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村结婚风俗

云南农村结婚风俗
云南农村结婚风俗

云南农村结婚风俗

云南少数民族非常多,也因此各地的农村结婚风俗也非常多,但都不尽相同,今天就跟着小编一起体会美丽的云南农村结婚风俗吧

云南省镇雄县

在云南省镇雄县,农村青年结婚的前一天有个风俗,叫“花宵”。

何谓“花宵”?

农村青年结婚的前一天晚上,其至亲要提前来祝贺。晚餐过后,准新郎要在自家堂屋,准备花生、瓜子、凉菜、白酒等供至亲及邻里享用。

吃吃喝喝的过程中,至亲及邻里要说“四言八句”祝贺新郎新娘婚姻幸福、财源广进之内的话。

例如:“一张桌子四角方,一瓶好酒在中央。自从今晚喝过后,新郎处处有洋房。”这个仪式结束后,亲戚中的长者还要对新郎进行一次礼仪方面的培训演练,避免第二天去迎娶新娘时出糗或遭到新娘家的“刁难”。

云南彝族

彝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唱山歌跳夜舞是彝族人交往和娱乐的主要方式,青年男女相识恋爱也离不开它,彝族青年男女通过唱山歌跳夜舞相识、相恋,年轻男女们相识并产生爱慕之情后,男方请个媒人去女方家提亲,提亲要跑好几个晚上,等女方同意了就可以订婚了男女青年订婚之后,一般要经过订亲、认亲请酒、举办婚礼等程序。

婚宴时要杀很大的肥猪、鸡肉,凡娶亲嫁女,都用树枝搭棚,供客人饮酒、吸烟、吃饭、闲坐,民间把这种用枝搭的临时棚子称“青棚”。婚礼中唢呐、歌声不断,而新娘则在房中用从自家带来的饭菜。

还有婚前要先生一个小孩才能娶进门的习俗。

滇西北和滇南等地的彝族,还保留有抢婚的习俗。所谓抢婚。其实都是男女双方愿意、父母同意、媒人说好了的,抢婚只是一种娶嫁的形式。

在滇西北地区,男方肖出的人一边给女方家送彩礼,一边用毡子强行把姑娘裹走。这时女方家的人可以用假打的方式对付男方来抢婚的人,并把黑黑的锅灰打在抢婚者的脸上。当把姑娘抢回男方家时,抢氏的人们一个个锅灰满面,黑不溜秋的,常逗得宾客开怀大笑。

在滇南等地,抢婚的地点、时间都是事先约好了的,往往姑娘在田里劳动、在村边割草或背柴回家的路上被抢走了。抢到的姑娘直接被领到男方家的堂屋。

按当地彝族的风俗,女子到了男方家堂屋,就意识着正式缔结婚关系了,就不能再跑了。不管用什么形式抢亲,把姑娘抢到新郎家后,都要按当地彝族的习俗,举行婚礼,并宴请宾客。

对于抢婚,彝族人说,这是祖辈传下来的,男方去抢是对女方家的一种尊敬,表示姑娘不是嫁不掉才送去的。

彝家的规矩,不管路有多远,一律走路,不骑马,不坐轿,近年来也有乘坐汽车和拖拉机的,于是,娶亲,送亲的队伍在喇叭和唢呐喜气洋洋的乐曲声中,背、抬着令人眼共缭乱的嫁妆,浩浩荡荡地向男方家出发了。一路上,人们还弹月琴,唱山歌,跳左脚舞,热闹非凡。

(责任编辑:https://www.360docs.net/doc/8212646690.html,)

云南少数民族婚姻习惯法

摘要:婚姻习俗作为一种民俗,它是具有共同自然环境、文化传统、历史、宗教信仰背景下的特定人群,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形成并稳固化的制度形态,瑶族历来重视婚姻问题,瑶族婚姻习俗有着自己的特征,它形成于瑶族人民特定的历史、地理、文化生态环境当中,并逐渐发展形成具有显著个性特征的习俗惯制。瑶族婚姻习惯法作为瑶族习惯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瑶族婚姻家庭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少数民族;瑶族;婚姻;习惯法; 瑶族习惯法是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为了保障团体生存、促进群体的发展、维护本民族利益、解决社会冲突而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瑶族婚俗具有婚姻习俗的一般特征,它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的生态环境,同时,它还受到当地特定的文化传统的影响,因此,逐渐发展和形成具有独特性的习俗惯制。 瑶族婚姻习惯法的主要内容: 一、婚姻成立的要件 (一)结婚年龄 瑶族习惯法对婚龄、通婚的范围、婚姻的审核等婚姻成立的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均有具体规定。在婚龄上,早婚现象突出。文山州麻栗坡县许多瑶族村的早婚现象仍然突出。很多夫妻结了婚,生了孩子,但结婚证都没领,这和国家婚姻法相关规定是相冲突的。 (二)结婚对象的限制 在结婚对象的选择上,瑶族基本奉行民族内婚的习惯法,主要原因是

历史上瑶族人民长期遭受外民族,特别是汉族剥削阶级的压迫奴役,加之语言、民族习惯、生产方法、生活方式的不同,使其在择偶对象主要以本族人为主。不过现在思想开放了很多,已经没有很严的限制。(三)婚姻自由 瑶族青年在婚前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自由,一些地区还专门为青年男女提供公开交际的场所,如允许瑶族男女青年互对山歌。尽管青年人有恋爱自由,但婚姻决定权却仍把握在父母手里。如果父母不同意,子女的婚事基本没有成功的可能。可见瑶族的婚姻自主权仍受很大限制。门第高低、财产多寡仍是求婚的主要条件。若是青年人希望通过自由恋爱结婚,那么女方父母索取的彩礼比通常高,以此限制自由恋爱结婚维持包办婚姻制度。 (四)结婚形式 婚姻缔结包括订婚和结婚等程序。瑶族习惯法对婚姻缔结的形式要件即订婚和结婚的程序、仪式的规定,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如蓝靛瑶的婚俗,一般都是经过订婚再到结婚,订婚就是下彩礼,结婚则就是把对方娶到自己家中。结婚是婚姻成立最关键的阶段,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结婚操办酒席,聚会宴请亲戚朋友也是不可缺少的。娶亲婚一般都要遍请亲戚朋友,大办酒席。而入赘婚请客则较少,酒席简单,办酒时间,大多数主办方用正日,对方用预日。 二、婚姻关系 (一)婚姻制度 现在瑶族婚姻普遍实行一夫一妻制,以血缘关系来说,有同姓婚和异

关于云南少数民族的社会调查报告 (1)

关于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的社会调查报告 摘要:众所周知,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份,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有25个,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云南少数民族民居建筑各具特色,各式和样云南少数民族的服饰绚丽多彩,各具特色。在语言和文化方面也有各自的语种和文字。民族节目也丰富多彩,有的民族有许多节日,有的节日则是多民族所共有,这也就肯定了云南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关键词: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文化饮食节庆建筑 一、云南少数民族的总体情况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云南总人口4144万,少数民族占38.07%,彝族、白族、哈尼族、壮族、傣族、苗族、傈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怒族、阿昌族、基诺族、蒙古族、独龙族、满族、水族、布依族等20多个民族的人口都超过8000人。云南少数民族人口呈多样化分布:一些民族既有一定的聚居区,又杂散居于其他民族中;一些民族高度集中于一个地、州甚至一个县、一个乡中;有的民族杂散居于城镇及交通沿线,以村寨聚居;有的民族散居于城镇。人口在5000人以上、并有一定聚居区的25个民族,主要聚居于平坝地区和边疆河谷的有回、满、白、纳西、蒙古、壮、傣、阿昌、布依、水等10个民族,人口约450万;主要聚居于半山区的有哈尼、瑶、拉祜、佤、景颇、布朗、德昂、基诺等8个民族和部分彝族,人口约500万;主要居住在高山区的有苗、傈僳、藏、普米、怒、独龙等6个民族和部分彝族,人口约400万。全省没有一个单一民族的县,回族、彝族在全省绝大多数县都有分布。在各省级行政区中,它的少数民族总人口(1433万)名列第2位(仅次于广西)。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3.41%,居全国各省级行政区的第7位(次于西藏、新疆、青海、广西、贵州、宁夏)。其中人数最多的彝族占总人口的11%。

云南少数民族的建筑

云南少数民族的建筑 一说到云南少数民族的建筑,最为有名建筑有丽江古城、红河哈尼梯田、金马碧鸡坊、云南大学图书馆等云南标志性建筑。云南,简称云(滇),位于中国西南的边陲,省会昆明。云南的简称是滇或云,是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是截至2013年为止发现的中国和亚洲最早人类。以下是为建筑人士整理相关云南建筑资料,具体内容如下: 云南少数民族的建筑金马碧鸡坊 金马碧鸡坊简介: 金马碧鸡坊位于昆明市中心三市街与金碧路汇处,高12米,宽18米,雕梁画栋精美绝伦,东坊临金马山而名为金马坊,西坊靠碧鸡山而名为碧鸡坊,是昆明的象征。金马碧鸡坊始建于明朝宣德年间,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 当太阳将落,余辉从西边照射碧鸡坊,它的倒影投到东面街上;

同时,月亮则刚从东方升起,银色的光芒照射金马坊,将它的倒影投到西边街面上;两个牌坊的影子,渐移渐近,最后互相交接。这就是60年才会出现一次的金碧交辉的奇观。相传,清道光年间,这个奇观曾经出现过一次。由于地球、月亮、太阳运转的角度关系,这样的景,要 60年才能出现一次。金马碧鸡坊的设计体现了古代云南人对数学、天文学和建筑学方面的造诣。原金马碧鸡坊于10年动乱中被拆毁,现有的金马碧鸡坊是1998年在原址按原风格重建的。 云南少数民族的建筑金马碧鸡坊 金马碧鸡坊文化象征: 明末担当和尚曾赋诗: 一关在东一关西,不见金马见碧鸡。 相思面对三十里,碧鸡啼时金马嘶。 金马、碧鸡二坊曾是昆明城内人文景观和城市的标志。位于昆明城传统中轴线的南端,即今天金碧路与正义路交叉口,始建于明代宣

德年间。东为金马坊,西为碧鸡坊,二坊相隔约数十米,均为门楼式木构牌坊,飞檐翘角,与忠爱坊鼎足而立形成品字三坊。金马、碧鸡二坊建成后,屡遭兵燹,又多次重建。光绪十年(1884年)云贵总督岑毓英主持重建的金马碧鸡坊,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后期被拆除。旧时,金碧交辉曾是昆明的八景之一。1998年,在金碧路改扩建过程中,昆明市人民政府再次重建金马碧鸡二坊。 云南少数民族的建筑金马碧鸡坊 金马碧鸡坊建筑历史: 有关金马碧鸡的神话传说,最早见诸于史籍记载的是汉代班固的《汉书》。据《汉书》王褒传记载:汉宣帝五凤三年,有方士盛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可祭祀而致。于是汉宣帝封当时四川的著名文人王褒为谏议大夫,持节前往求之。由于诸蛮叛乱,道路闭塞不通,王褒并没有到达云南而只到了川西一带,写了一篇《碧鸡颂》进行遥祭,颂词为:持节使王褒,遥拜南崖,敬移金精神马、缥碧之鸡,处南之荒,深溪回谷,非土之乡。归来归来,汉德无疆,广乎唐虞,泽配三皇。黄龙见兮白虎仁,归来归来,可以为伦。归兮翔兮,何事南荒。王褒企图凭借汉德无疆,写一篇祭文,就将金马碧鸡召唤到内地

婚礼当天流程和当地习俗

婚礼当天的流程和当地习俗 结婚当天的日程是又紧张又辛苦的,想得再周全总还是会有疏忽的地方。今天宁波星梦奇缘婚礼策划跟大家分享一下宁波嫁娶风俗,给新人们一些参考。 现在宁波一般结婚的新人将婚礼浓缩成一天,一般是早晨新郎到新娘家迎接——中午女方家安排午餐——将新娘接去新房——下午外景拍摄——晚上酒店婚宴。 一、女方需准备: 1、桂圆蛋羹以及小笼包;(以往一般是直接打入鸡蛋,现在为食用方便以及好操作,很多家里可以提前准备好煮熟剥壳的鹌鹑蛋代替,当天所有人员食用,寓意团圆甜蜜。) 2、上轿饭(一般是米饭一碗、红烧肉一碗、鱼一条。新娘出门前坐母亲腿上,由外婆喂饭,也可由福气比较好的老人或长辈代替。寓意年年有余,红红火火。) 3、毛巾(待新郎带着伴郎来迎娶时,进门擦脸用,洗去一路风尘,新郎家同准备) 4、传统物件:小虎头鞋两双(一双摆新床床头,一双新郎新娘各一只别在礼服内腰间,寓意早生贵子。) 5、子孙桶:它的原型是古时候的马桶,旧时中国人一直很注重传宗接代在于生儿子,所以很早以前有些家里会让童男提前一天睡新床,早晨留下童子尿,寓意包生儿子。而现代人家里也不会有马桶,所有简化为子孙桶代替,在里面放上红枣、花生、桂圆、莲子(早生贵子),再放五个红鸡蛋(五子登科),是多福多寿的象征。子孙桶要专门由娘家兄弟在新娘进门之前拎进洞房。 6、火囱(香炉):讲究点的人家一般会用纯铜去打造一个火囱,内燃炭火香料,提前一天要把礼服什么的也要熏一下,然后结婚当日出门携带至新房,寓意新娘给夫家带去财运如火旺发。 其他陪嫁品:子孙对碗、红木箱柜,压箱钿(红木的放金银首饰的姑娘嫁妆。) 二、男方需准备: 1、新房布置:新床被子里放置红枣、花生、桂圆、莲子、红蛋等,寓意早生贵子;喜烛一对(洞房花烛);敬茶茶具(新娘向男方亲戚长辈敬茶);也需准备点心(桂圆蛋羹以及小笼包。) 2、麻袋:新娘下车走进新房的那段路要由男方亲戚准备好麻袋交替引路,新娘踩麻袋寓意代代相传,也是取好的寓意。

聊城结婚的诸多风俗

聊城结婚的诸多风俗 双方家长、媒人、准新郎新娘、重要的亲朋好友在上档次点的饭馆吃喝一顿即可(切记是男方请客啊,并且地点要照顾女方) 男方需要准备礼金10007元(万里挑妻)或礼金10001元(万里挑一) 3金(金戒指金耳环金项链)或三钻(钻石戒指,耳环,项链)或者是5金(多个金手镯,和耳钉)5钻也是由准婆婆给准儿媳。然后就是改口费,一般市区这块父母最低是1000(主要是看心意了,越喜欢越多嘛)祖父母比父母少些,剩下的男方的姑姑叔叔大爷啊什么的也是要意思一下的。再就是给女方买两身衣服,从头换到脚,包括包包腰带和袜子,一套化妆品(一般都是折成现钱,小两口自己去买,看消费水平了)。除了这些男方应该准备点东西不用很多也不用很贵重在散席的时候让女方家亲戚带走一家一份就行 主要还是两家商量着来,对了,别忘记要找几个好友帮忙,拍拍照片啊什么的,还有要定个不错的蛋糕,最好是搞个订婚仪式,主要是表现出男方家对女方的重视程度 吃饱喝足后各回各家。 市区普通家庭标准一般这些下来也要3万多4万的吧 个人认为,订婚主要是看男方的诚意和对准新娘的喜欢重视程度,如果男方家庭条件尚可,还是尽量表示最大的诚意吧。 当然,以上这些基本上是聊城市区的男方女方的订婚要求,条件好的那就没办法说了,这只是很一般的标准了,好像聊城人很重视婚丧嫁娶的。像农村,周边镇县的,也没这么多要求了。 结婚婚礼筹备计划 1决定婚礼日期、地点、仪式及婚宴方式 2.制定婚礼预算书 3.草拟客人名单(初稿) 4.召集好朋友讨论婚礼计划 5.确定伴郎、伴娘、小花童人选 6.确定主婚人、证婚人 7.成立婚礼筹备组(明确筹备组分工) 8制定婚礼项目计划书 婚宴: 1估计来宾人数 2估计酒席数量 3选择婚宴地点 4确认酒席菜单、价格 5确认婚宴现场的音响效果 6与酒店协调婚宴布置等细节 通知: 1发喜贴给亲友 2电话通知外地亲友 3网上发布结婚通知

云南少数民族风情全部资料汇编

云南少数民族风情大全 云南是山的世界,河流的故乡。古人曾用“彩云南现”来遥指这片神秘的云岭高原。在“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俗”的红土高原上,生活着26个民族,其中25个少数民族中的15个民族为云南所特有,不同的民族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构成了云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当您翻越重重叠叠的大山和蜿蜒流淌的河流,踏上云南这片红土地时,总有看不完的景,听不完的故事,探不完的谜…… 云南,秘境之旅一定会给您留下人生最美好的回忆! ?彝族 云南的彝族约有470.57万人,其中位于云南中部的楚雄彝族自治州和南部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云南境内彝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

彝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崇虎、尚黑、敬火、爱武是彝族文化的几个鲜明特点。而彝族的十月太阳历,可与闻名于世的玛雅文明相媲美。 彝族打歌——最受欢迎的全球民间舞蹈 每逢收获、婚嫁或节庆,生活在云南的彝族,少则数十人,多则数百上千人,围着一堆堆熊熊的烈火,合着芦笙、短笛、月琴和树叶吹奏的音乐节拍,男女手拉手,围成圆圈,逆时针方向踏足而歌,通宵达旦。1986年,美国国际民间艺术组织曾把彝族“打歌”列为最受欢迎的“全球十大民间舞蹈”之一。 ?白族 白族,主要住在于云南西北部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现约有150.56万人。白族崇尚白色。除“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及汉族的年节外,白族还普遍崇奉一村一方的保护神一“本主”,各地还有迎神赛会等等,难怪人们把白族文化称为一部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民俗百科全书”。 讲究礼仪的白族“三道茶” 白族习惯喝烤茶。烤茶讲究茶具,俗语说:“酒盅要粗糙,茶盅要精巧。”献客的茶盅以洁白精巧的瓷杯为上品。白族茶礼分三道,俗称“三道茶”,即“头苦、二甜、三回味”。一道为纯烤茶,二道加核桃片、烧乳扇和红糖,三道是加蜂蜜和几粒花椒的蜂蜜花椒茶。“三道茶”是白族

婚礼过程 烟台

烟台可举行结婚典礼的酒店就这么些,而结婚的人不断地增多,档次不断地提高,所以要尽早确定结婚典礼举行的日期,预定好酒店,提前一年都不为过,而且要交上定金,过段时间也要和酒店联系一下,否则酒店就是给重复安排了,到时候还要打官司,经不起折腾。宾客确定 新郎新娘应该在婚前1个月把准备请的亲朋先通知一遍,有什么人、多少人能去,应该心中有数。如果在你的亲朋中彼此有矛盾的,最好不要安排坐到一起,谁知道他们酒后能不能发生不愉快的事情。 负责人员定位 筹备婚礼非常麻烦,当然要请一些挚友帮忙。 领车、伴郎、司仪、主持、酒店负责人等相关人员名单、当天手机号、时间安排,要尽早安排,开几次碰头会,列出责任分工安排。特别是婚礼前一天,一定要最后磋商一次,确保没有丢漏的地方。相关物品采购 烟、酒、糖、茶、饮料等去批发可以省不少银子(婚礼当天:双方家里水饺、水果),档次按财力自己确定,用于: 1、当天早晨双方帮忙的亲朋、打点司机(如果车是借的)。 2、婚宴用一些,打点大厨、服务员(还的提前给人家说,什么风气?) 3、打点送亲大客和你觉得有必要的客人。 婚礼前一天,新郎服装到男方家,新娘服装到女方家,烟、酒、糖、饮料送入酒店并找一单间存放,此单间也用于新娘换衣、化妆。 需要重视的人员 大客 婚礼当天,最尊贵的莫过于女方的“送亲大客”了。(告诉新郎,咱娘家有人!!)女方送亲大客为两人,应由女方家男亲出任,如舅、叔、哥、弟......无论是谁,都将是婚礼当天的至尊人物。同时如女方送亲大客中有新娘长辈,到男方家后,男方必须也有一长辈陪同至

伴郎、伴娘 各两人,机灵懂事、口齿伶俐并有福气的未婚青年。 司仪 俗称大僚,须是手疾眼快、八面玲珑的男士。司仪最好和双方都熟悉,且较有威望,如有不周之处谁也不会和他计较。 领车 该角色同样非常重要,负责严格按预定时间、路线带领车队,支付各景点费用,如遇塞车,果断另选道路,保证按时抵达酒店。 酒店负责人 需要细心地做好酒店方面宴前安排、宴后处理,物资管理工作。 乐队 新娘到新郎家门前吹奏一次、到酒店门前吹奏一次,也有还到酒店宴席上演奏的。一般6人或8人。烟台目前有众多婚礼乐队,水平不一。有的乐队只是一些“滥竽”+“制服”,却给人一种正规的印象,而真正的“高手”又不肯统一服装,有的甚至象朋克一样不能让喜主接受:( 摄影、录像 我还是觉得专业的好,价格不是太贵,直接就给做出光盘来。 主持人 较有名气的主持人,切记需要提前一年定的。最好酒店定好后,立即定主持。 车队安排 一般阵容: 第一辆:面包车,领车坐前,摄影、录象坐后面,车后盖掀起。 第二辆:打扮的最漂亮,伴郎之一坐前,新郎新娘坐后。如果车的档次不同,这辆应该选最好的。 第三辆:伴郎之一坐前、两位伴娘坐后。 第四辆:男方陪大客之男亲坐前(到男方家后上车)、女方送亲大客坐后。 其他车辆随意坐一些朋友。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小镇特色规划探讨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小镇特色规划探讨 摘要: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拥有数量众多的民族特色城镇,由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及地域差异性,这些城镇具有了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风貌格局、民族建筑艺术和传统产业,拥有鲜明的特色。近些年,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民族特色小城镇凭借独具魅力的特色资源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 本文以云南省极富特色的小城镇——西盟县勐卡旅游型特色小镇规划为实证,探讨少数民族地区小城镇规划过程中如何进行特色定位及特色塑造的方法、途径等问题。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旅游小镇、勐卡镇、规划 1、引言 至2013年底,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3.73%,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与此同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许多大城市在接纳农村人口转移方面已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因此,近年来小城镇成为国家大力发展的对象。然而,我国的许多小城镇在发展过程中规模越来越大的,但城镇固有的历史文脉和山水风貌却逐渐消退。 城镇特色是城镇物质形态特征和社会文化特征的综合反映,它是特定条件下的小城镇符号系统所提供的差异性特征[1]。她不仅体现在城镇所处的地理环境、自然风光中,更重要的是孕含在她的人文风俗,以至其与环境相结合的人工创造的建筑物和空间形态及布局中。 在推进民族团结、边疆稳定方面,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城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在城镇化发展中创造性地探索出许多典型模式,采用灵活的策略,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逐步探索出中心城市带动型、资源开发带动型、大企业带动型、旅游产业带动型、边贸带动型的城镇化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民族区域特色的城镇化道路[2]。 勐卡镇地处西南边陲,地域及民族文化特色显著。一方面,国家及云南省旅游业发展方兴未艾,旅游小镇被作为云南省旅游发展的新方向而获得更多重视;另一方面,旅游小镇是南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的重要模式,是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对边疆地区经济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勐卡小镇规划,对于探索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小镇规划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旅游小镇的类型 旅游小镇就是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小城镇,大多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并且极具地方特色。旅游小镇根据其依托的旅游资源类型,可分为自然风光型、历

济南结婚风俗

济南婚礼习俗 单回双:指去接新娘的人数为单数,回来加上新娘刚好是双数,意制指成双成对,比翼双飞。 偷茶杯:指男方到女方家接新娘时,一般有一人偷偷将带把手的茶杯带回婆家。 不走回头路:指车队从婆家出发接新娘的路线和从娘家出发回婆家(或酒店)的路线不重复。 敲门砖:一般接新娘的人到新娘家的时候,往往会被“拒之门外”,只有往门里多塞几个红包,门里面的娘家人才会把门打开让接亲的人进屋。 上轿包子下轿面:即在新娘准备离开娘家时由新娘母亲给新娘吃水饺,而当接亲者顺利将新娘接回到婆家时,煮面给新娘。 喜宴开始之前,酒店桌面上一般摆放点心瓜子等。一般为六样小碟,分别盛有喜烟,喜糖,白瓜子,黑瓜子及两样点心。另外,还需在转盘中央摆放各类酒品及标明参加宴会客人的桌签,如新郎同学,新娘朋友,男方亲属,工作人员等等。 主席台座次一般分婆家跟娘家,即男女双方分别就坐,男左女右。分别为双方父母,双方领导(包括证婚人及主婚人),双方亲属代表,介绍人等。每方以四到六人为宜。 提示: 别忘带:结婚证,结婚信物,父母给新人的红包。 别忘了给酒店厨师长,司机准备礼品或者红包。给厨师长的礼品可以提前一两天送到,而司机们的礼品可以在出发前发送。 证婚人一般是男方的领导,而主婚人则是由父母主婚,但由于父母一般佩戴的胸花是父母的胸花,所以现在更多的情况是由双方领导出一位代表给他们主婚,而主席台上除证婚和主婚之外的领导佩戴贵宾胸花。 经验: 是否考虑备清真席。 婚礼仪式长度一般控制在半小时左右,不宜过长或过短。 为了保证拍摄的全面性,给摄影,摄像师提供更好的条件,最好准备一辆不算在车队中的摄影摄像车,供摄影师和摄像师专门乘坐。另外,现在更流行使用两个摄像师,拍摄时可以分为娘家和婆家两边分别摄像,婚礼时可以一个固定机位,一个流动机位,敬酒时可以一个摄像跟新人,一个摄像跟父母。 如果迎亲路线比较复杂,则最好是画一份路线图,标注路线,顺车地点等要素,给每一个司机发一份,这样就算是车队被红绿灯卡住,甚至有的车跟丢了,至少也可以按照路线图到达目的地。 最好列一份所有婚礼涉及人员的联系清单,多打印几份分发,要素则包括司仪,证婚人,男方父母,女方父母,总管等职务以及他们的姓名,联系电话,单位等。这样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如果发生什么问题也可以直接找到责任人。 一般婚礼举行时必须的程序是:入场,证婚,拜父母,谢来宾,夫妻对拜,交杯酒,互赠信物。另外,现在有些婚礼还有游戏,倒香摈塔,切婚庆蛋糕,点烛台等环节,而这些环节则根据新人喜好添加。 现在几乎所有婚礼都有摄像师拍摄,制成光盘后给新人。而现在市面上常见

云南少数民族概括

云南省一共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白、哈尼、壮、傣、苗、保僚、回、拉怙、佤、纳西、瑶、藏、景颇、布依、普米、怒、阿昌、德昂、基诺、水、蒙古、布朗、独龙、满.彝 我也喜欢那里啊。我给你介绍以下啊。西双版纳名称的由来 西双版纳,是一句傣语。四个字中,有三个数词,一个名词。傣语的西、双、版三字,译成汉语是十、二、千;纳,是个名词,意为田。一些介绍西双版纳情况的文章,按字义将西双版纳译为十二千田。十二千田,奇怪不奇怪?十千为一万,十二千应该是一万二千,怎么不叫一万二千田,偏叫十二千田呢?要知道其中的奥秘,就得讲讲“西双”这个数词的由来。 西双版纳,古代叫做勐泐,意思是傣泐居住的地方。傣泐,是傣族的一个支系,汉语称为水傣,主要聚居地是如今的西双版纳。据傣文历史资料《泐西双邦》一书记载,勐泐地方古代分布着邦荒、邦帕、邦罕、邦洛、邦绍、邦黑、邦兰、邦莫、邦盖、邦陇、邦赖等十二个傣泐部落。这十二个傣泐部落,为与其它民族争夺平坝,结成了一个称为“泐西双邦”的部落联盟组织。十二个部落的首领分别组成部落联盟组织泐西双邦的“昆细昆别”即四大臣与八大臣。这十二个大臣,分头管理各种事务。《泐西双邦》还记载说,傣泐王已由天王封委、由后裔继承王位。有一代傣泐王突然逝世,后裔却远在异国他乡。机智勇敢的几达沙里,受众人委托,带着十二个勇士去找寻、恭迎王室后裔回乡继承王位。他们历尽辛苦,把王室后裔接回勐泐,辅佐他登基继位,并用计除掉了他的政敌召真罕,使那位名为召苏婉纳波龙的王室后裔稳坐王位。由于几达沙里及手下十二名勇士辅佐傣王有功,被分封管理十二个邦,并允许他们建立领地——勐和称为景的城池。从此以后,傣泐地方便出现了西双景(十二个城池)和众多的勐,勐的首领称为召勐(意为一个地方之主)。 傣历522年(公元1160年),年仅32岁的帕雅真征服了各勐,在勐泐地方建立了景陇金殿王国(又名勐泐国)。宋朝皇帝遣使至景陇(今景洪)颁发虎头金印,命为一方之主,称为景陇金殿王国至尊佛主。明朝年间,朝廷在勐泐地方设立了宣慰使司,统辖勐泐地区各勐。傣历944年,与缅王联姻的第三十三代宣慰使召应勐,为替爱妻氵力苏宛纳巴读玛备办返乡探望父母的礼品,将所辖的三十多个勐(有说一百余个勐者)和十二个火圈(统治山区民族的机构)合并成十二(西双)个承办礼品的单位,各办一份礼物,让氵力苏宛纳巴读玛带回故乡晋献父母。从此,所有田赋、贡品,均以十二份为单位承办,并将合并以后的田赋机械叫做版纳。 西双版纳的西双,起自古代的西双邦、西双景。版纳则始自召应勐为备办礼物而将勐和火圈合并为十二个单位。版纳,实际上是合并田赋。古代的西双版纳,是经过合并的十二个田赋单位或政权机构。傣语的“版”是个多义词,可译为千,可译为缠裹、联合、合并,并不仅仅是千。版纳,也不仅可译为千田,还可意译为合并田赋或合并水田。当年召应勐并成的西双版纳,分别为①版纳景洪(包括景洪、勐罕两勐);②版纳勐遮(包括勐遮、景鲁、勐匡、勐阿四个勐);③版纳勐混(包括勐混、勐板两勐);④版纳勐海(包括勐海、景真两勐); ⑤版纳景洛(包括打洛、勐满、勐昂、朗勒四个勐);⑥版纳勐腊(包括勐腊、勐伴两勐); ⑦版纳勐很(包括勐很、勐旺两勐);⑧版纳勐拉(包括勐拉、勐往两勐);⑨版纳勐捧(包括勐棒、勐满、勐润三个勐);⑩版纳勐乌(包括乌岱、乌勒两勐);(11)版纳景董(包括景董、磨腊、易武、倚邦四个勐);(12)版纳勐龙。 自召应勐将勐并成西双版纳以后,西双版纳的辖区范围和各个版纳下辖的勐不断地调整变

我家乡的婚礼习俗

我家乡的婚礼习俗 结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总是会寄予着人们的美好祝福。我的家乡——湖北省随州市洪山镇,在婚礼方面有着它独特的风俗。 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媒婆在家乡人们的婚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她们在当时是以一种职业的形式存在的。如果哪家有女孩到了十一、二岁的时候,就会有媒婆受到家里有男孩的人家的委托来上门提亲,但是具体去哪一家那就是媒婆自由决定了,不过也会受到“门当户对”这个规则的制约,也不是完全自由的。 当媒婆去女方家时,会带着男方的“庚贴”——写着生辰八字的字条去,还有8根彩色的用丝和棉做成的线,寓意“丝和棉,万万年”。媒婆在向女方家介绍了情况之后,就会带着女方的“庚帖”回到男方家,然后请算命先生来“合八字”,看看这两个人在将来是不是可以和谐美满,如果有什么问题的话,还要请算命先生来指点迷津,去烧香拜佛来保证婚姻的顺利。不过不管怎么样,媒婆都会竭力促成这门亲事的,因为她们就是靠这来维生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虚报情况就成为媒婆的家常便饭了,俗语称之为“九个媒婆十个谎”。 在媒婆的穿针引线下,男女双方的家长多半都是会同意的。然后男方就要向女方下聘礼了,主要包括:银子、衣服、喜饼、烟草等,其中各样的数量是看男方的具体经济情况而定,而喜饼则是用小麦面制成,外面还写有红色的“喜”字,代表吉祥喜庆。 当女方到了十五、六岁的时候,双方家长就会选定一个黄道吉日来成亲,这个日期多半是带有六或者八的(以阴历为准),因为人们认为“六”,意味着顺利,而“八”则与发财联系在一起。 到了结婚的那天,男方就会雇上一顶四人抬的大花轿,在媒婆的带领下去女方家迎亲。这个时候,男方还会准备一些鱼和鹅作为礼物,送到女方家。而女方则会由新娘子的哥哥或者弟弟,如果都没有的话,就会由她的叔父伯父作为“送亲”将新娘子送到婆家。当然了,还得带上嫁妆,多半是新娘子给未来的公公、婆婆、丈夫所缝制的鞋子、袜底(那时候的袜子都有着跟现在的鞋垫一样的底),除此之外还有蚊帐、被套以及锅碗等物什。 当新娘子乘着花轿后,就会由媒婆牵下轿子,然后新郎就会将一条系有花朵形状的红绸带的一端递给新娘予,自己则拉着另一端,将新娘子引进家门,拜堂成亲。直到这个时候,新郎和新娘子才第一次见面,也才有了机会对媒婆之前的内容进行验证,不过即使不满意也晚了,两个人已经成为夫妻了。这真可谓“媒灼之言”。 在结婚后的第三天,新郎要陪着新娘回娘家,这被称做“回门”,一般是在新娘家吃一顿饭之后就再回到新郎家。然后再过三天,新娘家的“送亲”会来把新娘子接回去住上九天,俗称“驻九”。之后新娘回到新郎家就算是整个婚礼过程结束,开始他们的夫妻生活了。

云南少数民族风情大全

少数民族风情大全 是山的世界,河流的故乡。古人曾用“彩现”来遥指这片神秘的云岭高原。在“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俗”的红土高原上,生活着26个民族,其中25个少数民族中的15个民族为所特有,不同的民族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构成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当您翻越重重叠叠的大山和蜿蜒流淌的河流,踏上这片红土地时,总有看不完的景,听不完的故事,探不完的谜…… ,秘境之旅一定会给您留下人生最美好的回忆! ?彝族 的彝族约有470.57万人,其中位于中部的彝族自治州和南部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境彝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彝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

字。崇虎、尚黑、敬火、爱武是彝族文化的几个鲜明特点。而彝族的十月太阳历,可与闻名于世的玛雅文明相媲美。 彝族打歌——最受欢迎的全球民间舞蹈 每逢收获、婚嫁或节庆,生活在的彝族,少则数十人,多则数百上千人,围着一堆堆熊熊的烈火,合着芦笙、短笛、月琴和树叶吹奏的音乐节拍,男女手拉手,围成圆圈,逆时针方向踏足而歌,通宵达旦。1986年,美国国际民间艺术组织曾把彝族“打歌”列为最受欢迎的“全球十大民间舞蹈”之一。 ?白族 白族,主要住在于西北部的白族自治州。现约有150.56万人。白族崇尚白色。除“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及汉族的年节外,白族还普遍崇奉一村一方的保护神一“本主”,各地还有迎神赛会等等,难怪人们把白族文化称为一部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民俗百科全书”。 讲究礼仪的白族“三道茶” 白族习惯喝烤茶。烤茶讲究茶具,俗语说:“酒盅要粗糙,茶盅要精巧。”献客的茶盅以洁白精巧的瓷杯为上品。白族茶礼分三道,俗称“三道茶”,即“头苦、二甜、三回味”。一道为纯烤茶,二道加核桃片、烧乳扇和红糖,三道是加蜂蜜和几粒花椒的蜂蜜花椒茶。“三道茶”是白族招待尊贵客人的饮品。

烟台风俗

烟台风俗 烟台历史悠久,文化源渊流长,生存在这一方热土上的先民们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以其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为内涵,创造产生了许多主题明确、内容简练、通俗易学、便于普及流行的民俗风情。文化方面有跑旱船、跑驴、踩高跷、舞龙、胶东大秧歌等;日常生活习俗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 京剧 京剧本来是中国的国粹,是全国性的主要剧种之一。清中叶以来,以西皮、二黄为主要腔调的徽调、汉调相继进入北京,合流演变为京剧。烟台是京剧之乡,历史上烟台的京剧票友在国内是很有影响的。京剧票友的同乐处、同乐园非常活跃。不少京剧大师到烟台唱戏,同烟台的京剧票友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烟台市民从呀呀学语的童稚,到八十多岁的老人,不分男女老少,很多人都喜欢京剧。烟台的少年宫公园,每天都坐满了前来娱乐的人们,自带京胡、自由搭档,你方唱罢,我又登场,梅派、荀派、周派、程派,各派唱腔不绝入耳。京剧已经深入到千家万户,成了烟台人生活的一部分。 添喜 婴儿降生,山东俗称添喜,要在门口挂一块红布,还有红枣、栗子、花生等物。标志添喜。 向产妇的娘家报喜是生育礼俗的重要组成部份,从前有身份的人家派佣人去,一般人家派弟兄去,现在多是女婿亲自前去。一般在婴儿降生的第三天,也有当天或者第二天报喜的。 旧时胶县生男孩第三天报喜,女孩第六天报喜。去时带1斤重的馒头20个,娘家必须全留下,否则小孩不好养;娘家要回上19个鸡蛋、4碗小米。路上碰到的第一个人要送红鸡蛋,这叫做人人喜。蓬莱县生男孩带公鸡去报喜,生女孩报喜用母鸡。 通常亲友和乡邻在看到挑红或者收到喜面后,就要给产妇送些鸡蛋、面粉、小米、点心等礼品,在过去这既是人情,也带有邻里相助的性质。有些地方,主家要回赠几个红鸡蛋,以表谢意。以后在婴儿满一月、百岁(一百天)和一周岁都有不同的庆贺活动。 渔民 沿海渔民有供奉龙王、海神娘娘之俗,每逢节日和出海前,摆设供品,点香烧纸,祈求平安。 新船下坞,船主择“黄道吉日”,船头披彩,船桅挂红旗,设供品,点蜡烛,焚香纸,鸣鞭炮,行大礼。船主用朱砂笔为新船点睛、开光。高呼“波静风顺”、“百事大吉”,送船入海。 出海捕鱼前,举行祭祀,鸣 鞭炮,焚香烧纸,敲锣打鼓,祈求平安。每逢初一、十五,渔民家属于海边为亲人祈祷、祝福。渔船满载归来时,于船桅挂“布挑子”,向乡亲报喜,乡亲们上船祝贺。 选好定婚日期,男方父母给女方父母1001或10001(有钱可以多给),然后定好结婚日期,男方给女方10000或20000有钱的话可以多给 是有订婚这一说的,不过好像名称不叫订婚,是叫看场! 和订婚的意思一样, 农村风俗有:看小场,看大场之说,就是双方父母,亲戚见一下面,表示双方都认同了....... 烟台订婚需要办理什么手续!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07-8-14 18:36 我想今年结婚,但是不知道烟台这里需要办什么手续,还需要公司开什么证明吗? 提问者:fangzhaoshui - 试用期一级最佳答案 不用开证明,双方户口簿、身份证、去年办理的时候需要的是三寸的合影彩色照片,今年应该也是,你可以先电话问问,外地人也不用开证明的。到你户口所在地即可!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与传承保护-最新文档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与传承保护 悠久的民族历史与独特的地貌特征造就了云南少数民族具有浓厚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的传统民居建筑样式。新时代背景下,由于新农村建设趋势的持续蔓延以及种种其他外来因素的影响,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由于无法满足居住者日益变化的生活水平和居住需求,传统民居的“特色化”逐渐被“规范化”取代,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处境。拥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是我国丰富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世界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基于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的特色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是一项亟待解决的时代任务。 一、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概况 1.自然与人文环境位于纬度低、海拔高的高原山区的云南拥有稀薄的大气层、充足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长时间的日照给它带来了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山高谷深的地理环境也对它的交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阻碍。气候特征是构成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地独特民居风景的重要因素,由于云南大部分地区为高原型季风气候,日温差大且年温差小,因此在传统民居建设时需要考虑到采光和保温问题,充沛的降水使得传统民居非常重视排水问题。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独特的人文环境,在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居住的地方多为富有特色的传统民居和聚落场所,但也有一部分人住在新民房中,人们主要从事传统

农耕生产,部分地区从事旅游服务,总体生活水平比较低。 2.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传承保护的影响因素现阶段,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的传承保护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即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民居设计缺陷因素。由于云南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民居采用的是砖木结构,这种材质很容易受到风雨吹淋、虫蚁蛀腐的摧残,在年久失修后大多已经呈现摇摇欲坠之势,且洪水、雷击等自然灾害也可能对其造成毁灭性的破坏。社会因素体现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由于风俗习惯等原因以及文物保护意识的缺乏,对传统民居不加爱护导致其毁坏严重,且随着人口剧增和经济的发展,居住环境也受到了影响,拥挤杂乱的环境增加了传统民居损坏和倒塌的风险。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民居在结构设计与卫生设施设计上多有不足,多方面的缺陷导致了传统民居受潮、采光差,无法满足人们现代生活的需求,一定程度上也加快了传统民居在现代社会中的淘汰速度。 二、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建筑特色 1.民族风情特色民族风情特色是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最为明显的特色之一,表现在民居建筑材料、建筑装饰、环境艺术氛围等各个方面,充分展示了其丰富的民族文化和风俗风情。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民居更倾向于使用木材、石材和土等建筑材料,如筒板瓦、大理石、青石、五花石等等。其中青灰色筒板瓦通常被用于传统民居中门楼顶的搭建,大理石

全国各地结婚习俗大全

全国各地结婚习俗大全 1、★杭州婚礼习俗★ 2、★沈阳婚礼习俗★ 3、★石家庄婚礼习俗★ 4、★成都婚庆习俗★ 5、★济南婚庆习俗★ 6、★福建婚庆习俗★ 7、★烟台婚庆习俗★ 8、★聊城婚庆习俗★ 9、★江西婚庆习俗★ 10、★台湾婚庆习俗★ 11、★安徽婚庆习俗★ 12、★上海婚庆习俗★ 13、★北京婚庆习俗★ 14、★广东婚庆习俗★ 15、★温州婚庆习俗★ 16、★宁波婚庆习俗★ 17、★东北婚庆习俗★ 18、★湖南婚庆习俗★ 19、★河南婚庆习俗★ 20、★天津婚庆习俗★ 21、★山西婚庆习俗★

23、★厦门婚庆习俗★ 24、★云南婚庆习俗★ 25、★海南婚庆习俗★ 26、★武汉婚庆习俗★

一、说媒 杭州民间婚礼,基本上沿袭南宋婚礼的习俗遗风。旧时男女婚配封建色彩极浓,中等以上人家都要请媒婆说合,叫做“穿婚”。男、女方问卜得吉“定帖”后,男家择日备礼邀女家,两亲相见,谓之“相亲”如女方中意,即以金钗插于冠髻中,名曰“插钗”若不如意,则送彩缎两匹,谓之“压惊”。 二、订婚 正式结婚前的一种仪式,古称“缔姻” ,又称“传红”订婚这天,两家都挂灯结彩,厅上供和合二仙神马,燃点红烛,邀请亲友吃订婚酒。 三、行聘 订婚后,男家要行聘,古称“纳征”,现在俗称“聘礼”“财礼”。 根据男家情况,以送金银、绸缎为主,女家受聘,亦必有答礼,称为“回盘”。 四、发奁 结婚日期确定前一日要发奁,俗称“发嫁妆”。 旧时,富裕大户嫁妆甚厚,嫁妆先在家中布置陈列,何桌在先,何物在后,都有一定的格式。到了男家必须照样陈列,最前面的嫁妆,必为子孙桶,桶内盛有红蛋、喜果各一包。 女家嫁妆无论如何丰富齐全,唯眠床必须男家准备女方家长必须在棉被内放一些花生 ,以讨生儿育女化生的吉利。 五、迎娶 婚礼的正日,俗称“拜堂”。 早一日下午,花轿抬至男家大厅,晚间,百烛齐燃,灯火辉煌,称为“亮轿”。 女方早一日亦要备席请新娘,称为“辞家宴” ,俗称“别亲酒”。 古俗,婚礼系昏礼,须晚间举行。 杭俗大都在日间,拜堂之日,以巳午未三时为多,花轿从男家出发,到女家后停在厅上。 新娘由喜娘伴随着遍辞父母和家属亲戚,然后,由一人执红烛,一人执红灯笼,引上花轿。花轿由四人杠抬,官宦人家还可以鸣锣喝道。这也是浙江女子出嫁的特殊风俗,相传系南宋康王赵构为感谢宁波女子救命之恩而特地封赠的“半副銮驾”。 六、三朝回郎 即新亲上门,就是女方亲属上男方去,旧时都要在结婚第三天举行。 现在男方习惯第二天就邀请女方父母及兄弟姐妹上门。旧时还有吃三道茶等礼节,现在吃一餐新亲上门酒。 婚后三天,新郎偕新娘一同回娘家,拜见岳父岳母,俗称“双回郎”。 旧时,新娘回娘家,多则住一月,少则七天,再由新郎接回家 五四运动后,知识界渐渐带头自由恋爱,文明结婚近年来父母包办婚事已经少有,但结婚讲排场习俗仍存。

容易被误读的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术语之解析

容易被误读的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术语之解析-汉语言文 学 容易被误读的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术语之解析 蔡梦月吕唯蓉 摘要:误读是按照自身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去解读另一种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术语是各民族文化的精粹,其来源和内涵各具特色。为避免理解和交流过程中出现差异,本文梳理出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容易让外界误读的部分文化术语,并从语音来源、历史传承等方面加以解释。 关键词:误读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术语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各族人民在人类历史上所创造的具有鲜明个性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包括语言、节庆、婚俗、饮食、手工艺、建筑以及信仰等方面的内容。“术语”是专业领域中用来表示特定理论体系中普遍概念的专用词汇单位,具有凝合性和整体性,无论是单成分术语或多成分术语,表达的都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其特点是准确、严谨、简洁,文化误读,是指读者主观上由于缺乏对词源、文化背景的了解而造成对原意的误解。本文选取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容易被误解的一些术语加以解析,以期加强中外人民和少数民族同胞沟通交流和理解。 一、云南少数民族节庆文化中容易误读的术语解析 “苦扎扎节” ——亦称“苦扎扎”或“库扎扎”,在哈尼语里是“预祝五谷丰登、人畜康泰”的意思,少数民族语言用汉字音译过来,与汉字本身蕴含的意义大不一样,这是哈尼族犹如汉族过春节一样隆重的传统节日,不是字面上理解的“苦”节,玉溪元江的哈尼族从五月的第一个申猴日起,节日历时3~5天,

红河哈尼族每年农历六月欢庆该传统节日。 “赶摆”——又称“做摆”,傣语“赶摆”的原意是盛大节日或集会活动的意思,是傣族丰富多彩的节日统称,少数民族的“赶摆”和其他地方的赶集、赶场、赶街不同,傣族人“赶摆”涵义比集市贸易要宽泛很多,不仅是祭祀、集市、商贸的庙会,一些地区还是未婚青年男女寻找意中人的场合。傣族其他重大节日也叫做“摆”,如摆爽南(泼水节)、摆斋等,参加这些活动,都叫作“赶摆”。规模比较大的“摆”一般在五谷丰收的深秋时节进行。 早期的“赶摆”还是一种宗教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云南德昂族、阿昌族“做摆”之意是祈求村寨和家中人平安生活、消祛灾难,由村寨头人、家族长共同推选出“做摆””的承头人,拜佛祭祀,由佛爷念经,以求富裕安乐。云南很多少数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汉语通过音译或意译的方式表达出来,形成汉字书写的文化术语,在交流和使用中望字生义,致使理解上出现偏误。二、云南少数民族传统婚俗文化容易被误读的术语解析 少数民族婚俗文化来源于本民族的伦理道德和特定时期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各民族的伦理文化有所差异,对其他异质伦理文化蕴含的传统理解流于表面,也会导致误读、误解。 “公房”“姑娘房”——“串公房”“串姑娘”是汉语的说法,因为语言的差异被外界误解为少数民族恋爱“性开放”的表现。“公房”本是少数民族青年自由恋爱、社交娱乐的场所,景颇族在村寨旁盖有“公房”,专供未婚男女唱歌、跳舞。“公房”是少数民族在特定历史条件之下淳朴的婚恋方式,有着伦理道德的制约,比如已婚者、有恋人者不得“串公房”,未成年人也禁止进入“公房”。从少数民族流传的“公房歌”可看出他们的质朴和深情:“人受大自然的启示才

云南少数民族建筑艺术

西部民居采风 (三) 辛克靖 云南少数民族建筑艺术 云南历史文化悠久,在旧石器时代有元谋猿人。新石器时代,云南大部分地区就有各族的先民活动。公元前1260年左右商代新石器文化遗址证明,当时已形成一个较大的村落,人们已会建造简单的木构架房屋。 风格各异的建筑结构 云南各少数民族传统木结构,有抬梁、穿斗、井干、人字木屋架,密梁平顶五种。抬梁,穿斗式木构架为白族,彝族,纳西族所采用,如白族,纳西族的 三坊一照壁 即三合院, 四合五天井 ,即由四坊组成的四合院。较大住宅则由几个三合院或四合院纵向或横向组成重院,彝族、哈尼族也大体相同。人字木屋架为傣族竹楼中所用,密梁平顶用于土掌房,受汉族影响的白族、彝族、纳西族、哈尼族民居,与汉族建筑一样能做到建筑功能、结构和艺术的统一。傣族、景颇族、德昂族、布朗族、基诺族为干阑式建筑结构,呈现出通透,灵活的建筑风格。彝族、哈尼族,全部或局部采用土掌房,用毛石脚,夯土或土坯墙,密梁铺草抹泥楼面,平屋顶结构,房屋组合符合地形,高低错落,朴素优美,富于变化。呈现出深厚朴实的建筑风格。采用平房的佤族、拉祜族民居用土坯墙或竹笆墙草顶,呈现出原始粗犷的建筑风格。 井干式民居建筑,是古代井干式建筑形式的残余,多为居于高山林区的少数纳西族、傈僳、普米族、独龙族、藏族和彝族采用。可就地取材,不受经济条件限制,施工简单,利于 抗震,是一种用木头叠起来的木楞房,如张衡 西京赋 , 井干叠而百层 ,这种建筑具有原始、古朴、粗放的建筑风格。 一颗印 民居建筑,是以天井为中心,由正房、东西厢房(俗称单房)及入口门廊组成封闭的四合院。瓦顶、土墙平面和外观方方如印,故称 一颗印 。正房三间,两层,前有单层廊(称抱厦),构成重檐屋顶。两边耳房为二层,吊厦式,称 三间两耳 ,主房屋顶稍高,双坡硬山式。厢房屋顶为不对称的硬山式,分长短坡,长坡坡向内院,在外墙处,作一小转折成短坡,坡向墙外。所有房间均朝向天井采光通风,外墙多不开窗,仅在 云南彝族一颗印民居 二楼有个别小窗,形成封闭式的外端,前围墙颇高,常达厢房上屋檐口,围墙正中立一大门。无侧门或后门。平面及空间布局非常紧凑,形成灵巧内向,封闭式的外观特点。在昆明及滇中、滇南等地区的彝族常采用此种建筑结构和造型。 奇特的民居造型 各少数民族民居,在造型上最为典型的如景颇族倒梯形悬山屋面,德昂族歇山屋面呈半圆形如同毡帽的造型,元阳地区哈尼族民居中的脊短坡陡屋面,远望似菌子(蘑菇),哈尼族奇特的住房群 即一个家庭要盖一幢干阑式 大房屋 母房称 拥戈 ,为中心房屋。依照大家庭内成 41 ARCHITECTURE AND C ONS TRUC TION 200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