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工程原理试题

系统工程原理试题
系统工程原理试题

操作系统原理试题

操作系统原理试题1 一、填空题(19’) 1.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有▁▁▁▁▁、▁▁▁▁▁和▁▁▁▁▁。 2.在操作系统中,处理机的状态分为▁▁▁▁▁和▁▁▁▁▁两种。 3.进程的三种基本状态是▁▁▁▁▁、▁▁▁▁▁和▁▁▁▁▁。 4.N个进程互斥访问一变量,设置一信号灯S, 则S取值范围是▁▁▁▁▁。 5.在分区式存贮管理中,首次适应法中自由主存队列应按▁▁▁▁排序,最佳适 应法中自由主存队列应按▁▁▁▁▁排序,最坏适应法中自由主存队列应按▁▁▁▁▁排序。 6.常用的缓冲技术有▁▁▁▁▁、▁▁▁▁▁和▁▁▁▁▁。 7.按I/O控制器智能化程度的高低,可把I/O设备的控制方式分为四类▁▁▁▁、 ▁▁▁▁、▁▁▁▁和▁▁▁▁▁。 二、名词解释(9’) 1、响应时间 2、虚拟存储器 3、进程同步 三、简答题(36’) 1.什么叫重定位?动态重定位和静态重定位有什么区别?(7’) 2.什么叫进程?进程和程序有什么区别?(7’) 3.简述分段和分页的区别。(6’) 4.请详细说明可通过哪些途径预防死锁?(8’) 5.请详细说明请求分页系统的地址变换过程。(8’) 四、一单道批处理系统中,有如下四个作业,并采用短作业优先调度算法,试计算作业的平均周转时间和平均带权周转时间。(8’)(单位:小时) 五、系统盘块大小为512B(字节),盘块编号长4B,文件说明中可存放10个盘块编号。 关于文件大小有如下统计结果: 文件大小≤512B 占40% 512B<文件大小≤3KB 占30% 3KB<文件大小≤64KB 占20% 64KB<文件大小≤192KB 占8% 192KB<文件大小≤8MB 占2% 试为该系统设计文件的物理结构,使访问文件时具有尽可能小的平均访问磁盘次数,

《操作系统教程》南邮正式版——习题解答

《操作系统教程》南邮正式版 习题解答 第三章进程管理与调度习题 1、什么是多道程序设计?多道程序设计利用了系统与外围设备的并行工作能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让多个计算问题同时装入一个计算机系统的主存储器并行执行,这种设计技术称“ 多道程序设计”,这种计算机系统称“多道程序设计系统” 或简称“多道系统”。在多道程序设计的系统中,主存储器中同时存放了多个作业的程序。为避免相互干扰,必须提供必要的手段使得在主存储器中的各道程序只能访问自己的区域。 提高工作效率,具体表现在: ?提高了处理器的利用率; ?充分利用外围设备资源:计算机系统配置多种外围设备,采用多道程序设计并行工作时,可以将使用不同设备的程序搭配在一起同时装入主存储器,使得系统中各外围设备经常处于忙碌状态,系统资源被充分利用; ?发挥了处理器与外围设备以及外围设备之间的并行工作能力; 从总体上说,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后,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中资源的利用率,增加单位时间内的算题量,从而提高了吞吐率。 2、请描述进程的定义和属性。 答: 进程是具有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上的一次运行活动,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调度和保护的独立单位。 进程的属性有:结构性?共享性?动态性?独立性?制约性?并发性 3、请描述进程与程序的区别及关系。 答:

程序是静止的,进程是动态的。进程包括程序和程序处理的对象(数据集),进程能得到程序处理的结果。进程和程序并非一一对应的,一个程序运行在不同的数据集上就构成了不同的进程。通常把进程分为“系统进程”和“用户进程”两大类,把完成操作系统功能的进程称为系统进程,而完成用户功能的进程则称为用户进程。 4、进程有哪三种基本状态?三种进程状态如何变化? 答: 通常,根据进程执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状态,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状态: ·等待态:等待某个事件的完成; ·就绪态:等待系统分配处理器以便运行; ·运行态:占有处理器正在运行。 进程在执行中状态会不断地改变,每个进程在任何时刻总是处于上述三种基本状态的某一种基本状态,进程状态之间转换关系: 运行态→等待态往往是由于等待外设,等待主存等资源分配或等待人工干预而引起的。等待态→就绪态则是等待的条件已满足,只需分配到处理器后就能运行。 运行态→就绪态不是由于自身原因,而是由外界原因使运行状态的进程让出处理器,这时候就变成就绪态。例如时间片用完,或有更高优先级的进程来抢占处理器等。 就绪态→运行态系统按某种策略选中就绪队列中的一个进程占用处理器,此时就变成了运行态。 5、进程控制块是什么,有何作用?通常进程控制块包含哪些信息? 答: 进程控制块(Process Control Block,简称PCB),是操作系统为进程分配的用于标志进程,记录各进程执行情况的。进程控制块是进程存在的标志,它记录了进程从创建到消亡动态变化的状况,进程队列实际也是进程控制块的链接。操作系统利用进程控制块对进程进行控制和管理。 ·标志信息含唯一的进程名 ·说明信息有进程状态、等待原因、进程程序存放位置和进程数据存放位置 ·现场信息包括通用、控制和程序状态字寄存器的内容 ·管理信息存放程序优先数和队列指针 进程控制块的作用有:

生态工程期末考试答案

一、名词解释 生态工程:模拟自然生态的整体、协同、循环、自生原理,并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去分析、设计、规划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工艺流程、信息反馈关系及控制机构,疏通物质、能量、信息流通渠道,开拓未被有效利用的生态位,使人与自然双双受益的系统工程技术。 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区域内对人类活动造成影响的最大容纳量。大气、水、土地、动植物等都有承受污染物的最高限值,就环境污染而言,污染物存在的数量超过最大容纳量,这一环境的生态平衡和正常功能就会遭到破坏。 概念模型:是对真实世界中问题域内的事物的描述,不是对软件设计的描述。概念的描述包括:记号、内涵、外延,其中记号和内涵(视图)是其最具实际意义的。 十分之一定律:生物量从绿色植物向食草动物、食肉动物等按食物链的顺序在不同营养级上转移时,有稳定的数量级比例关系,通常后一级生物量只等于或者小于前一级生物量的1/10。而其余9/10由于呼吸,排泄,消费者采食时的选择性等被消耗掉。林德曼把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不同利用者之间存在的这种必然的定量关系,叫做“十分之一定律”。 种植业生态工程:是一种生态经济优化的农业技术体系,它既是当代全球经济与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必然产物,也是解决我国农村人口、资源、环境需求与经济发展矛盾的一种带有方向性的途径。 系统:指由一群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个体组成,根据预先编排好的规则工作,能完成个别元件不能单独完成的工作的群体。系统分为自然系统与人为系统两大类。 二、简答题 1、简述生态工程、环境工程和生物工程的区别 答:第一,从理论原理来说,生态工程的理论原理是生态学,环境工程是环境学,生物工程是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第二,从组织水平来说,生态工程是生态系统水平,环境工程是环境系统水平,生物工程是细胞水平。第三,从控制内容来说,生态工程是力学功能(水气、太阳能、生物),环境工程是对废水、废气、废渣、噪声的控制,而生物工程的控制内容主要包括:遗传结构和密码。第四,从生物多样性来说,生态工程是自我设计加人类设计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环境工程是人类设计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物工程则是人类设计对生物多样化的改变,增加生物多样性。 2、简述生态工程学的核心原理(涉及到具体原理) 答: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理论基础:物质循环,意义: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系统稳定性和发展的影响(2)物种多样性原理,理论基础: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意义:生物多样性程度可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系统的生产力(3)协调与平衡原理,理论基础: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意义: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力,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4)整体性原理,理论基础: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意义: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与稳定(5)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理论基础: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分布式优于集中式和环式,意义: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以改善功能,理论基础:系统整体性原理:整体大于部分。意义:保持系统很高的生产力。 3、简述生态工程的生物学原理 答:生态工程系统中,生物学原理在于物质循环再生,物种多样性,物种协调。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物种多样性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指一定区域内的物种丰富程度,可称为区域物种多样性;其二是指生态学方面的物种分布的均匀程度。在群落生态学的研究中,常需了解物种之间是怎样联系的,即种

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复习题

课程成绩构成 笔试:70% 平时:30% 试卷构成: 名词解释五小题,共15分; 简答五小题,共35分; 综合题四小题,共50分。 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 1、设计现代操作系统的主要目标? 答:(1)有效性(2)方便性(3)可扩充性(4)开放性 2、操作系统的作用? 答:(1)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 (2)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 (3)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3、操作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 答:(1)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 (2)方便用户 (3)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 (4)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 4、为什么说操作系统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答:OS首先在裸机上覆盖一层I/O设备管理软件,实现了对计算机硬件操作的第一层次抽象;在第一层软件上再覆盖文件管理软件,实现了对硬件资源操作的第二层次抽象。OS 通过在计算机硬件上安装多层系统软件,增强了系统功能,隐藏了对硬件操作的细节,由它们共同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5、单道批理?多道程序设计?多道批处理? 单道批处理系统定义:把一批作业以脱机方式输入到磁带上,并在系统中配上监督程序(Monitor),在它的控制下使这批作业能一个接一个地连续处理,直至磁带(盘)上的所有作业全部完成,系统对作业的处理都是成批地进行的,且在内存中始终只保持一道作业。 多道批处理系统定义:由多道程序设计技术组成的系统。

6、分时系统产生主要动力?关键技术?特征? 答:(1)推动分时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要。主要表现在:CPU 的分时使用缩短了作业的平均周转时间;人机交互能力使用户能直接控制自己的作业;主机的共享使多用户能同时使用同一台计算机,独立地处理自己的作业。 (2)关键技术:为实现分时系统,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使用户能与自己的作业进行交互,即当用户在自己的终端上键入命令时,系统应能及时接收并及时处理该命令,再将结果返回给用户。此后,用户可继续键入下一条命令,此即人—机交互。应强调指出,即使有多个用户同时通过自己的键盘键入命令, (3)特征:多路性;独立性;及时性;交互性。 7、实时任务划分?实时系统与分时系统比较? 实时任务划分:(1)按任务执行时是否呈现周期性来划分 (2)根据对截止时间的要求来划分。 比较:(1)多路性。实时信息处理系统的多路性主要表现在系统周期性的对多路现场信息进行采集,以及对多个对象或多个执行机构进行控制。而分时系统的多路性则与用户情况有关,时多时少。 (2)独立性。实时信息处理系统的每个终端用户在向实时系统提出服务请求时是彼此独立操作,互不干扰。而分时控制系统中,对象的采集和对象的控制也是互不干扰。 (3)及时性。实时信息处理系统的及时性以人所能接受的等待时间来确定。分时系统的及时性是以控制对象所要求的开始截止时间或完成时间来确定的,一般为毫秒级。 (4)交互性。实时信息处理系统仅限于访问系统中某些特定的专用服务程序。分时系统能够向终端用户提供数据处理和资源共享等服务。 (5)可靠性。分时系统也要求可靠性,但实时系统要求更高度的可靠性。 8、操作系统定义?特征? 答:操作系统的定义: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OS)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系统软件,它是这样一些程序模块的集合——它们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中的软件和硬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以便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为用户提供一个功能强大、使用方便和可扩展的工作环境,从而在计算机与其用户之间起到接口的作用。 特征:(1)并发性(2)共享性(3)虚拟技术(4)异步性 9、是什么原因使操作系统具有异步性特征? 答:操作系统的异步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进程的异步性,进程以人们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二是程序的不可再现性,即程序执行的结果有时是不确定的,三是程序执行时间的不可预知性,即每个程序

中山大学操作系统原理卷试题答案

2008操作系统A卷参考答案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术语解释(5个,共20分) 1、内核:实现操作系统的最基本功能、常驻内容并要求CPU在核心态方式 下运行的代码和相关数据结构。 2、信号量:操作系统内容定义和管理的一种特殊数据结构,提供了初始化、 增值和减值等操作供进程调用,以实现进程互斥或同步。 3、临界区:两个或多个进程中,对应的程序中各存在一段访问共享数据的 代码块,设为CS1、CS2、。。。,这些代码块中,若有某个进程执行其 中一个(设CSi),则其它进程执行其它相应代码块只能在CSi完成后才 能开妈执行。具有这种要求的代码块称为临界区 4、线程:进程中的一个独立的调度执行单位。多线程技术中,同一进程中 可以有多个独立的调度执行单位,并且可以并发执行。 5、逻辑地址:程序设计员在程序中使用的地址。 二、简答题(5题,共30分) 6、系统调用的过程中,控制的转移步骤如何 答:CPU控制权在用户态的进程中,进程执行陷入或软中断指令硬件执行中断响应动作进入内核,CPU控制权在核心态的操作系统内核代码中,执行系统调用服务程序,并可能进行进程调度,选择下一个可运行的进程恢复可运行进程的上下文 CPU控制权又交给在用户态的进程, 7、与层次结构比较,微内核结构的主要优缺点是什么 答:优点有接口一致性、系统安全性高、功能扩展灵活性、可移植性高、适用于分布式环境。缺点是效率较低。 8、与多进程技术相比,多线程技术有哪些优点 答:同一进程的多个线程共享进程的资源,因此与进程相比,线程占用的资源极少;创建/撤消线程更快;同一进程的多个线程同属一个地址空间,可以使用共享变量直接通信;用户级线程还不需内核管理,减少了内核的开销。 9、用Test_And_Set指令如何实现互斥 10、文件打开过程主要工作及步骤 答:1搜索文件目录,以获取该文件控制信息;2 检查操作权限;3 分配活动文件表的表项和打开文件表的表项,填入相应的文件控制信息;分配必要的缓冲区;4 返回打开文件表的表项指针(文件句柄),供进程以后读写文件。 三、应用分析题(共4题,共40分) 11、(10分)k读者-写者问题:有一个文件F被多个进程读取或修改,其 中一批进程只读取F,另一些进程只修改F。为了保证系统响应时间,规 定最多只能有k个进程同时操作F。试用信号量及P、V操作实现读者与 写者的同步。 答: … Semaphore wr=1; Semaphore rd=k;;

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操作系统试题

计算机操作系统试题 一填空: 2.主存储器与外围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送控制方式有程序直接控制、中断驱动方式、DMA方式和通道控制方式。 4.当一个进程独占处理器顺序执行时,具有两个特性:封闭性和可再现性。 5.程序经编译或汇编以后形成目标程序,其指令的顺序都是以零作为参考地址,这些地址称为逻辑地址。 7.进程由程度、数据和FCB组成。 8.对信号量S的操作只能通过原语操作进行,对应每一个信号量设置了一个等待队列。 21.操作系统目前有五大类型: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 24、在设备管理中,为了克服独占设备速度较慢、降低设备资源利用率的缺点,引入了虚拟分配技术,即用共享设备模拟独占设备。 25、常用的内存管理方法有分区管理、页式管理、段式管理和段页式管理。 26、动态存储分配时,要靠硬件地址变换机构实现重定位。 27、在存储管理中常用虚拟存储器方式来摆脱主存容量的限制。 35. 在操作系统中,进程是一个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也是一个独立运行和调度 的基本单位。 36. 在信号量机制中,信号量S > 0时的值表示可用资源数目;若S < 0,则表示等待该资源的进程数,此时进程应阻塞。 37. 操作系统提供给编程人员的唯一接口是系统调用。 38. 设备从资源分配角度可分为独占设备,共享设备和虚拟设备。 42. 地址变换机构的基本任务是将虚地址空间中的逻辑地址变换为内存中的物理地址。44.现代操作系统的两个重要特征是并发和共享。 47. 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有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和实时操作系统三种。58.在分时系统中,当用户数目为100时,为保证响应时间不超过2秒,此时时间片最大应为20ms。分时系统采用的调度方法是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 66.使用缓冲区能有效地缓和I/O设备和CPU之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 71.计算机操作系统是方便用户、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系统软件。 90.在一个请求分页系统中,假如系统分配给一个作业的物理块数为3,且此作业的页面走向为2,3,2,1,5,2,4,5,3,2,5,2。OTP算法的页面置换次数为3 ,LRU算法的页面置换次数为4,CLOCK算法的页面置换次数为5 。 108. 现代操作系统的特征是并发、共享、虚拟和异步性。 109.产生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是互斥条件和请求和保持,不剥夺条件和环路条件。 110.操作系统的五大功能是CPU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系统和用户接口。112.文件系统的基本任务是实现按名存取。 119.一次只允许一个进程访问的资源叫临界资源。 120.在操作系统中进程是一个拥有资源的单位,也是一个调度和执行的基本单位。 二、单选题 1.()不是基本的操作系统。

系统工程期末复习资料

系统工程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题 1、系统 2、工程 3、模型 4、工程系统 5、系统工程学 6、系统工程 7、反馈 8、系统模型 9、系统评价 10、价值工程 二、填空题 1、工程系统的特性包括:()()()()()()()() 2、Hall系统工程三维形态的第一维是逻辑维,包括()()()()()()()七个步 骤 3、切克兰德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步骤为:()、()、()、()、()和实施。 4、系统的属性主要有()、()、()、()、()、()、() 5、Hall系统工程三维形态的第一维是时间维,包括()、()、()、()、()、()、()七个阶段, 6、霍尔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步骤为弄清问题、()、()、()、()、()、() 三、判断题 1、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不包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以及运筹学”等() 2、控制论的发展经历了:经典控制论、现代控制论、大系统控制论三个时期。() 3、信息论可分为狭义信息论、一般信息论、广义信息论三种不同的类型。() 4、切克兰德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核心是“比较”和“学习”。() 5、系统工程方法的特征:先总体后详细的设计程序、综合即创造的思想、系统工程的“软科学”性。() 6、系统工程方法论是分析和解决系统开发、运作及管理实践中的问题所应遵循的工作程序、逻辑步骤和基本方法,是系统工程考虑和处理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总体框架。() 7、从提出或建立一个系统到该系统停止运行或为其他系统代替的这段时间,称为系统的生命周期。() 8、系统分析是一种运用建模及预测、优化、仿真、评价等技术对系统各个方面进行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为达到费用和效益最佳的辅助决策的方法和过程。() 9、决策分析的类型主要有:确定型决策分析、不确定型决策分析、风险型决策分析、对抗

操作系统原理考题及答案

《操作系统原理》期末考试题 班级学号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6分) 1.操作系统是一种()。 A. 系统软件 B. 系统硬件 C. 应用软件 D. 支援软件 2.分布式操作系统与网络操作系统本质上的不同在于()。 A.实现各台计算机这间的通信 B.共享网络中的资源 C.满足较在规模的应用 D.系统中多台计算机协作完成同一任务 3.下面对进程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进程是动态的概念 B. 进程执行需要处理机 C.进程是指令的集合 D. 进程是有生命期的 4.临界区是指并发进程中访问共享变量的()段。 A.管理信息 B.信息存储 C.数据 D.程序 5.要求进程一次性申请所需的全部资源,是破坏了死锁必要条件中的哪一条()。 A.互斥 B.请求与保持 C.不剥夺 D.循环等待 6.以下哪种存储管理不可用于多道程序系统中()。 A.单一连续区存储管理 B.固定式区存储管理 D. 段式存储管理 C.可变分区存储管理7.在可变式分区存储管理

中,某作业完成后要收回其主存空间,该空间可能与 1 / 8 相邻空闲区合并,修改空闲区表,使空闲区数不变且空闲区起始地址不变的 情况是()。 A.无上邻空闲区也无下邻空闲区 B.有上邻空闲区但无下邻空闲区 C.有下邻空闲区但无上邻空闲区 D.有上邻空闲区也有下邻空闲 区 8.系统“抖动”现象的发生不是由()引起的。 A.置换算法选择不当 B.交换的信息量过大 C.主存容量不足 D.请求页式管理方案 9.在进程获得所需全部资源,唯却CPU时,进程处于()状态。 A.运行 B.阻塞 C.就绪 D.新建 10.要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将主存等分成()。 A.块 B.页 C.段长 D.段 11.系统利用SPOOLING技术实现()。 A.对换手段 B.虚拟设备 C.系统调用 D.虚拟存储 12.设备从磁盘驱动器中读出一块数据的总时间为()。 A.等待时间+ 传输时间 B.传输时间 D.延迟时间+ 查找时间+ 传输时间 C.查找时间+ 传输时间 13.如果允许不同用户的文件可以具有相同的文件名,通常采用()

南邮考研_微机原理真题

南邮考研_微机原理历年复试题 2004 问答: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定义。 1.填空:字符串并,倒置 2.问答:8254方式N的特点(书P173-177) 3.问答:中断/DMA的区别,DMA的特点,DMA的传送方式 4.程序题:(2进制-10进制转换)(书P118) 5.程序题:串行的2种方式;8250初始化(P118) 6.程序填空:有关8254的 7.程序题:8254+8259A 8.问答:中断方式 2005 1.关于计算机中数制的转换 2.N位补码真值的范围 3.有关汇编中关于堆栈的地址计算 4.生成COM或EXE文件的汇编步骤(P85) 5.分析指令错误 6.8254的3个计数器的功能(P181) 7.异步通信数据格式(一帧数据的格式,P230) 8.非屏蔽中断条件(P202) 9.溢出错误的原因,单工,双工的概念(P229) 10.8255A方式1的联络线的定义及物理意义 11.程序题:8254计数器产生900HZ的方波,经过滤波后送到扬声器发声,当按下任意键声 音停止(P181) 12.程序题:(关于串操作指令)用多种方法进行数据块传送(P64) 2006 1.设字长为8位,X=(8EH)补其真值位F2 H 2.写出下列操作的寻址方式: MOV DL,DS:[BP+10] 基址 ADD DL,BUF 直接 3.用图表表示下列数据的存储方式: BUF1 DB 2乘5,0A6H,’HELLO’ BUF2 DD ‘AB’,’A’ BUF3 DW 87654321H 4.编写程序,把10字节的数据块从偏移地址BUF开始的单元传送到偏移地址BUF+5开 始的缓冲区 5.编写程序,输出800HZ的音乐(P238) 6.用一条操作完成下列目标: 使AL第1位置为1 使AL后4位为0

系统工程期末复习资料(全)

系统:由两个及以上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具有特定结构、功能和环境的整体。系统边界:从空间结构上看,把系统和环境分开的所有点的集合;从逻辑上看,边界是系统构成关系从起作用到不起作用的边界,系统质从存在到消失的边界。 系统的属性:整体性{是系统最核心的特性,是系统性最集中的体现} 关联性(由多个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具备独立要素所不具备的功能) 环境适应性(环境输入系统,系统输出环境,系统要生存,一定要适应环境) 层次性(作为总体来看,系统可以分解一系列子系统,并有一定的层次结构) 目的性(有一定目的,为达到既定目的而具备一定的功能) 集合性(把具备某种属性的一些对象看成一个整体,从而形成一个集合) 系统的类型:人造系统和自然系统 实体系统和概念系统、动态系统和静态系统、封闭系统和开发系统 系统工程的概念: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一种对所有系统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 系统工程方法论:是研究、探索系统问题的一般规律和途径 重要思想:最优思想、总体思想、组合思想、分解和协调思想、反馈思想 霍尔三维结构:知识维、时间维、逻辑维 时间维(6个阶段):规划阶段、方案阶段、研制阶段、生产阶段、运行阶段、更新阶段 逻辑维(7个步骤):明确问题、选择目标、系统综合、系统分析、方案优化、做出决策、付诸实施 特点:强调目标明确,核心是最优化,认为一切现实问题都可以规划为工程系统问题,运用定量分析法,做最优解答。该方法论在研究方法上有整体性,在技术应用上有综合性,在组织管理上有科学性,在系统工程上有问题导向性。 切克兰德方法论:主要内容:问题、根底定义、建立概念模型、比较与探索、选择、设计与实施、评估与反馈 主要步骤(略) 比较:同:同为系统工程方法论,均以问题为起点,具备相应的逻辑结构 异:前者主要研究工程系统问题,后者更适用于“软”系统问题的研究 前者以优化分析为核心,后者以比较学习为核心 前者使用定量分析方法,后者使用定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前者研究对象为良结构,后者则为不良结构 系统分析:运用建模及预测、优化、仿真、评价等技术,对系统的各方面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为选择最优或满意的方案提供决策依据的分析研究过程。 6要素:问题、目的及目标、方案、模型、评价、决策者 步骤(SA):认识问题——>探寻目标——>综合方案——>模型化——>优化或仿真分析——>系统评价——>决策 系统原则: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整体为目标,多方案模型分析与选优、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多次反复进行 创新方法:提问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情景分析法、定性研究方法、数据挖掘方法结构模型:定性表示系统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本质存在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和联系情况的模型 结构模型化:建立系统结构模型的过程 结构分析:实现系统结构模型化并加以解释的过程 SD流程图:认识问题——>界定系统——>要素及因果关系分析——>建立结构模型——>建立量化分析模型——>比较与评价——>政策分析

操作系统试卷

南邮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操作系统A 》期末试卷(B ) 院(系) 班级 学号 姓名 试卷 请考生注意: 1、答案请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2、考试完毕,请将答题纸、试卷、草稿纸全部交给监考老师,不得带出考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设定一个作业建立一个进程,为了使长、短和交互式作业都能得到及 时的运行,应选用的调度算法是( )。 A .先来先服务算法 B .短作业优先算法 C .多级反馈队列算法 D .优先数算法 2、进程从运行状态进入就绪状态的原因可能是( )。 A. 被选中占有处理机 B. 等待某一事件 C. 等待的事件已发生 D. 时间片用完 3、利用管道进行的进程通信机制实质是( )。 A. 信号通信机制 B. 共享存储区通信机制 C. 共享文件通信机制 D. 消息传递通信机制 4、某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地址寄存器长度为24位,其中页号占14位,则主存的 分块大小应该是( )字节。 A .210 B .10 C .14 D .214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作业分得的主存块数越多,缺页中断率越低 B. 作业划分的页面越小,缺页中断率越低 C. 程序局部性越好,缺页中断率越低 D. OPT 算法的缺页中断率最低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自 觉 遵 守 考 试 规 则,诚 信 考 试,绝 不 作 弊

6、I/O设备的控制方式中比DMA方式效率高的是()。 A.询问方式 B.中断方式 C. 通道方式 D. 以上都不是 7、Spooling技术是一种实现虚拟()的技术。 A. 处理器 B. 设备 C. 存储器 D. 链路 8、引入缓冲的主要目的是()。 A. 改善CPU和I/O设备之间速度不匹配的情况 B. 节省内存 C. 提高CPU的运行频率 D. 提高I/O设备的利用率 9、位示图方法可用于()。 A. 盘空间的管理 B. 盘的驱动调度 C. 文件目录的查找 D. 页式虚拟存贮管理中的页面调度 10、把逻辑文件存放到存储介质上时,如果组织成()文件,则逻辑记录可以按 任意次序存放在不相邻的存储块中。 A.流式B.记录式C.顺序结构D.链接结构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是操作系统为了管理进程设置的一个专门的数据结构,用它来记录 进程的外部特征,描述进程的运动变化过程。是操作系统为管理文件而设置的数据结构,存放了为管理文件所需的所有有关信息。 2、可靠的信箱通信规则是:若发送信件时信箱已满,则发送进程被置成状态, 直到信箱有空时才被释放。若取信件时信箱中无信,则接收进程被置成状 态,直到有信件时才被释放。 3、Spooling系统主要由预输入程序、程序和程序组成。 4、根据运行程序对资源和机器指令的使用权限将处理器设置为不同状态,多数系统 将处理器工作状态划分为和这两种状态。 5、UNIX系统将文件分为三类:普通文件、文件和文件。 6、为了提高运算速度,通常都在MMU中设置一个专用的高速缓冲存储器,用来存 放最近问的部分页表,这种高速存储器称为,存放在该存储器中的页表称。 7、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是互斥使用资源,占有等待资源,和。 8、操作系统中存储管理模块所实现的存储保护主要是防止和防止。 9、一个UNIX文件F的存取权限为:–rwxr–x–––,这表示这是一个文件,文 件主对该文件的读写权限为。 10、一进程刚获得三个主存页框的使用权,若该进程访问逻辑页面的次序是{1321215123}。 设初始主存页框为空,则当采用先进先出调度算法时,发生缺页次数是次,而采 用LRU算法时,缺页次数是次。(注:最初空的3页调入内存计入缺页中断次数)

化工系统工程期末考试试卷(含主观题)

化工系统工程期末考试试卷(含主观题)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20 分) 1.过程是对原料进行某些物理或化学变换,使其性质发生预期变化,以下哪个不属 于过程的范畴() A.烃类分离 B.烃类裂解 C.不锈钢棒加工成螺栓 D.海水晒盐 2.某换热系统,当I1=0时,温度区间之间的最小传热负荷为-200kW,最后一个温度区间输出负荷为60kW,则该系统的最小加热负荷和最小冷却负荷是多少kW?() A.0,60 B.200,60 C.200,260 D.0,260 3.输送剧毒介质管道的管材质量证明书应有()检测结果,否则应进行补项试验。 A.外观 B.磁粉 C.厚度 D.超声 4.正常生产时,工程师不能选择哪个变量作为优化变量() A.设备操作压力 B.反应器温度 C.塔的进料位置

D.泵的输入功率 5.计算机是利用哪一种图来识别过程系统的结构信息() A.原则流程图 B.节点-边有向图 C.方框图 D.以上3种图形均可 6.在对炼油厂进行生产计划优化时,下面哪种叙述是错误的?() A.约束条件包括各设备的物料平衡、生产能力、产品质量、产品供求量等 B.一股物料分成多股去向不同的设备时每个去向都必须设置为变量 C.在目标函数中,数值是固定值的变量可以忽略,只保留可变变量,不会对最优解产生影响 D.可以把系统中所有的选定的独立变量作为优化变量 7.换热网络中有一股热流热容流率为4kW/K,温度从180→80℃;另一股冷流热容流率为2kW/K,温度从80→160℃;系统的最小允许传热温差为20℃,这两股物流的最大可交换热量是多少kW?热量富裕的物流换热开始或者结束的温度点是多少℃?() A.160,140 B.320,100 C.100,160 D.120,160

南邮《操作系统教程》课后答案

第一章 1. 什么是操作系统?计算机系统中配置操作系统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p1):操作系统是管理系统资源、控制程序执行、改善人机界面、提供各种服务,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和为用户有效使用计算机提供良好运行环境的一种系统软件。 配置操作系统的主要目标可归结为: (1) 方便用户使用(2) 扩大机器功能(3) 管理系统资源(4) 提高系统效率(5) 构筑开放环境。 2.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可分成哪几类?试举例说明。 资源包括两大类:硬件资源和信息资源。硬件资源分为处理器、存储器、I/O设备等;信息资源则分为程序和数据等。 *5、操作系统有哪些类型?它们有什么特征? 7.什么是多道程序设计?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有什么特点? 答: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是指同时把多个作业(程序)放入内存并允许它们交替执行和共享系统中的各类资源;当一道程序因某种原因(如I/O请求)而暂停执行时,CPU立即转去执行另一道程序。操作系统在引入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后,使得系统有了多道,宏观上并行,微观上穿行的特点。 采用多道程序设计减少了CPU时间的浪费,增加了系统吞吐量,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第二章 2.操作系统提供给用户的接口主要有哪些? 答:主要通过程序接口和操作接口两种方式把他的服务和功能提供给用户。3.什么事系统调用?系统调用与普通调用的区别是什么? 答:系统调用本质上是应用程序请求操作系统内核完成某功能的一种过程调用,但它是一种特殊的过程调用,他与一般的过程调用有以下几方面明显差别: ①调用形式不同 ②被调代码的位置不同 ③提供方式不同 ④调用的实现不同 *4、系统调用有哪几种类型?

第三章 2.请描述进程的定义和属性。 答: 进程是具有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上的一次运行活动,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调度和保护的独立单位。 进程的属性有:结构性?共享性?动态性?独立性?制约性?并发性 3.请描述进程与程序的区别及关系。 答: 程序是静止的,进程是动态的。进程包括程序和程序处理的对象(数据集),进程能得到程序处理的结果。进程和程序并非一一对应的,一个程序运行在不同的数据集上就构成了不同的进程。通常把进程分为“系统进程”和“用户进程”两大类,把完成操作系统功能的进程称为系统进程,而完成用户功能的进程则称为用户进程。 4、进程有哪3种基本状态?3种进程状态如何变化。 1答: 转换1:CPU调度算法将CPU分配给此进程 转换2:执行进程的时间片用完,或被其他更重要的进程抢占CPU 转换3:等待某种事件(如I/O的完成,或被他人占用的临街资源变成可用状态)转换4:进程所等的事件发生(如I/O完成,或所等待的临界资源变成可用状态)转换5:进程允许被执行(5态图) 转换6:进程被终止(5态图)

系统工程原理期末试题及详细答案

系统工程原理模拟试题 考生注意:1.答案必须写在统一配发的答题纸上,可不抄题! 2.考试时间为15:00—17:30,共150分钟。 3.试卷满分为100分。 一、判断(10分) 1、系统工程属于系统科学体系的基础理论层次。(X ) 2、尽管系统的所有组成要素都是最优的,系统的整体功能也不一定最优。(√) 3、在系统解析结构模型中,可假定所涉及的关系不具有传递性。(X) 4、应用层次分析法时,要求判断矩阵必须具有完全一致性。(X ) 5、指数平滑预测法中,平滑系数越大表明越重视新信息的影响。(×) 6、在用趋势外推法进行预测时,必须假设预测对象的增减趋势不发生改变。(×) 7、在风险决策中,只要能获得更多的情报,就应该进行调查、试验等工作。(×) 8、评价指标综合时,加权平均法的加法规则主要用于各项指标的得分可以线性地互相补偿的场合。 () 9、中途作业兼有顺序作业和并行作业的特点。(√) 10、系统网络技术的网络图中,一对结点间只能有一条箭线或一条虚箭线(√) 二、填空(10分) 1、一般系统具有(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目的性)、(适应性)等五种特性。 2、霍尔的系统工程三维结构由(时间维)、(逻辑维)、(知识维)组成。 3、系统建模的主要方法有(推理法)、(实验法)、(统计分析法)、(混合法)、(类似法)等五种。 4、层次分析法把影响问题的因素,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即(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 5、对n阶判断矩阵A而言,如果关系( /(,,1,2,...,) ij ik jk a a a i j k n == )完全成立,则称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 6、与专家会议法相比,Delphi预测方法采用(匿名)方式消除了心理因素对专家的影响。 7、时间序列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趋势性)、(季节性)、(周期性)、(不规则性)等四个方面。 8、效用实际上代表决策者对于(风险)的态度。 9、决策树法是风险型决策中常用的方法,它可以处理决策表和决策矩阵无法表达的(多阶段)决策问题。 10、网络图中,某作业(i,j)的总时差R(i,j)=(0 )时,称该作业为“关键作业”。 三、简答(20分) 1、什么叫系统,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系统的定义(钱学森):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有如下基本特征:(1)整体性: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能够相互区别的要素组成的集合体,但它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2)层次性:任何一个系统都可以分解为一系列的不同层次的子系统,而它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子系统。 (3)相关性:组成系统的要素(或子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相关性说明这些联系之间的特定关系和演变规律。 (4)目的性:通常系统都具有某种目的。为达到既定目的,系统都具有一定功能,这是区别各种系统的标志。系统的目的一般用更具体的目标来体现,复杂系统往往需要用一个目标体系来描述系统的目标。 (5)适应性:任何一个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因此它必然要与外界环境产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外界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引起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变化。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系统是没有生命力的,只有能够经常与外界环境保持最优适应状态的系统,才是具有不断发展势头的理想系统。 2、什么叫综合集成? 答:综合集成是一种从定性到定量的方法,其实质是专家经验、统计数据和信息资料、计算机技术的有机结合,从而构成一个以人为主的高度智能化的人-机结合系统,发挥其整体优势,去解决复杂的决策问题。 3、回归分析预测的统计检验中,F-检验和t-检验有何异同? 答: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为了检验回归方程中,因变量与自变量的相关关系是否显著,从而检验预测模型的合理性。不同之处在于,F-检验主要用于检验一定显著性水平下,假设a i=0(i=0,1,…,k)是否成立,它是对回归方程总体即所有回归系数的检验,其结果说明了整个回归方程描述的统计关系是否有意义;而t-检验则用于对因变量与单个自变量的相关关系进行显著性检验,即对任意j∈{0,1,…,k},检验假设a j=0在一定显著性水平下是否成立。4、简述系统评价的一般步骤。 答:(1)简要说明各方案,明确系统方案的目标体系和约束条件; (2)确定由所有单项和大类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 (3)确定各大类及单项评价指标的权重; (4)进行单项评价,查明各项评价指标的实现程度; (5)进行综合评价,综合各大类指标的价值和总价值; (6)给出评价结论,包括对方案的优劣分析、排序,对评价结论的分析意见等。 5、构成决策问题的条件有哪些?根据人们对自然状态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决策问题通常可分为哪几种? 答:1)构成一个决策问题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是存在试图达到的明确目标; 二是存在不以决策者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

系统工程试卷及答案2006B

国防科技大学二〇〇六年春季课程期末考试 科目:系统工程原理试题(B卷) (可不抄题) 考生注意:1.答案必须写在统一配发的答题纸上,可不抄题! 2.考试时间为19:30—22:00,共150分钟。 3.试卷满分为100分。 一、判断(10分) 1、现实世界中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封闭系统。 ( ) 2、系统工程属于系统科学体系的技术科学层次。( ) 3、切克兰德的“调查学习”模式主要适用于研究良结构的硬系统。( ) 4、系统建模时应该把研究问题的一切细节、一切因素都包罗进去。( ) 5、在系统解析结构模型中,总是假定所涉及的关系具有传递性。 ( ) 6、正规马尔可夫链通过若干步转移,最终会达到某种稳定状态。 ( ) 7、评价指标综合的“理想系数法”实际上是加权平均法加法规则的应用。( ) 8、在风险决策中,只要能获得更多的情报,就应该进行调查、试验等工作。( ) 9、结构化决策是指问题的影响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用数学形式表达。( ) 10、网络图的关键路线就是路长最长的线路。( ) 二、填空(20分) 1、钱学森主张将一般系统论、耗散结构、协同学等广泛学科成就进行全面总结后,建立系 统科学的基础理论,叫作( )。 2、霍尔的系统工程三维结构由( )、( )、( )组成。 3、指数平滑预测法中,平滑系数越( ),表明越重视新信息的影响。 4、层次分析法把影响问题的因素,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即( )、( )和( )。 5、若系统组成元素为N{n j,j=1,2,…,n},且其可达矩阵M=[m ij](i,j=1,…,n),则元素n i 的可达集定义为R(n i)=( ),先行集定义为A(n i)=( ),底层单元集定义为B=( )。 6、如果在经济系统中,最终产量Y=(y1,y2,…,y n)T已经确定,且已知直接消耗系数矩阵为A, 则总产量X=(x1,x2,…,x n)T=( )。 7、回归预测是一种统计方法,其预测结果有一定波动范围,这个波动范围叫做( )。 8、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Y=ALαKβ中,若α+β=1,称扩大再生产方式为( )型; 若α+β〉1,称扩大再生产方式为( )型。 9、在决策树中,由决策结点引出的分支称为( ),由自然状态结点引出的分支称为( )。 10、网络图中,某作业(i,j)的总时差R(i,j)=( )时,称该作业为“关键作业”。 三、简答(10分) 1、系统评价工作主要存在哪些方面的困难?解决的办法是什么? 2、构成决策问题的条件有哪些?根据人们对自然状态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决策问题通 常可分为哪几种? 四、(20分)设某学校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考核因素集U={u1,u2,u3,u4}={思想修养,集体观念,劳动观念,遵守纪律},评语集V={v1,v2,v3,v4}={很好,较好,一般,不好}。设各考核因素

南邮操作系统试卷及答案

请考生注意: 1.答案请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2.考试完毕,请将答题纸和试卷交给监考老师,不得带出考场。 一、填空题(20分,共10空) 1、 三种基本的操作系统是:________、________、实时操作系统。 2、 Linux 操作系统按照事件来源和实现手段将中断分为________、________。 3、 分区存储管理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两种方式。 4、5、1、2、3、N 表 4、5、A .DMA 时间 B .寻道时间 C .旋转延迟时间 D .传输时间 6、 一个分页存储管理系统中,地址长度为32位,其中页号占8位,则页表长度是 _________。 A .2的8次方字节 B .2的16次方字节 C .2的24次方字节 D .2的32次方字节 7、 页表地址转换采用相联存储器的方法后,地址转换时间将大大加快。假定访问内存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自 觉 遵 守 考 试 规 则,诚 信 考 试,绝 不 作 弊

的时间为100ns,访问相联存储器的时间为20ns,相联存储器为32个单元时查快表的命中率可达90%,按逻辑地址进行存取的平均时间为_______ns。 A.100 B.108 C.120 D.128 8、程序员利用系统调用打开I/O设备时,通常使用的设备标识是_________。 A.逻辑设备名B.物理设备名 C.主设备号D.从设备号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常见I/O控制方式的是_________。 A.程序直接查询控制方式B.中断方式 10

三、简答题(20分,共5题) 1、简述采用了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操作系统的特性。 2、请简单叙述进程的三态模型的状态转化。 3、简述段式存储管理和页式存储管理的共同点和区别。 4、简述SPOOLing技术的特点。 5、请简单叙述缓冲的基本思想及常见的缓冲技术。 四、综合题(40分,共4题) 1、问题描述:若干进程通过有限的共享缓冲区交换数据。其中,生产者进程不断写入, 2、 3、 4、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