,严重的差错事故应及时向上级职能部门及分管院长报告,以便及时处理,减少损失。 3.建立差错事故登记制度,药房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应认真如实登记差错事故,要认真履行职责。组织人员每月对本月发生的差错事故认真分析讨论,分析发生的原因,提出防范和解决方法。 4.对于发生的差错,如能及时发现,并及时更正,未发生不良后果的,登记后,给予当事人口头警告。 5.发生差错事故,当事人未能及时发现,被临床科室检查发现,当事人应积极主动与临床科室联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登记差错并进行相应处罚;造成药品损失的,另由当事责任人等价赔偿。 6.发生的差错事故,酿成医疗纠纷或造成医疗事故的,按医院的有关文件规定处罚,由当事人承担相应责任。 四、发药差错原因分析 1、调剂人员责任心不强发生差错某些调剂人员责任心不强,作风松懈,注意力不集中,印象式发药,加之现在药品种类繁多,如果对药房药品的规格剂型、用法用量、适应症及商品名和通用名不能熟悉掌握,又没有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责任心,从而导致调剂差错,这是发生差错原因的重要原因之一。

发药差错分析制度和改进措施 (2)

发药差错分析制度和改进措施 一、发药差错原因分析 1、调剂人员责任心不强发生差错某些调剂人员责任心不强,作风松懈,注意力不集中,印象式发药,加之现在药品种类繁多,如果对药房药品的规格剂型、用法用量、适应症及商品名和通用名不能熟悉掌握,又没有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责任心,从而导致调剂差错,这是发生差错原因的重要原因之。 2、处方调剂未按操作规程完成医院药剂调配人员在处方调配过程中,从处方审核配药核对发药未严格操作规程而出现某个环节上的差错,这也是处方调剂差错的主要原因。 2、医生处方不规范,审核处方未严格把关由于某些医师处方规范性差,将药物剂量、剂型、规格、用量、给药途径、给药次数未注明或错误。导致药品错发,从而发生差错。 3、药品未按规定摆放有时药房药品未按规定摆放,如将不同用途的药品混放,外包装相似的药品混放,商品名和通用名相似的药品存放在一起,调剂人员调剂时未认真核对而发生差错。 二、预防处方调剂差错事故发生的措施 1、首先要提高药学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培养药学人员爱岗敬业精神。药学部要定期对药学人员进行安全法规和医德医风教育,强化医疗安全意识,不断更新药学人员的知识结构,增进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同时培养药学人员良好的工

作习惯,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建立适应本院实际工作的调配及规范服务条例,是预防处方调配差错最根本的措施。 2、建立处方调剂流程,合理调整药房布局,为减少和最大限度的避免由于个人因素造成的差错,优化处方调剂工作流程,保证处方的审核、核对、发药由药师以上药学技术人员完成,调配可由药士操作,整个过程至少由2 个人完成,独立值班时要进行双签字核对,最大限度的减少差错发生。 3、严格规范调剂操作规程。发现问题及时与医师联系。配药时按处方药品配齐,然后将处方和药品交给复核发药人员,核对发药时按处方核对,要核对患者的姓名、年龄,同时向患者说明药品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完成整个调配过程。 4、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奖惩分明。工作人员在完成自己的岗位工作后在处方上及时签名或盖章,每月对处方进行抽查,检查处方是否规范,岗位人员的签字是否完整及时,检查复核人员是否在岗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到责任明确,奖惩分明,使处方差错降到最低。

发药差错报告制度

发药差错报告制度 一、差错事故的种类 1.处方医师的错误。医师由于不了解药名、剂量、规格、配伍变化、用法而书写错误处方,药剂人员未能检查发现,依照错误处方调配发药。 2.调配错误。药剂人员错误调配药品品种、规格、剂量、数量以及用法错误等。 3.标示错误。药剂人员在药袋、瓶签上标示患者姓名、药名、规格、用法、用量时发生错误。 4.管理混乱。进药把关不严,药品贮藏不当,配发了过期、失效、霉变的药品等。 5.特殊药品未按相关法律法规管理而流入非法渠道。 6.其他情况如擅离岗位,延误急重病人抢救时机等。 二、差错事故登记报告 1.各部门均应设立差错事故登记本。 2.凡发生差错事故,当事人应及时如实报告,隐瞒不报者,一经查出严肃追究。 3.每月向药剂科报告医疗安全情况。 4.发生严重差错应立即报告医务科及院领导。 三、处方调剂差错事故处理办法 1.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制度。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2.药剂人员在发生差错事故后,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尽可能减轻差错事故造成的后果,同时向科室负责人报告,严重的差错事故应及时向医务科及分管院长报告,以便及时处理,减少损失。 3.建立差错事故登记制度,药房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应认真如实登记差错事故,要认真履行职责。组织人员每月对本月发生的差错事故认真分析讨论,分析发生的原因,提出防范和解决方法。 4.对于发生的差错,如能及时发现,并及时更正,未发生不良后果的,登记后,给予当事人口头警告。 5.发生差错事故,当事人未能及时发现,被临床科室检查发现,当事人应积极主动与临床科室联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登记差错并进行相应处罚;造成药品损失的,另由当事责任人等价赔偿。 6,发生的差错事故,酿成医疗纠纷或造成医疗事故的,按医院的有关文件规定处罚,由当事人承担相应责任。

用药错误监测分析报告制度流程

附件 1 用药错误监测报告管理制度 为有效防范用药风险,减少用药错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根据《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建立建用药错误监测报告制度,对院内已发生的用药错误报告进行分析反馈,提醒医务人员,通过改进用药环节和培训员工用于预防此类错误再次发生。 一、用药错误的定义: 用药错误,是指药品在临床使用及管理全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可以防范的用药疏失,这些疏失可导致患者发生潜在的或直接的损害。包括一般用药错误、严重用药错误。 (1)一般用药错误:是指在药品使用过程中发生差错或错误,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患者与医疗目的无关的,延误甚至加重患者病情的事件。 (2)严重用药错误:指造成患者损害成永久性或危机生命,如过敏性休克、心率不齐,或造成患者死亡。 二、用药错误的处置 用药错误一旦发生,医务人员应积极实施处置措施并按规定流程及时上报。E级及以上的错误,医务人员应迅速展开临床救治,将错误对患者的伤害降至最低,同时积极报告并采取整改措施。A~D级用药错误虽未对患者造成伤害,但亦应引起医务人员及医疗机构管理者的重视,除积极报告外,应及时总结分析错误原因,采取防范措施,减少同类错误发生的可能性。 (一)用药错误的报告 发生用药错误应立即用规范的报告表报告(见附件4),报告内容应真实、完整、准确。用药错误报告药剂科及医务部门,药剂科不良反应、用药错误监测小组按国家规定进行网络报告。 (二)上报程序 1、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用药差错或严重用药错误,或患者对其提出质疑时,无论医务人员有无过失,都必须耐心听取患者倾诉,不许推诿或逃避患者或家属投诉或询问,并在2小时内报告本科室负责人。相关负责人书面报告《用药差错报告表》到医务科(或护理部),内容应包括: 1)用药错误情况:对用药错误进行描述,损害严重程度,事件发生顺序,所涉及人员及工作 环境。 2)问题调查:①患者治疗经过,是否已用药②最初的错误是由哪类医务人员所致③错误导致 的结果(例如:死亡、损害程度)④采用何种干预使患者未发生用药错误⑤错误发生于何时和如何被发现的⑥错误发生在什么场合⑦错误是否涉及其他工作人员⑧是否向患者提供了咨询 3)药品情况:药品通用名、商品名、剂型、批号、含量或浓度、制药公司、包装形式或大

发药差错分析制度和改进措施

红河州第四人民医院 发药差错分析制度和改进措施 一、科室要建立发药差错分析登记表,记录发药差错当事人姓名、 发生差错的原因、类型、对差错的处理及措施。 二、出现发药差错时,科室负责人召集全科室人员,对此次差错事 故进行分析,讨论。 三、找出发药差错出现的原因; 1.发药人员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印象式发药,导致差错 发生; 2.药品种类繁多,许多名称、发音、外形、包装、剂型、规格等 相似的药品,容易出现药品调剂差错; 3.药品在药架上摆放位置发生改变时,药师仍习惯从这个位置取 药并不核对就发给患者,造成错误; 4.发药人员未做到“四查十对”,错写药品的用法用量,导致差错 出现。 5.发药人员发药业务不熟悉,对药房药品的适应症、用法用量、 规格等不能熟悉掌握。 四、根据发药差错性质分类,按一般差错和严重差错进行管理: 1.一般差错:错发药品,及时发现追回或未用于患者;未按处方发 药,多发或少发药,经查出者;错发药品,患者已服用,但未造成身体伤害; 2.严重差错:错发药品,用于患者,对患者造成一定的身体损害;

麻、毒、精神药处方错配、遗漏或超量或用法错误等已用于病人,未发生严重影响者;药品过期失效、发霉、变质者,已发用于病人者;分装药品错误、用法错误,已发用于病人者;发放假劣药品用于病人者。 五、药剂人员发生差错事故属一般差错者,登记差错,扣罚部分奖金, 口头警告教育;属严重差错者,登记差错,做科内通报检查并扣发部分奖金;如发生的差错事故酿成医疗纠纷或造成医疗事故的,由药剂科和医务科处理,由当事人承担相应责任,全科组织学习讨论,并修订相关制度。 六、对此次差错事故提出整改措施; 1. 加强药学人员医疗安全意识,增进工作人员的责任心; 2.加强对相似药品的管理及归类,并要求药师熟悉易混淆药品;3. 定期加强药学人员的业务学习。 红河州第四人民医院药剂科 2012年11月1日

发药差错登记报告制度与程序

发药差错登记,报告制度与程序 篇一:发药差错登记、报告制度与程序 绵阳富临医院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发药差错登记、报告制度及处臵程序 一、差错事故的种类 1、处方医师的错误:医师对药名、剂量、规格、配伍变化、用法的不熟悉而导致书写错误处方,药剂人员未能检查发现,依照错误处方调配发药。 2、调配错误:药剂人员错误调配药品品种、规格、剂量、数量以及用法错误等。 3、标示错误:药剂人员在药袋、瓶签上标示患者姓名、药名、规格、用法、用量时发生错误。 4、管理混乱:药品效期管理不严、药品贮藏不当等原因,配发了过期、失效、霉变的药品等。 5、特殊药品未按相关法律法规管理而流入非法渠道。 6、其他情况:如擅离岗位,延误急重病人抢救时机等。 二、差错事故登记报告流程 1、各部门均应设立差错事故登记本。

2、凡发生差错事故,当事人应及时如实报告,隐瞒不报者,一经查出严肃追究。 3、每月向上级职能部门报告医疗安全情况。 4、发生严重差错应立即报告上级职能部门及分管院领导。 三、处方调剂差错事故处理措施 1、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制度。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2、药剂人员在发生差错事故后,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尽可能减轻差错事故造成的后果,同时向科室负责人报告,严重的差错事故应及时向上级职能部门及分管院长报告,以便及时处理,减少损失。 3、建立差错事故登记制度,药房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应认真如实登记差错事故,要认真履行职责。组织人员每月对本月发生的差错事故认真分析讨论,分析发生的原因,提出防范和解决方法。 4、对于发生的差错,如能及时发现,并及时更正,未发生不良后果的,登记后,给予当事人口头警告。

发药差错登记、报告制度及处置程序

发药差错登记、报告制度及处置程序 一、差错事故的种类 (一)处方医师的错误 : 医师由于不了解药名、剂量、规格、配伍变化、用法而书写错误处方,药剂人员未能检查发现,依照错误处方调配发药。 (二)调配错误 : 药剂人员错误调配药品品种、规格、剂量、数量以及用法错误等。 (三)标示错误 : 药剂人员在药袋、瓶签上标示患者姓名、药名、规格、用法、用量时发生错误。 (四)管理混乱 : 药品效期管理不严,药品贮藏不当等原因,配发了过期、失效、霉变的药品等。 (五)特殊药品未按相关法律法规管理而流入非法渠道。 (六)其他情况 : 如擅离岗位,延误急重病人抢救时机等。 二、差错事故登记报告 (一)各部门均应设立差错事故登记本,及时登记发生差错事故的经过、原因、后果。 (二)发生差错事故后,应及时报告组长和科主任,由主任报告上级相关部门。药剂科主任要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以减少或消除因此而造成的不良后果,同时将其发生经过、原因及处理意见书面上报。遇重大事故需立即报告院长。 (三)差错事故发生后,按其性质与情节分别组织本科室或全院有关人员进行分析,提高认识,吸取教训,改进工作并确定事故性质。 (四)凡发生差错事故,当事人应及时如实报告,隐瞒不报者,一经查出严肃追究。 (五)每月向上级职能部门报告医疗安全情况。 三、处方调剂差错事故处理办法 (一)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制度。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二)药剂人员在发生差错事故后,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尽可能减轻差错事故造成的后果,同时向科室负责人报告,严重的差错事故应及时向上级职能部门及分管院长报告,以便及时处理,减少损失。

2021年发药差错分析制度和改进措施

红河州第四人民医院 欧阳光明(2021.03.07) 发药差错分析制度和改进措施 一、科室要建立发药差错分析登记表,记录发药差错当事人姓 名、发生差错的原因、类型、对差错的处理及措施。 二、出现发药差错时,科室负责人召集全科室人员,对此次差错 事故进行分析,讨论。 三、找出发药差错出现的原因; 1.发药人员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印象式发药,导致差 错发生; 2.药品种类繁多,许多名称、发音、外形、包装、剂型、规格 等相似的药品,容易出现药品调剂差错; 3.药品在药架上摆放位置发生改变时,药师仍习惯从这个位置 取药并不核对就发给患者,造成错误; 4.发药人员未做到“四查十对”,错写药品的用法用量,导致 差错出现。 5.发药人员发药业务不熟悉,对药房药品的适应症、用法用 量、规格等不能熟悉掌握。 四、根据发药差错性质分类,按一般差错和严重差错进行管理: 1.一般差错:错发药品,及时发现追回或未用于患者;未按处方 发药,多发或少发药,经查出者;错发药品,患者已服用,但

未造成身体伤害; 2.严重差错:错发药品,用于患者,对患者造成一定的身体损 害;麻、毒、精神药处方错配、遗漏或超量或用法错误等已用于病人,未发生严重影响者;药品过期失效、发霉、变质者,已发用于病人者;分装药品错误、用法错误,已发用于病人者;发放假劣药品用于病人者。 五、药剂人员发生差错事故属一般差错者,登记差错,扣罚部分奖 金,口头警告教育;属严重差错者,登记差错,做科内通报检查并扣发部分奖金;如发生的差错事故酿成医疗纠纷或造成医疗事故的,由药剂科和医务科处理,由当事人承担相应责任,全科组织学习讨论,并修订相关制度。 六、对此次差错事故提出整改措施; 1. 加强药学人员医疗安全意识,增进工作人员的责任心; 2.加强对相似药品的管理及归类,并要求药师熟悉易混淆药品; 3. 定期加强药学人员的业务学习。 红河州第四人民医院药剂科 2012年11月1日

药品调剂差错事故管理制度

药品调剂差错事故管理制度 为提高调剂部门科学管理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根据《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 《处方管理办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特制定本制度。 1.药品调剂差错是指在处方调剂过程中发生的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或过失错误,并给正常工作、药品管理或患者造成不良影响或损害后果的情节较轻的行为;事故为已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等不良后果的不良行为。 2.药品调剂差错可分为内部差错和发出差错: ⑴ 内部差错:在药品调剂过程中发生的,被本人或科内其他人员发现后,及时更 正,未发生无法纠正的情况或药已发出而在患者未使用前追回的; ⑵ 发出差错包括以下情况: ①外部发现的发错药、错量(少发、多发、漏发)、发错患者、配伍禁忌 “十八反、十九畏” ) 和过期变质,不论患者使用与否,或内部发现而患者已用药的造成事故); ②分装药品:商品标签与内装药品不符的;数量不对而发给患者的; ③计价或审核错误,造成患者或医院经济损失的。 3.差错事故分级判定标准: ⑴ 事故:配、发错药品,已用于患者,造成人身损害的。 ⑵ 严重差错: ①配、发错药品,已用于患者,未造成人身损害的; ( 包括 ( 未

②药品过期失效、发霉、变质者,已发用于患者,未造成人身损害的; ③分装药品错误,已发用于患者,未造成人身损害的。 ⑶ 一般差错: ①配、发错药品,及时发现追回而未用于患者的; ②不按处方发药,多发或少发,经查出的; ③违反相关制度、规范、常规等,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4.调剂差错的预防:调剂处方严格遵循处方管理办法、岗位操作规程及“药品调配差错防范预案”。 5.调剂差错的报告及处理 ⑴ 药品调剂差错的当事人,在获知差错发生后,必须立即核对相关的处方和药品, 查找取药者,并立即向所在部门负责人报告。发现调剂差错的非当事人有义务立即通知当事人并向负责人报告。 ⑵ 部门负责人必须及时调查并填写《差错事故登记表》,一般差错每月汇总上报科主任,严重差错立即报告科主任,造成事故的立即报告科主任并按医院有关规定上报主管部门。 ⑶ 部门负责人根据差错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一般差错,到病房或患者家中更换、致歉,取得谅解;严重差错,除采取上述措施外,应请相关医师帮助诊治;造成事故的,按医院有关规定处理。 6.责任认定及处罚 ⑴ 进修、实习人员发生的调配差错由带教老师承担。

发药差错登记报告制度处置程序

发药差错登记、报告制度及处置程序 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杜绝发药差错事故的再次发生~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医院管理制度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差错事故的种类 1、处方医师的错误:医师由于不了解药名、剂量、规格、配伍禁忌、用法而书写错误处方~药剂人员未能检查发现~依照错误处方调配发药。 2、调配错误:药剂人员错误调配药品品种、规格、剂量、数量以及用法错误等。 3、标示错误:药剂人员在药袋、瓶签上标示患者姓名、药名、规格、用法、用量时发生错误。 4、管理混乱:药品效期管理不严~药品贮藏不当等原因~配发了过期、失效、霉变的药品等。 5、特殊药品未按相关法律法规管理而流入非法渠道。 6、注意力不集中~印象式发药~对药房药品的规格剂型、用法用量、适应症及商品名和通用名不能熟悉掌握~又没有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责任心~从而导致调剂差错~如外包装、注射剂颜色等易混淆的药品~摆放时位置未分开存放~调剂时未仔细检查~导致的发药差错。 7、处方调剂未按操作规程完成~药剂调配人员在处方调配 过程中~从处方审核配药核对发药未严格操作规程而出现某个环节上的差错, 二、差错事故登记报告 1、设立差错事故登记本。 2、凡发生差错事故~当事人应及时如实报告~隐瞒不报者~一经查出严肃追究。 4、发生严重差错应立即报告上级职能部门及分管院领导。三、报告的程序 1、药剂人员在发生差错事故后~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尽可能减轻差错事故造成的后果~同时向科室负责人报告~严重的差错事故应及时向上级职能部门及分管院长报告~以便及时处理~减少损失。 四、差错事故的处理程序 1、建立差错事故登记制度~药剂科主任是第一责任人~应认真如实登记差错事故~并认真履行职责。组织人员每季对本季发生的差错事故认真分析讨论~分析发生的原因~提出防范和解决方法。 2、对于发生的差错~如能及时发现~并及时更正~未发生不良后果的~登记后~给予当事人口头警告。 3、发生差错事故~当事人未能及时发现~被临床科室检查发现~当事人应积极主动与临床科室联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登记差错并进行相应处罚,造成药品损失的~另由当事责任人等价赔偿。 5(发生的差错事故~酿成医疗纠纷或造成医疗事故的~按医院的有关文件规定处罚~由当事人承担相应责任。 五、预防处方调剂差错事故发生的措施 1、提高药学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培养药学人员爱岗敬业精神。 2、药剂科定期对药学人员进行安全法规和医德医风教育~强化医疗安全意识~不断更新药学人员的知识结构~增进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培养药学人员良好的工作习惯, 3、严格执行药品存贮制度~随时保持工作环境的有序和整洁~处方药与非处方

门诊药房发药差错的原因分析及其预防应对措施

门诊药房发药差错的原因分析及其预防应对措施 黄艳芬 云南省富宁县人民医院药剂科 663400 摘要:目的减少药品调剂工作中出现的发药差错,提高门诊药房的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方法通过总结分析门诊药房药品调剂工作中出现差错的各种因素,并制定有效预防应对措施。发药差错的原因有临床医师出现的差错、门诊药房管理因素、药师出现的差错、患者因素。预防应对措施包括完善药房管理、对药师进行教育培训、规范药品摆放、加强不合理处方的审核、重视发药交待和用药指导。结果2012年全年未发生一起重大发药差错,无严重医患纠纷发生。结论采取有效的预防应对措施可有效降低门诊药房发药差错,提高医院药学服务的质量。 关键词:门诊药房;发药差错;药品调剂;原因分析;预防应对措施 Analysis on the causes of outpatient pharmacy dispensing error and its preventive countermeasures HUANG Yan-fen Department of pharmacy, People's Hospital of Funing, Yunnan Province, 663400 Abstract: 【Objects】 To reduce dispensing errors occur in the work of dispensing drugs, raise the level of outpatient pharmacy services for patients and provide high-quality health services. 【Methods】 The causes of outpatient pharmacy dispensing error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and effective preventive countermeasures were developed. The causes of dispensing error included clinician error, outpatient pharmacy management factors, pharmacists error occurs, patient factors. Preventive measures included improving pharmacy management, education and training for pharmacists, regulating drug placed, strengthen irrational prescription audit and attention for dispensing confessed and medication guidance. 【Results】In 2012 there were no major dispensing errors and no serious medical disputes occurred.【Conclusions】By taking effective preventive countermeasures, the outpatient pharmacy dispensing errors could be effectively reduce, and the quality of hospital pharmacy services could be improved. Keywords:outpatient pharmacy; dispensing errors; pharmaceutical dispensing; cause analysis; preventive countermeasures 随着我国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临床药品种类的增多,患者对医院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门诊药房是医院的重要形象窗口,药品调剂工作也是构成医院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药品调剂的质量会影响病员用药的有效性、顺应性与安全性,更体现医院整体的服务质量[1, 2]。如果在药品调剂中出现差错可能会使患者用药后无法获得临床医师预期的治疗效果,甚至会影响患者的健康安全,导致医患纠纷和医疗诉讼。因此,门诊药房防范发药差错极为重要,这对药师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对门诊药房的服务流程和服务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3, 4]。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药品调剂工作中出现的发药差错,提高门诊药房的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我科通过总结分析门诊药房药品调剂工作中出现差错的各种因素,并制定有效预防应对措施,2012年全年未发生一起重大发药差错,无严重医患纠纷发生。 1 发药差错的原因分析

发药差错登记、报告制度与处理程序

发药差错登记、报告制度与处理程序 一、差错事故的种类 1、处方医师的错误:医师由于不了解药名、剂量、规格、配伍变化、用法而书写错误处方,药剂人员未能检查发现,依照错误处方调配发药。 2、调配错误:药剂人员错误调配药品品种、规格、剂量、数量以及用法错误等。 3、标示错误:药剂人员在药袋、瓶签上标示患者姓名、药名、规格、用法、用量时发生错误。 4、管理混乱:药品效期管理不严,药品贮藏不当等原因,配发了过期、失效、霉变的药品等。 5、特殊药品未按相关法律法规管理而流入非法渠道。 6、其他情况:如擅离岗位,延误急重病人抢救时机等。 二、差错事故登记报告 1、各部门均应设立差错事故登记本。 2、凡发生差错事故,当事人应及时如实报告,隐瞒不报者,一经查出严肃追究。 3、每月向上级职能部门报告医疗安全情况。 4、发生严重差错应立即报告上级职能部门及分管院领导。 三、处方调剂差错事故处理办法 1.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制度。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2.药剂人员在发生差错事故后,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尽可能减轻差错事故造成的后果,同时向科室负责人报告,严重的差错事故应及时向上级职能部门及分管院长报告,以便及时处理,减少损失。 3.建立差错事故登记制度,药房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应认真如实登记差错事故,要认真履行职责。组织人员每月对本月发生的差错事故认真分析讨论,分析发生的原因,提出防范和解决方法。 4.对于发生的差错,如能及时发现,并及时更正,未发生不良后果的,登记后,给予当事人口头警告。 5.发生差错事故,当事人未能及时发现,被临床科室检查发现,当事人应积极主动与临床科室联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登记差错并进行相应处罚;造成药品损失的,另由当事责任

药品差错事故管理制度

药品差错事故管理制度 一、差错事故是指药学部门在药品采购保管、处方调剂、药品分装、中药煎药等过程中发生的违反正常程序的操作或过失错误,并给正常工作、药品管理或患者造成不良影响或损害后果的行为。 二、出现差错的几种情况: (一)在配方发药等工作中发生的,被本人或其他人员发现并及时更正的情况,或药已发出但在患者使用前追回的情况。 (二)药品采购、保管:错购假冒、伪劣药品各药房、药库的药品产地、规格、批号等与库存药品验收记录不符;因保管不善,造成错药混药、标签不清、过期失效;账物管理混乱,造成账物严重不符的。 (三)药品调剂:发错药、发错量(少发、多发、漏发)、发错患者、配伍禁忌和过期变质;分装药品标签与内装药品不符;毒、麻药品的实耗与统计数量不符而无法溯源;计价或审核错误。 (四)中药加工、煎药:中药煎药中漏煎、错煎;中药加工炮制不符合要求且无法补救。 (五)其他:造成器械损坏或性能下降。 三、差错事故的标准 (一)一般差错 1.发错药(包括品名、规格、数量、剂量、剂型、用法),但对患者未造成后果或仅造成轻度损害。

2.由于责任心不强,违章操作和技术问题,造成药品报废、过期、失效、生霉、变质、失、仪器、设备损坏,损失金额在200元以内者。 3.药品帐、物不符,报表错误等,发现后及时查清原由,未造成不良后果者。 (二)严重差错 1.发错药(包括品名、规格、数量、剂量、剂型、用法)对病人造成痛苦,但未构成事故。 2.由于责任心不强或技术问题,造成药品报废、过期、效、生霉、变质、丢失,损失金额在500-2000元者。 3.药品帐、物不符,报表错误,损失金额在500—2000元者。 (三)事故 1.发错药(包括品名、规格、数量、剂量、剂型、用法)造成病人严重健康损害,致残甚至死亡者。 2.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或技术问题,造成人员致伤,致残、致死或仪器设备严重损坏,其价值在2000元以上者。 四、差错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及所在部门的负责人要及时纠正,未造成危害及损失或未引起不良影响,为一般性差错,发生差错后立即向药学部主任汇报,积极采取措施,纠正错误,科主任视情节轻重上报主管院长,必要时应及时逐级汇报。 五、各药房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登记应客观、准确,登记内容包括责任人姓名、发生时间、患者姓名、发生经过、处理结果等。 六、药学部设专人负责汇集差错事故,对发生差错事故的原因、

发药差错登记报告制度

医院发药差错登记、报告制度及处置程序 一、差错事故的种类 1、处方医师的错误医师由于不了解药名、剂量、规格、配伍变化、用法而书写错误处方药剂人员未能检查发现,依照错误处方调配发药。 2、调配错误药剂人员错误调配药品品种、规格、剂量、数量以及用法错误等。 3、标示错误药剂人员在药袋、瓶签上标示患者姓名、药名、规格、用法、用量时发生错误。 4、管理混乱药品效期管理不严,药品贮藏不当等原因,配发了过期、失效、霉变的药品等。 5、特殊药品未按相关法律法规管理而流入非法渠道。 6、其他情况如擅离岗位,延误急重病人抢救时机等。

二、差错事故登记报告 1、各部门均应设立差错事故登记本。 2、凡发生差错事故,当事人应及时如实报告,隐瞒不报者,一经查出严肃追究。 3、每月向上级职能部门报告医疗安全情况。 4、发生严重差错应立即报告上级职能部门及分管院领导。 三、处方调剂差错事故处理办法 1.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制度。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2.药剂人员在发生差错事故后,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尽可能减轻差错事故造成的后果, 同时向科室负责人报告,严重的差错事故应及时向上级职能部门及分管院长报告,以便及时处理,减少损失。

3.建立差错事故登记制度,药房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应认真如实登记差错事故,要认真履行职责。组织人员每月对本月发生的差错事故认真分析讨论,分析发生的原因,提出防范和解决方法。 4.对于发生的差错,如能及时发现,并及时更正,未发生不良后果的,登记后,给予当事人口头警告。 5.发生差错事故,当事人未能及时发现,被临床科室检查发现,当事人应积极主动与临床科室联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登记差错并进行相应处罚;造成药品损失的,另由当事责任人等价赔偿。 6.发生的差错事故,酿成医疗纠纷或造成医疗事故的,按医院的有关文件规定处罚,由当事人承担相应责任。 四、发药差错原因分析 1、调剂人员责任心不强发生差错某些调剂人员责任心不强,作风松懈,注意力不集中,印象式发药,加之现在药品种类繁多,如果

发药差错报告制度

发药差错登记、报告制度 一、差错事故的种类 1、处方医师的错误医师由于不了解药名、剂量、规格、配伍变化、用法而书写错误处方,药剂人员未能检查发现,依照错误处方调配发药。 2、调配错误药剂人员错误调配药品品种、规格、剂量、数量以及用法错误等。 3、标示错误药剂人员在药袋、瓶签上标示患者姓名、药名、规格、用法、用量时发生错误。 4、管理混乱进药把关不严,药品贮藏不当,配发了过期、失效、霉变的药品等。 5、特殊药品未按相关法律法规管理而流入非法渠道。 6、其他情况如擅离岗位,延误急重病人抢救时机等。 二、差错事故登记报告 1、各部门均应设立差错事故登记本。 2、凡发生差错事故,当事人应及时如实报告,隐瞒不报者,一经查出严肃追究。 3、每月向医务科报告医疗安全情况。 4、发生严重差错应立即报告医务科及院领导。 三、处方调剂差错事故处理办法 1.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制度。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2.药剂人员在发生差错事故后,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尽可能减轻差错事故造成的后果,同时向科室负责人报告,严重的差错事故应及时向医务科及分管院长报告,以便及时处理,减少损失。 3.建立差错事故登记制度,药房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应认真如实登记差错事故,要认真履行职责。组织人员每月对本月发生的差错事故认真分析讨论,分析发生的原因,提出防范和解决方法。 4.对于发生的差错,如能及时发现,并及时更正,未发生不良后果的,登记后,给予当事人口头警告。

5.发生差错事故,当事人未能及时发现,被临床科室检查发现,当事人应积极主动与临床科室联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登记差错并进行相应处罚;造成药品损失的,另由当事责任人等价赔偿。 6.发生的差错事故,酿成医疗纠纷或造成医疗事故的,按医院的有关文件规定处罚,由当事人承担相应责任。 四、发药差错分析制度 1、调剂人员责任心不强发生差错某些调剂人员责任心不强,作风松懈,调剂时说闲话,注意力不集中,印象式发药,加之现在药品种类繁多,新药不断推出,各种药品商品名繁多,如果对药房药品的规格剂型、用法用量、适应症及商品名和通用名不能熟悉掌握,又没有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责任心,从而导致调剂差错,这是发生差错原因的重要原因之一。 2、处方调剂未按操作规程完成医院药剂调配人员在处方调配过程中,从处方审核→配药→核对发药往往由一个人完成,个人的行为过程由于惯性思维误区就很难发现自己在某个环节上的差错,这也是处方调剂差错的主要原因。 3、医生处方不规范,审核处方未严格把关由于某些医师处方书写规范性差,将药物名称、剂量、剂型、规格、用量、给药途径、给药次数未写清楚或写错。导致药品错发,从而发生差错。有时甚至发生收款划价差错,造成不良影响。 4、药品未按规定摆放有时药房药品未按规定摆放,如将不同用途的药品混放,外包装相似的药品混放,商品名和通用名相似的药品存放在一起,调剂人员调剂时未认真核对而发生差错。 五、预防处方调剂差错事故发生的措施 1、首先要提高药学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培养药学人员爱岗敬业精神。医院药剂科要定期对药学人员进行安全法规和医德医风教育,强化医疗安全意识,不断更新药学人员的知识结构,增进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同时培养药学人员良好的工作习惯,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建立适应本院实际工作的调配及规范服务条例,是预防处方调配差错最根本的措施。 2、建立处方调配流程,合理调整药房布局。为减少和最大限度的避免由于个人因素造成的差错,今后医院应该创造条件将处方调配流程中的处方审核、配药、核对3个环节分为2-3个区域,使其每个环节相对独立,互不干扰,使处方的调配过程至少由2个人完成,独立值班时要进行双签字核对,从而有力杜绝了一张处方由一个人完成的人为因素造成的差错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