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乙烷产量及相关

环氧乙烷产量及相关
环氧乙烷产量及相关

环氧乙烷产量及相关资料

廖芝建---西南民族大学应用化学专业预备学士

绪论

环氧乙烷(EO)是乙烯工业衍生物中仅次于聚乙烯和聚氯乙烯的重要有机化工产品,是用途广泛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其特殊的三元环结构决定了环氧乙烷的特殊反应活性,由环氧乙烷衍生可得到一系列非常重要的精细化工产品。

环氧乙烷的主要用途是生产乙二醇(EG),乙二醇可进一步加工成聚酯纤维和树脂,还可以用作防冻剂北方成分。环氧乙烷的的二大用途是生产用于洗涤剂工业的乙氧基化物。环氧乙烷还用于制造其它醇类(如聚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等)、乙醇胺、乙二醇醚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防冻剂、增塑剂、添加剂、溶剂、香料、高能燃料、推进剂等。另外由于环氧乙烷有广谱、高效、低温灭菌的特点,因此也用作熏蒸剂、杀虫剂、杀菌剂以及一次性医疗器械的消毒剂等。

特性:环氧乙烷常温下为无色气体,有乙醚气味,易溶于水、乙醇和乙醚。有毒易燃,在空气中易形成爆炸混合物,遇火星、高热有燃烧爆炸危险,化学性质活泼,能与许多化合物起反应。

摘要

目前,我国环氧乙烷生产装置主要集中在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集团,以及近年建成投产的中外合资的扬巴石化和中海油惠州石化,2006年,我国环氧乙烷生装置总能力超过了200万t/a。我国环氧乙烷生产企业中,除中国石油吉联的环氧乙烷装置外,其余下游均

配套生产7,--醇装置,我国环氧乙烷商品量较少。

环氧乙烷囚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不宜长途运输,所以限制了该产品的直接进口和出口,EO的进出口主要体现在下游产品。由于国内环氧乙烷产能有限,所以下游产品进口量最多的是乙二醇,2006年乙二醇进口量高达406万t,其它进口的下游产品还包括:乙二醇醚1l3万t,乙醇胺9.4万t,非离子表面活性剂18.4万t。

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化,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我国聚酯与表面活性剂等领域的迅猛发展,环氧乙烷己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1999年约20万t,2002年增长到32万t,2005年增长到40万t,2007年国内EO的总产量54万t。故对环氧乙烷市场进行分析就显得极为重要。

正文

1、环氧乙烷的制备:

烯烃易被氧化。按所用氧化剂和反应条件的不同,主要在双键位置上发生反应,得到各种氧化产物。

(1)空气催化氧化:工业上,在银或氧化银催化剂的存在下,乙烯可被空气催化氧化为环氧乙烷。

CH2=CH2 + 1/2 O2 (Ag)→ EO

(2)用过氧酸氧化乙烯也可以得到环氧乙烷。

CH2=CH2 + CH3OOOH → EO + CH3OOH

(3 )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已衍生多种更高产量的合成法。例如:1、Shell公司还开发出高选择性系列催化剂的新产品S.880,

881,882,883,其选择性为88%。89%,初始反应温度为245℃,使用寿命为两年左右。

2、近年来,中国石化北京燕山石化股份公司研究院在原有Ys-4/5催化剂基础上,推出更高性能的Ys-6催化剂,已在国内上海石化、扬子、燕山、天津石化等多家公司的8套装置上应用,经济效益显着。目前YS-7已通过技术鉴定,该催化剂在微型反应器及单管反应器实验室评价中初始选择性达86%一88%,起始反应温度低于235℃。

2、我国和世界EO产能、产量及消费的相关介绍:

3 存在差距

美国 11 家公司计13套装置生产EO/EG,每套EO装置能力平均为

300Kt/a,最大装置EO 能力为663kt/a。我国(不包括台湾省)EO/EG 生产厂11家,平均每套装置EO 能力仅为82kt/a,小于美国EO 平均装置能力(见表5)

4、发展对策

4.1 加强高性能银催化剂的研制开发

我国应在研制高活性催化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高活性催化剂性能,还应加快研制开发较高负荷、寿命二年以上、初始选择性达到90%的高选择性催化剂,参与国际竞争,并为以后国内扬巴和惠州EO/EG大型工程取代进口催化剂作好技术储备。

4.2 在EO,EG产品质量上狠下功夫

针对行业中还存在的醛含量和OV值超标的质量问题,各厂应强化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手段,例如缩短U一550制水周期,提高制

水量,延长树脂床层的反洗和快漂时间,及时清理分布器,最大限度保持U一550良好运行状态;增设系统脱醛塔;增设EG产品脱醛树脂床;实现全行业产品质量达标和全行业产品LSO认证工作。

4.3 提高EO/EG技术管理水平,减少非计划停车.实现满负荷生产

以目前国内EO/EG装置规模计,一次几分钟到几小时的非计划仃车,将造成几十万到几百万效益的损失。2000年国内EO/EG行业因仪表、设备、原料乙烯不足、空分装置故障、外电网波动等原因仍发生非计划停车2317h 。鉴于此,应总结经验,抓好催化剂的优化操作,进一步提高装置管理水平,把装置非计划停车次数降至最低程度,实现满负荷生产。

4.4 提高EO/EG技术,降低产品成本

提高 EO /EG技术是降低产品成本的最有效的手段。根据我国EO/EG工业现有技术水准和存在的主要差异,提高EO/EG工业技术应分二个台阶;(1)加强国产催化剂工业应用的优化工作、确保甲烷致稳工艺和尾气压缩机正常运行、努力把装置非计划停车减至最低;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装置的扩能;有条件的单位可采用高纯氧乙烯氧化技术,并在EO/EG产品的深加工方面开展工作。(2)在上述工作基础上,采用膜分离的乙烯回收、EO催化水合、EO反应精馏以及国内外高效塔盘和填料等新技术,降低产品成本。

4.5 提高二甘醇、三甘醇副产品收益

在我国E O/EG生产中,二甘醉、三甘醉副产品回收不力,影响了上述副产品应得的收益。为此各装置应重视副产品效益,在副产品质

量保证前提下可考虑出口;有条件的厂家还可考虑副产品的后续加工;提高副产品收益,从而降低产品成本。

4.6 寻求价廉乙烯原料

由于原料乙烯通常占EO生产成本的70%以上,乙烯价格的高低极大地影响产品成本。据报道,以价廉乙烯原料(乙烷裂解)和采用乙烯与EG联合生产模式,每吨EG可获得利153-270美元。而采用石脑油裂解的乙烯为原料,生产每吨EG仅获利109一119美元。为此,UCC和Shel 两大公司试图通过新建低成本原料的EG工厂来巩固自己居该行业世

界前两名地位。

我国乙烯基本上源自石脑油或更重原料,如何根据国情寻找一种较合适的乙烯原料也是可探讨的一个方面。

4.7 改进营销机制.建立市场调查网络

我国一些EO/EG生产厂只拥有生产权而无产品销售权,产品销路与生产无关,从而经常出现因市场产品结构变化而造成产品积压的不正常情况。调派专业技术人员加入营销队伍,与营销人员一起加强售后服务,随时发现和解决产质量问题,及时了解市场营销动向,调整产品结构。建立市场调查网络,跟踪产品市场动向,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产品结构,进一步拓展市场。

结语

在应用开发方面:环氧乙烷衍生的表面活性剂、乙醇胺和乙二醇醚等精细化工产品的发展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精细化工的水平。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和快速的发展,环氧乙烷相关的精细化工产

业的发展将进入一个的新阶段,逐步改善的环氧乙烷资源环境和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将为国内表面活性剂行业的发展创造新的机遇和挑

战!

参考文献:

1、环氧乙烷及其下游衍生产品的市场和发展前景---刁春霞

(中国工程院第88场工程科技论坛论文集、上海石油化工股

份有限公司化工事业部,上海200540)

2、入世后我国环氧乙烷/乙二醇工业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对策---

沈景徐(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上海201208)

3、环氧乙烷及其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精深加工产业现状与发

展---朱建民(辽宁奥克化学集团有限公司,辽宁辽阳111003) 4、环氧乙烷(EO)产能分析及市场预测---吕海利(中国石油东北

化工销售辽阳分公司)

5、环氧乙烷装置的工艺设计---陈向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硕士学位论文

6、环氧乙烷市场格局将变---于士如耿中国---中国石油石化

7、【题名】三江化工第三期环氧乙烷投产

【作者】无

【机构】不详

【刊名】齐鲁石油化工.2011,39(2).-143-143

8、【题名】环氧乙烷到2017年需求将超2700万t

【作者】无

【机构】不详

【刊名】化学工程师.2011,25(4).-56-56

9、【题名】环氧乙烷危机渐近

【作者】于士如

【机构】不详

【刊名】中国石油石化.2010(19).-34-35

10、【题名】化企投产环氧乙烷项目缓解市场供黑压力

【作者】无

【机构】不详

【刊名】化工科技市场.2010(9).-48-49

11、【题名】环氧乙烷市场需求量大市场仍依靠进口

【作者】无

【机构】不详

【刊名】化工科技市场.2010(9).-54-54

12、【题名】环氧乙烷精深加工产业前景广阔

【作者】无

【机构】不详

【刊名】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10(7).-57-58、

13、【题名】环氧乙烷衍生精细化学品供不应求

【作者】无

【机构】不详

【刊名】化工科技市场.2010(8).-52-53

14、【题名】环氧乙烷精深加工产业前景光明

【作者】无

【机构】不详

【刊名】江苏氯碱.2010(3).-24-24

15、【题名】环氧乙烷反应器国产化研制的意义

【作者】赵景玉翟立宏赵石军

【机构】一重集团大连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辽宁大连116600

【刊名】一重技术.2010(2).-13-16

16、【题名】高选择性环氧乙烷催化剂活化工艺

【作者】无

【机构】中国石化有机原料科技情报中心站

【刊名】石油炼制与化工.2010(1).-5-5

17、【题名】环氧乙烷产业的发展

【作者】朱建民

【机构】辽宁奥克集团,辽宁辽阳111003

【刊名】日用化学品科学.2009(11).-9-11

18、【题名】国内外环氧乙烷的供需现状及发展前景

【作者】崔小明李明

【机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102500 【刊名】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2008,24(4).-26-31

19、【题名】环氧乙烷的生产方法及应用

【作者】陈向华[1] 孙凯[2]

【机构】[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青岛266555 [2]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

【刊名】化工科技市场.2008,31(10).-33-36

环氧乙烷残留量检验原始记录

常州奥尔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环氧乙烷残留量检验原始记录 检测仪器:分光光度计环境温度:记录编号: 品名规格 批号检品数量 灭菌批号检验目的C EO<10μg/g 检验日期年月日报告日期年月日 检验依据GB/T 14233.1-2008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1部分:化学分析方法》 1供试液的制备极限提取法。 将试样截为5mm的碎块,称取量m= 2.186 g(称取2.0g)置于容器中,加0.1mol/L盐酸10ml,室温放置1h,即得供试液。 2梯度标准液的制备 2.1乙二醇标准贮备液的制备取一外部干燥、清洁的50ml容量瓶,加水约30ml,精确称重为65.4713 g。移取0.5ml乙二醇,迅速加入瓶中,摇匀,精确称重为66.0153 g。两次称重之差即为溶液 中所含乙二醇的重量W= 0.544 g,加水至刻度,摇匀,按下式计算乙二醇标准贮备液浓度(g/L): C=W/50×1000 = 10.88 2.2乙二醇标准溶液的制备精确量取标准贮备液1.0ml,用水稀释至1000ml。按下式计算乙二醇标准 溶液的浓度(g/L): C1=C×10-3=10.88×10-3 2.3取5支纳氏比色管,分别精确加入0.1mol/L盐酸2ml,再精确加入0.5ml、1.0ml、1.5ml、2.0ml、2.5ml乙二醇标准溶液。另取一支纳氏比色管,精确加入0.1mol/L盐酸2ml作为空白对照。 3作标准曲线于上述各管中分别加入0.5%高碘酸溶液0.4ml,放置1h。然后,分别滴加1%硫代硫酸钠 溶液至出现的黄色恰好消失。再分别加入品红-亚硫酸试液0.2ml,用水稀释至10ml,摇匀,35℃~37℃ 条件下放置1h,于560nm波长处以空白液作参比,测定吸光度。绘制吸光度-体积标准曲线。 标准液体积V(ml) 0 0.5 1.0 1.5 2.0 2.5 吸光度A 0 0.063 0.137 0.202 0.259 0.318 4测定平行测定两份。 精确量取供试液2.0ml于纳氏比色管中,加入0.5%高碘酸溶液0.4ml,放置1h。然后,滴加1%硫 代硫酸钠溶液至出现的黄色恰好消失。再加入品红-亚硫酸试液0.2ml,用水稀释至10ml,摇匀,35℃~37℃条件下放置1h,于560nm波长处以空白液作参比,测定吸光度,测定三次,取平均值。以测得的吸 光度A1(平均) 0.0083 (0.0083、0.0083、 0.0082)、A2(平均) 0.0085 (0.0084、 0.0085、 0.0085 )从标准曲线上查得试液相应的体积V1 0.3425 、V2 0.3472。 5计算样品中环氧乙烷相对含量(μg/g):C EO=1.775VC1×1000 C EO(1)=1.775×0.3425×10.88×10-3×1000= 6.61 C EO(2)=1.775×0.3472 ×10.88×10-3×1000=6.71 C EO(平均)= 6.7(应不得过10μg/g) 结论:本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4233.1-2008检验,结果符合规定。 检验人:复核人:

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的测定方法

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的测定方法 ——比色分析法

一、环氧乙烷(EO)为一种最简单的环醚。低温时为无色易流动液体,沸点10.4℃,在该温度以上为无色气体。EO液体在室温下易挥发,有醚味。 EO具有顽强的扩散和穿透能力,对细菌芽孢、真菌和病毒等各种微生物均有灭杀作用,属于广谱灭菌剂。 环氧乙烷是一种可刺橄身体表面并引起强烈反应的可燃气体。在很多情况下,环氧乙烷是可致突变的,对胎儿可产生毒性并可致畸,对肇丸的功能具有副作用,并能损害体内的许多器官系统。在动物致癌研究中,吸人EO可产生几种赘生性变化,包括白血病、脑肿瘤和乳房肿瘤。而当食人或皮下注射EO时,则只在接触部位形成肿瘤。一位调查者曾报道过,与EO接触的工作人员,致癌率和死亡率较高,但对工人的几项近期研究结果则表明与该发现不相符。 二、2-氯乙醇(ECH) 2-氯乙醇是一种刺激身体表面、具有急性毒性、可以通过皮肤快速被吸收的可燃液体。ECH还具有微弱的致突变性,有潜在的致胎儿毒性和致畸性的可能,并对体内的几种器官系统:包括肺、肾、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担伤。ECH在动物的痛肿瘤生物评价中,呈阴性。

三、医疗器械环氧乙烷的接触量限度 前24小时(mg)前30天(mg)一生(g) EO: ≤4//短期 接触 ECH: ≤ 9// EO: ≤ 4≤ 60/长期 接触 ECH: ≤ 9≤ 60/ EO: ≤ 4≤ 60≤ 2.5持久 接触 ECH: ≤ 9≤ 60≤ 10

四、环氧乙烷残留量分析方法——比色分析法 (一)、检测依据 GB/T 14233.1-2008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1部分:化学分析方法 (二)、原理 环氧乙烷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成乙二醇,乙二醇经高碘酸氧化生成甲醛,甲醛与品红-亚硫酸试液反应产生紫红色化合物,通过比色分析可求得环氧乙烷含量。 (三)、溶液配制 ·0.1mol/L盐酸:取9mL盐酸稀释至1000mL。 ·高碘酸溶液(5g/L):称取高碘酸0.5g,溶于水,稀释至100mL。·硫代硫酸钠溶液(10g/L):称取硫代硫酸钠1.0g,溶于水,稀 释至100mL。 ·亚硫酸钠溶液(100g/L):称取10.0g无水亚硫酸钠,溶于水,稀释至100mL。 ·品红-亚硫酸试液:称取0.1g碱性品红,加入120mL热水溶解,冷却后加入10%亚硫酸钠溶液20mL、盐酸2mL,置于暗处。试液应无色,若发现有微红色,应重新配置。 ·乙二醇标准贮备液:取一个外部干燥、清洁的50mL容量瓶,加水约30mL,精确称重。精确量取0.5mL乙二醇,迅速加入瓶中,摇匀,精确称重。两次称重之差即为溶液中所含乙二醇的重

环氧乙烷残留量检测方法学验证

环氧乙烷残留量检测方 法学验证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目录 一、目的 二、背景 三、范围 四、组织与职责 五、内容 六、附件

一、目的 用气相色谱GC-2010A型气相色谱仪(含顶空器)进行环氧乙烷残留量的检测方法学的研究,证明其适用于塑料瓶环氧乙烷残留量的检测。 二、背景 环氧乙烷在医疗器械及卫生用品的消毒方面应用广泛。在药品包装材料生产领域,口服药用塑料瓶在内包装后也进行环氧乙烷灭菌。环氧乙烷穿透性强,消毒后因被消毒材料对其吸附能力不同,其完全消散时间也不同。残留的环氧乙烷对人体有一定的毒性,因此需要对灭菌后的塑料瓶进行环氧乙烷残留的检测。 气相色谱法是采用气体为流动相流经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物质经气化后被载气带入色谱柱进行分离,各组分先后进入检测器,用数据处理系统记录色谱信号。现采用顶空法来检测环氧乙烷残留。样品在顶空器内先将环氧乙烷气化,气化后的环氧乙烷再进入气相色谱中。顶空法的另外一个优点就是能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根据《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7部分: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ISO 10993- 7:2008),环氧乙烷残留量接受标准为<10ug/cm2。塑料瓶约20cm2/个,重量约为个,故环氧乙烷残留接受标准为小于72ug/g,为了提高使用安全性故将接受标准制定为小于10ug/g 参考文献《顶空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口服药用塑料瓶中环氧乙烷残留量》(王丹丹,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所)中方法: 检测条件为: (1)顶空器条件:炉温(OVEN TEMP):70℃样品检测时间(SAMPL INTERV): 10min 阀温(MANIF TEMP):80℃ 管道温度(TUBE TEMP):80℃ 平衡时间(INCUB TIME):20min (2)气相条件:色谱柱HP-INNOWAX 柱长30m,直径,膜厚μm 进样口温度:200℃ 柱温:70℃ 检测器温度:250℃ 三、范围 本验证方案适用于GC-2010A型气相色谱仪(含顶空器)检测药用滴眼剂塑料瓶(免洗)环氧乙烷残留量的方法学验证。

气相色谱法测定环氧乙烷.doc

气相色谱法测定 明胶空心胶囊中环氧乙烷 摘要: 目的:对生产的明胶空心胶囊中环氧乙烷测定气相色谱法进行方法验证;方法:定性除了采用传统的对照品保留时间定性又采用了供试品加标定性和双柱定性,定量采用加标回收率验证方法准确性,方法精密度采用RSD%验证;结论:定性采用保留时间定性、DB-624色谱柱和PLOT/Q色谱柱双柱定性和加标定性,方法定性互相验证正确。定量加标回收率为98.44~99.98%,方法准确。方法精密度RSD%为3.6~4.1,方精密度好可靠。 引言: 依据《中国药典》(2010版)正文第二部分1204页明胶空心胶囊中环氧乙烷的测定气相色谱法,实验人员照残留溶剂测定法(附录ⅧP第二法附录61页)实验。采用了HP-5、DB-W AX、DB-624和PLOT/Q色谱柱实验(都是方法规定的色谱柱)。其中HP-5和DB-W AX均难以有效分离广生生产的供试品中的干扰峰,改用固定液为(6%)氰丙基苯基(94%)二甲基聚硅氧烷DB-624毛细管柱实现了基线分离,试验了供试品加标定性,加标回收率,加标RSD%。之后,依照残留溶剂测定法“附注(3)干扰峰的排除”又在另一根截然不同的气-固色谱柱做了实验。PLOT/Q色谱柱固定相为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型的高分子多孔小球。两者检验结果一致,排除了测定中有共出峰的干扰。 1 实验部分 1.1仪器与试剂 Agilent 7890A GC/FID ; GC Chemstation (B.04.01) 工作站;Agilent 7694E顶空进样 器。对照品:环氧乙烷(浓度5mg/ml,美国Accustandard);溶剂:水(实验室超纯水);供试品:明胶空心胶囊(广生胶囊提供)。 1.2色谱条件 ①色谱条件 色谱柱:DB-624毛细管柱(30m*0.53mm*3.0um),固定相:(6%)氰丙基苯基(94%)二甲基聚硅氧烷;柱温:40℃保持5min,升温速率25℃/min,上升到150℃终止程序升温,后运行温度230℃,后运行时间3 min;载气流速:5mL/min。 汽化室:汽化室110℃,分流比1:1。 检测器:260℃,氢气40mL/min,空气400mL/min,尾吹33 mL/min。

环氧乙烷残留量检测(行业文书)

河北普世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支持性文件编号: 环氧乙烷(EO)残留量检测方法 1.试验目的 检测一次性医疗器材经环氧乙烷消毒后环氧乙烷的残留量,判定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2.试验原理 环氧乙烷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成乙二醇,乙二醇经高碘酸氧化生成甲醛,甲醛与品红-亚硫酸试液反应产生紫红色化合物,通过比色分析可求得环氧乙烷的含量。 3.试验仪器及试剂 移液管,容量瓶(50ml,100ml,1000ml),量筒,烧杯,分析天平,滴管,分光光度计,纳氏比色管 0.1mol/L盐酸溶液,5g/L高碘酸溶液,10g/L硫代硫酸钠,100g/L亚硫酸钠溶液,品红-亚硫酸试液,乙二醇标准储备液,蒸馏水 4.试剂的配制 0.1mol/L盐酸溶液:取ml盐酸稀释至ml 5g/L高碘酸溶液:称取高碘酸g,加水稀释至ml 10g/L硫代硫酸钠:称取g硫代硫酸钠,加水稀释成ml 100g/L亚硫酸钠溶液:称取g亚硫酸钠,加水稀释成ml 品红-亚硫酸试液:称取g碱性品红,加入ml 80℃热蒸馏水溶解,冷却后加入100g/mL亚硫酸钠溶液ml、盐酸ml,置于暗处1h以上。试液应为无色,若发现有微红色,应重新配制。 乙二醇标准储备液:取一个外部干燥、清洁的ml容量瓶,加水约ml,精确称重。精确量取ml乙二醇,迅速加入瓶中,摇匀后,精确称重。两次称重之差即为溶液中所含乙二醇的重量,加水稀释至刻度,混匀。乙二醇的浓度为: 5.供试液制备 供试液的制备采用极限浸提法,取整个样品或样品上有代表性的部位,截为mm长的碎块,称取 1.0g置于烧杯中,加入0.1mol/L盐酸溶液ml,室温放置1h,作为供试液。 6.试验步骤 6.1取5支纳氏比色管,分别加入0.1mol/L盐酸ml,再精确加入ml、ml、ml、 ml、ml乙二醇标准溶液,再另取一支纳氏比色管,精确加入0.1mol/L盐酸溶液ml 作为空白对照。 6.2分别在上述各管中加入高碘酸溶液ml,摇匀,放置1h。然后分别滴加硫代硫酸钠溶液

环氧乙烷灭菌验证方案计划

环氧乙烷灭菌验证方案

XXXXX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年月

,. 环氧乙烷灭菌验证方案

目录 1. 概述 2. 验证目的 3. 相关文件 4. 验证组织职责 5. 验证实施时间 6. 验证内容与方法 7. 漏项、偏差的处理程序 8. 验证周期 9. 验证结果评定与结论 10.附表 附表1:环氧乙烷灭菌人员资格确认表 附表2:产品灭菌适用性验证确认表 附表3:生物指示剂检验记录表 附表4:初始微生物负载检验记录表 附表5:环氧乙烷残留量检验记录表 附表6:漏项、偏差处理表

1.概述 XXXXX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XXXXXXXXXX将会直接与患者的器官和组织接触,器械以无菌的形式提供给医院。 XXXXXXXXXXX的包装总体分3层,从内向外依次是无菌包装、彩盒包装、瓦楞纸箱包装。每一个无菌包装中放置一把器械,每一个无菌包装将放置于一个彩盒包装中,瓦楞纸箱包装也是最终的运输包装。 其中无菌包装是由两部分组成的,PETG材质的泡壳和Tyvek材质的盖材。然后用专用的热封机将两者热封合到一起,形成完整的阻菌屏障。由于Tyvek具有一定的通气性,故EO 混合气体可以穿过盖材进入包装内,从而实现杀灭的目地。 2.验证目的 通过本次测试,验证吻合器系列产品采用的热封工艺和EO灭菌工艺,产品能够达到以下标准: a)热封工艺有稳定可重复的输出结果,满足厂内标准; b)在合适的EO灭菌工艺参数下能确保足够的无菌保证水平; c)能可靠的在有效期内处于无菌状态; 灭菌工艺对产品的使用性能不产生影响; 3.相关文件 3.1 环氧乙烷灭菌器作业指导书 3.2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无菌医疗器械附录 4.验证组织职责 4.1验证人员职责 管理者代表:负责验证方案、验证报告的批准;负责签发验证证书。 组长:审核验证方案、验证报告,制定验证计划;负责验证实施全过程的组织协调工作;对验证过程的技术、质量负责; 组员:负责验证过程中的具体工作,并做好记录工作。 4.2验证过程中各相关部门职责 4.2.1质量管理部: 负责组织验证方案、报告与结果的会审会签;负责对验证全过程实施监控;负责验证过程的取样、检验及结果报告;负责核查、汇总验证数据;负责建立验证档案,及时将批准实施的验证资料收存归档。

环氧乙烷残留量检测办法学验证

目录 一、目的 二、背景 三、范围 四、组织与职责

一、目的 用气相色谱GC-2010A型气相色谱仪(含顶空器)进行环氧乙烷残留量的检测方法学的研究, 证明其适用于塑料瓶环氧乙烷残留量的检测。 二、背景 环氧乙烷在医疗器械及卫生用品的消毒方面应用广泛。在药品包装材料生产领域,口服药用塑料瓶在内包装后也进行环氧乙烷灭菌。环氧乙烷穿透性强,消毒后因被消毒材料对其吸附能力不同,其完全消散时间也不同。残留的环氧乙烷对人体有一定的毒性,因此需要对灭菌后的塑料瓶进行环 氧乙烷残留的检测。 现采用 浙江(1 柱温:70℃ 检测器温度:250℃ 三、范围 本验证方案适用于GC-2010A型气相色谱仪(含顶空器)检测药用滴眼剂塑料瓶(免洗)环氧乙 烷残留量的方法学验证。 四、组织及职责 五、内容 1系统适应性试验

色谱系统的适应性试验包括理论板数(n)和拖尾因子(T)。 1)、色谱柱的理论板数(n):用于评价色谱柱的分离效果。在检测中的测定物质为环氧乙烷,其 理论板数不得小于4000。 2)、拖尾系数(T):用于评价色谱峰的对称性。为保证分离效果和测量精度,环氧乙烷峰的拖 尾系数应不得大于1.5。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100ml容量瓶,加入约20ml的纯化水,后取环氧乙烷标准品1ml加入到20ml的纯化水中溶解,加纯化水至100ml充分溶解并用纯化水将标准品稀释到10ug/ml、5ug/ml、2.5ug/ml、1.25ug/ml、 、0.62ug/ml 5ml 回收率(%)= 通过峰面积计算环氧乙烷标准品溶液实际浓度(以3次的平均值计) ×100% 环氧乙烷标准品溶液的理论浓度 6精密度 1)重复性 取5ml环氧乙烷标准品溶液2.5ug/ml置于顶空瓶中,重复进样6个,计算RSD,RSD应小于3%。 2)中间精密度

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检测规程

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检测操作规程 1.0 目的 连同生物试验一起,证明经环氧乙烷灭菌的医疗器械产品是否可用。 2.0 适用范围 适合经环氧乙烷灭菌的产品经解析后的环氧乙烷残留量检测。 3.0 检测依据 GB/T 16886.7-2001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七部分ISO 10993.7-2008 EO灭菌残留量4.0 规程 4.1 使用仪器

4.2 操作过程 4.2.1 样品处理:将样品透析包装打开,选取易于拆卸、剪取及不易于环氧乙烷解析处的部位,将样品剪成5mm长碎块,取1.0g样品1份,放入20mL顶空进样瓶,加纯水5mL,密封,放入恒温60℃±1℃水浴中浸提40min。 4.2.2 抽样频次 从每个灭菌批次的产品中随机抽样。一般情况下,每个灭菌批次随机抽样数量为5只。 4.2.3 环氧乙烷标准贮备液的制备 取外部干燥的50 mL容量瓶,加水20~30 mL,加瓶塞,称重,精确到0.1mg。用注射器注入约0.1mL环氧乙烷,不加瓶塞,轻轻摇匀,盖好瓶塞,称重,前后两次称重之差,即为溶液中所含环氧乙烷的重量。计算出贮备液浓度,4℃以下保存备用。 4.2.4 标准工作液制备 各取1mL贮备液分别配制1×10-3g/L、2×10-3g/L、4×10-3g/L、6×10-3g/L、8×10-3g/L、1×10-2g/L六个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密封,备用。各取5mL按4.1方法处理。 4.5 气相色谱仪操作 4.5.1 将氮氢空一体机打开电源,将右侧氮气放气阀打开至少30min,闭合使氮气和氢气气压恢复至

0.4MPa。

4.5.2 将气体净化阀打开。 4.5.3 打开气相色谱仪电源和工作站软件,待气压和流速平衡后,按点火按钮,观察基线变化及FID 检测口是否产生蒸汽。 4.5.4 参数设定 4.5.5 将样品与实验用标准品放置于60℃±1℃水浴中,平衡至少40min。 4.5.6 用玻璃注射器从平衡后的标准品和样品中迅速抽取1mL上部气体,插入毛细管柱进样口,进样,然后点击操作面板上的“确定”按键(进样时应注意进样速度,防止气体逸散及回退)。 4.5.7 选择标准品图谱,校正标准曲线。将样品图谱代入标准曲线(X:EO浓度,g/L;Y:峰高或面积),根据样品与纯水稀释比例为1:5,计算出样品中环氧乙烷残留量。 4.5.8 结果计算 WEO = [浸提液体积×(EO出峰面积-125.1)/194.34]/浸提样品的重量 5.0 结果判定 依据GB/T16886.7—2001 医疗器械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标准,短期接触器械环氧 乙烷残留量应≤10ppm。 6.0 注意事项

环氧乙烷残留量检验规程

1.试验目的 检测一次性医疗器材经环氧乙烷消毒后环氧乙烷的残留量,判定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2.试验原理 环氧乙烷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成乙二醇,乙二醇经高碘酸氧化生成甲醛,甲醛与品红-亚硫酸试液反应产生紫红色化合物,通过比色分析可求得环氧乙烷的含量。 3.试验仪器及试剂 移液管,容量瓶(50ml,100ml,1000ml),量筒,烧杯,分析天平,滴管,分光光度计,纳氏比色管 0.1mol/L盐酸溶液,5g/L高碘酸溶液,10g/L硫代硫酸钠,100g/L亚硫酸钠溶液,品红-亚硫酸试液,乙二醇标准储备液,蒸馏水 4.试剂的配制 0.1mol/L盐酸溶液:取9ml盐酸稀释至1000ml 5g/L高碘酸溶液:称取高碘酸0.5g,加水稀释至100ml 10g/L硫代硫酸钠:称取1.0g硫代硫酸钠,加水稀释成100ml 100g/L亚硫酸钠溶液:称取10.0g亚硫酸钠,加水稀释成100ml 品红-亚硫酸试液:称取0.1g碱性品红,加入120ml 80℃热蒸馏水溶解,冷却后加入100g/mL亚硫酸钠溶液20ml、盐酸2ml,置于暗处1h以上。试液应为无色,若发现有微红色,应重新配制。 乙二醇标准储备液:取一个外部干燥、清洁的50ml容量瓶,加水约30ml,精确称重。精确量取0.5ml乙二醇,迅速加入瓶中,摇匀后,精确称重。两次称重之差即为溶液中所含乙二醇的重量,加水稀释至刻度,混匀。乙二醇的浓度为: c=(m/50)×103 式中: C:乙二醇标准储备液浓度,单位为克每升(g/L) m:溶液中乙二醇的重量,单位为克(g) 乙二醇标准溶液(c1=c×10-3):精确量取1.0ml标准储备液,用水稀释至1000ml 5.供试液制备 供试液的制备采用极限浸提法,取整个样品或样品上有代表性的部位,截为5mm长的碎块,称取2.0g置于烧杯中,加入0.1mol/L盐酸溶液10ml,室温放置1h,作为供试液。 6.试验步骤 6.1取5支纳氏比色管,分别加入0.1mol/L盐酸2ml,再精确加入0.5ml、1.0ml、1.5,ml、2.0ml、2.5ml乙二醇标准溶液,再另取一支纳氏比色管,精确加入0.1ml盐酸溶液2ml作为空白对照。 6.2分别在上述各管中加入高碘酸溶液0.4ml,摇匀,放置1h。然后分别滴加硫代硫酸钠溶液至出现的黄色恰好消失。再分别加入品红-亚硫酸试液0.2ml,用蒸馏水稀释成10ml,摇匀,35℃~37℃条件下放置1h,测量560nm波长处的吸光度,空白液做参比溶液,绘制吸光度-体积标准曲线。 6.3精确量取供试液2.0ml于纳氏比色管中,按步骤2所述操作,测得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得出相应的体积。至少平行做4组。 7.结果计算 环氧乙烷的相对含量: C EO=1.775Vc1×103 C EO:单位产品中环氧乙烷的相对含量,单位为微克每克(μg/g) V:平行组标准曲线上找出的供试液相应体积的平均值,单位为毫升(mL) c1:乙二醇标准溶液浓度,单位为克每升(g/L) 8.试验结果判定 依据GB 15980-2009,一次性使用注射器、外科纱布敷料及其他医疗用品的环氧乙烷残留量应不大于10μg/g。因此,如果被检样品中环氧乙烷残留量小于或者等于10μg/g的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9.环氧乙烷残留量解析期15天。 10.引用标准 医用输血、输液注射器具检验方法(GB/T 14233.1-2008);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 15979-2002)。

环氧乙烷灭菌再确认报告2015

市益寿医疗器材报告文本 环氧乙烷灭菌再确认报告 文件编号:YWY/CE-MC-2015 版本号/修改状态:A/0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目录 序号文件编号名称 1 1.0 总则 2 2.0 重新验证方案 3 3.0 重新验证实施 4 4.0 验证结论 5 附件1 2014年灭菌批记录抽样记录 6 附件2 产品初始污染菌检测记录 7 附件3 环氧乙烷灭菌剂产品检验报告 8 附件4 环氧乙烷灭菌用生物指示剂检测报告 9 附件5 传感器、菌片、负载装载图 10 附件6 产品灭菌前、灭菌后的检测报告 11 附件7 环氧乙烷残留量方法与对比分析报告

第一章总则 1. 1目的 根据ENIS011135-1标准《医疗器材的灭菌——环氧乙烷灭菌的验证及日常控制》的要求:对环氧乙烷灭菌器及其灭菌工艺重新验证应至少每年一次的规定,进行重新确认,以保证满足本公司一次性医疗器材灭菌的要求。 1. 2 围 本重新验证适用于本公司出厂编号为080625 HMG-A-10M3的灭菌器及其相应的围工艺;本重新验证的产品及其包装为:(A)纸塑包装的产品:一次性使用无菌导尿管、一次性使用胃管、一次性使用喂食管、一次性使用脐带夹、一次性使用吸痰管……;(B)全塑PE袋包装的产品:一次性使用体外引流袋、一次性使用婴儿肛袋……。 1. 3 重新验证 1. 3. 1重新验证方案:由生产技术部制定,并经管理者代表确认后方可实施。 1. 3. 2重新验证实施:公司部相关职能部门的人员组成验证小组并负责按重新验证方案组织实施。 1. 3. 3重新验证结论:由验证小组对再确认的过程和所取得的数据进行确认,并同YEY/CE-MC-2011报告中相关数据及结论进行比对,形成重新验证结论并会签。 1. 3. 4重新验证资料:所有有关重新验证的资料所取得的数据、表单和再验证报告应由生产技术部妥善保管、存档。 第二章重新验证方案 重新验证由以下部分组成: 2. 1 灭菌器运行一年后的评估:通过有效的评估证实灭菌器运行后对安装精度无影响。 2. 2 灭菌器运行一年来的灭菌操作评估:通过评估证实灭菌器能在设定围进行有效的运行。 2. 3 灭菌器性能的重新确认:包括物理性能确认和微生物性能确认。 2. 3.1物理性能重新验证: 2. 3. 1. 1真空速率实验:(当温度恒定时) 要求:预真空至-15Kpa的时间≤6min 预真空至-50Kpa的时间≤30min 2. 3. 1. 2真空泄漏实验:(当温度恒定,保压时间为60min) 要求:预真空—-50 Kpa 泄漏速率≤0.1 Kpa /min 2. 3. 1. 3正压泄漏实验:(当温度恒定,保压时间为60min) 要求:正压—50 Kpa 泄漏速率≤0.1 Kpa /min 2. 3. 1. 4加湿实验:(当温度恒定,真空-25~50 Kpa) 要求:温度明显变化并在30~80%RH围

环氧乙烷残留量确认

验证计划 名称:环氧乙烷解析的确认 文件编号: 编制: 审核: 批准: 批准日期: 有限公司

目录 1. 概述 2.验证目的 3. 验证内容 4. 验证组织 5. 验证实施步骤 6. 验证时间进度 7.验证报告 8.再验证周期 9. 结果分析及评价报告

环氧乙烷解析的验证计划 1.概述: 灭菌周期完成后,EO从多数材料和被灭菌产品上的扩散遵循一级动力学原理,即In[EO]正变于灭菌后的时间,根据实验测定不同灭菌批次的样品EO的残留量,再由其浓度的自然对数对应于灭菌后时间的曲线为线性,来确定扩散曲线的线性方程,再用其方程预测与该样品同类产品的EO残留量达到标准要求所需的时间;同理用此扩散曲线来确定今后连续生产的产品,被灭菌后EO残留量的在常温通风下的解析时间。 2.验证目的: 确认灭菌后EO残留量的在常温通风下的解析时间,作为该类一族相似产品放行的依据。 3.验证内容: 至少取2批产品环氧乙烷灭菌,或者取至少2个灭菌批产品经环氧乙烷灭菌,产品在常温通风下的解析时间,测定环氧乙烷的残留量,分析被灭菌后EO残留量在常温通风下的最少解析时间,来确定现有的14天的解析时间。 4.验证组织: 4.1 验证小组名单: 组长 姓名职务部门 经理质管部 成员 姓名职务部门 检验员质管部 操作员生产部 4.2技术部负责验证方案的制定及编制;并制定灭菌设备操作规程、设备维护的管理制度,制定灭菌工艺的参数。 4.3 生产部负责验证方案的组织实施。 4.4 质管部负责组织验证工作方案和报告的审核,提供检测记录和报告;并制定检验设备操作规程、设备维护的管理制度。 4.5 管代负责验证方案和报告的批准。

医疗器械中环氧乙烷灭菌残留物来源分析

医疗器械中环氧乙烷灭菌残留物来源分析 一、背景 一般情况下,采用环氧乙烷灭菌的医疗器械应当对灭菌后相关残留物进行分析评价,因为残留量的多少与接触医疗器械的相关人员的健康息息相关。环氧乙烷是一种中枢神经抑制剂。若与皮肤接触迅速发生红肿,数小时后起泡,反复接触可致敏。液体溅入眼内,可致角膜灼伤。若长期少量接触,可见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报道表明,大鼠急性口服LD50为330mg/Kg,环氧乙烷可使小鼠骨髓染色体的畸变率提高[1]。有报道,与环氧乙烷接触的工作人员致癌率和死亡率较高。[2]2-氯乙醇若与皮肤接触,可出现皮肤红斑;可经皮吸收引起中毒。口服可致死。若慢性长期接触有可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肺造成损伤。国内外对于乙二醇的研究结果一致认为其本身毒性较低。其在体内代谢过程与乙醇相同,经过乙醇脱氢酶及乙醛脱氢酶的代谢,主要产物为乙醛酸、草酸和乳酸,毒性较高。因此,多项标准中均对经环氧乙烷灭菌后相关残留物有具体要求。如:GB/T 16886.7-2015《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7部分: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YY0290.8-2008《眼科光学人工晶状体第8部分:基本要求》等标准中对环氧乙烷、2-氯乙醇的残留量的限值有详细规定。GB/T 16886.7-2015中明确表示,当使用环氧乙烷灭菌的医疗器械中存在2-氯乙醇时,其最大允许残留量也有明确限值。因此,要从环氧乙烷的生产、运输、存储环节,医疗器械的生产环节、灭菌环节来综合分析常见残留物(环氧乙烷、2-氯乙醇、乙二醇)的产生。 二、灭菌残留物的分析 环氧乙烷的生产工艺分为氯醇法和氧化法。其中氯醇法为早期环氧乙烷生产方法。主要包含两个反应过程:第一步:C2H4+HClO——CH2Cl-CH2OH;第二步:CH2Cl-CH2OH+CaOH2——C2H4O+CaCl2+H2O。其反应过程中间产物为2-氯乙醇(CH2Cl-CH2OH)。因氯醇法技术落后,严重污染环境,加之产物对设备腐蚀严重,大部分厂家已经淘汰[4]。氧化法[3]分为空气法和氧气法。根据氧气纯度的不同,生产中的主要包含两个反应过程:第一步:2C2H4+O2——2C2H4O;第二步:C2H4+3O2——2CO2+H2O。目前,环氧乙烷的工业生产主要采用以银为催化剂的乙烯直接氧化法工艺。因此,环氧乙烷的生产工艺是决定灭菌后对2-氯乙醇进行评价的一个因素。

环氧乙烷残留量检测执行标准

一次性口罩环氧乙烷残留检测 按照国家标准,经过环氧乙烷消毒的产品必须强制性解析,检测产品内环氧乙烷残留物在标准范围之内,方可销售使用,这样的产品长期使用不会中毒的。【环氧乙烷残留量检测意义】 环氧乙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为一种zui简单的环醚,化学式是C2H4O,是一种有毒的致癌物质。环氧乙烷具有顽强的扩散和穿透能力,对细菌芽孢、真菌和病毒等各种微生物均有灭杀作用,属于广谱灭菌剂,现在被广泛的应用于洗涤,制药,印染等行业消毒使用。 环氧乙烷残留量检测环氧乙烷灭菌装置是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关键设备,安装操作、使用管理有其特殊要求,使用环氧乙烷做灭菌剂,可在常温下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芽孢、结核杆菌、细菌、病毒、真菌等。但因环氧乙烷本身是有毒的致癌物质,对人体毒性伤害非常大,所以医疗器械行业相关标准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产品的环氧乙烷残留量指标有着严格要求。 【使用产品范围】 适用于所有采用环氧乙烷灭菌装置消毒灭菌的一次性医疗用品进行环氧乙烷残留量检测。 部分产品列举如下: 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一次性使用血路产品一次性使用血浆分离杯一次性使用去白细胞滤器 一次性使用血浆袋一次性使用采血器一次性使用无菌导尿 管一次性使用血液容器 一次性使用防护口罩一次性使用防护服软组织扩张器医用外科口罩 医用脱脂棉植入式给药装置医用输液器医用输血器 【环氧乙烷残留量检测执行标准】 GB/T 14233.1-2008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1部分:化学分析

方法 GB/T 16886.7-2001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7部分: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 使用仪器 GC-2010气相色谱仪-汇谱分析 AHS-20A plus全自动顶空进样器--汇谱分析 BF-300E氢气发生器-汇谱分析 BF-2L空气发生器-汇谱分析 分析天平-精度0.01mg 氮气钢瓶—高纯气体99.999% 其他玻璃仪器及注射器 操作过程 5.1样品处理:将样品剪成碎块,取1.0g样品一份,放入20Ml顶空瓶中,加入纯水5ml密封,顶空60℃恒温40min进样分析。 4.2抽取批次:从每个灭菌批次的产品中随机抽取,一般情况下,每个灭菌批次随机抽取数量为5只 4.3环氧乙烷标准储备液的制备 取外部干燥的50ml容量瓶,加水2--30ml,加瓶塞,称重,精准到0.01mg,用注射器注入约0.1mg环氧乙烷不加瓶塞,轻轻摇匀,盖好瓶塞,称重,前后两次的城中之差即为溶液中所含环氧乙烷的重量,计算出储备液的浓度,4℃以下保存备用。 4.4标准工作液制备 各取1ml储备液分别配置6个浓度的标准溶液,密封,备用。各取5ml按4.1方法处理。

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检测操作规程

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检测操作规程 (第00版) 文件编号: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受控状态: 分发号: 年月日发布年月日实施

1. 目的 连同生物试验一起,证明经环氧乙烷灭菌的医疗器械产品是否可用。2. 适用范围 适合经环氧乙烷灭菌的产品经解析后的环氧乙烷残留量检测。 3. 检测依据 GB/T 16886.7-2001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七部分 ISO 10993.7-2008 EO灭菌残留量 4. 使用仪器 4. 操作过程 4.1 样品处理: 将样品透析包装打开,选取易于拆卸、剪取及不易于环氧乙烷解析处的部位,将样品剪成5mm长碎块,取1.0g样品1份,放入20mL顶空进样瓶,加纯水5mL,密封,放入恒温60℃±1℃水浴中浸提40min。 4.2 抽样频次 从每个灭菌批次的产品中随机抽样。一般情况下,每个灭菌批次随机抽样数量为5只。 4.3 环氧乙烷标准贮备液的制备 取外部干燥的50 mL容量瓶,加水20~30 mL,加瓶塞,称重,精确到0.1mg。用注射器注入约0.1mL环氧乙烷,不加瓶塞,轻轻摇匀,盖好瓶塞,称

重,前后两次称重之差,即为溶液中所含环氧乙烷的重量。计算出贮备液浓度,4℃以下保存备用。 4.4 标准工作液制备 各取1mL贮备液分别配制1×10-3g/L、2×10-3g/L、4×10-3g/L、6×10-3g/L、8×10-3g/L、1×10-2g/L六个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密封,备用。各取5mL按4.1方法处理。 5. 气相色谱仪操作 5.1 将氮氢空一体机打开电源,将右侧氮气放气阀打开至少30min,闭合使氮气和氢气气压恢复至0.4MPa。 5.2 将气体净化阀打开。 5.3 打开气相色谱仪电源和工作站软件,待气压和流速平衡后,按点火按钮,观察基线变化及FID检测口是否产生蒸汽。 5.4 参数设定 5.5 将样品与实验用标准品放置于60℃±1℃水浴中,平衡至少40min。 5.6 用玻璃注射器从平衡后的标准品和样品中迅速抽取1mL上部气体,插入毛细管柱进样口,进样,然后点击操作面板上的“确定”按键(进样时应注意进样速度,防止气体逸散及回退)。 5.7 选择标准品图谱,校正标准曲线。将样品图谱代入标准曲线(X:EO浓度,g/L;Y:峰高或面积),根据样品与纯水稀释比例为1:5,计算出样品中环氧乙烷残留量。 5.8 结果计算 W EO= [浸提液体积×(EO出峰面积-125.1)/194.34]/浸提样品的重量6. 结果判定 依据GB/T16886.7—2001 医疗器械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标准,短期接触器械环氧乙烷残留量应≤10ppm。 7. 注意事项 7.1 气相色谱仪中FID检测器关火时应先关闭氢气通路,然后关闭空气通路。

应用ISO10993_7_2008确定医疗器械中环氧乙烷残留限量_刘成虎

.29 China Medical Device Information |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标准检测 Standard and T esting 环氧乙烷(EO )灭菌方法,具有操作方便、成本低、灭菌效果好等优点,多年来,一直被广 泛应用于大批量医疗器械产品的灭菌。然而,灭菌后器械中残留的EO 会产生许多生物学效应, 应用ISO 10993-7:2008确定医疗器械中环氧乙烷残留限量 刘成虎 施燕平 吴平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济南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山东省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重点实验室 (济南 250101) 内容提要: 医疗器械的环氧乙烷(EO )灭菌因其操作简便、灭菌效果好、对所灭菌器械性能影响较 小等优点,多年来深受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青睐。同时,灭菌后器械中残留的EO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是人们一直关注的话题。ISO/TC 194于2008年推出新版ISO 10993-7,用于替代ISO 10993-7:1995。与前版标准相比,新标准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改动,将短期接触类器械的EO 允许限量由20mg 修改为4mg ,将2-氯乙醇允许限量由12mg 修改为9mg ;持久接触器械的ECH 平均日剂量由2mg/d 改为0.4mg/d ,一生最大剂量由50g 改为10g 。同时丰富了标准的内容,应用可沥滤物限量方法及风险评价的理念来对器械中残留EO 的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等。与ISO 10993-7:1995相比,新版标准的信息量大,可操作性强,更适于指导我们对器械中残留EO 的风险进行评价和控制。 关 键 词: 环氧乙烷 2-氯乙醇 医疗器械 安全性 Application of ISO10993-7:2008 to Determine Ethylene Oxide Residual Limits in medical Devices LIU Cheng-hu SHI Yan-ping WU Ping Stat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Jinan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Center for Medical Devices, Shandong Key Laboratory of Biological Evaluation for Medical Devices (Ji'nan 250101)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ethylene oxide (EO) has been adopted by manufacturer for sterilization of medical devices because of easy operation, effective sterilization and less impact on the performance of medice devices. Meanwhile, Impact by residue in the EO-sterilizing devices on human health has long been a topic of concern. In 2008, ISO/TC 194 released new edition of ISO 10993-7 in order to replace ISO 10993-7:1995. Great changes have been taken place in the content compared to the previous edition. The allowable limits of EO by short-term exposed device has been changed from 20mg to 4mg, ECH has been changed from 12mg to 9mg. For permanent exposed devices, the average daily dose of ECH to patient has changed from 2mg/d to 0.4mg/d. Furthermore, the maximum ECH dose has also changed from 50g to 10 g in a life time. At the same time, ISO10993-7:2008 also adopted the concepts of limits for leachable substances and took risk evaluation concepts to assess the safety of EO residuals in the related medical devices. In contrast to the former edition, ISO10993-7:2008 has been richer in content and easier to operate. It is therefore much more applicable for us to control the safety of EO residuals in medical devices.Key words: ethylene oxide, ethylene chlorohydrin, medical device, safety 文章编号:1006-6586(2012)07-0029-05 中图分类号:R197.39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1-12-07作者简介:刘成虎,工程师

010-环氧乙烷残留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010-环氧乙烷残留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 建立环氧乙烷残留检验规范,保证环氧乙烷残留检测结果真实有效。 范围 环氧乙烷残留检测 职责权限 质量部负责制定环氧乙烷残留检验规范,质量部部长对本规范实施负责检查。 内容 原理 环氧乙烷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乙二醇,乙二醇经高碘酸氧化生成甲醛,甲醛与品红-亚硫酸试液反应生成产生紫红色化合物,通过比色分析法可求得环氧乙烷含量。 配制溶液: 0.1mol/L盐酸:取9ml盐酸稀释至1000ml。 高碘酸溶液(5g/L):取高碘酸0.5g,溶于水,稀释至100ml。 硫代硫酸钠溶液(10g/L):取硫代硫酸钠1g,溶于水,稀释至100ml。 亚硫酸钠溶液(100g/L):称取10.0g无水硫酸钠,溶于水,,稀释至100ml。 品红-亚硫酸试液:称取0.1g碱性品红,加入120ml热水溶解,冷却后加入10%亚硫酸钠溶液20ml,浓盐酸2ml置于暗处。试液应无色,若发现有微红色,应重新配制。 乙二醇标准贮备液:乙二醇标准贮备液:取一个外部干燥、清洁的50mL容量瓶,加 水约30mL,精确称重。精确量取0.5mL乙二醇,迅速加入瓶中,摇匀,精确称重。两次称重之差即为溶液中所含乙二醇的重量,加水至刻度,混匀,按下式计算其浓度: C= m/50 ×1000 式中: C ----乙二醇标准贮备液浓度,单位为克每升(g/L) m----溶液中乙二醇的质量,单位为克(g) 制作标准曲线 1取五只纳氏比色管,分别精确加入0.1mol/L盐酸2mL,再精确加入0.5mL、1.0 mL、1.5 mL、2.0 mL、2.5 mL乙二醇标准溶液。 2另取一只纳氏比色管,精确加入0.1mol/L盐酸2mL作为空白对照。 3 于上述各管中分别加入高碘酸溶液(5g/L)0.4mL,摇匀,放置 1h。 4然后分别滴加硫代硫酸钠溶液(10g/L)至出现的黄色恰好消失。 5再分别加入品红-亚硫酸试液0.2mL,用蒸馏水稀释至 10mL,摇匀,35℃~37℃条件下放置1h。 6于560nm波长处以空白液作为参比,测定吸光度。 7绘制吸光度-体积标准曲线。 样品环氧乙烷检测 样品制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