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东南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东南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东南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临淄高阳中学王雪艳

设计说明:本课以学生熟悉的动画人物“海尔兄弟”为主线,用探险考察的方式提出四个问题地形特点、城市分布、旅游资源和人口结构,由这四个问题贯穿全课。学生根据提出的考察问题进行思考回答,老师做好问题的引导和资料的拓展补充。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东南亚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及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

2.了解东南亚的人口构成情况、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读图,得出东南亚的地形特点和城市分布特点,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河流的利弊分析,使同学们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通过了解华人华侨对所在国的经济建设和我国的经济建没做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东南亚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及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东南亚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及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

五、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从图中和材料中读出所需信息,对问题进行认识。

六、教学过程

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块学习一下东南亚第二课时的内容,同时我还给大家带来了几位老朋友“海尔兄弟”。

“海尔兄弟”:“嗨,大家好,我们是喜欢探险的海尔兄弟,今天我们的目的地是东南亚,听说大家今天也要学习东南亚,那我们就一起出发吧!”

师:大家接受“海尔兄弟”的邀请吗?

那我们就随“海尔兄弟”一起开始今天的探险旅程。

出示探险目标,逐一进行探究

(一)探险问题一:东南亚的地形--------选择我们的探险路线是“山路”还是“水路”?

出示中南半岛地形图,请同学们完成问题:

首先:查找课本资料结合中南半岛地形图分析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能结合地图分析这一地形特点吗?

学生回答分析过程

教师提问:为什么河流是自北向南流的?引出地势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承转:选择水路那就找一条我们需要的河流吧?请大家查阅中南半岛地形和河流分布图,找出南北最长,流经国家最多得河流?

学生看图回答:湄公河

教师补充:湄公河的资料加深大家对这条国际河流的认识。

承转:在中南半岛上走水路可行,那么到达马来群岛时还能够走水路吗?

补充马来群岛的地形:出示马来群岛的地形图,让大家读图分析马来群岛的地形以什么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岛屿的什么部位?这里的河流在长度和流速上会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指图回答

教师总结: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分布在沿海,河流短流速快。然后老师补充马来群岛城市分别在沿海的平原地区,所以走海路我们也可以到达。

最后我们决定走水路。设计出我们的路线图:沿湄公河这条中南半岛的国际河流依次考察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到达湄公河入海口后渡海到达花园城市新加坡,然后渡海到达位于加里曼丹岛上的小国文莱,最后渡海去菲律宾考察火山。

承转:那就沿着我们的探险路线先去考察一下那里的城市分布吧

(二)探险问题二:中南半岛的城市分布--------那么我们走水路能不能到达大城市吗?

第一步: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图7.28完成老师出示的表格,并将答案填充在活动题中。

通过完成这个题目大家发现中南半岛上的国家其首都都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地区。

第二步:然后借用“调皮鬼”克鲁德的话提出问题:城市为什么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呢?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分析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的优点

学生讨论后回答

老师结合课件设计的河流上下游的特点补充学生的回答,最后小结河流上下游的特点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知识拓展:老师结合课件补充人口和城市分布与河流的密切关系,由世界到中国再到山东介绍不同层次的实例让大家理解河流与人口和城市发展的密切关系。第三步:再次借用小克鲁德的话:“哦,原来河流对人类有这么多好处啊!那我们可以尽情的使用它喽!?”这种想法对吗?引出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的弊端。通过媒体图片和文字资料(泰国今年的洪涝、英国的泰晤士河治理、我国的黄河断流)先让大家有感性认识,然后总结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的弊端。结合弊端延伸分析如何“趋利避害”找出方法?

最后借用“海尔弟”的话进行感情升华:人类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不能一味的索取,还应该注重去保护它们。

(三)考察问题三:到达每个城市我们必不可少的任务是参观旅游从而引出对旅游资源的考察。

用幻灯片出示各国的旅游景观,先让大家在视觉上感知,然后总结东南亚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业发展情况。

(四)考察问题四:在旅游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大量会讲汉语的华人、华侨进而引出东南亚的人口构成分析

教师出示问题: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华人华侨的比例是多少?这些华人华侨他们的祖先主要来自哪里?华人华侨为祖国做出了什么贡献?

学生查阅课本资料回答问题

教师补充:华侨领袖陈嘉庚在厦门投资办学的资料,引出华人华侨的爱国精神。四个问题考察完成后,教师出示课堂小结总结本次探险收获。

最后借“海尔兄弟”的话对大家提出希望: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充满好奇心和探险精神,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

《东南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临淄高阳中学王雪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