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反思的两种基本方法

教师教学反思的两种基本方法
教师教学反思的两种基本方法

参考资料

教师教学反思的两种基本方法

——基于个案研究的归纳分析

孔凡哲王威威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9 , 29 ( 2 ): 49-52.

摘要:本文基于个案研究,归纳出教师教学反思的两种基本而实用的普适方法,即在预设与生成的冲突中反思,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在教科书重组中反思,提高教师使用教科书的水平,实现课程实施的高质量。研究表明,在精心预设的前提下,教师只有牢记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才有可能精彩生成;针对教科书重组的反思,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批判意识(特别是教科书评判能力),同时,往往需要同伴互助与专业引领的同步支持。

关键词:教学反思;预设;生成;教科书重组;批判意识

教学反思作为加速教师专业发展、实现实效、高效教学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的重视。然而,对于如何开展教学反思,大家众所纷纭。在笔者看来:

从宏观上说,教学反思在不同阶段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课前教学反思旨在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起点,检验预设方案;课中的教学反思旨在调控课堂进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课后反思旨在聚焦教学得失,激发教学智慧。

从微观上分析,教学反思需要深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密切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因素如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结构、教学方法、课堂时间分配、课堂提问、教学有效性等等进行反思,可以理性地分析课堂教学成败的原因,积累经验和体验,内化为教学能力和教学智慧,实现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

因而,对教学反思方法的深入研究,必须立足教师课堂教学实践,作实证分析。为此,本文立足于教师教学反思的多样性,选定六位小学数学教师作为观察对象,通过对个案教师进行持续的跟踪观察、聚焦式访谈,在对比优秀教师教学反思案例的基础上,对个案教师自觉地开展教学反思的具体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梳理,总结出从预设与生成中反思、在教科书的二次开发中反思等两种实用方法。这些方法对于丰富教学反思的具体操作方法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同时,这种研究能够引发有关教学反思的深入思考,进而有助于针对新理念下教学的理论提升和操作方法的凝练升华。

一、在预设与生成中反思

作为课前精心准备的结果,教案是提前预设的。但是,课堂教学受制于很多因素,因而,课堂教学往往需要随机生成。经验丰富的教师,往往课前精心预设,而课中不拘预设,课前预设与课中生成有机结合。但是,通常的课后反思工作,往往忽略精心预设与精彩生成之间的冲突,而在我们选定的六位个案教师中, Z 老师正是从课前预设与课堂教学发生的冲突之中,特别是,在预设与生成的对比分析中反思自己对教科书处理的优劣、得失。这基于 Z 老师对教科书内容安排、习题设置等优缺点的整体把握。在为数众多的反思案例中,我们重点分析 Z 老师有关“预设与生成”的两个典型案例。

案例 1填乘法表

在此前,学生已经逐步学习了乘法口诀,能够熟练的背诵乘法口诀和写出乘法算式。而填乘法口诀表是在学生学习完乘法口诀后,旨在整理乘法口诀表,目的是使学生在整理过程中认识乘法口诀表的结构,深化学生对口诀的理解和记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整理乘法表,找出乘法表中的规律,而找规律同时又是教学的难点。

在最初的教学设计中, Z 老师遵循教科书及其教师用书处理乘法口诀表的基本方式设计了教案,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却出现了不少问题:

I.认识乘法表 1 中的行与列

1 .在教学中,为了能正确区分某行、某列,减少干扰, Z 老师让学生把最下边的行和最左边的列涂上颜色。以此来明确某行和某列。

(实际教学表明,学生对于行与列的认识很明确,全班 45 名同学都能正确辨认某行某列。)

2 .某行和某列上的数是几?

(学生对乘法表中的每个数都能正确找到,正确率 100% 。)

3 .它对应的算式是什么 ?

在教学中, Z 老师产生这样的困惑(在课后的访谈中清晰地表达出来):乘法表中要求填写数字,问题中要求回答出对应的算式,在此是否应该明确这个算式是什么?如:第 1 行第 5 列上的数是 5 ,对应着算式是 1 × 5= 5;第 5 行第 1 列上的数也是 5 ,对应着的算式是 5 × 1 = 5 。在这里,是否需要强调两个 5 对应的算式是不同的?

II.完成乘法表(实际教学表明,学生对于填写乘法表都没有困难。全班 45 名同学都能正确填写。)

Ⅲ . 观察表中的规律

1 .对于第

2 行和第 2 列上的数,学生们马上能发现它们都是双数。例如,课堂实录是:

师:为什么是双数?

生:它们都是 2 的乘法口诀。

师:它们相差几?

生:相差 2 。

学生们解释的理由是“ 2的口诀从 1 开始乘每次多一个 2 ”,“ 2 的口诀就是每次多2 ”,“都是 2 和 1 ~ 9 相乘,所以每乘一次就多一个 2 ”。

2 .请用线把绿色方框中的数连起来,看看它们是怎样得到的?

全班同学 43 人能正确地说出每个数是由几和几相乘得到的。其中,有 2 个同学当说到 36 是由几和几相乘得到时,给出 4 × 9=36 的答案。

( Z 老师认为,学生的想法有个性,想出了不同的答案。)

在此, Z 老师的课堂处理方式是:观察这个乘法表,看看 36 这个数对应的算式是什么?而不是只看是等于 36 就可以的。

3 .观察这条线上的数,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这些数对应的算式的乘数都是相同的,相同的两个乘数得到的积。而且这条线把这个乘法表分成了 2 半,如果把其中的一半翻转一下,它们正好重合。

教师:对了,这条线把这个乘法表分成了 2 个小乘法表,也就是 2 个小九九表。…这条线像一条大河一样,正好把它们分成了一样的两个乘法表。

4 .圈数,连线,发现了什么?用红笔圈出第 2 行第 9 列上的数,这个数是 18 。你还能再找出 18 这个数吗?

实际的教学表明,学生能找到第 9 行第 2 列上的数 8 ,但也有部分学生找到了第 3 行第 6 列上的数也是 18 ,以及第 6 行第 3 列上的数也是 18 。

对此, Z 老师产生这样的困惑:这里的找数只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关于中心线的对称:第 2 行第 9 列上的数是 18 ,而第 9 行第 2 列上的数也是 18 。为什么学生会想到其他的答案呢?( Z 老师事后反思发现,学生正是受到“三六十八”这句口决的干扰,才会找到其他的数。)

因此,在第一次课下课后, Z 老师反思预设与课堂实际的冲突,认为:第一次的教学设计在第四问应该修改“比如请你找出第 9 行第 3 列上的数,你还能在其他的位置找到相同的数吗?”实际上,这个数是 27 ,学生必须在另一半表中找此数。即:第 3 行第 9 列上的数—— 27 )

笔者在课堂观察之后,马上对 Z 老师进行了访谈,对于这节课,她是这样反思的:

我按照教科书的安排编制教案,实际授课后,发现多数学生并没有按照教师预设

的内容回答问题,这些问题的设计条件众多、问题模糊、不够明确。学生受乘法表中算式9 × 4 的干扰,如此,教科书的内容安排(对于学生的学习)实际起到副作用(其中,既有教科书设计的问题,也有我自己备课不充分、对学情估计不足所致)。于是,在第二个班的授课(即重复课)时,我对教科书的提问方式(以及我自己的教学设计)做了上述修正。

事实上,单纯的填乘法表只能起到复习乘法口诀的作用。在第二次的重复课中,为了正确引导学生找出乘法表中的规律, Z 老师先让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是如何作乘法得到的,并在观察之前用不同颜色强调了行与列的区分,这就修正了教科书单调的编排对学生学习的不利影响,使学生的观察活动更加明朗。与其同时,在让学生填表的同时, Z 老师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一个妙想——把乘法表与坐标系知识联系起来,在教学设计的第 I 、 II 之间加入“如果想向学生渗透 5 这个数的坐标是( 5 , 1 )横坐标是 5 、纵坐标是 1 ,那么,在写乘法算式时,我想应该是: 5 × 1=5 。”这样,就既渗透了坐标思想,又引导学生对于5 × 1=5 与 1 × 5=5 进行必要的区分。此外,她在反思后的另一个富有创意的设计就是,将乘法表从中间裁开,旋转之后能够彼此重合。

以上这两种处理的细微之处就在于,潜移默化地渗透了以后要学习的坐标思想以及平移、旋转的知识,而问题设计的指向性更加明确。

案例 2“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的“意外”

在进行“ 19+18 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教学中,作为青年教师的 Z 老师,需要先在学校数学学科组试教一次,而后再开设面向全校(和全社会)的汇报课。 Z 老师最初的预设是 10+10=20 , 9+8=17 ,然后再用 20+10=30 ,30+7=37 。显然,预设的每一步都比较清楚、明确。

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的学生直接说出了 9+8=17 , 20+17=37 ,这是跳跃式的,出乎 Z 老师的预料,经验的欠缺、教学机智的缺失导致 Z 老师只能将学生“拉”回到她原来的设计思路上来。这时,教师的预设与学生思维的实际发生了明显冲突。

正是对于这种冲突的敏感和及时反思, Z 老师重新思考课前的教学设计,发现问题。在正式的汇报课中, Z 老师对这一部分的修改令人眼前一亮,当时的课堂实录片断是这样的:

师:(对于 19+18 )你估算得真不错,大约等于 40 左右,那么 19+18 究竟等于多少呢?应该怎么算呢?请用你手中的小棒来摆一摆,算一算。

师:请你先拿出 19 根小棒,也就是 1 捆零 9 根,放在桌子的左边。再拿出 18 根小棒,摆在右边,现在要把 19 和 18 根小棒合起来,看看是多少?自己来摆一摆,让别人一眼能看出你的结果是多少。……谁愿意说说你是怎么摆的?(学生们在拼摆)

师:摆得真不错!…他把单根的凑成了整捆,我们一起数一数, 1 个十, 2 个

十, 3 个十,就是 3 个十和 7 个一合起来就是 37.

师:按照这种摆法,应该怎么算呢?先算谁和谁?再算谁和谁?

生: 9+8=17 , 10+10=20,20+17=37

师:除了这种算法以外,谁还有不同的算法?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我把 18 分成 1 和 17 , 19+1=20 , 20+17=37

生: 20+18=38 , 38-1=37 。

师:你可真聪明!我们先把 19 看作最接近它的整十数 20 , 20+18=38 ,38-1=37 ,因为呀,我们刚刚是假装看成 20 ,怎么了?多了一个 1 !所以要减 1 ,就是 37 !……

由此可以见,经过对预设的反思,立足于学生在课堂上的精彩发言, Z 老师不再把学生的不同想法拘泥于自己的预设之中,而是因势利导,较好地实现了这节课的“使学生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教学目标。

在上面的两个个案中,正是由于预设与生成产生冲突,而 Z 老师经过及时反思,洞察预设的不妥之处,根据课堂实际,提出修正方案,在第二次的实际教学中,教学效果有较大改善。

其实,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课前的预设是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产生精彩的生成。预设是保证教学有效、有序进行的必要条件,是保证教学有价值、有效果、有效率、有魅力的关键。有人说有效的动态生成只能在教学过程中去把握,这似乎有些片面,这样容易使人错误地理解为“动态生成不需要课前预设”。其实不然,要使一节课能达到有效的动态生成,教者必须预先思考每一个环节,再到实施时去灵活把握,才有可能实现最佳效果。也就是,没有精心的预设,就不可能产生精彩的生成。

纵观上面的两个个案,我们不难发现两个启示:

一是,没有精心的预设,很难产生精彩的生成;

二是,精彩的生成需要一些基本的前提条件,这就是,教师时刻牢记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亦即,在课堂教学的各种活动中,凡是有助于更快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同时,又能满足学生在本学科上全面发展的实际需要的活动,教师都应该因势利导,及时地生成。这要教师的教学机智,更需要教师对于课堂随机发生事件的及时甄别和判断。

二、在教科书重组中反思

教科书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不仅提供了教学内容,也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和可以借鉴的方法。同时,教科书是教师教学反思活动的重要载体,

教师的反思活动首先要从钻研和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开始。这里的创造性使用教科书,就是指对教科书资源的合理、有效地利用,综合运用各种课程资源,帮助学生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进而获得在学科上的全面发展。

个案教师 Z 老师的很多节课都是对教科书进行了适当的重组,以切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3 “ 小脚丫走天下—— 100 以内的加减法的综合课”的形成历程

100 以内加减法是学生继续学习计算的基础,《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能熟练计算 20 以内的加减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要达到上述目标,在一年级的教学中,师生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经历进行计算的训练,但是,单纯的口算训练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进而有可能淡化数学学习的兴趣。

Z 老师在就读教育硕士期间,根据自己从教几年来的教学经验,尝试着以游戏为载体,将教科书中的“ 100 以内的加减法”重组成一个活动课。其间,历经两三年的思考和尝试,经历了“设计→施教→反思→改进→再次教学”的历程。

【游戏准备】 100 张扑克牌或数字卡片,分别写上 1 ~ 100 各数;中国版图路线图;小“棋子”;游戏记录卡;评价记录单。

【教科书内容分析】加减法计算的学习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占有非常大的份额,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书就有 3 个单元的内容,如何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有趣的手段来学习计算致关重要。“小脚丫走天下”的计算游戏正是旨在整合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三、五单元的知识点,淡化学生对计算的枯燥情绪,将计算作为游戏中解决问题的强有利的工具,进而在达到游戏目标的过程中促成计算技能的形成。

【设计思路】

1 . 100 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是今后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学生在掌握算理的基础上,需要形成熟练准确的计算技能。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经历练习计算的过程,将这个过程与游戏融为一体,可能是出路。

2 .“小脚丫走天下”属于游戏活动,融计算和娱乐为一体,通过抽数字卡片比大小,在画有中国地图的棋盘上确定前进的步数,在游戏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去计算加减法,使计算成为游戏活动的一种需要,将计算作为完成游戏活动的强有力工具,在达到游戏目标的过程中促成计算技能的形成。

3 .期望学生能够将此游戏活动融入到生活中,利用课余时间与同学、家长、好朋友一块玩,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4 .在游戏活动中,将行进的路线安排在中国版图上,前进中的每一个落脚点都是主要城市或旅游胜地,在游戏中有机会了解中国版图,丰富地理知识。

Z 老师的研究,实质上属于对教科书的“二次开发”,即是在实施课程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对既定的教科书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删、调整和加工,合理选用和开发其他教学材料,从而使之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学情景和学生的需求。它以既有教科书为依托,基于教科书又超越教科书,可以从三个纬度上展开,即“一是对教科书灵活地、创造性地、个性化地运用;二是对其他教学资源的选择、整合和优化;三是自主地开发其他新的教科书资源” 。

然而,教师对教科书重组的反思活动,有时需要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才能更有效。笔者在小学亲身经历了个案教师 W 老师针对教科书重组的反思活动。

案例4 “表内乘法”教科书重组的反思

在长春市的一所小学,笔者对小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一)”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现场观察,任课教师 W 老师从教科书中所提供的游乐场的主体图入手,将教科书中的例 1 后移,改为“做一做”,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接触乘法、学习乘法,教学环节的调整比较适宜。但是,由于教师对例 1 主体图中出现的不能用乘法计算的图形,并没有真正领会其编写意图,因而,对一些内容的处理具有明显的灌输式痕迹。

课后,任课教师在与笔者的聚焦式访谈中这样反思道:“在这节课之前,我主要考虑学生在看情境图的时候能不能直接把乘法说出来,如果能说出来的话,就直接用情境图来导入,如果说不出来,就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来引入…这节课基本上还是遵循教科书进行的。之所以用情境图来导出乘法,主要是因为学生在此之前有点乘法的印象,但是,具体表示什么意思并不知道…。”在有关专家的现场会诊中,任课教师坦然承认“对编者的编写意图有一点理解和体会,却不是太深入”。综合 W 老师的实际,专家组给出“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及第一学段课程目标;揣摸编者意图;对比不同版本的教科书,权衡各种呈现方式的利弊,进而进行备课;课前充分备课,对每个环节多准备几个方案;注意积累课堂教学的经验,特别是教学机智”等建议⑥第 167 页,经过数月有针对性的专业引领, W 老师使用教科书的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事实上,教师对教科书的“二次开发”是基于教学实践又直接指向教学实践的过程,教师开发教科书使课程从“应然状态”走向“实然状态”:当教科书中呈现的问题情境与当地学生生活实际相差较远时,教师可以将其换成学生熟悉的事物;当教科书提供的学习内容、数据信息等与本班学生实际状况有差距时,教师可以做适当调整;当教科书安排的课时对本班学生来说过快或过慢时,教师可以结合本班实际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在“二次开发”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教,就需要加入个人的教学经验、个人的教学反思、个人对教科书的诠释,也需要及时获得同伴的建议,特别是有关的专业引领。

在案例 3 、案例 4 中,个案教师 Z 老师、 W 老师对于教科书的校本化、个人特色化的成功处理,一方面,都是基于自己的教学反思,另一方面,她们都有一定的专家引领,只不过,有的是教育硕士导师,有的是教研员、大学专家。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两点启示:一是,在教科书重组中反思,需要教师具备批

判意识(特别是对教科书的评判能力),良好的教科书评判能力,已经演变为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组成部分;二是针对教科书重组的反思活动,往往需要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支持,更进一步说,培养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并非仅仅需要教师个体独立地开展反思活动,往往需要借助同伴之间的切磋交流以及专家的适时引领。

总之,教学反思是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过程,是教师适应教学变化和发展进而形成新本领、积淀教学智慧的过程,其中,教师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审视自身的表现、学生的感受及教学的效果,使教学不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不断循环的螺旋上升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教师才可能成长为一名成功的反思型教师。

值得一提的是,教学反思毕竟是一种主观色彩很浓的内心活动,并非所有教师教学反思的内容都相同,也不可能有适合所有人的通用方法。但是,在预设与生成中反思、在教科书使用中反思,是普适性较强的两种基本方法。立足于这些反思平台,教师可以逐渐形成独具自身特点的反思方法和反思风格。

Two Fundamental Methods of Teacher / s Reflection on Teaching : on Account

of the Case Study

Kong Fan-zhe & Wang Wei-wei

(Country Centre of Basic Education Experiment , NENU , Changchun , 130024,

China )

Abstract: Based on case studies, this paper has summarized the two basic ways of t eacher / s r eflection on t eaching , that is, o n the one hand , t eachers should reflect on the base of pre-establishing and establishing , the aim is to enhance the teaching of scientific design and effectiveness. On the other hand , teachers should reflect on the base of the reorganization of textbook , the aim is to raise the level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rriculum of teachers, and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rriculum. The research showed that under the prerequisite of fully prepare lessons, keep in mind that only teachers teaching in the classroom needs to reach the goal, bearing in mind the needs of students grow, best use of the situation, will it be possible to generate excellent. In carrying out against the textbooks to reflect the restructuring activities , first of all teachers have a critical awareness of the need (especially ability to judge textbook), at the same time, make it necessary for mutual aid, as well as professional support for the synchronization of the lead.

Keywords: r eflections on t eaching, default, production, reorganization of the textbook, a critical sense.

孔凡哲(1965- ),山东济宁人,博士,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副主任、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导、教授(长春市,130024),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数学教育、教师教育研究;王威威(1983- ),吉林白城人,硕士,成都市实验小学教师,主要从事小学教育研究(成都, 610015 )。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教科书研究方法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编号07JA880058)成果之一。

注释:

孔凡哲,任亚南.课程改革中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J],中国民族教育,2008(10):27-29.

孔凡哲.反思备课—教案反思与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第四章.

个案教师Z:女,28岁,教育硕士,现任某小学数学教师。本文的案例1、2是基于王威威对Z老师课堂观察及课后访谈的内容整理而成。

赵春梅.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的设计及课堂实践探索[D]:[硕士学位论文].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指导教师:孔凡哲.

俞红珍.教材的“二次开发”:涵义与本质[J].课程·教材·教法,2005(12):9-13.

孔凡哲著.教科书质量研究方法的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164-167.

孔凡哲,王郢.提升教师教科书评价意识保障教科书质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0):58-62.

【返回参考资料列表】

幼儿园教育反思

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对不起”之后 户外活动分散游戏的时候,我突然听到小朋友的哭声,我一看原来是张智豪,我赶紧走过去,“孩子,怎么哭了?”他指着宁其顺,“宁其顺打我”“奥,他可能不是故意的”。我找到早已跑开的宁其顺,“你快跟张智豪去道歉”宁其顺笑嘻嘻的说“对不起”,张智豪边哭边说“没关系”,但没过几分钟,又有孩子来说“老师,宁其顺打我啦”,我再次找来宁其顺,“你怎么回事?老是打小朋友”, “对不起、没关系”问题貌似又解决了。 这件事引起我的思考,孩子之间发生矛盾了,一句“对不起”就能解决问题吗?孩子们好像已经把“对不起”当成了犯错误以后避免处罚的“法宝”,觉得只要说声“对不起”而另一个小朋友就一定会说“没关系”,接下来就没事了。我觉得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了,除了要让有错的孩子道歉以外,还要让他明白某些道理,避免以后犯同样的错误。而且要让他逐渐学会在行动之前要多想想可能的后果,慢慢学会自律,减少侵犯他人行为的发生。 出现这样的情况,和老师处理幼儿矛盾时的方法有直接关系。我们普遍用的方法是: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就事论事,先批评引起事端的孩子,然后告诉孩子该怎么做,该道歉的道歉,该玩的继续玩。其实我们只教会了幼儿说“对不起”,却没有教幼儿怎样才能不用说“对不起”。我们这样做不过是教会了孩子使用礼貌用语,而忽略了帮助孩子在交往中解决矛盾的能力。就这件事而言,宁其顺肯定知道抢玩具是不对的,但他还是抢了,这就说明他缺乏自律。缺乏自律的孩子才会常说“对不起”,因为他们做事前从不想后果。 对于几岁的孩子来说,他们根本不会明白“对不起”只是对被侵犯者的精神安慰,说句“对不起”,只能代表自己已经认识到了错误,并愿意改正,但对对方造成的伤害仍然存在。我们应该做的是让幼儿明白,说了“对不起”以后,事情不是结束了,接下来,该为自己的过失付出代价。我们可以把这种精神上的安慰转化成幼儿能够明白的具体行动上的安慰,让幼儿看得见,摸得到,便于执行。如让幼儿帮助对方揉揉被打的部位、擦擦眼泪等等。这样,幼儿通过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不仅有机会释放心中的愧疚,而且还可以让他们渐渐学会在行动之前多想想行为的后果,这样对孩子才更有教育意义,使孩子慢慢学会自律,从源头上防止矛盾的发生。 小班美术活动后的反思 美术活动《漂亮的鱼鳞》,我很强调画鱼鳞的技能方面,要求孩子画鱼鳞要均匀,不要有大有小,把整张纸画得满满的。可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把花了一节课时间的作品送到我面前,我“严格要求”,指出画得不太好的地方,小朋友得到我表扬的机会很少,一次美术活动就以相当多幼儿的失败而画上的句号。 这个时候,我也很苦恼,我在想:一次成功的美术活动标准是什么?是要求技能上的完善,还是以孩子发自内心的快乐为主要评判标准。我意识到:每个孩子的天赋和兴

教学反思的意义和方法

---------------------------------------------------------------最新资料推荐------------------------------------------------------ 教学反思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反思的意义和方法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 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 类型方法反思类型可有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等,反思方法有行动研究法、比较法、总结法、对话法、录相法、档案袋法等等。 纵向反思和行动研究法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 同时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 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横向反思和比较法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 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 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 1 / 9

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个体反思和总结法课后思: 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周后思或单元思: 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月后思: 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期中思: 即通行的期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 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 集体反思和对话法集体反思指与同事一起观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学实践,与他们就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是一种互动式的活动,它注重教师间成功的分享、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 俗话说: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使自己对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并获得对问题解决的广泛途径。 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记录所看到的情景。 还可以用摄像机将教学活动拍下来,组织观看。 每个观摩的教师都写教学反思,都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分析,促使大家各自思考,然后共同研讨,重在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困惑,

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

篇一:幼儿园教育反思 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对不起”之后 户外 活动分散游戏的时候,我突然听到小朋友的哭声,我一看原来是张智豪,我赶紧走过去,“孩 子,怎么哭了?”他指着宁其顺,“宁其顺打我”“奥,他可能不是故意的”。我找到早已跑开的 宁其顺,“你快跟张智豪去道歉”宁其顺笑嘻嘻的说“对不起”,张智豪边哭边说“没关系”,但 没过几分钟,又有孩子来说“老师,宁其顺打我啦”,我再次找来宁其顺,“你怎么回事?老是 打小朋友”, “对不起、没关系”问题貌似又解决了。 这件 事引起我的思考,孩子之间发生矛盾了,一句“对不起”就能解决问题吗?孩子们好像已经把 “对不起”当成了犯错误以后避免处罚的“法宝”,觉得只要说声“对不起”而另一个小朋友就一 定会说“没关系”,接下来就没事了。我觉得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了,除了要让有错的孩子道 歉以外,还要让他明白某些道理,避免以后犯同样的错误。而且要让他逐渐学会在行动之前要 多想想可能的后果,慢慢学会自律,减少侵犯他人行为的发生。 出现 这样的情况,和老师处理幼儿矛盾时的方法有直接关系。我们普遍用的方法是:帮助幼儿解决 问题,就事论事,先批评引起事端的孩子,然后告诉孩子该怎么做,该道歉的道歉,该玩的继 续玩。其实我们只教会了幼儿说“对不起”,却没有教幼儿怎样才能不用说“对不起”。我们这 样做不过是教会了孩子使用礼貌用语,而忽略了帮助孩子在交往中解决矛盾的能力。就这件事 而言,宁其顺肯定知道抢玩具是不对的,但他还是抢了,这就说明他缺乏自律。缺乏自律的孩 子才会常说“对不起”,因为他们做事前从不想后果。 对于 几岁的孩子来说,他们根本不会明白“对不起”只是对被侵犯者的精神安慰,说句“对不起”, 只能代表自己已经认识到了错误,并愿意改正,但对对方造成的伤害仍然存在。我们应该做的 是让幼儿明白,说了“对不起”以后,事情不是结束了,接下来,该为自己的过失付出代价。 我们可以把这种精神上的安慰转化成幼儿能够明白的具体行动上的安慰,让幼儿看得见,摸得 到,便于执行。如让幼儿帮助对方揉揉被打的部位、擦擦眼泪等等。这样,幼儿通过对自己的 行为后果负责,不仅有机会释放心中的愧疚,而且还可以让他们渐渐学会在行动之前多想想行 为的后果,这样对孩子才更有教育意义,使孩子慢慢学会自律,从源头上防止矛盾的发生。 班美术活动后的反思 美术 活动《漂亮的鱼鳞》,我很强调画鱼鳞的技能方面,要求孩子画鱼鳞要均匀,不要有大有小, 把整张纸画得满满的。可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把花了一节课时间的作品送到我面前,我“严格 要求”,指出画得不太好的地方,小朋友得到我表扬的机会很少,一次美术活动就以相当多幼 儿的失败而画上的句号。 这个 时候,我也很苦恼,我在想:一次成功的美术活动标准是什么?是要求技能上的完善,还是以 孩子发自内心的快乐为主要评判标准。我意识到:每个孩子的天赋和兴 有差异,特别是小班孩子,不能过高的要求他们有怎样的绘画技能。只要孩子能将他们心中的 画面用色彩、线条表示出来就可以了,片面的追求技能,无异是在做一件本末倒置的事。 认识 上的转变使我不再为画的形状、轮廓不理想而对幼儿严格要求。在下一堂课的讲解中我尽量用 形态各异的物体来开拓幼儿的思路。只要幼儿围绕主题,形状颜色都可以不一样。

教师教育教学反思(共10篇)

教学反思⑴ 这些年的教学生活,既提供给我一个丰富学识,提高自身修养的机会,同时又是我反思教学生涯的阶段。可能是当局者迷吧,在从事教学工作当中我没有真正的考虑我工作中的得与失。只是单纯的认为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是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相信这一点我做到了。但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在于教师不但要教书还要育人。教书是一方面,让学生拥有丰富的知识和综合技能,能够在当今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是我现在真正认识到育人比教书更重要。育人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人,一个有深厚的道德修养的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决不能是单纯的传授历史知识,讲述历史故事,而是更深层次的借助历史向学生传达思想、思维方式、民族精神、传统美德等。真正给我触动的是在一年夏天,我去音像店租了一部韩国电影《老师的恩惠》。《老师的恩惠》本是一首感谢老师的歌,在韩国“君师父一体”的思想根深蒂固,每年5月的教师节孩子们都要送上康乃馨,并演唱“老师的恩惠”这首歌曲以表达对教师的景仰和尊重,但经过调查98%的学生对老师都有或大或小的抱怨,但却还要压抑自己的情绪来表达敬意,这是非常不平衡。影片《老师的恩惠》正是在这一事实的基础上拍摄的.这部影片除了严肃的情节与诡异的气氛意外,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很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部电影讲述的是7名学生拜访退休的老师,他们虽然对老师表示了感激之情,但心里却有着无法忘记的伤痛。表面上他们有说有笑,因为朴老师早已忘记过去的对学生们记忆,朴老师以为她是个慈祥的老师,优秀的教师,也确实教授出一些优秀的学生,但是也无意中伤害过一些学生。她的学生们其实是愤怒的。当媛贞对他的老师哭诉着学生时代老师对她的不公平的时候。老师惊愕的对她说,我真的那么做过吗?看完之后我的心像被针扎了一下,被深深的刺痛了。以后我又上网查了一些关于这部电影的影评。有一些人谈到自己在学生时代受到老师不公平的对待。其中有的人不得不去接受心理治疗以用来医治学生时代所遭受的老师不公正的待遇所带来的创伤。从那时候我开始不断反思我的教学生涯得与失。这些年来我教过的学生有

教师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教师教学反思的作用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在经济,文化与教育等瞬息万变的今天,教学反思无论对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还是对教学效果的提高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反思可以检查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分析教学中的不足;记录教学中的困惑;发现某种教育教学行为是否对学生有伤害;可以发现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等。 教学反思是教师进步的阶梯,是教师进步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学反思能够不断地,逐渐地提高教师自我的教学监控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综合水平等。 一、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逐步培养和发展自己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为进一步深化自己的实践性知识,直至形成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提供了有效的途径。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相反,例如有的教师已从教数年,但课堂教学的效果一直没有达到最佳,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不够重视教后反思,作为教师,理论知识和专业水平固然重要,但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更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乏对日常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不断积累的意识,教师很难掌握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只有通过反思,教师才会不断地剖析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细致地、冷静地加以推理总结,具体地对于某一个问题的对策、某一教学环节中学生的质疑,甚至某一个辩论回合展开思考。在反思中,已有的经验得以

积累,成为下一步教学的能力,日积月累,这种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将日益形成。所以我们只有通过教学反思,教师的有效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会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进行教学反思能够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为其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教学反思鼓励教师通过多种策略和方法审视、分析自身的教育观念及教学活动,充分尊重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发挥了教师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写教学日记、描述──解释自己的教学活动、观摩──分析教学事件、主动征求同事及学生意见和建议等多种方式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这实际上为提升教师的专业自主权,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总之,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也是回顾教学——分析成败——查找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的过程。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实践的过程,是一个成长的必要环节。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等。

浅谈“教学反思对教师成长的重要作用

浅谈“教学反思对教师成长的重要作用” 我认为要了解教学反思对教师成长的促进作用,就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教学反思?其次是了解在教学反思中促进了我们的哪些发展?最后再进一步明确教学反思是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即教学反思对教师成长的作用。下面我将围绕这三个框架进行阐述。 1、明确教学反思的涵义 先来说反思,我认为有思考才有写作,有写作必定是在思考。作为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很多,范围很广,比如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可以反思自己的为人处世的方式,即我们可以反思生活,可以反思教育。而我们做得更多的就是对教学活动的反思,因为一线教师天天在进行教学。 那什么是教学反思?相信大家十分清楚。通俗地说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通过教学反思,可以使教师将理论与实践、思想与行动联系起来,实现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经验的融合,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和教育科研能力,从而促使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化,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那怎样写好教学反思,就得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不图形式,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可以说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捷径,它被称为优秀教师成长的一条共同途径。 2、在反思中促进了我们的哪些发展? 反思到底给一线老师带来哪些好处呢?举个例子:假设今天的学习活动秩序较乱或幼儿浮躁,我就会向自己提出问题:是哪些材料让幼儿不感兴趣?还是材料对这组幼儿缺乏挑战性?还是选材不合理?或是其它等等的问题,我会从主观上更多的找原因,而不是一昧地批评孩子。所以,我觉得反思让自己增强了问题意识。 反思过程可以清晰自己的责任意识。这个责任意识不是上面要求我怎么做,而是我需要怎么做,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轻松快乐的老师。幼儿教师的“轻松快乐”是自己内心的体验,我把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常常联系批判自己的教育行为,批判自己活动材料更新过程的惰性,或自己是否静心观察发现孩子学习的差异和规律?多问自己教育行为转变了什么?实施了哪些不同的策略?从心灵呼唤自己教育的良知,增强做个好老师的责任。 从以上实例可以感受到,反思是对自我行为的改造和重塑,使我们能通过叙事倾听自己的心声,感知、体验自己在日常教学中的价值和趣味,从而超越自我“克隆”和机械模仿,走进真正意义上的“反思”,帮助我们实现教学的不断创新。 3、明确“教学反思”是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教学反思被视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因而成为当前教育界比较流行的话语。从专业发展角度看,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在对自身活动的不断反思中才能完成。所以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育家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为此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 反思= 成长,大凡优秀的教师都是在实践、反思、总结这条途径中成长起来的。 要问促进教师成长的最有效途径是什么?我的经验是勤快地记录与反思。我觉得把事件记录下来,把反思写下来,与我们在教学中单纯地思考相比,有其特殊的价值和意义。首先,写教学反思,能促进我们对理论的理解内化。缺乏理论的指导,只能呈现肤浅的的反思,但如果意识上希望自己写的深刻些,便会在自身需求下去有目的地翻阅资料,搜集参考一些素材,整理成自己需要的材料,通过整理能深入理解了理论的内涵,知道我为什么这样做,从中获得快感。其次,写好教学反思,能促进我们思考向纵深发展。这是因为时间、大脑遗忘的方

教师在反思中成长

教师在反思中成长 著名教授叶澜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可见,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反思,教学反思不失为一种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好方法,更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一、开放胸襟,激发教学反思的意识。 由于教学工作个体性的特点,往往使一部分教师陷于经验不足而缺乏教学反思意识,常常在教育教学上感到力不从心,惶恐不安。因为,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没有行政的强迫命令,而更多是的体现在教师的自觉行动上,它是教师敢于怀疑自己在一节课里某个方面,某个环节设计不合理、组织不严密、点拨不到位的地方,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反观自照,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敢于和善于突破、越超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只有开放胸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才能激发自己的教学反思意识。 二、加强实践,拓展教学反思的内容。 教师的反思是对每一次教学情况的分析,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的审视和分析。它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细心努力搜索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过程,并要在分析之后做出日后的改进措施。一般说来,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反思: 1、记成功之举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和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作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下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记“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对它们进行回顾、 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 取的教训。 3、记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 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 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记学生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总会有“创新的火花” 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 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 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 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 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 5、记教学行为是否对学生的伤害。

幼儿园教师随笔反思

幼儿园教师随笔 在幼儿园里,每次快要到离园的时候,孩子们早早的就坐不住了。他们有的窃窃私语,有的伸长脖子向外张望,还有的交头接耳。每当这时,我经常和孩子们玩个小游戏,比如:击鼓传花,抢椅子等,孩子们都非常喜欢。 今天我看到孩子们的小手绢,忽然想起我们小时候特别爱玩的一个游戏——捉尾巴。就是把小手绢分别塞到两个小朋友的裤子里一个角,让小手绢垂下来,就成了尾巴,互相捉尾巴,谁先把对方的尾巴捉下来,自己的尾巴没有被捉就赢了。但我和孩子们把这个游戏一说,他们的热情马上高涨起来,开始了一对一的“PK”。随着我的一声令下,孩子们展开了激烈的“角逐”,他们两个都不简单,紧紧地抓住对方的衣服,不给对方喘息的机会,甚至连三十六计孩子们都用上了。 在我们的笑声中,时间过得真快,一会儿家长们来接孩子了,他们也被我们这热火朝天的气氛感染了,加入到拉拉队的行列。我们的心都跟着孩子回到了童年。一个老游戏,它的价值是这样的大,是我没有想到的,我和孩子们的心贴得更近了。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似乎是农夫的写照,但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幼儿园生活,使我深刻的体会到幼儿园老师的真实写照,那便是“日出而作,日落而不息”,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让我知道自己责任的重大,或许很多人不理解,觉得幼儿园老师有什么呀,整天哄着孩子玩就行了,有必要把自己搞得那么累吗?试想想说这些话的人,如果把你的孩子交给一个不负责任,一无是处的老师,你高兴吗?你愿意吗?相信你会毫不犹豫地告诉我:当然不愿意。我想,这或许就是幼儿园老师为什么那么忙的原因了吧,为了孩子我们每天不断的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深知:“教师要给孩子一杯水,首先自己要储存一桶水”的道理,有人曾经问我:你们既然那么累,当初为什么会选择这份职业呢?我说:那是因为我们爱孩子,喜欢孩子,特别是看着自己教育培养出来的,从一个什么不懂,咿呀学语的孩子,经过自己的教育,变成一个具有良好习惯的好孩子,相信这时候的老师,心里别提有多么的自豪,那些苦啊,累啊,在这个时候都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所以,即使自己平常有烦躁,发牢骚的时候,但是看着孩子们一个个天真的笑脸,顿时所有的烦恼已抛之脑后,使自己更加有信心把这份值得骄傲的工作给做下去,甚至要做得更好。

教学反思和意义

教学反思作为在校本教研中推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的一项重点内容在全校开展,部分教师的教学反思不但详尽而且深刻,但大部分教师对教学反思的理解以及看法还存在一定差距。那么,如何做好“教学反思”工作,通过学习我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 作为一个日常反思概念,人们容易将“反思”等同于“反省”,在这个意义上,反思就是对自己的思想、心理感受的思考,对自己体验过的东西的理解或描述。在我国,“反省”观念由来已久,孔子提倡“仁”的观念并强调士人的内省能力,反省一直是儒家弟子的自我要求,例如在《论语·学而》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人们一直强调通过反省来促进自身的发展。而最先把反思引进教学过程的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他在名著《我们怎样思维》中认为,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积极的、坚持不懈的考虑。”我国学者熊川武教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由此,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是教师通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与矫正,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的活动,是取得实际教学效果并使教师的教学参与更为主动、专业发展更为积极的一种手段和工具。教学反思是分析教学技能的一种技术,是对教学活动的深入思考,这种深思使得教师能够有意识地、经常地将研究结果和教育理论应用于实践,它的目的是指导控制教学实践。经常性的教学反思可使教师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研究型,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 显然,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性质,是校本教研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这种反思与通常所说的静坐冥想式的反思不同,它往往不是一个人独处放松和回忆漫想,而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而且常常需要教师合作进行。另外,反思不是简单的教学经验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教学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因此,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二、教学反思的意义 教学反思有两大目的: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学会教学”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作为“学习教学”的过程,向自己的经历学习,逐步成为学者型教师。学会教学是反思教学的直接目的,学会学习是终极目的,要求教师从学生学会学习的角度去思考,最终实现两个“学会”的统一。 新课程对教师的传统教学经验提出了全新的挑战,经验反思的重要性也因此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只有教师自己才能改变自己,只有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其局限性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一件小事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一件小事 每个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书,要想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他们性格特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存在明显个体差异。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的差异,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和理解幼儿。 我们班有一位叫琪琪的小朋友,来幼儿园时,她一直拉着妈妈的手不放,恋恋不舍地说:“妈妈,早点接我,早点接我。”在我的劝说下,琪琪满眼含泪地松开了妈妈的手。琪琪的妈妈在拉我到一旁悄悄地对我说:“琪琪的鼻子不好,要靠嘴来呼吸,吃饭时要用嘴一边呼吸一边吃,这样吃饭的速度就较慢,她害怕老师批评、指责她,所以一直都不爱上幼儿园。”听了这些话,我开始留心注意琪琪。一天琪琪静静地坐在椅子上,于是我走过去,轻轻问她:“琪琪,你喜欢玩什么?”她说:“我喜欢看书。”“老师和你一起看好吗?”琪琪高兴得点点头,于是我和她一起看起书来,开始是我讲,讲着讲着,琪琪也不由自主的讲起来,我高兴地说:“琪琪,你好棒呀!能自己看书讲故事,你愿意把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吗?”“愿意”,于是我叫了好些小朋友来听琪琪讲故事,琪琪很高兴,讲得也更起劲了。 午餐时,为了减轻琪琪进餐的紧张心情,我给她少盛了一些饭菜,可是当一部分小朋友吃完饭,离开座位后,琪琪哭了起来,我忙走过去,问她:“琪琪,你怎么啦?”“我吃不下”,“琪琪,别着急,你瞧,就剩下这么一点点了,来,我帮你!”琪琪在我们的耐心帮助下,终于把饭吃完了,尽管她是最后一个吃完饭的,但是我们没有批评她,反而给她以鼓励,以信心,帮助她逐步克服紧张、自卑的心理,逐渐培养她进餐的良好习惯。 第二天,琪琪和妈妈一早就来到幼儿园,妈妈手里还拿着几本书,她对我说:“钱老师,太谢谢你们了,琪琪以前不愿意上幼儿园,可今天一早就说,我要上幼儿园,快,咱们别迟到了,我要讲故

教师必须注重教学反思

教师必须注重教学反思 杭州源清中学邱式冲 内容提要:新课标的实施,教学改革的推进要求教师不断自我完善与进步,而进行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的必 由之路。 关键词:教学反思概念方式内容意义 目前,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与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工作对教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使教师自身不断地成长呢?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波斯纳的教师成长公式为:经验+反思=成长。教师只有通过对自己教学工作的不断反思,才能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并能及时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 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1)洛克认为,反思是指对自身心灵状态的知觉或指对心灵运作(思维活动)的注意,是对思维的思维。 (2)Berlak认为,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批判地考察自己行动及情景的能力。 (3)杜威认为,反省思维是思维的一种形式,使个体在头脑中对问题进行反复、严肃、执著的沉思。 (4) D.A.Schon认为,反思是指专业者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建构或重新建构遇到的问题,并在问题背景下进一步探究问题。 一般认为,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指教师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教师为了成功实现教学目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教师的教学反思是一个能动的、审慎的认知加工过程。也是一个与情感和认知密切相关并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仅有智力加工,而且有情感等动力系统的支持。 二、教师教学反思的方式 教师教学反思的方式有四种:一是内部自我对话方式;二是外显自我对话方式(培训、写教学反思日记);三是同事讨论;四是行动研究,这是沟通、整合教学经验与反思的一种活动。

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则是从学习方面提出反思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任何一个学生,不论其学习能力起点如何,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因为反思有着其现实的意义。 一、课后反思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 学习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人生不断辉煌的过程。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又能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更能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 任何一个教师,不论其教学能力起点如何,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反思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并能冲破经验的束缚,不断对教学诊断、纠错、创新、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二、课后反思可以弥补自己在课堂上的不足 不是哪位老师的课堂教学都是十分完美的,没有任何差错的。新课程标准特别倡导用具体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尽快投入数学活动,使数学课堂内容不再空洞、枯燥,从而拉近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新课改要求我们合作探究,因而合作学习也越来越多地运用于课堂,不过在平时的课堂大部分的合作都流于形式,如问题不适宜、规则不当和分组不科学等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学生的讨论,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我们通过反思可以细细体会学生所有提出的问题及他们的看法,从而了解学生看问题的角度,这有利于在今后的备课中充分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提出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

教师在反思中成长

教师在反思中成长

教师在反思中成长 著名教授叶澜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可见,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反思,教学反思不失为一种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好方法,更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一、开放胸襟,激发教学反思的意识。 由于教学工作个体性的特点,往往使一部分教师陷于经验不足而缺乏教学反思意识,常常在教育教学上感到力不从心,惶恐不安。因为,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没有行政的强迫命令,而更多是的体现在教师的自觉行动上,它是教师敢于怀疑自己在一节课里某个方面,某个环节设计不合理、组织不严密、点拨不到位的地方,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反观自照,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敢于和善于突破、越超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只有开放胸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才能激发自己的教学反思意识。 二、加强实践,拓展教学反思的内容。 教师的反思是对每一次教学情况的分析,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的审视和分析。它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细心努力搜索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过程,并要在分析之后做出日后的改进措施。一般说来,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反思: 1、记成功之举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和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作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下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记“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 3、记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记学生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通过学习“如何把握好学前教育的专业方向”讲座和察观其它幼儿的发展和布置,让我在心里有很多的反思。 当今大家都很提倡蒙氏教学,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引导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我们要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 从健康方面,我学得我们老师要根据季节变化和孩子的体质方面,细心的去照顾好每一个幼儿,多让幼儿进行体能和体操锻炼,发展幼儿的动作协调性和灵活性。但要找一些适合幼儿的体操,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律动去引导幼儿做,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为幼儿创设安全的生活环境,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和安全教育很重要。 语言方面:为孩子创造说话的机会,和不爱交流的孩子多沟通,利用教育性很强的儿歌和故事去引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通过游戏和表演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引导幼儿文明用语。 社会方面:鼓励幼儿与人交往,处理好人际关系,遵守社会行为规则。 科学方面:要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好奇心与探究欲望。要给幼儿的区角种上一些植物,幼儿更直接的去观察。 艺术方面:要用专来的手法引导幼儿创造美的艺术作品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美的事物。 我决定要有主题,有创意的好好规划我们班的区角展示,用专业的方法去引领我们的幼儿学习。 金鼎安邦幼儿园

董丽 幼儿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这次我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教师培训,虽然占用了双休日两天时间,但是我觉得是非常值得的,感觉大有收获。首先要感谢教育局的领导给我们组织的培训机会,再次感谢园长给我了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让我学到了更多新的理念和知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教育理念也在不断的更新。我们只有不断的去学习,不断的去努力,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才能不会被这个先进的时代和竞争激烈的社会所淘汰。 这次听了教育局领导的讲话,让我明白了今后幼教呈业的发展方向。要做一名称职优秀的幼儿教师,必须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拿到教师职称,才算是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丰富的专业知识是需要我们每个人不断的去学习的,俗话说的好:活动老,学到老。才能跟上社会的步伐,我聆听了张园长的精彩讲座,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我们学到了更多知识。确实引领了我们许多老师和我们的幼儿园。为我们的幼教事业起到了表率,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趋向,创新的观念和创新的思想是值得我们每个老师和幼儿园去深思的。 当回到我们的园所,我们脑海里还在想着讲座的一些重要话语,我思考着怎么去让我们的不足一点点改变,。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我要用我的行动去感染我身边的每一个人。 金鼎安邦幼儿园 董丽

教师应注重自我反思的几点思考

教师应注重自我反思的几点思考 南宁市良庆区良庆镇初级中学归振群在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学生和社会的发展,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无疑,校本研究是根本途径,而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则是自我反思。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反思是促进其专业水平自觉提高的重要途径,反思,能使教师明确自己的教育方向、教育目标,科学而理性地设计、实施自己的教育,从而不断地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实践,逐渐走向成熟,最终成为一名充满智慧的自我反思型的教师。作为教师,更应特别注重自我反思。 一、自我反思的涵义 什么是“自我反思”?北师大肖川教授说:“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指教师对各种教育观念、言论、教育方法、教育活动、教育事实和教育现象进行的自主判别和认真审视,特别是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检视和反省。”“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可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于教师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自我反思的重要性 首先、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对教学的认识从感性认识递升到理性认识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进而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对事物的理性认识能够进一步指导行动,使原来的行动上升到高一级的行动。反思教学中的“反思”,在某种意义上是使现有教学中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重要条件,教师通过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的反思,更能正确地认识和把握教学活动中的种种本质特征,成为一名清醒的教学实践者。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若没有这种“反思”,没有对自己教学经验的继承和教训的吸取,他对教学的认识只能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其教学水平也就只能永远停留在“一般型”层面,不利于成长为“骨干型”教师。 其次、反思有利于教师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使自己由“经验型”成长为“研究型” 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广泛地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研究的本质在于追求更合理的教学实践。而反思性教学恰好被认为是现阶段人们的认识所能达到的合理的教学之一。反思教学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育活动各种现象,包括教师自身的行为,进行检查、分析,进而进行反馈、调节,以使自己的整个教学活动、教学行为、趋于优化。这无疑是一种很现实的、融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的教学研究活动。教师可以通过科学研究过程来系统地解决课堂中的问题,也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反思、研究,重

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即教师以自己的职业生活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众多在教学上取得成功的教师都有写教学反思记录的习惯。然而,许多教师没有意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没有养成写教学反思的习惯,从而失去了第一手感性材料,这是教学、教研资源的一大浪费。我们应该认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写好教学反思记录。 1、有利于纠正偏差 从教师自身角度看,每位教师都有备好课上好课的愿望。然而,无论我们备课多么充分,都有可能出现不完美的地方,甚至某种失误。通过写教学反思记录,不断反思,我们能够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以便扬长避短,加深对教学的理解,取得进步。 2、有利于学法指导 成功的学习依赖于正确的方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基于学的法子”。教师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要研究学生为何学习,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学会适应学生,从而让学生明白该学什么和应该怎样学习,并学会独立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学反思对课内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分析,找出学生错误所在,对症下药,然后让学生自我反馈、自我评价,以便把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再产生错误。 3、有利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一节课是短暂的,但教师的教学生涯是漫长的。若干年之后,教师很难记起当年的教学情况,只有勤于笔耕,及时捕捉信息,并把它记录下来,宝贵经验才会永久保存。通过写教学反思记录我把学生问我的难题及好题全部记录下来,为我的后续教学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4、有利于教师教研水平的提高 要迎接21世纪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就要努力把自己从经验型教师转变为研究型、学者型教师。教学反思的过程就是一个研究、提炼、升华的过程,它使我们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可以得出新的教学规律,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教学理论,从而提高自身素质。精心总结的教学反思记录,可以为写作优秀的作品或论文奠定一定的基础。

青年教师成长反思.doc

青年教师成长反思 社会都在不断发展,人们的意识、家长的观念、需求也在不断地改变。有的人说:“当幼儿教师是一件多么轻松的事情啊,只要孩子碰不着,磕不到,吃好、玩好就行了!”“当幼儿教师有什么好的,每天的工作很繁琐,哄着一大堆孩子,烦死啦!”诸如此类的观念,在很多人的思想中滞留。我今天在这里骄傲的说:“我,是一名幼儿教师”。不知不觉中,与孩子们的相知相处,使自己一直有着孩子般的心境。我很庆幸,自己选择了这个职业,使自己的人生与这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们相连在了一起。社会都在不断发展,人们的意识、家长的观念、需求也在不断地改变。当然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要求也严格了,比仅仅是只停留在表面,要注重、培养、发展自己的文化内涵。 1、学会总结经验与检讨错误。在学习与摸索中前进。我要奉献出我的一份力量,我要用我青春的生命以及全部的爱呵护宝贝们健康茁壮成长 2、平时多读一些关于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书籍,勤思考,结合工作,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中的不足。 3、把自己观察到的事情记录下来,写成反思笔记,发现的一些细小变化,在观察的基础上及时及早进行记录。 张娟 2016年10月

青年教师成长反思 两次教学活动的反思日记,让我清晰地认识到教学前反思的重要,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去思考预设教学,预约教学的精彩。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越来越得到重视,教学反思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在阅读《学与教的心理学》一书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其实是一种思考教育问题的方式,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自身教学观念、行为与思维方式的再认知再创造的过程。依照书中所描述的教师反思框架和反思方法,我开始学写反思日记,运用反思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分析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从中获得了专业成长。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实际上是教学智慧的集中体现。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时刻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关注方法、手段以及目标达成的效果,并及时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组织教学的方法,做到教学灵活,巧妙调控,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重视教学中的反思,追求教学的活力 张娟 2016年9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